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疗健康信息化

医疗健康信息化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2-14 11:41: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疗健康信息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医疗健康信息化

第1篇

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做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在我国医疗卫生数据量爆发式增长背景下,医疗信息化建设面对的新命题。

系统架构可扩展诉求提升

医疗卫生数据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生命科学领域及医药研发领域。随着高通量测序的技术发展和逐步应用,生命科学领域的数据量正在高速增长,每台高通量的测序仪每天可产生约100GB的数据,仅华大基因一家中国基因公司,每天就有一百多台这样的测序仪在满负荷运行着,产生10TB的数据。

二是医疗领域。就医疗机构诊疗数据看,诊疗数据结构复杂,包含大量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单个半结构化数据(如心电图、B超、CR、CT等)的数据量远远大于单个结构化数据(如XML文档),如一张普通CT图像大约150MB、一个标准的病理图接近5GB,而一个XML文档大小约几十K,随着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转向临床信息系统,越来越多医院将重点建设PACS、LIS系统,从而产生大量非结构化诊疗数据。

除医疗机构诊疗数据外,医疗领域大数据还包括患者在医疗机构就医过程中产生的挂号、缴费、新农合基金使用情况、医保资金使用情况、诊断结论、诊疗过程等数据。根据卫计委2014年颁布的《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信息等人口健康信息需要实现长期保存,医疗领域数据量将逐年累积增加。

三是移动医疗领域。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目前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其最重要的应用就在医疗健康管理领域,从谷歌眼镜、苹果手表到耐克腕带等均具备一定医疗健康管理功能,为用户提供身体素质指标监测、疾病数据跟踪等服务。随着可穿戴式设备的快速发展,未来将产生大量的医疗健康数据。

面对来源丰富且日益膨胀的医疗卫生数据,目前医疗信息化的存储架构无法满足大数据应用的需要,在处理和查询大数据集时更是力不从心,需要设计新的以数据为中心的计算模型和系统架构,把医疗卫生各个业务系统独立的、分散的、不同品牌或不同级别的存储产品统一到一个或几个大的存储池下,形成逻辑上统一的整体,进而根据数据整合或应用整合的需要将数据迁移到相应的存储空间,从而实现医疗信息化中存储架构的统一规划和部署。

传统数据分析系统亟待变革

目前,医疗卫生数据结构较为复杂,除了普通结构化数据外,多为半结构化或者非结构化的数据,如心电图、B超、CT、MR、CR、等临床影像文件多为非结构化数据。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数据库分析系统正面临着一次历史性变革。

目前国外已经有许多机构开始深入研究医疗数据的挖掘利用,并已经从大数据中找到了与医疗卫生相关的潜在价值,例如:早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爆发的几周前,Google开发“谷歌流感趋势”延伸服务,通过分析大量用户对于流感有关词条所做的搜索记录识别流感爆发,与官方机构相比Google能提前1~2周预测流感爆发,预测结果与官方数据相关性高达97%。

苹果前总裁史蒂夫・乔布斯在与胰腺癌症斗争的过程中也应用了大数据技术,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对自身所有DNA和肿瘤DNA进行排序的人,通过分析整个基因数据的大数据文档,乔布斯的医生能基于他的特定基因组成按需用药。资料显示,胰腺癌患者的死亡率极高,出现症状后患者的平均寿命仅为9个月,5年生存率不到2%,但是乔布斯通过大数据技术开发出的个性化药物将生命延长了好几年。

相对国外医疗卫生数据挖掘的进展,我国医疗卫生数据挖掘才刚刚起步,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还停留在数据的精确性层面,而非从数据关联性方面分析挖掘数据价值,需要加大对医疗卫生大数据分析的投入,通过对医疗卫生大数据有效的存储、处理、查询和分析,辅助医生做出更为科学和准确的诊断和用药决策,帮助医院根据患者潜在需求开发全新个性化服务及自动服务,帮助相关研究机构突破医疗方法和药物革新,支持地区甚至全国医疗行业主管部门优化医疗资源及服务配置。

信息化建设应关注协同效应

大数据时代医疗信息化建设从产业角度看,未来将创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数据快速流通,精准分析的价值链条。在此链条中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信息化软硬件提供商等应明确各自定位,协同合作,才能在大数据时代做好医疗信息化建设。

