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茶文化基本知识

茶文化基本知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1-27 16:09: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茶文化基本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茶文化基本知识

第1篇

关键词:茶文化;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

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队伍,直接关系我国美术行业教学的发展。其职业素养,成为每年为美术行业输送学生的关键。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之间存在相互交融的关系。利用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的互通性,将茶文化的元素融入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中,实现职业技能的应用性创新。

1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

美术专业人才,承担着中国美术教育的未来,因为其专业的素质、职业的能力,对美术专业学生的教学起着不能替代的作用。其职业培养,就是作为美术教育人士,所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1.1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必要性

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简言之就是提升其本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后者决定了专业人才对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驾驭能力。例如:有的美术教师,其本身的专业素质不过关,对绘画的基本功掌握距离教学要求相差甚远。一方面,在教授学生相关的绘画技巧内容时,不能具备比学生更高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当学生问及绘画相关的问题和知识点时,该教师也不能提供准确的答案。这不仅耽误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而且还会使学生失去对美术的兴趣。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队伍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也就不能称之为美术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所以,加强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是教育学界应当重视的问题。在很多地区已经将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作为美术教师职业的上岗必备条件之一和职业发展方向。

1.2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内容

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内容,主要涉及其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美术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方法、职业道德的培养等等。在美术专业知识方面,这是其能成为专业人才的基础,具体可以包括对点、线、面等造型因素的应用,对素描、油画、中国传统画的基础掌握,对印象派、抽象派,以及人物画、风景画的基本了解等。在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中,作为专业人才,应当有区别于一般普通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何使学生快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技巧。在美术教育的职业道德中,除了具备普通教师应该有的师德,还应当树立起让学生产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喜爱,决心在美术的道路上走下去的远大目标,将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发扬光大。

1.3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方法

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应当建立在灵活性和自觉性的基础上,具备系统的培养体系。所谓灵活性和自觉性,就是指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必须有美术专业天赋,对美术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敏感,先天基础好;其次,就是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具备对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汲取和钻研的精神,后天知道努力。系统的培养体系是对专业人才,开展职业培养的规范和升级。应当有对美术专业教学技巧的专门化培养,包括直接培养和实践化培养方法。对职业道德的培养遵循先有师德,然后才是人才技术的顺序,以专门化的教育方式如模拟教育等实施职业培养。例如:在河北的高校中,对于美术教师的上岗要求就是必须经过事先的职业培养,具备一定的专业教学素质以后才能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保证了美术的授课质量。

2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的共通点分析

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的渊源可以追溯很久。茶文化中有很多与中国美术可以相容和共通。2.1茶文化思想的精髓中国的茶文化思想有很多涵盖。例如:对茶叶质量的追求,人们除了精益求精之外,还对茶叶的口感、色泽和营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茶文化的思想之一就是对于生活品质的不懈追求。现代实例和医学能够证明,茶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而这些有益成分是从大自然中天然获取的,并非人为合成。茶文化的思想之二,就是对于健康和天然的追求。人们从饮茶的过程中提取出了很多艺术化的产物,例如:茶艺表演、茶道、饮茶环境的背景音乐和装饰品等,艺术化的演变使得茶文化与传统思想的结合,以及与艺术文化的结合。综合来看,茶文化思想的精髓,就是人们从自然中获取健康、获取哲学、获取真理的过程,衍生出了与艺术的结合。这就为美术艺术与茶文化的结合提供了契机。

2.2茶文化与中国美术的融合点

茶叶中本身就含有许多美术的融合元素。茶叶本身的外形就具备一定的艺术形象,茶叶的枝叶外形、嫩绿的色泽等,带给人一种生机和生命力的情感。因此,茶叶在许多绘画和影视等可视化作品中,经常以一种代表生机和希望的植物来出现,背后也承载着类似的寓意。另外,茶文化的形象内涵也能作为中国美术的艺术特点来加以应用。茶文化讲究柔和、和谐的饮茶文化气息,这在中国美术作品中,对于笔法、结构等方面也有相通之处。例如:在美术雕塑作品中,作者将雕塑作品以一种灵动、柔和的方式来呈现,不重视雕塑的细节处理,更多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与茶文化讲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

2.3茶文化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茶文化对人的文化渗透作用,加之其与中国美术教育的共通性,使其在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中有特殊的效果。虽然茶文化可能在直接提高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能力方面作用有限,但是其对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抽象的教育内涵却有深远的作用。例如:茶文化中平和、自然的内涵元素,要求教授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在具体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以智慧的、平和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掌握。而如果以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体现不出茶文化的思想精髓,也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茶文化融入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

茶文化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有许多可融之处。但是要注意融入的途径的方式。

3.1教学素质的结合

茶文化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教学素质融合,主要体现在茶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对美术基础知识的融合。例如:河北地区生产茶叶的地方,茶文化浓郁,茶艺等艺术表现形式历史悠久且声名远播。而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如果需要对某项美术艺术技艺熟知,就必须从亲身体验这项技艺开始,作为美术教育专业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对茶叶形象、茶艺表演等艺术形象的表现形式、表现方法运用,应该深入当地茶叶种植生产的地区进行了解,亲身感受茶文化带来的艺术文化熏陶,在感同身受之后,才有可能对茶文化中的艺术元素进行了解和体会。掌握了全方位的艺术知识和艺术素养,才算是具备了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素养。

3.2教学方法的结合

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往往不把饮茶作为主要内容,而是常当作配角出现。人们在会客、交谈、聊天甚至是观看茶艺表演的过程中品茶。茶叶中的清香和营养,都是在无声无息中被人们所感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正是中国美术教育需要的。河北地区风景秀丽,学校在开设美术户外教育课程时经常将学生带至户外,让学生们亲身感受自然之美,从而发掘出对美术课程的灵感。而如果只是让学生们在教室内接受抽象和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则属于知识的灌输,与对美术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相比,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因为学生们的感受不深刻,即使当场能够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是过后也会很快忘记,教育效果不佳。

3.3职业道德的结合

茶文化中的营养元素,是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文化体验。这对于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培养也是有可取之处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课程的教育还停留在辅助课程的地位,还在扮演着调节学生们学习生活的角色,而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大部分美术教育教师,都是将基本的绘画技能教给学生,再由学生们自由发挥,然后便没有了下文,这并不利于中国美术教育的长久发展。茶文化带来的职业道德,要求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将发展中国美术后备力量作为己任,激发出更多人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在课堂上能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让一部分学生真正从美术中找到了快乐,甚至成为今后的发展和从业方向,这便是对中国美术业的最大贡献。

4结论

茶文化被所赋予的丰富内涵,使其与中国美术教育具有了更多的相通之处。从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为例,可以将这些共通之处作为茶文化融入职业培养的着力点。茶文化本身的艺术形象、茶文化的内涵等,可以在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中成为促进点。以茶演绎出来的艺术形象能够进一步提高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素养,以茶文化精神完善教学方法,以茶文化内涵提升美术教育的职业道德。

作者:刘会瑜 单位: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余佳友.把生活请进美术课堂———茶文化与美术课堂的融合[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0):89-90.

