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9 16:15: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健康管理服务专业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副所长杨金生就落实总理“发挥商业保险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这一问题,和如何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实行基本医疗保障第三方管理服务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存在很多突出问题
杨金生委员首先介绍说,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尚在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比如说保障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公平性体现不够充分,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总体不高,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医疗社会救助三个层次保障制度发展不平衡,医疗保障制度的社会公平性体现不够充分等。另外,医疗保障制度行政管理分散,经办能力不足、运行成本较高、运行效率偏低。而且,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形态多样,在制度设计与保障提供上缺乏统筹规划,有关政府部门各自为政,比如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管理,新农合由卫生部管理,城乡医疗救助由民政部门管理,商业健康保险由保监会管理,另外还有公费医疗等,这种做法造成管理制度不统一,行政资源浪费,公共服务效率偏低。还有不少地区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手段落后,甚至存在使用手工操作方式管理的现象,无法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人口流动性增强和建设全国通行的医保制度的发展趋势。
再者,目前我国医疗成本控制机制尚不健全,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部门缺乏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动力,过度医疗、过度耗材等医疗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据杨金生委员透露,2005年至2009年,我国医疗费用平均增速高出GDP平均增速近7个百分点;据估算,我国医疗费用增长部分的20%~30%,是由于以药养医以及举证倒置、过度医疗等原因导致的不合理支出。这既加重了政府和老百姓的经济负担,又降低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杨金生委员认为,商业健康保险除具有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功能外,更能体现保险业进行社会风险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能够在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可以提高保障水平,丰富保障内容,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保障需求;二是可以发挥专业优势,提高医疗保障体系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可以强化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约束,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支出。
因此,杨金生委员针对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几个观点――
首先,要想完善由三大层次保障制度构成的医疗保障体系,就要从制度和机制上进一步明确三个层次保障制度中政府部门、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的地位与职责,按照新医改“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体现中央要求的“四个分开”,实现各医疗保障制度的协调发展。特别要在基本医疗保障领域大力引入商业健康保险等第三方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基本医疗保障管理的范围和深度,统筹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其次是要积极发展各类补充医疗保险,支持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与补充医疗保险的一体化管理服务。杨金生委员认为,目前与基本医疗保障配套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尚不健全,只有部分地区的部分人群可以享受。所以,他建议尽快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丰富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保制度的多样性,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保障需要;同时,明确政府部门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将补充医疗保险交由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承办,实现基本医疗保险与补充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上的有效衔接和一体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要尽快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基础数据在设计保险产品和保障方案方面的支持作用。杨金生委员说,商业健康保险,尤其是补充医疗保险是与基本医疗保险紧密衔接的,实现诊疗信息、基本医疗保障数据的共享,有利于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更好地发挥精算技术、风险管控、理赔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协助政府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方案设计,提高风险控制和服务管理的针对性;同时,有助于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积累基础数据,夯实精算基础,提高产品服务定价的科学性。他建议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保部门、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为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现提供基础保证。
最后,政府还要大力支持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参与医疗服务监督,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新医改提出“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杨金生委员说,商业健康保险积极地与社保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在强化医疗行为监督,实现参保群众合理治疗、合理付费等方面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鼓励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参与医疗服务监督,发挥商业健康保险机制对医疗服务的制约作用,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实行第三方管理服务
杨金生委员接着说,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新医改方案,加快推进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方面,逐步引入商业健康保险经办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形成了一些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但是,在新医改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部门认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应完全由政府独立完成,忽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对引入商业健康保险经办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还存在顾虑,甚至予以排斥。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医改方案精神,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进程,杨金生委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第一、按照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发挥商业保险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的部署以及新医改方案精神,遵循“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原则,从政策层面进一步清晰界定政府医保部门和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在经办社会医疗保险方面的不同职责范围,加快推进政事分开,明确政府职责,积极鼓励和大力引进商业健康保险机构通过多种形式从事基本医疗保障的经办和管理服务,不断提高参与的范围和深度,统筹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增进社会民众的福祉。同时,明确各类补充医疗保险交由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承办,支持基本医疗保险与补充医疗保险一体化管理等创新实践。
第二、尽快制定《商业健康保险经办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办法》,明确界定商业健康保险机构从事基本医疗保障经办和管理服务的专业资质、准入条件、操作规范和监督办法等,如对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经办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业务,制定不同于一般人身保险业务的偿付能力要求,以及免交保险监管费和保险保障基金等。同时,优先鼓励实力强、服务优、成本低、效率高的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从事基本医疗保障的经办和管理服务。
第三、完善现行医保基金管理政策,明确允许可以从医保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为参保人员投保补充医疗保险或向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支付委托管理服务费。同时,调整相关财政税费政策,对商业健康保险机构从事基本医疗保障经办和管理服务给予免税的优惠政策或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最后,杨金生委员表示,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实行基本医疗保障第三方管理服务的理念,一是有利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通过引入商业健康保险经办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建立“征、管、办”相分离的运行机制,将相关政府部门从大量的具体经办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政策研究和监管指导工作,强化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这既是加快推进政事分开、加强行政部门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也是积极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举措。
二是有利于减少政府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投入。政府通过支付较少的成本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基本医疗保障交由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经办管理,能够直接利用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的管理平台、服务网点、服务队伍、运行机制和专业技术,为参保群众提供医疗风险控制、费用审核报销、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大大减轻政府在设置经办机构、搭建管理平台等方面的投入成本。
三是有利于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通过积极引入商业健康保险,充分发挥其在产品精算、医疗风险管控、理赔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既可以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降低不合理医疗行为的发生,减轻参保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缓解医疗费用迅速上升的压力;也可以通过建立保险公司、医疗机构和医保中心三者之间统一的支付平台和直接结算机制,大大简化参保群众的报销流程和理赔手续,大幅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更好地将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形成并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医保制度,卫生部所属医疗机构进行健康服务,保险机构的健康管理平台实现资金托管的制约监督体系。
如今,国内已经有了四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分别是中国人民健康保险(简称人保健康)、平安健康险、瑞福德健康险和昆仑健康险公司。这些以“专业健康险”为旗号的公司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与普通综合性寿险公司的有何区别?成立两年多时间以来,这些专业健康险公司给我们消费者到底带来了什么呢?
