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幼师培训论文

幼师培训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1-29 22:48: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幼师培训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幼师培训论文

第1篇

摘要:本文运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通过对当今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认为有效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应该建立在相应的培训制度及培训体系的基础上,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注重员工个体心理素质与潜能的培养,才能使人力资源真正成为企业利润的源泉,从而达到组织绩效最大化的目标。

关键词:人力资源;培训;中小企业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不注重进行需求分析,培训效果不理想

《市场报》曾对民营企业培训状况作过专门的调查。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大部分民营企业(约占72%)的高层人士认为“培训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人才是培训出来的”,同时也认为“培训是稳定人才的手段”,但其中却没有一家企业有过规范的培训需求分析。其他相关调查数据也表明,有大约25%的员工认为自己的发展需求与企业的需求不太一致,大约25%的员工除岗前培训外没有受到过任何培训。

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与开发工作的起点,是培训工作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它直接决定了后续工作的有效性。然而,目前许多中小企业不重视培训需求的分析,导致培训缺乏针对性,最终的结果就是事倍功半,浪费现象十分突出。

(二)对人力资源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不合理

1、培训缺乏计划性

《市场报》调查显示,61%的民营企业有自己的年度培训计划。但是经座谈和深入访查却发现,大部分的年度计划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其中有91%的企业培训的计划则是临时制定的。同时,对员工实施培训的时间安排随意性也很大,有的甚至连培训师也是临时选择的。

2、培训项目和内容脱离实际

中小企业由于培训经费等原因,难以培养或聘请专职的内部培训教师,开发相应的培训指导教材,培训的内容主要依赖于外聘讲师来设计,企业很难就培训内容提出专业意见。同时,因为很多中小企业在培训初期没有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所以在确定培训项目和内容时不是依据企业的实际和员工的需要,而是凭感觉、照搬或者盲目跟风其它企业的培训尤其是大企业的培训;对培训师的培训内容也缺乏必要的检查。

3、培训方法单一

相关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方式主要为:高层或请专家、知名人士讲课占48%,发放书籍自学占16%,外出进修占15%,请培训公司培训的占8%,从中可以看出,请公司高层或专家讲课是目前民营企业培训的最主要形式。这表明,目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培训师非常少见。培训时聘请企业内部工作经验丰富的技师、工程师、管理者讲课时,一般会因为没有熟练掌握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缺乏教学经验而导致培训效果欠佳;如果请公司高层或专家讲课,他们又往往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培训往往只能进行单纯的理论教授,从而造成教学内容与客观实际相脱节,导致培训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培训制度不完善

中小企业通常没有制定专门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管理制度,培训训练方法、培训考核方法、跟踪评价等制度往往被企业忽视。调查数据表明,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承认自己的培训制度流于形式。

(四)培训内容只局限于技能与知识的传授,忽视人力资源的个体心理素质与职业生涯的培训与开发,培训的层次较低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它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目标在于造就一批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对应的优良员工队伍。其重点在于开发人的潜能,使员工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管理形式上,现代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强调开发的整体性,即根据企业目标和员工个人状况,为其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不断培训,不断调整职位,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因而现代人力资源注重采取人性化管理的管理方式,考虑人的情感、自尊与价值。

但是,中小企业培训就内容来看,新进员工培训一般包括理论培训和岗位实践培训。理论培训主要包括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安全教育等共性教育;岗位实践培训内容根据员工的岗位安排进行,主要以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为主,这与现代人力资源以人为本的培训管理理念的要求相距甚远。

(五)人力资源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1、就课程体系来说,《市场报》调查结果为,有94%的被调查企业没有自己的管理培训课程;在教材方面,仅有12%的民营企业设计过相关的专用教材;在培训设施方面,企业有自己的培训教室及相应教学设备的企业也只占到12%。

2、知识经济时代,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行为及有效的学习途径成为必需。教育与培训第一次真正成为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贯穿于人的一生过程,这必然要求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过程中不仅要系统,要与企业战略目标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相适应,更要求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培训方式的创新与阶段的连续性。但由于自身管理水平及管理理念,终身学习的观念、经费投入等方面的问题的存在,导致目前中小企业很少能顾及人力资源培训的连续性问题。

(六)不注重培训效果的评估

企业培训的目的与效果应该是所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最关注的内容。但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培训管理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培训效果无法评估,以77%的比例高居其他因素之首。根据Kirkpatrick的四层次培训效果评估模式统计,有36%的企业曾做过反应层次,知识层次的二级评估,所有被访企业均没有进行过三级行为层次或四级结果层次评估。

没有对培训原因的评估,没有支持培训的工作环境准备过程,没有对培训结果的衡量。因此企业培训的效果对企业绩效的提高、企业员工对培训的看法与企业的预期有所偏差。

(七)培训的成本和收益失衡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培训是企业对员工的一项投资,因此培训是要花费一定的成本的。企业通过培训后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工作成本来获得收益。但实际上,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之后,被培训的员工流失倾向愈发严重,特别是一些培训后的技术骨干员工流失现象更为明显。这直接导致了花费大量成本的培训得到的收益却微乎其微。

