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3 15:03: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业智能技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工业产品设计;应用分析
1工业产品设计重要性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世界经济市场的大门向中国敞开的同时,中国的经济市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的许多设计优良的工业产品疯狂涌入我国,这些产品外形美观、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重要的是价位较低,国内的工业产品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从工业产品设计着手,加速企业转型为开发、设计型企业,以创新使产品更加优良,从而占领更广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做好工业产品设计不仅是提高企业生存空间的重要路径,而且是促进国力增强,充分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路径。
2.1医疗产品智能化及发展方向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硕果累累,科研成果频出,始终处于世界的科学发展的前沿,这更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领域取得的成果虽然有目共睹,但是与一些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在一些领域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最突出的就是医疗卫生和国民教育领域。特别是医疗卫生领域,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极容易成为行业发展的屏障。因此,针对我国的医疗行业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大大加快了该行业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利用通信、网络技术将信息实现医护人员、患者、医院三者之间的共享。利用智能化的医疗设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方位的监测,这样患者一旦出现问题,医护人员就能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救治,减少了对病人生命的威胁。个人电子病历的建立,使医生能轻松获取病人的病例信息,还能通过远程控制对其进行治疗工作。智能化的医疗设备,为患者的使用提供了便捷,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与初衷,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设备操作方面,在实现智能化的同时,更突出了操作起来简单特性,易学易操作,能够让不同年龄层的患者都能够轻松学会使用。智能化的医疗产品加深了患者、医护人员、医院三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打破了传统医疗体系,对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的限制,使我国的整体医疗水平得到了提高。使我国的公共医疗保健体系,从传统的医疗模式中走了出来,并逐渐向更成熟、更先进、更现代、更高端、更人性化的医疗模式方向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智能化医疗产品的发展方向,其需要更加凸显人机交互的关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制造原则,操作起来更安全、便捷。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更加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实现全方位为患者提供服务,更加注重服务的水平质量的提高。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不断完善构建体系结构,医疗资源以及患者信息实现随时随地的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医疗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钟爱。
2.2家居产品智能化及发展方向
智能化的家居产品,就是利用电子、通信、网络的先进技术,使传统的家居产品,实现自动控制的功能作用。其主要是使人们在现有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安全、惬意以及便捷,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使用过程中做到了人机交互,全方位满足用户、设备、环境三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传统制造技术生产的产品,不仅功能不齐全,样式也比较陈旧,生产过程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也比较多,生产成本投入较高,已经远远不能适用经济市场发展的需要,正在逐渐退出激烈的市场竞争。智能、便捷、高效的新型化智能家居产品,已经进入市场,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及方面。新型智能沙发的问世,使家里的语音电话、音箱、电视等设备,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就可以打开进行激活,更为先进的地方,就是连使用者都可以识别出来。关于智能化家居未来发展的方向来说,其在家居设计以及制造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与设计理念,通过智能化的技术,加强家居产品与用户之间沟通与互动,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使用户的生活品质得到提高。将家居产品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使家居产品的使用变得更加安全的同时,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通过无线互联,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需求,使用户的生活质量与品质得到很大的提升。
3智能化技术应用前景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与创新,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与发展,在工业产品的制造过程中,数字化网络技术已经普及,并逐步进入成熟阶段,其使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材料、技术不断的发展与更新,越来越多的新型智能化产品不断被研发生产出来,占据着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正逐步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安全化、便捷化和高效化,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4结语
智能化技术在工业产品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我国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提供了路径,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夯实了基础。相关人员还要对其予以深入研究,让工业产品融合更为先进的设计理念,让工业产品展现更具现代化的操控优势。
参考文献:
[1]张慧,秦志远,魏莉.数字媒体技术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山东工业技术,2015(24):125.
