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4 10:03: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生品德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人格魅力 初中生 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66-01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专职教师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思政教育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辅以形式多样的大学校园活动。进入高校的学生已经基本是十八岁的成人,各种价值观念基本形成。人的观念一旦形成,只有在受到很大的冲击或是教训时才会改变。在此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如在青少年各种观念的形成时期,进行的教育效果好。若是在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解力时,通过教育,形成和强化正确的价值观念,哪怕面对道德沦丧的今天,学生也会坚持自己多年的道德观念行事,做出符合人性的选择和做法。所以,在初中时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好于在大学进行的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初中思想品德课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应试教育对思品课的消极影响。教师交给学生的更多是怎样做题考高分,而忽视了通过思品课程对学生观念的形成和引导。并且社会规范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才能内化,单纯地通过课堂的讲授只能让学生知道该怎样,而是否真正成为自己的品德很难说。学生的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但是师生的相互交往一直继续下去,并随着学生龄的增长和思想的形成而加深。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师生的交往是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学生获得认识的一个重要形式。学校和教师很少想到利用这种资源,通过潜移默化的身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
二、隐性课程和教师的人格魅力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教育理论界关注和讨论了60年代西方课程领域中新崛起的研究课题——隐性课程,这个概念的诞生给我们提供了审视学校教育课程的新视角。隐性课程指那些并未列入正规课程计划中,但实际上对学生发挥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及学校教育中“活教材”的存在。从这个概念的外延到内涵,可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物质-空间类,指校园建筑、地理位置和环境等显性的物化因素对学生的直接影响。第二类是组织-制度类,即学校的组织制度、教育内容、管理评价等对学生的潜在影响。第三类是文化-心理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行为心理和校园文化氛围等因素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则属于第三类的隐形课程。
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和道德品质的总和。人格魅力是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及道德品质对他人产生的吸引力。教师的性格、气质、教育教学能力和道德品质对学生产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卓越体现, 是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三、教师人格魅力的组成
1.高尚的品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高尚的品德是高尚精神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核心所在。教师本因其职业的权威性成为学生敬畏的对象,具有高尚道德的教师更是使学生高山仰止。
爱岗敬业的教师尤其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会从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判断出教师是认真对待工作,是仅仅完成任务,还是真的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努力工作。爱岗敬业的教师,是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着想,甘愿为学生奉献自己的一生,甘为人梯。
2.广博的知识
教师让学生感到最为敬佩的是广博的知识。在学生的求学路上,教师在课堂上引用经典、旁征博引、触类旁通的知识使用会让学生发出自然的赞叹之情、崇拜之情。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方面,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神的专业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对于这些知识的获得,并不是在成为教师前的学习和培训中所学得的知识就足够的。知识广和博的程度是随着个人的不断学习得到扩展的,这就要求教师做学习型教师,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3.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拳拳挚爱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德的基石。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与爱”,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尊重、信任、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和学校中才会呵护学生。
往往在实际中,老师们比较喜欢成绩好或是乖巧听话的学生,对所谓的学困生和调皮的学生很难做到真心喜欢。教师们应该看到,每一位成长中的学生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是有发展潜力的。之所以不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不符合目前的评价机制,不能给工作带来实际的好处,以这种短暂的目光来看待学生。
4.文明的言谈举止
行为是人心理活动的外化,文明的言谈举止背后隐藏的是高尚的情操和品性。教师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作为学生的学习对象,必须行为文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正是通过言行举止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意言行,注重修养,处处给学生以表率,学生受到影响,会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改变不良习惯。
教师的人格魅力需要教师强化个人道德修养和不断进取的职业道德精神,提高科学文化修养,通过理论学习提高个人思想认识,通过实践和反思美化个人行为,使学生“亲其师,信其言,效其行”,为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摘要: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侧重于政治的理论性教学,教师教授的都是模式化、固定化和形式化的品德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内容枯燥呆板不易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化则区别于教条式的教育方式,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注重生活的本体性地位,让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更加接近现实,能够帮助初中生在学习的同时结合现实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是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一方面需要我们重视品德教育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倡导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将两者融会贯通。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化过程也是实现初中生社会化的过程,帮助初中生更快地适应社会,参与到实践中,培养健康完整的人格,满足社会的不断发展。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特征
