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

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1-29 17:30: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

第1篇

但品途网觉得,共享经济这个话题不应该像一阵风一样,热烈一会儿便销声匿迹,一段时间后再度刮起。共享经济实际上正在扩大其行业边界,也越来越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而早在2013年,共享经济刚刚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有人看到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两三年后的今天,虽然我们没有时时讨论,但共享经济却无时无刻不再继续壮大。它依然可以被认为是未来商业模式的主流,它依然可以被肯定会继续扩展到更多我们日常熟悉的行业。

大佬观点:共享经济意味着什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龚焱:共享经济会成为主流,现在只是刚拉开序幕

要适用共享经济模式依据三个标准。

其一,是否能重构体验的颠覆。这种颠覆并非对原有业务的体验进行改良或放大,而是革命性地产生变化。“不是比原有体验好10%或者50%,而是比原有体验好5倍、10倍。”

其二,是否能重构商业价值。整个共享经济的大前提,是建立在碎片化时间以及闲置资产。共享经济模式,是否能够真正释放碎片化时间的价值,是否真正能够释放闲置资产价值是关键。

其三,是否能重构连接。连接的方式以及连接的成本、连接本身的三个纬度上能够彻底重构。

自媒体人魏武挥:共享经济可以像专业服务一样有效率

大规模业余化在内容生产中,是一种共享经济:用户a把ta知道的东西分享给b,这场大体成功的实验证明了一点:个体对个体的服务,其实是可以有效率的。O2O很大一部分就是共享经济。它是生产工具的下放,是个体生产供给能力的释放,一如UGC释放了信息内容领域一样。

受到冲击的,是所谓的专业机构。专业机构的所谓专业,无非是通过对生产工具的垄断,从而导致专业者不得不云集它那里,再导致这个机构的服务是专业的罢了。

易到用车CEO周航:共享经济将重构商业模式

工业革命大规模生产让我们更多的普通人去购买自己可以负担的产品,这让很多人过上好生活,但是也带来巨大的问题,使用率底下。

互联网时代还需要如此吗?不需要,因为存量的资源已经足够多,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共享可以让更多的人过上好生活。怎么才能共享?互联网可以把供给和需求都很方便建立起连接,让这种连接在有需要的时候随时被激活,同时到底谁是用户,谁是服务者,谁是资源,谁是需求,这个边界开始变得异常模糊。整个行业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甚至重构,一些新的行业开始产生。

然后我觉得共享这件事情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价值观,它更不是一个乌托邦,共享这件事情已经成为一面蕴含着巨大潜力的商业模式,这种新的商业模式有巨大的能量,它会产生很多的伟大的公司,世界也将因此而不同。

美澳居创始人吴波:O2O的核心是共享经济

所谓的原生态O2O核心是分享经济,怎样用移动技术、移动互联网把服务者或所谓“手工艺者”直接对接消费者。

共享经济背景下,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得到信息时,想真正长远活下去,一定不是一个简单的平台对接和靠信息不对称的方法来挣钱。一定是靠产生新的价值才能挣得应得的利润。

为什么互联网会对传统行业冲击特别大,因为规则改变了。我们现在看到大部分创业还都是消费额都比较少,频次相对高的,还没有接触到国民经济很重大的大方向,都是一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但从长远看,大家已经可以看出其对主体经济的影响是势不可当。

连尚网络创始人陈大年:共享经济实现了使用权和所有权剥离

共享经济,就是把冗余的资源转变为生产力。通过共享经济模式,有效分配资源,达成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共享经济实现了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剥离,以及个人和企业的剥离。正是这两个突破性的思维转变,让冗余资源释放出巨大的价值。

股权众筹的成功也让我意识到,在经济资源上,未来企业的融资也可以“共享”,消费者也可以是投资者,投资者也可以是创业者。“共享”的模式,让众多分散的用户瞬间成为了我们的合伙人。

概念:当我们谈共享经济时,在谈什么?

实际上谈及共享经济就一定会涉及几个关键词:剩余、需求、匹配,之所以能够共享是因为有剩余和需求的存在,而之所以可以发展成为一种经济,一定是因为二者可以批量的匹配,为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提供解决方案,否则也就没有任何讨论的意义。

——品途网作者、自媒体人互联网里鱼儿

现状:共享经济会像网购一样重造大众消费习惯

共享经济的现状有点像15年前网络购物开始起步时的情况。起先,人们担心网购不安全,但只要经历过一次满意的网购,比如亚马逊,人们就会觉得从那买是安全可靠的。类似地,只要人们第一次用Airbnb或者各种租车服务,他们就会乐意尝试别的服务。在过去,在网上做事情的新方式并没有完全取代旧的方式,但它却经常能改变他们。就像网上购物的出现使得沃尔玛和特易购超市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策略一样,基于网络的分享行为同样会改变运输、旅游、设备租聘甚至更多的行业。

——经济学人

案例:Uber、Airbnb、滴滴快的何玩转共享经济模式?

在共享经济领域,Uber和Airbnb是祖师爷级的行业标杆,二者几乎是共享经济模式在现实世界的代名词,但致力于打造全新出行模式的滴滴快的同样也算一个共享经济模式的典范,而且这可能是中国国内共享经济实践中最为成功的代表。

有意思的是,品途网小编觉得,尽管这三个经典案例都可以成为共享经济模式的旗帜,但它们彼此之间还是有明显不同的气质。比如Uber,一直是一个颠覆者的形象,激进而猛烈,与监管者似乎也总是矛盾重重。不知这是否与其创始人“坎坷“的创业经历有关?比如Airbnb,则显得安静很多,似乎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干掉了传统酒店和旅馆,悄悄地成长为一个巨人,有关它的争议也似乎更少,不知这与其创始人一直看重的情怀是否相关?比如我们最熟悉的滴滴快的,中国味道很浓,带着霸气,也带着霸道,总是有着精密的筹谋,步步为营地拓展,每一步都像都筹良久,水到渠成。与Uber和Airbnb相比,滴滴快的显得更现实和更有针对性。这是表面感受,至于它们令人称道的商业模式,请看以下内容。

1、Uber共享经济模式

Uber模式就本质而言是C2C共享经济下的产物。以最简单最优雅的方式,使豪华轿车和司机互联网化。它没有重新开发一个市场,而是在已有的市场基础上进行创新,这种冲击甚至可以是颠覆性的:(1)一切以用户为中心;(2)工程师的助力;(3)提供个性定制化服务。

当Uber作为一家公司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之后,开始走上从1到N的过程的时候,必须从一个“平台化的公司”转变为一个“公司化的平台”。按照消费者及其生活方式的要求,对供应者及其供应链进行管理的平台。

——自媒体人steelb2b

2、Airbnb共享经济模式

Airbnb已经成为一种商业模式,但Airbnb并不只是脚踩“分享经济”的关键词而已,它就像是一个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幸运儿:它有一套打通房东和租客之间原本信息不对称的机制,用技术手段去掉了酒店业最重的租赁地产、管理和推广酒店品牌以及工作人员的雇佣成本,让他们得以毫不费力地扩张到世界各地;而且注重设计、个性化当地体验又刚好切合了最近几年的个人旅行的潮流。

