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网络公益活动的感受

网络公益活动的感受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2-01 10:15: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网络公益活动的感受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网络公益活动的感受

第1篇

此次“点亮生命” 绿姿爱心蛋糕大型公益活动是由绿姿点亮生命爱心行动组委会主办、宁波广电集团新闻综合频道、《东南商报》协办、《风尚志》杂志独家承办,宁波19楼提供网络支持,宁波市总工会提供公益支持。

寒冷的冬天,依然没有阻挡人们对爱心和美食的追求, 当天下午,“点亮生命” 为期一年的绿姿爱心蛋糕大型慈善公益活动的现场签售在位于百丈东路92-94号的绿姿生活旗舰店举行。6位明星和小朋友们现场互动,一起制心蛋糕,并将制作的蛋糕进行现场义卖,参与者还可以获得限量款明星的亲笔签名海报或专辑,短短的几分钟,所售买的爱心蛋糕就被消费者一抢而空。

随后在威斯汀酒店举行的“点亮生命” 绿姿爱心蛋糕大型慈善公益活动启动仪式现场星光灿烂,台湾著名主持人阿雅、知名歌手爱戴、中国好声音学员徐海星、偶像型男张伦硕、知名歌手“林家小妹”周林依、央视《星光大道》栏目年度季军蚂蚁组合的王小萌悉数到场,在带来精彩节目表演的同时,6位明星在现场隆重推荐自己设计命名的爱心绿姿蛋糕,众多企业家朋友们的参与,把整个仪式活动推向了。由新美心公司董事长现场将当天购买蛋糕的销售款和捐赠款十多万元全额捐献给了宁波市总工会“职工救急济难”基金会,做为绿姿公益活动的首笔启动款,用于帮助贫困职工、困难家庭、失学少年儿童的教育福利等方面。

作为一家引领生活潮流的宁波市知名烘焙品牌,新美心公司始终如一的将健康饮食、优良品质、细致服务、时尚设计做为企业的第一追求,选用低糖、低脂肪的上等原料,将六款爱心蛋糕全部都设计为心形,别有内涵,“因为爱,生日更精彩”是我们不变的主题!

绿姿行动――传递爱心

此次爱心蛋糕慈善义卖只是一个开始,据了解,“点亮生命” 绿姿爱心蛋糕大型慈善公益活动,是一个贯穿2014全年的慈善活动。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只要消费者到绿姿门店购买任意一款心形爱心蛋糕,每售出一个蛋糕,新美心公司都将捐出10元用于公益事业。从今天开始,绿姿的两百多家连锁门店都将设立捐款箱,只要有消费者购买爱心蛋糕,工作人员就会和消费者一起把爱心卡投入爱心捐款箱,同时也将给消费者一份捐款凭证,所有捐款者的信息将在宁波电视台官网、宁波 19楼、东南商报商帮网等网络媒体定期公布,欢迎大家进行公开监督。

第2篇

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涉及的领域特别广,有家庭的、环保的、保护野生动物的、艾滋病的等等。从各方各面开始教育人们,人们从广告的画面情节中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然后再以广告所传递的价值观评价自己,自我教育与认识,从而先知错在行动一改。我印象较深刻的是保护野生动物的,以女儿的视角看父母长辈们因为喜欢动物制作品而讲述的我们一家人都是杀手的故事,以每一件物品联系每一种动物,画面让人震动,从而会联想到自己生活的点滴,与此相比而言,比起以往的广告,说每天有多少动物死之来得更生动也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这样的教育意义来得更好更快。更有意识的是,在过年春节前期,中央电视台还推出了“童谣”式的中国传统节日歌的公益广告,“小孩小孩,你别馋,过完腊八就是年……这是我们的节日哦”欢快的台词中,对节目的道出比让孩子们看书读书来得快,并且也记得快,而我国传统的节日更应该固记于心。以及将感动人物、人民基层的榜样、平凡人的不平凡用片段的形式表现,即《真诚沟通》板块的播出。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回家”那个片段,过年人们以各种方式回家,更有骑摩托的,虽难但他们笑得开心,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过年就是团圆,这是文化的传承,用广告、公益广告的方式。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以推广有利于社会的公益观念为目的的广告传播活动。在公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公益广告通过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影响公众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公益广告中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经过合理开发、利用后产生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人们认知、产生情感,对公益广告、精神文明、价值观念、和谐社会的向往,促使了很多行动产生,也推出了许多人物。而且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先不谈是先有了公益活动还是先有公益广告,或是感动人物。在笔者看来,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公益活动、感动人物都是在实现一种行动,而这种行动是符合公益广告中所传递的思想与价值观念的。人们在公益广告的影响与带动下,认同价值观念并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正确的价值观念也是感动人物出现与存在的原因,是他们的言行让他们感动中国,然而也是靠公益广告、靠电视传媒将这些人、事、公益活动播出,也加大了对价值观的传播与影响,这个过程无限循环,使公民得到教育,是教育得到效果,成为行为。这就是所谓正能量聚集的原因。公益广告将价值挂念加深加深再加深,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行动,而这些行动记录的传播、影响又产生循环,推动价值观念的统一,使更多的人付出行动,而这种思想教育不是个体的、某个团体、单位的、而是社会的,或者是国民的教育。而我国一直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在各个部门、各方面展开,也是一种全民的,但方式是分开的,但是公益力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体的、共同的、普世的,是整个社会的,它的效果与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正能量,感动人物的出现,是由于从其中提现的精神与价值观得到社会的认同,而公益活动则是将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念经过创造得出的成果。然而,公益广告的多样化、具体化、形象化、深入化、创新化正是精神生产的过程,也是产物,而它传的价值观、精神,包括公益活动的意义、精神、正能量、感动人物、平民英雄的产生,也是精神的产生。不仅教育国民,而且使得国民精神水平提高,并且国民思想与素质也在提高。这就是能看到并感受到的公益广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动力量。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过程,公益广告、力量传递一种价值观,影响人们,当人们共同关注与参与时形成一种舆论,舆论推动着共同价值观,准则的形式,推动着社会发展,推动思政工作的进步发展,甚至成果,如此循环,是一个优化整合社会力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没有文件、指导精神的套语枯燥,没有书本的理论、背诵,公益力量将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融于生活中,这种社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需要学习并掌握特定社会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完成从自然的人向社会的人的转变过程。

