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9 10:32: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建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现状分析;改进途径;设计方法
Abstract:This article in the summary analysis China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s importance and in the result foundation, in view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 proposed the Chines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the question which and the improvement way and the direction in the equipment material technology, the design method, the educational pattern exists. Pointed out that the equipment material technology not only need strengthens in the proprieta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innovation, but must consider the efficiency; The design method needs to change “the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thought”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imarily, take quantitative data as design judgment principle; Educates needs through the school edition, the occupation to educate, the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and so on three different levels to strengthen th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promotion again the potential.
Keywords:sustainable construction;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improvement way;design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4-0043-02
1 前言
建筑在建造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建筑消耗的原材料超过总量的50%,能耗则占总量的40-50%,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1]。中国的建筑资源消耗与能耗也已接近上述比例,同时剧增的建筑量也造成侵占土地、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因此,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理也多次指出“建筑节能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要的战略问题”[2]。
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可持续建筑的实施推广和障碍有其鲜明的特点。据建设部统计:中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m2,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m2,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比例已达27.8%,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制约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3]。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产业发展十分迅速,环境破坏极其严重,每年都丧失大量的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因此,中国政府提出了“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理念,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将建筑节能作为节能的重点领域,要求建筑节能在“十一五”期间要实现节约1亿吨标准煤的规划目标。同时,国家也在执行建筑节能专项检查来督促、推广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截至2007年10月份,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为97%,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为71%。据此估算,2007年1~10月份新建的节能建筑可形成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4]。可以看出,可持续建筑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如火如荼的推广应用的阶段,但是仍然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2设备材料技术是可持续建筑发展的基础
可持续设备材料和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与可持续建筑市场的规模密切相关。根据权威统计,中国用于节能建筑的项目投资达到1.5万亿,而且还在持续扩大中。作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建筑市场,巨大的利益吸引着全球的设备材料厂商和技术服务商不断的努力以打开中国市场。目前中国可持续设备材料技术的发展还需要从以下方面分析总结,并加以改进:
2.1可持续建筑设备材料技术有待进一步研发
可持续建筑设备材料与技术是可持续建筑发展的基础,其相关研发工作及成果是推动可持续建筑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建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牵涉到的设备材料和技术也很多,大致可分为暖通空调设备技术、可持续能源设备技术、保温隔热材料技术、节水与中水利用设备技术、智能建筑设备技术、被动式技术设备、绿色建材、其它用能设备等方面。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就曾提出“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生态环保为一体的绿色建筑基础性和共性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将极大地促进现代建筑技术自身的创新与发展”,并从政府层面提出了中国目前可持续建筑设备材料与技术的研发方向与创新主要包含“以保温节能、减轻建筑物自重、构件模块化、循环再生材料利用、生态性新型建筑部件使用、利于快速清洁施工、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等为目的的新型结构体系;生活污水处理与再利用技术研究和设施设计;黑色水与灰色水分离处理系统和卫生设备技术与设计;可升级的智能化系统设计;经济性太阳能供热、制冷及动力系统等多个方面”[5]。
但是,中国目前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还很薄弱,基础性与应用性研究还存在很多缺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材料技术偏少。目前广泛使用的可持续建筑设备材料技术,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国外直接引进的。如Low-E玻璃,欧洲的制造商是在60年代末开始实验室研究,1978年美国的英特佩就成功地将“Low-E”玻璃应用到建筑物上。而我国的研究生产历史仅有十年,仅两家企业自主研制成功相关技术并投入工业化生产,其余都是从发达国家进口技术与生产线。因此,在中国,可持续建筑设备材料技术的研究还急需进一步深入发展,同时考虑中国国情,选择适当的研究方向。
2.2设备材料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必须客观科学,重视经济性能
由于前文所述的可持续建筑的知识缺乏,导致了国内相当数量的开发商、设计师、消费者盲目追求新型的设备材料和技术,学习国外采用的高技术,把可持续建筑当成节能设备材料技术的堆积,忽视了应用的科学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增加,没有从性价比的角度考虑和应用这些设备技术。以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为例,一户120m2普通住宅就需要增加2万元的造价。而目前广泛推广的中空Low-E玻璃国产价格达到150-200元/m2,高于常用的镀膜玻璃1倍以上。这些设备材料的过度使用,大大的提高了建筑造价,为业主带来了相当的经济压力。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节能设备与技术未加选择的堆积在建筑上,不经过客观科学的分析应用,还有可能形成冲突,从而影响到建筑可持续目标的实现。例如,未经过详细模拟的使用遮阳设备和技术,固然可以降低夏季太阳辐射给室内热环境带来的负荷,但也将影响到冬季被动式采暖的应用和室内自然采光的应用,从而造成冬季能耗的升高。
