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1-27 10:26: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第1篇

【关键词】 肋骨骨折;功能康复

肋骨骨折是较为常见的胸部外伤,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后可导致反常呼吸(连枷胸),纵膈左右扑动,影响气道的换气,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并影响静脉血液回流,严重的可发生呼吸衰竭,危及病人生命。2009年6月-2011年12月我科采用环抱器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病人45例,根据患者年龄和全身情况进行一系列康复训练,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其中男39例,女6例。年龄18-56岁,平均37岁。均经X线检查确诊。致伤原因:车祸伤24例,坠落伤11例,打架伤9例,重物撞伤1例。单侧肋骨骨折41例,双侧4例。合并损伤:肺挫伤12例,血和(或)气胸:38例。

1.2 功能康复训练方法

1.2.1 术前 呼吸道准备吸烟会增加支气管分泌,加重呼吸道症状。应在术前戒烟、进行深呼吸及咳嗽训练,以利于术后肺膨胀。

深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身体放松,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前。吸气时用鼻吸入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腹部。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10-20分钟,每天2次。缩唇呼吸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缩唇轻闭,慢慢轻轻呼出气体。吸气和呼气的比例在1:2进行,慢慢地呼气达到1:4作为目标。呵欠动作每5-10分钟呵欠一次,持续吸气5秒钟后慢呼气。

咳嗽训练:坐位咳嗽时身体稍向前,侧卧位咳嗽时,屈膝侧卧。缓慢深吸气,屏气几秒钟,然后张口咳嗽2-3声,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停止咳嗽,缩唇将余气尽量呼出,再缓慢深吸气,重复以上动作。连续2-3次后,休息几分钟后再重新开始。

雾化吸入:术前药物雾化吸入,每天2次,每次15-30分钟。

教会病人做躯干和下肢主动运动。

1.2.2 术后 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并早期卧床活动。术后6小时(患者全麻清醒后),开始做五指同时屈伸、握拳运动,每次3-5分钟,每日3次;术后第1天开始肘部屈伸运动,清晨用患侧手刷牙、洗脸、就餐时用患侧手持碗、杯;术后第2天开始梳头运动,颈部不要倾斜,肘部抬高,保持自然位置每次3-5分钟,每日3次;术后第3天开始上臂运动:运动时为保护患侧上肢,用健侧受拖住肘部,做上肢上举过头运动,每次3-5分钟,每日3次;术后第4天开始肩膀运动逐步将患侧手放于枕部,触摸对侧耳朵。开始时用健侧手予以协助,逐渐将患侧手越过头顶,触摸对侧耳朵每次3-5分钟,每日3次;术后第5天开始综合运动,包括摆臂运动、双手左右大幅度运动。为避免患侧与健侧差别,应共同用力。上肢上举动作、双上肢交替上举、煽动臂膀运动、双手十指在脑后叠加,两肘在前面开合,保持两肘高度一致,并向后大范围展开,每项运动每次3-5分钟每日3次。

2 结果及随访

本组随访6-12个月,术后1个月复查胸片,肋骨骨折对位对线好,无环抱器松动移位,胸廓无畸形,肺功能大部分良好。术后3-6个月后骨折愈合,肺功能正常,恢复正常劳动力。本组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3 讨 论

肋骨骨折,特别是多发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包括了固定胸廓及防治并发症[1]。肋骨环抱器是解决固定胸廓的问题,术前及术后的康复训练则是解决防治并发症的问题。术前呼吸道准备和术后循序渐进的早期活动可促进整个机体功能的恢复,防止肺部并发症[2],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肺功能的顺利康复,使病人能够早日返回社会,自食其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人工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康复;功能锻炼

【中国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35-01

髋关节骨折是成人常见的骨折,占肘关节骨折的12%,在成人所有骨折中占0.9%-3.2%[1]。成人严重髋关节骨折常伴有软组织损伤,如内侧副韧带或骨间膜破裂,骨片明显分离。致伤原因:跌伤、车祸例、坠落伤等。

