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2-14 14:57: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1篇

摘 要:大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其生态文明程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危机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具有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因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态意识、浓厚的生态情感、坚定的生态信念、规范的生态行为,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的归旨。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7-0239-02

工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类利用对自然资源毁灭式的开发来满足自身日益膨胀的物质需求,不惜以破坏生态为代价。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的一种实践活动,历史地发挥着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特殊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资源,此时更应站在时代的角度,突破其原有的价值界定,不仅要服务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同时也应注重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可靠的思想保障和有力的精神支撑。在新的形势和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将目光更多地转向生态视角。以培养“生态人”为目标,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涵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概念厘定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指:“基于‘生态的价值’之上,通过改变人的思想和行动,调节人与生态的关系而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生态的意义关系。”[1]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具有着其特殊的价值结构体系,它主要彰显在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深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涵。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表现为对于生态的价值,即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对于生态主体的意义关系,直接作用于生态,对于缓解生态危机,实施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主体是人。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是通过实践活动,以此来实现其生态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方式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彼此间互动行为所构建的实践活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具体表现

第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2]人的行为会受到思想这个先导的支配,加强大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可以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抓手,改变其固有的思维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消除“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思想的荼毒,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第二,帮助大学生规范日常的生态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应利用自身优势发挥积极的作用,合理地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生态行为,养成大学生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生态行为是生态道德的外显因素,培养良好生态行为是塑造生态人格的归宿。”[3]通过不断规范大学生的生态行为,逐步将他们培养成适合新形势发展需要的“生态人”。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的困境

(一)生态教育合力尚未完全形成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它的实践过程需要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想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只有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能创造有利于塑造大学生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发展的良好氛围。但现况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1.家庭生活中生态道德模范不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某些家庭成员做出一些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这些对正在树立生态道德观的大学生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一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生态意识淡薄,生活习惯上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在生活中存在浪费资源以及破坏环境等现象。成长在这样家庭里的大学生被这些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导致学校的生态道德教育受到极大阻碍。

2.社会公众的生态意识观念淡漠。根据我国环境部门对社会公众生态意识的调查显示:在我国,社会公众的生态道德意识普遍偏低,表现出“认同度高、知晓度低、践行度不够”的状况,社会普遍性的生态意识冷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相对薄弱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显性教育,还包括环境熏陶式的隐性教育。只有两种教育模式相辅相成,才能获得较好的教育成果。目前,有些高校将目光过分集中于课堂教育,而忽略环境熏陶,导致其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不足,使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1.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校园基础设施、活动场所的建设中没有融入生态理念。当前许多高校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客观上大大提升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但在建设过程中却缺乏对生态文明的宣传与引导,没有给大学生以知识的启迪和心灵的熏陶。

2.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教育理念的落后、教育内容不系统完整、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等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良好校风学风的树立无法依托生态文明教育得到实现。

(三)大学生生态意识淡漠、生态行为失范

大学生作为社会热点问题最为敏感的人群,对于近年来我国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等状况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但落实在个体本身上还是存在着生态意识薄弱淡漠,生态行为失范等问题。

1.大学生生态意识淡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国民的生态意识水平普遍不高,大学生的生态意识也处于比较淡薄的层面。现今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并没有从个人做起,把保护环境当成自己的责任,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某些行为会造成环境的破坏,这说明大学生自我的生态意识薄弱,需进一步加强巩固。

2.大学生生态行为失范。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环境的支持,虽然大学生在国家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下,具有基本的保护生态的意识,但将意识转化为实践的努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虽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利于环境保护,但出于方便和利益等方面考虑,其仍会实施一些不规范的行为。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的对策

(一)健全生态保护法律法规

完善的生态保护法制体系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提供最有力的支撑。首先,完善生态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在最近的几十年中,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制定了很多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并予以实施,通过法律的手段来引导大家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效地减少了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加快推进生态保护方面的立法,制定相应的标准和实施细则等。利用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对人们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的行为方式进行约束。其次,坚持严格执法。如果说生态法律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那么执法情况则是这种实施保障的唯一途径。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完善生态执法体系,提高执法力度。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运行机制,对于谭ǚ矫娴牟徽之风必须严打,制定严格的执法标准。

