首页 优秀范文 语文的跨学科教学

语文的跨学科教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1-16 10:40: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语文的跨学科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语文的跨学科教学

第1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目标内涵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92-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与世界的跨文化交际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甚至对国家形象的建立、国际关系的维护和国际地位的提升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跨文化交际人才成了21世纪人才培养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认识到理解多元文化的迫切性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国内外语教学界对提高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清晰的认识。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跨文化交际正是带着这种沟通和交流的使命,进入了大学课堂。根据相关研究,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交际者双方的文化身份、民族身份、性别年龄、社会阶层、、文化定势、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等。[1]因此,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跨越语言学、文化学、人类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的交叉学科。

1 跨文化交际教学目标内涵的认识

根据2010年国家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遵循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为前提,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由此可见,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首次被纳入高等教育大学英语课程的目标体系。纵观各个高校开设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大纲,基本有如下描述:教学原则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优化跨文化交际中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优越的教学手段为思路,以科学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为保障,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理念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交际素养的有机结合。上述表述虽然勾画出跨文化交际教学目标的基本框架,但太过笼统,缺乏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因而缺乏指导实践教学的层次感。根据心理学理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认知层面包括目的文化知识、以及对自身价值观念的意识;情感层面包括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灵活性、共情能力、悬置判断的能力;行为层面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关系的能力,在跨文化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能力。[2]将这一理论与我国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可以把跨文化交际课程的目标内涵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母语及目标语文化的基础知识,这是一种基于感性认知及理性认知的经验及知识认知层次。它的重心是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文化的观念、生活、愿望、情感,价值观等等的理性认识,从而获得对显著文化特征的认知,形成一种稳定的知识、技能、行为和价值系统。二是对那些被认为是怪异的表面文化现象的认知。这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共情”能力。它的重心是通过对那些与母语文化相反,因而被认为是“怪异、不可思议”的文化的理性分析,从而提高对母语文化的认同以及对目标语文化异同的敏感度,这是一种基于理论思辨的情感层次。三是基于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可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它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提高在跨文化情境中的个人适应,人际互动,和良好的任务完成能力。这是基于语言文化学习的差异文化处理能力以及更深的文化视野层次。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普通高校现行的跨文化交际课程目标内涵过于单一,主要偏重于第一层次,即对母语及目标语文化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理论艰深,知识点庞杂。在实践教学中,这种“文化导入”式的知识中心模式在各个高校甚为盛行,因为此模式集中在文化认知的第一层面,在课程设置、课堂规模、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测试等各个环节都简便易于操作,因而广受采纳。[3]但如果我们的跨文化教学止步于此,那么学生在充满多元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的跨文化交际情境中是不可能实现有效、得体的交际,因而,第二第三层次的基于对文化异同敏感度、宽容性而发展起来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国际化视野才是跨越交际障碍的终极桥梁。[4]认识到这一最终目标层次,才能有效讨论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设置问题。

2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设置

过去几十年间,各高校开设的跨文化教学的传统课程大都为《英美概况》或《欧洲文化入门》等。随着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很多高校增设《跨文化交际学》课程。该课程主旨是在教授学生母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的异同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但是,如果在国内高校普遍按照这一结构设计跨文化交际课程,是难以达到本文之前讨论的教学目标,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各高校的办学目标,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划分越来越细;第二,同一高校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因地域不同存在较大差异;第三,就教材来说,现有的《跨文化交际学》教材内容划分大同小异,容易导致“文化定型”,且案例过时,跟不上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难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

以上三个问题驱使我们必须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经验、学习需求、认知水平,认真考虑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课程体系设置,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按照三个层次来理解和设计。

第一个层次可以是面向低年级学生的提高课程。目前,很多高校根据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大纲》,都在探索相应的教学模式。普遍的趋势是把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分为两个板块:综合英语课程,目的是以发展英语语言技能为核心,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建立综合应用英语的实际能力。第二个板块是提高课程,目的是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这种划分符合国家大学英语及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这为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提供了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在这一层次上,跨文化交际课程的目标定位在包括母语及目的语文化知识的认知层面上,重点是让学生形成一种稳定的知识、技能、行为和价值系统。课程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分类性的,如《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化》《中国文化概论》等等。

第二个层次可以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此类课程针对一部分英语水平较高及英语学习动机较强的学生。课程目标定位应该是在文化知识层面的基础上,全面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和宽容性。教学重点可以向基础理论倾斜,目的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交际能力的有机结合,可开设的系列课程如:《跨文化交际概论》《跨文化交际学》《中国文化要略》《外国文化史》等等。完成此类通识教学核心课程的学生将能更好地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第三层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双学位及研究生课程。在这一较高层次上,课程目标应该定位于“在增强其敏感性和宽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其跨文化交际的灵活性”教学重点为指导跨文化交际实践,帮助将来要参与跨文化交际的学生了解异国文化,明细文化冲击的原因,克服文化障碍,从而提高他们的异文化适应和跨文化合作的能力。课程设置更加细化,专业化,如:《商务英语―― 跨文化沟通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跨文化交际技巧》《跨文化交际口语教程》等等。

这样一个内涵丰富、层次分明、目标明确、内容多元的课程设置更能满足不同的语言学习目的,可以在最大程度满足学生英语学习个性化的需求。

3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

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经历让我们意识到,跨文化教学课程的难点主要有二: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文化的内容极其广博,课程学生量大面广,因此,如何在有限课时内选择精要的,既富有代表性又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是难点之一。其次,在教学对象方面,大多数的课程学生缺乏实际的跨文化交际经历,因此,如何在课堂内外营造模拟的或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实践和检验理论是难点之二。

