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2 10:04: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文化程度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调查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566-02
预防接种工作的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工作,尤其是参与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家长,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需求、掌握等,将直接影响到预防接种工作能否顺利的开展。为了解农村地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情况,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探索在预防接种工作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措施,笔者对我地区在1999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来门诊接种的儿童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1999年7月至2013年7月来门诊进行接种的1567例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表1567份,收回1500份,有效率为95.7%。1500名儿童的年龄为1个月-3.5岁,常住儿童1050名,流动儿童为450名。儿童的年龄、性别和家长的文化程度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统一印制调查表,并经专业人士进行评估、修改和审核,在正式进行问卷调查前,抽取在门诊进行接种的家长进行预调查测试,检验问卷调查设计的有效性。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儿童家长的个人信息、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和国家对小儿预防接种的政策的了解情况、家长获得预防接种知识的来源、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度和影响家长获取预防接种知识的因素等。最后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家长的基本情况
收回的问卷调查资料中,本地的儿童家长共1050名,占70%,外来儿童家长共450名,占30%;家长的文化程度高中(中专)及以下的占75.6%(1135/1500),大专及以上的占24.4%(365/1500)。家长的文化程度及居住地点对统计结果无影响。
2.2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情况
2.2.1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
所调查的1500例儿童家长中有99.2%的家长知道在孩子出生以后应该及时接种疫苗,79.1%的家长知到孩子出生后应该接种什么疫苗及接种疫苗的相关程序,91%的家长知道在小孩出现身体不适或发热时不该接种疫苗。家长对应接种疫苗的知晓率从高到底为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OPV、百白破等;
2.2.2家长获得预防接种知识的来源
家长获取预防接种知识的途径有很多,家长的获取途径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接种门诊医生的告知91.7%,接种门诊宣传栏处的公告80.3%,发放的预防接种通知书61.4%,自己了解49.1%,其他宣传活动39.9%,亲人邻居的告知21.3%,预防接种知识的讲座6.2%。
2.2.3家长对预防接种重视的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88.1%的家长会主动遵守接种程序的时间安排为孩子按时接种,90.9%的家长认为按照规定时间为孩子接种基础疫苗是有必要的,11.9%的家长没有按照程序规定的时间为孩子进行预防接种,80.2的家长因孩子身体不适等因素推迟接种或漏种的会及时带小孩补种,75.4%的家长认为接种疫苗可以预防相应的疾病,73.4%的家长认为接种疫苗是安全的;
2.2.4影响家长获取预防接种知识的因素
儿童家长长期居住地的不同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获取有一定的影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长对基础疫苗的知晓度明显低于长期在本地居住的家长。家长的文化程度也在一定方面影响了家长及时获取预防接种知识,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对儿童应接种的10种基础疫苗全部或部分的了解,而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对应接种的疫苗的知的获取,多来自免疫部门有关人员的通知和亲人邻居的告知。
3 讨论
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程度在开展接种预防工作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使家长更易获取预防接种知识,使其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转移,笔者所在门诊进行了长达一年的问卷调查,然后开展相关的教育宣传工作,使儿童家长在第一时间可以了解到预防接种的相关程序规定以及按时预防接种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通过改变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知来改变家长带孩子进行预防接种的行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笔者所在地区的儿童家长带孩子进行预防接种的主动性较强,多数家长全部或部分了解孩子在6周岁以前应接种的10种基础疫苗的种类及接种时间安排;但家长对应接种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认同度偏低,这种现象表明儿童家长对基础疫苗的了解度和认知度等方面还有缺陷。此外,通过对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流动家长较常住家长、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家长较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家长在完全不了解10种应接种的基础疫苗调查结果中所占的比例偏高;
据相关文献报道,加强妇幼保健院与疾病预防机构的沟通,在儿童出生时对家长进行相关的预防接种知识宣传,不仅可以提高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的质量,还可以使家长及时获取预防接种知识,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提高儿童家长的参与性。对于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家长,笔者所在门诊采用视频资料与图像结合的宣传方法,生动形象的向儿童家长传达预防接种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了预防接种工作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徐志浩,曾艳红,徐彩文,等.在社区开展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l,25(6):49―5O.
