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文学研究的角度

文学研究的角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1-20 10:28: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文学研究的角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文学研究的角度

第1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策略

引言:阅读和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文章都需要学生多次阅读才能够体会到蕴含在文字背后的真正涵义,进而理解文章内容,培养语感,掌握丰富的阅读技巧。而进行写作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洞察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在课堂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读写教学方法进行简要论述。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直接影响到到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才能够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思和意义,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对于其它学科也有促进的意义,可以加深对其他科目的理解和掌握。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耐心的指导,需要长时间的慢慢积累,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观念、方式和内容的改革创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1]。阅读兴趣对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就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即使老师准备了丰富的阅读材料也没有实际效果。孔子曾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教师应不断的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教学和学习,让学生逐渐的对语文教学,对阅读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是激发其参与性和积极性的好帮手,学生对语文阅读以及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后,能够更好的自主进行学习。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能够促使学生集中精神,紧抓其学习重点,在课堂中塑造良好的氛围;而写作能够培养培养小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二者都是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对于开发学生综合素质全面锻炼的重要要求,也是适应教育改革潮流的重要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创新,依靠自身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尽量做到创造性阅读,进而促进语文写作教学[2]。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创作型的阅读,先后挑选班级的两位同学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在他们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章中狐狸和乌鸦的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根据自己的理解再重新阅读,这样以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但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思想内容,还学会了分析文章,进而会对他们的写作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二、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体以及心理发展规律,结合语文教学特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首先,在新的教学课标指导下,教师应该选择一些中心思想明确、和现实社会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文章作为教案范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个人真实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3]。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很容易理解文章内容,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同时由于所学内容和他们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在进行语文写作时,也会注重写一些自己生活的感受的文章,而不是仅仅写一些没有现实意义的、内容空洞的文章。其实,任何人的写作都是一项社会性的活动,写作者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打动别人,其文章采油生命力。现实生活就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庞大素材库和灵感的来源。

其次,在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梳理清楚文章的整体结构,坚持首尾呼应的原则。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树立整体结构意识,能够找到课文中的过渡句以及过渡段,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对比阅读等,进而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最后,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顺序,只要这样,语文课堂才能在清晰的目标下进行,避免出现虎头蛇尾的不良现象。在安排教学顺序时,要符合小学学生的心理发展走向,和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相符,突出教学重点,解放学生的思维,这样他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4]。比如,在对《詹天佑》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单一讲解和学生的刻板探究很难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而通过阅读课文并联合多媒体技术将“列车行车线路图”动画这一多媒体课件播放给学生,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人”字形铁路,视频加上老师的讲解极易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从而对课文进行轻松快捷的理解,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大幅度提升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是一个集合了理解、交流、实践等多种元素与一体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把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让他们进行写作练习,才能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向登光.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3(4):124-125.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90-01

汉语言作为我们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有着我们民文化的独特缩影,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因此,汉语言的特点也决定了阅读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的解析,更多的应该培养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境与思想,培养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以及在阅读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目前初中语文的阅读课更多的为了应试教育而有针对性的教学,更多的是在强调知识、解题技巧等,忽视了语文所蕴含的人文因素、历史内涵等。随着课改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的不断提升,体验式阅读的教学方法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师生的交流及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去体验作者所要传达的意境,从而理解课文,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获得对历史的认知,对人文精神的感悟。

一、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含义及特征

1、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含义。体验式阅读教学是一种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通过“体验走进阅读”以及“阅读走进体验”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与领悟能力,因材施教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的动力。具体来说,“体验走进阅读”是以阅读者已有的体验为基础,走进文本,理解和体悟文本的意义;“阅读走进体验”则是通过阅读来丰富阅读者的个体经验。这两种体验式阅读教学作为相辅相成的方式,因学生个体差异会产生不同的见解,来激发学生的个性及发散性思维 。与此同时,体验式阅读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通过阅读来丰富语文知识及自身的学识,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成作业。学生的阅读以及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情境,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去发散思维,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

2、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特点。体验式阅读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特点。学生不再被动的接授阅读知识及答题技巧,更多的是在阅读的同时讲出自己的感悟和看法,让学生有着积极的阅读独立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见仁见智,不再局限于教学大纲的条条框框中,让学生的感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体验式教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对话性。教师和学生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相互表达在阅读中的感悟,相互学习与进步的对等性。