——媒体人王杰夫崔绮雯

3、滴滴快的共享经济模式

我们在推每一个新业务的时候,不管是巴士,不管是代驾、顺风车、拼车等等,我们都在想这是不是偏离了原来的主题,我们是不是在解决原来想做的事情,是不是要解决出行难的问题。

在出行领域我们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滴滴今天要做的事情,在高峰时期,把社会上不同的运力,巴士、出租车,甚至是私家车,来统到运力这个盘子里,承接大家的需求。所以这是共享,只求享用,不求拥有,共享模式解决了出行“潮汐”问题。它还解决了出行什么问题?解决了资源配置问题,比如道路资源的配置,通过共享、拼车,一辆车承载多人,才不会出现整个城市交通瘫痪问题。还解决资源运用效率的问题。是我们想通过共享经济来解决出行的一个手段。

——滴滴快的总裁柳青

质疑:共享经济只是尚未戳破的商业泡沫

有观察家批评道,现在的创业不少是2VC模式。如果这个描述是准确的,那么“共享经济”这个概念中还存在着类似的机会。然而,冷静地说,高频且刚需的机会几乎没有了,高频或刚需的机会也快没有了。

在今天,创业表现出“赶风”倾向,我们已经看到了团购、O2O行业中大量的前车之鉴。很多创业者未能清楚地考虑自己的意愿、愿景和能力,甚至没有想清楚创业究竟为什么这些最为基本的问题,在所谓的“风口”面前迷失了自己。因此,他们最好问问自己,“三年后,我还能‘活’下来吗?”

——自媒体海尔模式交流

方法:打造共享经济模式的商业体有几步?

1、有供应源再开始。许多创业者认为确定或创造强健的需求才是第一要素,其实培养一个稳定的供应源也是同等重要的;

2、广泛筛选与培训。分享经济的意识形态看似包容甚广,且对社会有积极影响,但并非所有人提供的资源都适用于你的生意,而且,就算他们不是你的员工,也代表了你的脸面,因此培训至关重要;

3、建立信任。好的评价和打分对获得消费者信任和开发潜在客户同样重要,与供给方建立信任也很关键;

4、简化支付方法。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减少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支出以及困难,必须自动化,你要尽可能地简化一切程序。

5、关注品牌建设。本质上来说,一个成功服务肯定会为它的用户配备内置的社区用以沟通交流。聪明的创业者会利用这种功能更多吸引眼球的内容,为自己的品牌打下坚实基础。

——媒体人、专栏作者Paula Andruss

未来:共享经济下一步,从P2P到B2B

尽管目前的共享经济是由P2P市场所统治,但是B2B分享经济的企业数量正在稳定增长,而且未来这一数字肯定会不断增加。简化企业共享资源,使他们更快地运行;减少繁文缛节,让他们用更低的成本和更有效的方式,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目前P2P经济是基于信任。像Uber和DogVacay这样的公司他们允许我们做的事情,在五年前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他们之所以现在兴起,是因为用户之间的连接变得越来越多,他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络,App应用排名,甚至是评论去分享信息。

对于B2B分享者来说,他们的基础并不直接是基于信任的,而是质量和用户体验。任何人都可以为某项服务进行一次性买单,但是如果用户对服务质量不满意的话,那么业务就无法持续下去。质量,也意味着便捷度提升,速度提升,用户体验提升,以及用户满意度的提升。

——媒体人、专栏作者Dan Slagen

第2篇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模块化工作室教学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复合型学科,是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为学科基础,注重英语语言与商务实务相结合的综合叉学科。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重视实践教学,以商务为中心进行语言的训练,从理论走向实践,又通过实践来完善理论,体验职业技能,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迅速地转化为职业能力。

一、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众所周知,商务英语专业是一个传统而又新型的专业。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大大提高,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求职中的竞争优势不明显。很多学生表示,由于学历层次不高,英语、商务知识有限,又缺乏工作经验,所以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有一定局限性,就业前景不是很好。鉴于此,我们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及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探讨。

1.对我校高职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调研

课题组设计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问卷调查表》对我校高职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包括已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对目前该专业课程设置和考证培训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已工作的学生和在校学生对目前的课程设置与考证培训的意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学生对目前的课程设置认为不合理和不太合理较多,其主要原因是理论性课程太多而实践性课程太少、课程安排比较杂。大多数学生认为应增设同专业相关的课程技能培训、外贸英语、物流、报关、报检等课程及相关技能证书的考证。

2.对部分企业的调研

课题组设计了《企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问卷调查表》,开展了对上海的国有、民营和外资等企业国际商务类人才的现状和需求的调研。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目前商务英语类人才的现状与问题、企业对商务英语类人才的素质和知识结构要求、企业对商务英语类人才考证培训方面的意见和要求等。

本次调研收回有效问卷10份,在被调查的10家企业中,国企1家,占10%;民营企业5家,占50%;外资企业2家,占20%;港澳台1家,占10%。

(1)企业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看法(如下表)

多数企业表示出对目前高校培养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工作能力不满,认为该专业毕业生仅有书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难以胜任较高级的工作。而且很少企业认为商务英语专业的高职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比本科生强,这说明商务英语专业的高职毕业生不管在理论素质还是实际工作能力上都与本科毕业生存在较大的差距。

(2)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下表)

(3)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应着重掌握和强化的知识

全部10家企业都认为商务英语专业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有8家企业希望商务英语专业从业人员掌握的知识更全面一些。有几家企业要求其从事商务秘书岗位的员工除了要熟悉外贸知识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相关产品的知识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对员工的口语及读、写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而这几个方面正是我们高校教学较为薄弱的环节。

通过对学生和企业的两个调查得到的结论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体系既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与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做较大的调整和改革。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重视实践教学,以商务为中心进行语言的训练,从理论走向实践,又通过实践来完善理论,体验职业技能,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迅速地转化为职业能力。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工作室教学的设想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育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用英语从事商务、外贸及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成为语言应用技能型人才,即能把语言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设计和行动方案,把设计和方案转化为商品、服务、管理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当遵循理论知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着重致力于学生动手、动口的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逐步推行具有职业氛围的模块化工作室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发挥个人潜能的实践环境,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建设具有职业氛围的模块化教学工作室

1.职业氛围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工作;“氛围”是指围绕或归属于某一特定根源的、有特色的、高度个体化的气氛。因此,“职业氛围”的基本含义是指围绕或归属于人们特定工作部门或工作环节的有特色的、个体化的气氛。

它包含以下基本要素。第一,实践基本条件,是职业氛围形成的物质基础。第二,融入职业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模式,是营造职业氛围的关键。第三,职业品质,是职业氛围的精神内核。第四,管理制度规范,为营造职业氛围提供保障。

