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8 11:21: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陶瓷的艺术特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陶瓷与雕塑的传承至今
陶瓷艺术,在中国历史悠久,据记载,陶器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由渔猎社会转变为定居的农业社会的产物。远古时代的中国先民就有了制陶活动。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陶器在人类生活中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丰富了生活用具,而且也加强了定居的稳定性。秦汉时期开始制作大型的陶勇;唐代引进西域彩料发明了“唐三彩”;宋代工艺水平大有提高,出现了瓷器;明代陶瓷加彩的五彩颜色,因此,在塑造技巧上也逐渐由简朴进化到精致,以瓷佛最为著名。今日陶瓷艺术之艺坛,人才辈出,风格多样,打破了传统艺术样式与艺术范围,同更多的艺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雕塑艺术,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塑艺术也是悠久的艺术门类,从人类有史以来就开始具有的艺术形态。原始的岩刻;石器时期的陶;秦汉的陶勇、画像砖、石雕;魏晋的石雕;隋唐佛像造像;宋元明清的民俗作品;今天引进西方雕塑艺术风格雕塑艺术蓬勃发展,更是与其他艺术门类相互交叉,突破传统样式,已经成为现代公共艺术当中的主导艺术。美术史一般都把古代的陶瓷艺术也作为雕塑的门类之一,从发展到传承基本上是一脉相承,只是到现代的艺术门类划分的越来越细致的时候,都独立成一门艺术门类。
二、雕塑对陶瓷的影响
如果说雕塑艺术中雕塑的造型涵义在“群”这层意义上来讲,只是具有“雕塑性”的话,几乎所有造型的艺术都或多或少具有这种雕塑性。那么,可以对陶瓷艺术造型互相产生影响。
首先,雕塑艺术的创作方式与审美方式是同源的。雕塑教学关注的是如何运用造型语言进行形式与空间的塑造,侧重于学生如何进行空间考察、认知与理解造型等方法,更注重艺术审美与艺术表达的培养。陶瓷艺术也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他的空间塑造、造型的刻画、艺术品味的提升,同样也具适用于雕塑艺术造型方式与审美方法。
其次,雕塑艺术的材料工艺丰富了着陶瓷艺术工艺的发展。有时材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导致作品创作空间的局限性。因此陶瓷艺术以小件居多,相对与现代艺术发展的步伐有一点滞后,但是雕塑艺术当中的模具复制方法,满足了批量生产的可能,用标准的零部件来组成大型的艺术作品。
最后,陶瓷艺术通过雕塑艺术的思维方式进军公共艺术领域。雕塑艺术现今以成为公共艺术的主导艺术形式,通过建筑型材的运用,使其体量更大,空间更开放,公众参与行更强,同时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产生更加绚丽的艺术作品。陶瓷艺术运用雕塑的形式语言,可以作为雕塑艺术的一种材料,通过与其他材料和加工工艺,实现大型艺术作品的形成与陶瓷的彩釉更能丰富公共艺术作品的多样性。
三、雕塑教学对陶瓷艺术创作的把握
事物多是有自己既定的规律与方法,供人们来认知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之间的区别,人们从事一种事物也会按照相应的规律与方法来做。但是艺术是自由的、是个性的,往往太多的规则,太多的框框就会阻碍其发展,因此,用其他艺术眼光里看待会产生新的艺术效果。
首先,雕塑教学既强调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了美的运用,同时又突出了思维的创新。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雕塑艺术又是一个交叉学科,很多知识的理解需要综合知识运用,才能理解,使知识体系得到升华,因此,陶瓷艺术在雕塑教学当中也应该引导学生不仅仅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应该注重美学的修养和艺术的追求,从架上走到室外。打破对陶瓷艺术固有的理解,融入“雕塑性”,从创作的理念上突破传统的观念。
其次,雕塑教学是一个全面的、整体的、多样的艺术专业。除了传统雕塑类型的创作手段可以运用到陶瓷艺术教学当中,还可以将装饰雕塑和抽象雕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运用到陶瓷艺术教学当中。陶瓷艺术创作可以运用雕塑艺术中塑造技法和泥塑工具,也可通过石膏磨具的方式印制出泥坯和造型。运用装饰雕塑的性质,创作出装饰陶瓷艺术作品,用抽象雕塑的理念改善陶瓷作品的造型美感。
最后,陶瓷艺术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的艺术。从某种角度来看也具有公共的属性,这与雕塑艺术与公共艺术之间的关系一样,都可以从属于公共艺术的领域。因此在教学当中与可以运用设计课程的方法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设计的任务,可以是大型雕塑艺术的项目或者是装置艺术的项目,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情况加以设计与创作,提高陶瓷艺术创作的艺术范围。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陶瓷艺术的内涵,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雕塑教学能让学生能创作出不一样的陶瓷艺术作品,由于它存在于空间当中,即它在空间上用一中雕塑方式存在,因此,陶瓷艺术从概念和创作领域有了一定的扩展,使得陶瓷作品具有可变性,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周汉新.高等职业教育设计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陶瓷艺术设计与制作[J].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
关键词:陶瓷艺术;家庭环境;装饰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进步,人们不断追求生活中的各种美。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陶瓷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不断的发展。陶瓷作为一种工艺美术载体,是由不同的陶瓷材质造型与不一样的装饰手法组合形成的。目前,陶瓷艺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家庭环境装饰中,成为现代家庭环境装饰中对特别的艺术载体,为现代家庭环境装饰提供更为艺术化的独特情调。
1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
