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0 10:49: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微型课的基本环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微型课就是从一节课的导入、新授、练习、小结等诸多环节中精选出一部分来上,它虽不在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但必须清晰地展示教学的关键过程,包括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等。因此,微型课是一堂常态课教学过程的优化浓缩,不同之处只是所用时间比较短,执教者要力求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打破常态课教学环节的机械限制,删除可有可无的教学程序,这样才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从内容上说,一般只安排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从时间上说,一般要求在15分钟以内完成。
2微型课的基本要求
要上好课,首先就得备好课。要上好一节微型课,就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即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关键难点上下功夫,同时还要在执教者的课堂表现上下功夫。经长期实践,我认为数学微型课应体现以下基本要求:
2.1教学过程要精炼
2.1.1切入课题要迅速到位
由于微型课所用时间短,所以切入课题一定要迅速到位,尤其在切入课题的方法上要多动脑筋。比如,可从已学的旧知识点上引入课题,可从现实生活的某一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可设置一个题目引入课题,可设置一个疑问、悬念进入课题,可开门见山直接进入课题,等等。切入课题的方法是灵活的、途径是多样的,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哪种途径,都要做到新颖有趣、引人注意。在力求新颖的同时,更要做到与课题的关系密切、简捷到位,这是切入课题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因为,我们要把较多的时间分配在新知识的讲授上。
2.1.2教学过程要清晰明确
尽管说所有的课都要求讲授线索的清晰明目,但在微型课的讲授中,更要求尽可能使用一条线索。在这条线索上,要突出重点内容和疑难点的突破,凸显出的应是教学内容的主干和精髓,剪掉的是那些可有可无的举例、证明等有关侧枝旁叶。而且教学过程要清晰,不累赘,不走弯路,争取一次过去就有效果,甚至是高效。为了讲清疑难点,往往需要罗列一些论据,但在罗列论据时要做到精而简。因此,备课时要力求在较多的论据中进行精选,而且所选的论据要切中要害,有很强的说服力,更不会引发新的疑问。当然,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更要恰到好处,甚至是妙不可言、拍手叫绝。
2.1.3课堂收尾要干净利落
一节课的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节课内容要点的概括与强调,目的是让所学内容进一步凸现。好的小结可以对学习内容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好的小结往往能给一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使一节课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给人一种完美舒坦的感觉。好的小结能让人回味无穷,课后记忆犹新。在微型课的小结中,由于前面重点内容的教学占用了较多时间,所以这一环节必须在小结内容要点的同时,尽量做到收尾快捷、干净利落。
2.2执教表现要干练
2.2.1口头语要精炼准确
语言的精炼准确是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微型课中,由于时间上的限制,语言的精准显得尤为重要。但它并不是语速的快捷,相反就如盛夏美丽的涧泉,流淌中有舒缓和急,表现为抑扬顿挫、口齿清晰、谈吐利落。给学生一次赞美要激励,给学生一次批评要善意,给学生一次点拨要到位。尽管这在于平时的磨课训练,但在备课当中就应把要讲的内容结合要表达的话语,特别是要注意的那些关键字、关键词等,都能在自己的大脑里过上一遍,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在语言的表述上要做到清晰、严密、富有逻辑性。该说一遍的不说两遍,该说一句的不说两句。
2.2.2体态语要自然大方
教师的体态语主要指表情语、手势语和身势语三个方面。就表情而言,喜怒哀乐要自然,给学生一个微笑要温暖,给学生一个眼神要鼓励,给学生一个暗示要易懂;就手势而言,伸手指名要诺诺大方,指示板书(或屏幕)要迅速到位,表达意向要直接明了,展示数据要形象直观。就身势而言,穿着要整洁大方、有朝气,显得有修养、有职业感,站立讲台时精神百佳,教学对话时有礼有节,板书写字时迅速规范,弯腰点拨时平易近人。无论是表情、手势、身势,都要在课堂中与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力求做到适时、适度、适人,最终为教学效果服务。
2.2.3板书要简明美观
>>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三个阶段 论我国媒介生态变迁的三个阶段 媒介发展的三个阶段 慕课发展及其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启示 浅析微课在我国的实践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台网合作的三个阶段及其形态 课改进入新阶段的三个标志 人口发展战略管理研究中的三个重要概念及其启示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三个基本问题研究 三个教学课例给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产业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美国科促会的三个科学教育项目对我国科普事业的点滴启示 电商发展的三个阶段 冯友兰文化哲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谈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古彩瓷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微课设计的三个要点 音乐微课制作的三个要点 论美国第三方理财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胡铁生,2012年3月,访问量接近20000次,居微课关键词百度搜索排名第一)。其次为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定义的“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官网,网址:http://,2012年11月)。此阶段的微课概念把微课视为基于知识点,环节的教学活动和应用过程。相对于第一阶段的微课认识——由微视频为中心多种教学资源组成提升了不少。由于增加了教学任务、教学活动和多种形式的互动、评论反馈等活动环节,在微课的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境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中,师生会产生许多生成性、智慧性的教与学资源,微课的资源不再是静态的,而是生长发展的。不断充实完善的。除原有的“微视频”和相应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外,还会产生“微反思”(教师本人的)及“微点评”(用户大众的评论与留言)、“微反馈”(用户学习后的反馈意见等,並参与对原有教案课件甚至视频等资源的替换、完善)等生成性和扩展性资源(详见图1)。
微课此阶段也被作为重要的教学活动环节引入“翻转课堂”中,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也被称为“微课”)是翻转课堂教学资源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课下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的氛围更为轻松,学生不必像在课堂上听讲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在遇到问题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同伴进行交流。寻求帮助。微课便于学生在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旧。微课此阶段概念的发展突出了从关注微课的资源构成到关注微课的教学活动全过程、资源的应用生态环境和资源组成的生长发展性,而不是固化不变的。即是强调各资源是随着应用实践和教学活动更新和充实完善的。
(三)微课的“微网络课程”认识阶段
