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法

初中历史教学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1-20 10:28: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历史教学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法

第1篇

关键词:历史; 初中;教学;继承;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1

二十一世纪,为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广大历史教师结合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方法在教学法方面进行了各种各样探索,教学法呈现出灵活多样的变化。从表面形式来看,我们的创新花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似乎我们的课堂教学法找到了最佳的方法,可是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当前的历史教学,我们就会发现,一些教师对创新的理解是片面的,突出的表现是重形式不重本质;重表象不重实质,,结果使教学法出现了虚假的“欣欣向荣”。以下是我对初中历史教学法改革中一些肤浅的理解与认识,希望与大家能够同大家交流,为今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帮助。第一、 要真正地理解创新与继承的辩证关系。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全面的否定传统教学法。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学实施与时俱进。新的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把学生的培养成创新性的人才,自然而然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着力点。

那么,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中有哪些方法在现代教学中仍体现着顽强的生命力呢?我认为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这些都可在现代教学中运用。就讲授法来看,讲授法的优点是针对大班,效率高。我们的课堂现在仍以大课堂为主,每班人数在四十左右,而且历史课最主要的就是理清清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这就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作用等环节。再看讨论法,讨论法在发展的过程中,我认为演变成了今天的合作探究法。可见,教学法的发展不是传统一切重来。而是应该在继承优秀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寻找更适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能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第二,在三维目标实现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过程和情感目标的实现而忽视基础知识目标的完成。初中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历史史实和历史线索两部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许多老师曲解了新课程,在三维目标实现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忽视了基本知识的传授。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历史教学的任务,要从整体上把握三维目标的统一实现。

下面是我对三维目标实现的一点体会和总结:

(一)在基本知识传授和掌握方面。其一,要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要对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做出正确的判断,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目标明确。其二,要重视学生的吸收和消化能力。要把课本的基础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和能力,以便在运用的过程中做到灵活自如。

(二)在能力培养目标中,教师应该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设问中一步步深入教材内容,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和与同学的合作学习,然后通过老师的点拨,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比如在世界历史《古代战争和征服》与《东西方文明的使者》的学习中,老师应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先看一看战争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再通过对课本阅读,让学生说说战争的两方面影响,特别是在野蛮的远古时代,文化交流主要靠什么?联系今天在是说哪种方式好?我们怎样做文明交流的使者?几个简单问题让学生掌握了比较复杂的历史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目标实现方面,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运用历史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做得远远不够。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这种错误观念,使历史课堂正真成为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前沿阵地。例如在学习四大文明古国的过程中,应感受到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在曲折中繁衍生息,代代相传。我们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应感到骄傲。但通过近代和西方的对比,要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的史事教育远远胜过空洞的说教。

第三,教学形式多样化,但不能忽视重点。

记得刚刚开始新课程改革的早期,很多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表演历史剧就成了上课一大特色。课堂上大家都积极参与,表演的技艺胜过专业艺术家。但是,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后,有许多同学仍旧一片茫然,弄不清到底该堂课要掌握的是什么。鉴于这种教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搞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但必须要让学生明白这种形式反映什么样的主题和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法的时候,做到重难点突出,教学形式设计是为了重难点的更好突破。

第四,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大胆质疑的宽松环境,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和发展空间。其次,要改变以往的评价机制。要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等等各个方面去评价,避免笔试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

第五、传统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合理运用。

第2篇

关键词:图示教学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应用

一、图示教学法的优势

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同时它的教学效果也是毋庸置疑的。图示教学法主要是应用各种图例,包括自制的历史图解以及历史图片,培养学生构建并回顾历史知识体系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从历史图解或者图例的解读中,读取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便于记忆和应用。比如说,著名的记忆树,即是将历史信息按照层次结构分布在树干和树枝中。图示教学法融合了系统性和形象性,让学生从图示中直观地记忆繁多的历史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动手编制图示,更是加深了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理解,从而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有效应用图示教学法的措施

结合上面所说的图示教学法的优势,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图示教学法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结合图示教学法的特点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