在今天,我们在构建工业基础设施时依然是类似于电机、涡轮和物流机车等物理机器,表面上看来和十年前的情形差不多,但实际这些资产设备已经经历了重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设备具有物联网连接功能,工业设备逐渐走进数字化时代。
根据最近的一份报告,大多数工业公司已经认识到工业物联网带来的重大好处,但有八成人表示他们没有一个成熟的计划来把握这个机遇,似乎获得物联网的那些好处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其实,随着工业设施中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成熟,企业现在可以轻松利用这一技术浪潮,通过连接实现高效的业务流程,从而提高数字化成熟度。接下来的几年,工业制造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先进。
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
人工智能给工业设备运营带来众多好处正逐渐被企业人员所认识,在资产绩效管理中利用机器学习软件算法,通过历史数据的整合分析,可以帮助现场人员预测维护故障设备,为企业提供更高的准确性、更高级的预警服务。
将复杂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实时性能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体现。通过AI技术创造更智能、可以自给自足的机器,同时能使生产线能应对各种需求的变化。
现阶段,很多企业仍然处于数字化转型的过程,连接所有工厂和车间的机器及设备资产,各种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不同的数据可能会阻碍数据分析和市场决策。
但通过传感器通信更多的设备数据,基于人工智能的资产业绩管理系统不仅可以组织和标准化数据输入,也可以增强企业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从而实现更加自动化和准确的决策。
对于目前工厂运营的一些手动流程,如工作订单和日程安排检查都将实现自动化,从而简化维护实践并提高机器的性能。
数字双胞胎带来关键优势
数字双胞胎产品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真正的数字生态系统将为企业提供关键优势,为运营的资产绩效管理提供充足的动力。
预先定义资产如何运作和执行的内容,然后利用这些信息来构建资产的复制品。字双胞胎的概念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通过每个资产的虚拟复制品测试,通知操作员关于设备的健康状况、使用寿命和性能水平。
在数字化基础上,企业完全有能力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对机器进行优化,以调整出生产线的最高生产力水平。对于过每年每秒都需要进行生产的企业来说,通过数字化避免意外停机,将可以节省数百万美元。
只要企业建立了更好理解整个工厂的运营情况的资产的数字副本,就可以识别出任何异常情况或表现不佳的设备,并酌情采取适当的措施。甚至可以更进一步,这些数据最终可以匿名化并在整个行业内共享出云,使用户获得更大的数据样本和更准确的参考。
对于一般的资产运营企业来说,其数据收集和分析统计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是,只要会利用广泛的共享数据资源以及同行经验,将能为资产管理提供更好的性能洞察力,进一步识别出设备的故障和性能问题。
增强现实颠覆设备维护
对于设备维护人员来说,并非所有的工业设备都可以接近。某些机器设备可能拥有数千个零件,而每个零件都嵌入强固的材料层,以及有可能是在世界上最恶劣的环境中运行。数十年来,在设备例行检查或资产显示错误需要维修时,都需在检查过程耗费巨大的时间和人力,检查团队需要对设备进行实际操作测试以确定问题的真正所在。
医疗技术设备制造商必须对关键医疗系统保持检查。如果医院有感染,用于检测感染的设备需要立即反应。假如一个制造商的微生物设备有任何性能问题,它会使整个医疗生态系统处于危险之中。因此,这此特殊设备需要定期监测和检查。
新技术正在迅速改变检验团队的工作模式,随着移动设备增强现实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双胞胎的支持,现场工作人员现在可以根据实时信息进行深入检查,而无需将设备脱机并进行物理分析。
想要提升学生们的职业能力,就必须从日常的专业教学中下功夫。要明确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基本思路,将专业的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养,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一、为提高专业职能进行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就像船必须有导航仪引导一样,在对本专业课程进行建设和改革时,也需要明确改革的基本思路,并以此作为课程的发展方向逐步开展课程建设。现在很多院校都已经在校内开展了一段时间的改革工作,有了一定的经验,所以在对本专业进行改革时,可以借鉴相关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变为具有操作性较强的方案。
要做大量的市场调研,了解和掌握市场对于本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对专业课程和实训内容进行调整,要始终坚持把切实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的主导思想,制定实用性较强的人才培养计划,让学生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二、对课程进行改革,提升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
有了基本的改革思路之后,就要以此为大纲对课程进行建设和改革,下面笔者从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要重新制定教学比重,打破以前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格局,要将培养学生能力作为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进行教学内容整合。首先,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明确在教学中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活动的内容比重,要建设项目教学课程,根据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将其分为测量项目教学和建筑工程基础项目教学以及施工技巧目标教学等几个方面。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开展实训内容,帮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其次,要将理论课教学现场化,即改变固定的课堂教学地点,去施工现场以及实训基地等场所进行理论部分的教学。这样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会便于学生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同时能够通过实际观看和操作提升自身对知识点的实际运用能力。最后要改进评价考核制度,加强对专业实际运用能力的考察,将实训环节的分数加入其中,促进学生对实训课的学习热情。
(二)要建立独立性较强的实训教学系统
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较好的实际运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笔者将对实训课程的建设和改革进行详细介绍。
