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学想象力的培养

数学想象力的培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2-02 15:56: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学想象力的培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数学想象力的培养

第1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课程标准》在数学的地位中明确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在学习内容中又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然而,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对小学生的数学想象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在解题过程中谨小慎微,想象力贫乏,创造力低下的现象。近几年来,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探索和研究。

一、 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教者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动作,引导学生自由地展开想象,这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自行车的车轮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你能想象一下骑这样的车会是怎样的情景吗?”“如果自行车的车轮是椭圆呢?”学生立即展开想象,一边想一边说,那会颠簸的很厉害,有的学生甚至做起动作表演来了。学生回答后,我又投影出示制作的课件动画:一个骑着车轮是椭圆的自行车的人,在马路上被颠簸得狼狈不堪的滑稽情景。通过这一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

又如,在学习“土地面积单位”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大小,先要求学生回忆1平方厘米的大小﹙大约有四年级学生的拇指甲大小﹚,然后逐一想象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接着要求学生按以下顺序想象1公顷的大小:①1平方米有多大;②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100平方米,这有多大;③100块这样的土地就是1公顷,它有多大。之后投影出示面积分别是1平方米、1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即1公顷﹚的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对比图,接着出示重庆市人民大会堂的图片,通过介绍得知它的占地面积是6公顷。再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把1公顷的正方形移至大会堂所占地面。直观的展示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到1公顷的大小,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表象和依据。

再如,对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具展示把一个圆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教者告诉学生,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长方形。对此,学生难以展开正确、合理的想象,从而影响空间观念的形成。若此时应用多媒体教学,多层次地把圆依次等分成若干份,拼成长方形,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就把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动态呈现,从而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知材料,为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充实的基础。

二、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数学是抽象枯燥的,若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对于小学生来讲,建立空间观念是较难的,必须借助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的大量感性材料才能进行。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例如,在“观察物体”一课时,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把从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如在教室里从不同角度拍出照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出拍照的方位;在练习中找出几位正做好事的同学背影照片,让学生猜一猜,找一找是谁做的;把撕破的照片拼完整,并说说这张照片拍的是物体的哪一面;想一想从哪一个方位给别人拍照最合适等等。通过这些联系生活,实际应用的活动,使空间知识贴近了学生,同时也延伸了学习。从而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展开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了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又如在学习“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最后一个环节,先安排学生把从生活中收集到的各种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的漂亮图案在小组内交流、欣赏,然后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以及学具、水彩笔、装饰用纸等工具设计一副美丽的图案这一实践活动。之后让学生看一看图案,想一想该图是由哪个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最后再让学生用平移的方法画一画,设计出不同的图案。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能在从生活中获得感性材料、动手实践操作以及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平移,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三、 创设情景,诱发猜想,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使,是合理的推导。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G波利亚说过:“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他认为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重要。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运用猜想可以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饱满的热情和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自始自终地主动参与,体会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

比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者先出示一组数:1254、715、63、398、57、149、1506、321。提问: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些数中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当学生完成这一复习过程后,教者再问:那么这里的数哪些能被3整除?学生通过口算很快就说出了正确答案。此时,教者诱发学生猜想:“其实能被3整除的数也有自己的特征,请大家猜一猜,它们有什么特征?”于是,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情绪被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尽情地表述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猜个位上的数字是3、6、9的能被3整除。有的说:我猜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6、9、12的能被3整除。也有个别学生猜想到“一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不管学生的猜想是对还是错,都是难能可贵的,因为这是学生自己在探索知识过程中迈出的可喜的第一步。

又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教者引导学生通过度量,剪拼其两个锐角以及拼成一个长方形等方法,得出:直角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了充分的了解,此时教者及时引发学生展开猜想;“请同学们猜一猜,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由于受某种思维障碍的影响,就有学生猜出了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180°,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 180°的错误答案。此时,教者马上指出:“这个猜想对不对,还需要我们用实验来证明。”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证明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一样,它们的内角和都是180°。

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学中创设情景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猜想,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思维处于亢奋的状态,还可使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初步勾勒出知识的轮廓,从整体 了解所学知识内容。

四、 创编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奇思怪想的能力

我们知道,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思维。因此,我在应用题教学中作了大胆尝试:将应用题那枯燥无味的文字叙述,通过想象,改编成相关离奇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从这个故事情节中所产生的某些结果出发,一步步地推想出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或必备的条件,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

