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乡镇发展趋势

乡镇发展趋势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2-02 10:03: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乡镇发展趋势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乡镇发展趋势

第1篇

1供水工程现状及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供水工程现状随着国家农村改水防病工作的深入推广和实施,玛河灌区农村居民的饮水质量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基本告别了以前饮用塘坝、涝坝水、河水、自己打井喝水的局面,基本建立了以水塔供水为主的饮水水源,农村的生活机井基本上达到了村村有的局面,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目前,仍有部分乡镇居民饮水工程存在引供水不足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小城镇建设的进程。

1.2存在问题

1.2.1工程上存在的问题(1)各乡镇之间供水不平衡:靠近城市的乡镇,由于经济条件较好,农村水利基础条件较好,有些附近乡镇如园艺场、头工、凉州户等供水工程已经规划到城市的发展计划中来,居民饮水有保障。但是,离城市较远的乡镇,如北五岔、六户地镇等种棉大镇,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棉花市场的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集体和个人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较少,另一方面,居民饮水工程存在管线长,维护投入资金没有来源等因素,造成农村居民引用水困难的现状。(2)工程建设标准低,用水保证率低:现有的供水工程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基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缺少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存在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利用、工程标准低和工程利用率低、用水方便程度和保证率低的问题。如六户地镇的某些村,由于建设时标准低,且长时间无人维护,无法正常供水,或者部分村存在着供水工程供水量不足的现象。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如兰州湾镇、广东地乡等部分乡镇,由于供水工程无法正常供水,农牧民通过自打的十几米或者几十米深的自打井吃水,存在着引水安全隐患。:(3)缺乏排水设施,卫生条件差随着我国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的持续发展,农村、乡镇居民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其直接的负面影响是家庭废污水的增加。目前,小城镇和广大农村缺乏排水设施,更谈不上污水的处理和利用,严重影响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4)供水管网设置不合理,设备利用率低:大部分农村供水工程都以村为单位,管网相互之间没有联系,距离较远,没有形成规模,存在重复投资、设备利用率较低等情况。由于管网老化,渗漏水严重,有些供水工程普遍存在压力达不到供水到户工作的要求,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无水可供的现象。

1.2.2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一些工程仍在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落后,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重建轻管的现象严重。(2)乡镇居民饮水供水工程作为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尚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乡镇供水工程在建设初期,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的政策,由国家投一部分、农民自筹一部分、集体投入一部分修建完成后,基本上再没有对工程进行资金投入。农村供水工程基本处在有人用无人投资维修的现状。(3)灌区乡镇居民饮水供水工程水价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目前,灌区乡镇所在地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集中供水工程中,水费收入有些只能支付人员工资和供水工程的简单维护费用,而另一些则在亏本经营,连部分管理人员的工资都无法支付。村级供水工程的水价更低,工程的正常维修和更新改造难以保证,导致管网破损、漏水严重;有些供水工程甚至失去了供水的作用,导致部分农民又回到以前自己打小井喝水的年代。这种现状不仅影响了供水的经济效益,也不利于供水条件的改善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乡镇农业、乡镇企业及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不适应灌区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4)计量设施不足,导致供水工程亏本经营。由于多数乡镇供水工程水费收入低,只能对输水工程进行被动的维护,即哪里出问题,就解决哪里,没有多余的资金对计量设施进行更新改造,造成计量设施不足,导致供水工程亏本经营。如:灌区兰州湾镇某处供水工程,有供1700人饮用的供水规模,年水费收入20000元左右,执行水价1元/m3,由于用水户计量设施安装不完全,经营亏损10000元/a左右,浪费水现象严重。

2改善措施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发展农村饮水工程是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尤其是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关系到农民生存环境的改善、脱贫致富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的发展作为水利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纳入议事日程,根据水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等具体情况,明确目标,做好规划。

2.2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保障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为使我国农村饮水、乡镇供水建设与管理走向规范化、法制化,水利部相继编制、颁布了适合中国国情,比较科学、完整的专业性政策法规,保证了我国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事业的健康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饮水、乡镇供水建设出现了新形势、新情况,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应尽早完善有关建设、经营管理、融资和行业标准等系列的法规体系,使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事业稳步、持续发展。

