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3 11:04: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政治哲学的思维导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高中 政治教学 困境 解决办法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对教育教学的内容和质量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应试教育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被消除,一些滞后的教育教学和学习思维还依然存在。高中政治作为普及政治常识,提高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课程,目前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依然面临着很大的教学困境。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重视不足,易被忽视.在高中阶段,学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高考时考出理想的成绩,实现大学梦,所以在高中阶段,学校的教学目标就非常明确了,他们追求的是高升学率,为此,学校的教育就出现了学科之间的分层。对于语数外等分值不较高的科目,学校的重视程度较高,学生对其重视也是很自觉的向老师挂靠,突出所谓的主科地位,弱化政治所谓的副科地位,一时政治教学就被被冷落到一边,有的教学甚至流于形式。领导不看重政治学科的教学,没有领导的重视和学生的喜欢,老师也提不起兴趣,所以也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觉得教学内容假大空,没有什么实用型,并且高考占有的分值不高,所以也漠视了政治课的学习。
(二)教学方法不当,手段落后.对于高中来说,政治课程中很多的内容却是比较抽象和空洞,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很多的政治教师还是依然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采取灌输式和格式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作为被动接受的机械,对于枯燥的教学课堂没有什么兴趣可言。另外,很多的政治教师教学手段依然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和一个黑板,在信息化和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的教学媒介在进入教育领域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高中的政治课教学来说,很多的老师根本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磨洋工,消极工作的现象经常存在,老师一味的讲解,学生一味的听从,没有多少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教学的目的就是拿学分,而不是道德品德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样的教育目的怎么可能发展政治教学呢。
(三)师资不强,问题多多.高中政治教学的好坏,其教师队伍起着关键的作用,从上述的分析来看,很多的老师消极怠工已经严重影响政治教学的质量了。于此同时,我们发现,很多的高中老师没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有的不思进取,不但没有什么专业的技能,就连自身的品德素质也不佳。在教学上,没有创新,使得自己止步不前,大大影响了政治教学的效率。
二、优化高中政治教学的方法探究
(一)更新教育观念,重视政治教学.高中政治教学知识容量较大,内容较为丰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教学的形式,整合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做到全面发展和兼顾学科特长,强化对政治课的重视程度,改变以往比较滞后的教学观念。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未来的人才是德才兼备的人,所以,只看重分数,只学习所谓的主科这是大错特错的行为。上至领导,下至老师、学生一定要明确学习目标,做到统筹兼顾,给与高中政治课足够的重视。学校要把政治教学作为常规教学来抓,并强化政治教学的考核工作,让老师重视起来,保证政治教学常年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二)强化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教育工作者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高中政治的教学活动除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传授之外,更为直观的政治教育就是老师们的言行举止。高中生有了自身的价值判断,喜欢模范和评价老师,所谓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已经成为政治教学的最强音。作为老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为学生做好榜样,要拥有一颗爱心,要拥有高尚的品格,要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要行为世范,以身作则,以信立人,让学生尊崇自己。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塑造自己的品德和操行。教师处理事情一定要公正合理,不能感情用事,不可歧视差生,偏袒优生,批评或表扬学生,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因某同学学习成绩好就一俊遮百丑,某同学平时表现差就做好事也无名,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能因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而采取轻重不同的处理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树立正气,坚持正义。
(三)改善教学方法,开展有效教学.要想优化高中政治教学工作,就必须与时俱进,改变常规的那种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乐于学习政治课,才有实现政治教学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的科技手段被应用到教育领域,这极大的方便了政治课的教学工作,如多媒体的使用,使得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变得生机勃勃,多媒体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它可以声文图茂的展示教学内容,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系统,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上课方式上,老师让位于学生,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和师生之间的关系。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和学习,然后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以此来实现学生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开展探究式学习、案例式教学、主体参与式学习等,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对实现有效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高中政治的教学工作,要想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方方面面的调整、改革和努力。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我国人口素质的逐步提高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函,高中政治教学一定会获得生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小萍.浅谈当前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教师,2011(15)
一、“三自一导”,学会创新
“三自一导”即通过学生的“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三自一导”,读书是基础,自读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三自一”导重在“质疑”,要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习创新。自求索,是在自学、设疑的基础上求得“疑问”“目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书本知识,让学生用多种疑问句式质疑,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允许学生超越课本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答题,可以补充书本知识的答案,可以得出与书本知识不同的结论,允许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这将有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高中政治具有学科化的特点
高一、高二、高三,每一年级的政治学科都会相对增加一些难度,但如果肯下工夫,且方法得当的话,逐渐也会觉得一样好学。首先是要处理好两种的关系,一种指的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定要准确全面把握;一种指要能够联系实际,进行活学活用,这就要求我们走出教材课堂的小圈子,尽一切可能地将所学原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其实经济学、哲学就在现实生活中,你不花钱吗?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就是经济,而且花钱这个活动中就涉及分配、消费、储蓄、保险、股票、第三产业等诸多经济学的问题,我们在网上交流就涉及第三产业、信息化、工业化的问题,所以关键还是要做个有心人,充满兴趣,主动感知政治,研究政治,而不是被动地背政治。相信知识获得的同时,乐趣的获得也会成为一种必然。正因为政治着重对能力的培养,但又作为高考的一个课目,因此我们在学政治的时候要学会读书,把厚书读薄。
