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0 10:49: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Talking about how to guard against the hospital of financial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CEN Zhiyou LIU Minling
People's Hospital of Huaiji County, Zhaoqing City,Zhaoqing 526400 Guangdong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hospital business environment was ever-changing,the prevention of hospitals financial risk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The managers of hospital must fully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he financial risk and countermeasures, to set up and perfect the financial risks control mechanism, as long as the forecast fully prepared to work to take proper precautionary measures, we can defuse the risks, avoid risks, reduce risk so as to achieve the total elimination of the risks and reduce losses The purpose of ensuring that the hospital is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healthy sustainable rapid development.
【Key words】 Hospital; financial risk;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所谓医院财务风险(Hospital Financial Risk),是指医院在负债经营过程中,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还能力的可能性和医院收益的可变性。它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负债融资导致医院收益下降的风险;二是指负债融资可能导致医院财务状况恶化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对于医院负债经营而言,财务风险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借入资金均严格规定了医院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本付息金额,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预期收益,导致医院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就会使其付出更大的经济代价和社会代价。因此,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就是从医院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其资金获利能力、资产偿还能力、资产增值能力和营运能力,进而剖析医院发展史潜在影响因素的风险管理过程[1]。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在目前财政资金补偿不足的情况下,医院管理者采取负债融资经营策略以获得所需资金已成为当前我国医院中较为普遍的现象。1999年,我国财政部和卫生部在联合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中第一次明确“医院负债”的概念,将医院负债作为一项基本会计要素列入核算体系中,并且规定:“医院负债是指医院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应当认识到,医院在负债率营的同时,必然会伴随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如何安排资金,化解财务风险,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
1 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医院存在财务风险是难免的,关键是必须了解风险的起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自身处于不败之地。医院产生的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医院外部的原因,也有医院自身的原因。
1.1 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财务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1.2 医院的管理水平落后 当前,医院的外部宏观环境日趋复杂,而医院财务管理的手段相对落后,适应环境变化能力不足。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资源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突发事件等。例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可以使公众加大对医疗保健的投入;社会经济环境趋好,公众的诚信度增加,逃避医院的医疗费用的情况就会减少。这些都是有利于降低医院财务风险的外部环境,反之,则会加剧财务风险。许多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反应滞后,采取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另外,医院会受到更新换代产品的挑战,一些药品、材料是进口的,国内倾向贬值亦提高其采购价格,增加了医院潜在的财务风险。
1.3 医院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医院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医院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为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1.4 医院的资金管理不当 目前医院的药品支出在全年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药品管理直接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虽然目前医院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但是只片面地通过降低药品的进价来降低药品的购置成本,而忽视了药品的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形成了药品大量积压、流动资金占用过多、医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状况。在资金回收方面,一些医院由于投资过多而导致过度负债经营,资产负债比例过高,偿债能力持续减弱,财务信誉下降,一些坏账烂账收不回来,使医院自有资金甚至濒临30%警戒线。而医疗欠费问题向来是不少医院都头痛的问题,有的病人经济困难导致欠费发生,有的病人则用假名恶意欠费,医疗纠纷本身更是不少欠费的主要原因。而由于医药费的拖欠导致的资金回收困难,也使医院财务报表与其实际的财务成果相距较大,而蕴涵巨大的财务风险。在资金的收入方面,也存在着部分医生截留病人医疗费用、巧立名目收受病人的款项,有的不开票据或收费不入账,不仅在资金上对医院造成损失,长期的话也造成了患者对医院的意见增多。从而导致医院门诊量减少,医疗质量降低,收支结余长期出现赤字,资本不能保值增埴,造成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下降,形成财务风险[2]。
1.5 医院资产分配及意外情况导致财务风险 医院资金分配主要是员工的薪酬、奖励和提取医院的发展基金,利润分配除了使职工获得工资及劳务费外,还要提取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住房基金、留本基金等,过于偏重于员工的酬薪和投资者的回报,就会丧失医院发展的后劲,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受医疗检诊和可能引致的并发症、仪器和机械故障、医护服务、人为错误等多方面的影响,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很多风险是难以预料或难以防范的尤其是医疗事故,可能导致巨大的财务风险,一旦发生严重的医疗事故,很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赔偿,严重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3]。
2 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
2.1 医院领导和行政管理人员要懂财务知识,看懂财务报表。因为医院的资金都是通过各个部门办理具体的业务去实现的,只有各部门做好自己的资金预算,医院整体的资金预算才会更科学、更规范。资金的良性循环是实现医院整体目标和战略的有力保障。
2.2 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财务管理战略是将一个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规划、实现目标的政策和措施与医院资金运行结合在一起的纲领性文件,这是防范风险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2.3 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财务组织管理制度、会计基础工作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工程项目制度、对外投资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
2.4 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抓好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写作、计算机操作及运用能力,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财务分析能力,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征兆,为领导及时提供决策信息,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2.5 确定预警指标与最佳值,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控预警指标是测算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财务依据。对于每一个具体的预警指标,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以判断医院的财务状况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
3 医院财务风险的对策
3.1 管理者的重视 院管理者要对风险有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重视,这是医院成功实施风险管理和防范的必要前提。医院管理人员要学习并熟练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要勇于承担风险,又要善于防范风险,始终把风险思维贯穿于医院成本、资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医院才有可能在各种经营活动中,动员全部力量,在充满风险的条件下,保证医院的收益。
3.2 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国际化,医院财务将面临着各种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不仅要能够应用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且还要能够对具体环境、方法的切合性及某些条件进行合理假设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准确识别财务风险,及时发现和估计潜在的风险。因此,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规避医院财务风险的需要。