体验式阅读教学形式多样,阅读的文章范围及题材广泛,这样使得体验式阅读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初中语文阅读教材本身有多种文本及形式,同时上课的方式也突破了传统,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使得这样的教学方式充满了发散性和开放性。

3、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价值。通过初中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特点,可见体验式阅读教学可以很好的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力,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有作用。此外体验式教学通过自身的扩展想象充分理解作者所创造的艺术形象,甚至达到阅读再创造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1、加强体验情境的创设,唤醒学生的内心情感。初中生已经具有了认知经验,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良好的情境氛围来唤醒学生的内心感悟及阅读热情。这个情境的设定可以是通过讲解中放映相关的视频或影片,甚至可以通过播放音乐的形式来渲染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在听觉、视觉和触觉的充分带动下感受到作品品味作,激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帮助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音乐氛围的带动中更好地享受阅读体验。

2、加强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地位由原来的一味的讲授者变成了学生阅读过程中参与讨论的讨论者,与学生共同讨论对文章内容的观点及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从老师这里获取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更高层次的思维拓展。体验式阅读本身就具有对话性的特点,由于老师与学生的阅历不同,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老师的观点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认知程度,弥补学生自身经历及知识的不足,在交流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反复朗读,品味课文语言。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的朗读,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和体验,去感受课文中的语言美。在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引导从多角度去阅读和体验课文,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课文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让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在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入到文章中去,让学生感觉到仿佛置身其中,去感受那种自然地环境和意境。

4、读与写交互,将体验升华。阅读可以使学生获得对文章的体验,将阅读的体验通过写作进行表达出来,其实是一种升华的过程,要让学生和作者进行一次心灵上的沟通,让学生和文章中的人物进行一次精神上的交流。让这种交流变成一种感情碰撞,可以让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或者是主人公的一种经历、遭遇、成长,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完成对作品艺术空间的再创作,进一步的去对作品的意境进行品味,对作品的意义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 杨志宏.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初探[J]-语文教学之友.2013(03)

[2] 宋红艳.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方法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7)

[3] 王春宝.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2(04)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意义;策略

Abstract: to read, it is the basic form of language training and means, is one of the basic Chinese teaching method, it can cultivate language capability, the improvement of language comprehensio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accomplishment. This paper the significance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briefly research.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Reading teaching; Mean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大家都知道:“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朗读素质的优劣是体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考虑汉语的文字特点”,“尤其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教学方式日益改革的今天,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就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话题。

1.加强朗读教学的现实意义

1.1教学改革的要求

朗读教学往往重视作品本身的魅力,重视学生自身的感受领悟,突出文本意识和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借助朗读与作者神交,在与作者的心一起跳动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与用声音创作的欲望。这时学生对作品的朗读,变成极有乐趣、情绪高涨的再创作。学生对作品更有切身的体验,理解感悟也由表层走向更深入,分析鉴赏也变得水到渠成。这时学生共同质疑解惑,分析探讨,课堂教学会变得更为情趣昂然。教师趁此作随机应变地灵活处理、画龙点睛地启发提示,就会使问题越辩越明,使学生思维也得以训练。

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与朗读教学强调文本意识和学生主体意识不同。它更多地注重教师的知识传授。教师精心设计,让学生围着教师的设计转。不从学生实际状况、认知规律入手,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回答一个个预先设计的教师认为是重点、难点的问题,在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的背后,对作品本身的整体感悟与体验被支离破碎的分析所肢解。作品本身的美感、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哲理,由于没有学生阅读朗读的积极参与和感知体验而流失。这里,学生的主动性不见了,只有了被动的接受;学生的求知欲、参与欲与表现欲不见了,只有兴趣的不断丧失。语文教学费时多而效率低、见效不明显的情况日见突出。朗读教学正与当前语文教学弊端相反,它紧紧抓住作为教学内容的作品本身,让学生对作品主动进行感知,参与体验,进而根据学生的体验、质疑来组织教学。它更强调作品本身的震撼力、感染力,更注重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体验、感悟、表现。从而为课堂教学取得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最佳效果铺平道路。这样,朗读教学就成为改革当前语文教学弊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2对传统教学精髓的继承