三、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现在要求同学们“一目十行”实在太难了。但是我今天一行,明天两行,这样,就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了,特别在高三的学习中,此能力会立大功的。我希望同学们要学会做笔记。不仅记板书,还要记老师口头上说的重要的话,而要留有余地,供今后补充,做到在学习中既动脑又动手。结合实际来看,在日常的作业和考试中,论述题往往是同学们回答的难点。
四、要审清题目,包括审清材料和问题设置的角度,对不同题型有不同的要求
利用文字表述的题型,在认真、仔细、全面地阅读所给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要进行归纳和思考,要审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或主旨,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并注意几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运用表格、图形(包括漫画)表述的题型,首先一定要全面地把握所给信息,包括阅读表格的标题、表格内的内容、下面所给的注解,都包含有效信息;其次,对所给信息要进行比较,包括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审清题目设问的角度也非常关键,尤其是以前见过的熟悉材料、熟悉情境,更要特别加以注意。题目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审好题是答好题的关键,对有些类型题来说,审题非常重要。因为某些考题答案的要点,就隐藏在材料的表述中,如果能够认真阅读材料,体会其中的含义,就可能获取答案的基本要点;再次,在审题的基础上要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要圈定一个范围,从现象上看考的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重、热点问题,然后透过现象看本质,看考的知识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最后,思考清楚是从哪个角度考的,填写答案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全面,第二要有重点,第三要具体化,第四要灵活有创新,第五要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的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
五、政治开放性试题采取的措施
可以说是最容易得分又最容易失分的部分,这里笼统地说,我们在面对这种试题时,如果从一个问题出发,可以组织答案的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果从学科的角度出发,可以是从经济学上看、从哲学上看、从政治学上看;如果从材料涉及的角度出发,可以是政府和国家、企业和农村、消费者或劳动者个人,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组织答案的思路,包括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正面与反面等等。
【关键词】高中政治 高效 活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64
政治是一门涵盖着国家经济、文化、政治等等内容的学科,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巨大,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在进行政治教学的时候老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让政治教学取得高效的教学成果。政治课程中内容广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改进以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机会,增加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在“学”的教学模式中进行政治学习的轻松感。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养成主动积极的自学习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知识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了学生对知识不断钻研的刻苦精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高中政治教育是ρ生进行社会机制,以及国家制度等方面知识的系统性学习,由于政治本身所涉及的知识量庞大,而且大多数知识都属于抽象范围,很多概念性、观念性、哲学性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常识很难联系起来,而且对于高中生来说其实用性体现得并不多。所以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便尤其重要,老师的教学模式要结合政治抽象的特点,避免教师教学产生“灌输-考试”的模式,学生的政治学习变成只会“识记-应试”的学习,丧失了学习本身带来的乐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作为知识的载体,要教会学生主动的“拿走”知识,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 教师不能只依靠学生卷面取得的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习惯的培养,解决学生学习与生活中遇见的问题。在课堂中,老师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所以可以用导学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政治教学,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指导学生养成主动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通过增加学生的课堂提问,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吸收和了解,培养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上面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自我提升政治素养的能力。只有让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老师才能发现教学上存在着哪些不足之处,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
二、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
政治内容多,涉及广,需要学生记忆的东西非常的多,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就很有必要了。让学生养成自学习惯也是老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任务中最重要的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布置一些任务,比如:提前预习内容、课后作业、课后复习等,引导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自学一般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在课前或者课后让学生自己为自己制定一份学习计划表,老师安排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对其进行思考。在学生进行自学的过程中,老师也要经常的为学生进行指导,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之后挑选出学生在学习上经常犯的错误在教学时进行强调,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也能够让老师随时调整教学方式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当学生的自学习惯培养出来之后,学生更加容易做到对知识的自我钻研,在遇到难题疑点的时候,更多的是自我思考或者和同学进行讨论,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拿来问老师,降低了老师的教学工作量。学生通过自学将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成为了主动的吸收知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为成为会学习、会创新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增加课堂实践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一直按照教材或者教学课件不停的对学生进行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教育内容的教学。增加课堂实践内容,实践出真理,利用实际事实说服学生。比如:在讲到《商品的价值以及价值的表现形式》的时候,让学生对学校周围的市场或者超市进行商品价格调查,了解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以及价值具体的表现形式,然后将调查的结果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总结汇报。在调查的过程中,不仅将商品的价值从抽象概念转变成了实际内容更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和找寻信息的能力。学生在课堂进行总结了之后,老师对调查结果再进行归纳总结,对调查活动进行点评。增加一定的实践内容不仅是增加老师教学形式,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觉得政治的学习是枯燥无聊的。政治的教学需要形式多样化的开展,还可以在班上举行辩论比赛,比如: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进行辩论。参加辩论就需要学生根据论题开始收集资料,首先要知道世界贸易组织的性质以及加入其中需要什么条件,然后了解中国是什么时候加入世贸组织的、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存在哪些差别等等内容,通过辩论的方式来达到政治教学的目的。
