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7 10:26: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足球启蒙训练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认识到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其中少年足球训练逐步走入了很多人的视线,女子少年足球训练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那么如何才能科学的进行女子少年足球训练呢?采用怎样的策略才能提高训练的效率?本文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足球训练 女子 少年 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人们对教育的理解也愈加全面和深入,“全面发展”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从这方面来看,对青少年进行足球训练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训练的经历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什么样的训练策略和训练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少年足球的训练效率?特别是女子少年足球的训练更应该注意训练方式和训练策略的选择,本文就针对女子少年足球的训练策略问题,做出了简要的探讨。
一、根据女子队员的特点,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在安排训练内容时,要根据队员的具体情况做出安排,如队员的年龄因素、身体特点等都要考虑进去。
女子少年足球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必须要考虑到女生与男生之间的差异,在安排训练内容的过程中以及训练实际进行的过程中,注意女生与男生身体素质、情绪心理等的差别。这是训练能否顺利而有效的进行的重要因素。如果教练员在日常训练安排中,忽视女生所特有的特点,会造成队员的优势无法得到训练和拓展,且容易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训练效率的提高,长此以往,有些队员甚至会对训练产生厌烦的心理,这是教练员在安排训练任内容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根据队员的年龄特点,科学设置训练任务
队员的年龄是设置训练内容所需参考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粗略的划分的话,可以将队员按年龄分为三组。即:启蒙和基础阶段、基础和提高阶段、提高和过渡阶段。
在启蒙和基础阶段,教练员主要的训练任务是:激发队员对足球的兴趣,在日常训练中培养队员对足球的兴趣和热爱,培养正面积极的情感,并同时使队员在训练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学习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并使队员的素质在训练中得到协调有效的发展。处于这个阶段的7-8岁的队员,教练员应着重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让他们在训练中熟悉球性,充分发展柔韧、协调、灵敏的素质。9-10岁的队员,教练员对他们的训练则应侧重于提高技术连接和应变能力,同时继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能力。在为处于本阶段的队员设置训练内容时,教练员可按照本年龄段队员的特点,进行简化和趣味化,使之成为符合队员身心特点的小型训练项目。
处于基础和提高阶段的队员,是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奔跑速度、动作频率、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协调等诸多运动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队员的接受能力较强,适合全面学习足球技术动作,是提高足球技术和水平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教练员在安排训练内容或训练任务时,要始终把球技作为所有训练的中心内容。与此同时,还要教授比赛过程中的攻守意识,为以后的战略战术打好基础。
在对处于提高和过渡阶段的队员,教练员在对其进行指导训练时,则要注意应该以当今足球运动的高水平需要作为指导,要有意识的培养队员的足球技巧和战略战术能力向着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并要有效的对队员进行个性化指导,引导他们形成个人特色。在对有效引导队员个人水平全面提高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全队的整体攻守训练,在引导队员形成个人特色的同时,逐步培养全队的战略战术风格,向高水平发展过渡。在对处于此阶段的队员进行日常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一定要加强训练队员的速度、耐力、爆发力等,让这些专项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并同时促进队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保持训练课组织的严谨性,及时有效的对队员进行引导
教练员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一定要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切忌急功近利,不符合实际。在确定日常训练目标时,一定要在符合足球运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与当地的实际情况,队员的实际情况,与女队员的特点相结合,来确定科学合适的训练目标和训练进程。
训练要注意从基础开始做起,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逐步推进。而且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一定要随时注意保持训练过程组织的严谨性,在训练过程中,要解决的总是发生在训练过程中和比赛过程中的问题,所以说,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进行彻底分析是必要的,但是却不易耽搁太长的时间,中途讲解的时间过长,会影响训练课组织的严谨性,让训练过程显得松散,所以教练员的中途讲解时间不宜太长,应该抓住问题的重点,尽量简明扼要的对问题做出描述,不要拖泥带水。而且训练中每个项目之间的衔接也要尽量紧凑,每次更换训练项目也不宜耽搁太久,训练课中组织的严谨性是管理队员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训练质量的一个有效保证。
在训练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其它的问题,比如:队员缺乏清晰的认识,对足球运动的认识不够清晰,由于体能原因不适合打某个位置,心理素质不佳等等,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随时保持自身敏感性,及时发现队员出现的问题,并做出有效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教练员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语言及相关的沟通方式,从而让队员容易理解、易于接受,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开拓队员的思路,在提高训练效率的同时,促进队员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郐淑娥.少年足球运动员意识培养与训练研究[J].才智.2010.11.
