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视觉艺术的特点

视觉艺术的特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1-21 10:16: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视觉艺术的特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视觉艺术的特点

第1篇

论文摘要:文章明确了视觉艺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中地位的重要性,重点探讨了我国视觉艺术研究的现状,即思维单一化,缺乏系统化和创新性的研究方法。提出今后研究者要在分析我国视觉艺术环境形成因素的基础上(受不同历史、政治、宗教、风俗等因素的影响),融会中外优秀的视觉艺术经验,才能避免研究方法的误区,使我国今后的视觉艺术教育健康繁荣地发展。

早在史前时代,人类就用图像模拟和创造自然世界,今天视觉艺术已经成为人们传达文化信息的重要系统,是人文科学的新领域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代文化理论更称之为“图像的转换”。忽略了视觉艺术发展的有机整体必然造成文化的断层。到目前为止,对视觉艺术并没有一个完全合理的概念解释,一般是指人们将眼睛所看到的自然形象,进行有意识的描绘,完成某种功用,赋予艺术作品一种文化内涵,并通过不同的载体传播与交流思想。视觉艺术的形式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大类:绘画、影视、雕塑、服装、广告、摄影、动漫、建筑、多媒体艺术等。视觉艺术教育已经成为重要的专业教育组成部分。视觉艺术研究方法直接决定着其教育的科学性。本文将分析我国视觉艺术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我国视觉艺术教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视觉艺术教育研究存在单一思维模式

我国早期的视觉艺术是在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半封闭环境中形成的,带有农耕经济特征和血缘宗法制度,是儒、释、道等不同文化形态相互融合的自发性独立文化体系。今天我国的视觉艺术产品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异常繁荣,视觉艺术研究却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其中还包括基础文化艺术设施的建设,如艺术博物馆、大学视觉艺术的学科建设),这既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难以推动文化艺术的整体健康发展。

例如,目前我国的绘画艺术研究就是一种典型的单一思维。由于我国的绘画艺术拥有传承数千载的历史背景并有人数众多的从业者,这造就了许多单一范围内(中国)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违背了艺术的多样发展规律。学校的绘画教育甚至还停留在简单的基础训练和理论研究中,特别是我国油画的百年发展史,在缺乏对“真实”的学习和“文化断层”双重因素影响下,其功能性正逐渐丧失。

2.我国视觉艺术教育研究缺乏系统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视觉艺术研究亟待与世界接轨。尽管有更多机会学习西方视觉艺术的先进经验,但目前有些人研究方法简单,不是拿来直接抄袭就是东拼西凑。主要原因是研究者在对视觉艺术学科间的比较研究中缺乏应有的联系,没有融会贯通,没有系统了解中西方视觉艺术及各种流派的变化,忽视系统的美学知识理论指导,而进行盲目的实践。长此以往,研究逐渐就会陷入尴尬的境地,没有自己的创新性和民族特点

通过对我们本民族的视觉艺术与国外视觉艺术的研究可以发现,由于地域、民俗和宗教信仰的差别,在传统视觉艺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缺乏系统化也表现在我国视觉艺术研究专著贫乏,难以在教育研究中起到指导借鉴作用。系统化研究就需要理顺视觉艺术发展的脉络,细致入微地从视觉艺术的绘画、图案、包装、招贴等方面比较研究中外在传统视觉艺术方面的不同之处,提高研究者的创作能力。

3.我国视觉艺术教育研究需要创新性的思维方法

视觉艺术的发展源自于人类无限的创造活力。长期的单一思维和缺乏系统化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阻碍了创造力的发挥,束缚了想象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创新性的思辩能力。因为创新性的观点来源于最少程度的思想限制和对课题的系统把握,有了丰富知识的指引,才能创新样式,保持视觉艺术发展的活力,并能指引健康的文化艺术发展方向。比如基础教育中强化构成艺术中的形式语言,而形式语言的图像符号就需要学生作为创新点展开无限想象的空间。视觉艺术的创新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应当成为今后的首要教学目的。

二、我国视觉艺术研究误区及解决策略

视觉艺术的繁荣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研究方法的科学程度从根本上又决定了视觉艺术的发展方向。我国薄弱的艺术教育力量和视觉艺术的历史经验无法适应视觉艺术研究发展的需求,一些行政干预也违背了市场规律。要解决思维单一化,前提是加强视觉艺术的基础教育,重视视觉艺术发展的文化地位,特别要排除行政思维等非专业性干预。

我国在视觉艺术研究中从根本上缺少跨学科、系统化的研究方向。目前在我国绘画艺术加速弥补文化断层的基础上,设计似乎也开始逐渐建立自身完整的研究体系,这主要得益于国际商业交流的频繁,促进了跨学科、系统化的进程。但视觉艺术设计较绘画似乎更加忽视自身艺术史的研究,对国外艺术史也存在断章取义,这必将使我国的视觉设计发展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研究传统图案在包装上的应用,思维不能仅限于传统图案,若将当代文化内涵和中外传统图案设计元素联系起来,发现共同点,去掉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因素,效果会更好。不同设计能够体现不同国度的风俗变化,扩展品牌的国际声誉,视觉设计更能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系统化提示我们在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功能性、装饰性,还可以从其他不同艺术形式中寻找装饰语言。要很好地运用形式美的要素,把不同的表现形式运用在同一平面上,使之协调整合成为一个完善的创意。因为形式要素中点、线、面的运用一定是相通的。当然,由于时代的不同,艺术风格也要相应变化,要考虑地域、风俗习惯、民族性、宗教信仰等各种条件,并且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使之融会贯通,更加系统化,成为雅俗共赏的设计样式。这样才能设计出有创新性、国际性的大品牌产品,为产品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创新性依赖于完善的创作思路,而提升创新性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深入探索,挖掘创作者的潜力。这也迫使我们的视觉艺术教育研究进入这一良性循环轨道。

