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3 15:03: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投资学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要:可转换债券的价值主要来源于纯债券价值和期权价值,对于投资价值的分析也就相应从这两个部分展开。投资者对于可转换债券除考虑风险外,最感兴趣的是未来不确定性最多,上涨空间最大的期权价值部分,只有这一部分能给投资带来丰厚的收益,而纯债券价值只能给投资带来保底的收益。因此期权价值的投资分析成为成投资价值分析的重点。
一、可转换债券在证券投资市场的表现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低风险的投资品种,近年来日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从1999年12月至2004年10月,可转债表现良好,整体走势强于股票,体现出了大盘上涨时随之上涨,下跌时抗跌的特点。可转换债券的波动率低于股票,用2000年至2004年10月的日收盘数据计算,上证综指的年波动率为0.21,转债指数的波动率为0.127.
可转债在美国证券投资市场也有良好表现。M晨星公司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可转债基金最近10年年平均收益率为9.29%,接近同期美国国内股票基金9.46%的收益率水平;而最近5年和3年的平均收益(约为5%)均要高出同期美国国内股票基金4个百分点以上,这期间正是美国股市较为低迷时期,体现了可转债基金在弱市中较强的抗跌性;而2003年美国股市逐步由熊市向牛市转变,可转债基金年收益率高达25.31%,体现其在牛市中与股市基本同步上涨的特性。
二、投资价值分析
可转换债券的价值主要来源于纯债券价值和期权价值,对于投资价值的分析也就相应从这两个部分展开。投资者对于可转换债券除考虑风险外,最感兴趣的是未来不确定性最多,上涨空间最大的期权价值部分,只有这一部分能给投资带来丰厚的收益,而纯债券价值只能给投资带来保底的收益。因此期权价值的投资分析成为成投资价值分析的重点。
(一)纯债券价值的投资分析
纯债券价值作为投资者的收益底线,其未来的波动主要来自于市场利率的变化及到期年限的缩短。在预期进入加息周期的情况下,国债和企业债券价格有下跌的趋势,市场利率上升,纯债券价值下降。到期年限的缩短,减少了折现的时间,纯债券价值上升。对于不同的企业可转债来说,是否采用浮动利率,以及不同的票面利率、利率补偿率都会对纯债券价值的衡量产生影响。浮动利率能削弱升息对债券造成的负面影响,增加价值。较高的票面利率和利率补偿率能提高债券价值。2004年10月29日央行上调利率,纯债券价值相应下降。而山鹰转债因有“按人民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变动向上调整,向下变动不调整利率”的利率调整条款,在升息之后立即上调可转债的票面利率,有效地回避了升息所带来的价值损失风险。
债券投资能否安全回收也是纯债券价值投资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稳健是公司偿还债务的保证。国内目前对可转换债券已经实行了信用评级制度,绝大多数可转债有商业银行等担保机构进行担保,且大多数可转债在条款设计中也说明了出现偿还现金不足时代为偿付的机构和方式。因此,国内的可转换债券在偿还方面风险不大。从实际来看,目前没有出现不能偿还的安全。但投资者,尤其是可转换债券中长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结构、收入和现金流、偿债能力等方面的分析仍不能忽视。这些方面除影响企业的偿付能力外,也对企业未来的股价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可转债的投资价值。
(二)期权价值的投资分析
股票价格是影响期权价值的重要因素。股价的上涨使期权价值增加,进而推动可转换债券价格随之上涨,特别是在超过转股价格之后,距离转股价格越远,则可转债越表现出股性,波动率也越接近于股票。对于股票价格未来趋势的判断是一个极其困难的问题。有效市场假设理论认为股价已经充分反映了现有的信息,因此根据现有的信息不可能对股价做出预测。B-S理论也是建立在股价是随机波动假设的基础之上,股价未来的波动是随机的。但也有很多理论努力尝试寻找股价的运行规律,如属于技术分析的道氏理论、波浪理论等,这些理论对于股票价格未来价格走势的判断起到辅助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可转换债券不属于短期品种,特别是对于新发行的可转债至少在半年之后才进入转换期,应当从中长期来把握股价的预期。基本面分析通过评估股票的内在价值,将未来现金流用合适的折现率折为现值,以判断当前的股价是高估还是低估。基本面分析注重股市运行的宏观经济环境、资金供求、行业状况、及前景、公司财务状况等基础性因素,揭示这些因素对股市的综合作用及对中长期趋势的影响,适合于可转换债券价值的分析。基本面优秀的公司,未来存在更多的发展机遇,能够保持业绩的增长,获得投资人的青睐,从而增加可转换债券的投资价值。基本面分析内容繁多,不是本文的论述重点,具体内容参见相关的文章和论著,本文仅以行业为例来做简要分析。遵循价值投资的理念,上市公司行业景气度的提升能带动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进而拉动上市公司股价的上涨,推动转债价格上扬。由于铜行业的景气,需求量大增,带动了铜价的大幅上涨,以铜为主业的铜都铜业获得了发展良机,业绩大增,股价上扬,其可转换债券价格达到了140以上的高位,较发行价上涨超过40%.从这一角度出发,目前,钢铁行业今年达到了景气的高点,后市预期再度走高的可能性不大,股价上扬机会不多。
对于股价波动率的考察可以参照历史的波动率,结合公司基本面分析和市场热点,来推断未来股价可能波动率。历史上波动率高的公司,得到较多投资人的关注,未来可能持续这一趋势,因而历史波动率可作为参考。若公司未来存在较多的利好消息,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市场热点,则股价正的波动性就大,这将提高可转债的期权价值。另外,从市场经验看,小盘股和低价股具有相对较大的波动率,也就存在更多的机会。
到期年限较长的公司,股价有较多的上涨机会。近几年国内证券市场波动较大,每年都会上涨的行情。选择到期年限在1年以上的可转换债券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对于1年以下,例如阳光转债只有0.54年,由于未来股价上涨的机会相对不多,一般不必考虑。
三、价格特征分析
可转债作为兼具股性和债性的金融衍生产品,其价值主要由纯债券价值和期权价值两部分有机地构成,所以转债的固定收益部分(包括票面利息、利息补偿以及无条件回售价格)和股票的走势对转债的市场价格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以转股价格为分水岭,当股价远低于转股价格时,转债价格主要体现的是转债的债性,纯债券价值对转债的价格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当股价远高于转股价格时(不考虑赎回),此时转债价格主要体现的是转债的股性,即转换期权价值;当股价处于转股价格附近时,则债性和股性综合体现。不同的股价下对应的市场价格特征如下图所示。其中:转换价值=股票价格×(债券面值÷转股价格)。
因此,在股价低于转股价格时,由于纯债券价值的保底作用,可转债显示出了很强的抗跌性。在高于转股价格较多时,则转债的市场价值略高于转换价值,跟随股票的上涨而上涨,收益与股票相似。
四、套利分析
可转换债券的波动通常比股票的波动慢,如果股价下跌,转债的下跌会有一定的滞后,而且跌幅更小。如果股价上涨,可转债的上涨也会滞后,涨幅也不如股票,此时可能出现转换价值超过市场价值的情形,折算转换价格(定义见下面公式)小于股价,这一价差的出现形成套利机会。例如铜都铜业在2004年9月17日股价上涨7.45%,收盘价为9.81,而可转债价格仅上涨4.91%,以收盘价计算的转换价值为144.26,超过了可转换债券的收盘价139.94.折算转股价格为9.51,差价为0.3元,出现套利机会。反之,由于普通股并不能转换为可转换债券,所以在折算转换价格高于普通股的市价时,套利行为是不可行的。因此,对可转换债券的套利只能是单向的。
套利策略为:套利者首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股票和现金(股票也可以由转债转换而来),当市场出现套利机会时,套利者卖出股票,同时买入相应数量的转债并申请转股,第二个交易日套利者的持仓变化为:股票数量不变,现金增加。现金增加部分即为套利收益,但由于没有卖空机制,套利者必须承担持股风险,这是单边市场套利所不可避免的。为了发现套利机会,定义如下指标:
折算转换价格=可转债市价/(100/转股价格)
每股转换溢价=股价-折算转换价格
每股转换溢价率=每股转换溢价×(100/转股价格)/可转债市价
每股转换溢价率也称为套利空间,如果套利空间为负,则不存在套利机会;反之,若套利空间为正,且大于所有的交易成本费用率,则存在套利机会。操作时卖出股票和买入转债同时进行,所以组合中股票市值和现金资产的比例大致应为1:1.