比如,在一次三、四年级的数学活动课上,我给他们出了这样一题:鸡和兔关在一只笼子里,它们有30个头,有72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我根据全国优秀教师,北大附级教师周沛耕老师的解法,作了一番叙述:“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哈利波特,手里拿着一根魔棒。魔棒一挥,这30只动物就发生了变化:所有的鸡全都飞起来——停在空中,所有的兔全都举起两只前脚站立起来。”

同学们笑了起来,听得很认真,感到有趣。于是我抓住时机立即发问:“同学们,你能计算出此时站立在地上的脚有几只吗?”学生很快算出有72–2×30=12只。“这是谁的脚呢?”

“兔子的。”学生很快明白,“原来兔子有12÷﹙4-2﹚=6只,鸡有24只。”此时,学生兴奋不已,以往对这类题深感头痛如今竟有趣易解!我告诉学生,只要你们展开想象,编一编故事情节,再加以推理,就能解答这类应用题。对于这个题你们也可以试着编一个故事情节来解答。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纷纷展开想象,像写作文一样编起故事来。其中一个是这样想的:“假如我是哈利波特,我就让所有鸡的两只翅膀变成两只脚,这时站立在地上的脚就有4×30=120只,多出的120-72=48只就是鸡新长的脚(即翅膀),所以鸡有48÷2=24只,于是兔有6只。”另一位学生所编的则是:“假如我是屠宰场的老板,我就将30只动物每只砍掉两只脚去卖,这样未砍的脚当然就是兔子的,所以兔子就有﹙72–2×30﹚÷﹙4-2﹚=6只。”

第2篇

一、情境引入

向学生展示热水瓶、乒乓球、水杯,从左到右依次放在讲台上,由学生想象可以看到什么。

学生非常安静,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摆放物品,并小声议论,猜测老师要干什么。当老师提出问题后,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出正确答案。

教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好!我这儿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播放数学课外小组录制的一个同学骑滑板车从面前驶过的录像)请同学们根据所看到的录像,把下面一个小朋友骑滑板车从我面前驶过时的一组照片,按照小朋友被摄入镜头的先后顺序排列好。(小组讨论)

教师简要总结后请同学们根据所给图片说出给定方向上看到的图形。

教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好。那么谁能用一句学过的诗来描述这种现象呢?

学生:(异口同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共同体会一下诗的意境(课件演示)。大家思考一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学生:它告诉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反思:采取学生最熟悉的实际问题情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引出课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不同。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促进了生生交流,培养了探究合作意识,发展了空间观念。

二、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1:

教师:通过刚才几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对从不同方向看到几何体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演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照老师的摆法,摆好预先准备好的小正方体、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试画出从三个方面看到的图形。

教师强调:观察时视线要正对着观察物体,这时我们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其中,我们把正面看到的图、从左面看到的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分别画出来,并在图形下面用文字说明。

探究活动2:

教师出示长方体、篮球、圆柱体模型,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去观察,并把看到的结果与同组同学交流,引导学生认识看待事物要从多个角度出发。

教师:对于圆柱体从左面和正面看到的图形,我们有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从正面、左面看是长方体;从正面、左面看是曲面,哪一种正确呢?让我们一起观察,观察时要正对物体,平视,而且离物体的距离远一点,你还能感觉到曲面吗?

学生:感觉不到了。

反思: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几何体要从三个方面得到的平面图形上去看,使学生进一步增强探究意识和识图能力,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竞赛反馈 思维创新

竞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记分制。题目包括必答题(每题学生都要回答)、共答题(每位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抢答题、互设障碍题(由每个小组自己出题,而后由其他小组共答)。

1.猜猜我是谁?