在中国队现有的阵容当中,有几名队员虽然年纪轻轻,但是早已驰骋在赛场之上,甚至有的队员已经挑起了国家队的大梁。比如王霜、宋思橙、李影、黄旖旎等。对于这些年轻的女足姑娘们来说,能参加世青赛这样的大型比赛的机会非常宝贵,因为对手都是有实力的。中国队在本届世青赛的赛程也已确定,分别是8月20日在广岛对阵德国队,8月23日在广岛对阵美国队,8月27日在埼玉对阵加纳队。中国队要想小组出线,必须在前两场比赛中有出色的发挥,而这就得靠那些核心球员在队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12岁入选国少队的王霜
2006年夏天,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学生王霜正式成为中国中学生女子足球希望队(国家女子足球少年队)的一员。在当时,她不仅是湖北省惟一入选国少女队的球员,而且还是惟一一名小学生,在15名集训队员里她的年龄最小。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活泼好动的王霜就在启蒙教练徐义龙的教导下开始了系统训练。在徐指导的眼中,王霜是一个懂事而且能吃苦的孩子。由于王霜家住汉阳沌口体育中心附近,训练结束后回到家里已经很晚了,第二天早上6点还要上学,但是她每周始终是风雨无阻地坚持训练,没有毅力是难以坚持下去的。有时候王霜练得实在太晚,徐指导就让她去自己家休息,“我把王霜当自己女儿一样看待,我期待着她能成材。”
据徐指导介绍,王霜是一名左脚选手,因为突破和带球能力比较强,所以在俱乐部里王霜既能踢前锋也能打后卫。王霜的身体素质比较出色,奔跑能力和技术甚至比同年龄段的男孩子还要强。徐义龙介绍说:“由于所在的腾龙足球俱乐部里没有女球员,王霜又特别爱踢足球,为了更好地训练她,就允许她和男孩子一起打比赛,其实在中国女足界如此训练是很正常的,当今女子足球发展的趋势就是朝着‘女子运动男性化’发展,马晓旭就是这样队员的代表。”
据了解,王霜的家庭环境不是很好,父亲依靠打工谋生,母亲没有固定收入,王霜主要是在姨妈家生活,好动的王霜总喜欢和姨妈家爱踢球的表哥一起玩。恰巧王霜的表哥曾是徐义龙的学生,哥哥在踢球训练的时候,王霜也总是跟着来,因此被徐指导慧眼发现。
徐义龙和王霜的姨父都表示,王霜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她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去美国女足职业大联盟踢球。对此,徐义龙感到非常高兴。不过作为教练,他对弟子的水平如何心中有数,徐教练也指出了弟子需要注意提高的地方:首先,王霜的水平已经超过了同年龄的孩子,但是就怕她骄傲不合群,毕竟足球是个集体项目,要多培养合作意识,需要所有队员一起努力。第二,王霜要加强右脚的能力,不能只靠一只脚踢球。最后,她还要加强英语水平的学习,要去美国不会英语是万万不行的。
2012年1月14日和17日,中国女足国家队和女足国青队进行了两场内部教学赛,结果,大姐姐们分别以0比0和2比1的比分保持不败。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场比赛中,为国家队贡献两粒进球的分别是来自河南女足的娄佳惠和天津女足的韩鹏,而为国青队扳回一城的正是来自武汉女足的王霜。
迷恋哈维的宋思橙
现如今选择踢球的女孩子越来越少了,而那些对足球有情怀的家长也许愿意送女儿踢球。现役中国女足国青队队长、江苏华泰女足一队队员宋思橙,就是在父母的企盼中成为了一名足球运动员。或许是由于父母都曾踢过球的缘故,宋思橙对足球领悟很快,进步也很大,她16岁就入选了江苏华泰女足一队,还曾经两度入选中国国青队,并帮助中国女青打进了世青赛……至于未来的目标,这位徐州姑娘说,“2013年全运会,我希望江苏女足能够夺冠吧。”
宋思橙出生于1992年,值得一提的是,她的父母都曾是足球运动员。“爸爸之前也踢球,曾代表徐州市足球队和江苏省足球队打过比赛;妈妈曾经的身份也是球员,但每当我问她这事儿的时候,她都不愿意多说,可能她之前当替补的时候多些。”宋思橙笑着说道。
有意思的是,宋思橙在5岁的时候,曾自己做主练过乒乓球。“在足球之前,我练过乒乓球,那是在5岁的时候。当时看电视上转播乒乓球赛,觉得蛮好玩的,于是就迷上了这项运动。然后,我就和父母说,我要学习乒乓球。”后来,宋思橙跟着徐州市体校曾经教过杨影的教练学习乒乓球,但是半年之后,宋思橙决定放弃,“我觉得自己不是这方面的材料,妈妈也说练乒乓球比练足球要辛苦得多。”
6岁的时候,宋思橙开始正式接受足球训练,而在她的身上有着父亲企盼的目光。“一开始我并不知道,有一次听到爸爸和朋友聊天,爸爸说自己踢球没有踢出来,所以一定要让女儿踢球,实现他当年没有实现的理想。”宋思橙说出了自己走上足球运动员之路的原因。于是,父亲带着对女儿的期望,亲自当上了女儿的足球启蒙教练。“小的时候,爸爸要去踢业余足球比赛时,每次都会把我带上。”宋思橙从小就是在这样的足球氛围中被熏陶。
由于父亲有意识地培养宋思橙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因此父母在女儿的营养方面丝毫不敢松懈。也许是这个原因,宋思橙自踢球以来并没有遇到大的伤病,“小时候吃得很好,还有自我保护意识也比较强,踢球以来都蛮顺利的。”
16岁时,宋思橙就升入江苏华泰女足一队,成为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2009年,宋思橙就代表中国女青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女足亚青赛,而那支队伍中队员的年龄都是1990年或1991年的。“其实2009年,国青队的状态挺好的,但是最终没有出线,只能说人家的状态更好。”宋思橙遗憾地表示。在宋思橙的心目中,虽然入选中国国家队是她的目标之一,但是她目前的目标还是在全运会上为江苏女足争夺冠军。宋思橙的偶像是哈维,她说:“虽然哈维的身材不高,但是他踢球的意识很好,头脑特别清楚。”
关键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基础训练训练原则方法
中国足球的改革经过了9年职业化的洗礼与竞赛的检验,已营造了一个崭新的环境,但水平却没有本质的提高,而议论最多的就是足球人才的匮乏,后备力量的不足.没有一个雄厚的后备人才基础,没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大军,我们在竞争中就会始终处于下风.一些足球先进国家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基础训练,坚持不懈地抓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并且不断地增加后备力量的雄厚基础.我国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长期以来一直被许多专家、学者反复强调,近年来,我国提出的“1316”计划,以及中国走向2002年夏令营等形式,其目的就是造就我国的新一代球星,尽可能地与世界足球强国共上一条起跑线,打造出一条科学化、系统化,适合于中国国情的青少年训练体系。
一、不要过早追求成绩.打好基础是搞好基础训练的前提
无数事实证明,哪个国家的青少年足球训练抓得好,哪个国家的足球上去得就快、要打好基础,就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不能急于求成目前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基本功不过硬,训练比较粗糙,除业务水平方面的素质外,与很多教练员过多考虑眼前的比赛成绩有很大关系.不少球队为了急功近利,极力在某些应急的身体素质(主要是力量和耐力)方面,或某些马上能用得上的技、战术上下功夫。
尽管这些运动员一时凭借身强体壮能取得较好成绩,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严重违背足球发展规律的.许多运动员昙花一现,正是这种“加速”训练所造成的恶果.从很多球队的成长过程来看,也明显地反映了这一点.北京队、上海队在这方面有比较好的经验,他们的运动员在少年时期的成绩,较某些球队并不算突出,但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以后,他们却能一直保持全国较好水平,这正是青少年时期基础打得比较好的缘故.我们要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但是我们一定要按照客观训练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因此我们一定要根据足球运动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对青少年进行多年系统的全面训练,一定要改变那种单纯为了应付比赛,过早地片面地追求成绩的错误倾向。
二、发展青少年个性培养。突出重点是搞好基础训练的关键