“健康管理”推特色服务
“专业健康保险公司能够与医疗服务机构、社保机构等建立充分的合作关系,能够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好的健康服务和医疗管理服务。”记得在展望专业健康险公司发展前景时,曾有保险业内的专家提出这样的观点。
这类健康管理服务,对消费者而言,也有不错的吸引力。比如,2007年9月底,人保健康上海市分公司就推出了一款专属于慢性疾病患者的服务产品――“健康宝”疾病管理服务。
“健康宝”实际上是一款疾病管理服务产品。此次推出的“健康宝”产品售价为每人每年396元,主要能够享受三方面的服务,切实解决慢性疾病患者日常烦恼和困惑。
首先是“看病不烦恼,健康宝为您安排医学专家”。“健康宝”产品提供的医学专家均为上海三级甲等医院副主任以上医师,同时每年至少安排6次以上的专家普通门诊服务,并保证同一个专家提供连续性的诊疗服务。对于消费者,特别是希望能够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就诊的消费者而言,这样的安排显然是物超所值的,因为消费者如果自己去看专家门诊的话,往往比较费时费力。
其次是“生活不烦恼,健康宝为您配备健康助理”。投保的客户每周都会收到一次健康关爱电话,电话中健康助理将针对客户近阶段的运动、饮食、正确用药等方面做相关的指导,同时每年要进行至少3次风险识别以便更好地了解客户身体的恢复情况。
第三是“有问题不烦恼,健康宝为您配备健康热线”。热线将在第一时间解除客户治疗康复中遇到的困惑,同时将提供专业咨询意见给客户。
目前“健康宝”可以管理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和高血脂/脂肪肝。随着今后的不断完善,将会推出针对恶性肿瘤、慢性肾炎、骨质疏松、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疾病的疾病管理服务。
细究起来,人保健康险之所以能够推出销售这样的一款产品,主要还是人保健康险公司背后的控股股东为强大的中国人保集团,其第二大股东德国健康保险公司(DKV)是欧洲最大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拥有欧洲最大的疾病管理公司,具有80多年的市场运作经验。人保健康上海分公司也早就于2006年与复旦医疗管理集团及复旦大学附属九家医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储备了丰富的医疗资源。目前该公司已在市场中成功推广和实施了专家门诊预约挂号、健康评估、企业现场体检和慢性病管理等系列健康管理服务,初步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昆仑健康险则提供了“中医体质测试”服务,瑞福德健康险也有提供“健康俱乐部”等服务。
“针对性”产品更具优势
就健康保险而言,专业化使保险公司能够根据不同职业、年龄、身体状况和保险需求,能够有效地扩大健康医疗保险市场的产品覆盖面,比如设计出在国外市场已经成熟的高额医疗保障产品、收入损失保险、医疗护理保险等产品供市民选择。
开发更为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这也是当初保险业内对于专业健康险公司寄予的希望。近两年多的发展路程走过来,各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也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
比如,昆仑健康险公司的“祥云高原特定疾病保险”就填补了国内在高原急性病保障方面的空白。100元一份,每份保额1万元,若患特定急性高原病,一经确诊,就可以定额给付医疗保险金。人保健康险也有类似的高原疾病保险。
而老年人群健康险保障的缺失,一直以来也是消费者的“心头大患”,因为大家总是找不到能够承保老年对象的健康医疗类保险产品,传统保险公司的产品虽然琳琅满目,但大部分都只能为60岁甚至55岁以下的人群提供。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占总人口的7.69%,有关人口专家预测,老年人数量正在进入增长的高峰期。这个庞大的人群迫切需要合适的保险品种,而市场上却鲜有此类产品,发展潜力巨大。
瑞福德健康保险则一直在试图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正式营业初期就推出了“老人健康险”。近期,又推出了升级版的金福寿中老年保险计划。
据瑞福德健康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尤友明介绍,人到中老年,稳健最重要,在解决自身晚年保障问题后,再根据自己财务状况选择合适投资理财渠道,是个人理财规划的最基本的一个原则。金福寿中老年保障计划就是希望能够为中老年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据其介绍,此款保障计划最大的特点有三:
首先,金福寿中老年保障计划,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款专门为中老年人设计的产品套餐,可投保年龄高达65岁,从30-85岁都有保障,是真正的银发保险。
其次,保障全面,保障高,而且保障保额逐年增加,直至被保险人70岁。“金福寿”中老年保障计划保障内容涵盖疾病身故、意外身故、意外伤残、意外烧烫伤、一般的住院、重症监护、手术、器官移植、意外医疗、重大疾病(42种,目前国内市场上最多的)、老年护理等方面。
一、深化改革创新,推进药具管理优质服务提质提速
1、全面加强药具发放网络渠道建设。深入推进药具宣传服务“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工地、进高校、进医院药房、进商店超市、进宾馆、进娱乐场所”的“十进”活动,药具宣传服务纵向由村向组和院坝、由社区向小区和楼院延伸,横向由人口计生主渠道向医疗卫生、民政等机关、企事业、社会单位覆盖,努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方便快捷、满足群众需求的药具管理服务网络体系,全面提升广大育龄群众对国家免费药具的易得性。
2、试点开展“春风工程-计划生育吉祥三宝行动”。针对新婚和生育目标人群,借助民政婚姻登记平台和医疗卫生助产技术服务平台,开展送温馨、送知识、送药具的计划生育“三送”优质服务活动,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家庭生殖健康水平,构建全方位,多网络的药具供应管理机制、避孕源头有序管理机制和部门联动综合服务机制。
3、努力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药具“全覆盖”优质服务。落实“属地化管理、均等化服务”职责,深入推进药具便民服务“一证通”措施,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药具宣传、发放、咨询、随访、不良反应监测“一条龙”优质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药具优质服务“全覆盖”。
4、深化拓展技术服务机构“八位一体”改革试点的药具发放职能。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药具管理服务职能,积极探索首次使用药具检查、宣传、咨询、随访、指导和不良反应监测新方法,不断提升药具优质服务能力和水平。
5、稳步推进药具社会营销工作。继续实施“千店万点”工程,坚持在商场、药房、宾馆、娱乐场所等地建立社会营销网店,引领规范药具和生殖健康用品市场,积极构建“免费发放为主、社会营销为辅、市场供应为有益补充”的多渠道药具供应服务体系。
二、推进正规化规范化建设,夯实药具管理服务基层基础
1、推进机构队伍专业化。进一步稳定镇街具机构,努力建设镇街、村居社区药具专业干部队伍和药具宣传服务志愿者队伍;制订药具干部队伍培训计划,全面落实分级培训责任,不断提高药具干部队伍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2、推进管理服务规范化。深入推进基层药具管理服务“一箱清”工程,进一步规范药具宣传服务箱和药具工作手册的管理使用,建立健全“一箱清”工程的管理网络体系、优质服务运行体系和能力保障体系;所有免费药具宣传服务网点设置统一规范的发放标识,强化网点管理,促进网点规范。
三、强化宣传培训,提升药具工作认知度和满意度
1、强化药具干部的培训教育。开展经常性、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强化药具干部的服务意识,提升药具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综合业务素质和优质服务能力。
2、强化育龄群众知情选择避孕的宣传引导。采取开辟药具宣传栏目、开展街头宣传活动、发放药具宣传平进村入户等宣传形式,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宣传;利用计生赶场活动开展面对面的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咨询指导,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收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知识,提高对药具工作的满意度。
四、实施“健康重庆-生殖健康促进专项计划”药具项目,提高广大群众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水平
关键词: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服务、对策
一、物业管理服务的重要性分析
1.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决定了物业管理企业的最终盈利。