结语

本文主要是探究我国当下视觉艺术教育研究的一般思维方法误区,从视觉艺术的图案、包装等应用方面及绘画艺术实例,比较分析我国在视觉艺术研究方面的不足,从中找到今后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研究时避免单一化,追求多元化、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将知识整合,汲取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创造出更接近自然、更人性化的视觉艺术作品;学习国外的视觉艺术创新性方法,在借鉴之后提倡更富新意的创作。因此,研究者要能跨学科,互相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推动我国视觉艺术走积极健康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第2篇

【关键词】粉丝经济;视觉艺术;传播;经济价值

一、互联网时代的“粉丝经济”

“粉丝”即热衷于某一事物或人物的人。他们不仅对这些事物或人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其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在中国,“粉丝”概念最早产生于六间房秀场,其草根歌手在实时演艺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忠实粉丝,粉丝通常会通过购买鲜花等虚拟礼物来表达对主播的喜爱。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人们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以文字、声音、动画、图像等视觉形式传播和接收信息,实现了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无障碍的互动交流。在互联网的作用下,“粉丝”不再仅仅追随影视名人,而是关注自己热衷的对象,参与到更多的领域,如一个产品、一家网店、一个节目、一个微博、一个微信公众号等。这一现象为商家提供了更多的商机,他们借助一定的平台,通过某个兴趣点聚集朋友圈、粉丝圈,给粉丝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最终转化成消费,实现盈利。由此,粉丝经济广泛地应用于文化娱乐、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多领域,并且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明星粉丝群体因互联网传播的无限扩大而迅速膨胀,促进了粉丝经济的发展。

二、粉丝经济与视觉艺术传播的结合

视觉艺术是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表现形式,塑造直观形象的艺术,包含影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视觉艺术和设计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媒体技术等学科相互交叉,并与艺术设计学、视觉艺术设计、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1]

视觉艺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不断突破下快速发展,其中视频艺术的发展尤为突出。眼球经济的强黏性在视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侧面印证视觉艺术在粉丝经济中产生的积极作用。例如,从最初的罗玉凤、芙蓉姐姐,到如今炙手可热的papi酱和叫兽易小星,她们和过去通过贴吧、BBS等PC端的热议而成为网红不同,如今的网红更多地依赖于视频这种传播性更强的媒介进行传播。

(一)视觉艺术传播的形式特点

在当代,视觉艺术以视频形式传播最为广泛,其传播特点在于受众广泛,同时结合读者心理将声音、动作、画面融合在一起,静动结合的方式十分贴切生活场景,容易引起受众共鸣,更容易引起爆炸式传播,从而催生粉丝经济。例如,网络视频制作者papi酱通过变声器制作的吐糟视频迅速走红,粉丝以每秒十位数的数字上涨,在很短的周期内暴涨到2000万。视频传播在这起网红案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视频的传播速度之快印证了视觉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二维的天下,其三维视觉艺术的地位愈加重要。

(二)视觉艺术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一大批平面设计师和三维动画师,他们的视觉作品脱离了平面印刷的桎梏而变得天马行空,更加丰富、有趣、直观。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兴起,为视觉艺术的传播提供了强劲良好的平台,视觉作品通过新媒体即时的传播来考验受众的审美情趣,受众根据个人的喜好关注作品,倒逼视觉作品制作者不断创新。在此过程中,视频的作用逐渐增强,它将传统的艺术综合在一起形成流动的、动态的视觉传播方式,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丰富的信息表达,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望。视频创意形式对品牌包装和传播引发行业的热烈追捧,它体现出信息时代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即视觉艺术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所迸发的活力是所有传统视觉艺术所不能比拟的。

(三)视觉艺术加速粉丝经济的发展

粉丝经济和视觉艺术的结合提升了粉丝经济的品质和内涵,使得粉丝经济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逻辑产物,增强了粉丝和影视演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得原本单调的沟通通过图片、视频变得立体而清晰,通过更丰富的信息传递,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Talkingdata发表的《2015移动视频应用行业报告》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整个移动视频应用用户规模为8.79亿,在移动互联网整体用户中的占比达77.25%。在所有移动视频应用中,短视频应用款数最少,仅占6.1%,但用羰的增长幅度却是最大的,同比增长401.3%。

新榜后台预估,截至2016年9月,“papi酱”活跃粉丝数已高达287万以上。《papi酱2015》共了24个短视频,累计总播放数达2192万次,评分高达9.4分。其中,《papi酱2015年度十大烂片最专业点评》除了在公众号上收获了10万 ,在优酷视频上的播放量更是达136万之多。[2]

papi酱的走红和视觉艺术密不可分。视觉艺术为粉丝经济的产生提供了最基础的传播方式,对粉丝经济的产生起着决定性支撑作用,也可以说正是新型视觉艺术的传播造就了papi酱。如果是一个简单的吐槽可能并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但是通过技术手段制作而成的短视频却迅速风靡大江南北,由此观之,互联网技术的视觉艺术所爆发的能量是难以估量的。

三、视觉艺术在粉丝经济中的表达

各种艺术都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在此我们着重探讨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对艺术家来说,视觉不仅是通过人的眼睛来确定某一件事物在某一特定位置上的认识活动,也是努力寻找视觉形式的过程,表达造型元素的艺术多样化的体现。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以网络为载体的各种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革命性的视觉体验。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这些传媒载体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因此,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不断发生着变化,越来越丰富多彩。

