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运动医学专业

运动医学专业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2-13 11:24: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运动医学专业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运动医学专业

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运动会 开幕式 报名表 评价体系 课外活动

笔者认为,作为职业学校的运动会,应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以“参与、趣味、竞争、合作”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使田径运动运除了健身外,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并能以“点”带“面”地促使学校业余活动有特色开展。为此,笔者学校从2014年校运会开始,对原来传统模式的校田径运动会进行大胆改革、积极创想,总结了一些成功经验。

一、中职学校结合专业举行特色体育运动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是中职学校学生生情、学情的实际需要

职高生社会化个性很浓,不爱学习,经常违纪,有的学生还因初中时期被教师“遗忘在角落”而造成失落感很强。但职高生爱表现、集体荣誉感强,可塑性和进取性很大,对大型活动很感兴趣,经常踊跃报名参加学校里自发组织的各种比赛,有的还因为参赛人数限制没有被选上而感到“懊恼”。而且比赛前学生会早早做准备,比赛时场面热闹、非常精彩,比赛结束后学生往往会依依不舍地离开赛场,他们不论输赢都会有一种成功感。实践证明,通过比赛不仅能增进班级间的友谊,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比赛带来的效果远远胜过在教室里上几堂枯燥乏味的文化课的效果。

2.是适应学校专业特色、学生性别比例失衡现状的需要

中职学校专业特色鲜明,如笔者学校是以旅游、保安、服装和文秘专业为主,这些专业本身与社会上“旅游休闲” “运动休闲”的概念有着很大的关联性,这为举办特色体育运动会提供了可行的保证。另外,除保安专业全部是男生外,其余专业大都是女生,男女生生理特点不一样、学情不一样,如果用统一的比赛项目、单一的记分和传统的录取团体总分名次的方法,必然是缺乏公平性、观赏性。这就是职高校运动会为什么“一年比一年冷清,学生不爱运动会,有些学校举办运动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过过场而已”的主要原因。因此,结合笔者学校专业特色、专业特点和男女生性别比例失调等特点,举行特色体育运动会是很有必要而且可行的。

3.是展示中职学校学生丰富多彩课外活动成果的现实需要

举行校体育运动会确实需要安排一些传统的田径项目,为班级里那些田经爱好者搭建展现的舞台,也为选拔一些优秀的运动员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提供保证。但是,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更重要的是应把各专业具有鲜明专业特色、趣味性强、参与面广,而且又在业余时间都在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如旅游专业的学生手拿托盘进行接力比赛),通过运动会这个平台进行展示、评价。通过比赛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与专业技能学习的互通性”,良好的专业技能必定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之匹配。从而,以“点”带“面”地促进学校课外活动向专业化、特色化、普及化的方向发展,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毕业生提供保证。

二、中职学校结合专业举行特色体育运动会的探索过程

根据对当前中职学校体育运动会的现状以及结合专业举行特色体育运动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依据笔者学校旅游、保安、服装和文秘的专业特色和生情、学情的特点,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从2014年9月开始,由校团委和体育组着手筹备校第十四届运动会,制订了具体的目标、要求、特色及探索方案,具体如表1。

1.努力优化开幕式的展示舞台

中职学校体育运动会的开幕式虽然没有必要像国家级运动会那么隆重,但至少要能反映学校校园文化内涵,尤其是要反映职业学校专业特点,体现职业学校学生爱表现、爱竞争、爱荣誉、充满阳光的一面,能让大多数人体会到节日的快乐,同时,还能反映笔者所在市“运动休闲之都”的城市特色。为此,笔者学校对本届校运动会的开幕式做了如下创意。

一是进场时着装的专业化。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装是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外在需要,更是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条件。学生平时在上课过程中身穿职业装,在操作室里努力学习专业技能,这只被少数人知道。因此,在开幕式上让各专业学生“着装专业化”进场,对宣传各专业特色、展示各专业建设的成果、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团队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是表演节目的舞台化。中职学校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尤其是具有专业特色的运动休闲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优秀成果也很多,如旅游专业的竹竿舞、文秘专业的形体健美操、服装专业的模特表演、保安专业的擒拿格斗等,通过搭建开幕式这个表演舞台,展示各专业的文体活动的丰硕成果,不仅让学生感到这是一次体育盛会,更是一次展示各专业特色的技能节、艺术节,从而使学生明白专业的社会化、校企合作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中的重要性。

2.努力优化参赛项目

为了提高比赛的参与率,增强比赛的趣味性、观赏性,同时,也要考虑到一些传统的田径项目的开展,笔者学校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生情、学情,在比赛项目设置上动了些“脑筋”。首先在开幕式上,把在课外活动经常开展的、具有专业特色的集体项目进行表演,如旅游专业的形体、健美操,保安专业的擒拿格斗,文秘专业的形体、健美操,服装专业的时装模特表演等等。

在比赛项目报名表上,参加单项比赛每班女子可报15人,男子可报10人,每人可报2单项,每单项可报3人;参加集体项目以班为单位任何学生均可参赛。由于职业学校体育课每周只有两节,每节仅40分钟,这对于有些田径项目体育教师只能是介绍性地教学,学生根本学不到技术,所以笔者学校删除了技术难度和危险性较大的铁饼、标枪、跨栏项目。同时,增加了技术难度相对较低而又是国家体质测试项目的立定跳远和实心球。另外,考虑到旅游、服装、文秘专业大都是女生,保安专业又全部是男生的特点,笔者学校特意增加了在校园里已经得到普及的女子单项跳绳、女子毽子和男子投篮项目。

为了体现“参与、趣味、竞争、合作”的主题,笔者学校尝试了一些在课外活动经常开展而又具有专业特色的集体项目,包括传统体育项目与专业特色项目,想通过比赛促进更多具有专业特色的集体项目的开展,见证体育锻炼对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其中,不少专业拥有其特色项目:旅游专业,10×25米托盘接力赛,8人合作摆台比赛;保安专业,10×60米越障碍接力赛,10×10叠被接力比赛;文秘专业,10×1分钟仰卧起坐接力赛,15×40米三人制齐心协力接力赛;服装专业,0×1分钟仰卧起坐接力赛,10×25米游戏“赶猪”接力赛。

