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投资学概念

投资学概念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2-19 11:24: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投资学概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投资学概念

第1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5-0251-02

引言

《证券投资学》是以证券投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证券的交易机制、证券的定价模式、证券的基本面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的一门社会学科,是金融学科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专业、财务管理等经管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其内容既包括证券投资的环境、现代证券投资理论、证券投资分析以及证券投资策略等理论知识,也包括相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如何在有限的课时把证券投资学庞大的体系和许多经验化的内容通俗化,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不仅需要教师对证券投资学有透彻的把握,而且更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因此,对于这样一门兼具较强理论及实践性的金融经济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模式完善是十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一、 《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特点

(一)理论性较强

《证券投资学》课程从理论上阐述了证券投资的风险与收益,从宏观上揭示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以及财政、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其教学内容包括证券投资工具和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投资组合管理和市场监管等五大方面,涉及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及理学等多学科内容。因此,该课程先行的知识储备要求高,理论高度抽象,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另一方面,该课程基础知识部分概念多,其中的专有名词更多,教师在讲授时既要遵循习惯称谓和用法,又要将学生不熟悉的专业概念解释清楚,在之后的实践部分要不断重复基础知识部分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运用,这也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二)实践性较强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和现实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 所涉及的证券投资组合、基本证券商品交易、金融衍生商品交易分析、上市公司条件、证券投资风险衡量与分析、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等内容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同时,我国证券市场的繁荣增加了学生对于本课程的期望。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我们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增加一定的实验操作课时,现行教学手段不能更大程度地展现课程的魅力,需要引入模拟实训。在引入模拟实训后,引导学生克服浮躁心理显得尤其重要。部分学生在一开始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表现出较强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当自己的投资出现亏损而无法在短期内扭转这种局面时,他们对课程的兴趣也会随之而减弱。

二、现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脱离实际

目前高校从事《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老师大多擅长并习惯于知识性的介绍和理论性的概括,教学与证券投资实际脱节。《证券投资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如著名的K线理论、扇形理论、缺口理论、波浪理论等,对实际的证券投资分析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由于课程理论性较强,涉及的理论较多,如果纯粹讲授理论显得晦涩难懂且枯燥,不容易激起学生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因此,对于这些证券投资理论的教学,只有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教材内容相对陈旧

目前我国教材内容相对陈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教材内容跟不上证券投资的实际。随着加入WTO后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的加快,这两年的证券市场中出现了许多新事物,如国有股减持、股指期货的推出、B股向国内投资者开放、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等,而现在高校的证券投资教材体现不出这些新内容,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现有课本中的部分内容已经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这无疑会对学生造成误导。第二,证券投资学这门学科的发展也较快,新的理论知识不断涌现出来,现有教材没能体现出新内容。

(三)教学实践环节有待改进

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实践环节有待改进,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尚存在欠缺。当前高校从事证券投资学教学的教师大多更擅长并习惯于“填鸭式”的课堂讲授,较少应用模拟实时炒股、沙盘推演等方法,未能充分利用行情交易软件模拟证券交易所的行情,让学生在实验室中通过模拟交易系统来熟悉操作要领。第二,实践教学内容选取不当。技术分析仍然是现在证券投资实践性教学的主流。然而,从实践层面上来看,无论在西方还是在我国,技术分析的有效性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第三,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不强。目前真正懂得证券投资或有过证券投资交易经验的教师太少。师资的缺乏导致很多高校的证券投资学教学目前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上,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等方面的教学严重不足。

三、完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 参与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证券投资本身实践性比较强,如果全部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则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应在实际教学使用参与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将现实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吸收。

教师应在课堂中穿插对于市场动态、关注社会经济新闻热点的探讨。探讨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引导学生思考透过这件事情给我们带来哪些思索,今后我们应该做哪些方面的改进。通过这种授课方法的持续运用,特别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也养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师在讲述某一理论时,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利用近期涉及该理论的现实问题为学生讲解。教师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讲解的方式,实际上有利于将深奥的理论变成学生可以直接理解的现实,降低了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学生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又可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国外教材体系和证券市场实际情况,为学生教学添加新内容,以弥补现行教材内容的不足。如西方证券投资理论是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已被证实为金融学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对投资学理论的教学,较早地将其引入课堂。

此外,为了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还应加强对教材的修订工作。首先要删除教材中已经过时的理论内容, 转而介绍一些最新的理论和知识,让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程发展前沿的内容。其次,在教材中应加强最新的、与所讲内容相关的案例介绍,以辅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 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为了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采取措施:第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培训。实践性教学需要有一批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证。担任实践性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证券投资实践经验。学校应支持教师定期到社会上的相关对口工作单位进修培训,了解证券业的最新进展,以便将最新、最先进的知识教给学生,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也可提高教学的社会适应性。第二,加强实验课及模拟教学的分量。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应购买证券模拟交易软件,让学生通过一人一机的证券投资模拟操作,给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操作环境,让学生熟悉证券投资的整个流程,增强学生的实际操盘能力,并达到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从而使知识的传授更加具有应用性。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也为了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证券投资学课程讲到一定阶段时,每学期应安排学生进行模拟炒股比赛。

参考文献:

[1] 杜震, 王家年.“证券投资学”教学的方法论思考[J].科教文汇, 2010,(11).

[2] 赵玉娟.《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与学[J].中国成人教育, 2008,(11).

[3] 李向民,任宇石.《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3,(10).

[4] 王铮.浅议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启发式教学[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2).