二、现代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中普遍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做好培训的需求分析,制定具体有效的培训设计方案

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必须是理性化的,任何培训活动都涉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都需要付出相应的的成本,因此在是否进行培训前,企业首先需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根据需求来确定培训方案的制定,从而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单纯地为培训而培训。

(二)积极拓展培训制度内涵,构建结构化的培训体系

首先,要依据企业、员工实际情况制定符合需要的培训方式与课程。现代企业员工培训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服务的,它应该与企业短期的岗位需求、企业发展战略、员工自身的职业规划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培训内容、方式等都应该与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相匹配。一方面要建立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改进培训方式与手段,采用现代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进行培训,在原有以讲座,讨论为主的培训方式外,增加情景模拟、案例研究等培训方式,使培训更趋实用和生动。

其次,建立培训配套制度。相应的配套制度包括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对象选拔制度、培训签约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等。中小企业在选择培训师的时候,一方面可以考虑自主培养既有专业素养又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专职从事内部培训工作,另外也可以通过聘请资深或专门的培训机构的培训专家进行培训。对内部培训讲师,要明确规定其岗位职责,聘任要求,激励与考核机制等管理。对外聘的培训师,也要注重对其的考核,聘任与激励。在选择培训对象时必须考虑员工掌握培训内容的能力以及他们在回到工作岗位以后应用所学习的内容的能力。选择培训对象时可以采用员工自愿报名和部门推荐相结合、通过考试择优录用、民主推荐、对优秀员工的奖励等方式。培训签约制度有利于维护企业与员工双方利益。中小企业主要可以通过签约从以下六个方面来约束企业本身与员工:一是参加培训的时间、地点、项目、费用和形式等;二是参加人员;三是参加培训后要达到的技术或能力水平及参加培训后要在企业服务的时间和岗位;四是送培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及参加培训员工的权利和义务;五是参加培训后如果出现违约的补偿;六是参加培训员工与送培企业主管部门批准人的有效法律签署。考核评价要从绩效评估和责任评估两方面进行。绩效评估是以培训成果为对象进行评估,包括接受培训员工的个人学习成果和他在培训后对组织的贡献,这是培训评估的重点。责任评估是以负责培训部门和培训者的责任为对象的评估。广大中小企业应把培训、考核、晋升、薪酬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对于培训考核较差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只有从培训制度上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才能把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员工学习能力的培训与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世界著名杂志《财富》曾经预言,当今时代最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企业,特别是那些善于学习的知识型企业、知识型员工。营造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一要对员工进行转变观念的教育,要使员工明白,在知识经济时代里,惟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二要在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学习的要求、目标、鼓励和奖惩等措施,促使员工自觉自愿的学习。三要经常开展促进学习的各项活动,如举办讲座、发明竞赛及技术比武等,使员工从实际对比中增强学习的紧迫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四要评选、表彰、奖励各种学习创新的先进典型,在企业形成“学先进、做先进、超先进”的良好氛围,经常组织典型经验交流会等,帮助员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下现代企业的成功,是整个企业团队的成功,所以,具备积极进取,乐观感恩,注重团队合作的心理素质的员工才是现代企业合格的员工。中小企业应通过员工培训完善员工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健康、活泼、积极、开拓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这既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要求,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性化的直接体现,它比提高员工技能要重要得多、复杂得多的培训任务,而只有做好了这一项工作,员工培训才是真正到位的。

(四)重视培训的投资—效益分析

对培训效果进行最有说服力必然是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或通过效用分析将受训者生产率的提高转换成货币值才可以从定量的角度评价培训成效。因为员工培训也是企业重要的资本投入,同其它资本的使用和增值一样,因此必须注重培训的投资效益分析,即培训必须要能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同企业效益增长相衔接。为此,对每一培训内容的设置、对每一培训方式的运用、对每一培训对象的选择,都必须讲求经济效益,通过评估培训后员工在各个层次的不同表现,在员工个人的知识与技能层次,工作积极性与效率,企业经济效益,经营成果的提高方面来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真正体现培训的价值所在,也能使培训真正为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服务。

参考文献:

[1]余来文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时代》2007年第16期

[2]秦海民营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李桂萍,宋燕铭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企业管理》2006(3):36-37

[4]彭良英,孟莉,郭鑫。现代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初探[J]森林工程,2006(5):57-59

[5]王伟强.从战略高度重视员工培训[J]《培训》2006(1).