对于难点一,立体化、多元化的课程设置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了层次教学宗旨,利用学时的设置对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进行平衡,制定出了个性化培养方案。选取理论实践结合好的典型文化现象以及与学生未来工作、生活有关的内容在课内教学,其他内容放到教学网站上供学生课外自学。对于难点二,则需要课程教师以试听材料为导入,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为手段,以社会调查,课后实验为任务,以讲座、访谈、训练营、英语角、项目参与和网络环境为辅助,打造了一个模拟与真实相结合的立体的跨文化实践环境,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理解理论,再反过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具体实践活动设计如下:(1)教学资料电子化:实现将现代教育技术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贯穿于整个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活动。积极建设跨文化教学网站,用拓展学生视野的课外导读网址及书目、大量的网上在线读书资源充实网站内容,学生可以在课下自学、预习、做作业、做练习或者查阅资料。(2)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化:许多高校都花费巨资建设集多媒体计算机、因特网、大屏幕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录像机和麦克风等为一体的自主学习中心。在自主学习中心,教师可选择一些反映跨文化交际理论和实践的电影、新闻报道及一些音频材料,向全体选课学生开放,每周一至周五全天供课程学生自主点播收看,帮助学生体会文化差异。学生自主讨论并撰写报告,以帮助学生开拓国际视野。(3)文化沙龙。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定期邀请外籍专家、留学生和国内文化学者就中西文化现象和文化碰撞进行专题讲座,并与课程学生互动交流,从而充实学生的文化积淀。(4)社会调查。精心设计课程作业,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记录、访谈和问卷等方式调查各种人群的文化行为、文化认识、文化困惑、文化体会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度,从而促进课程学生对跨文化理论的理解和实践。(5)跨文化合作。依托高校与国外大学的长期合作项目,组织学生前往游学,这丰富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经验,也会提高了他们的跨文化合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自己探索文化知识,发现文化差异,体会文化冲突,实践跨文化交际策略。从实际效果看,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为其未来应对工作环境中的挑战提供了实践经验。

4 结语

与传统的文化课程不同的是,“跨文化交际”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即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由于以英语为外语或二语的人们的数量远远超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跨文化交际的实践纷繁复杂、难以预测,有效的、得体的跨文化交际仅靠英美文化知识(“鱼”)是远远不够的,而跨文化交际意识(“渔”)才是跨越障碍的桥梁。因此,跨文化交际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抓住契机,整合英语教学资源,制定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及相应的教法、教学活动,使学生有计划、有安排、有指导地参与跨文化知识学习、语言应用实践活动。以文化意识为中心的外语教育,才符合提高学生总体内在素质的21世纪教育目标。[5]

参考文献

[1] 贾育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 Paige,R.M.Trainer competencies:The missing conceptual link in orient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1986,10:135-158.

[3] 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27-31.

第2篇

一、大学英语中跨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大学英语中跨文化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首先,教学理念不到位,部分大学英语教师没有树立一定的跨文化教学理念。但是,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不少教师的教学重点在单词、语法、阅读和写作上,没有重视到英语文化中的背景与习俗等,学生只是掌握了英语知识,但是不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与思维。其次,教材内容不合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根据教材内容制定开展的,教材是否合理对跨文化教学影响重大。目前,不少大学英语教材中忽视对英语国家文化风俗习惯的介绍,与西方社会脱节,不利于跨文化教学。再次,教师的测评方式欠佳,目前,测评大学英语成绩主要就是英语四、六级考试,模式比较单一,并且考试重点仍然以听力、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为主,没有针对跨文化做重点考核,所以学生的学习重点也不是跨文化。

二、大学英语中跨文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教学理念能够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与教学行为,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英语跨文化教学理念,改变落后的英语跨文化教学理念。因此,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加强对英语文化学习与思维的总结,在顺利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同时,更加重视对英语文化的教学。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英语文化学习时间,充分了解和认识英语文化。学校也可以派英语教师去英语国家学习体验,亲身感受当地的风土文化和生活习惯,从而更好的开展英语跨文化教学。另外,大学英语教师也可以参加相关的跨文化培训,重视英语跨文化教学领域中的动向与成功,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教学水平,树立正确的英语跨文化教学理念。

2.调整教材内容。大学英语教师在跨文化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中关于西方英语文化的内容较少,所以需要适当的增加一些介绍西方国家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英语语言思维的讲解。大学英语教材知识在囊括教学重点的同时,还需要兼顾英语文化的介绍,教师也应该协调好英语学习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顺利开展跨文化教学,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在教材中认识到学习西方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大学英语教材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紧跟时代的脚步与发展的步伐,充分根据西方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的兴趣开展跨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英语电影片段或者是介绍西方文化的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西方文化,提升跨文化教学效果。

3.完善测评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运用测评方式来,来提升英语跨文化的教学效果。在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模式中主要以考试成绩来评估学生,需要对评价内容及评价模式进行变更,重视对学生英语文化方面的评估,利用测评来帮助学生正确学习英语知识和了解英语文化。特别是在英语四、六级考试方面,应该加入部分西方文化的考试内容,将英语知识考核与文化考核有机整合,有利于考核内容的全面性,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自觉的重视对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关注中西文化间的差异,增加对跨文化的认识和学习。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交际能力 培养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在传统英语的教学中,更为注重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因此词汇、语法就成了教学的重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阅读、翻译、书写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而在听、说等交流能力以及跨文化方面的意识方面却相对而言较为薄弱。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基跨文化意识的提高也做出了重点要求。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更注重语言能力的教学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因此,这就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试图从当今社会背景及需求出发,对新的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学习策略,以便达到加强学生英语学习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陈述英语语言学习和文化的一些最基本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对现如今英语教学的一些现状做一些分析。第三部分着重强调应注重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原则。第四部分将对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给出一些建议和实施方法。第五部分将对本文进行一个大概的总结。