[5] 熊广勤.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探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2).

第2篇

当今中国的证券投资学教材,对证券投资的研究对象的阐述较少,国内比较知名作者吴晓裘,赵锡军、李向科等在其主编的证券投资学中都没有对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和阐述,而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需要在学习中完善,在完善中学习,通过不断地总结和修正,逐步完善这一学科,这一研究对证券投资理论发展和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证券投资概述

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大方面,直接投资是指各个投资主体为在未来获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而进行的实物资产购建活动。如国家、企业、个人出资建造机场、码头、工业厂房和购置生产所用的机械设备等。间接投资是指企业或个人用其积累起来的货币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借以获得收益的经济行为。一切出于谋取预期经济收益为目的而垫付资金或实物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投资。

证券投资是指间接投资,即投资主体用其积累起来的货币购买股票、公司债券、公债等有价证券,借以获得收益的经济行为。证券投资属于非实物投资,投资者付出资金,购入的是有价证券,而不是机器、设备、黄金珠宝等实物。证券投资的收益一般包括股息、红利收益、资本收益、债息收益和投机收益。

证券投资是一种特殊的投资活动,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相比,具有高收益性、高风险性、期限性和变现性等特点。

3证券投资与投机

投机起源于古代,早期的投机以赚取地区差价为主要方式,不同区域对不同种类产品生产与需求的差别性,为投机者赚取买卖差价创造了条件。进入商品社会后,投机范围日趋广泛,它已伸展到生产、流通、金融等众多领域。

投机的含义就是把握时机赚取利润。在证券投资学中,投机的基本含义则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做出投资决策,试图在证券市场的价格涨落中获利。而这种价格波动带来的获利时机同样赋予所有的社会公众,并未偏向某种特定的人,但事实上只有少数人把握住了这种机会。少数投机者之所以能够成功,不只是他们熟悉市场的习性,具有丰富的经验,准确的预见力和判断力,更主要的是具有承担风险的勇气。承担较大的风险,赚取高额利润就是投机者根本的信条。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他们往往偏重于通过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图赚取正常利润的投资行为。

证券投资与投机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对预测收益的估计不同。普通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时,较为重视基础价值分析,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证券投机者不排斥这些方法,但更重视技术、图像和心理分析。普通投资者除关心证券价格涨落而带来的收益外,还关注股息、红利等日常收益;而证券投机者只关注证券价格涨落带来的利润,而对股息、红利等日常收益不屑一顾。其次是所承担的风险程度不同。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普通投资者对投资的安全性较为关注,主要购买那些股息和红利乃至价格相对稳定的证券,因而所承担的风险较小;投机者主要购买那些收益高而且极不稳定的证券,因而其所承担的风险较大。投机者既可能获得巨大的收益,也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

证券投资与投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在程度上有差别。因此要把投资与投机完全区分开来是很困难的。投资是不成功的投机,投机是成功的投资。

4证券投资学研究的对象

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对象是证券市场运行的规律以及遵循其规律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的综合性方法论科学。具体地讲,就是证券投资者如何正确地选择证券投资工具;如何规范地参与证券市场运作;如何科学地进行证券投资决策分析;如何成功地使用证券投资策略与技巧;国家如何对证券投资活动进行规范管理等等。从学科性质上讲,证券投资学具有下列特点:

第一,证券投资是一门综合性方法论科学。证券投资的综合科学性质主要反映在它以众多学科为基础和它涉及范围的广泛性。证券投资作为金融资产投资,它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因此,资本、利润、利息等慨念是证券投资学研究问题所经常使用的基本范畴。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证券投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证券市场运行,证券投资者的投资操作,所以必然涉及到货币供应、市场利率及其变化对证券市场价格以及证券投资者收益的影响。证券投资者进行投资决定购买哪个企业的股票或债券,总要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从而做出分析、判断。作这些基础分析必须掌握一定的会计学知识。证券投资学研究问题时,除了进行一些定性分析外,还需要大量地定量分析,证券投资、市场分析、价值分析、技术分析、组合分析等内容都应采用统计、数学模型进行。因此,掌握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数学等方法对证券投资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综合性方法论科学。

第二,证券投资是一门应用性科学。证券投资学虽然也研究一些经济理论问题,但从学科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来看,它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一门科学。证券投资学侧重于对经济事实、现象及经验进行分析和归纳,它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证券投资者所需要掌握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即如何选择证券投资工具;如何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证券;如何分析各种证券投资价值;如何对发行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如何使用各种技术方法分析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如何科学地进行证券投资组合等等,这些都是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方法和基本技能。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科学。

第三,证券投资是一门以特殊方式研究经济关系的科学。证券投资属于金融投资范畴,进行金融投资必须以各种有价证券的存在和流通为条件,因而证券投资学所研究的运动规律是建立在金融活动基础之上的。金融资产是虚拟资产,金融资产的运动就是一种虚拟资本的运动,其运动有着自己一定的独立性。社会上金融资产量的大小取决于证券发行量的大小和证券行市,而社会实际资产数量的大小取决于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能力和价格。由于金融资产的运动是以现实资产运动为根据的,由此也就决定了实际生产过程中所反映的一些生产关系也必然反映在证券投资活动当中。即使从证券投资小范围来看,证券发行所产生的债权关系、债务关系、所有权关系、利益分配关系,证券交易过程中所形成的委托关系、购销关系、信用关系等等也都包含着较为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因此证券投资学研究证券投资的运行离不开研究现实社会形态中的种种社会关系。