[2]苏昕.以本土文化传承教育为主轴的校外美术课程探索———以《广州茶文化》美术综合实践课程为例[J].科学中国人,2014(3):99-100.

第2篇

1.茶艺技能大赛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位。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中华茶艺竞赛分指定茶艺竞技、创新茶艺竞技、品饮茶艺竞技三个环节。比赛中各具神态的茶具造型之美;茶席设计的意境美;醉人的茶香、甘爽的茶味之美等。这些都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茶文化之美,它的美能启发大学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例如在青茶茶艺表演时,体会那“悬壶高冲,春风拂面,乌龙入宫,细闻幽香”等意境之美。茶文化内涵丰富,通过茶艺比赛可提高大学生对美的鉴赏、感悟及创造,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味。

2.茶艺技能大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茶艺技能大赛中竞赛项有3个环节,其中一个环节为“团体创新茶艺竞技”,要求参赛选手自选茶艺,有关参赛用品选手赛前自备,如主题、茶席、解说、表演、泡茶、创作背景音乐、茶具、茶叶、服装、桌布等,此项环节要求学生一定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们在训练中要求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集思广益,结合民俗、舞蹈、器乐、服装等编排茶艺表演,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3.茶艺技能大赛有利于茶文化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和实用”为基本要求,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很难把握它的尺度,而这一要求在技能大赛中却非常明确。如茶艺技能大赛的一些技能项目的竞赛细则中,对试题范围、类型及比重都作了详细说明。例如,比赛知识点包括茶文化基本知识、茶叶知识、茶具知识、品茗用水知识等;比赛技能点包括茶艺准备和茶艺演示,其中茶艺演示要求是:能够掌握各地风味茶饮和少数民族茶饮的操作(3种以上),能够独立组织茶艺表演并介绍其文化内涵,能够配制调饮茶(3种以上)等。这些都对改进教学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4.茶艺技能大赛有利于改革茶文化课程的实训方式。

茶艺技能大赛对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均能注意到二者兼顾,各有侧重。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时也要注意将基础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折射出实训方式的改革方向,那就是大力推行“教学工厂”的实训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例如,红茶的冲泡,老师理论讲解红茶的特性、冲泡水温、冲泡程序和方法,同时还应突出实际技能操作,老师对个动作分解示范,讲授动作要领及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学以致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练,直至完全掌握其冲泡技能。

二、从中华茶艺大赛对茶文化课程的教学思考

广西职业院校技能高职组《中华茶艺》大赛前期,我院领导和教务处指定由航空旅游学院承办本次比赛活动,组织比赛队伍,确定人选。接到任务后,我们便着手在学校学生茶协会和本学院范围内进行宣传动员工作,分别在茶协、航空服务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文秘专业中挑选学生。最后经过几轮筛选,最后确定了5名学生。培训过程中,依照竞赛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三个环节的指导。在绿茶、红茶、乌龙茶指定茶艺的指导中,重点让学生掌握冲泡的手法和水温的控制。品饮茶艺重点指导学生能够对冲泡茶汤的色、香、味等情况进行总结性的书面描述。团体创新茶艺指导学生设定主题、茶席,将解说、表演、背景音乐、茶叶、茶具、服装、桌布等融入其中。通过茶艺大赛,我们对茶文化的课程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1.更新课程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和以课堂、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积极创造实践教学条件。通过多媒体演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茶艺表演,将学生引入技能课程的学习,老师对个动作分解示范,学生反复操练。同时,课堂教学应与就业岗位对接,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等内容接轨。21世纪随着茶文化的复兴,不论是商务洽谈、拜访,还是及人们休闲养生,都需要大量的知茶、懂茶的人员。我校航空旅游学院将航空服务、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等专业教学计划中都加入了茶文化与茶艺的课程,普及茶文化知识。鼓励老师改革教学方法,建立了茶艺实训室,为茶文化教学提供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增强教师的技能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的比赛成绩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我校的指导老师都不是科班出身,涉入茶文化领域时间也不长,亟需提升技能水平。特别是综合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老师平时多学习、多积累,提高实践应用和动手操作能力。做到既能言传,又能身教,以自身高超的技艺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第3篇

茶艺馆不是开门就赚钱

从表面上看,茶艺馆当然应该赚钱,因为现在出去喝茶的消费经常比吃一顿饭还贵,而茶艺馆的成本好像很低,既不用高薪聘请大厨,又不用采买诸多的原材料,说白了好像只需要十几个茶叶筒,几十套茶具,十几个懂茶艺的服务员,再讲究一点的用些净水设备就OK了。据了解,去茶艺馆的人均消费都在50元以上,有的在100元左右。表面看来简直是暴利。但不可否认,茶艺馆对位置、装修等硬件的要求要高一些,喝茶的人毕竟也不像吃饭的人那样多。那么是不是开个茶艺馆就赚钱呢?据京城很有知名度的五福茶艺馆负责人说,他们有七、八家连锁店,由于各店的经营策略不同,消费群体不同,不是开个茶艺馆就能赚钱。

瞄准商务客人

要想赚钱,茶艺馆的定位非常关键。那都是什么人会来茶艺馆消费呢?客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朋友偶遇聊天,一种是娱乐休闲,还有一种是非正式的商务交流。做哪些人的生意呢?当然是非正式的商务交流,这样的消费群消费能力强,利润也高,而且还会持续消费,成为稳定的客户群。

