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慢性病患者管理

慢性病患者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1-29 11:10: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慢性病患者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慢性病患者管理

第1篇

关键词 慢性病;赋能管理;社区

中图分类号:R18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12-0050-02

Effect assessment of application of empowerment management in community chronic disease patients

LIU Anping

(Changzhe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20033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mpowerment management in community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Methods: By the randomized cluster sampling,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diabetes and strok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350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mong them there were 170 males and 180 females, and the mean age was (63.08±3.26) years ol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diabetes and stroke were 156 cases, 131 cases and 63 cases, respectively. The control group had 400 patients, among them there were 198 males and 202 females, and the mean age was (62.96±3.73) years ol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diabetes and stroke were 172 cases, 150 cases and 78 cas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after empowerment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for six months were followed up and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he empowerment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the rates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 fasting blood glucose control,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hemoglobin control complia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rate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central obesity rate and dyslipidemia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0.05). Conclusion: Empowerment management can produce obvious effect in the community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KEY WORDS chronic disease; empowerment management; community

赋能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健康教育方法,主要原理是通过激发行动者的内在动力源,最终目的为达到健康行为改变的目标,可以用于患者,也可以扩展应用于相关医护人员[1-3]。通过连续的赋能教育,可以帮助行动者建立正确的认知,认识到自我健康行为管理的责任感等等,指导与鼓励他们做出自我决策。通过赋能达到引导学习者确定符合自身情况的目标与计划,并使之更具行动力[2-3]。赋能的核心其实是激发教育对象的健康管理主动性,作为临床健康教育的一种方法,其常见于社区护理、慢性病的R床或者社区管理当中,所涉及到的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婴幼儿造瘘口护理、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等等,通常都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赋能管理和自我管理,辅以情感支持沟通等因素的协同,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积极主动的适应新情境,并及时准确通过专业帮助来解决各种健康相关问题是赋能管理应用于很多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宗旨[2-5]。本研究就赋能管理应用于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相关效果进行了评估。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本社区所辖的慢性病患者350例为赋能干预观察组,其中男性170例(48.57%),女性180例(51.43%),平均年龄(63.08±3.26)岁,高血压患者156例(44.57%),糖尿病患者131例(37.43%),以及脑卒中患者63例(18.00%)。并在本辖区的慢性病患者选取年龄性别可比的40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198例(占49.50%),女性202例(50.50%),平均年龄(62.96±3.73)岁,其中高血压患者172例(43.00%),糖尿病患者150例(37.50%),脑卒中患者78例(19.50%)。两组对象之间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赋能干预观察组实施赋能培训和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慢性病管理。

纳入标准:本社区所辖的社区慢性病患者,均已在三级医院确诊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或脑卒中,能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排除严重精神病患者,排除不能配合本研究的患者等。全部患者均获知情同意。

1.2 赋能干预

赋能干预首先引导社区患者确立问题,以讨论、访谈的形式开展,明确患者目前的主要问题与健康需求。然后是情感的宣泄环节,倾听并鼓励患者表达自我的情感,同时激发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责任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第三步通过访谈、讨论等沟通形式,引导患者对自身问题提出改善的目标,最终的决定权在于患者,并且正面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积极心态。然后进行计划的确认,在患者解决健康问题的过程中,定期进行沟通反馈,对于实施过程中的困难给予一些专业建议,从而保证患者自我健康行为改变计划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最后进行行为评价。赋能培训的具体内容涉及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基础医学知识以及预防康复基本知识,血压和血糖等测量的基本技能。对照组给与常规的社区管理和普通的健康教育。

1.3 评价

评价干预前和随访6个月后的慢性病控制情况,血压

1.4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比较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慢性病控制情况比较

赋能管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血压控制达标率、空腹血糖控制达标率、餐后血糖控制达标率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率均比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均

2.2 干预前后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水平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超重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以及血脂异常率均比干预前有明显降低(P均0.05,表2)。

3 讨论

社区慢性病的管理重在预防与控制,所以使患者保持好良好的生理指标状态不仅能维持患者较好的生活质量,还能延长生存期。近年来,通过健康教育等干预方式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相关自控力和自我调整能力已经成为社区慢性病管理中重要的医疗手段[6-8]。对于社区慢性病患者来说,控制其各项生理指标的稳定以及达到在正常的生活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9-11]。目前我国大多数社区管理的慢性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以及一些精神疾患[12-13],所以本研究中针对的是本社区管理比例最高的糖尿病、高血压和脑卒中患者。