各院校要建设较为独立的实训教学系统,要对本专业的专业岗位进行深入的研究,准确分析出该改革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以此为根据指定相应的实训目标和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方式等,并对指定的整体计划进行客观的评估,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调整,保障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方面,要保证实训教学部分的独立性,要与理论教学的模式有所区分,这样能够有效提升该部分教学的监督以及评定;另一方面,要保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度和内容的统一性,要在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优化对其人文素养的教学。除此之外,要与相关企业签订实训协议,让本校的学生能够在实习期间去合作企业进行顶岗锻炼。这样的工作机会,会帮助学生在实际的施工现场中学到很多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能力,使其符合企业对于人才的标准,为自己增加毕业后的就业机会。
实训教学是一项长久的工作,不可操之过急,以免适得其反。要设计教学计划,按步骤进行教学。第一步,要教授学生每项岗位的基础技术,并对其开展相应的技术训练教学;第二步,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技术的传授,组织实践活动巩固学生所学;之后才能让学生去合作企业进行实习,锻炼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优化师资力量与配套的教学设施
因为教师是对学生专业培养的直接执行者,所以各院校要将优化本校的师资力量作为课程改革工作的重点,要扩大本校双师型教师的规模。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来提升本校的师资水平:一方面,要引进一些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来进行执教,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为本校专业教师提供去施工现场实践的机会,通过顶岗等实际的操作经历,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进而提高其专业教学的水平。与此同时,各院校要强化本校的实训基地和配套的实训教学设施,主动寻找相应的合作企业,增加本专业的校外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而且这种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能够帮助学校及时了解各岗位的最新技术和最新的人才需求,使老师在教学时能够及时加入新的教学内容,保障本校毕业生能够符合企业的录取标准;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条高效的人才供应渠道,这种方式实现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双赢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对本专业的课程进行建设和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职业能力。各院校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训教学,要始终以市场的需要作为专业课程的主要导向,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系统,不断改进和完善本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工作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在毕业之后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之中。
作者简介:
伴随着当前高度信息化新时代的到来,在我们生活圈中,流传着微信、微博、微小说、微视频、微电影、微课等等一系列以“微”为标志的“微媒介”信息平台,为我们的现代娱乐消谴、学习探论、日常生活、开启了一个具有当前文化潮流的新时代——“微时代”。在这以当今智能手机为载体的“微时代”中,“微媒介”的具体表现有:容易申请,组建速度快,更新传递信息速度快且广,编辑内容短小精练且语言变化丰富、文化内涵简明浅显且具备通俗化,整个庞大群体中能随时随地快捷地接收和参与等等特点。小,精,浅,散,快的“微媒介”,特别是近期快速流行发展起来的“微信”,传播交流信息到情感的沟通,完全可以通过几字就实现,极易被我们当代的中职生所接受和参与。它对于中职生而言,阅读和学习耐力的时间短而有限,这就需要我们中职专业教师高密度、冲击力大地提供奇而丰富的信息内容和数量,让他们能够随时随地地在极短时间内被吸引来阅读和学习。
二、“新时代”信息技术用于美术专业教学指导的需求与挑战
鉴于美术学习是一种十分个性化、创造性的活动,它需要个性化的指导。但在实际的实训课堂上,教师只能对少数学生进行指导,很难兼顾全班,对于其他学生的疑惑与学习需求,教师应怎样及时有效地去实践呢?如果说,花更多地时间应对个别学生可能遇到的疑惑,这样,明显会大大限制班级课堂教学的效率!鉴于中职生是新型信息技术手段的敏感群体,简便快捷“微时代”信息技术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同时也对美术专业教学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和挑战,学生手机的问题是我们中职教师教学管理中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既然不能完全禁止,就得想办法,要好好地利用它,发展它。有效地允许学生在课余的时间使用。在美术的专业教学中,为了更多的学生的需求,如有一定共性的问题,只有在教师理论的讲解时给学生总结。产生个别问题心得并记录下来,教师有效地利用微博、微信平台个别的问题进行分享,提出和回答切合学生特殊需要的问题,让学生随时随地做笔记和心得,让所有观看学习,分享,有效地改变教师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微技术”用于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搭建“微媒介”教学平台在班级中搭建起自教师到学生的”微媒介”信息共享教学平台,我们的专业教师就是召集领头和发起人,把学生分为多个专业组,设立每个专业学习组的组长来当任信息的牵头人,在分组技能学习后对本小组的心得体会进行收集。并且以多元化方式为负责“微媒介”信息的收集去寻找共享资源,来和传播、分享和监督,随时随地地发表自己每天简短的感想日志、点赞、分享和评论,可以是一句话,一张图片,也可以分享别人的日志和公众号,这样切实贴切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内容,日志式的发表教学内容有效地补充了平时的课堂教学,且更便于学生的翻阅、复习和查询回顾,记录自己技能和知识成长的历程。教师计划的安排,教案的知识点的共享,就是学生上课笔记的补充;学生感想的也就是对课堂教学反馈。“微媒介”是建立在课堂教学基础上而展开的信息共享教学平台,它注重于有效地开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因此,它具备明确的目的方向性和系统规范性。这样,我们就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微媒介”进行学习和探讨。
(二)开发微课程,培养“微技能”“微媒体”教学是正常课堂教学的有益的、强有力的补充,它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单向式灌输教育,更是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共同参与其中,进行双向全面地沟通。教师是理论的讲解者和技能传授者,学生是知识问题的产生者和反馈者。建立在智能手机虚拟基础上的“微媒体”其中的表达方式是完全不同的。美术技能的获得和发展是在于手上的功夫更是建立在眼力观察和辨别上,这就给虚拟的“微媒介”沟通和教学带来可能,以至于更加便捷地介绍和欣赏优秀的作品来提高认识、欣赏和辨别能力,让学生去进行有效的认识和领悟。改变以往日常教学、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认识引导,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管理、成长的动力。在“微时代”下的“微技能”引导是“微媒介”最便于开展和最为有效的引导。首先,教师在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知识技能引导学生,图文声色并茂。这就要需要教师对技能的研究和探索能力,和学生的探索思考和自我约束能力能力。要求学生在大量信息面前学会分析思考,领悟技能方式得出自己的结论和经验。其次,在链接和分享公众号上,结交和处理各种关系中有选择性的接受信息和文化,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投身到“微时代”中,相互交流技能的发展。