我国传统教学非常强调朗读诵读。我国作为文明之国礼仪之邦,其文化传统代代相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优秀传统教学有其自身特点,从而孕育出了光彩夺目,让中国人为之自豪的许许多多杰出的人物:屈原、孔子、孟子、庄子、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苏轼、李清照、关汉卿、曹雪芹等等。他们从浓郁的中华文化中走出,成为中华儿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私塾传统的诵读法,其教学方法也有其合理的心理依据,并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杨振宁在谈到小时的诵读时说:“小孩背诗一点都不困难,好的诗词含意深远,像我自己已经七十多岁了,对于诗词的感受,每十年都不同。”可见诵读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影响之深了。语文教学要想不断取得成效,传统的教学法必须重视。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不重视朗读、诵读,使得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下降、文化积累薄弱的状况,更迫切需要我们对朗读教学加以关注,得以加强。语文课堂教学在呼唤传统优秀教学法的回归,呼唤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其独特的重要作用。

2.加强朗读教学的策略

2.1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朗读,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学生只有掌握了朗读技巧,养成好的习惯,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

要注意语气。一般来说,写人叙事的文章包括两种语气:一种是作品中人物的语气,另一种是叙述人的语气。要读出人物的语气,就要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体会他们在不同情境之中的情感。读出叙述人的语气,就要揣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两种语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要保证一定的朗读质量。一节课,应保证一定时间用于指导学生朗诵,而不是进行琐碎的分析,当然无目的地朗读也不是可取的。什么样的课文内容,什么样的阅读要求,采用什么样的朗读形式,教师要安排得恰到好处。至于朗读的量就取决于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能力了,只要保证朗读的“质”和“量”,双管齐下,相信朗读一定会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2.2创设朗读的氛围

环境都影响学生。课堂上,教学情景的创设是引导学生轻松进入朗读角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最直接的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播放背景音乐,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一文时,我首先在网上下载了安塞腰鼓的声音。学生朗读文章之前,要求学生仔细倾听腰鼓的声音,并让他们边听边在脑海中想象擂鼓的场景。听完之后,鼓励他们大胆地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用语言描述出来。就这样,通过震撼人心的鼓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安塞腰鼓的兴趣,到底自己听到的安塞腰鼓声和其他地方的腰鼓声有什么不一样?就这样,学生带着迫不及待的心情开始了《安塞腰鼓》一课的朗读。当学生融入文中的角色,感受文中角色的喜怒哀乐时,就能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了。

加强朗读示范,激发学生朗读热情。在教学《陶校长的演讲》时,首先我对课文内容不作讲解分析,而是自己用动情的语调作示范来朗读课文。朗读时,语音的轻重,语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情感的褒贬,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同时又要求学生自己反复朗读品味本文词语的精妙,语言的警策,句法的变化,以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就能从《陶校长的演讲》中感受到陶校长从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这四方面对自己的激励和鞭策,从而陶校长这个教导有方、关爱学生的长者形象也就深深地印在了孩子的心里。如果单纯地只讲词句,不仅味同嚼蜡,更是一种浪费。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朗读热情。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发挥丰富的想象进行课本剧表演,根据文章主旨进行小型辩论赛,这样有趣的活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文章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朗诵能力。另外,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开展成语接龙、音乐、诗词欣赏、演讲比赛、改编课本剧等形式各异、风格活泼的朗诵训练,这样既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又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做好朗读教学的保障

有人说小学语文课是感性的,强调的是书声琅琅、情意浓浓,但不能以此排斥语文的理性,排斥冷静思考。教学如歌,教学过程有时需要高亢激昂,有时需要低吟慢咏,要有节奏、有起伏。但反观我们的语文课堂,尤其是在朗读环节上,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个人读、集体读、男女生读,甚至是“车轮大战”等,真是你方读罢我登场,但这种热闹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的思索:朗读环节看似热热闹闹、沸沸扬扬,但在这种表象后面究竟掩盖了什么?学生又学到了什么?说到底这种朗读的实质是缺乏朗读的目的性,纯粹是为读而读。学生在朗读以前教师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及时地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朗读以后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价,学生读得心不在焉,没有真正地用心读、用情读,就像“和尚念经”,不断重复地做着“机械运动”。我们认为无论是朗读的哪个环节,教师都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朗读要求,目的性应该很明确,应该让学生在每一次的朗读中都有所收获。教师应该根据

