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临床护理的概念和特点

临床护理的概念和特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2-02 15:56: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临床护理的概念和特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临床护理的概念和特点

第1篇

【关键词】: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CT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029-1

在知识迅速膨胀、科技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实现高效率学习的关键[1]。评判性思维(cricti

-cal thinking,CT)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2]。随着21世纪健康需求的不断发展,护理服务对象从以往的患者扩展到患者、家庭和社区。护理的任务也发展到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减轻痛苦为核心,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健康需求为宗旨的全方位临床工作。因此,护士角色功能发生质的改变,成为护理的计划者、管理者、教育者和协调者。要完成这些任务,护士除了应具备自然科学、生物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还须具备处理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与人有效合作的能力、独立获得信息的能力以及CT的能力,其中CT能力是护士获取其他各种能力的关键。目前有关护士CT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综述从CT的定义、分类、特点、意义、培训应用等方面加以论述。

1定义

1933年杜威提出CT的概念,在此后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护理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CT做出了定义。

1.1Waston和Glaser1964年提出CT是态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包括质疑的态度,有效地进行推断、抽象、概括所应具备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这一定义被大多数护理研究者用来作为指导工具。

1.2美国哲学学会1987年在Facione的引领下,用Delphi法(即反复询问调查+专家意见+直观结果的方法)对来自文、理科领域的53名专家进行调查得出结论:CT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调控的判断过程,这种判断是建立在对特定情景运用一定的标准采用循证的、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推理、解释和说明的基础之上的[3]。这是第一次对CT提出的较为统一的定义。

1.3我国批判性思维的概念,陈保红等认为我国护理专业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是:护理决策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的判断过程和反思推理过程。

2构成

2.1国外护理专业中CT的构成虽然西方学者对评判性维的理解形式多样,但几乎所有的定义都是从认知技能和情感表达两方面来阐述的。CT包括认知技能(智力技能)和情感表达(评判精神)两个方面,评判精神是指态度和倾向,其要素包括:独立意识、头脑开放、全心全意、智力水平、尊重他人。

2.2我国护理专业中CT的构成陈保红等认为,我国护理专业中CT包括认知特征、认知监控能力、人格特征(责任感、同情感、移情等)和学科价值观。这几部分在特定情境的需求下相辅相成,相互关联并共同参与护理决策的制定。综上所述,护理学科中的CT概念除了强调认知技能和批判精神外,更注重职业价值观和情感的培养。

3CT能力特点

CT能力特点主要包括:①主动性;②独立性;③反思;④全面审查;⑤有说服力的评判。总之,CT是一种自主性思维,具有不受约束的潜力,CT者不被动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分析确定哪种意见权威可信后才接受,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容易纵,不会盲目地被周围人引导。

4培训与应用

4.1临床护士CT能力较差,在临床上应用CT处理问题的现象较少,只是机械的执行医嘱,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国外注重在临床实践中利用案例情景提高护士的反应和临床推理能力,而国内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护士的CT能力。

4.2邓友芳等[4]采取分级培训的方法护士培训:①结合临床实践,指导护士运用CT的方法。②个案病例讨论,培养护士CT方法:每个科室每周进行1次以问题为本的护理查房;护师培训和主管护师及副主任护师培训。

4.3蒋小平等[5]通过将47名新护士按学历分层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培训时间为18个月,在第一阶段两组均进行常规培训,第二三阶段中实验组学员除进行常规培训外分别给予了特殊培训课程和反思日记书写训练。有目的的CT培训课程和反思日记法训练,有助于提高新护士的CT能力。

5意义

5.1随着卫生保健系统的日益健全,护理学科发展的快速发展,护理专业自主能力的提高,护士做出临床决策的机会日渐增多。

5.2CT作为临床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础,已成为护理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工作中应用CT能够更好地评价和运用所获得的信息,有效地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护士的社会交往能力,改进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当今护理事业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独立判断病人的健康状况,独立评定他们存在的护理问题和执行相关的护理措施,这就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CT能力。只有具备CT能力,才能适应护理事业的需要。

目前,关于CT能力培训的研究较少,在临床上开展的较局限,只是涉及到把CT与护理程序联系在一起,在较少的专科病房建立CT的方法,没有借鉴在护理教育中提高护生CT能力的方法,均为一些临床经验总结性的研究,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缺少从护理管理者角度制定全院培训的策略。为了急诊科护士更快更好地适应急诊工作的需要,符合当前社会对护士的要求。CT能力培养是当前护理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胡晓林,王世平.建立与批判性思维丰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J].护理研究,2006,20(2A):283.

[2]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9.

[3] Blenda S,Yvone J.Using structured clinical preparation to stimulate reflection and foster critical thinking[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2,41(4):182-185.