3.努力优化评价体系

为了使每位参赛的运动员都能体会成功的乐趣,笔者学校打破传统的评价方法,评价既重过程,又重结果;既有专业课教师参与评价,又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整体与单一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使运动会起到“点面结合、精彩纷呈”的结果。具w评价如下。

首先是开幕式节目评价。开幕式节目以专业为单位进行评价,每个专业在初赛的基础上上报表演节目,通过表演由裁判员评出特等奖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笔者认为,通过开幕式这个展示的舞台,它一定能带动具有专业特色的运动项目在课外的广泛开展。

其次是团体总分评价。因各专业、各年级专业技术不一样,层次不一样,本次运动会笔者学校对团体总分评价采用分年级、分专业评价。团体总分由单项记分、集体项目分和参与分总和组成。单项记分采用传统的田径运动会名次记分方法,取前8名,按9、7、6、5、4、3、2、1分记,4×100米得分加倍;集体项目按参赛专业、在年级的名次记分乘3,如高一旅游专业6个班,1~6名记分方法是6×3=18、5×3=15、4×3=12……另外,特别设置了参与分,单项参与每项记1分,集体参赛该项目记2分。笔者认为,通过这样的评价方法,它一定能提高参与面,提高比赛的竞争性和精彩程度。

再次是特色奖项评价。为了鼓励更多运动员参赛,体现运动员自身价值,争取让更多体质不是很好但专业技术很强的学生参赛,我们从各年级、各专业中评出专业特色奖各1名,如最佳运动员奖、最佳技能奖、最佳表演奖、最佳精神风貌奖等。

综上所述,经过改革与尝试,笔者学校广大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特别是今年运动会参加比赛的总人数已经达到在校学生的98%。过去班级取得团体名次仅靠个别学生的现象不存在了,要想取得运动会团体名次必须依靠整个班级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实现。总之体育运动在笔者学校将更普及、更广泛地运用于健身。

三、调查统计与反馈

为了验证举行“与专业结合的校运动会”后学生反映与评价效果,在2014年11月10日,笔者学校对各专业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共分发调查卷705份,收回有效调查表696份。结果表明,举行“特色校运动会”后,学生反馈效果良好,取得很大成效。

一是现行的体育运动会模式97.3%的学生是持欢迎和很欢迎态度,说明它完全符合职高生的需求。

二是现行的体育运动会模式对开幕式、比赛项目及评价的满意率都在95%左右,也说明了它适合职高生的生情和学情需要。

三是通过运动会,学生的认知水平发生了一定变化,可清楚地看到大多数学生能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更努力学习专业技术,尤其是有72.6%的学生明白“体育与专业技能学习有很大的互通性”,这符合笔者学校筹办本次运动会的任务和目标。

四是大多数学生提出的建议是比赛时间太短了一点,能否把集体项目比赛再细化点,再增加一些趣味项目,最好能形成长达一周甚至一个月的体育节,这也充分说明了学生对特色运动会的一种渴望,这也是职业学校体育运动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四、成果与反思

1.举行特色运动会成功之最

一是凸显了开幕式在职业学校运动会中的重要性。校运动会开幕式已成为学生的一个艺术舞台,全体学生按专业化着装进场,而且表演的项目精彩纷呈、专业化特色鲜明。它是全体师生展示体质、技能、智慧的大舞台,凸显了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办学的方向。

二是凸显了比赛项目的普及化、专业化、趣味化。比赛项目难度低、趣味化,不仅有常规的田径项目,而且还具有专业特色的项目、集体项目,学生参与率高。不仅专业教师参与专业技能项目的裁判工作,而且学生也参与裁判工作。它体现的是运动会本身的价值和职业学校办学的特色和目标价值,展现的是职高生良好的身体素质、职业技能以及与普高生不同的气质。

三是凸显了评价体系的多元化。评价方法多元化,专业教师和体育教师共同参与运动会评价,采用定性、定量,单一与整体结合的评价,即重过程,又重结果。让那些体能不是很好,但表现欲强和专业技能又十分优秀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让大多数人能体会到成功感。例如,2014旅游6班的部分学生说 :“我们是上学以来第一次参加体育比赛,以往由于个子矮小、身体素质差,运动会没有我们的份,而现在代表我们班参加了‘托盘接力赛’,我们班取得了年级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我们感到很高兴,这是前所未有的幸福,接下去我们要好好训练,争取在明年的运动会上拿到冠军。”

2.以“点”带“面”地促进专业化文体活动的广泛开展

具有专业特色的校体育运动会,不只是单纯的一次田径运动会,更是学生向往的一次艺术节。为了在来年的运动会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很多学生不仅在专业课上积极投入学习专业技能,而且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认真组织训练,自发组织的小型比赛经常性开展,如保安专业学生“越障碍接力赛” “叠被接力赛”等。据保安专业的一位专业老师说:“自从运动会结束后,小伙子们上课积极性很高,肯吃苦,专业技能训练认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3.学生体质、专业素养明显提升

结合专业特色的体育运动会,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习惯得到培养,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例如,在体育课上女生不愿意动还经常逃避体育课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尤其在专业课上,学生能很主动学习精湛的技艺。职高生的认知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已经明白职高专业技能与体育有着“互通性”,如保安专业的擒拿格斗与体育武术有关系,服装专业的时装表演与形体训练有关系等。学生的体质、专业素养明显提升。例如,2014年11月笔者对全体学生按国家体质测试要求进行测试,学生合格率95.5%,优秀率达20%,明显超过以前。

参考文献:

[1]富嘉贞.校运动会向体育节转轨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

[2]周广,王守钧.论新时期学校运动会的创新[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3).

[3]邵年.体育教学如何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J].巢湖学院学报,2006(6).