(一)政府应发挥政策制定、产业发展推动作用

政府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政策制定、产业发展推动的作用。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标准建设并不完备,基础的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标准虽然已经出台,但目前并没有出台针对大数据时代医疗信息化建设中涉及的各项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及相关医疗信息架构的标准。

(二)医疗卫生机构应前瞻部署医疗信息化建设

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信息化建设主体,在进行医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有前瞻意识,勇于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医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目前,一些三甲医院已经进行了诸如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尝试,但对于大数据,医疗卫生机构的应用仍然较为保守,仍停留在BI用大数据辅助办公阶段,用于临床精准用药的较少。未来,随着大数据相关技术的逐步成熟,医疗卫生机构应逐步将大数据从辅助办公拓展到提高临床医疗服务质量方面。

(三)ICT厂商应加大上下游合作,瞄准大数据下医疗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发新产品

软硬件设备厂商作为医疗信息化技术的提供者,应瞄准大数据下医疗信息化建设新机遇开发新产品,加大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如针对可穿戴设备产生的大量健康监测数据,医疗信息化软硬件设备厂商可以与下游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将医疗服务前置,使患者能够尽快发现可能的健康隐患,甚至在家中就能通过智能终端定期查看可穿戴设备中记录的健康信息,并得到医疗机构相关医生给予的医疗健康诊断信息及就诊建议,实现“治已病”向“治未病”的转移。

由于可穿戴设备具有小巧、轻薄的特点,对电池的续航能力和CPU、无线传输芯片的功耗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医疗信息化软硬件设备厂商需要软硬件厂商与上游处理器、存储器、电源、无线通信、软板、传感器、执行器等主要零部件厂商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功耗低功能强的可穿戴式医疗产品。

第2篇

关键词:医疗 信息化 卫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卫生的需求日益增长,卫生领域只有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展开多样化的服务,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医疗卫生系统的信息量极其庞大,且相对分散,由不同科室,不同专业及不同层次的人掌握,传统的人工处理信息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质量不高,还极为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难以客观地反映问题,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服务、医卫管理等卫生领域,推动医疗部门办公的网络化和自动化,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化及信息共享,是推动卫生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及现状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的投资力度,许多地区的卫生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数字化医院建设和社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不断得以提高,这位医院管理者提供了一个便于了解医院各个部门及其医疗活动的可靠平台,有利于医院管理者进行科学地管理及决策,医疗卫生信息化为医院成本核算提供了详细可靠的基础资料,利于医院进行成本管理,同时减轻了医护工作人员的劳动,使其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病人身上,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的推广也是使国民能享有更多元化更便捷的医疗服务,诸如提前预约看诊医师,自助领取检验单,进行远程会诊等,卫生系统的医疗质量及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增强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各地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及其规范,致使各个地区之间的医疗卫生系统之间难以实现联网,数据不兼容,共享程度较难,由此加大了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投入,加之多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水平,以及工作人员对互联网的认知度、参与度较低,信息资源开发不足,缺乏完善的产品体系,及完善的解决方案和行业规范等,我国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仍有待提高。

二、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首先,应加强卫生系统上下工作人员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更新工作人员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只有抓好医疗卫生的信息化建设,才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好地服务。政府在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普及上应及时给予跟进,建立自上而下的普及概念,加速医疗卫生信息化意识的形成,将医疗信息化建设当中极其重要的任务来抓,争取争取给予政策、资金、技术上的支持,充分协调网络建设步伐,促进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作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主体,工作人员应当充分适应现代计算机软件及网络的发展,自身要有信息分辨和处理的素质,需要专业而持续的学习和培训,确保在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应用中发挥实效。

(二)构建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我国目前的医疗信息化还处于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而医院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需要需要建立相应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在卫生部及政府机构的支持下,我国卫生领域的医疗信息系统步入了以开发采用Client/Server结构和GUI界面为主要标志的阶段,我们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及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一个实用、共享、统一、高效的医疗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平台。首先,应当认识到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做足了准备再开始筹建,进行深入广泛地调查研究,对不同的网络建设方案进行反复地论证,吸取已建网单位的成功经验,确保计算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实现有机的结合,以经济、合理、实用、符合标准化、通用性为原则,以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其次,及时采集、整理和挖掘动态的医疗信息数据,完备数据库资源,将医疗卫生信息中心作为医疗信息的数据采集源,及数据存储、管理、查询、检索、传递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工作基地。数据库的建立、数据的录入和管理、隐含信息的挖掘,使完备数据库资源达到要求,使医院工作人员能充分利用医疗数据进行医院成本效益分析以及医疗科研,用临床数据信息解决医疗质量监督、医疗经费构成比例监督等问题,对医疗信息数据及时有效地梳理也更有利于数字化建设的利用。再次,提高软件运用的起点,科学开发相应的医疗卫生信息软件,规范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简化其操作流程,这需要卫生领域投人更多的人力和物力,逐步、有计划地推进医院院的信息化建设,才能使信息化更好地为广大患者、医务工作者和决策者服务。