物业管理企业盈利模式较为单一,主要赢利点是企业向业主们收缴的物业管理费用。所收缴的额度决定了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所以在现阶段,物业管理企业一方面要完善收费机制,另一方面要努力努力提供更加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并不断开发新的让业主满意的服务种类,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最终获利。
2.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决定了物业管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物业管理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必须要靠过硬的企业综合实力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加强企业的无形资产的建设,这就是物业管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企业通过向业主提供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可以帮助企业在业主心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为以后在更广阔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现阶段物业管理服务的现状分析
借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契机,物业管理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经营状况也改善了很多,企业的数量开始增多,实力也在逐渐的增强,服务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在取得了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现阶段物业管理服务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1、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参差不齐,服务效果不能达到行业要求
虽然我国现阶段能够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企业非常多,但很多都是按照“谁开发谁管理”的模式经营,这样由开发商设立物业管理服务部门,结果就造成了物业企业管理不科学,企业资质参差不齐,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效果不能达到行业要求的状况发生。还有一部分物业管理企业是按照市场竞争的要求成立的,提供的服务也比较科学有效,但数量太少,只占目前所有物业管理企业总数的一成左右,远远达不到市场的要求。
2.从业人员素质达不到行业要求,缺乏物业管理专业服务人员
由于物业管理出现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目前的从业人员很多都是由其他行业转化过来,大多数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物业管理服务的综合培训,也不具备物业管理服务行业要求的上岗经验,这样的企业提供的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可想而知。个别地区的物业管理企业也开展过物业管理服务的岗前培训,但由于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多数培训最后成了形式主义,后来导致物业管理服务人员在实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了服务与行业要求相差甚远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制约了物业管理服务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并对行业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3.物业管理企业规模小,物业管理服务获利艰难
中国目前的很多物业管理企业受到宏观环境和行业发展的影响,规模都比较小,很难实现一些生产型企业的效益优势,由于企业的规模较小,发展的空间不足,很难留住高素质的物业管理服务人员。服务质量下降,又引起一些业主对物业管理企业的不满,进而造成物业管理费用难以收取的现象发生,物业管理行业本身利润就比较低,再加上收费艰难,很多地区的物业管理企业出现了亏损等问题。现实的状况让一些物业管理企业发展起来步履维艰,这也成为物业服务企业、政府机关不得不去认真重视的难题。
三、针对于物业管理服务的现状可采取的相关对策
1.建立物业管理企业市场化、专业化化的发展模式,提供更加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
针对于目前物业管理服务发展的实际,在新的形势下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必须认真完善经营机制,按照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开展规范化、专业化的经营模式,真正让物业管理企业贴近市场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提供适合市场和业主需求的物业管理服务,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在管理时更加细化,严格审阅房地产开发企业上交的商品房物业管理计划表,不能达到成立物业管理公司的企业不能给予审批,在最初阶段就杜绝“不合格的物业管理公司提供不达标物业管理服务”这种情况的出现。
2.加快物业管理专业人才梯队的建设,这是企业推出高质量服务的重要保证
物业管理行业隶属服务业,物业管理人员从事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服务质量的高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素质技能型的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是企业推出高质量服务、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保证,物业管理企业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物业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是企业必须要抓实的工作重心,物业管理企业要利用好企业资源对物业管理服务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提高服务的科学性和业主的满意度,企业还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为员工的发展进步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员工素质的提升会带动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高质量的物业服务也会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成为战胜对手的关键优势因素。
3.物业管理企业要努力使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拓宽物业管理服务盈利模式
物业管理企业要不断的改进自身的服务种类,完善服务体系的综合建设,积极拓宽物业管理服务的盈利模式,不仅要做好常规性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确保业主生活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另外,还要通过有效的市场调研来确定业主不断增加的新的需求,增加有针对性的专项物业管理服务,这种“急业主之所需”的物业服务模式会让业主产生较高的服务满意,对企业形象的宣传和所提供服务的增值是非常有利的。同时,物业管理企业在提供物业服务的时候也要时刻关注科技的发展与物业服务有机的结合,加快科学技术的引入,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服务的现代化水平,确保物业管理服务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在庚, 白丽华.《物业管理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9.7