一、英语语言学习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就是用于人类用于交流的任意的口头符号系统(1)。而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语言和文化二者之间,是鱼和水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属于文化的范畴。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国外对于语言和文化的研究进行的较早。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社会学家Malinowski说过:不把语言和它运用的文化联系起来,便不可能对这个语言有所了解。而美国的E.Sapir?在他的Language一书中也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也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转引自陈励,2004)在国内也有一些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对此曾作出过一些深入的研究。邓炎昌、刘润清(1989)指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反应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括该民族的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开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一定的语言表达产生于一定的生活背景,了解文化背景是理解语言的前提。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有了一个更好的更为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运用这个国家的语言。这就好比我们学习中文,如果多我们国家的文化背景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我们所使用的语言中就只有一些最为基本、普通的词汇,一些简单的句法结构。语言中的文化底蕴就失去了。这种语言使用起来就没有任何美感可言。我们的语言如果脱离了文化就像我们吃饭没有菜,虽然可以填饱肚子,却是淡而无味。“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因此,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2)。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对于称赞或表扬,中国人往往为了表示谦恭,就会说:哪里哪里;而英美人士却会笑呵呵地接受,并说:谢谢。当两个国家的在一起时,一不小心就会闹笑话。就比如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中国人邀请一位外国人到家里吃饭。到达时,外国人礼貌性地对男主人说:“你的妻子真漂亮。”男主人于是就说:“哪里哪里!”而外国人就显得很尴尬,只得硬着头皮回答说:“她的眼睛,嘴巴,鼻子等等都很好看。”于是中国人就很生气,结果两个人都不是很愉快。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过分评价别人的妻子是不礼貌的。以上例子就表明,如果对于两种文化间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就会造成交际障碍或闹笑话。

因此,英语的学习不光是语言的学习还应该包括文化的学习。学习英语必须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扩展视野,有利于促进对英语语言本身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增强世界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对文化差异敏感性、灵活性和批判态度,这些都是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基础。

二、我国的英语教学现状。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如今的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加强。中国的外语教学也从最初的俄语转入到现在的英语。因此,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受需求的影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进行什么样的教育。现如今的谁会形式需要大量的专门的英语人才。这也就让中国具有了60多年的英语教学历史和近一亿人学习英语。如此大的学习规模,国家投入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的就让我国的外语教学获得新的进展。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英语教学却很大程度上只是人数和投入的增长。传统英语的教学方法是否有了一些误区?张国前?(1989)曾说过,中国的外语教师在教室里花费很多的时间为学生讲解句子层面上的语法难点,试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们则忙于背那些语法规则和单词。其结果,学生的阅读能力很低,听说能力更差。Campbell&Zhao在研究中指出,学生在6-10年的英语学习时间内,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语言的结构并被要求反复练习那些枯燥的、脱离了语言环境的句型。他们认为英语课在中国的教室里已经变成了一种必须要通过的、枯燥无味的课程,而不是交际所需的工具。学生在学习了多年的英语以后所能做的就是做题,而他们却很难开口和英语国家的人说英语,这种语言教学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我国的英语教学所存在的弊端就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当前的应试体系。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中的考试主要是注重应试,而轻视素质。传统的应试体系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全部围绕着考试而进行。考试成绩的好坏也就成了评价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唯一标准。老师的教学重视知识,而学生能力的发展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效果不尽人意。这要求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一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出一条适合时展的英语教学改革之路。

第二、现如今高中所使用的教材。

我校如今使用的教材为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教材。不可否认这套教材具有一些显著的优点。比如:1.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选材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胜利和心理发展的需要。3.在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任务型”的活动。4.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做了系统的安排,循序渐进,循环往复,有利于建构学生的知识系统。5.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6.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体他们发展学习策略。7.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8.注意渗透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使教材具有学科融合性和拓展性。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听、说、读、写活动,共分为11个部分。

然而,这套教材的内容太多,而高中阶段每个周的英语课时却不是很多,因此好多老师为了考试,就随意地删减一些内容。就比如Listening和Speaking以及后面的Workbooks上的练习就经常被省略。因此,这些部分形同虚设。而且,教材上的文化知识其实还远远不够。如果我们能够有一些除了课本以外的简单易读课外读本来专门讲述一些文化知识,这其中可涉及到政治、历史、地理、文学、,生活习俗,名人故事等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对于外国的文化将会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第三、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态度。

今天,大多数的中学教师仍然遵循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却忽视了在英语教育中文化的重要性。虽然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注重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及综合能力的提高,然而为了考试,这一个方面还是被很多老师忽略了。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甚至一些教师自己的评价标准也只是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因此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第四、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态度。

在中国的好多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学生英语基础不是很好,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不高。大多数学生的小学是零基础,初中学得也不是很好,而高中的课本却是很难,因此很多农村学生就以掌握基本的课本知识为目标,而一些城市里的同学却有不够学的感觉。这就导致了教师的教学也只能是以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为目标。在英语教学中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比如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就无从谈起。

从以上几个弊端可以看出: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培养就必须对我国现行的教育举措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以便迎合社会的发展和新时代的英语教育的需求。