经过近三年的不断实践、反思和完善,在比较国内众多与“微”课相关的同类概念后,2013年2月,笔者提出了微课概念“3.0版本”。见表1中⑦,这个概念明确地把微课程定位于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和呈现载体的微型在线视频课程(既不同于一般的视频公开课,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网络课程的“微型版”)。这种提法得到众多专家和一线教师的肯定。展望微课走向“微网络课程”的阶段。我们有必要回顾下国内外发展迅猛的MOOC,亦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详见表3。在美国。已经上演了一场MOOC与传统教育的博弈。从有关MOOC的投资,就可以看出MOOC的热度空前。
从表3可知,MOOC是由知名大学联手创立的授课项目,它使大学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取了海量受众。人们有望通过某个权威教育在线平台。以免费或较低代价接受到全日制大学教育。借鉴MOOC的定义,微课可理解为Mini Open On,1ine Courses,也即是微网络课程。国外MOOC致力于发展开放免费的高等教育,而微网络课程意在结合我国教育国情,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的教学热情,自主研发体现教学目标並应用于课堂的微视频。但同时。微课要长远发展。就要吸取MOOC发展的经验,学习它们系统的网络课程设计理念,为受众提供更完备、更系统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
国内微课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国外也出现了不少微课的实践研究,其中英美两国的微课实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从表4可以看出,国外微课视频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从贯彻政府教育政策为切入口,逐渐由政府投入过渡到学术机构和专家团队的自主创新引领应用,形成大规模覆盖面广的微网络课程体系。而在我国,微课主要由专家引领、教师自主开发为主。根植于真实实践性活动场域中,不仅对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的研究有所裨益。也对教学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本阶段的微课程开发。面向大规模系统化的微网络课程体系发展是必然趋势。
具体到国内,自2003年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我国各级各类院校已开发了数万门精品课程(截至2013年3月,仅以高校为主开发的国家级精品网络课程的本科课程就达14348门,高职课程达5924门)。相信大家对网络课程並不陌生。何克抗提出,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可以看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是网络课程的两个核心要素。如果把网络课程概念迁移到微课的概念上则非常自然,也容易理解: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应于微课的“微资源构成”;“教学活动”对应于微课的“微教学活动”。王觅,祝智庭等提出,微视频课程是学习者在特定学习情境中。根据自我学习的需求和目标,利用微视频所进行的网络学习活动总和。因此,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微课程”可以认为是通过网络表现的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但这还不能体现“微课程”的完整内涵和独特之处,因为微课的核心资源或最重要的载体是“微视频”(不是一般的文本、PPT课件或图片等其它媒体资源),而视频是所有资源类型中情境最真实、信息量最丰富的一种资源,因为视频是直观形象的,它使用的是视听语言,不像文字是抽象概括的,也不像图片是静态的画面。因此,这种以“微视频”为呈现方式的“微课程”还具有一般微型网络课程所不具有的真实的、情境化、案例化的特征。因此,微课程应该是以“微型视频”为主要内容和呈现方式的一种新型微型网络课程——“微型视频网络课程”,其特点有:(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2)资源多样,情境真实;(3)短小精悍,应用面广;(4)半结构化,易于扩充;(5)交互性强,使用便捷。
四、启示与建议
上述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微课概念的共同之处是:都把“微视频”当成微课的核心,並且是围绕,针对“学科知识点”和“教学环节”来设计制作,这两点是微课概念的核心,始终没有改变;但在微课实践和认识过程中,我们把微课从最初的“一种新的资源构成方式”(微型资源构成)拓展到“一个简短的教与学活动过程”(微型教学活动),最后提升到“一种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在线网络学习课程”(微型网络课程),体现了对微课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第三阶段的“微课程”概念,是微课发展的高级阶段和表现形式。微课概念的内涵丰富了,其功能和作用也就更丰富了——不仅可以服务和提升教师的“教”,更能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也是当前构成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背景下社会每个公民进行个性化、自主性学习的有效资源。笔者最近依托中国微课网()实施了一项面向全国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参赛教师的在线问卷调查(实施时间为2013年4月19日-28日,有效问卷462份,对象为全国各省市的微课参赛教师,在线调查网址为:http:///iq/2334376.aspx)。根据最新调查结果和我国微课发展的历程总结,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建议是:
(一)微课程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要重视“微视频”的质量
由于微视频课程的主体内容是微视频,以及利用微视频进行网络学习的交互活动。微视频质量直接决定微课的建设水平和应用效益。最近一项面向全国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教师(642名)的问卷调查表明,88.9%的教师认为,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资源。因此,要高度重视视频技术的培训,拓展视频资源的来源(不能仅从课堂中拍摄,而应该采用课堂拍摄式、录屏式微课、软件制作合成及运用多种方式和途径的混合制式),提升教师的视频制作水平(如视频拍摄、制作、后期编辑加工、合成输出等)。
(二)高度重视微课程的设计工作
微课不仅是一项资源开发工作。更是一项集网络课程的设计、规划、建设应用与研究的复杂系统工作。全国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教师问卷调查显示。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有76%的教师认为。微课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是微课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比例远高于“选择微课教学主题”(45.02%)、“制作微教学课件”(43.8%)、“教师教学活动实施过程”(42%)等环节。同时,调查表明有34%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微课制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或困难是“没有掌握微课的设计方法”。可见微课教学设计是一项很重要又很困难的工作,传统的基于单元或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不适合于微课设计了。“微教学设计”是微课程建设的起点和基础。要加强对教师信息化环境下的“微课程”设计的理论、理念、策略、方法和模式培训。设计时首先要把微课定位于一种“学习型资源”,要多从受众(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的角度考虑,通过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活动设计等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正确处理微课的建设和应用的关系
教师在建设微课资源的同时,就要考虑微课的应用环节(即教与学活动的实施)。通过以建设促进教学应用,以教学需求与应用实践来引领微课建设的有序发展,切忌走上“重建设轻应用无研究”的老路。目前的微课资源应用情况很不乐观,针对中国微课网平台上,微课资源的使用情况的调查中,“点播/查看自己的微课”、“点播/查看他人的微课”、“评论他人的微课”、“下载他人的微课”、“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SE个维度的里克特量表数据显示,各项均值仅为2.69,远低于Test Value值3,说明使用率偏低。其中,仅31%左右的教师会“经常”去点播或查看自己的微课,35%左右的教师会去“经常”点播或查看他人的微课,而经常去下载他人微课的教师为17.5%,评论他人微课的仅为12%左右,在自己课堂教学中主动运用微课的比例也很少,仅为16%。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目的,教师上传的微课作品只有在共享应用过程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同时,微视频课程资源可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内容资源、翻转课堂的自学资源、个体差异学习和自定步调学习的支持性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易用、易得、适用、实用的学习资源,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辅助资源,为学习模式的创新运用提供有力支持。
