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8 16:16: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开发式商业模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商业模式;资源扩展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文化旅游成为民族地区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民族文化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所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谓的文化旅游,是指以历史文化遗存、自然风光为基础进行资源扩展或者以文化活动作为核心产品的旅游。[1]民族文化旅游当然是把民族文化作为一切旅游开发资源的基础。有学者指出,凡是与文化旅游相关的活动,我们可以称之为“活动经济”。民族文化旅游活动就是一种动态的、体验的文化旅游活动。
一、民族文化旅游及其资源的扩展
民族文化旅游是文化产业活动的形式之一,也是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之一。目前,在很多民族地区,这已经成为一种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的新方向。这种文化旅游的经济模式是以本地人文或自然风光为依托组织、举办的各种活动。很多地区举办的节庆活动、观光活动、民族文化节、那达慕大会、泼水节等都是民族文化的代表,如果通过这些活动所带来经济上的消费效益就是活动经济的典型代表。民族文化旅游当然也包括交通、餐饮、住宿、民族文化产品消费等,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说民族文化旅游是全行业性质的。对于民族文化旅游,体验、感受、交流、娱乐是重点。很多民族地区,旅游地点有很多的配套设施,比如出租车、宾馆、饭店、娱乐场所,这里面都应该包含一些体验性的活动。这里包含两个问题,即:一为民族文化和旅游相互交织如何带来经济效益;二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商业模式。现在很多地区的文化旅游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旅游,有更多新的元素加入进来,比如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湿地旅游等。新的旅游因素的注入,已然使旅游不是过去单一的浏览式旅游,过去传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是有限的,需要扩展,这些活的文化因素的注入使得旅游的开发模式有了新的变化。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扩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扩展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领域。民族文化旅游的重点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随着国内旅游业的逐步升温,民族文化旅游可以衍变成以文化体验为主的动态性旅游。一个民族地区的最大卖点应该是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及深度文化故事,从而用以打动人、感染人,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还可成为增加民族文化旅游取得市场效应的手段之一。人们去民族地区旅游,消费的就是对民族文化的感知,感受文化、体验文化已然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的最高级形式。
民族文化旅游要对以往的旅游观念进行更改,要突出动态性的经济与文化旅游之间的联系,要体现出体验与旅游的联系。因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旅游群体也发生变化,现在的教育者、企业人群、参会人员等都成为旅游主体。那么,对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扩展,就需要注重通过构建大型旅游项目扩展旅游资源。项目引进是一方面,景观设计也很重要。有的民族地区的自然景观非常独特,它完全可以通过自然景观弥补硬件设施。另外,民族文化的体验需要深度开发。比如,1998年在贵州省建立了中国乃至在亚洲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它是一种保护民族文化,保护生态,使得人类与自然处于一种和谐发展关系的理念,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自然风光且文化多样的国家来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生态博物馆的“生态”当然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人文生态。它的主要功能是用于所在地居民以及向旅游参观者展示自身的文化,是对自然和民族文化进行整体性保护的一种新型博物馆形式。它将在某一特定自然环境下的活态文化为展示内容,将民族文化在原生地上予以展示,让参观者来此地真正感受到原生态文化。这是对传统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创新和改造的典型,由原来的观光旅游向体验和感受文化转型。
二、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商业模式的探讨
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Powell指出商业模式是开办有利可图的业务包括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构造。高闯、关鑫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基于价值链创新的企业价值活动;[2]张向国、吴应良认为商业模式是通过整合产业链构筑起来的一种以顾客为核心的价值创造体系。[3]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对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文化上的扩展及新内容的建设,这些建设可以包括举办民族文化产业链、会务展览、生态旅游等。当然,最重要的是民族地方的文化旅游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考虑商业模式的开发。
1.基于民族文化保护的商业开发模式。这是一种首先以保护为主的一种商业开发模式,要基于保护文化,使文化具有原真性,争取不改变原生态文化基础上而开发的一种商业模式。在民族地方可以以历史文化遗迹、民族工艺品、民俗风情、民族文化文物、古迹、民族村寨等为开发对象,主要的开发类型有各种博物馆,比如生态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各种民族文化遗存博物馆,遗址公园等,让游客感受民族文化,民族历史。这一类型的民族文化开发的商业模式要以保护民族文化为主。旅游对保护也有积极正面的影响,民族文化保护的好,旅游便有了好的资源;旅游发展好了,经济效益好了,可以为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提供更好的资金和物质保障。
2.民族文化旅游成为产业链的一部分内容。民族文化旅游包含的内容应该是广泛的,对产业链的延伸比如可以让游客在晚间还可以看一些演出,一些清吧、酒吧、歌厅等都可以是产业链的一部分。
旅游产业和民族文化相结合,以产业相互融合为突破点,这样可以促进产业之间的融合和相互的发展。民族地区本身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供利用,要运用本地民族文化资源,用一些新的文化创意进行建设,使文化创意贯穿在旅游产业中,做到旅游和文化相结合。对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内容即文化产品进行宣传,吸引顾客的眼球,把民族地区文化景点、文化产品都能做好做强,让游客能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深知民族文化,也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度和满足感。旅游和民族文化相结合,尽量充分发挥各种行业优势资源,实现高品质化的产业增长。要适时地制定出产业发展战略,并找专业人士进行精心策划,不断地推出文化产产品,从而使民族文化旅游成为产业增长的新契机。为了更好地推动民族文化旅游,就需要对文化产业做更好地分析、规划和扩展。通过文化产业规划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扩展,可以有很好的效果产生。
3.主题公园与地产结合的形态。文化主题公园开发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以民族文化作为主题,采用现代科技和多种活动结合的方式,把娱乐、休闲和服务都串联起来融为一体的一种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主题公园应该是主要发挥的一个项目,目前,国内比较有名的迪斯尼乐园和港中旅集团的温泉及其地产模式,因为包含的是娱乐、酒店及旅行等内容的产业链,这种商业文化模式似乎可以给民族文化旅游一些借鉴。
4.专业化的形态。民族地区每年要有接纳大型会议的安排,要力争把会议服务及其产业链做到最优,酒店、餐饮、娱乐等都要高标准严要求。要求既要专业化,还要一体化,让来者深切体验到当地民族文化。还可以举办一些以某个论坛为主的专业化会展,比如车展、服装展、瓷器展、书展等,这种主题性质的活动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还可以获得一些广告赞助等在内的各种收入。
5.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这种模式要与民族文化及相关产业相关联,具有一定鲜明的文化特征用以吸引外界,可以形成一个串联的集生产、交易、居住及休闲为一体的功能性园区。这需要投资耗大,用于对文化及产品的生产、发行及消费。比如东北的赫哲族,因为自己本身的民族文化,自然环境的优美,加之生产的民族产品吸引人,完全可以建立一个民族文化产业园区。政府也可以规划建设或大力支持并对民族文化园区进行有效管理与指导,把握好民族文化产生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引导文化园区有效合理地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上文所述,民族文化旅游的商业模式,最为主要的是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要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政府要支持民族文化旅游活动;二是要改变过去的旅游方式,把浏览式旅游改变为体验式旅游,迎合游客的精神需求;三是民族文化产品要符合市场的经营管理机制。
