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2 15:56: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会计实务技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会计实训教学;账务处理能力;对策
经笔者分析,目前我国各大企业在账务处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健康运转,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出现,学校部门在开展会计实训课程时,必须注重对学生账务处理能力的培养,帮助企业输送更多专业化人才。为促进学生账务处理能力的提高,学校应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如:充分完善师资结构、会计技能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参与会计技能大赛、增强学生实战实习经验、采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充分完善师资结构
高校为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会计技能,提高账务处理能力,首先应对高校教师结构进行逐步完善,教师作为实施教学的主要因素,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高校应加强对教师实施培训,首先,对会计理论知识加以巩固,其次,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掌握会计技能,顺应时展。会计学科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教师实际教学中应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学生会计教学奠定基础;同时,还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既要从企业中引进专业的人才,又要让教师和学生能实际参与到会计工作中,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技能。只有完善师资队伍,合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二、会计技能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会计实训教学主要目的是帮助会计人员掌握会计相关技术,教师在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应当采用实用技能和素质教育结合的方式授课。会计本身就是一门操作性强的学科,学生通过会计技能的学习,能充分掌握会计处理技能,同时,教师还应将素质教育引用其中,帮助学生形成基本职业道德。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播放《今日说法》等法制栏目视频,简要向学生讲述违背会计法需付出的代价。例如以高职会计课本中“财务管理学”这一章节为例,其中就要求学生学会制作财务报表,教师可推荐几个制作财务报表的软件,让学生以自己一个月的财物支出为例子,制作一份财务报表上交,通过学生实践应用来提高学生会计技能水平。
三、鼓励学生参与会计技能大赛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会计大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竞争力,同时有利于学生会计技能的提升,对其今后的就业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给会计专业学生授课时,鼓励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相互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更为参加技能大赛做准备。比如在参加会计技能大赛前,教师可以模拟技能大赛现场,分小组讨论合作答题。
教师在给学生授课会计时,采用的教学模式除了讲解课本之外,更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般公司中会计人员运用计算机财物软件对财物报表的处理。比如,全国会计技能大赛第二阶段考核的形式是采用网络季赛形式,以用友软件U872为平台,考察学生对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有条件的中职院校,应当让每一位会计专业的学生都能熟知财物管理软件用友ERP-U8,掌握会计相关知识。
四、增强学生实战实习经验
大多数学生都会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在参与各种考试过程中会出现紧张、躁虑等情况,轻者影响考试发挥,重者脑袋出现暂时空白不知所措。相较于中国学生,部分外国学生在参加各种竞赛时,都能自信积极应答,这和他们经常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有关。而会计技能大赛是在仿真的会计职位环境中进行的,这就要求参赛人员要有好的心态。会计学科学习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多的实战操作,据此,教师应增强学生实习经验,充分掌握会计技能,学校应为学生实习做出努力,加强对当地企业的合作,安排学生在相关企业去实习,真正感受到工作的严谨性,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通过工作实践,学生可获得相关经验,这些经验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只能在实践工作中获得,长此以往,提高了学生账务处理能力,达到了会计实训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处理遇到的问题。
五、采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当今社会,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且被广泛使用,给会计教学使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创造了条件。而中职院校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就必须使用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学校应为各个班级配备电脑和投影仪等电子设备,建立实训室,组建校园网等。教研室则应组织教师定期进行多媒体教学研讨活动,讲解制作课件的方法,教学应如何突出重难点等,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现代技术的应用,大大开拓了会计实训教学范围,对教师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优化,为实训教学开展打下了重要基础。教师通过制作相关会计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件,进行演示,使教材中的内容直观化、系统化,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会计相关知识并掌握会计操作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把会计课程内容的课件、学习方法与练习题在校园网上,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实现资源共享。除此之外,教师可依照目前大部分企业的财务软件,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使学生在毕业前掌握常用会计软件,为学生成功就业提供一定保障。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下载相关的财务核算软件,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综合运用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会计实训教学的开展必须在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得以实现。
六、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我国相关企业财务处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为了促进学生账务处理能力的提高,学校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素质教育之外,更应该通过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理论和实践结合、引导学生创新,安排学生实习等教学模式巩固学生的会计技能,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我国会计事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凡平.加强会计实训课的教学 提高学生账务处理能力[J].价值工程,2014,06:245-246.
[2]裘敬忠.加强会计实训课的教学 提高学生账务处理能力[J].品牌,2014,12:46.
关键词: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基本前提;适度分离
作为税收学与会计学的交叉学科,税务会计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借助财务会计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会计处理。但是由于税务会计与财务的目标存在差异、纳税人与赋税人可能不统一等原因,税务会计有区别于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这可以为实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适当分离提供支持。
一、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发展历程
税务会计的运行模式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从世界范围来看,税务会计模式可分为三种:财税分离模式(如英、美)、财税合一模式(如法、德)、财税适度分离模式(如日本)。[1]在财税分离模式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不受税法约束,财务会计对收入、费用的确认计量与税法差别较大,为满足纳税需要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外完全分离;在财税合一模式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从属于税法,会计所得和应税所得只在个别项目上存上有所不同,财务会计对收入、费用的确认计量与税收目标保持高度一致;而财税适度分离模式更注重会计的管理职能,允许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存在,但是在纳税时要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必要的调整。我国的税务会计模式可归类为第三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既有重合也有分离,并且是一个从高度重合到逐步分离的过程。[2]
(一)1984至1993年,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高度重合
自1984年我国开始出现多种所有制起,至1993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财务通则》(简称“两则”)实施之前,我国执行分行业、分所有制成分的会计制度,企业的所得税制度因所有制的不同而不同,这一阶段应税所得与会计利润没有太大差别,这是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高度重合时期。