四、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法;学法;问题;对策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落后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强调存在“只要学生学”等方面问题:比如:极个别教师及其强调“一言堂”“满堂灌”的输出方式,严禁学生提出与“教学无关”的问题,磨灭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当然也存在教学内容 “繁、难、偏、旧”的问题、教学结果 “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导致一些课堂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因此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新课程背景下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便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新颖的教学方法(以情境教学法为例详细阐述)
政治学科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如果只是单纯地就知识进行讲述,必将会陷入枯燥而机械的理论灌输,教学高度固化,枯燥无味,不仅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致使厌学情绪滋生,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能成为死的知识,而不能灵活地运用。致使笔者认为新颖的教学方法存在以下几点共通之处: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2.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的课堂竞争意识;3.鼓励质疑,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创设开放性教学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5.培养多种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接下来我将以情境教学法为例详细阐述:
采用情境教学,通过有目的的创设与具体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场景,来引导入情入境,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笔者认为是推进教学改革步伐的有效途径。
情境教学将无形的情与有形的景结合起来,更能让整个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使枯燥而抽象的知识寓于直观的事物、真实的场景之中,这样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使其思维处于高度亢奋状态;同时更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学生更易从直观的事物与场景中获取第一手感性材料,从而上升为理性认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真正实现活学活用,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正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展开主动的求知行为。如在学习《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时,我让学生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汽车和汽油、猪肉和鸡蛋是什么关系?(2)汽油与鸡蛋的价格上涨或下落,对汽车和猪肉的市场需求有什么影响。这两个问题与生活密切相关,直接指向具体的教学内容,这样更能在问题的刺激下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
2.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的深刻理解做铺。
政治学科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要将政治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彻底摒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要将教学的视野引向宽广的生活空间。如在学习《正确行使权利》这一内容时,教师联系学生所熟悉的选举来创设情境,某村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村民对选谁议论纷纷,有的说谁给我好处我就选谁,有的说谁能为村民办实事我就选谁。如果你是这个村的村民,你会选谁呢?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将看似抽象深奥的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关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联系具体的现象来理解这些知识,从而达到本质性的认知。
3.创设媒体情境,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片、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 机、DVD 机、计算机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 它改变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而是以图文声像等手段来传递信息的视听结合的多种感官参与的教学模式,在政治课教学中这样能吸引学生和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不断地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与能力,真正学会探究,学会学习。
4.创设实践情境,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成功而有效的教学的标准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多少,也不是学生所接受知识的多少,而是要看学生的运用程度,也就是说学生能否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传统教学中只重知识的传授,重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而忽视具体的运用,将学习与运用,理论与实践割裂开来,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创新。为此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尤其是引入时事热点话题,将学生的认知由教材引向生活,引向社会,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用合一,以学导行,活学活用。
三、新颖教学方法运行存在的阻碍
1.课程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教学评价过于强调甄别的功能,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课程好坏的唯一方法。忽视对学生身心各方面发展的评价。致使教师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无法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
2.经费投入不足。教育上的经费难以满足教学过程中的大量支出,导致各地区的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3.高中生对新学习方式不适应。由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以及学生由于已经适应了以前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突然面对新的要求,在短期内成绩下降。
4.家长对新教学方式理念理解片面。评价学校好坏的主要标准是孩子是否好好听课。
四、推进高中政治新教学方法的有效对策。
学校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和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并且转变观念,多样化教学;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机关广泛汲取家长、社区意见;最重要的是,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地方文化。
总之,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上存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教学,都是为了给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孟庆男,马宝娟,谭永梅.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2]崔岐恩.教师新课程教学方法应用[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7.
[4]施凯贤.多措并举――全面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成效[J].文理导航,2010,(12).