第2篇

【关键词】护生;实习;目标教学

【中图分类号】R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119-01

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生成为专业护士的必经桥梁,也是护理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护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合格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实践。高质量的临床带教对于学生在实践中对专业角度的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建立,道德观、伦理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 目标教学意义

(1)每一学生都有自身特点,针对学生特点和不足,进行针对教育。(2)护理临床实习实施目标教学,改变了以往经验型的带教方式,使临床带教工作目标化、规范化,促使护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3)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给临床带教提出了新的要求。临床带教也出现了相应的带教模式-目标带教。使学生明确了实习目的,能善于思考,善于学习,在实习中善于吸收新的医学概念。

2 制定临床带教目标

2.1 专业态度目标培养:(1)临床实习不但是护生学习护理技能的时期,更是强化职业道德适应护士的角色,获得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为上对护生临床实习加以引导和规范。因此应全面了解其思想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教会她们如何与病人沟通,一切为病人着想,要有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通过对实习定期进行评估,搜集护生反馈的信息,加以讨论、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使其由学生转换为护士角色,并被病人所接受,顺利完成整个带教目标。(2)我们教育的对象大多是18-20岁的护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她们活泼,但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有的护生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也很熟练,但她们觉得基础护理又脏又累,所以只重视治疗性护理,而忽视生活护理。但现在社会以人为本,病人需要提高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针对这些,我科室实施如下教育计划:护生跟班轮转,还增设了早晚班,护生跟着护士进行全科病人的生活护理,增进与病人的沟通,增强对工作的热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护生一起参加重病人的护理,强化护生病人护理态度的转变。带教老师还经常启发学生就,让学生充分表达对护理工作质量的看法。

2.2 专业知识技能目标培养:

2.2.1 严格要求:带教老师首先端正带教态度,树立良好形象。以身作则,在实践操作中执行“一带二看三指导”的原则。操作前应按规范动作示范操作,详细讲解注意事项,对护生疑问不厌其烦的解释,更要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2.2.2 树立信心:每一批护生来实习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她们既好奇又有些恐惧。面对这些,护生们不知所措,这时老师应善于观察她们的思想动态,给予鼓励和关心。平时操作时,讲解一些应急处理知识,使护生有一个充足的接受时间,由被动转换为主动角色。同时,应增加学生挫折的承受力,让她们懂得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

2.2.3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三查七对制度是护理界的宗旨,在护生进行每项操作前,均应讲解各种医疗差错事故的事例,进行反面强化教育。让她们认识到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提升对三查七对制度认识,从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2.4 善于观察病情变化:新的护理体系,需要高水平的护理质量。按照护理程序制定护理计划,完成带教目标所需,全面提高护生的实习水平。如在外科,术前术后重点在于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早期处理。特别是术后病人,除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还要注意引流管是否固定、通畅,引流液的颜色、量及伤口敷料等,护生在观察病情时往往只注意补液是否还有,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往往忽视引流管和伤口情况,缺乏对病情观察的整体观念。这时带教老师应带领护生一起参加术后病人交接及管道护理等等,以加强病情观察的整体观念。

2.2.5 心理素质培养:一名合格护士应有健康心理,而临床带教老师亦应从这方面培养护生开朗友善、有较强的自控力等素质。带教老师的知识水平、言行、仪表,对学生行为举止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作用。

3 体会

第3篇

职业院校主要是面向社会输送实用、技能型人才,护理专业更是直接为社区和医院等卫生服务业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护生毕业后不仅要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还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正确观察患者病情。同时还要具备操作新仪器,开展新技术的能力[1],才能很好地完成护理程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中指出: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学会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临床经验丰富,人际沟通能力强,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形式灵活,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发挥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实训场地的作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毕业后能积极观察病情变化,主动护理。

1 何为“双师型”教师

目前尚无统一界定,可以综合理解为:教师在获得教学职称或资格外还需要取得相应系列另一技术职称或资格证书,所谓的“双职称”或“双证型”。或是他们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素质和水平,又要具备熟练的实践技能教学能力,即“双素质型”。

2 我院临床护理教学团队的构成

2.1 高级职称双师

他们同时具备“双职称”和“双素质型”。医学专业转型而来,临床经验丰富。我校原为地方中等卫生学校,生源少,师资力量雄厚,所有临床教师均是本科院校医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后脱产到地方综合医院相应继续学习1~2年再任教,课时少的教师一直兼职去挂靠医院参加医疗实践工作,多年的临床工作使这一批老教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一边上班,一边上课,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医院见习典型案例,现场讲解教学知识点,安排病例讨论。课堂上将临床实例寓于教学中,学生如亲临其境,体会深,教学效果好。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学校规模的扩大,我校开设了自己的附属医院,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和教师兼职医院,临床教师继续坚持教学、实践两不误。这批教师大部分是1996年前大学本科毕业,年龄40岁以上,都具备高级讲师和副主任医师双职称。

