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10 02:22: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英语专业文化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论文关键词:话语重述,重述标记语
1.引言
学术论文写作长期以来是英语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方面的能力,而话语重述是一种重要的话语组织策略和语用策略,体现了一个人的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重述(reformulation)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英语中的i.e, thatis,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namely和viz.就是这样的重述标记语(Murillo,2004)。重述话语常由重述标记语引入,重述标记语将原话语和重述话语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引导读者(或听话人)寻找关联,充分理解作者(或说话人)表达意图的过程起重要作用。考察重述标记语使用情况,可以部分了解作者(或说话人)(包括二语学习者)对重述这种语用策略和话语组织策略的运用情况及其背后的语用认知意识。本文对50篇英语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进行了分析,考察学生在学术写作中的英语重述标记语的情况,旨在揭示英语专业学生使用英语重述标记语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相关内容的教学提供建议。
2.研究背景
重述标记语的研究话语重述,国内外已有不少相关的成果(如Blakemore1993;冯光武2004,2005;Matsui2002; Murillo2004等)。Blakemore(2002:183)认为,that is和in other words有意识或形式近似的表达形式,这些近似表达形式作为概念内容在话语中起作用。在Blakemore研究的基础上,Murillo(2004)对重述标记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认为重述标记语既有程序意义又有概念意义,重述标记语在话语理解中既可以促进显义,也有助于隐义的传达。最后,Murillo得出结论(2004:2066):重述标记语对话语理解所涉及的各种推理过程都有帮助。从上面的简要回顾可以看出,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对重述标记语在话语理解的认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上,对于二语学习者系的和受用重述标记语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50篇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分析,考察英语专业学生使用重述标记语的情况,以揭示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具体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英语专业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使用重述标记语的频率如何?原因可能是什么?
2)重述标记语i.e., that is,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namely,和viz.在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论文中分布如何?
3 研究方法
3.1调查对象与语料收集
本项研究共收集了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50篇,样本采取了随机抽取的办法。其中文学类25篇,语言学类15篇,翻译类5篇,文化类5篇。论文来自安徽某高校,涉及2006-2009三届毕业生的论文。
3.2 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
本研究从安徽某高校2006-2009三届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中随机抽取了50篇,并找出文中的重述标记语和含有重述标记语的话语。同时,对每篇文章的句子数量进行统计话语重述,计算出所有文章句子的总数,从而得出重述标记语在语料中所占的比例。
数据分析的目的有两个:一,通过语料中重述标记语的整体出现频率,考察英语专业学生使用重述标记语的总体特征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二,考察英语专业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重述标记语使用的分布情况。
3.3结果与分析
3.3.1 英语专业学生使用重述标记语的频率
表1是英语专业学生使用重述标记语的情况。从表一中可以看出英语专业学生使用重述标记语的频率从整体上看比较高(3.84%),平均每100个句子会出现3.84个重述标记语。
表1.重述标记语的使用频率
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论文
文章总数
50
句子总数
5684
重述标记语总数
218
这样才能有利于自己的教学,才能有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作为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本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在农村小学像我这样被选入英语教师队伍的不在少数,我想应加强这部分教师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化水平,使自己能够在英语教师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水平。另外,由于农村学校没有精力对自己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农村教师流失人数逐渐增加。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对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此外,由于农村教师工作条件差,给予他们的福利待遇不如城里教师,很难调动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以往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让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但是由于许多农村教师平时承担的教学任务比较多,很难抽出业余时间去参加继续教育。又因为继续教育比较注重理论考试,许多农村教师不愿意去学习或者被动参加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意义不大。而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水平存在个人差异,要想提升专业水平,就不能采用以往的单一式、统一式的继续教育模式,应当及时调整继续教育的模式,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在继续教育中获益,提高专业水平。
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要重视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
光有理论指导是不够的,还必须与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由于没有机会参与公开课、优质课的锻炼,教学教研水平很难提高。所以我想如果能够让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与城市英语名师、优秀教师结对,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这对他们的专业成长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很少有机会上公开课,即使上也没有名师指导,所以很难有大的提高。2014年春天,我参加了即墨市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明显感觉到与城市教师的差别。所以我希望能与城市的优秀教师多交流,城市的优秀教师能多搞一些送教下乡,或让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进行同课异构,让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零距离接触城市的优秀教师,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三、要想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专业领域获得更大的发展