(二)1994至2000年,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初步分离
1994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统一了我国内资企业所得税制,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简称“两法”)并行。由于税法尚不完善,因此税法有规定的,则依据税法规定执行;税法无规定的,则依据会计制度执行;税法与会计制度的规定不相符的,则依据税法调整后的会计利润计算应缴所得税。“两则”和“两法”的实施后,应税所得额和会计利润首次出现显著差异,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实现初步分离。
(三)2000年之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的趋势基本形成。
2000年1月1日,我国实施《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取代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基本上消除了不同行业在会计制度上的差异,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所得税由“纳税调整体系”发展为“独立纳税体系”,独立的税务会计基本形成。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当分离的可能性
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呈相分离的趋势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促成的,会计假设与税务会计基本前提上的差异就是其中之一。
(一)税务会计主体
税务会计主体和财务会计主体都是从空间上界定其服务的对象,但是二者并不相同。税务会计主体是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企业或者单位,即纳税主体,同时这些纳税主体能够保持单独的会计记录。财务会计主体是其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处理的数据和提供的财务信息被限定在一个特定独立或相对独立的范围内。例如,母、子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它们是一个财务会计主体;但是在税务会计中,未经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母、子公司应分别纳税,都是税务会计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财务会计主体(如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在市场行为中起主导地位的是企业,而非政府,减少对企业经营和经济活动的干预才是政府的正确选择,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恰当分离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企业的灵活性。此外,股份制成为企业的主要形式,利益相关者更注重会计信息的真实有用性和客观公允性,客观、真实的反映会计信息成为会计工作的首要目标,因此作为规范会计工作的会计准则,必须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以投资者为导向,而不是依从税法的安排。
(二)货币计量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货币计量上的假定含义是相同的,都是指用同一种货币计量经济事项。这一假设是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发挥计量属性的基础,但是二者的计量属性却不尽相同。
(1)历史成本是指取得某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它在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税务会计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的目的是为确定计税基础,历史成本可靠、确定、可稽查的特点,最符合税法对计税基础的要求,在历史成本确定的情况下,税务会计一般不会采用其他计量属性。[3]在财务会计中,历史成本作为传统的计量属性,虽然占有一定地位,但对一些衍生金融工具,则必须将公允价值作为首要的计量属性,这样才能公允的反映其价值。历史成本在财务会计中的地位远不及在税务会计中的地位。
(2)重置成本是指在当前市场状况下,用现时价格水平生产或购建与某项资产具有相同使用功能或效用的全新资产的支出。税法与会计准则中的重置成本含义基本相同,只是使用范围、内容有所不同。税法仅限于在特定情况下允许企业采用重置成本计量属性,如对旧房及建筑物评估价格计量、对盘盈资产的计量等;而会计准则对重置成本的使用没有界定范围。
(3)公允价值是财务会计中与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按公允价值计量时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税务会计在计算本期应纳税额时不予确认,即此类资产的计税基础仍为历史成本。只有在历史成本和现行市场价格均无法确定时,税务会计才不得不用公允价值计量,由此可见,它是作为“补充”计量属性使用。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不同。财务会计是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处理,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具有决策相关性的会计数据。税务会计的目标是实现税收,向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税务决策、实现企业最大涉税利益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要求通过计量属性反映可靠、相关的信息,而税务会计要求通过计量属性体现的计税依据具有确定性和可稽查性。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当分离,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计量属性的作用,更好的记录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
(4)可变现净值和现值是财务会计独有的计量属性。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例如,固定资产在年终报告时,会计准则要求以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较高者作为其可收回金额,在此基础上计提减值准备;而税务会计一般情况下不确认减值准备,计税基础只涉及初始计量,一经确认不再改变。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净流量折现后的价值,体现了货币时间价值。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固定资产的价款,且支付期超过了正常的信用期限,此时应当以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而税务会计不采用现值计量,因为现值计量在信息的可靠性上有所欠缺,这与税务会计要求计税基础的确定性相违背。
(三)货币时间价值
货币时间价值是税务会计独有的基本前提,它是指随着时间段推移,投入周转使用的货币将会发生增值。正是由于这一假设,政府和企业在税务的征纳过程中会从自身利益出发,争取最大的时间价值。政府为保证财政收入和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会在税收立法中明确规定各个税种纳税义务的确认原则、税前扣除原则、纳税申报期限、税款缴库期限、税收优惠政策等。查尔斯・T・亨瑞格等人在其所著《会计学》中写道:“税务会计有两个目标:巡守税务会计和尽量合理避税。”可见,税务会计可以确保企业税务活动严格按照税收规定开展、足额纳税,并且合理运用税收申报期限、税收优惠政策等,尽可能长时间的将资金留在企业中,实现货币的时间价值,发挥融资功效;[4]税务会计可以根据税收规定和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筹划好企业的经营及纳税方式,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享受到尽可能多的税收优惠,以达到让企业少缴税的目的,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此外,除了上述三种基本前提外,税务会计还有持续经营、纳税会计期间、年度会计核算、财务会计资料正确四个基本前提。其中税务会计的持续经营和财务会计的持续经营都是假设主体以既定的经营方式能够在未来期间持续正常的经营下去;纳税会计期间与财务会计的会计期间假设都是对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一定期间,以便开展会计工作;年度会计核算是税务会计最基本的前提,各国税制都是建立在年度会计核算基础上的,而不是对某一个特定的业务进行核算。课税只针对某一特定纳税期间里发生的全部事项,而不考虑当其事项在后续年度的可能结果如何。财务会计资料正确这一基本前提是指税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财务会计是税务会计的基础,这属于二者重合的部分,也一定程度上说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必进行彻底的分离,否则反而会加重企业会计的任务负担,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当分离才是正确的决策。
三、实现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适当分离
正因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有上述不同,才为二者的适当分离提供了可能性,分离后的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与需求充分运用这些基本前提,更完善的反映企业的纳税信息以及会计信息。并且,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基本前提中的共同之处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并不需要完全割裂。
不管是税务会计还是财务会计,都属于会计学科,在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当分离的模式下,二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税务会计利用财务会计的数据展开工作。以我国目前的企业会计核算水平和税务部门管理水平来看,如果过度追求“财税分离”,将会给税收征管部门带来很大困难,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应该采取逐步分离方式,在合理保持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差异的基础上,我们应当建立一个从财务会计到税务会计合理过渡的核算体系,完成税务会计报表与财务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与税务会计报表的衔接,为企业的会计实务工作建立一套标准的方法体系,减少会计人员对具体操作方法选择的随意性,也为税务机关的后期稽查提供一个从财务会计报表到纳税申报表调整的完整、清晰的记录轨迹,降低征管成本。
参考文献:
[1] 盖地.税务会计研究[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1.
[2] 张山峰.试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法必然性与差异[J].财会研究,
2008(20).