(三)更好地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共享

由于我国各地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及其规范,致使各个地区之间的医疗卫生系统之间没有连接起来,难以实现联网,数据不兼容,共享程度较难。因此,以卫生部为首的国家机构应深入研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标准体系、医院基本信息数据集标准、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基础框架等一系列问题,着手制定并实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在医院内部及医院之间落实标准化原则,例如诊断名称、门诊的处方诊断术语等多方细节都应实施标准化,建立健康信息网,实现不同医院之间的信息整合和实时共享,不同站点的医生了通过网络进行专家指导,以及对同一个患者的病史进行统一归档,资源共享,提高诊疗水平和工作效率以及医疗的安全性。医院之间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完整记录个人的健康和医疗数据,实现信息的安全而充分的共享,改变患者被动治疗的医疗模式,使其主动参与治疗,病人可以随时随地监控自己的健康状况,还可通过远程医学得到保健咨询,以满足人民大众的医疗需求,使其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同时规划并建设医院数据的集中存储,不仅能为医疗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积累经验,还能保障医院的数据安全,以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健康管理;区域卫生;虚拟化

中图分类号:R197.324

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利用现代化的网络通讯设备及相关的配套软件为医院各部门提供对患者诊断、治疗信息与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交换等能力,同时实现用户管理保障医院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信息处理系统。

伴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新的医改规划将医疗卫生信息化作为医疗改革的有效方式之一,国务院、卫生计生委、发改委等部委相继出台了《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的政策、标准来推动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最终目标是实现与区域卫生平台、居民健康档案的融合。

1 当前国内三级医院信息化的几个特点

1.1 信息化应用差异大

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正在处于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根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13年对全国3765所医院信息化现状调查资料,以费用和管理为中心的全院网络化系统应用已经超过了87%。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发展程度地域化差异较大;缺乏统一的HIS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HIS系统模型构建和整合存在技术障碍,应用系统彼此独立和封闭。

1.2 在应用系统上,重疾病管理,轻视其他方面

在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2012~2013年度对全国29个行政区划的三级医院调查中显示,最受医院重视的是电子病历系统(EMR),比例为85.71%;临床信息系统(CIS)、数字化影像存储交换系统(PACS)、计算机化的医嘱录入(CPOE)、医院业务管理系统(HMIS)分列被选择项的第二到五位,比例分别为76.28%、61.19%、51.48%、50.94%。详细数据见图1,由图表可见,当前三级医院的信息化基本上处于只重视当前最急需的疾病管理应用方面,其他的像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等方面信息化程度不高的现状。

图1 2012-2013年度中国三级医院应用系统受重视程度对比

1.3 围绕应用构建的IT系统

目前大多数医院IT系统都是围绕应用构建的,一个业务系统通常要配置一套独立的硬件、软件,因此形成了大量信息孤岛,为PACS、RIS和HIS等业务系统提供支撑是医院信息化工作的核心。

2 当前的医院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当前医院信息化基本上都是以医院为单位进行的,不利于区域卫生平台、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医院缺乏跨专业的计算机和医疗人才;医院应用众多,需求复杂,医院信息化正处于高速发展中,不合理的规划容易引起各种问题。

3 医院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实现

基于以上的当前医院的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最新的国家政策指导文件,现对我国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作出如下分析:

3.1 利用网络、微平台发展的健康管理

目前的医院信息化系统中主要是基于传统的C/S、B/S模式,医院信息化系统是以医院内部人员作为主要使用对象以疾病管理为主的医院内部信息处理系统。以后的医院信息化发展方向应该向着全民参与的,以健康管理为主的综合化、通用化信息处理平台。普通民众可以通过传统浏览器、微信,易信等多种途径参与自己的疾病诊治、健康状况监控,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完成预约诊疗、一卡通、跨区域结算等。