就要想方设法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差别,使很多农村教师想方设法往城里调,而甘于在农村从教的教师寥寥无几,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本无从谈起,更谈不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想方设法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专业水平有效地提高起来,要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和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子。此外,要想有效地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一定要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觉得在农村教学有发展,这样才会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安心教学,这样才能不断促进他们的专业化成长。
四、结语
关键词:网络;网络文化;英语专业;跨文化学习
近年来,国内众多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都开展了基于网络教学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的课程模式改革研究。但涉及到英语专业跨文化学习的网络教学研究还比较少,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并不令人满意。在网络条件下,配合英语专业的专业特点,利用网络学习的独特优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而为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找出一条新路。
语言不仅仅是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人类表达情感的媒介。由于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价值观以及历史渊源的差异,想和英语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舒畅的沟通就要培养跨文化意识,懂得对方文化中的禁忌,尊重对方的习俗信仰。通常,人们在交流中,对所运用的语言都有一个选择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基于说话人的语言习惯。每种语言都有自己表述的思维模式,因此语言可以说是文化的载体,想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掌握必要的跨文化知识。
一、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学习的现状
英语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除了把这门语言当作一种交流工具之外,更应该了解语言所属国家的文化传统,习俗禁忌,人文情怀。这样才能在实际交流中,比较顺利地解决语言背后的文化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就显得十分必要。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英语专业的课堂也开始大力发展网络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以及网络文化的渗透,根据自身学习的需求,构建适合自己需要的自主学习模式,了解西方文化最新发展动向,与时俱进地提高跨文化学习意识。语言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语言来了解另一种文化,而同时也通过文化来促进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对语言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扫除障碍和困惑。
就目前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来说,学生多数只把注意力放在单词和句型上,忙于应付专四专八考试,往往忽略了语言本身是沟通的工具。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如果只是用错了语法或词句,外国人可能会认为是对这门语言掌握得不够好,但是如果因为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语言表达失误,就会被认为粗鲁甚至失礼。那么是不是仅仅通过几本跨文化交际的书就能够让学生避免文化差异的冲突呢?现在的课堂能否满足学生的跨文化学习需求呢?文化是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目前的课本远远解决不了学生在具体交流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就需要借助更先进的科技,网络此时无疑成为最好的助手。
二、网络及网络文化在跨文化学习中的作用
网络对于大学生而言早已成为较为普遍的学习手段,网络文化更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如今的大学生利用网络掌握世界时事,了解科学发展的最新动向,开拓视野,结识朋友,总之网络为当今的大学校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第二课堂。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资源丰富,方法灵活的新型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习完全依赖教师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兴趣开辟了一条新路。
要了解一门语言最新的发展动态,文化的学习与之息息相关。为了避免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在跨文化学习中时刻把握最新的文化动向。而网络此时就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当前西方文化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有效规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文化冲突。与此同时,网络多媒体教学也开始逐步融入到学生的跨文化学习当中,通过丰富生动的例子和贴近生活的场景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的印象,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同时,对于一些跨文化交流中所涉及到的宗教和传统禁忌,也可以及时从网络当中了解,从而有效规避可能在日常交际中出现的误解。
三、利用网络辅助跨文化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学生的跨文化学习的目标和兴趣各不相同,但利用网络学习既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传授知识只是暂时性的行为,教师的首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以及自己解决问题之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一)观看网络视频,增强互动交流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而跨文化学习本身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灵活性,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够做好的。因此,网络给师生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如今网上随处可见的视频就是丰富而现实的学习素材,在跨文化学习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先观看视频资料,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探讨材料中所暗示的文化特征以及所表达的信息内容。通过分析比较同一情形下,中西方文化所体现的不同,进行互动模仿、改编,从而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鼓励学生的参与性,加强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更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分析总结素材背后更深层次的跨文化意义。