第2篇

【关键词】“以赛代练”形式;调查与分析

引 言

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增进学生的健康,因此体育教学围绕着实现教学目标,引入现代教学法,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1]。本人在篮球教学中运用篮球“以赛代练”的教学方法,并对天津体育学院09级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修课的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对篮球技术的掌握,改进篮球教学方法提高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天津体育学院09级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修组篮球队队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的关于篮球运动中“以赛代练”的相关文件,针对篮球运动中“以赛代练”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进行研究。

1.2.2问卷调查法

对天津体育学院09级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修组队员发放问卷,问卷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组内“以赛代练”教学模式。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有效答卷92份,有效答卷率92%。

1.2.3数据统计法

运用Excel2007软件对回收的调查表进行整理、处理和统计分析,总结其中的规律,为分析提供定量的数据支持。

1.2.4逻辑推理法

对上述问卷调查和临场统计所得材料进行归纳推理,并运用有关理论按演绎与归纳推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以赛代练对队员自身素质的影响程度调查分析

以赛代练的训练方式对实战经验的影响很大。实战经验就是通过实际作战,亲身经历总结出的经验。实战经验只能通过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获得并积累,这是常规传统训练所做不到的。篮球意识是通过参加篮球活动获得的对篮球运动的正确判断的特殊能力。篮球意识可以通过比赛获得,但是在训练中进行战术训练和一些有针对行的局部配合,也能提高篮球意识,并不是只能在比赛中获得,说明以赛代练对自身篮球意识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不大。.身体素质是指人体运动时的肌肉能力,它直接影响到篮球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比赛中虽然对抗激烈,但是针对性不是很强,对身体素质的锻炼不够明确,因此要想提高身体素质,还是针对性的身体素质训练效果更好。以赛代练对篮球技术水平有一定影响,但是针对性不强,不能够充分锻炼和提高篮球运动员各方面的技术水平,因此要想提高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技术,还是针对性的单项训练效果好。

以赛代练的训练模式可以为篮球运动员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但传统的训练模式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单一的训练,对篮球意识,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水平有一定影响。二者共同影响篮球运动员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2.2队员对以赛代练的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表4天津体育学院09级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修组队员对以赛代练的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N=92

5年以下的训练年限的学生认为采用常规训练模式更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通过对这些学生的访谈了解到,这些学生认为自己从事篮球训练的年限较短,有些技术动作还没有成型,需要更多通过单项技术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才能在以后的比赛中更好的发挥。而过多的参加比赛,使其一些技术特点不能得到充分锻炼的机会,受到较大的限制,起不到锻炼自身能力的价值。5―7年训练年限的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的篮球技术的基础,这些学生认为在比赛中能够发现其技术的缺陷,并通过一些常规训练能够提高他们个人的篮球技术水平。7―10年训练年限的学生认为以赛代练的训练模式更能提高他们的篮球技术水平,因为这类学生从事篮球训练的年限较长,一些技术动作已经定型,只有通过比赛,丰富自己的比赛经验,才能使自己的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熟练运用。10年以上训练年限的学生,认为以赛代练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这些人的技术水平在多年的篮球训练已经成型并且在比赛中能够熟练运用,因此他们通过增加比赛经验来提高自己篮球技术水平。

2.3队员对以赛代练的看法调查分析

学生赞同学校在每学期末组织训练队之间的对抗赛。因为对抗赛能够给每个同学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还有能学到许多训练中学不到的东西,增加学习乐趣的同时在比赛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篮球水平的提高。学生喜欢以对抗赛的形式进行考核。篮球运动就是一项竞技项目,单一的单项考试,有客观因素,不能正确且全面地衡量每个队员的真实水平。对抗赛的形式能够使学生将一学期所学技术充分运用与发挥,综合评定学生训练水平。学生认为以赛代练的训练模式过多的占用训练时间会影响自己篮球单项技术的提高。因为运动水平的提高需要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在训练中加以改正,但以赛代练缺少单独提升的机会,使学生不能及时纠正错误,弥补不足,阻碍篮球单项技术的提高。学生不赞同以教学比赛的形式代替教学训练。因为以赛代练就是以比赛代替教学训练,可以使篮球运动员自身的运动能力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并积累作战经验,但对于水平一般的运动员,只作战参赛不进行常规训练,不能够全面提高篮球竞技能力。常规的教学训练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单项训练,培养运动员在篮球运动中的基础能力。

3、结论

(1)以赛代练对运动员自身素质具有一定影响,但不起决定性作用。

(2)以赛代练的训练方式更适合一些训练年限较长,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年限短,水平一般的运动员更适合常规训练。

(3)以赛代练与教学训练相结合是天津体育学院09级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修组队员理想的训练模式。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张超.“以赛带练”的理论基础及控制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2).

[3]王定明,李喜艳.浅谈“以赛代练”和“以赛带练”在大学篮球专选班的运用[J].经营管理者,2010(9).

第3篇

从风靡一时的美剧《豪斯医生》《急诊室的故事》《实习医生格蕾》,再到近期国内热播的《医者仁心》《心术》,医生已然成为大家关注的“偶像职业”。尽管现在的医患矛盾越来越尖锐,也经常有报道提出,越来越多的医科毕业生毕业后改行不愿意做医生,然而在近几年研招中,临床医学硕士仍然是“香饽饽”,受到众多医科学生的追捧,特别是一些热门学科专业方向的临床医学硕士,分数线更是水涨船高。

临床医学硕士报考热度大于学术型硕士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专业学位的含金量并不如学术型学位,理由往往如下:因为中国的学位制度正处于转型期,专业学位刚刚设立不久,还是个试验品;因为专业硕士录取分数线相当低;很多考生都是考不上学术型硕士才不得不调剂到专业硕士;因为专业硕士通常要交学费且不享受奖学金待遇……

