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2-04 10:05: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第1篇

“政治经济学”常常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既讲政治又讲经济的学科,甚至被理解为是突出其政治性的学科,加上教学内容缺乏更新,导致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学习迁移理论,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于避免学生产生消极心态,形成负迁移,影响学习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抓住学生对经济和财富的兴趣,介绍中西方早期的经济学思想,从财富的起源谈起,从经济学的起源谈起,向学生讲解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并发展起来的,进而激活学生兴奋点,培养学生求知欲。③第二,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向学生讲解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基本经济规律和有关原理并没有过时,仍然管用,从而引导、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这些理论包括市场理论,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理论,货币流通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等。④

二、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在教学中,相似的原理及法则的迁移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迁移现象。如果学习的新内容和已学习的旧内容之间有相同的要素,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相同要素进行学习。例如,商品市场上供求的变动对商品价格与商品供应的影响与劳动力市场上供求的变动对工资水平和劳动供给量之间存在着非常相似的地方。利用供求定理的分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通过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和减少劳动的供给能提高工资水平,对后面的学习产生积极的迁移。当然,在利用相同要素进行教学迁移时,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前面的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对那些类似或相同的要素,予以分析、对比、抽象、概括,以抓住本质的东西而形成概念或概念体系,引导学生由旧知识推出新知识,进而鼓励学生形成一种探寻共性的定势。其次,要在各章节相对独立的前提下,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前后衔接,做好教材的整体安排。同时,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根据教材中的难点、重点,结合所教学生的智力特点、知识储备,突出教材中那些概括性高、逻辑性强的主干内容,突出新旧知识、技能、学习方法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产生积极迁移;对缺乏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可利用教学情境进行弥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顺利地进行迁移。

三、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

掌握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掌握这门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理解性学习通常比机械性记忆能更多的产生迁移。对大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更倾向于理解性的学习,而对机械性记忆则显得不感兴趣。为了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如下几点:首先,把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作为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基本原理学深、学透,真正达到深刻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开始讲述“商品”“货币”“价值”“价格”“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基本概念时一定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好、掌握好。其次,在讲解基本原理时,可列举一些例子,最好是生活中学生所常见的实例,让学生结合现象去思维,把握基本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在讲“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④原理时,可以收集近几年我国家电、手机、汽车价格变动的案例来加以说明,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生活的背景把握其实质。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去观察,为学生提供内容比较具体、比较接近生产生活实际的作业,让学生尽可能地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迁移效果。

四、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习迁移的本质在于概括出知识之间的共同特征或具有内在联系的某些要素,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水平越高,他就越能够理解新事物的实质,迁移就越容易,迁移的范围就越广。例如在讲解货币的五种职能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解它的两种基本职能:价值手段、流通职能,再讲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加深,客观上要求为解决这种矛盾而逐渐衍生出来的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此外,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反复辨析,如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等,促进学生在这类知识的迁移过程中,树立清晰的观念。其次,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迁移的产生,关键在于两种学习之间的一致性或相反性,而知识之间的共同因素往往潜藏于内部,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从新旧题材中挖掘共同因素,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新见解。如在讲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时,我们可以举2007年以来我国出现通货膨胀时,国家出台一系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拳”,最终实现了经济软着陆。这样,学生在分析经济现象的过程中掌握了政策的实质,便于分析其他问题。

第2篇

关键词:产品质量 经济效益 市场竞争

产品质量的优劣,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关系极大,因而历来都是产品经营者和消费者关心的问题,高质量的产品,市场需求量就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高。反之质量低劣的产品,无人问津,也就无从谈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事业日新月异,市场竞争也由以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质量竞争为主,人民对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怎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根据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呢?

一、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

质量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活动的进步而进化和发展的,它指导的是产品质量,工作质量,这里着重谈产品质量。经济效益,是指生产活动中,通过少量劳动消耗能给社会提供符合实际需要产品,才具有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有些产品的实物质量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受到了国内国外用户与消费者的好评,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普遍开展宣传教育,全民质量意识有了较大提高,质量法规不断完善,质量工作逐步迈向法制化轨道,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企业质量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思想越来越被广大企业所认识。一个能通过公平竞争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外部环境正在逐步形成,而质量提高可以形成的使用效益的巨大增长。我们知道没有较快的速度,经济搞不上去,但是讲速度必须以讲质量、讲效益为条件,如果忽视了质量,会使经济付出沉重的代价。快速度也不能持久,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基本特点就是讲质量、讲效益,坚持质量第一是为了更多更持久的提高经济效益。

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产品质量与产品的经济效益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产品没有好的质量就没有购买者,也就没有好的经济效益。效益是企业永恒的追求,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目的。企业要有效益,首先产品必须有市场;而产品要有市场,靠的只能是过硬的质量。因此,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重视质量才能保证职工有饭吃,忽视质量就是在打碎企业自己的饭碗。换句话说:一定的产品质量就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重视产品质量的同时,实际上就是重视经济效益,重视经济效益必须重视产品质量。

所以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是不可分割的,经济效益离不开产品质量,产品质量连带有经济效益。不断提高适销对路的产品质量,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保证。

二、向质量管理要效益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钢,千万不能放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质量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质量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企业的中心环节,必须从严抓好,持之以恒,向质量管理要质量,要效益。

为了摆脱企业管理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的局面,企业必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第一,以质量教育为主导,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要加大质量考核力度,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切实加强领导,实行党政工齐抓共管的局面,不断提高全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层的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树立以质量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思想。

第二,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认识到作为企业主体的人,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驱动器,也是生产力中取得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企业活力最根本的源泉来自于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体能、技能、智能的充分发挥。企业靠产品,产品靠质量,而质量好坏决定于人的素质,无数事实证明,在现化化生产的条件下,企业职工科学文化水平越高,专业知识越丰富,企业产品质量也就会越高。所以,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必须狠抓职工队伍建设,把重视人才培训和智力开发放在首要地位。

第三,要使各专业管理同技术进步相结合,工作重点放在提高企业素质上,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是振兴经济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管理体的核心是质量,所以说:管理和技术这两个轮子的轴心应该是质量,只能围绕这个轴心抓好这两个轮子运行,才能提高效益。

我国正处于新“四化”同步推进阶段,届时中国的社会面貌,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将发生巨大的变化,随着工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质量管理中的质量不仅是指对工业产品而言的实物质量,而且还包括对使用而言的使用质量,甚至可以说还包括对全社会而言的社会质量,也就是说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和要求。质量好将会给社会带来效益,质量不好将使得企业难以为继。

三、实现两个根本转变,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实现今后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个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个是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个是生产力如何发展,两者是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

首先,质量效益型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以质量创名牌,靠名牌占市场,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其次,质量效益型企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企业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搞名牌战略,推动和形成一批带动我国主要行业水平国家级名牌产品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直接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先进的工艺、材料和先进的质量保证目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不断增加,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要大力推进产技进步,不断跟踪世界工业科技发展的新水平,使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企业迅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成为企业生产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使企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