5证券投资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5.1证券投资的研究内容

证券投资的研究内容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它包括:

第3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基本原则;思考

1引言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除了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定位和培养总体目标的确定外,教材建设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体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一本好教材的问世意味着一门好课程的出现,也预示着一批优秀学生的成长.为此,本文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的现状,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做一思考。

2经济管理类专业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

专业教材建设是院校正常教学的基本条件,是深入教学改革和提升学生素养、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环节之一。高校教学建设要密切结合社会经济实际,深入研究高校学科特点,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笔者认为,经管类专业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2.1通俗适用的原则

证券投资学起源于西方,不少概念和理论都是从国外教科书中引进,教材编写者对于涉及的比较专业的术语、概念和理论,要尽量通俗的表述,让学生能够领会和贯通。同时,教材编写必须考虑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侧重点要合理,应适应各院校确定的教学时数和教学目标要求,教材的字数规模要适应学制、学时的需要。

2.2整体性原则

教材的体系结构要完整和成系统,一般地说,证券投资学教材要至少能够涵盖六个主要方面的内容: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知识、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证券投资方法与交易技巧、证券投资风险防范与管理。这些内容缺一不可。

2.3新颖性原则

教材建设一定要体现编、著相结合,不断纳入国内外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同时要不断的结合我国金融行业、证券行业改革的实际,总结提炼出一些能上升为理论成果的东西编入教材中,增强教材的创新性,使学生既能够了解该学科知识前沿,又能够紧跟改革时代潮流,不断增进知识。

3目前高校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面临的问题

高校证券投资学教材一经编定成型,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较快,教材建设如何与之适应,适时修订推出新版与变化了的实际相匹配,成为教材建设面临的一大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和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新的实践、产生一些新生事物,例如优先股的重启、个股期权制度的实施等等。经济实践和改革需要理论指导,同时又需要把新兴实践提炼和上升为理论。此外,我国经济已经步入全球化轨道,金融市场的发展也要吸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好的机制、制度、模式和经验,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就使得教材建设以及教材的再版修订要不间断的吐故纳新。解决这一问题,要求高校教师和教材建设者们,一是要走出校园,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以及我国证券市场与世界市场接轨的进程,必要时实地进行一些考察和调研,增进认识;二是要不断总结与思考,提炼出或借鉴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融入教材建设中,使教材不断更新,知识更加前瞻,体系更加全面。

4目前经管类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4.1教材编著要强化宏观基本面分析方面的内容

证券投资学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涉及证券市场,证券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而经济发展总是受制于宏观基本面的变化,因此,在教材建设中,强化宏观基本面分析显得十分重要。宏观基本面分析当然首先要完整介绍宏观经济分析,包括宏观经济基本面分析的方法,如总量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以及宏观经济指标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及对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其次,要进行产业分析、行业分析,领会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现状;再次,要进行微观基本面——公司的分析,包括公司的财务分析、价值分析。目前出版的教材,有的对宏观基本面分析编著内容不够充分和深入,比如,缺乏行业分析、板块分析、热点分析,有的对微观基本面诸如公司价值分析很不细致,使得教材内容体系不尽完整。

4.2证券投资学教材要精简投资模型和量化分析方面的内容

证券投资学教材中,一些诸如马科维茨选择资产组合方法、投资组合管理业绩评价模型以及量化分析交易等内容,对于金融、投资类专业学生来说是必要的,这毕竟是他们的核心专业课程,应该也必须掌握这些现资组合与分析理论。但是,对于一般经贸和管理类专业,证券投资学不是其专业核心课,开设这门课程目的只是培养学生必须掌握的金融证券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和一定的投资水平,而不是执业能力。因此,没有必要大量介绍一些西方投资学中的看似高端的模型分析和量化分析理论,这些较为复杂的投资理论,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很大,一般不易学懂,如果学得似懂非懂,反而难以正确指导其投资理财活动。

4.3教材建设应紧密联系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内容方面不断推陈出新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不断涌现出沪港通、深港通、熔断机制等新事物。沪港通,即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指两地投资者委托上交所会员或者联交所参与者,通过上交所或者联交所在对方所在地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股票,沪港通包括沪股通和港股通两部分。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于2014年11月17日开通。深港通,是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的简称,指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建立技术连接,使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开通。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实施,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共享两地经济发展成果;促进内地资本市场开放和改革,进一步学习借鉴香港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熔断机制(CircuitBreaker),也叫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2015年12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后于2016年1月8日暂停。熔断机制虽然目前不适合我国国情,没有坚持下去,但是它控制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功能还是值得肯定。对于这些新兴知识和内容,教材应该予以介绍,一般可以有两种方法处理:一是增加教材附录,通过附录加以介绍;二是在相关章节增加专栏,介绍这些内容。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增强适应证券市场活动的能力。

4.4增加案例分析方面的篇幅

案例是指对某一具体现象的描述、总结和分析。一般可以在投资、管理实践和教学中运用。案例有真实性;典型性;有效性;完整性;可读性五大原则,案例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具有指导作用、借鉴作用和经验积累作用。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学科,为了使学习者增进投资分析能力和投资活动的实践能力,教材编写中适当增加案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投资学教材内容体系中,产业与行业分析,公司财务分析,K线、均线、技术指标等技术分析章节以及风险防范和组合管理等章节均可以编附案例,通过案例及其分析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已近出版的教材,案例方面的内容不太多,再编时,适当增加案例篇幅很有必要。总之,在改革深入推进,证券市场不断发展的今天,突出重点,精心组织,追求教材建设的高质量,已经成为当今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教师既要教书育人,更要地做好教材建设工作,使学生真正能够学到系统、新颖的理论知识,并由此提升应用技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2〕9号.

