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9 16:15: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探究性学习能力 培养策略
按照高中教学改革指导思想,要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为目标,高中课堂教学模式也要相应做出调整。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就要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主要方向,调整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是关键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生物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由于生物知识倾向于文科性质,因此生物教师强调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接受和记忆。学生这种被动的学习使其主观意识受到压抑,逐渐失去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使得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1]。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特别指出要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就要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加以重视。在生物课程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探索欲望,基于此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需要学习,有助于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生物知识思考新的生物知识。随着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不断总结,从自我需要的角度出发制定出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由此,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不再以高考为目标,而是从满足知识需求的角度出发学习,而这正是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因素
(一)生物课堂教学缺乏探究性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是既定的,以提问方式激发学生思考。高中生物实验课是让学生动手以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探究意识,而对知识的理解也浮于表面而难以灵活运用。要对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加以培养,就要开启探究式生物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新的生物知识以探索。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资料,生物知识面就会相应地拓宽。随着学生生物视野的开阔,探究生物知识的兴趣也会被激发,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二)生物课堂教学依赖于教材内容
高中生物教师的生物教学以教材为参考,但是如果生物教师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而没有适当扩展,就会使得学生的知识面也局限在有限的知识范围内[2]。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最终都是要落实到教师所谓的标准答案上,让学生认为只有教材内容才是正确的答案,要提高学习成绩,就要从教材中获得知识。学生缺乏对生物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习质量也就难以提高。
三、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性能力培养策略
(一)以有效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是,生物教师要有效提问,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为目标展开提问,使提问对学生具有积极引导作用。比如,在“光合作用”教学中,生物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植物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呢?”当学生进入思考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动画,介绍叶绿体的结构,以及叶绿体实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学生一边思考,一边观看,并鼓励学生相互之间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生物科学的知识涵盖面非常广泛,需要学生对生物研究方法充分领会,才能够提高生物知识的学习能力。生物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就要注重学生对生物原理的理解,并懂得运用原理对生物知识以进一步论证[3]。比如,在讲解“分子与细胞”的时候,由于这些微观事物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如果单纯地讲解就会使生物知识抽象化,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显微镜对各种蔬菜的鳞片进行观察,并描绘细胞的形状。当学生对这种学习活动产生兴趣之后,就会被激发起对相关知识的探索欲望,从而按照自己对生物知识的需要深入探索。
(三)生物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充分互动
生物教师改变单方面将生物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理解生物知识。生物教师要从生活内容中寻找与生物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标准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生物知识的应用者,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活学活用课堂知识,积极思考生物问题。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充分了解,有助于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
结语
中国传统的高中教学模式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将知识单向传递给学生,学生本着应付高考的目的进行学习,导致学生成为学习的工具,潜在学习能力难以发挥出来。随着高中教学改革,生物课堂教学就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对生物知识加以探索,并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景晓燕.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探究[J].学周刊:C,2010(12):154.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环境教育 渗透方法
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话题。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旨在倡导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环境教育,逐渐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属于基础环境科学教育,培养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不是它的初衷,它的目的乃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渗透,帮助学生明确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从而了解到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思想,养成环境保护的习惯。这一美好愿望是全社会对年青一代的共同要求。下面对有关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情况作分析。
一、环境保护教育是生物教育的重要使命
