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康复病人的心理护理

康复病人的心理护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1-22 11:08: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康复病人的心理护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康复病人的心理护理

第1篇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209-01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护理科学的发展要求当代护士在具备一定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素质。

1 影响护理人员影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来自职业的压力 护理工作的平凡、琐碎、繁重,给护士造成体力上的压力,事业的竞争带来的紧迫感,人们对护士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给护士造成智能上的压力。“三班制”扰乱了护士身体生物钟的节律,长期超负荷工作,脑体并用的劳动,造成护士脑力和体力同时过度支出。

1.2 来自特殊环境的压力 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了“应激源”的环境中,要面对千差万别的病人,要应付生离死别的场面,极易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体疲劳。

1.3 心理卫生知识缺乏 由于多数护士未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训练,心理卫生知识缺乏,一旦在工作生活中受挫,则不会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平衡和完善,造成护患冲突,人际障碍。对病情的康复尤为重要

1.4 社会心理支持不定 护士为病人付出辛勤劳动,有时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再加上职称晋级、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上的不合理,使护士心理上失去平衡,产生“失落感”。

2 维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方法

2.1 观念更新 不要将“职业心理素质”心理学概念与“职业道德”伦理学概念混为一团。护患冲突的产生,多数是护士心情不畅引起的,而并不是护士职业道德欠缺所引起的。所以往往遇到这种情况时,领导也按职业道德欠缺处理。以扣分,扣奖金等束缚护士的行为,加强职业态度,这样更使护士满腹委屈,也有可能发泄到病人身上,所以观念更新,澄清一些模糊意识,是提高护士心理素质的前提。

2.2 关心理解护士 使护士随时保持心情舒畅。当护士发生职业心态偏差,与病人产生矛盾冲突时,领导不是一味的训斥、批评,而是要确定导致矛盾的原因和性质,密切注意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设身处地地去体谅护士,化解矛盾,多去关心和理解她们的感受,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3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调节神经的驰张度 必要时可以激励,在不影响整体工作的情况下,尽量使护士在班内全身心的投入,班外完全放松,恢复精力,白、中、夜班尽量合理,以减轻长期上夜班对神经.心理方面的影响,使护士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与家人团聚。

3 护士的健康心理是病人康复的必备条件

3.1 健康的心理提升护士的道德与病人的健康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指导下,护理人员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道德情操,也才能忠诚于护理事业,使病人在痛苦中得到安慰,在失望中得到帮助,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严格遵守医疗护理规章制度,要按规程一步一步去做,如晨间护理、体温、脉搏、呼吸的测量,药物服用和注射,静脉输液及其他治疗。更重要的是护士在为病人做的治疗大部分时间是单独操作或是在病人失去知觉或不知情的情况下来完成的,此时是凭着良心、责任心来行事,我们每一名护士都应做到有人检查和无人检查一个样,白班和夜班一个样。

3.2 健康的护士形象影响病人的康复 护士的形象不只是指身材.相貌和音色等客观因素,而是指仪表、姿态和表情等主观因素。护士的仪表、姿态以及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扬眉舒颜都直接影响护理信息的接收和传递。工作中表情自然、仪表端庄、落落大方,配合过硬的业务技能,可以使病人增强安全感和信赖感,镇静的表情、轻盈的步态、饱满的精神,会给病人带来治疗的信心,特别注意护士在情绪低落或疲劳时一定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情,心平气和。如面带怒气对病人的问话爱答不理或无精打采,极易引起病人的误解和疑虑,也严重损坏护士形象和影响病人的康复。

3.3 健康的心理素质与疾病的康复 忠诚护理专业,热爱本职工作,只有无比热爱护理专业知识,才能为之执着追求。当好一名合格的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谦虚谨慎、朝气蓬勃、光明磊落、一丝不苟。遇事能善于自我调节,使自己的心境在工作中保持最佳状态,积极向上,热心服务,贯穿于病人就诊的整个过程,使病人感到安心。