1.良好的生态环境。无论什么类型的产业发展,其商业模式的成功均需要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做支撑。民族文化旅游要想发展的好,要积极发展相关的产业配套设施,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都是民族文化旅游商业模式发展的基础。同时,政府还要给予一定的配套设施的支持,对一些公共服务设施要本着为民众服务的无盈利准则,给予关注与支持。政府对于一些民族文化资源,要认真保护和传承,对未来社会的文化传承机制要给予一定的氛围。政府还要完善文化产业相关的制度、政策及服务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外部发展环境,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能够有市场价值的体现。
2.改变传统旅游方式,迎合市场需求。商业模式的成功还需要积极迎合市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商业模式要创新,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将民族文化内涵融入到旅游开发中,两者结合创造出更新更好的价值。传统的旅游方式就是游览景点,民族文化旅游要突破以往的旅游方式,将游客的体验放置到民族文化旅游中来,让游客深刻体会到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融合到旅游的环节里,开发旅游产品、旅游活动、建设景观等。游客要体验民族文化风情,比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游客不再只是观看,而是深深融入参与到节庆活动中去。市场是讲究经济效益的,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时要突出民族风格,打造不同的民俗文化产品,立足文化创意,策划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吸纳更多的游客,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发挥社会效益。
3.实现产业价值。经济市场中,实现产业价值才是成功的最关键,这关系着产业的顺利发展。从民族文化旅游看,利用民族文化作为宣传打造文化旅游创意品牌,可以通过民俗文化活动宣传品牌,利用一些节庆活动,展示民俗文化风情,扩大民族文化品牌影响力,还可以依托当地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利用现在各种媒体,广播电视短信等扩大民族文化旅游的范围。这一切事民族文化旅游崛起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整合文化资源,发展好产业具体的经营和销售,但也要注意避免企业为了经济利益不择手段地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破坏。
参考文献:
[1]陈少峰,张立波.文化产业商业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85.
[2]高闯,关鑫.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方式与演进机理——一种基于价值链创新的理论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83-90.
[关键词]开发 利用 地下商业空间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133-01
一、国内外地下商业空间发展现状
第一,国内地下商业空间发展现状。1.所谓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就是按照商业和市场需要而开发建设的处于地表以下的建筑,也称地下工程,按工程建设结构分为单独地下工程和结合地面建筑而修建的地下工程。2.自原始人洞穴巢居的生活开始,人类已经开始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近代,我们对地下空间的利用从最初的以大型建筑物为依托向地下自然延伸到地下综合体的建成,以及到目前地下城的建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二,国外地下商业空间的发展现状。1.国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经验则比较成熟,从最初地铁的建设到如今地下城的开发利用已经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所以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中,西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都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2.以日本为例介绍一下目前国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日本是一个岛国,可利用面积十分有限,所以有效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成为其缓解城市压力的重要决策。日本目前的地面空间与地下空间已经做到了紧密的衔接,无论从大型建筑的地下空间到公共空间的地下城,各个方面都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局域网,并且正在将一些公共建筑和公共休闲娱乐空间向地下发展。
二、我国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利用模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我国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的模式。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商业空间也会随之而扩大。地下商业空间在许多城市崭露头角。目前,我国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仅仅处于萌芽阶段,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首先,大部分地下商业空间在开发时只是进行浅层次平行面开发,因此造成了空间层次上的缺乏。其次,地下商业空间主要存在于城市的繁华地域,商业空间发展的前瞻性十分有限。再次,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中交通物流系统的开发范围小,系统紊乱。2.在利用方面,地下商业空间局限于购物。虽然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地下隧道和地下工程最多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国家,可是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在空间的利用率以及工程质量上都难以保证。
第二,我国地下商业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1.虽然中国目前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有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地下商业空间人口流动大,空气质量难以保证;电路、水路、安全消防等硬性装置不达标;阳光的摄入量不足;紧急通道出口标志不明显,并且通道出口设计大部分都很狭窄等等一系列问题。2.在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上对其前瞻性考虑不足,以及对其开发的不可逆性也没有长远规划,不仅造成了空间的浪费更对地下环境造成了损害。
总之,无论在入口、内部空间设计还是规划模式上,中国的地下商场空间设计还存在着很多弊端。
三、解决我国地下商业空间规划设计模式的方法
第一,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商业空间的发展势在必行。在地面空间缺乏的同时,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1.首先是商业空间规划上的混乱无序。在空间规划上应遵循疏密有度,同性质商业空间单独规划,并且将餐厅、游戏场所等人流多的空间靠近地面设计,走廊开敞空间留足,主次空间分明,标志性建筑或是标示周围空间以适当扩大的原则来设计。配置一定的景观与休息设施,或是运用下沉式空间塑造一个别致的休闲区,在欧美将图书馆、体育场搬入地下的同时,中国也应该将地下综合体空间合理利用与规划,打造一个真正的中国城市地下商业空间。2.其次是在对地下多层次空间的开发规划中,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及深层次全方位的开发原则。在不对地质层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开发,充分重视地下空间开发的不可逆性,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开发,以浅层空间为依托,由深及浅逐步开发,保证每一寸土地的充分利用。3.再次,在材料以及能源的利用方面要朝着高科技新材料、环保绿色的方向发展,纳米技术的发展使新材料层出不穷,地下空间所用材料特殊,必须具备耐高温、耐潮湿、无污染的特性,并且要易于安装拆卸。
第二,中国民族众多,地域文化各异。因此在进行地下空间开发时要将当地的地域性文化渗入到设计当中。地域文化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特色或是代表这一地区的语言,每个地下商业空间在设计时尤其要强调我们的地域文化。
四、小结
开发地下商业空间是中国目前势在必行的项目,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人为本的理论以及绿色设计、地域性文化的元素渗入到设计当中,不仅是设计师的责任,也是人类对下一代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01.