[6]成桂芳,朱正飞,詹月林.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中国企业培训误区的对策[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7]任坛.论企业员工培训机制建设[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第2篇

关键词:企业培训;对策分析;人力资源

随着全球化竞争加剧,市场对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给予更多关注,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些因素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前作未有的压力。特别是把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相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言,人才机制灵活性不足,在人才竞争中压力巨大。为了减缓压力和提高竞争力,许多国有企业适时调整用人机制,不惜高新聘请人才,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历史遗留下来的大部分基层员工素质偏低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高新外聘带来了人才成本的增加,也在企业内部产生一种不公平感,削减了凝聚力,增加了内部矛盾。解决国有企业基层员工素质偏低的有效途径是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

一、我国国有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本质上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是企业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企业管理形式。建国以来,国有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国家拥有国有资产和发展国有企业的目标更多地转化成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国有企业因其自身管理体制和历史原因,在员工培训方面存在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需求不清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意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对培训的需求缺乏科学、细致的分析,培训工作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多是根据领导的授意或是在问题出现时临时安排培训,只满足短期的需要和眼前利益,没有将培训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员工的职业生涯有机结合,缺乏制度约束。

(二)培训方式不合理,培训过程缺乏监督。

许多国有企业的培训采取传统的学习方式,员工兴趣不高,培训效果不佳。当前企业培训的目标既有知识的学习,也有技能的培养和态度的转变,需要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因此,应针对不同的培训采取不同方式。培训效果往往也是以考试的形式进行评估,员工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相应的提高难以得到衡量。

(三)培训评估机制不健全,培训效率偏低。

大多数国有企业将精力放在培训资金的投入和培训方式的改进方面,忽视了培训评估的重要性。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投资,其收益如何将直接决定企业的效益。因此,健全培训评估机制,对每一次培训之后的结果和目标、培训支出与收益比是否达到预期进行评估,才能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改善培训部门的工作效率。

(四)培训成果转化机制缺乏,制约培训工作成效。

员工培训后返回工作岗位,需要一个能够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效益的环境,这需要建立健全培训成果转化机制,例如制度的支持、资金的支持、设备的配套、相关政策的扶持以及时间等因素的配合作用。这些机制和因素的缺乏,使得只有培训,没有成效,对培训工作形成阻碍。

二、提高国有企业培训效果的主要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实际,要解决国有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培训重要性,以战略高度审视员工培训

企业的培训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教育手段,更是凝聚职工向心力的重要方式。通过适当的培训,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应充分认识到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员工培训是事关企业发展大局的战略投资,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做好员工培训的需求分析,科学制定培训目标。

培训需求是指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绩效与工作要求及标准之间的差距。企业培训期望寻找这些差距,通过对企业战略和员工现状等各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企业是否存在培训需求,据此制定培训目标。培训的目标应包括总目标、分目标和个人目标。

(三)采取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法,针对不同培训目标灵活运用。

针对国有企业培训现状,培训方法和技术革新将成为培训体系建设的重点。国有企业员工培训方法可分为"请进来"和"送出去"两种形式。同时,培训与学习不是同一概念,并非一定采取讲课的形式。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电影教学、角色扮演对于提高员工的技能会有更好的效果。企业培训的目标不同,采取培训的方式、方法应有所差异,以便取得最有效的培训效果。

(四)加强管理,重视培训效果和培训工作的评价。

评价培训工作的效果和效益时,可参考柯卡帕切的四个标准:一是员工的反应。即员工对整个培训过程的意见和看法。二是知识标准。即员工通过培训学习所获得的的有关原理,技术,技能,态度等改变的考核标准等。三是行为标准。即员工返回工作岗位后的行为表现和工作绩效。四是成果标准。即培训活动的开展对企业各方面工作产的影响等。这些标准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对培训工作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五)建立健全企业培训的激励和考核制度。

建立和完善员工培训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培训积极机制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将培训工作本身作为企业激励员工积极向上的一种必要手段,在培训机会的分配上,本着公平竞争原则,使有潜能的和表现优异的员工得到培训机会。二是将培训结果纳入员工工作考核体系,把员工参与考核情况与转正、定级、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等工作紧密结合,使员工理解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员工参与培训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上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培训工作是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做好培训工作的关键在于系统思考,即企业培训与业务活动和企业发展的相互影响。企业的高层领导、各部门经理与人力资源部门要从系统的角度,以战略的思维充分认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完善个性化的培训方法、科学的评估体系、快速有效的反馈机制,才能真正提高培训效果,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胡敏,国有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及与美国企业培训的比较【J】,华东经济管理,2002,(12)

第3篇

一 概念界定

免费男幼师生须在中考前参加招生培养学校统一组织的面试。面试合格者方可填报免费男幼师生志愿。毕业时拿的依然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专科毕业证书。在就业方面,为免费男幼师生制定宽松的就业政策。江苏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是取得毕业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免费男幼师生,均可自由选择就业出路。包括参加教师公开招聘,到生源所在省辖市公办幼儿园任教,也可通过双向选择到民办幼儿园任教。经公开招聘、双向选择依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还可由省辖市教育部门负责协调,安排到农村公办幼儿园任教。经协调安排到农村公办幼儿园工作的男幼儿免费师范生,应承诺在农村公办幼儿园工作不少于5年。各地则负责确保,到公办幼儿园工作的男幼儿免费师范生有编有岗。”由于就业有保障,学生报考热情高涨,录取分数线均达到了当地四星级高中的水平。目前共有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苏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州幼儿师范学校、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宿迁高等师范学校、阜宁高等师范学校八所学校承担培养任务。