三、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的必要性及一些原则。

必要性方面:

第一、当今社会生活、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一种现实需要。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除了要掌握跨文化交际所需的语言结构,还要掌握交际对方的文化背景。(3)

第二、长期以来,我们往往重视语言知识教学,忽视文化意识培养,导致我们的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出现交际障碍。交际障碍的出现,很多时候,不是由于对对方的语言及其结构不了解,而是对对方文化缺乏认识造成的。由于文化无知而造成的失误常常比语言错误更让外国人无法理解和原谅。只有对双方的文化有了一和深入的了解,才不会造成一些误解。就比如一些外国人对数字13和我们对4差不多,还有他们也不喜欢食用动物的内脏和脚部,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时候最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双方的交流能够顺利进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日益增强的跨文化交际的需要,都表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英语教学的需要。只有对所学语言的国家相对应的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才能帮助我们把所学的语言运用到实际交流中。因为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促进的。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要遵循适应性原则。高中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及认知能力较初中都有较大的提高。然而一些比较既有争议性的知识却要谨慎教学。如果对于学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没有太多好处的异国文化要能够把它舍弃,否则就会对学生造成误导。就比如外国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就最好不要向现阶段的学生教授。

第二、要遵循循序渐急原则。高中生的认知能力还处在一个不平衡的阶段,对于知识的习得有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因此,在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到培养的阶段不能操之过急。所教授的内容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计划,有规律,有目的地进行教学。

第三、要遵循全面性的原则。当今世界上说英语的国家是如此之多,我们不能把所有国家的文化都学习一遍,但是对于一些主要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却需要进行一些最基本的了解。而且,文化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不能只是注重一个发面,要进行多个方面的学习。因此,既然我们学得是多元的文化,就不能以点概面。要不然就会让学生的认识有偏颇或者不够全面细致,从而一知半解,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第四、真实性和科学性原则。对于文化的认识有时候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但是教师在选材和传说这一个环节对所讲述的别国的文化因该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所选内容不能是道听途说,甚至胡编乱造。在传授的内容和方法上要保证其真实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第五、客观性和公正性统一的原则。做为一个老师,要以身作则,对于所传授的别国的文化不能带有太强烈的主观色彩。不要因为自己是一个是某国家的“球迷”就对别的国家的文化带有一些不太应该的违背客观性和公正性的看法。要记住自己传授的是别国的文化精髓,不应该和其他的一些不相关的内容扯上太多的关系。就比如目前法国总理坚持和达赖见面,或是美国在上和中国的一些意见上的分歧,想这些问题就不应该过于影响到我们文化的传播。在传授的同时也要以一个客观、公正、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这些问题。

第六、实用性原则,在高中所进行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要确保所传授文化的实用性。如果让学生觉得所教的东西和自己太过遥远或者毫无用处,那他们对于文化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一些影响。因此,实用性原则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遵循这些原则,将能够确保跨文化意识的成功培养。

四、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第一、课堂上的培养方法。

在课堂文化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进行适时的适当的补充,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高中学生的大多数的文化知识都是从课本上获得的,现行课本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较为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课本的资源,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以便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全面的文化基础。除此之外,还应对有关方面进行一些相应的补充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文化材料,适时介绍西方风俗习惯、社会现象、行为规范等,使学生在丰富语言知识的同时,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文化内涵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语用过程中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可能出现的文化错误。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和对照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于文化的认识和印象,在西方与西方间,中国与西方国家间进行相应的比较和对照,将收到很好的效果。就比如在讲到Festival?这一课,就可以拿英国和美国人以及其他一些英语国家是如何度过圣诞节这一传统节日进行比较。也可以和我们中国的最为重要的节日—春节进行相应的的对比。通过比较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就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记忆。

还可以通过视听法来进行一些更为直观的教学。通过观看英文影片,欣赏英文故事及歌曲,进行英文话剧的表演,来加深对西方国家文化的理解。这其中的方法有可以多种多样。就比如,在讲到艺术与文学这一课就可以同过影片、图片、报刊杂志等方面进行更为直观的教学。

一个更为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一些相关国家的文化知识,这个自己搜集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无论是对于他自己还是其他的学生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试着请个外教,外籍教师的教学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将会对学生的认识提供一个原型,以便让他们感觉异国的文化就在他们身边。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课堂之外的一些建议。

在课外,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加深学生的跨文化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学来的知识可能会更具有实用性,而且学生的印象也会比较深刻。以下就是一些课外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建议。

开辟英语角。英语教的成功开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因此在好多地方向一些学校以及有大量外国人聚居的市区都有英语角。我校的外教曾经每个星期就会抽出一个晚上的时间来主持英语角,同学们到了那里都非常的积极认真。这让学生们自己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西方文化,身临其境。在比较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中他们能够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对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高极大。

课外的文化宣传。在校园中举办一些专门的跨文化知识竞赛,收看收听英文节目,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监督,开办西方影视欣赏协会,专业图片展览,重点节日宣传等活动和措施。就比如可以在合适的时间收看CCTV-9的Culture Express?等一些主要介绍西方国家文化的一些英语类或是中文节目;每个周抽出一个时间让学生观看英文的原声电影;或是在圣诞节到来之时举办一些圣诞图片展览,介绍圣诞文化。这些既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强化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也能够提高教学成绩及水平。

第三、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就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劲头,随时关注新的文化倾向,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达到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一切对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都应该有选择性地使用,以期达到一个最令人满意的效果。