1.教师编纂历史图示,展示图示教学法的精髓

图示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大量历史图示和教学案例,让学生通过解读历史图例,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历史知识体系和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繁多的历史知识点,将它们进行有序的归纳和记忆。比如说,教师在教到三次工业革命的时候,由于工业革命的内容十分繁琐,学生容易记得这个又忘记了另外一个知识点。而工业革命又向来是历史考试的重点内容,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细,这就要求学生记诵的内容非常多。这个时候,图示教学法就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示范如何编制树状图,将三次工业革命的具体知识点都囊括在树状图中。比如说,珍妮纺纱机的树状图图解可以是这样一个层次: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手工工场―棉纺织部门―飞梭织布速度快―棉纱需求增加―“珍妮机”的发明。最后的结论是:珍妮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2.学生自主编纂历史图示,提高动手能力,加深历史认知

通过教师对图示教学法的演示,教会学生如何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即常说的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方法,解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将看似繁多实则有序的历史知识点以图示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清晰明了地理解。学生自主编纂历史图示,可以重新将历史分为多个层次,比如说,在时间的纵向分析角度,将历史分为古代历史和近代历史、现代历史等;在空间的横向分析角度将历史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图示编纂方法,比如,应用性最广的树状图,能够将历史知识的层次性和结构性最好地展现出来,或者是概念图,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或者相似的概念的根本区别,比如,改革和革命的区别,改革是在一定条件下变革,采用温和改良的方式,基本保留原来那些制度、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对原来的制度进行不触及根本的修修补补;而革命是旧的制度或者环境,除旧布新,脱胎换骨,基本上与过去决裂,用暴力的形式进行的。举个例子,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并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没有用暴力方式;商鞅变法改变了社会制度,但没有用暴力,保留了原来较多的东西。而法国大革命,中国的,都是用暴力形式,了原来的社会制度,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3.引入各类新型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图示教学法除了应用图示外,还有许多有效的应用方式。比如说,由于个人的总结有限,可能占用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各自完成一部分的编纂图示的工作,最后将图示汇合起来,选择出其中优秀的部分,复印给全班学生使用。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历史图示,分享自己编纂图示的过程和从中获得的经验和心得,给予学生一些记忆的心得和建议,提高整体学生应用图示教学的效率。而其他同学通过学习优秀的编纂图示的方法,在编纂的过程中,掌握了初中历史的知识结构体系,梳理出初中历史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对于考试考查的内容了然于心。在反复地记诵图示的时候,根据历史顺序,由浅入深,由简至繁,得到最好的初中历史知识效果。

三、总结

图示教学法之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十分有效,是因为它与历史学科需要大量记诵知识的特点很切合。图示教学中应用到的树状图和概念图、历史相片等,都是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历史事件的工具,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应用有效的记忆方法,记诵必考的历史知识点。

图示教学法不仅以一种较为轻松简便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牢记繁多的历史知识,更是让学生在自己编纂历史图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历史体系的理解,改变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积极地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扫清知识盲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卢志锋.图示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8).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趣味;多媒体

在现如今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对历史学习毫无兴趣是现阶段历史教学面临的难题,下面就从三个方面的阐述来进行趣味教学的有关阐述。

一、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现如今中学教学的主要教学工具,也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快乐的主要阵地,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来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的中的引入可以更形象的解释一些难懂的历史名词,也可以将一些史实事件真实的再现出来。例如在讲到“新航路的开辟”内容的教学时,教材中对此部分内容的讲解只是停留在文字的描述上,很多时候文字的描述与图形的表示对学生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即使是一些图形单位表示也是动态的、简单的表示,根本不可能让学生有效的接受新航路开辟的全部过程和路线的演变。因此教师便可以在此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巧妙的用上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事先将多媒体动画内容上传到多媒体课件上,然后在课堂上轻轻敲击鼠标,学生便能够清晰的看到四条颜色不同的新航路的路线,同时在让学生了解了新航路的整体路线之后,动画展示还可以更为细致的在箭头的指引下一步步的描绘出新航路开辟所形成的路线,在路线形成的过程中,一旦涉及到某些重点地名和事件,多媒体中就会出现优美的语音讲解,这样一个简单的动画教学形式完完全全的让学生又重新的感受了新航路开辟的完整过程,我相信在经过本堂课的教学之后,在学生的脑海中必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之后的有关学习中,这幅形象真实的动态航路图会不时的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以此来辅助学生有关内容的学习。