2.2 中级职称双师

所谓的“双职称”或“双证型”。医学专业毕业,同时取得了教师和相应系列的资格证书,缺乏一定的临床经验。随着职业院校的发展,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学生数量激增,一批批新分配的医学本科毕业生来到了学校任教,由于教育资金紧张,教师名额有限,繁重的教学任务迫使新教师来到学校后直接上岗,小小的附属医院已无法容纳更多的教师进入临床实践,况且大部分教师一学期都要完成两到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还要忙于写论文,评职称。教师精力有限,学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在疲于奔命之余也很少把心事放在实践能力的提升上。

2.3 初级职称双师

基本是高校护理专业毕业后直接走向教师岗位,理论考试取得教师和护士资格证书,缺少护理工作经历和临床实践经验。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大部分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新升格的院校有中专、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专护理等多层次学历,大批高校护理专业毕业生走进我院担任临床护理课程专职教师,成为学校青年教师的中坚力量。

3 医学专业“双师”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优势

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使原有的中专和高职医疗专业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于是学校面临专业设置的改变,护理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造成了临床护理专职教师严重不足,医学专业教师全部转型为临床护理专业教师,临床护理的教学任务落在了临床医学教师的肩上。由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或(和)医学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承担临床护理的教学,由于从事多年临床实践工作,责任心非常强,教学热情高涨,讲课生动活泼,教学手法灵活,实时地引入临床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课堂师生互动情况好,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发挥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实训场地的作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毕业后能主动护理,积极观察病情变化,主动配合医生抢救,做到心中有数。如: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教学中,讲解重点是观察病情和抢救配合,如观察出血量的大小和出血是否停止,在病程中患者呕血和黑便次数多,颜色红,生命体征不平稳,红细胞压积减少,血尿素氮逐渐升高,说明出血量大,出血未停止,必须配合抢救。护理措施包括血容量下降甚至休克时补液原则,具体的止血措施包括静脉曲张的三腔管压迫止血的护理,胃镜直视下止血的配合和消化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应用护理。学生弄懂了疾病的概念和临床表现以及发病过程,知道了具体的治疗情况,结合药理学基础,下一步如何护理就很简单了。教师讲完了病情变化和抢救措施,护理措施自然迎刃而解。

多年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突然转变为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未完全转变。教学中过分注重医学理论知识的讲解,护理措施融会贯通,反映护士职业特点的护理诊断和医护合作性内容不甚明了,一带而过。由护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承担临床护理,她们自身的医学基础知识较薄弱,毕业后直接从事临床护理的教学,有些不常见的疾病她们在实习时也从未遇见过,对临床新理论 和新技术缺乏了解,教学中不重视疾病的医学知识,甚至无法讲深讲透每一个疾病的概念,干脆就对着护理措施照本宣科。导致学生无法认识疾病的内涵,对临床广泛应用的技术一无所知,缺乏观察疾病的能力,成为被动的护理者。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临床后很难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

第4篇

1.1教师: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承德医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3所学校的所有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的60名教师。

1.2护士:

承德附属医院、承德市中心医院、唐山市医院、承德中医院、承德市妇幼保健医院、滦平县医院、滦平县中医院、丰宁县医院、隆化县医院、隆化县妇幼保健医院、隆化张三营镇医院等不同临床科室的80名护士。

2研究方法

2.1文献调查法:

通过文献调查法,了解有关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研究,根据2007年新一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以“精练、实用”为特点,“必需、够用”为原则,走访学校生物化学、其他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资深教师,共同研究。确定高职护理专业36学时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分配。

2.2访谈法:

走访上述学校的生物化学和其他基础学科的资深教师,确定生物化学本学科和后续课程需要的内容及其使用情况;广泛调研上述各医院,对护理人员的培养要求,确定生物化学中岗位需求的内容及利用率,调整课程设置。

2.3行为研究法:

根据上述确定的36学时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分配及访谈结果和车龙浩、赵汉芬,李宗根分别主编的教材,编制: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本学科和后续学科需要情况调查表(教师用卷)和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护士用卷)。调查表中频繁应用指每月应用≥6次,常用指每月应用≥3-5次,偶尔应用指每月应用≤2次。

2.4问卷调查法:

向上述3所学校的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的教师共60人,发放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本学科和后续学科需要情况调查表(教师用卷);向上述11所医院不同临床科室的护士80人,发放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护士用卷);无记名填写、三天之后回收,有效卷分别为58份和75份。