很多学生并不是不愿意保护环境,只是不知道如何保护环境。这就是说,爱护环境并不是什么难事,前提是真正了解什么是环境保护。北京的一个高学生曾经制作了一个宣传片,前面讲述的是沙尘暴给北京带来的危害,后面讲述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滥砍滥发、森林消失、沙漠化扩大等,这个纪录片在国际上获了大奖。这个纪录片说明了一个问题,认识永远走在行动的前面,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是保护环境的前提。所以,保护环境,先从环境保护教育开始。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摇篮,要想进一步普及环境教育知识,不但要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还要利用好生物课堂教学这个渠道。《高中生物课标》中指出,高中生物课程对环境教育的要求是:通过环境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人和环境的联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教学时,紧扣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适时、适量地渗透环境教育。此外,将基础知识、授课技能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课堂上传授相应的环境内容,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例如,利用动植物灭绝的事例讲解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危害;利用食品安全问题讲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利用河流污染讲述人口压力巨大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等等。
二、在实践中提升认识
环境保护,是思想意识,也是行动指导和社会实践。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可以让学生学到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进行实践性教学,是环境保护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方式多种多样。例如,组织学生一起踏青,组织大家去植物园观察、亲近大自然等。这种以大自然为课堂,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然,培养对大自然的感情,这对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意识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为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使命感,有的教育工作者亲自组织学生去污染严重的工业区进行观察,那些污浊的河流、蔽日的灰尘、遍地的垃圾和轰鸣的机器,比教科书更能给人带来强烈的冲击感。为了丰富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有的教师还特意在植树节、地球日、节水周等有意义的日子,领导学生组织演讲比赛和纪念活动等。师生应是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践行者。
通过生物教学实践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这是实现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三、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需要结合生物知识中所涉及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境教育寓于教学中,这样才能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讲到“饮食卫生”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引用了上海市民食用不洁毛蚶,导致甲肝流行的事例,有的教师则讲了怀化市每年夏季流行的2号病,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恐慌和生理病痛。
在讲到森林的作用时,有的教师讲述时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株50年龄的树木,1年产生的氧气价值3.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3.25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各种生态效益达19.695万美元,而该树被砍伐后的木材价值仅几千元,进而介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12.7%,远远低于国际标准30%的要求……有的教师则利用幻灯片讲述了森林砍伐给山区人民带来的泥石流危害,沙尘暴给现代都市带来的影响等。有的教师在讲到两栖类的青蛙时,通过青蛙数量的减少,让学生了解农药化肥给生物带来的危害,并让他们做到不捕杀、不食用青蛙。
四、实行知识分层系统化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自觉养成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接受能力,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渗透教育,否则只能事倍功半。
以初中生物知识为例,初一学生学习的是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教育的主题以热爱环境为主;初二学生以生态学基础观点为主,初步接触卫生和环境防护方面的知识;初三学生在接受足够的生物、卫生知识的基础上,开始了解环境污染的生物因素。高中生物教学同样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高中生首先可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认识生物的共性和本质,其次逐步进行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教育。
从教育层面上看,高中生物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课程。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中,应该具备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和生物技术的了解程度,实现生物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此,教师要立足高中生物教育的发展现状,通过多方面的强化措施,使学生获得更加重要的生物科学和技术基础知识,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物课程的发展特性。在生物教学中,蕴含着许多传统文化思想,如果我们能够恰到好处地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并且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之间的相互关联,以严谨、客观、积极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自然、改造自然。使学生能够保持“以人为本、科学创新”的发展意识,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思想观和价值观。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表现
新课程改革之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的传统文化更加广泛,其内容十分丰富、实施措施更加完善、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探索生命规律通过丰富多彩的生物学科知识积累和实验探索,增强高中生物学生的德育范畴,在生物学中探索“植物细胞结构”、“生物进化规律”和“植物生长经验”,逐渐形成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加深学生对生物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同。从细胞的分裂、分化中领会到生命的神奇,从而更加尊重生命、珍视生命。在对生物科学的探究中体验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握生物知识,形成客观的思想和认识。(二)凝聚思想价值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学生不但要借助于生物实验,体验学习乐趣,更要在生物教师的带领下,感受学科中蕴含的思想内涵。例如在“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关切之情、理解生物学中的“进化与适应”思想,使学生能够透过生物教育的现象看本质,养成珍惜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观念。除了要具备和谐的发展意识,还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感受“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感恩之情。