[3] 盖地,孙雪娇.税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及其与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比较
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现状
今年3月份,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宣布与Kira Systems联手,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当中,引发会计行业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其实,在某些领域,人工智能已经涉入颇深,如机器人顾问已经成为金融服务领域的最佳拍档,而自动化的税务筹划也已经成为今年美国报税季手机应用程序中主推的一款APP(应用程序)。
目前,财务、审计及税务自动化软件已被普遍使用,人工智能已经与这三大行业有了初步接触。但从相关软件在这三大行业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应用范围还不是很广,应用层次同样不高,应用的程度也不是很深,还仅停留在对机械、单一、重复的财会事项的处理上。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在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不仅会进一步夯实和拓宽自己在财会、审计领域的应用范围,而且还会向纵深及横向发展。比如,财务人工智能会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这不仅会大大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拓展财务管理的功能,而且还会大大促进财务管理向管理会计的拓展和升级,促进企业的战略、业务和财务一体化,使得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做出各种专门决策,从而更好地改善经营管理,更好地创造和维护价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人工智能将重塑会计、审计行业
随着大数据等基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所需的基本框架已经搭建起来,其对会计、审计等行业的影响会越来越深刻。英格兰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联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于9月12日举办了“大数据重塑财务与审计”论坛,与会学者预测:大数据将重塑财务与审计行业,不仅基层会计人员将大幅减少、业务会计界限逐步消失、专业会计机构高度集中,同时财会部门还将成为大数据处理部门。
第一,可以大幅度提高会计及审计信息的质量。现阶段我国会计及审计行业普遍存在着信息失真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对会计及审计信息的处理存在着大量的手工编制、人脑思维及判断等人工操作,而人工操作不仅可能存在人为失误,更可能存在人为故意篡改或造假等舞弊问题,事实上,人为因素正是造成我国会计及审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通过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人工失误造成会计及审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而且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篡改或造假财务资料等舞弊的可能,从而使得会计及审计信息质量大幅提高。
第二,可以使得会计及审计行业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人力成本大大降低。例如企业使用财务软件,不仅可以不必花费更多的人力和时间处理机械、单一、重复的财务事项,而且还会大大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审计部门使用审计软件,不仅同样可以大大降低人力资源耗费,而且还会在对各类报表项目、交易及披露进行即时全面分析后,在更短的时间里对账面数据进行风险评估,找出可能存在问题的风险点,从而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第三,可以更好地防范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人工智能在挖掘数据的基础上不仅可以处理大量数据并建立数据库,而且还可以对数据模型进行持续跟踪分析,从而对企业的各类投融资及盈利等重大事项进行预测,这相对于人类有限的信息存储量和计算能力,人工智能具有更加齐备的信息和更为高速的运算能力。同时,人工智能可以结合专家决策系统识别并消除金融危机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来识别财务风险,化解安全隐患,从而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第四,促进传统财务、审计工作模式的改进。现行企业财务核算大多按照基本业务流程来划分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人工智能的引进不仅可以大量解决一些繁琐、程式、高频的工作,而且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以往对财务及审计工作的分工。在手工记账环境下存在的机械、单一、重复财务事项,在实行人工智能后,相关人工岗位可能会取消或大幅度精简人员,而精简的财务人员则可能改为程序操作员或从事管理会计岗位,这就打破了以往对财务岗位的分工格局。人工智能对审计工作也同样会产生大幅度的影响,如会打破原来按照会计业务的类别或性质进行分工审计的格局,这不仅需要增加精通财务软件和审计软件的技术人员,以适应人工智能下审计工作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在人工智能下企业财务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新的舞弊形式和错误类型,以便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审计工作。
智能会计时代的会计人才特质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重塑,会计职能也将随社会及企业要求的变化而转变。企业需要的是对财会工作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胜任能力,而且在至少一个或多个相关领域能出类拔萃的财务人。会计人才将摆脱低端、纯粹的财务处理工作,进而将信任度、创造力、沟通能力、洞察能力、解释能力以及对税法与传统簿记掌握能力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
首先,在智能会计时代全面数据化的大环境下,会计人必须成为确保数据安全以及软件正常运行方面的专家;在拥有更多的可用数据、历史数据越来越可靠的情况下,必须提高对风险的识别与分析,从而为商界客户提供战略的预测模型和未来规划。
其次,伴随着智能会计时代会计处理全流程自动化、会计决策分析智能化和会计服务共享化等趋势的到来,一方面会计基础工作将更加专业化,另一方面大量程序性的会计基础工作将被会计信息系统所取代,从而导致会计人才从基础性的、程序性的、重复性的会计核算工作,转向更有价值的、需要更多职业判断的、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分析和挖掘等会计管理工作,会计人才的管理职能与数据分析师职能将越发凸显。
再者,智能会计时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外部生存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变革,具体而言有十大趋势:业财深度一体化、处理全程自动化、内外系统集成化、操作终端自动化、信息提供频道化、处理规则国际化、会计信息标准化、会计组织共享化、风险威胁扩大化、处理平台云端化。这些发展趋势要求会计人才必须向复合型人才转型。复合型财会人才应熟练掌握财会理论和实务操作,擅长IT技术,同时还应精通资本运作、内部控制、管理会计、纳税筹划、金融保险等与财会相关某一或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对本职工作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应变和处置能力,能够在以财会领域为中心的较大范围内驾驭自如。简而言之,复合型财会人才要能够及时适应以下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一是要能够及时适应财会专业及相关专业各方面的更新和发展;二是要及时适应各种新生事物所带来的新思考、新问题、新变化;三是要适应整个社会不断进步带来的各种变化和发展,要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应对能力。
会计行业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冲击
智能会计时代的到来,是一场会计生产力的变革,必然引发生产关系的调整。会计行业应该从整体出发,充分认识技术进步对整个行业带来的重大变革。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与应用倒逼会计人才转型升级,对会计人才的能力框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行业需要对会计工作的性质和会计人才种类进行重新分类,一些传统、简单、重复等依靠手工进行的会计工作应该取消,以采用新技术的新型会计工作取而代之。同时,会计人才的种类也应随会计工作性质的调整而相应调整。
关键词:双师;技能型特色名校;会计专业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国家示范院校、骨干院校以及技能名校的评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努力将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引向深入。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对人才培养的成败意义重大。本文从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出发,探讨会计专业双师队伍建设。
1 高职会计专业双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随之取得诸多成果,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双师型教师培养与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就会计专业而言,包括以下方面:
(1)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不规范统一。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我国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诸多文件中均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却对"双师"的内涵缺乏详尽的解释或量化的指标,这直接导致双师的认定多为院校行为,不规范统一,质量也参差不齐。有的院校对会计专业的双师采取"双证书"法,即需取得教师资格和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资格;有的院校则采取"双能力"法,即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还有采取"双证书"和"双能力"并重的"双融合"型,即既需要有"双证书",也对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提出要求。
(2)会计专业多为"应试型"双师。目前,由于企业骨干薪资待遇相对学校优厚,从企业引进双师型教师较为困难,因此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大多还是来源于各高校毕业生。虽然有的毕业生具有短期会计实习实践经历,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必须经过院校的再培养才能胜任实践教学。然而,囿于高职繁重的教学压力和学校双师任务指标,许多青年教师盲目通过考取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应付双师任务,但这种"应试型"双师往往使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实践锻炼效果不理想。目前,我国双师型教师培养仍然以"走出去"为主要策略,主要模式有:一是继续教育模式,一方面将实践能力相对弱的教师输送到示范院校甚至国外参加职业教育相关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参加各种国陪、省培项目,另一方面将理论水平欠缺的教师选派到相关专业的名校或国外深造,学习专业理论,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如各种访学项目、在职攻读学位等;二是产学研合作模式,依托学院的产学研平台,对社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科技研发,从而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如参加各种横向课题研究;三是企业顶岗实践模式,教师以脱产、半脱产的形式,或利用寒暑假到企业一线进行专业实践训练,提高实践能力。但是,会计专业的社科性决定了产学研合作方面存在劣势,很多企业对研究认识不足,很难有这样的机会,而职业的特殊性又使得企业不愿过多透露财务信息,教师只能接触简单的业务内容,短期培训和挂职效果不甚理想。