[2]曾贵,王超.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学院学报,2015(2).

[3]孙兆明.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9).

第4篇

《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应用性课程,在人人谈股的当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在专业证券投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的情况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更是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紧密相连。然而面对瞬息万变的证券市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客观上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进行改革。本文在分析传统教学模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总结教授这门课程的经验,以期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2015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注定将载入史册。这是令所有投资者毕生难忘的一年。从牛市起步到漫天飞舞的疯牛;从千股涨停到千股跌停进而引发流动性丧失;从监管层积极出手救市,到别有用心的做空队伍的集体缴械……随着全民炒股热潮的掀起,《证券投资学》作为阐述证券投资的核心课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证券投资学集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于一体,是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完善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专业人才的需要,更是一个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显然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主体的静态教学模式变得不再适合。

二、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忽视实践操作,使得证券投资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在讲授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通常花很大的篇幅来讲述相关的投资理论、基本原理及概念,而对具体的证券投资实践,比如如何操盘、盯盘及操作分析规则讲解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多是通过PPT向学生演示,这样的教学效果远不如直接通过交易软件进行演示形象。以至于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后,根本不会使用股票交易软件,或是对操作流程比较模糊。另外,近年来有很多财经网站和证券机构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模拟炒股竞赛,这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教学实践平台,让学生参与进去,身临其境,其效果将远远超过教师在课堂上声嘶力竭的喊话。

2.教材内容陈旧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时效性,跟不上证券市场的改革与创新步伐。具体表现有:一、教材内容滞后于证券投资实际的发展。国内证券投资学教材内容更新的速度远不及市场变化的速度,比如很少有教材内容涉及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个股期权、FOF、新三板市场等。另外,近两年金融改革推出的一些举措更是不曾出现在教材中,比如沪港通、沪港基金互认、股指熔断、注册制改革等。新知识、新理论的不断涌现,都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内容。

3.学生缺乏积极性要想把握好证券投资这项专业技能,所涉及到的领域多,覆盖面广,时效性强。而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的过程中,通常以静态的理论讲授为主,跟学生缺乏互动,甚至连课堂提问的次数都屈指可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既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知识把握程度的摸底,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时效性极强的课程,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关注当下国内外的时事动态,在实践中去验证相关理论及方法。

三、《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建议

1.选取富有时效的教材为加强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意义,在选取教材时,应选择那些内容丰富、知识更新快的教材。高校在安排教学大纲时,应跟学科发展动态紧密联系,并及时跟进。教师在教学时,教学内容应根据最新的法规准则进行补充,扩充学生的信息量;面对一些实践性强的章节,如操盘、盯盘及操作分析规则等,应适当增加课时,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2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针对证券投资学中一些与现实密切联系的问题,可采取情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所设情境中进行角色模拟,切身感受和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寻找解决方法。通过情境教学,将理论与现实经验和问题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3.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组织学生应用投资理论对当下一些证券投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反复互动与交流,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从而达到启迪思维、深化理论理解的目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进行理论讲解,预先将案例分析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向学生进行讲授;其次,精心准备案例材料,选取符合当下实情的案例故事;第三,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及时归纳总结。比如本门课程开篇讲述的就是对证券市场及其投资工具的认识,教师可在完成基本知识点讲解后,通过沪深两市上市券种,对比分析国内外投资工具的异同,并对不同类型的市场进行直观对比。

4.实践教学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证券模拟交易,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模拟实训中,通过互联网接入证券实时行情,对交易进行动态观察,作出分析和判断,以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同时,加强学校与当地券商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定期输送学生到证券公司进行校外实训,让学生在具体岗位参与培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领会。最后,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业资格考试,将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既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添砖加瓦,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总之,我们希望通过教学改革,将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玉芝.《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11(21)

第5篇

目前,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00余所,浙江省有22所。国家和地方都相继出台有关的政策法规,积极鼓励和扶持民办高校和专业(集群)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而应用型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地方创新发展和毕业生就业创业为导向,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而作为依托国内知名高校办学的独立学院,为了能在同类型的独立学院中脱颖而出,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应及时转变办学理念,认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和自身基础条件,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类型、规格与标准,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机制,努力提高学校和学生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变化的能力,实现错位发展,切实强化重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理念。

二、投资学课程特点

投资学课程是财经类院校的一门热门课,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可以作为所有财经类专业的方向课或选修课。因其实用性强,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积极性都颇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高效地将学生的热情转化为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研究的重点。投资学中可将追求金融知识和追求财富完美地融为一体,这种融合有赖于投资学理论和投资实践完美的结合。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金融市场中基本的投资产品,理解投资市场的运作机制,掌握基本的投资理论,最终学会用理论指导实际投资活动。因此理论的学习与实际的投资操作都应该成为学生在完成本课程之后能够掌握的技能。

