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8 10:18: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呼吸道通畅的表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成人;头面部;损伤;护理;心理
【中图分类号】R6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88-02
头面部为人体暴露范围最广的部位,被烧伤、烫伤的几率较其他部位高并易合并吸入性损伤,烧伤初期渗出较其他部位多,水肿严重,造成身体的伤痛,严重者后期还会因为容貌的改变而产生恐惧、失望、悲观、厌世心理,本文对2011-2012年我科收治6例头面部烧伤病人,护理过程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此类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本科2011年1月-2012年5月共收治头面部烧伤患者6例,2011年共3例,平均年龄38岁,受伤原因:天然气烧伤2例,液体烧伤1例,2012年3例,火焰烧伤3例,烧伤部位:单纯头面部烧伤1例,全身多处烧伤办头面部烧伤5例;烧伤面积15%-100%,烧伤深度浅Ⅱ度5例,深Ⅱ度1例。5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治愈出院,无瘢痕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
2 护理方法
2.1 急救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湿化氧气吸入,常用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机械通气给氧等护理措施,尽快纠正低氧血症。本组病例均在入院后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3L/分。治疗过程中经常观察患者的缺氧症状是否改善,调节流量时先分离导管,以防高压氧冲入呼吸道,加重呼吸道粘膜损伤。
2.2 清创:早期行创面清创术,剃净烧伤部位及周围毛发,用生理盐水、碘酊、新洁尔灭、双氧水、冲洗创面,轻擦表面附着物,根据创面深浅治疗,头面部多采用暴露疗法。
2.3 呼吸道烧伤护理:呼吸道轻度烧伤患者的护理保持口鼻腔清洁,及时清除口鼻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咳出气管内分泌物,雾化吸入(药物为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α-糜蛋白酶4000∪、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每次30分钟,每4小时1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床边常规备吸痰器、气管镜、异物钳、气管切开包,呼吸道中度重度烧伤严密观察窒息发绀早期征象,及时建立人工气道,窒息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保持气管通畅、预防和抢救窒息及吸引痰液、呼吸道给药有作用,伴有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及时吸氧及保持呼吸道通畅外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和吸痰用物,密切观察病情及患者的呼吸和发音情况,特别注意有无呼吸困难保护呼吸道湿润通畅,防止肺部感染。
2.4 头面部烧伤护理:头面部多采用暴露疗法:保持创面清洁 、干燥。头面部水肿明显的病人抬高头及颈 部,头后仰保持呼吸通畅,取半卧位,可利于头部消肿及患者的呼吸。伴有吸入性损伤的患者除及时吸氧及保持呼吸道通畅 外,床旁应备气管切开包和吸痰用物,密切观察病情及患者的呼吸和发音情况,特别是注意有无呼吸困难。
2.5 眼部护理:经常保持眼周围创面清洁、干燥、及时清除渗出物及眼的分泌物,按医嘱正确使用眼药水、眼膏保护可用抗生素软膏或凡士林纱块覆盖保护,防止角膜长期暴露干燥感染。
2.6 耳的护理:保持局部干燥,在外耳道入口处塞一无菌干棉球,经常更换,俯卧时应枕有孔的海棉垫,以免耳廓长期受压,及时清除分泌物,以防止感染、耳软骨炎、耳挛缩畸形 。
2.7 口腔护理:1.口唇及口腔粘膜烧伤时,要保持唇周及口腔清洁,口唇肿胀外翻时,注意保护粘膜,用消毒棉签拭去口腔分泌物,及时清除脱落粘膜。2.可用盐水棉球或石蜡油棉球湿润口唇,防止口唇干燥。3.经常观察口腔粘膜的情况,口唇干裂、出血,可涂灭菌石蜡油使痂皮软化,有溃疡或霉菌生长时要对症处理。
2.8 进食后护理:面部烧伤后,由于水肿或焦切绷紧,导致张口困难而影响进食。可先给流食,肿胀消退后再给半流或软食。进食中防止食物残渣污染创面,食后用生理盐水清拭口周创面,保持清洁,每次进食后需行口腔护理。头面部烧伤早期护理得当,对于缩短疗程、预防感染、提高疗效、减轻后期整形的难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9 鼻的护理:保护鼻腔清洁,尤其是合并呼吸道烧伤患者应及时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及痂皮,保持呼吸道通畅用2%过氧化钠溶液的棉签清洁鼻孔,防止干燥出血,保持创面干燥,预防感染。
3 颈部护理
颈部深度烧伤伴有声音嘶哑,尽早行气管切开,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进行有效的护理。保持呼吸道湿润,鼓励患者深呼吸,协助翻身拍背咳痰,每2小时改变。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
3.1 一般护理:保持病房清洁、安静、保持空气流通,使用含氯消毒液消毒液拖地,室温夏季26℃~28℃,冬季30℃~32℃,保持空气流通;紫外线照射消毒病房。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早期进高营养的流质饮食,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高蛋白饮食。若进食困难者给鼻饲高营养流食,禁食者静脉高营养。安慰患者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按时做好晨晚间护理。
3.2 心理护理:烧伤早期大多数患者因突然意外的致伤,对所发生的突然事件无心理准备,在瞬间会丧失心理应对能力、丧失理智。患者入院的1~3天,创面水肿明显,双眼肿胀视物不清或不能睁眼,喉头水肿,声音嘶哑等症状,心理恐惧和紧张,害怕被毁容,害怕因此而给自己的社交、工作及家庭婚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护士应热情主动地接待患者,减轻患者初入院时的紧张、畏惧心理,使其尽快熟悉环境,进入角色,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患者,以诚恳友好的态度与患者交谈。