1.整体性
整体性指的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个整体性的教育,是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品德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如果单独抽离其中的一部分,都会导致教育的片面化。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品德教育和整体性生活息息相关。思想品德教育不是知识的全部,而是知行德美的全面发展,强调政治生活的整体性就是要坚持知行德美全面发展,不能割裂开来。二是要求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促进,在生活中互相感化和改变,实现共同进步。三是要求品德教育不是由专人负责的教育,而是终身的全程教育。
2.开放性
开放性是生活本身的特征,开放性的品德教育具有充分的活力,在不断创新中求发展,不断开拓进取,保持生机。品德教育的开放性要求在品德教育中不能因循守旧,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让课堂上的品德知识指导现实生活。对于社会发生的新变化,我们要进行肯定或者否定的反思,避免和外界的隔离,现代化、 国际化的社会形势要求政治教育不再是传统的封闭式和控制型教学方式,要让学生认识到教育和生活的本质联系,看到人生百态和群众疾苦。
3.实践性
实践性是指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人们不能总是纸上谈兵,需要学以致用,知向行方面进行转化。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很多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发现学到的政治知识毫无用武之地,这成为我国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悲哀。因此教师要活学活用,在教学中重视现实演练,引导学生去感悟和体验生活。
二、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技巧和方法
1.模拟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呈现生活场景的教学情境。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基本发展情况结合起来,与时俱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们思考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 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建立更加稳固的知识系统, 形成对社会正确的认知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学习范围固定在课本知识里,教学和社会生活被分离,学生难以从教育中得到生活启示。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初中政治老师模拟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知去体验,理解课本内容,从而真正做到从单一的书本中走出来,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2.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扩宽学生思维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和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创新教学方式的同时,也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师生容易在轻松 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和谐相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有所增高,思维也比较开阔,多采用故事情节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设置学习小组,让学生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学习,增加学生思想的开放性和创新性,达到创新性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来丰富和充实教材的内容,真实并富有生活化的生活案例不仅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好奇心,更让学生进入老师设定的教学环节里,这样所达到的效果远远比纯粹阐述课本理论知识效果好。
3.布置社会实践活动
课后探究生活化。思想品德每一课课后都设置了课后探究活动.以往课堂教学中对此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就是纸上谈兵,还有部分老师把它当书面作业来做。探究活动课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全体学生参与社会生活,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达到影响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后探究是课堂 教学生活化 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课后探究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知识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探究这一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实践,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因此,课前,我们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的感性知识。同时,学 生在课中所学的道德知识又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4.教师起关键作用
1)教师善于运用语言
传统的教学,就是学生听,教师讲,就是我们所说的独白式的教学。可是生活化的教学,是要我们和学生成为朋友,学会沟通 向学生吐露真心,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性提高。
2)教师要机智处理问题
课堂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很多问题,那么教师处理问题的过程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并能够机智面对,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并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很多教师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先暂时放在一边,或者敷衍了事,对于我个人而言,不如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既不伤学生的面子,也能在讨论中总结出很多东西,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情感上也得到了互动,教学效果也就十分显著。
3)教师要学会倾听
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理解并倾听他们的问题,使学生融为一体。课堂不仅是让学生倾听教师传授知识,教师也应该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这样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不但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还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只有有了和谐的课堂,温馨的课堂,师生之间才有更多真正的对话。
参考文献:
[1]牛磊.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析. 苏州大学, 2010,( 10) .