[论文摘要]为了更好地在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实施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调查民族地区高中生的探究精神以及他们对当前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评价既能揭示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弱点所在,又能为教学实验提供依据。
一、引言
探究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付诸探究行动的精神状态。“教育中最可宝贵的精神是探究精神,探究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一种教育精神”。它既是一种学习精神,也是一种教学精神。作为学习精神,学生作为探究者,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下,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作为教学精神,探究反映的是教师积极探究教学问题,追求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取向;教师的探究精神不但表现为课内的行为,也表现为课外的行为。课堂教学中的“探究精神”是指在教师采用探究性教学或类似于探究性教学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在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和创造精神。在课外则表现为,自尊自信,在教师的指导下,排除干扰、自我调控、自我探究、主动学习和发展,以提升自己的探究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和完整个性的上进与追求的精神。
为了更好地在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实施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调查民族地区高中生的探究精神素养,包括问题意识、质疑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实践意识和能力;探究意识和能力;主体意识等方面,以及他们对当前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评价(问卷、访谈)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问卷调查及访谈对象
河池市第三高级中学的生源主要来自“东巴凤”(东兰、巴马、凤山等县的简称)革命老区和毗邻的大化瑶族自治县。学生中壮族居多,其次是瑶族、汉族,还有少数水族、侗族、毛南族、松佬族。“东巴凤”和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四县均属国家重点扶持的“老、少、边、山、穷、库”贫困县,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四县境内居住着壮、瑶、汉等12个民族。长期生活在这块长寿带上的壮、瑶等民族,登山履险,烧舍耕种,繁衍生息。四县境内壮、瑶、汉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这种人文地理特征决定了各民族必然要与其他民族发生频繁交往关系,形成了既有杂居融合性又保留着各自民族独特个性的文化。“东巴风”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大会战极大地改善了老区教学硬件设备,但老区的教学水平还很落后,学生人学成绩比较低。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对象颇具我国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的共性。
1、问卷调查的对象:该校2005级有10个教学班,学生人数为503人,以他们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笔者任教班级为(1)、(2)班,系该年级的重点班,学校是根据学生中考成绩排在前一百名随机搭配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笔者只统计该年级参加问卷调查的503人中的(1 ) ,(2)班的100人(两班人数均为50人)作为抽样调查结果。笔者任教的2005级(1 ) ,(2)班学生情况见表1—1:
2、通过对河池市三高的六位政治教师和2005级(1).(2)班随机抽选的8位学生的座谈访问,收集调查资料。
三、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与分析
1、问卷调查情况
(1)问题意识和质疑习惯状况(见表2—1)
(2)创新意识和能力状况(见表2一2)
(3)实践意识和能力状况(见表2一3)
(4)主体性和合作性状况(见表2一4)
(5)学生对政治课教学的评价状况(见表2一5)
(6)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状况(见表2一6)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以上各项调查虽有学生主观因素的影响,但统计结果与教学观察基本一致。从抽样问卷调查结果看,与其他地区高中生相比,民族地区高中生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左右,表现出更明显的唯师是从,知识面狭窄,能力低下,创见贫乏的特征,这与知识社会对人的创新素质与能力的要求相距甚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民族地区高中生自学能力较差,问题意识淡薄,缺乏质疑精神和探究意识。2004年上海市第三女子高中政治教师肖英,就学生的问题意识状况作了一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经常对教材的内容和老师的上课提出疑问”的比例仅占被试的7. 14%,而这7, 14%的学生,被问及为什么会提出疑问时,近半数同学选择了“老师不断启发和要求”。就“你在哪些学科主动提问较少”一问,调查显示,文科要远远大于理科,而在文科中,政治、语文学科要远远高于外语。相比之下,本次调查的第2题C选项为5%;第1 ,2,3,4,5,6题B选项均超过50%;第19,20题的A选项和B选项同样超过50%,其中最高达77 %;第19,20题的B选项总共才9%。说明民族地区高中生不善于自学,更不善于在自学中和有问题处提出问题。唯师是从,唯书至上,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更不敢怀疑权威和书本,探究意识极度贫乏,探究能力低下。第1题的D选项极低,只有2%;第5题的A选项明显低于C选项;第3题B选项的高选率也正好与课堂观察、访谈了解相一致。
(2)民族地区高中生发散思维相对萎缩。创新意识中发散思维最重要,没有对问题的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循规蹈矩,就不可能有新的发现和创新,第7 ,8题显示民族地区高中生发散思维品质低下、创新意识缺乏,不善于独辟蹊径、另选方法。这可能与民族地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追求“标准答案”有关。如第9题中56%的高中生依然认为学习知识比掌握方法更重要,9%的学生选择D选项,只有35%的学生选择C选项,表明缺乏探究创新的意识和观念。
(3)民族地区高中生缺乏实践意识和能力。第11,12题反映民族地区高中生缺乏实践意识,不能将所学知识与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第11题中选择C选项的人数比选择A选项的人数要多也说明了这一点,同时也说明很多民族地区高中生并没有将社会调查看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过程,明显缺乏实事求是和科学探究精神。
(4)民族地区高中生的主体意识淡薄。第4,13题反映民族地区高中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知识以老师传授为主,多数学生学习时仍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问什么,他们就想什么;老师讲什么,他们就听什么。民族地区高中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很弱,也缺乏主体的参与能力,如第13题选择C选项就占26%。说明他们知识面偏窄,缺乏自主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从第4,13,14,15题就可以反映出来。相比之下,其他地区大多数高中生渴望成才,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自尊自强,自信自立,有乐观豁达的良好心态,独立意识与竞争意识较强,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如福建沿海开放城市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现状的调查显示:93. 6%的高中生认为“学习好必须依靠自己”,70. 68%的学生表示“喜欢竞争”。值得注意的是:从本次调查看,同是民族地区,从民族上看,壮民族学生比其他民族学生各方面的素养略优;从性别上看,女生比男生更愿意与他人交流;从城乡生源看,城镇户口学生各方面的素养远远优于农村户口的学生。
