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风险管控措施

企业风险管控措施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1-24 11:14: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风险管控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风险管控措施

第1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重要性;问题及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管理的重要性

1.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的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企业生存与发展就一定会进行生产经营,那么就会存在着潜在的由于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不利因素而导致的企业经营成果损失的可能,企业风险管理目的就是使用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使企业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得高额利润,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想实现经营目标,就必须在经营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企业生产经营中离不开投资、筹资、利益分配等活动,这些活动中必然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并且它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起到了监督保证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1)有利于为企业营造一个相对安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我们知道有风险就应该有防范,这样才能将风险有效地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企业经营也是这样,企业在正常投入生产后,为了减少经营风险,往往是高负债经营,这样又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必须加以防范,这是企业企业经营中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2)有利于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需求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开发市场,占领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对市场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识别,有针对性实施风险应对。这是企业资金顺利周转的有效保障,更是企业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

(3)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活动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如何筹措、使用、调节、盘活企业资金,使资金在市场经济中保值、增值、确保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已成为我们财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才能促使财务管理在提高资金的安全性与获利能力中发挥关键作用。

二、当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财务风险包括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是国家汇率和利率的变化、通货膨胀、政府运用宏观与微观调控手段进行市场调控等引起,以上风险是企业无法避免的,企业只能及时地改变其内部环境来适应上述环境变化给企业财务带来的风险。内部风险是因为企业的管理者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提高经济利益,片面的追求生产规模、销售量等,忽视了投资、筹资等资金运转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这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具体情况如下:

1.资本结构缺乏理性考虑

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不仅可以给企业节约资金还可以提高经营效率,为企业避免合理的经营风险。但是凡是都有个“度”字,这个“度”需要企业在资金的安排上慎重考虑,企业应该合理地安排自有资金与外来资金。但是现在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现象,没钱找银行成了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由于过多的依赖银行,导致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当企业出现支付危机时,对银行的依赖性更强,这样恶性循环下去,融资成本与财务风险逐步加大。资本结构越来越不合理,导致沉重的企业财务负担使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2.投资过于盲目化

我们知道企业投资包括对内与对外投资,在对内投资上一般是对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的投入比较多;对外投资主要体现在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在对内投资过程中,很多企业缺乏对市场的调查,只看外表,没有看到其实在,缺乏对可行性项目的调研与周密的分析及预测,盲目地扩建、改建、大量地购进固定资产,结果给企业带来较高的财务风险,如果决策失利可能会导致投资无法按期收回,最终导致给企业债务累累,财务风险巨大,经营难以维持。外部投资是指企业在与其他企业合作时,由于缺乏对其的可信度、资质能力、获利能力、外部环境等方面的详细调查与集体分析,容易导致“一人说了算”,盲目草率签订合同,最后导致资金投入无法收回,企业无法正常生产,濒临破产。

3.销售及采购策略不当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告诉我们:好的营销策略是企业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强壮企业的法宝之一。所以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活动,这是企业经营的一种策略,也是现代市场管理的需要。但是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盲目生产,在没有对市场进行仔细的调研与科学的预测下,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制定了大量采取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一旦资金不能顺利回收,企业财务风险剧增。再有,为了防止物价上涨而大量采购原材料,从而导致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当随着市场的环境变化而减少生产时,原材料超储积压成存货。销售及采购策略不当将严重影响企业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最终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

三、针对我国现阶段企业财务风险应采取的防范对策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阶段,如果防范措施不当其危害性极大,那么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使其化险为夷,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的资本结构即是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比例,反映企业的债权和股权的比例。与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相适应的资本结构就是最佳资本结构。企业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来确定这个比例。如在考虑资金成本的前提下,还要考虑风险程度和收益水平,并且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最佳组合。这是降低财务风险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企业稳中有序经营的最佳思路。

2.做好市场调研,提高财务决策的依据

既然外部风险我们无法回避,那么面对市场经营的风险,我们就应该认真地分析并且去面对。如在市场条件好和企业自身经营能力比较强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多借入资金,这样可以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与运用;在市场环境不利的前提下,由于整个社会经济低迷,那么企业就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少借些资金,合理有效地组织调整资本结构,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应对措施要与企业的成长阶段、财务管理策略、风险承受能力相一致,为企业管理层的财务决策提供支持。

3.保持较高资金流动性及最佳存货持有量

较高资金流动性及最佳存货持有量是企业控制财务风险、减轻企业经营压力的重要保障之一。因为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越强,其变现能力就越强,则偿债能力越强,这样财务风险就越小。同时企业要合理安排好最佳存货持有量。包括购进的原材料与成产品的持有量,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用款的高峰和低谷期。再有还有安排好企业的借款到期日、利息的支付日和存货的库存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达到资金的充分合理运用。

4.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两大工具。随着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发展,内部控制由传统的内部牵制制度逐步发展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风险管理也有分散的财务、经营、战略风险管理逐步发展为整合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是全员、全流程的控制,因此要想做好风险管理就必须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5.建立应急财务预警预案系统