3结果

70%以上的护士和教师认为蛋白质、核酸、酶的结构与功能;维生素概念、分类、命名、生理功能及其与辅酶;水的摄入与排出;钠、钾、钙的代谢;酸性物质、碱性物质的来源;生物转化的概念与意义;胆汁酸生理功能这些知识点频繁使用。6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血糖与糖尿病;血脂和高脂血症;氨代谢与肝性脑病;水的生理功能;电解质的生理功能;酸碱平衡调节;黄疸等常用。5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一般代谢、血红素代谢过程;酸碱平衡生化指标;常用肝功能检查与物质代谢的联系等知识点偶尔应用。50%以下的教师和护士认为生物氧化和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知识点偶尔应用。

4讨论

4.170%以上的护士和教师认为蛋白质、核酸、酶的结构与功能等知识点频繁使用,是因为蛋白质、核酸、酶、水,无机盐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与其它基础课和临床有着密切的关系;维生素与临床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尤其是维生素的分类、来源、生理功能、缺乏症及构成的辅酶,由于酶的结构与功能与临床联系较多,故酶的概念、特点、酶原、同工酶内容,编写大纲时作为掌握内容,教材中作为精编内容。

4.2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再加上社会等因素,三高病人、心脑血管病人越来越多,所以6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血糖与糖尿病;血脂和高脂血症;氨代谢与肝性脑病等知识点常用,把这些内容作为学生熟悉内容。4.35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一般代谢、血红素代谢过程等知识点偶而应用,这就要求代谢过程简明扼要地编写,要求学生懂得重要步骤和结果能满足后续教学即可,作为了解内容。

4.450%以下的教师和护士认为偶尔应用生物氧化和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知识点删除。

4.5结论及研究成果

4.5.1结论:调查结果可以作为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和校本教材的编写依据

4.5.2研究成果

4.5.2.1编写“高职涉外护理专业18学时的生物化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分配表及要求”。

4.5.2.2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

第5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

生理学是基础医学的骨干课程之一。生理学的学习,将为其后的病生理学理学、药理学等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掌握和构建基础医学理论体系铺平道路。“3+2”五年高职护理专业与中专护理专业相比,增加了“高等性”的要求;而与大专护理专业相比,五年高职的学生在知识层面和学习能力方面又存在严重的不足。这就决定了五年高职护理专业的生理学教学不能简单地与中专或高专层次的生理学教学划等号,而应该具有符合专业特点的特色。1从教学内容来看

五年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的教学内容应体现高职护理的特点。考虑到生理学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理论深的问题,应从教学大纲出发,以临床护理工作为目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血液一章,血液的理化、血细胞的生理功能就应作为重点深入阐述,而血型这一相对简单又实用的内容可以理论结合实践操作的方式来展现。同时一些不必要的、与临床工作脱离的知识可以调整删减,比如肾的泌尿功能一章,尿液的浓缩与稀释的部分就可列为自学内容。这样的调整,既精练了内容、节约了时间,又保证了教学任务完成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2从教学方法来看

生理学是一门涉及生物、化学、物理等多学科领域的课程,许多的重要理论都包含着丰富的理化知识。由于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系统化学习,五年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结构上都有不少欠缺,所以学生普遍反映生理学空洞抽象、难以理解。要优化生理学理论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可从这几个方面着手:①简单化概念。生理学是关于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其基本概念有很多是对生命现象的高度抽象概括,专业性强。针对学生的知识层面和理解能力,讲授这些概念时应尽量深入浅出,有时甚至可以通过“说文解字”的方式来帮学生理解。如“新陈代谢”中的“新”代表“崭新的”、“新生的”,“陈”代表“陈旧的”、“老去的”,“代谢”是指“交替更换”。所以简单地说,“新陈代谢”就是“新旧交替”,就是机体的“更新”。那么,机体怎么进行“新旧交替”呢?通过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通过这样的解释,学生不用硬背,就能牢牢记住“新陈代谢是指机体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从而实现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这样抽象的文字表达。②联系现实和临床。生理学虽然抽象,但其内容都与人体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不但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各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甚至对很多不正常的生理现象,大家也并不陌生。比如血液凝固、动脉搏动、心音等知识,可以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加深理解;血浆渗透压的作用就可以联系生活中腌肉、腌菜的制作以及临床上使用的生理盐水来讲解。通过学生的所见所闻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打破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使教学内容显得生动具体、趣味盎然,大大地提高课堂效果。同时,在书本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多穿插一些与临床护理有关的内容,启发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讲影响反应的三要素时,可以结合临床注射“两快一慢”的原则;讲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时,可以结合“瘦脸针”美容和有机磷中毒;讲体温时,可以结合临床上对高热病人的护理要点。巧妙地引入临床实例,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加深了他们对生理学这门基础学科重要性的认知。③重视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动态等独特功能,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极大丰富和补充。针对五年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设计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表现力强的多媒体课件,使文字与声音,图像与动画等多种刺激并重,是打破课堂的枯燥乏味,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的有效手段。3从实验教学来看