二 加强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的教育已由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过渡,规范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及其培养方式,应当成为免费男幼师生培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由于幼师男生未来承担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任务,所以他们自身的素质一定要过硬,教育科研能力不仅是他们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入职后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必备条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师范生的培养和培训做出了详细的规划,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体现了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视角来分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免费男幼师生必须在职前教育阶段就要注重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兴趣,让他们参与科研活动,激发探索精神,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目前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意识淡薄

在2012年、2013年、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三次免费男幼师生汇报会上,充分彰显了男幼师生培养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人文精神、教育实践等方面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男幼师生们进行了体育类、美术类、互动实践课、文艺类展演,赢得一片喝彩。武术、跆拳道、健美操,展示了男幼师生们的蓬勃朝气、阳光帅气;儿童水墨画、蜡笔画,则展现了他们的刚柔并济、内外兼修。这些技能、技艺,素质、素养,品德、品格,已经在4年的学习生活中不断锤炼,形成常态。但是汇报会上却没有关于教育科研能力方面的展示,首届300名学生已经五年级了,2015年7月即将毕业。经过笔者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统计:参与到老师各项课题研究的学生仅约10%,在正式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文章的约为1%,参加假期社会实践的仅约20%,课后阅读教育科研类期刊的仅约10%。应当承认,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意识较为淡薄,很多学生只把专业技能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作为主要目标,没有探讨学术问题的意识,参与调查研究的经历较少。

2.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掌握甚少

通过对八所培养学校免费男幼师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只有三所学校开设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作为教师教育类课程,其他五所学校只是把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作为公共任选类课程来开设。调查表明,只有约5%的同学参加了公共任选课的学习,还有个别学校因公共任选课学生报名人数较少,取消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开设。仅约10%的学生了解教育类研究论文的相关写作要求,只有极少数学生通过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及课题选择、调查问卷设计等知识。学生主动去了解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进展状况的几乎没有。

3.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实践能力有限

在访谈中,大部分免费男幼师生都认为工作之前参与教育科研实践不重要,认为工作后有了教育教学实践基础才能搞好教育科研工作。仅有个别学校提供给学生可选择研究的课题,这些课题也都是涉及寒假、暑假期间社会实践调查类的。没有学生主动申报研究课题,只有极少数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帮助教师做一些数据调查、记录、统计等方面辅助工作。调查表明,有80%的学生能通过图书馆文献索引查找文献资料,但都是查找其他材料的,查找教育科研方面的只有10%。

四 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素质较低,究其原因,不仅有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与学校对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

1.对教育见习、实习进行改革,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

学校与邻边的幼儿园共同建立免费男幼师生教育培养实验区,免费男幼师生在幼儿园见习、实习,建立免费男幼师生见习、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注重免费男幼师生见习、实习培养过程管理。把教育见习时间安排为从第二学期至第九学期,共8次,每 次为期一周,把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到第六学期、第八学期和第十学期,共3次,每次两个月。每次都安排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见习、实习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继而去解决问题。学校给每一个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教师每人必须至少在指导免费男幼师生幼儿园见习、实习中设立一个课题,同时这一课题组中必须有5~10位同学参与。不仅增加了学生见习、实习的时间,而且加强指导教师的职责,在培养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指导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加强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考核,构建新的评价体制

教育部在《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师范院校特别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坚持科研和教育教学相结合,提高师范生教育学术水平,高度重视教育科学研究,特别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高师院校要提高认识,从思想上和实践上加强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调查,免费男幼师生培养学校中只有我校建立了学生毕业撰写毕业论文的制度,把学生毕业与撰写教育类论文或课题研究相挂钩。学校明确科研处牵头,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科研活动实施统一的协调管理,特别是对在校期间完成科研项目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奖励。学校从制度层面使培养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及每个人身上。

3.以专业课程为依托,建设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精品课程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推进精品课程建设,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全面带动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我校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课程,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运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免费男幼师生专业课程主要有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以前这些课程的考核都以考试为主,现在部分课程用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提高对学生的科研要求。精品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精选教育研究选题与研究方案设计、收集与分析研究资料、教育调查、行动研究、课堂观察等专题,运用案例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幼儿园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教育科研对教育工作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4篇

2. XX地区优质幼儿园入园孩子家庭背景调查与思考

3. 高入园率背后的思考以XX地区为例

4. XX地区幼儿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调研

5. XX地区推进幼儿教育均衡化调研

6. XX地区各社会阶层的幼儿教育机会差距分析和对策建议

7. XX地区城乡幼儿教育差距分析和对策建议

8.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意向调研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9. 幼师生教育实习与幼儿园教师的职后成长研究

10. 就职最初三年与幼儿园教师的生涯发展

11. 艺术素养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

12. 幼儿园教师职业形象调查与分析

13. 幼教职业的德性价值研究

14. 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与幼儿园教师的素质

15. 幼儿园男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

16.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与专科生在就职初期的表现比较研究

17. 职业态度与职业能力在幼儿教育中的影响比较研究

18.儿童参与理念对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19.从绘本到活动------有意义教育活动设计策略