关键词:居家养老 健康管理 慢性病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达到2.21亿。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1/3。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需求日益凸显。截至2014年底,山东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800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8%,是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2013年烟台市老年人口突破130万,并进入快速增长期,2015年底将达到145万,2020年将超过170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5%,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四化”问题日趋严重,老龄化程度居全省第二。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比例逐年增加,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由于经济、文化、政策以及自身观念、生活方式等原因,慢性病发病率更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最主要的慢性病种类,因治疗费用高、周期长、并发症多,给老年人造成了较大的痛苦,使老年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都有所下降,而相应地对于医疗、饮食、卫生保健等健康管理的需求强烈。
一、国内外健康管理的主要模式
(一)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介绍
健康管理是以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导向,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和预测,向人们提供专业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并提出相应的健康计划,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行动,继而针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的过程[1]。西方发达国家的健康管理起步较早,又以美国、日本和芬兰最具代表性。国外的健康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健康管理公司和医疗机构共同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模式。美国的健康管理模式是在全国健康计划的基础上开展私人医疗保险,个人投保,由医疗保险公司、健康管理公司和医疗机构共同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美国的健康管理是典型的市场化模式,强调效率,已经疾病缠身的人可能会遭到保险公司的拒绝[2]。第二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全民大众型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在日本,健康管理的内容包括健康调查、健康体检、体检评估、健康增进活动和健康教育。日本的健康教育是贯穿整个健康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健康知识的教育,在居民中普及常见病、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知识,让人们了解生活和健康、职业与健康、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唤醒人们的健康意识,使人们主动参与其中,引导人们自觉克服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3]。第三种是以芬兰为代表的由政府投资计划,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来执行的健康管理模式。芬兰健康管理的特点在于与社区开展合作,并定期由国家公共卫生学院进行健康管理项目评估,是一种通过改变人的生活习惯,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预防功能,从源头上降低疾病危险因素的新型健康管理模式[4]。
(二)国内健康管理的典型做法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差异性较大,难以形成统一的健康管理模式,目前的做法主要在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层次是由社区卫生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提供的非营利性的健康管理,由政府买单,覆盖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第二层次是由社区医院和各级医院提供的半营利性的合约式健康管理,由政府补贴加适当收费,主要面向家庭。第三层次是健康管理公司联合医院提供的营利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带有商业保险性质,由个人负担,采用会员制的方式[5]。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健康管理公司开始涌现,大部分公司利用智能化互联网技术和先进的健康管理理念推出了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及服务,满足了部分高收入客户群体的健康管理需求。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的收入水平较低,不熟悉互联网和智能化设备的操作原理,所以成本和科技含量较高的
健康管理服务难以在农村地区推广。另外,我国目前还存在健康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形式单一缺乏制度保障,健康管理理念淡薄,“重医疗、轻预防”思想严重等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思考与解决。
二、慢病老人健康管理需求分析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诱发因素。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患高血压的基本症状一般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介绍
N村位于烟台市高新区核心区域,交通便利。该村历史上以渔业为主要生存方式,近年来外出打工和经商的人员较多,整体收入水平较高。目前该村有414户居民,1020人,60岁及以上老人约210人,其中患有慢性病的为140人,达到了67%。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访谈法和观察法,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调研对象9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其中男性2人,女性7人,年龄最小的61岁,最大的78岁,60-70岁6人,70-80岁3人。患有糖尿病的7人,高血压的6人,两病兼有的4人。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的4人,所有老人都需要长期服用降血压、血糖药物。
(二)慢病老人健康管理需求分类调查
首先,饮食需求方面。饮食需求包括科学的饮食习惯、饮食禁忌、饮食指导和监督。经调查发现N村老年人在科学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禁忌两项满足度较高,但是在饮食指导和监督一项满足度较差。虽然老年人掌握一定的饮食知识,但由于缺乏自我控制及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并不能很好地控制饮食结构。目前在饮食需求方面患慢性病老人最迫切的需求是科学的饮食指导和全面的饮食监督。
其次,医疗需求方面。医疗需求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和医疗条件。经调查发现N村老年人大多数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统筹保险,能够报销一部分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需求满足度较高。但是由于村卫生室的条件较差,并且只能在较远的定点医院治疗和取药,给老人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医疗条件需求的满足度较差。目前在医疗需求方面最迫切的是医疗条件的改善,包括定点医院范围的扩大和村卫生室条件的改善。
再次,健身需求方面。健身需求包括锻炼时间、方式、运动场所和设施等。
经调查发现N村老年人平时没有固定的锻炼时间和科学的健身方式,主要通过干家务活包括做饭、洗衣服和打理自家的菜地、耕地满足健身需求,也没有固定的运动场所,健身器材更是缺乏。目前在健身需求方面最迫切的是给老年人提供运动场所和器械,并给出合理的健身安排和建议。
然后,用药需求方面。用药需求主要包括服用药物的科学指导和服用提醒。
通过调查发现N村老年人在服用药物的时间、禁忌、剂量方面都得到了医生专业的指导,全部了解胰岛素的存放常识,但是在服用一段时间之后缺少与医生后续的交流,满足度一般。在服用提醒方面大部分老人都能及时得到家人的提醒,满足度较高。目前在用药需求方面最迫切的是对老年人服药效果的反馈和更及时的专业指导。
最后,健康监控需求方面。健康监控需求包括定期体检、血压、血糖监测和指标分析。通过调查发现N村老年人缺乏定期体检的意识,体检的方式大多是到村卫生进行测量,部分老年人家中配备了血压计和血糖仪,但是设备的使用缺乏专业指导,对于各项健康指标也缺少长期的监测和科学的分析。目前在健康监控方面最迫切的是给老年人提供专业的体检和提供测量仪器设施的使用的科学指导。
(三)慢病老人健康管理需求的总体分析