4 语言交流与疾病的恢复

第2篇

随着护理模式由只重视“病”转向重视“人”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我们又开展了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患者实行全程优质服务。每个人包括患者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其健康除了受生物性因素影响外,还受到社会环境、精神、文化、经济、年龄、家庭、心理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状态又因她们不懂人体生理结构,缺乏恢复健康知识,所以影响术后健康恢复,尤其体现在妇科再次手术病人身上。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从2005年-2008年3年间,我院妇科共收两次以上手术病人共128例。其中剖宫颈产36例,子宫全切12例,子宫次切30例,卵巢瘤切除20例,宫外孕切除术30例。一律采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同时对病人进行护理。

2 术前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2.1 术前心理分析

2.1.1 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因为她们做过一次手术,有的做过2次甚至3次,所以怕开刀、怕出血、怕切口不愈合、怕手术效果不好,担心手术会不会出现意外及并发症等。精神极度紧张,自我调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易怒,发脾气。

2.1.2 妇科手术对病人而言是身心两方面的应激,由于病人对生殖器官的认识不足,若经妇科手术切除卵巢或子宫后,担心失去女性特征。

2.2 护理措施

患者最基本要求是安全,不出现意外,这固然要靠精湛医护技术作保证,但同时也必须有良好的医患关系来促成,因此我们医护人员在患者面前表现出充分的自信。我们的一言一行,一说一笑都应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在和她们交往中有意介绍主治医师和麻醉师情况。耐心倾听她们提出的各种疑问,用友善亲切、同情的言语不厌其烦地为其解释。请已做过同种手术病人和他们交流、激发她们意志,建立起信心,对手术充满希望。通过上述护理的患者情绪稳定,较好地配合手术。

2.3 术前健康教育

2.3.1 给患者及家属讲解女人生殖器官和术后对身体影响,得到家人的支持,以减少心理压力。

2.3.2 让患者戒烟戒酒以减少术后咳嗽和影响麻醉效果。

2.3.3 介绍患者吃易消化、高营养、含维生素丰富食物,有利于术后恢复。

3 术后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1)术后疼痛的心理:一般术后疼痛6小时出现,但第二次手术病人有的术后1小时就出现疼痛。这种情况就看我们护士的护理水平,护士的心理素质。

(2)护理措施:我们护士应了解麻醉作用消失时间,伤口疼痛的程度,有无恶心、呕吐反应。护理原则是因人施护,掌握病人性格特征,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工作及医疗咨询,帮助病人消除顾虑,丢掉包袱,同时使病人感到医务人员的亲近和依赖,精神舒坦。医护人员的语言对疼痛症状有强烈的暗示作用,良好的语言能使病人精神振奋,促进抗痛。

(3)悲观、消抑郁的心理:患者身体逐渐恢复,但对自己所患疾病缺乏正确认识,特别是宫外孕,子宫全切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未生育过的,终日闷闷不乐,少言寡语,不愿与人交谈,活动减少,对医护人员的帮助要求增多,猜疑心很重,主观感觉异常,甚至怀疑病是不是医生诊断错了,对前景忧心忡忡,消极厌世,对治疗失去信心,不能很好配合治疗。

(4)护理措施:主要是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关心体贴病人,调整病人积极向上的心态,振作精神,让家属及亲属安慰她,配合治疗。告诉她只有心胸开阔,乐观,保持良好心态,才有利于健康。

(5)术后健康教育

1)术后:全麻的患者要去枕平卧,头偏一侧,防止发生呕吐;腰麻加硬膜外联合麻醉的去枕平卧1.6-8小时,垫枕头过早会引起头痛。

2)术后活动:患者回房间后下肢一般1-1.5小时后逐渐恢复知觉,如自己腿有知觉,就让患者自己活动一下,让家属帮助按摩一下,后腰及尾骨突出处,以免压出褥疮;10小时后可以翻身活动;第二天患者取半卧,导尿管取下后可以下床活动。

3)术后饮食:术后当日禁食水,术后1-2日进流食,忌牛奶、糖等产后食物,防止肠胀气,以后逐渐改为高热、高蛋、高纤维素的半流质和普通饮食。

4 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是由生理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这三个既相对又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

(1)加强心理护理,增进护患关系:医护语言对患者心理有重要影响;医护语言对患者有治疗作用;心理护理主要就是通过语言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舒心。亲切和蔼的语言可使患者的病情缓解,早日康复;护士一定要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灵活运用语言的灵活性、规范性、幽默性、情感性、道德性的特异,使良好的语言在医疗和护理中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3篇

