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11:29: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第1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激励策略

所谓“激励”,前苏联学者斯拉斯捷认为:“激励就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动力,给以活力,唤起愿望。”可以说激励是催化剂,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激励手段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从而深化班级管理。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谈一下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激励策略。

一、制订透明的奖励政策,营造文明化的班级氛围

班级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一般以成绩来确定班干部,其奖励政策好多也都是进行的口头规定等,其奖励政策的内容大都离不开成绩。这样一来,使得大多数学生丧失自信心,甚至形成“破罐子破摔”的行为。鉴于此,教师应结合全体学生的个性特征、综合技能等制订透明的奖励政策,改善学生的心理,缩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实施监督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我们都知道监督的相关制度,都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从心理发展角度来说,小学生正处于心理自律的时期,他们习惯审视别人,同时也十分重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当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者评价时,则容易产生挫败感而失去积极性,甚至缺乏参与的热情。鉴于此,笔者在制订奖励制度时,实施的是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采纳群众意见,制订群众基础的奖励制度,如,以书面问卷形式、集体讨论形式、个别询问形式等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这样一来,对奖励制度就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奖励制度的公平性,而学生也会通过自己全程参与奖励制度的制订来加深对奖励的认知和理解,使奖励起到自我约束和提高的作用。

三、运用精神奖励,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处在优秀的组织里,同时成为组织里的优秀分子。而优秀组织形成的基础在于成员的责任感。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成绩应给予一定的评价,给予正确的奖励。但就奖励形式来说,教师应多采用精神奖励,给其荣誉称号、奖章等,还可以对表现好的学生,让其组织一些文体活动等等,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让其在实践中感受、体验责任感的重要性,进而以自我行为来带领、感化身边的人,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从而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凸现奖励的作用。

总之,班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积极性的发挥,而有效的奖励政策是推动良好班风形成的基础。因此,作为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地探究、改善奖励政策,从而确保奖励政策在班级管理中长期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向群.中国班主任最需要的新理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08:173-177.

第2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实践探索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直接关系到集体内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对学生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要积极采用情感管理,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率先垂范,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进取,让班级真正成为学生们成长的殿堂。

一、以人为本的策略

班主任树立“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班主任工作繁多,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事半功倍。班主任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通过培养学生骨干对班级进行管理、引导、传递学校的管理思想和育人目标。学生在管理班级事务中思想上有所提升,能力得到了锻炼。如班主任找一些贴近学生思想的先进人物事迹,让学生去品味、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骨干如何与同学交流,如何组织活动,用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干部应具备的素质;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指导学生策划、组织、参与班级活动。学生在组织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将理论的东西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积累经验。在活动中,学生骨干不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提高了自信心,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有利地促进了班级管理工作。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给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希望激励对学生的学习乃至成长产生巨大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类本性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教师要千方百计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毫不吝啬地表达你由衷的赞美,多让学生体验到希望、信心、成功的喜悦。

二、制度策略

作为一个集体,必须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并使之成为全体成员行为的准则。班级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如卫生制度、学习制度、作业制度等,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法”可依。制度出来后,班主任还要及时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协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并随时做好个别调查,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定期评定,奖优罚劣。同时,要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例如,可以把班内几十名学生进行组合,分成小组。小组之间围绕班内日常事务积极开展竞赛活动,从而形成互相激励、互相监督的良好氛围,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班主任应该让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切不可让学生囫囵吞枣。班主任在制定班级规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可行性、操作性,进行量化管理。应该在班级中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通过让学生自己出谋划策,共同参与制定规章,达成一致的认可,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培养班干部策略

