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1 10:15: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启发;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2-0096-01
在整个高中生物教学体系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无法从生活中真切地体会到,往往非常依赖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生物教师要在课堂上合理选取素材,构建富有特色的启发式教学平台,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原则
1. 独立思考的原则
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但随着探究能力的进一步要求,不仅课程要求提高了,题目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这就需要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高中生物实验众多,但有的学校条件有限,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思考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启发式教学模式需要坚持独立思考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去。例如,在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时候,教师仅进行讲解是不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自己去设计一个农场,考虑如何配置各种生物才能保证农场的稳定性。学生在具备一定生物基础的情况下,就很容易想到食物链,通过各种简单的推理,最终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就会大大加深。让学生在独立的情况下思考,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
2. 举一反三的原则
高中生物涉及的知识比较多,既需要背诵概念,又需要对一些抽象推理和联想有很强的把握。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讲解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遇到问题可以举一反三。启发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相关内容的时候,对于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应当有非常深刻的了解,才能联系到各种物质的循环。在物质循环过程中,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联系,最终发生了哪些变化,由此进一步拓展可以联想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说从一个点开始,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形成一个面,最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将有立体化的效果。举一反三,在生物教学中需要不断引导,从最基本的生物基础知识到生物实验再到生物的探究性学习等各个方面,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策略应用到教学中的有效措施
(1)充分利用课外实践的机会。通常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都会有实践环节,对于这类课外实践,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探索更多的生物现象。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如果不能加以实践辅助的话,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例如,在进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相关章节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去采集各类生物组织样本。教师在采集的样品中,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最终通过检测的方法来证明设想。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非常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所采集的材料富含哪种物质,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实践探索高中生物的奥妙。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将基础知识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亲自体验,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发散性思维,这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有很大的帮助。
(2)积极落实生物实验操作。高中生物很多知识都是建立在实验操作上,如果没有实验作为教学基础,那么生物教学的意义就不复存在。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将高中生物实验作为一个教学的重要环节来展开,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有很大的作用。比如,在进行“蛋白质的检测”相关的实验教学时,学生将被安排亲自去做这样的实验,而这个教学内容也是生物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向试管中滴加2ml的样品溶液,当加入了1ml双缩脲试剂A后,将液体摇匀,再滴加3滴~4滴双缩脲试剂B,摇匀后就可以观察颜色的变化。这样的一个基本的验证实验,将生物变化非常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对于学生消化知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3)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启发式教学模式除了在教学内容上有要求外,在教学方法上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课堂的趣味性就是其中之一。良好的教学氛围会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而这和教师调动学生情绪的水平有关。比如,在进行“DNA的结构”相关内容的讲解时,对DNA这一非常抽象的概念,讲解起来非常费力。但是引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史,从教学模型开始讲述DNA的组成,由具体到抽象,这样就极大地减少了课堂教学的枯燥感。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图片或视频的形式,通过多种感官对学生进行刺激,极大地活跃课堂氛围,最终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减少学习的疲惫感的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时代的发展,使得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这就要求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启发式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对将学生打造成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具有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 启发式方法
论文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启发式教学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目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训练他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既快又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动作的技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我国启发式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开启了我国启发式教学的先河。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方法中的一条重要标准和指导思想,贯穿于各种教学方法中,起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举一反三的作用。在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学活动性,所谓教学活动性是指教与学要处于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通过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成一种互动,以促进体育教学。
一、正确理解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就是在教学中注意激活思想,启发式教学是符合人体生理、心理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技工学校中很多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实质认识不够,常常与提问法等同起来,这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启发式教学而所造成的。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启发式教学逐渐得到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但是,在技工学校中还有很多教师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那么,要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把启发式教学引入体育教学中呢?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可以与新的教学方法平行地采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现在所采用的是一种经过改造的传统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的主体与客体的不同,教学又分为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笔者认同第三种观点。目前,在技工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所采用的正是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指导,经过对传统教学方法改造的一种新讲授法。这种课堂讲授示范法应贯穿启发式教学,并且可以和其他教学方法交叉进行教学活动。因此,体育教师正确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技工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密切配合,巧妙的引入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技术要领、细节,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启发式教学的依据
教学目的任务就是通过任何教学方法、途径把知识、能力传授给学生。而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的区别就在于: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的任务主要是传授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而现代教学论则认为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现代教学论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节与控制知识信息量,促使学生心理过程定向探求,以获得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认识。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推进学生的心理过程。
三、 控制好启发式教学
对体育教学目标要合理适度把握,结合实际教学活动,才能控制好启发式教学的“度”和“量”,才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程序过低会使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刺激,而过高则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在技工学校中通过教师对体育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才能掌握好分寸,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 在启发式教育中,如果教师传授的东西过于简单,这样学生就会减少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上只有设置一定的障碍,才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克服障碍的智力情绪,要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独立活动的机会,而不是总是老师牵着学生走。因此,适当提高难度的实质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高难度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如果太难就会走向反面。因而“分寸”和“度”的把握必须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精神力量克服障碍。