为了打好基础,我们要在思想作风,身体素质及技、战术等各方面对运动员全面进行训练.但是全面训练一定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主次不分.这才更有利于运动员的全面提高。
2.1根据年龄特点,注重灵活性培养
一方面,这是足球运动本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由于青少年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青少年时期,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和灵活性都比较高,可塑性大,特别有利于速度和灵巧性的发展.如果运动员小的时候这方面的训练抓得好,就给日后进一步提高技、战术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发展速度方面,不仅要抓奔跑速度,而且要特别注意提高运动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完成各种动作与配合的速度.在训练中,不论练习冲刺跑或完成其它各种动作,提高运动员的动作速率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运动员动作速率不快,长大以后就很难改变其慢速的动力定型.发展灵巧,要着重提高运动员的应变能力.在训练过程中,除相应抓好腿部力量的发展外,还应特别注意腰腹力量的训练,以提高运动员重心移动的灵活性,增强其变速、变向的能力.在优先发展速度与灵巧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其它素质的协调发展.如灵巧方面,若没有一定的力量和较好的柔韧性作基础,灵巧性就难以提高。
2.2基本技术要以控制球和脚法为主
在青少年训练中要着重抓好控制球和脚法的训练,这是全面提高技术水平的关键.尤其是启蒙阶段的少年儿童,首先要练好以带球为主的控制球技术,这是进一步掌握其它技术的基础.因为一个球性熟、灵活性好的运动员,学习和掌握其它技术一般是比较容易的。由于青少年运动员的模仿能力强,接受能力快,因此也最容易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如果我们在训练中不能很好的抓住这一点,对运动员FI后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将是很不利的。其次,脚法的训练也十分重要,没有过硬的脚法,传球和射门就不可能有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技术训练中,还应着重抓好脚法训练。
制球的训练,要以熟练掌握各种带球动作为基础.随着运动员对球性的逐步熟悉,进而不断加强接球摆脱、带球突破能力的训练.脚法训练也一定要从实战需要出发,尽可能在接近比赛的情况下进行.在少年儿童中广泛采用小球,小场地进行训练和比赛,是促进打好基础,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2.3战术上应加强基本意识与基础配合的训练
基本意识的培养,要贯穿于技术训练之中,运动员明确了解了每个动作的目的,在比赛时才能合理运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局部的攻防配合的战术意识的训练,提高运动员观察、判断、正确行动、协同配合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足球比赛中,局部的基础配合是构成复杂的整体战术配合的基本因素,根据足球运动易守难攻的特点,基础配合训练的重点应着力于两三人间的进攻配合,特别是“二过一”战术配合.在所有“二过一”的配合中,踢墙式“二过一”又是最重要的。每一个运动员都必须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它。
三、多打比赛是搞好基础训练的重要手段
体育运动的特点是比赛,运动员在比赛中反映的能力是我们搞好基础训练工作的依据,多打比赛是近几年我国青少年队伍迅速发展的一条经验,但是与足球较先进的国家相比,我们的比赛仍然少得可怜,例如,巴西青少年队员一年可以打80-90场比赛,而我们仅只有20场左右,并且比赛质量不高.中国足协早在北京红山口召开的全国青少年足球工作会议中再三强调“让更多的青少年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去踢球”,并提出了两个决定和一个通知,但由于我国的体制、组织机构等方面原因,造成了“体字号”孤掌难鸣,青少年队伍少,经费不足是诸多问题中突出的问题,而且这些都不是球队及运动员自身努力所能改变的.我们认为有两种解决的办法:(1)是找比自己强的队伍打;(2)在比赛中提出相应的技战术要求。
前者是让人家带着打,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通过比赛学些东西,有利于比赛;后者虽然没有强队的条件,但要在比赛中提出一些技、战术指标和要求,要求队员去做,这样即使比赛的质量,激烈程度不高,但能在技、战术方面达到要求也是有收获的。多打比赛,认真比赛加上刻苦训练是青少年运动员迅速成长的双翼,所以教练员应该重视这一问题。:
四、对青少年基础训练工作中的几点建议
4.1处理好基本技术训练与实践训练的关系
从实战需要出发进行训练,这是我们搞好运动训练的一个根本原则,但是,我们在训练中也不能因为过分强调实战训练,而忽视基本技术的练习,不然各种技术动作重复次数太少,缺乏细致的磨练,是不利于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的.在青少年训练中,我们一定要按照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由慢到快,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非对抗到对抗,逐步提高难度.一定要正确处理好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面,而忽略了另外一面。
4.2应注意运动量的安排
10月29日,北京国安队老将邵佳一召开新闻会。正式宣布结束职业球员生涯,10月31日与恒大的比赛也成为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战。
离别总是伤感的,“亚洲金左脚”邵佳一的退役仪式更是如此。在退役新闻会上。邵佳一的6声感谢和6次鞠躬感动众人。
“首先在这里,我要谢谢我的爸爸妈妈,我从5岁时开始踢球。父母给了我+很好的职业。我感谢他们!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在我职业生涯这么多年的陪伴。’邵佳一的第一次鞠躬是感谢家人。
“我感谢我的几位启蒙教练、青年队教练。感谢沈祥福、魏克兴、郭瑞龙、陈金刚、李辉指导,国家队的金志扬、迟尚斌指导。感谢我在德国的11位教练。以及在国安带过我的彼德、乔利奇、帕切科、斯塔诺、曼萨诺这些教练们。感谢米卢先生把我召入国家队,感谢阿里汉、朱广沪、杜伊、福拉多、高洪波这些国家队教练。你们永远是我的教练!我永远感激你们!我走到今天。缺少不了球迷的支持。今天我在这里和球迷告别。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和厚爱。”细数完毕。邵佳一第二次鞠躬。
“我比大多数球员多了一份在德国踢球的经历。我必须要感谢俱乐部对我这么多年的培养。在我出国那会,如果没有俱乐部的支持与帮助,出国是不可想象的。”邵佳一第三次鞠躬感谢国安俱乐部。
“在这里也跟球迷道别。这么多年。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和厚爱。为你们踢球是一种幸福。感谢你们。”对于曾经在球场上高喊自己名字的球迷。邵佳一第四次鞠躬。
“当然。我更要感谢我这帮队友兄弟了。我很荣幸和你们成为队友。和你们踢球。我学会了很多。是你们在场上的动力让我享受到了足球带给我的快乐。我们一起训练、比赛、吹牛,我经常说,这堂训练课。我仅仅用了两成功力。你们也说,只发挥了20%。但是。我今天真正想说的是。我也只有这20%了!但你们,却还有80%的潜力,希望今后你们把这80%都发挥出来。再为国安拿几个冠军。我谢谢你们!我给你们鞠躬了!我今天还要感谢支持我的媒体朋友们,我也给你们鞠个躬!”邵佳一的第五次和第六次鞠躬献给了曾经一起踢球的队友和一直陪伴他足球生涯的媒体。
作为北京本土球员,邵佳一1993年进入北京少年队。5年之后。邵佳一加盟北京国安,迅速成长为球队的主力。当时,邵佳一与杨璞、徐云龙并称为“国安三少”。他不仅具有英俊的长相。而且还有出色的球技。也成为国安球迷心目中的偶像。
对于爱徒邵佳一的退役。国安队主教练曼萨诺送上了特别的赞扬:“他是中国足球史上最出色的球员之一。也是北京国安传奇球员之一。佳一不仅赢得我们团队的关爱。更赢得了对手的尊重。我想代表国安队的所有球员和教练。希望佳一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有最好的运气。”国安俱乐部也推出海报致敬邵佳一:佳一。此刻难说再见!感谢!祝福!