五、结尾

进入21世纪,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将世界各地的文化人群统统卷入其中。于此同时,社会的变化与发展越来越快,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甚至成长时期相距不过几年的人们之间也已经开始出现可文化上的沟壑,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交际正越来越多地具有跨文化性质。学会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尤其是青少年来说是非常必要的。(4)?本文的研究旨在帮助英语教师处理好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西方文化知识,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进而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然而,西方文化群星灿烂,包罗万象,即便是简要介绍也会因内容过多而难以裁定,甚至无法进行。(5)?因此,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对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既要投入一些时间,却也不能舍本逐末,而忘记了语言技能的提高,从而更加达不到交际的目的。

在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同时也不能有崇洋的心态,进行西方文化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本国文化的传播。否则我们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会有向西方倾斜的危险,我们本国的文化精髓也会遗失。如果这样,我们的教育就更加失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就成了现代教育的一大败笔。

参考文献:

1.戴炜栋,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 2002年第一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莫剑鸣.谈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7年01期。

3.孙惠娟.《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杂志

第4篇

论文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设计,跨文化交际

 

实践教学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应用型高等英语专业人才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实践环节教学工作规范》指出:实践教学工作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实现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作为一名电大英语教师,通过对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本人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对教学主体的改革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在远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面向全体学员,注重个性发展。教学的侧重点由原来的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重知识转向重方法,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向重整体素质的提高,让学生亲自体会知识的发现过程,从而使思维得到训练并分享创造的快乐,进而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激情。

远程教学过程要求教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并能制作效果良好的多媒体课件,为学员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因此,担任远程教育教学任务的电大教师应注重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学员提供全方面的服务。

(二)明确教改的目的,树立教学目标

在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学设计,探索并构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教育的重点。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以强化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整体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是试点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直接目的。

开放教育试点本科采用的教材是全国试点学校统一使用的,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顾曰国教授主编的“专升本”英语自学系列教程。该系列教程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育观念,都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重在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在学习中逐步提高用英语沟通和交际的能力.同时该教程也是专门为远程教育的自学者设计的,对远程开放学习模式的创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依托教学资源,制订教学计划

目前,远程教育任何一个专业在中央电大的学习平台上都有完整的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实施方案,及相关的教学辅导,课程考核说明等等。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两大模块:英语语言交际模块和职业培训模块,其中语言交际模块就包括《跨文化交际》、《变化中的英语》、《文学阅读与欣赏》等必修课程。《跨文化交际》所包括的主要媒体资源有:1)主教材及课程导学各一册;2)与主教材配套的录音带和光盘;3)中央电大提供的网上教学活动文本——辅导教案,包括教学实施细则、教学难点解析、网上辅导答疑、形成性考核作业、期末复习等等,以上这些资源都为我们学员学习提供了便利和帮助杂志铺。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并掌握这些资料,针对学生的情况,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把握学习进度,对整个学习过程实行宏观控制,使教学双方都能在教学活动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对学习主体的改革

使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是远程教育的基础。从世界各国的远程教育来看,其受教育主体仍是成人,多数是为了满足成人继续教育或者弥补以往错失的教育的需要。这些远程学习者在年龄、知识水平、专业背景、学习环境、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但同时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地方:他们都是能动的,具有思想感情和独特的创造价值的个体,通常承担着一定的生活(家庭)与工作的压力,接受相关的教育培训只是一项“业余性”的活动;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如何使这些长期受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影响的教育对象尽早适应远程英语教学模式,成为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电大远程教育中相当一部分学员是为一张文凭来读书的,但当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即知识社会转变的时候,知识更新和社会变化速度加快,学历教育将会发展为终身教育。学习能力、做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已成为人们适应新社会的新素质的要求。学历只是人们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必要条件和重要表征,而能力则是衡量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事业的成功和对社会的贡献。正确处理好学历和能力的关系才能真正适应远程教育形式,才能为自己的全面发展作好准备。

(二)重视远程独立学习观念的培养

长期作为知识进行传授的英语教学模式,固化了学员的英语学习思想和习惯,其教学方法更是限制了学员的主动性,使得学员过分依赖老师的讲解。而远程英语教学以视频点播和课件学习为主要方式教学设计,辅以网络上的资源。这种学习方法与学员原有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不同的,许多学员就强烈要求教师下发学习资料、练习讲义,想省去上网查询查找的麻烦。所以,我们要花大力气改变学员的观念,并注重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员的主观能动性。

(三)提升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

目前参加远程教育的学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甚至于还有许多学员没有家用电脑,连因特网都没上过。这样的计算机水平很难适应远程英语教学,因此必须加强对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或者提前学习计算机应用课程,或者与英语课同时开设计算机应用课程,以确保远程教育的顺利进行。

三、对教学形式的改革

(一)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 教

教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基础.学校组织教学,教师根据课程及学生特点,有选择性的就教材上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讲授,使学生对课程内容形成初步概念。教师要达到讲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和指导学生“仿”的目的。

第二环节 学

学是对教的内容的消化.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深化和扩展学习第一环节内容,达到基本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目的。学习过程中对教师教学方法等作出反馈以便教师及时进行调整。

第三环节 仿

学生在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在小组活动时,对课程中一些重要交际场景进行模拟交际,以达到将“教”、“学”环节中所学内容实际运用的目的,它是在教和学这两个环节后的实践。

第四环节 谈

学生在第三环节完成后,对学习和交际模拟过程进行交流探讨,总结经验,加深印象,改进学习方法。该环节的结果应反馈到“教”、“学”、“仿”各个环节中,促使各个环节不断完善。