二、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

初中历史教学重在对前人前世过往的一个回顾和评论的过程,这就使得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史实事件的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通过机械的陈述或是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来了解有关的史实,甚至于有些教师会选择放弃史实故事的教学,一味的通过理论的陈述来进行灌输式教学,在新教育理念中,灌输式教学已经远远落后于整体的教学步伐,教师只有寻找更先进的教学模式来改善现如今的教学,才能让传统历史教学迈向新的征程。为了规避传统灌输式教学带来的弊端,教师可以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将一些有名史实故事表演出来,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增强对史实的感悟和理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表演的乐趣,从而保证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实现。

例如在教学“”有关知识时,有关的主要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关于此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多时候学生在记忆的主要内容时总是会“缺胳膊少腿”,无法实现完整的记忆,如在中提倡白话文的有关内容则会被不少学生忽视掉,为此教师可以充分的了解相关的史实,并将部分著名的史实故事引进到历史课堂上,为了让学生铭记白话文的引入,有的教师便将忽视在大学教学时与一个学生关于白话文使用产生的一场争执带到了历史课堂上,并让学生结合教师所讲的故事,将与学生辩论的场景表演出来,这样以来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不少学生为了尽可能形象的还原当时的情境,可以说是绞尽脑汁的设计各种表情和动作。在经过亲自表演之后,大多数的学生都对白话文的使用背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历史课堂也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学生自然会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学习快乐。

三、比赛形式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学生竞争的心理是与生俱在的,一定的竞争心理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更多的动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如果历史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巧妙的融入竞争机智的教学,则可以很好的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的比赛形式有很多种,其中应用起来相对容易且效率较高的一种比赛形式即为知识竞赛形式。众所周知初中历史学科内容过于繁琐零碎,很多时候初中生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来整理这些零碎的知识,而往往是越整理越觉得凌乱,当历史知识越学越多时,学生自然就会感觉越学越迷茫,此时教师便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提高对历史知识记忆的效果。

例如在讲到“”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往往会按照发生的时间、背景、导火索、关键人物、过程、结果和意义等方面来进行逐一的讲解,即使在教师看来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是如此的具有系统性和紧密型,但是在学生看来,他们往往不会将这些细小的知识点有效的整合起来,于是便对历史的记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事实上如果学生不愿意将这些零碎的知识穿成一条线来记忆的话,或者是对于时间、人物、地点、导火索等细小知识点难易把握的背景下,教师完全可以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展开新课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充足的知识库,然后让学生在学习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之后,在班级里按照小组的划分展开一场知识竞赛活动,于是这些看似枯燥难记的知识点就会在一次次激烈的比赛氛围中被学生彻底的记住,同时激烈的比赛氛围也会很好的让学生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学生会在不经意间将这些零碎的知识点铭记在心。

综上所述,在趣味教学的不断探求中,历史教师必须要以创新的眼光去发现和运用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争取在一步步的尝试和探索中为学生提供更具趣味性的教学体系,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李新丽.图示教学法在历史课上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年08期

第4篇

一、启发式教学概述

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称为启发教学。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核心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教育方法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给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书本知识和直接体验相关联的目的。

二、启发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根据课内学习内容,提问式启发

根据课内学习内容,直接提问式地启发学生思维,这是所有教师最常用的一种启发方式。当然,这种直接提问的启发方式需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重点、学生难以掌握的难点、学生易混淆的疑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个问题一定要难易适中,既要涵盖课程的难点,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回答出来。例如,唐太宗和“贞观之治”,提问就需要围绕“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有何意义和对唐太宗的评价等,最终让学生认识到“贞观之治”的重点内容是:(1)轻徭薄赋,提倡节俭;(2)知人善用,重视纳谏;(3)推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的管控能力;(4)完善科举;(5)改善民族关系;(6)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2.利用还原历史情境,观察式启发

我们都知道,直观看到的、经历过的东西要比看书本上的文字知识印象深刻得多。观察式启发教学就是根据人的这一特点而应用的。例如,在讲述“商鞅变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相关的影视资料或是让学生模拟其中一个场景,让学生了解商鞅和认识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1)认同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2)奖励耕战;(3)推行县制。这些对当时秦国的影响就是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综合能力最强的国家做了铺垫。