因而,我们建议:(1)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宣传、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2)通过组织各种应用活动(公开课、研讨会、教学大赛等)促进师生广泛应用微课,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区域网上教研、“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新模式的探索实践:(3)积极组织开展区域性和学校的微课应用模式、策略、机制的实验和研究,让微课在应用中发挥效益。
(四)正确处理微课的“微”与“全”的关系
微课的“微”主要体现在“短小精悍”上(如视频时长及学习时间短、课程容量小、教学内容精、使用方便等)。微课虽“微”,但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此,在微课建设过程中要体现微课的完整性:除了重点建设好“微视频”外,还要提供或完善6个方面配套的“微教学资源”(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形成一个完整的微课才可能发挥更大的学习效益。
(五)正确处理微课程的“零散化”、“个体化”与“专题化”、“团队化”建设关系
首先,要加强微课的应用环境平台的开发。整合与汇聚整个区域的微课资源,使其产生集聚效应。因为一节单独孤立的微课是发挥不了作用的,只有融入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微课应用平台/系统中(如中国微课网)才可能被广泛利用:其次,要在注重对单个知识点进行微课开发(如国内正在进行的某些活动或竞赛,限定教师参赛的微课数量不超过2节,开发内容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且容易造成重复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某个学科系列化、专题式、结构化、完整性的微课程建设,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开设系列化、专题式的微课程。只有这样,才可使学生既能基于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查缺补漏式的学习,也能选定某些学科/专题开展连贯性、完整性的建构式微课程学习,而不只是获得零散杂乱的不成体系的知识,这是当前我国微课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三是要注重微课程的团队协作开发,提高微课(特别是专题化、系列化的微课程)的建设水平与开发效率,避免教师个人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
五、结论与展望
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构成,並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生长”而成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它是在web 2.0时代随着新技术(主要是无线宽带技术、网络视频技术等)和新媒体(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智能化数字终端设备的普及)的迅速发展以及广大用户对学习方式多样化(如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泛在学习等)的迫切需求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顺应了时展的潮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微课虽然目前还是个新生事物,也许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点,但微课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中必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简介]
摘要:以微课在乒乓球课程中的应用为例来探讨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以期为以体育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微课;乒乓球
【中图分类号】G807.4 ;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89-01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现代教育已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MOOC、SPOC、微课、微博、微信、网络平台等广泛运用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教育” 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高等职业院校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着不同层次的改革,随之而来的是体育公共课程的改革,而乒乓球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了课程改革。
一、高职开设乒乓球课程现状
调查发现,不同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共安排4个学期的体育课程,上课形式多采用选修课形式,乒乓球课程是学生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但事实上,乒乓球项目要求较高的技术含量,动作要求比较细腻,而高校学生普遍技术基础较差。且一个学期30学时左右的课程中要让学生完成发球、接球、搓球、推挡、攻球、比赛等教学内容,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详细、清晰地解动作技术环节,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形成规范的运动技能。
在乒乓球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基本动作教学,还要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基本掌握并感受乒乓球运动整体过程。而乒乓球运动比较多变且速度快,学生无法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使得动作技术难以掌握,容易出现动作错误等问题。教师亲身示范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则下意识地避免技术性较强、示范困难的动作。如果教师放慢速度演示又会使动作完成效果和完整程度受到影响,如此一来,教师只能重复讲解与示范,影响教学进度,这一系列现象普遍存在于普通高校体育专选课中。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对于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教学难度合理地使用微课的形式辅助教师教学。通过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让学生自己感受动作要领,从多角度、多方位、随时随地观看进而掌握动作要领,形成运动技能。
二、微课
早在1960年,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提出微型课程(Minicourse)的概念,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LeRoyA.McGrew教授提出了60秒课程(60-SecondCourse),2004年,英国启动教师电视频道,播15分钟的教学视频。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率先给出了微课的概念。2012年,微课进入高校视野。
(一)微课定义
至今,微课没有统一的定义,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构建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高校微课大赛),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互联网上的微课【1】(Micro Learning Resourc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
(二)微课特征
1.教学时间短
教学时间主要是指视频的长度,最短时间1-2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一般情况5-10分钟。如果是参赛作品,最好根据内容控制在8分钟左右。
2.资源容量小
一般生成的视频文件往往以MP4、FLV等格式提交,大小也控制在100MB以内,便于在网络和移动设备上传播和学习。
3.教学内容精
