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德育职称论文

德育职称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2-05 04:03: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德育职称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德育职称论文

第1篇

(一)调查目的

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构成要素的重要性程度;二是开放教育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调查,可以考察各项素质要素重要性程度(期望值)和学校重视程度(实际值)的偏差,从而对远程教育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二)问卷设计

对于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过相关的研究。通过总结之前的研究结果,可以将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概括为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价值观与态度四个方面。调查问卷从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构成要素的重要性和开放教育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两个维度进行设计,涉及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价值观与态度四个方面共十三个因素。为了便于数据分析和评价,在问题回答选项方面采用李克特量表,量度用1~5量分表示,选项评分值:1=很不重要或很不重视,2=不太重要或不太重视,3=一般重要或一般重视,4=很重要或很重视,5=非常重要或非常重视。

(三)数据收集

抽样调查主要针对珠海广播电视大学2011春、2011秋、2012春会计专科学生展开,调查采用的是纸质问卷。课题组共发放问卷215份,回收问卷189份,剔除无效问卷14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75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信度和效度的分析

1.信度分析

通过SPSS19.0软件的检验,重要性和重视程度两个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81和0.957,均大于0.8,所以这套问卷的内在信度较为理想。

2.效度分析

利用SPSS19.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重要性和重视程度两个维度的KMO值分别为0.844和0.937,高于参考值,所以这套问卷因子分析的效度也是较为理想的。

(二)数据分析

由于远程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已经从事会计工作的成人,他们有一定的职场经验和工作能力,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分成两组来比较:一组是已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一组是未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

1.重要性分析

四项素质的均值都在4分以上,说明职业素质教育对学生而言很重要。两组学生都是将职业道德素质排在第一位,其次是能力素质、知识素质,最后是职业价值观与态度,说明不管是否从事会计工作,学生对于会计职业素质四项内容重要性程度的看法基本一致。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明确提出了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等要求,这些方面对于会计人员来说都很重要,因此并未对职业道德素质展开进行重要性调查。对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职业价值观与态度具体要素的重要性程度分析。不管是否从事会计工作,对于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职业价值观与态度具体要素重要性程度的看法差别不大,偏差都在0.5以内,只有组织和管理能力、个人品质、社会责任感的偏差超过了0.1,分别是0.14、0.21、0.33。

2.重要性与重视程度差异分析

由于在大样本情况下,T检验对正态分布较为稳健,因此本研究在对职业素质构成要素的重要性与学校教育的重视程度进行差异分析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175个样本的双尾检验概率p值均小于0.05,达到0.05的显著水平,说明四项素质的重要性与学校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其重要性均值都高于重视程度均值。其中,职业道德素质差异最大,其重要性与重视程度得分差值的均值为0.85,配对样本t检验的统计量为11.637,说明虽然学生认为职业道德素质很重要(在四项素质中排第一),但学校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造成两者差距最大。将学生按照是否从事会计工作分为两组,分别对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职业价值观与态度的具体要素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看到,在知识素质方面,两组学生的看法一致,都认为基础知识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三项则差异显著,说明学校教育比较重视基础知识,而其他知识,尤其是信息技术知识,则明显出现学生认为很重要,学校教育重视度不够的现象;在能力素质方面,四项具体要素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对于差距的大小,两组学生的看法出现分歧: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认为,差距最大的是交际和交流能力,最小的是个人能力,而未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认为,差距最大的是会计专业技能,最小的是组织和管理能力,说明是否从事会计工作对素质要素的要求不同;在职业价值观与态度方面,四项具体要素也存在显著差异,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认为,差距最大的是专业态度,其次是个人品质,未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则认为,差距最大的是个人品质,其次是专业态度,说明不管是否从事会计工作,学生都认为这两项很重要,但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满意。