其实以上种种,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来说是误解。

何为“临床”?原意是诊治必临病床,引申义是医生为病人诊断和治疗疾病。而在现在,很多医科生从“临床”走向了“离床”,越来越偏重于理论,越来越看重发了多少论文、做了多少课题,而忽视了技能的操练,越来越重视病情本身而非病人。几年前,一条“临床医学博士不会做阑尾炎手术”的报道见诸报端,引起轩然大波。同时,又有大量数据表明每年的医学本科毕业生大量转行,很少有人愿意做医生,医院招到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医生越来越少。人们开始质疑中国医学教育,认为当代本文由收集整理医学生只会背书而不会看病,重理论轻实践。几年后,临床医学硕士应运而生,大大弥补了医学研究生实践不足的问题。从目前的临床医学硕士就业的情况来看,在招聘硕士研究生时,各大医院的临床医生岗位更倾向于招收临床医学硕士毕业生。

相比于学术型的医学研究生,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恰好可以弥补实践不足带来的诸多问题,该学位专为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医生而设立,旨在提高医科研究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事实上,在各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硕士报考热度要大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术型硕士。而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来看,读临床医学硕士进入医院做医生的概率要比学术型硕士大。

特别需要考生注意的是,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一般不接受跨专业推免和考研。根据最新的执业医师法规定,本科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不可以参加临床医师资格考试,所以即使本科毕业于预防医学、护理学等相关医学专业,也很难如愿就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科室轮转两年半的学习

教育部和卫生部设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目的在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临床医学硕士学制三年,一般的学校安排半年时间上课、做实验,两年半时间在医院各科室轮转。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在学的三年里不仅要完成系统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临床实践能力上有所提高,培养一批兼具精湛医学技术与人文素养的临床医生。

绝大部分院校的临床医学硕士都按具体的三级学科设置培养模式,学生在报考之初就可以按照自己对某一细化学科的兴趣去选择专业。各大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和重点学科开设不同领域的医学专业课程,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院校和专业方向。下面,笔者就临床医学硕士阶段的课程内容作简要介绍。

首先,接受系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这一阶段学生需要修读完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等多门课程。尽管临床医学硕士属于偏重于应用的专业学位,但是医学理论仍是临床实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未正式进行医院科室的临床学习之前,各大高校的临床医学硕士均开设有医学理论和实验的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和相关的实验,学生可以更理解医学和生命本身,了解疾病的发生机理,为进入正式的临床学习阶段做准备。任何正确的实践都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医学是以人为对象的科学,医生承担治病救人的使命,更需要学生夯实理论基础,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只有实践与理论并重才是做好医生的基础。

其次,学习所选领域的专业课程。这一阶段学生会有明确的导师,硕士生导师同时就是自己的带教老师。学生的选课也有所侧重,大量地阅读本专业领域的中外文文献,做相关的实验等。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病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如果你选择儿科学方向,那么你的导师一定是儿科医生。在硕士期间,研究生至少有两年时间要和孩子打交道。不仅系统学习儿科知识,更要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儿科医生做准备。同样,选择其他方向也是如此。笔者的一位朋友考取了精神卫生方向,入学后即在省精神卫生中心学习工作,三年后对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非常了解,毕业后进入医院精神科工作也非常适应。

最后,临床实践。学生在明确分科后,会在相关的科室学习,有医师执照的往届毕业生会和在职的医生一样,承担一定的诊疗任务。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接触病人,培养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同时积极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为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打好基础。进入科室后,导师会着重加强对学生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其具备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做出分类鉴别的能力和医疗实践能力。实践是临床医学硕士教育的最重要一环,特别是对于外科系统而言。医学本科生在最后一年忙于考研忽略实习,读研后很多又忙于科研论文,而鲜有动手机会,临床医学硕士能弥补这个缺口。外科的研究生跟着老师上手术台是家常便饭,他们不仅要站在老师身旁认真观摩,同时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从拉

钩、剪线、缝合这些最基本的实践,逐步学会关键步骤的操作,很多研究生会在毕业前成为手术医生的第一助手。也正是因为这些实践的不断积累,学生工作后会更快成为主刀医生,而非单纯的“理论家”。

就业去向

1.临床医生

不同的临床学科方向,就业的侧重大有不同。而且,都是做医生,从事的工作也各有侧重。

就内科学而言,是上一年度报考最热的医学专业,也就意味着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最激烈。但内科在就业上很重要的一点是,临床工作不仅注重知识能力,而且非常重视实际的操作经验,招聘的医院非常看重这一点,这对毕业生来说也是个不利的因素。所以在读书期间,要特别注重操作经验的积累,为就业打好基础。

而对选择全科医学、家庭医学方向的同学来说,新医改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契机,社区医院越来越受重视,家庭医生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外科学也是临床医学最重要的分支,神经外科、整形外科等新兴外科专业技术更新换代快,急需注入新鲜血液。而年轻医生接受新知识快,身体素质好,所以就业前景看好,特别是男生。

对于神经病学和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来说,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前者是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热点,已然成为前沿科学。而随着当代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人们压力日愈加大,对心理医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我国的现状是精神科医师的收入整体偏低,随着新的精神卫生法的出台,该行业也有着光明的前景,尽管道路曲折。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也是临床医学硕士就业的热门选择。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是涉及多个学科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新兴科学。作为辅助检查的有效方式参与临床工作,需要高技术的专门人才。

运动医学医师这个职业,对于临床医学硕士也是不错的选择。中国运动医学具有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在国际体育界享有盛誉。随着国家“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两项宏伟计划的开展,运动医学跃入大众视野。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运动能力,防治运动技术性伤病,指导群众体育,应用体育锻炼加速伤病后的功能恢复以及防治运动不足病和老年病等成为运动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

此外,康复与理疗学、肿瘤学、急诊医学等医师岗位都有大量缺口,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高水平医生数量严重不足。

2.公务员、事业单位

千万不要以为公务员和事业编之类都只是文科生的岗位,作为医科学生,如果你现阶段不想做医生,需要一份相对轻松安定的工作,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是不错的选择。每年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区)卫生局、各地疾控以及医院的职能部门等都提供有一定技术要求的行政岗位供临床医学硕士等相关医学专业毕业生报考。

3.医药公司

近几年来,生物科技相关公司在大陆雨后春笋般大规模涌现。药品研发岗位薪酬高,技术含量高,不仅吸引了药学专业毕业生,同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也因为其丰富的医学背景,备受重视。