关键词 孕妇 心理学 因素
妊娠分娩是一般自然生物过程,然而在一类妊娠分娩往往构成重大的应激事件,尤其对产妇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变化,本文对100例孕妇产前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1999年1月~2000年3月来我院作产前检查100例孕妇进行调查。
1.2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孕妇中,初产妇92例,经产妇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36岁,平均年龄25.11岁。职业:农民35例,工人21例,家庭妇女(包括下岗工人、个体户)24例。文化程度:大学21例,中学43例,小学34例,文盲2例。
1.3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来院作产前检查孕妇进行问卷。一般采用医师问孕妇答;医师填写,最后采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
2.1 产前心理状态因素分析 对可能有影响孕妇心理状态的因素分析,结果对分娩心理准备:平静54例,紧张42例,恐惧2例。情绪控制良好57例,一般42例,差1例。焦虑症状9例,而人们关注的因素,如婚次,住房情况、婆媳关系、夫妻感情、胎儿性别,则未见与心理状态有明显心理关系。
2.2产前心理状态与文化程度的关系 本组分析认为文化程度越高,分娩心理准备越紧张,大学文化程度21例,18例紧张占85.7%;中学43例,紧张21例占48.6%;小学34例,紧张3例占8.8%。焦虑症状:大学6例,中学2例,小学1例。根据上述分析,认为文化程度越高,对分娩心理准备越紧张,焦虑程度越重。
3 讨论
3.1产前孕妇心理状态的因素分析 本组调查结果产前孕妇心理状态与情绪控制、焦虑症状、文化程度有一定关系,与婆媳关系、胎儿性别、夫妻关系,城市、农村无明显关异。说明孕期看有关妊娠书籍来充分了解,再加孕妇个性控制不良,易激动,对未分娩心理准备不充分,表现恐惧、紧张(焦虑紧张原因:怕痛、胎儿畸形、胎儿智力以及本人身体体形改变等)。这可能是导致产前孕妇的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
3.2针对所得的相关因素,对孕妇进行心理咨询与指导 医学模式的转变在产科的重要性,已不再是单线分娩、接生的技术问题,在产科开展心理卫生宣传与咨询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之需解决:①产前要对孕妇的丈夫、公婆及父母与家庭成员进行有关知识宣教,让孕妇有一个充满温磬和谐的家庭环境,减轻孕妇的心理负担,全身心地投入到分娩准备中去;②孕妇本身也要进行有关分娩知识的宣教;使孕妇充分认识到分娩只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全面地了解分娩过程的产后情况的应对。但上述因素的影响一时也不能完全清除,只有通过宣传咨询相应来减轻。
4 参考文献
1 韩蓁,李易,等・孕期抑郁症的调查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63~65
【关键词】 龋齿 就诊意识
通过分析口腔龋齿患者的就诊意识,强调主动诊治的必要性及口腔卫生宣教的重要性。笔者对我院门诊做龋齿治疗的900例患者进行口腔防病知识调查和口腔检查,发现主动就诊、定期检查牙齿的人在人群中比例较低,主动就诊率与性别无关,与文化程度成正比,与年龄成反比,接受口腔健康教育能提高主动就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03年2月-2003年11月在我校门诊就诊的患者共900例,均为我校学生和教职工,其中男412例,女488例;大学生528例,教职工372例,年龄18~75岁,大专以上学历者776人(包括在校大学生),高中以下学历124人。
1.2 方法 对900例患者进行口腔问卷调查和常规检查,笔者将能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或发现牙面变黑还没有出现症状时及时就诊定为主动就诊意识,将出现疼痛或牙龈出血后就诊或经医生提示后就诊者定为被动就诊,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分别分组比较,并经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4。
表1 不同年龄教工和学生主动就诊和被动就诊的比较 表3 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教工和学生主动和被动就诊的比较注:χ2=2.775,P
3 分析
龋齿、牙周炎是继心血管、癌症之后又一危害人员健康的疾病,它具有起病缓慢、病程长、早期不易觉察等特点而不被人们重视,一旦出现疼痛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疗程,并且疗效不好。所以预防强于治疗,早期治疗优于晚期治疗,人们的口腔保健知识及主动就诊意识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20.56%的被调查者具有初级口腔保健知识,这部分人的主动就诊意识为38.91%,远高于普通人群。获得口腔保健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专业书及医师卫生宣教等途径较少。
青年人主动就诊率(29.43%)高于老年人,可能与年轻人通过网络等获得的口腔保健知识多,自身健康意识强,中老年人的口腔保健知识不足,与工作繁忙,负担较重有关。
主动就诊率与性别无关(χ2=1.047,P>0.05)。
1.1病例资料
选择莆田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未使用过DPI门诊确诊COPD患者136例,其中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Seretide)的患者94例,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信必可都保,SymbicortTurbuhaler)的患者42例。其中男86例(63.24%),女50例(36.76%),年龄43~82a(67±15a),在入选的男性患者中76例(88.37%)有吸烟史。文化程度上文盲半文盲有70例(51.47%),小学初中文化36例(26.47%),高中以上文化30例(22.06%)。
1.2研究方法
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使用DPⅠ类别等。先让入选的患者自行用药,根据评分表的细则观察患者使用,记录得失分情况,得分0或1分为严重使用不规范;2或3分为使用不规范;大于4分为使用规范。使用后由临床药师演示正确DPI使用方法,根据患者的错误针对性指导,对部分较难接受的患者耐心多次教育,最后要求患者再次使用并评分。