2.3建立科学的水价政策和水费征收体系水价是乡镇供水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水价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投资的来源、工程的建设、运行、管理以及滚动发展。目前,玛河灌区大部分乡镇水价过低,水费计收困难,已经成为乡镇供水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建立科学的水价政策和水费征收体系刻不容缓。另外,水价政策应遵循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原则,以经济手段限制用水的浪费。

2.4建立供水建设投资机制目前,灌区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建设任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无法对工程进行养护维修。因此,必须解放思想,打破传统观念,拓宽投资渠道,改革投资机制,除巩固原有开辟的投资渠道外,允许个人、私有企业等独资建设、经营供水工程。

第2篇

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经济开发区检察院坚持“立足本职、强化职能,检校联盟、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紧贴中心、服务发展”的工作理念,不断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向纵深开展,为企业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并被授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先进集体”,成为全国检察机关中唯一入围的单位。

一是注重健全组织架构,创新保护平台。该院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犯罪办案小组,并与南京大学法学院合作成立了镇江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友根亲自担任中心主任,众多知识产权专家、教授和公安、工商、质监、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参与其中。陆续在当地科技新城成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江苏省首个“专利门诊”,并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意设立全国唯一一家检察机关“知识产权维权分中心”,配套建立一个由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检察专家、知名律师等组成的专家库,及时受理企业和个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各类诉求,零距离服务企业自主创新。

二是讲究强化内外f作,惩治侵权犯罪。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盗版、假冒、冒充等知识产权犯罪行为,该院依法从重从快打击,提高犯罪代价,充分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不断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制定《知识产权案件两法衔接实施办法》《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制度》《知识产权资源共享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报表报送、信息通报、联席会议、案件备案等制度,并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核心,建立全区行政执法、企业等部门参加的信息网络,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高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整体合力。

三是持续加强宣传引导,增强保护意识。该院派遣检察干警经常走进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普法宣传,帮助企业制定员工知识产权保密守则,增强员工的保密意识,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南京大学法学院和该院共同创办《知识产权》刊物,免费赠送有关企业,传授防范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技巧;创办知识产权专业网站,开通了一部知识产权维权热线电话,结合“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大节日,坚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进社区、进村居的宣传和咨询活动,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受到广泛好评。(文/丁智)

第3篇

关键词 新媒体;新疆;有线电视;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6-0091-01

新疆地处我国偏远地区,由于地域广阔,人口较少,乡镇村民居住比较分散,截止到目前为止,新疆大部分地区乡镇村民仍然用“村村通”“户户通”收看电视节目,没有实现与县(市)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联网。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数字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应该加强新疆地区乡镇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丰富农牧民群众的节目源,满足农牧民群众对现代文化的需求。

1 新疆有线电视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节目源已不能满足农牧民群众的需要

乡镇农牧民群众目前收看电视节目用的都是“村村通”或“户户通”,虽然“户户通”增加了一些电视频道,但相比有线数字广播电视节目相对较少,其节目源已不能完全满足农牧民群众的需求。

1.2 收看节目信号不稳定

“村村通”或“户户通”都是用户直接接收卫星信号来收看电视节目,其缺点是信号不稳定,遇到刮风下雨卫星接收天线经常偏移或接收信号产生损失,影响正常收看电视节目。

1.3 无法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人们获取媒体信息的渠道越来越方便,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村村通”或“户户通”只能提供单向性节目,不能提供双项互动性节目,也无法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怎样让农牧民也能收看到城市人收看到的有线数字广播电视节目,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2 新疆乡镇群众对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的需求

传统的收看电视节目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地乡镇农牧民的需要,乡镇农牧民对新媒体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其主要体现在:

1)随着乡镇农牧民群众收入的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数字技术发展、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村村通”或“户户通”形式收看电视节目已经不能满足农牧民群众的需求,有条件的县市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发展有线数字广播电视,将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延伸到基层农牧民家中,以此满足农牧民对电视节目内容的需求。

2)如何实现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商的受益问题。新疆地域辽阔,乡镇农牧民居住比较分散,因此把有线电视延伸到乡镇农牧区需要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商投入较大的资金,因此,如何实现其经济利益,也是发展乡镇有线电视媒体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3)农牧民对有线电视媒体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乡镇农牧民经济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科技种植的重要性,因此,希望新媒体在具备基本功能的同时,还要开展专项节目以此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帮扶。