企业一定要认真分析财务报表及各项指标间关联方式,并将企业目前以及即将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的投资者与经营者,并写出详细的分析报告来引起投资者与管理者以及相关利益者的高度重视。因为企业的生产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那么企业的发展也应该立足于市场,因此企业应该建立适应市场的风险防范和规避机制,及时地收集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各项资料与对策。最后一定要将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贯穿与企业发展的始终。

总之,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所在,更是企业稳中求胜的最佳法宝。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企业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其风险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上:

(一)合同主体风险

我国法律之中,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主体资格要求也不一样,对很多行业的企业来讲,除了需要获得营业执照之外,没有其他特殊的规定。但是对于药品、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航空航天等行业来讲,不仅仅是需要取得营业执照,还需要在获得营业执照之前获得相应的批准证书或者是资质证书。同时,这些企业只能够在批准证书或者是资质证书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合同签订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合同主体合格,如果不合格那么就会使得合同无效或者是被撤销,企业就会因此而受到经济上的损失。

(二)合同程序风险

我国法律之中,对于某些类型的合同有着较为严格的审批程序,如果是没有经过批准或者是办理审批手续的合同,同样不具备法律效力。例如对于中外合资企业就必须要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才能够生效;如果是建筑工程合同就必须要办理了规划审批并且获得了规划许可证等才具备有法律效力。而如果是没有办理批准或者是审批手续,那么就会使得合同无效或者是被撤销,要想使得合同生效就必须要办理相应的手续。还有些合同还会因为受到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而额外的多消耗一些费用。

(三)合同内容风险

合同的?热葜饕?是由合同条款与附属文件这两个部分所组成。其中合同条款主要包括了合同当事人的名称或者是姓名、住所、数量、质量、违约责任等各项内容,附属文件之中的内容则主要是包括了双方所约定的各种图、表、文字等多种资料。合同的内容必须要完备,如果不完备,那么就可能都会因为某些条款没有约定或者是约定不明确而导致双方出现分歧,进而导致对合同的履行造成影响。同时,合同条款之间还必须要彼此一致,在合同之中各项条款相互之间不能出现矛盾与逻辑错误,否则也会影响到合同的顺利履行。

(四)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

当合同生效之后,双方当事人都必须要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对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进行履行。但是在履行的过程之中会容易因为各种想不到的意外因素对合同的正常履行带来影响,有的时候也需要对合同进行一定的修改或者是变更。如果没有经过双方协商而擅自修改或者变更合同内容,也会导致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带来损失。

二、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风险控制措施

(一)充分了解《合同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合同法》从定义、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形式、生效、无效以及合同相关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系统详细的规定。此外,在我国就合同关系的法律规定不仅仅是只有《合同法》,此外还有其他的法律、法规等。在对外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充分的了解,才可以避免出现合同无效的情况,规避损失[2]。

(二)签订合同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对方当事人的各种资信情况

在正式签约之前必须要充分了解对方当是事人的各种情况,例如要求对方提供当年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生产许可证等各种相关的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同时如果是设计等队伍,还需要对方提供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企业合同管理部门经办人需要对上述证件的复印件进行留存备查。如果是巨大的合同,有必要派专门的人去进行实地调查,对当事人的资信情况进行充分地了解,包括了对方的商誉、技术设备、管理水平、财务状况以及人员构成等多个方面。

(三)合同签订过程中防范合同风险的方法

首先,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对合同中的各项条款的拟定与审查,这是有效规避合同风险的核心环节。通常情况下,在实际的交易活动中,合同由签订双方一起协商共同起草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很多时候都是乙方提供预先拟好的文本,再由另一方来进行审核补充。如果是乙方自拟合同,那么就可以避免合同条款中的陷阱。而如果是另一方来拟定,那么就必须要对合同的条款进行认真的审核。要争做到用词准确、约定明确、表达清楚,不存在歧义,决不能出现含混不清或者是模棱两可的情况。在涉及到对我方不利的条款,必须要据理力争,要求对方变更。

(四)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对策

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必须要尽可能的减少合同变故,减少风险。为此,需要做好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在履行的过程中树立起良好的证据意识,合同管理部门必须要收集并保存各种资料,并及时掌握合同履行情况,为后期发生合同纠纷时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其次,如果出现了合同变更或者是疑问,必须要及时签订变更协议。另外无论是变更协议还是补充协议都必须要采用书面的形式,不能够以口头约定作为协议存在。一旦签订合同就必须要认真履行合同。同时,合同管理人员需要熟知合同中的内容信息,尽可能的确保可以利用合同中的内容来保证自身的合法权益[3]。

