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2-13 17:47: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3.07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

新课标中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这是一项课堂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新举措。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能自由、积极、灵活、多渠道地锻炼能力,从而掌握知识。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长期如此,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完全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其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努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亲近自然、触入社会、认识自我的意识,以及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关注自己周围社会的态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换言之,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而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也就是授之以“渔”,而不是给予“鱼”。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探索

1.创新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把握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它是一个以熟悉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和发展的多质性、多层次的学习过程,不能只是简单、单调的问答式,也不能是某种固定的僵化式,它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其内部各种因素互相依存、相互综合利用用而形成的一些稳定的、必然的联系,如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联系、智力和知识的联系、智力活动和非智能力活动的联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联系等,并将其融汇贯穿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去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2.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内容而需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法与学法。可是目前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只重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法,这与素质教育是相悖的。

三、教学思维的创新探索

1.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对学生思维的练习与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概括思维等,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练习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只要我们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能够培养出有创造精神的人才的。

2.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与求同思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有助于撞击出聪明的火花。求异思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探索性与创新精神,教师不能以一个绝对的答案封死学生灵活的大脑,扼杀他们的创造精神。

3.发展学生的质疑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要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联系课内外本学科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不训斥、不敷衍学生的提问。提问是学生自学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外显,能充分体现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1.引导学生勤于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要内化语言,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以读为本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前提。

2.让小学生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

良好的语感能力得之于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就是思考能力。小学生的思维品质正处于发展阶段,其特点是:不善于全面看问题,不善于联系看问题,不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更不善于创造性地分析。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努力让学生的思维融于阅读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语言的不同。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中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穿着的描写,引起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关注,从而以课文关键人物的“情”导出学生的“情”。在“导”这一环节中,我们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在导读中感悟、质疑、实现、掌握,促进学生自悟自得,深刻体会、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以人为本,增强创新源动力

第2篇

【关键词】语文意识;设计问题;设计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有人说:情,使语文梨花带雨,楚楚动人;智,使语文超凡脱俗,通体秀慧。所以情智交融,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效结合,是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

一、增强语文意识,明确教什么

崔峦老师说:“语文意识是一个语文老师作为一种专业的重要标识。数学老师需要数学意识,音乐老师需要音乐意识,而语文老师毫无疑问、理所当然地应该具有语文意识。所以,语文老师要用语文的眼睛看问题,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甚至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去思考、去体验。”的确,语文意识,就在我们眼前,只是我们没有觉醒,有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熟视无睹,因此创新教学便只能成为镜中月,水中花。一位老师在讲《触摸春天》时,引导学生品读描写盲女孩抓住蝴蝶这一段文字。这段文字从语文意识的角度来说,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典范性。文中这样描述盲女孩:“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老师先是用课件出示另一句子,即去掉“慢慢”“极其准确”这些词,引导学生比较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感受盲女孩创造的奇迹,同时读出作者的惊讶。既而让学生体会“神奇的灵性”指的是什么。之后创设情境:“现在大家都是安静,请闭上眼睛,伸出双手,边听老师配乐朗读边想象着做动作,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一环节的安排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安静当时的感受,使学生与安静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了解到正是因为安静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才使她抓住了这美好的瞬间。使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情感得到了熏陶。

由此可见,创新教学必须将语文意识放在首位。首先应对语言关键处关注、思考和品味。品味重点内容、重点句子、重点词语,品味表达形式,关注语言文字所传递出来的那种情感。这样建立在语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学,必然会带给学生无穷的收获。

二、巧妙设计问题,学会怎么教

教学问题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一个好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我认为教学问题的提出要像一块石头投掷到学生的思维湖海里,要能听到“扑通”一声回响,要能看到石头激起的圈圈涟漪、层层波纹。千万不要把它扔在岸边,听不到任何声息,看不到任何反应。创新教学的语文课堂一节课的主要问题不能超过三个,应该是围绕主要问题而引申出的一些追问,而不能成为主导性的大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反复研读教材,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寻找课文的恰当切入点,拎起一条明晰主线,这是创新教学成功的关键。往往有些课给人一种听起来很累很琐碎的感觉,多半原因是因为老师没有找好文章的抓手,没有设计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没有找到一个核心的词语或句子,因而导致串讲乱讲。