20.有效教学原理与学前教学活动的设计

21.学前儿童对绘画作品评价倾向性研究

22.ARCS模型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启示

23.美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4.英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5.加拿大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6.澳大利亚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7.新西兰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8.幼儿园特殊教育个案研究(观察与实践)

29.当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的进展概念、功能、儿童观、教育观等选择一个研究

30.幼儿园蒙氏教育生态的个案研究

31.灾难事件后儿童心理的调试和康复

32.幼儿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33.受忽视幼儿的成因及教育

34、儿童作家之利弊

35、幼儿教师的三重身份家长、老师、朋友

36、幼儿图画书研究

37、幼儿语言教育的演进

38、语言学视野中的语言教学活动

39、阅读研究与早期阅读

40、图画书在学前教育中的功能、应用及发展前景(幼儿图画书教学实践研究)

41、民间童话研究(建议结合文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重视角)

42、幼儿童话作家论

43、语言修辞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44、幼儿园经典诵读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45、幼儿文学作品教学研究

46、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研究

47、幼儿园文化研究

48、学前儿童英语教学研究

49、学前儿童英语教师培训研究

50、幼儿英语故事教学

51、文化教育与幼儿英语教学的结合

52、杭州市幼儿园英语教学调查

53、关于幼儿第二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54、儿童英语游戏教学法

55、英语特长带班教师进行幼儿园日常教学之模式及策略个案研究

56、幼儿园网页制作

57、幼师生人文素养调查

58、幼儿美育目标与途径

59、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60、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61、幼儿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62、幼儿文学(中某体裁)研究的互文性视角

63、幼儿散文的符号转换功能研究

64、技术发展对幼儿戏剧/影视剧发展的影响(各项技术,如工业技术)

65、幼儿体质与健康研究

66、健康教育中的幼儿体育活动研究

67、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调查

68、幼儿园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现状调查

69、幼儿数概念的认知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部分选题相关文章:

1.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2.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写作题目参考

4.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致谢词

5.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5篇

本研究有针对性地选择南昌市6所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幼儿园的幼师(特指在幼儿园一线工作的执教者,不包括保育员和园长)作为被试。研究工具是采用了陈利平在硕士毕业论文《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研究》修订韦有华、汤盛钦(1995)的COPE量表编制的《南昌市幼儿教师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问卷》。6所幼儿园共有134名幼儿教师接受本次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12份,保留有效问卷102份。

二、幼儿教师压力及压力应对方式现状分析

1、幼儿教师压力现状与压力应对方式

初步统计,幼师压力源按降序排列依次是:工作,经济待遇,人际关系,恋爱、婚姻家庭,健康状况,其他因素。这类似与前人研究结果:女性最大的压力来自经济和工作。幼儿教师多数采用的应对方式是集中资源行动、工具性社会支持,更多地会采用积极认识与直接行动;有时会采用伴随情绪宣泄的情感性社会支持、克制性行动、行为解脱;很少采用精神寄托、否认、心理解脱。

2、幼儿教师压力应对方式差异分析

(1)青年幼儿教师应对能力不足

通过对不同年龄的幼师压力应对方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笔者发现幼师压力应对方式在行为解脱因子上差异性极其显著,伴随情绪宣泄的情感性社会支持因子差异显著。经事后检验,在行为解脱因子上,年龄在35岁以上的教师与25~30年龄的教师有显著差异,得分明显低于25~30年龄段的教师,这说明25~30年龄段的幼儿教师选择该应对方式的人最多。在伴随情绪宣泄的情感性社会支持因子上,31~35岁年龄段教师选择该应对方式的人数最多。从教师的职业特点角度分析:25~30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中处于成长期,往往积极主动、热爱工作。但教师职业生涯中很少有晋升的机会,长期固定在一种工作上,从而限制了教师成就动机的满足。

(2)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更倾向于采用工具性社会支持

本文参照辛星的理论,把教师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0~2年为新手教师、3~5年为熟练新手教师、6~9年为胜任型教师、10~15年为业务精干型教师、16~20为专家型教师、21年以上为杰出教师”。调查得知,幼师压力应对方式教龄水平上差异为工具性社会支持。事后检验异显示:教龄1~5年的幼师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教龄段的幼师,其次为16~20年、20年以上、11~15年、6~10年。5年以内教龄的幼师多为新手教师,由于教学经验及生活阅历较少,教学基本功薄弱、问题颇多决定了他们采取此应对方式最多。16~20年教龄的幼师已成为专家型教师,不管在专业还是心理发展上都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到达高原状态,而要顺利度过这种状态,就需要在专业和自身的阅历上进一步提高和扩展自己,所以此时期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否定自己,接受别人,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会向有经验的人求助。

(3)幼儿教师学历越高采用的压力应对方式越积极

对幼师压力应对方式学历水平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积极认识与直接行动极因子和心理解脱因子呈显著性差异,在否认和精神寄托因子呈极其显著性差异。在积极认识与直接行动因子上,幼儿教师的学历越高,采取这种应对方式因子的教师就越多;在心理解脱因子上则相反。从学历角度分析,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接受过更多理性的世界观、方法论,有更高的理论素养和成熟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效能感普遍都优于专科生,更能理性地认知与评价压力。