(二)构建生态型校园文化

校园生态文化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态教育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可以促进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和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在优秀校园生态文化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之下,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便获得了对生态保护的认同,并落实于行动。首先,构建校园物质生态文化。在学校基础设施建造过程中,应将塑造良好的校园自然生态和景观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贯穿其中,充分重视校园规划的合理布局,提升校园绿化率,加大对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增进大学生对于自然的喜爱之情。其次,构建校园精神生态文化。校园精神生态文化的形成除了课堂生态培育之外,也是在校园日常活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学校应加大对绿色生态理念的宣传。如:号召全校师生一起践行“光盘行动”;倡导学生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丢弃;珍惜学校公共资源的使用等。

(三)重视家庭生态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石,是学校教育的助手和补充。良好、和谐的家庭生态道德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程度。营造家庭生态道德教育氛围,就是要致力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道德培育和家庭生态观念塑造相一致,将生态道德教育延展至家庭环境当中。首先,要转变家长对于大学生的生态教育观念。以往家长在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上注重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教育,忽视了生态道德教育。因此,家长应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次,家长应注意提升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家长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言传”,更多的则体现在“身教”,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珍惜粮食、节约水电,在购物时自带购物袋等行为可以有效地带动大学生的效仿,家长具有较高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行为会在无形之中使大学生也养成这种意识和行为。

(四)营造社会生态舆论氛围

大学生是促进社会信息共享化的主要群体之一,他们的思想观念在受到社会舆论信息影响的同时,也引导着社会舆论走向。良好社会生态舆论氛围的营造主要应从完善的社会制度规范和良性的传播媒介导向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完备的环境保护制度是营造良好社会生态舆论氛围的源泉。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土地开发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碳排放标准制度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制度,并建立与其相对应的监督制度。通过健全的生态保护制度和生态监督制度来规范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生态行为,呈现出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社会生态舆论氛围。其次,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互联网对于社会生态舆论氛围的营造功能。应加大大众传媒对生态文明的宣传和普及力度。通过对生态环境宣传栏目、生态公益广告宣传片的增设,呼吁民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倡导人们规范自身生态行为习惯,从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点滴做起,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绪林.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第2篇

认为,人的思想是在后天的外部教育环境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新媒体时代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大学生驾驭新媒体的能力更强,占有的信息更丰富,从而提升了他们的主体地位,而这种提升也增加了施教的难度。由于多样化的信息手段,大学生在知、情、意、行等环节上所需要的知识基本上都可以在网络空间中自行获得而加以自我内化。这就要求教育主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他们自行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上,这样就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与此同时,各类信息的丰富性和获取便捷性,使大学生思想认识的波动性和思想观念的实践检验周期增加,这使得思想政治过程教育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增强。新媒体的出现,不但给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方向性带来了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性和渗透性的难度。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适应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新媒体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从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立德树人”,与之相适应,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青年学生自然是各种思想文化观念争夺的主要对象。在当前社会转型、利益多元的条件下,要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任务,从根本上说还要依靠具有知识的大学生。因此,在新媒体时代,面对虚拟网路的无情感状态,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重大学生的情感和情绪状态,使积极的情感因素向着有助于的健康方向发展。而如何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也特别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就明确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和方向。新媒体条件下创设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正如同志所强调的:“……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努力的重点,而新时期高校文化建设需要将新媒体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教育功能,把网络文化、手机文化等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形成一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文化空间,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优势相互交融,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我们的任务和目标确定后,必须要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和手段创新。这为我们在新媒体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因此,面对新的媒体环境,不断探索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实现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适应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多媒体条件下仍应坚持并改善“灌输”方法。列宁强调:“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首先学会自我“灌输”才能“灌输”别人,形成有时代特色的有效的“灌输理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理念上的与时俱进和实践上的实事求是。在延安开展学习运动时就指出:“本领恐慌。”认为“开铺子”,就要不断进货,否则就易倒闭,所以自觉地学习的基本理论是根本。当然,理论的有效传播离不开先进的方法,这就是要实现“灌输”内容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将教育的基本内容有机地融入新媒体的形式之中,让形式服务于内容,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要改变传统的简单说教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读经典著作,给学生以思考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和思想大师对话。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针对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与要求,借助新媒体采取师生互动的多种形式共同探讨、研究、回答和解决时代、社会、人生所提出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实现师生之间双向互动交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除传统的多媒体教学PPT之外,还可以加进各种与教学相关的视频链接、论坛、微博、博客、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主流价值观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化解互联网上大量的不良信息给学生思想上造成的困惑,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而在开设网络课堂和网络谈心等这些活动之外,还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网络平台建设,通过这个平台将最新的优质资源转化为视频等音像资源,实现共享。要注重对新媒体的研究,探索新媒体环境下高质量的新媒体教学软件、数据库,加快数字化教材体系建设,并以此构筑新媒体教育阵地,逐步建立起立体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

