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效学习的步骤

高效学习的步骤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1-16 10:40: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效学习的步骤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效学习的步骤

第1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有效策略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存在很多弊端,枯燥的课堂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导致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低下,这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无疑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很大障碍。在课堂中教师要尽力做到让每一节课都能够发挥它最大的效益,让学生能够从有限的时间内收获足够的语文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起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一、严谨的课堂设计

要想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创设高效课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应非常充分,课堂上进行步骤设计要十分严谨,只有课堂设计得严谨才能够保证课堂进度的稳步推进。所谓课堂设计,包括必要的课堂进行的步骤,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必要的课堂评价,这些都是课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教师只有在课前将每个步骤需要进行的问题及时间拿捏好,才能够保证课堂的完整性。但是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不仅要严谨把握好课堂教学步骤,而且要充分将小学语文的学科性及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融入课堂设计中。就语文的学科特点而言,小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语文的,因为难度不高且贴近生活,且小学生从小接触古诗词及语文知识,所以对于语文他们并不陌生。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涉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教学,这样能够使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加完善,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灵活的教学方法

灵活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考验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握能力,即营造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的能力。首先在营造课堂氛围方面,小学语文中学科的自由性就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将教材中贴近生活的内容与教材本身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更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教师营造出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学习当中,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提出的课堂问题上,这样一来,就为高效课堂的建立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

如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没办法适应新型课堂教学,教师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如今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被许多教师认可,小组之间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及相互帮助,就能够使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因为小学生的自由能力不是很强,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就即将要教的语文知识进行引导,然后交给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直至得出结果,这种必要的自由式的交流对于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十分有帮助,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帮助。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三、丰富的教学情感

丰富的情感色彩是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性格特征,所以当他们向教师传递出自己的情感时,他们同样希望教师能够以饱满的情感回应自己,这种具有情感色彩的课堂交流,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十分有利。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包含许多自己的主观感情,他们没有办法像高年级学生一样更加客观地看待语言文字。例如在进行《我的梦想》一节的口语交际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内心对于梦想的描绘,这时候学生的答案很有可能天马行空,因为小学生的想象力本来就超出教师的预期,他们只会凭借自己的主观情感进行判断,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与鼓励,这时教师的感同身受是对学生最大的肯定。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投入相当的教学情感,与学生进行同步学习,如果教师的情感足够投入,那么学生一定会被感染,有情感融入的课堂教学更能称为一堂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四、有效的课堂反思

学生和教师一样,同样都需要进行课堂反思,学生进行课堂反思,能够使学生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教师进行课堂反思能够不断加深教师的教学功底,使教师能够以更专业的姿态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也占了不小的比重,其中不少古诗是学生早就背诵过的,这就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在课堂反思过程中仍然不可少,教师在进行课堂反思的过程中穿插一些课外知识,例如作者是如何通过诗句传递情感的?同学们觉得诗句中的哪句话或者哪个字用得最好?通过这种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面的思考,这种相对比较陌生和有新意的问题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反思过程中。教师的反思过程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考察,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语文课堂。由此可见,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有效的反思,这种课堂反思对于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催化剂。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课堂教学。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难集中,这就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的学习效率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如何建立起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对于教师而言是一场需要长时间坚持和探索的战争。高效课堂对于学生而言十分有帮助,不仅能够节省学生课下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课上就能够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而且能提高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高效课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行,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第2篇

首先,我明确了《“345”优质高效课堂》中的“345”是指“三个步骤、四个环节、五种基本课型”。所谓“三步骤”是指每一堂课应该包括“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三个步骤。“四环节”是指课堂上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检测”四个环节。“五课型”是指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个基本课型,如新知探索课、习题训练课、检测点评课、知识梳理课、实验探究课。同时,通过认真学习,我对“345”优质高效课堂有了更深、更具体地体会。

所谓三步骤:是指“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三个步骤。

1、课前延伸: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设计预习学案?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等。