摘要:受四川甘孜藏区的地理环境和民俗民风影响,当地的中学生不仅具有普遍的心理特征,还有着不一样的性格。所以,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迎合四川甘孜藏区学生的心理特征,不仅要讲求教学艺术,还要做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本文将简单谈谈加强藏区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方法这两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藏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必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许多人认为四川甘孜藏区的中学生喜欢以武力解决问题,不接受学校的教育,有些人甚至还误以为“打架、逃学”是当地学生的“特点”,这些刻板印象,给藏区学生烙上了深深的印记。其实,叛逆是中学生在成长阶段有的经历,是获取自由、挑战权威的表现,也是无法杜绝的成长现象。所以,合理疏导学生的成长情绪,有效地减少那些极端现象,是四川省甘孜藏区应重视的教育问题。总的来说,不论是四川省甘孜藏区还是其他地区,都需要在加强教育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教师与家长的力量,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努力构建出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达到“知行合一”,使思想品德新的生命力真正焕发出来。
一、加强藏区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1)藏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由于四川甘孜藏区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所以在知识基础和积累上显得比较薄弱,没有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行为。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积累不够,没有形成丰富的学习氛围,使得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榜样和方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缺少家长的监督,使得学生在毫无学习压力的情况下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引起作业拖沓不完成等现象的发生。所以,藏区的初中生要想更好地发展自我,必须要重视自身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
(2)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复杂的社会中,不少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受到污染,在四川甘孜藏区,大部分学生过早成熟,无心念书。改革开放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利的同时,也必可避免地带来了弊。不可否认,改革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的发展,但是有些不利的东西也过早地开放出来。比如,中学生的心灵是幼稚、不成熟的,也无法分辨是非,而黄赌毒正侵蚀着学生的心灵,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除了不成熟外,中学生还极具好奇心,若社会和家长一味地禁止某些东西,学生就越想接触。在这种矛盾之下,许多学校和家长缺乏正确的引导,总是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让学生在悄悄接触时深受其害。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由于掺杂了一些暴力元素,出于某种模仿的念头,便加剧了甘孜藏区学生的野蛮行为,在舞刀弄棍时不经意便闹出了人命。还有一个必须要重视的,便是网络游戏,血腥暴力的网络游戏抓住学生追求刺激的心理,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分不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在崇尚暴力的同时,把游戏中的暴力带入到现实生活照,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3)受家庭的影响
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心智的发展,客观的说,若家庭的价值观错误,则极有可能把孩子引向歧途。其实,第一个对孩子产生影响的人往往是孩子的家长。在进行家庭的激励时,若采用不恰当的方式,则可能造成学生价值观的偏差。四川甘孜藏区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普遍存在忽略孩子思想的现象,比如有的家长语言粗鲁、蛮不讲理、铺张浪费、聚众赌博等等,这些不良的习性,对藏区孩子的性格和价值观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4)学校教育的需求
作为中考科目之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需要得到学校重视的。但是,四川甘孜藏区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对教育及教育水平发展的重视度不够,再加上思想品德在中考中占的分数不多,很多家长和学生陷入了误区,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时所花精力不够。而且,在新课改逐渐深入落实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水平也不断发展,各个学科的内容不断地丰富起来,思想政治也不例外。在新教育理念的引导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与课堂融在一起,这就需要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对新的教育方式进行探索并利用。
二、如何加强藏区学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1)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四川甘孜的初中生们与其他地方的初中生一样,也对美好事物的充满了追求和向往,富有可爱的书生意气,他们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希望用美来打扮自己,让自己的外表和心灵得到别人的赞赏。所以,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藏区教师应当重视利用中学生这一普遍的心理特点,以藏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重视学生独立意识的形成。除此之外,还应该引导他们充分认识自己,不仅看到自己优点,也正视自己的不足,在做好自我定位的基础上自信地迎接挑战。具体来说,就是以“偶像崇拜”为切入口,鼓励藏区学生在发展与变化中树立正确的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我,从而找到真实的自我,避免那些错误观念的形成。
(2)发挥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首先,引导学生重视思想品德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比较综合的课程,其中的知识点和理论性的东西与生活紧密联系,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即使藏区学生的功底比较薄弱,只要在重视力度足够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加以掌握,便可以学好这门学科。因此,藏区教师在对藏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育以外,还需要从四川甘孜藏区的生活点滴出发,重视课外的引导。具体来说,就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的小事中寻找,发现那些高尚的思想品德,理解人生的意义。