一次套利操作需要同时卖出股票和买入转债两次交易才能完成,卖出股票的交易费用率按0.5%计算,买入转债的交易费用率按0.1%计算,则一次套利操作总的费用率以0.6%计算。当套利空间大于0.6%时,则存在套利机会,否则不存在。资金量不同,对套利空间的要求不同,实际操作时对套利空间的需求按投资者的资金量大小而定。
套利机会的存在不仅使投资者多了一种获利的方式,同时也直接促进了转债的转股效率。由于目前转债的市场规模较小,流动性不足,所以不适宜大资金进行套利操作。如果转债市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套利是值得关注的
五、投资策略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进可攻、退可守投资工具,其风险收益的特点适合于厌恶风险,却又想获得较高收益的投资者。以承受低利率的代价得到股份未来上涨时的获利机会。当然如果是在二级市场买入,则可能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能得到转换权。综合上述可转换债券定价的讨论和投资的分析,可以考虑从以下角度来把握可转换债券的投资。
(一)选择策略
第一,选取可转债实际值与理论价值比值较低的品种。尽管目前市场表现尚未认同理论估值,但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设下的理论估值对于评估可转换债券的价值仍具有参考意义。可转债实际价值与理论估值相比较低的品种,可以认为是市场更多地低估了其价值,因而相对风险较低。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对于此类品种,可以进行重点关注。这些可转债有复星转债、西钢转债、营港转债、华菱转债、首钢转债、山鹰转债。
第二,从公司基本面选取重点关注品种。基本面决定了股票的内在价值,是股票价格的有力支撑。成长性良好的上市公司能为未来股价的上扬提供强劲动力,进而促进可转债价格上涨。从行业角度考虑,钢铁行业达到景气高点,股价未来大幅上涨机会不多,减少关注。民生转债、云天转债和歌华转债所处的银行、化肥、有线电视行业未来成长性好,而且公司基本面不错,值得重点关注。
第三,选取历史波动率大的品种。对可转换债券的期权价值产生影响的是其期权有效期内的波动率,但历史会重演这句话在很多时候都会显示其正确性,因而在计算期权价值时,用历史波动率来进行估计。有理由相信历史波动率大的品种在未来股价上涨的机会更多一些。另外,小盘股和低价股相对有更多的表现机会。
第四,选择纯债券价值高,有利率调整条款的品种。此类转债给投资提供了较高的保底收益,调整条款的存在使投资者回避了利率变动的风险,锁定收益。在市场低迷时,选择此类转债较为有利。
第五,关注满足向下修正条款的可转债。对于股票价格位于修正条款所规定修正价格区域的转债品种,股价值一般较低。转债价格受到纯债券价值的支撑,表现出强烈的抗跌性,而且由于存在转股价格向下调整而增加可转债的价值。如华西转债。
第六,到期年限在1年以内的可转债一般不必考虑。
第七,可转换债券价格已高的一般不必考虑。当股价远离转股价格,可转换债券价格一般过高,此时的可转债表现出股性,与股票已十分近似,承受与股票相似的风险,则投资可转债与投资股票并无本质差别。因此,考虑进行可转债的投资,已无必要。如铜都转债,价格达140元,与股票无实质差别。同时,如果股价已高于赎回价,则此类转债的投资价值受赎回条款制约:一方面,约定的赎回价格一般都远小于可转债的市场价格,因此若接受赎回,将产生较大的损失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接受赎回将产生较大损失,因此绝大多数可转债的持有人采取的策略是在赎回期前将可转债转为股票,然后再出售股票,这就可能使投资者面临在赎回期前可转债集中转股、集中出售对股票价格造成冲击而产生的风险。
(二)操作策略
第一,认购可转换债券。目前,可转换债券的发行都是以面值发行,相对于理论价值有更大折价,而且由于可转换债券的价值已逐步等到市场的认同,近期新上市的转债多在面值之上,特别是基本面为市场所看好的转债其上市价格更高。转债的一级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投资机会。
第二,在股市行情低迷或未来不确定因素很多的情况下投资。可转换债券在行情低迷或未来极不确定时,有效地控制了风险,把可能的损失限定在可控范围之内,却又不会失去行情转好的机会。但在股市处于牛市当中时,可转换债券的收益明显低于股票上涨的收益,而且可转换债券流通性较差,还受到赎回价格的制约。因此,可以把转债视为防御性品种来进行投资。
第三,纳入投资组合。根据美国市场的研究表明,把可转换债券纳入投资组合,组合有效边界明显上推,在维持风险不变的情况下能提高收益率,或者在收益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风险。
第四,在套利机会出而又满足条件时,适当进行套利。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上不封顶、下有保底的投资工具,在风云变幻,整体收益不佳的A股市场上独具魅力,尤其在国内证券市场体制不健全,未来存在较多的政策不确定性的今天,更显现出其吸引力。国内可转换债券正处于发展初期,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发行人设计了较为优厚的转债条款,为转债投资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由于投资者不熟悉以及国内没有卖空机制,转债的价值被低估。总体而言,可转换债券的投资面临良好机遇。
投资可转换债券,除了保底的纯债券价值外,投资者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在了期权价值之上,作为买入期权,最终收益的大小取决于标的股票价格上涨的多少。因此标的股票价值的分析成为关键,而基本面分析在股票价值的分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本面分析也就成了在可转换债券投资中取得好成绩的必修课。
六、结论
本文通过可转换债券价值进行投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在规定条件下可转换为普通股的企业债券。它具有在获得债券保底收益的同时,分享企业增长成果的特点,成为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工具。
第二,纯债券价值和期权价值构成了可转换债券价值的主要部分,对于这两部分价值影响因素的深入了解成为理解可转换债券价值的重要内容,可转换债券的条款对转债价值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其中,期权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在可转换债券价值构成的基础上,得出计算模型:可转换债券的价值=纯债券价值+期权价值,期权的价值的计算以B-S模型为核心。
【关键词】 企业 安全投资行为经济学分析
一、引言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投资是为了增加未来产量而放弃目前的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投资是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安全水平,增加产量,获得收益。本文就目前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的状况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企业在安全投资方面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安全投资行为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某种定义上来说,安全投资是为了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预防各种事故伤害、消除事故隐患和治理尘毒等有害作业环境的全部费用,包括为了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所支出的费用。安全投资行为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系统安全性,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经营持续顺利进行的一种经济活动。安全投资主要用于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及改善环境三方面。
企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生产力系统,也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经济组织系统,为了求得发展,应根据自身素质与收益结构和外部环境条件作出各种选择与判断,开展各种自觉活动,即发生现实的企业行为。企业安全投资行为就是企业作为行为主体对生产经营安全需求和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所作出的现实反应,它是由特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两方面因素决定的。
长期以来,我国的安全投资资金主要是从企业更新改造资金中提取,其比率一直为10%至20%,对于矿山、化工等企业则大于20%。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企业获得自主经营权,一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安全与健康。企业往往把资金集中于直接生产性投资而忽视安全性投资,甚至是明知会造成严重后果却抱着侥幸的心理。致使安全投资不足,安全措施不力和安全装备严重不足,有的企业对项目中配套的安全卫生设施随意削减。在新建、改建、扩建、引进工程项目时,不按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要求设计、施工,致使安全隐患大大增加,使安全生产出现了不少问题。
当今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在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安全生产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如果只是将有限的资源全都投资到生产规模的扩大上,忽视安全投资,那么事故和职业病就会增长,不可避免地要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反过来就会降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目前,企业的安全投资不足,安全基础工作薄弱日益成为了我国政府、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做好安全工作,规范和引导企业主动的安全投资行为、杜绝企业的非理,是我国目前企业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关于我国企业安全投资研究多侧重于安全经济效益、安全投资的决策方法和安全管理体制方面,而忽视了对安全投资活动中最基本、最关键和最富有积极性的因素――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的研究,缺乏对企业安全投资行为规律的系统总结。从这点出发,我们有必要借鉴行为科学、经济学、风险学、心理学等理论,从多角度对企业安全投资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增强企业的安全投资意识,调动企业依法进行安全投资的积极性,规范和引导企业安全投资行为。
三、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的规范和引导
针对我国企业安全投资不足,安全基础工作薄弱的现状,如何规范我国企业安全投资行为,引导企业理性的安全投资,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对于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的改变,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设立的近期目标是尽最大可能规范企业安全投资违规行为,远期目标则是强调企业的内在素质建设,从“心理”上感化企业,使其打消安全投资违规行为的念头,建立引导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的长效机制。因此企业的安全投资要从法律和经济这两个角度出发来解决。
1.规范企业安全投资违规行为,建立完善的安全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企业安全投资违规行为主要表现为“自利性”。针对这样的情况,结合心理学家勒温的研究,本文认为在规范企业安全投资行为时,应当按照“服从”到“内化”的过程,有步骤、有重点的进行。在这个阶段,应当提高安全监察水平、加大安全执法力度,严厉处罚安全投资违规行为,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并用,使违规企业的违规投资行为在经济收益、政治前景、社会声誉等方面都得不偿失,从而使投资违规行为的动机得以有效控制。
要建立“规则”层面上的“和谐”社会,必须依靠法律制度。安全立法是强化安全监督监察的重要基础,也是治理企业安全投资违规行为的重要基础。治理企业安全投资违规行为,在整个安全立法上应突出“严”与“明”,加大安全投资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标准,建立一个立足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法规体系是依法治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点,它的实现理所当然是目前安全监督管理的中心任务。
2.运用经济杠杆来引导企业安全投资行为
(1)安全费用提取制度
企业要建立提取安全费用制度,根据地区和行业的特点,分别确定提取标准,由企业自行提取,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在确定安全投资的计提标准后,国家相关部门应对企业的安全投资资金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防止专款费用挪作他用或低效使用,对专项资金的实际用途、安全投资计划、资金使用效率、生产安全环境改善状况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将企业安全投资的措施落到实处。企业一次性安全投资成本大,不可能把所有的资金都用在安全设施的配置上,所以就要多渠道筹集安全投资资金,如建立风险抵押金制度等。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用于整治安全隐患和抢险救灾。积极争取国家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国债资金、财政贴息贷款及职工个人交纳安全保证金,征收事故或危害隐患源罚金,建立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实行工伤保险差别利率制度,用于事故隐患整改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等。
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不能仅仅单从产品的销售额或产量中提取,这就意味着企业产量大经济效益好就应该多提取安全费用,这势必造成大型企业提取过多的安全费用,小型企业提取过少的安全费用的现象。这种安全费用的提取法不考虑企业的安全状况,显然是有所违背安全投资的本意的。所以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应该针对行业、企业的特点建立起安全投资的指标体系,包括企业的规模大小,产品销售额,安全现状评价结论等来确定安全费用提取比例。最后要建立企业安全投资资金的监督机制,依法确保专款专用,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设施长效投入机制。
(2)风险抵押金制度
安全风险抵押金,在煤矿己经实行。煤矿企业先交一笔风险抵押金放在银行,专款专存。一旦发生了事故,政府用这笔钱抢险救灾。在风险抵押金的约束下,企业自身必须加强对安全保护的重视,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监察成本。借鉴风险制度在保险业及相关领域的实践,在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收取风险抵押金,既是防止企业发生事故的保证金,又是保证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执法的切实可行的措施,能有力地防止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资格后,又对安全法规政策“阳奉阴违”的现象。
实行风险抵押金办法,从准入门槛对企业把关,从制度上建立企业自我约束的违规行为防范机制,有利于强化安全监督,对保障规范企业安全投资行为能起到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但是,安全风险抵押制度的推行和实施,应有足够的法律依据,应通过立法形式将该办法确定下来。同时,立法要广泛调查听证,以确立一个合理的提取和返还额度。对这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该制度实际上是将企业的权利与义务制度化,安全监察的外部化转化为企业自身管理内部化,制定合理的风险抵押金提取和返还制度对于促进企业安全投资的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3)事故赔偿制度
目前一些企业对发生事故、死几个人不太在乎的原因之一是现有的事故赔偿标准偏低,企业赔得起钱。企业在受收益驱动超负荷生产时,很容易诱发灾难性事故,因此,必须依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参照有关地方已出台的事故赔偿政策及标准,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事故赔偿方面的法规,大幅度提高事故伤亡的赔偿标准。提高事故的赔偿标准,可以增加矿难的经济成本,依法加大对事故责任人的责任追究,能激励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的主动性。企业必须认真执行工伤保险制度,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及时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提高生产安全事故伤亡赔偿标准,建立起自觉保障安全投资、努力减少事故的机制。赔偿标准的提高是希望在提高企业事故成本的前提下,促使企业重视安全投资,真正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
四、结语
企业安全投资行为是企业为了达到保障生存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目的而将一定资源投放到安全领域的行为。做好企业安全投资行为,完善企业的安全投资法律,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屠文娟,张超,汤培荣.基于生命经济价值理论的企业安全投资技术经济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0):26-31.