一、 护理与康复

1.1 术前护理:(1)术前全面详细健康教育由于患者及家属缺乏相关知识,对手术信心不足,患者及家属对术后功能活动及手术效果等问题存在许多顾虑,护士需耐心向其讲解此手术在国内外的疗效、优点, 包括手术及治疗的方案、手术过程、手术风险、康复训练方法、术后家庭康复计划,让患者认识到最佳的手术结果依靠术后良好的持续的康复锻炼。

1. 2 术前准备:术前全面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血管、肝、肾、肺、膀胱等方面的疾病。床上大小便训练 目的为了患者术后习惯床上大小便,避免因不适导致尿潴留及便秘,放置便盆时应注意避免患肢过度内收、外旋。

1.3 指导排痰 :避免患者术后因长期卧床引起坠积性肺炎应指导患者学会主动咳嗽排痰

1.4 心理辅导:与别人及其家属充分沟通,使别人及其家属能清楚了解可从手术中获得什么,了解术后的长期疗效并不意味着能完全恢复所有的跑跳动作,可以访问曾做过髋关节置换的病人,以增加病人对手术的认识和信心及对困难的估计和心理准备,以配合治疗。

1.5 术前一日准备: (1)洗澡,保持清洁 (2)术前8小时禁食、禁饮 (3)充分休息,调节情绪,消除紧张心理。

1.6 术后护理生命体征及伤口观察:注意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伤口引流管引流通畅情况及引流量,必要时复查血常规。及早拔除伤口引流管,一般不超过48小时。

1.7保持:术后患肢外下方垫入适量厚度的软垫,使髋关节稍屈曲,患肢穿丁字鞋避免下肢外旋,双下肢中间夹枕头,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深静脉血栓预防:深静脉血栓[1]是髋关节置换一个重要并发症,术后应该用抗凝药物预防,以及理疗促进双下肢血运循环。

二、一般护理

并发症观察及创口护理 术后感染是常见的短期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早期失败的原因之一,一般发生率为9%以内。因此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局部创口、肢端血循环及皮肤感觉、手指运动、肿胀程度及全身情况,每4小时评估1次。本组未发生上述情况。

疼痛护理 术后肘关节冰袋冷敷止痛1~2d,4~8次/d, 15~30min/次。使用时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严格防止冰袋漏水浸湿伤口。1~2d后改用西乐葆口服止痛药物应用2周。止痛的效果良好,无感觉迟钝、呼吸抑制、排尿困难、恶心、呕吐、过敏反应副作用等。尤其是康复训练前半小时就给于止痛药,以减轻训练时的疼痛不适,提高患者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2.1 康复护理:及早进行康复训练,具有消除肿胀、减轻肌肉萎缩、恢复关节功能等作用。在训练过程中,向患者讲明训练的意义与方法,只有患者了解到主动训练是恢复肘关节功能最好的途径,才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坚持循序渐进,避免急于求成。

2.2 术后功能锻练:术后应该鼓励患者尽早行患肢功能锻练[2]:(1)术后第一天,撤除软垫,尽量伸直患肢,继续穿丁字鞋,开始作踝关节的主动屈伸练习;股四头肌、绳肌的等长收缩练习,臀肌的等长收缩练习。(2)术后2~3天,除重复第一天的肌肉练习外,可适量延迟运动及运动量。拍X片证实假肢位置好后,可开始髋膝关节的小范围屈曲练习和髋关节的旋转练习,逐渐由起始的被动向主动、辅助到完全主动练习,但臀部不能离床。(3)根据病情,三天后已拔除导尿管、伤口引流管,就要准备起床,这个阶段应该相当注意,起床的过程特别容易引起脱位,进行中务必尽量避免髋关节屈曲,首次需要医生指导。(4)学会起坐后,下一步就是行走,要注意使用步行器或拐杖支撑重量[3],小步行走。如为生物型人工髋关节,则需4~6周骨痂形成后才可下地行走。

三 讨论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增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越发得到体现,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围手术期的护理不但能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更快康复、加速患肢功能恢复,并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是与手术质量密切相关的部分。所以,要完成一例成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就必须很好的做好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殷晓红,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30.