[2]陈志龙,王玉.北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01月.
[3]朱建明.地下空间设计与实践.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
[4](美)吉迪恩·S·格兰尼.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国外城市设计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在役;明星运动员;无形资产;商业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3612(2010)02-0019-04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Different Commercial Models on the Devel opment of the Intangible Assets of Current Star Athletes
YANG ZHiqiong1,JIANG Jiujiang1,LIU Dongmei1,LIU Shuang2
(1.Institute of P.E.,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343900,J iangxi China;2.Institute of P.E.,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43000,Jiangxi Chi na)
Abstract: Due to different training models with different investors, the develop ment models of the intangible assets of current star athletes are diversified. T he models include government investment,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and private independent investment. The main differences of those patterns are reflected in the management system, property ownership, income distribution, personal brands making and so on.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se models and discusses the advantage s and weakness of each model.
Key words: current athletes;star athletes; intangible assets; commerc ial development pattern
姚明、刘翔和丁俊晖,如同三颗闪亮的星辰,在当今的中国竞技的天空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这三个中国天才的成长之路,呈现三条不同的轨迹。如果把三人的成长历程,放在中国竞技 体育这些年发展的大背景下考量,就会发现他们三个人恰恰代表了三条不同的道路,都是中 国竞技体育蜕变和转型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标本。在我国现行体育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 在役明星运动员由于培养模式的不同,无形资产商业开发的模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管理体 制、产权归属、收益分配、个人品牌塑造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本文以我国在役明星运动员作 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在役明星运动无形资产的 商业开发的不同模式进行了研究。
1 运动员无形资产开发相关理论分析
1.1 运动员无形资产的概念
资产有有形和无形之分,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 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无论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都具有稀缺性、效 用性和收益性。运动员无形资产是指依赖于运动项目、运动成绩,以运动员的肖像、名字等 为载体,受运动员自身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但能长期为运动员和经营者带来经济效益的资 产,包括运动员的荣誉、知名度、肖像权、冠名权、广告权等内容[1]。
1.2 明星运动员无形资产商业开发的特点
1.2.1 运动成绩对运动员无形资产价值的决定性
从明星运动员所具有的无形资产的价值看,无形资产的产生和市场价值的大小,主要取 决于本人的社会影响力和宣传效应。而其社会影响力和宣传效应主要是由运动员的业绩决定 的,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越高、运动成绩越好吸引观众的能力就越强,媒体、广告商和赞助商 的利用价值就越大,运动员无形资产的价值才能获得更大的开发。一般来说,对同一名运动 员无形资产的价值与运动成绩成正比,个人的业绩越大,其拥有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总量、市 场开发潜力以及交易的成功率也越大。
1.2.2 运动员无形资产的价值与现代传媒的联动性
我们知道运动员参加高水平体育比赛取得了卓越的运动成绩,获得了较高的声誉,若没 有大众传媒广泛而深入的参与,运动员的声誉及宣传效应不可能自发起作用,更不可能实现 其经济价值。此时只有与大众传播媒体联合、互动,才能得到社会的关注实现无形资产的增 值,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看到实践中在进行运动员形象设计及无形资产开发时,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的炒作都是必不可少。离开了这些媒体不遗余力的 宣传配合,开发运动员的无形资产的商业价值是难以想象的。通常媒体越先进、影响面越广 ,宣传效应越强,体育与其联动,创造的无形资产的产值也就会越高。
1.2.3 运动员无形资产利用与企业的高度相关性
明星运动员无形资产具有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把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现实的价值关键在 于运动员能否与企业联姻,运动员无形资产能否有效地用于企业经营,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 誉,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创造超额利润,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里运动 员与企业具有一种高度的相关性,双方在信任的基础上,以支持和回报交换为中心,以支持 换回报,以回报换支持,两者进行等价交换,相互依存。
1.2.4 运动员无形资产价值的波动性
明星运动员的无形资产经济价值的大小及其变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它可以迅速升值也可以顷刻贬值,甚至瞬间变得荡然无存。当明星运动员运动成绩持续维 持在较高水平或获得某项比赛的桂冠时易于得到商家的青睐,无形资产的价值也会不断升值 。明星运动员在日常生活、社会、以及运动场上的一些行为也会使明星运动员无形资的价值 产生波动。
1.2.5 运动员无形资产开发的专业性
运动员无形资产的商业开发是一项与运动员转会、劳资合同的制定、与俱乐部或联盟谈 判完全不同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巧性,非专业人士很难做到有效地、最大限度 地开发,做不好反而适得其反。因此一些明星运动员往往会找一个各方面都比较专业的职业 经纪人来处理自己的一些商业事务,并帮助自己打理训练、比赛、社会事务、法律咨询等。