4)有线电视的维护等问题。由于乡镇人口分散,将有线电视媒体延伸到基层农村,虽然能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经济需求,但是由于距离较远且分散,维护成本相对较高,而且传统的农牧民习惯于免费的收看“村村通”“户户通”节目,因此开展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延伸,需要农牧民缴纳一定的费用,而该费用有时会受到部分农牧民的反对,因此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收视费用的征收困难也是影响乡镇媒体发展的瓶颈之一。

3 新疆乡镇新媒体发展的潜力

1)新农村的建设,特别是乡镇安居富民房的规划建设,使村民集中居住在了一起,大大节约了有线电视传输距离和传输成本,使得城市中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覆盖乡镇成为可能。

2)有线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日益丰富。乡镇接入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不仅使乡镇各族农牧民群众可以收看到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节目,还可以收看到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节目点播。获取到更全面的文化教育、生活信息、科普知识等海量的信息,接受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同时还可以为哈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互联网接入和智慧乡镇信息等服务,使哈密乡镇各族农牧民群众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公共文化和信息服务,这也是推动哈密市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举措。

3)有线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丰富、图像质量清晰、可以自由选择。除了提供直播数字广播电视以外天山云信息平台还提供大量的视频点播和互动回放节目(包括汉、维、哈3种语言),视频点播内容时长达20万小时,每周都会有节目更新,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信号优势:节目信号质量高,画面清晰,音质更优美,传输安全,收视稳定。广电宽带:广电宽带采用EPON+EOC的方式进行组网,扩容方便、延展性好、节省光纤资源,另外,广电宽带是绿色宽带,屏蔽了大多数的不法网站及一些负面网站。服务领域拓宽:提供电子商务、电子指南、股票、便民服务信息、农副产品购销推介信息、本地文化信息等多种服务。

4)有线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的融合,不仅丰富了电视内容,而且还为广电网络公司经济创收提供新的途径。拓展了乡镇电视媒体传播渠道。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传统的电视传播渠道提供了新的平台,以电视微博、微信为例,很多县级电视台开设了网络平台,以此吸引更多的网民参与到电视制作与交流中,以此为电视节目拓展市场影响力;创新了乡镇电视媒体的运营模式。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有线数字网络电视中不仅实现了盈利模式的多样化,而且还打造多渠道的综合平台,提升了有线数字网络电视的市场竞争力。

4 新媒体时代乡镇有线电视媒体发展的对策

4.1 创新经营模式

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对乡镇电视媒体运营的要求,因此有线数字网络电视必须要从创新经营模式入手:一是构建多元经营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运营模式就是从转变经营理念入手,挖掘自身的产业潜力和市场需求潜力,在满足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的基础上,要积极打造互联网模式下的专业服务,具体就是专业频道服务。广电网络公司要紧紧结合当地的特点开展特色节目制作。例如,针对当地农作物种植特点,开展专门的农作物讲座节目,以此提高受众,做到服务于当地经济。

4.2 提高乡镇有线数字网络电视的管理和维护人才

乡镇有线数字网络电视的覆盖,需要一批有线数字网络电视专业人才队伍。因此,需要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树立竞争意识,选拨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广电网络公司也要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通过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3 地方政府和运营商协作促进乡镇电视媒体的转型

乡镇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是关系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民生工程,一方面建设乡镇有线数字网络电视要积极争取政策和财政支持,以有力的行政推动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乡镇数字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要抓住商机,看准市场采取和政府合作共同开发建设的办法,对基本节目免收视费,对收费节目对农村给予优惠,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例如,哈密市政府为使乡镇农牧民能收看到有线数字电视与新疆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由政府投资完成哈密市乡镇现代文化公共服务平台传输设备和线路的安装,新疆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哈密分公司,将为哈密现代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免费提供10年直播基本标清节目113套。

总之,基于新媒体互联网技术对有线数字网络电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有线数字网络电视必须从一元经营模式转向为多元经营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好有线电视网络自身的优势来实现其产业价值,以此实现乡镇有线电视媒体的健康发展,为农牧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节目,实现伟大中国梦。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乡镇 会计集中核算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一、乡镇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对比

从整体角度分析,大多数事业单位都集中在核算这一层面上,虽然乡镇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相比较均设定了单一的账户,且将财政性资金集中收付作为主要的目标,但是乡镇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比较仍旧存在差异。