因此,在可持续建筑设备材料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需要尊重客观科学规律,建立完善科学的体系,同时,需要考虑到我国经济不发达的现状,侧重经济性来选择合适的材料设备,以期在尽量少增加投资的情况下获得最大化的可持续性能。
3设计是可持续建筑实施的保障
设计是达成可持续建筑目标的技术保障。就社会各方面而言,设计与设计人员都被视为建筑质量的技术保障,是可持续建筑实现的主要技术力量。对于政府而言,设计文件受到规范限制和政府的审查,是最终控制建筑性能的最重要文件。这都决定了设计在可持续建筑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
建筑可持续性能的实现离不开可持续建筑技术的应用,而这种应用需要包含建筑师在内的多专业设计团队的合作。图1是建筑物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决策效力曲线,说明了设计在可持续建筑中的重要性和决定性影响。可以看到,在建筑设计前期和设计阶段做出的决策,在建筑整个寿命周期中,其有效性是最大的。对于可持续建筑而言,越在早期所做出的决策,越能影响到建筑可持续目标的实现。在绝大多数的可持续建筑技术应用中需要采用数值模拟仿真的方法,预测采用该技术后建筑的可持续性能,以定量化的数据作为建筑师选择决策的依据。
而在我国,建筑界基本还是沿用老的传统的以建筑师经验、直觉判断和灵感为基础的设计方法 [6]。赵伟峰与张伶伶[7]认为,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 建筑创作过程是一个开放巨系统的作用过程。这就决定了“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是其本质属性。王立山[8]则认为,建筑设计中的创造基础是抽象思维,指“脱离了具体事物的事物关系结构的符号式逻辑表达”。 乐民成[9]更是认为现代建筑没有不可选用的语汇,只有不先进和不合理的技术。可见,在国内目前建筑设计界较为强调“图示思维”,信息搜集交换与思维过程也偏重于语汇、模式、图形等图示符号。这样的设计思维方法并不能适应以定量化信息为主要设计判断依据的可持续建筑设计体系。我国建筑师的知识结构受到教育体系的限制,对定量化数据较难理解,更难以纳入现有的“图示思维”体系中。还需看到,在现有的建筑师知识结构与设计思维方法中,数值模拟仿真方法由于其使用的复杂性与专业性,很难为建筑师所接受并推广应用。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设计方法的创新、相关技术知识的普及和相关软件的学习应用。这些都离不开合理的教育体系。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训、教育,才能系统的介绍可持续建筑的相关知识和信息,重新构造其知识结构,改变其故有的技术堕性,培养其实现可持续建筑目标的主动意识。因此,可以认为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建筑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4教育是可持续建筑的智力支持
教育为可持续建筑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智力支持。这是一种投入最小而效果最大的可持续建筑实现途径。可持续建筑的教育面向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目标,这也要求形成不同的侧重点和深度不一的教育方式。
4.1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目标人群是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建筑相关专业的学生,侧重于知识结构的构建。专业学生是未来教育、研究、工程和产品设计、建造甚至决策的核心力量,他们的知识匮乏将决定一代人在可持续建筑实践方面的欠缺。传统的教育体系包含的是为了满足建筑的基本功能而进行设计、建造所需要的知识,现在虽然有少数与可持续建筑相关的理念包含在不同专业的不同课程中,但是还远远不能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产生系统有效的影响。从可持续建筑出发,需要重新建构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体系,从最开始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建筑意识,促使其在未来工作时能自觉的提出可持续目标并加以实现。
4.2职业再教育和培训:顾名思义,这种教育面向建筑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设计师,侧重于技术的应用。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是能否推动可持续建筑向前发展的关键力量。由于目前的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建立在数年乃至数十年前,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可持续建筑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专业人员的能力缺陷,大大的延缓了可持续建筑的实现。面向专业人员进行可持续建筑相关知识、技术的职业再教育和培训,是改变其知识结构,消除技术惰性,培养可持续建筑意识最快速、有效的方法。而且,由于可持续建筑的相关设备材料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种职业再教育培训需定期举行,防止形成第二次技术惰性。
4.3普及教育:普及教育主要针对政府和社会大众,重点在建立正确、科学的可持续建筑价值观,并了解相关知识。对于政府,国际上各种峰会和议定书的召开和签订,以及国内能源短缺造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带来了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使其必须推动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但是,政府的决策不能是盲目的,必须在充分了解可持续建筑相关背景、知识后,才能做出科学、符合实际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并为之进行政策、法规和规范的配套工作。对于社会大众,为了获得更好的居住环境,降低家庭能源消耗也对可持续建筑知识抱有兴趣。推广普及教育,能够给予政府和社会大众准确、科学、系统的可持续建筑相关知识,促使目标人群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选择,在政府和社会层面上对可持续建筑的实现起到规范引导和促进作用。
5结语
本文通过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的分析,提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体现在设备材料技术、设计方法、教育体系等三个方面。由此,文章认为中国可持续建筑发展的改进方向应针对这3个问题找到独立的解决之路。在设备材料技术上,加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考虑国情并注重经济性;在设计方法上,摒弃传统的“图示思维”模式,加强以定量化数据为基础的设计优化模式与多专业的跨学科合作;教育上,通过学校教育、职业再教育、普及教育满足不同人群对可持续建筑的知识需求,为其推广应用创造更好的智力支持。
当然,中国可持续建筑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其问题也不止本文所提。文章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找到部分障碍并提出自己的解决途径,供所有人思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汇聚更多的力量共同推动可持续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UNEP and CIB. Agenda 21 for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y [M]. Pretoria: Capture Press, 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 [OL]. cin.省略/hydt/200804/t20080424_162639.htm.
[3]德国能源署, 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 中国建筑节能手册. 北京: 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 2007, 1-4.
[4]仇保兴.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会上的讲话. cin.省略/ldjh/jsbfld/200802/t20080226_165586.htm. (2009-02-18).
[5]仇保兴. 仇保兴副部长在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的讲话. cin.省略/ldjh/jsbfld/200611/t20061114_165444.htm. (2009-02-18).
[6]刘先觉. 西方现代建筑理论. 1.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87-536.
[7]赵伟峰, 张伶伶. 建筑创作过程与信息收集. 建筑学报, 2007, (3): 84-85.