2.模块化教学工作室。(如下图)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教学工作室] [基础知识技能模块] [商务专业技能模块] [其他商务技能和职业素质] [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证书] [普通话二级甲等(含以上)证书] [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外贸工作室] [商务翻译工作室] [会展] [校内外专家讲座] [商务礼仪]

从高职高专学生的能力和现状来看,按模块选择教学的课程目标是切实可行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时除了必须具备:大学英语四级证书、普通话二级甲等含以上证书、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证书,学生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意向以及自己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设计,选择至少一个模块作为自己的专业技能的训练,进入工作室学习。诸如商务翻译工作室,主要涉及口译、笔译的教学和实践;外贸工作室,主要涉及报关、报检、单证、外销、货代、电子商务以及导游等的实践。

学生在完成必要的基础课后,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进入相应模块的工作室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拓展课程,与能力模块课程相结合,培养自己的专业应用技能。

(二)建设具有职业氛围的模块化教学工作室的具体措施

1.时间的安排

(1)商务英语基础知识技能模块。这一阶段主要是一年级学生,在这一时期,主要培养学生对商务英语的整体认识,建立起对专业知识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完成大学英语四级证书、普通话等级及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考证。

(2)商务专业技能模块。这一阶段主要是二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商务英语基础知识之后,在商务英语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学生将系统的学习涉及商务英语能力的课程,例如口译、笔译的教学和实践;报关、报检、单证、外销、货代、电子商务等的教学和实践。

(3)其他商务技能与职业素质教育模块。这一阶段主要是三年级学生,在前面的各阶段,学生已经具备的商务英语的语言能力和基本的商务单项技能,在本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2.教学内容的安排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要大力调整工作室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技能培训课程纳入工作室教学计划中,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实现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的有效对接。例如在外贸工作室中,可以将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的考试内容融合到《外贸单证》课程以及单证模拟实训中;将国际贸易业务员证书的考试内容融合到《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以及外贸模拟实训中;将报关员的考试内容融合到《报关实务》课程中;在商务翻译工作室,可以将全国外语翻译(口译)证书的考试内容融合到《商务英语口译》的课程中;将商务英语口语考试融入《外贸英语口语》课程中。

3.具体措施

(1)从物质上提供高仿真的工作环境。工作室的建设兼容了电脑教学、语言实验、多媒体制作、电子阅览(包括上网浏览)和外贸英语模拟实训“五合一”功能室,工作室应具备多媒体教学、网页设计、企业网建设、EDI通信、电子商务操作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教学,工作室的配备要能够使学生进行商务谈判,实践接待客户、文秘办公等工作内容。同时,还应仿照外贸公司设置专门的样品陈列区,用以模拟会展活动和产品介绍等工作内容。

(2)从教学内容上提供真实或接近真实的项目任务。工作室的建设以真实存在的公司和企业的运作为切入点,建立与实际业务运作连接的企业运作环境,要求学生用英语完成真实的商务任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借助电子技术和英语熟悉商务运作方式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3)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模块化教学工作室是一个虚实结合的实训环境,一方面我们力求营造尽可能真实的工作情境,帮助学生体验企业员工的角色,另一方面它也无法脱离其教学环境的本质。因此,如何使虚实一体化,提高工作室教学效果,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可以在工作室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包括考勤、计划、对工作场所物品的分类处理、定置、统计、“6S”及安全与文明生产管理使工作氛围的车间化,生产任务的真实化运行和管理模式的企业化,成果评价市场化,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必须本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突破口,构建以专业知识为依托,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这一指导思想,在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师资建设、人才能力培养、信息反馈系统建设等方面大胆创新,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实践。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工作室教学的探索,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比较动态的过程,如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达到更佳的效果,这是值得我们继续探讨以及完善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之松.高职院校职业氛围的营造[J].科技创新导报,2009(32).

[2]李孟娜.营造具有职业氛围的商务英语校内实训基地[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11).

第3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常态”将成为新的经济模式。“新常态”意味着企业对于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发展空间。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离不开ERP软件的应用,因此,未来企业界将会对掌握ERP以及现代化管理工具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有大量的需。作为现代先进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的集大成者,ERP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企业的物资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信息资源、生产制造、供应链等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

ERP软件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并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因此,ERP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如图1所示,在学习ERP课程时,学生要提前掌握财务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多门管理学的知识,上述基础管理知识涵盖了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要求的大部分内容。学生通过ERP综合课程的学习,可以系统地掌握工商管理学知识,对ERP实施和运作问题进行思考,从而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从单科的管理知识学习到学习ERP,实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综合理解,可以充分掌握涉及ERP及ERP实施的相关知识,从而较好实现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方面,学生掌握ERP及其相关知识,需要了解大量的企业案例,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如,营销、管理、财务、生产等,需要多个实习基地,提供较多的实践环节;另一方面,企业在实施和运作ERP的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繁琐的工作,如,企业流程的整理、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运行效果的分析等卜,学生在实习时可以参与其中。为此,笔者提出基于ERP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C-C-C”模式。

ERP顾问公司是指为客户公司提供全方位的ERP的实施、企业管理问题分析诊断、企业管理能力提升等管理服务的公司,客户公司是本地制造业企业。ERP顾问公司可以提供丰富的、前沿的管理实践案例,本地制造企业可以为师生提供实践环节,使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从书本到管理现场无缝对接。丰富的管理实践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学好管理知识的欲望,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要学什么、怎样才能学得更好、未来的就业方向如何,等等。

湖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于2012年12月与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ERP顾问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同时,我院还在多家本地制造型企业(客户公司)建立了实习基地,如,湖北三环离合器有限公司、东贝集团等。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为上述本地制造型企业提供了ERP管理软件以及管理咨询服务,这为“C-C-C”校企合作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C-C-C”校企合作模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客户公司为我院学生提供短期(2~3个学时)、中期(1个星期左右)、长期(2个月左右)的实习实践条件。2)客户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ERP顾问公司的高级顾问进人课堂为学生授课,讲授案例。3)客户公司为我院相关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支持。4)ERP顾问公司对教师进行培训,提供ERP教学案例。5)ERP顾问公司对学生提供职业认证,选拔优异学生进行为期1个月的ERP顾问培训。6)我院推荐优秀学生到ERP顾问公司和客户公司就业。

二、基于ERP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C-C-C”模式

(一)应用型人才首先要围绕一线生产的实际,掌握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结构体系,然后应用能力培养目标,扎根于顾问公司,为企业实施、运行ERP提供咨询服务,指导企业实施ERP,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供建议。作为ERP的使用用户,负责企业ERP项目的推动,提升企业软件使用的效益。企业中、高层的管理岗位,如生产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目源管理、销售管理,等。

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或行业管理部门,银行、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熟悉企业管理业务和流程;掌握多种现代管理工具,如,ERP、SCM、CRM、0A、OFFICE软件、管理思维软件等;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地方企业合作,加大实践环节