[2]肖玉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5,24(3):347

第3篇

【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解除关节疼痛,恢复骨关节一定的活动度,使大多数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患者从病痛中解脱出来,重新站起来行走。手术后的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早期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术后疗效,而且可以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 护理

2009-2011年,我院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2例,现将康复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9-2011年我科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9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8例,股骨头无菌坏死4例。所用假体中进口假体15例,国产假体7例,骨水泥固定假体17例,生物性固定假体5例。所用患者术后均及时行康复功能训练及护理。

1.2康复训练方法

1.2.1术后第1天即指导进行足趾及踝关节充分活动,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背伸,绷紧腿部肌肉10s后放松,再绷紧-放松,依此循环。定时按摩下肢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

1.2.2术后3-5天开始做CPM运动。一般从20-30°开始,2次/d,1-2h/次,以后增加5-10°/d。术后2周达到屈髋90°。除CPM运动外,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直腿抬高训练,要求足跟离床20cm,在空中停顿5-10s再放下,如此反复。30-50下/次,3-4次/d。

1.2.3如假体为骨水泥固定,术后第3天即协助下床,在床边站立;如为生物性固定,术后5-7d协助患者在不负重的情况下,扶双拐练习站立,屈曲髋关节

1.2.4术后1周可扶拐行走,行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30°,指导家属在旁守护以防意外。先用双拐,再用单拐。3个月后弃拐自由行走。

1.3结果 本组22例患者术后3-6个月复查,生活自理完全独立15例;生活自理大部分独立6例,部分依赖1例。均无关节感染、脱位、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一般护理

2.1.1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伤口出血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创伤较大、术程长,易引起出血。术后应予心电监护仪检测血压、心率、呼吸等变化;观察伤口敷料以及伤口引流液量的变化。

2.1.2保持正确 患肢应保持外展15°中立位,避免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以免造成脱位。可在双大腿之间放置软枕或三角海绵,以防内收;穿丁字鞋或行皮牵引。

2.1.3预防感染 术前应注意休息,预防感冒、尿路感染等感染病灶;术前30min应用抗生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易消化食物;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发生。

2.1.4 心理指导 术后患者常担心切口裂开、出血、关节脱位、疼痛而不敢活动。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反复强调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2.2出院康复指导 患者出院前应指导其正确更衣方法(如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在术后3个月内避免患侧卧位,并保持患肢外展15-30°,术后6个月避免两叉,不能坐低凳和马桶或下蹲,不能坐位前倾取物,骑自行车时座位不能太低,避免过度屈髋;持续坐位不能>1h,需经常走动、登高负重,术后6-8周避免性生活,定期复查。复查时间一般为:第1次术后1-2个月,第2次术后4个月,第3次为术后1年。

第4篇

【关键词】 快速康复理念;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旨在对围术期患者实施相应措施, 降低患者心理和身体遭受的创伤应激, 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1]。目前, 快速康复外科已成功应用于骨科患者围术期, 可控制手术应激, 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加速康复速度, 减轻患者疼痛, 缩短住院时间。本研究以行保留股骨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融入到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中, 并与传统康复训练方法对比, 观察分析其疗效, 为临床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为关节置换围术期护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和模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骨科进行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 随机分为A组和B组, 各30例。A组患者男18例, 女12例;年龄51~77岁, 平均年龄(65.29±4.21)岁。B组患者男17例, 女13例;年龄51~78岁, 平均年龄(65.34±4.1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A组进行传统康复训练:术后常规保温;用阿片类和静脉止痛泵止痛, 并预防性口服非甾体抗止痛药;下床后拔除尿管, 伤口引流量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并发症情况、改良Barthel指数,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对比, 观察分析其疗效。在术前及术后1、3、10 d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包括进食、穿衣、上下楼梯等项目, 总分100分, 分数越高, 自理能力越好。其中, ≥60分表示基本可自理;41~59分为部分依赖;≤40分为较大依赖。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 术前勺楦牧Barthel指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改良Barthel指数改善优于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比较 B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 费用少于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由丹麦外科医生提出后受广泛青睐, 目前在胃结直肠外科、妇科、泌尿外科等围术期成功开展。Bandholm等[2]表明膝关节置换者尽早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加快患者康复, 及早恢复正常生活与学习。Larsson等[3]表明股骨颈骨折者尽早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减少术后并发症。过亚飞[4]研究显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快速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有研究显示[5],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减轻疼痛水平, 加快康复进程。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实施目前无固定模式, 任何能减轻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有助患者康复的治疗方案都可归属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范畴[6-11]。其主要包括麻醉方法优化、术后镇痛、早期肠内营养和下床活动、积极康复锻炼等[12-14]。