最后,在实践中,应注重利用新媒体开展有关已发事件的调研和测评,掌握一些重大的政治和社会事件发生之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以便使其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及时有效。积极向上的娱乐活动,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各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会如“研究会”、“三农研究会”等社会团体等都具有积极的育人功能,让对人的教育与对社会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提升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党的十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这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面对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趋势,我们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双刃剑”功能中积极的一面,重视网络、关注网络并做好网络管理和网络控制工作,及时关注网络技术新进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新媒体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三、结语

第3篇

>>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分析 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讨 新媒体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新媒体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视阈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手机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新媒体依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手机媒体视域下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及实效性研究 如何加强新媒体视阈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陈先红,何舟.新媒体与公共关系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30.

[3]朱林,胡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群众,2008(07).

[4]杨晓慧.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高校理论战线,2009(07).

[5]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9(06).

[6]肖学斌,朱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09(07).

第4篇

和内容这四个方面,论述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努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

法科学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3)-02-0017-01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在社会、家庭等多方面教育主体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既丰富和完善了一部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又根据社会的进步与时俱进地开创了许多新方法,但从实践层面总结来看,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一、从教育者主观方面看

1. 重理论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理论宣教中的灌输作用不容置疑,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太注重灌输教育也存在许多不足,产生一些弊端。一是理论宣教的内容存在理论与社会现实、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使一些学生产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喊口号的感觉,对现有的政治理论不感兴趣,甚至存在厌恶情绪。二是理论宣教形式相对单调,忽视了其他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把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对象,忽视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主体的一面。

2. 重言传、轻身教

“身教示范”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应是既重言传又重身教的榜样示范。但是,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却只重“言传”,而忽视了“身教”,课上课下、工作里外出现言行不一者比比皆是。另外,随着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生活领域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延伸到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或多或少地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以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从根本上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

3. 重传统轻现代和重现代轻传统现象并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理应成为一股合力,各自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共同应对和解决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然而,事实上,在具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却存在着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惯用传统方法,对现代方法利用不充分,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单一化、空对空、说教式的模式,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二是,现代方法被过度应用,使传统方法的主导地位日益受到排挤。

二、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层面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发展是为其在实践中正确应用而服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在于落实到实施过程中,并发挥了较好的实际效果,能够做到拿之即用,用之有效。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客观实施效果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所在。但从各高校的实际层面来看,一些新方法、新举措、新主张在实施层面上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中缺乏可操作的规范和指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有着居于不同层次且差异显著的具体方法,能够透彻理解和把握这些方法体系,并熟练掌握每一种具体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是方法实施的基本前提。由于实施层面的这些限制,使得许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成为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概念或假设,而不是现实可行的实施举措。

三、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自身的结构和内容方面看

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已形成了自身完备的理论基础和体系框架,但在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方面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路径,一种是重视方法论的研究,只从宏观上关注理论基础和方法的体系化、全面化建设,对具体方法研究不够,对各类各种方法在方法体系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缺乏必要的厘清,特别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地位及实施要求亟待确认;另一种是重视具体方法的研究,却缺乏理论概括和深入,而且很多研究或是经验的总结不具备普遍适用性,或是涉列面过窄不够全面等等。总之,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可以适用于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和理解思想教育方法存在的以上问题和不足,认真查找原因,逐步加以完善,并努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张福记.李纪岩主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 艾红梅.《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看方法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10,(3).