2 国内明星运动员无形资产商业开发现状
明星运动员无形资产商业开发涉及的项目领域比较广泛。根据《体育经纪人》(2008) 中体育明星形象代言品牌类型的统计结果,运动服装业占25%;饮料业占17%;药业占16% ;营养品、电器业、手机类占8%;酒业、卫生用品占4%;其他占10%。明星运动员无形资 产商业开发涉及的项目领域比较广泛。我国明星运动员的无形资产商业价值排名波动不大。 排在前十位的运动员除了王治郅和郑洁、晏紫外,没有很大变化,姚明、刘翔稳居前两位, 三至六位也基本上是孙继海、郭晶晶、易建联等人。我国明星运动员无形资产商业开发年收 入差距比较明显。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档次:姚明以十倍、几十倍的无可撼动的优势在第一 档;刘翔也以较大的优势排在第二档;其他人基本上是 1000 万元以下归为第三档(表1) 。
我国明星运动员无形资产商业开发比较成功的运动员所属项目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篮球、 足球等一些国内传统项目上,前十位中篮球、足球共占五位(表1)。
随着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及我们取得的优异的运动成绩,大多数运动员 200 8 年度的无形资产开发比2007年有较大提高(表1)。
3 我国在役明星运动员无形资产商业开发的几种模式
3.1 国家统一开发模式
举国体制培养出来的明星运动员进行商业开发时要严格按照1996年国家体委(体计财产 字)第505号《关于加强在役运动员从事广告等经营性活动管理的通知》执行。这种开发模式 在我国在役明星运动员当中占了绝大多数,刘翔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
3.2 市场和国家共同开发模式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体育社会化、产业化,部分运动项目的 市场化、职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在役明星运动员无形资产的商业开发也随着发生变化。举 国体制培养起来的运动员,国家只管运动员的训练、比赛,而商业开发则完全交由职业体育 经纪人或经纪公司完成,或在国家许可的前提下,运动员的一切事务都交给职业体育经纪人 或经纪公司完成。这在我国在役明星运动员中姚明、彭帅是典范。
3.3 市场自主开发模式
市场自主开发的前提是在役明星运动员国家没有参与培养,而是完全自费的学习或职业 俱乐部培养。在无形资产商业开发方面是完全市场化,因此比赛奖金、广告等收入只与自己 的经纪人、俱乐部、赞助商分成。目前在役明星运动员中比较典型的就是丁俊晖。
4 我国在役明星运动员无形资产不同商业开发模式的比较
4.1 管理体制方面的比较
举国体制下培养起来的在役明星运动员必须经组织批准,方可进行商业开发。在任何情 况下,在役明星运动员都不得自行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无形资产的商业开发。从事各类商业开 发活动须由各单项体育协会或在役明星运动员所在训练单位(法人)负责组织办理,并由其 自有合法的中介机构,没有自设合法中介机构的单位,可由国家体委体育基金筹集中心 或中体广告公司,按审批程序报委审批[2];市场和国家相互开发模式的在役 明星运动 员,在进行无形资产商业开发时,既不是完全市场化又不是完全在举国体制的束缚下进行。 对在役明星运动员进行无形资产的商业开发交由市场完成,这更容易实现他们价值的最大化 ,而国家有需要时又要随召随应;市场自主开发模式与美国明星运动员的开发方式是完全一 样的,商业开发属于个人行为,自己聘请经纪人,在我国当今最具代表的就是丁俊晖。
与国内体育明星商业开发的低水平发展状态相比,远赴NBA发展的姚明是一个特例。在 以章明基领衔的“姚之队”掌控下,姚明所选择的广告总是能够达到明星与商家双赢的境界 ,而个人形象也保持了一贯的阳光健康。中国体育界有一个鲜明的对比,那便是姚明与刘翔 。
在“姚之队”的管理下,姚明的个人魅力与商业价值得到最大化与最完美的体现。即使 是在商业化程度甚高的NBA,这位“东方小巨人”也显得游刃有余。同时,在其广告吸引力 与品牌价值上,姚明的人气指数丝毫不逊色于国际巨星。
与姚明相比,像刘翔这样的国内体育明星在商业开发上所欠缺的方面是比较明显的。雅 典奥运会后,田管中心成立了一个“经纪人小组”,负责刘翔、邢慧娜、顾原等冠军们的市 场开发以及维权。田管中心是一个负责培养运动员的行政机构,如果让他们既要管理运动员 ,又要负责运动员的商业开发,这势必会在监督机制、利益分配等方面产生问题,他们需要 一个相对更加专业、更加独立的机构对其商业价值进行专业化开发。
彭帅是国际著名的体育经纪公司IMG(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Group)包装的第一 位中国网球选手,也是中国女网特立独行的一个标志,她不怎么参加国家队训练,和队员联 系不多,拥有一套自己的训练计划,但事实上,她却依然是国家队的一名成员。按网管中心 之前的设想,他们所寻求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职业网球道路”,即既要保证球员能够在 国外高水平网球训练环境下的成长,又要让他们得到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关照。此种模 式的背后也带出一个沉重的话题:举国体制和全职业化,在网球这个相对独特的运动项目中 ,哪条才是真正的发展之路?是更纯粹的职业化道路还是重新回归举国机制,彭帅和中国网 球都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
对丁俊晖进行商业开发的是注册在北京的众辉国际体育管理有限公司,他们同丁俊晖签 下了一份“长期合同”。对其商业开发的理念跟运作姚明相差不大,但是不必像过去为争取 姚明与国家队的利益分配问题而大伤脑筋,“丁之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帮他物色更具潜力的 广告品牌。借鉴“姚之队”的商业模式,众辉组成了一个专门为丁俊晖服务的5人小组,这 支幕后管理团队包括了来自众辉的项目小组、丁文钧、以及负责丁俊晖参赛事宜的英国ZEN 经纪公司, ZEN经纪公司主要负责丁俊晖的参赛事宜,众辉工作的重点则是丁俊晖的全面管 理。
4.2 产权归属与收益分配的比较
举国体制培养出来并且一直在为国家效力的运动员,根据“谁投资,谁受益”原则,产 权应该完全归国家所有。因为运动员一旦进入国家队,一切比赛、训练的费用、器材都由国 家承担,其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管理训练都由国家包办,运动员只管专心训练和参加比赛 。这样,运动员的成功是国家培养和个人努力的共同结果,二者缺一不可。因此,运动员成 名以后所带来的商业利益就涉及到在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分配问题,加之总局长期忽略运动员 的个人利益,单纯强调运动员要抵制拜金主义、树立国家培养意识,在当今体育商业化的形 势下,运动员和国家之间就自然要产生矛盾和冲突。国家是投资主体,理论上讲产权就应该 归国家所有,但运动员在训练之中付出了机会成本,运动员自己也应该拥有部分产权;随着 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部分运动项目的市场化、职业化进程的加快,体育与市场就更紧 密的联系在一起了,国家培养起来的明星运动员为了实现其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在国家体育 总局许可的条件下注册到其他俱乐部或协会组织,产权就由所注册的俱乐部或协会组织、培 养单位、运动员自己三方所有;而完全靠个人或俱乐部培养出来的运动员,他的产权归属就 比较简单,只属于投资主体和运动员本人。
刘翔的成功是“国家”造就的,由于田径属于奥运项目,国家从上到下有一个专业队体 系,因此刘翔属于典型的“举国体制办体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奥运项目的运动员是国家 出经费支持其参加训练、比赛,因此,刘翔出国参加比赛的各种经费都由国家“包办”,即 国家全力支持。刘翔的收入分配完全参照国家体育总局的分配政策,运动员占50%、教练员 拿15%、培养运动员的地方体育局占20%、中国田协留15%[3]。
姚明的经济来源是工资加广告费,他有中国篮球协会与NBA认可的经纪人参与。经过艰 苦的谈判,在姚明的收益分成上终于有了妥当方案,一方面运作方式与NBA接轨,另一方面 又考虑了中国体育的一些特殊情况。因此,姚明只与中国篮协就工资收入一项进行分配,而 姚明在市场开发方面的收益则与中国篮协无关。姚明在火箭队的年薪收入在美国需要缴纳的 个人所得税达到了43%,此外姚明还需缴纳10%的养老金,再加上他还将交付给他的经纪人 团队“姚之队”4%的收入,最终姚明上缴给中国篮协的数额为税后的5%[4]。