要想达到上述应用能力培养目标,就必须加大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为此,我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环离合器有限公司、黄石东贝集团等多家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这些实习基地为加大实践环节提供了条件。2013-2014年期间,我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生产与运作管理”、“质量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ERP综合实训”等课程时,多次到合作企业参观实习,并在寒、暑假期间,组织部分优秀学生到企业长期开展实习。

(三)企业高管进课堂

ERP顾问公司的高级顾问和客户公司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大量的案例,我院工商管理专业在部分基础课程和综合课程中邀请他们为学生授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学院教师进企业

教师进企业可以获取企业实际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并且通过对企业当前管理问题的分析,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此,我院通过多种渠道,组织了教师分多个批次进入企业。

(五)渐进式教学模式

渐进式教学模式如图5所示,在这个模式中,从基础的管理学课程如“生产与运作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课程中开始,逐渐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最后过渡到管理应用训练。

(六)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常见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中,考虑到实践教学环节逐渐增加,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髙,在基础课程、综合课程中增加文献阅读分析、案例分析的答辩式考核、实验上机操作、参加ERP顾问公司组织的职业资格考核、企业调研报告等多种考核方式。这些考核方式要求学生与他人进行沟通、阅读文献、撰写相关报告、制作PPT并展示出来,需要应用ERP、Visio、Word、PPT、Excel、管理思维软件等多种现代管理工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

(七)就业导向

就业导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高管、ERP高级顾问通过课堂分享职业经验、管理知识,让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未来的职业目标有清晰的定位。2)通过获得职业资格认证、各种管理工具的掌握,使学生更加符合企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3)通过中长期在企业的实践教学活动,使企业更加了解学生,便于企业招聘管理人才。

三、结束语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位:熟悉企业管理业务和流程;掌握多种现代管理工具,如,ERP、SCM、CRM、OA,OFFICE软件、管理思维软件等;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实践环节,并配合多种考核方式。同时,学院要利用多种途径、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加强与地方企业的联系,如,教师到企业调研、挂职,邀请企业高管为学生授课,学生利用小学期、寒暑假在企业实习等。

学生在企业实习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指导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沟通和指导,特别是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对问题管理进行收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明确管理问题后,指导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因此,渐进式教学模式要实行导师制,如,采取1名教师指导5~6名学生重点在1~2家企业在1~2年内通过不同的项目进行实践。当然,目前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考核、激励问题,多种考核机制如何合理对学生进行评价等。

第4篇

关键词:技术驱动;共同物流;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3)06-0073-04

一、相关文献述评

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为持续达到其主要目标而确立并运用相关运营机制,并对运营机制进行拓展,综合利用全部相关策略,创造顾客价值并实现企业价值的新型经营方式。刁玉柱(2010)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战略分析、要素利用、价值创造及系统整合等四大视角归纳总结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逻辑,认为战略分析与选择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提条件与逻样起点,技术、知识及组织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价值链的升级转换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逻辑,企业系统间的因果联系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机理①。

关于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商业模式创新动力与路径关系的研究。Yao Weifeng(2007)等人认为,商业模式创新起源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产生了新的技术突破及市场需求,企业通过抓住技术革新和市场变迁的发展机遇,形成核心竞争力,增加新的利润来源,就可以产生新的赢利模式和商业模式,为顾客和自身创造价值。Fumio Kodama(2004)等人通过研究世界发达国家实践经验,认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模块化制造技术的变化推动了美国、欧洲国家和日本相关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而且商业模式创新有助于企业在更大程度上获得技术变化所带来的收益③。二是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方向的相关研究。代表性的成果有:Amit等人(2001)采用问卷调查分析方法,研究了美国和欧洲59家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认为高效率、互补性、目标一致性和新颖性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④;Miles(2006)认为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是推动商业模式持续创新的方向。三是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类型的研究。代表性的成果有:Linde和Cantrel借鉴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将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四种类型:挖掘型、调整型、扩展型、全新型,为企业引入全新的商业逻辑⑥。Mark等三位著名学者(2008)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利润增长的关键原因,商业模式创新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客户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客户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分别明确了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则描述了如何实现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⑦。

共同物流是一种将分散的物流资源共同利用,物流设施与设备共同运作和物流体系共同管理的新型运作模式,多个分散的物流参与方形成合作联盟,共同提高物流系统整体运行效率,显著降低资源消耗。对共同物流的研究最早起源于日本运输省和相关学者对共同配送的研究。荣朝和(2001)介绍了欧洲共同运输政策,并对我国的相关运输体制和政策问题进行了探讨⑧。黄福华、周敏(2007)等深入研究了湖南省农产品共同物流、中小企业共同物流、城市共同物流体系,以及中部地区零售企业的共同物流问题⑨。欧阳小迅、黄福华(2011)基于企业资源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提出了共同物流的两种运作模式:物流联盟和物流虚拟企业。王圣云等(2012)采用运输成本和网络分析方法,重点探究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物流一经济网络及其空间组织战略⑩。

二、技术变迁引发共同物流商业模式变革的机理

1 新一代技术变迁趋势

能够引致共同物流商业模式创新的新一代技术主要包括: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商业模式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建立起一种新的平衡态势,获取竞争优势。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使得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使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的各种复杂信息实时沟通成为可能。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技术企图解析人类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共同物流的运作过程可以实现全智能化,从而大幅度减少人工劳动比例和操作失误,明显改善共同物流合作的工作效率。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技术。在物联网时代,各种复杂信息可以通过无线传感网实现共享,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都可以实时监控整个运作过程。

2 技术变迁将引导共同物流服务内容的变化

物流服务是共同物流商业模式的支撑点。是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与服务客户进行价值交换的载体,当物流服务越能满足客户需求时,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盈利能力就越强。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客户可以实时掌握货品运动轨迹,便于企业收集客户需求;云计算技术实现了对海量技术处理的可能;加上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挖掘与智能处理,能够实时地应对客户需求的各种变化。共同物流服务体不仅通过提供物流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同时也能够提供有价信息、知识服务、产品构想等虚拟产品,形成一体化的集成解决方案,全方位满足客户潜在需求,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共同物流联盟利用云计算强大的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深化多样化的扩展需求,最终实现数据结点越多,资源组合可行性越多,可能开发的新型服务类型越多;另一方面,基于新技术的物流服务服务边际成本不断降低。共同物流各参与企业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增值产品扩大收入:通过对客户知识的运用,深度预测未来物流业务的发展趋势,开发出引导客户需求的新型服务,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3 技术变迁将引导共同物流合作形式的变化

在新技术变迁中。共同物流联盟的成员企业之间信息变得更加透明,信息共享成本迅速降低,能够实现共同物流各成员企业合作形式的变革。在最终客户需求的导引下,共同物流各参与企业的合作形式将从“效率优先”向“智能优先”转变。企业之间的关系从“竞争对抗”向“合作联盟”形式转变,各成员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构成价值链的节点网络,通过满足最终用户需求,获得合作联盟收益。