(必答题)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所示图片,还原几何体,并把它们的名称写在题板上,而后出示题板。

(抢答题)根据所给从左面、正面、上面看到的图形还原几何体。

2.给我拍张照。(共答题)

(1)(共答题)教师出示几何体(圆锥、圆台、三棱柱),先由所有学生自己画从左面、正面、上面看到的图形,然后小组讨论确定答案,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教师适当点评后根据准确程度和作图的规范程度加上适当分值。

(2)(共答题)教师出示若干正方体的组合体,由学生画出从左面、正面、上面看到的图形后,随意抽取两名同学展示结果,并进行讲解,根据发挥程度另加分值。

(3)(抢答题)课件展示各种几何体,根据观察选择从所给的方向看到的图形。

3.闯关大比拼

(互设障碍题)每组研究2分钟后,用自己准备好的若干小正方体(8―12个)摆出自认为能难住对方的组合图形。其他小组根据要求画出图形,并由各组长陈述理由,教师简要说明。

竞赛结束,师生总结、颁奖。

反思:本环节是在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不同的具体背景下,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探究、讨论,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发展空间观念、观察力和想象力,让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通过平面图形摆出原来的组合体,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又有利于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总结

学生回顾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总结,强调要从多角度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五、课外探究

1.不动手操作,根据给定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还原组合体。(实物投影展示)

第3篇

空间想象是一种自觉地感受空间图形、运用空间图形的意识和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实物的形状与几何图形之间的想象;复杂图形的分解;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和位置的关系;运用图形描述问题、利用图形直观来进行思考等.在初中几何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合情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应该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是形成客观事物的大小、形状、位置关系的表象以及对其进行观察、分析、改造创新的能力。是顺利而有效地处理几何图形探明其关系特征的一种特殊的数学能力。

想象力是学生在数学王国内自由飞翔的双翅不仅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需要想象力,在所有数学分支的学习中,丰富想象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想象的浪花离不开知识的源流,构成想象的材料总是以过去感知的材料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因此正确掌握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正确理解几何图形的描述是想象的基本条件。而在具体应用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时,积累总结的解题技巧,也是提高想象能力不可或缺的条件。

具体说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几何教学与实际的联系,以培养空间观念。

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是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基于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感知与认识,因此应加强几何教学与实际的联系,帮助学生将具体的现实空间同抽象的几何概念统一起来,以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运用生活实例或实际问题引入几何概念,探讨几何图形的性质,给予学生动力操作、实践活动的机会,发展空间观念,应重视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处理好实物(或模型),几何图形与文字语言的关系。

首先,能够运用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初始阶段,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实物、模型。使抽象的事物获得生动的形象,平面上的图形有立体感。例如在“三垂线定理”的教学中,可以作如下设计:问题一:一直线L,与平面a垂直,则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知,L与平面内所有直线都垂直,那么当l,与平面a斜交时, L与a内的直线有何种位置关系呢?此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演示自制教具(用三角板、桌面当平面,直尺、铅笔当直线)用运动的方式展现当L与平面a斜交时,L与平面内直线的不同位置关系,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然后提出第二个问题:问题二,在什么情况下,L与a内直线垂直?通过边演示边讨论便可得出问题二的猜想,然后画出相应的直观图形进行逻辑证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直观图形只是为了形成空间观念,但不能过于依赖。

其次,借助实物模型,进行画图训练,由“型”到“形”。教学过程中,首先训练学会画平面图形、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画好后引导学生将直观图与实际模型进行对比,再根据直观图想象其实际形状。然后让学生根据语言表述能画出相应的图形,比如讲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老师说明其关系有三种:在平面内、相交和平行,让学生用适当的图形将这些位置关系表示出来。在训练画图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会画,而且要求画出很强的立体感。

再次,平面展开是空间图形平面化的重要手段。有些空间问题直接求解比较困难,但通过空间图形平面化的处理后,线、面位置关系清楚,解题思路明朗,“以直代曲”就是将图形平展变式的结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强调“操作”、“想象”、“折叠”、“分解”、“平面展开”等一些常见的图形变式,可向学生渗透空间观念,强化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以后的空间立体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增强对图形的加工、变换能力。在解决问题,特别是立体几何问题时,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做出不同视角的直观图,并从中选择一种最有利于解题的图形,为了使画图有立体感,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彩色粉笔从背景图形中勾画出几何对象,让学生进行图形的分解与组合练习。还应重视平面几何概念与空间概念、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对比与类比。掌握空间基本图形的性质与演变,从而有效地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三、进行抽象问题形象化的训练,培养几何直觉能力。

第4篇

【关键词】 高中生;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教学策略

空间想象能力是基本数学能力之一.高中学生在学完立体几何后,普遍反映“几何比代数难学”,究其原因是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如果我们能够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些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点策略,逐步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