3.3 建立内部管理体系 界定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确定会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财会核算的组织形式等,建立内部牵制制度。根据岗位分工,界定各岗位的职责,利用内部分工而产生相互关系,相互制约,将其内容和方法以书面和流程形式做具体规定并执行,使其制度化、系统化,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内部控制,内部 控制机制作为现代化管理的精髓,是医院减少差错、预防舞弊现象的有效手段。财务处内部设专人负责票据的收发、销号工作,坚持签发支票与印签分开管理,严格审核结算职能,体现相互的控制监督。严格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定期盘点库存现金,确保库存现金与账面相符,严禁白条抵库,定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发现未达账项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3.4 加强实物资产的管理 实物资产风险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完善内部管理进行控制。对固定资产、材料认真执行定期、不定期清查盘点;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保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5 完善财务决策的科学水平 财务决策不仅关系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甚至关系到医院的生死存亡。在融资决策过程中,医院应通过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合理的资金结构,并充分考虑偿还能力,制定出借款、还款计划和重大建设项目的费用安排。进行负债项目投资时,医院管理者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风险因素,综合考虑资金的时间成本、项目的投入与产出、市场前景的预测、投资的回收期等因素,注重经济效益分析,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从中选择出最优秀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总之,面对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医院要不断发展壮大,医院就要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善于捕捉机会,提高对财务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开展有效的风险控制、预防、评价、分析处理等工作,作出及时诊断,降低财务风险的损失,使医院的资本能保值、增值,为医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医院可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雒敏,试论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18~19
[2] 赵原,浅议医院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8:30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对策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以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一)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职能未得到发挥
我国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以独资、合伙及股份合作制形式存在,其经营方式多数以家族式经营为主,这必将造成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内部分工模糊,职能不清等诸多问题。会计机构的设置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设置会计机构,但分工不明确,兼职多;二是有些小企业根本不设置会计岗位,只是在必须提交报表和纳税时才突击编报予以应付。民企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机构相对简单,但各种性质的经济活动都会发生,这就决定了民企的会计人员业务技能要求比较全面,综合能力要强。但目前很多民企在财会人员的任用上任人唯亲,致使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直接影响民企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升级换代,如果还认为会计就是“记账”、“算账”,那么财务管理的职能就无从发挥,有效的财务分析与预测信息就不能提供给管理者。
(二)财务会计制度形同虚设,内控管理乏力
目前民企的投资者和经营者缺乏基本的会计知识,企业自己设计规章制度的很少,会计凭经验和直觉做事较多,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曾轰动全国的庄妈妈净菜社宣布关门,负债近百万元,究其原因是不懂财务管理和资金运作,从而导致破产。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我国民营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财务管理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原因造成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一)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内因
负债经营和资金周转慢是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内因。财务风险主要是指无法偿还到期的负债而产生的危机,它与企业负债融资相伴而产生。对民营企业来说,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债务有利于降低民营企业资金成本,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利益。反之,过度的负债则会加大民营企业经营亏损,使企业增加财务危机成本,甚至会加速企业破产。同时资金周转慢直接导致现金流量少,从而影响偿债能力,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严重时可能会影响企业生存。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
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财务管理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因此财务管理系统必须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否则将直接威胁民营企业的生存。
(三)财务决策失误是催化剂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催化剂。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和系统的分析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使企业承担着到期付款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风险加剧。
(四)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内部财务控制不合理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由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上级之间存在权责不明、职责不清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企业库存周转率不高,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无法实现销售,或者材料物资变质等。这势必造成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造成资金无效占用。同时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进而不进行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盲目扩大赊销金额,而且各部门之间没有明确收款责任,导致大量坏账的发生,加大了财务风险的出现。
三、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导致企业财务机制不稳定并可能带来财务损失,因此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所以,民营企业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企业内部有效的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
制度建设是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家族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逐步规范化,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决策制度、财务制度、监督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等。要丢弃企业创业初期凭经验管理的模式,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体制以及能够相互制衡和约束的权利分配机制,保证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措施的实现。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讨论与经营相关的家族事务,包括家族理事会、家族控股公司和家族股东会等形式。这样董事会成员能够从繁杂的家族事务中脱身,集中精力考虑公司的战略问题和创造长期的股东价值。
(二)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把强化财务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三)增强企业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1、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如产品制造业可按一定规定和标准计提坏账准备金、商业流通企业计提商品削价准备金,用以弥补风险损失等。
2、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民营企业应定期对相关财务比率进行考核,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另外,还需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
(四)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决策时,切忌主观臆断。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对于经营者来说,它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企业经营;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在企业财务风险初露端倪时及时处理现有投资,以避免更大损失;对于供货单位来说,可以在这种信号帮助下制定商业信用政策,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等等。
(五)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
加强企业资产管理,防止不良资产产生,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是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管理手段。从长期看,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的企业往往是其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一个健康企业的偿债资金一般来源于其盈利,而非负债资金。因此,企业应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加速资产周转等措施,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较高盈利能力的企业往往享有较高的信誉和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也使得企业有较强的融资能力,相应使企业有较强的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潘秀庆.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财务管理的若干问题[J].广西会计,2002(11).
2、贾明月.改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J].商业时代,2004(32).
3、王晓东.关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5(1).
4、唐红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改进方法[J].企业经济,2005(6).