三、结论与建议

第2篇

在关于教育的研究中,研究学生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培养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培养时更多的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中,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注重细心观察,尽量发掘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在很多时候,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是处于一种隐蔽和休眠的状态的,甚至学生自己也可能没有意识到,这就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才能及时发现。只有及时发现,才能把学生的潜在的能力开发出来,这种开发需要老师更多的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不能通过固化的教育条款或者教育方法来使学生自主提升,采用偏激的强迫的方式更是不可取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慧眼识金’是挖掘学生潜能助其自主成长的前提与基础,挖掘学生潜能助其自主成长是‘慧眼识金’的根本目标。”差异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水平、机构、发展以及学生人格类型、特质和成熟的早晚等都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美国著名教育家加德纳基于此提出了著名的“多重智力理论”,多重智力理论的核心即是承认个体有多种彼此相对独立存在的智力,这些相对独立的智力不同组合就会形成不同的智力,这就会构成个体彼此间的智力差异。所以说,聪明是相对的,只能说是某个人在某方面智力水平相对较高而已,其他方面就需要重新测评了。在加德纳看来,智力不但是多样性的、广泛性的,而且是动态变化性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采取尽可能多的手段,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使不同智力组合及智力优势的学生的潜能尽量的得以发挥。有效的学习不仅与智力有关,也与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及学习迁移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在学习中,老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提升式的教育鼓励中,榜样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塞内加所说:“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初高中学生处于一种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阶段,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都会有意无意的向周边的人和环境寻找参照,而说服教育对处于青春躁动期的这些学生来说,很多时候只能激起他们的叛逆和反抗。但榜样离他们的生活是如此之近,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和他们的思想形成共鸣,激起他们青春的冲劲,不断模仿和赶超。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合理利用榜样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在最近几年,班主任工作在提升式鼓励教育中,还创新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物质奖励、目标教育等。物资奖励具体操作就是在平时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时,拿出班费或者老师自己出钱购买一些小物品如钢笔、笔记本等对成绩优异或者提升速度快的学生进行奖励,东西虽然不值钱,但对于青春的学生来说,这种荣誉的自豪感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因此得到很大的提升,没有得奖的同学也会深受影响,调整自己的学习期望值;目标教育就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要适当的用目标来激励学生,使他们有一定的憧憬,不断奋发进取。在目标的设定中,一定要指导学生制定相应的中期、短期计划并定时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时合理实现和调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和榜样教育及实地教育等结合,增加目标的现实性意义。

二、惩罚与宽容相结合

在现在的教育研究中,尤其是讨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中,很多人强调要尊重学生,主张学生的管理及教育要采取正向教育方式,反对采用反向教育的方式,当然,传统的反向教育方式确实有他不合理的一面,但如果完全采用“无批评教育”也是不可行的。正是在这种社会压力下,很多学校及教师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害怕成为舆论的焦点及其他处罚的对象,不敢认真践行相关规定,采取一种消极的管理方式,危害甚大。其实,惩罚是在学校教育中是十分必要的,它是一种负“强化”,能使犯错者产生自责、羞愧等情绪,形成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吸取教训,不断改善自身。因此,惩罚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班主任必须合理的加以利用。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在学生的教育中,惩罚是十分必要的,但惩罚又不能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惩罚,它需要与鼓励密切结合,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合理的掌握好惩罚的不同方法及力度;其次,不能当众揭学生的丑,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可以的情况下,应该多一两次的警告,使学生有所警醒,能够改正,惩罚是最后不得已才采取的手段。鼓励和惩罚是教育的两个必要手段,缺一不可,两者并存,合理利用,才能称之为教育。《论语•子路篇》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首先是一名老师,韩愈《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班主任不仅要传授学生以知识,更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所以,班主任拥有一颗宽容、博爱之心是十分必要的。人的心理处于冲动时,是很缺乏理智的,这个时候,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和举动,持一颗平和和宽容之心,给自己和学生一个自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心态平和地评价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孟子》《梁惠王上》曰:“仁者无敌!”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何尝不是如此,宽恕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胸怀、一种高贵品质、一种人格魅力,这些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无言的教育,一种深刻的吸引,更不用说在教育中会更有信服力了。当然,宽容不是无限的,很多时候,班主任会遇到学生对自己尊严冒犯的情况,甚至会遇到故意冒犯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必须掌握好一个度的问题,维护自己的尊严,又能使学生在尽可能伤害小的情况下受到一定的教育。“新时期班主任对待自己的职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第3篇

1.1电力工程质量管理重要性

首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各种生活类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这种情况的出现,使人们对电力工程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正因如此,电力工程管理质量高低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直接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次,与国家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电力工程能否正常运转为各行各业提供高质量的电能,对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家非常重视在电力工程建设及运营方面的投入,从而建设系统、稳固的电力供应网络,降低电力工程故障的发生,充分发挥电力工程社会与经济效益,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保障。综上所述,无论从个人还是国家层面,均有必要提高电力工程管理质量,以推动我国经济建设,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1.2电力工程管理内容