四、 启发式教学与体育教学原则紧密结合
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从事体育锻炼者寻求最佳锻炼效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各种原则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各种原则。体育教学不是孤立的教学系统,体育运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有时间和空间等的要求,每一个项目不同要求也不一致,所以我们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一定要抓主要矛盾以点带面,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动机原则
启发式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用知识去激发、用难度去强化,又实践去深化,从学生在心理上培养一种克服障碍的能力。使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为获得知识和技能而刻苦学习。教育中最本质的精神不是制约而是解放。
2、 循序渐进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既快又准确的理解所学习的动作,并能够牢固掌握动作的技能。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神经过程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过程并未建立,往往会出现多余动作,外表看起来动作僵硬不协调。因此,教师要把动作分成几部分进行讲解,并按着动作顺序由慢到快、又简到繁的进行反复教学练习,循序渐进的完成教学程序。
3、 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系统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过去的操作情况去调整未来的行为,在现代科学中,反馈方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个行业中都经常用到,它也是检查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反馈方法也是如此。体育教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是在动中掌握技术、技能,而且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干扰,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对象,将技术、技能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并通过随时随地的接收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不仅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而是思维与身体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主体,只有通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启发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术技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历史教学启发式教学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最早体现在我国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观点中,这是对启发式教学原则最早的阐述,指出了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对我国几千年启发式教学起了引导作用。然而在这中学历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误区,比如仅是通过老师的启发让学生得到正确答案等,这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需要加强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一、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涵义和历史渊源
启发式教学是引导、激发、启示学生积极自主思考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够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的调动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正面启发、情景启发、类比启发、发问式启发等方式,通过这些启发方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思维,从而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效率。
在中外古代教育历史中,“启发”一词最早被提出,源于《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对启发式教学最早的解释,大概含义是在学生想而不懂的时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想说而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引导学生正确表述,并且举一反三,学生就能够很好地掌握了。这体现了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实质就是启发和举一反三。
国外教育史上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思想的萌芽源于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通过问答、辩论、谈话等方式进行,在学生答错问题时进一步暗示学生,使学生自主寻求答案,帮助学生自我发现。这种方式主要是激发学生进行系统的思考。
二、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误区
1.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老师的启发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往往只是注重引导学生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不能让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找到这类问题的答案,这就不能培养学生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只会对某个问题进行分析,而不能分析这一类问题,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无所适从。
2.启发式教学就是老师提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在中学历史的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老师提问学生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这完全混淆了“启发”和“”的含义,这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原有的问题,无法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不能促进学生思考,也就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启发,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就是在学生回答完老师的问题后由老师总结
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会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总结问题答案让学生记下,这从根本上无法提高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学生在掌握老师的教学规律后往往会不认真回答问题,只是在等待老师的答案,不利于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原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也可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使学生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积极发言和思考,也能够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从被动接受历史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索历史,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意识
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往往会提出一些新的历史观点,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历史现象看到历史本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3.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老师在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过程中,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学习,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四、中学历史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的策略
1.正面启发和类比启发相结合
正面启发和类比启发都是老师常用的启发方式,正面启发主要是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类比启发主要是通过类似历史事件找出异同点。比如通过分析的背景、参战国、条约、影响,类比分析第二次、、等历史事件,使学生能够掌握这一段时期的历史全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掌握好课堂的关键点,能够在关键点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发问,使学生能够和老师产生一定的共鸣,这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2.加强情境启发方式的运用
情境启发是老师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丰富的语言和课外活动。烘托出学生学习历史的环境氛围,从而加强学生对历史的记忆,使学生能够从中受到启发。比如在讲时,可采用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观看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历史人物的性格和整个的过程,让学生感觉历史画面历历在目,从而加强学生对的记忆,也使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受到教育。
3.观察启发和扩散启发相结合
观察启发和扩散启发是启发式教学的两种重要的启发方式,观察启发是通过学生对电影、历史模型等的观察形成对历史的形象思维,扩散启发是让学生以某个历史知识点为核心多角度发散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观察启发和扩散启发相结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记忆,而且能够让学生对历史层层深入,从而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结构,从而驾驭历史思维。比如通过观看林则徐的图片和视频,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会联想到,如果没有会爆发吗?从而引出历史事件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这就从更高的层次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一整套的历史思维结构。
五、总结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要着眼于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历史的能力,因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防止陷入启发式教学的误区,要加强正面启发、类比启发、情境启发、扩散启发等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和实施,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玄娥.历史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4).