近年来也被引荐并应用到更多的医疗卫生领域中来[14-15]。本研究中经过赋能管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血压和血糖的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赋能管理在本社区中对于几种主要慢性病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赋能管理充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鼓詈头⒍患者完善自我管理的环节,因此与传统的主观宣教和古板管理比较,在提高慢性病控制水平等方面表现出更大的优越性。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赋能管理的干预还可降低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发生,调整血脂指标异常,支持赋能管理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丁磊, 丁敏, 朱建华. 赋能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 护理管理杂志, 2013, 13(4): 252-254.

[2] 管慧. 赋能教育及其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6, 31(12): 111-112.

[3] 仇华, 顾健. 社区慢性病管理与干预[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4, 25(1): 153-155.

[4] 吕建芬. 社区慢性病护理干预研究[J]. 中国疗养医学, 2015, 24(3): 323-325.

[5] 王文萍, 李蔚, 梁惠. 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应用赋能教育模式的探讨[J]. 糖尿病新世界, 2015, (19): 71-73.

[6] 佘贺杲, 莫绮华, 马亮, 等. 赋能教育模式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 2016, 15(3): 70-74.

[7] 梁莉莉, 张振香, 王盼盼. 赋能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34): 2650-2652.

[8] 杨新丽. 赋能教育理论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4.

[9] 郑建敏. 慢性病社区干预路径探究[J]. 大家健康, 2014, 8(23): 319-320.

[10] 罗德莲. 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探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3): 33-35.

[11] 何卓萍. 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群组管理的应用探讨[J]. 吉林医学, 2014, 35(23): 5305-5306.

[12] 兰斌. 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路径选择的探索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 2015, 13(15): 59-61.

[13] 顾厉, 陈向韵. 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7): 862-865.

第2篇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care measures of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treated with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maintaining airway patency, encourage patients to effectively cough, strengthen basic care, and was given health guidance for discharge.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comprehensive care,excellence in 35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in 10 case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mpliance with medical advice and selfcare ability,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are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高,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人群,其中50~60岁年龄组为最高,约占患该病人数的40%以上。肺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减少急性呼吸衰竭的发作次数,及时就诊以及合理用氧,实施整体护理,进行健康宣教对缓解肺心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肺心病患者均为200711~200902收治的住院病人,男38例,女12例,年龄42~83(平均51)岁,均符合我国肺心病诊断标准[1]。本组均因并发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而住院治疗。入院时X线检查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征象外,全部患者均有肺动脉高压征,如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 mm;右心室肥大征;心电图检查表现有右心室肥大的改变,如心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 +90,重度顺钟向转位,RVI+SV5≥1.05 mV及肺型P波,少部分还可见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低电压图形。

1.2 治疗与转归 本组50例患者通过积极抗感染、合理给氧、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症治疗和护理好转48例,死亡2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使病人产生恐惧、疑虑、烦恼、渴求等种种心理反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疾病,有时是工作忙而造成的紧张气氛,一时不能彻底解除病痛而引起的焦虑与恐惧心理,占病人总数的70%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深入心理沟通,良好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意义,多与病人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以优良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病人的信赖,使他们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患者要高度负责,处处为其着想,各种操作果断、利索,如遇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言行上表示信心,丝毫不能流露出不利于病情的言语和表情。对有自持心理的病人,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更好地发挥病人对治疗的主观积极性。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做好祛痰工作,使痰液易于咳出,通过适当的摆放,使受累肺段内的支气管尽可能垂直于地面,利用重力作用,促使肺叶、肺段气道内的分泌物引流,配合有效的咳嗽将分泌物排出,3~4次/d,5~10min/次,对痰多无力咳出者,应协助咳痰,防止窒息,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配合超声雾化吸入及化痰药。

2.3 饮食护理 患者因久病体质衰弱,热量及蛋白质消耗过多,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米汤、菜汤、蛋汤、牛奶之类。不可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特别是花生萝卜干等食物更要严格控制。装有假牙者,嘱其睡前一定要取下,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长期呼吸道反复感染,喉返神经的咳嗽反射功能差,甚至麻痹,或咳嗽后反射迟钝,往往上述原因造成窒息或死亡。