(四)打造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实现合同管理信息化

在过去,企业之中很多都采用手工管理合同的方式,因为所涉及的部门和人员较多,所以费时又费力,并且在在归档、合同执行进度、预警机制等方面效率不高,存在很大的管理漏洞,容易出现风险。合同管理系统有效地弥补了手工管理合同的不足,提高了合同管理的效率。通过系统实现对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即从预算到合同付款的全流程管理。通过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规范合同执行,实现业务单位、财务、法务联合管控,通过实时监控,规避公司违约风险。为了有效规避合同风险,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打造专门的合同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该系统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的历史数据库,为进一步提升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打下扎实基础。在系统中还具备有项目谈判启用日志管理功能,合同物资交付、发票的全流程跟踪功能,并能够规范合同执行、进行实时监控。提升合同管理的自动化,同时还提升合同相关的会计帐务处理。这些功能的实现有效地规范了合同管理流程,规避了合同风险。

第3篇

近年来,随着企业法制意识的增强,对合同管理越来越重视,为了防止因为合同问题而导致纠纷,企业加大了对合同管理中风险控制的重视。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逐步暴露出来,强化对风险的识别,可以更好的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有效提升合同管理的质量,为合同发挥出作用奠定良好的保障。在文中主要就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以期强化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控制。

关键词:

合同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作为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是通过一系列合同建立、履行来体现的。合同不仅仅是企业开展对外经营活动的重要联系纽带,同时也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之中合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企业的合同管理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的人与机构也很多,在企业合同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风险。企业的合同风险种类多样,面对这些风险需要采取积极合理的措施来尽可能的避免合同风险带来的损失,而这也是企业合同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1]。

一、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企业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其风险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上:

(一)合同主体风险

我国法律之中,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主体资格要求也不一样,对很多行业的企业来讲,除了需要获得营业执照之外,没有其他特殊的规定。但是对于药品、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航空航天等行业来讲,不仅仅是需要取得营业执照,还需要在获得营业执照之前获得相应的批准证书或者是资质证书。同时,这些企业只能够在批准证书或者是资质证书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合同签订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合同主体合格,如果不合格那么就会使得合同无效或者是被撤销,企业就会因此而受到经济上的损失。

(二)合同程序风险

我国法律之中,对于某些类型的合同有着较为严格的审批程序,如果是没有经过批准或者是办理审批手续的合同,同样不具备法律效力。例如对于中外合资企业就必须要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才能够生效;如果是建筑工程合同就必须要办理了规划审批并且获得了规划许可证等才具备有法律效力。而如果是没有办理批准或者是审批手续,那么就会使得合同无效或者是被撤销,要想使得合同生效就必须要办理相应的手续。还有些合同还会因为受到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而额外的多消耗一些费用。

(三)合同内容风险

合同的内容主要是由合同条款与附属文件这两个部分所组成。其中合同条款主要包括了合同当事人的名称或者是姓名、住所、数量、质量、违约责任等各项内容,附属文件之中的内容则主要是包括了双方所约定的各种图、表、文字等多种资料。合同的内容必须要完备,如果不完备,那么就可能都会因为某些条款没有约定或者是约定不明确而导致双方出现分歧,进而导致对合同的履行造成影响。同时,合同条款之间还必须要彼此一致,在合同之中各项条款相互之间不能出现矛盾与逻辑错误,否则也会影响到合同的顺利履行。

(四)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

当合同生效之后,双方当事人都必须要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对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进行履行。但是在履行的过程之中会容易因为各种想不到的意外因素对合同的正常履行带来影响,有的时候也需要对合同进行一定的修改或者是变更。如果没有经过双方协商而擅自修改或者变更合同内容,也会导致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带来损失。

二、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风险控制措施

(一)充分了解《合同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合同法》从定义、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形式、生效、无效以及合同相关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系统详细的规定。此外,在我国就合同关系的法律规定不仅仅是只有《合同法》,此外还有其他的法律、法规等。在对外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充分的了解,才可以避免出现合同无效的情况,规避损失[2]。

(二)签订合同之前,需要充分了解

对方当事人的各种资信情况在正式签约之前必须要充分了解对方当是事人的各种情况,例如要求对方提供当年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生产许可证等各种相关的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同时如果是设计等队伍,还需要对方提供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企业合同管理部门经办人需要对上述证件的复印件进行留存备查。如果是巨大的合同,有必要派专门的人去进行实地调查,对当事人的资信情况进行充分地了解,包括了对方的商誉、技术设备、管理水平、财务状况以及人员构成等多个方面。

(三)合同签订过程中防范合同风险的方法

首先,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对合同中的各项条款的拟定与审查,这是有效规避合同风险的核心环节。通常情况下,在实际的交易活动中,合同由签订双方一起协商共同起草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很多时候都是乙方提供预先拟好的文本,再由另一方来进行审核补充。如果是乙方自拟合同,那么就可以避免合同条款中的陷阱。而如果是另一方来拟定,那么就必须要对合同的条款进行认真的审核。要争做到用词准确、约定明确、表达清楚,不存在歧义,决不能出现含混不清或者是模棱两可的情况。在涉及到对我方不利的条款,必须要据理力争,要求对方变更。