2、课内探究:要体现“三讲三不讲”;要搞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问题点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总结环节如何设计?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检测、课堂反馈、课堂矫正、目标达成和拓展提升等。

3、课后提升: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要多布置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要适当控制作业的数量。对于课前、课内、课后这三个步骤,具体要求与关系如下:

(1)课前延伸。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学案,指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与巩固,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的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课前延伸的预习学案编写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基础性。紧扣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内容的设计。

②适度性。预习学案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就能解决学案上70%的内容。

③适量性。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要适量,每节课课前预习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坚决杜绝把指导学生预习的学案变成教师抢占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的一种手段。

(2)课内探究。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找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找出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给老师;针对学生在前两个学习环节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解难答疑,升华提高;教师精心设计随堂检测题进行当堂达标检测,检查学生当堂达标情况。

(3)课后提升。精选习题,或布置实践性作业,进行拓展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提高。

对于课堂“四环节,具体流程如下:

(1)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上教师设计、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2)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3)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4)有效训练。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而对于五课型的设计,则应遵循如下要求:各个学科应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设计五种不同的课型,在各种课型的流程设计要体现课前预习,课内探究和课后拓展三个步骤,同时在课内探究的过程中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检测。要在按照“三步四环节”的相关要求设计每一种课型。

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第3篇

关键词:读课文;查资料;做习题;记问题

新一轮课改已经持续了几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可以说大多数教师都已经摒弃了满堂灌的传统教法,基本上适应了以教师为课堂组织者、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为主要流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笔者通过几年的尝试,感觉到这种模式是符合教学客观规律的,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知习惯、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课业水平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摒弃传统的教法、引领课改的潮流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高效课堂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学内容的清晰化、教学行为的精细化是决定课改行为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笔者特地对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的内容做了比较清晰的界定,以期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明确的目标。

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自主学习的好坏关系到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内容能否完成、教学质量能否提高。笔者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把自主学习环节细化为五个步骤,并对每一步学习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要求。具体如下:

一、系统读课文

读课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文章是经典的,注释是明白的,习题是精选的。自主学习先要系统的读完这些内容,了解文章主题、研究课后习题、思考编者意图、揣摩学习重点。这一步耗时不要怕多,关键在“系统”二字。阅读注释才能读懂文句含义,反复阅读原文才能理清结构、把握主题,深入研究课后题才能明确学习重点。

二、广泛查资料

广泛查阅一切资料,有效地补充独立阅读的不足,工具书可以扫清拦路虎、教辅书可以帮助解内容。这一步贵在“广泛”,对于了解相关背景、解读作者生平、研究文章体例等无疑大有裨益。

三、快速做习题

相关对应练习,如课后习题、导学方案等,读懂文章后马上去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通过做题完成了一部分学习任务,检验了学习成果,发现了疑难问题,提高了自学能力。这一步关键在“快速”二字,确有把握的可不做、答案较长的简单做,既筛选了后面的学习重点,又提高了语言的概括能力。

四、及时记问题

疑难问题伴随着学习的每一个步骤,随时记下来,这是自主学习的精髓所在。“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记录的问题是第二步合作探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整篇文章学习的重点所在,小到字词解释,大到文章理解、表达方式优劣等,有疑必记。这一步贵在“及时”,过则忘记。

第4篇

关键词:网络 自主学习 高效 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成为新型的教育资源,网络教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值得我们探索研究。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课改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改革就是教的“改”和学的“革”,一是靠方法,二是靠技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二中学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基于Web自适应测评系统的“六三一”高效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一、“六三一”高效教学模式概述

基于Web自适应测评系统的“六三一”高效教学模式,目标是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掌握60%左右的内容;通过课上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精讲点拨解决30%左右的问题;通过网络自适应测评系统进行达标检测和巩固作业,解决疑难的10%左右的问题。要坚持“预习先到,学为主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易讲难引,展示为主;精讲精练,当堂达标”的原则,重点做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步骤,设计好学、展、点、练四个环节。