从2003年开始,根据天津队和网管中心签订的共同培养运动员的协议,彭帅出国训练比 赛都是由天津队出资。彭帅如果彻底单飞的话,那她也会面临更为严峻的“口粮危机”,按 照体育总局的有关规定,包括奖金等等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收入都要和网管中心“坐地分成” 。彭帅的比赛奖金在扣税后再被抽走提成,剩下的钱根本不足以维持她职业生活的费用。所 以说,“钱”的问题,是目前全职业化和举国体制之间的一道沟渠,跨不过去,就难以合二 为一。换句话说,她就是中国网坛一个职业化试水的典型,但又与世界上的全职业选手完全 不同。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说:只是在当前的中国网球大环境之下,最终的问题却依然绕回 到了收入分配。
丁俊晖的成功是靠家长重金栽培、海外留洋、自力更生造就的,他的成才之路留下了浓 重的个人烙印。因为是非奥运项目,丁俊晖无法得到国家经费,他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家庭和 固定的商业赞助。与“举国体制”培养出的中国运动员不同,丁俊晖在奖金分配和参与商业 活动上有更大的自由度,没有教练、地方体育局、国家体育局来“分羹”,只有自己和经纪 人两人的分成,特殊的培养模式造就了丁俊晖商业活动收入的特殊分配方式。
4.3 个人品牌塑造的比较
一个在役明星运动员就是一个品牌,要把品牌塑造好需要非常专业的经纪人或营销团队 。我国体育总局各个项目的中心都设置了市场开发部,因为大多数员工在媒体协调、公共关 系、品牌塑造、品牌营销等一系列市场运作上的表现并不理想,因此对在役明星运动员进行 国家统一开发的程度不高;市场和国家相互开发的在役明星运动员的品牌塑造完全交由国家 许可的专业经纪人或营销团队,他们在开发中吃的官司少,开发程度也高;市场自主开发模 式的在役明星运动员在进行无形资产商业开发时完全由自己聘请经纪人,因此在开发时操作 的空间就相对大得多。
姚明与刘翔虽然都具备超级偶像的特质,但在形象塑造与商业运作上,两人却高下立判 。在个人品牌塑造方面,刘翔并没有达到跟其运动成绩一致的高度。未能建立一支优秀的营 销团队,是姚明与刘翔这两个优秀的个人品牌在市场反映方面相差甚大的关键原因。
目前,中国田径协会拥有刘翔品牌的全部产权,并负责刘翔所有的商业推广与品牌塑造 活动,商业收益也进入由中国田协与刘翔组成的二元分配体系。在我国的举国体制下,运动 员由国家统一培养,统一组织参加各种赛事,运动员的商业开发收益也归由国家负责。在这 样的情况下,刘翔的产权属于中国田径协会就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通过NBA这个国际平台,姚明争取到了更多跟中国篮协谈判的筹码。经过多次谈判,姚 明终于得以进入NBA,并建立了专业的营销团队“姚之队”。“姚之队”的成功经营,第一 次使得一名体育明星的个人品牌得到有效拓展,而且姚明的商务活动与他在球场上的表现并 没有产生冲突,而是相得益彰,各有各的精彩。
众辉国际体育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浩运作丁俊晖的理念其实跟运作姚明基本一致。章 明基更强调丁俊晖代言的企业或者领域必须要有同样的“品牌提升价值”,他们认为对企业 负责的同时,也要把丁俊晖当一个品牌来管理。
4.4 几种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在我国现行体育体制和现实经济发展水平的条件下,在役明星运动员无形资产商业开发 的几种模式各有利弊。
国家统一开发模式由国家统一管理,收益分配严格按照1996年国家体委(体计财产字)第 505号《关于加强在役运动员从事广告等经营性活动管理的通知》执行,运动员对自己的投 入和产出不担心,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在役明星运动员的商业开发,他们在指导运动员 训练、比赛方面是专家,但对在役明星运动员进行商业开发时就没那么专业;市场和国家相 互开发模式的运动员的无形资产商业开发由专业经纪团队或经纪人操作,这对在役明星运动 员无形资产的商业开发程度更高,但由于体育体制的不完善,在收益分配方面容易引起争论 ;市场自主开发模式的运动员参赛和商业开发都很自由,但所有(投入、产出、请经纪人、 请教练等)一切都要靠自己,因而运动员具有商业价值的前期投入就高。
姚明的成功和刘翔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姚明的成长之路要比刘翔更容易复制。而现实的 操作也证明了这一点。虽然和姚明同时期的王治郅、巴特尔等人在闯荡NBA的过程中,有着 波折和反复,也让中国竞技体育走向职业化的尝试产生了许多争论。但是,随着风波渐渐平 息,易建联等更多年轻球员又去了NBA闯荡,我们已经能够预见,姚明模式的成功之路,开 始有了一个能够操作和复制的模式。
刘翔是举国体制的幸与不幸。传统的举国体制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为国家和人民赢得 了无数成就和荣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举国体制也有需要与时俱进的改革举措。 在很多领域如运动员的无形资产商业开发等方面,举国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必须 加以改革。运动管理中心在体育训练、竞赛与运动员管理方面是专家,但在商业开发、个人 品牌塑造与市场营销方面却不一定是专家,比如引起争议的白沙广告。但是全面否定举国体 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是不对的,应当看到,市场化和职业化并非万能,举国体制也并非一 无是处,作为中国竞技体育的正统体制,举国一盘棋,金字塔的筛选、训练、比赛模式才培 养出刘翔这样的世界顶级运动员。
相比刘翔和姚明,丁俊辉模式最难以复制,在中国现实的经济条件下,丁俊辉的成就不 仅需要个人的勤奋和天才,而且需要较为雄厚的家庭经济条件。作为传统和正规的中国竞技 培养机制之外的人、作为在成名前并未被市场所关注和投资的人、作为一个完全凭借家庭投 入和个人勤奋和天才,奋斗到斯诺克领域世界顶级选手的少年,丁俊辉的成功可以仰望,难 以拷贝。
5 结论与建议
1) 随着体育与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部分运动项目的市场化 、职业化进程的加快,各项法规条例的逐步完善,在役明星运动员无形资产的商业开发必将 朝着一个更加规范健全的方向发展。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商事人格权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运 动员商事人格权归属不清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体育市场化改革的瓶颈之一,旧的运动员无形资 产商业开发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从法律角度明确运动员商事人格权的归属和内 容,推动我国运动员无形资产商业开发体制的完善是大势所趋。
3) 随着我国体育市场化、职业化的不断深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介机构介入到在役明星 运动员的日常事务和商业开发之中。体育经纪人负责对在役明星运动员进行形象设计、包装 、推广、广告接拍等,他们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制定整体的推广计划,争取更多的商业开 发机会,让在役明星运动员的价值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体育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役明星运动员无形资 产商业开发模式的关系也将发生相应变化,国家统一开发模式的范围将会不断缩小,市场自 主开发模式将会越来越多,而市场与国家相互开发模式作为一种过渡的形式也将会逐步淡出 。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利兹,彼得•冯•阿尔门.体育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3:198-202.