(四)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对策

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必须要尽可能的减少合同变故,减少风险。为此,需要做好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需要在履行的过程中树立起良好的证据意识,合同管理部门必须要收集并保存各种资料,并及时掌握合同履行情况,为后期发生合同纠纷时提供更有力的证据。其次,如果出现了合同变更或者是疑问,必须要及时签订变更协议。另外无论是变更协议还是补充协议都必须要采用书面的形式,不能够以口头约定作为协议存在。一旦签订合同就必须要认真履行合同。同时,合同管理人员需要熟知合同中的内容信息,尽可能的确保可以利用合同中的内容来保证自身的合法权益[3]。

(四)打造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实现合同管理信息化

在过去,企业之中很多都采用手工管理合同的方式,因为所涉及的部门和人员较多,所以费时又费力,并且在在归档、合同执行进度、预警机制等方面效率不高,存在很大的管理漏洞,容易出现风险。合同管理系统有效地弥补了手工管理合同的不足,提高了合同管理的效率。通过系统实现对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即从预算到合同付款的全流程管理。通过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规范合同执行,实现业务单位、财务、法务联合管控,通过实时监控,规避公司违约风险。为了有效规避合同风险,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打造专门的合同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该系统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的历史数据库,为进一步提升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打下扎实基础。在系统中还具备有项目谈判启用日志管理功能,合同物资交付、发票的全流程跟踪功能,并能够规范合同执行、进行实时监控。提升合同管理的自动化,同时还提升合同相关的会计帐务处理。这些功能的实现有效地规范了合同管理流程,规避了合同风险。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使得合同管理风险防控在企业的管理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近年来,各个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有效的预防了各种风险的发生,但是也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改进,而合同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运行无疑为企业合同管理与风险防控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此外,合同管理系统还需要与其他的一些措施一起配合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出效果。财

参考文献:

[1]徐向国.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D].吉林大学,2014.

[2]任静.论我国中小企业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其应对[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第4篇

企业并购模式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并购过程中的目?瞬⒐浩笠档亩ㄎ缓褪谐〖壑怠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69.html" title="融资论文" target="_blank">融资?道不广泛、不同的支付选择、国家的政策策略影响等因素直接导致企业并购的失败。这些风险因素存在于整个过程中,稍有疏忽都会导致失败。因此,做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分析至关重要。

一、我国企业并购的具体案例分析

(一)并购规模分析

通过表1可以发现2015中大型交易额占了63.65%的比例,小型企业交易额只占11.62,说明交易额主要是大型占主导地位,小中型交易额较低,但是通过交易量可以看出,小型交易量占了68.8%的比例,大型企业交易额只占了10.12%的量,说明大众的主要选择是小型为主,大中型为辅,说明了大中型并购风险远大于小型并购风险,更多的人主要以企业的平稳发展为主,表明2015年我国大部分企业对风险评估有较好的认识。从2015年的交易数量看,以小型为市场的主导,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从交易额来看,以大型并购为主导,以小型为辅,是市场份额的主要部分。

(二)并购类型分析

我国的企业并购主要由资产并购和股权并购两组交易方式组成。(见表2)

企业主要并购类型是资产并购和股权并购。其中股权并购有要约金额、协议收购、大宗交易、集中竞价四种交易形式组成。表2表明,我国要约金额收购方式没有,大部分以协议收购的形式进行交易,不论是在交易金额还是交易量上都占据了主要部分,为我国的主要并购交易途径。

二、我国企业并购的存在风险

(一)价格风险

当企业并购后,对并购企业旗下的物品的定义价值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改变,因此对并购企业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估至关重要。要确定一个具体的价格有一定的难度,通常先确定出价值区间,因为高于或者低于最终市场价对于企业并不是很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确定价值区间,然后再根据地区、人群、环境等因素得出准确的价值,并给出一个可小幅度变化的小区间,有利于跟随市场价值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一、并购后双方企业应该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并合并为一个新整体。在我国,大多数的并购企业更适用于通过价值估量的方式对并购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并购企业是否为上市公司,如果并购公司是上市公司,那么互相获取信息就非常简单,如果是非上市公司,那么要想获取更多的信息就必须做更多更深入的调查。我国还存在着一个根本的问题,证券交易市场缺乏完善的制度对交易进行规范化运行。这将导致在并购企业获取的信息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内部情况,就不能获取正确的价值评估结果,不能准确的定义价值。影响我国对并购企业价值评估的原因还有一点,缺乏公正公开的评估机构,造成没有一个完备的制度进行参照。

第二、价值评估体系不完整和价值评估机构不规范。目前我国对于并购模式的价值评估方面并没有明确的价值评估体系出台,这就导致了在评估过程中存在了一定的主观因素,将造成对并购企业价值评估不准确的出现。在我国也没有一个明确的针对于并购企业价值评估的专业机构,这使得并购双方缺乏基本的法律的保护,使得双方不能监督与自我监督,进而会加多对信息了解的成本和交易成本。