此外,在基因遗传与变异教学内容中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性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跳出生物教育的局限性,在思想上更加健康,养成大胆质疑、勇于探究的思维和能力。(三)端正生活心态“珍爱生命、远离烟酒、拒绝、关注健康”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生物科学知识的渗透,能够促使学生将“识毒、防毒”和“生命、健康”信息融入实际生产、生活中,自觉的运用生物技能,处理和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生物科学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深入,弱化高中学生承受的升学压力,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四)继承优秀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在总体上呈现出了积极的发展态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积蓄的力量和知识直接体现出时代的精神特色,融合健康的道德观念,实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生物教育的相互结合。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生物课堂是他们探索知识的重要空间,也是继承优秀文化的发展阵地。发展传统文化对高中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优势。除了让他们能够肩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还能将“礼、义、仁、智、信”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被学生继承下去,将优秀的文化发扬光大,切实提高高中学生的素质教育。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遭遇的瓶颈
对于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的心理,难免会受到不良思想的诱导,从而在自身习惯、生活心态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受独生子女的影响,任性、自我的思想负面层次不断上升。(一)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高中生承受着较为繁琐学习任务和升学压力。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中生在处理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进一步适应青春期的心理问题,这些压力如果不经过正确的疏导,就会使高中学生出现潜在的心理隐患。在人际交往、青春期教育上呈现出一系列的问题。亟待相关工作者通过训练、辅导等形式,促进生物教育中健康教育的发展成效。(二)生物教育和传统文化缺乏融合一直以来,生物教育被广大教育者认为是一项技术性、探究性的专业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教师需要在课程方法、评价措施、课堂内容等方面进行多方的探索。在生物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挖掘仍然存在着空缺。缺乏相关著作文献和技术探究。特别是发展领域的空白使生物教育和传统文化难以融合,学生无法获得更加高效思维形式,导致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无法得到统一。
四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在生物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课程中存在的依据,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和价值观。使传统文化教育发挥出应有的成效,具体分析如下:(一)认识生命,善待他人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对于生命他们有着很多的不解。在生物教学中,生命的起源以科学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他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青少年生物教育来说,其中融合的传统文化是对生命的尊重、理解和珍视。在《孝经•开宗明义章》中,有着这样的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就是说,身体是父母所给的,不能进行毁坏,这是传统孝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这句话和高中生物教育中生命的教育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关联。当前社会中,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生物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对青年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引导。因此,教师应该结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人体生理知识,使学生在生物课程中体会人体孕育、分娩、成长等过程,深深领悟到生命的珍贵。从而更好的理解父母、照顾自己、善待他人。(二)凝聚情感,深化思想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充分的提升。人是万物的灵长,为此教师需要在生物教学中,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融合,赋予学生良好的思想心态、生活习惯和学习目标。例如,在苏教版必修三《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相关内容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养成“珍惜时间、重视规划”的学习思想,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时间、习惯进行调节,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中学生的身心发育如果能够和传统文化相互结合在一起,就能够实现更好的教育成效。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深化,还要立足生物发展优势,结合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内容,探究科学技术中存在的精神和理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结合传统文化,结合礼仪、忠孝、爱国、修身、齐家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提高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三)多措并举,德育为先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其发展核心是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成人、成才”。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在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发展理念,通过形式多样的措施,引导学生修德做人。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上,教师可以一主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于不同的课程,不能简单粗暴的逢课必用多媒体,要把精力放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如何提高学习效果上来,老师们要积极探索二者的主动对接和深度融合,而不是简单应用,喧宾夺主。(三)多媒体应用要适度、适时不能让多媒体信息满堂灌,过犹不及。尽管丰富多彩的画面,有声有色的资源有助于将学生带入情景设置,但另一方面教师更应配合这些图片、动画适时讲解,点拨。严格控制课堂教学内容,不仅要重视讲授,更要注重吸收和消化,不能违背了小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作者:李影 单位:贵州省兴义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喜飞.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方式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129-131.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心理氛围;实施策略