个性经营招徕客人

要想留住客人,茶艺馆的个性化经营显得至关重要。“五福茶艺”有别于传统茶馆,也不同于日本茶道,公司总经理谭波引进了南方功夫茶,创出了“北京茶艺”。在1994年她开办了第一家茶艺馆,投入了近60万元,组织了第一支茶艺表演队,开办了第一个茶艺培训班,成立了第一家茶具、茶叶综合专卖店,建立了第一家茶艺馆宣传网站,开了第一家分店,第一个现场制作紫砂壶,第一家帮别人开茶艺馆,第一家为下岗工人免费培训,第一家拥有加盟店,第一家组织茶文化主题旅游。以茶水为主要经营项目,各地精品茶具为辅,同时不断开展与茶相关的边缘项目,与爱好茶的客人互动。如自1996年开办的茶艺讲座,已举办79期,3000余爱茶人参与了学习,认识了茶叶,了解中国茶艺、茶道及如何冲泡一杯好茶等知识,同时也为五福培养了一批最稳固的消费群体,因为五福教会了他们如何鉴别和欣赏一杯好茶。

想办法留住客人

确定了茶艺馆的主攻方向,经营手段也要跟上。也就是说,留住客人,让客人在店里延长停留时间是赢利的关键。例如给客人提供什么茶,是红茶、绿茶还是根据季节提供适时茶,都要根据茶艺馆消费人群的品味确定。茶艺馆规模可大可小,但一定要在氛围上下工夫,营造舒适、惬意的休闲气氛。此外,还应增加茶艺馆的文化味。可以设立茶道表演并请专人向顾客讲授茶艺和茶叶的基本知识以此培养消费群体,带动消费。设立书架摆上关于茶、茶具、茶艺、茶文化等相关的书籍,订阅一些都市类报刊供客人阅读。另外在馆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客人提供一些必要的小食品,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用餐点儿给客人提供一些自制的快餐。但要注意,餐可以简单但要精致。如果您的茶艺馆设计得带有京味,那茶点就可以以京味小食品为主。

开店清单

1.店面选址、考察、评估。

2.店面设计、装修、家具选择。

3.到工商局注册办理营业执照。

4.到卫生防疫站检测。

5.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

6.人员培训。

7.购买设备、产品的选择。

茶馆预算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不久前,在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中,笔者上了一堂镇级信息技术公开课,课题为《小小宣传员》。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在课前做了精心准备,力求这堂课的教学能“大气”些,“灵气”些。活动顺利开展。课后,我进行反思,尽管课堂教学效果不错,但总觉得还欠缺些教学的“美”感,尤其是在引领生生互评各自完成的茶文化宣传演示文稿时,那种中国悠久的、灿烂的茶文化底蕴并没有淋漓尽致地得以发挥。究其原因,是学生重视了技能的锻炼,现有的认知与教师对茶文化的引导之间未能产生和谐的共鸣。听课教师也多从技能落实方面评价我这堂课的教学。我寻思,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只是技能教学吗?这是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误解。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应如同一桌丰盛的佳肴,让人尝后有嚼头,有回味。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更新教育观念,寻思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味”

估且不说非信息技术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只是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而已,就是好多信息技术教师也普遍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动动手,掌握些操作技能就行了。果真可以了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信息技术》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可见,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只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部分。诚然,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无可厚非,也必须去培养,但是不能将其片面化,绝对化。就拿《小小宣传员》的教学来说,如果只是给学生以技能训练,那就可以不用去上这堂课了,因为所涉及的信息技能学生都已学过,那么教材何以这样安排?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充分挖掘,细细品味。

我认为,要很好地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的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让信息技术教学变得有效、高效,不妨转变一种教学思路,变“单一”、“乏味”的技能教授为“多方位”、“有味”的信息素养培养,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会学习,掌握技能,学会使用信息工具与人沟通,学会与他人合作,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愉悦身心、健康成长。

2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隐味”

教材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法规,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内容是我们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落实教学任务的基础。教材中包含的信息有的是显性的,一眼就能看出,有的却是隐性的,需要我们仔细品读、深入钻研、用心体会,才能将其充分挖掘。隐性的信息不妨称其为“隐味”。以我上的公开课《小小宣传员》的教材为例,要求制作中国茶文化的宣传演示文稿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教材为什么要安排制作茶文化的宣传演示文稿,而非其它呢?琢磨琢磨,“隐味”就出来了,那是对学生的一次中国茶文化的熏陶,再加上在宣传幻灯片中结合家乡茶的宣传,又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经过这样的“隐味”挖掘,整个课堂教学就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再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中有一课——《端午节》,该课的学习任务是要求学生确定端午节的主题,并围绕主题搜索资料、下载并管理资料。像这样主题性的学习任务,通常会让学生分小组来完成。学生在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发现、探究、合作意识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而这些是隐性的,需要教师去深入挖掘。端午节的主题有“隐味”可寻,教材列举了几个可选的主题,包括: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等。我认为,教材中所列举的主题,教师自己可以先一个一个地寻找一遍,再让学生寻找,因为这既是教学的需要,也能温故知新,或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我是深有体会的。就拿端午节的起源来说,我们很自然地认为那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是如果你在网上搜索下,端午节的起源就不止一种说法了。那么,学生在进行这个主题的探究时,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也得到锻炼。

人文熏陶、思维训练、品德塑造、情感培养等都是信息技术教材中的“隐味”。能否读出教材中的“隐味”,我认为这是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之一。

第5篇

关键字:茶艺课程,体验式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TS971-4

1、引言

茶艺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茶艺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主要传授我国茶文化的基本知识、茶叶鉴赏及其冲泡方法等相关茶艺服务流程与技巧。这门课程着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依据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法。

2、体验式教学法及其特征

2.1什么是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以中职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帮助其构建知识体系、拓展其实践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

2.2体验式教学法的特征

1)学习成为体验的过程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操作等形式,来获得感性材料,在经过思维活动的加工去认知抽象的概念。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调动其全部感官、思维,在通过“尝试”,“对比”等方法来比较观察、动手实践,整个学习过程主要以体验方式展开。