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朗读教学中体现出层次,要因材而读,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同时在朗读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有目的地给予指导、点拨,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的绝妙之处、独到之处、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应点拨在关键之处,让学生在朗读时有很强的目的性、明确性。

总结

总之,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传授知识、促进智力发展、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该注重朗读教学,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理解课文,感悟作者情感,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陆为杰.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特点及实施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第4篇

一、?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根基是“建立主义思想”和“个人性格方面的阅读理念”,并对基础进行一系列的有效性探索与拓展。对于个人性格方面的阅读(简称:个性阅读)而言,能够通过写作的方式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阅读风格和感受。其实,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两大最基本的教学环节与学习环节。从字面上来看,一个是读,一个是写,两者并没有任何关联,看似是互逆的。其实不然,阅读可以看作是汲取、吸收,写作可以看作是释放、表达。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属互生关系。因为,阅读的过程是对于文章或者精彩作品的分析与鉴赏的过程,而写作是文章的生成经过。从写作的方向看,写作是对阅读的根本体现,掌控写作的节奏有利于掌握阅读的规律。而从阅读的方向来看,阅读就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一切写作的根本。有句俗谚“天下文章一大抄”,可是“抄”的前提就是,首先你要阅读。只有阅读量丰富了,才能提升写作水平。阅读是一种手段,写作就是目的。很明显,写作与阅读并非是单独孤立的,它们属于相互转化与互相作用的,多阅读、多写作,有益于提升一个人由内而外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读与写一体化教学在小学阶段的可行性

当代的许多专业教师普遍认为,小学时期的学生受自身年龄的影响,其学习程度和理解能力相对来说弱一点,太复杂的教学模式未必能够理解得了,最后形成尾大不掉的结果。鉴于此,不适合展开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其实,这种低程度的对于教学模式方面的认知在思想上有一定的错误。因为阅读写作一体化个性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而且能够保证教学效果更为有效性。可以从小学语文的作文角度来看,通过仿写范文的形式来进行写作,通过阅读范文的形式来进行鉴赏。这种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无数的实践证明了这是一条绝对正确的道路。阅读与写作的主要效仿途径可以有:文体题材、立体结构、表达方式、文字措辞等。可以通过阅读过程中的总结与归纳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并加以修饰,进行新的创作,以此写作出好的文章、句子或者作文。

三、通过阅读达到写作素材的累积

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有其独特优越性的,一个最简单直接的体现就是,可以通过一个学生的文笔让其阅读一些精彩的文章,达到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然后这名学生的文笔绝对会有最直接的提高。写作训练对于小学语文学科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于他们小学阶段来讲,最简单的写作训练的办法就是阅读,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可以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写作无从下笔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量不够,因此,只有阅读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后,才能“下笔如有神”。

第5篇

在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合理安排阅读量

在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阅读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对于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来说,他们的知识接受和储备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盲目的拓展阅读数量很容易适得其反。

其次,对于小学生阅读质量的不重视,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基础性的教学阶段,归根到底还是应该回归课本,以充分掌握课本知识为主,而阅读应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当学生并没有真正将书本上的知识搞透彻时,一味的增加其阅读量对于学习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做的是充分引导学生理解书籍、材料中对于写景、抒情等手法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品味其中蕴含的语言特色;摒弃传统的阅读后就总结中心思想的方法,或者以此为例进行仿写的方法。

二、注重阅读的多样性

对于小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取材,首先选择与教材有关的,这样有助于两者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其次,有针对性地选择对学生写作特点比较契合的阅读材料,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其对某一方面的特色并培养兴趣,同时对于学生阅读的全面发展也是有一定意义的,也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概括和发散。

三、对阅读材料进行精选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下面就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

1.导语设疑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执教《鸟的天堂》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就故弄玄虚地开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鸟的天堂》,但奇怪的是,这个'鸟的天堂'却没有一只B,你说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探个究竟吧!”说完,学生已跃跃欲试,想探个究竟。