陶器是我国最原始的陶瓷制品,作为现在闻名世界的彩陶,就是古代最为先进的陶瓷艺术品。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进行彩陶的制作,彩陶造型的主要特点为圆、工整、简练、装饰精巧等,完全体现出当时人类的艺术敏感性与创造力。而这种结合人类智慧、勤劳的原始艺术,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美化了生活。直到今天,彩陶依然通过它独特的美感染着人们,唤起人们对陶瓷艺术美的追求,使人们更加地去追求那份返璞归真的陶瓷美。彩瓷对人们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其造型与装饰为日后的陶瓷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陶瓷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简单日用器皿,还是一种美丽的艺术品。在我国,陶瓷的发展较早,发展较快。在汉代时期,陶瓷就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在东汉末年,陶瓷工艺开始进入高峰时期。而在六朝时期,我国瓷器迎来工艺美术时代,经过唐、宋、元、明、清时代的不断发展,陶瓷工艺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的,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亲贵族,陶瓷以及开始出现在每家每户当中。陶瓷艺术不管在任何时代,都会有其不一样的艺术特色。在秦汉时代,陶瓷主要以雄浑、博大、古拙为特点,如兵马俑般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而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由于该时代崇尚清瘦飘逸,因此在陶瓷上多出现圣贤高士形象。而唐代的唐三彩造型较为饱满、富丽堂皇,意味着唐代的国泰民安,经济繁荣。陶瓷的发展,为人类保存了重要的艺术成就与物质精神财富,其表现不仅是在技艺上,还体现在装饰与设计上,对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2陶瓷艺术与现代家庭环境装饰
现代陶瓷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划分为日用瓷、建筑瓷、陈设瓷、特种陶瓷以及工业用瓷等。从古代到现代,陶瓷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生产数量多,使用范围广,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现代家庭中,日用瓷的品种较多,如餐具、茶具、灯具、酒具、咖啡具、文具等。而且陶瓷是一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材料,其艺术造型的丰富多彩。作为我国最负盛名的陶瓷生产基地,景德镇的陶瓷艺术能通过不同的装饰手法生产出符合人们对陶瓷艺术欣赏的要求。这也是陶瓷艺术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在家庭装饰中,造型自由化的陶板、瓷瓶以及雕塑瓷等应用非常广泛。而卫浴陶瓷则在家庭装饰中扮演着美化环境、清洁卫生的角色。因此,我们要根据时代对陶瓷艺术的追求,加强对陶瓷装饰市场的充分了解,并运用信息技术结合陶瓷艺术的特点,创造出符合现代家庭装饰要求的陶瓷造型与装饰风格。一般,陶瓷艺术在家庭环境装饰中的应用的主要有:陈设物、地面砖、卫浴、墙砖以及洗脸盆等。现代陶瓷装饰风格的形成与时代风尚、现代工艺材料、科学技术填平以及现代审美观是分不开的。
在现代家庭环境装饰中,对日用装饰陶瓷的需求越来越多。在人们用餐时的过程中,造型美观的陶瓷餐具,能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愉悦的用餐心情。而在房屋的摆设中,又能点缀出家庭中的温馨气氛。一套好的陶瓷茶具,即可在客厅环境中扮演装饰的角色,也能为人们沏上一壶清茶,让人感受到家庭主人的品味与大方。就算是一个陶瓷小烟缸,也独具艺术气味,即可以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也能使客厅中的装饰环境变得更加的融洽,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在西方国家,他们的生活中比较讲究美食美器,讲究食物的美味可口,而且必须要有装饰漂亮、造型美观的器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不断提高,对陶瓷的要求日益升高,促进了陶瓷业的不断进步,从而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需求。目前,在现代家庭装饰中,陶瓷艺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相对于中国画式的装饰作品,人们更加热衷于瓷瓶、瓷板画、雕塑瓷等在家庭环境中的应用。瓷雕陈设在客厅中,瓷板悬挂在客厅墙壁上,即显示了主人的文化修养,也彰显出主人的艺术品位。在现代家庭装饰中,陶瓷艺术与家庭环境已经浑然一体,无论是瓷瓶、瓷板画,还是雕塑瓷,都能为现代家庭环境增添生活情趣,使整个家庭环境变得既美观又大方。
3陶瓷艺术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发展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陶瓷艺术在家庭环境装饰中的使用就要与科学技进行统一与整合。如感应冲洗面盆,都是科学技术与陶瓷艺术相结合的体现。而且陶瓷艺术的表现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在家庭装饰中,人们既享受科技带来的物质享受,也享受着陶瓷艺术所带来的精神享受。同时,在家庭环境装饰中的陶瓷艺术能充分体现出艺术家的装饰手法与个性风格。在进行陶瓷的创作中,经常尝试与各种艺术进行结合,从而体现出那个时代的气息与背景。新时代的陶瓷作者,通过结合生活,其陶瓷作品能体现出现代生活的特点与个性。而陶瓷艺术对现代家庭环境装饰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陶瓷艺术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充分融合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载体。经过不断的实践与积累,现代陶瓷艺术能体现出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在现代家庭环境装饰中,陶瓷艺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精神文明物质享受。
参考文献:
[1] 吴军勇.浅议陶瓷艺术与现代家庭环境装饰[J].陶瓷研究,2012,01(15):86-88.
[2] 郑丰银.论陶瓷艺术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意义[J].中国陶瓷,2009,06(16):62-63.
[3] 李成.陶瓷艺术与现代家庭装饰的关系[J].美与时代(上),2010,03(14):99-101.