一个班级教育管理的好坏,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往往与班干部力量的强弱、发挥作用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是否有得力的班干部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管理工作的成与败。班干部是班级体的骨干力量,班干部个人素质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班级工作的开展。因此,选择与任用班干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观察,我选那些品学兼优、关心集体、能起带头作用,并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和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班干部,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我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班级的各项管理责任到人,由班长全面负责,班主任及时督促,既信任他们,更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真正为全班同学服务。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全体学生形成共识,热爱班级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在选用班干部时,应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通过多方面的考察了解,挑选出那些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积极热情、办事认真、愿意为同学服务,又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特长的同学担任办干部。第二、班干部选定后,要注意对他们的培养。首先,要根据每个班干部的特点和实际,分配他们的工作;其次,要努力培养班干部的责任心,让他们确实负起责任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不能身在其位不谋其职。第三,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大胆工作的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偏低,各方面的能力还很有限,往往凡事都要问老师。这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他们大胆工作,独立解决一些问题。第四,要培养班干部的榜样意识。不仅要制止班干部的优越性和骄傲自满心理的产生,而且使他们意识到,越是班干部越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四、家校配合策略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学校对学生严格要求外,我还经常通过电话、短信、QQ或微信与家长沟通或亲自外出家访,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让家长反馈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思想动态、家庭作业有关情况,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做到齐抓共管。针对作业完成不及时等情况,除了每天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自己记在小本子上之外,还针对特殊家庭情况的学生或其他情况特殊的学生,把作业通过电话告诉家长。根据学生家庭区域范围,还设立学习片区小组长,督促、检查同学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以方便他们协助我们的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学生的作业完成率明显提高。家庭是孕育小学生个性品质雏形的地方。家长的言谈举止,文化情趣,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必须根据学校教育的目的、要求,及时地向家长作宣传,把家长看成班级管理的生力军,充分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不断总结、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好做法、好经验。主要方式有家庭访问,召开家长会,开展一日对外开放活动,电话联络,聘请班级校外辅导员等等。家校教育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补充,方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产生1+1>2的教育效果。班主任要定期开展家长会,做到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并督促学生家长对自己孩子进行了解与管理。在家长会上,教师要对学生的积极表现进行表扬与鼓励,对学生在学校的缺点,尽量采取私下交流的方式通知家长。教师通过与家长交流分析,使家长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管理上的不足,及时进行改正,从而能够正确及时地引导家长对孩子的管理。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人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15-02

正文:小学是学生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技能、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一个重要起步阶段,学校必然也成为了学生个体社会化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反映了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既有教学,更有育人,即引导小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小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小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和学下教育都离不开的命题。落在教育工作者肩上就是沉甸甸的担子和责任。而管理好一个班级,是实现这一立德树人目标的前提和保障。

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中,形成的是一N以班主任为核心,以班干部为助手的强权式的管理格局,班主任往往是以一种"老夫子"一般的,权威的身份出现在班级管理中,往往以提到班主任,人们脑海中出现的刻板印象就是背着手、阴沉着脸、爱训人、害怕等。班主任就是班级的权威,且老师都追求班级的稳定,强调集权主义和控制主义,以一种自上而下的姿态来管理班级。这样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特性和感受。过多的控制和压制,影响了学生个性发挥,也容易造成师生关系之间的矛盾,同时学生在一种必须服从和规规矩矩的环境下成长,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我们的小学班级管理中,必须要实行人本管理,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作用,根据学生心理和特性制定相应的管理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首先,要实现人本管理就必须要明确班级的组织特性和现在小学是的个性及心理特性。在学校教育中,班级作为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是一个集教育性和管理性为一体的组织,而班级的目标又分为两个,即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而第一目标是教育目标,第二目标是管理目标,人本管理就是要将班级打造成为学生的"家",营造一个温馨、友爱、轻松的环境。接下来再说现在小学生的心里特性,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学生出生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获取的途径更加便捷,现在的小学生从小便接触了大量的信息,在认知上相较于以往的小学生更广泛,思维更活跃,还有非常强的好奇意识,而且大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也更强。

在人本管理策略中,第一是要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班干部作为老师管理班级的小助手,要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的功能和作用,但是在班干部的任用中,要废除"终身制",选拨中,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来产生,而且每届任期一学期,如果想连任,必须要从新"竞聘";第二是要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要清楚每一位学生的状态,建立学生信息卡,时刻关注和记录学生的动态,关爱每一位学生,给不同需求的同学提供不同层次的关爱,而要重点关注班上活跃分子和不活跃的同学,这两极分化的群体是最容易产生问题的;第三是要和学生做朋友,要摒弃现行的一些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现象,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论是同学与同学之间,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都是一种平等的学习伙伴关系,老师扮演的角色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来引导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第四是要注重团队建设,抓住小孩子爱"玩"的天性,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素质拓展类活动,提升孩子们的协助能力,养成集体意识,让班级充满活力;第五是要进行必要的激励,要鼓励学生为班级和集体做贡献,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事务,例如,在学生提出了针对班级管理的好的点子的时候,要进行一定激励和表扬。主要是要让学生有一个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认知,认识到我是这个班级的一员,是班级的主人。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我们的老师要实现人本管理就是要充分的转变管理理念,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让管理本身成为一种自主促进教育的力量,让我们的学生在过程产与中有收获、有成长,充分展现自我风采和独特个性,实现学生的自我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汉默: 《未来的组织――51位世界顶尖管 理大师的世纪断言》,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

[2] 谢维和: 《论班级管理中的管理主义倾向》,《教育 研究》2000 年第 6期.