4 技术变迁将引导共同物流服务的客户需求变化

在传统技术条件下,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困难,知识共享与传播的难度非常大。通过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实现了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知识协同,能够更好地发掘、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价值。在新技术支持下,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对客户需求管理进行创新,从“满足需求”向“创造需求”方向发展,新技术实现了客户与共同物流服务企业之间的信息透明化,大大降低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客户对服务的认知越来越深刻,未来将更重视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满足,不仅要求服务的结果,并且要求服务过程的体验。基本需求满足后,在服务之上所附加的个性价值、愉悦体验和精神满足成为客户需求的终点。未来,在新技术支持下,客户能够迅速学习各种新知识,在享受服务过程中知识增长和自身价值提升有可能成为服务重点。

三、共同物流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设计

当前。我国共同物流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在技术快速变迁的驱动下,共同物流的商业模式要素正在发生变化,共同物流联盟所提供的服务价值将从自身价值转变为客户价值,由此将引导共同物流服务内容、合作形式、需求发生变化,在此情景下,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必须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应对,积极探索符合技术变迁背景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1 共同物流服务内容创新路径

共同物流服务是围绕最终客户的物流需求,多个参与主体联合开展相关业务,实现客户在全供应链上的价值。在技术变迁的背景下,共同物流服务内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1)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现有的物流企业一般采用“单打独斗”的运作形式,和其他物流企业是单纯的竞争关系,由于实力单薄,加上缺乏现代技术支持,无法提供覆盖供应链全过程的一体化服务。在新技术支持下,供应链的各企业能够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从原材料开始到最终产品交付客户手中的所有物流过程都能够置于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的监控之下,从而共同物流联盟能够提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由于合作信息更加透明,共同物流参与主体的合作伙伴型业务关系有建立的可能,促进全供应链的协调。成为无缝链接的一体化过程。(2)完善信息服务内涵与范围。共同物流服务的各参与主体由于面向多个客户服务,能够及时收集掌握大量行业内一手数据,通过对相关海量信息的全面收集、深入挖掘、科学分析和智能化处理,利用云计算技术,得出各服务行业内的相关经验数据。共同物流合作企业可以凭借其广泛的服务网络为客户收集市场需求信息、产品销售与库存信息、用户反馈信息等,为生产经营企业的决策提供服务。(3)完整的全供应链金融服务。传统的技术条件下,中小企业虽然有大的融资市场。但由于单个物流企业对物流金融业务操作的技术能力十分有限,不可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技术变迁的背景下,共同物流服务联合多个参与主体,可以共同完成供应链的全程物流服务,对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实现了全程监控,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提供“物流金融”业务。此举不仅能够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同时给共同物流参与企业带来新的利润源泉。(4)知识发现与知识共享服务。物流服务具备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本密集、劳动密集等特点,在技术变迁推动下,技术密集特点将不断增强,劳动密集特点将削弱。在新技术支撑下,共同物流服务要求有丰富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运筹学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物流专业知识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知识与之相配套。未来,共同物流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就体现在它能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为客户提供一个专业化的最优物流解决方案上。与此同时,共同物流还将综合利用各种新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知识发现和知识共享服务,提升客户技能,实现高层次价值满足。

通过积极引导共同物流各参与企业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开发,依靠新技术实现物流效率提升,把有限市场变成无限市场。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变化,沿着共同物流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在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信息服务、全供应链金融服务和知识发现与知识共享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开发符合客户需要的服务内容。

2 共同物流合作方式创新路径

共同物流合作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组合价值,组合价值让渡可以有效利用共同物流各参与者之间的优势互补或正的外部性效应,提高顾客价值并改善各参与企业盈利空间。在新技术支持下,原来制约共同物流发展的合作机制将得到消除,共同物流合作方式创新路径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形成链式网络合作方式。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在长期合作中,由于缺乏全程信息技术和海量数据计算分析技术,无法实现对供应链全程服务。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的系统集成支持下,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能够实现对供应链全程实时海量数据的掌控与利用,合作形式也将从目前的条块分割转变为链式合作。在链式网络中,共同物流参与企业与客户都是属于多条价值链中的节点,客户是指联盟共同物流服务的外部消费者。共同物流企业通过价值交换获得收益,技术变迁能够延长价值链,有效地连结终端客户。二是搭建基于云技术的合作平台。现有的共同物流合作平台基于静态网页,内容更新困难,数据实时共享难度大:未来在技术变迁推动下,有望搭建基于云技术的数据实时交互系统平台,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的合作方式也将依托云技术,步人“云时代”:通过搭建基于云技术的新型合作平台,实现数据的全程覆盖。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综合利用现代最新技术,打通各企业之间的组织壁垒和合作瓶颈,完善信息沟通模式,将合作贯通供应链全段,最终将单一企业合作模式转变为链式合作模式。

第5篇

互联网的出现,它改变了基本的商业竞争环境和游戏规则,标志着数字经济的来临,使得新的商业实践成为可能。

早期的雅虎、亚马逊、Ebay这样的新型企业获得成功上市,这些人成为百万,甚至亿万富翁,他们赚钱的方式明显有别于传统的企业,于是商业模式这个词就开始流行并被用于刻画描述企业基本逻辑,通俗来说,就是企业是如何赚钱的。

大家知道汽车行业是一个相对比较传统的行业,在这个行业的价值链中,他们获取收益的模式是相对比较固定的。这里需不需要创新?如何创新呢?

2006年,IBM调查发现,被调查公司中有三分之一的公司,把商业模式的创新放在优先地位,而且相对于那些更看重产品或者工艺创新的公司来说,他们在过去五年中经营利润增长率表现比竞争对手要超过五倍,甚至更多。

新型的商业模式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与竞争力。1998年美国鼓励人们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企业赚钱方式。人们意识到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中,技术变革加快,商业环境更加不确定,决定企业成败最重要的因素不仅仅是技术,更可能是它的商业模式。

就汽车行业而言,我们面临着环境、能源、安全、城市交通等等挑战,这些挑战预示着可能有两个重要的领域,正在呼唤或者催生新的商业模式诞生或者创新。

第一个,我认为是电动汽车产业,因为电动汽车不仅仅是一个汽车产品的技术创新,更是一个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电动汽车需要电动汽车价值链中的参与者,就是电池的供应商,汽车的生产商,政府部门和各地的运营商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构建全新的商业模式。

电动汽车产业之路,在西方已经花费了三十多年,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国家成功地实现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或者商业化,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电动汽车的科技创新不能够按照固有的新型产业推广方式来进行,而整车捆绑电池销售加自充电这样的商业模式构架没有帮助电动汽车这种产品形成市场竞争力,电动汽车产业呼唤新的生命力。

第二个就是车联网,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车载电脑结合的产物,不是简单的联网,搜集信息,共享信息,最大的价值在于处理信息,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车联网就是通过汽车来搜集处理并且共享大量信息,形成车与路、车与车、车与城市网络之间的互相联通,从而实现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驾驶。