电力工程管理涉及电力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前期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尤其应结合电力工程规划,充分考虑外在和内在各种影响因素,并对市场盈利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同时,加强对工程设计方与施工方的资质审核,确保其具有相关资质以及高水平的实施队伍,为电力工程后期工作的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注重电力工程设计时的管理,一方面应进行实地考察并结合整体规划进行。另一方面,邀请经验丰富的设计团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尤其应重视对每个细节的处理;再次,注重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电力工程将来社会及经济效益的发挥,因此,施工过程中要求责任到人,即,每个施工环节都应有专门的负责人在现场监督,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设计目标要求施工,尤其是隐蔽工程的施工更应加强管理,验收通过后才允许下个环节的施工;最后,注重运营阶段的维护管理,定期检查电力工程及相关设备性能状况,及时维修和更换出现故障的设备,确保电力工程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延长电力工程使用寿命,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2.电力工程管理质量有效控制策略

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受其自身特点以及人为因素影响难免出现一些问题,给电力工程的正常运营造成干扰。为此,电力工程管理部门应总结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提高电力工程管理质量。笔者结合多年电力工程管理经验,探讨自己的一些看法。

2.1建立和完善电力工程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是电力工程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只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给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提供系统的制度保障。因此,电力工程管理部门应重视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首先,结合电力工程特点及电力工程管理相关规范要求,制定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构建整体电力工程管理框架,以应对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其次,明确责任制度。在电力工程管理体系下,各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责任和管理内容,并在大的管理制度框架下,制定适合自身部门特点管理内容,尤其应重视细节管理工作的落实,确保整个管理工作的高效、认真落实;加强管理工作的监督。任何制度的实施如没有监督体系的支撑,将很难达到预期管理目标,为此,电力工程管理应建立赏罚分明的监督制度,以不断激励管理人员,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将管理工作做到极致。

2.2重视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准备

电力工程质量受施工技术及施工材料的影响非常之大,因此,管理人员应将电力工程施工材料和技术当做重点监督对象。首先,根据电力工程管理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材料信息,并邀请专家组进行充分的论证。同时,整理相关技术材料,并明确对应的施工参数,为后期的施工提供积极的指导;其次,在参考预算的基础上,选择能提供合适价格的材料供应商,在保证施工材料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节约施工成本;最后,认真检查供货方提供的施工材料质量,尤其是每批次的施工材料,在检查其是否具备出厂合格证外,还应核对相关的长度、性能参数。必要情况进行相关力学实验,确保其符合施工目标要求。

2.3提高电力工程施工整体水平

为保证电力工程施工质量,应注重提高电力工程施工水平。首先,招标方式与综合实力较强的施工方展开合作,确保其施工经验、施工设备性能、施工技术等和电力工程建设要求相匹配。同时,对合作的施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比分析,选择口碑好、资质老的施工单位合作;其次,项目经理是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重要领导者,其素质高低不仅影响整个施工进度,而且也会给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应经过长时间的考核选择既有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又有较强管理能力的项目经理,确保其能高效调配各种施工资源,灵活处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提高施工人员施工水平。一方面加强施工人员施工前的专业培训,使其了解施工工艺,以及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另一方面,提高施工人员施工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施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水利工程如期完工。

2.4重视水电工程施工过程管理

水电工程施工涉及的专业知识和内容比较多,因此,为确保整个施工质量,应加强施工过程管理。首先,进行必要的现场监督,尤其对一些施工要求比较高的环节,要求每位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标准以及管理制度进行施工,不得出现违规施工现象;其次,加强高质量施工宣传及思想教育。例如,在施工现场制作宣传牌、张贴宣传标语等,通过宣传使施工人员充分认识高质量施工的意义。同时,给予其思想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电力工程质量不仅影响其功能的充分发挥,而且也会给企业形象带来直接影响;最后,加强施工人员责任心的培养。一方面通过制度约束施工人员行为。例如,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严厉查处违规操作、不按照规定操作的行为。另一方面,规范其施工、交接班工作,尤其在交接班时应进行详细的记录,要求谁出问题、谁担责,使每位员工负责任的完成各项施工工作。