[2]肖文质.浅谈企业目标管理[J].石油政工研究,2006,(3):68-69.
[3]刘静,雷淑虹.谈目标管理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实际应用[J].管理科学甘肃科技纵横,2006,35(6):69-71.
关键词 外商 投资 产业结构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资吸收国,2003年,我国吸收外商投资达到540亿美元。外商投资的大量涌入,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外资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投资传统产业和相关产业,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1 外商投资带来大量新产品和新技术,形成了新的产业
外商投资企业中,技术水平普遍高于国内原有水平。例如,北京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北京市工业系统的外商投资项目中,81%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使这些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了15年左右。北京GE航卫的CT机令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生产水平前进了30年,上海英特尔引进了全球性能最优的台式机微处理器封装与测试生产设施。这种情况不仅在机电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普遍存在,而且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也较为普通,在轻纺等行业中从事外来加工贸易的企业,其技术水平、产品档次远远高于原来的国内企业。
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国IT产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外商来华投资于IT制造业,其中既有INTEL、IBM、NOKIA等著名跨国公司,也有大量“隐姓埋名”为跨国公司从事OEM生产的台资企业,使得我国从一个电子工业相对落后的国家迅速崛起为世界IT产业最重要的硬件制造基地之一,对国际IT产品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外商投资促使了出口产品种类增多,结构优化
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直接表现,出口产品结构是产业结构的外在反映。过去10年,我国外商投资产品结构的动态优化趋势十分明显。早期我国外商投资以纺织、服装、玩具、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商企业来华投资,机电产品的比重越来越高。2002年,外商出口机电产品1 169.93亿美元,占外商出口产品总额的65%,占全部机电产品出口的74.3%。外商出口产品中,计算机、通讯设备、视听产品占有重要的地位。2002年,外商出口高新技术产品606.2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6.2%。
3 外商投资提高技术开发能力,促进了技术进步
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与管理“外溢效应”通过三种途径促进了相关工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第一条途径是产品的扩散与竞争,由于大量外资企业是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由外资企业带来的大量新产品投入国内市场,一方面培育了国内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国内企业开发与生产同类产品提供了示范,移动通讯市场的扩张与制造业的发展就是明证。第二条途径是外资企业对配套企业的订货要求与技术支持,大大提高了国内配套企业的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使其产品能够达到国际市场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资企业国内增值率和国内采购不断提高,形成了跨区域的采购网络,同时,在我国沿海地区形成了一些产业特征明显的产业聚集带。第三途径就是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流动,传播了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广东省通过与外资合作,结合广东的实际,建立了一条依据国内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使大部分科技活动进入企业的科技体制改革之路。这种科技生产一体化适应机制开始与发达国家现行机制相接近,成效显著,使广东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企业的科技活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4 外商投资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外商投资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高速增长。1998~2002年,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超过24%,高出全部工业产值15个百分点,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全国出口额的比重上升到25%左右。2002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生产值突破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2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677亿美元,增长45.7%,高出全国外贸出口增幅达23.4个百分点,其中,外商投资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占申请专利数的2/3,占出口值的3/4,这个趋势随着我国外资引进的不断增长而加速发展。
5 外商投资促进了产业结构整体上的升级换代
产业结构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产业内部农业、工业、第三产业这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虽然经过40多年的发展建设,三大产业的结构比例沿着世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发展,即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开始发展,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产业结构仍然低级、僵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以后,外资的大量涌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换代,三大产业的结构比例已越来越符合世界产业经济发展的先进水平。其具体表现是,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迅速下降,农业结构调整和质量的提高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工业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且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以轻工业为主导、90年代加快基础工业的发展以后,轻重工业之间、加工工业与基础工业之间不协调的矛盾得到基本解决,提高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改善国际分工地位和促进工业结构升级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第三产业主要是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建筑业得到较快发展,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
外商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也很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广东省产业结构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广东省依托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首先成为了香港密集性产业外迁的首选之地,与香港形成“前店后厂”经营模式,即生产在广东,决策、销售、设计在香港等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三来一补”则成为广东农村工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家电业。与此同时,广东依托港资成为全国出口加工和转口贸易的重要基地。90年代中期以后,广东承接全球信息技术浪潮,大力改造原来的工业结构,在台资的带动下,一些地方如东莞等地迅速实现了由传统产业向信息产业的转移,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电脑外设生产基地。据统计,改革开放20年来,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30%为外商投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资经济占到整个地区经济的80%以上,外商投资成为了广东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的重要原因。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据统计,上海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每增加100亿美元,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将下降0.217%,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将下降2.92%,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将上升3.12%。
近年来,江苏省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迅速崛起,大有赶超广东之势,这与跨国公司的大量进入是有密切关系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江苏省许多地方利用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优惠政策,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苏州工业园、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成为吸聚外资的典型。一些港台企业移资北上,台湾的几大电脑以及电脑相关设备厂商都开始在江苏投资,从1991~2001年,台商总共投资江苏427.6万美元,其中投资电子及电器产品制造业166.9万美元,占总投资的39%。有人预计,三年之后苏州可能取代东莞成为世界电脑硬件生产的首要中心。与此同时,许多跨国公司进入江苏,进行投资,带动了江苏产业结构的升级,如菲利普、西门子、富士通、东芝、爱立信、三星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江苏电子行业投资了31家企业,协议外资金额达5.85亿美元,仅荷兰菲利普公司就投资了5家企业。
综上所述,外商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对我国经济发展较落后的省份和地区产业结构的演进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以湖北省为例,近几年来,湖北省吸引的外资大量增加,2000年达到了9.4亿美元(直接投资),但与我国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和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促进力量,湖北省要想提高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必须下大力气,改善投资环境,硬软件措施相配套,加强吸引外资,使外资输入的规模和质量上一个档次和台阶,以促进湖北省的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促进湖北省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婧.加工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j].统计与决策,2004(4)
2 田素华.外资对东道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2)
流通量固定的股票,买盘多于卖盘,股票会上涨.反之卖盘多于买盘则会下跌。买方的增多会推高股票的价格,反之亦然。可以简单地认为,价格和买方的量成正比例关系,其函数可表述为
P=kmP为股价,m为买盘,k为常数。
成交量的大小还体现在换手率的大小,换手率是股票交易总额与公司流通市值的比值,换手率越高,也是成交量越高,该只股票的交易越活跃,从中也反映出流动性越高,那么作为短线投资的话,成交量增长快一般是买入的时期。
市盈率是一个通行于股票市场的概念,其本质意义在于测算投资的回收期,所以也称之为本益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市盈率=股票价格/每股净利润即为S=PE每股净利润就是用税后利润总额除以总股本的结果。这里可以看出,市盈率与股票价格成正比,与每股净利润成反比。
制定发行价格时,市盈率水平一般有某种规定或行业习惯。也可以根据交易市场的平均市盈率而定,但一般应略低于平均水平。
每股利润一定的条件下,市场价格越高,卖方的卖出意愿越强,而买方的买入意愿则会越弱。由此,股票市场的意愿买入卖出量取决于股票的市场价格与体现其内在价值大小的每股利润之间的比率,即取决于每股股票所包含的单位内在价值的市场价格的高低,也就是市盈率的大小。因此,市盈率可以作为投资者判断股票的市场价格的合理性、比较不同股票投资价值大小及决定供求的重要依据和简便易行的指标。市盈率越高,意味着买方购买股份公司单位内在价值所须付出的价格越高,也意味着卖方出售股份公司单位内在价值可以获得的价格越高,因此股票市场的意愿买入量与市盈率负相关,是市盈率的减函数;意愿卖出量与市盈率正相关,是市盈率的增函数。