视觉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一直以来是以粉丝经济为基础的。古今中外的书法和绘画名家,其作品之所以广为流传,源于其视觉形式的作品在时下广泛人群中的识别度,是受到大批人群审美肯定的结果,由此也就产生了粉丝群体。而之前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是由绘画、雕塑、书法、戏曲等构成,进而随着时展和科技的进步扩展出新的传播渠道,以动态形式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媒体播放为主流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地被时代所接受。

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以视听艺术相结合的媒体表现艺术,将人们的审美体验推向了更高的阶层。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由初始平面形态、静态化,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转变。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空间延展到三维甚至四维空间,由传统印刷技术转化为新时代虚拟现实技术。正如电影、电视播放形式将画面和声音融为一体,使视觉艺术元素直接提升至个体的审美体验中,使观者产生更加清晰、更立体形象化的审美体验,其传播力度和直观的审美意识远超二维空间视觉形式的表现。现今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多以视听结合的媒体艺术迅速在粉丝经济中建立识别度和新鲜度,如同道大叔的同道星座大吐槽视频、罗辑思维脱口秀视频等就是以视频的形式,通过互联网传播至亿万网民,从而产生了巨大的视觉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四、视觉艺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边际效应

有原始记载的图形形式大约距今1.5万年,在法国南部的“拉斯科”洞穴画被认为是人类早期视觉传播的重要代表作,原始人作画并非审美,而是为了图腾崇拜。在中国远古时期,人们通过绘画形式为狩猎者预报天气和传播狩猎技巧,这可能是视觉艺术带来的最古老的实用性价值。远在古代,经商需有“幌子”(又名“望子”)和招牌,春秋时期的韩非子在《外储说右上》中记载:“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就指公元前六世o宋国的酒店“幌子”广告,并一直沿用至今。[3]然而这类广告的时空限制很大,传播范围有限。视觉艺术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作为审美对象,不断丰富的视觉艺术形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正在不断扩大。它在大众消费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有人戏称当今社会为眼球经济社会。人们对目之所及的贪婪和热爱超乎任何一个时代,同样也促成了如今粉丝经济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要繁荣。

在网络时代,视觉艺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非线性增长,视觉艺术的价值基于粉丝群和读者群的基数,互联网平台让传播变成一对多,一个视觉艺术作品通过互联网被全世界网民所观看,网民通过付费点击、广告浏览等多种形式与其产生黏性关联,视觉艺术被欣赏的过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4]就如因短视频走红的papi酱,仅仅只是凭借着四十几条每条时间不超过5分钟的原创视频,就在短短的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吸引粉丝超过了500万,成为网红之后的她自带粉丝群体,很快被估值3亿元,获得1200万元巨额融资,被低估的短视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震动全国。

因粉丝群体的崛起,papi酱在各大网络的视频站点成为植入广告的载体,其阅读量成为巨额的广告收入的保证,因此拍卖广告竟成为2016年互联网大事件。在正式开始竞价之后,不到5分钟的时间价格就被抬高到1200万元。最终,整个广告被上海丽人丽妆公司以2200万元获得,成为媒体人罗振宇口中的“新媒体标王”。此次事件波及全国,受众涉及多个行业,其所产生的边际效应带动视频领域的疯狂创业,从而推动了视觉艺术形式向前继续发展,这些新视觉艺术形式未来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值得我们期待。

五、结语

当前,视觉艺术形式得到了迅猛发展,其所带来的价值越发凸显。形式的创新推动着多种视觉艺术的综合应用,给视觉艺术从业者带来更多挑战的同时,也给从业者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深刻地理解视觉艺术在粉丝经济中的传播效力,能够指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梳理当下的视觉艺术价值,从而运用先进的视觉艺术理论于实践,适应市场需求,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商品或者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张炳刚.品牌视觉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林小桢.浅析粉丝经济的发展[J].时代金融,2015(1).

[3]张成良.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的视觉传播研究[J].现代视听,2015(2).

[4]李文明,吕福玉.“粉丝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第3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用户界面;视觉艺术

数字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越来越普及,成为了人们信息传递与交流的主要平台。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数字媒体与艺术不断整合,其中艺术性的表达的探索也是数字媒体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的重要标志,同时也让数字媒体的发展有了更多的空间。

一、数字媒体语境下的数字媒体界面

1.数字媒体语境。数字媒体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和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编码)等,通称为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不难看出,数字媒体是将数字技术与数字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语境下,必然会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较强、个性化突出的天然特征。在数字媒体中承载的内容的视觉化展示是数字媒体存在的必要因素,视觉表现的艺术化,能够使内容的高效传达的同时,也推动了数字媒体的发展。2.数字媒体界面。现在,数字媒体普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介熟练的完成指令或操作,从而实现交流。通常来说,数字媒体界面借助视觉元素来生动、准确的传递信息,是信息传播并实现交流的重要媒介,具有承载内容、引导用户等功能。也可以说,数字媒体界面是数字媒体产品中最为直观、也最多变的视觉表达形式,是人与机器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大门。每一个独立的数字媒体产品有其自身的使命,在方便人们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创作者们恰到好处的安排多种视觉对象,使界面能够最大化的无误传递信息,做到方便使用者清晰的理解并进行操作。界面的设计结合视觉艺术表现中图形和版面的设计原理,也越来越多的融入了视觉艺术中具有很强烈的冲击力的动态对象,使界面看起来结构更加层次分明,让视觉效果越发独特。