3.总结

第4篇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从多个方面综合入手,在课程改革的同时,强调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及相应的专业内涵及管理机制建设。只改革课程,不改革教师,不改革管理,课程改革不能成功。改革是进步,不改革则职业教育缺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但改革的步子不能太大或太小,稳中求成效才是根本。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过程,既涉及老师和学生,也涉及改革中的情境状态及相关措施是否合理有效,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某些课程改革项目或许有所成效,或许会成为某种“需求合理性”,得到领导的认可,为决策者所接受。但是否为社会所接受或师生所接受,依然值得探讨和长期观察。例如为了取得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好成绩,职业学校普遍组织部分学生技能集训,有些学校技能集训的学生占据学校大量实习设备资源,导致其他学生实习不能正常进行,直接导致课程改革不能正常实施。所以由于学校内部独特的组织结构形式、习惯性工作流程方式、教育教学评价标准等的存在,直接导致课程改革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被重新设计和包装。

从宏观的制度层面上,国家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也支持各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发展。学生层面上看,学生在职业课程改革中既可能是受益者,也可能是受害者,成功的课程改革无疑为他们的人生发展提供空间,失败的课程改革则可能让他们对专业更为迷惘,但他们只有顺应学校的课程改革,不能选择,也无法左右课程的方式方法。职业学校在积极响应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应改革学校内部的机制建设,以配合课程改革的环境需求。当课程变革的设想进入学校之后,会遭遇到学校之既有组织架构、工作任务、内部关系、活动规则、评判标准等构成的学校组织的核心事项的“过滤”或“整合”,也就是重新设计包装,课程变革的某些设想会被舍弃或曲解,也自然而然地增添其他元素。在整个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层面才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决定因素。教师的敬业精神,对改革创新的态度,及个人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课程的成败。教师的对课程改革的态度直接影响了课程改革的质量,学校应关注教师课程改革积极性的提升及课程改革平台的创建,教师们则应关注教学的细节之处,两者的结合才能实现宏观到微观,系统到个别的全面改革。“教师”也并非个体,教研组的成功实施有助于课程改革质量的提升。

二、结语

第5篇

关键词:高职语文;信息化;理论;内涵

一、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理论支撑

现代教育技术对语文学科建设影响较大的理论有建构主义理论、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最早是由瑞士的让・皮亚杰提出来的,他认为智慧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对环境的适应。在此观点基础上,他提出认知结构的两大立论基础:认知结构功能不变性和认知结构的可变性。同时,他指出认知结构产生的原因是主客体在相互作用的同时也包含着双向建构,即学习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学习是一种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动建构认知图式的过程”。建构主义与以往的学习理论有很大的区别,它强调人在学习时产生的认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与个体的前期经验有关。

(1)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教学观以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为基础,认为知识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知识的积累是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外在环境的影响而主动建构的结果。同时,知识的意义是由学习者赋予的,知识在传递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传授和叠加,而是根据学习主体的背景经验重新创建,带有明显的个人经验色彩。建构主义教学观倡导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区别于传统教育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习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将信息进行加工并结合自己原有的经验,主动对新知识进行建构。

建构主义教学观对信息化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置于社会文化环境中,使学生基于已有的认知或经验学习,以便于对新知识进行构建。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是唱独角戏,要转变自身职能,由学习活动的领导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它是学习主体将知识基于自身经验而转变成自己的内部表征,学习主体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修正自己对知识的内部表述,并不断加以完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学习活动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叠,而是一种互动的积累经验的过程。同时,学生学习必须处于真实的情境中,只有如此,学生才能用所建构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真实的问题。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ehaviorism Theory)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到四五十年代,由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出现,使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日趋完善。斯金纳在《言语行为》中指出“教育是塑造人的行为”,并提出了刺激―反应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一方面是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任何行为都可以通过环境的变化和对行为强化而达到行为的终极创造或改变。

该理论将学习行为分为两个方面,即反射与操作。将行为主义理论应用于信息化教学中,就是将信息化教学内容作为刺激源,利用声音、图片、影像、文本等对学习主体产生综合刺激,提高学习主体的记忆能力。在语文阅读理解与写作练习中,运用该理论指导学生学习,能取得较好的成果,有利于进行差异化教学。优秀生在这样的学习中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后进生也能专注学好基础内容,不必承受过大的学习压力。

3.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ve Theory)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的瑞斯尼克最先提出,而后的情境认知理论者在《教育研究者》杂志上发表了《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一文,文章中明确提出学习主体所学习到的知识本身就带有情境性,也就是说知识是社会文化中的组成要素,是在社会活动中被传承和发展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可以说实践并不是孤立于知识而存在的,“知识不是一件事情或一组表征,也不是事实和规则的集合,知识是一种动态的建构与组织”。