转贴于

2.4 正确氧疗 肺心病抢救时合理用氧及观察疗效是主要措施之一。对纠正缺氧、抢救患者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氧浓度控制在25%~30%之间,直至呼吸平稳,紫绀明显减轻。要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氧疗的指导,避免出现氧浓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氧疗效果。

2.5 急性加重期的护理 此期主要是由于肺部感染所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紫钳,伴心功能不全致全身性水肿。此期病情的特点是病情重、变化快,易合并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此期病人的护理是关键的一环。病人入院后立即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合理吸氧。病人虽未获得血气检查结果,吸氧是当务之急,但给氧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发生呼吸抑制,应采取低流量吸氧,为防止病人鼻黏膜干燥,应加湿化瓶,使氧湿化。

2.6 生命体征和尿量的观察与护理 当肺部感染加重时,常合并右心衰竭、肺性脑病,患者出现少尿、呼吸频率加快、脉搏加速,甚至心律失常。重症患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尿量减少、循环衰竭、神经系统紊乱等,所以应密切观察血压和尿量的改变。测脉搏要注意其强弱、快慢、有无早搏等。定期作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心电图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7 咳嗽咳痰的护理 我们可以根据痰的色、量、性来判断肺部疾病变化,同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协助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1)监测痰量、颜色和粘稠度,在床边放痰杯,每天更换1次,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出血现象;(2)保持呼吸通畅,协助患者排痰,对清醒的患者鼓励其咳痰,无力咳出者,定时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必要时给雾化吸入,对昏迷患者,可采用吸痰器吸出痰液,如吸痰无效,痰稠堵塞气道致患者严重呼吸困难或窒息应立即做气管切开;(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适时开窗通风,冬季避免空气直接对流以防病人受凉。

2.8 加强肺心病患者的夜间护理 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大脑皮质对呼吸中枢的调节功能相对下降,患者肺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发生或加重;由于夜间睡眠时,回心血量增加及膈肌上移,加重患者心脏负担;夜间睡眠时,患者痰液有可能不能及时咳出,有时形成痰栓,有导致痰栓梗阻引起患者窒息的危险。以上这些因素影响患者的病情,使危重肺心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夜间护士应做好床头交接班,了解患者日间病情变化、主要治疗、心理、睡眠及饮食情况,掌握常用的血气分析指标,以助于观察和判断病情如发现患者有头痛、意识恍惚、白天嗜睡、夜间兴奋等,为肺性脑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应加强持续低流量吸氧,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对于生命体征的观察,要勤于观察、仔细观察,及时、及早地发现生命体征的异常变化,尤其是心电和呼吸的改变,及时报告医生,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有报道[1]54例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QT离散度均超过正常范围,QT离散度的改变与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乃至猝死等相关,QT离散度越长,心肌复极越不一致,患者就越易发生心律失常。

2.9 出院指导 出院时应做好卫生宣教,告知患者调整心态、稳定情绪的重要性,加强饮食管理,使其掌握防病治病的常识,鼓励坚持戒烟,防止受凉感冒,加强锻炼,指导患者学会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方法,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者接触,避免去人群聚集处或通风差的地方,遵医嘱用抗生素及支气管扩张剂,改进不良的生活习惯。定期门诊复查,以防复发。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为常见,占80%~90%[3],导致肺心病急性发作的诱因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肺心病由于长期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痉挛,导致肺动脉高压。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阻力随之增高,使肺动脉压进一步升高。缺氧、感染使血小板活化,导致血栓形成,肺微循环障碍,更加强肺心病的病理变化[4]。特别是老年肺心病病人,往往咳痰无力、反应迟钝,痰液不易排出,易导致气道阻塞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让患者取合适的坐姿,指导他们在吸气中进行快速短促有力的咳嗽,对咳嗽无力者给予必要的气管刺激,使其咳嗽。痰脓稠者给予雾化吸人,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多饮水,病情严重体衰无力排痰者,给予电动吸痰,一般从口腔吸痰效果较好。通过对肺心病患者有效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延缓了肺心病的发展,最大限度发挥现有的肺功能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路灏珠,李宗明.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78696.

[2] 涂希祥.54例肺心病QT离散度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00.

第3篇

【关键词】 社区护理;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降低复发

[Abstract] Objective To monitor the effectiveness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OPD.Methods 12 active and recurrent COPD cases were selected. Once a week home visit for half a year, then the patients' condition was compare with that of before the patient started th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cute recurrence was reduced, the duration shortened and patients' ability in dealing with daily activities increased.Conclusion Community nursing can prevent the exacerbation of COPD and therefore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COPD patients.