二、动态视觉艺术在数字媒体界面中的应用

视觉艺术在现代艺术领域也是最为普遍的存在形式。伴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提升,应用的空间和范围都在不断扩大,如此一来,视觉艺术的传播需求与范围也不断扩展,对于视觉艺术既是难得的机会,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可以说,数字媒体语境之下视觉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随着现代数字化的进程加快,视觉艺术的创作方式早就不止一种。创作者们发挥不同的视觉艺术形式的特长,将多种视觉艺术形式结合,将作品更立体的展现在大众面前。在数字媒体语境的影响之下,数字媒体界面中视觉艺术创新的方式不仅仅借助静止的图像,更注重将技术融入创新。动态视觉艺术在数字媒体界面中的应用也不止一种方式,在界面中可以作为视觉对象出现,充当点睛之笔;有部分产品中将动态艺术的形式作用于界面整体框架,从整体形式构建动态之美;也有产品中广泛运用动态视觉艺术风格,创造独特艺术效果。在数字媒体界面中,传递文字与图像信息的动态视觉艺术以一种更加深刻也更包容的形式而存在,使得视觉艺术更强烈的刺激着人们的感官,让人们再次感受到视觉艺术的非凡魅力。

三、动态视觉艺术的创意表达

1.时间与空间的维度扩展。通常静止的视觉对象可以表现出二维时空里的信息,而动态视觉对象,是随着时间的流动而发生变化的视觉艺术。在数字媒体界面中,突破了对常规二维空间的展示,伴随着浏览与操作,动态视觉对象有序地将时间与空间重新进行编排。运用动态对象编排的数字媒体界面,信息读取时间不等于画面表现时间;画面中的二维空间随着动态对象的“表演”,将表现空间不断延伸。信息的承载空间,可能是一块手机屏幕,也可能是一块触摸屏,这些客观存在都是有具体范围的,可以说实际上的获取信息的空间是一定的、不变的、有限的。由于动态视觉对象的动态展示,将表现的空间的舞台由水平与纵向构成的画幅,转变成了有空间深度概念的视觉信息,甚至借助于创意的动态表现,可以将空间扩展至无限。在有限的区域内,伴随着视觉元素的动态属性的发挥,不断的随着变化去拓展空间,表现深度,产生虚拟的广阔空间效果。这样也给予界面更多可能性,更加丰富的表现多样的信息,做到准确传递信息,让信息传递更生动有趣。数字媒体界面中动态对象无论是用状态的变化来体现时间;用连续的动态影像组织界面;还是结合动态效果切换界面,都是在用符合主题要求的方式来多样的表达时间。数字媒体界面中动态视觉艺术可以自由的操纵时间,可以从不同角度表达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使大众可以更为全面的捕捉视觉信息。2.形式与内容的有效整合。数字媒体界面中的动态视觉艺术,一般用于表现界面承载的信息和辅助界面的视觉美的表达,从而让数字媒体产品更为整体和完整。阿恩海姆为我们指出“运动,是最容易引起视觉强烈注意的现象。”物理力相互作用使事物产生动态的同时,也能够使人们的眼睛知觉到这种力。由此可知,动态视觉艺术天生是受人瞩目的。这种明显吸引眼睛关注并带来刺激感受的视觉对象,若仅仅是作为视觉上的强调、突出之用,是单薄的,也是远离艺术的。动态对象的加入,对于数字媒体界面来说,丰富了界面的视觉形式。这种形式上的多元化,是将信息内容深刻分析过后的全面转换。内容的解析与转换是复杂的,需要将抽象的内容拆分成一个直观的视觉动态过程,在过程中,需要把握细节与整体。动态视觉艺术这种形式是服务于界面传达的内容的,内容的表现也是动态对象的强有力的支撑。信息动态化表现让形式变得更加生动,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动态视觉艺术表现内容上,趋向个性化以及特色化,使视觉传达感染力更强。形式与内容的紧密联结,两者相互成就,构成数字媒体产品的内在平衡,将视觉表现的发挥到极致,将信息的传达的形式推向。3.技术与审美的紧密结合。在数字时代,人们在数字媒体产品中获得极其丰富的体验。数字媒体界面中的图形和文字等视觉对象的设计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是一种美的感受。审美可以理解为人认知不同事物的直接感受。不同的事物,人们会感受到不同审美上的感受,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是能够让人们在面对事物时,产生美的享受的,这种感受正是审美对象基于人对形象与情感的结合。在运用视觉元素创作数字媒体界面时,人们获得美好的审美感受作为重要的出发点,来满足用户在视觉和情感上不同的审美诉求。数字时代,人们认知事物的方式也是紧随时代步伐的,能更佳快速的获取动态对象的信息,不拘泥于动态形象中的微小部分,产生的是整体的、持续的感受。动态视觉艺术除了平面空间中的节奏与韵律之美,基于动态对象的运动属性,带来大量超出平面范畴的生动之美。在数字媒体中,动态视觉艺术属于视觉设计,但同时也受到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的影响,存在着十分明显的时代特点和科技性,这就对于人们的动态信息接收方式和审美观念带来极大影响。动态视觉艺术有制作上技术的难度,也需要技术的支持与帮助,借用技术的背后也是为了完成美的传达,给人们带去美的感受。技术让美能得以实现,审美也会对数字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4篇

关键词:书籍装帧设计;视觉艺术;传统元素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168-01

传统的风格书籍装帧设计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艺术之一,中国的传统风格书籍装帧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把粗犷感性的艺术表现形式结合点、线、面的艺术美学将其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中体系构建为理性的视觉艺术网络,昭示着传统的视觉元素形式与传统文化内涵的特殊艺术美感。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发展至今,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形式变革,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形式及理念有着超前的发展。但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始终有着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规律,为此本文就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形式和视觉艺术进行浅析。