二、“六三一”高效教学模式的整体构架

1.“六三一”高效教学模式的总体构架,概括为“三步、四环节、三课型”

(1)三步,是是指“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延伸”三个步骤。

①课前延伸(预习):预习时间、预习内容、学生预习情况的反馈方式、导学练案的设计,通过基于Web自适应测评系统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完成课前预习,教师可通过自适应测评系统的“统计分析”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②课内探究:要做到“三讲三不讲”,设计好课堂教学的环节,明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内容,设计好如何进行问题点拨,课堂检测、课堂反馈、课堂矫正、目标达成和拓展提升各环节要齐全。

③课后延伸:要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利用基于Web的自适应测评系统布置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并要控制作业的数量。

(2)四环节,是指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探究展示——精讲点拨——练习检测”四个环节。

(3)三课型,是指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个课型。

2.模式流程的阐释

(1)课前延伸。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导学练案,发到自适应测评系统平台上,指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可通过自适应测评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进行有效的检查与诊断,为课堂上的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做准备。

(2)课上学习。按照“学、展、点、练”四环节实施教学,教师精讲时间不得超过十五分钟,凡是学生能讲的教师不代替。“学”的环节,首先是确认学习目标,学生对已预习过的导学练案作简略快速的浏览,明确已掌握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展”的环节,先进行组内“小展示”,组内交流预习成果,合作解决疑难;再围绕存在的共性问题组织班级“大展示”(包括在网络上展示)。“点”的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将问题归纳汇总,给各学习小组分工,让各组展示、点评。老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拨,对个人、小组给予评价。“练”的环节,首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归纳,然后利用自适应测评系统进行学习效果检测,一般用时六分钟左右。

(3)课后延伸。一是反思课堂表现,记录在个人空间中;二是及时解决课堂中不会的问题;三是做好纠错、总结积累,将重要的知识点、错题收藏在自适应测评系统的“反思集”中。

三、“六三一”高效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六三一”高效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一是“先学后教”原则,这是关于教学顺序的总要求。二是“三讲三不讲”原则,着重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自己学习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三是“三布置三不布置”原则,不布置重复性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四是“及时矫正反馈”原则,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及时矫正。五是“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的原则,要增加学生说、做、互动的时间。

四、“六三一”高效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意义

第5篇

关键词:结构;尝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4-006-3

追求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应该研究并回答两个基本问题:教什么,最有价值;怎么教,才更有效。这两个问题,构成了高效课堂的两大支点。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经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们认为构建适合学生的核心教学内容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的基本理念。而构建以“结构”为载体的学科知识体系,实施以“尝试”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落实以上两个理念的具体抓手。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实施“结构尝试”教学,发挥“结构”的教学功能,深化“尝试”的具体策略,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结构为载体,构建核心教学内容

系统科学有三个基本概念:元素、结构、功能。元素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元,各元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构决定其功能。譬如一堆收割机零件,在组装之前,只是一堆零件,不具备收割庄稼的功能,只有组装成一定结构的收割机后,才具有收割庄稼的功能。根据系统论观点,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学科基本概念是构成这门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元素,学科思想方法是构成这门学科知识体系的灵魂。学科基本概念、思想方法及其内在联系则构成了学科基本结构。掌握了学科基本结构,就能有效地把握学科基本知识,形成学科基本能力,从而有效地解决学科基本问题。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科基本知识可分为两大类,即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知什么”的知识,主体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等),这一类知识是对某一客观事物“本质”的、“必然”的、“一般性”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或关键特征的思维形式。所以,要有效地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必须概括出基本概念的本质属性或关键特征,使对学科基本概念的学习上升到概括化的学习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学科基本概念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使学生对学科基本概念的学习上升到结构化的学习水平。因此,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对于陈述性知识学习而言,就是使学生掌握“概括化、结构化的基本概念”(简称“知识内容结构”)。程序性知识是关于“知如何”的知识,是以学科基本概念为基础的渗透学科思想方法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重点是学习研究专门领域的解题策略。对于专门领域解题策略的学习,要在把握学科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概括出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操作步骤,使其上升到概括化的学习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与解决类似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操作步骤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使其上升到结构化的学习水平。因此,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对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而言,就是使学生掌握“概括化、结构化的方法程序”(简称“方法程序结构”)。学生掌握了学科基本结构,就为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奠定了基础。如果教师在此基础上,将学科基本结构以知识树的形式直观呈现,就更有利于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在理解的基础上保持长久的记忆。