2)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体验式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老师通过设定一定的情景,帮助学生来体会,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授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使得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和经历来构建其自身的知识体系。

3)关注情感体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体验式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最根本的要素是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为老师机械教,学生接受多为被动的方式,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之间的情感投入较浅。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有效的实现互动,在这种互动式教学中,对于相关问题可以实现情感与体验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理,指导相互融合共同的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体验式教学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快乐,激发其学习的情感,有利促进其思考以及思维的发展[1]。

2.3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对比体验式教学与传统式教学可以看出,体验式教学传授的知识较传统教学方式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方式属于填鸭式教学,过分的强调记忆,教师在课堂上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基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标准化学习模式,过分的强调理论系统化。而体验式教学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感受体验、领悟获取知识,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感受放在第一位,凸显学生是教学主体。茶艺课程是一门具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有着如下的意义:

1)实践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验式教学实习了将理论知识与一定的技术能力相融合后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茶艺课程体验式教学中通过构建模拟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中赏色闻香、开汤品饮和动手操作,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来体验到茶叶的品尝与鉴别以及冲泡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体验式的教学基本实现像娱乐节目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将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参与者,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并体验到学习带来快乐。

2)强调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体验式教学法是以锻炼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实质是不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实现自己来获取答案的途径,最终实现知识的获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实践的锻炼,其鉴赏能力、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锻炼,为其日后学习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体验式教学法在茶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体验的产生主要源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着亲身的经历,因此,这样的切身感受对于体验形成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一定教学场景和活动,来将学生的注意以及思维方式吸引到教学中来,在活动中“以自身体会,用心去检验”,从而达到体验的目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通过兴趣来引导学生去探索事物,思考问题,动手实践。在茶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运用多媒w技术、音乐等手段,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

3.2强调动手,培养能力

在茶艺课教学过程中,茶艺技能的掌握是这门课的重点内容,为此要着重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收集相关的茶艺资料根据茶艺师日常工作方式、内容等做好接待、准备、演示等,组织学生做好课堂上的礼仪接待、操作模仿、组织实施等相关环节,学生可以亲身的体验茶艺师的日常工作,其严格的按照茶艺师日常工作流程来培养学生,从茶艺师具体工作开始,将茶的历史、利用、发现等相关的茶文化引入到教学中,通过对茶叶相关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茶艺方面的学习与体验、实践,在回到茶艺师日常工作中,利用在日常积累的茶相关知识、礼仪、文化等集中表现出来,实现对茶艺各方面知识的熟练掌握,既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学习,又能掌握茶艺基础知识[2]。

4、体验式教学法在茶艺课堂教学中的环节设计

本文以绿茶茶艺教学为例,结合体验式教学对课堂进行相应的设计和组织。将茶艺分为如下几个环节:1)茶叶的鉴赏2)泡茶技巧的学习3)茶艺的表演。具体的操作如下:

首先在课前做好准备,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穿着相应的服饰,再配以古典音乐,让学生体验到传统茶室的氛围。老师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实物引出体验式教学的主题――绿茶。首先老师展示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太平猴魁等绿茶名品,引导学生对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匀整度等特征对茶叶进行鉴赏,然后一起品饮这些绿茶。继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绿茶的品质特征及不同绿茶品种之间的区别。其次,对于泡茶环节老师要依据主题来选择合适的茶具和用水,结合绿茶的冲泡特点与学生进行讨论,确定最佳的泡茶方法。最后,在老师的示范讲解后,学生自行编排茶艺表演内容,自主参与、体验,从中掌握相关茶艺技能。

通过体验式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好的激发了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茶艺课程的兴趣,并通过亲身体验来熟练掌握茶艺服务流程与技巧。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字]《茶叶市场调查》课程;创新课程;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F423.02[文献标识码]B

一、《茶叶市场调查》创新课程设计的提出背景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产业是我国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我国的茶叶产量和出口贸易量都居世界前列,福建省又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和茶叶交易及消费市场,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然而,经高等农业院校茶学专业培养出来并在基层从事生产技术、贸易的茶叶专业人才每年不足200人,根本无法满足茶叶生产和销售持续发展的人才需求。针对这一形势的需要,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在原有国际商务专业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办学的形式,开设了国际商务(茶叶贸易方向)专业(以下简称“茶叶贸易专业”)这一全新的特色专业方向。

该专业方向培养的学生是直接面向社会的职业技术人员,培养的目标是具备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和茶叶营销管理及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较熟练的国际商务业务技能和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诚毅”精神,并能在外贸企业、茶叶企业等单位从事国际商务、茶产品贸易、涉茶商贸文化领域产品开发及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从该专业方向的岗位需要来看,必然要涉及到茶叶市场调查这一环节。而福建省作为一个茶叶大省,有着系统完整的茶叶生产、批发、经销、零售市场,不仅有产茶基地、茶叶加工厂、茶叶贸易公司,还有为数众多的茶叶经销零售店、酒楼茶座等各种茶事服务的企业单位,这为茶叶市场调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环境。

《茶叶市场调查》创新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提出的,该课程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学到与茶叶有关的市场调查理论知识,而且还能让其在实际的项目调查中充分得到锻炼,因此在茶叶贸易方向的高职教学中开设这门课程有其现实意义。

二、《茶叶市场调查》创新课程的内容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茶叶市场调查》课程是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茶叶贸易专业的特色开发一门创新性课程,是按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以校企合作为途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该课程是填补国内空白的一门非常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课程,不仅可以作为国际商务(茶叶贸易方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而且可以作为其他茶艺类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更可以作为茶叶营销、茶叶经营与管理、茶事服务等相关课程的重要补充。《茶叶市场调查》课程的设计理念如图1所示。

(二)课程安排设计

《茶叶市场调查》是在原有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具体课程安排设计如下:

1.课程性质

本课程可以为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

2.适用专业

就本校范围而言,适用的专业有:国际商务(茶叶贸易方向)专业和旅游管理(茶文化方向)专业,除此之外,可以作为学校公选课开设,也可以作为其他高职院校茶叶营销、茶叶贸易、茶叶经营与管理,茶事服务等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

3.总学分

选修课可以为2学分,必修课可以为3学分。

4.总学时

选修课可以为40学时,其中理论部分占20学时,实践环节为20学时;必修课可以为60学时,其中理论部分占20学时,实践环节为40学时,具体学时分配见课程内容设计部分。