三、投资学课程实践性教学初探

在近三个学期十四个教学班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与好评,身为任课教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实践性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每周财经新闻解读以及模拟证券投资。下面就这两个模块在教学中的应用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不管是出于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还是学生未来在个人的投资理财生活中,了解金融市场实时的状况,解读各式财经新闻的能力是制定投资策略的前提。在每学期初的第一次课,除了简要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之外,都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帮助学生回顾过去半年或是一年发生的财经大事,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入手,如余额宝、微信抢红包、“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等热门话题或是学生日常都关心的娱乐八卦,如某电影的票房、某娱乐明星的投资副业等等,解读金融市场中的新闻事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投资学术语与知识,从投资学的角度分析投资产品的特点或者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这种方式往往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关心财经新闻的兴趣。有了教师的示范之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周请一个小组以财经新闻播报的方式解读过去一周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或是有趣的财经事件。在每周的播报后,由教师进行进一步的解读与分析,由于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这一环节往往是学生听课效率最高的。每周财经新闻解读的方式贯穿整个学期,也能很好的将投资产品或市场所经历的周期变化进行实时的解读与分析,具有连贯性,课堂效果突出。而模拟证券投资这一模块则更好的利用证券市场实时的行情数据,为学生提供了参与证券市场投资的仿真环境。市场中有非常多的提供投资模拟的平台,每个学期也有不少模拟投资的大赛。在选择具体的平台及比赛时,特意挑选了可以进行手机APP进行操作的平台,因为现在的学生都是“低头族”,手机占用的时间比例大,同时选择了较权威的全国性赛事让学生参与,比如2015年第二届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由主办的A类赛事同时提供了丰厚的奖励,这两方面都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也能够开阔视野,与全国的大学生一起共同挑战投资市场进行比拼。在鼓励学生参与的机制上,也把模拟证券投资模块放入课程成绩的考察中来,在平时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主要以考察成交量为主,不以盈亏作为评判成绩高低的标准。模拟证券投资除了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证券投资市场之外,也能够将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理解相关系数、贝塔系数这些概念时,结合学生操作的股票数据,分析个股与个股、个股与市场之间的波动性联系,有更直观的理解与感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

四、总结

第6篇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研究证券投资运行规律的学科,不仅是金融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非金融专业,比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基础课。它既是一门内在逻辑性很强的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对实践具有很强指导性的课程。《证券投资学》贴近现实、兼顾理论,受到非金融专业学生的普遍欢迎。我国证券市场近几年在相关法律制定、制度创新、机制规范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也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非金融专业而言,学生既没有从事商业活动的经验,也不完全具备证券投资必需的知识体系,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让学生对证券投资的知识理解与接受并产生兴趣成为一大难题。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对非金融专业应体现出与金融学专业教学目标的不同,应当侧重于学生对综合性知识的贯通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当然也需要教师对证券投资学全面深入的把握。因此,有必要重新梳理和深入探讨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问题。

一、《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内容的综合性和现实性。一般来说,《证券投资学》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是在完成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以及财政、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进行《证券投资学》的学习,进而培养证券投资价值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这样一个课程设计顺序是符合逻辑要求的。而对非金融专业来说,由于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加上先导课程学习不足,可能会造成逻辑链条的缺失,导致学生理解知识难度加大。

(一)存在的问题第一,缺乏适用的教材。教材的质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关键意义。对教师而言,教材是授课的依据;对非金融专业学生而言,一本符合其专业知识结构,能看得懂、喜欢看、看得进去的《证券投资学》教材,既能拓宽视野,又能激发求知欲、提升学习兴趣。当前,以《证券投资学》或《证券投资分析》等为名称的教材琳琅满目,从教育部重点教材到一般高校自编教材,版本繁多。据统计,在亚马逊网站上“大学教材教辅及参考书”中搜索,《证券投资学》有127种,在当当网的“财经类教材”中有204种。但是,这些教材几乎都是国外投资理论的翻版,大多数重理论、轻实践,重公式推导、轻案例探讨,相互传抄现象严重,而对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学生们使用这些教材学习后,仍然停留于对经典理论的理解层面,无法与我国证券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联系起来,理论与实践存在较严重的脱节现象。第二,课程设置不科学。《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迅速有效地把新内容整合到教学中去,同时又需要多门先修课程做支撑,如证券投资价值分析对数理统计知识的要求较高,需要综合运用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为之提供支持。但不同专业对这些先修课程的开设与要求各不相同,有的作为必修课,有的作为专业选修或任选课,有的甚至不安排开课。学生普遍缺乏数理基础,数据处理技术薄弱,相关软件应用能力不高,从而制约了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有,投资课设置存在“多而全”的问题,内容重复严重,如《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与《投资学》部分内容重复,由于课时有限,课程多必然会导致每门课程课时量的减少。第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决定了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一直沿用的“粉笔+黑板”的模式在教学中有很大局限,如在处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涉及的大量图表时就很难操作,而目前大量采用的多媒体教学虽然部分解决了这一问题,但画面包含的大量信息也加大了学生短时间内理解的困难。金融实验室是重要的手段,但目前普遍重视不够,专业教师缺失,课时受限,没有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实验操作、模拟交易多流于形式,学生听课效率低。对非金融专业学生来说,特别需要证券投资的亲身体验和实地观摩。第四,考核方式单一。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考试方式以闭卷为主。闭卷考试很容易导致学生养成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习惯,学生只要能够背出基本原理、经典理论即能够通过考试,却忽略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而综合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恰恰是《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的所在。因此,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与教学目的存在本质上的冲突。