(5)民族地区高中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现状表示不满。在高中阶段的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习态度淡漠的情况最为严重。2004年在上海市第三女子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肖英的调查中,高中生普遍对思想政治课难以产生兴趣,认为“政治课只要坐着听,不需要动脑筋、提问题”,认为“政治就是受教育,只要点头就行了,不需要提出异议”。而本次调查的第17,18题反映民族地区高中生也同样不喜欢当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他们更喜欢快乐教学课堂,喜欢师生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希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联系。第17题的C项选择率为零,说明该校教师未曾进行探究精神的教学实践,学生也就未曾接受探究精神的培养,并对其缺乏了解,谈“探究”色变,无一人选择C项。在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态度上大多数民族地区高中生是感兴趣的,但应该注意,有7%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22%的学生选择了“不得不学”,而“很感兴趣”的选择率只有巧%。如何提高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这个问题,应引起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改变民族地区落后的教学方式,实施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素质教育,理论联系实际,让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氛围中学习,这才是改变民族地区高中生思想政治学习状况的最佳途径。
诚然,造成上述民族地区高中生探究精神素养贫乏的原因很多,民族地区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是不是其中原因之一,需要对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二)访谈调查结果的总结与分析
1、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请六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和八位随机抽选的2005级(1) ,(2)班学生谈谈对现行教材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看法,了解河池市第三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寻找导致高中生探究精神素养贫乏和阻碍高中生探究精神养成的原因,为教学实验提供指导。
访谈时间:2005年10月13日、20日、25日、28日,2006年12月25日、27日。笔者利用业务学习时间与高中政治教师进行访谈,结果如下:
(1)对高中政治教材的看法。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要想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就必须了解现行政治教材。他们认为现行教材的特点:一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该教材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同步协调的发展,始终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地渗透和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生成。课堂教学基本实现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吸收—贮存—再现”转变为“探索—研究—创新”,逐步实现由简单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面对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不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阅读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归问题—反思问题”,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也就是说,这是现行教材最大的优点,为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供基础。二是导与学相结合。以往教材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逻辑为主线,其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我们民族地区教师的授课方式基本是“满堂灌”,即灌知识、灌方法,没有师生互动,更谈不上激活感悟,启迪智慧,挖掘潜能。但与过去相比,现行教材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费尽口舌、半天解释不清的东西,现在让学生一看便知,极大地丰富了政治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如教材中大量的黑体字、楷体、宋体、名人名言、图片、漫画、资料卡,以及【想一想】【忆一忆】、【说一说】、【试一试】、【议一议】、【阅读与思考】等多种形式,作为教材的辅助材料,学生能主动地从看、想、议、说中进行学习,从而得出结论,与过去使用的教材相比,现行教材是比较好的,但要与进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配套相差甚远。三是现行教材的知识体系在安排上是先部分后整体,先原理后应用,先世界观后方法论,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但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方面仍显不足,多数问题仍由教材直接给出,研究思路也是教材直接呈现,对课堂教学进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开展很不利。
(2)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看法。基础教育在短短的五十几年里,进行了八次轰轰烈烈的改革,教学理论换了一茬又一茬,而民族地区的课堂教学和十几年前相比没有多大变化。为什么理论和实践之间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原因在于现行的考试制度。他们一致认为当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主要是会考和高考的压力所致,而这一形势又是民族地区一线教师所无法改变的,所以民族地区的教学改革空间非常有限,只能在保证两考(会考高考)的前提下进行。最后他们一致认为:首先,要培训和提高民族地区政治教师的素质。针对当下课程改革,民族地区教师因素是新课程标准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和极重要的可变量。教师不仅是新课程理念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也是新课程精神的执行者;新的课程理念是否能够得到准确理解,新的课程内容是否能够得到贯彻落实,新的课程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是否能够高效培养,所有这一切最终都要落到一点,那就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在民族地区,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也就是说我们对理念的掌握仅限于一些新名词,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保留着原有的模式,甚至认为新课程其实就是换了一本新课本而已。其次,重塑民族地区师生关系。针对当前民族地区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师生关系错位的现实,有几位老师都提到政治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民族地区课堂教学中不应突出“教”,应突出“导”和“学”,民族地区政治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活跃的、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以唤起民族地区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进行发散思维,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基础。