第一是乡镇会计集中核算是立足在政府财务会计领域之上的,主要的目标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加以规范,从根本上避免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以此用来改善财务行为。然而国库集中支付则是从财政预算的现实角度出发,对预算执行的流程以及方式加以变革,以强化部门预算管理为主。第二是乡镇会计集中核算会专门设立财务会计、部门出纳等,并且对集中核算以及财务监督的职责进行统一管理。然而国库集中支付需要根据实际的发展要求设定岗位,其中所涉及到的出纳业务往往需要国库集中支付进行承担,这样一来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出纳与会计的独立,才能真正发挥其监督与制约的作用与价值。第三是很多情况下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往往需要通过财政专户是先对资金控制,并且还需要利用财政专户按照相应的拨款单位,通过下发申请书的方式拨付到统一的账户,并由出纳进行资金支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相比较,是形成了国库单一账户,可以对预算单位进行零余额账户管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资金没有支付之前,余额可以在国库中进行全额反映。

二、现阶段我国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存在的缺陷

(一)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缺乏认识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分析,因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自身的利益有所关联,仍旧有非常多的单位缺乏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认识,甚至还认为这种模式会对收支形成干涉,会导致财务有所限制,且这种模式下的手续比较繁琐,在资金分配方面受到消弱,对乡镇单位改革有所影响。

(二)缺乏先进的乡镇部门预算管理

从乡镇部门预算发展趋势分析,可以清楚了解到大多数预算趋于流失化,且预算编制缺乏规范性与科学性,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与作用。根据笔者的调查与分析,有非常多的单位主要是依据上年的收支数据,其预算管理水平比较低,长此久往则会导致单位用款计划无法具体,集中支付并没有根据预算指标,这样则会丧失其自身的意义,甚至还会形成追加预算。

(三)缺乏完善的制度与财政体系

因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乡镇财政资金在运作方面出现了差别,且因为地区不同,相关部门所下发的规章制度并无能全面应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处理与改善,则会导致乡镇财政资金受到影响。除此之外,传统模式下所形成的乡镇财政制度、财政财务管理办法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导致财务会计受到制约,严重影响乡镇会计工作的有序发展。

三、新形势下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发展对策

(一)根据国库集中支付模式制定机构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分析,要想真正满足时展的要求,需要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运作机制制定机构,并且要科学的设置岗位,将各项人员进行合理配备。除此之外,还需要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业务流程以及操作方式,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有选择、有计划的将指标计划录入其中,或者实施各项申请方案,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国库集中支付模式的有序开展。

(二)做好财务人员培训管理工作

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分析,均可以清楚了解到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我国财政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在新时期为进一步满足时展的要求,对国库集中支付加以规范,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与管理,其培训的重点需要放在国库集中支付的业务流程、管理方法、制度规范等,只有让财务人员对这一系列的基础工作有所了解,才能真正保证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有效进行。

(三)构建完善的制度与财政核算体系

一般情况下,不仅要制定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以及相关的操作方法,还需要根据当地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财政业务工作岗位责任制度,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真正实现各个流程之间的有效写作。另外,以江苏地区为例,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给乡镇财政财政带来了挑战,所以这种发展趋势下需要积极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方式的修订,从根本上满足时代的要求。与此同时,为保证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之间能够形成无缝对接,避免乡镇会计结算中心工作呈现出边缘化,那么则需要进一步强化乡镇财政性资金监督与管理,制定切实有效的财政资金综合核算体系。

四、结束语

乡镇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需要将两者进行区分,并从现实角度出发,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措施,这才是新时代赋予我国财务人员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城镇化现状问题城镇建设多元化用地需求

一、县城镇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亦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人口户籍政策导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造成**县农村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压于经济发展水平。

1.1城镇化水平较低

由于**县特殊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区位和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作为一个灾害频繁的贫困县,造成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发展比较缓慢。城镇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集聚阶段。到2000年底,只有8个建制镇,城镇化水平为16.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4个百分点,非农业人口比重为10.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4个百分点。