[2]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在役运动员从事广告等经营活动管理的通知.2002-8-21.
[3] 宋辉.名运动员无形资产属于谁?[N].中国消费者报,2004-12-13.
[4] 向群,曹凌曦.分钱模式:刘翔田协打包,丁俊晖自主经营[N].潇湘晨报,2006-01-1 8.
[5] 陈林祥.体育市场营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55-58.
[6] 张玉峰,王跃.体育经纪务实[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67-69.
[7] 黄晓灵.体育经济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8-93.
关于企业大学的角色定位,一直以来都是企业以及企业大学的经营者非常关心的话题。当然,不同企业大学因其所处行业链条的位置不同,其角色也不尽相同。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前(或是称其为“商业时代”),企业大学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主要扮演支持企业发展的角色。
作为企业培训的最高形态,一直是大型企业的专属,大多承担着批量培训的职能。
从人力资源到培训,逐步走向专业细分,多样的专业工具、模型、方法论是人力资源工作者和培训从业者可以依赖的主要利器。
2013年可谓中国移动互联网元年。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开始走进“互联网+”的新常态。时至2016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仅仅是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转型变革,企业培训及企业大学同样需要做出适时的转型变革。因此,未来的企业大学该有哪些新作为和新模式自然成为焦点话题。笔者认为,未来十年,可能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局势变化最重要的十年,在中国整体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以下四类企业将构成未来中国的经济格局的主要角色:
第一类企业,可以比喻为“想跳舞的大象”。指以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为主,也包括外资巨头和一些大规模的民营企业;第二类企业,可以比喻为“领头羊”。指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十几年,业内排名前十的企业;第三类企业,可以称之为“独角兽”,指借助新技术力量,快速资本扩张,形成新商业模式,估
值逾十亿的企业;第四类企业,可以称之为“蚁群”,指双创政策大潮下涌现出的创业团队,从抓住一个很小的用户痛点开始创业的小公司。
“大象”与“领头羊”的当务之急
对于前两类企业,他们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创新与转型。他们不约而同地感到来自两方面的“威胁”:一是宏观经济的下滑,二是新兴经济的冲击。这两方面的“威胁”不仅涉及局部创新的问题,还可能转变为数万名员工的吃饭问题。正如俞敏洪所讲:“面对这样的时代,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想办法集中自己所有的资源,才能继续保持江湖地位;另一种人则必须随时做好这个江湖地位被他人取代的准备。”这样的企业,如同当年的IBM,在新的技术曲线出现之时,能否带领数万名员工转型,成了这些掌门人面前的头号难题。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给他们带来强烈的冲击和焦虑,无论在其内部发言还是公开讨论中都溢于言表。
“互联网+”背景下的转型战略,完全不同于增加网络销售渠道平台那样简单的方式,这种方式最多称之为“+互联网”,真正的“互联网+”必须完成对传统价值链的重塑才能带动企业的转型,最终引领产业的升级!
组织转型――大船小船,转向是王道
“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战略转向可谓巨大。而这样的改造,对组织和人才都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就像美的集团掌门人方洪波所说,“组织结构不改造,转型无从谈起”。而马云在湖畔大学设立的创业课程中,很重要的一课就是要将组织转型。
组织的适度“失控”,成了这些企业转型执行层面的关键挑战。在今天外部环境纷繁变化的时代,特别是在过去十年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开始认真学习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组织形式。其核心目的就是把多年在传统工业思维下形成的金字塔组织尽可能铲平,让更多的团队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直接面对市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这样的组织形态得以进一步优化。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大量内部赛马模式即项目并行开发式的组织形态出现,也就是说,同一个产品允许内部多个团队同时推进,虽然这样会造成一定的组织内部资源损耗,却可以在内部形成一种丛林文化,让更多的团队具备直接面向市场竞争和生存的能力。这样的内部竞争很残酷,同一个产品,可能A、B两个团队同时开发,设立一个关键节点,到了时间,如果A队的产品达到了相关指标,那么B队走人,反之,如果B队赢了,那么就A队走人。无论是腾讯内部催化微信,搜狐内部诞生搜狗,都是这种内部赛马模式的成功经验。
组织的适度“失控”,催生了内部更多的创业精神,改变了原有的利益结构,这才是创新战略能够落地执行到位的关键所在。组织改造的目的,是激发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让每一个员工都充满活力,成为整个组织单元中最小的阿米巴。这样的理念并不是互联网公司的专属品,如同海尔的强力组织变革,正是这一理念最好的执行例证。近年来,海尔在大力推广的“三化”转型(组织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就是在把过去一个庞大的立体组织变成一个平台,让更多的点直接对接市场,形成一个真正的用户导向,自主创新的柔性平台。
人才升级――有用户之地,还要有“英雄”
有多少企业不是在“一边高速飞行,一边更换
引擎”?人才梯队的全面提升,成了这些企业最头疼的话题。新的战略在不断验证,组织结构也在随之调整,最重要的问题是人才结构,尤其是新业务的人才队伍结构。
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人才战略成了最重要的一项战略举措。而在新的战略下,无论是营销升级、产品线升级,还是面向整个产业链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家居的行业趋势布局,其原有的人才结构,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下一步战略布局的要求(如图1)。在新的人才争夺战中,企业往往需要在三个层面上重新布局人才结构:
第一个层面:领军人物/事业合伙人。新的战略和扁平化的组织,都需要越来越多的公司转型成为一个平台,在此基础上需要更多的事业合伙人在这个平台上创业。新的战略增长点都需要领军人物。如何在人才结构上,吸引更多的事业合伙人加入,是人才战略布局的第一层面问题。
第二个层面,新业务的专业人才。目前,针对互联网转型的人才数量缺口最大。而其中产品开发、产品经理、互联网营销、大数据分析和社区经营是缺口最大、需求最急迫的岗位。
第三个层面,适应转型的中、基层管理者。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人群,因为传统中有一个误区:一提转型变革,就是高管和领军人物的事情,中基层只管执行。然而,在转型变革的实际操作中,真正接触用户的是员工,而员工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基层管理者。即使不在新业务而是在传统业务中,由于受到互联网模式的影响和新兴企业的冲击,加上转型变革在内部的破坏力,一线员工也容易陷入观望、彷徨甚至是负能量中。这就要求中、基层管理者能够适应并推动转型变革落地,并在不确定环境下肩负起管理团队的重任。此外,只有中基层管理者能够自适应,才能使企业在业务前线具备用户导向和改善能力。
第四个层面,大量的创业团队布局。激烈的市场震荡留给“大象”和“领头羊”的转型时间太少,而新的业务需要大量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才加入。如何布局人才网络,改变过去人才圈养的方式,是新的人才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举措。
必须承担转型变革的角色
随着企业对转型战略越来越急迫,对于企业大学的“变革推动者”这一角色的强烈需求已经越来越突出。甚至可以直接地说,如果企业大学无法在这个重要的战略转型阶段起到变革推动的作用,在企业内部很可能会被慢慢边缘化,在企业内部能获取的资源配置和战略重视度会下降(如图2)。
而此阶段的企业高层,对企业大学也有着越发看重的趋势。在我们公司进行的一项覆盖百余家处于转型阶段企业的调查中,有85%的企业提出,希望企业大学能够支持变革。这样高的比例,在过去的调研中从未出现。我们发现,在转型变革所受到的挑战中,排在前几位的全都是人的意识、思维和能力问题,而这些都是企业大学施展拳脚的领域。