(二)分析网络文化,寻找跨文化差异
网络文化如今成为青年人最推崇的文化之一。这些文化当中既有正面积极的,也有负面消极的。教师应与时俱进帮助学生及时更新所学的知识体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筛选出既有跨文化意义,又能体现出文化差异的部分,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首先,网络文化中的一些新兴词汇或俚语都能体现出跨文化的差异。这需要结合西方传统文化以及宗教典故才能够理解掌握,从中更能分析出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而俚语习语也往往带有一个时代的特色,网络文化恰恰为师生提供了一个紧跟时代的学习平台。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学生才能更恰当地选择语境,得体地使用这些习语。其次,网络文化会折射出当今社会的政治关系,一些针对党政派别,国家关系的敏感话题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变迁,并且反映在网络文化当中,同时也会反映出一些文化认知的差异。最后,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通过网络文化加强对文学、历史、宗教的了解,才能够抽丝剥茧,真正体会出不同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跨文化沟通的根本目的。
(三)开展网络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手段的发展也随之日新月异。多媒体教学早已进入了高校课堂,课件的内容往往较为丰富,直观生动。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引入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加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英语专业的跨文化学习也引入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成功的网络多媒体课程应该具备以下条件:有效的学习激励体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合理的评价;合理的教学互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有效的评价;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训练;基于这样的网络教学条件,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各高校也需要加大网络资源的投入力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督促学生加强自主学习意识,改变被动学习的习惯。
(四)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各高校不同专业培养学生的终极目的,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大学生想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学会学习方法,具备自学能力是必要的。大学应该给学生尽量创造有利条件和学习环境,而教师则应该传授恰当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从学习中找到兴趣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将来发展的必要阶段。
利用网络这类高科技手段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早已受到教育界的极大关注。谈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动机就显得必不可少。对一门外语的跨文化学习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一方面,学习者离不开外部学习环境的刺激。而丰富的网络资源恰恰可以提供一个内容新颖,多元化的外部知识体系,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充满兴趣,从而辅助学生的跨文化学习。另一方面,学习者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认知系统,对外部刺激进行感受、输入、加工、整理、存储和提取外来知识。在网络平台的帮助下,学生对较为杂乱的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利用自身已经学到的专业知识,主动提取网络提供的多元化内容,从而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这种带着兴趣和求知欲的主动学习过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近几年来,国内各大高校的英语专业课程都开展了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的教学模式改革,这种具有突破性的教学改革模式更加适合学生的跨文化学习。在网络条件下,配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有效避免不同文化之间沟通中所产生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为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探索出全新的学习思路。
参考文献:
[1] [德]茨克.跨文化交流一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M].潘亚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展情况的调查报告[R].2006.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必要性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如何认识开展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必要性
1.1 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实践者
胡文仲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中,针对跨文化交际提出了各派学者的多种定义。从这些定义里面,可以总结出,“跨文化交际”就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因此,不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跨国组织的交往,都属于跨文化交际。在这种情况下,语言专业的学生可以说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实践者。英语专业的学生既要处理和父母、朋友、同学之间的跨文化交往,也要面对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跨文化现象,在后来的社会工作中,学生还要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跨文化交际任务。
1.2 英语专业对于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迫切需要