高职教育突出“技能性”的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生理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实验课对于培养他们严肃认真、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更是意义重大。要达到好的效果,在实验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①精选实验项目。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强化与临床操作技能相关的实验,如心音的听诊、动脉血压的测量、体温的测量、血型的鉴定等等;弱化属纯生理实验技术范畴的实验,如神经细胞的电刺激与动作电位,骨骼肌细胞的收缩与张力等。这样可使学生更早、更多地接触专业技能训练,为以后的护理工作打下基础,更好地实现“技能化”。②强调实验原理和思路。五年高职的学生对实验课具有很高的学习兴趣,且动手能力较强,但整体的实验思路不清晰、实验目的不明确、实验原理不了解,典型的“动手不动脑”。要达到通过实验巩固理论,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目的,必须强调实验的原理和整体实验思路。除了教师讲授之外,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或学生自讲,来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在实验中设置小组秘书,专门负责监督实验流程和整理结果,可以有效地确保小组实验思路的有条不紊。此外,严格要求学生对实验的每一步骤作出讨论分析也是理清思路的有效办法。③重视实验考核成绩。在以往的教学中,实验课的考核随意性较大,且成绩在总体成绩中所占比重较小,造成了学生对实验的不重视。要加大学生的重视程度,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规范化考核指标,提高实验成绩的比重。

总之,要提高五年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的质量,应当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重视实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婉湘.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教育,2013(27):144-146.

第6篇

关键词急救护理;临床带教

护理临床教学是帮助学生将以往学到的基础知识与有关诊断、治疗与护理病人的操作技能相结合,获得进入健康保健系统和继续教育所必需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的过程。临床教学的重点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应用理论,而且可以帮助他们从丰富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发展护理理论[1]。当前,随着急救护理技术迅速发展、卫生法制建设日益完善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临床急救护理带教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先将临床带教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如下。

1临床急救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1.1急救护理带教模式问题

现有常用的急救护理带教模式是事先制定带教计划,讲解急诊科的环境、布局、特点、及运作方式,演示各种常用的急救护理操作。这种带教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相关知识的知晓度,但由于整个护理带教过程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方式开展,因此学生的参与感不强,实践动手的机会少。这样就导致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过程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实习结束时学生自然也很难对急救护理工作产生深刻的体会,缺乏对急救护理应知应会能力。

1.2护生对急救护理工作适应能力差

由于缺乏对急危重症患者护理的机会,护生的急救意识普遍较差,而急救工作又要求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带教老师在抢救病人时根本来不及对护生进行讲解。在这种情况下护生即使多次的观摩了老师的急救过程仍热很难在短短一个月的实习期间对具体的急救过程产生清晰的概念。这样就造成了护生在遇到需要急救的病人时产生陌生、紧张和恐惧的心理。

1.3缺乏自觉、主动观察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差

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复杂、变化快,护生又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因此无法在病人病情变化时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迅速分析做出反应。且急救工作都是突发性的一个月的实习期内护生很少有机会亲身体会和参与急救操作,实际的急救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自然非常有限。

1.4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目前踏上实习岗位的护生都为80后甚至90后的一代,这一代人普遍自我意识较强,对于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还不深。对于职业道德也仅仅停留在对课堂教育和课本字面意义上的理解,内心体验缺乏。解决问题时更多考虑的是自身工作的便利,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意识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1.5缺乏相关的法律常识,与病人沟通能力差

由于急诊的临床实习期仅有一个月,在此期间护生更多关注的是业务能力的学习,而忽视了工作中所涉及的相关法律知识。同时护士由于缺乏临床经验的和语言沟通技巧,容易导致其在与病人家属沟通过程中的措辞不当,侵犯病人的隐私权、知情权使之产生不满,僵化了护患关系[2]。法律意识的淡薄和语言沟通的轻率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6急救护理过程中职业危害的自我防范意识差

护士在进行急救护理工作时常常暴露在生物、物理、化学、心理等多种职业危害中[3]。由于护生对职业危害后果的认识不足,对自我防护的方法了解不够,而急救工作又要求分秒必争,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自我防范。较多见的有针刺伤,眼睛、皮肤直接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消毒剂沾染到等。

2对策

2.1转变带教模式,实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带教方式

将以“老师为中心”的带教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带教模式。实行在教师指导下以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基础的医学教育途径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带教方式[4]。带教老师根据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原则将疾病的概念,病理知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知识在自己先学深,学精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问题,同时穿插临床护理工作中易出现的失误,对忽略的知识点及以往护生反映较多的问题进行讨论。我们在护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相应的问题引导护生思考,鼓励每位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激发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使护生围绕问题,在思考讨论中完成问题的解答学习。这既巩固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应急能力等。有研究显示PBL模式相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在临床急救能力、认知领域的提高[5]。