作为企业的高层,无论是企业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还是业务带头人,他们的主要诉求有四点:
第一,在高管团队层面,面对新的经济和竞争形势,形成在新的时代画布下的战略共识。而“战略共
识坊”这种形式,越来越被高层团队所接受,希望企业大学能够在这个层面给予直接性的帮助,比如采用“战略+转型工作坊”的设计,来取代传统的动辄耗费数月而且价格高昂的战略咨询项目。
第二,战略的解码落地及快速迭代。对于初步形成的战略共识,如何通过内部很好的学习项目,快速的层次传递,做到上下同欲。此时市场的快速反应和团队的执行力都尤为宝贵,因此战略的传递速度越发重要,而且不断地需要验证调整,甚至迭代。在这个阶段,企业大学如何帮助公司的战略迅速解码落地,更为重要。
第三,新业务人才梯队以及结构的搭建。诚如上文,新的业务往往需要裂变式增长,尤其是新的业务结构比如“互联网+”的业务,对于企业内部的人才梯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原有业务梯队中选拔新业务的领军人物。同时,如何在外部吸引更多的合伙人和新业务经营人才,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公司的团队和文化,这时候都需要企业大学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第四,如何建立一个与创业团队的网络接口。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这一项是在那些掌门人口中最多被提及,也是最渴望企业大学能够起到的一个战略作用。这背后的战略考量,源于这些企业知道转型不仅仅需要战略和勇气,也需要时间和运气,不可能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内部团队上,同时在外部也不可能保证短期内有很多合适的合伙人加入。这时,在“双创”的背景下,如何与外部的创业者保持定期的接触,建立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赞助创业大赛甚至投资的方式,对创业小团队进行布局,甚至可以和内部项目团队“赛马”。如果时机成熟,可以纳入公司现有的业务体系进行整合。
聪明的“独角兽”,筹建企业大学
“独角兽”一词在硅谷是用来指在新一轮融资时估值超过十亿美元的创业公司,十亿美元也就成为了“独角兽”公司的门槛。在这个群体中,他们的创始人对企业大学有着非常清楚的理解和独到的见地,这和很多传统企业的过往经历完全不同。传统企业往往在发展到非常大的规模后,“企业大学”才进入高层的视野。而这些“独角兽”的创始人对商业有着非常高的敏感度,学习能力极强。最为可贵的是,从公司创办伊始,他们就立志成为伟大的公司。因此,一切伟大公司的基因,他们都尽可能地去吸收培养。同时,他们的管理团队日趋“豪华”,随着越来越多的大企业高管在创新创业大潮的涌动下加入这类企业,企业大学这一战略性工具也引入了这一群体。
企业大学对于“独角兽”这类群体来说,作用和对于“大象”和“领头羊”的作用不尽相同,反而是对最基本的组织化和管理技能的诉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现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是第六届人民政府工作开局之年。一年来,区人民政府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地企一体化进程,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8.36亿元,同比增长3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2亿元,增长49.2%;第二产业增加值28.68亿元,增长35.7%;第三产业增加值15.76亿元,增长22.2%。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1:59.3:32.6,产业结构更加符合地区特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17.78亿元,增长146.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39亿元,增长24%。
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加强,增长势头强劲。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5.07亿元,增长28.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4%。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74亿元,增长35.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2.5%。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06.4,产销率103.6%。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新路子,培育壮大煤电能源、重化工和绿色食品加工主导产业,实施新改扩项目111个,完成投资8.02亿元。平庄热电厂一期工程2.4万千瓦机组实现供热和并网发电,伊利液态奶生产线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280吨,赤峰贺麒年产1.2万吨精密铜管项目成功试生产,甲醛、硅锰合金、甲醇汽油、石材加工、一汽4S店、帅威元兴奶牛饲料等项目开工建设和投产。争取国债贴息3078万元,支持草原兴发实施肉食品卫生安全体系建设。投资8300万元,实施地方煤矿技改扩建工程,全年地方煤炭产量达到364万吨,比上年增加26万吨。成立区、镇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加大监管力度,全区煤矿连续三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投资1360万元,完善五家、平庄工业项目区基础设施,增强了工业园区项目聚集和承载能力,年内新增入驻项目9个,实现投资5.84亿元,入园企业达到31家。
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重点建设奶牛和蔬菜产业基地,小区数量和建设档次跃上新台阶,鸡、牛、菜、草总量增长迅速。全社会融资2.5亿元,新建续建奶牛小区23处,其中千头以上奶牛牧场园区8处,建成奶站28个,奶牛存栏达到17495头,比上年增加12496头。沿赤元、赤平、上安公路规划了10万亩保护地蔬菜产业带,融资7880万元,发展保护地蔬菜10330亩,总面积达到17130亩。新建绿鸟鸡放养场6处,养鸡小区总数达到50处,肉鸡饲养量突破1600万只。饲草料基地面积达到8万亩,新增青贮设施10万立方米。退耕还林6890亩。加大农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出台加快奶业和保护地蔬菜发展等政策性文件,投资1100万元用于奶业贷款风险基金和小区以奖代补,组建福牛奶业有限公司和金牛担保有限公司,争取国家开发银行3000万元中长期贷款发展奶牛养殖,区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发放支农贷款2.8亿元,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进一步提高,草原兴发进入中国最具生命力企业100强,产业优势更加明显,赤峰伊利乳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更为紧密,农民建设产业基地的信心不断增强。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组建畜牧业技术服务中心,严格执行对外购畜报批报检、跟踪检疫和动物疫病监控制度。采取得力措施,有效防范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级资金3000多万元,实施水利、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善了农业发展环境。
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多元化投资6200万元,完成银河广场续建和文化大厦建设,增强了银河广场服务功能。实施热力管网续建工程,实现了平庄城区地方供热系统集中供热,新增供热输导能力150万平方米。改造、修复城区道路2.3万平方米,增设公厕3处、垃圾转运站1处,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2.7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实施了新华、星光小区续建工程和银河B区部分拆迁,房地产开发面积14万平方米。采取资产置换、政策支持等措施,建设平庄村村民住宅小区,妥善解决了城中村部分居民的住房问题。积极运作平庄西城区开发建设,征地和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取得有效进展。加强城区建设,采取政策支持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融资1000余万元进行了市场开发、道路改造和城区绿化,城区面貌得到改善。加快城乡道路建设,投资950万元,新建、改造平庄运煤通道、青上线、马塔线等公路71.6公里,重建了赤朝路达拉民安桥,设置了标准地名标志。深入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住宅小区广电通讯线路入地埋设,规范户外广告牌匾和街路两侧车辆停放,依法依规整治各类非法运营车辆,有力地维护了城区交通秩序。推进绿色环保工程,强化城区烟尘排放监控和水源地保护,城区环境明显改观。