(三)利用微技术,增进反馈交流的及时性、多向性和针对性在“微媒介”的环境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要求学生利用微媒介进行回应制度,教师在、分享知识、技能、作业等后,要求学生及时评价、点赞,转发等反馈手段,及时的反馈能使教师正确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快速地选择最佳方式解决教学的问题。这样,在调整教学活动时候,能更快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恰当地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学生的及时评价让教师了解到,除在实训教学的有限时间里,教师所观察到的。不同学生对美术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认识不同的情况,这样,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会产生错误的观念和认识,尽快地得到发现和纠正;正确的观念和技能方式得到及时的确立和强化、表扬和传播,从而,提高了学生自身和其他人在下一次类似的技能练习中的准确率。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技能中走上认识的偏移和弯路,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传授新技能、新知识之前,教师让学生欣赏和分享名家名作及技法视频。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是否已经形成,在练习和理论学习之后,看看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如何?这样,多次反复、逐渐加深的方式来了解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针对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微调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和适应学生的能力特点。在微媒介的平台上,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多方位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了平台的讨论和互动,能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反映和不同的学习效果,有效地反馈到正式课堂教学的调整和把握。学生之间也会在交流中顿悟和理解,毕竟他们同学之间是朝夕相处,影响是最长远的。这样,反复相应的补充,修正和提高符合了艺术的潜移默化教育规律。
四、“微技术”用于美术教学的初步成效
俗话说,学习美术要先提高眼力,“微媒介”平台的分享,它提供了便携,不管是在学习还是欣赏。学生可以以轻松、亲切的姿态走进身边的公众号和朋友圈,分享中名家的示范得以重现,高清晰的大师的名作就在身旁,让学生建立欣赏名作的眼光,站在了“艺术巨人”的肩旁上。它还为学生提供了均等的展示和传播机会。在“微媒介”平台上,学生的美术作业得以最快捷、有效地晒出来,分享到朋友圈。它形式是那样丰富多彩,既可以自我系列性地整体推介,也可以独幅配以笔记式的感想;既可图文并茂或以微视频的方式,也可以让完成作业与步骤图并列。这样实现多方位的立体性展示,既摆脱了平时有教师来挑选作品展示的为难,也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在完成优秀作业后展示的成功感。
微时代”所带来的这种崭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拓展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文化视野和能力方法,也让教学活动更加接地气,在“微媒体”平台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了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双方都可以即时展现作画现场中的状态和技巧,随时表露出作画心境和感悟、构思与过程。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评说,同学相互之间的赞赏、建议、鼓励或批评,虽然有时会缺乏点专业的深度和广度,甚至常常表现出认识的幼稚和不足,其中,这恰恰弥补了专业教师上课讲解的欠缺。同学间里相互的互动可以洞悉到知识和技能的真谛,并因此能更清晰地观察到自身学习的不足。这样一来,教学活动就不再是一种单向的行为,这不仅激发了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开启和培育了审美的意识,反过来也从学生的反馈中获得启发和修正。教师只有放下傲慢的姿态,坦诚地面对着学生,心灵也将变得开阔和明朗,不再因此孤芳自赏。学生则因此走进了美术家的心灵世界,真正成为美术教学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关键词:传感器;楼宇智能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91-02
在全区各大高职院校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电子信息、自动化控制、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选择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一直以来因为本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地位,决定了本课程以讲授各类传感器的材料特性、结构组成、测量原理等基础知识为主,不同专业开设这门课程时学生所学知识几乎没有差别。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时发现,在工作之后,有76%的学生认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非常重要;有80%的学生认为在实际工作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在学校所学知识几乎派不上用场。通过与毕业生开展座谈、与用人单位的技术工程师进行交流,发现造成这种调查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本课程没有根据开设这门课程专业的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设计,从而造成课程与实际应用脱节的现象。本文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如何进行课程改革进行探究。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领域主要涉及以建筑物为载体,对建筑物进行智能化设计、改造的生产、施工、设计等行业。毕业生的就业也主要面向与楼宇智能化行业相关的设计、施工、调试、维修、管理等岗位,目前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具体工作内容有视频监控、安防、消防,中央空调、给排水、电梯等楼宇智能系统的安装、调试、维修等。在工作中根据楼宇智能化系统的特点,传感器种类以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可燃气体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为主,相比以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中介绍的传感器种类少很多,但是要求学生掌握每一种传感器的深度相对较大,需要学生懂得每一种传感器的设计原理、电路结构、测量信号处理、安装调试、系统接入、检测维修等知识,这在原来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中是完全没有涉及到的。