1.2城镇的量少,人口规模小

全县33乡镇中,仅有8个建制镇,其中城关镇、黎集镇、蒋集镇、郭陆滩镇、往流镇、陈淋子镇等六个镇为老城镇,由于大多数乡的经济实力较差,乡改镇的步伐较慢。城镇分密度2.7个/千平方公里,远低于全省4.1个/千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城镇不但数量小,而且规模小。县城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和第三产业滞后,尚不能很好地直到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经济功能薄弱,总体规模偏小,建成区面积只有19.6个/千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7.73人,占全县总人口11.63%。与160多万人口大县地位很不相称。多数乡镇基本以单一的行政中心为主,并有传统农产品加工的乡镇企业和小规模的集市贸易,集聚能力和服务功能薄弱,职能单一,处于低层次发展阶段。城镇规模小影响了城镇职能作用的发挥,难以承担带动全县发展的重任。

1.3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道路狭窄,建设标准低,交通拥挤;二是自来水普及率低;三是排水设施不完善,下水道普及率低,很多建制镇未铺设排水管道,污水排放及处理问题严重;四是环卫、通讯、环保设施、广播、电视、教育、园林绿化设施、消防、防震等综合防灾设施及停车场地等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吸引企业和农民向小城镇集中。

1.4沿公路布局的不合理性。

许多小城镇主要是依托过境公路发展后,形成了“要想富,占公路”的观念,使得许多小城镇的建设沿路拓展,公路不仅有小城镇内部道路和过境交通的双重功能,而且沿路形成商业市场,难以形成小城镇的完整形态和合理布局。

1.5农村城镇化的表面性。

一是小城镇职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水平,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其主要职能仍停留在为周围农村地区提供商品交换、物资集散、行政及文教服务的初级阶段,经济的主体仍然是农业,小城镇集聚要求的第二、三产业还处在资要地位。

二是土地松散,**县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普遍偏高,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的比例较大,“一户一楼,一家一院”的传统农村型居住方式仍是目前小城镇居民普遍采用的居住形式,从而导致土地松散,人口松散。三是规模偏小,集聚功能偏弱。80%的小城镇人口规模在5000人以下,起点低、规模小,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制约了二、三产业集中区的形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小城镇的就业机会不多。

二、县城镇发展趋势

2.1**县城镇发展步入快车道,城市建设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

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为: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农步扭转。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已成必然趋势,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城市化已提升到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

当前县域经呈出一主两副四重点的城镇体系分布格局,即形成以县城为中心,段集、三河尖为二翼,以黎集、蒋集、胡族、往流为支撑,以一般乡镇为节点的职能结构完善,组合有序,功能互补,层次分明的城镇体系网络,县域经济的发展正处于起飞阶段,城镇的发展处于极化过程,县域内各种经济资源要素都在向县城集聚,城市处于快速膨胀过程。

2.2城镇建设投资呈现多元化

建设小城镇的关键是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问题,但基础设施的投资较大,资金从何处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已走出一条成功道路: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施经营城市战略来推动小城镇发展,走以地建城、以城养城的市场化路子。对经营性土地一律实行公开拍卖制度,几年来通过拍卖土地,积累资金上亿元,有力的支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盘活存量资产,运用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建设设施的使用效益,以存量资产吸引增量资金,大胆引进外资。通过有偿转让道路、公厕等城市公共设施经营权,对城市道路、路灯的广告进行招标,出让公益设施冠名权,获得城市维护资金。县城建设已形成企业,民间投资,政府等多元投资机制。

2.3城镇规划成为指导城乡建设良性发展的有力支撑

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全县**个乡镇都已委托具有规划资质的单位完成新一轮的整体规划(2000—2020年),城镇规划编制的完成,避免了小城镇低水平重复建设,明确了小城镇的功能定位,突出了自然及人文特色,充分发挥各地的种种优势,为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用地需求预测

2000年底**县城镇化率只有16.8%,城镇人口**万人,按照规划到2020年如果城镇化水平达到45%,全县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那么全县将有**万人由农村迁居城镇,按照人均占地**平方米算,还要新建、扩建城镇建设用地55KM2,其中县城人口由17.7万人增加到35万人,建设用地将增加到24KM2;乡镇镇区居住人口将由8万人增加到38万人,建设用地将增加到69KM2。扩建城镇建设用55KM2盯当于又要占用土地8.25万亩土地,这的确是个很庞大的数字。城镇化、工业化需要占用地,一方面靠城市内部挖掘与改造老城区,提高建筑高度,充分利用“三维”空间。另一方面要通过科学规划,尽量利用山坡地、填谷造地来解决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占用耕地问题,特别是盘活农村老宅基地。

参考文献:

[1]张秋琴,周宝同,孙婷,犍为县城镇化发展趋势及其用地需求分析者[J].建筑大学学报,2006.7.