2.2实施岗前培训,评估护生的业务能力及心理状况

介绍科室的环境、接诊病人的性质、常用的急救药物仪器及工作基本要求。多与学生沟通,听取她们的意见,帮组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能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正式实习。

2.3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择

选择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热爱带教工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护师、主管护师担任临床带教工作。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带教老师在工作中注重言传身教,强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为护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典范。

2.4进行卫生法律知识和职业危害防护方法的培训,重视护生职业礼仪的培养,规范护理的职业用语

针对急救相关的法律知识和职业危害等通过多媒体讲课进行讲解和案例分析并要求护生反馈,检查和评价护生在平时工作中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正。护理礼仪是护理美学在在护理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对护生进行护理礼仪的培养包括电话礼仪、称呼礼仪、姿势礼仪等,规范她们的职业行为特别是职业用语,帮助她们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6]。将上述各点纳入护生的出科考评中。

2.5适当延长急诊实习时间

在整个实习期预留出一段自选实习时间,对有志从事急救护理工作的护生适当延长急诊的实习时间。增加护生的锻炼机会,进一步提其急救护理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 当代教育学理论与护理教育M .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 :296 - 298.

[2] 郑晓云、常杏萍、陈玲玉.护理带教中易发生的护理纠纷问题分析与对策.医学创新研究,2008,5(17):177.

[3]张旺珍、赖玲绮.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护理管理,2008,6(9):2322~2323.

[4] 杨玉芹、宋敏、王会.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急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 2005,26(5):496.

[5]代颖、王爱平、董耀东.应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提高护理本科生临床急救能力的研 究.护理研究,2008,22(7):1957~1959.

[6] 吴冬冰、卢素芬、伍允娆.临床带教中的礼仪培养.家庭护士 ,2008,6(6):1583~1584.

第7篇

关键词: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辩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护理是附属于医学的。而现代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高等教育中,从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报考生源质量的不断提高,数量不断地增加,都越来越充分展现其重要性。笔者从事外科临床工作三十多年来长期兼职外科护理学教学,近年专职从事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工作近七年,经历了传统护理学教学发展到现代护理学教育的发展过程,逐渐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现代护理学新观念、新理论、新知识的再学习,对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产生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现代护理学与医学辩证关系

我国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逐渐进入中国,亦将西医逐渐带进了中国。特别是教会医院的建立及其逐渐增多和扩大,西医在中国影响越来越大。但护理在早年是附属于医学的,护理只是执行医嘱完成一些基础的护理操作。随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特别是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生物心理模式”,进而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现代护理学也相应逐步提高完善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护理工作也从附属于临床医学执行医嘱发展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为整体人服务的工作。

20世纪70年代之后,现代护理学迅速发展。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提出现代护理的定义:“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加之西方护理学家提出的程序护理及护理诊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极大地丰富完善了现代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这些理论和实践明确了现代护理学重视的是人类对健康问题的反应,而不是健康问题和疾病本身。这也明确了现代护理专业与医疗专业的区别,同时表明了护理的对象不单是单纯的疾病,也不单是个体的人,而是整体的人。这个“人”是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的统一体,人可以指个人,也包括指家庭与社会社区中的人群。基于此,现代护理学务必将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会作全面的了解,才能最终了解到人对各种健康问题的反应,同时针对这些反应展开现代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这也是为什么现代护理学与医学密切相关联但又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的道理。

现代护理学针对的是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而不是问题本身。这个基本理念在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中教师务必充分理解,才能使学生理解,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区别于医学临床教育。这种辩证关系在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中应得到生动体现。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现代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现代护理学理论认为:护理的目标是“使每个人或人群达到最佳健康水平,”要求实际工作中的护理人员要面对个体或群体的人进行护理工作,“了解现象、应用理论、采取行动、评价效果”。基于此,现代护理学教学应同样重视其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教学,并高度重视两者的有机结合。若强调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训练,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后见到护理对象不能动手或不敢动手工作;若强调了实践训练忽视了理论教学,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虽然能很快进入临床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难提高,而且出了错还不知为什么错。

美国教育家戴尔1946年在《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中提出“经验之塔”的理论,提出教育应从具体经验人手逐渐上升到抽象。有效的学习之路应充满具体经验。教育教学最大的失败在于使学生记住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时,没有具体经验作它们的支柱。教育也不能止于经验,要由具象和普遍发展表成概念”。

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中理论与实践教学不能偏废,更不能或缺,而且还应该使两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互相呼应,有机结合。