首先,最迫切的需求是医疗需求方面医疗条件的改善。由于基层村级医务室和社区医院条件较差并且不是医疗保险的定点医院,导致老年人去医院治疗、取药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大幅度上升,空间距离的拉大带来的间接后果是老年人获取专业医学指导的机会成本增大,频率降低。
其次,较为迫切的需求是健康监控方面的需求和用药指导方面的需求。由于缺乏定期体检和健康指标的科学监测,老年人基本上处于疲于应付疾病的状态,缺乏科学的健康检查数据就无法实现科学的评估,对于慢性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就无法实现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由于就医成本较大,用药效果的反馈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医生,就无法实现医生对于用药剂量、种类等方面的及时指导。
再次,一般迫切的需求是饮食指导、饮食监督方面的需求和健身场所、设施的需求。患慢性病老年人的比例很高,通过药物和其他医疗手段仅能起到控制和缓解的作用,要实现预防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必须依赖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健身习惯,培养老年人的健康管理观念,创造良好的健康管理社会环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三、满足慢病老人健康管理需求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完善配套的法律规范
我国的健康管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法律规范仍不完善,亟须健全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服务方面的法律规范,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健康管理的权利与义务观念。当前最为紧迫的是立法工作是制定《慢性病防治法》,凡是中国的公民不论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应该享受到均等化的医疗服务和财政补贴。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者、协调者和监督者作用
健康管理作为准公共产品,政府应通过公共财政直接提供或者购买市场服务的形式增进这一社会福利,尤其在改善农村地区基本医疗条件和健身设施方面政府有直接的主导责任。另外,政府还应协调各方资源通过与医学院校、社区、社会组织合作,加大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宣传力度,倡导公益性活动关注农村患慢性病的老年群体,在全社会营造健康管理的良好氛围。政府还负有监督市场主体、医疗机构和基层社区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防治慢性病的法律和政策的职责,保证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三)引导市场主体提供多层次的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公司与私立医院可以为患慢性病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拥有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具备与各级公立医院和社区进行深度合作的巨大潜力,能够有效解决老年人就医的时间和空间成本较高的问题。政府应通过税收政策、财政补贴、融资贷款等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健康管理公司等主体的发展和运营,并通过政府购买等政策将相关服务推向农村社区,有效解决政府无力直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问题。
(四)有效利用现有平台打造智能化健康管理体系
2014年烟台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建立“89000”民生服务平台的意见》,89000民生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在各区县实现了全覆盖。应该有效利用这一平台,搭建区(县)政府、健康管理服务公司、社区医院、家庭各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健康管理的联动机制,打造居家养老智能化健康管理的系统,实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群众监督、专业评估”的管理服务模式,有效满足患慢性病老人健康监控、用药指导、饮食监控等方面的需求。
(五)充分发挥公益性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
农村患慢性病的老年群体是一个典型的需要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应支持基金会、社会工作者组织和志愿者协会等NGO组织发挥凝聚社会力量,开展慈善事业的巨大潜能,开展一系列的社会调查和帮助项目,提高舆论媒体的曝光度,引发全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李鲁主编.社会医学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陶箐.城镇老年人健康管理个性化服务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国外图书馆生物医学科研数据管理服务
在国外,科研数据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制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要求申请50万以上基金项目的科研人员都提交一个数据共享计划或者数据不共享的说明[7]。该数据计划包括:数据共享的时间轴、数据集格式、数据分析工具、共享协议、数据共享方式等内容。英国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BBSRC)、英国癌症研究中心和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8]在资助科研项目时都要求研究人员提交数据共享计划,包括数据领域、类型和格式,标准和元数据,二次使用和数据共享的方法等内容,并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数据共享计划模板,包括描述数据、数据收集、数据管理、数据安全、数据共享和责任等。澳大利亚政府、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理事会(NHMRC)和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联合的澳大利亚诚信科研行为规范[9]中对于研究数据和重要资料的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研究者有责任保留科研数据,提供安全的数据存储,对数据进行明确标识,明确数据的拥有者以及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性等。高等教育机构开始尝试解决如何支持科研数据管理的问题,有的开展科研数据共享和管理的咨询和培训服务,有的提供专业的数据服务,包括研究管理和计算机服务等。高校图书馆被认为可以在支持科研数据管理中发挥很大作用。但根据2012年一项关于英国大学图书馆正在从事的研究数据管理服务的调研表明,图书馆当前为研究密集型机构高水平活动所提供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还远远不够,在技能、资源和文化上仍存在巨大的挑战[10]。图书馆正在努力参与开发科研数据管理政策和服务,并将其视为未来角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选取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IndianaUniversityLibraries)和提供生物医学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图书馆进行调研,参考借鉴其图书馆员为科研人员提供的数据管理支持服务的模式、内容、方法及工具等。
1.1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生命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11]开展了针对生命科学数据的数据管理服务。该图书馆设立了科学数据管理馆员(ScienceDataManagementLibrarian)的职位,专职负责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与联络工作,免费为本校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数据云存储和存储介质,或协助科研人员找到能够满足需求的第三方数据存储的解决方案,建立数据管理服务网页,提供针对生命科学领域数据管理的详细指南和服务。具体服务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四大部分。