关键词:中国画 陶瓷绘画 发展历程 共性 影响
纵观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和历代陶瓷艺术品,不难发现陶瓷绘画始终伴随着中国画的发展而受到深刻影响,赋予了瓷画作品丰富的感情和人文因素,极富国画的寓意和启发,同时几乎所有的国画技法和流派,在瓷画中同样得到运用。与中国画根出同源,富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中国陶瓷绘画丰富了中国绘画的历史,并伴随着中国画的成熟与发展,在陶瓷表面,利用不同的釉料和艺术手法达到一种新的美的境界。无论是从内涵还是从形式上看,陶瓷以中国画的技法和神韵来体现独有的一种风格,陶瓷艺术家们在吸取了中国画丰富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独特的陶瓷艺术装饰,在瓷器的装饰上开辟了新的艺术美感。
早在新石器时期出现的彩陶成为最为古老的绘画艺术,也是陶瓷与绘画最早的结合,我国的陶瓷绘画和中国画这两种传统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相互交融发展,两者共同遵循着相同的美学思维,在精神意境上存在共同性。中国传统国画是属纯艺术、纯绘画。陶瓷绘画却是一门工艺美术,它从设计到制作以至于成型,要经过一系列的工艺过程。它不单纯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只单纯强调画的个性,它还要考虑制作的可能。在原材料的采集、坯料、釉料的调配、甚至烧成湿度及气氛的控制上只要一个环节的差错都将导致艺术陶瓷的前功尽弃。何况,陶瓷艺术是靠一把“火”的艺术,陶瓷绘画中所使用的颜色有“窑变”效应,着色和发色之间,较之中国画所见有着诸多的未知因素。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特点,陶瓷绘画能够很好的突出这些材料的特点才能算是成功的。陶瓷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了造型、装饰、烧成等工艺。陶瓷绘画是在吸收国画优点的同时,极力表现陶瓷这一独特材质美。一味模仿国画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既没有创造性同时也失去了陶瓷这一载体的独特优势。
陶瓷绘画中有一部分是吸收了中国传统国画的表现手法来装饰陶瓷。陶瓷装饰和传统国画的相互影响,使得国画艺术和精美的陶瓷材质巧妙糅合,就形成了陶瓷装饰独一无二的艺术语言,中国传统国画与陶瓷装饰是不能相互代替的两种艺术,只能是互相借鉴、互相影响,中国传统国画与陶瓷装饰各有所长,外地有些国画艺术家画陶瓷感觉比画在纸上更加明显,更富有情趣,显得更加精彩,他们充分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国画源远流长的优秀技法,又兼收了中国近代绘画家之长,显示了艺术家特有的艺术素质。陶瓷绘画要重视陶瓷的材质美,注意绘画装饰和优美器型的完美融合。纹饰、质地、造型和谐统一。才能充分展示陶瓷的材质美,器形美、装饰美、色彩美,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可以在陶瓷装饰中找到,二者相互影响,比如粉彩画法和上色方法与中国画工笔重彩类同。近代珠山八友们的杰出画作中的工兼写寥寥数笔的墨竹、竹叶、潇洒临风的姿态与中国写意画何等相似,仅仅是工具、材料,一个画在纸上,一个画在瓷器上的不同。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由德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传入我国一种新的釉上彩装饰,旧称“洋彩”,后来称作“新彩”。新彩较古彩、粉彩有着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它亦刚亦柔、亦浓亦淡、亦真亦幻,既能像工笔画那么严谨,也能像写意画那么奔放。艺术家们利用新彩的特点和特殊的技巧,使得它也能达到国画中“墨分五色”的水墨效果,这使得它在画面表现力方面极具优势。
关键词:陶瓷材料;环境;艺术;发展
1引 言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陶艺介入环境艺术提供了新的机遇;环境陶艺具有丰富的材料特性和艺术语言,聚集了人类的情感与泥土的原始性,它存在于公共环境空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追求一种来自新艺术的感觉组合。如今,越来越多的陶艺家开始关注和转向公共环境艺术。
“环境陶艺”这个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萌芽和兴起,它是指陶艺家利用陶瓷为主要媒介材料,或以其它材料为辅, 为特定的环境进行设计的环境陶艺作品。它主要是指公共空间的公共建筑物、建筑构件、广场、公园、道路、绿地、居住区、郊外空地及其它场地设立的以陶瓷材料为主的综合媒介作品。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在现代人眼中可以称作环境陶艺的艺术作品,最早有文献考证的建筑构件是龙山文化时期的陶水管道,之后出现了质朴且具有很强装饰性的秦砖汉瓦,以及明代洪武时的《九龙壁》室外陶艺墙(图1)。在当代景德镇就活跃着一批非常有才华的陶艺家,他们正积极而热情地探讨、研究并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环境陶艺作品。
2陶瓷材料的种类及特点
2.1 陶瓷材料的种类
一般来说,陶瓷所用材料可分为陶泥和瓷泥,陶泥一般是在自然界可以找到,并可直接用于成形;而瓷泥则须经过选料配料,并经过加工而成。
2.2 陶瓷材料的特点
从成形手法上来讲,陶和瓷泥的可塑性都非常强,一般都可根据泥性的要求和作品成形的需要,采用泥板、泥条、模具(印坯和注浆)等不同的成形方法;从烧成温度上来讲,陶一般不会高于1000℃,瓷一般在1200~1300℃之间,根据釉料的性质要求,瓷可分为高温瓷、中温瓷和低温瓷;从烧成后的效果来讲,陶泥由于它的原始野性(未经人工精炼),烧成后表面粗糙、吸水性强,因此具有原始和纯美质感,同时其作品具有粗犷大气的艺术特点;瓷泥由于经过加工精练,泥坯表面比较光滑,适用于各种釉下彩绘和颜色釉装饰,烧成后作品具有精细优雅的艺术特点。此外,有时为了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还可进行二次烧成。正是由于陶瓷材料在经过烧成后,质地坚硬、耐高温、耐水侵蚀、不易风化的特点,显示出它相比于金属、树脂、木材、玻璃等材料独特而强劲的优势,成为环境艺术中最理想的材料之一。