5.考核要求

本课程考核跳出了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形式,采用以小组项目考核为主,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为辅的考核方式,考核成绩的构成为:

A、小组项目占40%(开题汇报10%、总结汇报10%、调查文本报告20%);

B、平时成绩占20%(平时作业10%、课堂考勤10%);

C、期末卷面成绩占40%。

其中,小组项目考核将在课程内容设计的实践环节详细介绍。而期末考试主要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题型有单选、多选、判断、案例等,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设计

《茶叶市场调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实践性强,专业特色鲜明。根据课程设计的理念,本课程主要是按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以校企合作为途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突出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根据茶叶市场调查工作过程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每个模块工作性质设计教学方法,同时配合相应的实训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边学边做的实践环境中掌握技能并巩固知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课堂讲授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体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

每个教学模块都有部分相关的基础知识,要求教师在教室或现场采用讲授法进行重点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讲述、讲解、解析等主要形式,配合大量的茶叶市场调查及茶叶种类、生产、包装、销售等方面的图片及视频,使学生缩短与真实工作场景的距离,教师能将茶叶市场调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讲清、讲透。让学生理解掌握茶叶市场调查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

本课程收集、编写多个教学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提供真实案例的信息,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分析、集体分析或案情分析会的形式对案例开展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加以引导启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

在茶叶市场调查基础理论的学习中,教师学生互动探讨,互换角色积极研究专业深度问题及前沿问题、采用互动式学习与讲座式学习结合,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地传授给学生。

4.模拟公司性质的项目教学法

实施的模拟公司教学法,即按照市场调研企业项目的模式成立调查小组,每组设置项目组长,要求每个小组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组建,有队名、口号,组员有明确的分工,以此训练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根据课程的安排设计项目内容,从茶叶市场调研方案的制定开始,分步骤进行抽样设计、问卷设计、市场调查方法设计,再到市场调研项目的实施及市场调查资料的整理,最终形成茶叶市场调查的项目报告。在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起到解惑和引导作用,控制各小组项目质量。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完成项目设计,提高了学生协作精神,增强了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让学生掌握从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到具体的方案实施、整理和形成调查报告的完整流程。

(四)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设计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设计理念,基于茶叶市场调查工作过程的特点,此课程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模块和实践环节,并将创新课程内容的设计分为理论内容部分和实践环节两个方面。

1.理论内容设计

《茶叶市场调查》课程的理论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二是茶叶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在课堂授课中,侧重针对茶叶本身的特点、茶企业、茶产业自身的特色,对市场调查各个方面的步骤与调查方法进行重新梳理和设计,充分体现茶叶专业的课程特色。 2.实践环节设计

传统的《市场调查与预测》作为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程。但是,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多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并辅以必要的作业练习,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该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茶叶市场调查》课程是在其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应充分借鉴其经验,课程设计重点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技能的培养。对此,对本门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开发。

总的来说,本门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采用前述模拟公司性质的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工作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茶叶市场调查项目的实施中,理论联系实际,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以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市场调查技能和方法。为此,我们将《茶叶市场调查》课程的实践环节具体分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模块设计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设计两大部分。

调查方案设计技能模块、抽取样本技能模块、问卷设计技能模块、调研方法技能模块、数据处理技能模块、调研报告技能模块

选修课:20学时,采用单项训练法

必修课:40学时,采用综合实训法

教学过程设计

组建团队、确定项目、开题汇报、项目实施、项目整理、总结报告

(1)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模块设计

工作过程,是指为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在这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中可细分为若干个子环节,也就是技能模块。其设计思路为:根据福建省茶叶市场的现状,基于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过程知识、能力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以完成职业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项目为依据开发相应的技能模块。

就企业营销调查活动过程来看,一般可将市场调查活动的工作过程分为六项技能模块:调查方案设计技能模块、抽取样本技能模块、问卷设计技能模块、调研方法技能模块、数据处理技能模块、调研报告技能模块。此外,根据需要,有时可补充市场调查预测模块。具体模块的基本知识在理论部分详细介绍,在实践环节则结合具体项目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

(2)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设计

在上述工作过程分解的基础上,针对茶叶市场调查工作过程的六大技能模块,可以根据课程的学时和性质要求,采用相应的单项训练法或综合实训法进行实践教学。单项训练法,是将六个模块作为六个子项目,结合一个具体的项目,随着各章节教学的进行,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方法适合于课时较少,课程为选修性质的教学安排,学时可以分配20学时。综合实训是一种“单独设置”的实训方式,一般集中安排1~2周,其设计原则是: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背景,按照“讲做结合、以做为主,分块推进、逐步合成”的做法,采取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模块化与综合化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操作相结合。这种方法适合于课时较多,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学安排,学时上可分配40学时。

具体的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以下环节进行:

首先,组建团队。在第一次上课时,教师应先给学生介绍课程的总体安排和基本情况,并要求学生分组组建市场调研团队。可根据班级情况,每5~8人自由组合成一个项目团队,每个团队推举队长,确定队名及团队口号,并结合项目进展分配每个团队成员任务。

其次,确定项目。调研项目来源于实际问题,一是接受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调查项目;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选的热点问题调查项目。具体而言,由于福建省在茶产业方面的特殊地位,大大小小的茶叶基地、茶叶加工厂、茶叶贸易公司、茶叶批发商、经销商、零售商星罗棋布,酒馆茶楼、茶叶店分布广泛,茶叶消费市场成熟,这些独特的环境因素,为茶叶市场调查的开展提供了难得的宝贵资源。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联系校外相关的茶叶企业或接受委托,对特定的茶叶市场调查项目展开调查,也可根据教师给定的茶叶市场及茶产业相关的热点问题自选题目进行调查。

再次,开题汇报。在具体的项目选定后,教师根据课程安排,讲授茶叶市场调查方案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内容,并要求学生针对其选定的具体项目进行方案设计,包括抽样设计、调查内容设计、调查方法设计、问卷设计等方面,之后应安排一次课程进行项目设计的开题汇报,交流展示各自的设计成果,教师对此进行点评总结,指出其中的不足,并打分考核。

第四,项目实施。调研项目的实施环节在校外进行,根据课程的性质,若是选修性质的课程,可安排学生自行组织,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若是必修的性质,则可安排集中实训,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分阶段展开具体的项目调研,并对调研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第五,项目整理。该步骤涉及具体调研问卷的回收、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等内容。教师应密切跟踪学生项目开展情况,做好指导、督促工作,对项目实施后的问卷回收及数据处理分析及时进行指导。

第六,总结报告。在调查项目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分别以口头汇报和书面报告的形式对项目进行总结。的口头汇报主要要求学生以PPT的形式将调查的主要结果、遇到的主要问题、主要的结论及建议等内容进行总结;书面报告则按照调查报告的格式要求进行撰写。

至此,伴随着教学进程,学生协作完成一个完整项目的调研任务,实现了《茶叶市场调查》课程培养茶叶市场调研素质与能力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锋.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与组织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6).