第6篇

关键词: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发展;方向;之我见

一、园林绿化企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园林绿化的认识了解更加深刻。现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将园林绿化当作保护生态平衡的一种途径。各级政府对园林绿化的建设投资保持持续的增长。国家提出的“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的方针为园林绿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园林绿化行业的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和科研实力的要求也大大提高。据统计:到2012年为止,我国的城市化率大约达到了52.57%,而发达国家城市化率达到了75%,相比之下我国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城市化使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也使城市的生态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在城市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城市化进程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不断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对《2014-2018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可知,对“宜居性”的要求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而不断增加;房价的高低受园林绿化水平高低的影响。这使得房地产企业越来越重视园林绿化建设,也逐渐增加了对其的投入。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已经过了“注重园林建设,轻视养护管理”的发展阶段,园林行业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养护管理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发展快速,发展空间巨大。

二、园林绿化企业发展的未来

现在,越来越多的园林绿化企业慢慢意识到了储备苗木资源的重要性,意识到了要提升利润和竞争力的关键是设计。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变成了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前提。我国园林绿化企业50强的总年收入2010年比2009年增长了48%,比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和城市建成区绿化面积增长率高,有三家上市公司同期收入增长率达到了111.1%。由此可知,行业领先于企业能使行业利润增长速度加快。少部分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不断聚集着行业内的人才、资金、客户资源。所以,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在部分地区将出现垄断竞争市场格局。2011年12月的《2009-2010年度中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在我国园林绿化企业竞争力百强排名中,前九强都实行或将实行股份制。由此可见,这时代将由资本引领园林绿化企业的发展。到2009年为止,我国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6.96%,但是中部和西部地区城镇化率较低,提升潜力很大。当前,我国园林绿化企业在东部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比较好,不管是园林绿化的市场规模还是数量都比中西部地区高出许多。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园林绿化行业的市场重心正在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我国园林绿化企业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显而易见。而我们的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要如何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要想取得优势,就要顺应趋势,提前准备,做到未雨绸缪,然后才有立于不败之地的机会,企业才有可能朝着辉煌的方向发展。

三、对策探析

1、科学规划

规划设计应做到“量体裁衣,杰出特色,风格多样,力所能及”,尊敬本地原有的地势、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选用和保存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本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象环境相适应。乡镇园林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不一样乡镇因气候、立地条件不一样,成长植物品种也不一样。因而,根据乡镇类型,对各乡镇植物群落进行具体调查研究,探究树木、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与环境的联系、适应性、生计和成长发育规则,提出科学决策,选用适宜树种。在乡镇建造设计上,应选用多品种型,不只能够栽树、种草、种花、种果、种药,还可使用江、河、湖、海等水面养鱼、养鸭,在林中养鸟,并引入天敌,使人、动物、植物、鸟类、鱼类、微生物调和共处,构成良性循环的能量、物质的转换。园林设计设计不只限于欣赏为主,不能只管眼前的作用,还要有久远开展方针,要从乡镇长时间开展思考,留出基础设施用地,防止栽了砍、砍了栽而形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完成乡镇生态系统安稳。因而,园林绿化设计设计要有所转变,要以修建为主转变为以防护功用和欣赏偏重、植物造景为主的新观念上来。

2、合理选择树种

中国植物资本十分丰厚,可供选择的耐污染、改进生态环境的植物品种,包含有花植物近30000种、树木近8000种,可扩大造景资料。树种装备时要采取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合装备绿化形式。还要经过垂直绿化完成阳台、房顶、院墙、围栏的全部绿化,并鼓励民养花、栽树。为添加“绿量”,应多种叶大浓荫的大乔木,添加乔木份额,乔木下面种草皮,并恰当装点灌木,搞复层立体绿化。此外,要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路途、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作用,添加绿化地的颜色,为市民供给间隔适宜、景象美丽、绿化充沛、环境宜人的日子和工作环境。