1. 重视平面几何向立体几何的迁移

平面几何是立体几何的基础,立体几何的教学首先要加强和平面几何的联系.通过类比,促进平面几何知识向立体几何知识的迁移;重视剖异,排除平面几何知识向立体几何方面的负迁移;善于转化,把平面几何知识与立体几何知识融为一体.学习数学必须建构一个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逐步完善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要顺利完成由平面图形向空间图形的转化,必须借助于较强的逆向思维能力,但对初学立体几何的学生来说,这种能力明显不强,自然也影响他们对立体几何知识的分析和抽象能力的提高.因此,通过对直线的无限延伸、平面的无限延展性的认识,通过比较平面内与空间中两直线位置关系的不同,通过认识线线关系、线面关系、面面关系,来强化学生对三维空间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加强立体几何教学中的直观性教学

直观性原则,从古至今都是几何教学的重要原则.直观性原则,就是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使学生从直观出发去概括数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教学直观化一般有四种方式:

实物直观.提供感性实物,让学生得到感性认识,利用其真实、鲜明、生动的特点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表象,比如学生通过房间、铅笔盒等形成长方体的表象得到长方体的概念,新课程背景之下这种直观教学已渗透到了义务教育阶段.进入高中,是用它们来观察、分析、初步认识异面直线、公垂线等等.

模型直观. 提供具体事物的模型,如教具.教具演示是帮助学生提高感知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具演示不但可在讲授新概念时进行,在定理的证明、例题的讲解、反例的寻找等过程中都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演示.这种直截了当的教学不但可大大增加学生的感知,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既可利用现成的模型讲解,也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例如讲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让学生利用两支笔摆出不同的位置关系.经常进行这样的动手练习,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想象热情.强化图形的立体感可提高学生的想象效果,教材所使用的许多图形都是符合人们的实践经验的,它们都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言语直观.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包括适当的肢体语言等)讲解,学生通过头脑中已有的有关事物的表象来理解教师的讲解.

图像直观.这是通过具体形象的图片、影像等方式形成感知和表象,来达到帮助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手段.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利用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更多地将图像直观的静态过程转化为生动的动态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立体几何的直观教学宜多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模型、学具,增加一些教师指导之下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尝试成功,实现立体几何的教育价值.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我们向教学提出的任务是:在一定程度上借助直观,以尽可能快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再孤立地把直观性作为一个普遍原则,而是把它融进“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新课程理念之中.

3. 提高准确作出直观图的能力

正确地给出作图过程,准确地作出图像,杜绝依赖几何画板作图.有了计算机之后,具备绘图功能的计算机软件能准确、快速地绘出三维空间内的各种几何图形,并具有层次分明的动画,远胜人手的绘图.从技术的角度讲的确做得很好,但主动权毕竟还在老师手里,学生没有参与到其过程中来,没有真切感受,是不利于空间想象力的培养的.

立体几何课程中,有三节直观图画法课,对于这三节课,有的教师认为考试中绝不可能出画直观图的题目,因此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其实它恰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良好契机,应该很好地把握.不但要求学生很好地掌握画法,而且要能画出最美的直观图.另外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画图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一些画图技巧,如画辅助平面的方法.为节约时间,有时也可以培养画立体草图的能力.

4.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现代教学有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仪、录像、多媒体等都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活泼.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都很有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可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第5篇