本研究中, B组在传统康复训练基础上, 遵循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早期康复锻炼, 结果显示, B组与A组比较, 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更短, 费用更低, 并发症更少, 改良Barthel指数更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目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保留股骨颈型人工全髋置换术围术期护理的应用研究在国内外暂时无文献报道, 本研究的实施可为临床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Kehlet H. Fast-track surgery-an update on physiological care principles to enhance recovery. 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 2011, 396(5):585.

[2] Bandholm T, Kehlet H. Physiotherapy exercise after fast-track total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 time for reconsideration?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2012, 93(93):1292-1294.

[3] Larsson G, Holgers KM. Fast-track care for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hip fracture. Inju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are of the Injured, 2011, 42(11):1257-1261.

[4] ^亚飞.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关节镜下自体软骨移植患者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18):106-107.

[5] 张薏.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椎间盘手术中的应用.西南军医, 2014, 16(4):451-452.

[6] 廖春容.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6):154-155.

[7] 陈捷. 保留与不保留股骨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疗效分析.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3, 21(1):19-20.

[8] 陈雪丽.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进展. 药物与人, 2014(11):30.

[9] 周雁, 黄伟, 赵尹松. 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 现代实用医学, 2016, 28(1):60-61.

[10] 杨伶俐, 杨柳, 陈鸿, 等.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的应用进展.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24):3499-3500.

[11] 程黎阳, 谢正勇. 快速康复外科新理念下的创伤救治研究. 创伤外科杂志, 2012, 14(1):76-79.

[12] Eglinton TW. The era of ERAS: a new standard of perioperative care. New Zealand Medical Journal, 2013, 126(1369):6.

[13] 李振刚. 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 27(8):712-713.

第5篇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8例,其中 男26例、女28例,年龄在22-73岁之间、骨折类型:单纯压缩性骨折9例、爆裂性骨折22例、骨折合并脱位7例。

2 方法 待患者麻醉清醒后,遵循尽早开始,先易后难,坚持不懈,循序渐进的原则。

2.1上肢训练 鼓励患者自行活动双上肢,如握拳、屈腕、屈伸、外展,内旋肘关节,扩胸,还可用拉力器、哑铃等锻炼上肢肌肉、胸背肌肉。防止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

2.2下肢训练

2.2.1双下肢等长收缩训练方法 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双足背伸,持续5-10s后放松,恢复原位,双足背伸与跖曲交替训练,2次/d,10-20 min/次。

2.2.2双下肢等张收缩训练方法 仰卧位,一侧下肢自然伸直,另一侧下肢屈膝、屈髋、用力蹬足,持续10秒后放松,恢复原位,双下肢交替进行,2次/d,20min/次。

2.2.3直腿抬高训练方法 术后第二天进行,开始可被动抬高,再主动抬高,双下肢轮流进行。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收缩股四头肌,使膝和足跟抬离床面,抬高角度从0°开始,逐渐增大,到出院时应达到70°,锻炼次数逐渐增加,开始时可10-15次/d,以不感到疲劳为佳。

2.3腰背肌的锻炼

第一步:首先练习挺腰法:术后第三天开始,坚持6个月,以提高腰背肌力,增强脊柱的稳定性,5-10 min/次,2次/d。仰卧位,两腿伸直并拢、屈肘,同时向上挺腰,停留数秒,还原。

第二步:五点支撑法:术后第七天开始,患者仰卧屈膝,用头部、双肘、双足作为支撑点,撑起背部、腰部、臀部及下肢,距离床面由小到大,直至腰部完全弓起。

第三步:飞燕点水法:术后二周开始,患者俯卧,抬起头胸离开床面,两上肢向后背伸,两膝伸直,从床上抬起两腿,只有腹部着床,身体呈反弓形。

2.4腹肌训练 术后2-4周,患者平卧牵引床上,双手拉吊环、抬头、起坐,腹部平放沙袋,初起重量1kg,反复收缩放松腹肌,使其上、下起落,并逐渐增加沙袋重量4-6次/d,每次坚持15-20min。