[Key words] community nursing;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OPD; reducing the recurrence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往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发展,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1];目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康复医生护士上门服务或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指导康复治疗,不断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COPD患者12例,均为石岩医院水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个案管理的病例,男9例,女3例;年龄59~83岁,平均71岁。全部患者符合 COPD诊断标准,其中由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而来9例,伴有肺心病1例,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2例。

1.2 方法 从2008年6月起,1名全科医生和1名社区护士,进行COPD专项问卷调查摸底,制定康复治疗方案:(1)预防措施:家庭氧疗每天8h(在不影响睡眠情况下可在夜间睡眠时执行);(2)使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每天2次,每次2揿,每次喷后漱 口;(3)指导缩唇呼吸操练习,在呼吸操情况下行走6min,每日1次;(4)加强体质锻炼:每日室外活动30min,保持室内外通风;(5)健康教育:开健康教育 处方笺,合理用药指导,加强营养支持,戒烟限酒。经过6个月的时间,对 COPD 患者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对照分析复况。

1.3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 0级:能正常活动,无气短,对日常生活无影响;1级:一般劳动时出现气短;2级:平地行走不气短,速度较快或登楼、上坡时出现气短;3级:慢走(百米内)即有气短;4级:讲话、穿衣、吃饭等较轻微活动时有气短;5级:安静时也出现气短,无法平卧。当达到:0~1级时,患者生活能自理;2~3级时部分能自理;4~5级时不能自理[2]。

2 结果

2.1 治疗护理前及治疗护理后急性发作次数和发作住院情况 治疗前平均每人在半年内住院2.2次,每次12天;治疗后平均每人在半年内住院0.85次,每次7.1天。

2.2 治疗护理前及治疗护理后对生活能力的影响 治疗护理前6例0~1级,患者生活能自理;4例2~3级,部分能自理;2例4~5级,不能自理;治疗护理后9例0~1级,患者生活能自理;2例2~3级部分能自理;1例4~5级,不能自理。

3 讨论与建议

家庭康复治疗与护理是COPD患者降低复发的有效途径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进行性发展的疾病,疾病的预后关键取决于患者的康复治疗。本次社区康复治疗护理是以预防使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家庭氧疗、指导呼吸操练习等措施,使急性发作次数在治疗前后差别极为显著,说明其能降低 COPD 患者的复发,减少医疗费用,是一种康复和保健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控制慢性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家庭负担;开展对 COPD 患者健康教育是势在必行的,让患者对危害因素(吸烟、大气污染、职业暴露)认识有所提高,帮助改变不良健康行为,树立正确健康行为模式,从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从治疗护理前后对比可知,生活自理能力在治疗护理前后差别非常显著,使患者活动和生活能力有所提高,从而减轻了心理精神压力,同时为社会和家庭减轻了负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当前呼吸学界关注的热点,根据WHO的统计,全球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COPD病死率在世界范围内排在第6位。到2025年,它将上升为第3位。该病诊断时往往已较晚,故治疗较困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药能改变其病程的发展和肺功能的下降;COPD在全球造成的人力财力负担是极大的[3]。康复期预防干预措施能够潜在的改善COPD患者的健康状况,它比昂贵的临床医药便宜得多,尤其在我国慢性病控制缺乏预防控制的综合策略;花费较少的措施为慢性病患者发展良好成本效果的卫生保健服务模式,是社区面临的巨大挑战。

参考文献

1 钟南山.第二届全国COPD与第八届肺心病学术会议.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4.

第4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6-0042-01

探讨逆行静脉穿刺在老年慢性病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我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68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手足背末端采用逆行(离心)静脉穿刺,取得了较好的穿刺效果,受到了患者的高度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慢性病患者136例。其中男80例,女56例,年龄在62~90岁,脑血管疾病52例,心血管疾病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实验组采用逆行f离心)性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顺行(向心)性穿刺,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选择血管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趾端为最常选择的静脉,而整个手足背的浅静脉均为研究对象。

1.3穿刺方法实验组采用逆行穿刺,穿刺者背向患者头端,止血带不宜过紧,绷紧皮肤或让患者伸直关节,向指趾方向进针。整针梗不能与血管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致使针尖在血管内翘起时,则需要用无菌棉球垫于针柄下,使针尖平稳地置于管腔内,再以胶布托住棉球,而后交叉固定针头。对照组采用常规顺行穿刺。