该理论认为,学习只有发生在运用知识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如果学习脱离了运用知识的情境就没有意义。因此,在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中要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境,以及反映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的方式方法,为学习主体获得经验创造机会。

二、高职语文信息化课程体系的内涵

语文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我国的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语文课程必须围绕这一核心而开展教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性,决定了它是学生接受科学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的基础课程,而且语文课程本身就担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所以它又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对学生的成人和成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语文信息化课程体系,就是利用网络技术拓宽语文学习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化解语文教学难题,将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方法运用于高职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

我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南国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改善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信息化课程改革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的各要素中,使得信息技术成为高职教师的教学工具,成为高职学生的认知工具,成为主要的教学媒体。

浙江师范大学的赵慧在其《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课程的整合性研究》中提出,“高职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指以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等教育理论为知识基础,充分利用和发掘信息技术的优势,在特定的信息环境中,按照高职语文的学科特色,推动信息资源与高职语文课程内容的深入整合,以协调完成高职语文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

基于专家学者的思考,结合本课题的研究重点,笔者认为高职语文信息化课程体系的内涵就是将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高职语文课程体系中,结合高职语文课程体系的特色,充分发掘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计算机技术完善高职语文信息化课程的教学方式,从而形成一个理论与方法相结合的整体。

由于高职语文课程体系对学生的成人和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教师应该随时代变化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专业发展能力,为职业教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2(12).

[3]赵慧.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课程的整合性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9.

第6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基础教育

有这样一份调查:在对90家企业的调查中,技能型人才应具备哪些能力:团队合作;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胜任目前工作的能力;相关专业知识;工作效率;学习新知的态度。

从这份调查中不难得知,企业需要的首先不是技能的高超,而是对个人人品与素质更加在意。他们需的是有德有才,哪怕是有德无才之人,而非无德无才,哪怕是无德有才之人。试想一个没有道德要求的人,又会怎么样给一个公司带来真正的利益呢。所以,他们需要的是能与他人协作发挥力量,并能以正能量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带来积极健康的影响的人。

企业之所以把技能放在后面,是因为学生最终都是要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而只有在工作中通过实践学得的知识,才是最终可应用的能力。而在这再培养的过程中,态度就成了首要的关键词,而态度的好坏,不仅直接来源于学生本生,也无可厚非的源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

从学校这方面来讲,语文教育就是要填补学生在某些方面素养的不足,让他们认识真实的自我,树立信心,完善他们生活中可能都不曾在意的部分。语文是所有课程的基础,没有语文的学习,他们不能理解语言的意义,不能分析老师的讲解,不能体会老师教导的深意。

一、对基础素质不能忽视

所谓基础素质,我把其定义为语文的基本功,也就是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能流利的诵读文章,不念错别字;能规整的书写,不在常用书写中写不出字,或写错别字。再高一点的要求,就是要语言流畅,语态自然。

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为人的基本,只有先将基础素质提高了,才具备学习其他的根本。中职生由于其特殊性,能力常参差不齐,稍不在意,便会在日后的就业考试中闹出大笑话:不会写字,写错别字,连小学生都会笑话的说:这我都会。加强基础素质的养成,是不能忽视的,不仅要认真对待,还要加强练习,反复考试。学生越是不在意,我们就要越让他们知道:你真的不会,但一定要会。

与此同时,诵读能力也要加强。学生常表现出来的不会说话,说不明白话,说不清话都直接影响他与别人的沟通能力,这里说的别人,不是朋友,同学,而是领导、上司、老师及在正规场合下的表达能力。所以提高诵读能力:流畅,富有感情,加强体悟力。这都是训练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挖掘,理解,表达。

最后当落到笔头上,能写好每一个字。最低的标准是要规整,能看清。字是人的脸面,在就业时,学生填的各种表格,都是他们的脸面,试想,也许就是因为你的字,让上司印象深刻,你才会得到比别人更多的试用机会。