5、王珍义.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4).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资本市场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壮大,公司制日趋完善,企业并购作为企业间的一项产权交易在资本市场上日益增多。企业间的并购行为,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产权转移,而是涉及大量并购资金的企业活动,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财务兼并是企业并购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如果运作不当,会引发财务危机乃至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并购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得控制,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并购达到预期收益与目的。
二、我国企业并购活动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并购资金带给企业的融资压力
企业并购往往需要巨大的的资金支持,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大多企业采取各种直接或间接融资方式来筹集资金,如向银行贷款,增发企业股票以及发行企业债券等,这给企业原本健康的财务运营带来了巨大的融资压力。有的企业为了筹集资金,压缩自己主营业务现金流,给企业原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财务负担。如果兼并不顺利,或兼并结果与预期所想差距较大,都会给企业的财务运营带来困境。因此,并购资金庞大,并购资金带给企业的融资压力是造成我国企业在并购中财务风险的最直接原因。
(二)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
在企业并购活动中,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产生,当目标企业是非上市公司时,由于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使得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了解不够,对目标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资产抵押担保以及是否有诉讼纷争等情况并不知晓,导致无法准确判断其企业价值和盈利能力,从而产生价值风险。即使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并购企业也有可能对其资产价值、企业的损益、或有负债等情况不够了解,从而导致收购方基于不对称的信息做出错误的估价,致使并购成本上升,并购后的整合难度更大。
三、我国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企业并购定价风险的防范
在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财务报表是一个关键的工具,若财务报表出现失真将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为了避免财务报表有虚假并存在局限性,企业首先需要对目标企业进行严格的筛选,在确立目标后企业要对并购动机、战略相关度以及内外部环境等进行综合评价,保证各类信息的真实与客观。在使用财务报表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在资产负债表中需要对虚增资产与缩水负债进行重点分析,在利润表中则需要对增报收入、低报费用以及非经常性项目进行关注。通过详细核查上述指标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从而让财务报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在签署法律协议时要对并购中未出现的事件以及所需承担的义务进行确定,以此来保证合同条款的有用性。另外在聘用中介机构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需仔细挑选,相关中介机构则需要发挥专业优势对目标企业的相关财务信息进行取证核实。
(二)企业并购融资风险的防范
由于并购融资不同于一般的企业融资,会对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与价值产生特殊的影响,因此对于并购企业来说,选择并购融资工具时首先需要考虑现有融资工具能否为企业带来及时可靠的资金来源;其次是在控制风险的条件下何种工具能使成本最低,更有利于资本结构的优化。为了有效地防范融资风险首先应当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在自有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内部融资作为较好的支撑力来降低风险,并逐步向外部融资扩充。在实际操作时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对融资成本进行合理规划,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选择适合自身的融资方式,并可采用组合融资的方式进行,权衡整个并购活动中的融资成本与财务风险,使融资效果得以最优化。
(三)企业并购支付风险的防范
在实际操作中,收购方选择支付方式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风险规避的过程。并购方通过对不同支付方式的风险、成本等全面分析,来确定具体的支付方式,进而分散或消除所选择的支付组合存在的现有和潜在风险。确定选择何种支付方式,收购方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并购所产生的净收益率是否大于并购的资金成本率;其次,要使预期净现金流量的增量现值之和大于现金支付额,从而降低风险。由于预期现金流量风险关键取决于并购前期决策阶段企业并购战略研究和多方案风险决策评价系统,这就必须要提高企业流动资产或速动资产的质量,减轻债务负担,防范流动性风险。
(四)并购运营整合阶段财务风险的协调
企业在合并后的财务整合过程中,应从财务人员和财务制度整合,资产负债整合,资金的统一管理等方面进行协调。首先,并购企业应委派或任命新的财务总监来接管被兼并企业的财务部门,并通过财务总监调整被并购企业的财务人员。其次,应对本企业和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进行分拆、优化组合,以实现资产整合。通过改变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各项财务指标等手段,以降低财务成本,减轻负债压力,实现负债整合。因此,企业并购后必须通过合并财务报表来反映合并后的资产、负债、损益及股东权益。最后,在并购企业在并购完成时,应及时地进行资金回笼操作,对流动的现金进行详细的记录,严格按照资金管理的规定进行审批,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车莹.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与防范[J].黑龙江科学,2015,(1)
[2]卢永红.我国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与控制[J].企业经济,2014,(5)
作者简介: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5-0215-02
当前,建筑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与此相伴而来的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与日俱增。因此,客观分析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及其成因,并有针对性地寻找规避风险、化解风险的方法,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预警体系和机制,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成因与防范对策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因素的影响,造成财务状况不确定,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施工企业由于其工期较长、资金周转较慢、施工格局过于分散等特点,使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有其独有的特点。
1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别与成因分析
(1)市场风险。前面已经提到过,我国国内建筑业竞争激烈,供少求多的局面持久存在,加上建筑市场不规范导致的“暗箱操作”、地方保护等亦加剧了建筑市场的混乱。竞相压价使得建筑产品价格背离其价值,造成价格扭曲,从而加大了财务风险。