那么,由于市盈率是股价与每股利润之比,所以在任一给定的每股利润水平下,意愿卖出量随着股价及相应的市盈率的上升而增加,是股价的增函数;而意愿买入量却随着股价及相应的市盈率的上升而减少,是股价的减函数。所以,对于任一给定的每股利润水平,都可以在股票价格P为纵坐标和买卖数量Q为横坐标的坐标平面上绘出意愿卖出曲线和意愿买入曲线。例如,假定当前的每股净利润为E′,则可以在图1中绘制出该利润水平下意愿卖出曲线,以及意愿买入曲线。这两条曲线的交点A就是当前股票市场的均衡点,它所对应的价格P′,市盈率P′/E′和成交量Q′*就是能使当前股票市场的均衡价格、市盈率和成交量(见图1)。
然而,图1中买卖曲线的交点A所对应的均衡只是一种相对的、暂时的均衡,随着股票市场买卖关系的改变,原有的暂时均衡将被打破,并逐渐趋向于新的均衡。新的均衡则取决于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内在价值的每股利润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股价变化的预期。如果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普遍预计,公司下一期的每股利润将会在本期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或减少),从而它的股价也将在每股利润增长(减少)的带动下上涨(下跌),投资者将会从市场上买入(卖出),而那些持相反观点的少数投资者则会卖出(买入)。这样,市场的需求将会增加(减少),而供给则会减少(增加),表现在图2上就是原来的均衡点A逐渐向新的均衡点B移动。
投资者对公司下一期每股利润E及其在本期每股利润E′的基础上增长率X=E-E′E′的预期,以及对该公司股票下一期价格P及其在本期价格P′基础上变动率Y=P-P′P′的预期,既是他们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也是引起股票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动,导致市场从一个均衡点向另一个均衡点运动的主要原因,因而投资者对E、P的预期,特别是对X、Y的预期,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股票市场的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对E和X来说,由于公司下一期的每股利润E及其增长率X是投资者获取红利收益的源泉,并且股票每股利润作为股票内在价值的具体体现,它的高低及变动还通过市盈率指标决定着股票的市场价格P的高低及变动Y,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首先需要对E和X做出预期。由于E和X受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所以E和X都是随机变量。这样,投资者对E和X两个随机变量的预期,就是要估计公司各种可能的(也可参考过去的)每股利润Ei(i=1,2,…)及相应的每股利润增长率xi=(Ei-E′)/E′(i=1,2,…),以及它们各自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即发生的概率pi(i=1,2,…),也就是要估计E和X的概率分布。在预期的基础上,为了从总体上把握该公司下一期每股利润E及其增长率X的可能取值的平均水平及不确定性大小,分别计算这两个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数学期望E(X)是该投资者预期的该公司下一期每股利润的平均增长水平。在公司将全部利润都用做红利进行分派的情况下,它就是该投资者所预期的红利收益增长率的期望值。方差σ2X是对该投资者所估计的该公司未来每股利润增长率可能取值的波动性或不确定性大小的一种度量,而这种不确定性对投资者来说就是投资风险。
其次,对P和Y来说,由于公司股票下一期价格P的高低及其在本期基础上变动率Y的大小,是投资者获取股票投资差价收益率的重要来源,而决定股价高低、引起股价变动的原因,除了每股利润E及其增长率X通过市盈率指标发挥作用以外,还受其他众多偶然因素的影响,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在已经对该公司下一期的每股收益E及其增长率X的概率分布做出预期的前提下,借助市盈率指标,对P和Y两个随机变量的条件概率分布作出估计。就是要针对所预期的该公司下一期每一个可能的每股收益Ei及相应的每股利润增长率xi(i=1,2,…),借助于市盈率指标,对该公司股票下一期的价格P及相应的价格变动率Y的各个可能取值Pj和yj=(P-Pj)/Pj(j=1,2,…),以及它们各自出现的概率大小pij(i,=1,2,…)做出估计。在估计每股利润Ek的条件下股票价格的条件概率分布的过程中,虽然在E=Ek的条件下,股价会有众多的可能取值Pj(j=1,2,…),但由于它们与给定的每股利润Ek相对比而表现出来的市盈率P/Ej(j=1,2,…)存在着较大差异,而市盈率的高低则决定着市场的意愿买卖,从而决定着股价的这些可能取值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大小,所以在股价各个可能的取值中,投资者自然会认为,与市场普遍认可的合理市盈率最为接近的某一市盈率Sk相对应的股价Pk,其出现的概率pk最大;而随着股价Pj的逐渐增高,市盈率Sj越也来越高于Sk,买方的购买意愿便会越来越低,股价取这些值的合理性就越来越小,出现的概率也会随之逐渐降低;同理,在随着股价逐渐降低,形成的市盈率越来越低于Sk,卖方的卖出意愿便会越来越低,股价取这些值的合理性也就越来越小,出现的概率也会随之逐渐降低。
由于投资者投资股票的目的是从股价变动中获得差价收益,而引起股价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作为股票内在价值具体体现的每股利润的变动,所以为了获得预期差价收益,投资者需要事先对所预期的该公司下一期各种不同的每股利润增长率条件下股票价格变动的各种不同的走势和波动特征有所了解,特别是需要事先对所预期的该公司下一期平均每股利润增长率条件下股票价格变动的总体走势和波动特征有所把握。因此,投资者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当公司未来每股收益增长率X为xi(i=1,2,…)时,股票价格变动率Y的平均水平是多少?不确定性有多大?特别是,当公司未来每股收益增长率X为其所有可能取值的平均值E(X)时,股票价格变动率Y的总体平均水平是多少?不确定性有多大?而这两个问题恰巧就是条件数学期望和条件方差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离散的情形下,通过条件数学期望和条件方差来解决投资者所关心的上述问题。在公司未来每股收益增长率为X=xi(i=1,2,…)的前提下,股价变动率Y的条件数学期望E(Y|X=xi)和条件方差σ2Y|xi分别为在公司未来每股利润增长率为X=E(X)的前提条件下,股票价格变动率Y的条件数学期望E[Y|X=E(X)]和条件方差σ2Y|X=E(X)分别为
【关键词】过度投资;治理;政府干预;国企
一、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经济学分析概述
纵观改革的历史,我国曾对国有企业进行过诸多尝试。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曾经实行过包干制;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实行过企业产权的地母铮?994年财政部做出了分税制改革。这些改革的整体思路是财政分权,将财政权利与支出责任下放给地方政府。而几乎和财政分权改革同步,则是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改革。从80年开始至今的30多年的时间中,我国的国有企业经历了从扩权让利到承包,从利改税到税利分流,从股份制改造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的形式与内容革新。虽然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国有企业整体效率低下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性扭转,许多国有企业依然常年亏损,在市场上竞争力不足,缺乏赢利能力。
而学界对此现象的研究发现,国有企业非效率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过度投资的问题。如:李庆峰[1]指出,资本投资的非效率化是我国地方和中央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主要表现。秦朵和宋海岩[2]也指出,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主要导致了投资效率减损。而对于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诱因,国外的学者给出了相关的分析,其中Janos、Connor等的观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Janos[3]将过度投资问题归于公有制国家的预算软约束,即:在公有制经济中,国有企业的亏损或盈利能力下降将会得到来自于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支持,两级政府往往采取了一些优惠政策,诸如追加投资预算,为企业背书增加其贷款规模,或者采取减税和提供财政补贴的手段,从而弥补企业的损失;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Connor、Deng和Luo[4]则直接将其特有的低效性归结为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公有化的产权归属。但是如果照此逻辑,那么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并提高企业效率的唯一方式便是进行国有产权的私有化改造。但问题在于,许多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明晰之后,公司的业绩并没有出现较大的改善。因此,这种理论不完全能够解决中国国有企业现存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寻找新的视角对于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问题进行新的审视国有企业。
二、回报率规制
(一)回报率规制内涵
回报率规制是研究国有企业过度投资常探讨的课题之一。回报率规制研究源于1962年Averch和Johnson[5]的研究发现。在进行了实证分析之后,Averch和Johnson发现,在有回报率规制的企业中,经理人会因为回报受到了限制而将回报之外的利润转向投资,从而产生过度投资行为或投资非效率的经营活动。
(二)回报率规制分析
Averch和Johnson的研究虽然第一次剖析了企业产生过度投资的原因,但由于缺乏语境和外部环境的变量控制,其研究对于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多种原因分析缺乏可操作性。
首先,如果将回报率规制作为过度投资的原因,那么规制约束将可以解释所有类型的企业,国有和非国有企业之间便缺乏了明确的界限。但在现实的公司治理中,人们却发现,国有企业中出现的过度投资现象远比非国有企业严重,而该研究则无法对此进行说明。
其次,因循Averch和Johnson的逻辑进行推导,企业的自我修复将会出现在废除回报率规制原则之后,企业的投资也将适度化。而事实上,在本世纪初,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便改变了回报率规制的原则,高管的薪水与企业的整体利润挂钩,但是,这一做法并没有改变国企的过度投资现象。
三、基于生产要素的价格与投入角度分析
纵观改革的历史,我国曾对国有企业进行过诸多尝试。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曾经实行过包干制;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实行过企业产权的地方化改革;1994年财政部做出了分税制改革。这些改革的整体思路是财政分权,将财政权利与支出责任下放给地方政府。而几乎和财政分权改革同步,则是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改革。从80年开始至今的30多年的时间中,我国的国有企业经历了从扩权让利到承包,从利改税到税利分流,从股份制改造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的形式与内容革新。虽然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国有企业整体效率低下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性扭转,许多国有企业依然常年亏损,在市场上竞争力不足,缺乏赢利能力。
而学界对此现象的研究发现,国有企业非效率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过度投资的问题。如:李庆峰 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主要表现就是投资效率的地形。秦朵和宋海岩 也指出,过度投资导致了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损失。而对于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诱因,国外的学者给出了相关的分析,其中Janos、Connor等的观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Janos 将过度投资问题归于社会主义国家的预算软约束,即: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国有企业一旦出现了亏损或盈利能力下降,国家或地方政府往往采取了一些优惠政策,诸如追加投资预算,为企业背书增加其贷款规模,或者采取减税和提供财政补贴的手段,从而弥补企业的损失;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Connor、Deng和Luo 则直接将其特有的低效性归结为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公有化的产权归属。但是如果照此逻辑,那么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并提高企业效率的唯一方式便是进行国有产权的私有化改造。但问题在于,许多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明晰之后,公司的业绩并没有出现较大的改善。因此,这种理论不完全能够解决中国国有企业现存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寻找新的视角对于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问题进行新的审视国有企业。