一个完整的微课选题往往很集中,可以通俗地说一课一事,教学内容很专很精,主题突出,内容具体。
4.制作效果强悍
制作效果以视频形式展示,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形象直观、视觉效果好,有的甚至有微电影的感觉,效果强悍制作微课的投入是分不开的。
(三)微课在高职乒乓球课程中的应用
1.体育微课
体育微课【2】是微型教学视频,针对某个运动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或展现某个教学环节的教与学过程。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某个技术动作教学片段),同时包括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练习要求、以犯错误点等辅教学资源。
2.微课在高职乒乓球课程中的应用
(1)课堂教学
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写脚本,制作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微课,比如说,搓球,教师边播放专业运动员的动作,包括分解动作、慢动作及完整动作,边讲解其基本技能技巧,为学生提供较为完整的技术概念。用微课形式记录了上课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般班级来说,先让学生观看微课,掌握完整的教学内容后,再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中的静止、慢放、回放、渐进等功能反复强化乒乓球基本技术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生正确概念初步建立之后,由教师组织学生模仿动作进行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具体情况随时重放、停播、慢放,也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记录学生的动作进行处理和分析,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再现、分解、定格观看和分析,如此一来,可使学生观察到细节技术,并及时巩固基本技术,对错误动作给予及时纠正。甚至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把制作成微课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自主学习相关的知识,课堂上,教师不再重复微课上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分组演练技术要领,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出具体指导和示范。节省了反复示范动作要领的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
(2)自主学习
碎片化、网络化学习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喜欢。体育教师选择或制作乒乓球相关教学内容的微课,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微信、QQ等网络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观看视频,反复揣摩练习。有利于在短的时间内掌握乒乓球技术要领。
三、结语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着不同层次的改革,随之而来的是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微课进入乒乓球课堂,为公共体育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帮助。
参考文献:
[1] http:///.
[2]何为.浅谈体育课堂之“微课”[J].青少年体育.2017.
在国外的研究中,与”微课程”有关的名词有Minicourse 、Microlecture 、Microlesson等,对“微型课程”的取向不完全相同。2006年,美国的萨尔曼.可汗为辅导表亲的数学而录制了学到在线视频,大受欢迎。比尔.盖茨这样评价到:他是一个先锋,他借助技术手段,帮助大家获取知识,认清自己的位置,这简直是一场革命。
国内,有高校学者、区域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等对微课程进行了研究或实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最为系统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他也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
(二)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它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技能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过程、实验、任务等)而精心教学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视频网络课程。
微课概念可以从下面六个方面来理解。1.教学设计针对性强:针对某个小知识点、技能点或具体问题解决的微型化、针对性教学。2.教学过程简短:一般为3―7分钟,且相对完整(碎片化与完整化的统一)。3.教学内容精选:相对于内容宽泛、目标多元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强调解决重难点问题。4.资源容量小:总容量一般不超过几十兆,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情景化呈现,可通过多种终端访问,可实现移动学习。5.注重教学设计:基于教学设计(特别是以学为中心的设计)而开发,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安排、教学评价等。6.服务学生学习为主:对象是学生,为学生的高效自主学习而设计制作。微课不仅是一种新资源类型,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微课的特点:外在表现特征是“短与小”,内部本质特征是“精”,目标是“悍”:为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高效学习设计制作的一种新型课程资源、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三)英语微课的制作与设计
1.英语微课的主要设计与制作环节
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与练习测试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视频后期编辑教学反思
2.英语微课教学设计要素
选取英语微课教学内容:简短、聚焦、有价值。确定英语微课教学目标:单一、明确、易达成。分析英语微课学习对象:年龄、特点、基础、学习方式。
制定英语微课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情景化、教学重点任务化、教学媒体多样化。技巧:内容呈现与讲解、操作同步(画音同步)。层次:内容可视化――思维可视化――探究可视化。
选择录制方式:英语微课类型、呈现方式、录制环境、设备、软件等。
英Z微课资源制作:微课件、微教案、导学案、任务单、测试习题等。
撰写英语微课录制脚本:片断化、精细化、结构化的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活动实施微课教学评价。
3.英语微课的分类
(1)按知识点内容的传授方式分
讲授型:
解题型:
场景模拟型:
(2)按英语微课的教学方法来划分:讲授类、启发类、提问类、演示类、实验类、作业类、合作类、探索类、导入类、课前复习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说课类、活动类。
(3)从教师教学工作出发的角度划分。分为课程精讲类、实验探究类、游戏学习类、虚拟面批类。
(5)按英语微课内容及数量构成大小分类。知识点型微课、专题学习型微课、学科微课程体系
(6)按不同使用方式来设计英语微课
第一类,适用于独立自主的自适应学习的微课。第二类,适用于引导探究,互动讨论的微课。第三类,适用于理解重难点知识的微课。第四类,适用于课后复习应用的微课。第五类,适用于系统微课程教学的微课。第六类,答疑型微课。
第七类,实验指导性微课。
4.常见英语微课视频的主要制作方式
(1)拍摄式微课:
(2)录屏式微课:
(3)软件合成工微课:
(4)混合式微课:
5.英语微课制作需要具备“四种观念”
(1)时间观念:微课制作的脚本意识,教学时间与环节精确规划。(2)内容观念:精选、重组;简短、独立。(3)结构观念:知识结构――教学结构完整性。(4)语言观念:科学规范、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逐步呈现、音画同步、启发思维。
6.教师上好英语微课的五点注意事项
(1)切入课题要迅速(2)讲授线索要清晰(3)教师语言要得体(4)课后小结要快捷(5)PPT课件要专业
(四)微课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探索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微课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微课特点和教学重点来确定授课内容。为了讲授重点内容,往往需要有条理地罗列知识点,讲究精简、准确和充分,且不会引发新的疑问。在设计微课时,要求尽可能地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教师对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2.讲授人语言要准确简明