(2)资金风险。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工程款拖欠。中国经济连续13年以年均9.3%的幅度增长,但由于建筑市场供求失衡,法制与信用体系不健全,使得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越来越严重。而这种现象存在,也使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
(3)合同风险。许多工程项目业主利用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的机会,迫使施工企业签下不平等的施工合同。比如签订“一口价合同”,材料一次性包死等等,同时大部分施工企业在承揽工程项目时,都要接受建设单位的垫资、预交预付款等不平等条款,这使得企业财务风险加大。
(4)成本风险。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很多施工企业走“低价中标,靠索赔赚钱”的路线。为了能中标,各施工企业自相残杀,在标价上大做文章,以致标价一落再落,甚至低于企业自身的成本价,这无形中在后面的施工中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的财务风险。
(5)工程变更引起的财务风险。由于建设单位设计阶段未作充分的考虑, 施工过程中临时提出设计图纸变更要求, 容易打乱施工企业的施工规划和组织管理。特别是施工企业在建设单位提出变更要求时, 如果未及时对变更内容进行合同续定, 往往导致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不明确, 最终在结算价款和合同履行上引起纠纷, 形成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
(6)分包风险。施工企业是施工合同主体,必须承担履行合同条款的所有法律责任,而在现行项目承包模式下,合同履行实施者是非独立法人的项目部、分公司或承包人。尽管施工企业与项目部或承包个人签订了内部承包协议,但这种协议明显和国家的法规不相吻,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7)信息不对称风险。由于施工企业“以包代管”现象的普遍存在,造成有的企业在运作工程项目过程中过分地扩大了项目部和项目承包人的自。这对施工企业来讲也隐藏着一定的财务风险。
(8)会计核算层次过多及分散造成的风险。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层次过多,核算分散,增加核算中的人为因素,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使上级或顶端核算单位不能充分掌握必要的会计资料,从而加大财务风险。
(9)内部控制风险。施工项目的工期长,合同数额大。若企业不建立一套与项目施工管理相适应的严格内部管理制度,就容易放纵部分项目承包人违规操作,制造财务假账,白条入账,从而中饱私囊,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损失。
(10)材料采购风险。现在项目施工基本实行经济责任承包制,使得施工企业客观上对项目的管理弱化,容易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且部分项目材料采购人员与材料供应商内外接合,赚取好处费。
2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建筑施工企业要提高防范风险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就要做到不断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经营决策水平,使其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1)科学决策,谨慎投标,杜绝饥不择食。坚决反对拍脑袋决策、决策,企业只有通过科学决策,才能获得合法稳定的收入,才能有效地防范、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2)认真对待合同条款的签订,重视索赔条款的设定。处于劣势的施工企业要学会抓住每一次机会来争取自身的权利,有效运用自身具有的保护性条款。在当前建筑市场相对不是很规范的情况下, 更应防范经营风险,争取主动, 在索赔条款上做文章, 这是当前施工企业可走的一条路, 也是国际上常用的惯例。
(3)及时回收工程款项及各种结算款, 谨防财务危机。对在施工程边干边要款,项目财务部门要有专门负责和监理人员、业主单位交涉,催收工程进度款、结算款的人员,如变更签证、实物量核对、结算书的编写和送审等等,尽量做到早结早清,防止造成工程欠款的积压。
(4)杜绝以包代管, 完善项目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完善项目承包责任制, 杜绝以包代管。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适当限制项目部的自, 实行岗位工资制, 并在这个基础上按照工程项目赢利情况确定项目经理和其他负责人的年薪标准, 以责权利相结合,充分调动项目经理的积极性, 使项目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充分发挥。
(5)认真履约合同, 加强过程控制。项目经理和施工技术负责人在施工中应熟悉图纸, 按图施工, 对于发生的设计变更, 建设单位原因造成的停工、返工等都必须及时办理工程签证, 为工程竣工结算提供足够的基础资料, 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6)提高企业的信誉风险意识。提高合同的履约率,合同是责任双方就某一经济事项进行约定的凭证,其中各项经济任务完成任何,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问题,在保证按时按量完工的前提下,还要尽量做到“优质”二字,同时应该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作为重点来抓,平时要多培养职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对安全防护工作要做到位,力争使安全事故发生率减少为零。
(7)减少核算层次。作为基层独立核算的法人单位,为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合理减少核算层次,集中统一财务管理,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应成立区域核算中心及区域资金控制中心,统一成本核算程序和资金调剂,减少积压在银行的“ 睡眠”资金,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8)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企业在建立健全、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的同时,可以采用委派制,即财务负责人和监督部门的人员由上级部门委派,奖罚及人事关系不受派往企业的控制,由上级部门负责,真正发挥核算及监督的职能,从而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
(9)合理利用第三方融资。合理利用第三方进行有效地融资,对盘活企业的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和企业效益起着重要作用。
(10)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定期对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运用效率指标、企业获利能力指标、投资报酬指标及现金流量进行分析测算,一旦超过指标的上限或低于其下限,就可预测到风险的来临,以引起企业的重视,采取防范措施,规避及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是复杂多样的,且随着每个企业规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从而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使企业得以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范钦.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2005.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防范对策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ll over the country appear "real estate hot". Compared with the foreign real estate industry, China's real estate enterprise late start, the foundation is bad, small, far from the standardization. Will be in the futur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operation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ntinuous play huge influence.