未来医院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健康管理为中心。健康管理的概念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建立以个人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的过程。患者个人健康档案不仅仅在某一医院使用,还能通过网络在其他任何地方查看,如可以利用现在发展的微平台达到个人健康档案远程查看的目的。

3.2 从医院信息化走向区域卫生信息化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突破以往的医院信息化过程中各个医院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的弊端,使其与在社区建立的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实行有效对接。同时不同机构的诊断和治疗也可以通过统一的平台查看,这样可以提高疾病医治的效率和准确度,并节省费用。着力与各级医疗机构建立远程数据通道,将不同医疗机构,不同医疗机构的所有医生,为一个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与疾病的所有相关服务。从而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化从医院信息化走向区域卫生信息化的过度。

3.3 一体化和集成化

以后医院信息化的建设重点逐渐转移到电子病例的建立和普及上,而构建电子病例系统的前提是实现RIS、PACS及HIS等系统的无缝连接和信息共享,同时实现一体化的访问和控制,IT基础架构的整合是关键,同时也是实现数据管理和利用的基础。可以采用先建立一个整合的基础架构平台,然后在其上建立一个统一的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各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最终实现统一、集成的资源管理的发展路径。

3.4 业务平台虚拟化

虚拟化、云是未来的趋势。如果医院所有设备(包括核心交换机、服务器、存储等)都进行虚拟化,医院机房耗电量、机房空间、维护成本等均会大幅度降低,而系统整体稳定性却会大幅提升。同时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云计算技术,医院信息系统大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可以对医学科研产生重大影响。

4 结束语

以上是我们从事医院信息化工作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及设想,我们一直关注我国医院信息化的进程和发展,并研究和分析了国内医院信息化的现状,希望我们的文章能抛砖引玉,启发人们进一步做好医院的信息化工作。

参考文献:

[1]沈韬,计虹.2012-2013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R],2013.

[2]饶克勤.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及发展方向探讨[R].

[3]佚名.医疗行业大数据应用三点建议[J].中国计算机报,2013.

第4篇

邱委员说:“近年来,政府、医疗机构、医疗卫生行业信息产业链的主要参与者,都积极投身于医疗改革中。以医疗卫生标准为基础、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建立互联互通的区域医疗体系,逐渐成为行业和政府努力的重要方向。对于医疗信息化建设来讲,最关键的是医疗信息的共享。”

“所谓医疗信息共享,就是以前以医院为单位的、封闭的医疗诊断信息,通过网络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共享,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其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等几个层面。”邱委员说,“医疗卫生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已逐渐为人们所认知和接受。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和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的全民共享,已成为当前医疗改革和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据邱委员介绍,目前,美国奥巴马政府预期在5年内对医疗信息技术投入200亿美元,实现全国病历的计算机化。然而,我国尚需出台相关标准来确定什么信息需要共享和可以共享,还需要建立信息共享的开放标准。通过开放标准不仅可以确保信息系统的灵活性,实现不同系统的整合和互操作,还可以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跨区域和跨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有力地推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对此,邱贵兴院士提出如下五条科学的、严谨的建议:

第一,国家应投入更多的资金,并规定信息化投入标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医院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硬件改造和购置以及软件系统的升级与兼容性改善,也让一些医院面临资金困扰。一项在488家医院进行的调查表明,有54.30%的医院把缺乏资金支持列为信息化发展障碍的首要因素。在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中,大于500万元的医院占 28.81%,小于200万元的医院占52.46%。其中,三级医院的信息化投入主要集中在200万元~2000万元,亦有4.92%的医院投入高于 2000万元;三级以下医院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200万元以下,其中50万元以下的约占16.63%。《2003~2010年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医院每年应将收入的1%~3%用于信息化建设,但上述标准并不是强制性要求,很多医院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因此,在推动信息化建设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在8500亿元的医改投入中做出很好的规划,尤其是对于不发达地区,需要相应的财政补贴;对于发达地区,则要制定强制性规定,以保证持续的投入,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二,推动信息技术发展均衡化,应该全国“一盘棋”。目前地域和医院级别不同,信息化投入差异也非常大。据不完全统计,如果以每床位累计信息化投入计算,三级医院的投入明显高于二级和一级医院;华东和华南相对投入较高,上海、浙江和广东分列前三位,中、西北部则比较低,其中,上海平均每床投入资金是甘肃的 3.26倍。目前,应先推动区域化的发展,如以地级市或省为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同时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在未来时机成熟时,做到全国医疗信息共享,这不仅有利于卫生决策,也十分方便患者就医。