现以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为例,作一简要说明。

我们在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时,如果以亚洲区域地理为案例,抽象概括出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并以树形的纲要信号进行直观呈现(如图所示),那么,学生就能有效地把握区域地理的基本结构,学生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基本结构,就能有效地、自主地学习各个区域的地理特征。

解读:《认识区域》知识树是以树形的纲要信号,对区域地理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方法进行直观形象的呈现。该知识树直观呈现了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内容,即学习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应该把握该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思想方法”(地理思维)。每一部分学习内容又揭示出了其关键特征,如学习“区域位置”应该从该区域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邻位置”四个方面去把握其关键特征,“自然环境”应从该区域的“地形、气候、河湖(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等要素去把握其特征,而“地形”特点又可从“地势起伏、地形类型、地形分布、地形成因”等方面去把握。总之,对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内容尽可能抓住每一知识概念的关键特征,在纵向上使知识概念不断分化,在横向上使知识概念综合贯通。同时,要有效把握区域地理的基本结构,还必须理解掌握好学习研究区域地理的思想方法,即在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人地关系为线索,以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运用“一分为二”、“因地制宜”、“系统方法”等辩证思想和系统思想,以及区域分析与综合法、地理比较法,并充分利用地图,对区域地理要素、区域地理特征、区域发展方向等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学习区域地理基本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研究区域地理的思想方法,从而真正掌握区域地理的基本结构。学生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基本结构,就能有效地、自主地学习各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因此,以结构为载体,构建核心教学内容体系,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高效学习和深度学习,从而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以尝试为主线,促进学生主动高效学习

现代教学论体现出“以学为本”的思想,以学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即在课堂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以使他们在能动的创造中去学,不断追求和实现自身的教育价值。

结构尝试教学,构建了以尝试学习为主线,促进学生主动高效学习的一般教学过程,如下表所示:

结构尝试教学的一般学习过程可从两条线索进行分析,一条是从知识的理解记忆与应用转化过程来看,有以下几个环节构成:

(1)感情调节,明确目标(简称“定目标”)

上课伊始,教师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简短的感情调节后,通常可借助学科知识树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教、导学和导测功能。

(2)知识为例,探寻方法(简称“找方法”)

就是以典型知识为例子,创设问题情景,通过自学自检、互帮互学、展示点评、归纳小结等师生活动,引导学生探寻归纳出“某一类知识的关键特征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操作步骤”,即所谓的“找方法”。学生掌握了某一类知识的关键特征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操作步骤,就能有效地学习某一类知识解决某一类问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重点不是指导学生学习某一知识或解答某一问题,而是以此为基础,探寻归纳出学习某一类知识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或方法,唯此,才能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3)变式训练,感悟验证(简称“悟方法”)

就是利用变化的概念例证或规则例证进行练习,通过自学自检、互帮互学、展示点评、归纳小结等师生活动,使学生在不断变化的例子中进一步感悟学习的某一类知识的本质属性或关键特征,感悟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操作步骤,这样,通过量的变化实现质的飞跃。这一环节,应重在“变”与“不变”上下功夫,变的是习题的“形”,不变的是习题的“神”(即隐含在题中的概念的本质属性或解题的思想方法和操作步骤),使学生在一个个不断变化的例子中明白“万变不离其宗”,进一步深刻感悟学习某一类知识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或方法。