2、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与八位随机抽选的学生进行访谈,结果如下:
(1)对高中政治教材的看法。高一(经济常识)的政治课本看得懂,课也听得懂,就是考不了高分;懂得自己也是一个纳税人,很自豪;但始终弄不明白的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上涨的部分与下跌的部分为什么是均等的?生活中商品交换更多的是不等价交换,为什么说商品实行等价交换?高二(哲学常识)的政治课本每个字都认识,但组成一句话却不知究竟,看得懂文字却弄不明白它的意思;预习时似乎就理解了,但听老师讲解之后反而增加了诸多的不理解;不厌其烦地看、念、背,考试后却发现选择题的误选率更高;以前半夜醒来,忽闻窗外风吹草动的声音,心里总是发毛,现在,当我害怕的时候,我就唠叨这样一句话—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鬼神的观念不过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罢了,但唯物论为什么是正确的,唯心论为什么是错误的?书本一直没有说明白。学生还希望书本能否多一些生动活泼的字眼、案例和图画。
(2)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希望。在小学、初中的政治课堂上老师很少提问,到了高中政治老师还是很少提问,老师总是讲呀讲,我们只能听,不能问;老师什么时候提问我们,或者什么时候我们能在课堂上随时向老师提问?在课堂上随时向老师提问可以吗?其实我们也提不出什么问题,但我们还是希望老师多举例,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以题目巩固理解,对于材料分析题,多讲些答题的思路和方法;有的政治老师说话的口气如同上帝真理一样,给人的印象就是学了他的政治就会超凡脱俗,我们愉快不起来了。
论文摘要:在新课改全面实行之际,本文从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阐述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坚持把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实际性相结合,从典型性、应用性、情境性、新颖性等方面分析案例教学的原则,并进一步表面案例教学在新课改的重要性。
高中新课改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将在我省全面铺开,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的新课改,无论是新课标的理念、还是具体的课程模块上都有较大的新意,真正体现了教育的社会化、生活化,也必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新课改为背景,结合建构主义理论浅谈新时期案例教学存在的必然性和相关原则及应用,以求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提高成效,真正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一、在新课改背景下,强化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典型的事件和教材中关键性问题的教授、探索来带动学生理解普遍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启发思想,达到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爱好、真正理解教材内容,并运用知识分析当今社会问题的一种颇为有效的策略。
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在对人的情感道德普遍关注的基础上重视教学过程和方法,而案例教学充分体现这点,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突出过程方法的地位。wWw.133229.coM
新课改的前景是美好,也是异常艰巨的。我们常常会发现(1)在应试教育的引导下,凭课本的知识,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地重复介绍,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2)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对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很不到位,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听了似在云中雾里,久而久之,加重了对学习的厌烦感,以致出现了那种“讲条条,记条条,考条条,忘条条”的恶性循环,使政治课的知识认识,能力培养,觉悟性提高的目标难以得到实现。
总之,新课改的要求与现状形成强烈的反差之时,做为一线的政治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在课程与教学理念上应加以更新,更应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特别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进一步创新。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认为案例教学的原则作用与新课改的核心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有众多的吻合之处,能有效地克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弊端,真正实践新课程的理念。
二、建构主义理论下案例教学的原则及应用
(一)典型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在一定情景下,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最终形成特定的认知图式和认知结构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综观高中政治教材,存在许多抽象的原理、概念,使学生不易理解,鉴于此,通过典型的案例教学,把问题具体化,并将问题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使学生从案例中领悟到原理、概念、以及在现实中的用处,从而增进学习的兴趣、动力。当学生在参与案例的讨论时,进一步促进言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避免了那种“为教而教”,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育的局面。如为了说明科学的发展观,特用以下案例。
新闻调查《淮河流域污染》
1994年到2004年—10年601)亿换来历史污染之最
2004年7月20日至27日,淮河突然爆发有史以来最大的污染团,如同巨大的黑蘑菇,从上游奔腾而下,横扫千里淮河,充斥河面的黑色污染水团全长133公里,总量超过5亿吨,一路浩浩荡荡杀奔洪泽湖,满河黑暗,浮尸(鱼虾蟹)千里。
新闻追踪《黄孟营村—癌症村》
河南省沈丘县周营乡黄孟营村坐落于淮河最大的支流黄孟营村十几年来发生的癌症、残疾,甚至儿童的先天性心脏病都与水污染有着密切的关联。
提问:
1、传统的发展模式带来的弊端?
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基本要求?