2 结果

静脉穿刺发生液体渗漏实验组6例,对照组为16例,实验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67例,成功率98.5%;对照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57例,成功率83.8%。

3 讨论

3.1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特点老年慢性病患者,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和多脏器疾病,管壁增厚变硬,脆性增大,皮肤组织松弛,血管易滑动,不易固定,回血缓慢;长期静脉输液治疗反复行静脉穿刺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导致管腔狭窄,管壁硬化,致使一些常用的静脉遭到严重的破坏,造成有效穿刺部位减少,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穿刺成功率降低。

第5篇

关键词: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临床研究;症状

肺心病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二者合称为“双心病”,都是老年人常患的疾病,二者同时并发的概率也较高[1]。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均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另外43例均为单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症和各项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探究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8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53岁,全部患者的临床病症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3例,均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对照组43例,均为单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为单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为藻酸双酯钠15mg、复方氨基酸25mg、川芎嗪13mg以及肝素20mg。观察组患者均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硝酸酯类药物以舒缓患者的心脏负荷,同时采用每天静脉滴注加有60mg多巴酚丁胺和10mg酚妥拉明的500ml葡萄糖液。此外,还要根据观察组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患者抗感染、通常呼吸、解痉化痰、吸氧平喘、利尿、强心维持水电平衡、纠正电解质以及维持酸碱平衡等的治疗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症和各项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分析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对统计得到的资料进行相应的数据检验,若P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出现了心绞痛、心肌梗死、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但是观察组出现的概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出现缺血性ST-T改变、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偏左的概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

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不断升高,尤其是在老年人中患病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由于长期的慢性缺氧使得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异常增加,导致冠状动脉的血液流通减缓,血液粘度增加,最终导致血栓,与此同时由于心肌细胞处于缺氧状态的时间过长而导致其缺氧敏感度降低,而耐受性增强[3]。故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抗感染、通常呼吸、解痉化痰、吸氧平喘、利尿、强心维持水电平衡、纠正电解质、营养支持以及维持酸碱平衡等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应用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舒缓患者的心脏负荷,缓解冠心病。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人由于心脏的左右两部分均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引发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概率大于单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在左右心肺功能受到不利影响时,在氧气治疗、抗感染、利尿等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强心剂有利于缓解心力衰竭,而且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好于单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8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43例,均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对照组43例,均为单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症和心电图各项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了心绞痛、心肌梗死、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但是观察组出现的概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出现缺血性ST-T改变、电轴偏左等的概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4]。

因此,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要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还要采取解痉化痰、吸氧平喘、利尿、强心维持水电平衡、纠正电解质、营养支持等综合性治疗措施。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症状显著,且病情更为严重,提高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效率,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是十分重要的[5-6]。

参考文献:

[1]肖连英,张风宇.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电图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9)

[2]孙秀霞,孟辉,吴根新.32例煤工尘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诊断治疗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14(5)

[3]向征,王敏,曾娟.双源CT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13(11)

[4]杨伟光,王眙民,张丽.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1(4)

第6篇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

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因为此时心脏博出的血液不能供应静脉回流和身体各组织所需,所以极易发生心脏性猝死,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很多是因为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导致。所以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会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所以在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合并有室性心律失常时,不仅要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重点是针对心室重塑的机制,延缓和防止心室重塑的发展,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2]。本次研究选取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4年12月因冠心病心力衰竭而入院治疗的患者8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旨在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时的临床指证和诊治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4年12月因冠心病心力衰竭而入院治疗的患者8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33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61(±5.8)岁。

1.2 入选标准 ①有明确的冠心病既往病史,因心力衰竭而入院治疗。②没有明确的冠心病病史,因心力衰竭入院,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排除因其他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者。③排除因其他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排除严重的肺部、肝脏疾病;排除因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或者药物引发的室性心律不齐患者;排除病窦综合征以及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患者。

1.3方法

1.3.1所有患者入院后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例行心脏超声,肝肾功能,血脂,心肌酶、BNP等各项检查。观察患者入院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观察左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值(LVEF)、BNP浓度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情况,出院后随访1个月,持续观察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和心力衰竭用药情况。