个体学习社会规范时,个体要内化社会思想观念体系和价值评价体系,并转化为符合社会所期望的良好行为。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效果,这种效果是优于以往的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后,不得不提及的一点是,在此过程中,由于言论自由、网络等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人们会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在其中,也会有错误思想出现不利于思想教育的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全方位地全面地进行,各种方式齐力教育,这样才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以及建设。

作者:刘波 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伊敏河分公司

第3篇

记者了解到,宋蹯是1988年出生,她做微商才半年多时间,团队就达70多人,同时兼任两个公司的讲师。谈及做公益的初衷,宋蹯告诉记者,“小时候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外地一则《渴望上学的孩子们》照片时,被深深的感动着,从那以后我就想工作后一定要做些公益的事。”

据悉,宋蹯在去年的12月18日,组织了走进枣庄市高新区兴仁敬老院送温暖活动,这次奔赴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榆树腰小学“走进大山深处,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已经是她组织的第二次活动。此次前来参加的微友,也大都是由她的团队进行招募,其中包括临沂、天津、济宁微友。

宋蹯表示,做微商才半年多时间,月收入已达万元。面对自己每月可观的收入,宋蹯内心那颗儿时的梦想也相继生根发芽。她的父亲宋均安说:“蹯蹯很早之前就和我商量,要做一些公益活动来回报社会,我当时听到她这个想法时就很赞同,因为这样做更能弥补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缺失的那份关怀与关爱。”

经过前期的组织与策划。目前,宋蹯膜幻世界小凡团队已有70多人,朋友圈里也已有3000个好友,这也为宋蹯做公益活动增添了不少动力。

10时许,记者来到榆树腰小学看到,四间教室里零零散散坐着一些上学的孩子,校长董顶光向记者介绍道,“我们学校总共有36个学生,分为学前班,一至三年级,孩子上完三年级还得去八里外文王峪上剩下的年级,四名老师有两名是本镇学校的支教老师。”

第4篇

【关键词】 微文化;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力;创新

微文化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形式,网络时代的快节奏和即时性酝酿了微文化的产生,这种日渐渗透的微文化也正一步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微文化的出现使自媒体时代的人们有了更多自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空间,获得了更大的话语自由。党的十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目前,微文化的表现形式在不断的增加,并开始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当然也深入影响了处在文化前沿的大学生思想和个性发展,这就为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开拓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一、微文化的表现与传播

2011年12月8日,由两岸媒体主办的“2011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揭晓,“微”字以40多万票当选为年度汉字。[1]微的字面意思就是“微小、轻微”的意思,微文化,是在微博这一网络平台的产生和普及后而衍生出来的注重向个体和微观发展的文化现象,即“微文化是从微型博客启始的,是以微博为代表而不局限于微博形式的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的‘微言文化’”。[2]微文化不仅仅局限在我们常用的微博所表达的内容上,还包括短小精悍却意味深长的微小说、短时间能表达一个完整故事情节的微电影、还有能洞穿人心理的微表情,以及诸如“微时代”、“微哲学”、“微公益”、“微关怀”、“微”等等,这些和“微”有关的概念逐渐进入网民的视野,它就是“微文化”。随着微文化的发展,它的内涵和界定也在不断的拓展,所具备的价值特点的多样性也日益突出。

微文化作为一种微小的文化载体,因网络而繁荣,因此它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除兼容了网络媒介的即时性、开放性和海量性等特点外,它的便捷性、个体性和交互性等特点更加的突出。

1、便捷性

即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途径的便捷突破了以往的范畴,表达方式上的简化和突破,迎合了大学生的接受方式,传播媒介、形式多样化以及与科技手段的融合,颠覆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和途径概念。

2、个体性

个性化的方式共享信息资源,原创和个体意识的体现,使得“微文化”具有创造、传播、评论和关注发展的一体化模式,切合大学生个性需求和自主创作的满足感。

3、超强交互性

微文化的“无距离和无差异”和“分众化”的优势迅速抢占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凸显了群体间的无差别交流、精细化传播和无限包容度,成为不断开拓目的需求信息的新交互平台。

二、大学生与微文化特点的契合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激扬、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年龄阶段,此时的个性心理发展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于微文化这一新事物的关注和接受。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脑、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以及学校网络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方式增多,而且大学生活又具有相对较多的自由碎片时间和环境支撑,微文化因而受到他们的喜爱和追捧。

1、微文化契合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渴望独立,他们希望能以成人的身份参加活动、发表见解,并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但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这些想法未必都能得到实现。特别是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下,大学生被视为管理的客体,主体地位缺失。在学校教育信息和话语权不对等的情境下,大学生是教育过程被动的参与者,是各种教育信息的接受者。而微博等形式的“微文化”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一格局,它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表达想法、展示活力的平台。通过微博,大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微博的140个字数限制符合大学生群体追求快节奏、高效率生活的特点。另外,大学生原创意识强,可以通过微博随时随地编辑信息、抒发感情。微博的出现,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使其大量原创性内容得以涌现。

2、微文化契合了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心理发展需求呈现多样化。他们反对绝对的权威崇拜,形成多层次的心理需要结构,其中既有较低层次的生理和物质需要,也有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微博的交流没有面对面的尴尬,操作方便快捷,不受时间、空间和载体的限制,大学生群体可以通过微博充分实现自己的精神需要,既可以在微博世界中享受思想的熏陶、知识的启迪,也可以从中体会草根的快乐和市井文化的趣味。

3、微文化契合了大学生交往发展的需要

美国学者麦克卢汉曾告诉我们:每一种技术都对人的交往模式进行重组,实际上造就了一种新环境。微文化中的微博不只是一个信息平台,它更是一个强大的网络社交工具,它给大学生创造了一种新的人际交往媒介。微博不仅可以上传文字、图片,还可以上传声音、视频等信息,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它具有即时性、传播速度快、关注人多、现场感强等特点。传统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圈主要是通过班级、学生会、社团、老乡会等组织,或参加各种学生活动形成的。由于受到个人交际能力和交往机会的限制,所拓展的交往空间是非常有限的。然而通过微博,大学生可以就一些公众事件、时事热点、校园动态、个人活动、心情体会等发表观点,也可以关注朋友、建立点对点、点对面等多样化的交往渠道。