1.1.1记录数据对实验室记录,提供针对生命科学实验室数据记录获取的指南,如保持好的实验室笔记(包括案例和清单)的新手指南,莱斯大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保持实验室记录的指南,甚至比较了各种油墨后提出的实验室笔记本选择建议,还有专业研究人员描述他们如何成功地管理专业笔记的书籍等。对于元数据,提供了生命科学科学数据常用的机读标准,如DarwinCore的生物多样性数据标准,生态元数据语言(EML)的生态学数据标准,ISA-Tab的omics-based实验数据标准以及其他的生命科学数据标准等。
1.1.2撰写数据资源管理计划协助制定数据管理计划,提供了一个采用IU-specific语言编写的NSF数据管理计划模板,并且建议使用DMPTool作为计划撰写工具,提供关于数据管理的指南,包括数据管理的一般概念(即记录数据与元数据,如何处理敏感数据等)和链接相关资源,以及提供制定数据管理计划的培训视频等。另外,还提供有关科研数据管理计划的人工咨询服务,由科学数据管理馆员审查核定,确保计划符合基金的要求。
1.1.3存储数据和保护资源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提供免费的数据长期保存服务,研究人员能够获得50TB的数据存储空间。印第安纳大学科研人员还可以注册一个研究文件系统(RFS)或学术数据档案(SDA)账户,为进行中和已结束的研究提供独立的私人存储数据。它提供的小型开放数据空间,可以上传150M的文件到IU-ScholarWorks平台。它提供的私有数据到开放数据的转换体统,研究人员可以将研究文件系统(RFS)或学术数据档案(SDA)中的科研数据传输到开放数据平台,供他人访问下载,实现科研数据共享。此外,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还向科研人员介绍了Biosharing.org和databib.org两个科研数据网站,主题领域涉及生物科学、生态系统科学、环境科学和健康与医学科学等。
1.1.4汇集数据管理相关政策提供印第安纳大学和科研数据管理相关的研究政策,如在生命科学领域特殊的研究政策,印第安纳大学关于人类被试研究的标准操作程序,敏感数据管理指南等。1.2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图书馆数据管理服务[12]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与新英格兰地区的几所图书馆联合开发了新英格兰协作数据管理课程(NEC-DMC)项目。NECDMC课程是科学数据管理最佳实践的教学工具,适用于健康科学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科研人员。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图书馆将这套课程上传至网站上,供科研人员和学生学习。课程的案例来自临床研究、生物医学实验室、工程项目和行为医学定性研究等科研数据管理的最佳实践案例。除了MECDMC课程外,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图书馆还提供生物医学科研数据管理支持服务,由3名不同专业的图书馆员负责联系、咨询及其他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1.2.1科研数据管理介绍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图书馆大力强调管理科研数据的重要性、为什么管理数据、良好的数据管理是什么样的、数据丢失的结果等。
1.2.2管理数据数据引用:向科研人员介绍为什么要引用数据、数据引用规范、引用数据的工具(DOI引文格式化程序),并列出了若干数据引用规范案例。数据伦理:向科研人员指出什么是负责任的研究行为、什么是数据完成性、如何匿名化定量数据和定型数据、去除识别信息的病人数据使用,并且提供了数据伦理案例研究等。文件管理:提供了文件结构和命名模板,数据文件组织建议等。文件储存和备份:介绍数据存储介质(个人存储介质、网络驱动器、云存储)和存储设备,数据存储、备份和安全的建议及最佳实践。所有权:介绍了知识产权政策、数据所有权和知识产权相关知识。规划:提供数据管理计划政策、程序和指南,数据管理计划制定工具,以及eScholarship@UMM管理平台。政策:提供各类数据政策,如基金自助者数据政策、出版商数据政策、期刊数据政策以及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数据管理政策。数据保留时长:介绍本地数据保留政策、数据保留时间及负责数据保留的部门。
1.2.3提供学校的资源与政策提供了学校的数据管理工具BioTools@UMassMedicalSchool安全的数据云存储、学校的数据管理政策、学校数据分析规划服务、临床资料咨询和解决方案以及研究计算方案和工具等。
1.2.4提供其他开放和可用的数据资源提供了开放以及公开可用的数据(如Bioinfor-maticsTimesaver、Data.gov、Databib、GenomicDataRepositories、HSRIC:Data,Tools,andStatistics、NIHDataSharingRepositories等资源)和可用的生物科学的数据存储库(如Dryad、GenBank、GeneExpressionOmnibus、MouseGenomeInformatics、ProteinDataBank等资源),以及公开的卫生数据集、社会科学数据集和开放数据资源等。从上述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来看,生物医学科研数据管理咨询服务占很大比重,除了数据管理政策咨询、数据管理计划撰写指南及模板、知识产权咨询等咨询服务外,具有生物医学领域特色的数据收集方法、元数据标准、数据类型和范围、生物医学数据特有的分析方法和工具、生物医学研究政策、生物医学数据资源以及生物医学研究数据管理的最佳实践案例更成为了服务的重点。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与文献情报服务有很大差异,需要配备专业的数据管理服务人员。
2对我国图书馆医学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启示
2.1以用户为中心无论图书馆如何提供科研数据管理支持服务,科研数据管理的主要责任者仍是科研人员。因此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支持服务必须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首先在服务范围内对生物医学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数据管理服务需求的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对科研数据管理政策的掌握情况,实际的科研数据管理方法及工具、科研数据管理计划的模板及工具使用情况,元数据格式、转换格式和工具使用情况,数据分析方法及工具的利用情况,科研数据管理目前存在的困难,以及对于图书馆能够提供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需求等。针对以上情况,学科馆员需深入重点课题组,对科研数据管理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全面掌握服务对象在科研数据管理方面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升模式和对服务的需求。然后根据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初步设计出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思路,结合本单位学科化服务重点服务计划,进一步开展基于生物医学数据生命周期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2.2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模式科研数据是根据科研工作的流程而产生的,同科研项目一样,也有生命周期。医学图书馆学科馆员为科研团队或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必须遵循生物医学科研数据的生命周期,满足科研进程不同阶段对科研数据管理的不同需求,才能有效地提供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学科馆员根据数据文档计划(DataDocumenta-tionInitiative,简称DDI)的研究数据生命周期[13],确定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模型,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存档、数据、数据发现、数据分析及数据再利用8个阶段,并根据不同研究阶段数据管理需求来确定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2.2.1研究设计阶段在研究设计阶段,确定研究任务的同时需制定一份关于未来科研数据管理的规范计划。科研数据管理计划(DMP)是描述研究过程中及研究项目完成后科研数据处理方式的正式文件。清晰完备的数据管理计划不仅使得科研数据生成、保存、共享和利用等操作规范化,也可保证他人分享数据和长期保存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学科馆员要提供各基金机构数据管理政策、数据管理计划软件、基于科研数据管理计划的制订提供咨询与指导、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DMP最佳实践案例以及详细的研究数据管理指南等。