3.3 治疗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此期病程较长,病情多变,由于意外伤害, 患者不能面对现实,担心面部会留下色素沉着或瘢痕,影响美观,存在焦虑、恐惧心理,特别是未婚青年,心理压力更大,承受能力差,表现出来的情绪更为突出。 因此应主动和患者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讲解创面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并介绍同种病例治愈后的情况,鼓励患者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正确对待疾病,鼓励患者增强生活信心。
3.4 康复护理:浅度烧伤创面愈合后指导患者避免日晒及紫外线照射,晴天外出时应戴帽子遮盖头面部,避免形成色素沉着,嘱咐患者禁食辛辣食物皮肤瘢痕瘙痒时勿乱抓皮肤,可涂润肤膏保护,夏天可局部冰敷止痒。指导患者外用抗疤痕增生的药物,戴弹性罩或用弹力绷带持续加压,尽可能减轻后期疤痕增生及畸形。
4 讨论
头面部烧伤为特殊部位烧伤,其特殊性表现在五官分泌物及进食时食物易污染口周创面使五官周围尤其口腔周围发生感染,引起创面加深、愈合时间延长、瘢痕增生严重,而面部瘢痕的增生除引起毁容外,尚可导致一些功能障碍(小口畸形、睑外翻)。因此,头面部烧伤后所带给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其他部位烧伤重。故头面部烧伤后积极正确地处理创面对于缩短愈合时间、减轻瘢痕增生较为重要。同时应更为注重患者心理方面的护理,消除其消极、紧张、焦虑等情绪,更好地配合治疗以利创面愈合。
5 总结
头面部烧伤或多或少给患者带来一些不良反应,轻者面部留下色素沉着影响美观,重者会造成面部畸形,如不重视头面部烧伤创面护理, 预防和控制感染,可增加后遗症的发生,因此加强头面部创面护理及时 采用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后遗症,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沟 通可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协助患者战胜疾病。
参考文献
[1] 杨秀芳,方盈波, 王春梅.头面部烧伤护理等. 中华医学.
[2] 钟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317
近年来,喉外伤病例有增加趋势,文献屡有报道[1]。闭合性喉创伤在临床上因其比较隐匿,易被医务人员和患者忽视,喉急性钝挫伤可数小时内无明显症状,因而比开放性创伤更具潜在的危险性[2]。如果诊治不及时,判断不准确,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闭合性喉外伤早期的常见症状除外伤史外,同时可出现声嘶及咯血症状,对外伤病人应紧急处理,争分夺秒以抢救生命,尽可能保留或恢复喉功能和防止并发症为原则。
1治疗
闭合性伤予以抗炎消肿、对症等综合性治疗,动态观察呼吸情况、禁声及应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减轻喉水肿,做好气管切开准备。当呼吸困难加重时,及早行气管切开。
2措施
2.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最基础、最主要的措施。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给予持续氧气吸入,无休克征象者,给予垫高枕头,保持颈部舒展,也可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减轻呼吸困难[3],以利通气。抗生素雾化吸入,咽喉部分泌物及时吸出,当病人出现咳嗽有痰、呼吸不畅、听诊有啰音、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时才进行吸引[4]。
2.2及时纠正休克: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对处于休克状态患者立即给予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容量,尽早恢复有效循环。保证重要器官重新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5]。但要密切观察,防止因滴速过快引起心衰和肺水肿。同时做好配血、输血准备,为抢救赢得时间。
2.3术前准备:静脉穿刺成功后立即常规采集血样,及时做交叉配血及各项检验,皮试,等各项术前检查。注意患者的保暖。
2.4术后护理: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入量,血氧饱和度等。预防感染,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各导管引流通畅,严密观察颈部皮肤血运情况,观察皮肤有无红肿,脓性分泌物,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口腔护理[6]。
2.5气管切开的护理:保持套管的通畅和清洁对呼吸至关重要,注意观察套管的系带松紧是否合适,位置有无移动,管腔是否通畅。
2.5饮食护理:咽喉创伤通常在伤后10d内给予留鼻饲管,以保证营养供给并减少吞咽动作,减轻喉痛及呛咳,使创伤的喉部得到静止休息,利于创口愈合[7]。保持胃管固定通畅,定时灌入流质,要注意食物和注射器的清洁卫生,防止引起肠胃炎,拔管前先要饮食训练,无呛咳方可拔管。
2.6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突遭意外,常表现为异常恐惧,悲观失望,作为护士要态度和蔼,热情对待患者,沉着冷静,抢救有条不紊,并对家属做好解释安慰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以利患者早日康复。
小结:护士要熟练掌握观察判断病情的方法,正确及时实施急救和护理极为重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最基础,最主要的措施;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做好术前准备及呼吸道、饮食、心理护理,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学愚.喉科学.第2版.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135~142.。
[2]邬俊译.329例喉外伤病例分析.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0,24:155~306.
[3]窦云英.一例多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护理[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7):1115-1116。