仍以《触摸春天》一课为例,教师以“奇迹”一词作为本文的线索,先理解“什么样的事可以称做奇迹?”接着提出统领全文的问题:盲女孩安静都创造了哪些奇迹?之后引导自由读文3-6段,画出安静创造奇迹的句子交流感悟,从而使学生感悟到盲女孩安静在这个春天的早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让学生在层次分明的朗读中悟出盲童安静创造奇迹的原因。最后悟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句话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抓住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提炼出一个核心的词语:奇迹,以核心词语为支点,才能撬起全文这个地球;以核心词语为线索,才能让散落的语言“珍珠”得以串联;以核心词语为中心,才能使全文的语言与情感具有向心力。

三、合理设计朗读,促进情智飞扬

我常常看到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处理阅读的时候,对于有感情地朗读指导仅仅限于对读的形式、读的花样、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情感的浓淡上的指导,往往忽视了对读的根本——理解内容和深化情感这两方面的指导。但创新教材却离不开对理解内容和深化情感朗读的设计。要指导学生层层深入的“读”,读出蕴含在语言文字背后鲜活的画面、深刻的道理,让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共生共进。

当然,创新教学还应注意四个减少、四个增加。

(一)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增加更深入的思考。在日常的语文课中,我发现老师们设计了很多活动,比如小组讨论、互相合作研究和写片断等。这些教学活动,是否都有必要,是值得我们教师仔细研究的。所以,在每次设计活动之前,教师都要反复斟酌:这个环节究竟是为了什么,究竟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什么作用,讨论的目的是什么,片断练习放在此处是否合适,对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有什么推动和帮助?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二)减少随意性的评价,增加有效性的评价。评价一直是我们比较关注的,尤其是课堂上的有效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更大。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非常随意,要么敷衍一下,要么漠视不管,要么评价不够恰当,不够妥帖。总之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我们应该投入更大的力量关注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性的评价。

(三)减少教师的滔滔不绝,增加学生的口若悬河。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的话语权还是尤为显著的。一节课里,学生的发言较少,体现在发言人数少,范围小,次数少。因此我们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以培养他们的思辨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反思 重建 教育理念

创新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我们要进行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必须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转变原有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张,在扬弃旧有的教育理念上,尝试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1制约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发展的几个因素

小学语文教育从当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从本质上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过程,传授知识便成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以灌输式、机械化思维方式对待教学中的一切。这种教学方式,长期制约着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水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教学目的和社会实践严重脱离,把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抹杀的一干二净。

由于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往往把教学当作自我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为舞台下的看客,主动意识提高不起来,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然,这种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和人类自身的要求提高,必然会引发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

1.1“教本位”思想严重。教师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学生则成为被动接收的客体,教师与学生成为主体与客体、能动与被动的关系。教师成为无所不能的、无所不知的圣人,决定着教学中的一切,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就像从机器中制造出来的产品,没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他们的一切早已设计好了。教师成为高高在上的君主,他有权力指挥学生的发展方向,他主宰着他的臣民――学生。

1.2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评价标准是影响创新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内容改变了很多,但考试的模式和升学的模式改变少之又少,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看的还是升学率。在学校里,还是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现在的学生家长都是跟着名校走,如果学校升学率低,学校声望大跌,好学生择别校,创收大减,这学校的日子就不好过,所以势必会换新鞋,走老路。如果不改变小学语文教育的评价标准,小学语文教育创新就是纸上谈兵。

1.3现代小学语文教育技术的缺乏。小学语文教学教育信息化必须以一定的现代的信息技术为基础,而语文作为一种传统的科目,运用现在技术的手段有限,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那么,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解决硬件和软件上的不足。这中间,教师作为信息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应具有现代教育观,转变传统观念,紧随时代步伐。

我们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小学语文教育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随着时代的进步,创新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