2.5括约肌训练 对于不完全瘫痪的患者指导其进行括约肌训练及做提肛运动8-10次/d,每次15min,逐步恢复括约肌的功能,使大小便得到控制。

2.6下床活动 拆线后除继续进行床上训练外,可以佩带腰围下床活动。慢慢行走,但避免弯腰、扭腰等动作。

2.7站立训练 术后8-12周可行扶助行器站立,站立自如后再扶拐站立,最后达到自己站立,练习站立的同时依靠上肢支撑力进行下肢活动,如膝关节屈伸、踢腿等锻炼下肢肌力,以加强其稳定性。

2.8行走训练 站立稳定后由专人保护进行行走训练,必须保证安全,严防摔跤,跌打。练习走路时,要求迈步要前突,上体和头部要伸直,保持上身稳定,步伐要均匀。

3 讨论

第6篇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322.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028-02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髋关节疾病的一种较安全成熟,有效的治疗手段。它可以矫正关节畸形,恢复行走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由于肢体功能活动受限,不同程度影响了患者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深入开展,对患者的心理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起到积极作用。自2006年8月~2008年10月,我科对12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以及髋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通过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4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82例,年龄57-94岁,平均年龄68.4岁;股骨头坏死35例,股骨颈骨折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例,骨性关节炎28例,类风湿关节炎12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7例。单髋置换107例,双髋一期置换1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1例,全髋置换103例。大部分患者伴有慢性内科疾患,但可以承受手术治疗。

1.2 康复护理

1.2.1 康复目标 1)对病残矫正后设法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2)解除疼痛、无力,保持关节稳定。3)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恢复日常活动的能力,关节功能和活动度良好。4)预防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

1.2.2 康复护理方法 必须使康复护理尽早付诸实施,同时要自始至终地给患者心理支持。

1.2.2.1 心理护理通过交流和沟通 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心理状态,解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忧虑。将术后康复内容向患者适度地解释和说明,并向家属讲解术后康复训练的计划、时间及方法等。请手术成功者来现身说法,消除患者的恐惧,使患者始终能配合康复护理的进行。

1.2.2.2 术后常规护理 本组患者有80%在全麻下进行,术后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通畅,床旁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切口渗血情况,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并记录引流液的色、量及性质,观察患肢末梢血运等。

1.2.2.3 预防并发症 髋关节脱位、感染和栓塞是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假体脱位,术后患肢要保持外展中立位,在两大腿之间放置梯形枕,患足穿防旋鞋;翻身或搬动患者时应将患侧髋关节整个抬起来,避免患肢内收、外旋、过度屈髋,以防脱位。深静脉栓塞,人工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达47.1%。术后注意观察患肢皮肤是否发红、皮温是否正常,有无疼痛、肿胀、触及条索感等,早期鼓励患者进行患肢肌肉收缩及足踝关节的主动、被动活动,促进下肢血流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感染,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切口外敷料清洁干燥。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做好各种引流管的管理;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预防压疮。

1.2.3 康复训练 1)关节功能训练:术后当日,患肢保持外展20-30度。中立位,两腿间放置软枕,待下肢感觉恢复即可进行踝关节的背屈及屈趾活动,教会病人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帮助患者从被动活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术后第1天、第2天开始做轻柔的髋关节屈伸动作,注意屈髋

1.2.4 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肢体活动障碍,容易发生压疮。在病情略稳定后,要经常变换,每2-3h翻身1次,同时鼓励患者主动活动。

1.2.5 出院指导 一般情况下患者第l2-14天切口愈合拆线出院。出院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生活方式的康复指导,包括翻身、坐椅子、坐便、上下楼梯等。翻身:向术侧翻身时,应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旋转中立位;向健侧翻身时,也应伸直术侧髋关节,两腿之间夹厚30-40cm的软枕,防止髋关节内收引起假体脱位。可同时伸直同侧上肢,以便用手掌托髋关节后方,防止髋关节后伸外旋。练习坐椅时要选择高度大于45cm,最好带有扶手的椅子。坐便时最好使用可升高的恭凳。上下楼梯时,坚持上楼梯时健侧先上,下楼梯时患侧先下的原则。可从事日常家务活动,但应避免干重活及剧烈的体育活动。注意做到三不:不负重、不做盘腿动作,不坐矮凳子。另外不可坐在椅子上将身体前倾。不可弯腰捡地上的东西,不可屈髋超过90。注意预防各种感染,术后第l、2、6、12个月,以后每年1次进行复查。