[3]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 《新 课程与评价改革》,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1,30 页.

[4] 钟启泉编著: 《班级管理论》, 上海教育出版 社 2001年版, 第 1,20,231 页.

第4篇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权威式”管理

很多老师认为教育理论所介绍的原理、原则、教法均不切实际,必须代之以严厉管教与体罚。因为这些老师从小学、中学都是这样被打大的,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于是也就依照以前老师的方式行事。一些老师深受“教不严,师之惰”观念之影响,加上绝对服从与齐一标准,要求学生乖顺,这种现状一直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甚至家长的质疑。

2.“保姆式”管理

长期以来,保姆式教育充斥着小学的管理,日常生活和管理事物都由教师包办,老师天天守在教室,亲自处理纪律、卫生、出勤等日常事物,教师的这种包办管理,害了学生,也害了自己,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创新精神,也抑制了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废除保姆式教育,提倡并实行学生自治已成了当务之急。

3.“重智育,轻德育”式管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一直以学生的学科成绩及高升学率作为教学成效的指标,小学也不例外,一切以学科成绩为主,整个教学重心放在学科知识教学上,忽略情意、技能、认知三个目标的同时达成。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信任、尊重与鼓励,无法给学生一个安全、温暖、和谐的班级气氛,更无法让学生在自我努力中获得成就,培养出评价、欣赏的观念:当然也谈不上让学生在选择、珍视、行动中去进行各种学习活动了。

二、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探讨

1.“平等式”管理策略。实施新课程的同时,对班级管理的理念也应随之转变,要逐步树立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发展的管理思想,建构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

(1)让学生自觉关心班集体。怎样才能发挥学生自觉关心班集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呢?首先学会关心班集体的成员,改变以往学生喜欢打“小报告”的方式,因为打“小报告”只会使小伙伴之间产生矛盾。当小伙伴开小差时,可以用手轻轻拍拍他,然后摆摆手,指指黑板,示意他专心听讲等,学生渐渐学会了关心伙伴,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增进了他们的友谊。

其次学会关心班集体,利用班会展开讨论:你准备为班集体做什么,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要把班集体打扮得非常漂亮;有的准备把教室打扫干净。如:在国庆节前一天,为了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孩子们在教室里挂上了五颜六色的气球,摆放了各种鲜艳的花朵,窗户上贴上了各种形状的窗花,黑板上用拼音端正地写着“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整个教室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也表达了孩子们对祖国一片真挚感情。

(2)让学生自主参与班集体。每一位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班主任只是班集体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组织学生比赛、竞争、参观、游览,因此,班主任应充分抓住每次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在竞争中施展自己,在参观、游览中相互配合、大胆探索,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机会。

2.“开放式”管理策略。在班级管理中,一开始我的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一大堆班务工作上,把着力点落在“管”字上。我认为,只要我肯努力,肯花时间,工作就能到位。因此我忙于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把大量精力耗费在处理各种问题上。可是,一段时间以后,我感到身心疲惫。原来,靠“管”已经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了。

(1)开拓创新,树立科学的新观念。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必须要用科学的人才素质观、人才成长观、教育规律观、教育方法观作指导。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提倡以10个“开”字来投身新时期的工作:“开拓的精神,开通的思想,开明的态度,开阔的眼界,开放的路子,开朗的性格,开发的干劲,开导的方法,开诚的交谊,开心的情绪。”我想,这10个“开”字,同样适用于指导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