语言的准确简明是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微课中,由于时间受限,语言必须准确简明,否则可能导致知识点解释不清楚或是拖沓重复。英语语言自身的特点要求我们不能只注重语速快,更重要的是语音的清晰和语调的升降,因此对于讲授人的语言要求较高。
3.微课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1)设置奖励
针对学生学习英语缺乏主动性,教师在微课做好后可以设置相关的奖励,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学生每次完整学习完一次微课可以获得十个积分,十个积分可以换取一分平时成绩,这样可以有效调动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奖励可以给予个人,也可以给予小组。在小组活动中要让人人都参与,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形式新颖
微课教学形式要符合现代00后学生的口味,要体现出个性化和趣味性。
(3)以学养趣,以趣促学
人人都有好奇心,但是如果总是旧调重弹,将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师勇于创新,使之新颖奇特,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中职学生普遍对英语没有兴趣,导致上课不专心听讲、课下不认真复习。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兴趣的培养必须始终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做到以学养趣、以趣促学。因此要想在英语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需要教师精心挑选学生感兴趣的视频文件。90后学生很喜欢看一些趣味性强的视频,所以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不能照搬教材,而要与学生换位思考,将教学内容设计得生动有趣。
(4)充分使用现代信息工具,加大课外对微课的利用
中职学生学习压力相对高中要小很多,课外有大量的时间。老师要鼓励学生用手机等现代信息交流工具,下载相应的英语微课视频,在课余时间观看复习。老师可在微课中设置一些问题,通过课堂提问对课下观看视频并且效果良好的学生给予加分和表扬。通过引领帮助学生养成自学和科学管理时间的习惯。
如何推动实践教学
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该校设置的7个实验板块中,设计性和综合性本科实验项目的来源,均围绕教师的科研项目或科研成果而设置。例如:在微生物学板块中,部分实验教学项目是根据基金项目“虾青素高产酵母菌的选育及其产物功能研究”等课题而设置。再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生命科学学院工业微生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投入建设经费2000余万元,建成省属高校领先水平的发酵工程中试车间[2]。目前该车间配备有多台10~1000L全自动发酵罐及其配套的辅助设备和下游工程设备,如空压机、空气净化系统、电锅炉、制冷装置、管式离心机、三足离心机、微滤系统、超滤系统、纳滤系统、喷雾干燥器等先进的仪器分析系统,完全可以满足该院师生进行相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在学生毕业实习之前,由学院下属的5个研究中心根据自身特色,各负责1个本中心课题组特色教学训练项目。将学生分为5个大组,轮流进行互动实验,每个项目安排4~5天,整个教学训练项目在短期内完成[3]。天津科技大学认为上述做法实质上相当于工业产品开发中的中试环节,具有连续或半连续的生产方式,并可以全面监测产品过程,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它是学生将知识从理论上升到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与娄底百雄堂高科技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校企产学研合作关系,合作内容是:(1)开展科研合作。(2)每年接收生命科学系学生实习。(3)共享资源。例如公司提供腊八豆菌种和腐乳菌种等现有产品和技术,作为科研合作的起点和生命科学系实验课的内容;生命科学系提供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设备供公司产品质量分析使用。此举可供其他高校借鉴。2009年以前,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实验装备中多数涉及上游技术的设备已经基本配置到位(如基因工程操作设备,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层析、蒸馏、结晶干燥等实验室级别的代谢产物分离设备),缺乏的是下游生产级别的设备,所以要重点考虑配置实训车间设备。在高等教育装备博览会上,同样可以看到国家对高等教育实验室装备的一些新理念,以及设备制造业满足市场新需求的动向。浙江天煌公司的实验室设备,以典型工业产品范例和个案研究开发,作为高校实验实训的装备依据。涉及生物技术的实训系统,就有啤酒自动化生产线过程控制(工程型)系统(含5器和4发酵罐)等。高校还需建设固体制剂生产线实训车间(含30万级洁净水平操作间)和分离制备生产线(包括发酵罐、多功能动态提取罐、旋转薄膜蒸发器、结晶罐、迭片式离心机、板框压滤机等),适合各类食品或药品的生产操作训练。校内小型实训车间,其生产过程完全与工业化生产过程相同,使学生能够从生产原料预处理、培养基制备、菌种扩培、发酵罐灭菌、接种及发酵过程中工艺参数的控制、产品分离提取等各个环节进行实际操作和系统分析。不过,各校对实训车间的投入还是普遍偏少。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校内实践基地,设备总价值近500万元,包括好氧发酵、果酒酿造、啤酒生产、分离提取、精制纯化等中试系统,涵盖了生物工程产业上中下游生产环节[4]。华中农业大学从2000年起分3期,建成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室1000m2,包括有通风发酵、固态发酵、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啤酒加工等实验室及仪器分析室和准备室等。在引进现酵控制系统、发酵后处理设备的同时,成立了生物工程设计室,通过工程软件AutoCAD电脑绘制,进行发酵工艺和设备流程设计等操作。
实践教学中新手段、新体系的运用与推广
对于和实际生产联系最紧密的课程,如化工原理、发酵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发酵工艺等,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考虑到设备的限制问题,增加了模拟教学,从专业教学仿真软件开发公司购置了仿真教学模拟软件,保证一人一机的实践演习。这些软件的仿真性强,尤其是配备的实践操作演练,能让学生真正达到工厂模拟化的操作练习。烟台大学生物工程系将计算机模拟仿真引入实践教学[6]。这种仿真系统能逼真地模拟工厂运行和各种事故状态的现象,大大缩短培训时间。在计算机仿真环节,该校选用了北京东方仿真公司开发的青霉素发酵工艺仿真软件,以单元操作的形式进行仿真模拟。青霉素发酵工艺仿真包括青霉素发酵生产、青霉素的精制和提纯等内容。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监测系统,全程跟踪每组学生的操作,真正达到实践训练教学的目的。传统实验项目普遍存在反应体系大、样品处理量多和处理时间长等特点,也使微量移液器、微量与狭缝分光光度计等现代科教仪器不能充分发挥其先进性。微型化实验于1988年末开始引入我国,关于微型实验已有文献报道[7]。微型化实验的研究,是着眼于环境保护和实验安全的需要,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要求。微型化实验具有现象明显、操作简便快速、节省经费、减少污染、安全和便于携带等优点。