(二)面临的挑战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第一,金融研究的微观化趋势。[1]最近几十年来,金融学在微观层面上取得了长足进展,微观金融学已经成为金融学的两大分支之一,解决个人、企业、经济组织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动态问题,和几乎所有金融实践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量成果直接应用到市场第一线。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化进程的加快,直接融资带动“微观金融”渗透到了证券投资的方方面面,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越来越取决于微观主体的行为。《证券投资学》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体现出这种趋势。第二,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挑战同样紧迫。我国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创新涉及金融制度创新、组织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工具创新等方方面面,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各种含权的公司金融工具已经成为现实经济的组成部分。《证券投资学》课程设置和教学还没有充分体现这种趋势和内容要求,公司金融、金融工程、行为金融学等没有纳入课程体系,或仅仅作前沿理论介绍,这就造成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实困难。因此,《证券投资学》的教材和内容迫切需要更新,应适当增加微观金融内容,加大衍生产品内容所占比重,从而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实。

二、《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为适应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达到学生对综合性知识能贯通理解和提高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需要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进行深入改革,至少应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进行改进:

(一)优化课程设置,选用恰当的教材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恰当的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第一,课程设置需要考虑每个专业的特点而有所侧重。适当删减一些不太重要的选修课,增加基础课(如统计学、金融学)的课时量,适当增加对公司金融、金融组织学、资产定价、家庭理财等选修课程的开设,有条件的还需加强金融计量学方面的课程,如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随机过程、金融工程学、行为金融学等,作为任选课程开设。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对基础性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第二,恰当教材的选择,需要考虑三个方面:教材是否能够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是否体现本学科的国际前沿;是否与学生的兴趣、专业知识背景、学习规律相一致。内容必须与学生培养目标一致,内容设计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的课外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建议选用国外成熟的教科书,辅之以生动案例尤其是国内的案例分析教材,充实案例分析和实践模拟课的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合,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7篇

关键词:实盘分析教学;证券投资;实践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高校经济管理和财经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与其他学科相比,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对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感到理论和实践的距离非常大。在教学中采用实盘分析教学,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互联网、证券投资学内容三者有机融合,能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实盘分析教学的涵义

实盘分析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互联网接入交易所的实时行情,在证券公司的分析软件基础上,运用各种投资方法,对证券行情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把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中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里所说的实盘,不仅仅指交易所每天交易的、实实在在存在动态行情,而且注重当前运行的整个证券市场。实盘分析不是指实际意义上的交易操作分析,特指教和学双方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动态行情分析和判断,对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主要理论进行实际验证,从而达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使学生的理论经过系统知识的学习,能够积累起来。

教学方法是一种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学生身心得到发展而共同活动的科学方法。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实盘分析教学是一种适用证券投资学课程内容的特点而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育思想现代化的特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现代化教学手段。既丰富了现有的教学方法体系,又对传统的证券投资课程教学方法进了创新。

二、实盘分析教学的作用

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指出:“我们最关心的主要是概念、方法、标准、原理以及最重要的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并不因为理论本身而在于它在实践中的价值”。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这些知识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实践比理论更重要。证券投资学课程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顶尖的投资者或出色的操盘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培养每一个学生。接受过证券投资学课程教育的学生,不仅仅是具备专业知识素养的人,而且是具备运用知识解析复杂市场的人,实现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价值的人。证券投资学课程既有丰富的理论,又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学方法充分体现该课程的特征。实盘分析教学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网络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形成合二为一。具体来说,作用如下:

实盘分析教学将信息技术有机地应用到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优化了教学过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满意度。如教师在讲授技术分析内容时,涉及大量的指标分析和图形分析——K线图、缺口理论、形态理论、成交量分析、趋势分析等等,利用实时行情系统,学生能直观地认识上述知识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上随时可以浏览世界各地的证券市场行情,提高了证券投资学课程在课堂上的生动效果。实盘分析教学能极大程度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教学设计、组织和教学内容服务。

实盘分析教学展现了让学生身临投资现实问题的学习环境,使理论知识教学的目的性更加直观,学习目的明确。学生通过互联网实时看到证券资产价格的实时变化,体会伴随着价涨价跌而来的收益和亏损,从而对证券市场有初步的生理上的体验及感性认识。如可选择上、下午交易时间段进行授课,使学生在完全真实的投资环境中体会证券市场的瞬息万变。学生在实盘分析教学中,比较容易地把自己当做实际市场中的参与者,身临其境地思考问题。由此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巩固和加深了课堂知识的理解,一是实现了理论向实践运用的拓展,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价值得到体现。

3、实盘分析教学可以达到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发展的目标。很多人对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提出异议,认为这种制度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打压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盘分析教学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条件,解决了如何实现个别化教学的问题。当学生接受了证券投资学知识后,教师马上让学生分析实盘。面对实盘的证券资产,网络上显示有的投资者买入,有的投资者卖出。按照教科书的理论,是否投资的决定是唯一的,要么买入,要么卖出。但是实盘却与理论不一样。教师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在相同理论的作用下,投资者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是否投资进行独立的分析。实盘分析教学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开放性的方法。进行判断时,答案是开放的。如果某一证券资产某一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开盘价,是否就意味着当天所有做多者都是错误的呢?答案显然是做多者不一定是错误的。实盘分析教学注重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提供的真实的投资环境有利于进行学生个性化培养。

4、实盘分析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知识与相关岗位具体要求的对接。证券公司能够为毕业生提供的职位有证券经纪人(客户经理)和证券投资顾问,期货公司能够提供的职位有期货经纪人和期货投资顾问,资产管理公司的就业岗位更加灵活多样,可以提供的职位主要有理财经理、投资顾问等等。这些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就是求职者要有行情介绍分析、交易咨询服务、操作建议、风险控制咨询等能力。实盘分析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培养这些能力的机会,在他们参加工作时就已经具备了这些能力。