1.2.6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方法 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最后观察的置换关节进行Harris评分,并通过配对t检验,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平均观察14.2月,通过康复护理患者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2.4±11.2,术后1周Harris评分为67.2±17.3,最后观察的Harris评分为82.7±9.1,术前和术后1周以及最后观察的Harris评分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无1例压疮患者,3例泌尿系感染,通过多饮水及静脉抗生素治疗痊愈;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证实),通过抬高患肢、制动溶栓等治疗,肿胀逐渐消退,观察1年,未出现下肢肿胀情况。

3 讨论 关节置换患者入院时,其与家属由于环境及角色的转变,这种压力情景造成心理环境失衡并激发了与护士健康宣教相联系的基本和本能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手术方法及效果疾病相关知识需求较高,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手术成功的期望值高,使部分患者心理焦虑,情绪不稳定。因此,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采取主动热情、耐心介绍,操作认真仔细,动作轻柔,关心他们的病情,遇到问题多想办法、多解释。又因手术是一种侵入性治疗过程,围手术期患者不仅要疾病本身的影响,还要麻醉和手术的打击,所以我们要建立一套满足患者围手术期需求的健康教育计划,做好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相关知识的宣教。依据患者的需求,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饮食用药,术后的肢体功能锻练指导,从而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1,2]。

多数患者理解力不够,讲解时根据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社会背景选择患者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达到有效的护理干预。根据健康教育登记表的内容,逐次逐条落实健康教育的内容,对患者自己掌握的内容及时评价,未达标的项目要有标识,并反复讲解和交流指导,直到达标后再填写,使健康教育内容及效果评价一目了然,同时经过对患者健康需求的重点掌握内容进行反复提问和复述,使患者对重点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形成具有个体差异和针对性健康教育计划内容,使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之时即应开始实施康复护理,旨在强调早期开始[3]。系统的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康复训练应因人而异,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拟定康复计划,是保证康复锻炼成功的重要因素[4,5]。肌力训练对维持髋关节稳定性、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关节负载、减少假体松动具有重要意义,是康复训练的最主要部分。规范化的康复训练可以缩短康复时间,提高肢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

髋关置换术患者术后正确的功能训练是保持治疗成功,恢复肢体的关键[6]。采用了科学的功能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范围持之以恒的原则,通过,功能训练的指导无1例发生关节感染、脱位及压疮。

康复护理的整体效果需要与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医学理论水平,掌握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以人为本,更好地完成康复护理[7]。

参考文献

[1] 张回珍.病区护士长做好与患者家属沟通工作的重要性[J].临床护理杂志,2007,6(4):68-69.

[2] 陈映琼,肖育卿,肖贤娟等.补偿性护理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31-32.

[3] 刘玮琪.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J].实用骨科护理杂志,2008,14(1):23-24.

[4] 周蓉.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M].吉林医学,2008,29(24):2433-2434.

[5] 金荷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166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29-30.