(4)已婚幼儿教师压力应对方式比未婚教师更具有适应性

对不同婚姻状况的幼师压力应对方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幼师压力应对方式在婚姻上的差异惟有行为解脱因子,即未婚的幼儿教师比已婚的幼儿教师应用更多。这可能与个体的成熟性有关,己婚幼儿教师觉得自己是成年人,面对压力应该自己独立解决,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而未婚教师具有更多的不独立性,认为自己还年轻,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选择,当面对压力时选择逃避或放弃。

(5)公办园教师压力应对方式优于民办园教师

幼儿教师压力应对方式园所类别差异主要有行为解脱、情感性社会支持和集中资源行动因子,公立幼儿园的幼儿教师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比民办幼儿园的幼儿教师要更积极、更具有适应性。公办园拥有更多的政策和资源优势,更易采取集中资源行动。民办园因为老师都是外聘的的年轻教师,人际关系微妙,她们往往对自己的岗位、对儿童、对家长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期望高,一旦碰到与家长或其他教师摩擦等就会感到气馁,出现心理问题,从而选择用行为解脱或是寻找其他情感性的社会支持的方法来舒缓自己的心情。通过对不同职务幼师压力应对方式的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幼儿教师压力应对方式在职务水平上九个应对因子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幼儿教师内部是一个不平衡的社会生态,其中有着各种力量、因素所导致的社会分层。在班级教师中就存在着因分工所导致的分层,如主班教师、配班教师、保育员。”主班教师是幼儿半日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配班老师又称副班老师,是协助主班老师的活动。所以两位老师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其压力应对方式并没有显著差异。另外,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男生人数远远少于女生,因此无法做性别的差异比较。

三、建议

1、幼儿教师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幼师要认识到压力是自然存在的,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压力。面对种种挑战和压力,幼儿教师要积极应对,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人生观,通过广泛地学习来拓宽自己的眼界。此外,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不单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应对压力,也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2、加强专科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幼儿教师身心健康管理制度

在各级各类大、中专院校的课程设置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素质训练和应对指导以适应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幼儿园建立教师身心健康管理制度,这样既可为幼师提供社会支持,又可防患压力对教师的影响负面。

3、关注青年幼儿教师的发展

研究结果显示,青年幼儿教师采用的应对方式较之年中年教师更消极。一般自我效能感对适应性应对方式具有间接或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幼儿园应充分挖掘青年幼儿教师的优势,为青年幼儿教师搭建一个不同发展的平台,如创作条件鼓励她们参加各类研修班,充分发挥青年幼儿教师在园本研修、幼教改革及专业引领中的作用。

4、增加社会支持

第6篇

关键词:幼师生 法制教育 方法和途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法制在经济领域、思想文化领域、以及对外开放和经济科技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三年制幼儿师范学校法制教学方案的实施,将使幼儿师范学校步上一个新台阶,培养出合格的新一代幼儿教师。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还应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因此如何对幼师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幼师生的法律意识,是幼师政治教学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近几年来,我校以贯彻新方案为契机,采取立体交叉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展了法制教育,从而全面提高了幼师生的法律意识。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1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里

1.1 从2009年来,我校一直把法制课作为必修课,放在一年级开设,每期开学初要求任课教师制定完备细致的教学计划,并结合幼师生的思想、知识状况、年龄、心理发展特点,着重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使幼师生系统地掌握了我国主要的法律规范,从而使他们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

1.2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幼师生对法制课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法制课本身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加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案例,进行分析评议,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何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爱憎分明的情感和辩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1.3 以提高幼师生学法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把考试成绩列入学绩,与其它必修课相当,成绩不合格者,影响升级,同时对这方面的优秀生、特长生予以奖励。

2 注重地方法规的知识补充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幼师生的法律意识,更好地服务当她经济建设,我校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编写了法律知识补充学习材料、农村实用法律常识等乡土教材, 在二年级和三年级开设法制选修课,作为对必修课有益的补充。同时我们对选修课要求十分严格,从制定计划、备课、写教案、上课、到复习、考试,学校都进行规范管理。

3 参加社会教育实践,走出校门多维施教

法制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根据幼师学生的特几 点和学佼附近的具体情况,我们经常组织、指导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教育实践,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人才,我们主要采取了少下两种方式:

3.1 调查研究。紧密结合法制课的教学内容,以个人或小组为主,利用假期或其它教学时间,进行了下列方面的调查研究:各行各业学法、护法的优秀典型;城市、工厂、矿区环境污染状况及治理对策;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一些个体工商户偷税、漏税的状况与治理对策;农村、城市改革以来建设用地状况;教师被伤害事件及工资兑现状况;计划生育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等等;调查结束后政治教师指导学生写出书面调查报告,同时学校也 采取措施,组成考核领导小组,对学生的调查报告进行评估,把此项成绩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

3.2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对公开审理的案件进行旁听,参加政法部门的宣判大会及法制宣传一条街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在耳闻目睹的活动中接受了法制教育。