第三,建立中国自己的标准,扶持一批医疗信息行业产商。对于医疗信息共享,当前重要的事项是确立中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确立有助于国内企业占领医疗信息行业发展的制高点,有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尤其是设立创新基金,孵化更多的中小企业发展。

第5篇

大城市的优质医疗服务,为急救争取时间;让省、市、县(区)三级医院实现检验和检查结果的互认、健康档案数据实时调阅,使百姓异地就诊、异地医保不犯难。快步而来的浙江智慧医疗,正将蓝图变成现实。

浙江省卫生信息化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全省范围内区域卫生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完成省级、所有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和80%的县(市、区)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全省80%的居民建立规范、动态、安全共享的电子健康档案,80%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用标准化电子病历并实现共享,80%的医疗卫生机构接入卫生专网,构建比较完善的卫生信息化体系。

数据交换已逐步推进

浙江省11个地市,目前已有10个地市按照国家卫计委提出的卫生信息化总体建设框架要求,初步建成或正在建设旨在实现本地区信息互通共享的卫生信息平台。杭州、绍兴、舟山等部分地市已实现和省级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全省有4家省级医院和9家市级医院试行推广包括“诊间结算”、“检查结果互认”、“预约挂号”等智慧便民服务;有168家医院接入全省统一预约挂号平台,注册量213万多人,成功预约量561多万人次。真正意义上的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已指日可待。

在全力推进省、市、县三级平台建设的同时,浙江省还重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试点项目和居民健康卡试点建设项目。其中,由国家发改委立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试点项目,以湖州市为项目试点地区,着力建设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区域影像信息系统、医院管理和信息共享系统。居民健康卡试点建设项目则在浙医一院和舟山市开展试点工作,根据项目要求建立医院健康卡管理系统及省级健康卡密管系统,并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密管系统实现互联。

浙江省“智慧健康”战略遵循“政府主导,顶层设计;市场运作,联合建设;互联互通,便民惠民;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创新发展思路,着力提高以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服务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完善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卫生应急管理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卫生信息化体系,推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应用,推进以卫生信息资源互联共享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

浙江卫生信息化建设也存在阶段发展的瓶颈及短板,呈现“四强四弱”特征:一是“纵强横弱”。一些单线的垂直业务系统建设日趋成熟,但各信息系统各自为政、互不兼容的问题有待突破。二是“点强面弱”。部分地区和单位在加快卫生信息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全省卫生信息化的整体性、共享性仍然不高。三是“建强用弱”。对卫生信息化的建设投入力度较大,但信息系统的共享性、实用性、经济性有待提高。四是“内强外弱”。医院内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大提升,但直接面向群众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还比较少,功能还比较弱。

着眼点是便民惠民

浙江卫生信息化以“便民惠民”为着眼点,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重点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推进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同时在提高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等方面建立和应用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卫生信息系统,为老百姓提供连续的、完整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电子病历应用方面,全省80%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电子病历。实时动态采集病人的医疗服务信息建立电子病历,与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实现动态交换和业务有效协同。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方面,加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终端全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计算机终端配置率达到100%,紧密型乡村一体化村卫生室计算机终端配置率达到100%,健康体检、慢病管理、电子处方、电子医嘱、药品管理和绩效考核等系统的覆盖率和使用率均达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终端全部连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在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方面,通过建立或改造信息系统,优化诊疗服务流程,试点开展社区预约、普通号预约、检验检查预约、住院预约和在线支付功能;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提供方便快捷的自助缴费和检查结果查询服务、导医服务和即时结算服务等,推行“先诊疗后结算”、“边诊疗边付费”、“床边结算”等模式,有效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区域医疗协作方面,积极建设双向转诊、区域影像、区域心电、区域临床检验、区域HIS、区域病理、远程会诊等系统,推广“大院带县院”、“县院带乡镇”、“乡镇带村庄”模式,建立覆盖各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三级远程医疗服务和教育网络,建立和完善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实现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和共享。