(2)情感教育,建设温暖的班集体。教师要以真挚的感情去激发学生的真情。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长辈的依赖性比较强,从我现在所教的一年级的学生身上就能看出来,在课间活动的时候,有些孩子就常把老师叫成妈妈。如果老师能以父母般的温情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去看,去说,去学,同时在这种父母般的情感中渗透说理教育,做到情理交融,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学生在获得道德认识的同时,充分享受参与学习、活动后的愉快和满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3)有的放矢,促进班集体共同进步。第一,要认真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受不同的环境影响,其体力、智力、兴趣、爱好、性格等存在不同的特点。学生特点了解清楚了,就能为进行个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在充分了解学生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的基础上,教师要因势利导,进行教育。有的需要严厉批评,有的需要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有的需要给予关怀式的温情,充分创造其学习生活的有利条件。

第5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校园文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良好的管理策略,可以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由此看来,重视小学班级管理实施策略,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具备良好沟通能力,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小学生,有效拉近与小学生的心理距离,积极建立与小学生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小学班级管理影响因素

(一)班级管理方法单一。目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管理方法、形式过于单一,往往只关注小学生学习习惯、纪律意识等方面的管理,严重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发展特点的培养,另外大多数的管理方法都是运用说教方式,依靠这种单一的管理方法来对小学生灌输一些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小学生认同感不高,很难取得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在新时期教育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也需要积极做出创新和改革,积极拓展一些丰富多样化的班级管理方法。(二)班级管理观念落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下,小学生日常学习成长环境和小学班级教育目标的改革,给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仍旧采取传统管理观念,过于注重小学生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管理即可,往往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严重忽视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从而限制了小学生其他方面潜能和优势的提高[1]。

二、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升班级学习效率。班级作为学校的构成单位,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帮助小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对于和谐平等班级环境的建立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遵守班级公约,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有效提升班级的整体学习效率。(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指出:给孩子创造机会是教育管理的关键一环,不让学生动手实践是摧残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旧观念。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集体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高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解放学生双手,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三)提升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小学生对班级管理进行深入了解,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度实施中,鼓励小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意见,为班级管理注入新鲜血液,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校园文化视野下优化班级管理策略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积极提高自身管理素养,科学引领班级发展。教师需要正面解决当前班级管理中所存在的影响因素,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对一些真实教育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熟悉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责任、权力等,充分了解小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作为班级管理者,需要对小学生倾注爱心,不只是单纯地停留在知识学习层面,对待学生要向自己的孩子,努力打造良好班级文化,站在学生视觉来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以此来增加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充分带动小学生的班级荣誉感,改善班级环境,促使小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条件下团结同学、爱护班级。作为班级管理工作者注重自身形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要作为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楷模,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从自身的举止、谈吐做起,为小学生树立一个学习榜样,提高自己在班级学生中的威信,促进班级文明班风的有效形成,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例如发现教室的地上有一团废纸,教师需要在小学生面前主动地捡起来,丢进垃圾桶,而不是指使小学生进行清扫。又或者在课余时间和小学生间进行课间游戏,以此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日常中所存在的问题,便于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教师的这种教育行为非常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做好与小学生间的良好沟通,建立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提高对教师的关注和认可,及时对小学生的行为思想进行正确引导,真心对待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切身地感受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科学的管理理念,热爱班级管理工作,将学生视为自己孩子进行良好管理教育,促进师生关系可以更加紧密,从而促使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进而在班级内树立起良好的学风、班风增强教师与小学生间的互动沟通,同时也可以以小学生的新鲜活力来有效缓解教师长期班级工作管理的紧张和压力,进而增强小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重,促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3]例如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就需要主动地靠近他们,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指导,细心地为他们讲解学习难点,给予充分的关心和耐心,增进与学生间的情感培养,营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利用引导的方式来与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成长之路,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燃起对教师的敬畏之情,从而与学生一起构建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三)创设良好班级氛围。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育思想,充分地说明了爱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校园文化视野下,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班级、校园内的各个方面,保证学生的健康、快乐安全成长,注重小学生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努力给予学生一个家一样温暖的班级氛围,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促使学生可以保持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心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教师、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间建立和谐舒服的互动沟通方式,实现班级内高效的双向互动,从而为自身成长发展和班级荣誉不懈努力。[4]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班容班风主题班会,引导学生针对班级卫生、自身仪表仪容、清洁工具摆放、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自主讨论思考,让学生在合作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认识到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而播种一种性格,则会收获一种命运的重要作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小组内讨论的结果进行分享,然后对班级内学生进行责任分工,促使全班学生动员起来,为创造良好班级管理氛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集体情况来组织开展班级内的进步之星、劳动之星、优秀班干部等活动,利用这种评选活动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生活行为的约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行为习惯,有效促进班级内良好氛围的形成,进而实现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的优化实施。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关注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当前社会大众重点关注的一件事情。积极建立良好班级管理措施,作为教育工作者从自身做起,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丰富自身管理文化知识,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耐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坚持新课改理念下的人本化班级管理理念,帮助小学生养成尊敬师长、热爱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促使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而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永胜.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277.