关键词:脑出血;心理护理;早期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001-02

脑出血是原发于脑实质内的非创伤性出血,是由于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而出血,脑出血后,血液极易在脑内形成血凝块,常发生于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血凝块具有占位性和压迫性,很容易引起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患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昏迷、语言障碍和偏瘫等症状,是我国老年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1]。脑出血起病急、病情重,短时间内患者的神志就会模糊甚至昏迷,抢救不及时,很容易导致脑部并发症甚至死亡[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脑出血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观察对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1年10月来我院治疗脑出血的患者120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8岁,其中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49例,入院时神志清楚57例,语言障碍53例,发生嗜睡、昏睡36例,昏迷27例,6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出血部位:脑叶27例,基底节及内囊52例,外囊31例,丘脑2例,其他部位8例;出血量平均51.4ml。38例患者行血肿腔或脑室钻孔引流术,82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经过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单纯焦虑的患者74例,单纯抑郁的患者78例,抑郁伴焦虑者5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

1.2常规护理:给予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昏迷的患者给予太高床头30°,可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部水肿,头偏向一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3]。密切观察和监测患者血压、呼吸、心率及神志等生命体征变化,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对于昏迷的患者防止分泌物阻塞发生窒息或肺部感染。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加强口腔护理,饭后要漱口。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和给予患者扣背,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褥疮的发生,利于患者排出痰液。定时开放引流管,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引流量,检查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并做好消毒措施。每日清洗会,保持清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进行密闭式冲洗膀胱,并对尿道口消毒,防止感染,定期更换导尿管。保持室内干净、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保持室温18-22℃,湿度 50~60%。保持床单和患者衣服整洁、干净、干燥,及时更换床单和衣物。注意患肢的保护,防止受寒、受压。指导家属为患者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多食用富含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适当蔬菜和水果,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对吞咽困难的患者给予流食小口喂食,必要时给予鼻饲。患者意识转清时,对有失语症的患者急性语言康复训练,先从单音节开始,逐渐复杂,反复训练,进场进行对话练习,强调吐字清晰、语句流畅。患者渡过急性期后,能够进行肢体锻炼时,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配合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肢体的主动、被动训练[4]。

1.3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患者在临床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

1.3.1患者不良心理:患者由于起病突然,会产生紧张恐惧、消极的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脑出血患者大部分都会发生语言障碍和偏瘫,所以患者忽然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帮助,手脚不能动,自己的需求不能表达,日常生活起居都需要别人帮助,对自己的病情不知道能否康复,是否会失去生活能力,担心会给自己需要被照顾而给家庭造成压力和负担,患者受到很大的刺激,会产生应激情绪,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发生瘫痪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语言障碍的患者,发音不清楚或经常口角流涎,常常会产生自卑感。

1.3.2焦虑、抑郁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患者,进行入院指导,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与患者沟通,礼貌用语,微笑服务,针对其不同的心理进行细心的安慰和关怀,安慰和鼓励,耐心听取和回答患者的倾诉和提出的问题,多与患者进行交谈,了解患者的想法和需要,这样也能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关心和体贴患者,解除其悲观忧虑的消极心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疏导患者的心理障碍,消除其恐惧心理,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3.3康复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参加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动,及早进行康复锻炼,促进脑神经和肢体功能早日康复,每日定时训练发音,鼓励患者讲话,提高对生活的兴趣,减轻不良的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也要及时和患者家属沟通,联合其亲友对其进行心理上的安慰、鼓励,关心、体贴患者,让其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不孤单,加速患者康复脚步。

1.4评定标准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高于60分为良(生活基本能够自理),41~60分为中(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40-20分为差(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低于20分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

(2)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3)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讨论

脑出血又称为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老年人患病后,常常会发生失语、偏瘫,因此会产生失望、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对康复没有信心,对治疗不配合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心理护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够消除患者不良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能够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增强患者自我康复意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国兰,程瑞莲.脑出血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5.14(9):321-322

[2]王卉.脑出血急性期病人51例 护理体会[J].中国健康月刊,2011.4(30):177

第4篇

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突然,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病死率极高的疾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偏瘫、失语、恢复期长、致残率高,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要了解和理解脑卒中在康复训练中患者的心理特点,如恐惧、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家庭和社会状况,做好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重新回归社会。