第7篇

[关键词] 关节镜;康复训练;急性髌骨脱位;手法复位

[中图分类号] R27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a)-0166-03

急性髌骨脱位是临床外科急诊中的一种常见病症,多发于青少年中,尤其多发于女性[1]。急性髌骨脱位的脱位部位大多发生在髌骨外侧,但也有少数病例发生在内侧。据对急性髌骨脱位患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原发性髌骨脱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股骨髁发育不良或髌骨位置不对称等[2]。以往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方法是传统的手法复位结合髌骨外固定法,此治疗方法不能确保脱位的髌骨完全复位,出现关节畸形等并发症和再次脱位的可能性很大。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关节镜的广泛运用,经关节镜下手术髌骨复位成为了可能。运用关节镜手术复位脱位髌骨,再结合早期的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和再脱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在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外科2010~2013年急性髌骨脱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国家制订的急性髌骨脱位诊断标准,且相关辅助检查(如影像学检查)均明确诊断为髌骨脱位,均无其他并发症。60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45例,年龄20~35岁,原发性急性髌骨脱位46例,继发性髌骨脱位14例。根据髌骨脱位的部位,可以分为外侧脱位和内侧脱位,髌骨外侧脱位有55例,内侧脱位有5例。急性髌骨脱位的原因:股骨髁发育不良13例,髌骨位置不对称32例,髌骨位置出现异常的Q角9例,创伤6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22.6±8.3)岁;平均病程 (3.3±1.2)d。观察组30例,男性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 (23.7±7.9)岁,平均病程(3.2±1.7)d。两组的性别比例、年龄、症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单纯经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关节镜下手术复位结合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

两组均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联合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术。对照组术后石膏固定,石膏拆除后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早期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方法:①术后1 d,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训练时间控制在每次5 s左右;术后2周内,可调式支具固定患肢,活动范围30°以内。②术后2~4周,行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活动范围60°以内;行伸膝锻炼,屈膝范围30°以内。③术后4~6周,行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活动范围0°~120°;缓慢行走及台阶训练。④术后6周后,开始行全方位活动度训练,适应后可在支具保护下行负重练习,直至患肢完全负重;6个月逐步恢复正常运动。4个阶段的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以安全为原则,遵循个体差异,每日训练2~3次,每次10~15 min。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髌骨脱位恢复,膝关节外形完好、功能完全正常,1年内脱位未见复发;关节畸形:髌骨脱位恢复,膝关节功能明显恢复,但关节呈畸形,1年内脱位未见复发;复发:短期内髌骨脱位恢复,膝关节功能恢复,但1年内又见脱位复发。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急性髌骨脱位是骨伤科常见病症之一,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后天关节发育不良或遗传,但也有少数由外伤导致,其中股骨髁发育不良和髌骨位置不对称是引起急性髌骨脱位的最常见原因[3]。股骨髁发育不良直接导致髌骨内在固定不稳,容易发生脱位,髌骨位置不对称也使内在髌骨固定环节不稳定,相关固定髌骨的支持带不能协调工作,出现外侧支持带松懈,内侧支持带紧缩时,导致急性髌骨脱位。根据急性髌骨脱位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即外侧脱位型和内侧脱位型[4]。据临床病例数据显示,髌骨脱位发生在外侧的比例较大,只有极少数髌骨脱位患者发生在内侧,且大多数是由外伤或医源性手术所致。

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法,其治疗方法相对较简单,但其治疗效果不是特别满意,治疗方式存在许多弊端,还需要不断研究和完善[5]。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法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治愈率仅达50%,其余一半患者均出现并发症或髌骨脱位复发等,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膝关节畸形,且其发生率高达16.7%。导致患者膝关节畸形的原因很多,包括手法复位损伤神经、肌肉、髌骨支持带和血管,外固定压迫血管,血液流通不畅,关节组织缺乏血液的濡养,导致萎缩或坏死等[6]。传统的方法治疗急性髌骨脱位,不仅治疗周期长,且存在许多的并发症,复发率高,总有效率仅达50%。运用经关节镜手术复位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首选方法。对复发性髌骨脱位,行关节镜下外侧松解、内侧紧缩缝合、半髌腱移位术的综合手术治疗,创伤小,术后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7]。早期康复对于膝关节损伤有显著意义。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8]。早期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9],但急性髌骨脱位术后行早期康复训练,鲜有报道。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李烨,赵胜豪,胡勇,等.经关节镜下手术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3, 28(3):192-193.

[2] 王全兵,邹海兵,赵玉玺,等.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治疗急性髌骨脱位[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3,6(25):78-79.

[3] 张强华,,徐旭纯,等.关节镜手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11,9(25):112-113.

[4] 王飞.内侧髌股韧带功能束和功能区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1.

[5] 唐恒涛,苏训同,王义隽,等.关节镜辅助治疗急性髌骨脱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24(12):116-117.

[6] 周平,赵其纯,尚希福,等.急性髌骨脱位的关节镜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3):309-311.