为了能使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更好地适应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特点,从去年开始对我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开设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进行了课程改革。
一、 从课程内容上进行改革
根据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特点,对课程中学习的传感器种类进行了筛选,选择在楼宇智能化行业中涉及到的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可燃气体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作为学习内容。
通过改革,把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不会遇到的传感器类型从课程中删除,将更多的课时留出来对需要重点学习的传感器进行深入学习,从传感器的电路设计、测量调试、系统接入、查故排故等方面进行教学。加大实训、实践教学比重,将教学重点放到对学生的职业性、实践性教学上。
二、 从课程性质上进行改革
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从以前的B类(理论+实践)课程,改为理实一体化课程,在特定的传感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授课。在讲解传感器的基础理论知识后,马上进行特定情境下的传感器产品设计,并在理实一体化环境下对设计图纸进行验证性生产、调试,根据给定的检测要求,对学生自己设计、生产的传感器产品进行安装、测量、信号处理、系统接入,完全重现在楼宇智能化工程中各类传感器检测工程中的典型工作环节,突出课程的专业化、职业化。
三、 从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
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考核方式由笔试变为过程考核,在笔试考核时主要考察学生对传感器课程中的知识点是否掌握牢固,而无法从职业特点出发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而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本专业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
在改革后的考核中,通过对学生在完成传感器设计、制作、安装、测试、信号处理、系统接入、检测维修等每一个典型工作环节的表现情况进行过程评价,整体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过程贯穿于学习过程,通过对学生每一个重点学习过程进行考察,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根据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辅导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过程。
通过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针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领域进行以上改革,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同时课程内容与知识点与后续课程衔接更加紧密,为后续开展单片机(C51)技术、楼宇电气综合测控实训等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程改革后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上的储备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进行的课程改革是比较成功的。
参考文献:
[1] 郑春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与考试方法改革的几点措施[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支持系统;功能
中图分类号:F602.4 文献标志码:A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工业领域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从近年出口统计来看,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最大产业之一。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来看,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标志,与此同时,也决定了其在全球化经济发展分工所占据的地位。产业升级的重要标志,是决定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分工地位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装备制造业处于产业的中间领域,具有极大的产业带动性,作为整个工业的基础和制造业的核心,装备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无可取代的主导作用。
1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可以制造世界领先水平的火力和水力发电机组,大型冶金、石油化工设备等等。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重大核心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我国通过不断的努力掌握了普通机械产品的生产能力,但是这些大多数都从属于低水平的加工,对于真正涉及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核电设备制造业、干线飞机制造业、燃气机轮制造业等等,均不具备生产能力。其次,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薄弱环节在于关键部件、数控系统和发动机。数控系统通常被认为是装备的神经系统,对于装备的先进性与前沿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由于我国目前在软件技术和电子元器件严重落后,这极大程度的制约了我国装备的自动化水平。第三,无数实例证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十分薄弱。从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分布来看,相对大型的国有企业基本上处于老工业基地,它们通常都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这一负担使得改革无法推进,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很多制造业企业根本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在众多接受调查的企业中,36.56%的企业采取跟随战略以适应技术创新的大潮流,接近一半的企业主要采取的是“引进吸收”的方式提升技术水平,仅有20%左右的企业依靠自主研发谋得生存。对于多数电子与通信设备和机械产品来说,超过半数企业的核心技术是从国外直接引进的,这直接导致了自主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缺少技术创新观念。传统上对于制造业的认识仅仅局限于生产和销售领域,对于创新方面的职能并没有明确的认识,这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虽然“中国制造”席卷全球,但是我国的制造业却仅仅局限在制造,基本上不具备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缺失是我国制造业未来面临的巨大挑战。