【关键词】: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
中图分类号: TS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概念,在国际范围内造成了强烈的反响。顾名思义,可持续发展就是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发展需求,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需求为代价。换言之,就是社会、经济、环境、自然协调发展,不以污染自然环境、破坏生态环境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代价。联合国于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全球首脑会议,提出了“21世纪议程”,该文件为全球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具体的行动方向。目前,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努力进行实践。那么,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如下:(1)公平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满足,但是,人类需求的界定却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因素;(2)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不能超过自然环境能够承载的极限能力,也就是说人类的发展不能以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为代价;(3)共同性,可持续发展作为全世界共同发展的终极目标,其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相同的,只有全世界共同行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业与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但是它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与资源,对环境的破坏性比较大。据资料显示,建筑业消耗了全球42%的水资源、48%的耕地、50%的材料、50%的能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非常显著。目前,建筑业界已经认识到了自身给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作用,为此致力于研究探索降低对环境破坏作用的新技术。1998年全球性组织国际建筑和建设研究与创新委员会与可持续建筑环境国际在温哥华联合举办了主题为绿色建筑挑战的国际会议,全球30个国家500多人参加这个会议;2000年又在荷兰举办了主题为可持续建筑的第二次会议,与会人员来自于49个国家,接近千人;2002年,可持续建筑第三次会议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全球64个国家1100多人列席了这个会议;2004年,非洲、拉美、加勒比地区、中东欧、东南亚、中国上海举办了一系列的可持续建筑国际会议;2005年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会议又在东京召开,这一系列的国际会议均致力于吸引更多的国家投身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模式中。
目前,可持续建筑或者绿色建筑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学术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和政府的重视,并且不断致力于实际的建筑活动中。
二、可持续建筑在我国的实际情况
目前,我国社会生产力还不十分发达,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早期的建筑行业只需要为人们提供栖身之所,然而现在则越来越注重房屋建筑的舒适度。随着我国经济能力的不断加强,建筑业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成为了促进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沿海地区经济实力大幅领先于西部地区,这就造成建筑业阶段性建设不明显。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城乡建筑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投资,房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新增建筑面积年均达18亿平方米,已建成建筑面积达到了400亿平方米。然而,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因此,发展绿色建筑,提高资源利用率,尽量降低环境污染,是非常有必要的。
据资料显示,虽然我国很多资源总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人口规模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却不乐观。如我国人均天然气储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6%,人均煤炭储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50%,人均石油储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2%;此外,由于我国可持续建筑的建设起步比较晚,因此,已建成的大多数建筑的节能环保要求并不达标,这极大地增加了我国资源的消耗量,据统计,在我国,建筑能耗已经占到了社会总能耗的30%,而在一些城市,这一比例提高到了70%,因此,我国建筑节能降耗的潜力是非常大的,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单位面积的取暖能耗达到了世界平均值的3倍。可见,建筑业发展的关键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可持续建筑,这也是确保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
三、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举措
上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致力于研究可持续建筑,主要是以单个建筑物作为试验对象并且不断改进试验方法。为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推动可持续建筑的不断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大力推广应用建筑节能环保材料,并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的节能环保标准。目前,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要想在短期内实现欧美国家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模式,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这种难度既有经济上的也有技术上的。但是,这却不妨碍我们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建筑的推广模式,根据我国的地域特色,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选择性的引进适合当地的可持续建筑发展模式,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建筑发展战略目标和实施标准,然后以此为参照,逐步推广可持续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具体如下:
(1)建筑材料的选择:政府部门可以给与使用节能环保材料的建筑企业相应的政策和税收上的便利优惠,减轻它们经济上的负担,同时,对于未按规定使用或者未使用节能环保材料的建筑企业采取一定的惩处措施。
(2)建筑材料的生产:积极鼓励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利用废弃资源生产节能环保型材料,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
(3)建筑设计的标准: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修订。具体来说,就是在执行现行国家规范标准的基础上,从建筑的设计、建设、使用等各个环节提高建筑的节能环保要求,严格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严格执行建筑节能的各项措施,确保能源利用率的提高。
四、结语
积极推广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它代表了建筑企业的发展不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代表了建筑业的发展致力于提高资源的合理高效开发利用,代表了建筑业的发展真正做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同步,代表了建筑业的发展真正致力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采取各种措施推广可持续性建筑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范建婷 《中国建筑业发展轨迹与产业组织演化》 上海财大出版社 2008
一、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的环保节能技术
(一)设计阶段