(二)并购企业融资风险

并购企业的资金来源途径对财务风险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企业通过企业内部和外部资金对其它企业进行并购,在并购过程中如果企业内部资金大部分用于并购企业上了,则会使公司资金紧张,影响正常的运营。如果大量的外部资金用于并购,会加大企业的并购成本和增加综合资金成本,将直接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的加大。因此,应该该合理安排内外部资金的运转,使企业在看清自身情况的条件下合理选择方式进行并购。

要做好企业并购工作还应该做好这几个方面。融资前后资金流动情况和相应的融资风险,融资目标大小与融资金额数量,企业融资信誉度和融资后企业收益。

(三)付款方式的风险

我国主要的付款方式有现金、股票、基金、债券、资产等,最主要的方式是现金支付,现金支付风险小,企业流动资金幅度小,操作简单等。现金是企业流动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企业资金的基础。

(四)政策风险

在我国对于企业并购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所以在实际并购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政策、环境、法律等。假如超过了一定的范围,那么并购不一定能成功。

三、并购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建议

(一)掌握完善的并购企业信息,准确进行价值评估

在微软对雅虎的收购案例中,由于没有掌握完善的信息,开出过低的价格导致雅虎拒绝并购。并购双方可以通过对财务的掌握,对企业运营情况,企业盈利情况,企业税收情况,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将会降低并购价值评估的风险。

(二)并购交易方式的选择

我国主要的交易方式是股权交易。企业并购过程中应该针对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股权交易途径,避免交易的失败。通过这种稳定的企业发展模式,即企业选择正确的交易方式,来确保并购的成功进行。

第5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解决措施

[DOI]10.13939/ki.zgsc.2016.03.139

经济的不断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但随着多元化经济的推进,使得企业在会计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经济效益是每个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而会计工作是对企业经济效益记录的文字体现,因此企业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尽管企业对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有一定程度的把控,但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对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加大重视程度,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企业在强有力的社会竞争下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1 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与控制的定义

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是指企业在会计管理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财务信息不准确、信息丢失或者企业经济效益与预期不符合等,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即管理者针对企业会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减少企业经济损失。[1]在企业会计管理中,会计人员的失职如对财务信息记录不准确、信息漏报、错报等都能造成风险。另外,企业领导层的决策也能造成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风险。

2 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中,企业领导者大多只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对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在一些小企业中,由于企业本身规模不大,没有设置专门的会计管理机构,忽视了对会计工作的管理,更没有对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加以重视。企业领导者的不重视,可能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会计管理风险不断扩大,在风险发生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最终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2]

2.2 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是对企业基本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对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经济决策依据的人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在我国企业中,大多数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在工作中缺乏风险意识,特别是在小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没有配备专门的财务人员,基本是由企业领导者自身兼职会计,使得他们缺乏专业的财务分析能力,从而导致他们的风险意识不够。

2.3 企业财务信息失真

企业在经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经营过程中,企业资金流动大,各部门相关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可能导致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上缺乏信息或信息不准确,导致最终的信息失真。另外,一些企业为了逃避税款,在经营过程中不开发票,或者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通过做假账的方式,瞒报或谎报财务信息,使得财务信息失真。总之,不管哪种原因造成的财务失真,都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使得会计管理风险增大,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对企业以后的经营决策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 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的解决措施

3.1 领导加强重视

企业领导是企业的最高层,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会计管理中要进行风险控制,首先要加强领导层面对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领导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为企业求得生存发展的一席之地,就必须要认识到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对企业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领导要加强对财务信息准确性的管理,确保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信息准确可靠,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才能控制或消除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3.2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关系到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的效果,会计人员素质低可能使他们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失职,企业财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的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因此,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中,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两方面。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而且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及素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能够与时俱进,提高其综合素质,为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做贡献。[3]

3.3 确保财务信息合法有效

财务信息的合法有效不仅能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有效依据,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还关系到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长远发展。因此,在企业会计信息风险控制中,企业应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使他们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确保每一个工作环节信息的准确性,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合法有效,为企业在经营中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才能使企业在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做得更好。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引入ERP信息集成系统,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及核算体系,ERP系统为企业提供合法有效的财务信息提供了有力保障。

3.4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涉及面广,大的方面包括资金管理、投资管理、预算分析、财务风险评估等,小的方面包括会计基础管理、日常资金收支、会计核算等,在企业会计管理中需要建立一整套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及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内部控制规定的程序和手段,可以将企业各级部门及人员执行企业的方针政策、采取的措施及实际成效反馈给企业管理部门及高层领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偏差,保证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企业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应包括对财务人员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定期及不定期对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等。在财务人员监督管理方面,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各层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要求员工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监督管理,对员工的失职行为进行相应地处罚。另外,企业应通过内外部审计定期不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检查,确保会计信息准确无误,进行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4]

4 结 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对会计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重视,但依然存在对会计管理风险控制重视程度不够、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等问题。对此,企业领导应重视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的重视,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合法,使企业财务信息能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有效地依据,减少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可能存在风险,及时有效地控制风险,减少企业经济损失,使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锴.浅议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J].中国经贸,2014(11):246-247.

[2]邱冬珍.浅析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对策[J].中国经贸,2014(11):221.