目前,有很多学校专门开设了心理辅导课。心理辅导课既有助于维持学校正常秩序,也可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中阶段是学生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较为复杂,叛逆情绪较严重。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投入到实施身心健康教育的活动中,充分利用生物这一学科的特点,在生物教学中渗透身心健康教育。
一、创设健康的课堂心理环境,营造轻松的课堂心理氛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高高在上,因此一提到老师每一位学生都比较害怕。然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关心学生,这样做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老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创设健康的课堂心理环境,营造轻松的课堂心理氛围,从而有助于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生物教师不能因为这位学生成绩较好所以给予其更多的关心,而是要关心每一位学生,从而有助于其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有时候教师在课堂上会向某位学生提问,但是该学生没有回答出来,此时教师不应该责备这位学生,而是要鼓励这位学生,帮助这位学生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上,生物教师要用激励性语言来代替歧视性语言,保证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恰当地处理生物教材,挖掘其中身心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并且要将教材中的内容与身心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了解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当学生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并且要指导学生,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规定:教师在设置课程目标的时候,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进行设计。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物教学中,当学生了解到我国当前的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之后,此时会增强学生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并且也会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并且要努力实现这一目标,通过这一目标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中生物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有时候教师会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开展这一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将学习目标列举出来,给予学生操作自,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比如:当老师讲解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这样一个探究活动,其题目为:拒绝,慎用心理药物。通过这一探究活动不仅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还可以在学生心中树立“珍爱生命、远离”的观念,从而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困难生
在课堂上,教师既要将相关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因此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厌倦、疲劳等情绪,此时教师要及时疏导这些学生,让这些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生,教师要单独与他们谈话,在谈话过程中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并且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当老师讲解青春期教育知识点的时候,有的教师往往会忽略不教,这种教学方法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致很多高中生会在这方面犯错误。因此生物教师要详细讲解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还会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在素质教育中,身心健康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一些身心健康教育,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还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健普.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师,2012(2).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高中生物教学 多媒体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探究性学习,提倡学习主动性。要进行探究性学习,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任务,仅仅依靠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完全胜任。现代教育技术集文字、图像和动画等为一体,化抽象为直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生物教学健康发展。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将多种信息有效整合在一起,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感官接受信息的输入,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留下深刻印象。目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现代教育技术是多媒体课件,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Microsoft Office、PowerPoint、Authorware和方正奥思等。此外,还有一些图片处理和动画制作的软件,如Photoshop、MP3压缩软件、Flash和3Dmax等。
1、现代教育技术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不同途径获取大量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学生思维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将资料以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和影像等形式呈现出来,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这是通过书本、挂图和模型等有限手段的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2、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积极性
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并茂地将教材中枯燥的内容及抽象的概念,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3、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由于学生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中某些抽象的概念难以形成正确的认知,无法理解透彻。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例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教学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因其抽象的细胞分裂过程往往成为学生的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利用挂图作为这一内容的辅助教学手段,但挂图只能呈现细胞分裂的静态过程,无法表现出细胞分裂连续的动态变化,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Flash动画则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现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细胞分裂的认知和理解。