1.3.2对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同时,给予盐酸胺碘酮片0.2g,3次/d,7 d后改为0.2 g,2次/d,14 d后改为0.2 g,1次/d,治疗40 d后对疗效进行评定。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率、心律、电解质、肝肾功能情况。针对冠心病和延缓心室重构的治疗能够缓解患者心脏缺血,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术后随访显示使用胺碘酮治疗者的β-受体阻滞剂量低于未使用胺碘酮治疗者的,这说明胺碘酮对心率的影响可以降低β-受体阻滞剂量的使用。

2 结果

82例因冠心病心力衰竭而入院治疗的患者,其中有55例(67%)发生了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速7例,室性早搏48例,由此证明,左心室的内径大,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几率就高。本次研究显示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脑钠肽(BNP)浓度值显著高于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BNP值,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值(LVEF)值显著低于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LVEF值,从而证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效果不佳。临床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多为胺碘酮、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其中胺碘酮治疗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β-受体阻滞剂量。与不使用者比较β受体阻滞剂使用量下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量没有明显变化。

3 讨论

冠心病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中老年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3],对患者生存质量已经造成严重的影响。心力衰竭是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与冠心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次研究8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其中有67%的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症状,这说明有冠心病史引发心力衰竭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冠心病患者引起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原因是因为心肌损伤,致使心脏结构上的变化和功能退化,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关键是心肌重构。左心室的内径越大,左心室的收缩能力下降就越严重,从而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的情况就越发严重,这就使心脏电活动处于一种不规律状态,最终引发了心律失常。而β受体阻滞剂在抗心律失常,改善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4],阻断心肌细胞膜上的β1受体具有良好的作用,所以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可以延缓心室重构,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心衰治疗药物,以及患者的预后等都有着相互影响的作用,临床治疗和出院后的治疗上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很好的疗效,可以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彩青.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5:61-63.

[2]尹进.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2:9-10.

第7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性化;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he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humane care. Methods offer health lectures for patients to optimize hospital environment, to carry out warm, care services and the process of humanization. Result harmony of th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Conclusion humane care and fully embodies the people-centered holistic care to meet the needs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Key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humanity; care

社会在进步,护理学科也有长足的进步,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新观念和护理模式,已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现代医学表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心理、社会和精神上处于慢阻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程度,人性化护理更注意给予服务对象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具体到临床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更注意“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1]。人性化护理就是用充满人情味的就诊环境和服务方法,让患者、家属感到人文关怀[2],即为患者提供的一切服务以尊重、舒适、简便为原则,使其有一种温馨感,亲切感和家庭感。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5 年10 年月成立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治疗中心,五年多来,收治COPD患者10000余人次,经实施人性化护理后,抽样调查患者满意度95%。

2 人性化护理在硬件方面的体现

我院环境优美,苍松翠柏,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是一个天然大氧吧。乒乓球、门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健身操场,各种娱乐场所健全。病房家庭化,舒适的床、精美的床旁灯,温馨柔和的光线,大屏幕的电视,人性化的浴室、卫生间。走廊上精美的风景壁画及人性化的健康宣传画刊,悠扬的音乐在病区不时响起,这些无不营造着家的感觉。患者在这样的环境中治疗,身心都得到放松。

3 人性化护理在软件方面的体现

3.1 健康知识讲座

每周定时进行COPD知识讲座,由我院院长亲自主讲,讲课时图文并茂,现场进行示范如何正确“雾化洗肺”,这样的讲课效果使患者及家属受益匪浅,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2 住院接送制度

我科患者出入院均有护士长亲自随车接送,患者住院检查均由护士陪伴。入院时护士热情接待,积极主动介绍医院环境,住院常规,从而消除了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和紧张焦虑情绪,充分体现了现代护理的“以人为中心” 的全程人性化护理。

3.3 健全的医疗制度

患者入院后,我们实行首诊负责制,疑难病例讨论制,院长会诊制,出院随访制,充分体现了关爱患者、关爱生命。

3.4 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护理人员是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主体,其工作态度及服务质量决定着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成功与失败。我科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大专及本科学习,每周组织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护士在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服务时都是面带微笑,举止端庄,步履轻盈,不再称呼床号或姓名,而是亲切的称呼“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患者都说在这里住院比家里还好,什么都不用操心。

4 体会

目前我国医院已悄然追求人与文化的和谐发展,展示人性关爱的踪迹,人文关怀已成为医院发展的主旋律[3],人性化护理是护理学科又一发展和进步,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创造品牌优势和管理优势势在必行,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段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卢毅力.人性化服务在产科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7, 10:40-41.