比赛安排在中午进行,在这个普通的小学班级足球联赛中,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场上5名队员参赛,场下5名替补随时待命,其他男生在场外加油,而女生们则组成拉拉队为场上的同学助威,场边拉着横幅、旗帜,班主任、老师和家长们在场边观战,体育老师在场上吹裁判,换人以及战术调整几乎都是学生家长在执行。每个参赛的班级皆是如此,通过一场班级足球赛事,将所有学生、老师和家长都调动了起来,完全就是全体总动员。这样的壮观场面,这样的声势、氛围,不说在国内校园足球赛事中少见,就算在一些专业级、职业级的比赛中也不多见。
位于汉口解放大道北侧的同济附小,以往以教学质量闻名。据同济附小校长汪蓓介绍,同济附小真正开展校园足球的历史很短,以前学校只是有足球兴趣班,在校园足球纳入教育部主管后,同济附小于2015年秋季才开始开展班级校园足球联赛。
教学强校,足球进校园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小学建校历史悠久,创建于1953年,其前身为武汉医学院附属小学,1985年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小学,2000年同济医科大学与华中理工大学合并后定为现名。记者本人曾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在两校合并那年毕业,在记者印象中,同济附小的办学质量在~口区、乃至武汉市都享有较高声誉。作为全国校园足球示范区,~口区足球久负盛名,前健力宝名将郑斌、王文华均为~口区培养,但过往人们关注的也只是新合村小学、安徽街小学等足球项目传统学校,同济附小算是~口区校园足球的新鲜血液。
据同济附小校长汪蓓介绍,在~口区被列为全国校园足球示范区后,同济附小开始重视校园足球,于2015年下半年开始组织全校性的班级足球联赛,上学期举行了高年级段的联赛(四至六年级),这学期则为低年级段(一至三年级)。相比于~口区、武汉市其他小学,同济附小搞足球有得天独厚的场地条件,学校门口对面就是大学的足球场,标准的十一人制体育场,同济附小的足球训练、比赛均在这块场地上进行。
同济附小现有六名体育教师,其中向永杰、李强为足球专业。同济附小以前在学校设学生社团性质的足球兴趣班时,向永杰、李强便是足球教练。在校园足球于去年下半年全面铺开后,二人便主要负责“足球进课堂”以及校队的训练工作。
学生、家长、老师,全体参与校园足球
在校园足球普及开来后,汪蓓发现,孩子们对足球的兴趣非常浓,即便是未进足球队的其他学生,班上的女生也在班级足球联赛中对足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或当观众,或组织拉拉队。而在组织班级足球联赛过程中,班主任、学科老师以及学生家长也几乎是全体参与了进来,尤其是学生家长的踊跃是之前预料不到的。据汪蓓介绍,在班级足球联赛期间,小球员的家长们会亲自带着孩子们在课余进行训练,有的家长还通过自己的资源找来专业足球教练协助,为孩子们的训练制定方案、计划,而在比赛前,一些家长甚至会根据对手的情况、对方个别突出的队员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战术、打法。而班上女生的妈妈们,则在赛前组织拉拉队排练。在比赛时,孩子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外公、外婆都会前来观战。比赛过程中,家长们更多的临时担当场边教练的角色,不停的提醒孩子们的站位、跑位和攻防转换,有位或许不太懂足球规则的老爷爷甚至跑到比赛场中指挥自己的孙子。
二(1)班足球队员姚墨林的爸爸姚智刚,被孩子和家长们称为“姚教练”,他是同济附中的一名教师,孩子踢球后,他开始客串二(1)班足球队的教练。据姚智刚介绍,在班上,儿子姚墨林体能好,天生爱动,曾为他在课堂上坐不住头疼。儿子踢足球后,做父亲的发现孩子在自我控制能力上有了很明显的变化:在比赛中,一个球队就是一个整体,队员的个性要在集体中展示,即便是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孩子们也没有互相指责,而是共同勉励。在姚智刚看来:参与足球,让孩子们身体力行的明白了什么叫集体,足球给孩子带来的收获更多的是在足球之外的,这种效果比课堂上去教要好得多。姚智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举了一个儿子的例子。“五一”节期间,父亲对儿子道:“假期带你出去好好玩一下呢!”儿子摇头:“不出去玩,我要复习,准备其中考试,不然打比赛时我就没有时间复习了。”踢足球后,儿子有了成长有了进步,足球对于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显然是大有益处的。
二(1)班足球队员李心羽的妈妈唐慧,说自己以前不说是伪球迷,连球迷都不算,儿子踢球后,也开始关注足球,在跟一些懂球的孩子的家长交流后,自己对足球运动的了解也在增加。在她看来,学校搞校园足球,不仅对孩子,对家长来说也是个提升(对足球的了解)。据唐慧介绍,孩子个子小,但速度快,动作灵活,是班上的体育委员,以前参加过学校的足球兴趣班,算是足球启蒙。当初班上选拔足球队员时,原本没有抱什么希望,孩子的父亲给他打气:“梅西个子也不高嘛。”进入足球队后,孩子有了很大的改变,除了能自己踢,还知道要跟队友进行传球、配合。唐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现在孩子的自觉性也很强,很多时候放学后自己到场上去踢球,体质明显增强了,这样下去,从国家层面上说,我们的足球算是有了点希望。”
二(1)班班主任潘莎,原本班上有些小男生很好动很闹腾,怎么管理好这帮孩子?颇有些顾虑。当得知体育老师要在班上选一些男生进足球队时,潘老师还在想:会不会都是那几个闹腾的伢?结果选进足球队的果然是那几个学生,教练说:“都是好苗子。”爱闹腾的学生的优点是身体素质好,喜欢运动,有了足球,自然吸引了他们的兴趣,也将他们的“闹腾”转移了。进队训练一段时间后,潘老师发现孩子们在课堂上变安静了,自觉性也强了。还有一个变化家长,以前除非开家长会很少有跟家长接触,而家长也极少主动接触老师,除非孩子表现不好被老师通知请家长。而在足球队组建后,足球队员的训练、拉拉队的排练,都是家长们亲自操持,家长们更多的会主动跟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在潘莎看来,足球给教学工作带来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启示:星星之火,是否可以燎原?