[2]丁永兵.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考试周刊,2018(90):188.

[3]袁东芳.网络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54-60.

第6篇

关键词:小学 低年级 管理

一、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形象

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也应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每天下午放学后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要首先做到和科任教师、年级同事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严”“爱”相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对待学习,坚持一个“严”字。儿童刚刚入学,天真浪漫,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且注意力多与兴趣、情感有关,学习中经常出现上课不专心的现象。这时,老师就要争取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我看到有的学生坐不住开始玩的时候,就会提醒:“我最喜欢某某的眼睛,又圆又亮,看着老师,注意力可集中了。”或是“你看某某某多爱学习呀,眼睛一直看着老师,我爱她。”这时,其他孩子唰地就坐好了,眼睛一起看向了黑板。同时,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对所学内容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

2.对待生活,做到一个“爱”字。作为老师,我给学生更多的是爱。有孩子生病了,我会给他喂药;有孩子因贪玩来不及上厕所而尿裤子了,我会及时跟家长联系……下课后,学生会经常围在我的身边跟我说说心里话,这时候,我真的就是他们的妈。这样严爱相结合的教育,使得班里的学生课堂听讲较好,这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小干部队伍的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惟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四、实施全程管理

实施全程管理是民主化管理的中心环节,它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教师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协商制定班级管理计划。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法定责任人,拥有班级管理的知识、经验及相应的组织手段,在制定班级管理活动计划时拥有主导地位。但是班主任不能包办代替,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他们也有制定计划的参与权。与学生协调制定管理计划,会使这些活动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他们的实际需要。有一次,班主任想在“六・一”国际儿童节那天给孩子们庆祝一下他们自己的节日,并邀请家长一起参加。有一些学生建议说,如果时间能变一变就好了。为了能使活动更尽兴,老师和孩子们最后商定把庆祝活动提前两天举行。这一计划得到学生们的积极响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合作实施班级管理活动。班主任参与实施过程的督导,同时又给学生一定的权利,运用激励手段激发班级成员的进取心,达到调动其实施计划积极性的目的。如班上开展评选“每周之星”、“每月之星”的活动,把那些上进心强、进步快的学生的照片及自我介绍贴在班级最显眼的地方,由学生自己进行评选,班主任只是提出意见。正因为是同学们自己评选出来的,每一个学生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当选孩子更是高兴无比,当选以后充分发挥了其榜样的作用。再如,与学生商量如何轮流当班干部。孩子们纷纷出主意,有的说按学号排,有的说按表现选拔,还有的说已当过班干部的带动从未当过的同学。由于是师生协调确定的,学生十分信服,以后的“班干部轮流制”进行得十分顺利。

3.共同评价班级管理成效。评价和总结是教育管理活动的必要环节。一方面班主任了解、反思班级教育管理的进展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教育管理计划的进展心中有数,纠正偏误。每周,老师都与孩子们一起回顾上一周班级管理情况,并结合学校的常规检查引导他们发现进步之处,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还通过“我评教师‘三个一’”活动,让孩子们对教师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了解到学生们最喜欢听老师说的一句话是“老师相信你能行”,最喜欢老师的一个动作是“竖起大拇指”,最喜欢的一件事是“下课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及时的评价、总结使得班级管理工作目标更明确、措施也更切实可行。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艰巨的,是需要很大的耐心的。但看到自己精心浇灌的这些花儿茁壮成长时,我想,每个人的心情都会充满喜悦的。

参考文献:

[1]陈市.让爱的种子播种在留守学生的心田[J].新课程教学案例,2008(9)

[2]白云霞.班级管理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3

第7篇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切身体会到班级管理的艰苦。“当一名班主任难,当一名好的低年级班主任更难!”许多老师都不无感慨地这样说。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管是从思想上的教育,还是从行为习惯上的培养,都必须做到细处,要求和说教也需要反复地进行。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需要处理的事情真的非常琐碎。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自信心。如对于生病的学生,问寒问暖、登门看望、及时为其补课;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教会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指责。下面谈一谈我对低年级班级管理的一些体会。