(4)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缺乏科学规划。尽管强调学生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的共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只有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没有3-5年甚至更为长远的科学规划,从而导致双师型教师培养停留在低层次,没有上升为教育教学发展的战略高度。
2 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要求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建设重点,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引导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其中,"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主导化"教学改革既是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热点,又是技能名校建设的主要改革内容。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在职业岗位调研基础上,制定了"课岗融合、虚实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了课程体系,对核心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改造,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双证",而且还应具有以下素质和能力:
(1)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即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丧失了基本素质则失去了教师的本分。根据《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和管理办法》,教师必须承担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测评达到合格要求。
(2)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特性素质,即较强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指导能力,能够胜任实践教学的需要,保证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和管理办法》,双师素质教师每年至少组织或全程参与指导学生技能大赛活动一项或全程指导学生专业社团活动一项;每年密切联系一家以上的企业或担任企业的技术顾问或在企业兼职等。
(3)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即可以依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围绕工作任务和过程进行课程改革,并进一步序化教学情境,从而能够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能力。《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和管理办法》规定,双师素质教师每年至少参与或主持校级及以上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或在教学改革项目中承担一定的工作并取得实效。
(4)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即能够积极参与职业培训或技术研发推广,为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贡献力量。《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和管理办法》规定,双师素质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项社会服务工作或至少承担一项横向研究课题或在企业兼职2个月以上。
总之,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形势下,双师型教师的现实选择应是"双证书的多能力型",既要有资格认证方面的要求,还应通过科学的量化考核体系对素质和能力进行考察。
3 技能型特色名校会计专业双师队伍建设途径与实践
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得好与坏,将从根本上影响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各高职院校的迫切任务。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作为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在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基础上,深入研究探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计专业双师队伍建设成果显著。
(一)制定科学的双师队伍建设规划
为了保证双师队伍建设效果和师资培养的可持续性,各高职院校必须顶层设计、长远规划,对师资培养建设科学设计。各教学系部则必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制定本部门的双师建设规划和目标,做到"一年一计划,三年一规划"。为此,会计专业根据技能名校建设要求,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制定了详细的双师培养计划和三年建设规划,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方面强化双师培养要求,并进一步细化为建设任务书,按任务确定预期目标和验收要点,按项目指派责任人员。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双师培养体系
(1)建设教师成长工程
为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提升内涵实力,学院出台了《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实施教师成长工程建设指导意见》,遵循教师发展规律,以教师专业成长为主线,将教师的成长历程分为见习期、适应期(助教)、成长期(讲师)、成熟期(副教授)和再提高期(教授)五个阶段,以课堂、科研、生产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着陆点,明确各阶段教师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与实施,以制度落实各项任务的质量评价,并通过建立教师业务档案,记录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历程。
(2)搭建教师成长锻炼平台
根据院校实际认真分析双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正视制约双师队伍建设的不利因素,努力搭建双师成长平台。为此,学院制定了《关于教师进修培训等暂行规定》,完善教师进修培训工作的政策导向,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更新观念,树立终身教育意识,规范教师进修培训管理。
①提升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增加业务知识储备。鼓励教师参加业务学习,考取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根据证书级别或含金量进行物质奖励;鼓励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如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的培训、国际合作培养计划项目的培训、专业发展提升培训等,学费及住宿费由学院全额负担,差旅费等其他费用按标准执行。近3年,会计专业每年至少选派1人到高校访问进修,每年至少选派5人参加国陪、省培等各种项目,"双证书"比例也逐步提高至90%。
②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实践教学能力。要求专业教师每三年不小于六个月的企业顶岗实践时间;无实践经验的新教师,进校三年内,在企业顶岗实践时间不小于一年;学院寒暑假期间,专业教师由系部自行安排不小于一个月的顶岗实践时间。同时,为了保证实践效果,会计专业每年至少安排1人脱产实践4个月以上。
③重视教师团队建设,发挥团队带动作用。为了加快青年教师成长,会计专业坚持发扬"传、帮、带"传统,并根据专业特长组建会计教学团队,通过团队合作取长补短,带动青年教师逐步具备双师素质要求。2012年会计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三)构筑科学可行的质量保障体系
(1)制定考核标准,强化考核监控。有效的考核机制是提高双师培养质量的可靠保证。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考核,制定了《专业带头人培养办法》、《骨干教师培养办法》,详细规定了考核标准,客观、科学评价教师师德和工作业绩,尤其加大了教师参加企业工作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奖评优、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依据。
(2)调整收入分配,完善激励措施。加大岗位职责考核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完善激励制度,调动教师实践锻炼、参与教改项目的积极性。如根据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教师实践进修管理办法》规定,经批准参加脱产实践进修的教师,实践进修期间岗位工资按照教师的平均工作量乘以0.8的系数计算,报销相关路费;取得相应职业技能证书者,学院给于一定奖励;在职称评聘时,同等条件下有实践进修经历者优先。
(3)深化校企合作,保证培养效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不仅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方向,也是"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培养的重要途径。鉴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只有高职院校创新校企合作途径,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真正实现校企双赢,才能保证实践锻炼的效果。会计专业依托粮食职教集团,以企业需求为突破口,根据行业特点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急企业之所急,通过社会服务寻求深度合作契机,目前已与几十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威海港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为例,一方面会计专业教师不仅帮助其建立了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而且量身制定纳税筹划方案,年节余资金达几十万元,另一方面公司年均接收毕业生10人,先后投入20多万捐助贫困学生、奖助教科研项目,并定期开展校企联谊活动,接纳教师实践锻炼,良好的校企互动有效保证了双师培养效果。
4 结语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各高校必须对双师型教师内涵有更全面的认识,通过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建立以人为本的双师培养体系,构筑科学可行的质量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朱清.基于三维管理理论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4(4):78-80.
[2] 张惠芳 祝频.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探析与实践[J].中国职工教育,2014(2):23-24.