Keywords: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st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3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及其基本特征
1.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表现为
1.1偿债具有很大的风险 目前,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自有资金很少。同时,房地产企业销售利润的实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房地产企业发生不能支付到期银行借款本息的概率就非常大,企业面临极大的财务风险。 1. 2利率波动的风险 利率波动对负债经营的房地产企业影响非常大,贷款利率的增长必然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抵减预期收益。同时,投资者的购买欲也随之降低,导致市场需求降低。2007年,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的出现,共进行了六次加息,这不仅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成本,而且使按揭贷款购房的投资者成本迅速上升,从而抑制了投资者的购房欲,这无疑给房地产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成为当前房地产企业的重大财务风险之一。 1. 3筹资的风险 房地产企业对银行信贷依赖程度相当高,相关资料表明,当前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约有45%来自银行贷款。由于负债经营使公司负债比率加大,相应地降低了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这势必会增加企业从货币市场或者其他渠道上筹措资金的难度。并且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不完善,房地产企业对国际规则不熟悉,使得其在国际上获得资金的机会较少。
2.房地产开发的特征
长期性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的最明显特征。从投入资本至资本阐收,从破土动工至形成产品,任何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都应经历多个阶段,特别任建筑施工阶段,其更应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一过程的资金到位状况与企业经营发展关系重大。一般而言,一个普通的开发项目完成时间少则两三年,规模较长、成片开发的项目则需要更长时间去完成。
综合性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的最本质特征。从内在要求分析,现代化房地产开发企业须对建筑地块和房屋建筑施以有目的的建设,并要对开发地区一些必要的公用设施及公用建筑予以统一规划。再从开发过程分析,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相关项目的过程中,要与规划、设计、供电、供水、电讯、施工、交通、教育、环境、消防、园林等多个部门合作,同时还极可能要涉及到征地、拆迁、安置等多个工作环节。开发项目不同,所涉及到土地条件、建筑设计、融资方式、施工技术、市场竞争等各个方面情况均不相同,房地产开发企业便应对其进行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寻找最佳方案。
此外,房地产开发企业还具有较强的时序性和地域性。房地产开发实则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工作,由开发实务角度来讲,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某个开发项目时,必须受到政府土地、规划、建设等多个部门行政管理审批手续的影响,实施某个开发项目时,房地产开发企业便应制定周密的计划,以协调各方关系,缩短周期、降低风险,地域性则体现在开发项目多受地段、区位的影响,比如交通、购物、环境、升值潜力等多个因素都对开发项目的选址影响甚大。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管理及其财务风险
1.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管理内容
经营即企业有预测、有目的、有决策的经济活动,管理即企业出于实现某一经营目标的目的,计划、指挥、协调、检查、监督经营活动中的组织工作,则经营管理即企业以最小风险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成本控制贯穿于企业活动始终并成为丰要内容。具体到房地产开发企业,其经营管理内容指的是以市场行为,获取土地使用权,并通过规划设计、工程建没及房屋租售等方式,以最小风险投入获得最人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过程,则房地产开发项日的可行性预测及成本控制即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丰要内容。
首先是可行性预测,一项完整、准确的预测须能在其日后开发经营活动中发挥指导性作用,根据其过程,预测可分为明确预测目标、收集资料、选取预测方法、预测并得出初步结果、分析预测结果并修正调整、撰写预测报告、追踪反馈等七个步骤。然后是成本控制,成本即房地产开发企业任房地产商品开发、生产、经营等各个过程中所支出各项费用的总和,如土地征用和拆迁补偿、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建设费以及公共配套设施费与开发间接费等,不同的开发阶段应实施不同的成本控制对策。
2.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财务风险
财务本质上是资本价值的经营,风险简言之是结果差异造成的结果偏离,即期望结果的可能偏离,财务风险则表现为经营风险、投资风险、分配风险等不同形式。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其财务风险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不同的财务风险类别,以现金流量为参照,现金在不同阶段流入流出的不确定件即表现出不同的财务风险类别,其中主要有经营风险和筹资风险,前者是以现金流入的角度反映出无法实现预期资本价值的可能性,后者是以现金流出的角度反映出到期无法履行资本清偿义务的可能性,经营风险是筹资风险的根源,筹资风险体现出经营风险的后果。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控制及财务风险控制的具体对策
1.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控制对策
在选立项阶段,应做好可行性分析和成本测算。项目可行性经济指标包括内部收益率、销售净利率等核心指标,以及总投资回报率、获利指数、销售毛利率、资金峰值比例、启动资金获利倍数、地价支付贴现比等参考指标;在成本估算方面,应根据会计分类,尽可能将其细化,使之在日后成本控制环节可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还应进行现金流安排,好的资金链条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在设计阶段,应降低建筑安装成本,做好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这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实行方案设计和工程设计招投标制度,加强技术沟通并实行限额设计、大力开展价值工程方法的应用、强化设计出陶前的审核。
2.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首先,应实施“防范+控制”的财务风险控制原则。
在项目投资前,要根据投资市场供需平衡和不平衡现象表现出房地产市场的景气程度,周而复始的重复发生状况构成景气循环,即扩张、收缩、衰退、复苏,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应采取不同的财务风险应对策略;市场分析即分析市场宏观环境、相同档次和类型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需求状况以及竞争对手情况等,这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应立足于供需分析及未来市场增长潜力分析,选择投资类型、做好定位、正确选址等。
房地产开发应着重对营业费用控制,以确定的原则减少不必要费用、以合理的避税手段降低营业费用、以分摊费用的方式缩减实际承担额等;筹资结构控制,即筹资来源结构与期限结构控制,通过结构调整,保持筹资结构弹性,用来稀释风险,比如以短期筹资和长期筹资、债务期限和投资期限相结合的方式,合理规划企业现金流量,实现优势互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王作阳: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初探[J】.科技信息,2009,(1 5).