3、加强教育与管理

主要,加强宣传教育,进步全民的绿化认识和创立认识,争夺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撑,培育全社会保护环境的自觉认识,建立不以献身环境为价值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其次,加大法律检查力度,根据《乡镇园林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的法律队伍,严惩侵吞绿洲、乱砍滥伐等损坏绿洲的行动,依法保护和稳固乡镇绿化效果。

4、注重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依照“三分建,七分担”的园林绿化建造准则,一致标准的经营办理,努力提高技术含量。一是加强绿化专业队伍建造。经过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对乡镇园林绿化专业人才训练,培育一大批既懂园林设计又懂建筑设计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在社区、大街组成护绿小组,催促行人保护绿草、树木。三是加强维护工训练。抓好乡镇园林护绿人才训练,特别是既能修剪又能造景的复合型人才培育,以适应日常维护的需求。四是推进全民维护办理。实施包干分区,把绿地管护落实到单位和自己。

5、加强抚育措施

由于绿化工作通常都是在基础建设完成后进行,质量杰出的土壤在建设过程中被回填和运走,绿化的土壤是瘠薄土壤,并已被修建废物污染,因而,在修建设计时,必须将铲除修建污染计划进去。在修建完成后,修建废物由施工队铲除运走,制止将其埋在地下或堆在绿地上,一起制止在绿地排放污水、废物等。在栽植前充分考虑土壤肥力,瘠薄土壤种植绿肥,进步土壤肥力后再用于绿化;挑选树种时最大极限地满意适地适树的要求,可通过除草、灌水、施肥、修剪、控水、控肥、挂设鸟箱、引入有利的昆虫和微生物等办法,进步林木成长势,增加林木抗逆性(抗旱、抗涝、抗寒、抗病、抗虫等)。一起,还要对林木进行监测,及时把握林木成长动态,制定相应应急预案来避免危险。

结束语

我国城镇园林绿化行业是随着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它前景广阔,但因为目前的行业管理机制仍不健全,园林绿化市场不够稳定,其发展趋势也受到了一定影响。我国园林绿化企业发展要根据实际情况,从整体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深刻认识科学发展和转变方式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马欣欣.园林绿化标准化体系建设之我见[R].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4:1434-1436

第7篇

一、服务我县“三生”产业建设,有针对性地抽派培训对象

以服务“三生”产业建设为宗旨,以培训涉农部门和乡镇领导干部为主,同时选派一部分村干部和茶叶种植、加工大户参加培训。

共举办3期培训。第一、二期为《生态产业与现代农业建设》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各级领导干部;第三期为《茶叶专业技术》培训班,培训对象为部分村干部和茶叶种植、加工大户。

抽派学员涉及12个科局、14个乡镇及部分茶叶种植、加工大户。有各乡镇、县委办、政府办、农办、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发改局、环保局、水务局、农机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招商局等。

第一期从4月4日-4月12日,培训了10天,第二期从5月19日-5月30日,培训了12天,第三期从5月27日-6月2日,培训了7天。

共培训159人。第一、二期培训99人,其中县级领导干部7人,科级领导干部91人,一般干部1人;第三期茶叶专业培训60人,其中县级干部1人,科级干部8人,村干部21人,科局和乡镇一般干部14人,大户16人。

二、紧紧围绕我县“三生”建设,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课程

为了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我们专门与西南大学联系培训课程,使培训内容与凤冈“三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第一、二期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培训的主要内容有11个: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态农业园区建设与规划;生态家园富民村建设;我国生态农业实践及发展模式;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绿色无公害农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管理;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我国生态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三期茶叶技术干部培训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10个:茶叶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茶树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生态茶园建设与茶树良种选择搭配技术;名优茶加工技术及标准化;名优茶加工机具选择、使用与维修;名优茶包装与保鲜储存;名优茶品质检技术与方法;名优茶市场促销;茶叶不同采制方案技术经济分析;生态茶园的生理配置与茶叶的品质关系。

三、以专家、教授讲课为主,与参观考察基地相结合,增强了培训效果

西南大学先后有10余位专家、教授进行讲课。培训注重把“生态产业与现代农业的理论”知识与图片介绍、案例分析结合起来,与我们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针对性很强。专家、教授站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高度,深入浅出地阐述生态产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知识广度,既具理论指导性,又有可行实践性,浅显易懂。同时,每一期培训专门安排有1天时间考察参观西南大学农业综合示范基地,由西南大学派专人负责跟踪解说。培训期间,还与专家教授就培训的相关内容开展讨论。