语言专业的学习者对于跨文化交际的需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高很多,而在学习语言的学生中,学习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的学生又相对地比学习日语、韩语的学生面对更复杂的跨文化交际现象。
中国、日本、韩国都属于中国文化圈,因此在词汇的文化内涵方面存在较多的共同的成分。例如,数字“四”在中国和日本都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数字“四”不被中国人和日本人喜欢,是因为其发音无论在中文还是日语里都与“死”的发音相似。另一方面,面对相同的交际场景,中国文化圈里的国家其交际反应和其他国家的反应有着比较大的区别。例如,面对喜事,中韩两国都选择红色作为主要的背景颜色,而美国、英国则选择白色为表达喜庆心情的颜色。而白色,无论在中国、日本还是韩国,都被应用在丧事中。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反映,思维模式不一致导致他们难以进一步地学习英语,对于一些专业内容的理解也有偏差。比如说,在汉语里,面对问题“你还没意识到这个错误吗?”学生的回答应该是“不,我意识到了”,但是在英语里,学生应该回答:“Yes, I did”。面对称赞的时候,中国学生选择“不,过奖了”作为礼貌的回复,而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则直接地以“Thank you”接受称赞。
因此,英语专业的学生相对某些语言专业的学生,更需要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培训,以提高学生在交往中的自觉性和理解能力。
1.3 跨文化交际现象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作用
在我国,学生的母语是汉语,而进入英语专业,其学习的对象是英语。汉语和英语是截然不同的语言,中文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则属于印欧语系。分属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也就存在着极大的区别。汉语无论在发音、词汇以及语法方面,都和英语有着极大的不同。例如,和英语相比,汉语单音节词较多,而且单个的词语可以自由使用,根据不同的声调可以表现不同的意思。但是英语则比较严谨,要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句子,比如时态和语态。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到不适应,是正常的现象。但是,由于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导,许多学生因此羞于开口。许多学生对于自己的英语发音不自信,因此除了必要的练习之外,并不敢多说英语。但是当学生观看了英国各地区英语口音的教学视频之后,得知在英国地区也有十多种不同的口音,学生开始接受自己的口音,并能够鼓励自己朝着视频中展示的Standard English(标准英语)口音努力,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多说多练达到标准。
2 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效果
2.1 以案例教学法为基础
纵观多种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最适合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跨文化交际并不是非此则彼的内容,跨文化交往是动态的,是以人的交往为前提的,因此应辅以学生的经验、感受为教学内容。简单地传授学生面对一个跨文化交际现象应该怎么处理,并不能真正地使学生理解跨文化现象,也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枯燥、沉闷、难以理解,是一部分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感受,这种感受来源于长久的跨文化交际教学过多地以教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忽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有效开展教学互动。面对跨文化交际如此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学以致用的课程,教师应该调整方向,以案例为基础,启发学生思考,从做中学,可以安排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活动,丰富课程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授“各国饮食文化”的时候,可以先布置学生提前准备各自家乡饮食习惯的介绍,在当节课上,先让学生通过介绍地区饮食文化的差异,再进一步引入国家之间的饮食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跨国交际,还有跨地区、跨民族、跨种族交际等等,通过从身边的案例开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跨文化交际在专业中的重要性,也更能融入到课程的学习中。
2.2 以创新内容为支点
上文提到,跨文化交际是一门动态的课程,因此,教师不能单纯地以教材、课件为教学的支点,必须创新性地开拓多方面的教学材料。
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跨文化交际作为实用性强的科目,除了要认真学习好教材上的知识之外,还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创新教学内容。例如,在教授“各国穿衣文化比较”的时候,可以就学生热爱的美国电视剧和英国电视剧做出讨论,选取具有典型风格的图片进行比较。如果单纯从课本的文字着手,由于文字描述和实际有偏差,学生难以理解,即使在课本上所见的图片,也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课后准备图片,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能让学生去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内容作为教学材料。
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必须紧跟社会进行调整,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如果不能创新内容,一味地以教材为主,不但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使教授的知识变成了残羹冷炙,索然无味。
2.3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载体
在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和精读、语法等课程不一样,单纯的教材、黑板并不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跨文化交际课程呈现给学生的应该是世界上文化的方方面面,只有多接触不同类型的文化,学生才能接受文化冲突,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录音、对话、视频和情景演示等都是理想的教学工具。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世界上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的音乐类型感受不同国家的民族特性,也可以作为体验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方法。
3 结语
跨文化交际应当作为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开展,这是由英语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及跨文化交际的学科特点决定的。学生对英语专业的学习是建立在对跨文化理解的基础之上。而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跨文化交际必须注意运用与其他课程有区别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发挥出主体作用,是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的突破点,因此,应该提倡互动、创新和直观的教学方式,以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 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8(5).