一、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融合发展

在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流派众多的艺术形式。在这个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受到了大背景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正如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受到了儒家、道家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在其发展过程中传承了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艺术。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随着历史变迁而逐步发展,视觉艺术与艺术变现形式等方面因各个历史时期而各具特色。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的民族风格特色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博大精深的华夏古文明,呈现出古朴、简约、淡雅的美感。

现代的艺术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设计思维,社会的发展推动着现代设计的进步,在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中注入新的灵魂与血液,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对于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来说,有着传统文化内涵的美感。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对书籍装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东汉纸的发明,确定了书籍的材质,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促成了书籍的成型。在其发展历程中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从点、线、面到图形、文字、色彩。形成了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独具特色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当下,我们身处于信息高度发达的数字化信息时代,在全球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新的理念和思潮以及西方现代文化已经给传统的中国文化带来了前所有未有的冲击。现代的艺术元素与传统的视觉艺术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既要吸收优秀设计元素,又要传承发扬自身的传统设计形式。让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在现代的设计大背景下更好的传承发扬下去。

二、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视觉艺术的应用

(一)对视觉艺术的认识

所谓视觉艺术,就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包括影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视觉语言是由视觉基本元素和设计原则两部分构成的一套传达意义的规范或符号系统。其中,基本元素包括:线条、形状、明暗、色彩、质感、空间。它们是构成一件作品的基础。视觉艺术作为一种传达信息的“语言”,与我们平常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一样有其自身的结构与规则。如果我们想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理解和领会视觉艺术所传达的信息与意味,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认识和感受视觉形象语言。视觉艺术属于多元化的艺术范畴,它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高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设计美感,视觉艺术能与各个艺术表现形式结合,达到多元融合的目的。

(二)视觉艺术在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不仅仅指封面设计,还包括开本、插图、护封、封底、书脊、扉页、环衬等,涉及到封面设计、开本设计、版面设计、材料设计等,只有找到了中国传统艺术外在形式语言与本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交汇点,并运用最佳的制造技术手段,才能使作品的使用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直义上可以理解为传统的吉祥图案、龙凤纹样、象形文字、中国红、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木版年画、戏剧脸谱、景泰蓝、剪纸、皮影、瓦当、画像石、……这只是从其“形”与“色”的外在表现上的认识,而要从其内在表现上加以理解,则可以涉及到中国画的气韵、神韵、意境等,以及传统元素所隐含的道、儒、佛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也就是所谓的传统文化元素的“意”。认识到这些要素,才能在实际运用中融会贯通,展示传统审美文化理念与现代书装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

传统的风格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文字书法、印章等在其中的应用从新石器时代古朴质美的人面彩陶鱼纹盆到商周时期浑厚雄秀的青铜器纹样,从造型简约的秦汉瓦当到栩栩如生的皮影,还有以人物、走兽、花鸟等巧妙造“形”,或以民间谚语、传说故事为基础题材,借助比拟、暗示、比兴、象征、寓意、谐音等手段,创作的壁画、剪纸、脸谱、陶瓷、石刻等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图形,常被一些设计者广泛使用于各个艺术领域。这些不同时期反映社会生活的形象诠释,已经寓形以人格化的精神追求,具有深层的精神象征,体现着传统图形的人文价值,所以成了今天书籍装帧设计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先祖先知先觉,对身边的事物、生活劳作及自然现象进行记录描摹,创造了象形文字。作为中国文字的初始,象形文字成为传统元素中最古老、最直接的文化体现,从中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到先民们通过“形”来表达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

当今的艺术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历经了时间的磨砺成为富有艺术内涵的艺术形式美感。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恰到好处的应用于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之中,中国传统表现形式下的绘画、书法、篆刻、印章等都是传统设计元素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基于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审美价值恰恰符合当下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与之完美结合。

从设计形式看既融入情感与以情感人: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传统视觉元素的应用在构图、色彩、造型等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艺术设计美感。在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未来更好的丰富视觉艺术的内涵,为了使之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更加具有艺术美感。就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加以深入的研究。可以在此提高视觉艺术的创新达到现代与传统的设计结合,使之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多一些现代的视觉艺术气息。更好的丰富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内涵,融入艺术的情感,用简单的艺术元素形式达到更深的视觉艺术的设计美感。

三、视觉艺术对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意义

从人类文化的开始到现在,人类通过自身创造的视觉形象来传达信息,一直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基本手段。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当今的民族之林的大背景下显得更加熠熠生辉。一个国家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一个国家的文艺术化传统,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有着广泛丰富的内涵、在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丰富的表现形式下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艺术表现形式,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在其发展的进程中逐渐融入了更多的视觉艺术元素,在坚持自己民族传统艺术设计风格的同时,又吸取了优秀的现代设计元素使其更加丰富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的内涵。

对于有着丰富文化背景的中国来说,上千年的孕育发展成就了艺术多元化的模式,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变革中,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它自身的独特特点。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中体现出的视觉艺术的美感,便是其中一个独特的视觉艺术的真实写照。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的视觉艺术之美是发自其自身的,它是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艺术在空间的完美融合。正因如此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才能得到真正的繁荣与继承。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转化;融合

顾名思义视觉艺术是建立在视觉生理之上的一门艺术,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平面艺术的总称,其通过平面的点,线,面,色彩,光影,肌理等来传达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与视觉艺术相对应的是听觉艺术,其通过变化的节奏,声调和旋律来传达美。狭义的听觉艺术就是音乐艺术。音乐艺术和平面艺术看似毫不相干,但在基本构成,本体实质,发展过程,情感体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也就是说其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相互转化融合的。