设计是绿色建筑的重要阶段。绿色建筑在设计中,就要体现环保健康和节能的特点。一般采用整体设计。建筑整体设计就是指在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建筑参数优化设计等建筑设计及技术手段,并结合周边建筑及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有机能源的依赖,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二)施工阶段
施工是建筑中能耗消耗最多的阶段,也是环保和节能技术中关键阶段。在施工中,使用健康和节能的材料和设备,强化绿色建筑的施工技术,是绿色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手段。
绿色施工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有较大区别。传统的施工方法以满足工程本身指标为目的,以工程质量、工期、成本等为根本目标,在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考虑很少,当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与工程质量、工期、成本等发生冲突时,总是采取保证后者,放弃前者,这样做的后果常常是工程本身的质量、工期、成本达到了要求,但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给社会留下了不可弥补的遗憾。建筑物绿色施工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进行控制,强调施工全过程“四节一环保”。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实现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效益、环保综合效益最大化,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方法。
(三)使用阶段
绿色建筑的最终功能是满足使用的功能。因此,要求环境品质能够满足环保健康和满足人们的舒适性。室内环境品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室内热环境问题,一个是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因此,室内环境要讲究通风和采光技术,还要采用地热,分户计暖等措施来进行节能。室外环境要能够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因此,要采用绿化措施还要采用节水、绿化等技术措施。
二、绿色建筑的质量控制
(一)制度保障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推动力,而政策法规正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驱动力。政策支撑最基本的是要建立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这是保证政策实施的先决条件,要防止不切实际的理想政策。而政策支撑最关键的是执法力度,目前中国的建筑节能法规的执行力度还不够,应该设立相应的执法监督机构,切实保障建筑法规的实施。因此,要真正实现绿色建筑政策支撑,就必须要严守“法”的观念。与此同时,激励政策有利于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出台相应的奖励措施可以激励和促进绿色建筑的开发和建设。这样,绿色建筑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才能得到更有效地质量控制。
(二)标准完善
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发展较快,已经过了评估参数确定阶段,正步入完善标识阶段。相比而言,我国由于绿色建筑的起步较晚,因此相应的评估系统开发工作也进行较晚。应特别注意的是,由气候、地域、环境参数、资源状况、人文素质、技术水平、法规标准以及发展现状等的不同,国外体系的评估参数在很大程度_卜是不适应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的。因此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应建立在充分调研、科学立项、切实实践的基础之上,这将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一大重点。在研发新建建筑绿色评估体系的同时,应同时开发既有建筑绿色化的评估方法。
结 语
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资源是全社会所关心的问题,可持续建筑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我们应了解国际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建筑的研究动态及评价体系,针对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建设规模巨大,对能源需求和资源供给有很大矛盾等具体情况,有借鉴有选择地从执行建筑标准规范、强化建筑工程质量入手,加大建筑节能力度、因地制宜的利用可再生资源,走适合我国特色的可持续建筑的发展道路。
作者简介: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 生态系统
Abstract: aiming at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ccelerated, natural land resources are abundant city buildings, structures, roads and other of natural vegetation the disappearance of resources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rate of regeneration rate. Resources environment affected considerably the problem. Called on people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construction green hom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especially in architecture, puts forward "ecological building", "green building", "the design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在地球的怀抱里度过几百万年安详平和的时光。自然界以其巨大的创造力和破坏力以及不可预见的神秘性令我们的祖先顶礼膜拜,人类在与大自然漫长而残酷的斗争中,始终保持着一种谦恭,退避的弱者姿态。然而终于有一天,当人类拥有在数分钟内毁灭这个星球数百上千的魔鬼般的力量时,天平开始倾斜。工业革命至今200多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不为人察觉的一瞬间,人们却创造了亿万倍于祖先的财富,然而资本的积累是残酷和血腥的,人类 无节制地征服、掠夺自然的扩张行为给整个自然界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和破坏,同时也给自身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近百年来,社会生产力已有了极大的提高,发达国家已完成了工业城市化。然而人们在享受现代化物质文明的欢愉中,已开始重视它的负面效应,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城市往往是烟囱标立;商业中心由于地皮昂贵,又促成了密集的摩天大楼峡谷;汽车泛滥、人口膨胀、耕地减少、能源不足;人类生存的环境已经出现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震动、硫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温室效应以至生态失衡等诸多灾难。人们开始惊呼:环境危机!于是环境科学应运而生。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全球范围内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对“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也在世界各国迅速开展起来。而建筑领域中的“可持续发展运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蓬勃兴起的。近年来,“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等名词、概念在建筑界不仅成为一种时尚,而且确实已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人们已经开始进一步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合理化建筑的途径。
1.关于“可持续发展”及“可持续建筑”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一词自80年代初由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VCN)提出来,经过1987年联合国委托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所的著名的调查报告,对其、含义做了界定:
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此后,在1997年6月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被誉的“地球首脑会议“为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上,170个国家和地区、120个国家元首个政府首脑对“可持续发展”达成如下共识:
“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发展途径一个能持续人类进步的途径,我们寻求的不仅仅是几个地方,几年内的发展,而是在整个地球遥远将来的发展”。