3陶瓷材料在环境艺术中介入的价值体现
环境陶艺作为一门公共艺术,不仅具备环境艺术公共性原则,而且也具备陶瓷艺术本身所独有的特征,它还包含了更多社会人文和大众的因素。
3.1 公共性
人们通过公共空间的活动,形成体现共同需要的环境秩序,艺术家在个人创意与公众意愿之间寻找平衡点,进而创造出既有艺术家个性又有公共性的环境陶艺,由此可见,公共性就成了陶艺最基本的特性。正是由于环境艺术设计始终从人的现实需求出发,环境艺术便获得了坚实可靠的价值评判标准――人文尺度、人文精神、人文价值和人文思想的构建也必然成为这种评价的目的和追求。
3.2 审美性
审美性是环境艺术最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陶瓷艺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形态。现代陶艺注重对自身媒介特征的搜索与实验,充分体现了陶艺的本质语言:泥、釉、火的内在美感价值。环境陶艺放置于公共环境之中,其作用首先是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的艺术质量和公众的审美情趣。设计意识超前、品位高雅的环境陶艺作品多为人们所喜爱,并可能成为某地区和城市标志性的环境艺术作品。座落在景德镇金岭大道的《昂》(图2)、《升腾》(图3)两套城雕,是景德镇陶瓷的标志性建筑,高达12 米。象征“陶”的“昂”,采用“H”型框架结构设计,吸收印纹陶的制作方法,用雕刻、模压技艺创作,用高温颜色釉的暖色调装饰,呈现出多种肌理层次,颜色醒目,与周边的色彩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升腾”则以青花瓷纹饰为装饰图案,体现出瓷都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特色。
3.3 亲和力
大家知道,人类自从开始烧陶作日常用品,进入新石器文明以后,由于土和火与人类文明进程息息相关,人们和陶就有一种不可割舍的亲近感。尤其是人类文明进入信息时代,自然界的原生状态渐渐远离人类,陶却能唤醒人们的自然审美知觉,产生强有力的亲近意识。
用于制备陶瓷材料的水、火、土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最早的陶器的发明就是因为汲水和烹饪的需要,陶瓷已被历史证明是用于传达形式、结构和人类情感的无与伦比的材料,人类的吃、住、行都是与陶资材料息息相关,与人类的天然亲和关系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都市的繁忙生活让人压抑,然而钢筋混凝土笼罩下的都市环境,更今人感到冷漠与孤独;而陶艺能呼唤人们久违的自然审美知觉,产生强烈的亲近意识。这是因为陶瓷材料源于自然,与人们有天然的亲和力;尤其是经过水的调配、火的熔炼之后所呈现出来的质感更让人产生想亲近的欲望。所以,陶艺成了联系人和环境的天然纽带,环境陶艺是带有某种特殊情感化的文化符号的艺术形式,亲近自然,亲近公众,融合环境。
3.4 恒久性
环境陶艺具有耐磨损、抗腐蚀、强度高和耐久等特性,它不是瞬间艺术,一件作品可以存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优秀的作品在公众不断变化的开放性评判中更彰显其艺术价值。
4陶瓷材料在环境艺术中的发展空间
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城市建设,这对城市的决策者、规划者、投资者、建设者、管理者以及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在这其中,城市环境规划已经成为衡量该城市文化水平的标志之一,陶瓷这种自然而时尚的材料渐渐被人们所重视,无论是在大街小巷、广场或者高档酒店,都少不了利用陶瓷的装饰来衬托环境。
现在,它不仅是一种时尚,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代表:没有它的存在,大街小巷将缺乏昔日的韵味;没有它的存在,广场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哪怕再高也仅是呈现一种淡淡的灰色。我国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每个城市都希望能产生具有自身特点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在这方面,以环境陶艺作为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将有着特殊意义。环境陶艺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释放文化能量,镌刻城市历史,记录城市传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特征。如果将其引入到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公共艺术中去,在形成自己特殊的城市面貌和独特的城市文化个性方面,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5结 语
陶瓷材料从用于制作日用品和艺术品到介入环境艺术创作,拓展了公共艺术的设计思路,是现代陶艺走出室内,步入公众视野的一个奇幻的结合点,增添了现代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我国现代陶瓷艺术应该凭借我们自身的文化底蕴,参与当代全球文化的建构,实现自身形态的认证。
参考文献
[1] 黄振辉.国际建筑陶瓷设计与运用研讨会论文集[C].广州:
精雅创作画苑,2002,10.
[2] 顾孟潮.环境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环境化[J].文汇报,2002,4(10).
[3] 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
[4] 张玉山.陶艺――世界当代公共环境艺术[M].长沙:湖南美
术出版社,2006,10.