(二) 教学方法设计

《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以语言、文化、交际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介绍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基本概念,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一些个案的分析,帮助学习者掌握跨文化交际中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认为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来完成教学任务。

1.课堂辅导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辅导面授安排六次,每次四个课时,每次面授我会根据每个单元的话题,重点辅导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各项语言技能的评价。面授辅导强调的是一个“导”字,但我发现由于摆脱不了传统面授课的影响,许多教师都把 它处理成了“讲授课”或者纯粹的“答疑课”。面授辅导不在于殚精竭虑地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灌输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也不能把它简化为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在面授辅导课中,学生的声音应该远远多余教师的声音。辅导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性的检查,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化和理论概括杂志铺。因此在上课过程中不应拘泥于教材和书本,我们可以把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精心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和话题编制到教学活动中去,使教学活动浑然一体,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趣味性,在学生不知不觉的参与中解决了问题这样不仅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设计,而且也强化了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

另外,为了节约时间,保证面授辅导课的时间和实效,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力和感受力,我们把整个课程分成8个部分,且采用多种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效果较好的幻灯片及自制的课件,运用文字,图例,动画,视频,声音等,突出每个部分主题的知识结构,使新呈现的内容结构清晰,层次鲜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从而更加快捷地捕获信息并得以接受和消化。

2.讨论

讨论学习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研究性和协作性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不仅能锻炼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益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讨论的内容,主题,形式,范围和时间的长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安排。

课堂上,为了便于控制,我们可以采取集体讨论或小组讨论法就某一个话题展开:如Foreigners never talk about others’ privacy,such as women’ age,other’s salary,but our chinese like toask such question,then how do we think of this? 我要求所有学生轮流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表述自己对该论题的观点或看法,然后大家一起进行归纳和总结.其特点是形式自由,不拘一格,而且人人都能参加,彼此在有效的时间内很快的实现了思想的传递和交流.当然我们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大家或交谈,或争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教师也可在适当的时候穿针引线启发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引导他们多角度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集中发言,阐释自己所在小组的观点。这种形式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和交际性,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良好协作关系的形成。

3.场景模拟

针对某个具体问题或场景,在给出材料收集时间和讨论准备时间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学员亲身参与模拟实践,有可能的话,给出实践活动总结。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以语言交际为主要学习目的的课程教学设计,教材中有很多的交际实例,针对不同的情景,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场景模拟,以训练学生对课本知识学习后的语言运用能力。如在讲授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节Politeness时,就可模拟书中情景让学生体会东西方文化中人们对礼貌的不同理解和反应。

4.答疑

四、对测评手段的改革

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标准是最终考试成绩,对于远程英语教学来说,这种评价方法,不仅不能得到多数老师和学员的认同,而且还会令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学习成绩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了用一次考试评价学员学习情况的做法,将学生学习过程、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记录在学习成绩中,体现了学习评价方法的改革。

根据中央电大要求,《跨文化交际》已纳入基于网络课程改革试点的课程,学生的最终成绩为百分制,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60%,终结性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40%。形成性考核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进行,终结性考试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网上考试系统”进行。针对这种情况,课程辅导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网上形成性考核作业情况,并对学生所做作业及时评阅,对那些没有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督促和指导,对每一个学生网上作业的情况及时作出评价以督促和激励学生更好的完成下一次作业。

总之,远程教育中英语专业本科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一个授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只有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地探索总结,才能逐步加强和完善教学环节,贯彻远程开放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桑新民.远程学习新模式的战略思考[J]. 中国远程教育, 2003,14.

[2]张晓敏.变化中的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 湖北广播电大视大学学报,2004,3.

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民族差异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01-02

职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处于专业技术学习阶段的学生在英语基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本族文化。现行使用的高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有一个话题及一个交际功能项目。每个话题均反映了中外不同的文化,每个单元的对话和阅读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的,既体现了交际功能项目,又体现了知识文化。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英语文化因素,它的语言材料、教学内容等均大量涉及英语文化知识。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我们在课堂上主要为学生讲解句子层面上的语法难点,让学生背语法规则和单词,结果学生的阅读能力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在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已经超越了“交流工具”这一狭义的概念了。学习一种外语除了要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了解语言所反映的外国文化,以便能跨越文化障碍,得体有效地同外国人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跨文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养成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跨文化心态和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与世界意识,并形成有效的跨文化能力。

如何在英语课堂上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呢?

在语音语调方面,中国的每个字都有固定的语音和语调,而英语单词没有固定的词调,声调高低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它们只须服从全句的语调。例如“chair”你随便念成平调、升调或降调都不会改变这个意思。但在语句中,根据说话人的态度和口气,加上一定的语调,句子则产生不同的意义。例如:“This chair is mine.”句尾用降调表示肯定,说明“这把椅子是我的。”如果句尾用声调则表示怀疑、不肯定:“这把椅子是不是我的?”