其次,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若四川甘孜藏区的学校可以把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重视建设校园特色文化,并通过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便能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彰显出具有四川甘孜藏区特色的校园文化。具体来说,可以对学校广播台、班级黑板报、宣传橱窗、文学社等途径,及时地对学校的精彩生活进行宣传,通过对学生身边的典型的挖掘,营造出积极的道德氛围,鼓励和鞭策全校师生共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比如,为了符合藏区中学生的情感接近性,在校园广播时可以使用欢快活泼的内容和语调吸引学生的注意,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融进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里,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不产生排斥心理,从而慢慢地接受广播的宣传内容,达到潜移默化改变藏区学生的目的。
最后,重视学校设施设备配置的加强。由于四川甘孜藏区的教学设备不完善,使得藏区教师开展新形式的教育受到一定阻碍。因此,当地教育部门应该以藏区学校的需求为依据,把教学所学的设施设备配备齐全,特别是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让藏区学生在多种教育形式的吸引力下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藏区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
(3)在生活实践中强调品德与信仰
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藏区教师应该以可课堂材料为跳板,把思想品德课程更大的教育意义挖掘出来,从而影响学生的道德行径。认知以实践为目的,所以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只有让学生多实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所以,藏区的思想品德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以校园和家庭为中心的生活实践,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对社会改革的方向性和必要性进行思考。除此之外,还应该以小见大,帮助藏区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并树立报效祖国的壮志雄心。
总之,初中阶段是培养藏区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德的黄金期,随着藏区学生独立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藏区思想品德教师在传授品德知识时,还应该重视对藏区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团结各个民族的力量,使整个国家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再到教学实际浅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地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心理健康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心理健康纳入了学校德育体系,并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重要任务。这一规定无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材还是教学实际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全过程。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蕴含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笔者对七级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做了如下归纳:七年级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八年级学生处在青春期过渡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处理学习分化、同学关系等各种心理矛盾;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和就业,如何选择和规划未来,如何更好地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以上这些都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在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1)正确认识自己;(2)认识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3)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4)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5)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6)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7)认识情绪的多样性,合理发泄自己的情绪;(8)学会区分情趣与兴趣,追寻高雅的生活;(9)了解好奇与从众心理,学会自我保护;(10)学会拒绝不良诱惑;(11)积极与教师交往,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12)学习在社会交往中养成宽容、谦让、合作和共享等社会行为;(13)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4)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压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对学习、事业的坚定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形成健康人格。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本身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我们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人教版)为例:七年级上下册共有16课,分别是珍惜新起点、把握学习新节奏、珍爱生命、欢快的青春节拍、自我新期待、做情绪的主人、品味生活、学会拒绝、保护自我、珍惜无价的自尊、扬起自信的风帆、走向自立人生、人生当自强、为坚强喝彩、感受法律的尊严、法律护我成长。可以看出,其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八年级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程中也有许多可利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这些都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行性。
三.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把握学生心态,引导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渐趋成熟。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实施心理素质培养,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渐趋成熟。对此,本人就教学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营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应该在课堂中营造师生关系和谐的良好教学环境。要做到师生关系和谐,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特别是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时,教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品德、智力、心理不健全的学生。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2.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