但是面对具有想象力的市场前景,车联网在中国发展仍然有很多难题,制约瓶颈就是缺乏一种商业模式。构造可盈利的车联网需要打造一个新的博弈环境,这个博弈环境是汽车产业、电子产业、信息产业和网络服务等各方面一个多赢的环境,创新的出发点就是从产品走向服务;第二个以客户为中心,提供附加价值。

对于汽车产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我自己觉得有三个关注点。

第一个,注重客户价值最大化,技术创新通常从技术角度出发,开发一个技术看它能干什么,找到潜在市场用途;商业模式创新,出发点在如何为客户增加价值。

第6篇

共享经济是指以依托互?网平台整合人们的闲置资源并实现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来获得经济利益并满足市场需求的商业模式。[1]共享经济正在影响着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成为影响全球科技革命的互联网新生力量。共享经济的兴起,主要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方便、快捷、高效运转和移动支付间接提升了用户体验。共享经济具有弱化拥有权、强化使用权的作用,通过将闲置资源实现转移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配置,为需求方创造使用价值,实现了资源的有效供给和可持续发展,这对于实现社会公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共享经济的出现,催生了新的旅游业态,使得转型中的传统旅游要素能够顺利实现“过渡”和升级,有效扩大了旅游业业务范围和空间结构,当然也为旅游消费和旅游产品和旅游商业模式带来了挑战。

一、共享经济下旅游产业发展机遇

共享经济可以说是商业模式的一种创新和再造,通过聚合社会大量的分散信息、闲置资源,构建平台化、协同化的运作方式,从而实现供需的有效匹配。共享经济的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共享经济的重要支撑就是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虚拟平台,是闲置资源得以流转的最重要的渠道,实质是通过使用权有偿分享,促进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旅游活动是人在空间移动中实现自我需求的一种体验经历,本质上来说就是分享或共享的经济活动。旅游业通过将各种分散资源整合形成产业链,为游客提供分享和体验的服务,本来就已经具备了共享经济的属性。在共享经济的推动下,旅游产品或服务从利益交换转化为体验共享,打破了各旅游部门私有产权的局限性来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升旅游业的运行效率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说,“共享”是效益的助推器。例如在许多旅游景区实行免费门票,降低旅游景区管理部门的“使用权”的门槛,可以让游客根据自己的偏好自由地支配时间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去,实现了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

(二)激活旅游新业态升级

旅游者的多元化需求使得供给也要与之相适应实现多元化。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人们可支配时间和资金的闲置状态得以释放,使得旅游向休闲度假、康体理疗等新业态转变,拓展了旅游的功能,使得旅游的内涵得以扩展,一些相关的产业也随之被激活,“旅游+”成为旅游的延伸业态。在共享经济的“共享”推动下,在线旅游提供商(OTA)通过互联网这个虚拟平台来实现资源传达、输送,使得旅游产品的支配权淡化,使用和消费权提升,让旅游者获得更多的共享成果。整体而言,共享经济在旅游活动中的移动化、智能化会持续给旅游业带来新的灵感和变化,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获得更精准的用户分析、更高的执行效率、更好的服务体验,最终转变为快速增长的市场份额,对整个旅游行业的升级和优化提供可能。

(三)优化旅游结构,实现旅游供需平衡

我们通常会看到,在法定节假日,一些热门旅游景点可谓是人满为患,旅游景区、交通线路都是“人山车海”,而一些较偏远的“小景区”或者偏个性化的旅游景点则常常无人问津、门可罗雀。而共享经济恰恰弥补了这样的尴尬境况,依托互联网信息平台和大数据库的催化和弥补,旅游目的地企业或者当地居民闲置的空间、时间、资产、技能、产品等通过网络平台转化为接待能力,可以展现那些潜在的、闲置的旅游资源,通过自媒体信息传播,让旅游者通过信息评估,深入了解旅行中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种元素,及时调整需求动向,满足游客的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让供给方和需求方实现精准匹配,拓展了旅游在空间和时间上限制,优化了旅游结构,提升了旅游综合承载能力,实现了供需平衡。

二、共享经济下旅游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旅游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障问题

旅游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旅游消费者和旅游从业者。共享经济的出现,使得旅游交易“去中间化”,用户端与供给端存在一个虚拟空间,这个虚拟空间必然存在一定的信用和安全隐患,甚至可以说体验本身就虚拟化了。旅游供给端是不是专业的销售人员或者服务人员,这就会形成用户端的心理障碍,其权益能否得到保障,用户端是抱着怀疑态度进行交易和共享的。除非用户端的需求是趋向于刚性的,不然许多用户还是乐观于实体店,诚然,旅游消费者对该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是否为刚性需求直接决定了消费市场的基数是否能实现进一步巩固并延长其生命周期。从旅游从业者(旅游目的地居民)角度来讲,随着共享理念的深入,旅游地居民可以称为自由职业者、自我雇佣者或非正式就业者,他们将个人闲置的资源、时间、资产、技能以及实物等通过网络这个虚拟平台转化为接待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但由于共享资源品类的复杂多样,旅游服务供给模式有分散性、非标准性、非专业性等特征,这给从业者在旅游产品质量控制、服务标准化、安全监管、信息统计等方面提出了挑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运转,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商业模式来提供市场标准的经营体系,这就会造成一定的市场风险,难以保障旅游从业者的权益。

(二)旅游诚信考核面临严峻挑战

共享经济给旅游发展带来了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征信体系、劳动保障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许多问题。共享经济下的旅游业是以诚信为基本前提的,将闲置资源的使用权或者所有权暂时性地让渡于需求者,这个中间交易环节就是一个诚信交换的过程。旅游供给方没有固定的劳动场所,没有标准的工作内容,也不需要双方签订合同,工作时间灵活多变,属于非常规就业人员,准确的说是兼职人员,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由于没有明确和约束交易双方的权益,并不能形成一定的考核评价体系。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为了限制其使用权,强化其所有权,实行缴纳一定的押金来换取其使用权,但是这种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互不信任”基础之上的收押金机制,实际上是企业将经营成本转嫁或者强加给消费者的表现,加大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因此,一系列变相考核机制实际上给诚信带来了危机和挑战。

(三)旅游政策监管障碍

在共享经济风靡全球的时候,我国共享经济下的旅游业也面临着管理制度的困境。由于共享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旅游行业体制机制可能造成一定冲击,在新旧体制的过渡、交融的过程中存在着不适应性,使得共享经济下的旅游产业发展前路阻碍重重。共享经济落实到具体的旅游行业运转上,具有更新快、周期短的显著特征,与共享经济的大规模、快节奏发展相比,旅游的体制机制比较滞后,难以适应旅游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众所周知,共享经济的背后若是没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不断的融资组合,是难以延续和支撑的,旅游新业态也同样存在资金泡沫的风险,目前,共享经济只是在宏观上的鼓励和政策约束,对旅游新业态中的细分领域的顶层规划和实施政策仍需加紧落地。