【2】罗振华李秀娟:浅谈房地广企业成本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09,(12).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051-03
一、银行业财务风险管理内涵与意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财务管理不合理导致的各项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风险。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不断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前,银行业以货币信贷业务为主,主要以资产和负债为主要的业务对象,特别是商业银行主要的市场职能包括信用中介、金融服务和支付中介等,都是以货币为经营内容,实现社会资金筹措与融通,因此,财务风险作为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在银行经营业务过程中广泛存在,并表现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银行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均产生影响。在我国,银行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机会成本风险、现金流量风险。机会成本风险主要是指银行由于资金投入某个项目或者用途,失去或者放弃其他可能获利机会而失去的潜在收益。商业银行主要可能面临的机会成本风险包括:股权投资机会成本风险、费用支出机会成本风险和贷款机会成本风险。现金流量风险是指由于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存量不足导致的财务风险,例如:银行由于现金不足导致无法偿还债权性筹资的风险。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放开和发展,我国银行金融产品不断丰富,经营领域不断扩大,业务种类和范围逐步增加,银行业还可能面临包括存款支付风险和衍生负债业务支付风险等现金流量风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发展,银行业在面临着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如何预测和防范财务风险,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防范银行业财务风险,能够促进我国金融业稳健发展,促进银行业深化改革。财务风险防范既是我国银行确保正常生产经营的重要前提,又是提高我国银行业管理水平,强化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保证。首先,防范财务风险,能够促进银行业加强财务风险采取措施,优化自身管理,强化综合实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在复杂的世界金融环境中保持不败之地。其次,防范财务风险,不断强化业务关键点风险分析,有助于银行改善和调整自身业务,优化业务流程,充分利用各项投资机会,获得潜在收益,从而提高银行经济效益。
二、我国银行业产生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当前,由于财务决策不科学导致决策失误现象还普遍存在,部分银行决策者在进行财务决策时还存在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情况,未充分搜集真实有效的信息,未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导致财务决策不科学。部分银行在进行决策时还存在决策流程不科学,特别是重大决策事项未经过集体讨论,仅凭个人主观判断进行决策,使得银行蒙受经济损失,面临财务风险。部分银行还一味的将存款作为主要的工作重心,以存款指标代替科学的决策依据,甚至采取不合规的手段增加存款,再加上监督机制不完善,违章操作现象还存在,直接导致财务风险。
(二)信用风险和财务预警体系不完善
我国银行业经营业务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信贷业务,由于借款人主观恶意或者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无法偿还银行债务,形成呆账、坏账或者逾期风险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中小企业作为我国银行的主要客户,还存在着信用不佳,难以偿还银行债务的现象。都直接影响银行资产质量,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比率较高,影响资金回笼,银行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受到影响,为银行经营带来财务风险。
(三)资本结构不合理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存在最低要求。目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还存在资本金不足、负债规模大等现象。当前,银行资产增长速度快速增加,远高于资本增长速度,直接影响银行资本充足率。同时,随着财务体制改革,我国银行将应收未收利息也作为收入记账,在某种意义上增加了利润,掩盖了银行的实质亏损现象。银行资本是防范银行财务风险的重要保证,资本充足率下降,必须导致资本结构失衡,难以防范财务风险,甚至在银行面临经营和破产困境时也难以为继。
(四)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设落后
我国银行风险内部控制体系虽然已经长足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未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未形成程序化、系统化的体系。内部控制制度和规定尚分散在单位各项管理制度中。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信贷内部控制制度等制度未有机结合,风险防范效果受到影响,资金运营效率不高。随着消费信贷、衍生金融工具等业务的不断发展,业务部门进行会计核算和处理的自由度较大,影响内部控制效果,同时影响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三、银行业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财务决策方式,促进决策科学化
企业生产经营成效取决于经营管理决策,科学的决策能够帮助银行防范财务风险,并实现企业的价值。银行业要防范财务风险,应充分发挥企业各方面的优势,科学配置和利用资源,化解不利因素,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帮助银行发展。财务决策科学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防范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现象,避免财务决策失误。因此,应不断提高我国银行业财务决策科学化水平,充分搜集各项经济信息,考虑对决策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有效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例如,在进行银行营业网点建设或者搬迁的决策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对于采用租赁或者自购等方案的各项财务指标,包括未来营业收入增幅、成本支出、投资报酬率、投资回收期、投资净现值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结合现金流水平进行判断,选择最优投资方案。在决策过程中,应同时考虑到各种方案的财务风险,在综合考虑投资收益的情况下,防范财务风险,规避潜在损失。例如,银行在进行股权投资和债权性投资的决策中,除应考虑投资收益水平外,还应考虑股权性投资可能承担投资风险,因此采取债权性投资的方式,确保收益。又如,银行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应充分预测资金需要量,并对于不同资金筹集方式可能的成本进行分析,选择成本支出低、财务风险小的筹资方式。
(二)建立完善信用风险和财务预警体系
应针对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各类财务风险,建立相关的财务预警体系。应进一步加强银行业信息化水平,以银行的各类业务数据、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和其他财务资料和数据为基础,运用财务、金融管理理论,对银行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监控和预测,并将监控和预测结果运用到银行的经营决策、风险控制和业绩考核中去。应运用财务预警体系,建立各项切实有效的财务指标,对于各项风险信号进行识别,当出现客户信用等级低、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等现象,应进行实时预警,对于贷款资产质量下降、客户偿还能力降低、应收账款风险值增加等指标预警,应根据风险形成原因和危害大小,拟定风险处理措施,制订财务风险预案,积极防范财务风险。应将财务预警体系与评价体系相结合,互相补充,使事后评价和事前管理相辅相成。在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应加强资料保存和财务风险防范结果的分析,对于影响范围广、发生频率较高、防范难度大的财务风险进行标记,以便强化该类风险的预防。对于已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的风险,应对风险防范效果进行评估,对于切实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将相关资料进行存档,作为日后参考。另外,应结合财务风险和银行业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财务预警体系,强化风险防范机制的调整。