2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发展的途径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本质思想就是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自由性和主动参与意识,教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拥有自身特点的创新条件,这样的话,教师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帮助学生主动发展,为培养创新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2.1建立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形式。针对传统“师本位”弊端,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必然会走上历史舞台。在舞台的中央;尽情释放的舞者由原来的教师变为学生,学生成为舞台的主角,教师成为辅佐学生表演的“配角”。在这种学习中,主要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在这里起引导作用。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的过程。这样,把过去的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变为现在以学生为主;它的根本要求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很好的学习和发展。

2.2对教学工作做发展性评价,突出教学发展的功能,改变评价过于追求升学率与选拔功能。符合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的提高,要改进学校的硬件设施,树立“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素质教育观念。决不可因循守旧,消极对待,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是新课改推行中不平衡的原因之一。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尽快建立包括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推进课改机制的建立。

第4篇

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教师的悉心培养是密不可分的,他们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和看法,但是往往受到教育教学方式的束缚,往往许多创新思维被埋没,于是课本和教师成了权威的代名词,课堂上没有质疑的声音,只有随声附和,在这种氛围中,何谈创新。针对这种情况,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学生挑战精神,具有质疑的意识很重要,哪怕是一个没有价值甚至是偏执的问题的提出,都说明学生是在认真对待和思考。比如在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为什么作者少年时代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并且大胆提出“精彩和糟糕是一对伙伴”“精彩和糟糕随影而行”的结论。鼓励学生保持质疑思想,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课上允许学生质疑的做法鼓舞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又在有意无意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我的风采我设计”———创新性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

每堂课上,学生参与教学,回答问题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而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又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为了鼓励学生认真对待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创新意识,我要求学生回答主观问题要有新意。对于有新意的回答大加赞赏和奖励(比如课堂表现加分,记入综合素质考评等)。在这一激励措施的推动下,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我的风采我设计”环节,把它作为自己创新展示的另一个平台。大家努力思考,不落俗套。于是,一件件课堂精品就诞生了:例如在让同学们谈对理想的认识时,学生这样写道:你,在前方注视,让我接近你。你是我奋斗的目标,努力的方向。每一次失败后,想象你给我的鼓励。每一次成功后,告诉你,我一定可以。你让我坚强、勇敢,让我学会拒绝放弃。天空里,我与雄鹰一起搏击长空,大海里,我与海燕共同迎接风雨,为了遇见你,我珍惜自己。穿越风和雨,只为实现你!作为小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有这样深刻的感悟,我为这个学生的文采陶醉,也为我启迪学生创新性思维而自勉,可见,学生的潜力是需要教师认真挖掘的,成功的教师是引领者而不是学生思维的牵绊,放飞学生的思绪,成就学生的梦想,这大概就是教师的境界吧!

三、“我的评价我来做”———直面自我开展自评

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学习 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在一般人眼中可能会认为很简单的,似乎只要会写汉字、会说中国话,就可以教语文,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在小学里,语文是一大主课,比重不在数学之下,这样的一门课,一定不能大意。学生在这个时期很容易接触新鲜事物,对一些知识的记忆也很深刻,所以我们更不能马虎大意,以致影响学生的终生。

一、课堂的改革

在课堂上,老师切不可一味地说教,甚至是重复课本的内容,首先教师就应该精神饱满,很有激情地讲课,这样才会带动学生的热情。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讲究讲课技巧,如何生动而又有趣地讲课,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参与其中。这看似简单,实则做起来却不然,教师要经过充分的备课,利用课堂的时间设计好所讲的内容。

比如一节课四十分钟,前几分钟可以给学生讲一个笑话,引入当堂课所讲的内容,等将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正课的内容。对于一些基础性知识,难免会显得枯燥无味,所以在接下来的时候,要进行两至三个点,包括笑话、趣闻、课外话题等等,当然这些都要围绕在主课上,切不可舍本逐末。同时在课业不忙的情况下,每周都应该进行一次文字游戏,比如成语接龙,填字游戏等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会令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只要让他们感兴趣,记忆对他们来说就像是抄写文字一样简单。

二、张扬个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所谓个性,一般是指一个人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并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它被称为人类心理行为的动力来源,对人的外显行为与内隐活动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在学习上,个性可以让学生努力朝着某一目标积极进取,也促使其尽快地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实际的创新能力。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适当提倡一种自主学习,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为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创新精神得到有力的激发,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变“被动”为“主动”