[4]黎建敏.气管切开术后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6566.
[5]何义平等.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程序化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9,14(6):345~3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80-01
院前急救与转运是院内急诊科的外延,肩负着挽救患者生命的责任,是急诊医疗服务的前沿,也是抢救患者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一环[1]。对于存在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人工气道,并给予机械通气是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最关键的环节。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采用微电脑控制,体积小,操作简单,适合院前急救和转运时使用。我院急救中心从2010年起为救护车配备了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的院前急救及转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笔者对我院36例应用便携式呼吸机实施院前转运的危重患者护理情况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27-86岁。脑外伤8例,胸外伤3例,颈椎骨折3例,脑血管意外3例,心脏疾病1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肺部疾病2例,溺水1例。均经口气管插管。转运时间8-70min。
1.2 方法 ①转运前准备。出诊前协助医生检查呼吸机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所有与患者接触的救护器械均严格消毒。接到电话后检查设备是否齐全,呼吸机性能是否完好,携带呼吸机带固定接头的高压软管、电源交换器、氧气筒、扳手,随同救护车前往目的地。②院前救治。救护车到达后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清理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或残留血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配合医生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行气管插管,使用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潮气量维持在8-12ml/kg,通气频率为8-20次/min。③呼吸参数的设定。便携式呼吸机具有辅助/控制通气(A/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窒息后备用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手动呼吸、备用呼吸机通气(CMV)等模式。对于无自主呼吸或微弱呼吸的患者采用CMV模式;对于存在呼吸但通气不足的患者采用(A/C)或SIMV模式。
2 护 理
2.1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人工气道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患者的关键,也是建立辅助呼吸的先决条件。当救护车到达现场后,护理人员应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清除患者口腔或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利用托下颌或将患者头部后仰的方法消除舌后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对于有呼吸衰竭危险的患者应迅速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气管插管,连接便携式呼吸及。护理人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在转运途中应保证气管插管固定良好,保持呼吸机与气管插管衔接牢固。由于转运过程中可能由于车辆的颠簸或者患者的烦躁等原因使套管滑出气道,或者由于导管或套管与气道的摩擦造成气道损伤,因此护理人员应保证气管插管固定良好[2]。
2.2 科学设定通气模式和呼吸参数 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具有多种通气模式,在院前转运或抢救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如患者没有呼吸或者呼吸微弱,应选择备用呼吸机通气模式;如患者有自主呼吸但通气不足,应选用支持通气模式,通气强度依患者自主呼吸的强度而定。使用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潮气量维持在8-12ml/kg,通气频率为8-20次/min。
2.3 患者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不协调的处理 由于便携式呼吸机呼吸模式单一,呼吸机对抗较常出现,表现为机械通气与患者自主呼吸的节律、频率、吸呼气比率不协调。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心率加快、心律失常、血氧饱和度下降等。解除呼吸机对抗的方法主要是合理使用镇静剂和呼吸抑制剂[1],较常用的有地西泮类镇静剂如咪唑安定,呼吸中枢抑制剂如吗啡和肌肉松弛剂仙林。使用镇静药物时要监测病人血压。
2.4 转运途中的监护及应急情况的处理 转运途中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氧饱和度,在充分给氧的情况下,患者如出现氧饱和度下降,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应试停呼吸机,改用抱球辅助呼吸。本组5例出现此情况,改用抱球辅助呼吸后好转。如患者痰液较多,血氧饱和度下降,应快速吸痰。本组6例给予吸痰后血氧上升。本组2例出现躁动导致气管插管与呼吸机接口脱开,经及时发现连接固定,血氧监测正常。
参考文献