首先要讲有机渗透。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内容所蕴含的可利用资源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渗透点,任何为渗透而渗透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策略就是“顺其自然”.其次,要讲究适度渗透。在具体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适时有度”。所谓“适时”,就是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花在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只能利用5~15分钟时间)。所谓“有度”,一是要注意渗透高度,即渗透目标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二是要注意渗透梯度,即在了解学生个性心理及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尽量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可接受性及渗透的循序渐进;三是要注意渗透效度,即教师要经常搜集学生的有关动态信息,适时调整渗透的策略。
3.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适当巧移植。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关,有许多知识点蕴涵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发掘这一资源,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进行巧妙的移植,以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在新课教学的环节,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分组辩论、演小品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愉快、满意、自信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
(1)心理测验。借助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测验及其他测评工具,有助于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的放矢。
(2)角色的"移植"。根据活动需要,让学生扮演活动中某一人物角色,按角色需要进行思考和体验,揣摩该角色的思想和心理。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短剧表演。例如:在讲《老师伴我成长》时,设计了一个学生在超市遇到老师打招呼的短剧。让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和老师打招呼。让学生懂得和老师打招呼的正确方法。换位思考表演。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但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正确对待自我。例如: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否被别人起过外号,是否被别人捉弄过,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3)示范的作用。示范是一种借助于榜样来学习或掌握新行为的方法。教学中,教师通过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形象,使学生认识到信念、精神的作用,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把榜样的精神化入学生的人格培养之中。
(4)合作学习。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在教师的指引下学会合作学习;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拓宽他们学习知识的渠道,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社会。例如,第二单元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首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收集的描写青春的词汇和显示青春活力的图片,再让学生诵读歌颂青春的优美诗歌和散文,并让小组之间展开竞赛,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青春的美好。在这一课时中,主要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同时使一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表演能力等也能够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总之,思想品德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途径。这不仅是因为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本身和学科教学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而且它确实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不断渗透,不断完善与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将进入每一个学校,进入每一间教室,进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最终定会走出一条现代教育观念下的思想品德教育新路。
参考文献:
[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学【M】林崇德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7
一、促进学生生命意识的萌发
初中思品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在思想教育中,对他们进行生命意识的启蒙显得更为重要。在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的第三课就是《珍爱生命》,可见思品课对青少年生命意识教育的重视。那么,在思品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让学生萌发生命意识呢?
1.带领学生亲近自然,促使学生热爱生命。生命的原始形态最能触动人类的心灵,而最原始的生命便来自自然。自然是生命之母,是大地的精华。泰戈尔曾经就有过这样的名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前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景,以此来触动学生的生命情愫,增强他们热爱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了解实例,增强学生生命情感。生命诚可贵,为了让学生践行自己对生命的承诺,教师就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了解轻视生命的代价,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的目的。所以,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来劝告学生,虽然这些逝去的生命已经化为了尘土,但留给他们父母的是无尽的伤悲,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考,为了亲人和自己都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命。古语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不应该轻贱生命,让自己的生命如此暗淡,相反,留有生命,就有希望,就有憧憬。教师通过这样的一番教导,定能引发学生对生命逝去的感叹和对生命珍贵的感悟。如此一来,教师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学生的生命意识也在无意识形态下得到了萌发。