2.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如今社会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这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了日程,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并在教学设备中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了具体的要求。

利用多媒体还可以丰富学校的阅读氛围。如:校园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既要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要抓好课外阅读。

二、把时间用在点子上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就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在对《鸟的天堂》一文进行朗读指导时,我就重点抓住其中的第8自然段和11、12自然段,其它自然段则一带而过。因为第8自然段作者运用了联想的修辞手法,把大榕树描写得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最后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第11、12自然段,作者从鸟声、鸟影、“我们”的眼睛等几个方面进行描写、衬托,没有用一个“多”字,却明显地让人感觉到“鸟的天堂”里有数不清的鸟儿。与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所见所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训练也更有效,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三、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课,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差异的,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层次的。

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学生能力的飞跃,即由“学会”变成“会学”;二是学习习惯或学习态度的飞跃,即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即能达到自主读书,不等老师讲,自主习作,不等老师改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就会被很大地激发,学习自觉性就会极大地增强,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阅读教学必须将读背、说话、写作训练相结合起来

1.读背结合。语文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精彩的语言片断,要让学生把语言积累起来,一般采用“读背结合”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熟读背诵课文,首先要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初读的首要任务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充分地读、自由地读。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与速度,边读边感知语言,在读中咬准字音,在读中感知字形、在读中理解字义。只要读得充分、流利、语言的感知就在其中了。接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点,选择段落,或者优美语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实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读、想想、划划、写写,运用多种感官体会语言,发现语言规律,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收获。从这段话中,我读懂了什么,应用怎样的语气读等等,从多种途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也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采用自由读的方式入情地读,在读中自然流露情感,从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

2.读说结合。复述是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有效手段,能促进儿童将消极的语汇转化为积极的语汇,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课文,要避免不必要的“情节分析”可以采用读说相结合的方法。例如,五年级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都是四大名著中节选下来的,篇幅长,情节复杂,如果教师一味分析,学生不感兴趣,听课昏昏欲睡,这种情况下,应让学生在反复读中感知语言,而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梳理课文表达顺序,组织自己的语言。复述时,教师可以做适当点拔。

3.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课文中,语言简朴、富有童趣,内容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让学生仿写是一种较好的写作方法。例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因为威尼斯是一位水上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是小艇,作者围绕“小艇,按照小艇的外形,船夫驾驶技术,小艇的作用”的顺序来写,教师可以让学生细读,理清课文的层次,体会作者的写法,发现文章的构段方法。接着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实际仿写作文,在我们生活的小城中,风采车是我们重要的交通工具让学生模仿《威尼斯的小艇》的写作方法,写一写《小城的风采车》,这样,让学生在读中学写,写中促读,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第7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意义

阅读教学中要凸显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理念,是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要求。如何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建立和加强语文和其他学科间的横向沟通与联合,达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把握。阅读教学中要凸显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理念,是教学主体的迫切要求。兴趣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与学生能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现在都知道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是他们对原有的字、词、句、篇等教学内容不再十分感兴趣,他们也不再需要一种固有的教学模式,他们有选择权,当他们认为你上的语文课没有味的时候,他们就会不听你的课,他们也有权力不听,我们再也不能用强迫的手段或者令人厌烦的思想工作来让他们听。这个时候的教学,我们可以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为手段,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使见惯了“老面孔”的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新奇感。这样在教学中各学科之间互相沟通,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自主、自觉意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例子不胜枚举。

一、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中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语言表达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因素。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语言,我们的智力就会同高等动物不相上下,头脑中保留的原始性和兽性就会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其实,语言表达不仅仅是语文的事情,其他学科中的语言表达也很重要。如数、理、化、生等学科中对概念含义的定义,对定理、原理的阐述等都要求语言必须讲求准确性和概括性;地理、生物等学科中对有关知识的分类,理化生等学科中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记录、表述,除了要求语言的准确性之外,还特别要求语言的条理性;政治中对政治原理的表述、分析还要讲求语言的逻辑性、深刻性和鲜明性;科普类文章还要讲求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利用这些学科在语言上的特点,我精心挑选其中的语言素材,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习语言及其他学科的兴趣。