三、借力微文化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微文化的发展亦是如此。网络时代的快节奏和即时性酝酿了“微文化”的产生,同时正是由于网络聚集的微力量数量惊人,这种日益渗透的微文化也正一步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从而为当前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方向。微,已经使世界发生了重要改变,微文化影响范围越来越深,传播范围越来越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看到微文化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要借助微文化的形式,从“微”处着手,以我们的“微”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倾听微言,借助微博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微博,作为微文化的典型代表,融合了多种媒介形态的传播特点,昭示了微文化发展的方向。第一,可以借助微博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双方和谐对话。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单向灌输过程,师生双方缺少平等沟通和双向互动。微博所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的特点将打破教育双方的心理界限,双方可以通过微博平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教育过程的双向互动,达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在频繁的对话中转换,时而教育者在说,受教育者在听,时而受教育者在说,教育者在听”的境界。总之,利用好微博能在无形中化解思想政治教育双方的隔阂,促进双方的理解。第二,可以借助微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在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学生常常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教育,这严重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现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微博各种信息,并在最快的时间内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学生是在被吸引的状态下去阅读相关信息,较之于传统的文件、宣传栏、广播等载体,他们更加易于接受微博信息。双方还有可能通过微博的交流互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能比拟的。总之,借助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并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立竿见影、深入人心。第三,可以借助微博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草根性是微博的一大特点。微博之所以能得到蓬勃发展,根源在于其弘扬了个性化化的精神。微博以简单的形式、方便的操作和张扬的个性赢得了大学生群体的喜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微博,有意识地淡化管理者的身份,通过与学生频繁的互动交流培养双方的感情,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中富有亲和力,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至高境界。可以说,师生双方通过微博对话将搭起一座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关爱的情感之桥。这为高校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创造了条件。

2、关注微行,借力微公益开展实践活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微公益是指从微不足道的小事着手,以低成本、低门槛、平民性为显著特征,以公益精神为核心,传递公益价值和公益理念,塑造公益习惯的一种公益形式,它倡导从细微的公益行为开始,从一粒米、一分钱做起,人人参与,积小流而成江海,由微至著。第一,微公益活动可以推动大学生公益精神的培育。微公益使大学生能够普遍参与到公益活动中,通过参与的过程,对他人公益行动的自然的自我感化以及对自身行为成果的满足实现了道德责任认知、感受并上升到公益责任高度,这些正是通过微公益的教育与自我教育来实现主体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微公益的本质在于实现公益精神的常态化。微公益的主旨是公益精神的普遍发展,即从价值追求的层次内化为大学生本身的道德行为选择和日常生活习惯,以意识形态方式指导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这对于推动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从道德认知层面实现了理论角度的精神层次感受,而且行之有效的微公益参与使他们全面、简易地完成一次次公益善举。实践与理论两个层面的微公益参与,以公益精神培育为突破点,实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新的领悟以及社会责任感与个人价值追求的一致性,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第二,微公益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实践性。大学生一直被灌输深刻的理想教育,他们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都有理想性追求,有较强的自我感知和社会参与意识,他们追求个性独立解放、渴望展现自我,对国家、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微公益作为连接大学生道德理念与社会实际的载体,有助于知与行的衔接。理想教育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向大学生灌输知识本身,而在于引导他们既要内化为正确的理想信念,更要将正确的理想信念外化为行动。这是实现大学生社会价值的简易而有效方式之一。从实践角度加强了对大学生的理想教育,又能发挥实效,提高其社会参与度。第三,微公益活动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微公益,毋宁说是一种简易性公益行为,更可以说是公益之变革性方式。微公益并不注重付出程度,最重要的在于你能够做什么以及你做了什么,这是微公益多元化的实现模式带来的情感价值理念上的契机。微公益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载体,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传导。微小价值行为带来的并非是社会对你的奉献大小之考量,而是社会以及微公益参与者本身对其道德行为的肯定与满足。只有使微公益精神真正植根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理念之中,才能显现人性之光辉,从而实现正确价值取向的社会辐射和自我生成。逐步渗透是微公益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作用的独特方式,以此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其文化道德修养。

总之,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微杂志、微表情、微公益等等的相继问世,代表着一种文化——微文化的产生。同时它也代表了一种流行,一种时尚,一种前沿,一种生活方式。微文化的概念没有绝对的界定,犹如寓教于乐的道理一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对新型文化形式批判性接受的态度,善于借力使力,有效借助微文化的形式和特点,融入课堂和主题教育活动,与时俱进,充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峰﹒微文化:全媒体时代的新宠儿[J]﹒新闻世界,2012(2)75.

[2] 宋守信﹒常态社会微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思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9-11.

[3] 欧阳锐,施源德﹒探析微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2012(12)55.

[4] 冯莹姣﹒微公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第5篇

【摘要】以微博的逐渐流行为标志,自媒体进一步演化为社交媒体。今年8 月份,新浪微博“冰桶挑战”公益活动的高参与度和广影响力,既显示出微博这一代表性的社交媒体强大的传播力,也为公益营销带来新的创意和技巧。通过分析微博在“冰桶挑战”公益活动中的平台作用,可以总结出社交媒体为公益营销带来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 社交媒体微博公益营销冰桶挑战

一、社交媒体概念及表现形态

博客、论坛、聊天工等自媒体(We media),①如今已成为“普通大众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②而随着2004 年Facebook 社交网站的创立和2006 年微博客服务(Twitter)的推出,自媒体进一步发展成为社交媒体(SocialMedia)。

1、社交媒体的概念

百度百科将“社交媒体”定义为: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人数众多和自发传播是构成社交媒体范畴的重要两点。③

传播学者安德烈·开普勒和迈克尔·亨莱因对社交媒体所下的定义是:一系列建立在web2.0 的技术和意识形态基础上的网络应用,它允许用户自己生产内容(UGC,即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创造和交流。④

也有论者认为,社交媒体是指“能互动”的媒体。社交媒体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变为了多对多的对话方式。社交媒体模糊了媒体和受众之间的界限,而且,大部分的社交媒体大都可以免费参与其中,它们鼓励人们评论、反馈和分享信息。⑤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媒体的形式和特点也会随之变化,对于社会化媒体的定义也会有新的理解。但是无论怎样,社会化媒体最大的特点依然是赋予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⑥

2、社交媒体的具体表现形态

在传播学领域,社交媒体的研究则始于对博客这种“自媒体”现象的观察与思考。⑦主要由于博客这一“自媒体”的出现,直观地呈现了用户自身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过程。在此之后,社交媒体不同的表现形态才不断发展起来。⑧