[2]章银杰.中学历史启发式教学常见误区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8,(9).
[3]邹建国.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l)启发式教学的起源关于启发性教学的言论与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出现的非常早。春秋时期,在当时“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下,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代表孔子根据自身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不断影响后世的经典性论断“不愤不启,不,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可以说这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最早论述,孔子也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人。“启发”一词正源出于这个论断。宋学家朱熹将孔子的这个论述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徘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也就是说,如果学生没有达到内心想要弄明白而思维却处于似懂非懂似通非通之际,老师就不去开启点拨其思考并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没有达到想要表达却言语晦涩不能准确论述难以表达之际,老师就不去帮助他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再用通畅的言语完整表述。对于有四个角的物体,如果学生由物体己知的一个角不能推知其它三个角,当老师的就不再告诉学生了。
(2)启发式教学的继承与逐步发展孔子之后,他提出的启发式教学思想不断地得到了后儒的继承、弘扬与发展。《学记》的作者提到“君子之教,喻也”,“喻”就是启发、引导的含义。那么怎样才能算作是善喻呢?《学记》的作者又指出应该“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因为“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这样,“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到了北宋,不少学者们又从“疑”的角度探讨了启发式教学思想。例如,朱熹提出“读书无疑,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指导者,师之功也”,张载也提出“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清代,王夫之更是从多方面发展补充了启发式教学,如从学思结合、补充方面提出“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从教、学结合方面提出“夫学以学夫所教,而学必非教,教以教人之学,而教必非学”,从学习动机和兴趣方面强调“本心乐为”,等等。到了近现代,随着“民主与科学”的潮流,大批学者人士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
比如强调“最要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的,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陶行知指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所以应该把“教授法”改作“教学法”,教学中要“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还提出了“五个解放”,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嘴巴、空间、时间。在1929年提出的十项教授法,第一项就是提倡启发式,此后,他还曾多次强调并要求广泛推行启发式教学,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3)启发式教学在现代的深化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和国内外大量不同流派的教育理论的涌现传播,研究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对启发式教学从不同角度、层次进行了探讨、交流、争议、补充,使启发式教学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深化发展。讨论的主要问题有:启发式教学的属性本质内涵外延,衡量启发式教学的标准,启发式教学的因素、特征、原则、机制、实施手段等,东西方启发式教学的比较。不少人在教学实践中展开了对启发式教学的实验和操作模式的研究,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
一、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原则,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可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情景,使教师对教学失去信心,学生对学习也失去信心。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使教学过程完全变成知识的传授过程,缺少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以及学生参与的机会。因此,在进行生物启发式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学生渴望学习的氛围,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后再去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独立思考原则。知识如果不经过深入的思考而直接灌输到脑中,就不能发展为智能。因此在进行生物启发式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生物生命现象丰富多彩的学科特点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运用各种启发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性原则。启发式教学强调互动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认真倾听,尊重学生,不要因为学生的错误想法而取笑学生,通过这样一种相互沟通与交流,不断地将知识引向深入。
4.适时适度原则。适时是指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师要善于让学生达到一种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最高,思维也处于高度的活跃状态,在这种时候,教师再在关键地方对学生进行稍微的引导点拨,启发的效果就会很好。适度是指教师的启发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太难也不能太过简单,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高中生物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方式
生物教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可利用生物学科的独特优势,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比如:第一,提问启发。这是教师运用最多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式,提问的依据是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过简单,并且要在关键处提问,不能任何时候都丢给学生一堆问题。此外,问题要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问题之间要有联系,这样才有利于对学生的启发。第二,直观启发。这种方式是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到启发式教学中来,包括Flash、多媒体课件、录像、幻灯、挂图、模型等,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直观。第三,比喻启发。比喻既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生物概念及规律的理解。在运用比喻启发的时候,要注意比喻恰当得体,通俗易懂。第四,比较启发。在生物课教学中,将某些有共同特性的知识以及容易混淆的知识归类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找出异同,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归纳比较以及鉴别问题的能力。
三、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学情境贯穿于整堂课中,可以是讲课的开始,也可以是讲课的中间或末尾,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内容,综合利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够在这种气氛中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利用直观手段和实验,启发学生自主性。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时候,可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去启迪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目的。比如,在讲到“内环境稳态”的时候,可在课堂上演示如下实验:取两支干净的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血浆和蒸馏水,然后用pH试纸检测各自的pH值;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几滴盐酸或者氢氧化钠,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pH值。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实验或教具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和思维。