现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21世纪的战略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战略。而可持续建筑观则是建筑学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回应。
可持续建筑是对可持续发展有积极贡献的全面的建筑观,它有别于一般的建筑流派思想。因为它强调的不纯粹是形象,网格,更主要的是强调设计思想和具体的技术,它象是一场被迫形成的非暴风骤雨式的建筑思想革命。实际上,可持续建筑已经动摇仅仅以人为最高的传统建筑宗旨,转而全面思考人类在地球生物圈中地位的动摇给建筑带来的影响,把建筑不在视为人类可任意强加的东西;而是从更高层次综合考虑建筑所造成的更大范围的影响,是可持续建筑观的基本出发点。
下面就传统建筑模式与可持续建筑模式进行图解,将更加直观、明晰化。
资源 建 资源 更多的循环
能源==> 筑 ==> 废物==> 能源==> 建 ==> 重复利用
人力 人力筑
财力输入 输出财力输入 ==> 更少的废物
可持续建筑应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生态化、节约化、人性化、无害化、集约化。这些原则服务于可持续建筑的最终目标。其中,生态化是可持续建筑的核心。
2.关于生态建筑的概念
何谓生态建筑呢?今天的各种文章评论中下定义者不在少数,总其所述,生态建筑的要领应着眼于两个方面。第一,提供有益于健康的建筑环境,并为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的小环境。第二,减少能耗,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这两个目的看似统一,但实际上迄今为止,在人类的大部分建造活动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人类为了求得更恒定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和条件,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能源;但只有索取没有回报给自然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向自然索取与回报自然,或者说人类自身的无尽欲望与“节制性消费”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包括建筑在内所有生态、绿色运动的主要和实质问题。因此,生态建筑实际上是指这样的一种实践:它既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的富于生气的环境,而同时又要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生态建筑应该体现的正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动态的平衡。它既反映在设计和建造时所采用的合理方法与材料上,还体现于它对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报自然的程度。生态建筑应该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在这里,建筑本身可以产生一定的能源弥补其消耗,而同时在建造、选址及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综合考虑使用者生理与心理健康的整体效果。
我们甚至可以将其理想化为一种恒定的生态系统:要素与要素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以致群体之间,实现一种动态的平衡。也就是说:它是一个不产生废物的平衡系统,因为某一过程的输出物质将成为另一过程的输入物质。能量、物质、信息在相互关联过程中循环往复。由于系统的效率与相互依赖的特性,产生出环境的原物质以及可靠的经济保证与高质量的生活。因此,宏观地看,生态原则就是保持人于自然之间能量的利用、消耗及输入输出的循环平衡。生态建筑未来的着眼点或许多将更倾向于针对整个系统或者子系统而言,而非针对一个单体建筑。但就某个单体看,为了要实现生态原则,则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土地、资源、气候、植被、经济、材料、生活方式)考虑实现的可能性、经济性、耐久性等,逐一解决实际中碰到的矛盾和问题。
3.生态建筑存在的道德基础与经济评价
从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历史角度看,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以及未知的未来文明的历程。如果我们把人类发展的一定阶段中关于人于自然的关系,关于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称为“人本主义”,那么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本主义也经历了从“自然人本义”、“工业人本主义”、到“生态人本主义”的变化历程,这种“生态人本主义”就是自觉地运用生态规律来指导人类与个人发展的世界观与价值取向。它将是属于未来生态文明难道价值观,也将成为未来生态建筑存在的道德基础。
生态建筑得以存在的经济理由在今天看来,莫过于对运营费用但是节省。一次性投资的回报将是长期的,积累的结果将远远大于对初次投资成本的节约。这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理由,也是指导某些发展商开发生态原则建筑的中心思想之一。因此,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动态地考察这一问题,个体最终的长远获利成为推动生态建筑研究向前发展的有利因素。同时从宏观角度来看,生态经济学的思想告诉我们,任何对自然界的破坏与对能源的浪费,都应以成本的形式来计入经济评价的体系中,那么,生态原则建筑所增加的投资成本与它所节约的无须的生态成本比,恐怕是微不足道的。这些正是目前支持生态建筑研究与实践的主要经济动力。然而,这当然都是一种很乐观、很积极的思想,事实上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任何形式的远期平衡表或是成本核算评价,与初期投资与直接利润相比,恐怕都是不足以使人为之动心的,更不用说是考虑到远期的各种变故或是灾难,考虑到长期回报是否还能落入投资者的腰包。这可能正是为什么“生态建筑”在实践的道路上如此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尤其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一些理论上先进的生态建筑由于近期经济原因也是较难实现的。
因此,政府对于建材选择及每平方米能耗标准等方面做一些必要的规定万至立法,对可持续技术研究,对新的洁净高效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等方面增加投入的力度,都将成为推动生态绿色建筑运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4.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是一个复杂而宽泛的概念。相对于人类生存的自然大环境来说,它是一种处于中介地位的微观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介于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小环境。对生态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是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发展的。但其基本的原则基于建筑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中介地位主要体现在这样四个方面:
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对使用者的关心。
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面对未来发展的足够弹性。
5.结论:
生态建筑的原则包括了诸多因素,每一条都可以无限展开,这里暂不再作更深入的讨论。当然建筑理论与实践是有相当距离的。众多的原则都仅仅是一种理想,如何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支持,恐怕才是生态建筑向前发展的坚实一步。
生态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今后的研究与探索之路将会是漫长而艰辛的。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迈进,随着机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可持续发展将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导致建筑科学技术内容的极大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进步,将推动整个建筑学不断向前发展。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咨询;咨询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耗能已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之一[1]。面对我国建筑业高耗能、高污染的现状,发展绿色建筑成了重要环节。工程咨询业作为投资建设领域的服务行业,意义重大,绿色咨询不仅为工程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还保证实现确定目标的前提下,提高工程质量[2]。本文立足于咨询业现状的前提下,找出工程咨询行业在可持续建筑这条道路上的正确方向。
1绿色工程咨询业发展现状
1.1绿色咨询机构的现状
由于我国工程咨询业和绿色建筑起步都较晚,在严重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还没有创新意识,在对绿色建筑咨询过程中对各阶段的配合缺乏默契。不过相对而言,这些年来的工程咨询业的发展也集聚了不少有抱负的人才,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工程咨询水平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基础。