4、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探究性学习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但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有些探究实验并不能在课堂上完成,而这些实验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又是不可缺少的,而这一矛盾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得以解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视频、实验录像等)示范实验探究的基因原理和操作过程等,可得到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例如标志重捕法的讲解,可观看野外科学工作者利用该方法进行大型动物的数量调查的视频,从而使这一方法更直观、科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学情相统一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但过多的素材和情境带来的长时间刺激,会使得课堂教学目标变得不明确,使学生身心疲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度,否则将事与愿违。
2、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统一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归根到底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素材的选取要注重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例如《种群的特征》一节中讲授标志重捕法的应用时,可以选取江西省婺源县荷包红鲤种群密度的估算作为素材,既能结合江西省本土资源充分利用和开发生物课程资源,又能紧密切合教学内容,引领教学环节,落实教学目标。
3、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方法相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在各个环节上要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导入新课时一定要新奇,例如在讲《群落的演替》时,结合课本中的问题探讨利用多媒体展示喀拉喀托火山大爆发时的视频影像资料,吸引学生注意,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在知识点讲授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将知识以图片、动画和表格等形式呈现。例如在讲《基因的表达》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分别展示转录和翻译的动态过程,并利用表格比较二者异同,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实施。
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
1、现代教育技术不能代替板书
有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忽视了板书的书写,甚至没有板书,这样虽然节省了时间,但不利于学生形成知识框架。板书是教师以精练的文字和图表等传递信息的教学行为,教师正确运用板书能充分协调师生活动,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传授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取代实验探究过程
生物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重视实验探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一些原本无法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探究,可通过多媒体视频和实验录像等方式展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验探究教学上的缺陷。然而尽管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不等同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现代教育技术不能一味追求大容量
在生物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能一味追求大容量、快节奏,否则将导致课堂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消化。因此,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多媒体素材严格挑选,适度控制课堂容量和教学节奏,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实施。此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一味地追求新奇、刺激,加入大量声音、图像等信息,看似使学生拓展了视野,实则分散了学生注意力,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给课堂教学带来不利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表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只要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生物教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国芬.高中生物教育中的现代生物技术[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7).
[2]王鹏.高中生物学科在新课改下的探究性学习[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12).
[3]杨岗楼.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教导刊,2013(8).
[4]李丽.浅谈现代化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58).
[5]武焕弟.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3).
[6]张丽君.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中的应用[D].沈阳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贯彻生物实验教学
前言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掌握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1]。纵观各地高考卷,尤其是浙江省历年高考卷,不难发现,实验设计占一定的分值。可见,生物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并训练学生的思维操作技能及创新思维[2]。然而在当今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生物实验教学内容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多数高中的学生未能自己设计并动手完成生物实验甚至没有条件完成实验。本文将从为何要贯彻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及如何克服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1.贯彻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1可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进行学习和拥有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一个人缺乏应有的兴趣,那么将失去动力。在普通的生物教学中,概念知识点颇多,学生难免会感到内容枯燥,渐渐失去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并把生物归入理科中的文科范围,误以为只要把生物书上的知识点背下来就可以取得高分。这是生物教学的一个误区,若在原先的教学基础上加入一定的生物实验,必然会吸引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这不仅使得学生能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1.2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无论是教师设计的实验还是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在操作过程中,除了教学时老师的示范与指导之外,都是学生自主动手完成实验,在动手过程中学习反思,理解每一步骤的原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快地掌握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1.3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除按生物教材上的实验或老师设计的实验进行操作以外,教师还可适当地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教材上的实验无论从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药品的配制使用,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等都有较为合理完善的安排,但是这些并不是唯一的可以实验实验结果的选择[3]。这样自主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不但实现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4-6]