第二,最近几十年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技术创新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技术创新自身不确定性高、创新周期长、资金投入高等特点,使得制造业对于技术创新往往是望而却步。第三,缺乏具有总体设计、成套能力和系统服务功能的技术创新支持系统。从发达国家的实例来看,它们多是将设计单位、安装企业、制造企业、研究单位和用户紧密连接在一起,来进行装备产品的生产与制造。可见,装备业的发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要使我国装备制造业真正适应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化,必须给予他们以扶持,使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得以实施,核心竞争力得到确实的提升,构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支持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2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支持系统的构建研究
2.1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支持系统的构建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支持系统必须是政府主导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这批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经济机器正常运行。可见,支持系统的建立需要涉及到政府等多个部门的共同的参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关键在于确保装备制造业可以顺利的进行技术创新,确实提升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在构建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科学性原则。支持系统的构建是整个装备制造业后期发展的基础,因此是否选择了科学合理的构成要素和执行标准,成为影响支持系统构建科学性的重要因素。在选择过程中,必须要避免出现主观臆断的现象,不能随意的将要素选人支持系统当中。应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支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系统中的各要素除存在一些自身特性之外还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响作用。
(2)过程性原则。系统的运行是整个支持系统是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我们在构建系统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过程性特点。同时要注意的是,技术创新并不是一个仅仅涉及到技术问题的过程,技术是技术创新很重要的一部分,出技术之外还存在着众多相互作用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的关联方式不是一种简单的并联方式,而是相互串联的关系。也就是说,技术作为技术创新最核心的部分也不可能摆脱其他子系统而独立存在。技术创新的过程包括: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技术创新源获得、技术创新实施、技术创新产出等方面出发构建技术创新支持系统。
(3)可操作性强原则。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过分注重支持系统的理论性,而忽视了实际中的可行性问题。部分要素虽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是在现实中根本无法获得,这直接导致了研究的无效性。因此,在要素选择时一定要选取能够实际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的要素。在支持系统的构建过程中要尽力避免出现数量庞大的系统要素的情况,如果系统要素的数量巨大就会造成可操作性不强的弊端,要争取做到要素的特点和重点并重,在实际中便于操作和掌握。
2.2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支持系统的构建
【关键词】血液净化技术;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293-02
由于连续性血液净化( CRRT)具有良好的清除效应、液体平衡系统及营养补充等支持疗法的功能, 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各种危重症的抢救中。自2007年以来, 我们采用多种血液净化技术治疗17例各类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 re, ARF)患者,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7 例患者中, 男12例, 女5例, 年龄26~ 74岁, 平均43. 23 岁。导致ARF的病因: 内科性10例(败血症1 例, 急性间质性肾炎4例, 药物及生物毒物中毒5例) ; 外科性7例(大手术后3 例, 严重创伤4 例)。其中9 例系多脏器功能衰竭并ARF (脏器衰竭2个以下2 例, 脏器衰竭3 个以上7 例)。净化前血尿素氮23. 26 ) 5. 78mm ol /L, 血肌酐796. 32 ) 263. 17??m ol /L,血二氧化碳结合力< 13mm ol /L2例, 血钾> 615mm ol/L5 例; 合并急性肺水肿2 例。血透时少尿5 ) 2天。共行CRRT治疗65人次, 平均3. 8 次/人。
2 治疗方法
CRRT临时血管通路选用股静脉、颈静脉置双腔导管直接穿剌。透析液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抗凝根据出血倾向选用小剂量肝素、体外肝素( 1: 0. 8 鱼精蛋白中和)、小分子肝素及无肝素透析。根据临床是否存在高分解情况, 选择透析频率和时间。
3 结果
大多数患者经CRRT及综合治疗, 高钾血症、肺水肿、心衰、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能基本得到纠正, 自觉症状缓解。共17 例患者, 11例治愈( 64. 7% ) , 肾功能恢复正常; 6 例死亡( 35. 3% ) , 其中4 例死于多脏器衰竭(MSOF)。其中内科性ARF治愈8例( 80. 0% ) , 死亡2例( 20. 0% ) ;外科性ARF治愈2例( 37. 5% ), 死亡5 例( 62. 5% )。无一例死于ARF的并。
发症, 死者均死于凶险的原发病。
4 讨论
4.1 CRRT是治疗ARF的有力措施。据研究资料表明, 由于凶险的原发病是导致ARF的死亡原因, 但约有30%患者死于ARF 的并发症, 如死于水钠潴留引起的充血性心衰、感染、高血钾、消化道大出血等。CRRT具有如下作用: 1:及时有效纠正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及其它电解质紊乱, 稳定机体内环境; :2: 迅速清除体内过多水份, 防止肺水肿、脑水肿和心衰; 3: 改善尿毒症症状, 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大为减少; (尿毒症症状于数天内得到改善, 使病人食欲好转, 摄入增加, 提高了对感染的抵抗力;4:毒素及相关物质的清除, 可有效纠正ARF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不仅利于预防某些危险并发症, 而且有利于原发病的治疗及肾功能恢复。由于血液透析具有上述种种作用, 本组患者17 例中, 治愈11 例( 64.7% ) , 死亡7 例( 35. 3% ) ; 死亡者无一例死于ARF并发症, 说明CRRT 是治疗ARF的有效措施。