众所周知,课堂上,学生听老师教的“填鸭式”教学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在语文学习上,它是一种低水平、低效率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则是指学生因为对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发自内心地想学,所以,教师要大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兴趣;同时要尽量保护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变死记硬背为大胆质疑。

2.实现由“任务学习”向“发展学习”的转化

据笔者所知,目前很多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都是将学习当作一种任务,除了完成老师所要求的学习任务之外,不愿意探索更深的未知领域,因此,学生的潜能被埋没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培养了一大批知识程度相当,各门功课水平类似的学生,由于缺少某一方面的兴趣以及特长,将来很难以有创造性的发展。

3.合理安排书本学习和实践锻炼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事实证明,通过实践来学习相关知识,不但效率高,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创新。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能够让其养成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创新水平。

三、加强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从小学生是儿童的角度来看,小学生语文教学更像是儿童文学教学。因此,对儿童进行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成为教师们的一种选择。对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可以从学生自主、课堂开放和自主预习三个方面来展开。

1.学生自主

小学生被动学习的多,那么这个问题得以改变,就需要从学生内心来分析。小学生是幼儿与少年时期的中间阶段,具有自身向往独立发展的倾向。所以,小学生自主学习能有效地增加见闻,增长知识,同时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可以说,学生自主是帮助学生走向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己课余学习什么,阅读什么,都由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自我决定,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益的。

2.课堂开放

小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课堂教学效率决定教学效果,而课堂开放程度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低。经过不断实践,我们探索出一套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学生自学——交流讨论——精讲归纳——深化练习” 为轴线,辅以四环节导学案来进行课堂拓展。这样的拓展训练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内涵与外延,使得课堂开放度高,学生主动性强,从而达到或超过了教学预期。

3.自主预习

第6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创新

目前,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资力度逐年增加,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推动着语文教育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教育工作人员一定要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进行“扬弃”,不断推陈出新。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基本文化知识积累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年龄跨度比较大,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应存在较大差异。教材编写人员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低年级和高年级之间的语文教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年级间的学习重点和学习内容存在相应差别。我国各个省市和区域学习的语文教材版本各不相同,但是基本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几大方面,这些教学内容的设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充分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目前,我国多地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对教育教学方式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开展微课。

目前多媒体在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普及和推广,多媒体更直观、生动的展示方式,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能力仍十分有限,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反复说明,则很容易被形式花哨的多媒体素材吸引,忽略教育教学的实质内容,出现严重的本末倒置问题。因此,部分教师开始尝试微课教学,教师通过利用教学视频,完整地融合课标要求,对学生提出教学问题,让他们充分思考。微课的优点在于更具有针对性,对难点问题的解析更透彻,同时可以有效缩短教学时间,给学生更多思考机会。早在2010年,广东省的多所小学就已经开始了微课教学,这种模式收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很多家长表示孩子学习语文更主动,学习成绩有明显提升,许多教育杂志都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报道,并给出了一致好评。

(二)尊重学生,进行课堂翻转。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教育人员不断创新的结果。传统语文课堂主要依赖教师讲解,导致很多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的转化,学生更多地占据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高年级小学生,因为他们对教学重点更明确。翻转课堂与微课堂一样都是国家教育部管理中心重点推进的项目,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对教学内容形成独特理解,并在教师指导下找到正确答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在互相合作中形成更亲密的同学、师生关系。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后学习,在与学生讨论之后,让学生自发组织讨论会、话剧表演等课堂模式,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并对其中偏颇提出清晰的指正,很多家长表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将语文教学当成一种乐趣。

(三)创新形式,进行课堂游戏。

课堂游戏的设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教学方法是基于小学生爱动、爱玩的天性设计的。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但是生拉硬套并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可能适得其反,利用课堂游戏模式,学生可以在玩耍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有效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但是进行课堂游戏要注意不能脱离主题,教师要围绕教学计划和课标要求进行有益的教学设计。如某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为了教会学生“b和p”的发音和拼写,教师设计了摆字母、做实验、贴花瓣等教学游戏,让每一个孩子都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充分了解这两个拼音字母之间的区别。也有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游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等融合在一起,吸引学生注意力。

总而言之,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时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突破和改良,在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的同时,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水平,保证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参考文献:

[1]刘利达.探究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时代教育,2015(06).