1.3统计学处理
对患者教育前后DPI使用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分析。运用χ2分析,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药学教育前后DPI使用情况比较
对调查的136例COPD患者使用DPI药学教育前后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教育前DPI严重使用不规范的患者为42例(30.88%),使用不规范患者78例(57.35%)、仅16例(11.76%)使用规范,经临床药学教育后,无出现严重使用不规范情况,90例(66.18%)使用规范,有46例(33.82%)使用不规范,说明药学教育后使用DPI明显改善(P<0.05)。教育前有76例(55.88%)患者出现3项以上错误,教育后仅10例(7.35%)出现3次错误,无患者出现4次以上错误,仍有54例(39.71%)存在1项错误,说明经药学教育患者错误次数有明显减少(P<0.05)。药学教育前仅26例(19.12%)患者吸入后能有效屏气,30例(22.06%)吸入前有呼气,有4例(2.94%)出现用鼻子呼吸的严重错误,20例(14.71%)有向装置呼气的情况。教育后大部分患者能完成吸入动作,能完成吸入后有效屏气仅88例(64.71%)。
2.2年龄程度对药学教的影响
将入选患者分为≤60a(36例)、>60a(100例)2个年龄段,药学教育后各年龄段均无严重使用不规范现象,60岁以下的患者教育后34例(94.44%)使用规范,60岁以上教育后仍有44例(44%)使用不规范,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年龄越大,教育后使用规范程度越低。2.3文化程度对药学教育的影响将患者按文化程度分为3组,药学教育后文盲半文盲有30例(42.86%)使用不规范,小学及初中有10例(27.78%)使用不规范,高中以上仅6例(20%)使用不规范。两两比较可见高中以上与文盲半文盲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对于文盲半文盲,高中以上文化的患者教育后能较规范地使用DPI。
3讨论
1.1授课缺乏创新
目前大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方法的研究与创新较少,在形式上采用说教式或填鸭式的培训方法,不能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受训者兴趣不高,效果不好。参加培训的矿工来自生产一线,文化水平偏低,又从现场突然走进教室,教学方式又那么单一,几天坐下来,很难适应。煤矿培训的教师要为人师表,要从思想上使学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要把学员从不会安全操作教到会安全操作,要把不懂理论教得懂理论,教师不仅要有教学经验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某些课程缺师资,只有聘请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教书育人的能力较弱;长期从事教学的专职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实践知识,这都不利于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提高。
1.2员工对培训重视不够
参加煤矿安全培训的人员,一部分不愿意参加安全培训,在他们的意识里,参加煤矿安全培训就是为了能拿到证,其他的对他们不重要,只要能顺利拿到证,能从事工作就行。而且他们认为培训授课内容陈旧、无针对性,与井下生产脱钩。规章制度条文讲授的较多,对一些实际问题讲的不深不透,参加培训的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培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一般参加安全培训期间需要脱离工作岗位,一些煤矿只给员工算基本工资,这样会减少他们的收入,使他们在心理上不太愿意参加煤矿安全培训。
2提升安全培训质量的几点对策
2.1充分认识煤矿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13年1月国家安监总局颁布了《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其中第七条规定:必须坚持矿领导下井带班,确保员工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严禁违章指挥。强调了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安全培训不仅仅是为了拿到证,更重要的是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对矿井安全的责任,加强员工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责任感的认识,让员工从思想意识上愿意为煤矿安全生产做贡献,这样员工才会自觉地积极地接受安全培训,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2.2提高受培训者的收入
当矿上员工在培训期间,矿上只给发基本工资,会对他们的收入有一定影响,这样也会对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产生影响,所以,应该针对安全培训制定相应的规定,对受培训人员在培训期间,给予一定的政策,使他们能和正常员工有一样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以保证培训效果。
2.3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受培训者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
不同文化程度的员工,他们接受和理解的培训方式方法是不一样的,培训机构应从这方面着手,编制有特色的培训计划。当员工来参加安全培训报名的时候,了解他们的文化程度,然后根据文化程度分班,把程度接近的员工分到一起培训;并合理分配指导老师,保证不同程度的培训者都能接收到有效的安全培训,从而来提高安全培训的效果。