关键词:呼吸衰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28-01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临床症状和体征除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发病的表现外,以缺氧与CO2潴留所致的多脏器功能紊乱的表现为主。基本治疗是通畅气道、合理氧疗、增加通气,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减少诱发因素,维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对2012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5例呼吸衰竭患者护理方法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45例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62岁。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3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1例,肺癌患者1例。
1.2治疗: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缓解支气管痉挛,使用祛痰、解痉、平喘药物,稀释痰液及扩张支气管,鼓励患者咳出痰液,必要时应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Ⅰ型呼衰给予高浓度氧疗,Ⅱ型呼衰采取低流量(1~2升/分钟)持续吸氧。此方法既能纠正严重缺氧,又能防止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应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能提高呼吸中枢兴奋性,增加通气量,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并提高氧分压。但应注意必须在呼吸道通畅情况下使用。药物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支持。保持内环境平衡,积极防治肺性脑病、休克、上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
2护理
2.1休息与: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维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定时通风换气。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以利于增加通气量。教会患者做缩唇和腹式呼吸以改善通气。昏迷患者定时翻身拍背,改换,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鼓励患者适当下床活动;防止痰液淤积、肺不张、感染及褥疮。
2.2保证营养摄入:鼓励神志清醒的病人自行进食,给予高蛋白、高热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对昏迷或气管插管的病人,应考虑鼻饲。胃肠功能差的病人,可用静脉输液补充高营养。
2.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病人呼吸急促,水分大量蒸发,致气管内分泌物黏稠甚至干燥。应鼓励病人饮水,进行雾化吸入,或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应用沐舒坦、祛痰灵、必嗽平等药物,促进痰液排出。呼吸衰竭的病人咳嗽无力或咳嗽反射迟钝时,导致痰液潴留,应帮助其翻身叩背,病情允许可行引流,帮助将痰咳出。应用雾化吸入疗法,在雾化液中加入祛痰药物、支气管舒张剂以及抗生素等,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达到治疗的目的。缓解支气管痉挛。临床常用支气管舒张剂有β肾上腺素兴奋剂、茶碱类药物、胆碱能阻滞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来缓解支气管痉挛。
2.4做好心理护理:呼吸衰竭患者常对病情和愈后有顾虑、心情忧郁、对治疗丧失信心。因此,应多了解和关心病人,特别是对建立人工气道和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应经常到床旁巡视、照料,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方式与病人交流。讲解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建立人工气道和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经常巡视、照料患者,帮助患者找出引起或加剧焦虑的因素,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等各种缓解焦虑的办法,以缓解呼吸困难,改善通气。
2.5机械通气的护理:包括经鼻、口腔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需专人看护,观察神志、生命体征、末梢循环、血气分析等。老年人皮下脂肪及供血减少,皮肤变薄,易发生褥疮且不易愈合,应加强翻身皮肤护理,口腔及会阴护理,神志不清病人要注意保持静脉插管、导尿管、胃管等管腔通畅,保证呼吸机正常运行。为保证机体需要,应常规鼻饲匀浆饮食。气管插管应固定牢固,勿使插管上下滑动。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动作宜轻柔迅速。气管套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更换2~3次,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气囊要定时放气,一般每4小时放气一次,每次5分钟,以防止气囊长期压迫气管黏膜而引起溃疡或坏死。病情稳定后适时拔管,脱机时医护人员在场监护并加强氧疗,也可同时使用少量呼吸兴奋剂。
2.6合理氧疗护理 合理氧疗是治疗呼衰的重要手段,在保持呼吸道通畅前提下,吸氧可以纠正低氧血症,减轻心脏负荷。一般用鼻导管、鼻塞或面罩吸氧,合适的吸氧浓度应根据病人动脉血气测定来调整。
2.7对症护理:呼吸衰竭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通气,及时消除呼吸道内痰液。清醒者,鼓励患者咳嗽、咳痰,经常协助翻身、拍背以利痰液排出。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用祛痰剂或雾化吸入湿化痰液。必要时采取机械性吸痰。对气促发绀明显者,遵医嘱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缓解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的病人由于全身衰弱或神志不清,口咽部分泌物或呕吐物易被吸入气道,造成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为了防止误吸,病人在进食时应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并及时吸净口咽部分泌物。