2.1硬件设施不够齐全
很多学校缺乏提供给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各种条件,比如实验教室、实验器材等。在缺乏这种硬件设备的前提下,教师难以进行合理的实验教学。
2.2对实验课的不重视
如今的高考制度,存在着两个缺陷,一是生物学科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低,多数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其投以不重视的态度;二是高考生物只涉及实验设计而无实验操作考核,故学校教师及领导对生物实验并未持应有的重视态度。
2.3高中课业繁重
面临高考的压力,学生课业繁重,作业量极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取舍,一般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数学、物理及化学上,以至于在生物学科上没有时间去研磨。而有的学生因为高中学习太过辛苦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只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对学习的热爱早已被繁重的学业所消磨。因此,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产生了应试的心理及行为,这对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是极为不利的。
3.如何克服实验教学中的问题[7-9]
3.1改善学校硬件设备
生物实验教学需要各领导的高度支持,实验室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实验仪器的充足等需要一定的物力、人力、财力的投入,才有助于生物实验真正意义上的的开展。
3.2加大对高中生物实验的重视力度
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需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因为学校培养的是会独立思考的人才。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操作简便,原理简单,学生单独实验的成功率很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实验引导,充分鼓励学生自主实验,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3.3转变观念
多数学生认为生物实验并不重要,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没有影响,或者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意识到实验操作不仅仅是简单的表面上动手按着实验步骤一步步操作,而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动脑理解每一步操作的原理以及熟悉各种实验仪器。更要让学生知道学校培养的不是只会取得高分的学生,相反,一名学生想得到更好的发展,还需要各方面的能力的训练。
4.总结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任何生物学结论的得出都离不开实验。因此,需高度重视高中生物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少灌输,多启发少指责,多引导,少包办,多激励[10]。
参考文献:
[1]王志敏.讨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转变.新课程学习:下,2013,(8);22-23
[2]刘义.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科技视界,2013,(28);205-205
[3]李红.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大观周刊,2013,(4);268-268
[4]张琳骏.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课程教育研究,2013,(23);197-197
[5]吕燕.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课程教育研究,2013,(19);145-145
[6]刘远西.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成才之路,2013,(29);63-63
[7]郭艳霞.简论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12);88-88
[8]荣.浅谈如何处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大观周刊,2013,(4);267-267
关键词:生物;教学策略;技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传统的生物教学,往往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要求学生能背诵课文中重要的内容,讲述课文后的列表式实验活动,目的是为了验证课文的内容,学生似乎不是教学中的主角,一切以教师试题的正确解答为依归,“背多分”或“讲光抄”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否让学习者认识学科整体架构,在概念学习上达到概念改变的成效,值得教学者深度思考。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推行,教学者在教学上应能使学习者达成“以关键能力的培养取代零碎知识记忆”的学习目标,而欲达成这一目标,在教学策略上必须要有所突破。
一、我国职业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虽然在我国教育的口号喊得响亮,但是在实际推广新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依旧困难重重。许多学校虽然在生物教学上一直提出转变教学理念,但是在过程中却过于理论化,在教学中根本开展不起来,让教学新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暴露出弊端。
1、教学的固化思维
许多老师虽然想要去转变教学模式,但是只是浮于表面,在深层次的还是传统教学的固化思维,许多教学方法不能转变,这让学生感到课堂的枯燥无味。
2、师生缺乏交流
许多老师想要与学生交流,但是只是流于形式,很多时候并不能理解学生的想法,无法顺应学生的思维。
3、课堂缺乏有效的组织
老师只是完成课堂教学,没有在课下延续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培养,没有组成实验小组去进行实践,这让学生很难掌握与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中职生物教学中应该实施的教学策略
1、理论联系实际策略