三、共享经济下旅游业发展对策

共享经济对旅游业的推动和影响是必然的、深远的、持久的,共享经济已经开创了旅游消费新时代,改变了人们对物质资源占有的认知方式,改变了旅游企业的商业投资模式,在充分把握共享经济给旅游业带来的机遇的同时,还需要认识共享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客观看待共享经济对旅游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建立完善的旅游信用机制

加强信用管理成为共享经济下摆在旅游业面前的重大课题。共享经济目前在中国还属于新鲜事物,处于野蛮增长的粗放阶段。必须加快互联网交易主体之间的信用记录建设,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对一些不规范的交易主体实行实名注册,加强智能网络技术管理,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通过信用这个“杠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交易共享平台的秩序,保障了用户信息安全,也可以有效避免恶性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和闲置资源的低效率流转和应用。信用机制在旅游业管理上具有较强的便利性、时效性和约束力,在参与信用机制、体系建立时,需要互联网旅游企业、旅游消费者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共同参与。共享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必须重视企业的诚信建设,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只有真正做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建立高度的互信,从而推动共享经济下的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二)把握传统旅游转型的过渡特征,实现平稳转型

传统的大众观光型旅游要实现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要素转化,必然导致许多资源的重新整合和调整,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也要做出相应的升级。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的使用权和拥有权被捆绑在一起,限制了旅游者对所有物的使用范围,而共享经济下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就要求盘活闲置资源,有偿与他人分享,这意味着延长了物品的生命周期,促进旅游发展方式转型和产品升级,从而提升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但从目前来看,我国旅游业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共享经济下并不能彻底转变传统旅游业的存在方式,短期内会对传统行业造成威胁并影响着就业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把握旅游转型升级的缓慢性、持久性特征,建立共享信息、资金、技术、资源和制度等供给平台,从小旅游向大旅游的格局出发,打造全产业链的全域旅游模式,通过旅游各要素优化、融合和相互配置,实现传统旅游向新的旅游业态平稳转型。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监督体系

共享经济下的旅游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在由B2B(Business to Business,即“商家对商家”商业模式)、 B2C(Business to Consumer,即“商家对顾客”商业模式)向C2B(Customer to Business,本质上是一种顾客与商家的要约)、C2C(Customer to Consumer ,即“顾客对顾客”的商业模式)和O2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线下”的商业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必然要有适应互联网新业态发展所需的法律规制,作为市场监督和法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政府部门,需要对经营主体平台和服务资质进行定期审查,实施责任考核机制,督促其经营全过程。由于传统的旅游经营模式在短期内难以跟上新的商业模式,因此在此转换过程的过渡期可灵活采取不同的监督管理方法,为共享经济下的旅游新业态和传统旅游行业转型留出空间,避免行业监管“一刀切”现象扼杀行业创新和持续发展。总之,建立强有力的市场监督体系,保护行业创新,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接下来必须实行的重要内容。

第7篇

【关键词】共享经济 网络时代

前言: 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78年,由马科斯・菲尔逊教授和琼・斯潘思教授在《美国行为科学家》杂志上首次提出。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共享经济迎来了快速增长,Airbnb以及Uber这样现象级的企业迅速淘汰了传统行业运作模式,并在各自领域引导着行业的深度变革。随着发展,共享经济也不再简单停留在早期剩余资源再流通的初级阶段,而是沿着产业价值链展开了价值增值的开发以及为满足人们日益个性化的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共享经济这一趋势正在经济系统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传统经济的运行模式,其焦点已经从以往的单一物理商品的销售转向了创造能够尽可能盘活用户周边资源的新型服务。共享与协作的成本正在降低,每个个体都正在逐步被授权参与并贡献价值。所有的事物开始朝着连接、互动、协作乃至合作的方向发展。而共享经济的展开是以全球资源的日益趋紧为大背景,这一点也正好与我国政府所倡导的供给侧改革不谋而合。总的来说,价值创造正逐步朝着通过平台模式向用户提供解决方案这个方向发展,通过资源调配来解决从互联网搜集来的广泛的用户需求。这也引发了商业模式以及价值创造方式的深刻变革。

一、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产业价值链是线性的。企业只需将现成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这是传统的广播式,也就是说在这个模式中,企业占据整个流程的中心,定x、研发、制造并销售统一模式的产品给广阔的市场。客户在整个过程中对产品的设计及研发所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即使一个企业是专门为其他行业提供所需的组成配件,这些配件的研发过程也是与客户需求分离的。随着从工业化时代进入网络共享时代,企业已经从销售同一型号的产品满足所有市场需求的模式进化到了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与选择。带有定制化、个体化解决方案的趋势来越明确,这种解决方案用以满足特定情境下的用户需求:以用户的位置、时间、个人计划和情况概要等参数为数据基础,通过匹配特定需求来完成产品或服务的提供。

另一方面,传统工业模式聚焦在产品,而共享模式聚焦在协同。例如以往用户会选择购买更舒适、配置更高的私家车来满足代步交通的需求;而如今,单纯靠车本身已经不能满足尽快到达目的地的需求,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取而代之的是,通过移动互联技术能够提升汽车使用与其它交通资源之间的协作,以达到最高效的通勤目的。所以出现了人们可以开车停至火车站附近的停车场,换乘火车、地铁或城市公共自行车以节约时间,从而通过分享的交通信息和交通工具资源节省了金钱并参与了减少交通堵塞的行为中来。目前,汽车企业、租车公司等仍是交通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但对于用户来说,新的价值则产生于在特殊情形下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协调所有要素资源。共享经济中,价值创造来源于网络,这一变化还改变了诸多关系:用户成为了一切的起点,供应商和利益相关者构建的生态使他们能够不断提供能满足各类用户需求的服务和解决方案。用户被包含在了特定的解决方案中,解决问题的资源却不再完全依赖特定企业,有可能是从公共资源中获取,也有可能是从其它终端用户处获取。线性的供需结构发展成了交叉的网状结构。

二、平台的崛起

随着Airbnb、Uber、eBay、滴滴这些企业的崛起,平台型公司成为了新经济中的主要成员。这些平台的特点是轻资产化,中介化。他们不拥有所协调的资源,仅仅是发挥连接供应商和终端客户的作用。相比传统企业,这类平台在物理资源和资产上的配置极低。没有生产线、没有生产设备的投资、没有大量的员工,仅依靠软件、服务器和数据。这就意味着,一旦平台建立起来,能够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数以百万计的协同关系,从而对接供应与需求,创造价值。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平台型企业能够获得投资人的巨额估值。在发展过程中,这些平台也逐渐呈现出强烈的垄断倾向。平台能聚集到越多的供应商和资源,用户对平台的依附性越强;用户数量的剧增反过来将使更多的供应商希望成为平台的一部分,从而销售更多的产品与服务。在平台主导的市场里,如果供应商无法出现在平台上则无法接触了潜在客户。显然,这使得大型的平台具备了极其强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随着通过平台撮合的交易越来越多,任何供应企业都要考虑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并竭力维护与平台之间的关系。