2.8观察生命体征准确判断病情:呼吸衰竭的患者重点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应每2h监测一次。注意观察呼吸节律、频率及深浅度的改变,观察给氧的疗效。在给氧的过程中,若呼吸频率正常、心率减慢、发绀减轻、呼吸困难缓解、神志清醒、提示组织缺氧改善,氧疗有效。若发绀消失、神志清楚、精神好转,PaO2>8.0kPa(60mmHg)、PaCO2
2.9备好各种抢救器材和药品:如呼吸机吸引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呼吸兴奋剂、强心利尿剂等,以方便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但患者禁用或慎用镇静剂,以防抑制呼吸。
3讨论
鼓励患者进行耐寒锻炼(如用冷水洗脸)和呼吸功能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密切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早发现呼吸衰竭征兆。若有咳嗽、咳痰加重,痰为脓性或伴有发热、气急加重、神志改变,应及时就医,控制呼吸道感染。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合理家庭氧疗、蒸汽吸入湿化气道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便能达到自我保健目的。避免刺激性气体吸入,劝告吸烟者戒烟。鼓励患者改善饮食,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140.
[2]李谨,谢方瑜.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49例.实用护理杂志,2002,18( 8):13.
【关键词】 胸腔镜;食道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
胸腔镜下食道癌切除术是近年开展的胸部微创新技术,其主要优点是手术创伤小,对患者的心肺功能影响小、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1]。深受广大患者欢迎,是治疗早中期食管癌又一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即使是肺功能及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也能耐受这种手术。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我科共对98例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98例,其中女性22例,男性76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4.5岁,其病灶位于食管上段25例,中段61例,下段12例;病灶长度2-5cm。
2 结 果
本组98例均治愈出院,其中有2例出现颈部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胸腔引流量160-400m,术后第2-3天后下床活动,术后使用镇痛药者7例,比传统开胸手术后使用镇痛药者明显减少,平均住院18天。
3 护 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护士应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采取心理干预措施,热情、耐心地关心患者,向患者介绍微创手术的优点、麻醉方法、手术可靠性及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鼓励其积极配合,让手术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以取得信任,消除心中的顾虑及由疾病导致的恐惧心理,使其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3.1.2 营养支持 改善全身状况,大多数食管癌患者术前由于吞咽困难导致营养不良,以至延缓术后切口愈合,且机体抵抗力差易引起术后感染,故术前应纠正营养不良,患者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遵医嘱予静脉高营养治疗。
3.1.3 呼吸道准备 由于电视胸腔镜手术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进行单肺通气,长时间单肺通气,易发生肺不张及低氧血症,故术前应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如吹气球或爬楼梯训练以及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吸烟者术前戒烟2周以上。
3.1.4 消化道准备 术前3d改少渣流质饮食,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8小时,术前晚遵医嘱予以生理盐水1000mL灌肠,术晨常规置胃管,通过梗阻部位时不能强行进入,以免穿破食管,可置于梗阻部位上端,待手术中直视下再植入胃中。
3.2 术后护理
3.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给予心电监护,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心律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因术中持续健侧肺通气,使肺内分流增加,易导致术后发生肺不张及低氧血症[2],特别是老年患者胸痛明显,不敢咳嗽咳痰,且术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下降,因此要注意观察病人口唇及肢端色泽温度情况。
3.2.2 呼吸道的管理 由于全麻双腔气管插管,术后肺部分泌物增多,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是食管手术后的关键。遵医嘱给予超短波雾化吸入,一日三次,指导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咳痰,必要时吸痰,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痰液的量及性状。本组有7例病人术后第1-2天出现呼吸喘促,痰多不易咳出,及时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无出现严重肺部并发症。