3.归纳相似历史事件,类比式启发

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事件脉络清晰,且很多战争和事件都依据时间、地点命名,有很强的关联性,需要教师将初中历史课程中所涉及的相似的历史事件或是发生在同一时间节点的类似事件进行有效的归纳、汇总,将关联性强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方便学生的记忆。例如,中国近代史的三次战争相对应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和,这三次事件的相似点很多,例如,都和洋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都象征着中国社会模式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且这三次战争所涉及的时间节点相连,如果总结归纳在一起更加方便学生的记忆。

4.联系历史发展进程,推理式启发

第5篇

关键词:“茶馆式教学法”;忧患意识;

所谓的“茶馆式教学法”是指让学生在“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所以,在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有效地将“茶馆式教学法”应用到历史课堂活动之中,以确保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为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茶馆式”的高效历史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高效课堂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读一读

对于“茶馆式教学法”来说,读读是基础,也是其他环节顺利进行的保障。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相信学生,要引导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读一读,一来是要减少学生读一读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二来是要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对高效课堂的实现也有着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有效地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要鼓励学生在读一读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例如,在教学《》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有效地发挥“茶馆式教学法”的作用,在“读读”这一环节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林则徐和中英《》,英国发动的原因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等等。接着,组织学生带着目标结合教材进行读一读活动。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读一读的效率,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将自己产生的疑问勾画出来,或者是进行总结,以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工作。

二、议一议

议一议环节是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读一读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也是确保“茶馆式教学法”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关键环节,也是高效历史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所以,在该环节中,我们首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以确保讨论活动在优等生的带动下轻松地掌握教材内容,同时,也有助于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当然,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探究意识的形成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还以教学《》为例,在该环节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读读”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如: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说使得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有学生提出:在中清政府全力以赴了吗?等等,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自主讨论,以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知识。接着,我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同样也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2)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3)林则徐产生了怎样的历史意义?……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上述的问题进行重新讨论和思考,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强化学生的认知,而且,对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都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

三、练一练

在结束了上述两个环节之后,我组织学生进入“练一练”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的练习题,一来是为了巩固自己所学的内容,确保自学效率高效实现;二来是为了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对下一环节的活动指明方向。所以,在“茶馆式教学法”教学的应用环节,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或者是经典的试题进行练习,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还以教学《》为例,在该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完成了下面几道练习题,如:(1)“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任军饷的白银了。”这句话是谁说的 ;(2)中英《》的各项内容中,能说明我国领土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3)为什么说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

组织学生练习上述的习题,以确保高效历史课堂顺利实现,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大幅度提升。

四、讲一讲

讲一讲这一环节贯穿始终,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针对其他三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相关内容进行讲一讲,目的就是要确保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能够高效完成。同时,我们还要组织学生“讲一讲”,让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系统起来,或者是简单地以时间为线索,对重要的人物、事件等进行讲解练习。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同时,对历史课程魅力的展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素质教育下的历史课堂应该是自主的、应该是顺应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展现“茶馆式教学法”的价值,以确保历史课堂高效实现。

第6篇

关键字

新颖导入;渲染气氛;亲近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338-01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合学情,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自主思考、学习、探究,自我完成对历史知识、意义的构建,顺利完成历史教学任务。

1新颖导入,提高兴趣

新颖、别致的导课开堂上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常用开篇形式有: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如,学习《三国鼎立》时,郝颖谦老师先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MTV导入,然后她说“那么让我们共同步入那个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去揭开那一幕幕真实的历史画面吧!”这种导语起到投石激浪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三国时代。

2回放历史,展现情境

多媒体具有集动画、色彩、声音于一体的优势,它能把带有不同时代特征的表内容的文字与表动态的图形、声音结合在一起,声情并茂地再现历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声音、画面,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如教学“”时,笔者在课前为学生播放《卢沟桥之歌》DV,当悲壮苍凉的歌声萦绕在教室时,学生已“不觉转入此中来”。课未始,情已生。学生不管在情感上还是注意力上,都已做好了准备。课堂展开后,笔者又通过多媒体VOD视频点播电视频道,剪辑“”影片和历史资料片段进行播放,70年后的今天,让学生目睹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感受我国军民同仇敌忾、对侵略者的顽强抵抗,激发了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学生群情激昂,自然地融入到这一历史事件中,这节课的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3演示恰当,训练思维