《单向度的人》是德国著名哲人马尔库塞最负盛名的一部力作。“单向度”;(one-dimension)这个术语今天已成为最脍炙人口的概念之一。单向度的人(one-dimensional man),即是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这样的人不再有能力去追求,甚至也不再有能力去想象一种与现实生活不同的生活形式[3]3-5。在此借用马尔库塞的这一概念,用“多向度写作”;指不因囿于同一模式和既成的规范而形成八股文式的写作,不以文害意,而是具有创意,有批评和身份意识, 充分体现思辨能力的写作模式。“多向度”;分为知识向度、技术向度、文化向度和思辨向度,它们是层级升高和互为基础的关系。
一、现状分析日前,学界就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只是一个“美丽的摆设”;,达到了 “人神共愤”;的境地,劳民伤财,应该废除;有人认为如果因为质量差就取消是因噎废食,不仅不能取消,而应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办法。笔者认为,语言学习的重要技能除了口头表达,还有书面表达,取消毕业论文的这种“瘦身运动”;不可取,况且英语专业生的毕业论文更担负着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重任,不可废除。业界专家在教学评估和调研过程中发现了英语专业本科生思辨能力欠缺的问题,特别突出体现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如黄源深教授在论文“思辨缺席”;[4]18-19,和“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论‘思辨缺席’”;[5]1中进行的跨度十余年的考察的结果仍然是“思辨缺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黄教授指出目前“思辨缺席”;不仅是英语专业生的痼疾,甚至是一部分英语专业教师的痼疾,并探讨了一些解决方案。王宁教授针对中国的语言文学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处于“失语”;状态的说法,指出“这绝不是一个语言表达的问题,而是我们学会了如何说话和写作,但却不知道说什么和写什么的问题。……所以,我们决不能满足浅层次的教学工作,而应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6]1-2
目前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多围绕形式展开,针对如何提高论文的思想含量的研究较少,而针对地方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体现出来的思辨缺席现状的实证研究和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的研究就更少了。探究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源,发现存在着中学与大学英语教学衔接不当,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断裂的现象。随着英语学习起始年龄的降低和对英语学习的重视,大部分学生在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经过十多年的英语学习,进入大学后可以说基本解决了英语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特别是英语专业生,入学的口语测试要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录取。那么,大学阶段的培养目标还是仅仅定位于语言技能的训练,那岂不是重复劳动?无形地延长了学生的学习周期。大学生英语学习和中学的根本区别不是听说读写的流利和准确的程度差别,而是如何表达更深层的思想和更广阔的视野,所以大学英语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放在首要的位置。
受主流语言学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仍以语言形式为主。主流语言学强调对能指,即语言形式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具有丰富内涵的所指,即意义的研究。“语言意识”; (即关注语言形式的意识)已得到充分的重视,而对“批评语言意识”;(即关注语言的社会性和思想性)的强调不够[7]3。在大学阶段,学生外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就体现在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在这种状况之下,学生的思辨性写作问题就凸现出来。目前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基本解决了学生的论文格式和规范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学生的论文语言流畅,没有语法错误,符合格式,但都是一些综述性的文章,没有新意,整齐划一,给人一种新八股文的印象,走向了以文害意的极端。语言哲学家塞尔说过:“没有感受性的严格是空洞的,没有严格性的情感只是浮华的废话”;[8]155。如何把标准和客观与批评意识有效地结合起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术意识成了问题的焦点。
二、几点建议因为本科毕业论文不是单纯的一门课程或某一个教学环节,而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系统工程,是把知识片段进行横向联合而且付诸实践的一个有效手段。因此改革内容与方法应该从宏观考量,应从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设置以及师资培训和整合等几个大方面入手。
毕业论文开题之前,通常都要求学生搜集并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充分了解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始自己的研究。目前英语专业学生对参考文献的搜集和研究不够充分:第一,学生搜集的资料多以中文为主,英文较少;以国内的资料居多,国外的较少。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未能了解目的语国家的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令人遗憾。第二,不善于对文献进行筛选,引用的参考资料来源于无名之人的较多,名家名篇的较少。第三,少数学生不能安心研究,甚至根本就不看参考文献,论文后面标注的参考文献和论文相关性很小。
二、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语言基本功不够
在英语专业的教学中,语言技能课(听说读写)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尽管如此,语言技能课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学生自学方面都还有待改进。课堂教学方面,教学有效性不高,一些教师的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中也有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的关注不够,较少布置课外作业,对于学生课前课后的预习和复习没有明确的要求,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很少给予指导和帮助。很多学生在技能操练方面投入的时间也很有限。所有这些因素都妨碍了学生英语基本功的提高。
(二)知识面狭窄