为方便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和进行个人健康管理,浙江“智慧健康”战略还将启动逐步扩大到全省范围内统一识别的居民健康“医卡通”。利用市民卡、社保卡、农保卡、身份证等现有系统和载体,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和医院按照国家卫计委《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和《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及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开展居民健康卡试点。通过居民健康“一卡通”,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居民身份认证,各类个人健康信息归并、整合和共享,个人医疗服务费用跨区域跨机构的实时结报。

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浙江“智慧健康”战略重点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基层卫生、医疗保障、综合管理等五项信息化应用建设,构建比较完善的卫生信息化体系,满足系统化、精细化、高效化的卫生管理需求。

根据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现状,浙江省将着力整合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完善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和应用。重点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卫生监督现场执法、血液安全管理、卫生应急指挥等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依托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公室,有机整合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应用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三级卫生信息平台中的公共卫生数据采集交换中心,实现公共卫生信息数据纵向贯通、横向交互,同步推进公共卫生信息与电子健康档案、医疗服务系统间的有效互通和共享,实现医防信息整合。

第6篇

    1医院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实现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美国是全世界医卫信息系统研发、应用的领跑者,有 许多举世公认的成功的系统在医院有效地运转着,像盐湖 城LDS医院的HELP系统、麻省总医院的COSTAR系统、 退伍军人管理局的DHCP系统.

    据了解,SARS以前,卫生系统的各项统计数据是从 基层单位通过层层汇总、层层上报,最后才能到达卫生部.

    这种统计方法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在上报的整个过程中, 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都无法得到保证。因此,SARS的爆 发在给公共卫生体系敲响警钟的同时,也引申出了一个深 层次的问题,就是卫生系统应该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 信息化手段实现卫生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2] .

    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 长足发展。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迅速普及,医院信息系统 的开发和应用的深度发展都为医院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借助IT手段,可以使医院系统进行信息整合并建立连 续的医疗健康记录,让百姓在没有地域的限制下实现互联 互通。因此从服务成本来说医院信息化建设,在考虑医院 信息保密的同时,应该兼顾病人信息的对外共享及信息接 口的统一规范.

    2医疗信息系统存在的普遍问题 2.1信息交换不畅通 医院信息系统应该是解决医院内部的管理问题,然后 是医院内部的临床信息系统,之后才是在区域范围内实现 医疗信息共享。医院内所拥有的临床信息,需要在一个很 大的范围里共享。这个问题不单单是一个我们所说的HIS, 实际上变成了“E-healthcare”,我们把它叫做区域卫生 信息网络建设 [3,8] .

    目前,在现实中地区、医院之间的信息交换存在着很 大问题,比如患者在同一城市的A医院做的检查,到B医 院必须重新检查。如果各个医院的信息都能交换,病人拿 A医院的信息,到其它医院都能认可,就可以不用再做第 二遍检查.

    异地看病更是如此,医疗费用、标准、医保报销情况 都存在着巨大的医疗信息不畅导致的患者看病成本提高、 重复检查过多、报销程序繁琐、很多治疗费异地标准不统 一等问题,这给医疗信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2.2整体发展不平衡 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医院级别和规模、信息化投入等 都会导致医院数字化建设发展不平衡。2005年,中国医院 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对482所医院(其中三 级医院272所、二级医院189所、其他类医院21所)HIS 情况进行了调查,按经济发达、经济中等发达及经济不发 达地区分层,各区域在信息化累计投入上存在显着差异, 说明经济发达地区累计投资明显高于经济中等发达及经济 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数字化医院建设投入百分比(占医 院毛收入百分比)也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4,9] .

    2.3医院病案信息管理混乱 2.3.1缺少统一规范的病案记录要求。医生多数没有经过病 案书写的专门培训。医院管理方面对病案体例、用语也要 求不严格。所以医生书写病案太过随意,很多被其简化过 的语言,事后医生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意思。没有统一的 病案记录软件,使不同医院,甚至不同科室的病案记录软 件、方法五花八门,不便于其他医院或部门对患者病案研 究和了解.

    2.3.2患者病案缺乏连续性。同一患者,没有属于自己的像 医疗保险一样的统一记录。往往以前的病历在一家医院保 管,现在的病案又在另一家医院管理,二者互相不联系、 不承认,使患者的病情记录缺乏连续性,不能成为跟踪患 者的健康档案.