【关键字】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提高;数学想象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教育设备出现在大家面前,同时一个新的课题无形中摆在了广大教师面前: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本文就如何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想象力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教育学生学会观察,增强直观体验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为数学教学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我们知道,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数学却是抽象枯燥的,若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对于中学生来讲,建立空间观念是较难的,必须要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的大量感性材料。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空间观念的建立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在新课改数学《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从最简单的图形辨认做起,先辨认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简单图形,在这基础上逐步认识这些图形。这就都属于了解的水平,所以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看到的图形与相应的知识联系起来,不断增强直观体验,认识图形。如“物体分类”,主要的任务是直观辨别物体的四种形状及其名称,结合学生日常见到的球、积木块、文具盒和茶叶罐等,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观察、触摸、分类和讨论等活动,形成对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直观感受,为了直观地辨别物体的形状,除了分类活动外,还通过由实物或模型说出它的形状,由形状说出生活中这种形状的实物的练习活动,建立起四种几何体在头脑中的表象。同时,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比如,在数学教学内容的引入时,可以通过媒体播放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先想象,各抒己见,给予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最后通过归纳再下结论。教师还应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新课标指出:“几何知识的教学,要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几何形体的认识,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鼓励大胆质疑,发展空间观念学生初学几何知识,掌握的程度必定参差不齐,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能力、空间想象力大相径庭,以致学生对知识的误解和掌握程度不是我们这些做老师的所能全部预见的,而且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因此鼓励学生对不能理解、不会理解和不同见解的大胆地提出来就非常重要了。学生质疑时,有时由于组织能力差,表达不清,做教师的要善于从中捕捉到学生想提的问题;有时学生提的问题自己不能立即回答的,决不能草率作答或闪烁其辞,因为很多时候,老师的几声点拔便可解开学生的心头之疑,学生之间也可以从中互相学习,互受启迪。事实上,很多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生动、新颖又富有启迪思维作用的问题往往是教者所考虑不到而由学生提出来的。例如:在教完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有同学问:老师你说四边形不稳定,为什么眼前的小黑板、桌面、窗框又这样稳定?原来这同学把稳定不稳定的前提忽略了,这三个图形的顶点已被固死,怎会不稳定?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遵循引探教学的原则,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知识的循序渐进,刻苦钻研,就能在几何教学中走出一条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创新之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质疑中显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移位,理解图形与位置的关系

空间想象力的内容,就包括了对位置的确认、对路线图的认知、对图形的抽象再现等等,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树立空间观念,体验图形移位感、方向感,确立物体的位置,形成空间想象能力。这除了让学生观察,体验和描述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对位置关系,还要具体操作,加大实践活动。首先要再现生活经验,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具体观察物体所在位置,学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学看简单的路线图,尝试体悟物体的阴影是怎样形成的,并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别实物的阴影。如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和现代教育技术来说明方向盘、车轮、硬币等。其次,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通过拼一拼、剪一剪、折一折和量一量等活动,调动多种感官,这样易于空间观念的形成。

四、通过绘画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第6篇

关键词 数学 课堂 教学 空间想象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呢?

一、加强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认识

1、空间想象能力的含义

空间想象能力是指:能够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位置与大小;能够想象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够从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够根据条件作出或画出图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空间想象不应只局限于三维空间。如果我们认为空间想象乃是全部数学中的形象思维,它就和逻辑思维相辅相成了。通过逻辑思维,由具体到抽象,又通过空间想象,由抽象到具体,波浪式地发展着。

2、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客观世界中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最基础的知识,包含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位置的知觉,在培养空间发展空间观念的同时,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从而让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能力的策略

1、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之前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曾经说过:“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 ”我们要想开发学生的智力,就要打开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可以说观察能力是开启想象空间大门的钥匙,观察的是否深刻,则决定着想象的最终形成. 事实上没有观察就无从谈起发现,就更加不会产生丰富的想象.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时,不要操之过急地按原有套路求解,而是要要求学生进行深刻的观察,正确处理数学信息,去伪存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创见性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契机。

2、借助实物模型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各式各样的形状,除了书上列举的一些例子外,笔者会问他们房子、墙壁等随手可及的东西都是什么形状?这些问题往往会得到学生积极的回应,他们通过最直观的接触,在心中已经形成对图形的基本认知。而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产生联系,这是教学的重点,借助实物模型,也就是进行直观教育。

如在介绍长方形时,教师可借用实物进行讲解。如在学生接触到长方体纸盒后,可以说出“有一些面,它的面是平的”、“有许多边,它的边是直的”、“它还有一些角,很尖,很扎手”等初步认识,这些认识不一定全面,但长方体的基本特点就已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了,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可以对长方体有更全面的认识。

3、坚持画图训练,提高构图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图形是交流空间想象的重要工具,而识图和画图是两个重要的认识过程。它们都要通过空间想象来完成。关于直观图的画法,学生开始会感到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或想象所画几何图形中元素的位置、大小等结构,然后再构思想象画图。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先画简单的图形,如线段、垂线、平行线、角等,再画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然后画一些立体图形,如圆柱、长方体等。通过画图练习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进一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由直观图形能想象出对象在空间中的实际形状,以及基本元素的位置关系,能根据实物画出一些简单的直观图形。