一、平面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相通性

1.基本构成的相通性

无论是绘画,还是其他的平面艺术,都是通过点,线,面,色彩,光影,肌理等来构成可视形象的。以音乐为主的听觉艺术通过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元素,并结合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等形式要素构成完整的听觉艺

(下转第239页)

术。平面艺术中的“点”在音乐艺术中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而已。如打击乐中的“鼓点”,“锣点”等,其都类似于平面艺术中的“点”。相应的“线,面”在音乐艺术中也是存在的,如管弦乐就恰如“线”,它的丝丝缠绵,激昂不止,时断时续就像曲线,折线,虚线。与此同时,交响乐的纵横齐鸣就如同是一个“面”,赋予听者一个可听的载体。

2.本体实质的相通性

所有艺术都是人类追求审美的产物,也是艺术家情感表达的产物。所以在本体实质方面,不论是平面艺术还是音乐艺术,两者都是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因此在本质上其两者是相通的。平面艺术以视觉刺激来表达和传达情感,而音乐艺术以听觉刺激来表示和传达情感,除了媒介形式不同外,其情感完全可以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同一种情感可以分别或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两种媒介形式来传达。如“哭”,可以分别或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两种形式载体进行表现。

3.发展历程的相通性

音乐艺术与平面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相伴相随,形影不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平面艺术就会同时存在什么样的音乐艺术。同时,不同的艺术流派,艺术思想,艺术思潮也在音乐艺术与平面艺术中并行存在和发展着,如浪漫主义、后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先锋派等。音乐艺术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平面艺术的发展,其两者共同被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影响着。

4.情感体验的相通性

平面艺术和音乐艺术都是情感表现的形式,在整个情感体验过程中其两者具有很大的相通性。情感体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简单的可以理解为“感知――想象――共鸣――认知”。在以上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平面艺术,还是音乐艺术,其都大体遵循着这个规律,只不过在“感知”这个环节有所不同了,平面艺术通过视觉来感知,而音乐艺术则是通过听觉来感知。整个艺术的情感体验过程都是大同小异的,只不过在具体的过程中会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是无法阻断平面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相通性的。

二、平面艺术与音乐艺术转化融合的方式途径

平面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诸多相通性决定了其两者存在相互转化融合的可能,但具体的转化融合依据和途径又是什么呢?关于此问题最好的解释是“通感”,而最准确的解释是“想象”。通感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修辞方法,其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为平面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转化提供了间接的可能性,它使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联系了起来。“想象”是“通感”的实质,所有通感的内容都是通过人的想象来完成的,因此平面艺术与音乐艺术能够转化和融合的最本质因素在于“想象”,其是最直接的因素。

三、平面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转化和融合

平面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转化和融合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转化,另一方面是融合。同时转化又包括平面艺术的音乐化和音乐艺术的平面化两方面。

1.平面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转化

(1)平面艺术的音乐化是由有形的平面艺术向着无形的音乐艺术的转化,其听似荒谬,但实际上并不如此。在平面艺术和音乐艺术中都讲到 “节奏”,它是一种连续变化的趋势,在平面艺术中它是基调,决定了艺术的感染力,而在音乐中,它传达了音乐的主体。由此可知平面艺术的音乐化只是一种形式的改变罢了,真正的基调主体是没有发生变化的。以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例,其在水平的构图中利用人物的不同神态变化,使原本单调的画面丰富起来,同时对于特殊人物的位置及其形象的安排也使这幅画增添了更多的玄机。有人从这一系列的玄机和变化中悟出了一段音乐。在这段并不悦耳的音乐中,旋律变化激荡不止恰好透露出那种被人出卖的无奈和伤感,而这正好与这幅画的主题相同。

(2)音乐艺术的平面化是由无形的音乐艺术向着有形的平面艺术的转化。这种转化是一个由无形到有形的过程,因此区别于平面艺术音乐化的。在平面艺术音乐化的过程中,它是一种主体的提炼,但在音乐艺术的平面化中,它是场景的再现。催眠曲是众所周知的音乐,但当一个画家试图用绘画去转化这段音乐时,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场景。最常见的是绘制一幅母亲摇着摇篮哄孩子睡觉的场景,但也有很多是抱着孩子踱步或抱着孩子坐在床上的场景。音乐艺术的平面化,往往为平面艺术家提供了无限的灵感,而很多绘画家也正是集画家与音乐家于一生的。如达芬奇对于音乐的爱好丝毫不亚于其对于绘画的喜爱,也正是兼音乐艺术家与平面艺术家于一身的特点铸造了他的伟大和不可超越。

2.平面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融合

融合是一种共融与和谐,而平面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融合则是一种交叉艺术发展的最高层次。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融合形成了视听觉艺术,在科技发展的促进下,视听觉艺术已经萌生出了许多新的艺术种类,如电影,MTV,Flah等。而且值得肯定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视听融合艺术还会相继出现并将向人们展现出新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于炜 刘晨澍. 略论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相似性. 新美术.2004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作者简介:

王小卫(1986.1--),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设计形态构成

第6篇

一个简洁形态的前提是秩序。在这个意义上,盾构机造型就是把各具特点的形态要素通过新的秩序,使其表现出一个整体的规律与特征活动。意境作为视觉艺术的美学原则,意境是视觉艺术所追求的一种美好理想,也是人们对外观形态认识的心理要求和生活长期积累的最终结果。抽象的形态,也同样形成了感情效果,因为人们对形式美积极感受的过程中,通常会形成理想化的联想。达到理想形态的具体方法包括移情法与夸张法。移情法是设计者把自己的感情加入形态,并且与盾构机造型功能相统一。夸张法是对盾构机造型夸张表现,创造出形态的动感。稳定视觉艺术的稳定性,具体包括实际稳定与视觉稳定。实际稳定是指从盾构机造型的物质功能与使用功能角度考虑,对视觉艺术设计提出要求,也就是造型必须的物理特点。视觉稳定是按照人的心理感受与视觉习惯进一步追求的稳定。

二、盾构造型形态的选择和组织

1.盾构机的造型选择

(1)盾构机造型选择应当与产品的物质功能相适应。(2)盾构机造型选择应当考虑各种土质及不同工作方式特点,使之与人的心理要求相适应。如矩形具有庄重、工整、浑厚的感觉,而圆形则具有奔放、轻松、生动的感觉。(3)盾构机造型选择需要考虑整体形式美。也就是在变化过程中要求统一,在统一中追求变化。

2.盾构机造型的组织

完美的盾构机造型必须具有造型形式、艺术格调的统一,统一可以加强造型的秩序与和谐的美感。盾构机造型的组织也必须遵守这一规律,造型的统一具体考虑两个方面:其一,盾构机主体造型风格的统一。盾构机主体造型风格统一是指构成形体大轮廓的造型要大体一致。假如造型主调是直线,则主要部分应当以直线组成形体。假如造型主调是曲线,则形体的主要部分应当为曲线,进一步达到统一的造型风格。其二,盾构机造型的统一性是指造型体内部各个零部件的连接所形成的部分。其应当根据结构方式决定,并且重视统一外廓线形,力争简洁明快,这样就突出了大方,使人产生协调美感。

三、结束语

第7篇

当代视觉艺术设计是以视觉图像或者影像为主要表现语言形式的一种设计形态。其基本设计形态特点以及基本形态属性也都符合设计活动的基本特征和最终目的,既服务于客户,又服务于社会需求。同时,视觉艺术设计也受到当代设计思潮和社会理性文化意识的影响,通过感性的充满社会审美意识影响的视觉图像(影像)来满足和反映当代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和要求,以及大众审美意识和价值的需求。在当代视觉文化形态下,当代视觉艺术设计通过外在的感性的视觉设计形态,来理性地反映社会文化、道德以及理想主义等精神方面的特点和需求,同时满足当代社会商业文化发展特点下,人们对于视觉刺激、感性满足和追求物质享受的时代特点和需求。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就其具体设计形式来说,是一种激发视觉感性,并追求直观感性体验的,集设计行为方式和视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设计形态。其设计行为和价值的基础在于通过理性的把握和分析当代社会文化和意识需求特点,以感性的视觉图像(影像)为表达特征和展示形式,以满足当代商业化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下人们的审美价值需求,其外在形式是感性的,而内在的设计行为则是理性的。在当代社会的商业消费文化背景下,各式各样的视觉充斥着社会日常生活,快速消费并使之达到最大商业化目的成为了商家最基本的追求目的。

在这样的条件下,视觉艺术设计的自身理性更多地让位于设计表现对于感性的追求和表达。随着当代数字和图像信息技术等科技的不断进步,视觉艺术以及视觉符号化的设计行为依靠着进步的技术,发展并促进了一个仿真世界的出现,并越来越接近于真实化,消解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距离。各种影像、图像大量充斥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满足和促进着人们以快乐和享受为目的的视觉上的,从而导致人们沉浸在这种视觉上的带有一定暴力特点的审美情趣的出现、发展。在这种带有暴力特点的、充满着享受的视觉审美情趣下,当代视觉艺术设计行为的开展和发生,从一开始就不得不建立在一个淡化了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从而为视觉艺术设计注重感性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因此,注重外在形式上感性的表现和发展成为了当代视觉艺术设计的先决因素,而对于外在形式上感性价值的注重、探索和再研究也成了当代视觉艺术设计行为开展不可忽视的一点。随着数字和图像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视觉仿真世界的真实化发展,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对感性体验的追求表达,原有的归于抽象的理性的思维和体验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视觉和享受性感性体验的追求和需要。当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一个充斥感性视觉体验的世界,并以此让感性力量在空间上得到释放与满足。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潮流的影响下,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在追求感性价值的同时成为了推动享受和欲望追求的承载物。

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迎合着人们在消费文化下对感性快乐视觉欲望追求,它彰显了以欲望为旗号的消费商业文化和设计行为出场的表征。在这种以欲望和为旗号的消费商业文化和设计行为的发展推动下,当代视觉艺术设计不得不适应这种追求感性视觉体验的时代和市场的要求。但究其发展的本质来说,由于过于强调和追求视觉的感性表现,其审美价值过于体现于商业价值和经济利益之实现,而导致视觉艺术设计内在的理性特征过于消解。从而使得视觉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在这样的一种文化背景显得“毫无深度”。所谓的“毫无深度”,指的是当代视觉艺术设计由于在商业、市场和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造成无论是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说过于追求视觉的享受性,过于注重设计行为表现形式的商业化和艺术化,而忽略了商业利益要求下设计行为表现形式背后的理性思维因素和对社会主流意识的推动。例如:由于当下社会商业文化的发展,过于追求商业利益的缘故,使得地铁站这种社会功能性建筑内部,客观的社会公益性组成部分也不得不让位于商业需求,充斥着大量的商业化的视觉艺术设计。也正是这些商业化的视觉艺术设计,剥夺和颠倒了商业化和社会公益化的主次功能地位,而导致了行人在社会公益功能和商业需求之间的选择性的混乱,增加了不必要的社会生活消费支出。也正是这种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在当代商业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审美价值的“毫无深度”,造成了视觉美感外在形式的极致追求而内在的理性思维和本因具有的社会主体精神的意义性的缺失。