二、教导学生珍爱生命、关爱生命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安全隐患,我们不能完全将其规避,但我们要将其对自身的危害降至最低。而思品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政治教学的教师就要担起重任,给学生上好生命之课。而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向学生灌输生命之重的思想,让学生远离社会的黑暗面,远离社会中那些游手好闲之徒。比如:教育学生要远离,就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的危害以及无数人因为而丧失了生命。教材中还讲到要勇敢地和歹徒作斗争,但教师更要教育学生,这种斗争不是斗勇,而是斗智。我们的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不能轻易地放弃生命,所以,在斗争中我们也要时刻珍爱自己的生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伸张正义。
生命的形式是个体的,每个人都珍爱自己的生命远远不够,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学会关爱其他个体生命。孔子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对其他生命个体最好的关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教导学生不能损人利己,而应该尊重所有的生命个体,哪怕是有所残缺的生命个体,我们也要正常对待。这才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
三、激励学生提升生命的价值
一、挖掘思想品德课程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
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求教育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历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意义,树立负责任的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的主阵地,教材中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七到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提供了大量进行生命教育的素材。
1.初中一年级:下册5.1《珍爱生命》的内容,包括《生命世界美丽神奇》《生命需要彼此尊重》《珍爱生命、善待生命》三个部分,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人类应学会与地球上其他生命和谐相处,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6.1《直面挫折》与6.2《磨砺意志》教会学生从容面对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7.2《特殊保护》和7.3《自我保护》可向学生传授各种生存的知识、遇到生存危机的处理方法,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8.1《勿为小恶》、8.2《严守法律》、8.3《拒绝诱惑》使学生懂得学会拒绝不良诱惑,面对不法侵害,要依靠智慧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上册第二单元《认识自我》、第三单元《学会交往》要教会学生悦纳自己,学会与人相处,正确处理好与父母、老师、同学关系,学会主动沟通,化解矛盾。
2.初中二年级:3.1《理解与宽容》和3.3《竞争与合作》使学生懂得宽容他人,善待他人,换位思考,理解至上,公平是相对的,理智面对社会的不公平,维护正义,做负责任的公民。5.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使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6.2《维护人格尊严》让学生了解法律对公民人格尊严保护的规定,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别人的人格也不容侵犯。6.3《保护个人隐私》要求学生学会保护个人隐私,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责任感,减少因个人隐私事件而引发的人身伤害事件。
3.初中三年级虽然侧重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教育,也可适当渗透一些生命教育内容。如《认识国策、理解国策》单元,通过学习了解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从总体上看,生态资源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但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教育学生要了解国情、国策,敬畏自然和生命,增强环保意识和循环利用资源的意识,落实环保行动。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
1.情景教学法与生命教育
专家指出,如果生命教育以灌输为主,就无法真正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思想品德课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懂得生命的价值与内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实现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笔者以粤教版教材为例,通过系列的教学内容设计,来反思生命教育行为。
[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七年级3.1《我和父母》
生命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尊敬父母,理解父母、体会父母的情感,使学生拥有感恩之心。
教学要求:
环节一: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天平,天平的左托盘上写父母为自己做的事,右边写自己为父母做的事。请同学们思考这天平能否平衡?
环节二:情景体验剧:晓明放学回到家中,母亲一个人在家煮饭。晓明看了一眼母亲后便走进书房,打开电脑玩起游戏,半个小时过去,母亲提醒他该学习了,晓明说:“别管我,我会完成作业的”。又过了半个小时,母亲喊他出来吃饭,晓明假装没听见,母亲耐着性子又叫了他几次,可仍不见动静。母亲急了,冲进去强行关掉电脑。分组讨论,假如你是小明,你应该怎么做?假如你是母亲,应该怎么做?
环节三:让学生写出自己最喜欢的四个亲人的名字,然后一次划掉一个(意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每划掉一个就来谈谈自己的感受。课上到最后,学生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学生们普遍表达了“感恩”的心声,有的说,亲人时刻伴随在身边,但我从来没有为他们做些什么;有的说,亲人是我的支柱和靠山,我不能失去他们;还有的说,感谢生命,珍惜拥有的一切。
2.多媒体教学与生命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原理和概念,要让他们理解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达到很好效果。现代教育技术以其新颖的手段和丰富的信息量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增强了生命教育的渗透力[2]。
[教学设计二]
教学内容:九年级3.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命教育的目标:我们不仅要关注人类的生命,也要把关爱生命、善待生命扩展到整个自然领域,关注生态危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要求:
环节一:多媒体展示反映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国情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归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
环节二:请同学们思考面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我国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
环节三:多媒体放映一组关于校园的浪费现象。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对于环保、低碳的方式我们怎么做?