恰当、适时的演示恰当、适时地演示课本插图、地图、实物等,及播放音像制品等直观资料,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使知识内容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让学生在想象、分析、综合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例如:文华老师在讲述《》时,配以影视资料和各种图片,使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历史事实中,加快接受知识的速度,对史实掌握得更准确、更透彻。从而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4激情语言,渲染气氛

教师根据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事实,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用与教材内容相符的充满感彩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

如在教学《》时,可以用这样的导言渲染气氛:“同学们,1894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战后《》的签订,使中国遭受空前的劫掠,中国国势进一步衰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前所未有的耻辱。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今天就让我们重翻这段悲壮的历史,从这浸满血泪的国耻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境在语中,语言渲染气氛,学生的思维与课本内容的氛围相融合,学生在情感上、在注意力上,都已做好了准备。

5追寻历史,亲近生活

学生是历史教学的主体,历史人物离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传统的教学常要求学生对这些人物的生存年代、功绩、影响等进行记忆,枯燥无味。

历史教学要求我们,还这些历史人物有血有肉的生动个性,让学生从他们身上汲取精华。学习发明大王爱迪生时,学生从小听过爱迪生的很多故事,笔者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等;爱迪生学过母鸡孵蛋;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过了三个月,就被老师撵出校门;爱迪生从12岁开始就成了聋子;爱迪生救出了一个在火车轨道上即将遇难的男孩……通过这些资料,学生了解了一个平凡的、生动的爱迪生。有的学生说一个平凡的人,只要勤奋,也可以获得成功;有的学生说要学习爱迪生舍己救人的精神、困难面前不气馁的精神……这样有血有肉历史人物的事迹,亲近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榜样。

6体验历史,自我生成

我们知道,书本知识是一种间接的经验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觉得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利用最佳的教学手段进行呈现,帮助学生体验历史,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实现知识的生成。

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对于中央和红四、红二方面军等行军路线,因其历时长、跋涉远、路线迂回曲折,学生常感到这一历史事件头绪繁多、错综复杂,很难理清。笔者在教学时,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各路的路径,在中央路经的重要地点,设计出动画效果,醒目地显示途经地点的名称,对重大事件配以历史图片、文字讲解、视频片段等。结合课件的演示,学生亲眼目睹了克服艰难险阻,取得的辉煌胜利。

随后,笔者设计了“重走路”的游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电脑上模拟跨天堑、爬雪山、过草地、渡大河的万里征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视、听、触有机结合,学生们体验,在体悟“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同时,重点、难点得以轻松突破。

7反思历史,通古知今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141-01

进入21世纪,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历史教学工作者也应该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人通过总结教学实践,提出以下教学方法,和广大历史教师商榷。

一、情景教学法

历史知识是已经过去的事,要让学生理解、认识这些远离他们生活的知识,往往会使学习过程变得枯燥,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初中学生尤其明显。鉴于此种情况,作为历史教师就应该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各种历史情景,让学生自觉和不自觉的在某种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氛围中感受历史,使学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感其情;可以自然而然的进入角色,主动而愉快的接受知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创设历史情景的方法很多,可以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如图片、幻灯、电影、录像、课件等再现历史情景,也可以自己创设历史情景,如角色扮演、形象模拟等。例如:在讲到“”时,教师可事先给学生展示图片,播放教学录像,学生在观看这些图片和录像时,就会融入到当时日本侵略者残忍杀害中国人民的情景当众去,在看完录像后,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由于受到感染,心中的感情便一下迸发出来,这样一堂生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历史课便成功的出发了。

二、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学生阅读教材后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或者争辩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述“明治维新”时,教师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明治维新”和中国的“”都是属于资产阶级的性质的改革,但为什么“明治维新”成功了而“”失败了?在学生的自由讨论过程中,既动脑又动口,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指出导致两个改革不同结果的原因。在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归纳总结和补充。这样学生既有了动口可动脑的机会,又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把这些有难度和深度的问题了解清楚,还能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实践证明,讨论法是一种很成功的教学方法。