2.2.2数据收集阶段在数据收集阶段,科研数据管理需要确定数据格式、尺寸和命名方式,以及对数据短期进行存储。但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由于实验方法、对象、材料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导致数据收集方法与工具也存在很大差异。学科馆员需协助科研人员创建元数据,提供生物医学数据元数据格式、生物医学数据存储标准、一些分布式文件系统的介绍、其他可用的图书馆数据资源,以及根据情况构建或引入科研数据管理平台。
2.2.3数据处理阶段在数据处理阶段,科研数据管理的任务主要为数据转换和数据重新构建。生物医学领域数据类型比较复杂,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提供专业数据分析处理工具,学科馆员可以为科研人员介绍高性能计算中心、专业数据处理课程、数据处理方法等。
2.2.4数据存档阶段在数据存档阶段,科研数据管理的任务主要为数据长期保存与管理。目前用于科研数据长期保存的系统主要有公共数据仓储库、各学科领域的专门数据仓储库、各机构建立的数据仓储系统等。学科馆员需协助科研人员进行数据的上传存档,提供生物医学数据归档政策、数据仓库介绍、数据上传归档工具以及数据字典等。
2.2.5数据阶段在数据阶段,科研数据管理的任务主要为数据共享、确保数据安全和权力。数据的和出版是将研究数据视为科学研究活动的产出成果进行和出版,将有助于推动数据共享的进程。学科馆员可以提供生物医学科研数据共享与数据出版政策、生物医学科研数据交换格式标准,以及科研数据安全相关问题咨询等。
2.2.6数据发现阶段在数据发现阶段,科研数据管理的任务主要为数据挖掘和数据利用服务。学科馆员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发掘更多可用的数据来源、提供数据引用规范以及科研数据知识产权相关问题。
2.2.7数据分析阶段在数据分析阶段,科研数据管理的任务主要为萃取和提炼科研数据中的信息知识。此时,学科馆员需帮助科研人员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到数据内在的知识联系,提供生物医学科研数据分析软件(如SAS、SPSS等)及生物医学科研数据统计咨询服务等。
2.2.8数据再利用阶段在数据再利用阶段,科研数据管理的任务主要为数据关联与再利用。学科馆员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再利用的政策,并根据新的科研任务提供新的科研数据管理计划等。学科馆员在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过程中可以使用libguides建立数据管理支持服务平台,提供生物医学领域数据管理详细的指南和服务,重点建设数据计划及元数据标准、生物医学科研数据管理最佳实践、生物医学领域资源等。
2.3馆员能力建设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发展对图书馆员带来了极大挑战,如专业领域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受知识和技能的限制。有研究表明[14],健康、科学的图书馆员虽然对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开发具有兴趣,但往往缺乏提供生物医学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有效技能。学科馆员虽然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图书馆实践经验,但对于专业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仍需提升各方面能力。在数据管理咨询服务能力方面,需加强理解和把握生物医学科研数据的生命周期,学习生物医学数据管理相关技术知识,熟悉生物医学元数据,掌握生物医学领域科研数据相关政策及规定,熟悉生物医学领域科研数据的范围和存储格式,加强对机构知识库的了解,补充基金申请书写作经验,提升与科研人员合作和沟通的技巧等。另外还需加强开发数据管理软硬件的能力,掌握应用专业软件(如Dspace、Fedora、Eprints等)定制开发特定领域的数据管理平台的能力等。
3结语
(一)认真落实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专业信息、课程结构、培养目标、学制、学时等都是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教学计划管理是否科学规范。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了解就业市场需求,体现高职特色,保证实践教学学时,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在实施教学计划时,应当适应专业建设与改革需要,合理、灵活开展教学计划的调整,学校应当对教学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年度教学计划落到实处。
(二)深入研究教育形势
当前,生源竞争进一步加剧,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分数较低,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偏低;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传输的加速,学生的思想日趋活跃;诸多高等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开始联合举办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如何将本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高职的实训教学有机结合成为现实问题。针对新情况新问题,高职院校的教师要突破思维定势,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强化创新驱动,解决突出问题,突破发展瓶颈,以改革创新推进校风、教风、学风转变。
(三)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之一。因此,必须把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作为战略任务来抓,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一方面要制定实施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提高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应当立足实际,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引入竞争机制,实现量化和科学化管理,体现政策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要求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进行技术方面的开发与服务,积累教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促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人才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
二、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管理
(一)强化学生管理工作
从大环境看,社会思潮对高校的影响不容忽视;从教育对象看,少数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学生群体管理工作不断出现新问题;从高校自身工作看,还存在工作方式、体制机制等问题。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确定管理模式和手段、服务范围和形式,积极探索专业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生活教育和生活指导的方式,使其成为落实“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要求的有效措施。
(二)细化学生管理方法
要充分发挥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学生管理队伍作用,建立学生管理激励机制,通过设立专项奖励等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学生管理约束机制,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执教,加强对课堂秩序及其他学习环节的管理。严格考试制度,加大查处考试违纪、作弊的力度,树立良好考风学风。合理安排学校文体活动场所的开放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充分发挥党团和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3];要研究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特点,把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与精神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为繁荣校园文化搭建平台,创设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要大力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评比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举办“人文道德大讲堂”、学术报告等活动,邀请校外专家作专题讲座,提高学生人文道德水准。