(二)应用性和情境性
高中政治新课改从经济生活、理论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大块,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必修课课程模块。新课标强调“引起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人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因此案例教学中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单纯地获取知识,让学生通过案例逐渐领悟,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避免了传统讲授法的固有弱点,化解了灌输式教学使学生所产生的厌恶感,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的差距。
当然,应用的过程离不开情境的设置,根据建构主义的情境性或情境化认知观点,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是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而生长信息的意义的过程。“抛锚式教学”强调“条件知识”的重要性,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性,界定了知识应用范围的问题情境,来发展学习者灵活的可应用的知识,如在上《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课中设置三个情景。
1、情境内容(一)
2001年,顾孝亮在高考中以麟6分的好成绩成为盐城市的高考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录取,可是读大学的费用成了顾家人的一大心病,由于家里经济条件差,而且顾孝亮弟弟还在读书,怎么办呢?是去读北大还是放弃呢?
2、情境内容(二)
2004年秋,他被法学院列人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名单,消息传到村里,整个村子都沸腾了。然而不幸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顾孝亮患恶性肿瘤,要治疗此病至少需要50多万元,如果你是顾孝亮,你会:
a、接受治疗b、放弃治疗
3、情境内容(三)
为挽救年轻生命,顾孝亮患病后,故乡通阳村先后有2000多村民外出打工,就在农民工纷纷返家时,顾孝亮由于病情严重恶化,抢救无效而去世。村民们的行为有没有价值?
a、有价值b、没价值
通过以上三个情境,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新颖性
建构主义认为,“建构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重组”,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政治课的案例选择要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总体认知水平,能凸显时代感,使学生乐于接受。据笔者调查,学生普遍对时事感兴趣,这也是政治课教学的优势所在,在教学案例中,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状况,恰当地引用最新,有重大意义的时政案例,如东南亚海啸,神舟六号发射成功,连战大陆行等。
当然,要从学生的自身角度出发,联系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到教学中,也能成为较好的案例,如讲授哲学中矛盾是对立统一时,举一个14岁的学生案例,分析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1)老师心目中:“不合群、孤僻、喜欢邪恶,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不服管教”
(2)父母眼中:“爱学习,有个人爱好,聪明能干,能尊重他人,但对父母亲有反抗心理”。
(3)本人的日记(摘录部分)“我并不奇怪,我就是我,只是和别人不同,为什么要自卑,为什么不敢自信、生活这样美,我当然不甘居他人之下,我从来都很自信,也不认输,把回想留给未来,就像把梦留给夜,把泪留给海”。
当此案例在讲授时由于反映青春期的学生特点,引起了班上同学们的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导到人生中存在的矛盾问题,以及哲学的矛盾内涵。
(四)时机性和趣味性
案例的选择应把握时机,如刚上课时,学生一般还未进人上课状态,这时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案例,常常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产生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产生寻找答案的动机,较顺利地导人课文的正题,同样的,在一节课中涉及到重、难点时,借助好的趣味性案例,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较短地解决重难点,如在哲学的价值观问题上列举以下的例子。
1、指导者告诉成员:地球上发生了核战争,人类将灭亡。但是,一位科学家发明了一个特别的核保护装置。如果谁能进人其中,谁就能生存下去。
2、现在有10个人,但是核保护装置里的条件只能让人类7个人生存下去,请您决定谁应该活下去,为什么?
①老师;②怀孕着的妇女;③运动员;④少女;⑤外国的游客;⑥警官;⑦僧侣;⑧流行的男歌手;⑨小说家;⑩慢性病住院患者。
3、每位成员将自己的选择及理由写下来并在小组内交流。
讨论要点:
(1)在讨论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及他人的价值;
一、明确目标性,发挥“导向力”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没有目标,哪来的劲头?。”仔细观察与反思,但凡学生不参与的缺乏活力的课堂,基本上都是是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与明确目标的课堂。因此,要焕发课堂活力,必须首先从提高教学目标性、激发学习导向力入手。首先,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伊始对“三维目标”进行简要解读,引领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其次,教师围绕要实现的目标,科学分析学生心理,针对学生的实际,提供接近目标的适当阶梯,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往前走,“积小胜为大胜”,增强学习主动性;再次,教师要通过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开展诸如自主学习展示、演示表演及自我检测练习等实现目标的具体事件,善于把目标转化为一件件可实际操作的行为,目标的功能就现实化了,目标的激发力也就融入行为中了。
二、尊重主体性,激活“内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因此,要调动学习主动性,首先要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着手。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首要的就是营造一个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和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政治课教师要改变学生印象中那种死板严肃的表情,换之以富含期待、充满鼓励的微笑,要减少乃至硬枯燥的语言,换之以富有美感、娓娓动听的语言;其次,课堂上要采用学生轮流时政演讲、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组内交流与课堂自我展示以及师生鼓励性评价等多个环节、多种方式来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效能感;激活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感;激活学生展示才能的冲动感;激活学生融于小组的集体感;再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或成功之处,并借机表彰激励学生,巧借这种优势转移法,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和主动性。
三、增强趣味性和思维性,激发“吸引力和思维力”