地企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为驻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主动提供服务,着力解决驻区企业在项目建设、生产用地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支持驻区企业做强主业、加快发展。落实相关政策,支持驻区企业主辅分离,引导宏文机电、贺邦机电、平顺化工、帅威啤酒等企业规范发展。支持驻区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平煤公司教育、卫生、公安移交地方管理工作进展顺利。拓宽合作领域,地企之间在资源转化、招商引资、争取项目上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形成了地企联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民营经济充满活力。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传统产业繁荣活跃;超市、连锁、品牌专卖等新型商业模式蓬勃兴起;邮电、通讯信息产业较快增长。实施政府上网工程,成立信息管理中心,开通政府网站,推进了信息化建设。加快市场体系建设,理顺了平庄商城管理体制,平庄向阳市场、马林葵花交易市场、农贸市场投入运营,赛欧亚物流园区、古山绿源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进展顺利。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区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到1.3万家,实现产值58亿元,从业人员达到7万余人。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重组,增强了发展活力。6家民营企业出资1000多万元注册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搭建了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财政收入增幅较大,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更加有力。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培育主体税源,深挖增收潜力,属地财政收入完成51494万元,增长23.4%;区级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大关,完成41966万元,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6元,分别增加937元和550元,农民收入增速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推进再就业工程,168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75名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得到安置,劳务输出2.6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新增参保人员2641名,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全面落实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放低保补助金1243万元。实行开发式扶贫,投入扶贫资金400万元,改造169户特困户危房和敬老院11620平方米,支持8个贫困村发展种养业,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改革开放成效明显。深化农村改革,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向农民发放粮食补贴1015万元。筹措资金3594万元,对煤炭公司、民爆公司、商业、粮食、供销、润达等企业实施改制,置换职工身份2084人,全面完成了区属流通企业改制任务。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巩固区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成果,探索事业单位用人新机制,公开选聘5名中小学校长和65名教职工。撤并云杉路街道办事处,成立城区综合执法大队,理顺平庄城区环境卫生管理职能,完善了城市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制定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健全招商引资网络,突出抓好专项定向招商,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共引进项目38个,到位资金8.29亿元,增长185.8%。扩大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实现1.05亿元人民币,增长121.3%。
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27个,转化、推广普及实用科技成果19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投资1543万元,完成了星光小学续建工程,新建、改造10所学校校舍面积11946平方米,为高中配置了现代化教学设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录取创历史最好成绩。投资1000万元,新建了8000余平方米区医院住院楼和医学影像中心。扎实推进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8‰。实施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工程,成为自治区第二家有线电视光缆覆盖各镇乡街的旗县区。小五家回族乡由铁通公司实施了信息扶贫工程,至此区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的目标。强化统计职能,属地主要经济指标实行统一调度和管理,第一次经济普查顺利启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星级文明城市、“诚信宝山”、“三德争先”等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档案、民兵、地震、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民主法制建设开创新局面。区人民政府依法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认真落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积极向区政协和社会各界通报情况,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视察和调研活动,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8件、政协委员提案149件,办复率达到100%。关心、支持各派、人民团体及老干部等方面工作。扎实推进“四五”普法,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全面清理行政许可事项,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强化了政府采购、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好转。高度重视工作,实行了处理突出问题及联席会议制度,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妥善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为完成区六届一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区人民政府坚持运用行政推动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对牵动全局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实行组团承包、专项推进,千方百计筹措资金1.1亿元,保证了精密铜管、平庄热电、热力管网、奶牛养殖、土地储备等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向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和城镇建设投入资金3817万元,偿还历史债务2338万元。建立奖惩机制,投入100万元建立招商引资奖励基金,投入100万元用于兑现镇乡经济目标责任状和重点项目奖励。按照经济要发展、人民得实惠的要求,在全市率先免征农业税,增加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地方利补贴。区人民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合理使用财力,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切实维护了广大群众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