临床资料 脑卒中病人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40岁~80岁;均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6〕,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脑梗死15例,脑出血20例;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左侧偏瘫23例,右侧偏瘫12例,伴失语1例;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的下降。经急性期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无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脑卒中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 评分>8分,病情稳定,病程<于3个月。本组脑卒中病人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病情稳定允许的(>24小时)情况下开始康复训练指导。

恢复期 由熟悉病人,掌握病人病前的适应能力、性格、人格,以便制订并实施心理护理。从生活上、精神上给病人安慰和帮助。任何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训练进步利于改善焦虑和忧郁;而心理上的支持与治疗脑卒中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康复训练中观察患者情绪表现,实施因人而异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给予各项治疗护理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接受治疗,主动与其交谈,询问生活情况、治疗效果、对康复是否充满希望等,并耐心倾听家属意见,详细了解、分析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因素,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行为去影响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并给予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发现有妄想、幻觉的患者及时向医师汇报,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有自杀倾向的重症患者,要检查患者有无收藏危险物品,加强巡视,做超前的心理护理,并告知家属,共同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告知病情能治愈,但需要很长时间,说明积极主动锻炼的重要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向患者指出存在的各种有利因素,使患者在信念上由绝望变为希望,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许多年轻患者的社会角色比较突出,既是家庭的支柱,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当他们受到疾病折磨时,会顾虑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负担、牵挂着老人赡养和子女的教育,又惦念着自身事业的进展和个人的成就,担心今后自己成为家庭的累赘,常为此焦虑不安。所以,应把患者的心理活动跟其家属交流,让家属以平和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患者,避免在患者面前流露对家庭所遇困难的无奈,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医疗费用的拮据,消除其焦虑情绪的诱因。。

脑血管病人由于肢体瘫痪失语、反应迟钝,心理失去了平衡,常表现自卑、依赖、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要根据不同病期病人的不同心理因人而施护,善于疏导,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完成每阶段的康复训练计划。尤其要注意进行各种功能训练时心理反应,如训练时摔倒、关节疼痛、卒中复发、尿路感染或家庭因素、经济因素等,均是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应引起护理人员注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工作中,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针对早期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心理疏导法,做病人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状况,尊重、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告知病人所有症状通过顽强锻炼,均可在1年~3年内逐步改善。请“老病人”给他们讲解恢复的过程,解开病人心中郁结,使病人摆脱烦恼,保持积极心态,要以宽宏、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不能以情乱气,不要过怒、过思,只有心平气和才利于疾病康复,积极因人制宜实施心理护理。使病人积极主动进行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提高病人的恢复质量。

在康复训练中对患者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对家属进行护理培训。脑卒中病人恢复期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易使病人及其家属失去信心。要向他们讲解康复训练中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更顺利的完成康复训练。

促进病人与病人的沟通,振奋患者精神 鼓励患者与病友接触交谈,请病友与患者交流经验,同时鼓励其他好转的病友现身说法,以振奋偏瘫患者的精神。

讨论 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浓厚的同情心和足够的耐心,争取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心理护理计划,发现各种阻碍训练的心理问题,及时调整心理护理理计划,并争取机会,尽早介入,取得较好的康复训练效果的。同时还要争取家庭和社会对患者心理和身体的支持,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 考 文 献

[1]谢财忠,陈光,杨芳,刘亚红.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缺血患者的经颅超声Doppler 和脑电图的影响 [期刊论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6).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虎跳峡中心卫生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急性脑血栓病人,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对照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43~78岁,平均(59.4±3.2)岁;左侧偏瘫19例,右侧偏瘫17例。康复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44~77岁,平均(60.6±3.5)岁;左侧偏瘫20例,右侧偏瘫16例。