据IBM公司统计,网络上的每天新增数据2.5千万亿字节(2.5TB),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绝版收藏的25万倍,并且它会继续以指数的速度增长。大数据被描述为是一个具有庞大的数据量和时刻更新变换且具有多种格式的数据的一个超大型数据库。大数据概念的复杂性
决定了企业要面临的严峻考验,因为这要求数据的使用者能够在大数据中过滤掉不可用的其他数据,确定有价值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利用,但这项工作相当于在虚拟数据的大海捞针。正如你所知,在大数据时代一个企业想要增加自身价值,管理会计师的表现是其中关键之一。所以让我们看看如何从大数据中获取价值。
2.资产版图的新成员
以往我们所说的资产,包括现金、存货以及实际存在并能创造价值的企业固定资产。现在,这张传统的资产版图必须扩大到包括大数据的价值主张以及其后续分析价值。即使不像传统资产一样具有有形的价值,大数据具有潜在的“虚拟资产价值”。这种新资产代表了企业的未来的价值,这是传统资产价值定义之外的,因为这项新资产是无形的。如果一个企业可以识别并分析得出有用数据,并将此数据加以商务智能化处理后运用于企业的战略性决策,那么该数据被认为是一项资产――虚拟资产。由企业收集而来的大数据在审查时应思考:收集的数据是否具有可分析性,怎样分析,能否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如果没有抱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考虑数据的可分析性而盲目的去收集数据,那么数据的绝对数量将是无法管理的,且所进行的数据收集工作也是徒劳无功的。虽说企业必须为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制定投资回报(ROI)模型并进行数据分析,但其要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数据及其来源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3.无国界的数据
在管理会计师以往传统的管理和分析数据中,数据主要来自于他们企业内部,重点是财务信息。大数据的到来彻底打破了数据来源仅限于企业内部的规则,使得数据来源多样化,并为包含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全球数据世界打开了一扇窗。互联网为企业提供了访问海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数据源的途径。例如,轻点几下鼠标就可以访问超过10万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编写的财务报告。其他数据格式包括视频、电子邮箱、推特、声呐波等。让人不解的是,企业如何甄别这些信息并把其运用于对自身有利的方面,这就是商务智能要解决的问题。
4.商务智能
商务智能(BI)涵盖范围广泛,包括对大数据的分析过程,利用工具去访问,开采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分析得要有用数据用于决策,因为更好的信息和分析是企业能否提升自身竞争力、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的关键所在。然而很多企业将会采取顾客导向的商务智能解决方案,新一代的商务智能工具操作简单并且成本低效益高,并且可用于桌面办公非常方便。例如,微软的商务智能工具Power BI for Excel和Office 365,这些工具可以从云端获取数据,进行商业建模,与Office 365进行协作可以提供实时的可视化功能。5年前,就可以用很小的成本使用这个工具。最重要的是,管理会计师可以不用通过IT手段去进行数据分析。商务智能的出现,意味着管理会计师数据分析时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预测分析的崛起。
5.预测分析
会计师根据从前的财务业绩进行仔细剖析,得到结论并以此作为制定未来战略规划的基础。后见之明已经被淘汰了,而充分利用商务智能和大数据作出预测分析才是当代管理会计工作的核心。预测分析改变了整个“游戏规则”,它允许企业通过数据质量解决方案(Datalens)来进行分析和管理策略。高德纳(Gartner)公司认为,预测分析具有以下四个优点:注重预测,分析快速,相关业务分析和用户界面友好。预测分析对实时分析的需求作出了说明,并且是连接其与做出明智决策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预测分析不是基础的电子表格分析,而是一个复杂的、精心设计的,通过利用企业数据集筛查商业信息和数据从而达到提升企业洞察力的规划工具。其复杂性和分析质量可以降低管理会计师做出错误决策的风险。高德纳公司预测,使用预测分析的企业到2017年时可以将他们的投资回报率提高20%。但是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预测分析解决方案。管理会计师将会在企业定制指标的发展中扮演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企业数据模型开发和评测中的关键性因素。
【关键词】ERP财务管理系统;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能力
【Abstract】The goal of the accounting majo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provide high skilled professional talents which requires accounting major should be position-oriented. However, field work opportunity before graduation is almost zero compared with other professional students. Accounting class professional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s basically become a mere formality, with little substance. This article is a paper work of developing higher vocational accounting major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based on the ERP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is innovation training project of jiangsu province college students. After analyzing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account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actice ability,several constructive understanding and suggetions concerning about creating practice ability through the teaching course system would be put forward.
【Key words】ERP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ccounting professional;Practice ability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一线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其培养目标体现在能力为中心,培养应用性专业人才,其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必须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衔接,基于岗位能力的分析制订课程标准,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高职教育有其职业性,实践性。会计类专业属于对实践能力要求极强的专业,社会对会计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ERP系统的迅猛发展, 体现了现代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竞争力、提升管理水平的迫切需求。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推进,如何利用现代
信息技术,重构传统会计模式,形成现代会计模式,充分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对财会人员如何适应ERP实施带来的变革,适应会计信息化的要求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对于如何基于ERP财务管理系统提高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高职院校已形成共识。
1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1.1 实训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对的专业实践类课程已有相当程度的重视,但课程体系各有千秋,也有受限于校内外实训条件,并没有一个十分完备的实训课程体系。实践课程开设有多有少,在体系完整上还有欠缺,实践能力训练环节相对割离,未形成一体化,对实现高职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还不足以体现。
1.2 实训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待进一步论证
有的高职院校为达到人才培养质量水平评估的指标要求,增加实训课时比例,凡是会计专业课程就与之相对应地开设一门实训课程,往往是为了实训而实训,并未真正与高职会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但有的实训课程内容需要有后续知识的支撑,也有的实训内容在后续实训课程中因为业务的处理关系,必然也会涉及到。导致教学内容中重复交叉,未能在有效的课程教学时间内,使得课程教学效益最大化。
1.3 能力训练主线贯穿性不够
各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很难做到围绕企业实际经济业务的流程首尾呼应,实训环节之间也相对割离,未能实现能力培养不断线。一般的院校校内实践能力训练时,开设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综合会计实训都是手工做账进行,另再开设会计电算化实训。由于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各自所选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品牌不一定相同,基于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也有的开设会计电算化实训模拟课程,增强学生今后上岗时对不同品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适应性。其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不同品牌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操作训练,仍然停留在软件系统各模块的训练,没有应用到具体的会计业务处理,对学生的实践训练仍有欠缺之处。