另外,伴随医药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私营企业中的贸易、营销、检验和医药信息管理等岗位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将会增加,像辉瑞制药、默沙东、诺华公司等每年都招收大量临床医学硕士的毕业生。

4.考博深造

在所有专业中,医学专业是对从业者学历要求最高的专业。在任何一个行业,遇到博士大家都会特别注意,因为学历高人一头,是“稀缺资源”。而在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年轻的住院医师,拥有博士学历者不在少数。特别是对于想进入一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做医生,读博更是必修课。读博时选城市和导师比学校本身更重要。对于任何一个学科而言,都是学位越高,关注的领域就越专注。临床医学专业的博士往往就已经明确了非常细的专科方向。读博的三到四年里,一定要仔细斟酌未来最想做的研究方向,在期待就业的城市读书,能大大增强在该地工作的概率。

5.出国留学

2009年,一本《小强海外行医记》热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生张德强也一时备受关注。作为国内第一本全面而翔实的中国医学毕业生申请美国住院医生培训的行动指南,读者在分享他在申请到美国做医生这段经历的同时,也把就业的眼光投向了国外。

现在,医学本科毕业生选择毕业后去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或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或在一些前沿的实验室里做科研助理,或经过专业培训并通过严格的准入制度后在国外行医。不仅丰富了视野,拓宽了人际

资源,医学梦想也在异国他乡得到延续。

6.医学传媒

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加深,国内外的医学团体交往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医药相关协会、学会和学术期刊、杂志需要专职的医学英语翻译,薪水不菲。同时一些医学传媒机构,如卓信医学传媒集团等也需要医学背景的毕业生承担采编工作,以保证刊物的专业水平。同时各地的健康教育机构也吸引了大量临床优秀毕业生就职。

院校推荐

1.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中国医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也走在全国的前列。目前,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临床医学硕士在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整形外科医院、天津血研所、南京皮肤病研究所、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都有招生计划。涵盖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麻醉学、影像医院与核医学、肿瘤学、老年医学等多个三级学科方向。临床医学硕士每年都是学校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

协和医学院是财政部 6 所“小规模特色高校”的试点学校之一,研究生经费采取全国最高拨款标准, 公费生基本助学金不低于1500 元/月,专业学位研究生也享受公费生待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往届生,报考临床医学硕士需要考生已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医师证书》(均不含待批),未获得证书者不允许报考。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医学院之一,竞争相当激烈,专业基础好和有一定的医学实践能力的考生报考占优势。

2.北京大学

2012年,北京大学医学部迎来百年华诞。经历百年发展的北医已然发展成我国最重要的医学创新研究基地和高级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基地之一 。

优秀的附属医院是临床医学硕士的重要培养基地,北大医院、人民医院、北医三院、北医六院、口腔医院、北京肿瘤医院、首钢医院、北大深圳医院都招收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此外,积水潭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航天中心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地坛医院、回龙观医院、首都儿研所、民航医院等作为教学医院,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招生计划。

北医的临床医学硕士培养侧重于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学生的实践机会非常多,而且有诸多参与合作办学项目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二级学科统考生的招生规模几乎都在5人以内,还有很多专业仅招收一名学生,在报考时要平衡好兴趣与专业冷热门程度,才能增加胜算。

3.复旦大学

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医疗行业发展更是迅速。在这样的一座城市读医学院视野也更加开阔。

该校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的分科较细,涵盖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全科医学、医学病理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等多个专业分支。

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从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再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交大医学院有着光辉的历史传统。如今的交大医学院仍然是众多考生追捧的热门医学院,在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分别位居国内第一位和第二位。

在内科学范围内,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外科系统中的整形外科、骨外科等都是国家重点学科,而这些分支在临床医学硕士中都有招生。在师资方面,交大医学院更是力量雄厚,从现任卫生部部长、中科院院士陈竺,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都是交大校友和终身教授。

瑞金医院、新华医院、仁济医院等无论从学术水平再到硬件条件,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对于有志于留在长三角发展的同学来说,交大医学院是不错的选择。

5.中山大学

2001年,原中山医科大学并入中山大学,形成了现在的中山大学北校区。

第4篇

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对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学生而言非常重要。但因其内容繁杂,知识点较多,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在高职高专医学专业解剖学教学中,进行微课设计与应用,以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职高专;解剖学;微课设计

人体解剖学是通过肉眼观察研究正常人体器官形态位置结构的一门学科。它是学习各门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专业课程的基石[1],但因其内容繁杂、知识点较多且均为形态学变化,加之相对枯燥,传统授课时程较长,易使学生感到乏味,无法较好地集中注意力。微课以视频为教学手段,记录教师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互动的全过程,其特点为时间短,知识点突出明确,易于抓取学生注意力及兴趣,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2]。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医学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知识点,结合微课设计与应用,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

1解剖学知识点的微课导入

脑血管病人出现的肢体运动障碍及面部肌肉瘫痪是常见病例,但对其发病过程中损伤的解剖结构尚不清楚[3]。微课可以偏瘫病人行走视频及面瘫病人图片为引入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镜头对准内囊出血病人的脑部CT片,逐渐放大基底核及内囊部位,直到清晰显示出血灶。教师提问:内囊为何种解剖结构?为什么内囊出血会导致上述视频及图片中的肌肉功能障碍?让学生思考,并引入内囊的形态位置及内部通行的纤维束,来解释此现象的发生。通过微课使学生了解出现偏瘫的原因及所对应的解剖结构。

2临床表现与解剖学知识点结合

解剖学知识点多而枯燥,要求讲解时合理地结合临床表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究欲望。如通过观看一段截瘫病人的视频,提出问题,为何会出现上述情况,进而介绍脊髓内部结构,讲解躯干四肢的深感觉随着薄束楔束在脊髓后索里上行,躯干四肢的浅感觉随着脊髓丘脑束在脊髓外侧索及前索里上行,支配躯干四肢运动的皮质脊髓束走行在脊髓外侧索及前索里下行。脊髓全段损伤出现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障碍,脊髓半段损伤出现损伤平面以下同侧半深感觉障碍,损伤平面以下1~2个脊髓节段对侧半浅感觉障碍,通过临床表现学习脊髓损伤伤及的纤维束进而了解脊髓的内部结构。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促使其进一步学习。