全球著名早教专家玛格丽特・萨特认为,运动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和减压方式,运动落后,孩子的认知和语言便会落后,智能发展也会相对滞后,这些都是后天弥补不了的。为了改变身边的这些“小胖墩”、“懒孩子”,辽宁盘锦90后女孩姜欣辰,自费举办了国内最大规模的青少年足球联赛。她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孩子们动起来,让笑容重新回到孩子们脸上。
“懒孩子”都来排排队
姜欣辰,1990年2月出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小时候,她身体不好经常感冒,父母就让她加强锻炼。几年下来,不仅身体好了,姜欣辰也养成了爱运动的好习惯。高考时,她如愿考取了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外语专业。没事时,姜欣辰就喜欢跟朋友探讨各种体育赛事,恨不得天天待在运动场上。朋友笑话她:“像你这种性格,最适合当体育老师,又爱体育,又爱孩子,肯定称职。”虽是玩笑话,可姜欣辰却听进了心里。2012年9月,大学毕业后,她成为成都金沙小学的一名英语老师。
和孩子接触久了,姜欣辰发现一些孩子身体不太好,上体育课时,孩子们兴趣也不大。姜欣辰认为,运动是孩子幼时最好的启蒙老师,它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还能开发右脑发育。虽是英语老师,可姜欣辰也会跟家长传播运动的好处。没想到,家长们兴趣都不大,开家长会时,全都围着语文、数学老师,从来没有人去问体育老师,自己的孩子体育成绩怎样。
跟父母说起这事,姜欣辰忍不住唉声叹气。父母笑着安慰她:“现在孩子竞争压力大,家长们也很为难。”“就是因为孩子压力大,才更需要运动,运动是最好的减压方式。我曾在报纸上看到,现在有的孩子甚至患上了抑郁症,你们想想这多可怕!”爸妈告诉姜欣辰,她可以从身边的人开始改变,小区里有不少孩子,寒暑假的时候,可以把他们组织在一起,踢踢球,打打比赛。
姜欣辰觉得这个办法可行。2012年寒假,她在小区公告栏里贴了张“消息启事”,大致的意思就是有想踢球、想运动的孩子,可以找她,免费教学。因为在小区内,假期里倒是来了不少孩子。可因为缺乏系统的规划,缺少正规训练,没几天不少孩子便主动退队了。姜欣辰明显感到自己能力不足。2013年7月,姜欣辰决定继续深造,考取了成都体育学院的研究生。
学习的同时,姜欣辰没有放弃之前的想法,如何才能帮到更多的孩子,让他们爱上运动。她决定从足球比赛入手,一来足球比赛参与的人多,二来足球比赛需要跑和跳,身体得到锻炼的地方多。姜欣辰特意拉来本校的两个学弟帮忙,几个人组建了一个小团队。一切准备就绪后,姜欣辰打算先招一批孩子进行训练,等家长们看到效果后,自然会帮着宣传。这次,她把范围扩大到了学校附近的几所小学。姜欣辰留下了自己的电话,耐心地跟家长们解释运动的好处。半个月后,来了13个孩子,组建了一支临时足球队。
让运动扫去心灵的阴霾
姜欣辰是这支足球队的教练,她把训练的时间定在了周末。第一次训练,原本约好下午1点半集合,可到了集合时间,才来了3个孩子。姜欣辰没办法,只能一个个地给孩子家长打电话。一位母亲直言不讳地说:“我知道多运动对孩子有好处,可是我们不敢冒这个险,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老师要是知道了,肯定会怪我们家长不用心的。”姜欣辰只能退而求其次地说:“要不这样,你们先把孩子送来学,如果1个月之后,孩子的身体素质没有提高,学习成绩又下降了,你们就把孩子领回去。”通过这种办法,13个孩子才最终被送来。
开始的两节课,姜欣辰什么也没多做,只是让孩子撒了欢地跑。一个8岁的小男孩,小心翼翼地问:“姜老师,我能脱掉鞋袜,在草地上跑跑吗?”姜欣辰点点头,并带头脱去了鞋袜。踩在软软的草地上,脚一点儿也不疼,反而有种抓痒痒的触感。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在草地上滚来滚去,像一只只撒欢的小动物。中场休息时,姜欣辰跟孩子们玩起了猜四字成语的游戏。或许是因为在空旷的操场上,亦或是气氛特别好,孩子们都很开心,丝毫没感觉到压力。看着孩子们的笑容,姜欣辰这才松了口气。只要能让孩子们开心解压,前面的路再难,她都会坚持走下去。
6节课后,基础训练基本完成了,姜欣辰开始教孩子们踢足球的要领。讲解的同时,她还顺带说了足球的历史,以及足球史上的那些名人,孩子们听得都很带劲。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办法,半年下来,13个孩子不仅足球踢得不错,学习成绩也没有下降。更多家长看到了甜头,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姜欣辰这里来“玩”。
2014年8月的一天,一个叫韦伟的中年男人找到姜欣辰,说自己9岁的儿子毛毛因为爱看电视、打游戏,不仅眼睛近视了,还不爱跟人交流。他希望通过踢足球,能让孩子开心一点。
在相处中,姜欣辰发现了毛毛和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小小年纪的他特别爱想,别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让他联想很多,并且大多是悲观的。
为了改善毛毛和队友的关系,让他懂得信任和友爱,姜欣辰经常会安排一些合作的小游戏。一次,她对毛毛说:“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踢球就是为了让我们释放身体里那个真实的自己,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哭,不需要压抑。当然,足球讲究的是团队精神,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最终赢得比赛。你要学的是信任,只有相信了别人,别人才会相信你,才会真正跟你走到一起。”
姜欣辰也不知道毛毛有没有听进去,可在之后的日子里,毛毛开始试着和队友一起打闹,一起开玩笑了。毛毛爸爸看到孩子的变化,十分感慨:“要是可以回到前几年,我一定会让毛毛多参加集体活动。因为比起孩子的快乐,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经过1年多的努力培训,这支临时组建的足球队开始像模像样了。姜欣辰带着他们去踢了几场比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下,大家的兴头更足了。随着前来“挑战”的队伍越来越多。姜欣辰有了举办足球联赛的想法。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不仅是爱上足球,也会明白运动的好处。
动起来才更快乐
说干就干,2015年8月,姜欣辰研究生毕业,她没有急着去找工作,而是召集了学校的几个同学,成立了“华宜天下联赛组委会”,决定1个月后举办第一届“华宜天下国际青少年足球联盟联赛”。既然决定举办足球联赛,就要有场地,也要有足够多的参赛队伍,这些只能靠姜欣辰自己去跑。