具体来说,社交媒体的形态包括博客及微博客(如国外的Twitter 等,国内的饭否网等)、维基(如国外的Wiki 等,国内的互动百科、百度百科等)、图片分享(如国外的Flickr 等)播客及视频分享(如国外You-Tube 等,国内的土豆网、优酷网等)、论坛(如国内的天涯、凯迪等)、社交网络(国外的MySpace、Facebook 等,国内的开心网、校内网等)和网络社区(如国内的猫扑等)等。⑨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的《第3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截止2014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 亿,而国内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75亿,较2013 年底减少543 万。在经历了2011 年至2012 年的快速增长期之后,微博客市场逐步进入成熟期。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用户使用成熟度和内容偏好度的加深,其自身属性也在变化。从价值应用角度来看,随着微博客数据的积累,微博客将在舆情管理、行为预测、网络营销发挥更大价值。⑩

二、“冰桶挑战”:社交媒体上的公益狂欢

1、“冰桶挑战”活动起源

“冰桶挑战”源于美国公益组织ALS协会(ALS 病,也叫“渐冻症”)为筹集款项,于今年7 月份在社交媒体上发起的一项活动“Ice Bucket Challenge”。该项活动号召用户拿起冰水从头部泼自己,感受下“渐冻”;参与者还需拍一段影片发到社交媒体上,并在视频中点名邀请3 位接下来接受挑战的好友。而被点到好友则要在24小时内完成挑战,否则要向“渐冻人”慈善组织捐款100 美元。

2、“冰桶挑战”活动发展

仅仅两周内,“冰桶挑战”风靡美国,成为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ALS 迅速进入美国公众视野。据媒体数据,从7 月29 日至8 月18 日间,冰桶挑战为美国ALS 协会增加了30 多万名新捐赠者,连同原有捐赠者的捐赠,共计收到善款1560 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只募集到180万美元。

8 月18 日,“冰桶挑战”活动蔓延到中国。8 月17 日晚,“助力罕见病,一起‘冻’起来”公益项目在新浪微博微公益平台上线。8 月20 日,微博上#冰桶挑战#的话题讨论量达到85.3 万,是其上线以来讨论量最高的一天。截至8 月24 日,新浪微博共计有关“冰桶挑战”的话题微博约1211 万条,其中热门精选微博约6 万条。8月31 日22 点,#冰桶挑战#的话题阅读量达到44.8亿,讨论量也达到409.4万。

微博统计数据显示,8 月21 日微公益平台项目就收到捐款260 多万元,超过去年全年的社会捐款。截止8 月31 日,瓷娃娃罕见病关爱基金在微博公益平台上的公益项目已筹款730 多万。加上微博和秒拍承诺的200 万捐款,不到半个月时间内,以冰桶挑战为主题的微博募捐在微博上刮起一股募捐旋风,瓷娃娃罕见病关爱基金已获得捐款近1000 万,达到去年该基金接受社会捐款额的近5 倍。

三、微博助力“冰桶挑战”公益营销

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冰桶挑战”的引爆都有赖于社交平台的介入,不同的是,在国外,社交平台只是起到传播和吸引围观的作用,而在国内,微博则同时扮演了围观讨论、捐款和社会监督的角色。此外,“冰桶挑战”也为国内的公益营销带来新的慈善创意。

1、微博引发强大围观效应

冰桶挑战是国内首次以社交媒体为平台、线上与线下联动的公益尝试。微博从一开始就成为了国内冰桶挑战的网络传播平台。鉴于社交媒体扩散的天生优势,微博承载了这场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公益游戏与筹款活动。而其他主打私密社交的网络平台,则起到辅助与旁观的作用。

这种围观效应显然是强大的。仅仅两周时间,单是微博的微公益平台就给瓷娃娃中心筹集到了700 多万人民币善款,瓷娃娃官方微博粉丝数也从1 万多急速增长到10 万多。正因如此强大的围观,冰桶挑战才成为一场公益机构、名人明星和微博媒体的多方营销活动。慈善公益机构的受益自然不必多言。这种多赢的、快乐的公益参与方式让公益慈善机构和数十万渐冻症患者获得更多关注,而这种关注也同样得益于微博平台的积极推广。

2、微博构建平台新角色

微博用户可以在微博这个平台上实现从“关注捐款监督”的一站式公益参与,改变了以往社交网络扮演的传播推广这一传统角色。

一方面,微博不仅提供了公益慈善信息,更为有意向的网友直接提供了可靠便捷的捐款渠道。网友既可以通过明星名人分享的捐款微博链接进入捐款页,也可以通过#冰桶挑战#话题页进入捐款页面。在刷微博的同时就可以完成捐款,并且可以通过分享捐款微博吸引社交关系链上好友的关注,进一步扩大公益项目的参与范围。无论金额大小,通过微公益平台捐款都可以毫无顾虑的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打消了遭到道德评判的顾虑,名人与民众皆有更多动力捐献善款。

另一方面,微博还同时发挥监督善款的作用。此前无论是壹基金还是嫣然天使基金,都曾暴露出信息不够公开透明而引发质疑的情况,这些慈善行为直接伤害到了民众对公益基金的信任和捐款的热情。通过微博的微公益平台捐款不仅实现实时到账和信息公开,而且微博上的围观促使公益组织的运作更加透明,善款的使用情况在网友的传播中得到不断监督和验证。这或许是目前公益筹款最为有效的监督机制。此次获得微公益筹款的瓷娃娃中心也在微博上公布了冰桶挑战专项基金的首期使用情况。这是中国慈善公益基金运作方式的一个良好的开始。

3、微博制造全新引爆点

相对于传统慈善募捐通用的明星效用,“冰桶挑战”也是从明星上寻找的引爆点。与传统公益营销不同的是,该项活动并没有直接把捐款搬到网上来,而是充分利用圈层泛化传播,扩大了传播面,提高了影响力。

小米董事长雷军是国内第一个接受冰桶挑战的人,随着他点名刘德华,这场公益接力也从企业界向娱乐界传递,并最终风靡开来。周杰伦、章子怡、潘石屹、姚明等近200 位各界明星名人完成了冰桶挑战。00 后组合TFBOYS 完成挑战的视频8 分钟内被转发10 万多次,5 天里播放量达到4200 多万次。王思聪不但个人捐款100 万,而且还带动2500 多人通过微博公益平台捐款,成为劝募能力最强的人。

名人参与冰桶挑战,不仅给自己营造了良好的公众形象,也给慈善机构带来了善款和更加需要的媒体关注。而微博对不同名人不同方式的冰桶挑战的持续更新,也获得了来自名人粉丝的大量关注和流量保证,使得ALS 病症及患病人群迅速进入公众视野。