3.语言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在实施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要在对知识的处理上,恰当地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可以用一些比喻的语言加以描述讲解,使知识形象化,这样学生就能较快地理解掌握了,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例如在讲到“反馈调节”这个概念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个概念比拟为: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时需要靠市场来进行调节,当这种产品市场供不应求时,信息反馈在决策部门,决策部门就会发出指令要求车间加强对该产品的生产,反之,如果这种产品供过于求时,就要要求压缩对该产品的生产。像这样,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启发式教学 基本内涵
当前教育正处在积极改革发展的阶段,在旧的教育体制的影响还没有完全退去,而新的教育体制还没有确立的情况下,我国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为将立足于这种社会背景,对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强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存在学习主体意识不强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他们认为语文是自己的母语,自己一出生说的就是汉语,因此没有必要学习语文;二是语文课本的设计有些比较枯燥,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语文学习的进步是比较慢的,学生就会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数学、外语这些提分比较快的科目上。因此语文课听不听、学不学都无所谓,语文课成了学生调节休息的时间。
(二)教育观念存在问题
受几十年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体制形成的长期影响,素质教育观念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或者说并没有全面的落实。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与素质教育相关的一些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虽然有课堂讨论教学方式的存在,但是整个课堂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依然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这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十分的不利,也是不利于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的。
二、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通过对启发式教学的研究分析,我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问题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逐步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容
1.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预见,也是教学大纲设定的学生学习的目的之所在。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学习兴趣,或者是学习兴趣很低,他是不可能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就是通过死记硬背掌握了所学习的知识,也是不可能会灵活运用的。因此,我们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时就要充分地考虑这些问题,在教学目标上要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要不断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使教学目的真正可以实现。
2.科学的授课模式
在启发式教学的理论范畴中认为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授课模式,因此启发式教学还有授课模式的内容。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在学习中逐步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二)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启发式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授课方法上一改纯粹由教师授课的模式,而是讲求以学生自身的积极思考为主;二是启发式教学所需要的问题都是由教师在上课前准备的,不会导致教学中遗漏教学问题的存在;三是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有助于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四是启发式教学相对于普通的教学方式来说还可以做到针对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需要对学生在自我研究中不明白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启发就可以了;五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接受还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的效率,创造比普通教学方式更高的价值。
三、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上文对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一)教材运用策略
在启发式教学实践中,教材的作用不再是被老师照本宣科的工具,而是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良师益友。因此在教材的运用上,我们首先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初中生的接受水平,合理的设定应该由学生来思考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主的钻研教材、学习教材。
(二)学生针对性策略
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学习。因此不论是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设定上,还是在课堂模式的选择上都要以学生为中心,都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的目的。
(三)问题设计策略
在启发式教学的问题设计上我们一定要做到问题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相一致,与所要教学的内容相符合,但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做到我们所设计的问题要新颖,有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四)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地调整以前的那种以老师讲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积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变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为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双向教学。只有采用双向的课堂教学模式才符合启发式教学的要求。
结论
总之,当前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而克服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启发式教学正好满足了这种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搞好初中的语文教学。
【参考资料】
一、启发式教学的起源及内涵
启发式教学早在我国古代春秋末期就已经被提出来了。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他的《论语?述而》中就有提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它的意思是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启发式教学法有着自己独到的解释。他认为如果学生没有主动积极地深思,仅靠老师讲授是没有意义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通常孔子会先通过讲授或让学生深思,然后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快进入“心愤,口悱”的状态。另外,孔子还会用举一反三的策略来启发和诱导学生去开动脑筋。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职责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在现代高中英语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和职责就是尽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深思,主动学习。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高中英语启发式教学原则
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亦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对于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实效性原则