回报率规制是研究国有企业过度投资常探讨的课题之一。回报率规制研究源于1962年Averch和Johnson 的研究发现。在进行了实证分析之后,Averch和Johnson发现,在有回报率规制的企业中,经理人会因为回报受到了限制而将回报之外的利润转向投资,从而产生过度投资行为或投资非效率的经营活动。尽管他们的研究第一次剖析了企业产生过度投资的原因,但由于缺乏语境和外部环境的变量控制,其研究对于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多种原因分析缺乏可操作性。首先,如果将回报率规制作为过度投资的原因,那么规制约束将可以解释所有类型的企业,国有和非国有企业之间便缺乏了明确的界限。但真正的现实情况则是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现象远比其它类型的企业严重,而该研究则无法对此进行说明。其次,因循Averch和Johnson的结论推论,在废除回报率规制原则之后,企业应可以做到自我修复,从而走向适度化。而事实上,在本世纪初,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便改变了回报率规制的原则,高管的薪水与企业的整体利润挂钩,但是,这一做法并没有改变国企的过度投资现象。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试图从生产要素的价格与投入角度对国有企业过度投资问题进行探讨。
政治经济学认为,企业生产与经营实际上是生产资料的消费与产品产出的过程。因此基于一般性的假设,我们假定,企业投入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和资本,影响企业利润的为产品数量与产品价格,于是,令F、P、Q分别表示企业的利润、产品价格和产量;L、K分别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劳动力和资本数量;X、C分别为生产经营过程中劳动和资本的单位使用成本;L*、K*分别为市场出清时劳动力和资本的均衡量;X*、C*分别为市场出清时劳动力和资本均衡价格。假设对于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的需求者只有两大类型: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它们对与劳动力的需求量分别为LDS、LDN,对资本的需求量分别为KDS、KDN。那么,在自由市场上,生产要素供需均衡状况如图1和图2所示。
在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市场上的资源将处于自由配置状态。那么从图1中,我们可知,劳动力市场价格完全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总供给LG和总需求LDT的均衡,此时,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出清数量为L*(=L*S+L*N),劳动力市场在X*的位置达到价格均衡。从图2,我们可以发现,资本市场的价格完全取决于资本的总供给量KG与总的需求量KDT之间均衡。此时,资本市场的出清数量为K*(=K*S+K*N),资本市场在C*的位置达到均衡价格。也就是说,市场以X*价格配置劳动力要素,以C*价格配置资本要素是有效率的。此外,考虑到我国国有企业在自身经营的同时依然肩负了社会职能,我们假设,企业承担社会职能所付出的成本包括如职工医疗、住房、养老等费用在内的花费,并将其记为C0。因此,国有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函数为:
此外,在现实经济环境中,国家也会承担一部分企业的社会职能成本,即:国家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税收返还等方式对于企业社会职能进行补偿,而间接增加了国有企业的营业利润,降低了社会职能成本。鉴于此,与此相应的约束函数为:
那么,其对应的拉格朗日函数为:
函数的一阶条件为:
整理上式可得,国有企业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
该公式反映了国有企业在生产要素配置上的安排,但国有企业的安排并不一定是具有效率的。事实上,只有且时,生产要素的配置才是真正有效率的。换言之,国有企业具有效率的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
图1和图2已经分析了自由市场上劳动和资本的均衡关系:, 从而有:
这一公式表明,国有企业的劳动力和资本要素会处于完全竞争和资源自由配置的市场之中进行有序的自我修复与调整,并达到最优化的状态。在同等条件下,非国有企业也会自动地达资源的优化配置状态。换句话说,在自由市场上,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其他形式的企业,通过市场的自动调控,劳动力对资本的边际产出比与其有效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此时,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形成了最优的组合,进而产生了有效率的企业投资。
但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多多少少都会承担一些社会职能并由此产生了成本C0,而在自由市场上,长期的企业竞争会产生零和博弈,各个企业的经济利润归零。于是,相比较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由于承担社会职能而产生了生产和经营外成本,那么基于以上的考虑,国企企业必然会出现常态化的亏损,即政策性亏损。因此,自由市场上的竞争必然会淘汰那些不具备成本优势的国有企业(即那些C0>0的国有企业)。而在我国, 国有企业具有特殊性,国家不能容许出现国有企业大面积破产和清算的局面发生,其主要基于以下的两种考量:
一、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比重,因此如果国有企业出现了倒闭潮,那么工人失业情况必然会大面积出现,从而不仅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也因为劳动力闲置而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这个是执政党所不愿意看到的;二、由于关系人民生活的基础行业以及国家发展的先导性产业构成了我国国有企业的主体,所以企业的业务范围和生产经营性质决定了它们与其他非国有企业的竞争缺乏优势。但是由于这些企业能够有效地服从且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所以,出于宏观战略考虑,国家必须维持甚至强化它们的经营和存在。此外,有的国有企业是因为履行其社会职能而丧失了在自由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国家有义务同时也有理由通过行政干预对其进行补贴,以便维持其存在。而仅生产角度来看,国家能够实施行政的直接干预和财政补贴其结果只是会生产投入要素的增加,但对投入要素的干预最终必然增加其商品的生产成本,而又由于这些企业的经营范围具有特殊性,政府的努力必然会出现在其价格的变化上。
在上文中,我们将企业生产投入要素分成了劳动力和资本两大类。经院式的研究认为国家可以干预劳动力或资本市场,产生价格波动,从而对企业形成影响。然而,由于劳动者对于自身的劳动力有着最终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国家在法理上对劳动者的劳动收益不存在追溯权并且,劳动者具有工作的选择权,他可以企业之间进行选择,甚至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劳动效用情况,进行企业间的相互流动。劳动者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生产中劳动力要素具有弹性。因此,即使国家和各级政府具有强制定价的行政权,可以为了保证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给国有企业的劳动力定价,使之低于价格均衡时的X*,但最高限价势必引发替代效应,即:劳动力资源从国有企业流出而进入到非国有企业或其他生产部门。但这样既违背行政干预的初衷,也会由于国有企业上下的联合抵制,而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因此,对于生产要素的干预最终又回到了对于资本市场价格和资本要素的头上。
这一推导的论断在我国也得到了印证。如,在我国,地方政府为当地的国有企业背书利用所操控的国有银行系统不断向亏损企业贷款的现象屡见不鲜。由于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终极控制人是各级人民政府,因此,在国有企业无法偿付贷款,甚至出现破产之时,政府往往会考虑到银行债务赤字问题而很难对国有企业进行实质性破产清算。在进行了一系列债务延期或呆坏账计提之后,政府必然出面安排债务重组,从而导致了国有企业实质上低成本经营。国家或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行政权力将国家或集体所有的优质自然资源,如矿藏、林地、水域、土地使用权等,无偿或低成本地划归国有企业使用,形成了政策性的生产资料补贴。由于国有企业获得远低于自由市场价格的资本要素,势必会冲击资本要素市场,使资本要素价格产生波动,从而形成了不公平的竞争关系。
前面的推导得出了:
因此,在政府因为国有企业承担了社会职能的成本而对资本要素进行多种行政性补贴之后,国有企业劳动对资本的实际边际技术替代率为: ,
因为,所以有:
这种状况可以用图3来表示,其中:APL表示企业的等产量线,A点所对应的位置,即:企业有效率的生产安排(对应于)。而在政府进行行政补贴之后,国有企业实际的生产安排便出现在了B点(),即:国有企业使用了过多的资本,从而存在了明显的过度投资倾向,且较之于A点相比,明显处于一种非效率投资状态。但由于本研究基于自由市场以及技术条件不变的假设,因此,如果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政府设置了保护价格或者企业能够对产品实施垄断性定价,非效率投资的现象会因为非市场化的因素而遮掩。剔除了这些因素,政府对资本要素进行政策性补贴必然会出现非效率投资现象。
图3 国有企业无效率生产
参考文献:
[1]李庆峰. 中国证券市场“效率悖论”[J]. 管理世界,2003
[2]秦朵,宋海岩.改革中的过度投资需求和效率损失.[J],2003
[3]Kornia, janos. The Soft Constraint [J].Kyklos,1986
创业投资是从“Venture Capital(即VC)”翻译过来的,现代意义上的创业投资起源于美国,它体现了资金、管理、技术、创业精神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有别于一般投资的金融创新行为,它指的是在资本上支持那些风险较高的创新活动。我国的创业投资兴起较晚,它始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国内对“创业投资”一直具有不同版本的译法,具体可以参看表1。
由此可见,国内对“VC”具有多种不同的叫法,那么国家在进一步规范创业投资行业方面就比较困难,而且也很难予以政策上的支持。“Venture”这个词最初的意义是“冒险”,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企业创业领域,“Venture”并不仅仅指的是“冒险”,它现在已经逐渐被赋予“创业”和“冒险创建企业”这发面的特点内涵。因此,“Venture Capital”就有了“创业资本”这样一个资本形态的名称。后来随着人们对这个词的不断深入认识,最后又被赋予了动态的概念,即现在所称的“创业投资”。但是,这并不是说“Venture Capital”在任何情况下都指的是“创业投资”,在现在的创业投资领域,根据具体的不同语境,它还是可以翻译为“创业投资”或者是“创业资本”。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创业投资”这个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投资一般包括两种不同形式的投资。一种是非正式私人投资(Informal Business),这种投资的投资量一般比较小,范围也比较狭窄,它完全是由个人自行决策。另外一种是制度化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狭义的创业投资则主要指的是现代意义上的制度化的创业投资。
二、大学生创业投资风险分析与规避
大学生创业投资可以很好地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而创业投资是一个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行为。因此,在创业投资时,必须认真把握风险问题,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规避。从创业投资的风险来看,主要分为融资阶段、投资阶段、退出阶段三个阶段,下文将从三个阶段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风险以及规避的方法。
(一)融资阶段创业投资风险与规避措施 具体如下:
(1)融资阶段风险。大学生创业投资始于融资,如果在融资阶段就遇到资金短缺,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创业投资的发展。表2是我国创业投资机构投资金分布图。一是融资渠道单一。大学生创业投资的业务流程是从融资开始的,它为后续开展投资、管理、退出等业务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因此,融资阶段对大学生创业投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投资的融资渠道来看,非常单一,大多是依靠银行贷款,大学生的资金来源比较有限,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投资后期工作的开展。二是信用风险。大学生在创业投资时,由于自身的特点,比如认知有限,不能够有效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大学生创业投资所处的信息不对称环境等,导致很多金融机构不相信大学生创业投资,对大学生的信用产生了怀疑,所以采取了不利于大学生创业投资的贷款审批办法,比较常见的有不授予基层银行以贷款决策权,或者是对贷款审批权不收等方面的办法,最终给大学生创业投资的融资带来很大的风险问题。
(2)融资阶段的风险规避措施。具体为:
一是拓宽融资渠道。想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就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政府方面要予以政策上的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根据大学生创业投资的融资情况,政府可以将扶持大学生创业投资发展基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另一类是创业投资企业风险补贴资金,这方面的资金必须要由财政专项资金来安排预算。一方面,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可以根据大学生创业投资的具体情况,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来扶持大学生创业投资,一种是跟进投资方式,另外一种是参股创业投资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解决融资问题,大力支持大学生创办的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创业投资风险补贴资金则是为大学生的创业投资所提供的风险补偿机制,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规避融资风险。在国家信贷收紧的形势下,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投资发展基金,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初创期的融资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投资服务。财政部门要进一步采取相关的措施,对这方面的基金进行监管,确保基金的使用,然后定期向相关部门上报资金的运作情况,然后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政府要做好引导工作,通过多种运作方式来为大学生创业投资提供融资服务。
二是创办大学生创业比赛和培训。在学校中创办创业比赛,通过一系列的创业模拟练习,可以让大学生提前了解创业投资的相关知识,进一步锻炼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投资意识,积累创业投资知识,提高创业投资素质,这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合作。1983年,美国的奥斯汀德州大学举办了第一届大学生创业竞赛,后来很多学校纷纷举办了大学生创业竞赛。在校期间就组织学生进行创业投资,让大学生积累关于创业投资方面更多的知识,提高了这方面的能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融资阶段的风险。
三是金融机构的贷款倾斜。大学生在创业投资阶段,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上很多的金融机构不太愿意将资金贷款给大学生。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难题,政府机关应该给予帮助,让金融机构在贷款上做一些倾斜,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投资取得良好发展。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其一,优先贷款支持,适当发放信用贷款。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融资阶段的贷款问题,解决大学生的信用风险,对那些高校毕业生的贷款,可以由大学生自己作为借款主体,而贷款的担保方可以是其家庭成员,但是需要其担保人具有稳定的收入或者是拥有有效资产,这样可以实行联合担保。此外,对于那些还款有保障(比如创业投资的项目收益大、风险相对较低等)、资信良好的担保人,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发放一些信用贷款,解决大学生创业投资的融资问题。其二,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大学生在创业投资时,需要的资金流动性比较大,如果贷款手续复杂,则会严重影响大学社的贷款热情,而且还会影响创业投资的后期发展。因此,金融机构在充分保证贷款的各项流程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外,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其三,利率优惠。考虑到大学生创业投资的具体情况,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贷款风险度的不同,在贷款利率上给予大学生一定的支持,即充分考虑法定贷款利率,然后根据情况不同,做出适当的下浮或者上浮,从而为大学生的融资贷款服务,帮助大学生规避融资阶段的风险。
(二)投资阶段创业投资风险与规避措施 具体有:
(1)投资阶段风险。在大学生的创业投资中,创业投资在运作的过程中伴随着多方面的风险,这些风险都会影响大学生创业投资后期的发展。具体来讲,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技术风险。一般来讲,大学生在创业投资时,大部分投资的企业是处于种子期或者是初创期,且这些企业大多是属于中小型的高新技术企业。那么这些企业的科技成果还不太成熟,处于向新成品、新技术转化的过程。此外,这些新产品和新技术都是处于发展期,没有经过市场和大规模生产的检验,本身还不太成熟。在实际的生产中,人们无法预知这些技术的可行度有多高。因此,这方面的投资风险就比较大。技术方面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新技术在转化为产品之后,并不是完美的,往往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缺陷。另一方面,配套风险。在这些高新技术企业中,如果想要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其中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套,比如多种专业相关技术配套、其他资产配套等。如果在转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比如相关技术不成熟、原材料稀缺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科研成果向产品的转换。
二是市场风险。创业投资项目的风险往往会受到市场的影响,比如市场竞争环境、市场定位环境等,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投资发展。具体来讲,其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竞争对手的数量问题。就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来看,还存在信息不充分的问题,这就造成好几家公司同时开发某一技术,无形中提高了竞争的风险程度。其二,需求分析问题。大学生在创业投资时,还需要做好目标市场定位,调查所投资的项目是否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从而为后期的决策提供良好的依据。如果市场需求分析不可靠,那么就会提高投资风险的程度。
三是外部环境风险。从创业投资是周期来看,它属于一种中长期的投资,而投资阶段又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国家政策的改变、市场经济的景气程度等,这些都会增加大学生投资阶段的风险问题。
(2)融资阶段风险规避措施。投资阶段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投资的核心阶段。因此,大学生在创业投资的投资阶段,一定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及时规避投资阶段的风险问题,从而促进投资阶段的顺利进行。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解决:
一是合理选择投资形式。一般来讲,每个项目在不同的阶段和领域,其面临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学生一定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合理选择投资形式。常见的投资形式有以下几种:其一,组合投资。这个组合投资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种方式。阶段投资组合。一般来讲,创业企业都要经过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是种子期、起步期、扩张期、成熟前期、重建期。这五个阶段所需要的投资额以及面对的风险等方面都是不同的。从我国创投项目的阶段来看,其投资的金额可以参看表3。行业投资组合。对于不同的项目而言,其面临的风险是不一样的,那么大学生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实行分散投资,从而最大程度上规避投资风险。其二,联合投资。大学生的资金毕竟有限,那么在投资的时候,如果某个项目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大学生不能独自承担投资风险,那么就可以联合其它创业投资企业一起投资,这样可以大大分散投资风险。一般来讲,由那些投资经验比较丰富的创业投资公司充当“领投”的角色,大学生就可以扮演“跟投”的角色,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投资风险,还可以学习“领投”企业的投资经验。
二是慎重选择项目。是否选对创业的项目直接影响大学生投资的成败。因此,大学生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一定要慎重,避免仅仅依靠想象或是理想来做事。在创业前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比如调查项目的市场定位、竞争对手的数量、项目的消费人群、项目的优势和劣势等,从而做到理性投资。此外,在创业的初期,在选择项目的时候,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其一,尽量选择那些自己比较熟悉或者是擅长的项目,这样可以让自己尽快适应行业业务,节约成本,还能进一步缩短项目的摸索时间,从而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其二,关注政府的相关政策,尽量选择那些享受政策优惠的项目,大学生选择这些项目后,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政策优势,促进项目的良好发展。其三,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这就需要大学生及时关注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大学生在创业投资阶段,很容易遇到各种风险,比如合同诈骗、知识产权侵权等。因此,大学生一定要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避免掉入各种陷阱,充分利用法律法规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同时提供警惕,确保投资阶段的顺利发展。
三是充分利用合同。大学生在创业投资时,选择创业投资的项目后,一定要充分利用合同来规避投资风险,其中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比如联合售卖权、保险保障条款、参与和监督条款、反稀释条款等,从而最大程度上规避投资风险。
(三)退出阶段创业投资风险与规避措施 创业投资的退出,它指的是大学生所投的企业发展成熟之后,将之前投入的所有资本通过某种形式,最终转化为资金形态予以撤回。大学生创业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收益,大学生只有将投入的资本退出,才可以最终实现收益,然后再将创业资本投资到其它项目中,这样就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1)创业投资退出途径。从创业资本的退出途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首次公开发行。就目前我国创业投资的退出途径来看,首次公开发行是目前最为成功的方式,它获得的收益也最高。这种退出方式指的是创业企业转变募资方式,即由之前的向个别股东募资转变为公众募资,这种退出方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比如可以根据股票的市场价格来灵活控制退出时间、取得价格优势、为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道路等。二是第二期收购。创业投资企业通过资本投资,扶持创业企业的经营,但是创业企业的发展并不是非常好。那么创业投资企业就可以将手中的股权转让给别人,这样并不影响创业企业的股权结构。这是目前我国比较常用的创业投资退出方式。三是并购。创业投资企业在退出资本时,中间遇到了转让股份的困境,它涉及到创业企业的所有股东的股权所有问题,那么就需要创业投资企业各方面的配合,这种创业投资退出方式实行起来比较困难。四是回购。所谓企业回购,它指的是所投创业企业,因为企业经营的需要,想要从创业投资企业手中赎回他们所拥有的股权,从而实现了企业股权的内部化。这种退出方式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耗费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也比较常用。五是清算。创业企业在其生产经营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经营不善、管理不当等,创业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失去发展的可能性。创业投资企业就会采取清算的方式来退出。从清算的操作方法来看,主要是将创业企业的资产采取拍卖手段,最终将其变现,从而获取自己应有的残值。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清算方式是一种不成功的退出方式。
(2)退出阶段风险。一般来讲,创业投资企业在实行股权投资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最终的退出来获得最大程度的资本增值。但是,创业投资企业在退出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退出的时候也面临多种风险。具体来讲,退出阶段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业企业价值下降。大学生在创业投资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比如创业企业在资金投入阶段,创业企业的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创业投资退出时,其市场价值猛然下降,那么大学生就失去了最佳的退出时机,不能获得理想的价格,最终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二是创业企业不配合。大学生在创业投资退出时,需要创业企业的配合。但是,当创业投资企业需要退出时,与创业企业或者是创业企业的管理层出现了利益冲突,两者之间没有达成共识,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创业投资企业的退出。三是产权交易市场的缺陷。产权交易市场是创业投资退出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就目前我国产权交易市场来看,还存在很多的缺陷,从而严重影响了创业投资的退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产权交易市场分散。由于我国缺乏对产权市场的宏观调控,所以导致其交易市场分散,不利于创业投资的退出。其二,市场定位模糊。就我国产权交易的市场定位来看,政府的行政命令较多,产权交易市场大多依赖于国有企业改制服务,从而大大降低了产权市场的汇集。其三,产权交易市场的很多功能难以发挥出来。