1.2绿色工程咨询的服务内容
绿色工程咨询业就是以绿色建筑作为工程项目的对象,运用管理科学、先进技术和经验,坚持“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宗旨而提供的一种技术服务。工程咨询服务内容贯穿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认证阶段整个过程[3],但咨询工作仍然比较狭隘,为了拿到绿色标志的星级,每一步均按照绿标的要求进行,没有自己的研究和改进。
2对绿色工程咨询各阶段的认识
中国·上海2010工程项目管理国际论坛中提到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程管理的深入发展,依靠绿色建筑推动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服务模式的创新[4]。工程咨询单位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各个阶段的绿色咨询,不但肩负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责任,还肩负着带动企业自身发展的责任。为了推动绿色建筑的实现,加强对各个阶段的认识可使绿色建筑咨询单位能更好地积极引导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5]。
2.1规划阶段
工程咨询单位对于这个阶段的控制主要体现在采取措施降低绿色建造成本,研究、总结新型绿色建筑的成套建造技术,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加强设计与施工的结合,结合费用效益分析的理论,确定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分析方法,从经济及社会角度来为业主分析此次绿色建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2设计阶段
在绿色建造的设计阶段,对技术筛选存在误区,在实施中,不用大规模的投入绿色、节能的新技术,追求全而广,这将直接导致建筑成本上升,造成推广上的困难[6]。事实上,改进土建工程施工工艺,提高土建工程绿色建造技术含量可以直接降低绿色建造的成本。工程咨询单位在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建造成本的降低因素。
2.3施工阶段
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咨询单位成立的项目部绿色施工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形成绿色施工专题会议制度。从实例来看,实施阶段的绿化做的不到位,此时工程咨询单位应发挥其作用尽量做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提高施工组织的绿色化;二要尽可能多的利用工地上的“三废”产品[7];三要开始使用新型模架体系、环保型混凝土技术、施工机械,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保证安全,最终实现建筑绿色生态。
2.4运营阶段
根据美国最大绿色建筑总包商Turner公司对绿色建筑所做的调查,绿色建筑能够带来长期成本的节省,8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绿色建筑中能源成本是低的;68%的被调查者认为,绿色建筑的整个运营成本是低的[8]。从生命周期成本角度来看,绿色建筑能够显著地提高成本收益率,在一些关键的成本测量指标上,比非绿色建筑的长期成本低。绿色建筑的特殊性让咨询单位不能够停止工作,对投资回报要进行充分的预测,这是其职责范围,以此来刺激人们对绿色建造的驱动力。
3 绿色工程咨询业的新趋势
3.1加强国际交流、培育品牌企业
我国绿色建造起步晚,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但国外的建设工程项目从开始直至项目介绍有数据统计来显示建设过程中资源重复利用的比率,考核施工企业在绿色建造方面的工作。我国绿色管理应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建立带有绿色标志的咨询单位,使之品牌化,让其拥有优质的服务质量和先进的绿色建造意识。
3.2统一“三大效益”
真正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工程建设企业从低端向高端发展提高企业的专业化、规范化程度。项目建造过程中,除非费用增加或合同约定,大多数承包商难以自觉实施绿色建造。所以,如何让非绿色建造的社会责任成本变高,让实施绿色建造的企业的收益得到保障,从而形成长效机制,有利于促进绿色建造的良性发展[9]。
3.3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
工程管理信息化可以为可持续建设服务。当前整个国内建设项目之间信息通道是封锁的,尤其是同类型的项目。对于单个工程项目,建设、设计、监理、施工、材料供应等等信息也互不沟通,因此造成大量不必要的工作及资源的浪费。咨询企业作为服务中介行业,若实现了管理信息化,可以节省十分之一的投资,这将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据 [10]。
4结束语
随着低碳生活渐入人心,国内外工程咨询市场的进一步融合,中国工程咨询企业不仅面临更多强大竞争对手的威胁,还经历着绿色建筑对其服务的挑战。工程咨询企业的创新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我们对于工程咨询业要有更加深入客观的了解,正确认识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对策和发展战略,使之快速健康发展,尽快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刘丽媛.基于费用效益法的绿色建筑节能措施之经济评价研究 [D].硕士学位论文2009
[2] 谢志英.对中国工程咨询业的认识与思考 [J].四川建材2010(6)
[3] 建筑工程咨询网络
[4] 特别关注.2010
[5] 万科.浅谈绿色施工的工程咨询 [J].绿色建筑2011(4)
[6] 龙恩深.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几点困难 [J].中华建设2010(10)
[7] 蒋竞;潘娟.绿色施工理念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引入及推广 [J].施工技术2009(5)
[8] 陈兴华.绿色建造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J].质量管理2010(12)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
一、 可持续发展和修建
1、可持续发展观发生的布景
在工业社会到来今后,工业革命的成长给咱们的糊口带来了庞大的前进,使咱们的糊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电灯、汽车等也走进了人们的糊口,可是工业社会也给咱们带来了繁重的灾害,人类栖身情况也在日趋被粉碎,环球变暖也在不竭加剧,因而生齿、能源、地盘、建房、情况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五大危急。
1990年10月后,天下生齿总量已达60亿,据天下生齿基金会统计,均匀每秒诞生4. 3小我,每4天近149万,每一年心里8000万。现在人口飞速增长,预计到2050年人口可以控制在100亿左右,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达到120亿,甚至会更多。
随着生齿的不竭膨胀,一系列的题目将会呈现。一个人的出生、成长、学习、工作等所接触到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会不断的增长,也连锁反应地出现能源、土地、建房、环境的危机。所以说,人们必须要自我控制,来适当压制人口的增长。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了自然环境的破坏,进而变相导致战争的发生,致使人类生活环境质量在日益下降。在如许的大环境下,咱们国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
2、生态修建、绿色修建和可延续修建
生态修建、绿色修建和可延续修建,是当代社会修建界成长的一个趋向。这三个有甚么接洽和区分呢?从观点来看,生态的修建是天、地、人协调共处的修建,关键是处置好人与自然、庇护与成长、情况和成长等干系,生态平衡是切入点;绿色修建是指在修建生命的周期内,花费尽量少的地球资本和能源,制造起码废弃物的修建物,绿色环保是重点;可延续修建是指自然资本减量轮回再生、能源高效优化组合、人居情况康健平安、生态系统均衡运行的修建,切入点是资本、能源轮回再生。可延续修建是指在制作、撤除、运营的时代,削减对情况的负面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到达最好的修建,它是可延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可延续修建该当以综合情况效益的进步为方针,为人们供给一个集经济、安宁、具备文化感于一体的处所。
可延续修建的核心内容是节水、节能、节地、节材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从这个方面上讲,绿色修建、生态修建、可延续修建的根基内在是雷同的,具备一定相同性,是具备中国特色的可延续修建理念。
二、设计方法和实践
1993年美国国家公园出书社出书的《可延续发展计划指点原则》提出了可延续的生态修建的计划细则:
1.正视对计划地段的处所性、地域性明白, 正视处所场合的文化脉络。。
2.加强适用手艺的公家意识, 连系建筑功能请求, 采取简略适合的手艺。。
3.建立建筑材料蕴能量和轮回利用的意识, 在最大范围内利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制止利用高度能耗、粉碎情况、和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争夺重断利用旧的建筑材料、构件。
4.对本地的天气前提,采取被动式能源计谋,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
5.完美修建空间利用的灵活性,以便削减修建体量, 将建设所耗的资本降至起码。
6.削减修建过程当中对情况的侵害, 制止粉碎情况、资本华侈和建材华侈。