首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做到“三贴近”,即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事热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参与其中。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还应该具有新颖性、悬念性,能制造认知冲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课堂问题的情境还应紧扣教学目标,要突出重点和主干知识,彰显情感升华,能将教学内容贯穿于情景导入、分析和回归之中,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这样才能将趣味性与科学性统一起来,才能既达到激发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又能落实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最后,在情境材料的选择上要坚持一材多用,在情境问题的设置上要缜密思考,设置的问题要具有逻辑性、层次性、梯度性和开放性。
其次,活化教材,将抽象枯燥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思维化和文学化,进而激发兴趣与好奇心,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语言的表达力。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通过设置数学计算、图表曲线、漫画图片、诗歌古文、成语典故、哲学命题等教学资源,灵活多变地将枯燥、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思维化、直观化,将政治理论寓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典故及针砭时弊的漫画寓言之中,相信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能引起学生共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再者,政治课教学要善于利用学科特色,挖掘和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活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科优势。高中政治课内容紧密结合我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而这些生活中又蕴藏着丰富的哲学道理,教学中要善于利于现实资源。同时,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相整合,要借助传统与现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采用读、写、说、唱、演、评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性,让政治课真正彰显学科魅力,焕发学科活力。
四、紧扣时代性,助燃“持续力”
政治课的最大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政治课最具活力的就在于它紧扣时代脉搏,极具生活气息。因此,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性。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聚焦社会热点、科学前沿和生活现实,帮助学生不断燃起对政治学科的持续性学习热情,进而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譬如,可以将网络现象与课堂内容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明辨国际风云,解读政策法规;可以开设学科沙龙,剖析身边鲜活的实例。再譬如,可以借助《舌尖上的中国》这一电视节目,巧妙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贯穿其中,将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融其中,还可以将民族团结教育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渗透于内。
五、彰显教师魅力性,凝聚“感召力”
高中政治课堂不应是空洞的说教和单纯传授学生知识的课堂,也不是师生之间简单的交流与对话,而应是师生心灵与智慧的碰撞、“情味”十足、充满浓浓爱意的课堂。教师之爱是学生健康成长最重要的精神营养之一,我们只有先对学生动之以情,而后晓之以理,学生才愿意接受你,我们的教育才有效果,我们的课堂才会高效。那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如何做到有“情味”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以情化人,注重实效性与趣味性相统一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趣味性与实效性相统一。我们教师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政治教师要善于回归生活,立足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政治道理。二要关注国内国际形势。每天都在发生的国际国内时事,因为其新颖性而受到学生关注,更因为它蕴涵着丰富的政治道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要关注地方乡土材料。乡土材料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而且能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其积极性。如《哲学与生活》中,在讲到唯心主义世界观时,我引入了英国哲学家贝克莱的这样一段情景故事:贝克莱曾提出“存在即被感知”的唯心主义观点,他曾说:“我说我书写的桌子存在,就是说我看见它,摸到它”。于是有人问:“贝克莱先生,按你这么说,当你站在悬崖边时,面对的是峡谷,难道你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了吗?贝克莱说:“哦,不错。”“那好,你就往前走吧。”寓教于笑声中,使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课堂实效明显。
二、坚持以情动人,注重教材内容与时展相统一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抽象的理论概念很多,教师要想将这部分内容向学生讲清、讲透、讲明白不太容易,学生对这部分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去认真研究和准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将教材内容与时展结合起来,增添和选取一些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典型事例,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课堂活起来。如在讲解矛盾双方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时,我举了买卖双方的例子,买卖作为一对矛盾的双方就具有各自不同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亲身经历过程中对事物进行内省和体察,以主人翁的姿态不断尝试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知识。作为教师,我认为平时要善于捕捉教育信息,对课程进行大胆补充。教师一方面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多了解学生的兴趣、行为和困惑;另一方面要关注契合时展的社会热点引入课堂,让学生去判断,去讨论,懂得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现象值得发扬,哪些现象要批评。我想只有对学生补充这样的资源,课程才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三、坚持以情感人,注重教学艺术性与活动多样性相统一
课堂的艺术性表现在教师所表达的言语能走进学生的心灵,逻辑清晰,表达准确、简洁有力,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地看、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抓住师生交流的最佳契机,适时运用语言、表情等手段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就能使师生互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活动中,注重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预习展评、辩论会、故事会、即兴表演、歌曲赏析以及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才干,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如在学习“商品的价值量”内容时,我引用了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项链》小说,运用典故进行导课,使枯燥的政治课富有文学的魅力,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