二、对文化素质的再培养

所谓文化素质,我认为即是对人文、历史、地理、艺术等多方面知识的了解力和关注度。而这不在于一定要去学多少,而在于,你想知道多少。比如说我讲到《废墟》,里面就涉及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料,如果我们的目标是中、高生,那就应该将其,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内容、作者的态度观点讲清讲透。但是对于中职生来讲,我想重点应放在这些文明古迹,历史事件,介绍风土人情上,将课堂的广阔外延最大程度的展开,吸引他们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再加上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这一定是他们在平时上网时所不会去关注的,但是在课堂上,这些就变的异常有趣。这在中学教学中可能会被认为浪费时间,却成了中职生睁大眼球都觉不够的有趣的欣赏,及对其历史片段的如渴般的汲取。再比如《天山景物记》、《一段最古的长城》、《黄山记》这类写景散文,我们都可以以导游的方式,改变这些沉闷抽像散文的学习角度。培养他们对祖国山河知晓与热爱,其中对地理环境的了解,对历史的补充。使语文学习成为神秘文化的殿堂,成为满足他们好奇心的花园。虽然我们不能做到真正,但是多少我们可以改变一些语文在学生心中枯燥乏味的印象,让它活起来。在对文言文的学习上,如《师说》、《劝学》都在讲说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态度。我们不但不能回避其对中职生来讲的难度,反而要提高他们对文学经典的学习,背诵,在潜移默化上让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至少,不要让他们脱离了传统文化的影响。这,总是有好处的。

另一方面,应该让学生在早上看电视听新闻,不论是什么内容,总是比枯燥的学习生活有趣的多,也会比平时更引起关注,关心国家大事,就是提高自身的责任感,正义感。学生还会在镜头前找寻自己的社会定位。老师再加以分析,并让学生稍作讨论,这都足以让他们不偏离社会主流思想,我想,久而久之,学生会有一个不小的变化。以文化魅力,灵动的社会现实来影响、感染、甚至矫正他们未出现或已出现的误区。通过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提高对自身不足的自我反省能力。

三、让人文素质在习惯中养成

所谓的人文素质,就是起码的在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上对自身的要求。人文素质表现在外在的文明上,简单讲即是不说脏话,不随地乱扔东西,对老师及同学还有父母要尊重等基本要求。但更深层讲,则是内在自我修养的提升,比如稳健的行为及谈吐,周全高效的办事能力及风格,懂得如何与人为善,并为他人着想等。人文素质其实就是道德的体现,精神的提升,个人魅力的表现。也许作为中职生,并未能做的如此完备,但至少,不会成为一个让外界人忽视的人。

人文素质更多的是靠学生自身的积累,成长,与感知力。也是在前两种素质的前提下更高的提升,它是自我形成的结果,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比如在学苏轼的《赤壁赋》,我们可以不必过细的讲读文字,我们更多的是要教学生如何像作者一样,在困境面前拥有乐观的精神。对于中职生,我们不能过份的要求他们能达到什么程度,只能通过一点点的引导,告诉他们,你们要尽力达到什么程度,要让他们明白,他们不是被放弃的一群,他们的一点点进步,都是自我的重生,都是老师心中闪亮的火花。

第7篇

关键词:土地储备制度;问题;对策

一、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城市国有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衍生物。1987年9月,深圳市政府采用协议方式出让第一块土地使用权,开创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的先河,成为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一次革命性标志。随着改革不断向市场化方向的深入推进,1996年,上海市成立中国第一家土地收购储备机构一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2001年4月30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指出,为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要对建设用地试行收购储备制度。

土地储备制度是政府加强垄断城市土地供应的新的政策工具,通过土地储备制度,可以确保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有效控制土地供给,防止多头供地;有利于企业改制解困,盘活存量土地资产,高效合理配置存量土地;土地收购后,进行开发和整理,使一些规划不合理,环境较差的土地得以再开发和再利用;出让后的土地升值,增加政府土地收益,保证国有土地资产的增值。

二、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存在的问题

1 土地储备运作主体界定不清。

从目前来看,全国各地一般都建立土地储备中心作为土地储备的实施机构,明确土地管理部门作为土地储备中心的管理机构,形成了政府与土地储备机构之间的委托关系。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城市土地发展中心一个部门的工作既要代表政府制定收购储备计划并根据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具体实施土地收购储备等工作;又要参与到企业运营过程中,与开发商共同经营土地,便产生了政府部分官员的“寻租”行为。 转贴于

2 土地出让倾向于高端住宅。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土地出让作为这一行业的起始点正在起到关键性环节作用。同前,部分城市住宅价格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却飞速上扬,部分城市的土地储备机制运作过程中,存在单纯追求土地高收益的倾向,居民房价收入比例超过国际标准3至5倍,引起中国大部分低收入利益群体的强烈不满。