(三)优化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权益性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比例,资本结构是财务风险防范保障基础。要获得合理的资本结构,必须确定合适的股东权益与负债比例,从而发挥财务杠杆的最大作用。当投资利润率高于负债利率时,当负债比例相对较大,可以为银行带来正向财务杠杆利益,反之,债务资本比例不宜过高。银行业要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合理调整负债结构和期限,优化资本结构,强化财务风险能力。财务比率方面,应合理安排流动性财务比率,根据银行运营具体财务指标进行调整,确保合理的流动性比率。《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13年开始执行,应保证银行资本充足率高于最低规定,确保银行资本实力,强化风险保障,同时资本充足率应保持合理水平,防止影响银行收益。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应综合考虑资本充足率和财务杠杆效应,满足监管要求,确保运营能力,通过国家注资、盈利积累、引入战略投资或者上市融资等方式,建立资本获取和补充机制,合理提高资本充足率,提高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四)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控制体系
应结合现代银行业实际,建立健全的银行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应按照全行统一的经营原则,从上到下由各级财务部门负责编制各项经营计划,包括财务计划、业务收支计划、资金计划、固定资产计划,以及相关的经营计划,由相应层级的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授权和下发,并进行监督管理。对于银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科学的财务计划,以利润率为核心确定各项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从根本上化解财务风险。首先,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立全行的经营和运营方向,按照市场环境和竞争形势,对本行的经营业务种类进行选择和优化,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提高竞争实力,扩大盈利空间。其次,应结合银行历年来发展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制订各项经营业务方案,供企业决策和管理者进行选择。应建立统一法人体制,建立全国、省、市地三级风险责任控制体系,建立相应的财务计划机构和审查委员会,逐级划分权限,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审批中心。应在各级分支行建立利润责任中心和成本控制中心,分部门进行成本控制,以客户、员工、资金为依据进行分类核算和管理,结合业务类型将各级分支行部门划分为管理部门、业务经营部门和辅助部门,对于涉及到业务收入的资金、信贷部门对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进行考核,对于与经营不直接相关的管理部门和辅助部门对费用支出进行考核,按照费用分摊、资金划分的方法,制订财务计划目标,加强各部门的财务风险管理。
四、结论
财务风险贯穿于现代银行业经营全过程,是银行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中,金融市场不断开放和发展,我国银行业必须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重点内容,围绕全行的经营方向和战略目标,优化财务决策方式,建立信用风险和财务预警体系,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保持适当的资本充足率,建立健全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莉莉,刘麒,姜兴坤.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与检验[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4(06)
[2] 张琳.基于VAR模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与经济周期关系的实证研究[J]. 时代金融.2014(08)
作者简介:陈翠云(1970-),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银行业财务成本管理与内部控制。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原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5-0162-02
财务风险是一柄双刃剑,使用得当,它可以提高企业利润,增加股东财富;反之,安排欠妥,它会加速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因此,如何客观地认识和分析企业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产生的原因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按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可以分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按可控程度分类,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
1.企业财务风险特征。(1)客观性。即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的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客观存在。(2)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3)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虽然可以事前加以估计和控制,但由于影响财务活动结果的各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事前不能准确地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4)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并存且成正比关系,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高。如风险投资存在较大的风险,同时也会因投资而取得风险报酬。(5)激励性。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1)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和监控存在不健全现象。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独特而且相当重要的系统,对于现今企业而言,企业不仅应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且能使其更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而中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有的企业的财务监控制度执行力度严重不够,特别是一些企业管理与监控关系混乱,严重缺乏责任对应追究制度,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财务风险极易发生。(2)企业的理财活动与宏观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受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的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主要是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莫测,因为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比如股市的波动引起的企业投资效益的变化,国家利率政策的上下波动风险,包括实体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债务危机风险;油价波动风险,使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目前,中国许多企业大多财务风险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以及对市场经济的充分认识,无法科学预见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反应迟钝,措施不及时,财务风险不可避免。(3)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在中国,企业内部各部门,也包括关联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关系混乱的现象,使得资金流失严重,使用效率也比较低下。在物资筹备、产品生产、成品销售、财务管理等各环节之间缺乏良好的协调,造成企业之间三角债现象严重、存货管理混乱。另外,在企业的投资决策环节,没有作好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力度不够,投资盲目性比较大,最后形成投资失败,不良资产大量产生,最后有可能引起企业的倒闭风险,这也是财务风险的产生根源之一。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