本文作者:余多慰工作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新生 知识结构 无机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 改革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产生和发展,实验贯穿始终。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环节。然而,实验教学在我国中学化学教育中是最薄弱的环节。调查表明,从地方招收的新生中,有未动手操作过简单实验的,甚至有未进过实验室的,实验双基严重短缺。而我们的生源大多数来自西北五省,用于化学实验教学的经费远不敷需要,于是就有黑板上做实验的教学情形。而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生命科学、医学专业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门实验课,也是大一学生第一学期的必修课,它不但为后续课程如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学生以后自己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打下了基础。良好的实验习惯、规范的实验操作、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等的养成,都是从这里迈出第一步的,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无论从学习方法还是思维模式,新生都尚未脱离中学教学模式。如何使新生尽快适应由高中到大学的教材、教法及学习方法、技能等方面的转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体会谈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的体会。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可以归纳为四方面: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术和技能;印证深化相应无机化学理论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有独立进行实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1]。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教学目标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更好的达到以上要求,我们相应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重视第一堂实验教学课
无机化学实验内容由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构成,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基本化学原理、基本元素化学、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及综合设计五大部分内容。而且,实验涉及的试剂和玻璃仪器较多。无疑,严谨的实验态度、规范的实验操作、科学的实验学习方法的教学和实验室的安全教育是第一课的主要目的和内容。但是,如何把这些体现在今后的实验学习的行动纲目和指标体系中,使学生学有指南、行有方向、做有方法、动有规矩,通过近年来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经验,上好第一堂实验课非常重要。因此,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及生源进行认真的、多方面的、详细的备课,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准备一些课件也非常必要。
2、认真预习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中化学元素的基础知识、无机反应的生成物判断必须依据实验,且须记忆。在无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既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呢?我们的方法是首先要求学生在每一个实验之前,必须预习,并清楚地写好预习报告,实验时只准带预习报告进入实验室做实验。教师在上课前认真检查,同时对实验内容和仪器使用进行简单提问,符合要求才准予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对于预习不充分的学生,应该请他们暂时离开实验室,待补上以后再进行实验。这样,在措施上保证重视预习报告,学生能较好地独立实验,确保了素质教育主体性的贯彻。
3.积极关注教学环节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规范化的操作是必须的,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无机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规范化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等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实验习惯及实验技能的培养,也关系着今后专业实验课的开设效果。所以,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无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特别是重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学习惯和科学素养。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最好一人一组。因此,给大一的学生授课要特别注意观察学生能否规范准确操作,要让学生明白对于实验课来说,过程重于结果,对于一个失败的实验,只要能找到失败的原因同样是成功的。对于化合物性质实验课,我们把教师的讲解、提问、总结放在学生实验结束以后进行,以此来强化学生对实验现象及化合物性质的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对于化合物制备实验课,教师的讲解、提问、总结放在学生实验之前进行,以强化学生对化学基础合成知识和实验正确操作的理解和提高。
4.科学应对实验课改革
实验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用实验手段进行观察、探索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教学过程。通过实验教学既要达到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又要达到拓展知识、开发智力的目的。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方式的特征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是让教材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使教材内容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搭建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从而使教材内容更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联想与创意。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满足可以自己动手操作的条件,保证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而且要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开放实验室就会面临经费问题,而选择微型化学实验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很好途径。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微型化、操作简捷、经济省时、安全便携[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但有较好的实验效果,而且能极大减少实验的“三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因此,选择微型化学实验可以满足更多的学生来加强规范操作和技能培训。为了有效地开放实验,提高技能培训,可以根据实验条件和学生的需求,列出一系列相关的研究性课题供学生选择,这样在加强规范操作、技能培训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创造性能力。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规律,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认识、理解、创新,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是实验课教与学的总目标。我们所尝试的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从形式上看是一种学业结构评价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系统的指标实验学习模式。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可使新生尽快摆脱中学学习模式,为日后的实验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增强自身实验学习的适应性,促使实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无机化学实验课以后的教学中,要坚持不懈地实践、改革、探索,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为培养高素质的新世纪建设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微课;大学物理;翻转课堂
目前我国已进入信息高速发展的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微学习也正慢慢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微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引起了教育者的广泛关注[1].