4、通过形数结合培养数学空间想象力

形(图形、图像、图表),具有具体化、形象化的特点;数(数量关系),具有概括和抽象的特征。形数结合是直观与抽象、感知与思维的结合。结合过程,需要空间想象能力,有计划地进行形数结合训练,可以沟通几何与代数、三角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以形数结合的方法解答问题,其含义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是,根据数的结构特征,通过唤起表象或创造想象,构造出相应的几何图形来,并利用图形的特征和规律,帮助解决数的问题。其二是,将图形信息部分地或者全部地转换成数式信息,消弱或者消除形的推理成分,使所要解决的形的问题,归结为数量关系的研究。

5、依托网络资源,丰富图形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增加学生对各种图形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三年级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学生对认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不是很难。但是对于平移后位置的描述和画图就不太容易了。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关于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类,并丰富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表象。在教学将一个物体平移后得到的图形画出来时,利用课件动态显示物体平移的过程,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表象,感受平移的现象。教学中只有不断地让学生表象增加,知识的理解才能有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空间观念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6、“虚”“实”结合

这里的“虚”指的是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实”是指现实原型。

第7篇

>> 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论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浅谈美术课堂中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浅述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对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黑格尔曾说过:“想象是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艺术领域”。所以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之一。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进行探索与综合来用于美术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想象力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让他们能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美术教学取得实效。而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和引导学生想象。而通过美术教学,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本文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作以下探讨。

一、用教学语言激活学生想象

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才可以产生。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话充分肯定了情感的作用。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情感具有感染性与迁移的功能,它具有扩散与泛化的规律。作为教师要学会以情育人,以情动人,从而以情感创设活泼、和谐的良好教学环境。要学会运用优美动听的语言,自然流畅,富有感情的语调向学生描绘图画中的情境。使学生展开联想翅膀、感受美、感受情、进入情境;同时也要学会和利用优美的动作、神态、形态、手势等无声语言调动学生情绪,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上《小蝌蚪找妈妈》这一内容时,开始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学生从教师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动作表情中体会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艰难辛苦及决心。当学生听得投入时,我把故事讲到:“乌龟阿姨笑着摇摇头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伤心地流下了眼泪,又向远方游去”。处就嘎然而止。在创设好这一情境后,马上设问:“同们,小蝌蚪到现在为止仍旧没有找到妈妈,在以后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碰见哪些小动物呢”?这样一问,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有的说:“他们遇见了一群在水草从中游玩嬉戏的草鱼姐姐,小蝌蚪也把草鱼姐姐当成是自己的妈妈,都游了过去,亲热地呼唤妈妈……”有的说:“小蝌蚪在乌龟阿姨的带领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时乌龟阿姨对他们的妈妈说以后要好好看着他们,不要再弄丢了。”等等。学生们的这些创新想象闪耀着智慧和情感的火花。教师要抓住机遇要求学生们把所想到的内容画出来,这样学生的作品就推陈出新与众不同,避免了千人一面的现象。情感能激发学生灵感的产生,它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

二、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想象总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从而想象出自己从未感知过的实际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构成这些形象的感知材料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客观现实。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在写生中要细致观察,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写实方面的知识,获取清晰和富有记忆的表象,以增加想象的储备。