一天,姜欣辰来到成都花园国际小学,跟校方商讨场地的事,学校一位领导接待了她。得知姜欣辰是义务来做这些事,对方很吃惊:“把精力放到这上面,你不怕耽误自己找工作吗?”姜欣辰笑着摇摇头,她指着远处上课的孩子说:“现在的孩子太累了,我希望通过办足球联赛,给他们带去快乐。当然,我也不是圣人,也有自己的未来要去闯,在此之前,我希望能为孩子多做一些事。”校领导被姜欣辰的话打动,最终同意把场地免费借给她。
没过多久,一位做保温杯生意的老板联系上姜欣辰,说要给她的足球联赛赞助。这位老板也是一位父亲,他说:“我儿子是独生子,没多少一起玩耍的伙伴,天天回到家就喜欢看动画片。不仅我家孩子,也有很多别人家的孩子也如此。长此以往,孩子们一个个都成了小胖墩,男孩子缺少阳刚之气,女孩子弱不禁风,哪能扛得住事呢!我希望你们能把比赛办好,让更多的孩子从家里走出来。”为了不辜负众人的期望,姜欣辰拿出2万元积蓄,印传单,四处宣传。
2015年12月19日,以“用心运动,快乐成长”为理念,第一届“华宜天下国际青少年足球联盟联赛”拉开序幕。比赛特邀原国足队长马明宇先生开球,邹侑根指导也来观看比赛。一共有8支队伍、160多名青少年小朋友参加了联赛。在不断摸索中,联赛每逢周末举行,小组赛阶段采取双循环积分制方式进行,小组赛结束以后,各小组进行同名次决赛。全场比赛70分钟,上下半场各35分钟。
为了让每个参加比赛的小朋友都有机会上场,姜欣辰特别将比赛设计成没有换人名额限制,教练随时都可以换人,让每个小朋友都能够玩得开心。第一届比赛一直持续到2016年1月中旬,虽然天气比较寒冷,有时候还会下雨,可孩子们却热情高涨,没有一个退缩的。
第一届联赛的成功举办,吸引了更多家长带着孩子参与进来。第二届光是报名的孩子就有600多名,管理难度增大,同时开销也增大了。实在没办法,姜欣辰只好向父母求助。爸妈二话没说,支持了她6万元,比赛才得以正常运转。
2016年7月16日,第二届“华宜天下国际青少年足球联盟联赛”正式开始。这次比赛将举行到2016年12月底,现在已经举行200多场,全部结束将有500多场比赛,会有上千名孩子参与进来,其中最小的孩子只有4岁,最大的也只有12岁,这也成为了国内目前最大规模的青少年足球联赛。姜欣辰说:“我的初衷是将体育运动变成一种生活常态,重点培养孩子的兴趣,比赛的胜负并不太重要。我希望孩子们能自由地在赛场上奔跑,就算不能进球都没事,只要能参与进来,并且坚持下去,就已经很棒!”姜欣辰决定,把举办足球联赛当成自己的一份事业去操作。这份事业,她希望能做到老,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动起来,少几分阴霾,多几分快乐。
(文中除姜欣辰外均为化名。未经作者同意,本文禁止转载,网摘)
我国足球运动水平落后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我国从事足球运动人数所占人口总数比例太小,尤其是青少年的足球人口,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地方青少年足球的发展是整个国家足球发展的基础。对重庆市万州区中学生足球运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影响中学足球运动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本地区条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通过对策提出对扩大足球人口基数具有重要意义。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重庆市万州区五所重点中学,分别是:万一中,万二中,万三中,万五中,万州中学;从五所学校中随机调查20名体育教师,以及各区的足球网点中学校的足球教师、校长、教练、学生和家长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分别采用了文献综述法、对比分析法、以及访谈法。
二、 重庆市万州区足球运动在中学体育中开展现状
1、中学体育老师专业结构分布
表1中学体育老师专业结构分布表(调查人数:20人)
2、足球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状况
三、 制约重庆市万州区中学生足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
1、政策保障不足
当前既存在着有政策但未落实的现实问题,也存在着缺少政策规定的现实问题。如将中学体育教师课余训练和比赛时数纳入工作量,予以工资补助、政策有的学校执行了,有的学校还没有按要求执行。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好"体教结合"依然是困扰中学足球发展的老问题。两大机构的联手本来是一绝配,但属于不同系统的两个行政部门如何搞好分工合作,整合资源使出合力,还需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联动机制。而目前,中学体育教学与比赛的主管部门是教育部门,起主导作用的是各省市教育局,体育部门只是起到业务指导作用。体教结合中"两条战线"的关系不理顺,中学生足球的未来发展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2、中学体育教师业务水平不高和训练积极性低
从表1中可以看出,重庆市万州区从事足球专业的体育老师较少。长期以来体育局,足协在教练员培训方面力度不大,造成了我市基层教练员水平不高的局面。而且教练员待遇低,数量严重不足。中学生足球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踢球孩子的数量,基层教练数量不足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从现有资料来看:我市中小学的体育教练员大部分都毕业于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学专业,只有一小部分毕业于运动训练专业。教练员缺乏训练经验、缺乏运动队管理方法,训练方法陈旧、方式单一、缺乏新意、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训练手段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影响训练质量和比赛成绩。并且,很多学校里的教练员不是足球专业毕业的体育老师,只能摸索着带学生练习,进行启蒙式的教学,又缺少相应的教学辅助材料,一些不规范的教学成了训练或比赛中的安全隐患。中学生的技术动作形成,足球意识培养,以及现代足球理念的掌握,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势必会影响他们以后对足球运动的理解和水平的提高。同时,具有较高运动水平和较长执教年限的中学体育老师又偏少,体育教师的教学与训练经验严重不足,将极大的影响中学生从事足球运动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足球运动在中学体育中的发展进程。