三、实盘分析教学的基本思路

在教学方法的发展过程中,围绕教学对象的问题,存在着各種理论,主要的观点有:教师主体论和学生主体论两种。这两种观点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各有侧重,适合于不同的教育层次、课程和教学要求。教师主体论注重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但是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兴趣和要求。学生主体论强调学生个性化和差异性,而忽略知识的系统性。根据证券投资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两者不应偏废,应该把教师主体论和学生主体论结合起来,只有扬长避短,才能相得益彰。

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一是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二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中的证券市场。很显然,实现目标一的教学方法应该以教师为主,目标二以学生为主。这就是“以谁为主体”的问题在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具体的反映,实盘分析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1、由于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理论性、技术性、操作性和现实性的特征,决定了证券投资学课程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讲授基础理论和方法时,遵循教师主体论的教学思想。教师应该全面、系统地介绍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各种分析方法,要求学生对基本原理、分析方法的涵义、特点、计算方法等基本掌握。此教学过程中,同时辅之以实盘分析教学对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验证,以体现该课程的技术性、操作性和现实性。

2、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产生于证券市场,又服务于证券市场,体现了实践论的哲学思想。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盘分析,初步形成感性认知,这是由已知到新知的变化过程。运用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实盘分析时,注重基础理论和方法在实盘分析时的运用,对实盘行情进行解释说明为主。如果证券投资学理论不和实践结合,就表现不出其应有的价值。实盘分析教学突出了了“实践——理论——实践”哲学思想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教学思路。

3、实盘分析教学要设计好实盘分析对象的不变和可变因素。如股票市场,一般以大盘指数作为不变对象进行实盘分析,保证实盘分析的连续性和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问题。不同的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实盘对象作为可变对象进行实盘分析,如在讲单根K线理论时,尽量不涉及均线的实盘分析;在学习均线理论时,就要重点对K线组合的实盘进行分析,比较少地涉及单根K线的实盘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和巩固知识,把握实盘分析的重点,再如:学习行情在板块之间的切换知识时,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实盘中,不同的股票的涨跌并不和大盘同步。之所以在实盘中分析不同的对象,是因为教师要找到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因素,不要把教学变成股评。

4、实盘分析教学中,要合理使用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的方法。一般的大学证券投资学课程包括基础知识、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和风险投资组合等内容。实盘分析的整体虽然是资本市场,但是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产业状况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变化都会引起证券市场的波动,而基本分析中的一部分属于价值分析的范畴,分析的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因素和公司因素。价值分析是判断市场方向,以静态分析为主。技术分析以具体的证券市场价格为对象进行的,同时考虑成交量。应该以动态分析为主。合理使用动态和静态分析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对于影响证券价值的内外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从而理解证券理论价值和市场行情之间的关系。

另外,对市场热点的讲评是实盘分析教学比较重要的一环,学生可以运用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进行分析,是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实盘分析教学注意事项

实盘分析教学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应用,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否定。教师每每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需要用到多种教学方法。实盘分析教学既不是案例教学法,也不是模拟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事项:

1、教学主体互换。此处,教学主体互换是有侧重的互换,实盘分析教学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如:系统知识的讲授和基本知识在实践中价值的体现,其主体分别是教师和学生。当以任课教师为主体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当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盘分析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是完全放弃不管。

2、教学环境真实性。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盘分析教学把资本市场真实地再现在课堂上。模拟教学法有非常多的优点,但是在证券投资中,模拟投资独立于真实市场,成交价或是多空力量都不会对真实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实际上,市場交易价格是供求关系的结果。在模拟教学中可能使学生对市场价格的构成机制产生歪曲,了解不了影响股票格波动的理由,达不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实盘分析教学的课堂中可以克服上述不足。

3、教学内容拓展性原则。我国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内容几乎都是规范的,这些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前提条件或者假设在理论上可以存在,但是在现实的资本市场上这些规范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否用的上?答案显然是很难直接用上,因为很多学生课后都认为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用不上,理论和实践脱节。可这些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正确性不容置疑。教师在教完定价模型后,进行实盘分析教学,就可以拓展教学内容。学生能自然地理解证券理论价值和市场价格的辩证关系。

4、教学目标现实性。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来源证券市场,是证券市场交易经验的升华,可是证券市场是一个充满诱惑和风险的市场,也是现实存在的客观事物。正是由于证券投资学课程内容的现实性非常强,任何脱离现实的教学,其结果都是纸上谈兵,导致学生难以掌握该课程知识的局面。实盘分析教学要注意教学目标现实性,把知识运用在实践中作为教学的落脚点。

5、教学评价开放性。在实盘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实行教学评价的开放性。评价之前要求教学主体在面临真实的投资情境时、开放思维的空间,利用所学的知识,使其或独立思考,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相互争议。如对股市行情的判断,因分析所选择的时间长短不同,短期内的上涨行情也许是较长时间内的反弹。这里的“上涨”和“反弹”就是采用开放性原则判断的结果。开放性评价的实盘分析教学课堂特别鼓励学生不断生疑,大胆发问,培养学生自己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教师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给予赏识和鼓励,对错误的看法要及时纠正,对不完善的提法要引导和补充。

参考文献: 

[1]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2]吴晓求.证券投资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李旭日.《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 

[5]莫小东.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改革设想[J].广西财经学院学院学报,2009(10). 

[6]李晓娟.关于独立学院教材选用现状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2). 