4、微博带来全新慈善创意

自媒体时代,以@好友的方式发起慈善活动并传播慈善爱心,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之举。冰桶挑战赛通过互相点名挑战的方式,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社会责任感。这一活动用一种娱乐精神抓住了人们,在全民娱乐的同时完成了慈善的传递和普及。⑾

在普通公众印象中,慈善就像一场苦情戏,从头至尾,充斥着痛苦的表情、煽情的眼泪、低沉的音乐,渲染气氛后在屏幕下方适时地出现捐款方式。这是我国传统的爱心捐助模式之一,多用于地方电视媒体等,传播率低、效果不高的同时,也让受助者以伤痛换取慈善,带来二次伤害。与之相比,“冰桶挑战”是一种更接地气、更能让全民参与、更具娱乐精神的慈善方式。它比媒体的“煽情剧”传播性更高,更易被人接受,而且也比慈善晚会实用性更强,更加节约成本。这是一次多方共赢,资金得到筹集、疾病得到宣传、话题受到关注、大众感受到“慈善狂欢”。“冰桶挑战”式的公益营销简便、门槛低、投资少,却获得前所未有的慈善募捐和传播效果。⑿

时至今日,慈善公益事业早已过了纯粹道德感召的阶段,而有赖于更多的创意技巧和营销传播。“冰桶挑战”的成功,就在于将创意注入公益营销当中,用创新找回慈善本源。反观国内的慈善环境,恰恰需要慈善价值的回归。⒀

结语

微博上的“冰桶挑战”再次证明了社交媒体在公益营销方面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微博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在微博平台上发起公益项目、进行推广,同时又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开放性优势,对公益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并借助微博的围观效应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这将有利于帮助公众恢复对公益慈善的信心,以更加理性和宽容的态度投入到公益当中。长远来看,这无疑有利于公益事业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① Dan Gillmor. News for the NextGeneration: Here Comes We "Media"[J].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2003(11/12):29-37

② Chris Wills. Shayne Bowman. WeMedia[J]. The Media Center, 2003(7):11-17

③百度百科,《社交媒体》[EB/OL].baike.baidu.com/view /2169907.htm.

④Kaplan, Andreas M,Michael Haenlein,“Users of the world,unite! The challengesand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Media”.Business Horizons,53(1):59 -68

⑤⑥⑧⑨曹博林,《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未来——兼谈当下对社交媒体认识的模糊之处》[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65-69

⑦王晓光、郭淑娟,《社会性媒体初论》[EB/OL]news.163.com/08/1217/14/4TCEO1DH000131UN.html

⑩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t20140721_47437.htm

⑾⑿王琦,《我们需要“冰桶挑战”的慈善创意》[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4(8):70

⒀张健,《“冰桶挑战”以创新找回慈善本源》[J]《. 辽宁日报》,2013-8-26

第6篇

中国的很多企业都在使出浑身解数尝试各式各样的公益营销方式,有成有败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我们不妨先来思考一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公益营销最核心的价值在哪里?企业在做公益活动的时候一方面是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是通过公益活动达到扩大社会影响,提升品牌美誉度的目的。对于企业来说,公益营销的最核心的目的就是多赢,既要赢形象、赢口碑,又要赢机会、赢市场。

对于公益营销,企业要做到名利双收实现多赢,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1 要有一颗“公益心”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没有社会发展就没有企业发展,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如果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在市场竞争中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会得到国家各级部门的支持,也会使企业非常容易在公众中获得高信任度和知名度。这对企业的品牌来讲是一笔无形的巨额资产,会让品牌产生更大的魅力,对消费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摩托罗拉刚进入中国时为了与中国政府和消费者加强沟通,提出了“做社会好公民”的公益营销目标。为教育事业捐款、为灾区捐款、为抗非典捐款等,并在2005年其发起了旨在回收废弃手机及配件,以减少环境污染的“绿箱子环保计划”等一系列举措,都向世人展示了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

“公益心”。

摩托罗拉也借此赢得了社会大众的信任,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现在,摩托罗拉每年还会拿出全球销售额的1.5%交由摩托罗拉基金会用于公益慈善事业。这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美国通信业巨头每年都会两份报告,一份是上市公司年报,另一份便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瑞士利乐公司经过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的食品包装企业巨头,是最先为液态牛奶提供包装的公司之一,也是牛奶、果汁、饮料和许多其它产品包装系统的大型供货商之一。为了在中国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利乐在环保等各种公益活动方面不遗余力,公司将“循环利用、资源再生、优秀的企业公民”这三项指标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并为此展开了一系列公益营销活动。

2009年开始,利乐联手功夫巨星李连杰开展“我爱牛奶”公益推广活动,取得了显著的公益营销成果,推动了中国乳业的复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0年5月世博来临,周迅作为联合国在华机构的第一位亲善大使,以及世博会中唯一的环保大使,通过OURPART平台,积极团结热心环保的普通人群,并联合利乐等关注环保的企业团体,共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同时,利乐与OUR PART合作,倡导再回收再利用的低碳生活方式受到各方好评。利乐在公益营销中借助了明星效应,使得公益营销的影响力更加广泛而持久。

利乐通过借力公益环保和明星效应,赢得了公众的眼球;又通过与牛奶捆绑营销,推动了乳业复苏。由此在公益营销的道路上大放光彩。

企业要时刻保持一颗“公益心”,将公益行为的价值最大化,与消费者联系起来,让消费者在公益活动中感受产品和自我的价值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上公益营销的道路。

2 让公益成为―种习惯

关于公益慈善,马云说过一句话:“慈善不是比谁更有钱,谁比谁捐的多,而是比谁更关注弱势群体。”这对于公益营销的实质也是一个提示。公益营销不能太过注重营销效果,公益效果更关键。这一点的把握也体现了企业的“利”与“义”的平衡度。公益营销,首先是公益,所以在公益营销当中要把社会责任和公益理念放在第一位,且要重视这种责任的持久性。企业公益不是上市活动,不能对大众心智进行猛烈的狂轰滥炸,它需要持续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持续赢得人们的好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尊敬和信任。

公益营销的效果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试想,在每一次重大灾害来临需要援助的时候,人们总能看到某个品牌的身影,你可以不是捐助最多的,但每一次都能挺身而出、雪中送炭,人们自然会记住你所做的一切,并支持你的品牌。只有持续不断的公益活动才能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持续不断的信任和好感,并最终达到让消费者产生品牌忠诚度。赢得品牌忠诚度,也就赢得了产品销量的增长。