施良方指出:“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者的“经验”,大多是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生活世界中通过多元互动获得的。要使学生产生“比较持久的变化”,就要让学生由传统的书本学习回归生活世界,教师应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教师平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留心观察生活,搜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以及从各种媒体上获得的趣事或问题,把它们带到课堂中来研讨。在讲授动物新陈代谢过程时,教师如此引导:空腹喝牛奶能不能充分利用牛奶的营养价值?为什么小说《红岩》中以江姐为代表的员们在与敌人的绝食斗争中不仅生存下来,而且取得绝食斗争的胜利?由此,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从而树立科学合理的饮食观。又如,在学习无机盐时,这样引入新课:猪为什么啃墙皮?这与哺乳动物缺钙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的引导对学生理解无机盐的功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互相学习、进步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摒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讨论,例如,可以请优秀的学生上台讲课,同龄人讲课一般来说由于表达方式的相似也会增加课堂效率,同时,定期举办生物知识竞赛和生物试验操作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和竞争,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胜心,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在学生中建立兴趣知识角,鼓励学生建立各种知识小组,引用“豆瓣网”上的小组模式,让学生吸取彼此的优点,改善自己的缺点,在小组的互惠互利中提高效率、强化班级团结。对于性格不同的同学进行合理搭配,注意避免相同水平的学生在一个小组,以免形成班级分化。教师也应当对学生进行适时的鼓励和引导,对于学生心理也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决定了行为和学习态度,所以心理的调节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由于处在心智没有成熟的阶段,如果教师一味重视教学课程和教学成果而忽视学生心理发育和成熟,即使掌握了高水准的生物知识和操作技能,学生仍然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在企业也不会脱颖而出,所以教师应当注意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培养。
3、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应用可以说是我的得力助手,它可以取代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将画面形象直观地演示出来,让学生对于课本的知识了解得更加直观。比如,我在以往讲解“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的时候,必须要带上几幅细胞分裂的图例,用很长时间才能把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给学生讲解明白。有时候,由于光线的原因,后排许多学生看不清楚,导致他们逐渐对生物失去了兴趣。无形中不但浪费了许多时间,还耽误了课时,效果十分差。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我可以将细胞分裂的过程做成flash,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形象地把细胞分裂过程表现出来,之后只需要我简单讲解,学生们就可以理解得很彻底。利用多媒体,我可以把复杂的理论变得直观化,因为学生们喜欢看形象的演示,而不是老师冗长而抽象的讲解,所以我提倡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广泛地应用多媒体技术。
4、运用迁移法易化策略
迁移就是概括,指的是任何学习都离不开概括,所有学习中的迁移都必须通过这一思维活动来实现。概括性越强,迁移范围越广;概括水平越高,迁移就越容易。而迁移的本质在于概括出知识之间的共同特征或具有内在联系的某些要素,因而在教学中,结合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显得极为重要。
结语:
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是对每个学生的义务,对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掌握、心理成长和成熟都有责任。首先,应当注意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的本质区别,让教师在心理上摆正态度,才能让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集合当前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设计出能让学生最大化发展的学习氛围和知识系统。
参考文献:
[1]仲英杰.职业高中生物教学策略探微[J].中学生物学,2012,04:24-25+33.
[2]袁建全.浅谈中职生物教学策略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55-56.
【关键词】高中生物;素质教育;探究;综合;高效课堂
课程改革方兴未艾,“素质教育”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关于“素质教育”的定义颇多,综观这些定义,虽然表述不一,但有着共同特点: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依据社会和人的发展实际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个性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中国教育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等教育正面向大众化的高层次素质教育方向发展,而做为整体素质教育,高等教育“奠基石”的基础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也相应要发生改变,推行素质教育不不仅要在中学阶段推进素质教育,而且要做好中学与大学的衔接,更好的培养创新型优质人才。“钱学森之问”的实质也在于此。
然而,在轰轰烈烈倡导素质教育时,经过问卷调查,随堂观摩法,走访生物教师,我们发现 :至今许多地区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理论与实践并未真正结合起来,形式上的教改却并未取得实效。
高中生物学是中学阶段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充满神秘的学科特色,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倡导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今天,研究学科特点,如何把宏观的素质教育思想转化为微观的具体教学过程,培养出合格人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贯彻和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真正做到为学生、为社会的发展着想,这是每一个中学生物教学者应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通过从学生与教师两个层面的调查,我发现,高中学生对于生物学这门自然学科的认识和学习兴趣还不够足,对于培养自身生物科学素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观念还不够强。
一、贯彻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还是在于如何激趣,如何引发学生的热爱
教师要善于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研究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积极而广泛的兴趣,教师要精心组织、梳理教材内容,找准学生兴趣的最佳触发点,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起来,并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积极的兴趣。让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去力争自身的不断完善,拥有开发自我潜能的欲望,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挖掘人的天赋条件,使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中积极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以境引疑以境诱思,运用问题教学,聚焦学生思维。在探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一个好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不仅给学生以思维和活动的导向,更能将学生的思维聚集于探究的过程、思维的方式和方法上来。[1]加强问题意识培养,能打造高效地生物课堂,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教育主体观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积极发现问题,探究答案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探究性学习要以生物实验为依托,积极开展探究活动,以训练学生的自主探究习惯,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安排好小组合作探究的分工,使每个学生在实验中积极参与,密切配合,能够真实地了解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体验到探究学习带来的快乐。[2]积极开展实践探究能力培养活动,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实践能力培养的亮点资源,并与学生的个性特征相联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熟知的内容入手,想方设法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积极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兴趣及强大的内驱力需要情境来激发。生物课堂需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好情境的创设,可以利用多媒体创作出声音、画面、动作一体的课件,对学生的感官系统进行强烈的刺激,让学生在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感受到情境学习的真实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保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有效的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觉得更加轻松愉快。同时,视听觉的协同作用,能提高学生们的记忆理解效率。