在致谢语的使用上,英汉两种文化差异尤其明显。在英美国家里“Thank you.”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礼貌用语之一。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人,只要受益他人,受益者都会说:“Thank you./ Thanks./ Thanks a lot.”甚至夫妻之间也不例外。而在中国,“谢谢”这个词对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用得较多,越熟悉的人用得就越少,同是一家人用得就更少或几乎不用,用了反倒觉得有些见外了,这是我们的文化习惯。

因文化学习习俗的差异,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别人称赞自己有着不相同的反应方式。当别人对你说“You speak English very well.”按我们习惯可能会说“No. You speak better than I.”或“My English is not good.”而使用一些“否认”或“自贬”的词句来表示谦逊。美国人却说“Thank you.”他们对别人的称赞往往是持“接受”的态度,而向对方作出表示感谢的反应。

不同语言中的禁忌语常常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在英美国家,询问年龄、收入、婚姻、体重等是不礼貌的事,这些被视为个人隐私的话题一般都不提及它,需要回避。原来的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对话,一个中国学生问一个年岁较大的外国妇女“How old are you?”这位外国妇女婉转地回答“Ah, it’s a secret!”这些问题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是寻常之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当我们知道她年龄很大时,还会说:“您高寿啊!祝您身体健康!”她会感动很高兴。

在赠送礼物时,我们知道西方人性情外露,表达感情直接,不当面拆封欣赏礼物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内敛是一脉相承的。

通过对以上这些日常交际用语中文化差异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其产生、使用的特定文化背景。这对教师和学习者来讲都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把英语作为语言来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习英语赖以生存的文化,以提高学生对日常交际用语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进行跨文化意识的渗透,语法主要描述词的曲折变化,词在句子中的相互关系及词法和句法规则。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例如:英语词汇的曲折变化有动词的时态、名词的单复数、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等等,但这些在汉语中却没有,因而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种语言的语法不仅有逻辑形式结构,而且是语言在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必然受到语言使用者在心理上社会上的影响。英语教师在教语法时应注意英语语法的心理因素,让学生懂得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和惯用语。例如:汉语说:“我想王教授明天不回北京。”英语中要说:“I don't think Professor Wang will go back to Beijing tomorrow.”而不能说:“I think Professor Wang won't go back to B.J tomorrow.”再如:别人问你:“You didn't win the football game yesterday, did you ?”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要回答“Yes , we did.” 而不是“No , we did .” 。英语这种否定的表达方式与汉语的截然不同。这就充分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维方法不同,语言表达不同,句法结构也随之不同。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必要性

文化的差异性必然导致语言信息化的差异,所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也提出新的要求,要求英语教师要培养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仅只是死记硬背地记住知识点,而是要将英语知识点渗透在文化背景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表现生活各个方面的主要形式。高中生通过学习外语,可以了解国外的不同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眼界。例如,中国人吃饭习惯用筷子,而外国人喜欢用刀叉,所以,要更加注重通过学习英语这门语言了解其文化内涵,从而进行无障碍的跨国际交流。

二、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队伍的素养

1.利用词汇和篇章,渗透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具有特定的文化特质,也是学生了解英语的基础。高中英语教师对学生单词量的要求不能仅限于熟记其中的结构和基本含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词汇背后特有的文化内涵,进而提升高中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例如,尊老敬老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老”在中文里是表达尊敬,然而西方国家眼中,“old”代表不合潮流、不中用的意思。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本来源是西方的生活文化,且篇章语言环境是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所以,教师自身要透彻地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并且将其传授给学生,教导学生在进行英语篇章阅读时要结合西方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来了解文章中的主题思想,进而提高高中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跨文化能力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教师要学会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工具和技术,快速深刻地引领学生对不同文化进行理解,培养学生跨文化的能力:(1)开设英语报刊、国外电影欣赏课,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2)采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通过光、色、图的结合,将图文并茂的解说、具有视觉感的画面以及符合意境的英语声音等优势结合起来,让学生快速地掌握英语文化内涵和跨国际交流的特征。(3)在课程中掺杂模拟场景、猜谜语、成语接龙等游戏形式来拓展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评价,增加跨文化交流的信心

由于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状态更加敏感、脆弱,所以他们在学习跨文化交际语言的过程别需要教师的认可和鼓励,这会大大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做出肯定、积极的评价,以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和成就感。笔者建议教师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公众的教室不公布分数的高低等级之分,而是结合每一位学生在每一个阶段学习英语的进步或可取之处进行表扬认可,对于不足的地方进行建议和提醒,而不是采取批评的方式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完成综合性语言任务中与人讨论、合作、沟通方面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模式

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往往不太喜欢必修课的课程,反而倾向于自己主动选择的选修课课程,在选修课上学生更容易放松和融入。因此,高中英语课程中应该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借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在选修课中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以完全娱乐的方式,例如电影鉴赏、演讲辩论、游戏等英语交流方式让其自由学习成长,娱乐与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能大大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并增加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培养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拓展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使其形成完整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为以后自身的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冀盈.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J].教育探索,2011(9):48-49.

第7篇

关键词:网络; 多媒体技术; 本科院校; 英语; 跨文化教学

引言

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普及的背景下,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教育领域网络表现出了强大的促进力量。为了更好地提升高等院校本科英语教学的效果,促进英语学习者与英语国家的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跨文化交流的效果,提升本科院校英语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高校不断创新英语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等手段,发展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学习等能力。

1 网络视域下本科院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优势

英语语言的社会文化观,指的是将英语这一语言,认定为英语国家的人们构建的一种社会文化生活的资源形态,是由一定社会文化集团的人,在长期的使用与总结的前提下产生的一种标志性的文化结构形式。网络视域下的本科院校英语跨文化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首先,网络上面丰富、有趣的英语学习资源,能够有效、全面的激发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和探索西方文化的兴趣。并且通过网络的英语,提升了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程度。

其次,教师借助网络这个平台,能够创设更多有效的学习情境、课堂学习任务,提升了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语言输出的练习机会,对于发展学生的听、读、写、说等英语跨文化应用与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再次,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把英语知识的学习与西方国家文化的学习融合到网络自主学习中,对于充分利用现有的英语网络资源,提升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人机交互式的英语口语训练给学生创造了实时的练习环境,提升了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互动性。