[2]刘玉.浅谈《茶事服务与技能》课程的建设[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4).

[3]徐薇.国际商务(茶叶贸易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时代经贸,2010(10).

[4]杨江帆,管曦.关于茶叶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探讨——兼论茶叶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茶叶,2005(6).

第7篇

眼前的王朝龙面带着淡定的微笑,头发有点泛白,戴着一副斯文的金丝眼镜,略带鼻音的男中音,有一点淡淡的台湾口音,语气平和,让人感觉轻松和愉快。于是采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开始了。

售卖咖啡文化

1999年1月11日,美大星巴克在北京国贸中心一层开设了中国大陆第一家星巴克咖啡店,为本地顾客提供享誉全球的星巴克咖啡饮料、各种口味的高原咖啡豆、综合咖啡、新鲜烤制的各式糕点以及与咖啡制作相关的器具和商品。截至2005年6月,星巴克咖啡连锁店在京津地区的总数量已经达到55家。其中北京地区有46家,天津9家。

目前,美大星巴克还在快速地发展自己的经营网络,北京的咖啡店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大街小巷兴起。当问及美大星巴克的竞争优势时,王朝龙用“咖啡文化”四个字来概括。

王朝龙把星巴克视为一种生活享受。“当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的时候,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就不仅仅限于果腹,而是有了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星巴克进入中国大陆的时候,恰恰是中国大陆经济开始全面发展的时候,“我们想提供给人们一种休闲的方式。人的生活并不是每天都像赛跑一样,我们也需要找个时间坐下来,让自己的思想沉淀一下,或者和熟识的朋友无拘无束地聊聊天,而星巴克愿意提供这样一个休闲的空间。”

“星巴克给顾客提供的是温馨的环境”,王朝龙介绍说:“我们店里面的音乐都是优雅的音乐,以爵士乐为主。另外我们也提供一些休闲服务。比如我们会放一些棋在店里面,还有一些有品位的杂志,如商业知识、休闲旅行、益智类的等等,让每一位顾客进入我们店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杂志。”

为了保证舒适温馨的环境,星巴克店内是全面禁烟的,王朝龙解释说:“这一点也遭到了吸烟人士的抱怨,但希望他们能够理解。”

“如果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如果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不知从何时起,这句话渐渐在都市白领中流行起来。

面对星巴克代表小资情调的说法,王朝龙并没有下结论,“我不知道这样的说法是好还是不好,这是在中国大陆独有的说法,”他补充说,“但我希望我的顾客会有这样的感觉,在星巴克喝咖啡是一种享受。”王朝龙的愿望是能够有更多的人接受咖啡文化,到星巴克来品尝美味的咖啡。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而咖啡文化却是舶来品,面对两种文化的冲突,王朝龙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的责任就是推广咖啡文化,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放弃茶文化,我们希望给顾客一种不同的选择,”王朝龙边说边笑指着面前的两个杯子,“我早上刚刚喝了一杯咖啡,但我同时也是喝茶的。”

听说记者没有喝咖啡的习惯,王朝龙就很细心地讲解,“咖啡并不只是苦的,我们有各种口味的咖啡。像焦糖玛其朵就比较甜,适合怕苦和初喝咖啡的人,而有一些人很喜欢喝苦苦的黑咖啡,你可以加一些奶沫或者焦糖进去。你可以让你的人生尝试很多的变化。”王朝龙喜欢把人生比作咖啡,有苦有甜,可以很丰富。现代社会是一个生活多元化的社会,所以星巴克就给了人们一个多元选择的机会。

记者身边的朋友中,有许多人习惯于在星巴克完成他们的写作工作,咖啡和店内环境似乎都成了他们灵感的源泉。“在放松的时候,你的思维才能得到最好的激发。”王朝龙笑着解释。

当然,星巴克咖啡文化的传播是建立在良好的品质保证基础上的。对此,王朝龙自豪地说:“我们的咖啡采购员去全世界寻找最好的咖啡豆,我们采用最好的烘焙技术,所以我们提供给顾客的是质量最好的咖啡。”

我是一名职业经理人

90年代中期,星巴克开始布局中国,先是把香港和广东的权授予了香港美心集团,然后把台湾和江浙沪的权给了台湾统一集团,而北京、天津为主的中国北方地区的权则授予了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

2001年10月,王朝龙从香港来到北京,成为美大星巴克的总裁,他是一位很敬业的职业经理人,对于自己这次职位变动的原因,他归结为:熟悉中国文化,不会在沟通上与内地企业有障碍;学习管理出身,在中国大陆有较丰富的项目经验。

美大星巴克是一个特许经营商,特许范围只有北京和天津两地。但王朝龙并不担心未来的市场容量问题:“以现在北京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了。除了常住人口之外,还有很多来北京旅游的外地人和外国人,这些都会是我们的潜在市场。只要我们好好去做,这两个市场我们也会开拓得很好。”王朝龙介绍,目前美大星巴克的营业额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我们的团队正在努力地做好我们的工作,如果星巴克总公司方面信任我们的话,可能会把更多的市场交给我们去做。目前我们正在加速二级市场的开发,除了一些城市如青岛、成都都已经有了星巴克之外,西安、重庆等城市都在计划之中。”