第5篇

[关键词]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优化

[DOI]10.13939/ki.zgsc.2016.41.176

1 前 言

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方针和政策,这些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在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环境及形势等发生的持续性变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和理论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新的考验。[1]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优化教育内容及方式才能切实提高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2 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2.1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及人员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等院校自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来,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并逐步建立了一系列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管理制度,配备了专门化的管理机构和教师队伍,工作成效表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起步较晚、资源不充分的条件下能够得以顺利开展,且效果显著,培养了一大批理论素质过硬的专门型人才。但有研究表明,部分高校受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及相应内部管理人员的影响,其管理机构的设置仍然不合理,没能够建成一套富有成效的工作机制[2];除此之外,高校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有的高校甚至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此同时,部分长期工作在教育管理一线的思想政治辅导员不具备专业化的理论水平及能力,其在推行国家及学校的相关政策方面力度不够,未能够很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同程度地限制了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现代大学生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大学生均为“90后”,他们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都与先前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与他们从小所处的成长环境以及当前科技发展对其造成的客观影响密切相关。大部分的现代大学生从小生活条件优越,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个性突出,但都普遍具有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心理素质较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足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顺利实施,既不能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工作成效展开有效的评估。

2.3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社会大环境的客观影响及大学生自身对思想素质的不重视,高校在开展“三观”教育方面受到的阻力较大,其政策不能顺利实施,教育管理队伍不健全,方法不得当,内容陈旧不符合现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因而成效甚微;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不清,价值取向偏离正确轨道,缺乏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严重背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整体要求。

2.4 网络环境对现代大学生的影响

现今社会已经是一个网络应用范围广、网络技术不断创新的时代。网络环境在为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其信息传播也借助多种传播媒介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和行为方式。研究显示,网络在为大学生提供丰富信息的同时,也会诱发其发生道德失范和行为越轨现象,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及人格的塑造。[3]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网络工具的广泛应用打乱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步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及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促进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

3 优化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举措

3.1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和管理办法是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以及保障其良好教育成效的重要基础。各个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找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空档和缺陷,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有研究表明,国外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建设方面非常完善。国外的各级各类教育都是普遍立法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有章可循[2],这就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借鉴应用。

3.2 加强对现代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关注力度

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状况频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当加强与学校心理咨询教研室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定期举行心理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来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做到正确认识思想品质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教育人员要共同商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有针对性的心理档案,并以此作为今后评价大学生自身成长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依据。

3.3 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的自身素质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鉴于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方法不得当等问题,高校应当定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外出学习,更新和掌握当前适应社会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人文气息和有助于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的新课程;同时,要大力引进理论素质过硬、实践组织能力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门化高层次人才,切实将自身的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此外,高校要高度重视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积极为辅导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从政策落实到生活保障,再到评优推荐及职称晋升,切实消除一线政治辅导员的后顾之忧。

3.4 充分认识并消除网络环境对大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当前,就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网络的应用为教育双方都带来了便利,学生可通过网络实现资源的便捷查询与运用,教师也通过网络平台及新媒介实现了与学生的更好沟通,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变得更加快捷。但是,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网络欺诈的盛行以及虚拟世界的诱惑等都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巨大的冲击。应充分认识并摒弃不良网络资源,通过社会实践和合理应用网络的实例,并建立一定的监督机制,净化网络环境,引导大学生朝着完善自身品格、加强学习与应用的方向来正确应用网络资源及技术。

参考文献:

[1]樊泽民.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前沿问题[J].湖南社会科学,2013(5):260.

第6篇

1 大学生思想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分离及其精致化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横向上被分为了如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负责的思政理论教学;二是学生工作部门开展的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目前,名义上两者是实行共管,在实际工作中却是两条线运行。从事理论教学工作的老师多数仅对授课期间涉及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进行管理;而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老师缺乏理论支撑,观念落后,工作水平有限。当代青年受到高科技的影响,能够多渠道地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学生观念的变化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都要求 学校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理论修养,将日常的思想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

新形势下,思想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精致化的核心思想是要整合有效资源、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以形成全员育人的教育格局。融合思想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精化分工机制。教务部门和学生事务部门之间需要明确职责,避免部门间责权重叠、执行交叉,努力做到上下一条线、主从分明。新的分工体系既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完善人格、高尚品德、政治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专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寻找结合点。要促进思想工作和教学工作的交融渗透,需将“全面育人”作为两者的共同目标,此外还要从各个环节探索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例如通过加强学风建设将思想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思政和专业老师都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知识观 ;三是更新评估机制。以往的评估比较粗疏,课堂成绩是教学工作的评估依据,活动成绩是思想工作的评估依据,新形势下的评估机制需要根据各自的新分工建立更加细化的评估体系,只有做到科学、精细的评估才能有效促进两者创新融合。