第6篇

关键词:信贷资产 信贷风险 风险管理

一、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当事人包括借款人和商业银行本身,此外,商业银行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会影响到其经营活动。因此,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一)借款人方面的原因

借款人方面的信贷风险控制难度较大,而且形成种类较多,主要有三个方面:借款企业产权结构不合理,过分依赖银行贷款,加大了信贷风险控制的难度;借款人信用度较低,透支、恶意诈骗贷款、寻租等现象严重,扩大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国内消费市场的不成熟性降低了借款人贷款担保的作用,担保资产的市场风险都过给给了商业银行。

(二)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

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来源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例如缺乏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理念,过于重视信贷业务的扩展忽视了贷后的管理,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与其经营利润不相符;信贷决策执行体系不规范,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彻底,信贷过程管理不严,降低了信贷风险的可控性;内部控制机制健全,监督机制对信贷人员的管理严重不足。

(三)外部环境因素

商业银行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环境也会加大其所面临的信贷风险。如今社会的信用环境较差,社会失信现象导致很多商业银行都不敢轻易放贷。此外,我国的商业法律不健全,特别是信贷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规范,法规的实际操作性较差,部分条款是借鉴国外的商业银行的管理的模式,与我国的商业银行管理体系相脱节,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潜在风险。

二、加强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措施分析

从2008年美国商业银行出现的信贷危机来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对银行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风险失控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银行破产。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商业银行潜在的信贷风险情况较严峻,因此,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迫在眉睫。

(一)创建良好的宏观风险控制环境

1、适当放松对银行的的管制,增强银行自主决策水平

首先,政府部门要扭转商业银行异化为宏观调控载体的形势。政府的相关政策应当适当放松对商业银行的限制,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金融产权制度,增强商业银行的自主决策性,加速商业银行业务的转型与升级。此外,政府部门可解除国有商业银行的隐性担保,为民间闲置资本提供广阔的投资平台,优化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其次,加强政府的监督职能。政府行为和地方保护主义是限制我国企业改革的重要因素,政府对银行贷款干预较严重,导致部门市场功能失效。

2、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对借款人进行资信评级是商业银行放贷的重要步骤,不同的信用等级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都不同。完善的信用指标体系可以保障商业银行对风险进行量化管理、对贷款进行精确定价,是降低信贷风险的有效途径。因此,政府部门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为商业银行创造良好的信用氛围环境,最基本的手段有,开展全民诚信教育,培养全体群众的信用意识;建立国民信用体系;建立公共信用数据库,建立个人和企业信用档案库。

(二)商业银行自身的信贷风险管理

1、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是商业银行在信贷过程中明确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进行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通过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对此,银行可以建立自身的客户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客户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实现不同银行间部分信贷信息的共享,都可以提高对信贷风险的管理水平。

2、强化风险的全员全过程管理

风险管理理念应该渗透在整个信贷经营环节,要细化管理流程,要对经营过程中所有的经营岗位进行风险控制,小到信息系统、审批流程和监管机制等各方面。对此,个人建议银行从以下几点出发:建立可靠的贷款风险信息系统,至少要涵盖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客户信息系统、信贷风险监控信息系统三个方面的内容;建立标准化的审批流程,每个经营环节实行有效的风险识别;建立有效的风险监管机制,对银行放贷人员的职责、授权权限进行监督管理。

3、加强对基层行风险的防范

基层行行为是风险防范最直接的执行者,对此,要有较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做到:首先,加强对企业第一还款来源的分析,在关注企业抵押物的同时,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认真的审核,确认企业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其次,合理确定还款间隔期和法人客户贷款执行利率。第三,加强对互保、关联和集团大客户的风险防控。第四,加强信贷资金用途的监测管理。

4、建立科学化的信贷管理制度

科学化的信贷管理制度是提高自身的信贷风险防范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对基层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形式。一是要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将贷款的调查岗、审查岗、审批岗、监督发放岗严格分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三、结语

从上可以看到,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是比较严峻的,对此,政府部门要结合当前经济体系和社会发展体系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加快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保证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商业银行也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步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风险防范体系。

第7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风险管控;管控方法

1 概述

供电企业生产作业具有作业环境复杂,作业现场点多、面广,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焊接作业等高危作业频繁,作业任务量大、繁重等特点,因此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较多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而这些危险因素一旦暴露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就形成了风险,一旦风险失控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人身伤亡。2007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相继推出颁布《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指导意见》和《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推进方案》,希望通过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预警等手段,指导作业人员的现场作业,推动安全生产从“事中监督”向“事前管理”转变,避免由于设备、环境及违章所引发的人身安全事故。

2 供电企业风险管控具体执行过程的问题

供电企业在具体执行过程存在以下问题:

(1)安全风险管理辨识不规范、流程不清晰、动态控制手段缺乏等问题,难以将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预警融入到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风险管控成果难以应用到现场作业。(2)风险辨识、风险评估缺乏可量化、科学的标准,风险辨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存在不足。(3)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难以充分利用生产计划、设备台帐、缺陷等安全生产运行数据及人员安全信息,实现智能化风险管控。(4)风险管控牵涉到众多流程、众多部门及安全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工作量大,难以跟踪和统计分析。