上海星巴克第一家店在2000年5月开业,目前在上海和杭州已经开设了30多家店。和北京不同,星巴克进入上海时,当地人流行“五星级”的概念,因此星巴克行销的定位是提供“五星级餐饮服务”,价格却是当地人民能接受的范围,一杯约15到20块人民币,如今这个价格已经变成竞争者参考的标准。星巴克在锁定上海年轻消费者方面,经验老到,把店面选在年轻人认为时髦的地段。走年轻消费者路线,店面要明亮有现代感,更要有特色。同时,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是星巴克大陆分店建筑的特色。例如城隍庙商场的星巴克,外观像一个现代化的庙,而濒临黄浦江的滨江分店更是华丽,独立成一个花园里的玻璃帷幕宫殿,成为年轻人流连的新兴地标。

“星巴克是服务性行业,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我们所需要的就是用自己的耐心和体贴去关心顾客、满足顾客的需求、让他们宾至如归。我们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王朝龙说。

合作伙伴是我们的资产

“很多人把员工看做是可遗弃的东西,但是我们给予员工他们应得的尊重。”此话来自于星巴克全球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这样的理念被复制到全球的星巴克的经营模式中,而在王朝龙看来,合作伙伴是公司的资产。

“合作伙伴”(partners)这个普通的词在星巴克公司有特定的含义。在星巴克公司,员工不叫员工,而叫“合作伙伴”。在国外,受雇于星巴克公司,就有可能成为星巴克的股东。在中国,星巴克现有合作伙伴约1000人。

谈起美大星巴克对合作伙伴的管理模式,王朝龙颇有心得:“我们的事业是要靠这些员工去完成的,所以我们愿意把所有人都视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在公司,没有人称呼他为老板或者王总,而都很亲切地叫他Charles ,每个合作伙伴之间都像兄弟姐妹一样。公司对员工善尽责任,因为如果员工工作不开心,这种情绪会转移给顾客,而星巴克希望给顾客提供的,不仅仅是一杯好品质的咖啡,还是一个在办公室和家之外的“第三度空间”。“我们不是只卖一杯咖啡,而是经营一项人的事业。”王朝龙如是说。

在美大星巴克,每一名员工都会接受一系列培训,即使是短时间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培训内容包括基本销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识、咖啡的制作技巧等。星巴克没有花费太多的资金做广告与促销,但坚持每一位员工都拥有专业知识并热忱服务。“我们的合作伙伴犹如咖啡迷一般,可以对顾客详细解说每一种咖啡的特性,透过一对一的方式,赢得信任与口碑。这是既经济又实惠的做法,也是星巴克的独到之处!”王朝龙说,“我们会给员工提供休假,即使计时的员工也会得到休假的机会。”

除了完整的培训和良好的福利待遇薪酬体系,美大星巴克内部还经常会搞一些小型的体育比赛活跃工作气氛、增进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流和默契。

在美大星巴克,几乎看不到裁员和解雇的现象,王朝龙解释说:“我们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人才加盟。每年几乎都开10-12家新店,所以公司一直不断地在招人。每家新店开业就会有合作伙伴得到提升。”

美大星巴克的责任和未来

美大星巴克是在中国推广咖啡文化的第一家,一路走来,星巴克担负了更多的咖啡文化传播者的责任。在最初建店的时候,美大星巴克更多的选择了高端人群,以便于更好的打开市场。那个时候在北京寻找有钱人聚集的地方,可以从星巴克那个绿色的标志开始。他们分布在国贸、中粮广场、友谊商店、丰联广场、嘉里中心、新东安商场、建威大厦、丽都假日饭店、贵友大厦、赛特大厦、雅诗阁公寓……

而目前星巴克所做的工作则是继续普及咖啡文化,让更多普通人到星巴克的店里来。“我们会更多地向社区推广,让他们得到不同的生活体验。”王朝龙介绍未来的发展战略,“我们会在开店的时候有一个权衡,除了经济利益之外,我们还会考虑这个社区的影响力,为居民们提供在家门口的咖啡店服务。”

除了文化传播的责任,美大星巴克还担负了更多的社会责任。“美大星巴克公司在不断发展业务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实践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是星巴克价值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王朝龙把公司对于社会的贡献简单概括为“回馈”。他说,“我们在社区中获利,我们也要对其有所回馈。”

2004年9月,北京美大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在各大专院校,宣布正式启动星巴克在中国设立第一个勤工俭学奖学金项目――“星巴克之光”奖学金,专门用来奖励那些在北京和天津的星巴克咖啡店内进行勤工俭学,同时又在学业上成绩优异的大学生。

2005年1月11日,美大星巴克公司捐款10万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它还宣布将从2005年1月5日到10日售出的每杯饮料中捐出一元钱,贡献给灾区的重建,并协助救助组织在其连锁店内设置募捐箱。

2005年9月星巴克咖啡公司宣布成立中国教育项目,捐赠500万美元(约4000万元人民币)以支持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星巴克员工已经在中国发起了一系列的公益活动,其中包括到当地中小学校作义工、援助艾滋病孤儿和教育募捐等。“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来让全社会关心我们身边的弱势群族”王朝龙如是说。

我们未来所要做的就是加大顾客的满意度,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让产品多样化。”王朝龙说近期最想实现的目标就是实现店里的无线上网功能:“让所有来到星巴克的顾客都可以把办公室搬到星巴克来。”

第8篇

1.注重双基,紧扣教材

中考题都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近两年中考题基本摒弃了纯粹考查记忆性知识的试题,更多的是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景下进行考查,而且往往是将多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此类题难度不大,但是情景性强,涉及面广。

2.联系生活,强调应用

近年中考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往往提供一些具体的日常生活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些理念作为物理命题的主线,充分渗透到各类题目中,而且大多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情景,要求学生对这些情景作出合理的判断,从而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与解决过程来考查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3.重视科学探究,注重过程与方法

近年中考题更加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注重实验探究,要求我们会根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设计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二、命题趋势

1.强化实际应用分析的考查

例1.(2013•长沙)下列现象中,属于采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刚从蒸笼里拿出的馒头,放一阵子变凉了