1.2、护理方法

针对对照组病人,在治理的同时给予病人常规护理。康复组病人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以下几点早期康复护理。①健肢主动运动。指导病人采用健肢或者健肢辅助来进行关节锻炼,从而有效防止健肢功能出现退化的情况,保护患肢的同时,促进病人血液的正常流动。而病人通过长时间的锻炼,还能够掌握利用健肢移动身体、进食以及更衣等自理活动。②坐位、站立以及步行练习。在病人发病6天后,护理人员就应当指导病人开展坐位练习,最开始进行30°持续10分钟左右的坐位练习,然后逐渐提高坐位的时间与角度,当达到80°的时候,病人要能够持续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3次坐位练习。接着护理人员应当帮助病人进行站立锻炼,让病人在床边依靠自身上肢与健下肢来进行锻炼,为未来的行走打下基础。当病人坐位与站立练习情况较好以后,护理人员则应当指导病人进行原地踏步与迈步练习,然后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过渡到平地与楼梯。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加大与病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力度,在沟通过程中掌握病人的真实心理,以便于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使得病人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再通过组织一些娱乐活动,进一步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切实提高病人的依从性。④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练习。急性脑血栓病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一般都是因为视觉单侧的忽略所导致,护理人员应当积极告知病人家属相关的情况,并指导病人家属有关的练习方法,使得病人家属能够在生活中多提醒病人注意患侧方面的注意力。针对存在失语症的病人,护理人员则应当指导病人进行口语练习,首先进行声音刺激,然而再由护理人员先为病人进行口型示范,逐字逐句的进行示范。⑤饮食护理。由于部分病人存在轻度吞咽困难的症状,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主动鼓励病人进行主动、自主的饮食,并且要叮嘱病人饮食应当小口慢咽。

1.3、评价标准。基本痊愈:好转程度在8成以上;明显好转:好转程度在6成~8成之间;好转:好转程度在2成~6成之间;无效:好转程度在2成以下。治疗总有效率=好转+明显好转+基本治愈。针对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应用Barthel指数评分:完全需要帮助:评分<40分;部分需要帮助:评分在40~60分之间;基本自理:评分>60分[2]。

2、结果

通过护理,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总有效率对比(P

3、讨论

第6篇

【关键词】 脑梗塞;中西医结合护理;施治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55-01

脑梗死是因为脑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其供应脑组织急性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多数病人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或者高血脂病史,通常起病急,致残率高,急性期过后,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角歪斜等症状。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中风后约3/4的存活者有残疾,且易复发,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有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的前3个月是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和护理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均取得很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发病时间均在48h以内,经CT或MRI证实,确诊为脑梗死。

1.2 方法

1.2.1 一般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躁动不安者予安定等镇静剂,禁用吗啡或杜冷丁。避免过多翻动病人,床边加护栏,以防跌伤。严密观察神志、血压、四肢活动的变化,把病人的肢体置于功能位,防止产生畸形。定期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对患肢进行被动运动,循经络推拿肩、肘、髋、膝、踝、手、足等部位,从远端到近端动作要轻柔,不可勉强拉扯,以免损伤肌肉和关节。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细嚼慢咽。防止呛咳、呕吐引起窒息。保持大便通畅。

1.2.2 心理护理 心理健康贯穿于康复的全过程,病人情绪直接影响到机体的免疫系统,心理护理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其躯体残疾的严重程度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常表现为愤怒、焦虑、忧郁、恐惧、暴喜等。我们本着中医“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肝,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的理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当病人处于兴奋状态及良好情绪时,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要充分掌握病人不同时间的心理状态,发掘心里康复的潜力,纠正病人的心理障碍,不失时机地实施康复护理计划,以促进脑梗死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帮助病人克服依赖心理,由于病人的自信心减弱和角色的习惯化,病人逐渐产生依赖心理,他们对康复训练有不同程度的厌烦和自弃情绪,应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帮助病人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制定康复训练计划,病人在训练中稍有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病人的自信心,克服依赖心理,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希望。

加强沟通,由于失语或构音障碍,使病人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情绪低落,对治疗缺乏信心。护理人员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和科学性,调动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我们运用中医情志相胜法,以喜胜悲,对其关心体贴,讲些让其开心高兴的话,多听欢快轻松的音乐。对语言障碍舌僵的患者,对其进行口形、发声等练习可以训练唇舌功能。首先向病人讲解训练的目的,并与之约定一些必要的沟通信息,如回答是肯定的则点头,否定的则摇头等,从简单语言逐渐强化扩大。鼓励有书写能力者,先写后读,达到既可活动上肢,又可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