2.4持续改进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煤矿员工都是在实践中工作的,如果单单采用课堂授课,过多的讲理论,就与他们的工作联系不密切,众所周知,每一起煤矿伤亡事故案例都是矿工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所以在职工安全技术培训中,要充分利用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讲解,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消除矿工对学习安全知识理论的畏难情绪,又可以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把已有的对安全知识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特别是在对一线员工的培训班采用案例教学法,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持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准
[关键词] 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晓率;重视度
[中图分类号] R18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6-0013-03
为了解中山市某区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提高儿童免疫接种工作水平和质量,促进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开展,探索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有效措施,2011年9~10月笔者对中山市某区部分儿童家长进行了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现况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别在中山市某区预防接种门诊、托儿所、幼儿园及公共场所随机抽查6周岁以下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共480名,其中男208名,女272名。
1.2 方法
统一制定调查问卷,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儿童家长(父亲或母亲)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和态度进行调查,对回收的480份调查表资料用Excel进行资料整理及统计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家长的基本情况、家长预防接种基本知识和儿童免疫规划有关政策的认知情况、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来源、影响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知识和重视度的因素等。
2 结果
2.1 家长基本情况
480名儿童家长中,本地儿童家长218名,占45.42%(218/480),流动儿童家长262名,占54.59%(262/480);文化程度中专(高中)及以下57.92%(278/480),大专以上占42.08%(202/480)。
2.2 家长预防接种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2.2.1 家长对预防接种基本知识的了解 所调查家长中,99.38%(477/480)家长知道孩子出生后应该接种疫苗;88.13%(423/480)的家长对本地区6周岁内儿童应接种的10种基础疫苗中的全部或部分疫苗和接种程序比较了解;11.88%(57/480)的家长完全不清楚儿童在6周岁内需要接种的10种基础疫苗的种类和接种程序。92.71%(445/480)的家长对小孩发热或身体不适时不宜接种疫苗较了解。
2.2.2 家长对本地区国家儿童免疫规划10种基础免疫疫苗知识的了解程度 对本地区国家免疫规划的10种基础疫苗,家长知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麻疹(麻风二联疫苗)、口服脊灰糖丸(OPV)、百白破三联疫苗、麻风腮疫苗、甲型肝炎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白破疫苗(表1)。
2.2.3 家长对本地区国家儿童免疫规划10种基础疫苗可预防相应的12种传染病了解程度 家长知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乙型肝炎、甲型肝炎、麻疹、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百日咳、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白喉、腮腺炎(表2)。
2.3 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来源
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来源有多种途径,知晓途径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预防接种门诊医生告知90.84%(436/480)、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信息告知82.71%(397/480)、预防接种告知书75.83%(364/480)、自己了解59.80%(287/480)、各种宣传活动43.75%(210/480)、亲人朋友告知42.30%(203/480)、预防接种知识讲座8.96%(43/480)。
2.4 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
87.71%(421/480)的家长会主动按照接种程序时间安排带孩子接种疫苗,89.17%(428/480)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全程按时接种基础免疫疫苗;19.38%(93/480)的家长不能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83.13%(399/480)的家长因小孩生病等特殊原因漏种或推迟接种疫苗会带小孩及时补种;77.50%(372/480)的家长认为接种疫苗能有效预防相应疾病;71.67%(344/480)家长认为疫苗接种是安全的。
2.5 影响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和重视度的因素