B.冬天天冷,通过搓手发热取暖

C.用锤子敲打石头时,锤子发热

D.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打气筒壁变热了

分析:本题抓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解:A.刚从蒸笼里拿出的馒头,放一阵子变凉了,是馒头的一部分内能转移到空气中了,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B.两手互相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用锤子敲打石头时,锤子对石头做功,同时石头也对锤子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锤子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D.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活塞压缩空气做功、克服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使打气筒壁变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判断是做功还是热传递,关键看能量是发生了转化还是转移。

例2.(2013•淄博)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打开茶叶盒,茶香飘满屋是茶叶的升华现象

B.泡茶时,部分茶叶上浮――是由于茶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C.茶水太烫,吹一吹凉得快――是由于吹气加快了茶水的蒸发

D.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①我们闻到物体散发出来的气味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②浸没水中的物体,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③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有关;

④凸透镜能将物体放大。

解:A.茶香飘满屋是香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不是升华现象,本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茶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时,茶叶上浮,本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吹一吹茶水,加快了茶水表面空气流速,使蒸发加快,而蒸发吸热有降温的作用,本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所以透过玻璃茶杯会看到手指变粗,本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学中的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特点、原理做到灵活运用。

2.注重考查学生动笔作图及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1例3.(2013•日照)如图1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法。

分析: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有两种:一是绳子先系在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下面的动滑轮,再绕过上面的定滑轮;二是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定滑轮,然后再绕过动滑轮。本题中,要求最省力,应选第二种。

图2解:只有一个动滑轮,要求最省力,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如图2所示。

点评:本题画最省力的绕绳方法: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

例4.(2013•日照)声控开关在静音时处于断开状态,在接收到一定响度的声音时会自动闭合一段时间。某地下通道两端的入口处各装有一个声控开关来控制同一盏电灯,为确保行人不管从哪端进入,电灯都能接通电源发光,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答题卡上按题意要求将图3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图3分析:串联电路中,各开关相互影响,并联电路中,各开关互不影响,据此结合题意来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

解:两个声控开关串联会相互影响,只有都闭合时灯才发光;两个声控开关并联会互不影响,可以独立控制灯的亮灭,根据“为确保行人不管从哪端进入,电灯都能接通电源发光”,所以两开关应并联,如图4所示:

图4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能力,能够根据题意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概念性强,要求对概念的理解要准确

例5.(2013•重庆)在图5所示的四种情景中,说法正确的是()

A.拉小车B.划木筏

C.提水桶D.拉弹簧

图5

A.小车受力被拉动后惯性增大

B.使木筏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C.水桶提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小

D.弹簧被拉长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性质,其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同时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所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解:A.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小车的惯性大小与其是否受力无关,只与小车的质量有关,故A错误。

B.人在划木筏时,木筏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给木筏一个向前的力,从而使木筏前进,因此使木筏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B错误。

C.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同一物体所处的高度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因此水桶被提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故C错误。

D.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弹簧被拉长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故D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知识和重力势能等问题,属于中考常见题型,需要同学们认真掌握。

4.考查学生分析图象并获得信息的能力

例6.(2013•成都)如图6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85N的水泥桶,动滑轮重为15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工人在将水泥桶匀速向上拉的过程中,水泥桶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7所示。由此可知()

图6图7A.水泥桶匀速上升的速度为3m/s

B.0~10s内建筑工人对绳的拉力做的功为900J

C.0~8s内建筑工人对水泥桶做的功为684J

D.建筑工人对绳的拉力的功率为30W

分析:(1)由图7中水泥桶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可知水泥桶匀速上升,由图知在10s内上升了3m,利用速度公式求水泥桶匀速上升的速度。

(2)从滑轮组的结构图上得出直接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股数n,则s=nh。由图知0~10s内水泥桶上升的高度,求出拉力端移动的距离,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利用F=(G轮+G物)/n求拉力大小,再利用W=Fs求拉力做的功。

(3)利用s=vt求出0~8s内水泥桶上升的高度,利用W=Gh求建筑工人对水泥桶做的功。

(4)上面求出了拉力F,再求出拉力端移动的速度,利用P=Fv求建筑工人对绳的拉力的功率。

解:A.由图知水泥桶在10s内上升了3m,水泥桶匀速上升的速度:v=3m10s=0.3m/s,故A错。

B.由图知0~10s内水泥桶上升的高度h1=3m,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3h1=3×3m=9m,

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F=(G轮+G物)/n=(285N+15N)/3=100N,

拉力做的功:W=Fs=100N×9m=900J,故B正确。

C.在0~8s内水泥桶上升的高度h2=vt=0.3m/s×8s=2.4m,

建筑工人对水泥桶做的功:W=Gh2=285N×2.4m=684J,故C正确。

D.拉力端移动的速度:v′=3v=3×0.3m/s=0.9m/s,

建筑工人对绳的拉力的功率:P=Fv=100N×0.9m/s=90W,故D错。

故选BC。

点评:本题虽然是选择题,其实是一道比较复杂的计算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对功的公式、功率的公式、滑轮组s=nh的理解和运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利用F=(G轮+G物)/n求拉力大小是本题的关键。

5.实验题目的难度在增加

例7.(2013•苏州)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一些猜想,同学们将对猜想进行验证。

(1)如果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多个,要研究机械效率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在科学探究中被称为。

(2)下面是同学们提出的两个猜想:

猜想A: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有关;

猜想B: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提升的物重有关;

(3)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准备分别按甲、乙、丙和丁的滑轮组进行实验。

图8(a)按图滑轮组准备做的两个实验是用来验证猜想A的,若实验测得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填“相等”或“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A是错误的;

(b)按图滑轮组准备做的两个实验是用来验证猜想B的,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B是(填“正确”或“错误”)的。

(4)接着,小组进行了实验验证。

分析:(1)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3)a.要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是否有关,除了需要保持滑轮数目、规格相同外,还要提起相同的重物;

b.要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组提升的物重是否有关,除了需要保持滑轮数目、规格相同外,还要绕线方法相同。

解:(3)a.要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是否有关,需要保持滑轮数目、规格相同,提起的物重相同,所以选择的是图甲、丙或图乙、丁;若实验测得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相等,说明机械效率与绕线方法无关,可初步判断猜想A是错误的;

b.要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组提升的物重是否有关,需要保持滑轮数目、规格相同,绕线方法相同,所以选择的是图甲、乙或图丙、丁。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不相等,说明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可初步判断猜想B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