二、应用语文学科综合的特点,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主体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然而我们正在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广大的师生来说是一种新生的事物,在此前我们对它一无所知,或者说是知之甚少。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尝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异于“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任何的经验可循,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把教学中遇到的学科术语提取出来,让学生对此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例如:在学习《奇妙的克隆》时,可以组成一个生物繁殖探究小组自主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无性繁殖的生物实验,组内合作探究。在学习《蓝蓝的威尼斯》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威尼斯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画面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的美,通过讨论、对比家乡的景色,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生活情感。

三、利用语文学科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智力

人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而观察也是一种感知活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发达的智力的一个极重要的特点,就是善于观察。”因此,注意对学生观察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利用其他学科中的观察尤为重要。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或出现特殊的地理现象(如日食、月食、流星等)时,都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并写好观察日记。此外,还利用一些图画、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进而进行思考和描述,避免把观察简单的化为一种消极的注视。这些工作都不是纯语文的范畴,但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起来,以它们为媒介,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常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想象训练。比如教《长江三峡》时,放歌曲《长江之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会长江一泻千里、万马奔腾的气势;教《雪》时,让学生描画“江南的雪景图”与“朔方的雪景图”。这两幅雪景,包含诸多因素的对比,虽然并无什么褒贬,但是对比之下,南北雪花的独特个性就显得格外鲜明而突出了,这其中的想象空间足够我们任何一个层次的学生发挥想象!我们甚至还可以通过这些假设性问题进行讨论。

例如:在学杜甫《赤壁》诗时可以这样假设“东风真的不与周郎方便,曹操所造的铜雀台真能深锁‘二乔’吗?”让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历史,同时又锻炼他们的想象能力。

高尔基说:“在认识活动中,在智力的各种构因中,思维能力是一个核心成分。”思维的培养也是我们语文能力培养的核心。这一点其实早已融合在前面所讲内容之中,如利用对政治原理的分析与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利用对史、地、生等学科中一些知识的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利用对理、化、生的实验及地理等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利用漫画、音乐和图形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第8篇

关键词:读图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读图时代的特点

就目前情况来看,读图时代展示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形象直观。图像可以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摆脱文字的抽象性,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第二,信息量比较大,而且有较强的概括性。相比文字,图像在信息传播和信息量层面更具有优势。第三,方便快捷。相比文字语言,图像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为读者呈现更多的内容,符合现代人快速的生活节奏。

二、读图时代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读图时代具有自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语文既有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而相比于完全排斥读图时代,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利用读图的优势来服务读文,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利用读图时代,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加强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力度

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是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的关键。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画,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判断所给出的图画是不是与文字相符,还可以根据自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对图像做适当的补充;其次,教师可以在充分讲解教材的文字内容之后,让学生将教材中提供的几幅静态的画面,通过自己的想象连接成动态的效果,以使得学生想象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有效的锻炼;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和联想画面之外的东西,让画面在小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利用图像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生涯的启蒙阶段,对其一生对语文的认识和态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此阶段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在做好基本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维的锻炼和培养,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思维。所以,利用图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就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应该意识到在此阶段的思维培养,主要任务是确保学生能够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二是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所配的插图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填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更多的事物和事件;三是教师在利用插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需要注意,插图的作用是用来吸引学生积极性和兴趣的,是用来辅助文字教学的,而不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

3.加强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力度

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力度的提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的关键。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插图为基准,用自己的话将插图叙述出来,之后再比较自己所叙述的与文章有哪些不同,哪些地方比较好、哪些地方需要再进一步规范、哪些内容需要增加、需要采用哪些修辞和表达手法等,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解决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大脑内存储的语言信息比较少,造成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强等问题,而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也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和社交能力的提高。

4.规范学生的读图流程

身处读图时代,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就需要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规范学生读图的流程。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传授学生一些读图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更多的时间内更深入地认识和读懂插图。例如,这个读图的流程可以是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等,但是具体采用何种流程需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来具体制定,但一定要坚持“读图”与“读文”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读图过程更加规范和严谨,才能确保其从图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总之,读图时代的到恚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读图时代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需要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新课程理念的新标准,确保“读图”与“读文”的相互补充,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当代小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稳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