    2.3.3卫生信息立法问题。现行的法律规定要求使用“书面 的”、“签字的”或“原始的”资料才具有法律效力,而 对电子病历、电子医疗文书、电子文档、电子签名等没有 明确的法律规定,也没有信息化医院从业自律和他律的法 规性规定。从卫生主管部门来讲,最重要的:一是标准, 二是法规。电子病历的法规问题、安全性问题,什么样的 电子病历能够被法律所承认,能够被医疗应用,卫生主管 部门应该有一些规则,有一些法律.

    3新医改形势下关于对策的探讨 3.1优化医疗信息管理 通过信息化,强化医院内部人、财、物管理水平,通 过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医院成本管理和绩 效管理水平等。此外,很重要的就是要在如何优化病人就 医流程、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等方面下功夫,各种自助 设备如自动挂号机、缴费机、自助取化验单机等会取得一 定进展。银行卡会逐步与医院内部卡结合,在一些医院得 到应用,病人的缴费和就医流程会更加优化。医院会逐步 引入客户关系管理(CRM),医院的信息系统通过与电话、 门户网站、短信平台等紧密的结合,在为病人提供医疗咨询、 意见反馈、门诊预约、结果查询、信息利用等方面会提供 更优质的服务。如福州总医院2006年11月在北 京召开成人胰岛细胞移植新闻会后,在全国范围内引 起巨大反响,医院立即特设“成人胰岛细胞移植专科门诊” 来为患者服务。但由于全国各地前来咨询的人较多,为使 咨询者能得到统一及详细的信息,并对移植对象做统一的 登记和筛选,医院立即委托专业网站建立针对这一病种的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这 是CRM在医疗领域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 [5] .

    3.2对医院信息进行立体整合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思路下,医疗信息化的路线以病人 为出发点,即以病人信息获取、交流为目的完整的医院信 息系统建设,涉及临床检验信息系统、影像存储传输系统 (PACS)、医生工作站与电子病历的建设与集成。为了充分 利用医疗资源,让老百姓得到均等的卫生服务,在现有医 疗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一定要对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为每 一位公民建立个人医保帐户,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跨市区 县的医疗保险结算平台,满足居民无论在城乡或者异地的 医疗保障和结算的需要.

    纵向医疗机构整合,也就是从中心医院到社区医院、 到家庭的整个医疗环境的整合,如以大型中心医院为核心 的医疗共同体。横向医疗机构整合,如以市级综合医院为 整合目标的医疗网络。实现共享的电子病历,实现医疗资 源的共享。医疗与公共卫生的整合,如以电子健康档案为 基础的区域卫生服务网络,将医疗信息、出生信息、计免 信息、慢病管理到健康管理信息进行整合 [6] .

    3.3构建健康信息资源平台 通过实现跨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信息共享,以及医疗 资源信息共享,提高临床质量,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建立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平台.

    全体国民的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不可能建立在 单个医院的服务或者医院级的信息系统之上。另外由于人 的寿命延长和慢性疾病发生率的增高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医 疗费用幅度持续上涨的国情,都要求必须依托一个区域的 健康信息资源平台,实现各个医疗健康服务的涉众(包括 医院、社区服务站、健康人、患者、医疗保险机构、政府) 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优化有限的卫生资源配置.

    健康信息资源平台是在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模 式下,建立一个保存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区域信息 平台,经过授权的医院、社区卫生站等医疗机构可以从统 一的平台提取、更新、保存信息,解决信息共享难题:通 过信息平台实现家庭、社区、医院、保险机构、政府管理 部门信息互动共享 [7] .

    [参考文献] [1]戴廉,刘杰.新医改呼唤医疗信息化——《中国医院院长》医 疗信息化论坛引热议[J].中国医院院长,2009(7):20-23.

    [2]魏洁.横到边纵到底——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谈北京 市卫生信息化[J].中国信息化,2006(8):62-64.

    [3]相悦丽,赵玥,赵玮,等.医疗信息化现状论析[J].中国科技信 息,2008(7):158-159.

    [4]李刚荣.国内外数字化医院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J].重庆医 学,2009,38(13):1561-1563.

    [5]陈金雄.揭开2007医疗信息化发展层层面纱[EB/OL].

    (2006-12-29)[2009-11-11].emedchina.com/ hospInfo/view.aspx?id=60675&lanmuID=1097.

    [6]吉莉.IT视角解读新医改:区域卫生信息化是重中之重[J].健康 大视野,2009(15):48-51.

    [7]高昭界,方鹏骞,李彬.基于健康信息资源平台的全生命周期 医疗健康服务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9):33-35.