由于过度追求商业化的发展需求,使得当代视觉艺术设计行为往往容易一味地追求视觉感性的冲击。人们在当代社会日常生活活动中,面对扑面而来的商业信息和消费文化的意识输入,同时在对当代视觉艺术设计表现形式的观视中无法得到社会主体意识潮流价值发展的正确意义的引导,从而使得人们在面对视觉艺术设计的视觉和感性价值中,更加容易产生社会主体意识价值观和生存意义观的虚无感。在当代商业消费文化下,这种“毫无深度”的,以简单的追求夸张的视觉感性价值似乎成为视觉艺术设计行为开展的唯一的追求目标。单一化的视觉感性成为视觉艺术设计外在形式的依赖性表现因素,并被追求和放大到了极致化的程度,致使当下的视觉艺术设计作品缺乏深层意蕴的表达。虽然当代视觉艺术设计作为一种以服务于人及社会生活目的为最终目标的设计活动,满足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第一要素,同时实现利益目标。当代视觉艺术设计作品的表达和呈现主要依托于以地域化、民族化的社会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特征,并倚之为整体价值的构建支撑。但是在商业消费文化的潮流趋势下,为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内在特点和价值观念不得不批量化生产,在表面视觉感性和冲击力为主要要求的设计趋势下被掩盖、消解。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在视觉艺术设计作品中体现和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价值观和内在思维价值特点,以及追求商业消费利益化和视觉冲击力就成为了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发展的最大矛盾与问题。当代视觉艺术设计想要揭示视觉艺术设计的内在的深层次审美价值和发展社会主体思维潮流的引导功能,就必须对当代商业消费文化下社会意识和设计行为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通过探索研究图像(影像)在视觉传播和表现方式平台等方面所能够起到更大的正面有益的引导推动作用,同时深刻理解和挖掘更多的内在理性思维价值与文化内涵,以致产生巨大而持久的社会影响和积极意义。只有解决好商业消费文化下片面追求利益行为误区,才能有效地找到和实现解决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发展之内在矛盾的根本方法和基本途径。

作者:肖剑锋

第8篇

壁画艺术是运用丰富的想象来体现人们所处的空间,通过材料美感的创造来体现精神意义和内涵,并产生各种各样的氛围,从而影响人们的审美观点和认识范围,以此来满足人们对于壁画美感的不同需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壁画的现代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现代壁画需要运用综合材料来展现各种审美特征,体现多种艺术形式和新材料的加工利用,真正实现现代综合材料壁画的综合性发展。综合材料壁画是人们运用多种材料作用于壁画创作的过程,通过这些材料使人们的视觉产生一种新的视觉感受和创造出一种视觉语言美感,以此来满足自己对于壁画审美的不同需求和精神享受。然而这些感受都是通过新材料的综合运用体现出来的,因此材料也即语言,综合材料壁画的运用为视觉语言的更新提供了基础。

二、视觉语言的渊源

语言出现是比较早的,在一切经验之前而存在,语言也是记录和表达这些存在的唯一一种途径,而材料是视觉艺术的物化因素,材料就是具有诗的天性的语符,材料即语言。材料受到各方面条件因素的制约,如地域、环境、科技、气候、文化、意识、民族等的影响,都会使其发生变化。综合材料作为新的视觉表现元素出现之后,立体主义从而成为一种理性概念的艺术,这就不仅仅体现了其原有的感性知觉体验艺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使人们的视觉产生一种新的语言更新效果和意蕴的表达效果,这为现代综合材料壁画的视觉语言更新也提供了可能。

三、材料即语言

材料是具有诗的天性的语符,壁画在质料的语言功能问题上有以质料作为叙事的符号出现的壁画,也有以质料作为独立的审美中介存在的壁画。由于壁画中材料运用的不同和综合运用,壁画的视觉语言会体现出不同的美感和更新体验,而壁画中材料的物质性凸显的特点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更加简单、直接和自然,因为这种纯物质性的交流可以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自由地发挥。综合材料壁画中的质料成为交流的中介,起着一种敞开一个世界的功能。

四、视觉语言更新分析与艺术形象分析

视觉艺术是一种能够传达“语言”的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视觉艺术是社会活动交流和对话的一种较形象的语言,是由视觉基本元素和设计原则两部分构成的一种传达精神意义的符号系统,现代壁画设计者根据人们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综合材料运用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来传达特定的信息。我们要想通过自己的眼睛来领会视觉艺术所传达的信息与意蕴,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认识和感受视觉语言形象的语言。综合材料壁画作为现代视觉艺术的一种,也包含着丰富的视觉语言的信息和意蕴,综合材料壁画采用多种材料并将其融为一体的做法使人们的视觉语言产生更大的冲击和更新效果,也更使壁画艺术活动于人们的心中,使人们更加了解和感受到壁画中所传达的精神意义和内涵。这种多种材料同构的运用丰富了现代综合材料壁画设计的表现力和审美特征。随着综合材料壁画的运用,视觉语言更新也越来越明显,材料的运用是视觉语言产生的必要过程,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丰富了现代壁画的美的特征以及表现形式,使人们的视觉语言产生更为丰富的视觉形象,满足了人们视觉语言更新的要求,使他们从色、质、形等方面深入感受现代壁画的意蕴和精神意义。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