对比这一细则,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策略来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将可持续建筑的方法加以实施应用。
1.操纵可再生能源,采取被动式能源
由于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成再生的能源在渐渐的靠近枯竭,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能源,以是咱们要踊跃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建筑设计在举行生态成长计谋的决定时,咱们将主意实施被动式的计谋(自然通风、相变蓄热体、阳光房、保温隔热墙体等),自动式计谋(太阳能电池板、空调体系等)优化,如许才气实现生态、经济的共赢。
2.太阳能
阳光不单给万物带来朝气,并且也蕴含着庞大能量,太阳是无污染的、同时也是人类具有最丰硕的能源之一,对节能有好处,对室第的室内环境氛围的改良和卫生条件也是需要的,在阳光下糊口,人们会在生理和生理感应安宁和知足。太阳能的利用首要包含着热的操纵和光的操纵两个标的目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操纵是比力根基的并且仍是今朝经济效益明显的一种电器,操纵屋顶太阳能热水器供给热水太阳能电池板供给动力及照明用电,太阳能除作为一种集热举措措施外,还供给了休闲、文娱等的多功能空间。
在我国被动太阳能手艺利用很早。我国地区广漠,大都地区有着丰硕的太阳能资本,特别是西部,年日照率能到达70%。较为体系的被动太阳能房屋设计的测验考试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过。
青海省修建建材研究所1981均匀民和县举行的被动太阳房计划的尝试和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1982均匀大兴县义和庄尝试改建的某被动太阳能室第是两个典范例子。
3.重视环境保护的操纵和修建的绿化
不管建筑物建的是否得当,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压力,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建筑对周边环境的生态化作出回应和补偿是很必要的。
绿色植物是修建情况中主要的生态要素,也是主要的景观身分。人工情况中绿化的渗入使人感受到乐师,仿佛与天然同呼吸,表示着人与天然协调共处。多层次的绿化是生态建筑设计中的主要景观特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特点。屋顶花园、观景阳台、窗台绿化、修建墙面绿化、散水绿化均可必然水平地下降绿化丧失机率,还可到达隔热而且保温的成果,是庇护生态环境、举行水分调节、气候调节、空气净化的一项有用办法。建筑地南边经常种植阔叶类的树木,北边会种植常绿灌木类的树木,利用阔叶树木夏天可以阻挡阳光的照射,在冬天则可以用阳光的照射特性来使宅第节俭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所必须的消耗。在单体设计中,仍旧可以运用绿化,在建筑中的不同位置可以采用不同的绿化设置。包含了屋面绿化、散水绿化、窗台、柱面、挑檐面绿化、室内绿化、遮阳绿化等,因为莳植绿化,布局崇奉分歧,但综合效力是很高的。胶东半岛沿海有一种怪异的民居――海草石屋,用海草做屋顶,用乱石垒墙,极具地方特色,衡宇有吉祥的冬暖夏凉的结果。石材便是用本地生产的花岗岩,海草是潮流带来的浅海海带草,它耐腐难燃,保温隔热,经久耐用,寿命可达数十年乃至令弟年,就地取材且用之不竭,成为了一种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处所质料戴复东传授在荣成市计划斗极脱稿时创造性的利用这类质料,获得了杰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情况效益。
三、结束语
可持续成长是成长修建业也是中国经济成长的必经之路,并且环境保护和资本的高效利用也同样是必须的,如许也能帮忙修建师举行理性计划,比方,办理好修建的位置标的目的、采光题目、透风题目等身分会使增添修建的理性。怜惜办理了修建和生态自然环境之间的干系协调,修建才气实现真正意义上感性与理性完善连系。可持续成长修建计划的实践,是中国修建计划师将要面临的新的题目,可持续成长修建的门路还很长,不但必要手艺和贿赂上的不断创新和成长,不断提高计划的程度,也一样必要国度政策的撑持和指导和全社会人们的配合介入。
参考文献
1.陈晓扬、仲德昆著.地方性建筑与适宜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夏云等著.生态与可持续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实践.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曾捷
4.建筑的生态可持续化设计.华中建筑3/2006.虞春隆
关键词:建筑、可持续性、绿色、生态、安全、智能。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05年03月28日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各国代表于29日发表了《北京宣言》,对21世纪智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的背景、指导纲领和主要任务取得共识。 《宣言》认为, 世纪之交,国际社会普遍对全球环境保护和发展更为关注,致力于推进可持续发展,以“绿色”思想为指导,将各种先进适用技术应用于建筑物,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宣言》提出,建筑的发展应服务于各类不同的民族和社会群体,尤其应当把服务处于贫穷和落后状态的民族和社会群体当作重任。我们要基于对自然和环境的尊重,植根历史传统,探索未来,推进绿色适宜技术发展和使用,增强人类绿色价值观和促进绿色生活方式。 《宣言》认为,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推进思想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完善制度建设,节约与合理利用资源,促进技术发展,重视产品研发,加强传统保护,优化人居建设。 与会代表呼吁:我们拥有同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尊重她、爱护她、珍惜她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全球建筑界理当肩负起发展智能与绿色建筑的历史使命。
《北京宣言》成为建筑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建筑的可持续性方面的要求由探索阶段推进到实施阶段。把可持续性建筑的设计由研究阶段推进到大面积实践阶段。把建筑师由可持续的设计尝试和实验者变成了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的承担者。
一、 可持续性建筑的概念与范畴
可持续性建筑的概念在建筑理论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人们着不同的认识。
最先提出“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概念的是挪威首相Gro Brundtland,她在1987年把可持续性表述为“为后代留下充足的资源,使他们能享有同我们类似的生活质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则将“可持续性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表达为“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影响后代人满足他们自身需要的能力”。我国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在关于进一步推动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的意见中,将可持续性发展定义为:“可持续性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就是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随着科学技术、建筑材料的发展,人们在面对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资源的消耗殆尽的问题上针对建筑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更为深远的要求。
“可持续性建筑”(Sustainable Construction)是Charles•Kibert 博士1993年提出的,他第一次将可持续性的概念引入建筑,并表达了他本人对建筑发展的看法与思考,但并未给可持续性建筑下定义。
当前可持续性建筑应是指在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使用以及废弃后处理等方面要有着利于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这里的建筑不是单指房子,而是指整个建筑体系。把建筑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份子放入自然界的发展中去看待。它体现了人类将自己的定位由改变自然的主宰者转变成融入自然,成为自然中的一员。
所以可持续性建筑在当前应有比以往更深广的范畴,在建筑的各个层面都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的可持续性。
在上世纪中叶就有许多建筑师开始在可持续性建筑方面做出探索,由于关注到工业的大发展使得自然环境恶化的现象,所以注重于生态建筑的研究。
进入本世纪由于人类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资源快速消耗殆尽,众多建筑师又在绿色建筑,节约建筑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现代,建筑师们又提出高科技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
有建筑以来建筑的安全性就是建筑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在今天安全建筑被赋予更高标准的定义。