可口可乐投入了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公益活动――希望工程,并且十年如一日的坚持。1993年至今,可口可乐公司已在中国捐建了52所希望小学,100多个希望书库,使6万多名儿童重返校园。在可口可乐公益事务部的电脑里,存有捐建的52所希望小学的详细资料和信息,并与28个装瓶厂紧密配合,一同为这些希望小学持续服务。可口可乐这种一以贯之的公益举措是其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也是其一直以来被大众喜爱和接受的原因。

3 公益营销也是需要有“谋略”

公益营销中的公益活动并不是单纯的慈善事业、捐助事业,公益活动必须让消费者能够感受到品牌的存在,触摸到产品的质感,让消费者在意识中把品牌与公益行为牢牢的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真正有价值的公益营销。所以,公益营销也是要讲求“谋略”的。

在中国,宝洁是知名度最高、大学毕业生最向往工作的跨国企业。原因何在?

在中国的公益营销项目中,宝洁尤其支持教育事业――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院,宝洁公司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宝洁在教育上的公益赞助,大抵遵循以下三项思维逻辑:

第一,通过赞助,影响中国最高端的知识人才。宝洁相当多的教育赞助项目,集中于中国科学院、北大、清华等中国最优秀的研究机构、大学,那里聚集了中国最顶尖的知识人才,他们是宝洁公司最希望吸引的发展人才。

第二,跟随政府关注的焦点,赢得政府的认同。

“希望小学”建设是中国政府所积极推进的宏大工程,宝洁不断投入资金支持中国希望工程,赢得了中国政府的高度赞许。

第三,关注中国下一代,将品牌影响力对准未来消费者。宝洁投入巨资启动“春蕾计划”,支持中国少年儿童的教育工程,从营销的角度上,宝洁已经将品牌影响力对准了其未来的消费者――中国的少年儿童。

在宝浩等跨国巨头企业看来,公益赞助既是表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也是赢得政府认同、打造企业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而出色的商业化运作则使得公益赞助变成一种社会受益、企业有利的双赢行为,同时也是一场成功的公益营销。宝洁公司的成功案例说明了,即使是做公益营销也是需要有“谋略”的。

4 淡化商业痕迹,引导第三方进行评价

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自己夸自己100个好不如别人说你1个好。第三方的评价和肯定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舆论影响,从而使品牌的美誉度得到提升和稳固。这就是所谓的好口碑,它远比企业自我宣传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我们国内一些深入民心的企业就是将公益行为渗透在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同时通过长时间的公益行为积累,形成了良好的舆论形象,从而引起消费者共鸣,实现营销的目标,成为全国强势品牌,完成了其他企业用几十年才能完成的目标。

当年,在央视举办的“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募捐晚会”上,拥有红色罐装王老吉商标使用权的香港加多宝集团一鸣惊人,捐出1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单笔最高捐款。一个并非世界五百强的本土企业能够在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挺身而出,向同胞兄弟姐妹倾囊相助。一时间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采访。电视、杂志上对加多宝的王老吉凉茶做了专题报道,网络上网民们甚至发出“封杀王老吉,买光超市的红罐王老吉”、“从此以后,喝饮料只喝王老吉!”的号召,并得到网友的疯狂响应,加多宝的红罐王老吉一时间名声大噪。显然加多宝把这次公益举动转变成了一个事件营销,但精妙的策划让人们短时间内忽略了炒作的嫌疑。这里关键的一点就是所有的话都不是加多宝公司的人说的。王老吉凉茶正是凭借着这场浩大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第三方舆论势力完成了公益营销的成功飞跃。

其实,加多宝的公益之举从2001年就开始了,已连续7年举办“王老吉・学子情”爱心助学活动。一位长期关注企业文化研究的专家表示,这是加多宝集团将“企业公民”理念融入企业文化的一个表现,公益活动也成为了王老吉文化营销的一部分,同时也符合王老吉品牌的“草根”定位,王老吉品牌的亲民路线为其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其“企业公民”理念,成为了中国企业公益营销的―个新坐标。

由此可见,公益营销如今已成为各大企业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营销手段,这种营销手段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掌握的。不管企业大小,在活动前进行充分的谋划和安排,后续跟进有效的传播,都可以借此实现四两拨千金的效果。

一次成功的公益营销活动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能拉近与消费者的关系,提高社会效益。美国一项对469家不同行业的公司的调查表明:资产、销售、投资回报率均与企业的公众形象有着不同程度的正比关系。对企业内部来说,能有力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公民行为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与没有从事过公益事业的公司相比,频繁从事公益事业公司的员工忠诚度大约高出25%。而超过75%的员工之所以选择为目前的公司工作,部分原因在于看重该公司对各种社会公益事业的承诺。即企业员工的企业荣誉感使其更加忠诚于企业。

第7篇

从近几年的国内媒体实践来看,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响应是积极的、主动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没有形成对立,而是不断融合、互补共生,很多传统媒体还提出全媒体的发展战略。以传统媒体和微博之间的互动为例,微博目前的发展模式是先披露社会事件引发关注,然后传统媒体介入进行采访、核实,最后再由微博来关注、转发,使事件又上升一个高度。传统媒体一方面将新媒体作为跟踪突发消息的重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纷纷注册微博、社交网络,甚至研发自己的移动终端客户端,形成了当下多元传播的媒体生态环境,给了受众更多的选择和判断,提升了受众的媒介素养。

应该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共融共生,对媒体、对受众都是一件好事。那么,在这样的媒体生态中,传统媒体如何更有作为?如何为受众提供更满意的媒介服务?这是传统媒体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从传统媒体的定位、功能和运行来看,笔者认为,发扬专业精神、服务公共利益、构建主流价值、打造人文精品、坚守社会责任,是传统媒体应该更加强化和提升的重点。

发扬专业精神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传统媒体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检验,有一批专业的媒体人才,他们恪守专业精神和新闻理想,他们坚持信源的可靠性,在内容上不断求证、把关,严格遵从专业主义的要求,这是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所在。新媒体虽然速度快,内容多,但是信息零散,而且很多消息来源不完全可靠,也没有专业的采编队伍去调查和求证。特别是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传统媒体的记者往往能凭借职业的敏感、专业的素质和先进的装备冲在报道第一线,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回报道。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泰国军事、日本福岛核泄漏等报道中,我们看到,传统媒体的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事件核心区,真实记录和报道现场情况,赢得了受众的尊重和信任。所以,在新时期,传统媒体更要发扬专业精神,在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中为受众第一时间提供权威及时的信息。