三、现代护理学知识的点、线、面及空间关系

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将一个个知识点串成系统的线,而纵向深入与横向扩展的线又织成知识的网。这个知识的网在实际运用中一拉开,又形成一个知识的空间。如:静脉穿刺输液,以这一知识点纵向深入要了解掌握静脉血管的分布走向,并细化到静脉的显微组织结构;横向了解相关的血液方面的知识,静脉邻近的组织结构,血液循环的生理及病理相关知识等。相关的众多知识围绕静脉穿刺的基本内容形成立体的知识网。所以前期的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及其它相关课程,与后续临床课程的教师围绕着为学生编织网状的知识结构体系有机地相互结合,将更有利于学生综合整体的培养。

四、理解与记忆的关系

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与其他教学一样,会遇到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某些知识内容的问题,而且现代护理学格外不能忽视了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数据、基本临床表现等方面知识的记忆。因为护理学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后是要实际进入临床工作,而临床工作常会遇到突发、危重、紧急的情况,务必要在瞬间正确观察了解情况,并果断正确决策。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有要求学生记住的内容务必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只有真正理解才能真正记住。所谓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感知过、思考过、体验过和行动过的事物都可成为个体的经验。我们的教学过程应重视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结合实际病例展开理论教学亦是效的办法。如介绍“毒血症”的概念,结合破伤风病的介绍强调毒血症的理论概念。破伤风杆菌从患者足部破损创洞进入人体,在患者是局部创洞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引发严重的全身表现。当破伤风杆菌未进入人体全身血循环时,若从病人上肢抽血化验作血培养是找不到破伤风杆菌的,这时只有患足局部创洞内才有破伤风杆菌存在。这就形象地介绍了毒血症的概念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记住这个概念就显合理且较容易了。

五、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的关系

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所设置的课目中有一些是核心主课,如:基础护理、内外妇儿等各专科护理课,另一方面也必然要安排一些辅助课目。而近几年对辅助课目越来越重视,因为现代护理学要求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互动。护理学实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在保证核心主干课的同时,精选辅助课目,既不滥,又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及科学的相关性,如护理礼仪、护理心理学等。信息时代、信息革命改变着整个世界,当然也改变着传统的教育观和教师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教师掌握信息并无优势,这促使教师从传授知识向启发智慧的功能转变。主课和辅课的教师应该统一到这

个新的教育观和教师观上来。

六、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与社会现实需求的关系

许多护理学毕业的学生进入临床护理工作常反馈信息,反映医院的实际工作并不需要高级的现代护理学理论,仍然是只要求最初级的基础护理技能。很多医院并不要求另设护理病历,只要求有医学临床病历。这让人面对一个尴尬的事实:到底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与现实社会对护理的需求如何趋向协调。这应引起各部门专家及决策者的重视。我国临床护理的现状与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的理论要求是有相当多的不一致,甚至大量基层医疗单位只要求护士会注射会测血压体温就行了,并不需要护士用现代护理理论作护理诊断,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但我认为我们的现代护理学教育应向前看,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需求,必然会从量到质全方位提高。教育理念不能滞后,只应超前或稍超过现实社会需要,否则给毕业生补课将是来不及的。当然,结合现实社会需要而将教学中的理论要求作相应的调整,使之有一定的适应性亦是必要的。事实上,现代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本身就在发展、充实、调整之中,这方面引起各种观点的讨论和关注是正常的。期待中国护理学的发展将丰富和推动世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七、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课内主要完成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内容的教学活动,这是基础的教学工作。但我们务必认识到学生的课外活动实为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万不能忽视。

我认为医护生的大学教育应使其成为有良好道德、健康身体、丰富文化知识的科技工作者。这个理念使我们不能忽视了学生的非专业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中华文明的基本内容务必要学生了解,如先秦诸子的儒、道、法等各家的基本常识,另如西方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的基本常识等。当然,这些要靠学生自己在课余努力学习、积累,高教工作者也应在组织学生课外活动时予以引导和指导,诸如学生的社团活动、业余体育锻炼、课外书籍阅读等均应纳入高教工作者的关注和工作内容之中。

八、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的关系

如今多媒体教学在高教工作中占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任何事物一走向极端即是问题出’现的时候,据说有教师一遇多媒体设备故障竟不能上课了,传统板书的教学方式方法渐被轻视淡忘了。我认为传统板书教学不容忽视,应使其与多媒体教学有机配合、综合发挥,特别是医护教学中更应两者并用,有机结合。

美国教育家戴尔在《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中全面提出了教学的“经验之塔”理论。其认为视听资料的展示是“观察的经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医护高教是极重要的。但上升到“抽象的经验”时,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板书的演示和讲解。在板书教学时,学生能适时做好课堂笔记,而学生能否做好课堂笔记又是高教工作者近几年忽视的。让学生学会并做好课堂笔记实为高教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现实中,我认为板书教学应受到应有的高度重视。在充分发挥多媒体与板书演示各自的优点时使两者有机结合、互补,以更有利于教学的进行。