Ceramic Materials Adapting to the Environment
YANG Chao,LIU W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Jingdezhen333001,China)
【关键词】 漏窗;陶瓷;陶瓷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H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1
漏窗艺术是我国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它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它所蕴涵的文化意义都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从陶瓷的发展史上可以发现,许多陶瓷作品都带有漏窗艺术的特点,主要有开光装饰、镂空装饰,同时随着现代陶艺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反思,漏窗艺术也在现代陶瓷艺术中得到广泛运用。
1.漏窗及漏窗艺术
漏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一种建筑艺术处理工艺,是我国独特的建筑形式,它的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所以俗称花墙头、花墙洞、漏花窗等。
1.1漏窗的结构
漏窗的构图可分为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两类,但也往往混合运用。几何图案多由直线、弧线、圆形等组成。全用直线的有冰裂、定胜、菱花、书条等;全用弧线的有鱼鳞、钱纹、球纹、海棠、葵花、波纹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线条构成的有寿字、万字海棠、六角穿梅等。自然形体取材范围较广,图案题材多取象征吉祥或风雅的动植物,属于花卉题材的有松柏、牡丹、荷花、梅竹兰菊等,属鸟兽的有狮、虎、云龙、凤凰、喜鹊、蝙蝠等,物品题材有花瓶、聚宝盆、文房四宝等,还有表现戏剧人物和故事、象形文字的图案。总之,每一个漏窗几乎都能表现一种场景,叙述一个故事,给人无限遐想。
1.2漏窗艺术的特点
漏窗不仅仅具有实用功能,它的价值更体现在它的艺术美和意境美,它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漏窗艺术的特点在于它的小巧、精雅、含蓄。我国绝大多数漏窗都是比较小的,但它虽小而贵于巧,能够小中见大,古代的造园家在设计时力求每个漏窗本身是景,同时又能借窗外之景,在较小的园林空间内容纳进最大的自然境界。《园冶》中指出“园不在大而在于精”,而漏窗正是园林中的点“精”之笔,“雅”是文人生活情趣的核心,当然也是造园者追求的主要目标。所谓含蓄是指漏窗的隔景效果,它似隔非隔,似透非透,隔窗观景,如雾里看花,隐隐约约,恍恍惚惚,给人的恰是含蓄之美。
2.漏窗艺术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2.1漏窗艺术与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开光装饰
开光装饰是陶瓷艺术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装饰方法,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留出某一形状的空间,如扇形、蕉叶形、菱形、桃形、花瓣形、方形、圆形等,然后在这个空间内加以装饰,使其装饰部位比其他部位更为突出醒目,有突出主题的作用。因这种方法是从古代建筑物上的窗户演变而来,如屋内开窗见光,故名开光。开光内一般都绘有人物、山水、花鸟和走兽之类,而开光以外的部分辅以各种图案,这种装饰任何一部位都有内容,给人丰富、充实的感觉。
开光装饰是从古代建筑的窗户演变而来的,漏窗便是它的参照对象之一,无论是形状还是所追求的艺术效果,两者都有及其相似之处。从外观上来看,开光装饰的形状往往是直接取材于漏窗的外框形状。从艺术效果来看,漏窗小巧、精雅、以小见大的特点也是开光装饰极力追求和表现的,它能在一块小小的空间内表现出无限的意境。
2.2漏窗艺术与陶瓷艺术设计中的镂空装饰
镂空装饰是指在器坯上透雕花纹的一种装饰技法。我国宋代时期就已经开始在陶瓷上使用镂空装饰。镂空装饰与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漏窗艺术也是密切相关的,首先,在外部特征上它们都是以透空的形式出现,用透雕的手法表现细腻精巧的图案。其次,在实用功能上,镂空装饰常用在香熏、灯具上,起到散播香味和透光的作用,与漏窗的透气、采光的作用相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时期的镂空转心瓶,它的镂空装饰一般装饰在一个开光空间内,透过镂空装饰,还能欣赏套瓶上的画面,这种装饰方法与漏窗艺术的借景功能如出一辙。
由于镂空装饰具有透光性的特点,它常常被运用于陶瓷灯具的设计中。陶瓷灯具是指以陶瓷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用于照明或其它用途的发光、发热装置,大致由造型、光源、发光形式等方面构成。通过镂空装饰来散播光源的方法类似于漏窗的采光效果。
3.漏窗艺术与陶瓷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审美特征
质朴的自然美。漏窗艺术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可以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感,既能表现优美宁静的自然环境,又反映雅致的人文氛围,绝非是刻意制造的艺术品。漏窗艺术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可以再现自然之美,也使中国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思想在这些作品中得以实现。
通透的图案美。漏窗的图案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每一扇漏窗的图案都可以是一件完整的设计,因此在进行陶瓷艺术设计时,漏窗的图案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可以通过表现它的图案,来反映中国人所追求的空灵、通透的美学思想。
深远的意境美。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漏窗艺术的创作以营造意境为最高准则,将漏窗艺术和陶瓷艺术相结合进行艺术创作绝不是停留在对漏窗的一味模仿,而是得其“形”也得其“神”,讲究“气韵生动”。能够让观赏者用心体会作品,从有限的作品中体会无限的意境,以此来体悟陶瓷艺术独特的魅力,给人回味无穷的意境美。
关键词:陶艺;艺术设计;应用
1 探讨并对陶艺所具有的文化性进行拓展