四、增强了干部发展“三生”建设的能力,为“三生”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对“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实现凤冈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战略的认识,对提升领导干部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使干部开阔了眼界。“生态产业与现代农业”的培训,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生态产业与传统农业,中国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凤冈的优势条件与不利因素,现状分析与展望未来等,把现代农业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以立体、系统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员感受到了生态产业与现代农业的前景,让人耳目一新。

二是深化了生态产业与现代农业的理念。专家、教授通过理论讲解、图片介绍、案例分析等方式,把“生态产业与现代农业”阐述得十分透彻,把高深理论浅显化,干部树立了“生态产业与现代农业”理念,对指导凤冈“三生”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为促进凤冈“三生”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①干部思想有触动。通过培训后,干部增长了知识,学到了技术,能够运用生态产业与现代农业的理念和知识,结合本职工作、本乡镇实际,认真撰写了心得体会或调研材料,积极思考凤冈的“三生”建设,并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或设想。②“三生”建设有推动。培训使干部进一步认识到县委、政府对干部培训的重视,对“三生”建设的重视,同时,也使干部认清了县委提出“三生”建设的发展战略思路的重要意义和长远眼光。“三生”建设符合凤冈农业大县这一实际,是传统农业向生态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从而使干部坚定了“三生”建设的信心和决心。③产业建设有行动。西南大学培训,为全县培养了一支直接服务于“三生”建设的干部队伍,为茶叶产业建设培养了一支技术力量。通过培训,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和茶叶种植、加工大户的生产技能,为发展茶叶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培训回来后,一些科局、乡镇围绕茶叶产业、畜牧产业等大力开展培训工作。④生态产业有带动。第三期“茶叶专业培训”,通过培训茶树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生态茶园建设、名优茶加工技术等,使茶叶种植、加工大户进一步提高了技术能力,提高了茶叶示范基地的种植水平和标准化程度。

五、加强对培训期间的组织领导,严格纪律要求,树立了良好形象

第8篇

[摘要] 近年来乡镇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乡镇文化站的建设落实已成为必然,因为可通过乡镇文化站来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基于此,针对新形势下乡镇文化站创新群众文化工作的方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 乡镇文化站;创新;群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 G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25-27-1

群众文化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自发性和教育性,是极为典型的社会文化种类,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应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强化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教育工作力度。现阶段,乡镇文化站的群众文化传播工作面临着诸多的阻碍性因素,因此,对群众文化的传播形式进行创新可谓是必然趋势。

1 新形势下乡镇群众文化的特征

1.1 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在日趋增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日渐提高,人民群众不仅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且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当前,人们的基础生存需要已经得到了满足,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要想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就应当通过文化活动的传播方式,最大程度地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1]。

1.2 群众文化的传播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背景下,人们对于文化传播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体现出了一定的多元化趋势,在进行文化择选时更具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也给精神文化的推广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条件,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拉近了人民群众和社会的距离,人们对于文化类别的择选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加强了人们彼此之间的联系,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逐步拓宽,文化选择空间得以进一步拓展。

2 强化乡镇文化站创新群众文化工作力度的措施

2.1 增强群众文化建设力度,创新理念

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建设,应将科学的群众文化理念作为文化传播的基础内容,以实现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在此过程中,应参照国家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或者文化机制等,对文化传播人才进行深入分析,对发展理念进行创新,积极带动群众文化的全方位发展和进步,并对文化传播方式进行深层次的改革[2]。

其一,应树立系统化的群众文化发展机制,将“人本”思想作为根本理念,使群众文化建设满足新形势下日益提升的文化需求。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乡镇文化站所肩负的责任日趋增加,应体现出文化传播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进而逐步满足人们对于服务和建设的实际需要。另外,需要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促使文化建设更具制度化、规范化和多元化特色,使群众文化得以科学化发展。

其二,要想构建系统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对群众文化的形式、内容及理念等予以创新,促使群众文化体系的构建更合理。值得一提的是,在基础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可区分不同形态的群众文化形式,对群众文化的特点和规律等进行认真分析,健全群众文化公共服务体系。

2.2 创新内容,提升民族文化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