1.4 “重内轻外”或是“重外轻内”
前者是课程内容和教学场所,基于会计类专业的特殊性,主要是在校内开设单项实训或是综合实训,学生与职场氛围脱离。后者基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共育人才,过多依赖校外顶岗实习,作为学生实践能力主要途径。但由于会计类专业岗位特殊,一般企业都不愿意接受在校生实习,校企合作对于会计类专业而言,很难真正收到实效,校外顶岗实习走马观花,徒有形式。
2 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2.1 构建能力课程体系
建立“职业能力导向,梯次分层递进”的会计类实践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
2.2 实践能力训练一体化
2.2.1 实训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一体化
一般院校的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都设置了审计方面的课程(包括审计基本理论课程和审计实务课程),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常也配套设置相应的实训内容,包括课程的理实一体教学和单独设置的实训课环节。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会计实训内容与审计实训内容是分离的,没有形成有机联系。可以将会计实训课程(手工账)所完成的账套数据,作为审计实训时的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客体,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会计实训完成的证、账、表实施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此举,既完整了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链,也通过审计,由学生自己找出会计实训时,业务处理中所出现的问题,锻炼其会计核算能力、企业会计及相关资料审查验证能力。在财务管理实训时,也可以用会计实训所完成的会计报表资料,作为财务分析案例之一,锻炼学生的筹资、投资分析和运营能力。在纳税实务实训时,也可以用会计实训所完成的会计资料中所涉及的相关税种,巩固税法、税务、纳税会计等纳税业务知识,提升税务岗位业务能力。在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围绕能力主线,做到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一体化,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2.2.2 基本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一体化
计算机应用能力,是高职生必须具备基本能力,也是学生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一般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学生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后,已具备office的基本操作能力,但进行会计实训(手工做账)时,往往不会应用,造成大量的繁琐计算工作量。在手工会计实训中,根据所选用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以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为例,可以结合excel的基本运用,训练学生如何运用excel设置“T”字账,分段计算本期发生额,完成科目汇总表编制的基础工作,利用excel编制科目汇总表,编制总账余额试算平衡表,极大地减少手工计算的繁琐过程,提高了正确率和工作效率。
2.2.3 课堂职场一体化
以会计职业能力养成为核心,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仿真模拟与角色扮演等教学模式,使课堂职场化,并使会计技能训练与会计岗位能力要求有机融合。
具体做法是:第1学期,学生处于职业学习的起步阶段,要求学生掌握会计从业所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具备“会计基本从业能力”;第2学期,教师根据中小企业会计日常业务处理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实训,培养学生会计日常业务处理能力;第3学期,学生先在校内实训基地采用角色扮演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第3年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应聘单位顶岗实习,全面提升“会计综合处理能力”。仿真模拟――真账实做―― 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2.2.4 专职兼职教师一体化
会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因其专业的特殊性,仅依靠校内专任教师的课程教学,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制约其后续发展,很难实现课堂与职场零距离。但如果完全依靠校外企业实践丰富的企业兼职教师(行业企业专业)进行,由于兼职教师对高职教育的规律的把握和教学经验相对薄弱,会影响其教学效果。因而必须专职兼职教师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3 基于ERP 财务管理系统,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
3.1 培养学生从传统的会计岗位分工向ERP财务管理系统中的角色转变
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即便是选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材,仍然是依据传统的会计岗位分工,会计人员依据内部控制和内部牵制的要求,对岗位进行分工,并保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由于会计信息化,在ERP系统中,已经使会计人员已远离大量的会计数据收集、记录、存储等此类繁琐的常规性工作,这些工作可以由非会计人员担任。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则是在会计准则、财务制度规范要求下指导和监督财务信息数据的准确采集和录入,角色有所转变。
3.2 基于业务流程优化,实现辅助决策,真正发挥会计参与决策的职能
ERP系统本身就是一个业务流程不断优化的系统,会计信息要适应企业业务流程的再造,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加快对生产经营所有环节上有关信息的反馈速度,使财务信息系统能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相适应。确保会计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发挥会计参与决策职能。财会人员必须对整个业务流程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才能及时协调各种关系,组织管理好各级、各类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系统和全面,做好会计信息数据采集、数据加工并形成报表,从ERP系统中及时提取相关会计信息,根据动态信息做好预算,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为真正发挥会计参与决策职能提供有效保证。
3.3 整合资源,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多维度打造会计类专业实训平台
3.3.1 构建要实现课堂职场一体化
可以通过校企共建ERP实验中心,建立ERP实验教学平台,校企共建构筑企业仿真平台,分享企业经验。对于企业的真实业务处理进行分析,依据实际经济业务设计会计类专业实验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等教学活动,并且剔除不恰当和不规范企业经济业务处理,使教学设计既源于企业实际经济业务,又高于企业的具体工作,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校企共建构筑企业仿真平台,可集成实验教学管理,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可以在校内外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对企业流程设计进行一些基础层次的研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2 建立高质量的校外实践基地
在为会计专业的学生选择校外实践基地时,可以基于共企合作的平台,必须是融合的校企业合作单位,适应ERP环境下对财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选择实施ERP信息系统的企业,企业有具备相应资质专业人员辅导学生并保证给学生在岗位真正实践的机会,避免会计专业的学生岗位实习是“在企不在岗”,顶岗实习手册填写内容与实际做的无关联。随着ERP信息系统的迅猛发展,能够熟悉ERP系统,能够熟练地操作ERP财务管理系统的财会人才必然企业的岗位需求。培养基于ERP环境的高素质财会人才也会成为各高职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高职会计类专业无论是现在的大专层次,还是今后的本科层次,其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还是会定位在“应用型”,对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久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宋小萍.利用ERP沙盘工具改进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3(21).
[2]刘秋萍.基于ERP沙盘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探讨[J].商业会计,2011(09).