4 大力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4.1 开辟法制宣传园地。法制宣传园地对增强幼师生的法制观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校设置了2个阅报栏、4块黑板报、6个橱窗,办法制专栏,摘抄、撰写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制文章、案例,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启迪、陶冶。

4.2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寓教于乐。我们经常把法制教育融进演讲会、竟赛、咨询、答辩、自编普法手抄报,文艺晚会、校园之声,法律知识培训班等活动之中,对学生进行多形式、多渠道的立体教育。

4.3 定期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法制宣传。我们学校充分发挥了电教室的作用,经常为学生放映法制性较强的录相和电影;每晚坚持让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并开展新闻分析活动,让学生了解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法制教育的宏观形势,从而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

第7篇

论文摘 要:随着学前教育的逐渐强化与普及,幼儿教师的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作为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中重要技能之一的英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幼儿师范学校的英语课,目前英语课堂的现状如何,是否存在一定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试从目前幼儿师范学校英语课堂的现状,谈一谈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服务型英语课堂创建的可行性。

前不久,教育部新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普及学前教育”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亮点。同时《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0年工作要点》中也把“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研究制订加快推动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作为工作要点之一。可以说,学前教育将是今后很长时间教育部的一项重点工作,更体现了全社会的需求。搞好学前教育,重中之重是教师资源,而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幼儿师范学校因此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在学校的诸多课程中,英语课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对幼师生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适应不断发展的幼儿双语教学的需要。

然而,办学规模的扩大,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生源质量的下降,幼师生素质高低悬殊较大,对不同于一般课堂的英语课堂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所以研究目前英语课堂的现状,认真研究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把握其专业特点及心理需求,强调英语个性化学习,创建服务型英语课堂,才能满足幼师生自身发展需要,进而实现社会的迫切需求。

一、幼师英语课堂的现状

目前幼师英语课堂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和老师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产生亦有许多因素。

从学生方面,笔者在徐州幼儿师范学校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摸底测试、谈话等方式。调查结果显示,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查问卷表数据显示54%的学生喜欢英语,其余46%的学生对英语的感觉是一般甚至不喜欢。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为注意力常常不集中,有的讲话,有的睡觉,有的看小说。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一部分是因为对英语课不感兴趣,另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历来学习习惯差,无论什么课都是混时间的样子。教师如果总是去训斥这部分学生,就会影响上课进度,如果不管,教师又会因为看不下去而很生气。

(二)调查问卷表数据显示65%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只是按部就班地去学习英语,而不知道英语学习过程中哪部分是基本技能,哪部分适用于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纯粹就是为了考试过关,能顺利获得毕业证,学生没有学习英语的激情。因此,英语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三)调查问卷表数据显示85%的学生不会购买相关英语书籍,课堂笔记情况也较差:都有记笔记占5%;一般有记笔记占14%;较少记笔记占70%;没有笔记占21%。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灵活,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势一时还难以扭转。没有能够做好短期和中长期学习规划,没有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做好个性化学习的构思。

同时,从教师方面,通过听课、交流、反思等方式,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缺乏变化

根据笔者深入幼师英语课堂听课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多数英语教师课堂上采用的都是讲授法。平日的课堂上,大多数的英语教师把课堂45分钟中的35至40分钟花在了讲生僻词汇、短语、语法项目、分析课文结构和内容上面,在这期间学生的任务就是被动的听讲。剩余的时间中还要除去阅读、书面作业等花费的时间,能够真正用在口头练习上的时间很少。教师认为学生的基础薄弱,不适合进行口语实践,在学生所进行的极其少量的口头练习中,也是“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这一类能在课本上直接找到答案的类型,不需要学生进行太多思考和创新。

(二)教师课堂教学理念更新较慢

在幼师学校,教师不必像初高中教师那样为了升学率而努力拼搏,这样教师的压力就减少了许多。在压力不大的状态下,能够选择自己主动更新教学理念的教师实在是不多。大多数幼师学校更注重对学生学习和生活常规的培养,而忽略了对教学理念与技能的培训。组织得最多的教学交流也就是在校内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而许多教师去听课也只是为了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

(三)教师之间缺乏课堂教学经验交流

多数幼师英语教师满足已有的教学经验,或封闭在自己局部的教学经验里,很少与其他教师交流沟通、互相学习。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形式也很单一,主要就是校内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可是校内教师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试想:一位在一所幼师学校教书三十年的教师如果总是用这唯一的方式来交流,那么这位教师教学经验的提高能达到什么程度呢?幼师的英语课堂上又能有多少创新,能培养多少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

(四)课堂上教师缺乏服务意识与行为

英语课堂不同于其他课堂,教师是在用一门外语教授一门语言,语言中更多体现的是人文主义。如果教师只把自己放在高处,不去树立服务意识,不能够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那么就会导致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举步维艰,无法满足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英语教师应该努力给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民主的学习行为方式,教师帮助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与判断,让学生在个性化学习中有选择学习的机会,在个体关怀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探讨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服务型英语课堂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幼师英语教学虽然有一定的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需要积极创建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服务型课堂。“服务型”的英语教学应该为学生学习英语服务,应该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的主体地位应由以往的教师转移到学生。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培养和提高使用英语能力与技能的助手,成为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服务者。服务型课堂应该关注以下特点:一是如何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满足其自主发展需要;二是服务型英语课堂的特质;三是教师的服务意识行为和课堂教学模式。