陶瓷是古代传承下来的由手工制作而成的工艺品,带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流传下来的一种古代文明的象征。陶瓷更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的诞生伴随着一个时代的兴起。陶瓷的文化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及社会习俗风气的融合,陶艺在城市公共艺术上的应用是历史和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更融洽的传达了陶艺文化性所具有的价值特性,其应用的广泛性不言而喻。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身的文化特色,其散发的气息如何使得陶艺能够清晰明朗地表达是需要我们深思熟虑的。我们要双方面地去了解陶艺的文化性及城市特有的文化气息,再进行融合,表现与颂扬。例如,一些旅游景点利用巨型的陶瓷壁画来烘托气氛,在旅客对景点进行观赏的时候,更能通过陶瓷壁画来对这个地方的人文、发生的故事进行简略的认知,达到情绪的感染。例如,南昌文化广场上用巨型陶瓷所做的壁画写着“打响第一枪”,不仅增添了艺术的美感,还使得游客对这个城市印象深刻,对整个历史的回想也起到了联想作用,更是勾起了游客对南昌历史的兴趣,大家对这座英雄城的感觉立马不一样,也会引得更多的人来合影留念。众多周知,景德镇是有名的瓷都。走在景德镇的街头就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陶瓷制作的形象符号的人物作为景德镇的街头标志,以此来表达城市公共艺术,让陶瓷的文化内涵以具体的形象展示在人们的面前,目前已经有很多像这样的设计思路出现。景德镇上的昌南路正在修建的过程当中,这条街道充分地对陶艺的文化性进行了拓展,也是一个实例。利用城市现有的自然环境特点,加上陶艺的渲染填充,对这个地方的文化进行修饰,不仅增加了原有的浓厚的文化气息,更是提高了整体的文化品位。
拓展陶艺所具有的文化性,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到陶瓷文化与城市公共艺术所要表现出来的历史文化的完美的交汇点,使得两者能够很好地进行融合,能够更好地对彼此进行烘托陪衬,这样不仅利用了陶瓷的文化性及自身所具有的艺术特性来帮助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还使得陶艺本身的文化性融入城市公共环境中,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耳濡目染,互相影响。例如,在小区花园修建一尊充满时代气息的陶瓷雕塑,可以让人们产生很多的联想。更多的花样城市艺术建设,把陶瓷的文化性融入建筑的艺术之中,使得陶艺的文化性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2 探讨陶艺具有的观赏性及其拓展
陶瓷在古代一直都是达官贵人才拿来把玩的极具艺术气息的珍品,在现代,陶瓷艺术一直都是大家默认的能够给大众带来美的享受,使人们受到艺术熏陶的美感艺术。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当中,需要更多地被考虑到的是陶艺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品位的独特魅力。但是,目前现代建筑环境一个特殊的显著特点就是有规则的排序,而且城市人口的增多及城市本身发展的需要使得城市建设的楼层高度日益增加,也增加了空间环境的单调性,造成人们的视觉及审美疲劳。相比较而言,陶瓷的自然性比较明显,可塑造性比较强,运用到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能够使得整体的艺术环境与本身所有的环境造成视觉上的反差,冲击力较大,使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不仅可以是人们产生与环境情感上的共鸣还让人们有了在规则的城市环境中回归自然的美好享受。不过,使得陶艺的美感及艺术展现的欣赏价值是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的,在控制好陶瓷的自然性外还要配合设施所在的环境选取陶瓷的配色,还要考虑到城市的文化特色及时代特征,使得这些元素都能够在所设计的陶艺中有所体现,使得环境与心灵产生共鸣,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陶艺的社会意境,要使得陶艺的加入与公共设计相得益彰,整体更通俗易懂,接近生活,亲和力更强。在整体的设计过程当中要考虑到陶艺与城市本身环境的协调性,要在整体上进行美感的提升,使得陶艺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 探讨陶艺的实用性及其拓展
陶瓷并不仅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在城市的建设当中如果能够运用好这一点,不仅可以使得陶瓷的艺术性得到极佳的体现,更能使得陶瓷的这两种特性得到更好的体现,使得陶艺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作用更加得到青睐。在社区公园的建设中,如果运用得当,让色彩多样的古朴陶瓷桌凳隐约在万树葱茏当中,多么惟妙惟肖,不仅使得人们能够享受自然,还能体会艺术的氛围,是人们休息的好地方。在街道的路灯下做点陶瓷的小装饰,也可以增加这个城市的韵味。
在城市的旅游景点,随处可见各式的垃圾箱,这些垃圾箱都可以用陶瓷制作,形态可用卡通的、动物的,既美观实用,同时又充分利用了陶瓷用具易清洗的特点,使这些盛装废弃物的容器,也能产生出美感。垃圾箱是每个城市公共场所必有的基础设施,基本上随处可见,这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例如,这些垃圾箱的制作,可以用陶瓷作为制作材料。设计的形象也可以多一点,不用千篇的一律的标准简朴的模样,可以是卡通的、搞怪的等等,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同时,增加了美的视觉享受。陶瓷易清洗,也以保持清洁,更加体现了其对城市公共建筑艺术设计的贡献有多重大。很多隔离墙上可以使用带有地方特色的陶瓷外砖,也可以用陶瓷砖摆成标语或者人物形象,经过的人们还可以进行欣赏,城市美化又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4 探究陶艺的耐久性及其拓展
陶瓷的特点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除了以上所探究的关于陶瓷的艺术性外,它的耐久度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另一个问题。陶瓷是经过多种工序,经过高温烧制而炼成的。陶瓷色彩比较斑斓,比较耐用,容易清洗,防水火,也不易被腐蚀。与其他建筑材料相比,陶瓷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城市的公共艺术设计中要使得陶瓷的耐久度得到提高,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到一些细节问题,应该考虑到三个方面:(1)釉下彩以及颜色釉需要更多地运用来保证陶艺的光泽更加的持久。(2)在建设具有特色的造型时不要忘记建筑整体的坚固性和是否具有安全隐患。(3)对于比较大的陶艺作品,建筑的骨架要以坚固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在表面进行陶艺的修饰。
5 结语
陶艺一直都带有神秘古老的韵味及神秘感,艺术性也得到大家的肯定,关于它的各种作品也被大家广泛推崇。各大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师们对陶瓷在设计中的应用也加大了研究的力度,并且在一直不断地探索它的应用性及被挖掘的潜在性。
参考文献:
[1] 张行舟.公共设施中的环境陶艺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
关键词:陶艺符号;装饰艺术;运用