与其他专业相比,外语专业的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练习语言技能,所以他们用在掌握知识方面的时间相对较少。《大纲》将英语专业的课程分为专业技能课(听说读写译等)、专业知识课(英语国家文化、文学、语言学等)和相关专业知识课(贸易、经济、金融等)。由于总课时有限,教学中重点保证的是专业技能课,其次才是专业知识课,排在最后的是相关专业知识课。受到课时的限制,一些学生缺乏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社会和文学的了解,不能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课的教学也不容乐观,这些课程通常是用英语授课,但是目前此类课程的教材和师资力量都较为薄弱。
(三)思辨和创新能力薄弱
外语专业的教学偏重技能训练和知识传授,对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不够重视。美国心理学家LorinAnderson曾于1990年提出一个有关认知能力的六级模型,由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构成。这六个类别的认知能力对思辨能力的影响依次逐渐增加。总体来看,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过程等方面主要关注的都是处在认知能力底层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对于和思辨能力关系较大的“理解”、“应用”和“分析”关注较少,对位于认知能力顶层的“创造”能力更是很少涉及。教学中对思辨和创新能力的长期忽略妨碍了学生相关能力的发展。毕业论文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包括选题范围狭窄、缺少论点、不善于论证、结论不合理等问题都和思辨、创新能力薄弱有很大的关系。
三、解决措施
(一)语言技能和知识教学
熟练的语言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素养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将来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必要条件。毕业论文所反映的学生在写作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和本科阶段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技能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的培养。为此,除了改进写作课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外,其他相关课程(例如基础英语、高级英语、阅读等)也中也可增加写作任务。多种渠道并用,增加学生练习写作的机会。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外学习,通过互联网、学校图书馆等途径,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扩大学生课外的语言输入量,通过输入来带动学生输出能力的提高。要加强语言和文化知识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他们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了解。对于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在课程设置、教材和师资力量方面都需要改进。不同类型的院校在考虑课程设置时,应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利用本校或本地的师资力量,扬长避短,开设适合的课程。对于相关专业知识课程采用英语授课有困难的院校,笔者建议改用汉语的教材,由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用汉语授课。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 体育英语教学 实证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主题
1.问题提出
目前有关体育英语教学的研究正在成为相关专家、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体育科研论文对体育英语教学的相关概念、基础理论、研究内容、研究难点、问题对策、研究方法等做了许多前瞻性的、独创性的探索。有学者认为,体育科学,尤其是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并无二致,在实证研究与反实证研究之间,不应简单地进行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而应在实证的基础之上,运用逻辑主义方法,对基本理论进行判断和推理[1]。也有学者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对整个体育科学研究现状做出分析,选取我国1999-2004年度体育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作为分析样本数据,对我国体育科学的体系内部结构、研究的“社会化”倾向、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及论证方式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方面,得出体育科学研究论文运用定量方法较少的结论[2]。另有学者从微观的角度出发,专门分析了我国艺术体操科研现状[3]。
综上所述,研究方法的探讨正成为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尽管体育英语教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对于体育英语教学研究来说,还有许多欠缺的地方,没有形成规范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2.统计分析
本文以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Grid20/Navigator.aspx?ID=1)为检索对象,第一次检索以“体育”为篇名,匹配选择“精确”,检索时间跨度为1979―2014,再在以“体育”为篇名的搜索结果中进行第二次检索,以“英语”为篇名,最后得出相关论文112篇。第二次检索,首先以“英语”为篇名,再在搜索结果中以“体育”为篇名进行检索,其他搜索各项与第一次检索相同,最后搜索结果是同样的112篇论文。尽管112篇论文的篇名中都包含“体育”和“英语”字样,但经笔者甄别,剔除一些关于《中学体育课堂英语名词活用》、《英语自考》之类的非学术论文,最后确定87篇为分析样本总量。
2.1时间分布
在所有统计的样本中,最早有关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学术于1987年。如果以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评估工作为分界点,那么在2003―2014年间的学术论文数量为57篇,占总样本数的66%;2003年以前的学术论文数量为30篇,占总样本数的34%。
数据显示,以2003年为分界点,在教育部启动为提高英语专业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工作之后,很多体育院校纷纷开设了体育英语专业,有关体育英语教学研究论文数量越来越多。与经验判断相一致,这表明体育英语教学研究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研究这一体育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2.2论文作者单位类型、专业