(4)当堂训练,独立应用(简称“用方法”)

就是以适量习题为试题,当堂检测,独立应用。检测学生对学科基本概念本质属性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的程度。当堂检测的试题针对性要强,要针对学习某一类知识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或方法。检测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尽可能以书面练习为主。要努力实现“四个当堂”,即当堂检测、当堂批阅、当堂反馈和当堂矫正。

(5)整合提高,布置作业(简称“连方法”)

引导学生做好课堂小结。一方面,进一步小结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即学习某一类知识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或方法;另一方面,将本节学习内容嫁接到上位系统,更大的学科“知识树”上,回归系统,进行内容连网,进行整合、拓展、提高。这也是结构尝试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坚持分层布置作业,即学生实行“最小作业量”和“非被动作业”制。最小作业量即教科书规定适合学生发展的必要作业量,属基础作业量,教师不得随意扩大。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进行“知者加速”,即学习教科书规定之外的内容,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由他们自己确定完成练习的数量和难度,即“非被动作业”。布置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以上五个环节中,由“找方法”(找)、“悟方法”(悟)和“用方法”(用),即“找、悟、用”(三环)构成其基本环节,可用如下简图示意:

从图中可看出在基本的三环节中有明暗二线,即由例题、习题、试题等教学内容构成的知识线为明线,贯穿其中的学习某一类知识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或方法的方法线为暗线。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用“方法线”(暗线)控制引导“知识线”(明线),通过师生活动,“知识线”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方法线”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最终,教师的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

例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内容时,可选择“三江平原的种植业”为“例题”,通过分析研究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在此基础上,抽象归纳出“农业区位因素”这一知识概念的关键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然后,可选择“青藏高原畜牧业”为“习题”,进行感悟验证,进一步理解感悟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可选择“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为“试题”,独立检测学生对这一知识概念理解掌握的程度。在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不仅是让学生理解掌握以上三个地区生产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而是要通过这些例子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方法。

从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转化过程看成,这一过程可简要概括为“三环二条线”(即“找、悟、用”三环节,明暗二条线)。

另一条线索是从师生的活动来看,即在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时,通常通过“自学自检、互帮互学、展示点评、归纳小结”四个基本步骤来实现教学目标:

(1)自学自检:即学生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进行独立学习,并尝试解答有关问题,自我检测学习效果。自学的形式可多种多样,通常有“读、写、说、练、做”等,教师要认真指导自学,“自学指导”要努力做到五明确:即明确自学的主要内容、自学时运用的主要方法、自学时思考解决的主要问题、自学效果反馈检测的形式和自学的时间要求。自学时要不断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努力独立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2)互帮互学:是指借助对组学习和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效果,解决自学中的困惑,提出要老师或同学解决的重要问题。特别要发挥好结对“师徒”的合作作用,此“师”非老师,而是已知者,“徒”是暂未知者。要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引导已知者帮助未知者解答疑问,未知者大胆提出自己的困惑。引导学生提“两类问题”(即自己已懂的考别人的问题,不懂的请教别人的问题),在互帮互学中促进小组全体成员共同提高,在生生合作中实现生生共进。

(3)展示点评:即在自学自检、互帮互学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交流学习效果,并提出疑难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自解疑难,对学生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重点地进行适量的点拨讲解。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师对学生的展示交流和自解疑难情况要及时作出积极评价。教师的点拨讲解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努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或方法,同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4)归纳小结:即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与方法作进一步反思和概括。同时思考巧妙的记忆方法并记住所学内容。此外将新学习的内容与方法与原有学习的内容与方法进行联结,使学习的内容与方法在概括化的基础上上升到结构化的水平。