陶艺符号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运用非常普遍,这种相互结合与运用对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对丰富陶艺设计的技术手法与表现技巧具有深远意义,因此有必要对陶艺符号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运用进行深入研究。
1陶艺符号在陶瓷装饰中的具体体现
陶艺符号直接在陶瓷产品中的直接运用,使得民间艺术得到保护与传承的同时,也使陶艺产品的视觉效果更加强烈、清晰。在工艺手法和运用角度层面,“直接运用”可以分别从平面运用、立体构造、意向表现以及技法加工四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
1.1平面借鉴
一般情况下,图案、纹饰、色彩均运用于装饰类民艺,即在平面内,与通常意义上的美术概念很接近。具有鲜明的平面艺术造型特点,在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形式以及设计观念上具有相似的特点。与陶瓷装饰艺术的融合过程中,通常采用色彩、纹饰、图案等平面工艺手法。对这些元素的直接运用,最典型与普遍的便是陶瓷画,陶瓷画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表现形式。
1.2立体构造
从立体构造角度直接运用民艺符号通常是在造型方面加以借鉴。陶瓷艺术品的形态作为一种标志性语言存在,当我们看到某一陶瓷艺术品的造型便可想到蕴含其中的民艺元素。
1.3意象表现
陶艺符号在陶艺符号中的运用,如果从表现形式上来说,大致都可以从平面与立体两个角度加以阐释。本文之所以要强调意象表达,是因为一件陶艺作品会通过平面与立体两种形式向观众传达一种不能直接看到或触碰到的内在表现形式,是一种通过肉眼进入大脑最后融入心灵的意象。在上文中阐述过,生活价值观念是中国人意象获取来源,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加工,很多事物具有了附加意义,这种附加意义是约定俗成的,并且有其独立的存在意义。这种意义赋予了陶艺作品内涵与象征意义,通过欣赏作品,观众可领略与感受到其内在思想,这就是意象的表现。
1.4技法加工
年画、版画、农民画等形式为陶艺装饰对民艺元素的借鉴提供了很多素材。在颜色搭配方面,只停留于陶艺绘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参考民艺的绘画技法。陶瓷装饰艺术中大量运用民艺符号,可以将两种艺术文化形式相融合,使其互相借鉴,交相辉映,并通过最直观的方法呈现出来。
2艺术效果
作品诞生后对观众形成的影响力即为艺术效果。艺术效果是最能体现创作者创作水平的环节。不论在选择题材还是运用技法方面,创作者进行艺术加工均要恰当思量、合理布局、巧妙安排,使陶艺作品在形象、技法、寓意方面达到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2.1生活写照
人们通常讲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可以说反映生活、加工生活便是艺术最本质的诉求。陶瓷艺术亦不例外,也是建立在民众生活基础上的,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喜闻乐见的趣事用艺术手法加以概括与加工,正如作品《呵护》所展示的母亲抱幼子的温馨画面,笔锋优雅又不失质朴,格调粗犷,生活气息浓郁。通过那些天然质朴又富有诗意的瓷器画面,不难看出,在艺术创造中民间艺术创造过程中的匠心独运以及浓浓的生活情感。
2.2意蕴美好
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具有意蕴美好的基本特点,其中吉祥是亘古不变的主体。人们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并不是说艺术创作要对生活机械地照抄、复制,而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筛选、概括、提炼、加工,进而创作出超现实、富有意义的作品。我国陶艺作品中蕴含的美好元素无一不受传统文化精髓的影响。我国出土的古代陶器在创作过程中就有追求美好意蕴的体现。例如,出土于罗家教遗址的刻有稻穗纹的陶块,出土于河姆渡遗址的五叶稻穗纹陶器,这不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简单模仿,更是一种具有装饰意蕴的艺术表现,当人们看到这些装饰时,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先民于丰收在望时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幸福丰裕生活的企盼与向往。
2.3完整求全
追求合欢团圆与完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特点之一。不论是文学还是影视作品,均追求圆满结局。这与中国人民的生活态度与传统伦理观念息息相关。具体到陶瓷装饰艺术中,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来龙去脉须清晰,空间观念也须完整。空间结构完整,如在作品中表现荷花,就须将其水面上与水面下的花、叶、根、藕全部清晰呈现出来。时间观念清晰,如桃花的表现,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发芽、开花、结果、枯萎等均要刻画得完整无缺。
3陶艺符号在陶艺装饰各领域的融入
从功能角度讲,陶瓷大致可分为三类:日用、陈设与工业陶瓷。日用陶瓷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如餐具、杯子、茶具、盆、坛等;陈设陶瓷又被称为艺术陶瓷,包括用于陈列装饰的花插、雕塑等形式。工业陶瓷中最重要的是卫生陶瓷。陶瓷装饰有两个核心要素,一是陶瓷材质;二是融合了实用审美功能。第一点不容赘言,陶瓷装饰选材必然为陶瓷。第二点,无论是哪一种陶瓷,其功能性是首要意义。在传统的陶艺设计观念中,产品的使用功能优先于审美与装饰功能。然而现如今,这种设计理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陶瓷作品的需求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注重美的感受。因此当今时代,陶瓷作品中审美性与实用性早已融为一体了。
4结语
现阶段的陶瓷产品,不能仅仅停留于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陶瓷装饰艺术的推广应用使人们更关注产品设计的审美价值。审美价值已经成为附加于陶艺装饰产品的重要存在。在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已经看到民艺元素在装饰陶瓷产品中的具体运用。通过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和技巧,充分享受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生活,充分说明了作为一种具有典型代表性和审美性的民族艺术符号,民艺元素普遍运用于日用、陈设建筑卫生陶瓷设计生产当中,并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冰易.民艺符号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运用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
[2]李丹.陶艺石榴纹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关键词: 陶瓷 产品 工艺 民族化