4.2 积极治疗原发病。原发病的正确治疗常可使急性肾衰竭治愈或停止进展, 对于那些病因不清, 无法解释肾功能急剧下降的病例, 应尽早进行各种方法检查, 以确定诊断和制定正确治疗方案, 从而减少病死率。本组有3例急性肾衰竭病因不明, 怀疑为肾脏疾患者。在CRRT 治疗下及时行肾穿剌明确诊断, 经细胞毒类药、激素及对症治疗, 均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肾后梗阻所致肾衰竭, 在透析治疗支持下及时解除梗阻, 保存和恢复肾功能。对于外伤性, 特别是严重创伤患者要去除病灶, 则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4.3 早期预防性透析的意义。对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净化的目的是一种肾脏支持, 我们认为急性肾衰竭患者何时行血液净化治疗不能拘泥于血肌酐的值, 而更要注重临床病情及其他器官的损害情况, 如发生有水负荷、肺水肿、重度酸中毒( pH < 7. 1 )、高血钾( > 6. 5mm ol /L )、利尿剂拮抗的少尿(尿量< 400m l /24h )或无尿(尿量< 100m l /24h )等情况即应透析,这样能尽早清除体内过多的代谢产物和水份, 改善内环境, 预防和治疗酸碱紊乱和电解质紊乱, 预防并发症, 为原发病的治疗和支持疗法创造条件。目前随着透析新技术的发展, CRRT可以滤过和吸附化学性炎症介质, 稳定内环境, 利于MODS患者渡过危险期。本组17 例内科ARF中死亡率占20. 0%,较文献报道的50%低, 可能与提倡早期充分透析有关。目前, 多数学者赞成对ARF实行早期CRRT, 国内一组病例报告显示, CRRT组ARF死亡率为33. 3%, 而非净化组死亡率为81. 1%。因此, 我们认为,ARF患者一旦有CRRT适应症, 应尽早行血液净化治疗, 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王志刚. 血液净化学[M ] . 第2版.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404 - 408.
[2] 王海燕, 主编. 肾脏病学. 第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1365.
[3] 裘晓蕙, 吴迪英. 血液净化治疗185例急性肾衰竭及预后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 9.
[4] 叶任高, 沈清瑞, 主编. 肾脏病诊断治疗学. 第1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08.
[5] 路建饶, 王姒音, 等. 血液净化技术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体会.临床荟萃, 2010: 16.
一、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的界定
(一)技术创新能力按技术创新的对象来分类,技术创新可以划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过程创新)两大类。因此,作者从研究对象出发界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基于满足市场需求或创造市场需求的目标, 通过对资源的配置、整合,制造出新产品或者变革产品的生产技术, 开辟新市场、推出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或新的组织形式,从而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可能性。 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技术创新所需资源的配置; 二是利用、整合特定资源进行产品创新或过程创新; 三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效益。简单来说, 技术创新能力是以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为主体并由此决定的系统整合功能。
(二)企业价值企业价值的本质是未来的盈利能力。本文基于资源的视角,认为企业价值是企业通过对其拥有资源的系统整合和运用,由企业资源以及整合资源的能力所决定的未来盈利能力。这种盈利能力是对企业长期发展和增值潜力的市场预期,企业目前拥有或能够控制的资源中蕴含着企业未来创造盈利的潜能。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本文选取的数据是混合数据,分别来自清华金融研究数据库、CSMAR数据库、巨潮资讯网站以及中国知识产权局网站。盈利预测数据来自巨灵金融数据库中公布的达到市场共识的盈利预测数据,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再计算而形成的。
本文选取了2007年制造业 、信息技术业共1156家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截面数据,按照本文的指标设计方案删去ST公司、指标异常数据、净资产为零的数据以及预测数据缺失的数据,最后得到305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之所以选择制造业、信息技术业这两个行业的数据,原因是这两个行业对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的披露较其他行业要全面。
反映技术创新能力的数据是2007的数据,企业价值相关变量数据的选择依据是有实际数据的年份,采用公司的实际值替代预测值;没有实际数据的年份,则采用已达成共识的投资机构的预测数据,2009年、2010年的数据是预测数据。2006年是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一年;2006年财政部又颁布了新会计准则,首先在上市公司实行。因此本文选取了2007年后的数据,数据的规范化程度高,尤其是开发支出与无形资产账面净值的数据披露。研究中剔除了以下数据:数据缺失的公司;每股净资产小于零的公司;数据异常的公司。数据通过SPSS13.0和EXCEL2003软件处理。
(二)指标设计与变量说明 本文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遵循普适性、客观性、根本性、重要性的原则,提出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如表1所示。
本文根据对技术创新能力的界定,将衡量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设计为两大维度:衡量技术创新直接产出效益的维度与衡量技术创新间接效益的维度。衡量技术创新直接产出效益的指标设计为无形资产净值所占比例、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衡量技术创新间接效益的指标设计为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积累率,这两个指标也分别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所带来的直接效果是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增加和企业无形资产的增加。当这些直接成果被应用于企业的生产、销售环节,就会表现为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企业营业利润的增长,进而带来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提升。
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本文采取Ohlson剩余收益(1995)模型,该模型是基于价值创造的视角衡量企业价值的最佳方法。本文采用的企业价值指标为预测期3年的每股企业价值(为了取消量纲的影响,采取每股数)。
EVpst=bvPSt+(1)
公式中,t是企业价值评估的时点,?子是预测期,预测期设定为3年;EVpst代表每股企业价值,bvPS代表每股净资产。
(三)假设提出从宏观、中观领域看, 一个国家或特定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其经济效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从微观领域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的问题。在对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的总体假设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具体假设如下:
假设1:无形资产所占比例与企业价值正相关
假设2:劳动生产率变动率与企业价值正相关
假设3:营业利润变动率与企业价值正相关
假设4: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企业价值正相关
假设5:企业的发展能力企业价值正相关
三、模型构建与回归分析
(一)模型1回归分析 根据研究假设构建回归模型1:
EVps=?茁0+?茁1SOA+?茁2API+…+?茁6RCA+?着
模型中的SOA代表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反映企业的规模。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资产规模,而不同资产规模的企业在盈利能力、非财务信息披露程度也不一样。资产规模大的企业相对来说,有更多的投资机会,也更重视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反之,资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则可能因为资金等问题而无法把握一些投资机会,在信息披露方面也会为了节约披露成本而简单地披露。因此,本文选取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反映公司规模。
模型1显著性检验结果:
R=0.463, R2=0.214,Adjusted R2=0.199, F=13.602, P-value=
0.000,DW=1.900
模型1具体的回归结果见表2。由模型1的回归结果可见复相关系数是0.463,说明企业价值与无形资产净值所占比例、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积累率之间具有较低的线性相关关系。模型拟合优度是0.214,修正后是0.199,说明模型拟合优度较差,但模型显著性检验通过。由表2可见模型中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性t检验的P值除资产规模、净资产收益率、资本积累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无形资产净值所占比例小于显著性水平0.1外,其他变量均大于显著性水平0.1,说明企业价值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之间的线性关系是不显著的。
(二)模型2回归分析将企业价值取对数之后与资产规模、无形资产净值所占比例、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积累率建立回归模型2:
ln(EVps)=?茁0+?茁1SOA+?茁2API+?茁3GRLP+?茁4GROP+?茁5ROE+?茁6RCA
+?着
模型2的具体回归结果见表3。由模型2的回归结果可见复相关系数是0.757,说明取对数之后的企业价值与无形资产净值所占比例、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积累率之间具有较高的线性相关关系。模型拟合优度是0.603,修正后是0.561,说明模型拟合优度较好,模型显著性检验通过。由表3可见模型中所有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性t检验的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 无形资产净值所占比例、净资产收益率小于显著性水平0.01, 说明企业价值与所有变量的线性关系显著,而且所有这些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也不存在自相关。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取对数后的企业价值与无形资产净值所占比例、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积累率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 可以证明本文的研究假设均成立。
模型2显著性检验结果:
R=0.757, R2=0.603,Adjusted R2=0.561, F=39.152, P-value=
0.000,DW=1.861
通过技术创新能力各衡量指标与企业价值的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根据以上实证分析,验证了有关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关系的五个假设中的四个假设。企业价值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各个衡量指标存在对数关系。按照标准回归系数值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得出各因素对企业价值贡献度的排序,依次是无形资产净值所占比例、 净资产收益率、资本积累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 其中营业利润增长率对企业价值的作用程度几乎为零,这说明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增长率对企业价值的作用还没有显现,这可能与本文选取截面数据分析有关,也可能与营业利润增长率状况尚未得到企业投资者的重视,这方面的疏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营业利润增长率状况对企业价值实现的效果。而反映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能力的无形资产净值所占比例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企业价值的作用显著,反映技术创新能力间接效应的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积累率对企业价值的作用也显著。而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资本积累率是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核心指标。因此, 技术创新过程中, 无形资产的形成、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Ohlson James.Earnings, Book Values and Dividends in Equity Valuation.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995,11(4): 661-687.
[2]Feltham G. A., J.A.Ohlson.Residual Earnings Valuation With Risk and Stochastic Interest Rat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9, 74(4): 165-183.
[3]傅家骥:《技术创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杨忠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综述》,《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第3期。
[5]焦玉灿、罗亚非:《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综述》,《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第7期。
[6]李向前:《企业价值研究》,吉林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7]计军恒:《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价值增长及评估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8]马维胜:《剩余收益模型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