1微课的概念
“MicroCourses”翻译成中文为“微课”,也被称作“微课程”.微课的雏形起源于1993年美国的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s课程(60SecondCourse)以及英国的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OneMinuteLecture,简称OML),当前热议的“微课程”概念由美国的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在线服务经理、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2,3].广东的胡铁生老师,国内微课的创始人,对微课的阐释是: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4].微课既是一种新的资源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2微课的特征
2.1教学时间短资源容量小交互性强
微课的视频时间通常都在10min之内,一般以3~5min为佳,这种视频的时长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视觉驻留规律[4],能让学生高效学习而不会注意力分散,最大化地提高学习效率.微课的视频资源容量小,一般只有几兆或几十兆,易于网络传输、交流和共享,因此,学习者可以快速方便地将其下载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上,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5].
2.2教学内容精炼主题突出设计精细
微课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具有“资源多样、情境真实、主题鲜明”的特点[4],同时微课的设计很精细化.“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微课的视频时间通常在10min以内,但是微课教学环节完整,通常包含新课导入、主体呈现、归纳小结3个部分.教学设计也讲究有头有尾.
2.3情境真实形式多样生动灵活
以视频为主要呈现形式的微课,大范围地使用各种形式的动画和图片,使其情境更加真实,教学过程生动灵活,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实现高效率的学习.
3开展大学物理微课教学必要性
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大学物理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教学内容与学时间的矛盾
以我校为例,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物理课时为130学时,内容覆盖力学、热学,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学、波动光学、近代物理共6大部分,保持了物理学基本架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以至每节课都内容饱满,基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开拓视野,内化知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明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3.2大班教学与学生层次的差别
通常一个教学班内人数较多,学生基础有差别,认知层次也参差不齐,对同一知识点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因此教师课堂上传统的统一讲授难以符合每个学生的个人需求.
3.3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足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导致学生学习个性的缺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受到严重制约.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时间短,资源容量小,交互性强;教学内容精炼,主题突出,设计精细;情境真实,形式多样,生动灵活.针对当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将微课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有机融合,发挥各自的优点,不失为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4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教学思路
4.1前期准备———制作微课
微课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基于微课的教学目的,在内容的选择上也不是随意的,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选做微课的教学内容的,首先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依据,选择使用价值高,内容相对独立,且信息量不大易于视频传播,由于微课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时间的限制[6].在大学物理中“转动定律的应用”“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驻波实验”“等倾干涉条纹的特点”等都可以做为微课的内容.在合理地选择微课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微课的基本特征精细地设计微课并进行视频制作.
4.2基于微课的教学方式探讨
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称之为翻转课堂[7].尝试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基础上,将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课前教师先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自主的微课学习;在课堂教学实施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在观看微视频和自主学习时出现的集中问题进行答疑或组织讨论,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设置新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协作学习,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
4.3基于微课的教学方式的反馈
学生课后可以在教学平台或微信、QQ群内与教师交流沟通,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进一步改进微课教学,同时可以适时地进行在线测评,及时巩固学习内容.进而提高大学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5微课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以“等倾干涉”一节为例,介绍如何将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大学物理课堂教学.
5.1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从主题选取、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脚
本撰写和视频的录制与编辑4个微课制作的主要环节介绍大学物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法.5.1.1主题选取“等倾干涉”一节内容是大学物理课程“光的干涉”一章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一个难点.而等倾干涉条纹的特点是其中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知识点,且易与牛顿环的条纹特点混淆,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将“等倾干涉条纹的特点”作为本次微课的主题.5.1.2教学设计本微课的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等倾干涉的条纹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等倾干涉条纹的特点分析.基于本微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如下:采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板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首先展示出生活中常见的等倾干涉现象,然后从光程差入手分析等倾干涉条纹的3个重要特点:(1)条纹级次;(2)薄膜厚度对条纹间距的影响;(3)条纹的动态变化规律,最后进行简单小结.5.1.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脚本撰写根据教学设计制作好电子课件PPT(Power-point)、图片和相关的视频资料并撰写视频拍摄或录制的脚本.5.1.4视频的录制与编辑本微课采用现场摄制与录屏相结合的混合型方法进行视频拍摄录制.现场摄制用高清摄像机运用远近景别、多机位等拍摄.录屏采用常用的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录制.最终的视频编辑优化仍然采用CamtasiaStudio.