关键词:无砟轨道 双块式轨枕 混凝土配合比
中图分类号: TV331 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础建设的大规模推进,越来越多的铁路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长大铁路隧道也随着工程规模和线路运营速度的提高不断涌现,在长大隧道中无砟轨道正在大面积推广,为满足铁路运营速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和降低后期线路的维护成本,无砟轨道轨枕采用的混凝土强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采用高强度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粗细骨料来源,进行试验研究,寻找出来源广泛、性价比高、强度满足要求的最佳混凝土配合比。
高性能混凝土(HPC)是通过对普通混凝土性能进行大幅度提升,在水胶比、原材料、掺和料和高效外加剂等方面进行选用、设计和调配而成混凝土[1],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诸多优点,比如,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耐久性、经济性和稳定性[2]。目前国内关于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也有报告,王军[3]等人认为,设计配合比时必须在保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足够和易性和力学性能,优化胶材粉体级配和提高胶材堆积密度,降低胶材总量和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水化温升,掺加对混凝土微结构和宏观性能影响较小的自养护材料。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由于混凝土水化热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混凝土自身收缩。
高性能混凝土对材料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水泥通常使用硅酸盐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强度上限随骨料的强度成正比例提高。外加剂能满足工作性要求提高混凝土强度;掺和料可以获得较高的活性系数,提高耐久性[4]。
太原至中卫(银川)铁路全长944公里,其中太原至中卫正线752公里,银川联络线自定边站引出,长192公里。该铁路是一条新的大能力能源通道和高原铁路。全线七个长度大于6Km隧道的SK-2型双块式轨枕,总的预制数量262370根。施工过程中需保证双块式轨枕的质量,因此需要对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验确定,以满足实际需要。
2 原材料
2.1 水泥
依据《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中相关规定[5],确定水泥的技术要求如下:
表1 水泥的技术要求
客运专线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引进国内之初,国外有关专家一再强调双块式混凝土轨枕应采用硅酸盐水泥进行制造,其原因是硅酸盐水泥具有硬化速度快,早期强度高、水化热高等特点,通过对国内大型水泥厂的调查情况看,国内只有少数厂家生产该种水泥,且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不适合国情,另外对混凝土耐久性也存在一定影响。结合工程经验,并对轨枕场周边大型水泥厂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确定抽取山西榆次某大型水泥厂生产的5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技术指标分析,检验结果满足表1要求。
2.2 骨料
粗骨料及细骨料的材料材质、粒径、含泥量、氯化物含量等均需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规定。
经详细调查轨枕场周边多处碎石场,并对岩石母材和碎石进行了取样,经试验,吕梁市离石区方山县某碎石厂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之比≮1.5,碎石压碎指标为6%,符合压碎指标≤10%的规定,进一步取样分析,其它各项指标也都符合要求。
细骨料选用轨枕场附近砂场的天然水洗河砂,河砂种类为中粗砂,在含泥量超标的情况下,对河砂采取增加清洗次数的措施,取样结果满足要求。
2.3 掺和料
双块式轨枕混凝土按高性能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高性能混凝土中应掺入适量矿物掺和料,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密实度和混凝土抗化学侵蚀性能,由于添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发热量低,因此考虑将粉煤灰作掺和料,从轨枕场周边调查情况看,太原某粉煤灰公司生产Ⅰ级粉煤灰,经取样试验分析,粉煤灰符合GB/T1596-2005中规定,检验结果为Ⅰ级粉煤灰,符合使用要求。
2.4 外加剂
混凝土中合理掺入具有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的外加剂,能明显改善或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并能在施工过程中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泌水率,目前常用的外加剂为聚羧酸减水剂,经调查并取样试验后确定采用山西运城某减水剂厂生的高效减水剂,该减水剂除减水率不小于25%,收缩率比不大于110%。另外,该减水剂中还添加了适量的早强成份和引气成分,适合双块式轨枕要求脱模时间短的工艺要求,同时适合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制要求。
3 配合比初步设计
双块式轨枕设计强度等级为C60,属高强混凝土,结合近年来逐步推广的高性能混凝土,双块式轨枕混凝土按照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进行设计。
3.1理论配合比设计
①配制强度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6] 混凝土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fcu,0≥fcu,k+1.645σ
式中
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经计算,双块式轨枕配制强度约为70MPa。
②确定水胶比
据已知条件计算,水胶比为:
W0/J=(αa×rc×fce,g)/(fcu,0+αa×αb ×rc×fce,g)
式中
W0/J――水胶比;
αa、αb――回归系数,由于采用碎石,分别取0.46、0.07;
rc――结合水泥28天抗压强度实测值,水泥富余系数取值1.0;
f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本例中为52.5。
经计算,并结合双块式轨枕生产线配备高频振动设备的特点,将双块式轨枕混凝土水胶比确定为0.29。
③确定每立方米砼水的用量
用水量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选取,维勃稠度为11~15,碎石最大粒径为20mm时,混凝土用水量为175kg/m3,经试验,减水剂减水率为25%,实际用水量按下式计算:
mwa=mw0(1-β)
式中
mwa―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mw0―未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β―外加剂减水率(%)。
经计算,实际用水量为131kg/m3。
④计算胶凝材料用量
J=W0÷W0/J
式中
J―胶凝材料用量(kg);
W0―水的用量(kg);
W0/J―水胶比。
经计算得出胶凝材料用量为452kg/m3。
⑤确定砂率值Sp
砂率采用下式进行计算:
Sp =[50(5/D + √5/D) + K]×100%
式中Sp --砂率;
D―集料最大粒径,D=20mm;
K―砂子富余系数,K=2~5;
对于本工程D=20mm,K=5,
则Sp =50(5/20+ √5/20)+5=39%
⑥计算砂用量S
混凝土假定重量mcp取2450kg/m3。故
S=(mcp-w0-J-0.008×J×WJJHGUL)×Sp
=(2450-119-462-0.008×462×0.2)×0.39
=728(kg/m3)
⑦计算石子总用量G、小石子用量G小和大石子用量G大
G=G小+G大
G= mcp-w0-J-0.008×J×WJJHGUL-S
=2450-119-462-0.008×462×0.2-728
=1140(kg/m3)
G小=0.4×G
=0.4×1140
=456(kg/m3)
G大=0.6×G
=0.6×1140
=684(kg/m3)
水胶比为0.29的混凝土理论配合比为:
水泥:砂:碎石:粉煤灰:外加剂: 水=324:728:1140:138 :3.69:119=1:2.247:3.519:0.4259:0.0114:0.3673;
同理,水胶比为0.35的混凝土理论配合比为:
水泥:砂:碎石:粉煤灰:外加剂: 水=432:691:1038:144 :4.32:141=1:1.600:2.403:0.3333:0.01:0.3264;
同理,水胶比为0.35的混凝土理论配合比为:
水泥:砂:碎石:粉煤灰:外加剂: 水=308:466:1429:103 :3.08:141=1:1.513:4.640:0.3344:0.01:0.4578;
3.2 原材料的选用
①使用材料情况
按照多年工程经验,水泥选用工程所在地某公司生产的P.O52.5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检验,结果为:水泥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0.4%,有害碱性物质含量0.46%,熟料的C3A含量6%,水泥比表面积328m2/kg,氯化物含量0.04%,符合技术条件和有关规范要求。
细骨料选用当地细度模数为2.8,含泥量不大于1.4%(按质量计)的中砂。
粗骨料采用当地所产碎石,经洗石机清洗后含泥量为0.3%。干硬性砼粗集料的理想级配为采用两种单粒级配搭配的连续级配,根据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3/4的要求,将小石子粒径确定为5~10mm,大石子粒径确定为10~20mm,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用30L 的容积进行容重试验,然后计算空隙率,选取空隙率较小,且符合级配曲线要求的级配。经试验,小石子与大石子按4:6掺配时,紧密空隙率为38%,空隙率较小,符合使用要求。
粉煤灰选用F―Ⅰ级粉煤灰,按30%的掺量添加。
在试验中对多个厂家外加剂进行试验对比,对坍落度损失小,减水率高、抗压强度高的减水剂入选原材料采购范围。
②耐久性指标复核
水胶比≯0.55,实际水胶比为0.26,符合要求;
胶凝材料用量为462kg/m3,符合350~500kg/m3要求;
水泥、粉煤灰、外加剂以及水的总碱含量为2.2kg/m3,含量小于3.0mg/L,符合要求;
水泥、砂、碎石、粉煤灰、外加剂以及水的氯离子含量占胶凝材料百分数为0.03%,小于0.1%,符合要求;
拌合物性能试验结果:
维勃稠度19s,满足10~30s要求;
混凝土性能试验: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①试验内容
试验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配合比试件的电通量、抗冻等级、抗压强度等。
② 试验数据及分析
三个配合比试件的56d电通量在545左右,满足要求。
28d抗冻等级F值为300。
③ 抗压强度