现实生活中,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必须注重实效性。一件事情如果能够很有效率的完成,那么其所产生的价值也会很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启发式教学时,应对所教对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如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水平,学生性格特征,爱好等等。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二)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有一个互动和交流的时间,进行师生问答,通过教师的诱导和启发,使启发式教学真正得以落实。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通常教师的角色是一个controller,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掌控课堂教学的节奏,而学生互动和参与的机会很少。从而导致了课堂气氛的压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
(三)引导性原则
启发式教学重要的一个环节和关键就是教师的适时引导。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漫长和枯燥的过程,尤其是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因而,教师应该发挥其导向作用。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理由时,老师所要做的不是直接指出他们的理由然后告诉其正确的表达。相反,对一个优秀的高中英语老师而言,他们通常不会采取以上的策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所以,他们一般会先通过问其他理由,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去深思,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的找到解决理由的策略。
三、常见的教学策略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沟通和交流也日益频繁,贸易往来日渐增加。在这样一种趋势下,熟练掌握国际通用语英语就十分重要和必要了。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并做笔记。课后,通过大量的习题进行练习来巩固当堂所学内容。然而,这样的策略既死板又不具有实效性。事实上,在高中英语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是很好的一个教学策略,它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弊病,为英语教学带来新鲜的血液。下面,笔者将探讨几个比较可行的常见的启发式教学策略。
策略一:激情法。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死板,缺乏活力。对从事多年英语教学的高中英语老师而言,英语教学俨然成为了一种模式,即课堂板书,讲解和课后习题。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有激情和积极性去学习。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全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教师如果要讲earthquake(地震)这一课,就可以先通过一个英文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对地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在看短片的过程中,掌握一些英文表述和相关背景知识,这样,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就轻松许多,而学生在学习时也会如鱼得水。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一)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心向,要具备必要的知识基础。
(二)教师了解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协调,在时态上要同步。
(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要有明确一致的教学方向和目标。
二、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相结合。现代教学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来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
(二)加强双基与发展智能统一。主张强调学生智能的充分发展,系统知识的学习必须与智能的提高紧密结合,达到对知识的高效学习。离开加强双基去孤立地强调发展智能,将有把智能“架空”或做“智力游戏”的危害;不重视发展智能,一味去巩固加深双基,将会抑制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抑制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学习过程与认识过程统一。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包含学习、保持和再现三个阶段,而学习过程是与认识过程的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等特征相一致的,因此,教学时要严格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要妥善组织学生实验、课堂练习、讨论、课后作业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认识能力。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误区
一些教师只从形式或具体细节上去理解启发式,进入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误区。有些教师的启发只对于几个学生予以关注,几乎每节课都是那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只根据成绩拔尖的学生来组织启发活动,而忽视多数学生的发展。有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启发式教学,刻意在课堂上提几个问题,这达不到效果。教师的提问最需要对知识“一针见血”的突破与“画龙点睛”的高明,既能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与范围进行有效的引领与限定,又能将学生对问题的各种思考充分地激发出来,鼓励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爆发出灵感的火花。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要点
启发式是一种与注入式根本对立的教学思想,它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学习中的乏味、枯燥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化学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应当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认真改变教学理念,变“灌”为“导”。学生是具有自主精神和能动精神及自我检查和调节功能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教师发挥的引导、指导、诱导、启示、启迪等作用,只有在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从而转化为他们的内部动因,才会产生有益的作用。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从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或生活经验出发,借助学生对新的化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心向,采用生动活泼为他们所熟悉但又不解其中道理的实验现象和事实,把他们引导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使他们从惊奇、兴奋而进入探究“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积极思维状态。教师对学生的正确意见或接近正确的意见应热情肯定,对不正确意见和见解要委婉地予以引导和阐明。
(二)深入了解学生。教师要真正起到主导的作用,就要真正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哪些问题上会有困难,该怎样引导他们解决这些困难。对学生的困难,仍应强调“导”字,而不是直接向学生出示正确答案,也不是直接把解题的过程展示给学生,而应逐步逼近答案,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门径,从而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让学生处于积极动脑的亢奋状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三)精心设计教案。为了运用好启发式教学方法,师生双方要密切配合,在一致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多动脑筋,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和大纲,精心设计教案,不断变换角度,不间断地、循序渐进地给学生提出要解决的学习问题。教师要从教学的总目标、化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这个整体设计的高度发挥主导作用,并坚持结合年级的教学任务,一课时、一节一章地设计启迪诱导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的过程,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具有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