服务公共利益是传统媒体的本质所在。传统媒体大多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公共属性。因此,传统媒体不能以追求市场价值为目标,也不能服务特定的利益集团,而是要为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服务,满足最大多数受众的需要。像中央电视台近几年先后开播戏曲、音乐、少儿、科教、法治、新闻、纪录片等具有极强公益性质的频道,这些频道几乎都是亏本频道,中央电视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这些频道很好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满足了广大观众的收视需求,这是传统媒体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的具体体现。

构建主流价值是传统媒体的使命所在。新媒体多是自媒体,它很个性、很自由,其体现的价值观也是即时性、一过性的,是一种流行文化。一个社会要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不断积累沉淀大多数人认同的、共同遵守的主流价值观,传统媒体应该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构建者。作为国家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始终坚持对主流价值观的守护与传播,大力扶植和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社会服务、法治、经济、少儿、农业等公益性节目,在中央电视台400多个栏目中,这类栏目的比例已经超过了70%。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还大力推出了一大批满足不同观众需求的电视节目和《感动中国》、《平安中国》、《文明中国》、《书香中国》等一批大型系列报道,不断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满足观众对美的感受、体验、欣赏,引导观众培养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打造人文精品是传统媒体的品质所在。传统媒体的很多作品可以成为经典之作,因为传统媒体的专业人才、资源整合能力和高投入、长周期可以保障精品力作的产生,而新媒体更讲求时效性、时尚性和低成本。因此,打造人文精品是传统媒体高品质和高品位的体现。像中央电视台成立以来,拍摄、制作了一大批展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专题片、纪录片。这些专题片、纪录片既是精品节目,又是精神财富,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望长城》、《中华文明》、《复兴之路》、《故宫》、《颐和园》、《新丝绸之路》、《再说长江》、《舌尖上的中国》等,都是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些节目大都历时数年拍摄、制作完成,搜集、分析、整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采访了大量的历史见证人和专家学者,内容科学严谨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坚守社会责任是传统媒体的职责所在。传统媒体是社会的守望者,在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中,传统媒体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唤起全社会对弱势人群的关注、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宣传国家在这些方面的方针和政策,调动公众参与公益活动、公益事业的热情,彰显社会责任和媒体影响力。我们看到,很多传统媒体都在积极调动社会资源,经常开展一些大型公益活动,他们走进基层、走进农村,服务社会,服务群众,这是传统媒体特有的职责所在。像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充分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介形式,吸引了全国各省、区、市的200多名乡村教师、近千名网友和一些地方教育部门积极参与,活动为“最美乡村教师”赠送了笔记本电脑、教学专用投影仪教学设备和《光明日报》等报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活动既是推动落实国家关于农村教育发展各项部署的有益尝试,也是传统媒体通过主动设置议题来引导舆论、弘扬核心价值的一次宣传实践,还是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和帮助乡村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爱心之举。

第8篇

【关键词】旅游广播 文化品牌 媒体价值 社会公益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信息化背景之下,数字技术发展迅猛,内容形式极大丰富,媒体受众可选择的信息数量爆炸式地不断上涨,信息传播途径愈加多样。同时,受众群体不断细分,类型化区间不断更新。对于区域旅游广播这一类大众媒体而言,如何制造适合更广泛听众的音频产品,如何打造适用于多层次客户的价值平台,如何对地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多维度、高效率、有影响、可持续的传播与促进,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求索的问题。

河北旅游文化广播创新思维,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之下,强化区域一体、文化一脉的发展理念,亮出文化牌,以文化的大概念带动旅游消费,将广播中具象的旅游形象进行故事化改造,使其入耳、入心,形成文化品牌,将不可移动的旅游产品包装为碎片化音频节目,于广播、网络、手机客户端、图书、报刊等多种媒体途径上传播,打造随身听、随时看的立体化、可移动推介平台。在生产文化套餐的同时,制造多种适合不同类型人群的旅游产品,于线上、线下同步推介旅游资源,树立文化品牌,使得参与其中的听众获取视觉、听觉、心理感受等多重旅游体验与文化启迪。

河北旅游文化频率主动作为,进行有益探索,收获诸多有效案例,浅析如下,以供参考。

一、节目创作:生产文化套餐,推介旅游资源

关于旅游经济的综合表述,多定义为“吃、住、行、游、购、娱”六项元素,具象的旅游活动背后,依托的是区域的历史文化积淀。片面拘泥具象层面的表述,难免失之于泛泛,须将文化意蕴与其融汇合一,以历史渊源与之贯穿始终,方得以在旅游产品的推介之中展现区域文化的深厚内涵,打造极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使得当地旅游经济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河北旅游文化广播尝试系统发掘本土文化,全面推介旅游资源,以故事化、通俗化的模式生产一系列代表作。为保证播讲内容的权威性、专业性,特邀请省内外知名<已д咦槌纱醋魍哦樱在节目内容、样态、编排等方面大胆创新,把握舆论宣传重要节点,成序列推出《燕赵传奇》《“伟伟道来”话燕赵》等大规模文化套餐。通过《根脉文化》《皇家文化》《民俗文化》《诚义文化》《长城文化》《中央人民政府从这里走来――华北人民政府全景实录》《燕赵抗战英豪录》《张家口往事》《邯郸成语故事》《唐山工商史话》《保定直隶印记》《走进察哈尔文化城》等十多个系列、上千集节目集中展示京津冀悠久厚重的人文历史、璀璨多姿的文化遗产、慷慨诚义的燕赵风骨,曾获赞:“用历史讲新闻,用文艺讲文化”的创作典范,善于生产“能让人静下心来的广播节目”。

具体到节目的生产过程,一贯秉承以下几条思路。

突出特色,提升亮度。“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某条旅游线路或某种区域文化的迷人之处正在于它与受众日常生活的差异性,“寻找不同于以往的生活体验”正是旅游活动的意义所在。着力点染区域文化的独特之处,是提升广播收听体验,实现节目社会价值的关键。如:元明清三代,河北作为畿辅之地,孕育了特殊的地域文化。鉴于此,频率策划制播百集系列节目《燕赵传奇之皇家文化》,以发生在燕赵之地的帝王传奇作为故事内核,串联起京津冀各地代表性文化景区,带动周边游客短途出游。