5.多角化风险控制法。即多投资一些不相关的项目,多生产、经营一些利润率独立或不完全相关的商品,使高利和低利项目、旺季和淡季、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在时间上、数量上互相补充或抵消,以弥补因某一方面的损失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1.加强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提高管理层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是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思想保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管理层重视,并建立完善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控制财务风险才有保障。(1)建立风险责任制。企业主管领导对单位经营风险要负总责,注重风险管理,重点把握重大财务收支决策。(2)发挥总会计师的监控作用,防范财务风险。总会计师作为第一管理者的参谋和助手,财务管理是总会计师的重要职责。(3)发挥财务部门的监控作用。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完善资金管理,控制贷款和担保规模。(4)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察约束机制,认真审查签证制度,经济合同须经合同管理部门和法律咨询单位审查签证后,才能加盖合同章。
2.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3.建立高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和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指标体系,规避或延缓危机发生。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核心是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是多方面的。企业应根据自身需要建立健全本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结合本行业特点、市场情况、金融环境等宏观因素,制定出本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区间。通过对预警指标的分析与研究,对处于预警区和危险区的业务实施重点监控。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方法将风险转化,降低损失出现的概率,将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任何企业从产生财务风险,进而发展成为财务危机,最后导致企业破产,都有一个渐进和积累的过程。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先兆性,因此它是可预测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现代企业预测和防范风险的重要工具。它能预先告诉企业管理当局有关企业内部财务营运体系所隐藏的问题,使企业在财务危机发生之前采取调整和应对措施,减少损失。这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Abstract: to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reduce raw material cost is the key, which need to reduce raw material purchasing cost. At the same time, prevent material purchasing risk, to guarante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reduce project costs influe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material purchase management of risk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Material purchasing management; Risk;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物资采购作为物资工作的源头, 是实现物资供应计划的重要环节,是企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要降低生产成本, 降低原材料成本是关键, 其中首先需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同时, 防范物资采购风险, 对于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以及降低工程成本的影响意义重大。
一、工程建设项目中物资采购管理的风险
1、 物资采购中的主要外因型风险
外因型风险主要源于外部环境因素,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供应商和自身难以避免的风险因素。
(1) 价格风险。
物资采购中由于利益的驱使,材料厂商有可能操作投标环境,在投标前相互串通,有意抬高价格,使采购方蒙受损失;此外,在价格相对合理的情况下批量采购后,这种材料又可能出现跌价,引起采购价格风险。
(2) 质量风险。
在物资采购过程中,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可能导致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样品质量与批量材料质量的不一致,发生以次充好的现象,使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从而给采购方带来严重的损失。
(3) 贬值风险。
主要是表现在采购过程中物资设备因社会技术不断进步,而人们专业知识未能达到应有水平,不能适应社会技术发展的要求,进行盲目采购而发生所采购材料或设备的贬值所引起的风险损失。
(4) 合同欺诈风险。
由于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合同欺诈更加突出。合同欺诈主要包括:以虚假的合同主体身份签订合同,以伪造、假冒、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合同担保;接受购方预付款后逃之夭夭;签订空头合同,而供货方本身是“皮包公司”,将骗来的合同转手倒卖,从中谋利,而所需的物质无法保证;合同签订后,供货商失约违反合同或终止合同,不能正常供货,而影响工程进度造成合同风险损失。
2、物质采购中的主要内因型风险。
由于内部管理不善和制度不健全而引发的问题和风险。
(1)采购计划风险。
物资采购部门及相关使用部门计划管理不科学、不周全,导致采购中的计划风险,如采购数量不准、供货时间不留余地、质量标准不明确等使采购计划发生较大偏差而影响整个采购工作。
(2) 采购合同风险。
合同订立不严格,权利义务不明确,合同管理混乱等。
(3) 采购验收风险。
由于人为因素造成所采购物资在品种、规格、质量等方面未能达到合同条款要求,而管理者又未能在材料使用或设备安装前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使工程造成损失而引发验收风险。
(4)采购责任风险。
经办部门或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水平有限等引起的风险;经办人员假公济私、收受回扣、牟取私利而引起的风险。
二、工程建设项目中物资采购管理的防范对策
1、明确采购目的
采购供应部门在采购过程中不应一味地追求采购价格最低化, 不应把节约资金作为采购的惟一目标, 而应对所要采购物资的质量和效用进行通盘考虑, 在为企业节约采购资金的同时, 保证采购质量。
2. 强化对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
在订立采购合同之前, 须对参加投标的所有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 以便在采购活动的初期把由供应商方面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采购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一是选择好供应商。首先要看供应商是否正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以及产能状况是否能够满足采购单位的生产需求。一种物资应该由2 ~ 3 家供应商同时供货, 并要分为主供应商和次供应商。这样既能够保证物资供应的稳定性, 又能保证物资供应的连续性。二是了解市场。物资采购人员应对所采购的物资进行市场调查, 了解发展趋势和当前的供需状况及价格水平, 并根据调查情况谈判。三是建立供应商动态管理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严密、完善的采购管理体系。做好对供应商的评价, 要求供应商具有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执行相应的标准。四是努力与供应商建立一种互信互助、共同繁荣的战略合作关系。对于需求量很大、依赖性强的物资, 可以采用参股或收购、兼并等措施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让供应商能满足企业长期的物资供应需求。
3. 对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全过程是指对计划、审批询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付款和领用等所有环节的监督, 重点是对计划制定、签订合同、质量验收和结账付款四个关键点的控制, 以防止舞弊行为。全方位是指内控审计、财务审计、制度考核三管齐下, 把监督贯穿于采购活动的全过程, 是确保采购规范和控制质量风险的第二道防线。科学规范的采购机制, 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物资采购价格, 提高物资采购质量, 还可以保护采购人员和避免外部矛盾。
4. 强化对物资需求和物资采购计划的管理
要审查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依据是否科学, 调查预测是否存在偏离实际的情况, 计划目标与实际目标是否一致, 采购数量、采购目标、采购时间、运输计划、使用计划、质量计划是否有保证措施等等。
5. 对物资采购招标与签约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