3 供电企业风险管控方法具体方案

主要包括多维风险评估标准和一键向导式智能风险评估模型、实时风险事件库和PR评估模型、作业班组风险匹配控制模型和智能化支持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的多维风险评估标准模型和一键向导式智能风险评估模型是基于电网、设备、作业特点、作业环境、人员因素、现场风险源等维度,建立可量化的多维风险评估标准模型,编制了完善的《电网运行风险评估标准》、《变电检修作业风险评估标准》、《倒闸操作风险评估标准》、《输电线路作业风险评估标准》、《配电检修作业风险评估标准》、《电缆线路作业风险评估标准》,并基于包括生产计划、设备台帐、设备缺陷、风险事件在内的安全生产运行数据和典型作业评估库,实现一键向导式智能风险评估,并结合风险评估过程,实现控制措施卡智能动态生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实时风险事件库和PR评估模型,实现设备、环境风险事件库的实时动态管理,并基于PR评估模型,实现动态风险的科学准确辨识,进而形成全面、完善的风险辨识范本。

进一步地,所述的作业班组风险匹配控制模型和智能化支持模块,包括作业项目风险等级与作业班组人员素质、生产装备、施工能力匹配控制模型,编制了可量化的各专业《作业班组风险匹配标准》,并结合安全人员信息库、生产装备库,为作业班组风险匹配控制提供智能化辅助支持。

基于现场作业风险管控流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专业、多维的现场作业全景风险管控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全员:现场作业风险管控流程在流程环节设置上,涵盖参与作业项目的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包括地市供电企业、县级供电企业、管理部门、生产班组等。

(2)全专业:现场作业风险管控流程在流程环节设置上,涵盖参与作业项目的所有专业,包括变电检修、输电检修、配电运检、变电运行、电网调度等,并且在风险辨识、风险评估、作业班组风险匹配控制、风险控制各个阶段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建立针对性的模型和智能化辅助支持。

(3)全过程:现场作业风险管控流程实现与安全生产过程的紧密结合,实现作业前风险辨识、风险评估、、作业班组风险匹配控制,作业过程中风险控制和作业后总结和反馈的全过程风险管控。

(4)多维:本发明平台建立了多维的风险评估和作业班组风险匹配模型,实现更为科学、准确的风险管控。

4 应用意义

提供一个实现供电企业现场作业全员、全过程、全专业、多维的风险管控智能化平台,实现全员(地市供电企业、县级供电企业、管理部门、生产班组)、全过程(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全专业(变电检修、输电检修、配电运检、变电运行、电网调度)、多维(电网、设备、作业特点、作业环境、人员因素、现场风险源等)的现场作业风险管控,真正将风险管控融合到实际的安全生产,为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指导意见》的贯彻找到切实的落脚点。

建立完善的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模型,实现智能化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提高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建立作业项目风险等级与作业班组人员素质、生产装备、施工能力匹配控制,发现班组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改进,实现对生产风险的事前监测、事中监控和事后监察,使生产管控更加规范和精细化,有效防范安全生产风险。

5 结束语

一个实现供电企业现场作业全员、全过程、全专业、多维的风险管控方法,基于电网、设备、作业特点、作业环境、人员因素、现场风险源等多维度实现一键向导式智能风险评估,实现智能动态控制卡生成,实现设备、环境风险事件库的实时动态库管理,基于PR评估模型实现动态风险的辨识并形成全面、完善的风险辨识范本数据库,实现作业班组风险智能化匹配控制,从而为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指导意见》的落实提供新的手段和技术平台。

参考文献

[1]杨莹.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第8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F426.22/F407.22

一、石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

(一)内部控制

国外较为经典的是美国准则委员会(ASB)对内部控制的定义,而本文是针对的石油企业,所以在此处内部控制定义为石油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完整性,确保会计科目数据的来源可靠,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盈利性、效益性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鉴于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能源的特殊性、全球资源的日益短缺性,石油企业管理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如何实现资源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其当前及未来面临的现实问题。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石油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理论和实践证明其已经成为促进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驱力。而由于其管理体系庞大,部门分支众多,若内部控制出现不协调因素则容易造成秩序紊乱、管理失效等问题。

(二)风险管控

石油企业中的风险管控是指管理者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尽可能减少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有预见性的降低风险事件造成的潜在损失。如果风险管控工作处理不当会给石油企业带来致命性危害,甚至使其陷入破产深渊,而这样的案列在国内屡见不鲜。石油企业属于典型的资源消耗型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有效处理稳产上产、成本控制、国际油价波动等风险问题,因而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对于石油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有相当的实践意义。

(三)石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的关系

1.石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相互依存

通过上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的论述,可以发现风险管理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内部控制也是风险管理的组成要素,两者联系十分紧密,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是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的。在石油企业中,内部控制的实质就是针对其特有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从概念可知,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企业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相互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必要手段,而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