第6篇

【关键词】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 方式转变 引导学习

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前提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毕竟拥有学习兴趣才能有去学习的动力,动力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积极性的。打造高效课堂需要老师总结方法去授课,这样才会是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教学方式的改变也是很重要的,改变以往旧的教学方式,采取新的教学模式,这会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教学的实效性会不断提高的。语文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老师根据语文这个学科的特点研究适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素质化教学,适应新时代教学的要求。

一、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好的老师,这就要求老师寻求可以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课堂上老师幽默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同样的课件如果老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式不同,那么上课的效果以及学生掌握的程度就不同。老师和气温柔的态度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因为每个学生都会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的,这样的老师会给他们更多的信心。使他们敢于提问问题,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面。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也会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学习语文的氛围中去。

新课标要求要实行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是老师必须要做到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语文活动,例如: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等等,这些活动的举行不仅会使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来精心准备比赛,这就促使学生学习语文,而且还会使学生感受比赛的氛围。共同去竞争就会使学生的得奖的想法更浓厚,学生就会更有动力去学习了。要使学生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语文是一门重要科目,更是一门基础性科目。毕竟学生从小就接触语文,而母语是基本语言,所以语文的学习是很重要的。要让学生知道语文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为了培养自身的能力。个人素养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语言表达能力体现出来的,要想拥有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语言水平的提高是必需的。当学生了解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时,自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了。

二、打造高效课堂

要想使教学更高效,就必须要确立教学目标,这对于教学环节以及备课的设置都是有帮助的。老师进行充足的备课会使上课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因为备课充分上课就会做到行云流水,那么教学就会更加顺畅。老师必须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业务强的老师会把课程讲的深入浅出,趣味性强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在讲文章之前,把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简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这样会使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感触更深。精美的PPT加上必要的动画会使课堂更生动。例如:在讲解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就可以放一些美丽雪景的图片,再配置上优美的音乐。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增强,学生更爱语文,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这样课堂就会更加高效的进行。

单纯的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会使学生感觉上课没意思,这就需要老师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学习方法,这样会使学生对于学习语文更有动力和目标。例如:许多学生学习文言文就会害怕,尤其是记忆文章时觉得背诵好难。这就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法进行背诵,可以先帮助学生进行翻译再进行趣味记忆。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可以想象自己置身其中,把经过的地方串起来就能够很好的记忆了。这种情景记忆会使学习效率提高,那么在课堂上就能完成记忆了。

三、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师生关系的和谐是促进高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优化理想教学结构。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老师不断地鼓励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老师要做的更多的是要尊重学生,并与学生合作学习,在平等民主、互学互教的前提下,学习氛围就会更浓厚,课堂气氛也就更活跃。这种改变以往旧的教学模式实行新的平等化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更爱学语文。承认学生之间的独特性并尊重他们的差异,实行因材施教的方法,这会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会提高的。

教学方法、手段的优化组合也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这需要老师转变教学方式。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网络教学会使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把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可以安排任务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制作PPT并展示,老师可以指出其中的不足并让学生进行改进。死板的教学方式来传授课本知识是很不科学的,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语文这个途径来即兴的创作,共同探讨,那么学生就会将所学语文用到实处去。通过播放电影的方式促进教学也是很好的方法,学生对剧词的感触一定比只看书本上的枯燥文字更深。这些教学方式的转变会使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加强学科特点研究,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语文是一门记忆性很强的科目,所以背诵是很重要的。只是记忆也是不行的,这也需要多动笔写一下,很多学生出现了提笔忘字的现象,这就必须要重视书写的练习。面对许多学生有害怕写作的现象,可以每周设置一节阅读课,专门读一些经典的课外书籍,培养对语文的感觉。做一些摘要和读后感当然是必须的了,让所做的笔记成为写作的素材,这样就不会担心没材料可用了。