[7] 符培亮,吴宇黎,吴海山,等.关节镜下内侧紧缩及外侧松解加半髌腱止点移位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1):22-27.

[8] 孙杨梅,江容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早期康复介入的疗效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4,22(2):38-39.

第8篇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康复训练;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4月――2012年6月接受个性化康复护理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71岁,61-69岁12例,70-79岁14例,80岁-89岁10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4例,手术采用髋后外侧切口。手术固定方式包括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固定。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6例。

1.2 方法 入院整体评估:患者入院时由总责任护士及责任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整体评估。从患者的身体、年龄、文化、生理心理、疾病及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并针对老年患者的共同特性及个体差异在医师的指导下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对其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进行患者本人及家属的重点宣教。

2 个性化康复护理的实施

2.1 心理生理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多有焦虑恐惧、孤独、固执心理,偏瘫及神志不清或丧失自理能力等生理特点。总责任护士每日与患者相处,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业余爱好、家庭情况及经济状况等的不同,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心理护理.积极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是术前准备的重要内容。

胃肠道特点:老年人脾胃虚弱、胃肠道功能减退,易引起低蛋白血症、贫血,造成术后组织修复能力低下,易致伤口感染或愈合不良。合并症对饮食方面:我们针对患者的各特殊性遵医嘱请营养师会诊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偏瘫、意识障碍者进食少或无法进食、食欲下降或经口进食不能满足营养需要量时,我们遵医嘱进行鼻饲或经静脉补充营养及水分。

2.2 术前康复指导 手术前康复指导是有效预防手后并发症及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方法。我们安排责任护士参与医师查房,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做扩胸运动、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可以防止肺部感染;练习床上正确抬臀的方法可以防止压疮;术前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以减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3]。神智清醒的患者指导其练习,不能配合者指导家属协助完成。股骨头缺血坏死者还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手后如何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及点地负重步行练习。用图示展示如何正确使用助行器或拐杖不负重行走等一系列步行训练程序,为术后行走做准备。

2.3 术后康复指导

2.3.1 常规系统性康复训练方法 手术当日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指导其在床上做些简单的康复运动,如上肢运动、股四头肌收缩锻炼、踝关节的屈伸、练习深呼吸运动等。术后第2天至第6天督促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屈伸训练,同时进行上肢肌力练习,恢复良好的上肢肌力,可使患者术后能较好地使用拐杖。术后第7天至第14天继续功能锻炼可增加仰卧直腿抬高运动,抬高

2.3.2 个体化康复指导 加强康复宣教指导:术后总责任护士及责任护士及时与手术医师联系,再次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在医师指导下根据患者的身体及心理状况制订个性化康复计划,并加强将康复计划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教会家属具体的康复训练细节。并根据计划落实由本人、家属及医护人员主要实施。

康复训练进度:除按原订计划进度外,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耐受性差别较大,可以根据患者自己的身体情况及需求适当的调整进度,每一天的训练要根据前一天的训练来调整,直至患者能主动进行康复训练。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对其训练方式、进度及强度进行调整。

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如按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活动范围,可达到较好地执行出院后康复计划的目的。在从事日常家务劳动中,注意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注意做到“三不”:不负重、不盘腿、不侧卧,嘱患者术后1、3、6个月来本院复查。

3 结 果

通过实施个性化康复指导,本组36例患者均掌握了适合自身功能锻炼的方法,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及康复疗效主观评价均满意,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通过手术及个性化康复护理,患者获得了自身应有的最大限度的关节功能恢复,术后随访半年,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基本能生活自理。

4 讨 论

康复护理是骨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术后康复训练不积极规范,将会出现关节僵硬,韧带挛缩,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更注重心理护理及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中心,训练程度全面考虑,特别是患者对疾病的耐受性和对康复的期望值,根据个体差异,循序渐进,以心理康复促进机体康复。通过实施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我们体会:把系统的康复训练与病人自身的个性特征相结合,制定出灵活、贴切的有针对性导向的康复护理措施,将康复护理从以往的“护士指导什么患者就训练什么”转为“患者适合、需要什么训练护士就指导什么”,更体现了人性化的护理理念,达到使患者获得其自身应有的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延长假体寿命,恢复正常生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宝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功能锻炼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3):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