3传统解剖学知识与微课设计相结合

解剖学知识丰富,日常积累的知识点可为微课设计提供较好的素材,而微课设计的新颖性、灵活性及重点突出的特点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两者结合可体现教学中“教”的创新性与“学”的灵动性。但是不能一味在微课中罗列较多知识点,这样无异于传统课堂,失去了微课的意义。利用插入视频、图片等有效手段,体现微课内容微小但主题明确,知识点清晰,应用性强的特点。

4微课考核设计

微课教学结束后应有思考题及相关内容的提问,便于学生在总结本次微课内容的同时有兴趣继续下个微课内容的学习。如:在视觉传导通路中,一侧视神经受损,视野缺失有何种表现?一侧视束受损,视野缺失有何种表现?视交叉内侧半或外侧半损伤时,视野是如何缺失的?藉此复习视觉传导通路的解剖结构,更好地理解临床出现视野缺损的解剖学原因,同时也为其他传导通路的学习提高兴趣点和兴奋点。总之,利用解剖学知识点设计微课并应用,可使学生有效掌握解剖学知识并应用于临床,成为高素质适用于基层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媛媛,李超彦,周佳佳.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70-71.

[2]李超彦,周媛媛.生理学教学中血浆渗透压知识点微课的设计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4):61-62.

第5篇

 我院康复医疗服务工作,结合医院实际,初步建立“防、治、康相结合”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减少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现将我院的情况总结于下:

一、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2012年11月,我院成立了康复医学科,并中医科、理疗科的医务人员纳入康复医学科,配备了12名医生、12名护士,设置病床48张,配备了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注射泵、输液泵、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腰椎牵引床、颈椎牵引器、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磁疗仪、电针仪、红外线(TDP)治疗仪、拔罐器、推拿床等医疗设备。并先后派出3名医生到昆明市中医院康复科、云南省红会医院疼痛科、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科进修学习。为有利于康复医疗业务的发展,根据医院的情况,于2013年10月将中医、理疗的医务人员从康复医学科中分离出来,实行独立管理。现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护师1人。

二、康复医疗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我院的康复医疗服务工作,应用电针、普通针刺、针刺运动疗法、温针、推拿、红外线治疗、梅花针、穴位贴敷治疗、中药热奄包治疗、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药封包治疗、中药内服、穴位注射、灸法、隔物灸法、拔罐疗法等传统治疗及脉冲电治疗、超短波治疗、磁疗、牵引、运动疗法、偏瘫肢体功能训练、关节松动术、作业疗法等现代康复治疗方法对早期脑梗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颈椎病、偏头痛、眩晕、耳鸣、落枕、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截瘫、坐骨神经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顽固性呃逆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三、存在问题

1、由于医院占地面积狭小,无发展空间,康复医疗业务用房不足

2、我院无康复医学专业的医生,缺乏康复医师和治疗师,也招聘不到此类专业人员。##

3、康复医学专业设备不足。

4、目前只能开展中医方面的针灸、推拿、按摩和物理治疗项目,不能规范开展规范化、系统化的康复医学治疗。

四、今后打算

1、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纳入我院的建设业发展规划,建立真正意义的康复医学科。

2、加强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培养和人才的引进,打造一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立一个有特色的康复医疗学科。

3、加大设备购置的投入,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

4、待新医院建成后(预计2015年投入使用),保障康复医疗的业务用户房。

5、加强与相关科室的密切联系,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康复医疗服务项目。

五、政策建议

1、将康复医疗服务的项目以及残疾人辅助用具,尽可能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2、对广大残疾人的康复医疗,国家给予救助政策。

3、国家给予资金扶持,建立康复医疗中心。

 

 

第6篇

传统的《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许多学校较重视《预防医学》的教学工作,在课程建设方面已经进行了多次改革,然而在实际的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如教学计划安排不够合理,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学方法比较单调,许多学生认为这一学科不重要,没有临床学科实用,等等。因此,导致这门课程没有真正被学生掌握而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1]。本文将根据医学院校《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的现状,谈谈如何进行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建议。

1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大多数医学院校都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强调“预防为主”,较重视加强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预防医学知识的培训,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中添加了《预防医学》课程,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人们对于健康和身体的关注多数还是停留在生病看医生的被动阶段。另外由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都从事临床工作,他们片面地认为只要熟练地掌握临床课程知识就足够了,《预防医学》课程知识对以后工作没有帮助,从而出现不愿意花时间学习《预防医学》课程知识的现象,这些因素给《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教授带来了不利影响[2]。

另外,目前许多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教学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方式主要是黑板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不过多媒体教学通常也只是简单的幻灯片演示,内容多是以教材为主,没有很好地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信息。同时,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师资队伍相对不足,大批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甚至研究生上岗承担理论课,由于课程任务繁重,学科系没有时间对每节课内容备课和听课,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滑。此外,由于任课教师课堂教授的内容大多只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课程中很少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所以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从而出现在以后的工作中学生虽然学过该方面知识,但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却束手无策的状况[3]。

此外,由于大多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是安排在学习的最后一年,也就是在学生完成一年临床专业实习后,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由于这个时期正好是学生找工作的时期,所以很多学生由于找工作与学习发生冲突而影响了该课程的学习,导致缺乏对预防医学知识的了解。