[2]张凤巍.基于少教多学理念下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J].时代教育,2014(06).

[3]王庭波.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第7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学生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作文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并在此基础上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才能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1.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

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其以后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部分小学生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对作文缺乏应用的兴趣,而导致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谈作文而色变”。针对这一现状,小学的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从而奠定正确的写作态度。

2.锻炼小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学习和积累了字、词、句、标点符号、语法等基本的语文知识,除了日常的练习和考试可以锻炼小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运用能力之外,作文创作也是锻炼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生在作文创作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尝试运用学过的字、词、句、语法、标点符号等,最终实现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个性

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时用文字将心中的所想所感表达和书写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出了健康的个性,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往往遵循“以作文教学课程为中心”的原则,将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为衡量作文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但是,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确立和推广,在当今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要求,在作文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尊重学生的个体的知识结构、思想志趣以及个性特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以及因势利导。

2.自主性原则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必须坚持自主性原则,赋予学生自主创作的权利,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想象力,不必拘拟于形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

3.激励原则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激励原则,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的创作行为,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乐观向上、自强自信的健康心理。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方式探索

1.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从字词的运用开始,慢慢发展为写句子,写一段话的练习,最后发展为整篇的写作。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对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以及写作习惯训练。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必须坚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要善于采取多样化的训练方法,采用音乐作文、图画作文、表演作文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出发,积极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和社会,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所见所闻,拓宽作文训练的途径和内容。

3. 采用自改互改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将作文按要求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采取自改和互改的方式,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做到尽善尽美。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认识和正确理解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原则、自主性原则和激励原则,同时注意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小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才能不断提升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个性 培养策略

根据新课标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全面激发学生求知与探索的欲望,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创新之个性就是这种教学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全面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之个性。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语文课程有了兴趣之后,才能一心一意的进行探索与求知,才能身心愉悦地学习,所谓“乐学”,就是如此。

在笔者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想方设法地进行教学方式创新,想方设法地让语文课堂生动活泼起来。为此我经常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好游戏这一特点,用丰富有趣、系统性与逻辑性的知识内容来吸引学生,以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看图说话与写话的知识教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侧重于“什么人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样的规范性的固定模式会遏制学生思维的发散与创新。为此笔者大胆采用了贴画这一形式,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图画,然后细心观察图片或者卡通画,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看贴画想到的内容说出来,还可以进行故事接龙,这样同学之间相互补充的方式,贴画的故事内容就很细致地被描述了出来,如此一来活跃了课堂气氛不说,还为学生进行看图说话,奠定了良好的故事基础。运用此类方法,不仅仅培养了学生对于学习语文以及学生语文科目中重难点知识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个性,让学生有条件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二、巧设疑问,吸引学生的好奇心

当学生拥有了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巧设疑问,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年龄都很小,而且他们对于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如果教师利用学生这个特点的话,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自然不成问题。所以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问题,要使得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关,要懂得投其所好,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笔者在小学语文课文《詹天佑》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先给出课件,一列火车从茫茫原野飞驰而来,可是当爬到半山的时候却停了下来,我就开始问学生,火车怎么停了呢?因为山坡太陡火车动力不足了怎么办?这时候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他们开始积极讨论。紧接着笔者才把詹天佑的头像从课件中导出来,讲述詹天佑的生平事迹,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找出中心句,课堂氛围空前活泼,学生积极性很高,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主旨,了解到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也为老师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创新个性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是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氛围之中,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为了让学生全民参与其中,就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养成一个善于质疑,勇于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创新,这个创新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口头的的奖励。除了上述之外,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设计动手的内容,常见的比如参与到课堂的小游戏之中,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辩论或者演讲。丰富多彩的课堂组织形式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为学生提供创新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还可以创设合理的课文情景,利用发达的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彩的直观的童话世界,在配上悦耳的声音,营造和谐欢快的课堂氛围,利用这样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答。如此一来在情景的创设下展开丰富想象,对发散自身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与个性都有很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在基础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与创新精神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学生量身定做合理的课堂组织方式,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个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