2.5.1 家长户籍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及重视程度比较 本地家长和流动儿童家长在对本地区10种基础疫苗中的全部或部分疫苗的了解(χ2=2.41,P > 0.05)及主动按照接种程序带孩子接种疫苗(χ2=3.12,P > 0.05)方面在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完全不知道本地区10种基础疫苗本地家长明显低于流动儿童家长(χ2=14.21,P < 0.05);而因特殊原因漏种疫苗是否会及时带小孩补种疫苗方面本地家长明显高于流动儿童家长(χ2=3.95,P < 0.05)(表3)。
2.5.2 家长文化程度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及重视度比较 中专以下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家长对本地区10种基础疫苗中的全部或部分疫苗的了解(χ2=1.15,P > 0.05)及主动按照接种程序带孩子接种疫苗(χ2=3.48,P > 0.05)方面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完全不知道本地区10种基础疫苗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家长明显低于中专以下文化程度家长(χ2=14.77,P < 0.05);而因特殊原因漏种疫苗是否会及时带小孩补种疫苗方面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家长明显高于中专以下儿童家长(χ2=4.36,P < 0.05)(表4)。
3 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该地区儿童家长对小孩预防接种的主动意识比较强,大多数家长基本或部分了解本地区6周岁内儿童应接种的国家免疫规划10种基础免疫疫苗及对应预防的传染病,主动接种、补种疫苗的意识比较高;但对接种疫苗能有效预防相应的传染病和认为接种疫苗的安全性方面认同度较低,提示家长对部分基础免疫疫苗及对应预防的传染病的具体认识和了解深度方面仍不够。调查显示家长对早期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五苗”即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麻疹、百白破三联等疫苗比较熟悉,知晓率较高,而对近几年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肝疫苗等知晓率较低。此外,对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及重视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流动儿童家长较本地家长、中专以下文化程度家长较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家长在完全不知道本地区10种基础疫苗明显偏高,而因特殊原因漏种疫苗是否会及时带小孩补种疫苗方面则明显偏低。国内文献报道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与父母文化程度有关,儿童父母有一方或两方都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其预防接种知识知晓度最高[1];文化程度高的母亲预防接种知晓率高,文化程度低的家长不愿意接受新知识,卫生意识淡薄,对于预防接种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理想[2]。经济条件对预防接种知识掌握程度也有影响,高收入家庭对知识的掌握优于低收入家庭[3],部分流动儿童家长文化程度低,预防保健意识不强,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预防接种,有的家长甚至拒绝接种疫苗;同时迁移频繁,联系方式不固定,使得计划免疫工作人员也不能准确、及时掌握流动人员的情况。这提示仍需进一步加大国家对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及疫苗知识、接种方法、禁忌证和疫苗针对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力度,同时重点针对流动人群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加大管理力度,切实落实流动儿童基础免疫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以确保国家儿童免疫规划的有效落实。
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和教育能促使儿童家长的计划免疫方面知识明显提高[4]。对儿童家长实施预防接种知识健康教育效果显著,但要根据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等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5]。调查中该地区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途径的主要来源是预防接种门诊医生告知、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信息告知、预防接种告知书、各种宣传活动等,提示该地区预防接种机构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和形式,面向各层次人员主动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服务意识和行为效果良好,与该市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预防接种告知制度和预防接种短信息通知平台,儿童在本市医院出生时即有疾控机构医师跟进,及时给予新生儿家长预防接种的告知和疫苗接种的预约登记,使家长及时知道和了解国家儿童免疫规划政策和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明白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等的基础免疫服务,确保儿童能够及时获得计划免疫接种的资讯和服务,从而提高家长预防接种知识,促进儿童免疫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国内文献研究报道,儿童接生地点对母亲预防接种知晓率有影响,在医院出生的儿童比在家中出生的儿童能更好地接受计划免疫服务[6]。