三、战略的调整

对于已经成立的公司来说,适应共享经济时代新商业模式的战略有两种:把企业放到平台上,或者自己建立一个平台。选择前者,则企业应该将他们的产品或服务通过某种形式与平台上的其它企业、用户和资源对接起来:一是可以提供部分所有权作为按需服务(On-demand Service)或定制服务的基础;二是模块化产品或服务,以便用户能购独立根据需求进行不同的方案组合;三是使用开源或公用的标准,允许自己的产品同他人的产品进行结合;四是放开应用程序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的准入,允许他人参与整合后台及数据资源,从而提供更广泛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自行建立平台从而整合外部资源并提供满足更广大用户群体需求的方案:一是从其它企业、组织和用户那里系统整合资源形成解决方案,从而精准满足用户需求;二是通过提供某一层级的服务来增加某一物理产品的价值。允许第三方和用户社群同过论坛、讨论、事件、教程等方式共同创造价值;三是开放除绝对核心价值以外的整条价值链,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参与到各个环节的整合;四是聚焦平台建设的设计与开发,确保平台的易用性、高交换性、安全性、高效性和用户参与度;五是完善进程,确保在多个环节为用户创造价值而不是简单的提供最终产品。

四、商业模式的转变

由于逐利的本性驱使,任何商业都试图切入其它领域从而分享利益。尽管如此,这样的做法也需要企业做好在原有商业模式上作出转变的准备。许多企业通过商业模式画布(Business Model Canvas)这一方式来系统检视企业作出某一改变后对商业全局的影响。画布通过将商业模式细分为九个方面来进行逐一监视。通过系统检视可以发现,在与绝大多数的传统模式相比情况下,协作共享的方式更具优势。通常情况下,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对用户来说就是兜售最终的产品。相比之下,平台提供的是一个

不间断的共享过程,能够协调资源并提供满足特定需求的最终解决方案。从资源(Resources)的角度传统企业偏向于内部资源:雇员,生产装备和分销网络。如今,这些资源可以从外部进行协调并整合,且平台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制造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高额成本(Cost),生产越多意味着对原材料、劳动力和分销渠道的依赖越大。而对共享平台而言,协调越多的用户和资源,整体的边际成本越低(当然,在初期还是有一笔大额投入用以搭建平台并吸引大量的资源与用户)。此外,交易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顾客(Customers)现在既是参与者、又资源贡献者、还是价值共同创造者;专家和竞争者则可以变成合作伙伴(Partners)。更重要的是,收益(Revenue)和成本(Costs)不再是传统经济中钱的概念,还可以是参与者提供的资源、过程中建立的信誉以及社会地位甚至意识形态。

我们正处在一个高度链接的共享经济体之中,在这个经济体中产生价值的是协调、交互、共享与合作。个体、组织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地相互依赖、平台的诞生为供需双方建立了更多联系的可能性、企业战略也在持续升级、商业模式更是不断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价值创造方式已完成了悄然的转变,共享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

参考文献:

[1] Felson M, Spaeth J 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 Th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978: 614-624.

[2] Gansky, L. The Mesh: Why the Future of Business Is Sharing. Portfolio Trade. 2010.

[3] Matzler K, Veider V, Kathan W. Adapting to the Sharing Economy.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15, 56(2):71-77.

第8篇

于是,每一辆共享单车,要生生从市场上拿走至少1000元。如果投放1000万辆车,那么就是100亿元的存款。100亿的现金,可以派生出500亿的借款。500亿在投资市场上,每年是35亿的稳妥收入,刨去利息、运营等费用,10亿-20亿利润还是有的。

最牛的创新商业模式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创新,至少要搞清楚以下5个核心问题。

(1)你准备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解决什么需求?(2)这个需求的市场是否足够大?(3)你的模式,会触动谁的奶酪?(4)你的模式,是否不容易被复制,被抄袭?(5)盈利模式――这是最重要的。

“共享单车”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是因为其商业模式,几乎完美契合了上面提出的5大核心要件。

首先,短距离出行是绝对的刚需。特别是日渐拥挤的大城市和高峰期,一直都是巨大痛点。而“共享单车”,简单方便易用,几乎彻底、完美解决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困扰。

其次,市场巨大。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预约专车”用户规模为1.68亿,比2016年上半年增加4616万,增长率为37.9%。共享单车的潜在用户规模,无论如何不会少于这个数。

第三,它几乎没有触动旧世界任何一个“土豪”的利益,摩的除外――而摩的几乎是所有城市清剿的对象。而且,摩的全是“”,没有一个组织,完全不成气候。

最后,也是最最令人“膜拜”的,“共享单车”从一开始就有非常清晰的盈利模式――押金。

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分时租赁来部分变现,通过收取押金来回收资金,实现现金流并进行扩张。

分时租赁那个钱,其实一点也不重要,无论是摩拜,还是ofo,相信他们心里都清楚:哪怕有一亿用户,每天用一小时,也就1个亿的收入,为此却需要面对超过1千万辆自行车的投放与硬件损耗,再加上其他管理费用。更重要的是,由于其短途特点,及对标公交和传统“公共自行车”,其定价上浮空间有限。所以,他们压根就没指望通过一小时1元的租赁费来赚钱。

通过押金――这是一个无比天才的创新

在你跨上单车的前,无论是摩拜还是ofo,你都必须把你的电话号码、真实姓名、身份证号都发送过去,同时,你还得提交299元(摩拜)或者99元(ofo)的押金。

对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来说,能通过长期运营获得用户注册,以及一个电话,已经是天大的幸福。

“共享单车”的玩法,就像泡妞,第一次见面就拿到了对方的所有身份信息与电话――这是对用户无比苛刻的要求,很多隐私意愿强烈的用户一定是抵制的,但“共享单车”用解决痛点的需求一次性就实现了。最关键的,还让用户掏了钱――这是所有商业模式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最梦寐以求的环节。

之所以说这是个天才的创新,是因为299的押金。

(1)可以退,所以多数人不会抵制缴纳这笔钱;(2)可以退,但公司不会自动退,多数人也不会主动要求退,因为下次用车还得缴,其结果就是大量资金沉淀在公司,等于无偿占用;(3)押金不能动用,不能用作租赁车费的支持,这等于这笔钱只会增加,永远不会减少;(4)由于一份押金对应一个注册用户,而非一辆车,这意味着投放一辆车,能锁定远超过1个用户。摩拜目前是一辆车锁定8人,等于投放一辆车,获得2400元(300×8)的“存款”。

同时,富士康现已成为摩拜新的战略投资者。此次合作,有望大幅提高摩拜单车产量,每年总产能预计将能超过1000万辆――而每一辆单车,都是一个移动储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