抗压强度值主要包括三个配合比的3d,7d,28d,56d抗压强度值。
图1 不同配合比抗压强度曲线
从图中可知:不同的水胶比对应的抗压强度总体规律是一致的,即随着时间的延长,抗压强度呈现增长趋势。随着水胶比的增大抗压强度呈现降低趋势,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均呈现统一的规律。
水胶比为0.25时,R56=78.7Mpa,达到试配强度的112%,达到设计强度的131%;水胶比为0.30时,R56=73.6Mpa,达到试配强度的105%,达到设计强度的122%;水胶比为0.35时,R56=66.4Mpa,达到试配强度的94.9%,达到设计强度的111%。由于水胶比在0.35时,56d强度达到试配强度的94.9%,强度未达到设配强度,不符合要求。水胶比在0.25时,抗压强度富裕量过大,材料浪费,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从满足强度和经济合理角度,满足要求的水胶比为0.30,后期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也证明该水胶比是满足要求的。
4 主要结论
①双块式轨枕C60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采用0.30的水胶比,经过理论计算和现场试验,满足要求。
②根据生产实际确定的粗细骨料、掺和料、外加剂等的材料性能满足高性能混凝土要求。
③影响C60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是水灰比。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试验确定配合比,同时综合考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标和经济性,是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混凝土委员会.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指南[z]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 郑万成.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3,(5):43C45.
[3] 王军,程宝军,贾丽莉,等. 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研究[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3,(11):18C22.
[4] 吴迪.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 [J].江西建材,2013,(6):8C9.
【关键词】 会计 实务技能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43-01
会计实务技能教学是财会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加强技能教学必须加深对会计实务技能和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认识。教学中要重视会计实务技能的训练,按照会计实务技能教学课的基本教学程序,把握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规律,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效率,做到“做中学,学中做”,以高效地培养学生会计实务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一、深化对会计实务技能以及教学的认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对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财会工作人员的实务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随着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的加快,以及市场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会计在企业之间的发展和竞争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会计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一般要求财会人员要有比较高的实务技能,不然将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根据我国会计实务教学的情况,可以说教学形势很不乐观。在我国的众多职业学校中,绝大多数都设置了会计专业,据不完全统计,会计专业类的学生所占学生数目比重多在一半以上。由此可知我国的会计专业规模不可谓不大,然而规模大并不意味着我国就成为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国、强国。我国会计教育在实务技能教学方面存在诸多缺陷,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并没有达到社会的要求,其体现比较明显的就是由于学生实务技能掌握不够,实践能力不强,在就业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用人单位也时常抱怨毕业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实务技能应用不到位,致使用人单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历练之后才可以委以重任。同样,市场企业也对会计实务技能教学心存怀疑,在聘用人才时多有顾虑,使得会计类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呈现的困难越来越大。为此,对于会计实务技能教学学校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强化对学生的会计实务技能的教学。
二、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
在对会计实务技能的重要性以及教学加深认识的基础上,则应当根据实务技能教学课程的基本程序,深入把握技能教学的规律,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同步进行模式,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切实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效率。要提高学生的会计实务技能,关键就是要培养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要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质量,强化会计实务技能的教学,则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入手。
1.教师要树立知识传授与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教学观
知识的传授是学生能够进行实务操作的基本前提,若基础知识都掌握的不好,还谈何提高实务技能。不过,学生对知识掌握了,但也并不代表其会计实务技能就获得了提高,就有了比较强的实务能力。因为知识只有获得了有效的应用,在实际中被反复实践才能算学生习得了技能。近些年来,我国对会计教学改革一直在不断深化,对于实务技能教学的关注也在不断加强。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还应当与实务操作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将实务操作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要做到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从而使得学生财会能力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2.丰富会计实务技能教学形式,推行案例教学方式
单一的教学形式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因此有必要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形式。课堂讨论,模拟实验,社会实习等都是比较好的教学形式,通过有机的结合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而对于会计实务技能,比较有效的一个教学方式就是案例教学。每一个好的案例都含有该财会人员的技能运用的智慧,学生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剖析,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根据案例自己进行相关的实践,能够有效的发现自己在技能运用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学生能够比较有针对性的提高其实务技能。从而实现学生在思考和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和动手操作。不过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应当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具有较强的现代特性的案例,不然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意义了。
3.采用现场教学法
对学生会计实务技能的教学,还应带将学生带到相关单位的财会部门。首先让学生观察现场财会人员对实务技能的应用方式,其次,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工作当中,而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现场教学,进而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特点,缩短了理论与实务的距离,有效强化会计实务技能教学水平,实现学生会计实务技能的提高。
4.“上班做事”,深入企业
学生习得会计技能,最终还是要应用于企业实践当中。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相关企业,安排学生深入企业,在“上班做事”过程中,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在企业中的实际操作,能够比较好的发现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且联系企业实际,在技能应用上也更加贴近市场需要。不过在实施该步骤的时候,教师应当要确保被安排的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了实训上班的水平,不然不仅起不到教学效果,还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害,不利于今后实训的进行。
会计实务技能对于每一个财会人员来说是必须具备的,学校在认识会计实务技能的重要性的同时,应当加强对会计实务技能的教学。根据会计的强操作性,把握技能教学规律,着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是实现会计实务技能教学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苏永玲. 强化实践教学 提高会计人才执业能力[J]. 辽宁高职学报.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