第7篇

【关键词】学校 高效课堂 简约 简单

偶尔听一位专家笑谈中国目前大部分学校教育模式都是前苏联模式。后一查资料才知晓:由凯洛夫主编的教科书《教育学》是教育理论体系中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著作,上世纪50年代在中国教育界广为流传,并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强调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充分肯定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并强调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

有研究表明,学生在学校获取得的知识90%来自于课堂。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场所也是在课堂。因此学生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养成,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进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时间配置一般分5个阶段:组织教学1-2分钟;复习旧知识5-10分钟;讲授新知识15-30分钟;巩固新知识10-15分钟,布置作业2-5分钟。长期以来这种中国式教育优势在于理论掌握的多,主要弊端教育太死板,忽略学生其他方面能力发展,扼杀思维。很多教育者的教育方式:“只授鱼,而不授渔”。

社会在不停地变革,时代在不停的发展。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当前有许多学校在探讨试行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其核心就是解放课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引进参与式教学模式,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高效课堂一般分三个步骤:一是自主学习阶段,二是导学达标阶段,三是成果成果检验阶段。一般实施高效课堂的学校都会制作诸如《督学案》《导学案》等之类的学习量标,教师会把学习量标课前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根据量标上的知识自主阅读学习,独立思考。导学达标阶段,是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或讲解点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引导归纳提炼方法,总结规律形成知,是学习目标的形成阶段。最后,通过基础训练,反馈目标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有人认为高效课堂就是教师轻松、快乐的教,学生轻松、快乐的学。然而真正要让教育效果达到此境界,教育者要下很大的功夫。高效课堂面临着诸多挑战。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早就了太多的高分低能的所谓学者。扭曲的人才观、考核评价方式严重的阻碍了教育的变革。政府应该是教育改革的首要支撑保障者。教师是教育的智者,高效课堂要想有突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要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要让所有教师转变观念,都加入到实施课堂改革队伍里来难度很大,因为高效课堂的改革对于教师也会有个全新的革命。以前,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只要熟悉了教案,知晓当授知识内容,就可以得心应手上完当节课或者至少可以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现在,高效课堂模式下,虽然课堂结构简单,但是对教师的要求很多,力度也很大。首先要求教师不但要提前备课、熟悉授课内容,还要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主要的是教师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自己的知识层面。因为高效课堂学生互动得特别多,搞不好,“互动”就变成“乱动”。此外,学生在互动中最容易发现或者创造新问题、新思路,这就需要教师能随机应变,还要有渊博的知识随时为学生解答新问题、新思路。

高效课堂不能脱离分数,这是检验的手段,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分数,落脚点应该在关注学生的快乐学习、快乐发展上。高效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容易走入误区:

1.高效课堂的模式是否适合所有的学生群体

高效课堂的实施者应该多研究适合授教育群体是几年级的学生。高效课堂结构虽简单,但是组成课堂的几个步骤对学生要求也很高,一般的低年级学生估计不会有很熟练的自主学习能力,上课过程中也难形成有序的互动、评价学习能力也很弱。这需要我们教育实施者长期的培养和引导,才能所有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2.高效课堂容易使优生更优秀,差生更落后

高效课堂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互动、评价学习。优秀的学生很很容易被确定小组组长,在互动、评价学习中会更容易得到机会,更容易吸取学习资源,从而得到训练,提高各种能力;能力差,学习差的学生一般就基本是被动的附和着小组运转,有可能变成南郭先生滥竽充数。

3.高效课堂授课过程师生、生生“互动”环节容易变成机械的固定“被动”模式

高效课堂的互动、评价学习是课堂的金华之处,也是学生最佳得到锻炼,掌握技能,创造性吸收知识的时刻。但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建设不好,组长组织不佳,小组配合不默契,教师急于完成任务,急于点拨或者袖手旁观,不细心指导,不帮扶后进生,不引导小组展示。合作、评价学习就会流于形式,无法达到学习的时效性。