三、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法,它不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也适应了现代社会多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学基本思路是:教师按一定的层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巧妙的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学生在一系列联系问题的启发下逐步掌握历史知识。例如:在讲《鸦片输入与禁烟运动》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输送鸦片?(2)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3)既然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为什么清政府还有人反对禁烟?(4)鸦片战中是有中国的禁烟运动引起的吗?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这一系列问题稍加思索和阅读课本就能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败、的原因及背景。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了历史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讲授法

历史讲授法是指中学历史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直接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进行历史思想教育、培养历史能力的教学过程。学生接受信息主要是由教师来提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以尽可能直接的方式把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历史讲授法包括历史讲述法和历史讲解法。历史讲述法分为叙述、概述和描述。叙述是指教师对通史轮廓内容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按照年代顺序、发展过程进行的完整讲授;描叙是指教师针对某一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的深入讲授;概述则是指用简短的语言具体连贯地将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和现象进行地总结性讲授。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和课程内容的差异,历史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历史内容采用不同的讲授方法。比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那些不太重要却关系到通史发展连续性和整体性的历史知识可采用描述;而某些学生应该知道而课本中没有解释清楚的历史知识可采用概述。历史讲解法是指中学历史教师需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演绎等方法对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科学文化等在讲述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解释与说明。

五、谈话法

历史谈话法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些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通过互相交换和审视意见,历史教师与学生交谈相互学习进行教学的过程。谈话法分为检查性谈话、启发性谈话和巩固性谈话。检查性谈话是指历史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复习已学过的旧知识,然后顺其自然地导入新知识;启发性谈话是指历史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之前针对某一内容先提出一些问题,知道学生阅读材料,独立思考,然后以谈话的方式讲授新知识;巩固性谈话一般用于课堂结束之前,历史教师将历史教学内容变为连续性的问题与学生进行谈话。

六、历史图示法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初探

历史教学手段简单枯燥。旧的历史教学基本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上,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由此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中学历史教学,必须通过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来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思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过程中,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习历史,最根本的是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历史的本质,认识历史的基本过程,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除了我们平时惯用的教学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采取更多,更新颖的方法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文史结合法

在历史课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有些是实物形式)记录下来的。因此,对历史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历史课和语文课的共性实在太多了。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历史课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1.引用古典诗歌。在讲东汉连年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时,我引用当时诗人王粲的诗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通过这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那种凄惨的情景。我国的古典诗歌,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用于课堂教学,很能拨动学生心弦,激感,“寓情于理”,“以情动人”以达到以诗证史的理想效果。2.史学、文学与音乐三者相结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诗,在讲授唐朝辉煌灿烂的文学艺术成就时,我用音乐的形式,把这首诗唱出来,让学生感受这三者的美妙之处。3.史学与美术相结合。

二、对抗式讨论法

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我从电视台播放的大学生辩论对抗赛节目引起轰论效应中受到启发,于是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讨论之中,很受学生的欢迎。每次讨论前,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我看。我看完作批示后,把稿子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三、知识串联法

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历史教学抓线索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又是由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来决定的。

四、历史故事法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讲述历史故事是教学中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最喜欢的,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

五、多媒体法

电化教学在我国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与实物、模型、图片相比,这种直观教学具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更形象的表现力,更能有效地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和相互联系。多媒体手段教学是历史教学教改中的一种越来越普遍的方法。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充分利用它们,与教材互相对应,互相补充,构成完整、系统的历史教学体系。为了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具体,为了让学生能将具体感知转化为抽象思维,.利用图表活跃学生思维,加深对史实的理解。诱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多项能力,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培养史论结合的能力。

六、点面交叉法

所谓“点”,就是历史纵向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我上课时,往往抓住某一个知识点,谈今论古,谈古论今,或者谈中国论外国,或谈外国论中国。比如讲到世界某段历史时,我就问:“这时的中国怎么样?”历史课的教学点,还包括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启发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比如:在讲的历史时,结合2008北京奥运圣火的传递,圣火在法国巴黎被抢事件,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让学生不感觉历史枯燥无味,而是活鲜鲜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样做,上历史课会离题,扯得太远了。其实不然,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讲现实问题,是符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学原则的;其次,学生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也感到比较困惑,如果我们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讲解,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使之融汇贯通。为此,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厚实的知识基础。俗话说:“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

七、讨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