本文将总样本87篇有关体育英语教学的论文的作者单位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专业体育院校;第二类是非专业体育院校(包括各类综合性高等学校中的体育院系、社会科研单位及其他)。其中,对专业体育院校的论文作者又可分为三类:一是英语专业研究;二是体育专业研究;三是不清楚(文章没有标识)。经统计,有58篇论文作者来自专业体育院校,占论文总数的66.7%,其中作者从事英语教学研究的论文为40篇,占论文总数的46%,将近占据了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半壁江山。有29篇论文作者来自非专业体育院校,占论文总数的33.3%。这说明,目前我国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是在专业体育院校中从事外语教学工作的教研人员。因为在专业体育院校中,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必须面对学习体育各专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给人们的普遍印象是文化课成绩较差,活泼好动,英语成绩难以提高。所以研究他们的学习环境、学习特点,提高英语教学成绩成了在专业体育院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教研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进行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群体是来自非专业体育院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教研人员,他们结合自身较强的英语专业背景,对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进行研究。
2.3研究主题分类
从87篇总样本中的研究主题分析,可以发现体育与英语相结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关于体育专业学生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一般主要研究体育院校或综合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问题、难点及对策分析。典型代表如《综合性大学艺术体育类学生英语教学现状与启示》、《体育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等。这类研究主题的论文数量共有80篇,占论文总数的92%。第二,有关于体育院校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研究此类问题的作者主要认为大学英语仅仅是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而体育专业英语教学是使学生从英语基础阶段过渡到专业阶段的必经环节,使其顺利阅读体育专业英文资料。该类研究主题的论文数为4篇,占论文总数的4.6%。第三,第三类文章是有关于体育英语专业(或英语专业体育外事方向)设置等问题的探讨。典型代表如上海体育学院的吴贻刚对体育学院英语专业办学定位与课程设置等问题的分析。该类研究主题只有3篇,占论文总数的3.4%。
由此可知,体育英语教学论文研究主题分布不均匀。现在很多专业体育院校和非专业体育院校因我国体育对外交往的大好形势,纷纷开设了体育英语专业(或英语专业体育外事方向)。到目前为止,我国至少有30多所高校开设了体育英语专业。作为一个新开设的专业,应该理论先行,理应有很多的学术论文百家争鸣。但从论文统计数据得出,目前对体育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定位、培养方法等进行探讨的论文只有4篇,即使加上3篇研究体育专业课程英语教学的论文,也只有7篇,不到论文总数的8%。
2.4研究类型分析
按社会学家詹姆斯・S・科尔曼的说法,所谓“理论研究”,是指建立旨在一种理论体系(或概念体系)但又不以经验资料加以验证的研究[4]。这里,我们按科尔曼教授的理论,把对体育英语教学研究分为理论研究(规范分析)与经验研究。理论研究主要探讨体育英语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理论、范畴等研究;体育英语教学的经验研究主要是指那些经过实地调查、个案分析、问卷调查、实际观察等方法而得出的可以直接指导、规范体育英语教学活动和关系的经验研究,这类研究不作纯理论上的逻辑分析。
从检索结果看,有58篇论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占论文总数的66.7%;有29篇论文采用经验研究方法,占论文总数的33.3%。采用规范分析、逻辑分析方法研究的论文篇数比采用经验研究、应用研究方法的论文篇数多出29篇,说明体育英语教学的规范研究远远多于经验的应用研究。
2.5研究的规范性
一般地,科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包含四个基本阶段程序,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对体育英语教学论文的规范性进行研究:一是是否有理论预设(或称理论假设);二是是否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即有没有提出需要加以论证或验证的问题;三是是否有对相关现存的文献加以评论;四是文献引用情况。
从研究的规范性所设定的四个指标来看,没有理论预设,没有文献评论,但有明确问题的论文占据了大部分,它们分别占有论文总数的91%、92%、94%。这些数据说明,在体育英语教学研究中,从问题或假设提出到论证检验、形成、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关键环节严重缺损。论文研究的规范性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至于是否有文献引用,有25%的论文没有文献引用,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文献引用,容易导致重复研究,没有文献评论,难以提出独创性问题见解。
2.6经验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从统计87篇总样本看,主要的经验研究方法有:参与观察、普遍调查、局部调查、个案调查、问卷调查、非随机调查、随机调查、文献收集。采用以上8种具体的经验研究方法的学术论文共有29篇,其中采用普遍调查与非随机调查方法研究的学术论文共有6篇,而采用局部调查研究方法的学术论文有17篇,占总数的59%。这说明采用普遍调查的研究方法受到很大的局限。因为要进行普遍、广范围的调查,需要较多的经费支持,而这又是很多研究者、研究机构面临的难题。采用局部调查的论文中,大部分把调查的对象限定在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学校,跨学校、跨省之间的调查很少开展。如果普遍调查没有人力、财力的支持难以开展,那也可以理解。但没有论文采用既省钱又省力的个案调查方法,这确实是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误区。
3.结论建议
从上文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正在逐步走向世界。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使得体育领域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环境的变化要求体育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学生、社会用人单位的重视。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体育英语人才,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目前体育院校和高校体育专业教研人员关注的热点。
但在体育英语教学研究中,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如研究者偏重于规范研究,而较少采用经验研究,论文研究不规范,不能遵循科学的研究程序。如缺少研究的理论预设,相关研究问题理论综述、评价较少,这就容易导致研究者相互重复同一个问题。经验研究手段单一,不能充分运用多种经验研究方法全面、广泛的开展研究。
笔者认为,体育英语教学,要从规范研究到经验研究、从宏观研究到微观研究、从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力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育英语教学方法论体系,首先必须进行方法论上的补课。如开展普及性训练和方法论讨论。其次,像《体育科学》等专业核心刊物要发挥专业示范导向作用,倡导刊发论文的规范性。最后,组织编写、翻译相关体育科学方法论方面的著作和教材。