3.2.3 引流管的护理 加强各引流管的护理,做好胃肠减压管的护理,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应每30-60分钟挤压一次,其目的是引流胃内积液及胃肠道积气,减轻腹胀及吻合口张力,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及吻合口的愈合,术后24-48h,如引出大量的血液,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一般留置3-5d,待肠蠕动功能恢复后拔除。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若引流液超过200ml/h,连续3h以上,或者1小时内引流量超过300ml,应警惕是否出现胸腔内出血;若引流液突然减少或者停止,应警惕引流管是否堵塞、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本组病人胸管均引流通畅,无出血表现,放置48-72小时后均拔管。保持十二指肠营养管的通畅,定时冲洗,遵医嘱术后第三天给予营养液缓慢滴入,以加强肠内营养。各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及牵拉,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状。
3.2.4 疼痛的护理 胸腔镜下食道癌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虽有疼痛感,但较传统的开胸手术减轻,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时,应先评估疼痛的性质及持续时间,可按医嘱适当使用止痛药物,还可应用非药物方法处理,如听轻音乐,讲故事谈心等分散其注意力,也可指导家属抚摸患者的皮肤,抚摸时可直接放松肌肉,将紧张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缓解肌肉的紧张,消除疼痛[3],从而使患者疼痛感得到有效的控制。
3.2.5 营养支持 食管癌术后需要一般禁食4-5天,加强肠内和肠外营养: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术后5-7d,排气后拔除胃管,根据胃肠功能的恢复及术中吻合口张力、血供情况而决定进食时间,自少量饮食起,依次全流质、半流质、少量多餐,患者应循序渐进少量多餐,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进食中及进食后不要立即平躺,至少要坐立半小时,以免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禁食期间作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3.2.6 并发症的观察
3.2.6.1 VATS具有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常规开胸手术同样存在的并发症。因此做好预防性处理和监护是极其重要。术后因胸管放置后牵拉疼痛,限制患者咳嗽、排痰及呼吸运动,痰液堵塞细小支气管,使肺有效通气量减少,易导致肺部感染。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协助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咳痰,必要时吸痰,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3.2.6.2 吻合口瘘 是食管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一般早期吻合口瘘多发生在术后4-7d,常见于年老,体弱、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胸内吻合口瘘表现为进食后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及全身中毒症状,患侧呼吸音低,叩诊浊音,白细胞升高甚至发生休克。处理原则一般为禁食;应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充分引流。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补充足够的营养和热量。纠正低蛋白血症。本组有2例病人术后第4-6天出现颈部吻合口瘘,给予颈部切口撑开,充分引流,加强肠内和肠外营,10天后全部愈合,无出现胸内吻合口瘘。
4 出院宣教
4.1 保持良好的生活情趣,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根据自己的爱好及习惯选择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情。
4.2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应细嚼慢咽,少量多餐,合理膳食以免发生晚期吻合口瘘,可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低脂肪及易消化的饮食,不卧位进食,进食后避免有低头弯腰的活动,至少30分钟以上才能平卧。
4.3 预防呼吸道感染,天气变化时注意防寒保暖,不宜至人多密集的地方,防止感冒,防止受凉。
4.4 出院后2周回院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930.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73-02
颅脑损伤在平时常见,仅次于四肢伤,平时因交通事故、坠落、跌倒等所致。多年来,尽管在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其病死率和致残率依然高居身体损伤部位损伤之首。急诊医护人员对病人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和护理,可防止并发症,减少残障,提高抢救成功率。
1急救护理
1.1院前急救护理
(1)院前急救准备:随时做好急救物品准备,接到急救电话问清地点和病人受伤原因,意识状态等,组织相关人员出诊,并做好记录。
(2)脱离危险环境:抢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使伤员迅速安全的脱离危险环境,排除可以造成伤害的原因。
(3)配合医生评估病情:根据GCS评分及时判断病人的意识状态,检查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对有创口病人紧急包扎,出血较多病人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4)清理呼吸道:呕吐、呛咳病人紧急进行呼吸道清理,发生误吸者,应即刻将病人侧卧,头偏向一侧,舌根后坠、鼾样呼吸者,先将头歪向一侧,若无好转,则用舌钳将舌头拉出,也可用双手食指托起病人的下颌角向前向上方抬起,使下齿前置于上齿列前面,以缓解呼吸困难。泡沫样血性痰者,紧急吸出血性痰,若无缓解可根据情况紧急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缓解呼吸困难,仍不能减轻缺氧症状者则给予辅助呼吸,呼吸暂停或呼吸浅慢或呼吸已停病人行辅助呼吸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以确保呼吸通畅。