3、中学生的参与足球运动的活动时间少
从表3中可以看出,现在我市中学体育教学中,对足球运动的知识技能教学十分欠缺,"放羊式"的体育教学已被许多教师冠之予"快乐体育"的美名,场地、器材的现状,已成为大部分中学不能正常开展相关体育活动;各校体育教研组未能将新课改很好的实行;在组织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怕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不能得到领导的支持和肯定;以上诸多原因阻碍了我市中学体育中足球运动的开展、课外训练的形成以及赛事的组办。
从表4中可以看出,我市中学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是保证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练习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长时以来,学校场地设备不完善严重影响到了学生体育活动和锻炼的兴趣。同样也影响到了中学生足球活动的开展。不可否认,我市足球活动场地严重缺乏早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目前社区场地贫乏、教育与体育部门的场地开放不足等都直接制约了我市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努力扩大场地数量已迫在眉睫。市内较为正规的足球场地很少,而且多数集中在城市中学和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的足球场仅有体育中心一个,但那里只有周末开放。所以,对于大多数学校的中学学生来说只有在篮球上和一些空旷的场地上进行足球运动。这也对中小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5发展重庆市万州区中学生足球运动的对策与建议
推动中学生足球运动的持续发展,制度建设是关键、是根本。要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逐步建立健全有利于中学足球运动开展的体制,促进中学生足球健康发展。
1、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场地和利用现有场地资源开展足球运动
在充分挖掘和提高利用现有社会、体育和教育部门场地使用率的基础上,应会同政府其他部门利用城市空间和绿地合理修建足球场地,要充分利用各校运动场和社会公共体育场地为青少年足球活动服务,体育局应设置专项场地建设资金,与区县,学校合作加快足球场地的建设。除了教育和体育部门要对中学足球运动的正常开展给予必要的配套资金支持,学校本身也可与企业合作或为企业做广告获得一定的酬金。另外学校也可以向"用人"单位或上一级学校收取一定的"培训费"。总而言之,我们要两条腿走路,一个是市场机制,一个是政府调控。
小型足球比赛(五人制足球赛、三人制无守门员足球赛等比赛)时间短,场地、器材简单,球队人数组成简便,组织较易,同时比赛中不易受伤,球员触球机会较多,能极大提高青少年参与的热情,另外应与各校合作把足球单项技术比赛或足球游戏(摆脱猎人游戏,螃蟹足球游戏等)引进校园,让更多亲少年亲身感受足球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良好的足球氛围,为重庆市万州区今后足球运动的发展建立广泛的基础。
2、找好体教结合的点
开展中学生足球活动本身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目前中学生足球运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体教结合"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指学校的体育、教育结合,正相反,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足球运动在促进素质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各区县的体育部门、教育部门也有不错的沟通和合作,真正的关键,还是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找好体教结合的点,如共同举办符合中学学生身心特点的赛事,从中发现体育人才;体育和教育部门的经费结合起来用在刀刃上,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培养人才上的结合,强化体育的教育功能,体育服务于素质教育的目标;加强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将参与的学校定性为教育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参与足球活动的前提,将传播足球文化和培养终身技能和爱好作为宗旨,而不是以牺牲学业为代价来踢球,缩小社会对中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认知差距。
3、建立高水平的教练员和管理人员队伍
要想提高中学生足球运动整体水平,扩大足球人口是最基本的,同时仍然不能忽视教练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足球教练体现在: ①善于发现有天分的年轻球员;②善于最大限度地激发球员潜能;③善于处理与球员之间的关系;④善于整合球员,达到1 + 1 > 2的效果;⑤善于在球队处于被动时能够通过换人调整扭转比赛局面;⑥善于学习并吸收最先进的足球理念,为自己的球队找到最合适的足球战术。只是教练队伍的建设还远远不够,学校足球的管理者在中学生足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我们需要中学生足球管理者给教练、球员们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另一方面,体育局足球管理中心和足协需要提高中学生足球联赛的管理水平,通过段宣传足球,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足球爱好者关注足球或从事足球运动。
参考文献:
[1] 张天峰."体教结合"培育体育人才的优化模式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02):67-69.
马王小学始建于1995年,1998年开始搞校园足球。从马王小学走出了李影、沈田锋、陈科睿、陈蒲、甘超、罗安东、邓涵文等一大批足球人才;在马王小学的荣誉室里,陈列着3次全国冠军、2次全国亚军、2次全国季军、42次市级冠军等无数荣誉。一所原本普通的农民工子弟小学,为何能在短短的十来年间声名鹊起?请随足球之夜记者一起走进马王小学来揭开谜底吧!