参考文献:
[1]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路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52-257.
[2]李建军.关于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现状的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使得英语作为国际交流语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我国专业英语人才培养的重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英语专业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关键。本文就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训练以及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等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现代高校的英语教学中,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导致了英语教学重成绩、轻应用的现状。这一问题使得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足够的应用能力,造成了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必须加快改革的脚步。以英语运用能力为培养重点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
一、针对英语的语言特性开展英语教学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教学过程必须针对语言的特性开展教学,以此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将英语学好、用好。在现代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应针对英语的语言特性进行教学改革,以此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针对英语的语言特性,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进行强化培训、对学生的读写应用进行系统性的强化。以此使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根据英语应用需求掌握必须的系统知识以及实际应用能力,为我国英语翻译人才、教育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二、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1针对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理念改革
本文所述的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是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由于现代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学理念的偏差,造成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困难、造成了学生中读写、重词汇积累、忽视实际应用以及语用失误等问题的现状。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应首先针对综合运用能力进行教学理念的改革。以教学理念的科学转变指导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实现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2.2针对学生听说运用能力开展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
听说能力是语言学科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针对英语听说运用能力进行英语教学工作。首先,高校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英语运用环境,积极鼓励学生多听、多说、多练。同时,教师还要积极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以此实现学生积极的口语交流、为学生口语训练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基础。针对多数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运用中语用失误频发的问题。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增加中西方文化的介绍。避免文化因素造成了语用失误现象发生。同时教师还要针对语用失误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针对语用失误进行相应的文化了解、加强常见语用失误情况的了解,以此提高英语专业的听说运用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的翻译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避免语用失误造成的误解、避免语用失误造成供职企业的经济损失。
2.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现代高校教学改革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中必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我国高等人才在现代知识结构快速跟新中能够实现自我完善。因此,现代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还应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进行英语学习习惯、运用习惯的培养。以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基础,实现学生词汇量、语法、阅读与书写等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与运用能力的培养目的。在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课前预读的重视。通过对教材的预读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对新的词汇通过上下文的内容进行了解。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对全文进行粗读、精读,根据教学重点侧重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三、以综合运用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还要针对英语的综合运用采用模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模拟旅游翻译、经贸谈判等方式使学生了解英语应用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问题。在模拟教学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实况录像、多媒体视频等对模拟过程进行分析,并通过引用实际应用视频频段等方式进行对比教学,促进学生对实际运用的理解,以此达到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