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在石油企业的组合运用

秉承不同管理理念的管理者有不同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的组合策略,但概括来说,石油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时组合情况无非就是以下四种:

(1)低风险,低控制

在企业风险可承受的范围内,甚至可以不进行控制,形成某种形式上的企业动力。

(2)低风险,高控制

在企业中存在这种现象,直接导致资源的浪费。对于石油企业,这种现象的存在将导致增加成本,应予以及时调控。

(3)高风险,低控制

这种状况将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现状,甚至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构成危机。此时,企业需要调配较多的资源投入,对风险进行控制。

(4)高风险,高控制

对于此类情形,企业需要对此类事项给予较高的关注度(即监督检查),防止出现任何偏差。

二、石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当前,虽然我国已经在通过法律条文对石油企业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控提出要求,多数石油企业也的确加大了两方面的管制力度,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过于依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来管理企业

石油企业的成败不仅依赖于先进有效的管理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氛围。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只有建立在良好文化氛围基础上才能发挥其巨大作用,离开了企业软文化,则其效果将大打折扣。本质上来说,内部控制还是风险管理都只能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提供相对合理而非绝对的保证,只有将两者与良好文化相结合才能确保石油企业获得良性而持久的发展。

(二)理论与实际脱节,容易出现形式主义

风险管控理念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与我国传统的理论观点和制度建设存在较大差异,且由于资源型产业的特殊性,这种情况将导致石油企业相关管理人员难以把这些概念和框架很好地贯彻到日常管理活动中。甚至在一些世界百强企业,也常常出现先进管理理念盛行,相应的实际行动却少有落实的情况,管理者较少能在语言和行为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多数陷入形式主义泥潭。

(三)企业风险意识普遍不高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渐深入,国家深化改革步伐的快速迈进,在企业发展机会日益增多的同时,其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且较之以往更为复杂多变,难以把控。在我国,石油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因而在市场化浪潮中遇到的挑战与困难会更多。比较典型的风险包括:经营风险、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这些风险中任何一个的出现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和损害都是难以估计的,因而石油企业要想将损失最小化,就必须具有较高的风险和防范意识。

然而在现实中,我国多数企业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通常会将主要精力和资金都投入到可以为企业带来最大收益的项目中,甚少关注其所面临的潜在风险,更不用说针对风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当风险真正发生时,企业管理者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再想补救就要付出多倍代价,甚至根本无法弥补。

(四)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缺少有效评价机制

现阶段我国多数石油企业不仅风险管控意识薄弱,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也亟待提高,相关管理人员通常将目光集中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由国内企业已有案的可发现,由于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最终导致石油企业损失惨重甚至破产的情况屡见不鲜。不仅如此,我国很多石油企业还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有效评价机制,而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将无法知道在特定时间段内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正确、是否能起到有效作用。

三、加强石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的政策建议

(一)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石油企业实施风险管控的外界条件,也是影响其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而石油企业管理者要想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就应当做到以下几方面:(1)深化对内部控制的理解,树立风险管理理念;(2)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并充分发挥各机构职责。企业各层级各部门之间应分工明确,并相互监督、相互牵制。(3)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4)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胜任能力。

(二)构建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石油企业管理者在构建和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时应关注一下几点:(1)建立风险预警机制;(2)建立风险评估体系;(3)建立风险反应机制。体系不完善,则基层管理人员在开展风险管控工作时秩序容易紊乱,不仅效率低而且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企业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对具体的管控工作有详细的说明,管理人员分工明确。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我国的石油企业多为国有单位,其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力度和范围与民营企业相比较为宽松,这显然在当前以市场经济主导的体系下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因而,管理者应积极建立与完善审计与监管体系,并有效利用其反馈信息对管理制度作出相应调整,逐步提高企业相关风险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这就要求管理者首先要确保审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避免其受本企业管理人员的牵制,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审计报告制度。反馈信息是对事物变换的及时反映,充分利用反馈信息能为管理者在作出决策时提供重要参考性建议,从而有效避免决策的偏离性,最大限度减少决策损失。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庆龙.石油企业建立风险导向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2]王亚娟.基于风险管理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3]邵启德.基于风险管理下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4]冷婧.基于风险管理的S采气厂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

[5]张伍喜.石油企业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02:383-384.

[6]袁斌.浅谈石油企业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J].经营管理者,2012,17:155-156.

[7]李翕然.基于内部控制的集团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以能源集团企业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4:63-67.

[8]白丹.我国石油企业财务内部风险现状、成因与控制措施[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4,10:32-33.

[9]刘李福,邓菊香.风险管控与风险管理审计:研究评述与框架[J].中国内部审计,2014,05:24-27.

[10]王洪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联分析[J].财会通讯,2014,17:70-72.

[11].强化资金风险管控不断提升企业效益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J].交通财会,2010,07:89-96.

[12]杨永强.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J].经营管理者,2013,30:238-239.

[13]李力.浅谈现代石油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