2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2.1强调预防医学的战略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而忽视《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的情况,应反复强调此学科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未来的临床医生不仅要能承担临床医疗工作,精于医术,同时应能够胜任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服务的工作。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疾病预防意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向家人、朋友宣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运用能力,同时为进入临床服务患者奠定基础。可通过一些例子强调预防医学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例如强调如果没有《预防医学》这门学科及其不断的发展,恐怕卫生工作到现在还处在与传染病作斗争的第一次卫生革命运动中,“反应停”这种致畸率很高的药物还会被孕妇滥用,曾威胁全球的“SARS”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等等,从而引起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高度重视。同时应让学生了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加强预防卫生工作,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社区保健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措施等理论知识,做到不仅会治病,更要会防病。启发学生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成为高素质的卫生工作者,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更需要学好《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4]。

2.2贯彻“三级预防”原则,加强预防医学知识宣传“三级预防”原则是预防医学的核心理念,也是《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人类的疾病,不论其病因是否明确,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都可将其自然史粗略地分为发病前期、发病期和发病后期三个阶段。在疾病自然史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或发展。因而医务工作者可以根据疾病的自然史采取相应的预防原则:第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第二级预防为“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三级预防为对症治疗、防止伤残和加强康复工作,预防控制疾病发生和发展,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另外,由于《预防医学》课程内容繁杂,还需广泛地开展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系列活动,加强预防医学知识宣传,通过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尤其是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弥补课堂教学相对枯燥的缺点,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知识。

2.3运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传统《预防医学》教学中采用的基本上都是以讲授为基础的教学方法(LBL),即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被动接受,然而有研究显示该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有较大的不利影响,甚至有的学生对该教学方法存在反感。这可能与学科特点有关,由于《预防医学》包含几个不同的预防医学学科,内容多、知识面广、比较抽象,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对《预防医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更加满意的效果。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转换为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多种形象、生动、贴切的表达方式,使教学过程简单、清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同时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灵活,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适合在教学中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补充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使教学内容充实而新颖。所以,应加强多媒体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课程中的使用,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直观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的素养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5]。

在教学中,必须突破旧的模式,尽量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预防医学》学科特点,教学方法应以LBL教学为主,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为辅,具体来讲就是理论课采用LBL+PBL教学,实习课采用PBL教学[6]。此外,为促进与国外该学科的发展接轨,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双语教学,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同时学习国外在专业问题上思考的角度以及研究方法。

2.4提高教学资源共享,加强《预防医学》精品课程建设自教育部于2003年8月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来,精品课程建设一直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7]。通过加强《预防医学》精品课程建设,整合《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可以为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此外,还可以通过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使大家相互之间有了一个参考、观摩、交流的机会,拉近不同院校的距离,提高整个国家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8]。但该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首先应当以人为本,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的差异,统筹兼顾,全盘考虑。此外,目前国内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常出现“重申请,轻建设,少利用”等现象,这违背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也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因此,在《预防医学》精品课程申报过程中要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评估结束后要加强课程维护,充分利用其示范作用,避免精品课程建设资源的浪费[9]。

2.5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科研及实际工作能力《预防医学》作为一门很实用的学科,在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教授该门课程时应结合非预防医学专业的特点,讲授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规律及其预防措施,使学生能运用知识预防不良因素的危害;加强医学统计方法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自学能力和个性发展。教学内容的完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根据目前的形势,在以后的课程中还应加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控制等内容,以加强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遇到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10]。

另外,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转变观念,像对待临床实习基地建设一样,充分利用当地卫生资源,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建立密切联系,积极建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习基地,聘任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作为兼职教师,通过联合培养学生,使高校和实习基地的关系更加密切和稳定。建立实习基地,也是培养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的需要。适当增加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验教学、社区实习及进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的机会,增加社区实践活动,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11]。通过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对环境有较客观的认识,了解职业卫生状况及进行劳动保护的必要性、迫切性。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临床专业课、预防医学及全科医学结合起来,可加深学生对“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认识,理解在临床实践中贯彻预防策略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做到防治结合,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的影响。

2.6合理安排学习与就业,避免二者发生冲突《预防医学》是非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素质,对医学生形成现代医学观,树立预防为主和为人群健康服务的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做好协调工作,避免该课程的教学与毕业生工作就业相冲突,可以将该课程学习安排在临床实习前完成,从而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保证《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第7篇

关键词:中职农村医学;学生;开放解剖实验室;积极效果;分析探讨

新型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下的中职院校的医学专业领域的发展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这也标志着农村在各项发展部门的发展诉求的全面展现,针对相对适用程度良好的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的高效培养,实现基层医疗质量的全面改善,需要在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上进行一定的建设,包括硬软件设备的提供,面对单纯医药服务模式下的农村医疗卫生部门的发展模式,需要针对具体的手术解剖工作的扩展,以满足农村自行发展的要求,这就关于教学中实验室的全面开放,是保证一定实践经验积累的学习任务的开展,保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具体责任意识的全面提高,是实现农村医疗卫生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本保障。

农村医学专业在中职医学教育存在的必要性

农村医学专业是针对农村经济改善局势下的必要选择,在农村适应现代化建设下的新型医疗合作制度,面对贯彻方式的实施效果的检验,从具体的制度建设与费用支持的因素考虑,具体改善农村看病难的现状。但农村的内部技术人员始终比较匮乏,没有一定的技术培训中心的支持,使得一切愿望都只能停留在表面。在这种人才结构极度不合理的形势下,关于农村的医疗服务的质量也就无从谈起。大学生在今后的事业选择上往往没有这么高的志向和勇气,针对上流城市的发展空间的要求影响下,目前农村内部医疗结构仍然未得到有效解决。但具体的业务内部建设还是要进行落实,因此要适当进行一些政策改革,提供给愿意支持农村医疗建设的毕业生一些优待,同时注意在具体的中职医疗教学中加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保证其在具体的奉献和促进发展的理念上有着一定的理解,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国家农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高层次的思想觉悟需要学校积极关注学生的思想形式,做到专业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这些急迫的人才现状需要全面有效的解决,因此在中职医疗卫生部门的建设上更要极力关注,争取做到设备的全面提供,同时提供教学素材的有效作用,做到必要的教学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使得相关的解剖实验室的开放等得到实现,保证一定实践经验下的各项专业知识的普及,保证内部人才结构的有效完善,为农村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人员力量支持。