认准足球,打造特色
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的马王小学于1995年建校,前身为重钢子弟学校,后来成为大渡口区指定接受农民工子女学校。
学校建校之初,学校领导认真思索过学校的发展方向问题,就是必须要打造自己的特色,但以什么为特色呢?和重庆市主城区的一些传统小学相比,教学质量、艺术特长……基于自身的条件、生源情况,肯定是比不过的。当时正值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红火的时期,在四川全兴之后,重庆市也有了自己的甲A、甲B以及乙级球队,山城有着浓厚的足球氛围和广泛的足球群众基础,很多小孩子都喜欢足球运动。马王小学决定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做一些尝试。
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越来越多,参加校际比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经过摸索和论证后,马王小学找准了自己的方向——以校园足球为特色项目,把学校特色办学理念提升为“练球、练身、练精神”。
在借鉴其他开展足球运动较早的学校的经验基础上,马王小学因地制宜,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首先立足于校园足球运动的普及,学生从一年级进校就开始接触足球运动,从一到六年级,每个班每周开设一节专门的足球课,让全校学生每周都大约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接触足球。普及之后再抓提高,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选拔一批有天赋的苗子进行重点培养,给其安排吃、住、训三位一体的训练模式,每天下午安排两个小时足球训练,晚上由值日老师对小球员的文化学习进行辅导,保证学习、训练两不误。
不仅限于内部挖潜,马王小学还从其他区、县选拔优秀的足球苗子进入马王小学培训,为其提供更好的培养条件,训练时间、场地都得到保障。
马王小学目前有3个专职足球教师,还外聘了3个专业足球教练。在足球教学过程中,马王小学自编了一套分年龄段的《快乐足球》校本教材,分为“走进足球、了解历史”、“掌握技能、体验快乐”和“感受魅力、憧憬未来”三个板块,充分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围绕足球特色,马王小学申请了《快乐足球的研究》科研课题,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专家全面指导、全程跟进。不少专家学者到马王小学来考察后,对该校的校本课程赞誉有加,参与全国青少年足球发展协调的上海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主任董众鸣教授专门从马王小学收集了全套的校本教材,“得回去好好研究一下,马王小学的自编校本教材也许会成为校园足球开展开天辟地的事。”
在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取得成绩后,为了进一步培养和吸引足球苗子,马王小学还与附近的幼儿园合作,开展幼儿足球基础培训,并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措施吸引重庆市各区、县学校和湖北、甘肃、江苏、贵州、四川等省的优秀足球苗子入校培训,提供给他们更好的训练条件。
记者在各地走访校园足球时,一些校园足球工作者也跟记者说了实话:“在应试教育大行于世的今天,指望考试成绩和踢球水平都抓上去是不太现实的,足球特长生的成绩普遍要比普通生差一些,因为小孩精力和心思兼顾不过来。”在这一点上,马王小学现任校长王江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坚持小学阶段以学习为主,对于优秀的足球苗子,他们面临的读书、升学问题,学校早就考虑到了。”马王小学与重庆九十四中签订了足球特长生输送协议,学生毕业后可以通过选拔直接进入九十四中、巴蜀中学等重点中学。马王小学还与重庆市商务学校以及重庆力帆、陕西浐灞、成都谢菲联等职业足球俱乐部联姻,为其梯队输送足球人才。这些举措,既解决了学生的去向和成长问题,也打消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足球文化,校园建设
走进马王小学的校园,随处可以领略到浓厚的足球气息。校园正中的操场是一块标准的塑胶足球场,教学楼下的垃圾筒均设计为黑白相间的足球造型。走进教学楼,走廊两侧的每一面墙壁上,都挂着学生自己创作的书法、绘画、小报等关于足球的作品。这些以足球为符号的载体,映衬着马王小学的校园文化。
为了推动足球特色建设,马王小学将足球特色落到了实处,围绕校园足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除了组队参加重庆市足协于2009年开始主办的重庆市校园足球联赛,马王小学还有自己内部的校园足球联赛——每年一届的“绿茵杯”校园足球联赛,通过班级之间的足球对抗赛来提高学生的足球热情。在寒暑假期间,马王小学为学生们安排有走出去的邀请赛,并开展足球冬令营、夏令营活动。2012年,马王小学代表大渡口区参加了重庆市运会足球赛, 2013年又代表重庆市在成都参加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赛,通过让学生多踢比赛来提高队员之间的凝聚力。
除了训练和比赛,马王小学还在每个班级开展足球小报评比、趣味足球游戏竞赛、足球技能擂台赛等活动。
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了“会说话的老师”,学生能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得到无声的教育。
足球使校园文化更丰富,足球运动给马王小学师生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素质的改变,更有精神面貌的飞跃。以足球带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风格,将足球拓展成学校的办学个性,极大地改观了校园的精神面貌。
长远目标,立于足下
在确定了以校园足球为特色发展的方向后,马王小学历届校长都大力支持校园足球工作,记者到马王小学走访时,现任校长王江城到任不过半年,但谈起足球来津津乐道。据王校长介绍,马王小学目前804名学生全部参与足球,校园足球普及面达100%,其中每月固定参加训练的学生有130名,学前班123人中参加足球兴趣班的也达70人。
自2004年以来,马王小学组队参加了大渡口区、重庆市、全国等足球赛事,获取荣誉无数,其中包括当年获得的重庆市U-9、U-11小学生足球比赛第一名、2012年4月获得重庆市校园足球联赛小学男子甲组冠军,2013年获得的重庆市校园足球联赛男子甲组U—13和女子甲组U—13双冠军,总计3次全国冠军、2次全国亚军、2次全国季军和44次市级冠军,并连续五年获得“重庆市足球先进单位”称号,成为重庆市足协命名的市重点足球学校,重庆市教委命名的全市三所“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特色学校(足球)”之一。马王小学有U-7、U-9、U-11、U-13四支年龄段的男子足球队,还有一批女子足球队员,形成了完整的梯队结构。成绩的背后,是源源不断涌现的足球人才,当年不少为马王小学征战四方的小球员已入选国家队、国青队和职业俱乐部一线队、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