4.“导”学案的运用容易当着作业来处理

第8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数字化实验;高效课堂

数字化实验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呈现出了的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它是以真实的实验为基础,用传感器来替代传统实验中的各种仪器或者是仪表,把验数据采集之后交由计算机分析处理。通过这种实验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实验过程,更明确地了解实验现象,总结出实验规律和相关知识。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把传统的实验和现代的数字化教学实验系统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呈现出了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利用数字化实验创设情境,引生入胜关注课堂

为了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效率,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引生入胜的课堂导入,使学生能够在导入部分就走进课堂,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有效情境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主动地思考,自主地探究,掌握高中物理实验知识和规律。教师给学生提供实验情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和探究思路,让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来进行研究和探究。学生融入其中就会促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更加明确实验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教师通过数字化实验给学生呈现出实验仪器,学生就会产生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学生会对这里的小车感兴趣,也会对打点计时器产生好奇,还有木板的作用是什么?通过数字化实验把这些仪器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积极性瞬间被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积极地思考和观察,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二、数字化实验操作便捷快速,增加课堂学习容量

在传统的实验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去认真做实验,通过自己的参与和动手操作来明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这样的实验固然好,可是这样的实验过程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对于学习压力很大的高中生来说,教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把每一个实验都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探究,时间有限。数字化实验却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只需要认真观察就可以了,不需要通过动手的方式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就可以了解实验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掌握实验原理和规律。例如在学习《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时,教师通过数字化实验给学生在课堂展示实验,学生会在短时间内就了解了实验的现象和原理,知道了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定量关系,而且也学会了利用图象来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方法。这样大大地缩短了教师带来学生做实验的时间,但是却达到了相同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对于物理实验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潜能,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数字化实验全面演示过程,促进学生深刻理解

数字化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的方式来对实验进行探究和学习,虽然学生没有亲自参与到实验操作中,但是却可以清楚地看到实验的过程和现象,了解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和操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看中认真观察,并且对实验现象产生好奇,发现或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观看数字化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用于探索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达到对于实验结果的掌握,实现高效课堂。

例如在学习《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通过学生对于数字化实验的观察和探究,学生可以看到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通过对于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某点,则F就是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F的图示。再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得出合力的图示,通过比较会发现这两个力是相同的,从而验证了力的合成是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数字化实验让学生观看到了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促进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于实验原理的掌握,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

四、数字化实验帮助学生热身,提高学生物理兴趣

高中物理实验有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促进学生对于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的掌握。可是,有时学生对于实验理解的并不是十分深刻,导致了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总是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是失误,没有得到想要的实验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实验来对学生进行热身,让学生首先通过观看的方式来了解实验,指导应该如何如操作和动手,从而促进学生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提高实验的效果和高效。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实验来对学生进行预实验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实验的最佳方案和策略,为实验提供准确的方法,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和步骤以及具体的操作,保证实验过程的顺利和高效。

五、数字化实验不受地域影响,可以呈现精彩实验

物理实验教学必须依赖一定的实验材料才能开展。与其他学科不同,物理实验材料有时因为微小的差别可能就会出现很大的误差或者是达不到理想的实验效果。正因为具有这一特点,使得物理实验材料的类型更加丰富多样,有时会受到环境或者是操作上的限制。如何能根据新课程中的实验教学要求并能够解决实验误差和失败的弊端呢?数字化实验解决了这个问题,只要有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就可以轻松地解决实验材料问题和操作上的不当等问题。例如学习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的实验,如果对于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稍有误差或者是在滑动滑动变阻器时操作不合适就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影响了整个实验效果,不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数字化实验更加精确、准确,避免了这样的失误,从而提高了物理实验效果。在对于实验的学习中,学生会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真探究和观察,掌握了实验原理和步骤,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和乐趣,从而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

总之,数字化实验是一种科技发展的产物,教师科学地使用数字化实验会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水平和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地提高了物理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