2 大学生德育工作与智育工作的分离及其精致化创新

《师说》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通俗而言便是“教书育人”,所谓教书即传授科学知识,育人即以自身德行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教育的深化发展,出现教师分工,形成了专门进行道德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智育老师只注重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甚少关注德育。而德育老师只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灌输,未能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专业相联系。教师分工是教育深化发展后的先进产物,但由于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精致化的价值导向,未能从细节着手关注德育、智育的具体执行和微观操作,导致本应属于同一育人目标的德育和智育出现分离,破坏了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性。

要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的“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需要从教育的各个环节着手,精致每个教育过程。首先,创新领导体制。大部分高校都是安排一名党委副书记分管学校的德育工作,一名副校长分管学校的教学工作,校长对德育和智育全面负责。但是各部门间缺乏经常化、制度化的沟通交流。领导体制决定了“我向谁负责”、“我有事儿找谁”的工作思维和路线,只有从领导层面进行工作思路的创新、任务分工的细致化才能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其次,明确执行责任。学校从事德育的老师包括:学校领导、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下转第53页)(上接第47页)职政工干部、班主任等。这些老师需要在进行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专业化、精致化。最后,完善考核机制。工作的落实情况需要通过考核评估来检验,需要通过考核结果来激励。要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需要建立系统的、动态的、标准化的考核目标和考核体系。

3 大学生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分离及其精致化创新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贡献自己的力量。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形势。

一、当今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多样化、信息多元化的国际、国内环境变化,不可避免的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巨大影响。当前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复杂性,接受的社会信息、思想观念呈现多元性,造成他们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出现多样化和复杂化,在一定程度出现了知与行相背离的现象,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内容、新的任务、新的要求,为了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我们分析一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方面

1、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思想政治课大多是纯理论性的课程,这些课程理论知识太多,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有的甚至难以理解,因此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更倾向于时事热点、社会民生等方面。

2、在教学方式方面,当前的教学方式有些单一、死板。学生教学方式倾向于开展课外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最不喜欢纯理论性的教学方式。

(二)、社会实践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践方式有: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红色旅游和勤工助学等方式。但是由于实践基地的缺乏,对大多数学生只能望而兴叹。往往社会实践变成了应付学校检查,找个单位盖个章,编个实践报告了事。

(三)、校园文化方面。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最喜欢参与的活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重娱乐性,轻教育性,如足球比赛、篮球比赛和各类晚会等等,侧重点是娱乐性,对于寓教于乐的意识过于淡薄;二是重学术性,轻思想性,高校经常举办的各类学术讲座活动,大部分学术味浓,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则较弱;三是重形式,轻实效,学校的很多校园文化活动是程式化的,如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五四”纪念活动和各类球赛等等,学校没有很好地把这些活动与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四)、网络方面。当前,互联网早已深入到校园各个领域,它在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网上“灰色思想文化”传播,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有些网站内容含有八卦新闻、笑话、小资生活和网络情缘交友等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诱惑他们,腐蚀他们的思想。

2、网络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生活、学习、情感、就业等压力,使心理相对脆弱的学生渐渐沉溺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在虚幻的网络世界找寻自我,在现实生活中迷失自我。同时,有些学生自接触网络后,整日不是聊天就是打游戏,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五)、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心理健康是一个大学生具备学习能力的基础,心理不适应、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归结于学习压力、就业压力、自卑和失恋等,有很多大学生面对人际关系、情感、就业等问题无所适从,遭受很小的挫折也不能承受,致使大学生轻生事件时有发生。对大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方面。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是:一是专业教师队伍与德育教师资源未整合,德育智育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体力量薄弱,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现状令人担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整体力量还未形成。

三、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教学改革。1、教材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同时增加时事热点和社会民生方面的内容,适当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又贴近生活的话题加以分析,由浅入深,慢慢引导学生的兴趣。2、开展课外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采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教学的效果。

(二)、积极开拓大学生社会实践渠道。积极开拓社会实践基地,老师对社会实践活动做出周密的计划与方案,从专业技能的提高方面来进行设计,把不同的社会实践形式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监督,从而使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建设高品味的校园文化是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现阶段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们一定要把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和学术活动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