为此,建议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与医院产科合作机制,提高住院分娩率,尝试利用新生儿出生时的有利时机对家长开展适时的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对家长实施相关知识教育,不仅提高预防接种质量,降低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还使家长懂得预防接种的科学性和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7],儿童家长预防保健知识得到提高也有效促进儿童保健的数量与质量的大幅度提高[8]。因而,在常规开展儿童家长群体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特别针对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特征,探索一种浅显易懂、多途径、针对该部分人群特点的预防接种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方式,将会更好地全面促进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提高儿童免疫接种工作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敬玉. 北海市社区儿童父母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 应用预防医学,2010,16(1):33-35.
[2] 何庚声,李慧,崔富强,等. 甘肃省不同经济状况地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2002,8(4):217-219.
[3] 温莹,刘凤洁. 柳州市某社区儿童父母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J]. 社区医学杂志,2011,9(10):41-42.
[4] 张德春,崔骊,李胜玲. 健康教育对社区儿童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效果评价[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8):739-742.
[5] 岑绮玲,罗小燕,赵玲杰,等. 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1):1467-1468.
[6] 孙晓冬,赵丽丽,胡家瑜,等. 上海市儿童计划免疫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2001,7(5):262-264.
[7] 程昌华,王芳. 儿童预防接种中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2):122-123.
【关键词】口腔洁治;简化牙石指数;就诊意识;主动就诊;牙科焦虑症
口腔洁治术也可称洁牙,是治疗牙周病关键的第一步,也是牙周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去除口腔内的菌斑、牙结石等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1]。通过对永川古氏口腔诊所150例口腔洁治患者的问卷调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的就诊意识,并探讨影响患者就诊意识的可能相关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4月-2019年9月,在永川古氏口腔诊所进行口腔洁治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2例(54.7%),女68例(45.3%),年龄11~66岁,平均(35.5±12.1)岁。纳入标准:牙周炎、牙龈炎患者;口腔内其他治疗前准备和预防性洁治患者。排除标准:牙龈部恶性肿瘤患者;使用心脏人工起搏器患者;患有活动性心绞痛、半年内出现心肌梗死患者;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患者;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口腔局部软硬组织处于急性炎症期的患者(不包括急性坏死性牙龈炎);未适量预防性服用促凝血药物的未控制的三型糖尿病和甲亢患者;孕期妇女;肺结核、急性肝炎等急性传染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本诊所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洁治前的口腔检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口腔卫生状况:包括性别、年龄(18岁为未成年组,18~44岁为青年组,45~59岁为中年组,≥60岁为老年组)、文化程度(大专及大专以上归为大专组,高中及高中以下归为高中组)、是否有牙科焦虑症(dentalanxiety,DA)、就诊意识(主动就诊和被动就诊)、简化牙石指数(simplifiedcalculusindex,CI-S)。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检查患者16、11、26、31的唇面,36、46的舌面,CI-S(简化牙石指数)记分,按《预防口腔医学》(第2版)[2]进行计分和统计。记分标准:0分:龈上、龈下无牙石;1分: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以下;2分: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2/3,或在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3分: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的2/3以上,或在牙颈部有连续而厚的龈下牙石。如检查牙缺失,则以该区段同类型牙代替,如该区段无同类型牙,则以最临近检查牙的天然牙为准。将每个牙面CI-S记分相加,确定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CI-S总分值范围是0~18分。所有问卷调查及口腔卫生检查均由同一医生完成。采用改良的Corah’s牙科焦虑量表,焦虑水平是根据MDAS的分值来评价的,共20分,MDAS的总分值13分认为无牙科焦虑症;分值≥13分认为有牙科焦虑症[3]。主动就诊率=主动就诊人数/(主动就诊人数+被动就诊人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分析不同分组因素的主动就诊率差异,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不同就诊意识患者中的CI-S(简化牙石指数)记分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主动就诊率的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α为0.05。