5.2将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前期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等倾干涉条纹的特点”在“等倾干涉”一节课前3~5天,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自主的微课学习;并提出问题.在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实施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前期自主的微课学习提出的集中问题进行答疑或组织讨论,并设置新的问题“等倾干涉有哪些应用?”,随后教师针对该问题对等倾干涉的应用实例进行传统的课堂讲授,从而引出“增透膜”和“增反膜”的概念.最后进行本节课例题的讲解和课堂小结.
5.3课后反馈
课后与学生进行在线沟通交流,适时进行在线测评,及时巩固学习内容.以上是以“等倾干涉”一节为例,介绍如何将微课“等倾干涉条纹的特点”应用于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大学物理课堂教学.
6结束语
本文从微课的概念和特征入手,结合大学物理的课程特点,分析开展大学物理微课教学必要性,进而探究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教学思路,最后以“等倾干涉”一节为例,介绍如何将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课堂互动,进而提高大学物理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师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军,郭萍.微课资源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学周刊,2015(21):8
2刘辉.微课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广东化工,2016,43(1):145
3郭绍青,杨滨.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4(4):98~103
4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4):33~35
5王旭丹,张凤,吉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教育教学论坛,2015(35):198~199
6郝丹辉,张蕾,陈思敏.微课嵌人式教学———大学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法研究.科技视界,2016(18):152
关键词:教学环节;回放点;生长点;嫁接点;延伸点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6-0064-01
最近铜山区在新区实验小学进行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做了关于《如何打造精简高效的小学课堂》的交流研讨。观摩了四位骨干教师四节不同内容的30分钟的微型课,然后进行分小组交流探讨。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和观摩学习进行了梳理分析,从“体育课堂四个环节的关注点的不同视角”去进一步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教学流程的回放点
铜山区最近两年为了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果,更好解决新上岗和兼任体育教师的备课上课的指导问题,抽调全区教学骨干教师依照省编体育教材结合我区活动特色进行各年级的主备课,体育教师再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进行二次修改复备。这样教师心里有主了,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加以增减形成自己教学思路。在课前回放课堂教学流程的画面,提炼各个环节的学练过程。也就是说这节课内容是什么,学生的基础怎样,器材需要哪些,场地怎么安排合理,分几组,练几次,负荷大约多少等。这些问题不需要写多么详细的方案,可以通过图示的方法去勾落,在头脑里有个活动场景。教学的过程也可以像放电影一样回放一下,头脑清醒、思路清晰就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同时也是轻松驾驭课堂的关键。
二、准备部分的生长点
准备部分到底该准备什么?关键要找准学生掌握技能的生长点,这个点要从两方面去考虑:一是和本节课相关的素质的提升点及学生已掌握技能的原始点。二是根据这节课学习什么内容,需要做哪些关节部位的准备,巧妙安排辅助和诱导小游戏,让学生快速地动起来,为主教材做好铺垫。例如,篮球行进间运球这个教材准备活动,笔者运用三个活动环节:第一环节是学生散开在一片篮球场上进行跑动拨球的小游戏,游戏规则是用一手拨地滚球,另一只手去想法拨动别的同学的地滚球,活动1分钟。学生在走动或跑动中学会控制球而且撒开了自己的视野,这在实战中非常重要,也就是视野要宽,迫使学生不低头看球,而且在跑动中很快达到热身的目的。第二环节就是左手运球100下,右手运球100下,左右手交替运球100下。运球的同时抬头说出教师手势变化数字,并随着老师的信号不断变化运球的方向和高低的姿势。第三环节根据篮球场地的边线中线端及弧线及设置的障碍去尝试体验行进间的运球,教师从中发现问题,比较行进间运球与原地运球的异同,便于在基本环节去突破。
三、基本部分的嫁接点
基本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设计的是否合理、科学、巧妙关系到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有嫁接的本领和策略,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把控和创意。也就是说由直接给于知识的结构转向帮助学生体验过程、感悟方法,由不合理的拼体力、汗水的消耗型转向高效率的智能、技能型教学。这样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不仅要做好技术学习的衔接点,更要完善提升拓展的无痕嫁接。比如,二年级的仰卧推举成桥教学,根据二年级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原有的技能水平认知,如果采取传统的讲解示范反复练习,学生会练得很辛苦,而且全班50%同学难以掌握该动作,即使有的学生能做出动作但也是稀里糊涂。同时教师也会在反复纠正中消耗体力和心力。学生也会随着动作的不规范而渐渐丧失信心。应该怎么去做?我在一次观摩课上找到了答案。这位老师首先巧妙采取情景教学嫁接:“同学们你们会用你们的身体搭出不同形状和规格的各种大桥吗?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同学们兴趣来了,转眼间各式各样人体大桥竣工。真不可小视学生的创造力:有的俯卧成桥,有的两人组合用脚搭桥,有的单手侧立搭桥,还有的学生仰卧搭桥。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说:这位同学的搭桥就是今天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仰卧推举成桥,要想把桥搭得漂亮、牢固,老师有几个秘诀告诉你,想不想知道?简单的话语挑起学生的胃口,学生劲头十足。接着教师分三个环节进行技术的巧妙嫁接:第一环节仰卧顶胯练习,第二环两手反掌撑地练习,第三环节两手用力推起成桥。三步环环紧扣,“顶、撑、推”记住三个动作关键词边说边做,既提示了动作要领又控制好练习的节奏,学生在相互对练和竞赛中很快掌握动作。最后又根据桥的造型巧妙地设计出桥上站人、桥下过船的生活情境模拟练习,将课堂一步步推向,形成运动艺术的完美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