九、电脑打字与手笔书写的关系

中国汉字作为一种重要载体之一,传承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然而,如今大学生对手笔书写汉字出现了两个极端情况:一方面,年青人中出现了水平极高的书法家;另一方面,相当多的大学生写的汉字歪斜乱划,令观者难受,毫无汉字的章法,甚至无法辩认。如今大学生们过度依赖电脑打字,这些大学生被电脑推向“无笔”甚至“无纸”的时代。上课不做笔记,课余不写书信,加之写字时的浮燥,写出的字潦草难认,影响其人际文字交流。对医护生更是严重影响医护文件的书写,无法正常完成临床工作。医护专业的高教工作者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应鼓励学生多动手写字,练书法,教师亦应适时主动运用板书教学的方式方法,并严格要求学生完成课堂笔记,这些都是有益而且重要的。

十、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我们进入一个信息时代。传统意义的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已不能完全表达现代教师了。当代的教育观和教师观发生着巨大变化。在信息革命席卷全球的形势下,比之学生,教师掌握信息并无优势。这必然地一方面促使教师再学习,更重要的是促使教师从传授知识向启发智慧的功能转变。高教工作者须看清这一重要的、巨大的、原则性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尤显重要,而不是简单的介绍某些知识。当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需要创造型的教师,这些教师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互动,而且相互学习的,不会向学生学习的教师很难成为好教师。

第8篇

【关键词】病房管理;新型;实验教学

随着人们对健康质量要求的提高,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护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接受新技术快、尽快良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鲜明特色。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实践教学,因此实验室的管理和教学应紧紧围绕“厚实基础,注重能力,质量至上,综合发展”这一中心,然而现行实验室的管理和教学存在很多弊端:①实验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专职教师绝大多数直接从护理院校毕业,没有临床工作经历;②实验教学思维陈旧,设计单一,跟不上临床新进展的步伐,造成实验教学与临床严重脱节。学生在护理模型人上操作,未走进临床体会真实情境,缺乏对临床的感性认识,不能真正学到人性化护理;③实验物品准备一直采用实验技术人员大包大揽、保姆式的服务,养成学生依赖、懒惰的思想。

本文主要针对上述弊端进行研究,具体方案如下。

1 模拟病房的布局及设施,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建立模拟病房、治疗室、处置室、护士站、准备间,并根据各自不同的功能,配置相应的设施。同时运用美学、心理学、装饰艺术等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如在大门入口放穿衣镜,墙上挂南丁格尔像、护士的行为规范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精神,使学生耳濡目染,心灵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行为趋于规范,角色转变得以实现,激发学生爱岗敬业、严谨认真的学习热情。

2 模拟病房护士聘任、考核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力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2.1 对专职教师定期进行技能训练、考核,并将临床中护理技能精湛的护士充实到实验师资队伍中来。实验教师以护师的角色言传身教,不仅教会学生操作技能,还将现代护理管理和护理服务理念贯穿到整个实验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人际沟通能力,紧跟临床和学科的发展。

2.2 改变实验技术人员的观念,变“被管理者”为“管理者”,在管理方法和重点上由以往对物品的管理为主转变为对学生的管理为主,形成实验技术人员-班长(学习委员)-小组长三级负责的管理体系,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同时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定期去医院接触临床,掌握临床护理新技术及新型护理仪器的使用等。

3 模拟病房环境,学生在临床情境中进行技能训练,缩短实验教学与临床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1 以护士的标准要求学生,穿戴、举止、言行符合护士的职业标准,体现护士的形象美,将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训练视同护士进入病房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在模拟临床情境中完成操作技能的训练,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实现学生与护士之间角色的转换。

3.2 将操作技能融入到病例中示范、讲解,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体现临床护理岗位新技术。并在每学期末做一次由学生自主设计的综合性实验,具体方法:学生以5~8人为一组,每组选定 1 个由教师拟订的病例或自行设计一知识范围内的病例,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向临床医师、护士、老师请教,制定实验方案,学生自己组织并分担角色,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自行准备用物,围绕情境病例反复演练,4周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最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

3.3 让学生模拟患者,互相体验,增加操作的真实性;同时在操作中设定一些临床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如在肌肉注射时突然断针或患者突然晕针,在给危重、手术患者做预防压疮护理时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或出现引流管脱落,引导学生面对突发状况应该如何紧急应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4 改革传统的实验用物准备方法

根据病房的特点和要求,将实验用物分门别类、固定摆放于物品柜内,并在物品柜上标明用物的名称和数量,每件物品标明组号,便于学生按组号正确取物。无菌物品放在治疗室的不锈钢玻璃器械柜内,非无菌物品放在准备间,学生依照《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标准》,自己准备用物、整理和归还用物,保证操作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使学生初步形成病房概念,增强学生的无菌观念,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朱晓红.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高等护理教学方法及特点.中华护理杂志,2007,3(42):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