3.联系时事热点,激发生命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想品德课与时政热点有效结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时政热点中的生命教育素材进行教学。如近几年出现的几宗重大校车事故、同伴互相施救溺水死亡事故、北京摔童事件、长春杀婴案、杭州的“最美妈妈”吴菊萍,黑龙江“最美老师”张丽莉等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去思考、辨析生命历程中的种种困惑,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适时地引用一些时事材料,可使学生兴趣大增,思维活跃,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触及生命教育的灵魂,激发生命的意识。
[教学设计三]
教学内容:七年级6.1《直面挫折》
直面挫折
生命教育的目标:当前青少年的耐挫力很弱,要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做好直面挫折的心理准备,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逆境,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教学要求:
环节一:请同学们观看《千手观音》《尼克胡哲》的事迹,思考他们的事迹给了你什么启示?引导:挫折带来的不同结果完全取决于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
环节二:多媒体播放近几年中学生自杀事件,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悲剧总是不断上演?归纳:他们之所以自杀,因为自己不懂得生命的宝贵、害怕面对挫折,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总会以自残、报复等过激行为进行自我否定,轻生念头都是一时苦闷或瞬间冲动产生的。
4.案例教学法与生命教育
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上比较常见,特别是在法律知识的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即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3]。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完全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四]
教学内容:八年级7.3《维护消费权》
生命教育的目标: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利和维权途径,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要求:分析案例,探讨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案例: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播出新闻:胶囊生产企业使用皮革废料制造药用胶囊,并流入国内医药市场,这些毒胶囊铬含量超标高达90倍。大名鼎鼎的修正药业也在被曝光之列。“修正药业,专注皮鞋30年。”这是网友给修正药业拟的新广告语。同时,网友对“百变星君”皮鞋的调侃热情空前高涨。“想吃果冻了,舔下皮鞋;想喝老酸奶了,舔下皮鞋;感冒要吃药了,还是舔下皮鞋。盘点近十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地沟油、瘦肉精、皮革奶、毒胶囊、漂白大米、染色馒头、毒豆芽、避孕药鱼、塑化剂酒、镉大米等等,请指出问题食品的生产销售商损害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作为消费者应如何增强防范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是多渠道的,并非只限于学校内,限于某个学科中,只有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生命教育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保证生命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鲁文:《新课标下的生命教育》,《改革与开放》2011年第10期。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育
【分类号】G633.2
引言
初中生处于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个时期,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面对社会各种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面对社会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育的意义
现在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得到了快速传播,为人们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其中有许多不良信息也趁机混入了人们的生活,这就要求学生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坚定自己的信念。我们学习各种知识都是为了应用到生活中来,所以,课堂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生活实践,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育可以让学生学到的课本知识得到亲身体验,让学生把知识和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这也为以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提高生存能力,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育的一些策略
1.教师要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让学生的生活和课堂教学紧密相连
教师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过程中要正确的进行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深入观察学生的生活,把学生关心的事情以及身边发生的典型事件积极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讨论,然后老师再结合课本知识对其进行总结和讲解,纠正错误思想,宣传正确思想,提高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正确的看待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切实做到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其次,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交流,互相学习,经常在思想感情上和学生进行沟通,这样学生才能在讨论中大胆发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老师才能够更深入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更好地了解学生和学生进行沟通,发现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利用课堂知识和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做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2.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课堂生活化教学
第一,在教学内容方面,思想品德课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标准提出的任务是要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把当前社会发生的和自己身边发生的变化,作为教学内容引入到课堂上,树立学生在生活中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思想。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当前我们周围环境的变化展开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比如,有些学生认为环境变好了,以前的污水沟现在不见了,天比以前更蓝了,水比以前更清了,有些觉得变坏了,在路上还可以看到有人随便扔垃圾,倒污水,通过这些讨论,可以引导学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果继续对环境进行破坏,我们将失去生存的空间,面对我们的将会是臭水沟和垃圾场,从而意识到爱护和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在教学方式方面,要实行多样化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才能积极参与进来,多设置符合学生心理、年龄和生活的教学情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经常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自觉接受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内容。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班会,提出他们自己关心的或是在生活中遇到过的自己亲身经历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民主平等,也解决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让课堂从枯燥无味变成生动有趣,让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体会思想品德课对自身人格魅力提高的重要性。