(四)、加强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1、建立能够吸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网站应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办出品牌、特色、水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2、建立心理健康咨询网站,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利用网络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网上。

(五)、创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一是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心灵驿站”网站,设立心理健康沙龙和创办心理健康读物等,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大学生的心里。二是建立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系设立大学生身心健康辅导站、团支部成立大学生心理互助小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分层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专业咨询服务。

(六)、加强职业化教育队伍建设。学校的德育、智育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保证的专业队伍来承担。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应该本着专兼职结合的原则来配备,必须有一批精干的专职队伍,向着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不断面临的新的形势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宣传、校园环境建设等各领域的工作协同推进,齐抓共管。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合力,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明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D].武汉大学,2005:21-34.

[2]林萍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6):57-59.

第8篇

关键词: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分析

引言

微信平台在当前的社会社交环境中发展迅速,微信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交软件,无论是功能上还是信息资源上都具有独特创新的优势。在2014年初,腾讯公司了一项全新的调查数据,微信在全国范围内的用户数量已突破五亿大关,其中65%的用户是在校大学生,同时用户数量还在与日俱增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微信的出现为高校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因此,高校中的教育工作者们应该积极思考,如何才能充分有效的将微信术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1.微信的特点与功能

1.1社交工具。微信中有朋友圈、公众号、摇一摇等各式各样的社交功能,在社交渠道上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交友方式[1]。大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话号码、QQ号码等多种方法寻找自己的好友,对大学生构建自己的朋友圈提供了十分便捷的帮助。大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微信的摇一摇功能去认识不同的人,结交不一样的朋友,甚至是千里之外的朋友通过微信也能轻松结交到。

1.2通信效率高。微信在通信功能上不仅具有效率高的优点,而且还十分的便宜。以往的打电话、发短信通信运营商都会收取高额的话费,这对大学生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微信平台出现后,打电话、发短信通通免费,深受大学生们的追捧和喜爱。经过技术上的完善,现在的微信不能打电话、发短信不收费,还具有发图片、发语音、发文件等多种功能。

2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问题

2.1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大学生们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能对自己收到的信息进行主动的控制,使用微信对大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后,大学生们如果不愿意接收教育信息,就能对信息进行屏蔽处理,导致教育工作者无法实时掌握学生们的思想情况[2]。此外,微信平台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信息资源,大学生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只是阅览这些信息就会消耗很多的时间,就不会在判断和思考信息内容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了。

2.2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控制力。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以开展教育课、教育讲座的形式进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微信出现后,大学生从被动者变成了主动者,不仅能传播信息,还能创造信息。微信的信息资源中十分混杂,如果大学生们被这些混杂的信息干扰了,就容易产生疑问和困惑。如果大学生们长时间受到虚假内容的吸引,不但在思想价值上会产生错误的观念,还会出现大规模的思潮波动。

3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3.1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出发。由于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维、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微信并没有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普及使用[3]。因此,高校必须组建一支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队伍中的教育工作者不但要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还要清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还要具备使用微信的操作能力。新的教育工作第一步要在教育方法上结合微信技术进行创新,引导大学生进行深刻的分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第二步是提高使用微信的技术,合理运用微信。第三步是对微信技术人员和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相关的培训,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2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出发。首先要用微信创建每个班级的班级群,构建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平台。然后思政教育人员把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图片、教育的视频等内容到每个班级群中,让大学生们可以实时进行学习。这样的做法不但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方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在班级群中,教师可以通过微信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出现问题和疑惑时教师还能实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想观念的健康发展。将微信加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并不是忽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而是发挥微信的优点,构建一个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3.3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出发。大学生群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目前的微信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资源。大学生们处在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十分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4]。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入微信技术,就是为了帮助大学生们对网络中的信息产生判断和分析能力,正确引导大学生们选择积极、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科学合理的运用微信服务自身的学习和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们要指导大学生们正确使用微信,合理控制和调整使用微信的行为。

4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教育的工作。微信时代的新环境下,不但要充分将微信技术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还要注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载体、客体出发,推出全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质量,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的未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邵璀菊.微信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冲击与应对[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2(21):14-15.

[2]李华琼.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刍议[J].新媒体思政,2013,12(15):58-59.

[3]杨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网络思政,2012,16(1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