[7]刘媛媛.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的影响与作用探究[J].时代教育,2014(16). 

第8篇

关键词:大数据;证券投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133-02

一、大数据简介

2011年,McKinsey公司将大数据定义为“超过了典型数据库软件工具捕获、存储、管理和分析数据能力的数据集”[1]。而本质上,大数据不仅意味着数据的大容量,还体现了一些区别于“海量数据”的特点[2]。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从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出现,人们的社交、工作、购物、出行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变化都成为了可被记录和分析的数据,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挖掘后,便能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环境的到来,使得数据成为一种资产,一种与物质资产和人力资本相提并论的重要生产要素[4]。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曾指出“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二、大数据促进《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

大数据时代的开启,增强了全球的“数据”意识,提高了社会的“数据”需求,也改变了《证券投资学》的教学。

1.数据共享提供实操平台。长期以来,尽管中国社会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数据资源,但其中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有效的整理,电子化、共享化程度低。于是国家开始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与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由此,带给证券投资者一种过去所没有的国际国内有关政府、企业的大量数据共享,使得人们通过一台电脑就能知晓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和行业企业的各种变化,从而调整证券投资策略。这就要求《证券投资学》课程增加实操内容,运用多种软件分析证券市场各类数据,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相关性分析促进知识运用。大数据所汇集的海量数据资源提供了丰富的相关信息,具体到证券投资领域:各证券交易网站不仅能提供股票价格、成交量、K线图等基本信息,还披露了融资历史、股利政策、公司高管、资产重组等相关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投资者可以了解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经营稳定性、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从而更准确地判断其股票投资价值。因此,相关性分析要贯穿《证券投资学》的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相关性分析思维,以使其运用多种信息指导证券投资。

三、大数据环境下的《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式

1.立足《证券投资学》课程发展。《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工作者普遍认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教学为主体的静态教育教学模式不适应该课程的教学[5]。但是一定比例的传统教学是有必要的,学生们需要在该模式中获取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各种投资工具的概念及特点、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分析方法以及国内外对证券市场的监管。

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可以:(1)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大数据环境下,便捷的信息传递表现为手机上的各种新闻推送,于是《证券投资学》的每一堂课可以从一个金融市场新闻开始,例如政府新出台的相关政策、央行的最新举措、股市大盘动态等,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2)在教学中注重引导。例如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方式,可以先让学生以“保证投资人资金安全”为前提设计“游戏规则”,并将结果与大家分享,过程中由教师总结各位学生的想法,指出优点与不足并逐渐引导出目前的基金运作方式,从而加深对“委托―”问题的理解。(3)进行师生位置互换。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日常任务,例如让学生选取某股票指数作为本学期的跟踪对象,在记录涨跌历程的同时尽可能搜集信息找出变动的原因,在每次结束课程内容后,请出个别学生为大家讲解。

2.以全新的视角丰富教学。

(1)相关性。大数据为我们观察世界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相关性使谷歌可以预测冬季流感传播,Farecast能预测机票价格波动。那么《证券投资学》有没有可利用的“相关性”呢?答案是肯定的。证券投资工具间的相关性是“风险”:债券是风险最小的投资工具,较低的收益率使资本渐渐转向股票,而股票市场的高风险催生出了组合投资,从而产生证券投资基金。之后,人们发现风险不仅能在空间分散,还可以分散在不同的时间,由此,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工具便应运而生了。证券市场间也有相关性,除了证券发行与交易市场的相互制约、依存关系,全球证券市场也是相关的。此外,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结果也相互印证,世界各国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也在相互借鉴、相互配合。相关性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很有帮助,如果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并将其体现在讲课过程中,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2)实践性。在实践中学习《证券投资学》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在讲解相关基础知识后,教师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首先是基本证券交易操作。要确保学生知悉证券交易规则,了解证券交易程序,同时介绍必要的专业术语,以便其准确理解股票交易网站的各种信息。其次是数据分析,大数据时代使宏观经济分析、产业分析等基本分析数据的获取变得容易,此时,教师需要将Eviews等数据分析软件介绍给学生。技术分析部分,教师可在黑板画图演示教材中典型的K线组合形态,讲解其如何预测股价发展。同时,辅以真实的股价数据,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可靠性。最后,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模拟炒股,让学生独立做出买卖决策,且能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投资组合,在提高资本收益率的同时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3)全局性。在信息处理能力较弱的过去人类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分析。如今,大数据时代不仅带来了海量数据,也带来了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而此时,如果可能的话,我们会收集所有的数据,即“样本=总体”[6]。这是大数据对思维方式的改变,具体到《证券投资学》教学领域,就是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但要注意,这种改变并非要求我们取消传统的考试模式,也不是给予一套新的教学评分标准,而是强调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轮课堂提问,不一定按照名单顺序,但一定保证涵盖全员;在软件操作学习环节,更要观察每个学生的实际操作;即使是小组作业,也可以随时抽查某个组员对课题成果的了解情况。关注全体学生的教学评价方法,使教师得到的反馈更加真实丰富,在教师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得到了对教学效果更为准确的评估。

参考文献:

[1]Manyika J,Chui M,Brown B,et al. 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J].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2011.

[2]李W龙,龚海刚.大数据系统综述[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中文版),2015,45(1):1-44.

[3]于艳华,宋美娜.大数据[J].中兴通讯技术,2013,19(3):57-62.

[4]左建安,陈雅.基于大数据环境的科学数据共享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13,32(12):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