3.开展生活化社会活动,进行生活体验
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要给学生创造体验生活的机会,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例如,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社区困难老人打扫卫生等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劳动的光荣和帮助他人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的思想。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战争纪念馆,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祖国强大才能不受外国侵略,而这些需要我们年轻的一代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树立远大目标和理想。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些都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增强幸福感和自豪感。通过各种各样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亲身体验,增强锻炼,拓宽学习空间,让自己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体会,结合自己在课堂学到的道理,提高分析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培养自己的优良品质,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三、结束语
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真正的感受社会体验社会,在学习中得到炼,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探索新方法,积累更多的宝贵经验,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让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生活化教学,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振卫.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5(03)
[2]陈乐新.浅谈初中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4(04)
一、联系生活,抓住实质
由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着新的评价思想和评价方式。在新课标指导下初中政治课教学效率是当代中学政治课教师应该探索的重大课题。同时新课标的实施也给我们全面正确理解中学政治教学效率提供了契机,有利于改进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中学政治课教师应该一方面努力提高自己对诸如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的相关知识的储备;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不重此轻彼,不仅注重传授知识也兼顾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疑问。对于最切己的问题,学生往往最为关注,也最有兴趣。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和课堂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政治课教师来说,中学生阶段的学生对社会现实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关注度,因此,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时事政治方面的评论。在评论时事热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的基本原则和思维方法去观察、评价现实社会中的某些事件。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利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知识、有趣的游戏、生动的故事、入情的表演以及现场的沟通、解决等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由发展,尽量让学生五官并用,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精神,使之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切实落实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产生好奇并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求知欲又称认识兴趣,它是好奇心、求知欲的升华,是人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心理状态。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因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探索活动,应得到鼓励、保护和满足。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而要想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政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面前揭示一件新事物,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这种新奇感能抓住学生的心,迫使他们去思考和理解。因此,我们的课堂更应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具体,变无趣为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中接近学习难点,消除对学习新知的陌生感和畏惧感,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兴趣盎然地学,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优化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开展课外活动还能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针对教学内容,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歌曲欣赏、漫画展览以及社会调查等。教师应在活动中给予学生温情的指导,为学生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及时鼓励,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利用家庭资源,培养孩子的美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关注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发挥家长在学生身心成长历程中的作用。当然,教师要考虑到家长的不配合因素,所以事先应跟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在上“爱在屋檐下”一课时,我为了让孩子知道“爱家人”不是嘴上说说,而是拿出实际行动,也为了孩子慢慢地形成一种爱家人的传统美德,我发给学生家长一张“爱家人”的好孩子评比活动,每一周表现佳的孩子可获得一枚章,让家长评。通过一个月的评比,家长反映,自家的孩子不再那么霸道了,也不再动不动撒娇了,那甜甜的一声问候和小小的一件礼物都让大人感动,这真正促进了培养孩子关爱家人的美德。另外,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主人。教学实践中有大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开发。这种课程资源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愉悦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品德的教育宗旨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也即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品行,而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教学时,教师不能一刀切,应该从不同孩子的特点出发,引导孩子热爱生活,具有良好的品行。如“怎样与人相处”、培养与人交际能力的品德课,我们应该积极的利用本土资源——学生本身,让不同特性的人直面人际交往,这样更具有现实意义,真正地让每一位孩子受益。
四、教学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