第7篇

输液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基于PHP的体检网站设计

武威新型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文档架构

基于健康管理的体检信息系统功能要求和应用评价

甘肃省县级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流动状况及趋势分析

远程预约专家门诊服务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建立公共卫生信息化推进公共卫生综合服务管理——以重庆市梁平县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为例

上海市黄浦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建设的思考上下齐努力 做实做好电子健康档案

卫生部印发《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两套电子健康档案系统通过评审

“2009年全军医学影像数字化新技术学研讨会”在第四军医大学举办

青岛免费推健康档案电子版实现家庭医院联网

“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2009暨海峡两岸医院信息化论坛”在江苏南京隆重举行

长宁利用信息化技术提供便捷医疗卫生服务

佛山市南海卫生局推进数字医疗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调研

“2009口腔(学)院信息化建设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IBM召开区域卫生信息化和电子档案研讨会

湖南省省长谈医疗服务信息化

莆田市投入700万元初步建成惠及城乡的卫生信息化项目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架构——节选自《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第四章

有感于美国任命新国家医疗技术协调官

电子病历的数据结构和存储

继续坚持具有军队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方向

成功建设医院数字化系统的探讨

云南省卫生厅信息资源整合平台介绍

医院物资条形码全流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基于SOA与HL7的医院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诊断质量对PACS显示系统的关键要求

电子申请单的应用模式和实现

基于Oracle的HIS序号设计原则与方法

远程医疗会诊车应用情况及改进建议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与体会

医疗项目成市核算的实践研究

霍特双参数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在医院管理中应用的探讨

肝癌术后专病数据仓库建模研究

中医病案及其在临床诊疗支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四步框架”法改变病案统计工作模式探讨

惠普适应性基础设施为同德医院HIS系统强身健体公共卫生系统知识获取机制研究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建设,提高应急响应与指挥决策能力

卫生事业要在解放思想中加快发展

卫生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重庆市区域卫生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的探讨

关于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医院信息系统自主化探讨

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信息平台建设探讨

浅谈建设县乡数字化医院的可行性

浅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在血站血液管理中的运用

实验室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探讨

浅谈基层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

基于PDA的移动式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术中临时医嘱单,提高护理安全

儿科急诊医疗纠纷问题探讨

云南省红河州麻风疫情流行现状及对策

第8篇

强化顶层设计 探索新模式

据张锋介绍,中国目前已经构建出了医疗信息化框架,接下来将逐步在医疗公共卫生健康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健康管理等领域进行规划。未来,医疗健康卡将承载全民人手一份的电子健康档案,贯通所有的医疗业务流程,最终形成一个全国互联互动的医疗健康体系。“预计到2020年,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福利体系基本全部形成,实现一网覆盖、一卡通,以及信息资源统一的融合共享。同时依托信息化技术,真正建立一个人口全覆盖、生命全过程、工作全天候、中西医并重、全民健康的医疗信息服务基础。”

“在‘十三五’规划中,医疗和人口健康信息惠民规划也是核心组成部分。”张锋指出。预计到2016年,要初步实现医疗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到2017年,实现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在全国各个领域能够有应用。据了解,卫计委下一阶段工作重点侧重三方面,一是建立覆盖全国的远程医疗网络,依托三级医院延伸放大优质医疗资源,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二是进一步挖掘医疗大数据价值,不局限于简单的数据聚类,更要侧重数据分析和应用挖掘;三是研究医疗信息化的安全与标准建设。

“我们希望构建一个多方参与的机制,政府、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企业、民众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共同探索新的模式。”张锋表示。

打通关键环节

建设“云+端”未来医院

要打造出完善的医疗信息服务体系,标准统一是重中之重。目前,医院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不同医院的信息标准存在差异,缺乏信息标准的统一架构和统一数据库,医院间信息不共享,难以发挥互联互通效力。

张锋指出,医院信息管理软件寿命一般为10~15年,在更新迭代过程中要逐步实现信息标准化的替代,推动医疗信息共同标准的建立。在具体实践中,医院管理者一方面要打通医院信息系统脉络,实现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医疗健康云平台与移动端,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智慧医疗流程,改变医疗模式,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与管理效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推出的“互联网+医院联盟+医生”的健康云平台代表着未来医疗健康发展的一个创新方向。“其核心就是利用信息系统对医疗模式进行智慧化改造。”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