(一)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满足其自主发展需要

学生的自身条件不同,基础不同,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根据测试成绩、调查和访谈结果,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为高分组,有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性格外向;B层次的学生为中等组,对英语学习兴趣一般,学习动机较强,性格活泼开朗;C层次的学生为低分组,几乎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性格内向。每组包含3层次,每层次2名学生。教师指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每次活动的任务分配和记录,并在学期结束时总结小组成员表现,给出评价等级。小组长被告知组内成员的性格特征、英语基础等信息,要求小组长在分配任务时充分考虑组员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关注每一层次的组员。在教学准备中,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在教学中运用不同教学手段,使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每一次课堂上都有不同的收获。根据发展需求配以相应课堂任务,从中各取所需,发挥特长,提高能力。

(二)服务型英语课堂的特质

服务型英语课堂区别于一般英语课堂,它应该具有一些独特的特质。服务型英语课堂是一种英语教育意识、师生角色、教学责任的转变与演进,其核心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理的帮助与服务。

(三)教师的服务意识行为和课堂教学模式

三、结语

美国学者普遍认为:“所有真正的学习都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它需要运用头脑,不仅仅是靠记忆,它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承担主要的角色,而不是教师。”因此,建立主动学习的机制,抓住幼师学生的专业特点,利用学生的专业优势,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共同创建服务型英语课堂,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每位英语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卜庆艳.个性化发展与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实践探讨[J].时代文学,2008(15).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田金美.大班英语个性化教学的课堂管理研究及其实践[J].科教文汇,2009(23).

第8篇

一、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

幼师不仅在幼儿园担任多学科的教育工作,还要担负多种园内角色和职责,然而幼师尚有专业理论与技能不扎实,教学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这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尤其是通过中考入学的五年制学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分不开的。

一是在学生来源上,先天不足。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第一,生源不合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要求大大不同于音乐专业的要求,许多考生只需经过文化课考试就能升入大学,无需经过专业测试和面试,使很多不具备学前教育基本素质的学生进入到专业领域。他们之前没有经过任何训练,音乐基础差,为学生技能的培养带来很大的难度。第二,生源减少。由于高校扩招,使更多的学生都以进入高中和大学为第一志愿,学历较低的幼儿师范吸引力自然下降。另外,国家虽然规定幼师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但各地在落实过程中仍有不同。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生源大量流失,招进来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升学无望的学生。加之生源减少,学校不断降低标准,使招进来的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在源头上影响了幼教事业的发展。

二是在教师配备上,队伍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性较差。比如音乐声乐专业教师可以担任乐理视唱练耳课,打击乐专业的教师可以担任合唱指挥课,钢琴课教师可以担任音乐欣赏课,使教师变成全能型,针对性培养不强。目前,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主要来源于艺术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他们中学术性人才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没有幼儿园实践经验,甚至到幼儿园调研的次数都很少。因此,也很难站在培养幼儿园教师的角度来思考和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在他们承担的教学实践中,仍按照培养音乐、舞蹈等专业人才的方式来设计教学,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另外,有的高职高专学校升格后,继任的教师角色调整不到位,仍然固守原来的教学模式,加之与幼教机构联系少,得不到进修的机会,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实际性培训,因此他们传授给学生的内容常与现代幼教办学理念相脱节,达不到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是在课程设置上,不够完善。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较低,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有相当份量的文化基础知识,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专业理论知识课,导致专业理论知识狭窄、层次较低。相对于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这种情况至少带来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因为对学生技能与技巧的传授虽多,但学前教育专业也多是以课堂讲解、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很难有实战和演练的机会,动手实践能力不强,从业技能差。所以一旦到幼儿园工作后,有的学生不能适应岗位,用人单位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再培训,费时费力。二是因为专业理论教学深层次的,诸如培养幼儿情感、意识方面的教学内容少,而且过于陈旧与单一,使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教育原理掌握得不深不透,所以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工作中有可能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只把教会幼儿唱多少首歌、跳多少舞蹈、做多少手工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尺度,而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对策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制约这种能力的因素,如何走出困境,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的幼儿教师,就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与发展路径,寻求适合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是要强化主体意识。学前教育专业的主体一是教师,二是学生。因此,学校第一要提高生源质量。在招生时,与未来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侧重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文化知识考试的同时,有必要对学生加设面试,对一些具有音乐特长又热爱学前教育的艺术特长生可适当有所倾斜。第二,要加强教师培训。学前教育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承担者,素质与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学校应根据教师的特长,选择其发展方向,明确其职业生涯,加强岗前培训,尽可能多地为这些教师学习学前教育的知识和理论提供机会和条件,培养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技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