2网络视域下本科院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2.1 注重跨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入和介绍

在进行英语语篇学习之前,通过使用网络进行跨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与学习,能够有效的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于促进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著名的美国语言学家kelarm-sige曾经指出:语言教学是文化教学的重要形式。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不能够很好的引领学生对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等开展有效学习,而网络环境下,则能够通过网络资源的获得、教学多媒体的使用、信息处理技术等手段,给大学生创造更为有效的英语文化学习的氛围。同时,网络环境下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与存储,可以提高教学素材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多重刺激,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的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环境,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进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2.2培养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传统的白纸黑字的普通书本教科书,向着集视觉、听觉、口语交流于一体的新型英语教材,这对于促进大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和应用能力有着深刻的意义。英语这门语言学习作为学生与社会共建共同使用的语言资源的实践提升过程,优势英语社会文化不断转化的一个过程。英语语言学习将参与社会活动所获取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个人能力。网络自主学习指的是大学生在电脑机房等,通过上机来自学为主的学习过程,由于网络英语学习资源的丰富性、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便捷性等优势,能够帮助大学生获得比教材内容更丰富、更多彩的学习素材。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大学生充分利用教材、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进行英语学习资源的合理占有与使用,进而提升大学生通过网络来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2.3 重视大学生英语学习理解与想象力的培养

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给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带来无限帮助的同时,也需要引起我们对“读图弊端”的思考。由于人们更喜欢通过印象与图片对事物进行了解,这就使得在面对一些抽象理论的时候缺乏足够的思考。在网络视域下英语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网络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这种了解基本上都是建立在音频、视频、图片等素材上,这就使得这种了解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与分析,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的学习,将不利于大学生理解与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对跨文化交际中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进行分析。因此,在本科院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向学生进行直观的英语教学,对于深层次的理论等也要进行及时的组织讲解与思考,以此来发展大学生跨文化交流与应用的思辨能力和认知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科院校英语跨文化教学,作为提升大学生英语知识水平、发展大学生英语认知、理解、交流等应用能力的载体。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系统的观点来认知大学生英语跨文化学习的实践落实,这就要求高校在优化师资配置的基础上,提升网络多媒体设施的使用效率,以此来促进本科院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庞海才. 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导入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07(07).

[2] 资芸. 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7).

[3] 李俊. 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36).

第8篇

关键词:课程整合;教学模式;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综合性学习有这样的阐述:“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标准中还提出“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再也不是单纯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而全面的知识和开放的视野,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让他们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得到以下两点深刻的体会。

一、语文跨学科学习对学生价值观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要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多数人只倾心于认知技能的目标制订和实施,而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看得可有可无。这些做法和认识培养出的是高分低能、人格不完善的学生,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传统的教学方式只局限于语文这么一个主体课程,没有从整体性、全面性出发,对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存在很大的障碍。跨学科学习刚好消除了那个阻碍,其意义综合起来主要有两个:

(1)跨学科学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了基础。中学生的生活圈子小,走的几乎都是三点一线,对外部世界的理解甚少。跨学科的学习能够及时补偿这一个缺口。教师好比一扇窗,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引导,学生可以开阔视野,了解国家大事,明白做人道理,清楚别处的地理风俗。久而久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开始形成。相反,如果教师一味地只是呆板枯燥地讲解语文知识,那样不仅会阻碍学生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2)跨学科学习是学生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的条件。随着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单一的、旧的那些理念开始受到冲击,价值观也一样。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单纯地判断事物的正或负,本身就已经是一个错误。跨学科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形成多样的价值观做好了准备。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跨学科教学的方法探索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思索跨学科教学的问题。2006年3月~7月,我担任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教授工作,4月份的一天,学校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在全校的三个初中学年组范围内组织学生办手抄报的活动,活动主题不限。接到这个任务后,我犯了难,因为我对办手抄报感到特别困惑,文字方面的内容我指导起来没有问题,但办手抄报更多的是版面设计、色彩、构图方面的东西。我深深感到仅凭我一人的力量,或者是仅凭借语文老师的力量是无法圆满地完成这项任务的。考虑再三,我决定与美术老师沟通,把学校对这次手抄报的要求重申一遍,并希望各位美术老师积极配合。美术组的老师欣然应允,他们专门拿出一节课讲解如何设计手抄报的标题、版面及手抄报的要求、设计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然后语文老师又结合手抄报的文字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两周后学生设计的手抄报交了上来,不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效果明显好于往届,语文组和美术组的老师也得到了学校的表扬,我的这次跨学科实践活动获得首次成功。有了这一次的成功,我也从这种跨学科教学中尝到了甜头。如果说办手抄报的活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话,接下来的教学实践就是有意而为之了。讲九年下的第六课《黄河颂》之前,先请音乐老师上一节《黄河大合唱》的音乐课,通过音乐让学生感受,作者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这实际上也就是把《黄河颂》的背景进行了介绍,音乐鉴赏放到音乐课中去实施。有了音乐的感召,学生再学习文本,内容的理解,情感的熏陶就水到渠成了。这两节课上完以后,马上进入到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这样一石三鸟,使学生对黄河有了一个整体性的认识,既有形象化的理解,又有理性的思考和情感的升华,教学内容一气呵成,效果斐然。

由我自己的教学探索可以看到:综合渗透学科教学不仅是整合各学科的具体知识,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学到系统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教师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了合作学习、合作教学、资源共享的好处。学科整合能够真正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与能力,体现我们新课改的思路,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学生也更加喜爱语文学科的学习。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跨学科教学就是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而提出来的课程教学方式,必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