(5)现场观察目的是了解致伤原因,暴力情况和病人受伤、意识、出血量等以便向接受救治人员提供伤情记录,帮助伤情的判断,以指导治疗。
(6)脉搏细弱或不清者,紧急进行静脉穿刺,优先建立一条或两条通畅的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血压过低者可结合病人的一般情况适量应用升压药物,脉搏洪大且慢、呼吸浅慢并合并瞳孔一侧或双侧散大者,在保证呼吸道通畅和血压的前提下,紧急给予20%甘露醇250毫升快速静点以降低颅内压。
1.2转运途中的救护
转运途中的救护确实保障途中安全,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经过现场紧急处理后,在病人呼吸道通畅,休克得到基本纠正的情况下立即转回医院抢救。
(1):采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头部抬高15-30度预防脑水肿,避免分泌物误吸。
(2)严密观察病情:在转运途中,应密切注意:意识、瞳孔、面色、呼吸深浅均匀度,呕吐物和分泌物颜色等。
(3)保持各管道通畅:要固定好各种管道,防止扭曲,滑脱受压,液体外渗,保持静脉通畅。
(4)心理护理:医护人员沉着冷静,以高超的技能娴熟的操作和和蔼的态度使患者信任,配合治疗。
1.3急诊室的救护
(1)将病人立即安排在抢救室,开通绿色抢救通道,观察神志、瞳孔、心电监护、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保持液体通畅及呼吸通畅,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改善脑部缺氧症状。
(2)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疝形成。双侧瞳孔大小多变或出现眼球分离,提示脑干损伤。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是病情危重,接近临终的表现。因此护士应观察病人的瞳孔,注意进行动态比较,区分瞳孔变化原因,为判断病情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危象及抢救提供正确依据。
(3)血压、脉搏、呼吸可以反映生命中枢的功能及颅内压的改变,如呼吸深慢,脉搏慢,血压高提示颅内压升高,是小脑切迹疝的早期,多见于脑水肿,颅内出血。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呼吸浅慢不规则提示枕骨大孔疝的可能或合并内脏损伤。因此血压不稳定的病人必须监测血压、脉搏,及时调整用药,保持血压的稳定。
(4)体温升高提示中枢性或感染性发热,应物理降温。医护人员积极配合,合理分工,紧密衔接,为了节省时间多种操作应按抢救流程进行。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用药后的安剖保留备查,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护士先复述一遍再执行,防止差错发生。
毛细支气管炎是多种致病原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症。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本病[1]。是2岁以内婴幼儿较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该病发病急,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缺氧症状,并可诱发心衰。如不及时给予治疗和护理,可威胁婴幼儿的生命。
1 临床资料
52例患儿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均在1~9个月以内。临床症状都表现为有2~3天的感冒症状,然后出现咳嗽、气喘,同时出现明显喘憋和不同程度的缺氧、烦躁不安。其中出现心衰有3例、疑为心衰的有3例,总计6例;合并消化不良者9例;发热者有46例。入院后经过输液、吸氧、抗生素、维持体液平衡、解痉、平喘、激素、镇静、利尿、洋地黄等药物的治疗及细心护理,52例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
2 临床监测与护理
2.1 临床特点 发病急,发热、咳嗽,以喘憋和肺部哮鸣音为其突出表现,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鼻翼煽动,不同程度的缺氧、烦躁不安并可诱发心衰,伴有精神不振、食欲低下、呕吐或腹泻。
2.2 护理要点 随时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及周围循环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观察药物效应。
2.2.1 病室要求 严格呼吸道隔离,室温保持在18 ℃~20 ℃;相对湿度为50%~60%,空气新鲜,忌对流风。
2.2.2 保持安静和充分睡眠 各种操作做到时间集中,操作准确轻柔,对憋喘患儿尤为重要。同时保持病室安静,减少陪护人员;烦躁不安者给予适量镇静剂。
2.2.3 饮食 给予易消化、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对危急患儿进食及喂药须抱起,谨慎地喂,以免误入气管,发生窒息。
2.2.4 合理给氧 轻度缺氧者,给予鼻导管吸氧1~2 L/min;有严重发绀、呼衰者,立即给予头罩或面罩吸氧4~6 L/min。护理操作要熟练,定时检查氧气导管是否通畅。
2.2.5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有效地止咳、排痰对症治疗,对痰液黏稠、咳痰不畅的患儿应多喂开水,按医嘱超声雾化吸入,吸入15 min后行翻身、拍背引流,以利痰液排出,并观察护理效果。
2.2.6 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建立静脉通路后,固定要妥当,以保证顺利输入所需的药物和液体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液体量以及输液速度。
2.2.7 尿量的观察 应认真记录排尿次数,准确估计每次的尿量。
2.2.8 观察药物疗效 按医嘱在使用各种药物时,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和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用药后要观察药物的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
2.2.9 严格观察病情变化 患儿年龄小,病情重,一切微小的病情变化都需要医护人员的细微观察,应随时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及周围循环的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医师。