1.2.3 分证施护 保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头偏向一侧,防止痰阻气道,必要时吸痰。痰液多时,多喝鲜竹沥水,定时翻身拍背,促进肺内痰液的排出。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清化痰热的食物,如海蛰、海带、萝卜等,忌食荤腥油腻生冷食物,以免助温湿生痰。腹胀便秘者,按摩腹部或关元、大肠俞、脾俞等穴。或以蜂蜜冲饮,番泻叶泡服,以达到缓下通便作用。

避免恼怒、抑郁等情绪刺激、郁怒生火影响病情。保证休息及睡眠。心烦失眠者,入睡前可针刺内关、三阴交、神门,宁心安神;或按医嘱给予安眠药物。饮食方面宜红枣、甲鱼、黑木耳、银耳以滋养肝肾,多喝梨汁,萝卜汁;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温燥动火伤阴食品。

1.2.4 预防指导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是引起脑梗死的常见病因,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生活有规律,控制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减少刺激及保证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预防疾病复发。知识指导出院后日常的生活和康复训练,主要由家属协助和监督指导,因此,加强对家属的康复训练技能知识宣教是必需的和重要的。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训练次数由少到多,训练的强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定期随访,对病人病情重新评估,根据病人情况修正康复训练计划。

2 讨 论

脑梗死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50%-60%。急性期过后,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角歪斜等症状。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和护理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均取得很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骨折康复;健康教育;方法;实践

骨折患者在康复期间,极易出现情绪反应,影响疾病转归和预后。分阶段、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不仅满足了病人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同时改变了病人的不良健康行为,有效缓解和消除病人的焦虑、抑郁症状,积极构建病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帮助病人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促进病人康复的目的。

1 建立健康教育模式

建立整个骨折康复过程的健康教育模式,可分阶段进行健康教育,住院教育和出院教育,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要因人而异。护理人员就骨折防治知识、骨折发生的原因、机制及恢复过程,以及骨折的康复知识(如功能锻炼、假肢使用等)对病人做一全面的教育,使其在漫长的恢复期中坚持合理的功能锻炼,重建或恢复病人生活自理能力。

2 健康教育

内容针对病人的情况,功能锻炼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治疗内容之一,是促进康复、防治复发的重要手段。我院新建的功能锻炼室,购置大量综合锻炼器械,如跑步机、肩功能回旋器等。负责护士向病人讲解动静结合的重要性,并根据病人病情同主管医生一起制定一份康复锻炼计划,护士进行示教,使病人懂得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消除了顾虑,锻炼变被动为主动。病人主动的锻炼对促进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3 加强前瞻性健康教育

有文献报道,存在抑郁症状的患者普遍增加跌倒受伤的机会,而髋部骨折手术后普遍存在抑郁症状,增加相关死亡率并影响骨折受损功能的恢复。因此应与患者多做耐心、细致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手术后患者,要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和相关信息做预见性的健康教育指导,保证治疗与护理过程在患者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效调动患者积极性,从而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并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疾病进展情况,同时便于护理人员及时调整健康教育指导方案。

4 体 会

4.1 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康复病人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这种教育为医院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纠纷,降低保健治疗费用起到积极的作用。因骨折的病人病种复杂多样,各种骨折的康复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对症教育,同时协助病人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周之后就可以开始扶拐康复,而脊髓损伤的病人,大多有肢体瘫痪和感觉麻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伴随着是家属的终身照顾和护理,所以要把有关知识同时授予病人和家属。

4.2 在健康教育活动中,护士自身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识和实际业务水平,在实践中对病人的教育效果至关重要。护士只有业务理论知识能力强,才能及时、准确解答病人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才能准确指导病人的康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护士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病人的教育过程中,其实也是护士学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赵光红,任小英.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内容需求状况的调查[J].护理学杂,(7)3.

[2] 岑晓勇.骨折病人的护理护理系外科,2012.05.07.

[3] 王莉.梅景慧.健康教育在下肢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2007.12.07.