立足本土,挖掘历史。全面立体地宣传区域文化,是省级主流媒体的责任与义务。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人谈本土事,最容易产生亲切感,增强贴近性,在吸引受众耳朵的同时引来消费人群。节目创编人员邀请地方文化学者,用故乡音讲故乡事,选取受众“熟悉又不甚清楚的文化故事”“亲切又不甚了解的历史人物”,串联起近在身边的经典旅游线路。如在百集系列节目《邯郸成语故事》的制播之中,以妇孺皆知的成语故事作为主线,讲述先秦以来的邯郸历史,切入邯郸周边的旅游景点,与邯郸旅游局等政府机构通力合作,打造“邯郸成语”旅游专线。

把握时机,营造氛围。恰当的宣传时机、贴切的表达方式、恰如其分地把握受众的收听需求是广播频率生存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如:《中央人民政府从这里走来――华北人民政府全景实录》播出于华北人民政府诞生65周年之际,《张家口往事》播出于2015年北京申奥结果揭晓之前,《唐山工商史话》播出于2016年唐山世博会期间,准确把握舆论热点,系统讲述地域文化,立体打造旅游品牌,形成旅游消费热潮。

多种形式,丰富表达。随着受众人群不断细化,收听需求也愈加多样,媒体需根据市场需求,谋划丰富和谐的表达方式。提前策划的系列节目、现场连线的实地采访、热点话题的深度访谈、声情并茂的公益片花、随时播报的服务讯息等灵活多样又和谐统一的立体宣传模式是构架广阔媒体平台、实现丰富文化价值的利器。

多媒联动,复合传播。信息化时代,媒体需在注重挖掘深度的同时扩展传播广度。频率各档节目均开通官方微博和网友互动;通过网络和手机客户端以图片、文字、音频等形式全面展示栏目形象,呈现地域风情;与当地纸媒、出版社深入合作,将节目文稿重新编排、进行连载,或编辑成书、推向市场。

二、线下产品:引领文化风尚,掀动旅游风潮

节目是广播频率的核心产品,是附加产品的价值平台。依托核心产品,设计策划具有相同精神内核、丰富外延形式,兼具可参与度和增值幅度的相关产品,是河北旅游文化频率在产业发展之中的创新之处、创富之道。在精耕细作生产精品节目、打造文化品牌的同时,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开展多种线下活动,双轨并行带来了广泛的影响力,产生了引领京津冀区域文化风尚、带动周边文化旅游的新动力。

自办活动,扩大影响。频率依托优势栏目开展“听燕赵传奇,行河北大地”“根脉之旅”“红色之旅”等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旅游活动,直播节目与旅游局、旅行社等相关单位合作,将栏目转化为商业平台,将听众转化为消费者,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商业价值。通过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认知度和美誉度,通过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多维展示有效提升了频率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延伸产业,拓展市场。河北旅游文化频率定位不仅是一个媒体平台,更是一个媒体品牌,力求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频率拓展传统广播节目外延,将线性的音频节目固定化,将无形的广播内容具象化,出版制作栏目同名图书,定制专属旅游产品,进而建立双向产业链条,将文化产品推向学校、社区、景区等广阔的市场,同时吸引市场受众体验量身定制的文化旅游线路。

同仁协作,文创经济。现代媒体不仅承担舆论宣传的责任,也是社会文化风尚的塑造者,社会市场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河北旅游文化频率着力建设文化创意领域的协作同盟,与省内重量级文化企业合作,以崇德尚礼、自强不息的理念为核心,以汉文化的代表符号“闾里”为重点,立体宣传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美丽乡村建设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古镇――衡水湖畔“闾里小镇”。项目以衡水为根据地,有效辐射石家庄与北京、山东客户群体,取得良好经营成绩。

外向思维,引领风尚。近年来,广播频率的优势受众从居家人群向车载人群快速转移,为提升优势受众的关注度,带动车载人群的旅游消费,频率与上汽集团结成战略同盟,共同策划组织“纵越京津冀蒙――天路探索自驾游”。通过广播、微信、4S店内报名等多种招募模式,集结省内外精英人群参与活动,全程以事先预热、同步连线、事后回顾,鼓励车主利用社交媒体游记等多种宣传手段相结合,赢得极佳宣传效果,收获^好经济效益。

三、公益理念:助力文化产业,凸显社会价值

广播频率以其高覆盖和低成本及多样化的收听方式,加以新媒体辅助手段带来的多种互动参与途径,拥有独一无二的社会公益潜能。社会化的公益时代,广播媒体可以借助宣传优势扮演行动者、策划者、沟通与联结者等多重角色,以其特殊身份参与公益活动的创新与传播,有效激发、勾连、组织受众群体的公益热情,为区域受众注入饱含文化内涵的公益理念,这是广播媒体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广播频率服务社会、服务受众的重要形式。在以上方面,河北旅游文化频率亦有所尝试。

线性节目的公益植入。大众媒体理应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公益理念的倡导者,这一事业需要将成风化雨的传导模式、一以贯之的持续方式、多种多样的表达形式结合为一体,方可见公益之花处处开放的盛景。频率将公益广告的制作编播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模块,于线性节目中进行植入,由精干创作力量专门负责,根据热点话题与节令时序进行专业生产,保证编播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相关作品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公益活动的品牌强化。公益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文化概念,公益活动是一种具有群体性的文化行动。频率以公益之心打造品牌公益活动,联合省市出版阅读机构持续开展“我为盲童读经典”大型公益活动,通过招募志愿者奉献爱心、助读帮扶,为有视力障碍的适龄儿童朗读文学经典,共建声音图书馆,将优秀作品编辑成音频节目在节目中播出,并吸引社会爱心人士定向捐助善款及视听教学器材。活动参与度高、影响力广,获河北省十佳青年公益项目奖。

公益事业的媒体助力。对比商业活动,公益活动更需要得到广泛的关注与参与,频率依托自身传播优势,积极参与报道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文化活动,以声音资源助力公益事业的深入开展。频率以月度、季度为单位,联合地方曲艺机构制作演出公益相声专场、公益舞台剧专场,以名牌主持人担纲领衔,向基层受众传播公益理念;京津冀文化积淀深厚,书画、文物艺术颇具群众基础,频率与实力拍卖机构联合运作,组织、报道多场艺术品义卖活动,践行文化公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