第8篇

[关键词] 全程优化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病;舒适度;治疗遵从性;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b)-0149-02

相关研究报道结果显示,采用全程护理的方法和措施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1]。因此,为了进一步探讨本院全程优化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舒适度、治疗遵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本文选取了本院2011年2月~2012年8月入院治疗的66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他们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6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6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71岁,平均(67.13±7.11)岁;患者病程2~22年,平均病程(12.33±8.33)年。根据患者实施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如定期进行个人的卫生护理,按时嘱咐患者吃药,保持病房内的通风,必要时给予患者常规氧疗、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止咳等治疗并配合营养护理、护理、排痰护理等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取了以下全程优化护理措施:

(1)入院护理。从患者入院开始,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耐心的介绍。同时保证患者的救治环境整洁、干净,病房内通风良好。(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病情呈现进行性发展并且逐渐加重,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护理人员此时除了耐心地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发病知识和治疗方法,同时稳定患者情绪,让其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救治环境,配合治疗[2]。(3)饮食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主要食用一些清淡、高能量、高蛋白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腹部过度饱胀而增加肺的负担,戒烟限酒。(4)恢复期锻炼。患者进入恢复期后,进行一些耐力性有氧运动,保证运动频率、强度均适宜,生活规律,调整好作息时间,在运动的同时做到劳逸结合[3]。(5)出院前指导。患者出院前,对其耐心讲解药物使用方法、用量、不良反应,告知其遵医嘱服药,提高患者对于长期、规律用药重要性的认识。

1.3 临床评价指标

观察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舒适度、治疗遵从性以及SCL-90评分结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舒适度的判定标准为:本研究舒适度的测试通过本院自行设计的舒适度测试问卷进行地,问卷满分8分,1~2分为不舒适;3~4分为一般;5~6分为较舒适;7~8分为舒适。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进行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后SaO2和舒适度的比较

研究显示,在动脉血氧饱和度上,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比较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舒适度方面,实验组33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不舒适,不舒适的比例仅为3.03%,而对照组33例患者中,则有7例患者不舒适,不舒适的比例高达21.21%,且组间比较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后治疗遵从性的比较

结果证明,在按时检查、按时吃药、合理饮食、戒烟、坚持运动等5个方面,实验组患者的遵从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P均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后心理状态的比较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后,在SCL-90的各项评分上,除了敌对一项实验组得分为(1.48±0.34)分,对照组得分为(1.49±0.55)分,二者差异不大以外,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偏执等各项得分上,实验组患者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4-5]。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特征较为显著,患者通常是持续存在气流受限,并且这种气流受限的情况表现出进行性的发展趋势,同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还会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现象。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来说,有些患者可能会有合并症发生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会严重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从目前临床上的相关病例统计分析上来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人群规模较大,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死亡率也较高,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他们身体机能正处于逐渐减退的过程中,免疫体系的退化以及相关基础慢性疾病的存在,致使如何帮助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康复,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6-7]。

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采用全程护理的方法和措施可以显著地促进患者的康复。一般情况下,全程护理除了要求医护人员要做好患者入院、特殊检查、手术前后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外,还要求每位护士对所负责患者身心问题要了如指掌,对于患者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全面地掌握,从而使患者与病房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乐于接受治疗,从而全面地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8]。而本文相关研究的比较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本文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在动脉血氧饱和度上,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在舒适比例方面,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从整体的治疗遵从性上看,实验组患者的遵从比例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患者;从护理后的心理状态上看,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患者。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本文的相关研究结果笔者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本院针对老年COPD患者所采用的全程优化护理措施的效果显著,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改善了治疗遵从性和患者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 刘桂芹. 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综合护理措施[J]. 中外健康文摘,2012,9(21):354-355.

[2] 徐鸿.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8):150-151.

[3] 刘建华. 老年慢阻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 中外医疗,2012,31(4):167.

[4] 李俊霞,时华云.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呼吸功能锻炼和家庭护理[J]. 中外健康文摘, 2012,9(14):257-258.

[5] 王英. 1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 中外健康文摘,2012,9(22):342-343.

[6] 邹荣华,南小莉. 无创机械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的护理[J]. 甘肃医药,2011,30(3):178-179.

[7] 黄静琼. 探讨如何通过护理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住院天数[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