三、构建高效课堂
在日常教学中,探究活动和实验,模型建构,小组内、全班同学间合作交流 ,问题情境创建和模拟等教学方法不经常在课堂上使用,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单调的讲授课堂教学效率往往不高。要实施好素质教育,课堂是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改的着力点。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方法。教师要设计合理而多样化的教学方案,转变观念,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层次化,面向大多数学生,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决策的能力,尽量多安排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和主动性,凸显目标教学法,实施有效教学。将教学目标的实施贯穿在整个课堂中,真正把学生的发展目标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实际
将生物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渗透STS教育理念,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是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关键。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其思维往往具有独特性、发散性、新颖性等三个特点。实验教学恰好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目前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
1、实验目的的强制性不利于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
2、实验步骤的固定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欲望,使学生的思维空间禁锢在固有的步骤上。
因此,应改革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变封闭式的探究为开放式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实验设计类的题目,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创造和设计,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并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由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必要时也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去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包括实验的设计,实验用品的准备,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记录等),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概括、综合能力。
对于考试,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意味着不考试,不看重考试成绩,因为考试是检测学习效果的一个必要途径。在对教学改进的建议中有学生提到希望多注重细节、多重视基础。在落实高中生物教学素质教育的实践中也应注重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教学,优化习题,试题,改革命题形式和考试形式对实践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向学生传递基本科学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促进其理解掌握基本概念、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习态度,自觉练就适应素质教育的本领。[3]
结合最新2013年生物高考试题来看,考察的内容都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除了遗传知识中需要少量计算题,实验题需要适当分析理解外,其他知识基本上都是我们课堂中学习的基础,当然这也需要学生全面的掌握重要的基础知识点,另外,对于遗传方面的练习题要多加练习。
五、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生物学学科的基础知识,要加强学科内各分支之间,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科学研究方法之间的综合
根据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比如,正向-逆向、发散-思维、求同-求异、逻辑-直觉、对比-归纳、拓展-延伸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思维活动,只有这样,才会突破既定的知识结构,构建合理的新结构,论证独特的新思路。生物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很明显。结合这一点,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和训练学生注重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把众多的知识点串成线,结成网,叠成块,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实现知识之间的正向迁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大知识获取量。今后高考的发展重点是培养与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继续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应更加注重激励和挖掘学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4]
总之,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物学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利用教材及相关内容,积极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多方位充实利于开发学生潜力的因素,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良好的启蒙、培植,拓展。生物学科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自然科学领域发展的排头兵,其研究的内容不但涉及到宏观的生态系统、生物圈,而且更深入到微观的分子水平,从基因、DNA分子水平上去研究人类生命的起源、进化、疾病的发生以及人类日益面临的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污染、健康的危机。因此,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更为有效地实施STS教育并将其落实到实处,将是一个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教育话题。[5]值得我们去共同探讨,不断创新,走出一条实践高中生物素质教育教学的新路。
参考文献:
[1] ]王三凤.浅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12(28)
[2] 刘凯春.浅谈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2)
[3] 刘梓强.理综能力培养中高中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D].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