一、把真爱献给学生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更是班主任的天职。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慈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面对着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

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要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例如,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差,课桌、书包里常常乱七八糟。于是,我每天进教室总是先打开窗,再把讲台整理得井井有条。一段时间下来,开窗、理桌居然成了我班学生的习惯。于是,我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纸屑入篓,走路靠右,和他们一起扫地,一起劳动,慢慢地,我们班上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第一学期,都是我亲自打扫卫生,到了第二学期,是同学们抢着打扫卫生。

三、树立榜样正能量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并树立典型,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以表扬激励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的天性。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核裂变一样发生链式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使秩序变得井然。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一般来说,一年级学生应以表扬为主,少一点指责。但哪个孩子不犯错?而“惩罚”犯错误的学生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一次好的“惩罚”能使犯错误的学生幡然悔悟,而一次错误的“惩罚”却能造成师生感情的严重对立。因此,每一个“惩罚”的方式应慎之又慎。通常,我觉得用“罚表演节目”“罚背古诗”等方式比较好,因为这样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贴近学生爱做游戏的心理,学生乐于接受,我们教育也能取得正效应,使孩子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生”。

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第8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好习惯;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只要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好习惯会让人一生受益,坏习惯可能会使人抱憾终身。所以,我认为班级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作为班主任,每天和学生打交道,会遇到学生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能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如:有的学生在教室及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环境;在家里不能帮助父母做家务,甚至不尊重父母,在外对别人没礼貌,不尊重老师和同学;书桌乱糟糟,经常找不到书和作业本,没有形成整理好自己物品的好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课,走神、说话;对班集体漠不关心,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等。这样的学生多了,班级就形成了一股坏风气、坏习气,久而久之,这样的班级必然会瘫痪。作为班主任,对待学生的这些不良习惯,要早发现,早教育,不怕反复,多宣讲,多谈心,更要有耐心。针对学生的这些不良习惯,我们该怎样进行引导纠正呢?

一、用规矩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我们都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道理。要让学生改掉已经形成了的,甚至不自觉的不良习性,有赖于班主任的督促和鞭策,因此班级管理中很有必要制订一系列迫使学生去做的规矩。我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会给学生立下班规,如《班级纪律公约》《班级学习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值日生制度》《班干部工作职责》等,这些不一定都形成书面的制度,但要让全体学生心里都明白我们班级有这样的制度,一旦违反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当然,这些制度措施的落实需要班主任和班干部去检查督促,用规矩逐渐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用爱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自制和自律,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情感而非规则。我们追求的效果不应该仅仅是学生被动遵守这些规章条例,而应该是主动维护、尊重这些制度。我经常问学生:“你们会踢家里的门吗?那为什么要踢教室的门?”我想除了学生某些习惯需要纠正完善之外,还有一个因素――爱。没有“爱”哪来的珍惜?学生爱自己的家,所以愿意保护好它,他不爱或者说不够爱这个班,所以没有这种意识。可以做这样一个推论:他不愿意向老师问好,是不是不够爱这个老师?他在校园里乱吐乱扔,是不是不够爱这个学校?答案并非如此,只是缺乏老师对学生潜在爱心的唤起。我想我们教的都是善良的学生,每一位学生的心里都有最柔弱的一角,我相信当我们的教育抵达这个角落时,一定会是成功的。所以我们要用爱心唤起爱心,用情感约束行为,用行为形成习惯,用习惯引导成功。

三、班主任要以身作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最重要的品质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因此,必须要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去陶冶和影响自己的学生。把“言传”与“身教”紧密结合,尤其注意身教。班主任以身作则,一身正气,为教清廉,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作学生的表率,必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四、班主任要“勤”下班级

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不会一蹴而就,班主任更要“勤”,嘴勤,手勤,腿勤。勤下班级,及时了解掌握班级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班级存在的问题。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及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有时候对师长仍具有依赖性。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启发、对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仔细观察学生的表情,分析学生的言行,找出学生出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班主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并做到对症下药。勤于下班级的班主任,其班级也一定具有优良的班风学风。

五、反复训练,强化好习惯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