如教学《彩色的圆形》这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认识各种颜色的圆形,并用各种绘画形式来表现接近圆形的物体。如公路边的松柏树,纸风车,金鱼。为了使学生理解并记准各种接近圆形的图案,我利用金鱼进行导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时,还可组织学生到学校工友那里观察金鱼的外形特征。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有好多种金鱼的身子、尾的外形是由大小不同的圆形或近似的圆形组成的。儿童认识了圆形之后,如再进一步仔细观察金鱼身上的花纹,这样更进一步加深了儿童的观察记忆。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肯定学生作品,勉励想象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从“图式期”向“写实期”转变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日趋成熟,初步的逻辑思维开始形成,观察能力增强,视觉感受力逐渐明确,理性占上风,写实倾向开始萌芽,对空间概念略有领会,对以前稚拙天真的表现手法开始不满。希望自己能画得更加真切,而此时他们的理解思维能力要高于他们的实践绘画能力,因此绘画中形的问题成了孩子们的一个难点。他们经常是想得好,画不出,再用象征期表现手法表现(用圆形、方形和三角形表现对象)。他们有不愿意,为自己画不像而烦恼。恒久这样就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变得没信心、胆小,不敢画自己想出来的,怕画得不像。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想象力创造力培养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想象和创造提供空间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但是目前的实际教学中,讲授绘画方法和绘画演示在课堂教学的比重过大,学生的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想象力得不到发挥,对美的认识也比较欠缺,学生失去了进行创造的兴趣,创造力也被限制。因此,教师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改革创新初中美术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有施展的空间,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可以积极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了。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结合,可以将学生的心中想象变成现实可见,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更多的方向,也让学生的绘画水平有了提高,创造力也得到了有效的训练。例如,在《春天的畅想》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因为初中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固定认识,对于春天绘画就认为是画水、画树等,思维被限制,想象力和创造了得不到有效的激发,传统的美术教学就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创作,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就不会进行独立的思考,限制了美术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上进行适当的改变,用信息技术从细微处为学生展示春天的变化,如小草冲破土地、蜜蜂采蜜、树叶发芽等动态影像,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命复苏的气息,然后对学生进行绘画上的技巧教学,帮助学生绘画的春天能有生命的力量,这样学生的绘画水平就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让学生的想象可以更广,创作的兴趣更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想象和创造提供了广大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可以自由的飞翔,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和创造的兴趣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美术兴趣,提高学生进行想象和创作的想法。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得到有思维上的体验,然后根据教师的引导,就会有自己的情感,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进而思维得到发散,有自我创作的意愿,这就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为激发学生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能自主的进行去想象,愿意去表达自我思想,进行创作,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学《装点我的居室》这一单元中,教师就可以先让拥有自己房间的学生先进行表达自己的房间是什么构造的,拥有什么样的东西,为接下来的情境作为一个铺垫,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构建自己的房屋,床、椅子、桌子、灯、等房间设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物品和颜色等个人的意愿来装饰这个构想出来的屋子,这样的创设情境就带动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情景教学除了带领学生的构建,还可以引用古诗来带动学生的想象,如“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这首词的内容来构想画面进行创作,这首词中的描写特别多,需要学生展开足够的想象来创作出来,因为描写较多,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的去完成,在小组合作当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为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各种方向,促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强化。

三、加强实践活动,为学生想象和创造拓展思路

初中美术的教学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课外实践活动也是重要的一环,加强初中美术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想象和创造拓展更多的思路。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从课堂中向外延伸,强化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带领学生走入生活的市集,让学生观察每个人的表情,体会每个人的情感,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性,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也为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认为素材,同时也让学生在创作时的想象提供了多角度的表达方式。还可以带领学生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中的神奇和魅力,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也拓展了学生想象和创造的借鉴的方向。美术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来源都是生活,提升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就会自主的进行思考,实践活动是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应用到现实中的重要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养成了想象力和创造力。除了教师带领的美术实践活动,还可以进行一些课外的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培养,主动的去想象和创造。

四、重视课后练习,增加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实践性

在美术教学中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各种条件,学生也可以的得到有效的培养,但是还需要将学生的能力变为现实,加强学生能力的运用,使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有效的发展,帮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贯穿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初中美术课程的安排很少,所以很多时候教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施展,可以过一段时间,就失去了想象和创造的欲望,所以美术教师要重视课后的练习,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体现,把短期的思想变成自身的一种能力。例如,在《校园艺术节》这一单元的“设计制作请柬”,在课堂中教师为学生进行了教学,教会了学生请柬的基本制作方法和色彩的运用,学生也有了制作自己请柬的想法,但是课堂的时间不够,而且教学资源也有所缺失,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设计制作出能够吸引大家注意的请柬,学生在课后就会根据教师的教学和自己的想象,手动的去制作属于自己的请柬,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得到了有效运用,把能力变成了现实的东西,这就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为有效。在初中的一些绘画习作上也可以进行这种有效的引导,如在素描绘画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家庭中完成,要求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要凸显绘画内容的特征,然后根据想象与现实参照,在绘画内容中加入自己的情感,这样的绘画练习保证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