(3)退出阶段风险规避。为了进一步规避创业投资在退出阶段的风险,必须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使得创业投资得以顺利退出。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合理选择退出方式和时机。大学生在创业投资中,为了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和尽量避免与创业企业发生利益冲突,充分结合创业公司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退出方式以及退出时机,规避退出阶段出现企业价值骤降的风险问题。这里就需要大学生关注市场动态。对于创业企业的产品,了解市场发展动态,从而掌握好其发展趋势,在最合适的时机选择退出。这样既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又能与创业公司达成共识,最终获得良好的收益。
二是充分利用合同的制约作用。大学生在创业投资时,为了避免退出阶段出现的各种纠纷,就可以对后期可以预料到的各种风险,以合同的形式事先约定好,这样就可以通过合同的强制性特点来规避风险问题。一般来讲,在合同中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退出条款,其中要包括回购保证、强制转让、转换条款;优先清算条款,从而保障创业投资的顺利退出。
三是拓宽退出渠道。为了最大程度上规避创业投资中退出阶段的风险,必须要进一步拓宽退出渠道。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解决。其一,政府部门应该要充分考虑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结合现有的条件,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进一步规避中小高新企业资本退出风险。其二,充分发挥产权交易市场的作用。产权交易市场对创业投资的退出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产权交易市场的作用。要不断扩大产权交易的品种,在原有的物权交易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力发展股权等多方面的交易。要统一交易规则,确保交易信息得以充分披露,这就需要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方便创业投资企业能够在一个完善的产权市场中顺利流通,保证创业投资的顺利退出。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打破产权交易市场地域分割的格局,确保产权交易市场的无障碍交易。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152-03
“房地产投资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课程,在宽基础、深理论的思想指导下,受课时、非理想化的项目背景和市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很茫然、教师很无奈”的现象。如何实现“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人才执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要。如何发挥好高校优势资源和有利条件,加强实践教学,推进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房地产投资分析”的课程目标
“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同于房地产投资的目标,也不同于房地产投资分析的目标。房地产投资的目标是通过房地产投资实现投资人预期的收益。房地产投资分析的目标是根据房地产项目的区位条件、市场环境、财务状况等因素,做出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的过程。“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房地产投资分析的基本理论,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投资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投资分析实践能力。课程的理论教学目标与实践教学目标都是围绕课程目标服务的。教学过程中,只有理清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理论教学目标及它们与总目标的关系,才能明确教学的方向,协调教学理论目标与实践教学目标的关系。
房地产项目投资分析内容及过程涉及面广,仅仅依靠理论分析难以客观评价和理解项目方案的可比性和可行性。如果把投资周期的长短、风险大小、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收益等孤立、抽象的指标融入实际项目,赋予其实际意义,再运用投资分析的理论,对认清项目的全貌、增强项目的形象感、实现决策目标,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围绕投资的需要而展开的。房地产投资分析是要积极地实施投资,或通过投资分析积极地优化投资方案,获取预期的投资效益。在同一个项目中,如果采用不同的策划方案,会得到不同的收益结果。如果没有投资分析,或投资分析失误,房地产开发就无法获取更高的收益,甚至有可能一败涂地。因此,房地产投资分析离不开科学的策划方案,房地产投资的方案决策必须依靠精细化的投资分析。实践教学的魅力在于,要表达一个观点、说明一个问题,不需要说多少大道理,利用一个简单的案例,就可以阐明课程的相关理论及其重要程度。
某房地产(别墅)项目,用地面积300亩,当时的地价40万/亩(应该是相当低了),销售价格1.3万元/平方米,两年完成销售。该项目形式很理想,理应收益丰厚,但股东却始终没有分到利润。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局面?是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出了问题?还是成本管理失控?各种猜疑纷至沓来。
通过成本分析,问题的症结便显现出来。根据某别墅项目基本成本费用表(见表1),每m2建筑面积的成本如下:
[(600+675)×(1+10%)/0.2+3300]/(1-3%-13%)=12277元/m2
别墅12277元/m2的成本与13000元/m2的销售价格对比,显然,基本无利润可言。建筑面积是房地产产品的核心指标。由于该产品的策划主要重视了产品的观赏性,而忽略了产品的商品属性,造成了容积率过低,使综合成本直线上升。如果调整产品结构和定位,同样300亩的项目就可以实现投资的目标。上述别墅案例,如果以容积率0.2建设施工,投资将会失败。由此可见,投资分析是投资的前提,也是方案策划的前提。它可以使产品数据化、形象化,为方案的制订指明具体的方向,为方案的决策提供明确的指标。将类似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先分析、后设计”在房地产开发程序中的意义。
三、实践教学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催化剂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习兴趣、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催化剂。枯燥的理论和数据只有落实到实际的投资项目,才能真实看清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本质联系,才能使基础理论具备应有的生命力。理论教学应围绕培养能力展开,并配合技能训练来进行。把实践环节引入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把课程理论与实际项目相结合,而且可以提高教学的活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填鸭式说教转变为启发式教学。
(一)数据分析案例
以数据分析为例,项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相当强的,它们之间的数据要求一旦不能满足,项目投资目标将大打折扣,甚至全盘皆输。例如,计划投资一个3000平方米的餐饮项目,试分析它的几个数据关系。假定该餐饮项目规划的规模和接待能力折合为60个标准包间,每个标准包间50平方米,每间平均10人,可同时容纳600人就餐。在这个基本数据的基础上,再来分析它的衍生数据。要保证这3000平方米的商业项目的正常运营,按餐饮的平均行业利润10%计算,即每天800人次就餐才能实现盈利目标。这样就有了消费者人流量的基本数据。
满足人流量规模必需考虑一些必备的配套数据。比如,可能有多少车辆来?需要多少停车位?店面的展示面、交通状况、客户入口、食材入口、卸货、保管、加工、备餐空间、烟道、隔油池等设施,以及水、电、气、通讯等配套是否能满足要求?在这些配套要求中,对有案可循的数据可以直接套用,判断是否符合经营要求。对由于地域、定位、客户群等方面的不同,存在变数的或没有基本数据的,则需要完成大量精细的调研、测算等实践工作。一个成功的项目,它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必须是成功的;一个失败的项目,可能只因一个数据的偏差而出现问题。上例中,如果停车位数量不能满足配套要求,带来的就会是接待能力不足、客户流失、利润减少、经营目标不能实现。
(二)实践案例的拓展
一个案例所能表达的观点、说明的问题是有限的。实践教学需要以研究深入浅出的案例为基础,举一反三,在更大范围内,更加深入地发挥实践教学的效能,尽可能用一个案例串联多方面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实践综合训练,加强课程的统一性和整体感。实践教学不是以判断出一个结论为终点,而是要以此为起点,扩大实践教学的成果,在纷繁复杂的项目投资分析中,研究各种因素内在联系,准确判断投资目标的可行性。对成功的案例,应总结其成功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改进;对失败的案例,要从失败中走出来,通过投资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进行方案的优化,进而衍生出多种方案,形成多种方案的比较,走上一条精心分析、科学决策、理性投资道路,实现投资的预期效益。
四、实践教学形式与选题
以培养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定位,一旦脱离了项目实践,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更是培养实用人才的必要环节。如何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展现实践教学的意义,其形式和选题尤为重要。
(一)实践教学的形式
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是以实际项目为背景组织教学活动,主要有两类基本形式:一是观摩性实践教学,主要利用课堂教学来完成,即通过实际项目案例,说明相关的观点,解决相关的问题。观摩性实践教学应进一步利用案例背景,进行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互动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引领学习思路,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实战性实践教学,主要以课外练习为主,即以工程案例为背景,布置相关课题,由同学在实践中明确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理论、提高工作能力。实战型实践教学应加强答疑、辅导,在课堂上适当进行点评、分析和总结。
(二)实践教学的选题与学时分配原则
实践教学的选题,如果简单地全盘照搬案例,会使教学内容松垮散漫,既耗时耗力,又不能切中主题、实现目标。课堂实践要想获得较好的效果需要合理的课题设计。应当围绕教学单元的目标,把精心挑选的案例进行提炼,使之服务于教学目标,即做到指出问题“一针见血”,解决问题“立竿见影”。应当注意的是,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工作作风的重要渠道。
合理分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在理论课时相对偏紧的情况下,实践教学必定占用理论教学的课时。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把握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时间呢?有“得”必有“失”,要“取”还得“舍”。实践教学占用的学时,可以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轻重,把一些原本计划在课堂上灌输的概念和理论,通过课外练习(作业)、课外消化的形式让学生自学完成,填补理论教学的空白。广义上讲,实践教学可以贯穿教学的始终。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实践教学课时,积极采用启发式教育、主动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应当指出,实践教学只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基本手段,并不是教学过程的全部,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掌握才是学业成败的根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用实例来串联教学内容、说明理论问题,把课程的基础理论应用于实践环节,使枯燥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既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进一步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线。厘清实践教学目标在课程目标中的作用,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这是“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兴应,张新桥.基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放性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2,(2):161-163.