2.2.10 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患儿病情一般进展快而且严重,由于家长思想准备不足,心理负担较重,为了避免患儿家长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病情,对患儿的疾病给予适当解释,对患儿的家长给予安慰,使家长对患儿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产生信心。
3 做好健康教育,减少发病避免与患感冒的人接触,不要去公共场所及人流拥挤处,防止交叉感染。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或过热。
4 小结
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使患儿恢复了健康,提高了疾病治愈率。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生后28天的婴儿[1],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早产儿和过期产儿,他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又是胎儿的继续,恰处于宫内外环境转变阶段,体内各脏器发育尚不完善,患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须加强监护和护理。由于基层医院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有限,常常使患危重症疾病的新生儿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延误病情。我院作为市重症新生儿救护网络中心和120急救网络医院,保证了本地区重症新生儿得到最优良和及时的救治,无1例在转运途中发生意外,现将转运中的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1~2010年12月我院共接受基层医院转诊的新生儿736例,其中市区医院转诊106例,县级医院转诊567例,乡级医院转诊63例,男415例,女321例,早产儿382例,出生时间最短30分,时间在24小时的216例,入院后抢救成功率97%。
2 护理
2.1 转运前的护理
2.1.1 吸净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若估计途中可能插管者,应在开车前作气管插管,并固定好。
2.1.2 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保持途中药物的及时应用。
2.1.3 如有低体温,低血糖应适当处理,就地抢救,病情稳定后再转运。
2.1.4 电话与科室联系,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如新生儿保温箱的预热等,以便新生儿入院后,能迅速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
2.2 转运途中的护理
2.2.1 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常常是反应低下,无力将痰咳出,仅表现青紫加重,呼吸不好或暂停,为此,护理观察就显得格外重要,及时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的必要措施,也可变换,促使痰液快速排出。另外,早产儿颈部向前弯或食管受压,均可发生呼吸暂停,因此,转运中可将患儿头肩略垫高,使腹腔内脏下降,增加腹腔扩大的机会,同时也减轻了心脏负担和颅内高压。其次,新生儿胃容量小,呈水平位,胃底发育差,贲门肌弱,幽门肌强,呕吐物常从口鼻同时喷出,容易引起窒息,甚至死亡。
2.2.2 保温:保温是新生儿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中枢发育未成熟,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少,容易散热,若环境温度改变超越机体调节能力则会造成体温过低或发热,可使新生儿发生低血糖中毒,心肌功能低下,微循环障碍、凝血机制紊乱、呼吸功能受阻,甚至引起死亡;而当环境温度过高,又可使体温升高引起汗液蒸发,出现脱水症。保温过高过低,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很大影响,因而能否给患儿保持恒定的环境温度,使婴儿维持正常体温,而耗氧量也最小,是抢救的重要因素,也是基础的护理措施之一。所以,要使新生儿体温稳定,保持在36~37℃,我们在途中可用热水袋,水温55~60℃,用布包好,放在被下,避免烫伤。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注意降温,可打开包被。
2.2.3 保持氧气管道通畅 吸氧是十分必要的抢救措施,根据缺氧程度选择相应的给氧方法。吸氧可保持有效氧浓度,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呼吸困难,但要控制氧流量,最好把氧气先湿化后再吸入,并观察紫绀消失程度,定期检察氧气管道是否通畅,防止鼻腔分泌物阻塞及鼻导管脱落,影响给氧效果。
2.2.4 保持静脉输液管道通畅:患儿头皮静脉细小,穿刺难度大,因此,途中要看护好,以保持静脉输入所需药物和液体量,保持液体流畅,注意液体外渗,输液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量,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心衰及肺水肿。
2.2.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2.5.1 对生命体征的观察:随时注意呼吸、心率变化,有无呼吸不规律、表浅、双吸气、样呼吸,有无心动过速或过缓,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2.5.2 对面色的观察:正常皮肤颜色红润。有光泽,若面色青紫、苍白或灰暗,表示患儿缺气,病情危重。
2.2.5.3 对啼哭的观察:生理性哭闹声音响亮而连贯,并有一定的节奏,这是机体的本能性反应,而病理性哭闹因病因而异,常合并其它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颅内出血为阵发性尖叫,并伴有抽搐和瞌睡,急腹症的哭闹,常为阵发性大叫嚎叫,并伴有面色苍白等表现,另外,对不吃不哭的新生儿,更须注意,常为重症的表现。
由于患儿小,病情重,一切微小的病情变化都需要医护人员的细微观察,医护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勤观察,早发现,快处置,这样才能保证患儿在转运途中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