陶瓷是我们所熟知的材料,我们通常所了解的多为艺术陶瓷,它主要体现在美学意义及欣赏价值上。陶瓷的制作生产一直是由艺术家、艺人和专业工匠等为主进行设计,以手工化生产为特点。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需求内容也呈多元化趋势发展,陶瓷这种被我国人民视为国粹的材料被赋予了更为宽广的设计语言,陶瓷的设计制作已不仅仅是体现在对传统陶瓷技艺上的复制与模仿,而且对其所体现出来的功能价值、应用价值及美学价值有着更为深刻的期待与要求,这既是对传统精神的继承又是在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上的扩展。因此,陶瓷产品这种符合目的的,实用的并具有美感的产品系统设计,越来越为设计师、工程师所重视,在不断的开发与研究中以新的理念诠释着它的重要意义。
一、陶瓷产品在造型上所体现的视觉语言
陶瓷产品有其自身独特有的艺术特点,体现在造型上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形式,这两种形式具有同一性和关联性。他们包括,第一,陶瓷产品的造型设计是在满足人们内在物质生活需求基础上所进行的功能性、实用性设计,具有现实的意义;第二,陶瓷产品要注重对其形式美感的追求,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同时满足人们精神上、审美上的需求,具有内在的含义。这两种表现形式是在结合功能作用、工艺材料、工艺技术和艺术处理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无论这种陶瓷产品是日用工具还是陈设器具,它都不是单纯的人为产品,而是在进行良好的造型表现的基础上对其精神内涵的所传达出来的外在表现。它不但具有实用价值的因素还有形式美法则所体现的美学特征,这种特征主要包括和谐、平衡、韵律、力度、风格等几个方面。这些美学特征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体现在陶瓷产品中,任何一个都不可能完全孤立的存在。基于这样的特点,设计者在对陶瓷产品进行设计时,就不但要充分的理解它的物理特征、化学特性还要对它的形式美法则作为提升它精神高度的重要标杆,实现其美学意义。
二、陶瓷产品的加工工艺方法概述
陶瓷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是一个复杂而又完善的体系,它的构思、设计、制作、生产都区别于传统手工业生产的陶瓷制作。陶瓷产品是用泥类,经粉碎后和水混合成的可塑性很好的泥团,用这种泥团做成的器形,再放入窑中烧制后的产品称为陶瓷。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选择陶瓷的成型方法是确定生产工艺路线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其中最根本的是对陶瓷产品的产量、品质要求、材料性能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结构简单的陶瓷产品可以采用的工艺成型方法为滚压法和旋压法。大件的或薄壁的陶瓷产品可采用注浆法,如果产品尺寸规格要求高就用压制法,产品尺寸规格要求不高时,用注浆法或手工刻塑成型就可以了,这种成型方法易于操作、条件好、便于前后程序的连动化。一般在陶瓷产品的制作过程中最为常用的加工成型主要以注浆法为主。注浆法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从泥浆注入石膏模直至形成薄泥层,这是第一阶段。接下来,在形成薄泥层后,泥层渐厚形成注件,这是第二阶段。最后雏培形成后至脱模为收尾阶段。这种方法对产品设计成型的使用度较高,是陶瓷产品制作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三、陶瓷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应用价值
陶瓷材料具有原料丰富,色泽亮丽,成形方便,耐酸耐碱且容易洗涤的特点,他不但清洁卫生,还会经久不变。所以,基于以上特征陶瓷产品在功能上主要以日用陶瓷(茶具,餐具等)设计;卫生洁具设计;建筑陶瓷设计;艺术瓷设计(陈设器具等)为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陶瓷功能也得到进一步的扩大,例如:瑞士雷达表已选用超前的材料――精细陶瓷,其抗断力和拉伸力极高且具有完满无瑕的外表和舒服亲肤的特质。碳玻璃陶瓷在制作高温化学反应堆、用于异常条件下的气体动力、轴承、有色金属铸罐的零件方面是不可替代的。还有如日本生产制造的陶瓷刀,用陶瓷菜刀切食物不会留下讨厌的铁腥味和铁锈,特别适宜于切生吃的食物和熟食;陶瓷剪刀由于不带磁性,特别适宜于剪接录音磁带和录像磁带,它的品质大大优于钢制剪刀,不生锈,十分锋利,被人们称赞为永不卷刃。除此之外,陶瓷还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电容器、集成电路、催化剂载体、碳纤维和人体骨骼等方面对机械、能源、电子、信息、汽车、太空活动等领域做出巨大的贡献。经过研究,先进的高科技陶瓷,不易磨损,轻巧耐磨,抗酸抗碱,并能忍受高温。陶瓷这种材料被时代赋予更多和含义,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同时也创造着更大的价值。
另外,陶瓷产品的创新设计也应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创新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设计上的创新,另一个则是制作工艺上的创新,即运用现有的制作工艺创作出有新意的产品。虽然陶瓷制品的用途不同,生产工艺不同,设计特点和装饰手法也有差异,但任何陶瓷产品都需要艺术设计的表现。然而陶瓷行业的模仿与跟风的现象却是影响创新设计的重要原因,这一原因同时造成了大量的产品同质化。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要求设计者在陶瓷设计在中体现“中国风”,将设计民族化、地域化,这一点十分重要了,如素来以温柔婉约为特质的青花瓷,如今被设计师们用来创作极具力量感的设计作品,中的手枪让作品不再带有那么冷冰冰的恐惧,且更具有趣味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陶瓷文明源远流长,陶瓷文化底蕴深厚,只要我们的企业愿意在挖掘民族特色上下功夫,我们的国际化,我们的国际竞争,将不仅仅只是融入国际大潮中,更会在国际上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引导国际潮流。这将是我国陶瓷产品设计、陶瓷产业的奋斗目标。
总结:
陶瓷是科学和艺术的综合产物,既受到科学的制约,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形式,即达到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又由于它是物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能给人以物质和精神的享受,因此创作陶瓷产品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方能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服务。我们在深入了解陶瓷加工工艺、艺术特点的基础上要创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现代陶瓷产品,让陶瓷产业在我国再续辉煌!
参考文献:
[1] 王玉林,苏全忠,曲远方,《产品造型设计材料与工艺》天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