[2]陈娜.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J].时代教育,2014,(7):211.
一、行为金融理论的概念
行为金融理论是从人的观点来解释金融学和投资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以及怎样形成的,把投资决策看成是投资者在一种心理上计量风险与收益并进行决策的过程,因此受投资者的心理特征影响,是经济行为科学化研究方法的一种价值分析回归。
行为金融理论以有限套利理论和非理模式为两大理论基石,其大致有这么几个重要的分支:期望理论。行为组合理论和行为资产定价模型。在市场行为模型方面,近年来行为金融理论研究中,有四种模型BSV(Barberis.Shleifer.andVishny,1998)模型、DHS(Daniel,Hirshleifer,andSubramanyam,1997)模型、HS(HongandStein,1999)模型又称统一理论模型(Unifedtheory,andmode)和羊群效应模型(HerdBehavioralModel)。
尽管行为金融理论发展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它通过心理和决策行为等因素的引入,已经成功的对证券市场的异常现象进行解释。如股权溢价之迷、流动性之迷和可预测之迷、封闭基金之迷,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小公司现象与规模现象、股票市场的季节效应、周内就效应,并可将理论运用于对投资者行为、投资经理选择和公司金融的分析中去。
在金融实践方面,行为金融研究的丰硕成果,在国外已经开始为投资行为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尤为重要的是,行为金融理论与传统的技术分析方法在许多方面建立起良好的“同盟”关系。确切地说,用传统的技术分析方法所发现的问题,可以在行为金融理论中寻求到它们存在的理论依据。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经开始了解行为金融,并把期望理论(ProspectTheory)、易犯的认知错误、后悔规避(regretaversion)、非完美的自我控制等行为金融理论应用于自身的投资实践中,以完善投资行为。一些先行者甚至还建立了行为金融投资基金,试图利用金融市场上人们的行为特性和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来完善投资策略来完善市场套利的实践。
二、行为金融学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适用性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在许多方面尚未成熟。目前一个的突出问题是过度投机性,其最主要原因就是众多中小投资者的非理。东方证券冯玉明等研究人员2001年所作的对1994年9月到2000年10月在沪深两市上市交易的A股股票月度数据的统计研究表明,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明显的动量效应,中国的证券市场不是一个有效市场,行为金融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同样存在。
(一)对我国当前股市面临的持续性低迷的解释
根据期望理论,投资者的效用(价值)不再是财富的函数,而是获利与损失的函数。价值函数与标准函数的主要区别在于参考点的存在。参考点的位置是由个体的主观印象确定的,它是个体进行比较的现状参照。价值函数在参考点以上的部分(获利区间)与标准效用函数相同,是凹函数;在参考点以下的部分(损失区间),价值函数是凸函数,且其斜率有明显增加;在参考忘附近,价值函数的斜率有明显的变动,表明人们风险态度的变化——对损失的感受大于获利。
我国股市自2001年7月份以来,一直处于弱市之中,就与投资者在价格发生逆转之后,面临不确定性的政策性因素,对风险的厌恶程度递增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心理因素作用的必然后果就是基于“羊群行为”模式的股价过度反应,此时即便宏观经济基本面有“利好”因素或管理层出台一些针对股市的“利好”政策,但由于投资者具有“损失恐惧”,不能利用所接触到的信息进行理性预期,因此,股市对利好“消息”的反应肯定与在股市上涨时不能同日而语。
笔者认为,在当前我国股市中政策还能够起较大作用的情况下,要改变股市的疲软状态,必须考虑到投资者在认知上的偏差,加大“利好”政策出台的力度和集中度,以加强投资者对于政府搞好股市的信心,影响投资者的心理。促使投资者的行为摆脱参考点以下部分的凸函数区域。
(二)对我国资本市场“圈钱饥渴症”的解释
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债券融资逐步取代了股票融资,成为国际融资的主渠道。始于1987年的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缓慢,1992年至今,股票融资远大于企业债券融资。股票市场的发展速度远快于债券市场。上市公司跃跃欲试上市募投筹资,截止2001年10月31日,上市公司在沪、深交易所累计发行股份总额为4757.35亿股,其中上市股份为1466.8亿股,总计筹资额约为人民币6300亿元。我国资本市场呈现出一种“圈钱饥渴症”的“火爆”现象。
市场时机理论是行为金融学对于证券发行。资本结构,投资等公司金融领域进行分析的一个基本理论框架。这个理论的假设前提是投资者是非理性的,而公司经理是理性的,在投资者非理性的前提下,上市公司的股价往往错误定价。假如在公司股价高估的情况下,公司经理很明显会采取发行新股的做法。而且,由于问题的存在,经理并不一定选择公司真实价值的最大化,而可能从加强自身的特权出发,在企业规模等其他目标方面最大化。这样,公司经理就会倾向子在股市进行融资,或扩大投资规模,或持有现金,或者投资于资本市场其他证券,以投资者的非理性亢奋来建立自己的“帝国大厦”。这个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圈钱饥渴症”的成因。
我国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者数量很少。资金总量也不多,整个市场投机气氛很浓。投资者为赚取二级市场差价而购买市盈率高的新股,为企业恶意圈钱提供了条件。此外,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由于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整和经理股票期权等机制的缺乏,导致公司内部问题非常严重。公司经理不是以公司的真实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而往往倾向公司经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决定了公司经理融资和投资行为决策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这也是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圈钱饥渴症”的在内原因。
三、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对我国结构投资者的启示
(一)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
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造成的行为偏差导致了市场价格的偏离,而若能合理利用这一偏差将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这就形成了行为金融学的投资策略。传统投资策略还存在投资者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变动,而人类的心理决策特征是长期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某些行为是稳定的和跨文化的,行为金融投资理念的交易策略相应也就更具有相当的持久性。从国外看,基本市场异象的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主要有价值投资策略与反向投资策略:动量交易策略,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等等。近年来,美国的共同基金中已经出现了基本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证券投资基金,如行为金融学大师RichardThaler发起的Fuller—Thaler资产管理公司,其中有一些还取得了复合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
(二)对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启示
行为金融学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开放式基金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基金份额的赎回,基金经理要根据其对赎回量的估计确定资产的流动性,而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估计投资者的行为决策方式。投资者往往在受到压力时高估风险,稍有风吹草动,他们就可能大量赎回,而从众心理又可能深化这种趋势,使基金受到更大的压力。另外,由于投资者的后悔与谨慎心理,他们常常利用人制度转移其对经济结果的责任及受到的压力,通过深入分析这一点,基金经理就能确定合理的管理费率,提高基金的运作水平。
机构投资者本应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中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的领导者,但我国的各类基金却一直是投资风格模糊。其可以考虑利用市场现象的行为金融学解释,并依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性,采取相应的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
1、反向投资策略与价值投资策略
该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好的股票。如选择低市盈率的股票。选择股票市值与账面价值比值低的股票、选择历史收益率低的股票等。行为经济学认为,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股市度反应的一种纠正,是一种简单外推的方法。
中国的股票市场素有“政策市”之称,不同的投资者对政策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消息的不完全,往往对政策信息表现出过度反应,尤其是我国的个人投资者对政策面消息的反应尤为强烈。而机构投资者的信息库和专家队伍则可以对政策的把握有一定的预见性,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反应模式,可以采取反向投资策略,进行积极的波段操作。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大量的“跟风”,“跟庄”的羊群行为。使整个市场的预测出现系统性偏差。导致股票价格的偏离,并随着投资者对价格趋势的积极跟进而进一步放大了价格与股票基础价值的偏离。这些对股票价值的高估或低估最终都会随着金融市场的价值回归而出现异乎寻常的股价下挫或上扬,也就带来了相应的价值投资机会。
ST股的股价往往在特别处理或特别转让的消息公布后现出不跌反涨的现象。从现为金融学的角度看。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上壳资源的稀缺性,这类公告效应带来的不仅是公司陷入严重困境的角度看,更是该公司可能会成为潜在并购目标,紧接着就有资产重组等大动作,给投资者带来其未来收益流价值的预期。这类股票也可以成为机构投资者资产组合中的构成之一。
2、动量交易策略
该策略的核心内容是寻求在一定期间中股价变动的连续性。如股价变动连续趋涨,则采取连续卖出的策略;如股价变动连续趋低,则采取连续买入的策略。
我国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倾向比国外同类研究的发现更加严重。根据赵学军、王永宏(1998-2000)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股市中投资者卖出赢者的概率是其卖出输者概率的两倍,而Odean(1998)的研究中,国外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卖出赢者的概率是其卖出输者概率的1.5倍。处置效应会带来股票基本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差幅,而这一差价最终的收敛意味着那些有大量资产收益未实现的股票一般要比那些有大量资产亏损未实现的股票有更高的预期回报。利用这一异象可以采用动量交易策略,也就是基于过去股票价格的走势,通过差幅获利。
另外,由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带来的锚定效应等也会导致其对新的信息反应不足,使得股票的上扬或下挫趋势会维持一段时间,因此对此也可以运用动量交易策略,从业绩变动与事后股价的这种关系中捕捉到获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