2结果
2.1不同因素洁治患者就诊意识比较
本次调查的150例洁治患者,主动就诊94例,主动就诊率为62.7%,因医生建议或者医嘱原因被动来洁治的患者共56例,被动就诊率为37.3%。除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因素外,文化程度和是否患牙科焦虑症因素与洁治患者的主动就诊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患者就诊意识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本次的调查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对主动就诊率的影响较大(P0.05),见表2。
2.3主动就诊与被动就诊患者CI-S比较
在本次调查中,具有主动就诊意识患者的CI-S记分为(8.872±3.774)分,高于被动就诊患者的(7.857±3.327)分,主动就诊和被动就诊的患者的CI-S记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4,P=0.098)。
糖尿病是当前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代谢疾病类型,患者以高浓度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病情携带终生,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1】。本次研究将探讨糖尿病护理门诊实施定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积极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门诊接收的糖尿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患者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35-70岁,平均(48.5±3.6)岁,本组患者中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12例、大专及以上24例;对照组(36例)患者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33-70岁,平均(47.9±3.8)岁,本组患者中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13例、大专及以上23例。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其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门诊护理,包括病情介绍、药物指导、出院指导等;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实施定期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①心理教育:护理人员应该秉持和蔼、沉稳、宽容的态度了解患者当前心理状况,对患者由于病情治疗、生活限制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压抑、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结合其实际生活情况为其分析生活、饮食限制的重要性,保证健康宣教的通俗易懂,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结合医院发放的宣传手册进行具体讲解,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结合患者家属给予其生活上的关爱、平等以及尊重,缓解患者内心不良情绪;
②运动教育:护理人员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生活习惯为其制定规律的体育锻炼计划,遵循循序渐进、健康适合的训练原则,指导患者具体的运动时间、方法、安全事项等。针对患者中年龄较大者一般以有氧运动为主,患者于餐后30min内开始运动,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家属陪伴并叮嘱其携带糖块、饼干以预防低血糖症状的发生;针对中年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结合其实际工作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该类患者一般以运动健身为主,包括拳术、跑步、竞走、自行车等多种运动类型,护理人员应该叮嘱患者一旦感到头晕、头痛、胸闷等症状时应该立即停止运动,要求患者充分考虑到自身身体适应性,避免其过度运动而出现安全事件;
③饮食教育:护理人员必须向患者说明饮食限制的重要性,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制定相应的食谱以及宣传手册,为患者挑选日常生活中的常用食物类型,叮嘱患者日常饮食应该以蛋白、维生素为主,加强蔬菜水果的食用,严禁患者禁食少食、暴饮暴食等现象的出现;
④药物教育: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建立个性化的药物服用手册,指导患者各项药物的服用剂量、方法、时间、注意事项等,教会患者学会食用自动血糖仪并定期完成血糖监测,准确记录每次血糖监测的结果、时间等,为后续治疗护理提供更加直观的资料。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使用CQOL-74量表【2】测定患者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处理,表达方式包括计量资料( ±s)与计数资料(%)两种类型,检验方式则分别为t检验和x2检验,若最终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CQOL-74量表中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而引发体内持续的高血糖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蔓延至眼睛、肾脏、心脏、血管、神经等多项组织及结构,对患者生命安全及身体各项功能均造成严重影响,患者需要终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