解剖实验室开放教学的具体流程和作用

根据不同的实践经验积累的要求,进行实验录像和模型的综合效应发挥,通过CT片等材料的观察进行后期的相应基础知识的素材考核;观看局部器官的解剖操作示范录像,重点进行现场操作,保证现场答疑的及时性;断层解剖环节的示范作用发挥作用后,需要进行综合知识与操作的全面考核,保证开放性的解剖实验室的教学作用的积极发挥。关节及骨骼肌的观摩主要运用系统标本进行展现,这种形态观察以及发展多媒体影像的直接展示,重点进行肌腱的附着点的定位,分析其与其它关节的联系,使学生进行自我经验总结和知识笔记整理,做好具体环节的分析工作,实现形态与功能的有机结合。

涉及到内脏实验教学方法,主要进行内脏模型的观察、以及大体结构的分部观摩,通过临床引导学生对支气管等影片进行统计、观察,同时各个器官的结构和联系作用也要依靠CT扫描技术进行直观的显示,保证提供学生正常器官形态的指导资料;心脏控制的静脉结构标本和冠状动脉影片的生动展示,是引导学生进行心脏结构钻研的最有效的途径,其中不乏进行临床介入治疗的实习机会,保证学生在掌握一定主干血管分布的知识的基础下,进行临床应用的一系列解剖操作。

具体的中职医学专业的解剖教学的考核,主要是进行运动系统、心脏、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标本结构的考核,课堂后的复习内容十分重要,是对实验室下操作的进一步掌握,同时现场的针对性问题回答要尽量做到细致,包括具体部位的名称,及与周围器官的联系和功能作用的发挥,教师依据学生的反应程度和基础知识掌握进行一定标准的成绩估算,巩固学生在解剖学的形态展示,促进临床实际经验的累积,保证后续解剖工作处理的专业性。总之,在一系列影响模型技术的处理上,保证学生解剖基础知识的有效掌握,逐渐自然完成解剖学形态与扫描技术的融合,克服经验与实际操作水平的脱节,全面做好解剖实验室的开放,保证临床效果的优质实现,这些基础知识和现场操作作用的系统发挥,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技术处理能力,适应先进处理模式与实践的价值理念,促进中职教学环境的全面改善,提供的医学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达到一定的需要水准。同时,经过临床考验后的医生,要全面贯彻自己在今后农村医务处理工作的严肃使命意义,秉承全面负责的意识和奉献的精神,保证在先进医学水平下的农村的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国家整体医学事业的全面发展,因此关于中职在内的专业医学教育工作必须针对学生的实践要求进行解剖实验室的全面开放,保证学习中需要的多媒体等仪器在内的各种硬软件设施的全面提供,促进中职教学在医学专业的效应,为农村医务事业处理提供更丰富的专业人才储备。

总结:通过中职医学专业教学的主要任务的分析,以及农村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需要针对先进的解剖教学进行深度研究和扩展,提供学生更多的实践经验总结的机会,这就要在教学中结合影响基础知识的补充,同时全面开放解剖实验室,进行必要的临床前的实践练习,保证学生一定手术能力的锻炼,适应新形势下医学领域的发展要求水准。

参考文献:

[1]蒋孝东.浅议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J].中外医学研究,2011,29(21).

第8篇

为保障“教改班”的顺利实施及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分管校领导多次召集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后勤集团、研究生学院、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等部门就教改班学生学习生活、奖励资助、就业考研等问题进行沟通协调,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方案。先后出台了《遵义医学院关于对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教改班的实施意见(试行)》、《遵义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教改班选拔方案(试行)》、《遵义医学院卓越医生教改班奖学金评定办法(试行)》、《遵义医学院“卓越医生”教改班管理意见》等文件。

2、改革特色及主要措施

培养模式改革改革是“教改班”的主要特色。我们通过研究考察、专家座谈论证等方式建立了以“基础临床贯通,全程临床实践”为主的“能力为重,实践育人”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措施包括:2.1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教改班”按照新方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在每学期的期初、期中和期末开展教学检查、调研和总结工作,保障新方案切实可行。2.2实行导师制人才培养。在内外科教研室各挑选了一名专业班主任,带领同学们进行“早临床”、“多临床”学习;同时配备专门年级辅导员,引导、带领同学们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保证学生第二课堂效果和学习生活质量。2.3通过横向有机整合与纵向衔接,探索构建了“基础临床贯通”的新型课程体系,增加专业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综合类课程,以解决传统课程体系学科繁多、知识重复、前后期脱节等弊端。2.4创新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早期接触临床课程模块,探索“全程临床实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2.5注重医德教育和实践创新训练的全过程培养。为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医生职业的责任、使命理解,提高职业坚定性和自身综合素质。2.6将科研促教融入医学生教学活动当中,通过科研兴趣小组,大学生科研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给予“教改班”

足够的支持,提升学生科研素养。

3、培养模式中的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设置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手段。学校多次组织召集各院系领导及各课程负责人商讨“教改班”培养方案、课程整合及具有特色的教改模式,在现有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在以下方面改革创新课程体系:3.1优化完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医学人文课程,把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社会调查作为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3.2改革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体系。以“整合培养、研究创新、基于系统、面向临床”的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理念,对基础医学课程进行系统的整合,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治疗药物”的原则,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传染病学》、《生理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等九门课程,分别按器官系统进行整合教学。3.3在第三学期增设了《临床医学导论》、《临床基本技能》课程,强化学生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培养,并开展早期接触临床的系列实践活动。3.4建立了临床专业核心整合课程。从课程整体优化出发,应用系统论的观点,重组、整合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器官、系统为模块,以疾病为中心,建立以下临床课程模块: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模块,让各系统和器官的疾病有机结合起来。3.5构建全程临床实践课程模块。将《诊断学》课程内容和临床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的临床基本技能整合在一起,形成一门跨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全新实践技能课程群。

4、大力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方面,学校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推行PBL、TBL、CBL、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同时,也提倡通过学生自我评估,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实施科学方法及循证医学原理教育,使学生形成科学思维。

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