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安全建筑都属于可持续行建筑的范畴。
生态建筑 :英文名称为ecological building ,是指基于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群体和单体建筑及其周边的环境体系。其设计、建造、维护与管理必须以强化内外生态服务功能为宗旨,达到经济、自然和人文三大生态目标,实现生态健康的净化、绿化、美化、活化、文化五化需求。
所谓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活动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这体现了人类对生态的关注与需求,征服自然地愿望转变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只有实现这一愿望人类才可以在地球可持续的生存发展。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摘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
这里的“绿色”是使用了这一词的引申义。并不指绿的颜色或绿色植物,其意义更为广泛。绿色建筑主要是宗旨就是打造节约和无污染的建筑。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研究各个方面实现节约的技术和手段、对可再生能源的运用、使用洁净的能源。
这体现了人类对过度使用资源,以至资源消耗殆尽的警觉和危机感。一方面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尽可能的节约各种传统资源的使用。竭泽而渔的做法等于是在剥夺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利。要可持续发展,对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必要的条件
智能建筑: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一些高科技将被更广泛的运用在建筑领域,随着社会的进步,智能建筑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建筑师们早一步提出这一观点并力主有计划的大力发展,体现了建筑师们对可持续性建筑的发展方向的前瞻。
安全建筑:是指对生活在其中的人有一定的保护措施,使其对自然或人为产生的危险有一定的可抗拒性,并且不对周边的人或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建筑。
由于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被建的越来越高,越来越大,其中容纳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安全性也有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多年来建筑师们一直致力于打造更安全的建筑,在建筑的耐久、抗震、防火、抗风甚至抗恐怖袭击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安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生态性、绿色性、智能性、安全性,是可持续性建筑的主要特性也是设计可持续性建筑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即可持续性建筑的设计四要素。
关键词:绿色建筑;资源利用;健康舒适;和谐 措施
1.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其发展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合成“生态建筑”,即“绿色建筑”。后在1992年联合国召开的“环境与发展”的大会上,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节能、环境、生态和绿色建筑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方法,并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2004年8月,我国建设部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服、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简章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2.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是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胜利和心理需要,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环境的影响最小。与一般建筑相比应由以下六大特点:
2.1首先是选址规划要合理
绿色建筑在基地选址及规划时尽量翻旧建筑,节省资源并减少新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详细评估基地的自然资源,了解现有的日照关系、土壤物质、植物、中亚的自然区域等。建筑物在基地内的位置应尽量减少道路及服务区域的面积,避免破坏基地内的湿地、沼泽地;利用基地内现有植物降低西晒,减低冬天的冷风来节省建筑物能源的使用等。
2.2资源利用要高效循环
一般建筑是一种商品,建筑的形式往往不顾环境资源的限制,片面追求批量生产化,低成本建设,自我创造形象;而绿色建筑则是一种资源,建筑及城市发展都僵硬最小的生态和资源代价,在官方的领域获得最大的利益。例如:绿色建筑强调材料的本地开采、开工,减少运输、废弃、拆穿的数量、材料要循环使用等等。
2.3节能措施要综合有效
一般建筑能耗非常大,建筑业是所有产业中的耗能大户和污染大户;绿色建筑极大减少了能耗,甚至可以自身产生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2.4建筑环境要健康舒适
一般建筑仅在建造过程或者是使用过程中对环境负责,而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为人类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最终实现与自然共生,从被动的减少对自然破坏,到主动创造环境的丰富性,减少资源需求,达到建筑环境的健康舒适。
2.5废物排放要减量无害
日本有关学者研究得出: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占比例为34%,包括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而生态环境保护是绿色建筑的追求。要对现有建材和技术进行评估,提出技术改良、更新措施,使之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
2.6建筑功能要灵活适宜
一般建筑追求“新、奇、特”“大、洋、贵”,追求标志效应;而绿色建筑形成与功能将从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获得灵感,“美存在于以最小的资源获得最大的限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回归到2000多年前罗马杰出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的“坚固、适用、愉悦”六字真经上。体现人性化,以人为本,物为人用的关系。
3.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体系
首先解决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今天在我国全面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形式下,我们开展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其内涵发生了质的飞跃。所谓绿色建筑体系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集中解决环境与大战两大主题的有限体系,建立绿色建筑体系的目标,就是树立生态文明观,以自然界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重建建筑学理论的基盘;以人与自然的共生、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共生,重构人类住区体系,并以生态伦理重塑建筑师的职业道德,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从这层意义上说,绿色建筑体系就是立足于专业本身及其影响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体质。
其次明确目前我国的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我国的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意识全社会内有充分认识到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基础知识的意识。而是对节能与绿色建筑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植。但是缺乏可操作的强制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节能节地、节水和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地是建筑节能、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大综合性的标准体系还没有建立。五是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交采取以下主要措施:建立健全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培训宣传工作等等。
第三要完善我国的绿色建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