3 土地储备的收益分配及征用补偿机制不健全。

土地储备中心在征购、回收土地时,需要对土地、地上建筑物等进行一定的补偿。由于补偿标准很低,导致很多郊区农村的农民出现了耕作无地、就业无门、保障无路的“困境”,拉大了城乡之问的差距和矛盾。

三、发展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对策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发展必须围绕资源配置、激励、约束、风险保障等方面。

1 建立一个以政府为核心,土地管理部门为纽带,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土地储备管理机构,制定科学的土地收购、储备和供应计划,保障政府对城市土地资产的有效经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第8篇

1.1招标规范不合格

在招标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很多的地区建筑行业存在着明显的地方保护主义,导致在招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弄虚作假的情况,同时,很多的土木工程在价格制定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导致施工方的利益无法得到保证。招标规范也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对整个行业的正常平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1.2合同管理问题

合同管理不规范也是土木工程管理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合同在制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甲方认为合同内容不公平和不合理的情况,同时,自身的经济效益也无法得到保证。近年来,建筑行业在合同制定方面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来执行,但是,执行标准中就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导致在管理中经常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的施工招标还存在着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问题,导致在施工中出现了项目质量和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1.3项目法人制无法有效落实

现在,土木工程建设的投资和运行方式出现了立体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在投资和运行主体方面出现了两级分化的情况,在资金筹集方面是一些人在运作,但是,在资金运营使用方面确是另外的一些人,这样就导致资金使用方面无法落实项目法人制,导致项目管理工作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1.4设计质量的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在土木建设中,设计环节对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在施工设计方面,通常存在着严格的要求,但是,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变更的问题,很多的设计人员不能及时进行调整。设计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施工地点的地质情况勘察不清,同时,也经常存在着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在进行更改时会增加很多的施工成本。在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对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也将有直接的影响。

1.5施工单位非法转包

近年来,建筑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的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压低工程造价,希望通过获得更多工程的施工权来获得收益。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很多的人员逐渐涌入,这样导致了很多的无资质队伍在行业中得到了发展,导致建筑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而且,很多具有资质的企业在获得施工权以后也出现了非法转包的情况,使得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1.6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员管理缺乏科学性

一直以来,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准入制度方面都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很多的管理人员都是依靠各种关系在管理队伍中,准入机制的不合理和不严格,也导致了很多不懂技术的人员在管理层中,导致整体管理水平出现了偏低的问题。在施工中,分工不明确,同时,权责划分也不清晰,导致管理和工程质量出现了脱节的情况,施工单位在管理方面对出现的问题解决比较随意,对施工质量没有进行更好的维护。

1.7工程监理质量不高

工程监理质量不高,监理面非常窄,这样也导致土木工程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要从项目设计、施工以及交付使用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地监理,但是,我国监理只是对工程质量和竣工验收比较重视,很多的监理人员在素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导致工程质量监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工程质量无法保障,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2.1改善人员管理方式,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管理。管理人员只有扎扎实实地提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注重细节管理,用心管理,才能发现细节问题的实质,同时,要改善决策的方式,加强管理中的集体化和民主化,加强和施工人员的沟通交流,促进人员关系的和谐。由于土木工程是庞大复杂的操作施工过程,其中无论是先进的设备还是纯人力劳动以及手工操作都是其中极其重要的部分,然而,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发展时间晚,对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不够完善,手工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能力相对而言有着较大的差距,操作不熟练,操作失误多,不利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因此,要加强对施工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操作的熟练程度,严格执行操控标准,提高操作效率,保证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水准。

2.2加强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要解决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必须要对施工质量加强管理。因此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就是一项当务之急的任务,只有将工程施工中的质量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问题加以解决;同时还应当加强对人、材料、施工机械的控制,质量控制应也以人为核心,调动人的积极性,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其次对材料质量的保证也可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2.3落实法规

要对招标过程中存在的混乱问题制定一个相对健全的监督机制,认真落实工程招标的法规,保证在招标过程中的公平、公正,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还要对国家颁布的《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以及地方上不少规章认真的落实,保证施工时的顺利、安全的进行。

2.4提高监理水平

施工现场监理管理水映的是企业管理水平,要通过严格的岗位责任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现场监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严肃工作纪律,堵塞管理漏洞。要不断改进施工机具和作业手段,重视现场职工生活,改善现场作业环境。企业要从现场文明施工抓起,做对对“脏、乱、差”施工现场的整顿工作。同时工程监理应当在项目的科研、设计、施工等等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工程监理,保证人民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