(三)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始终树立“学生为本”的思想,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按照引领学生成长、服务学生学业、丰富学生生活、方便学生办事的工作理念,改进工作规程,创新工作平台,整合学工、教务、后勤资源,努力实现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智能化、便捷化、规范化。进一步落实涉及学生切身利益事项的听证制度和学生处分申诉制度,完善招生录取、学生评奖评优和助学帮困机制。要及时关注特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问题;重点排查有心理障碍或精神异常学生,加强与其家长的沟通;增强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疏导,提升对心理危机事件进行紧急干预的能力。
(四)提升管理干预能力
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要掌握处置工作的原则与政策规定。要加强对信教学生的教育引导与管理,要求他们严格按法律规定从事活动。要采取积极措施,尽可能避免因情感问题和就业问题而引发的校园伤害案件。要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安全教育,进一步增强心理异常学生的排查、咨询与危机干预工作。
三、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服务教育教学
(一)强化服务理念
高等职业院校须保障教学的中心地位,保证管理工作为教学工作服务。切实解决个别管理服务部门存在的敷衍塞责、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各管理服务部门要密切配合教学工作,积极主动地为教学工作服务,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关心支持教学工作,都要为教学工作出力、助力,从而形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合力。
(二)改进管理方法
要把管理和服务作为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的重要手段,形成规范、有序、高效的管理体系。管理服务部门要少检查多指导,少考核多服务,避免考核工作的重复和交叉,以减轻教学部门的工作压力,将精力主要用在教学环节中。每一位管理人员都应从自身工作职责出发,尽职尽责,切实减轻教学部门的负担。要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加强日常管理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对教学一线反映的问题,要快速反应、妥善处置、及时解决,全力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发挥监督作用
管理服务部门的人员要有担当,敢做敢为。特别是各部门的负责同志,要大胆管理,严格要求,要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职,要强化领导在具体工作中的监督作用,敢抓敢管、动真碰硬,把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落到实处。
(四)注重团结协作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把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作为人社部门履行民生职责的重要内容,以实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职业服务向情感服务转变、从一般向特色服务转变”为工作目标,组织开展以“牵手夕阳·关爱退休人员”为主题的系列公益活动,重点抓好退休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组织网络建设、营造关爱退休人员社会氛围等中心工作,探索机关事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法,努力打造符合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备人社工作特色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
二、主要目标任务
1、全市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100%;
2、退休人员档案接收率100%;
3、退休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率100%;
4、部异地协助认证信息系统数据上传率100%;
5、退休人员周期免费健康体检率100%;
6、组织实施6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专项公益活动;
7、组织开展退休人员文体活动20次以上;
8、进一步巩固培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点。
三、工作措施
(一)深化“一项创建”,提升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1、深入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贯彻落实省厅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措施办法,明确创建重点。各地要设立创建专项资金,在巩固现有省级示范点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扩大示范点覆盖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二)实现“两个确保”,夯实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基础
2、确保退休人员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零差错。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机制,规范待遇认证流程,强化社区日常认证工作,杜绝社会保险待遇冒领现象,确保社保基金安全。积极协调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建立社会人口死亡信息共享、定期通报备案制度和退休人员待遇领取与死亡人口信息比对机制,实现退休人员生存状况动态化管理。
3、确保退休人员活动场所建设到位。根据市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退休人员活动场所建设的意见》精神,按照布局合理、实用性强、功能相对齐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退休人员活动场所建设力度。在不断完善设施、扩大功能的基础上,着力强化管理服务,确保退休人员活动安全,努力使退休人员活动场所成为满足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展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成果的重要载体。
(三)推进“三项创新”,打造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新亮点
4、开展退休人员志愿互助服务。组织开展以“老有所为、关爱他人”为主题的退休人员志愿互助服务活动,为身体健康、热心公益事业、有一技之长的退休人员搭建展示自我、发挥余热的服务平台。探索建立退休人员“爱心帮扶档案”,提升退休人员互助服务工作水平。
5、完善退休人员自管服务网络。进一步优化退休人员自管组织的建立、运行机制,完善自管组织架构,制定人员选聘制度,明确自管组织工作职责,延伸自管组织服务内涵,落实自管组织工作经费,有效提高退休人员自管服务网络的建设水平。
6、推进退休人员公共服务创新。开展关爱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系列活动,通过建立报刊、图书阅读服务点,文体活动辅导点,退休人员讲堂等形式,丰富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探索建立退休人员健身活动示范点,通过制定统一管理标准,定期邀请专业老师培训,因地制宜发展退休人员晨(晚)练点,在引导退休人员到示范点参与活动健身的同时,接受公序规范,做到健身、文明两不误。
(四)突出“四个重点”,增进社会化管理服务退休人员幸福感
7、组织实施新一轮免费健康体检。结合退休人员的需求与愿望,进一步完善我市退休人员第六轮免费健康体检的组织实施工作,科学安排体检时间,适度增加体检项目,稳步提高体检费用标准。建立退休人员健康档案,探索实施健康体检后续服务。
8、切实做好退休人员走访慰问工作。充分发挥和依托基层人社平台作用,进一步落实退休人员新办手续必访、重大节日必访、重病住院必访、病故必访及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必访的“五必访”制度。稳步提高退休人员走访慰问补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