第8篇

1.心理护理的概念及重要性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的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现代医学护理模式有以下三个方向:技术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与生活护理、技术护理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是现代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明显,在现有的护理体系下,心理护理在病人治疗及康复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的工作中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多,如果每个护士都具备了一定的心理护理学知识,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去细微地观察病人的各种变化,包括表情、动作、语气等,从而正确地了解病人,做好护理工作,以期完成相应的治疗康复工作。护士教育的奠基者南丁格尔早就指出“护士工作的对象不是冰冷的石块、木片和纸张,而是具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所以护理工作需要着眼于病人的各种心理因素,从以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去观察了解病情,为病人的治疗及全面康复提供有利条件。

2.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重要性

总所周知,人在对于外部世界进行认知、感知的时候,视觉所提供的信息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当人的眼睛出现问题,患上疾病后,和外部世界的沟通、交流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在这个影响的干_下,我们接受到的四周的信息量急剧减少,从而带来了大量的未知的危险,这不仅给病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带来了许多不便利的地方,同时也对于病人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忧虑和压抑。此外,眼科治疗中,大部分以手术治疗为主,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对于手术本身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害怕手术不成功导致自己失明,所以,在眼科这个特殊的学科中,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病人自身眼睛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大部分是依靠语言去和外界进行交流,所以往往对于医护人员的言语比较敏感,对于医护人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和不信任的心理,从而滋生出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往往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会较大的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对于进一步提高眼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十分必要。

我们来看以下一组数据,我们眼科从2012年7月到2013年1月之间,共收治病人124例,我们将病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整理常规护理并加强了心理护理,共有病人66例,其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在10-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岁,另外一组只进行整体常规护理,有病人58例,性别及年龄大致与第一组相同。

3.眼科心理护理的方法

3.1 眼科病人的心理反应

眼科病人手术后主要会有以下三种心理状态:1.术后紧张恐惧,此类病人对于手术寄予了比较大的期望,但是又会担心手术效果不佳,或者出现意外,致使自身的心理处于比较紧张恐惧的状态中,对于这一类的病人,我们需要详细耐心地向病人解释手术中的情况,讲解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手术医生的技术能力,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对于病人提出来的合理要求,可以在不违反相关规定和原则的情况下给予解决,以此来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的心理,便于术后的恢复。2.术后焦虑,此类病人此类病人对于术后恢复信心不足,由于眼睛刚刚动完手术,不能正常的看到外界的事物,生活人有诸多不便,致使病人有焦虑的情绪,对于此类病人,我们需要通过安慰、开导等方式,详细解答他们提出来的各种问题,解除病人的顾虑,用语言引导病人的思维,把他们带入一个更为轻松的环境中去,最后使病人的心理负担减轻,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解脱,摆脱焦虑的情绪。3.术后冷漠,此类病人由于心理压力比较大,产生了不小的心理问题,表现出来对于任何事物都漠不关心,对于自身的康复治疗,采取一种不积极配合的态度。对于此类病人,我们除了应该会同医生采取临床的方法解决具体病症之外,还应加强心理护理,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妥善的言语安抚病人,控制病情的发展,以帮助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

3.2 心理护理方法

首先需要将病人放置在一个舒适安静、温暖的环境中,是病人得到很好的休息,尽量去避免各种干扰。其次,向病人介绍医生的专业技能及以往恢复的成功案例,使得病人可以安心治疗,消除思想上的顾虑,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树立起积极乐观的心态。护士应该向病人耐心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提高病人对于疾病的认识,并且尽可能的去了解病人的个性,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安慰和鼓励病人,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从而取得病人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进行恰当的解释和开导,消除病人因害怕视力减退而对于以后生活产生影响的心理顾虑。对于有文化知识的病人,可以设计好相应的问答,直接与其交流,打消他们的顾虑。由于本院地处城乡结合部,收治的年老及文化层次较低的患者较多,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困难。对于这一类病人,应将相关疾病的知识与病人的家属充分沟通,取得病人家属的配合,以达到术后康复的目的。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病人以心理上的安慰、疏导和支持,充分的调动起病人自身的积极情绪,主动去调整自己负面的情绪,解除心理上的负担,缓解焦虑、紧张、恐惧的情绪,使得良好的情绪状态与治疗同步进行,以利于康复。

综上所述,眼科病人特别需要高水平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工作在眼科护理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习,加强心理护理工作,来改进和提高眼科的护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晓红.关于临床心理护理基本概念和实施原则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1998;13(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