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体育训练的种类

体育训练的种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2-20 15:18: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体育训练的种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体育训练的种类

第1篇

关键词: 体育中考力量类项目训练方法

1. 前言

体育中考作为无锡市体育中考的一部分,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变化,现在已经基本定型,考试项目分为速度耐力类、力量类及球类3项目。力量类的考试项目为:跳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或掷实心球。教师要安排好学生做好力量类项目的训练,以取得满意的中考成绩。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就体育中考力量类项目的训练方法,进行提炼和总结。

2. 立定跳远

2.1 动作要求

2.1.1 两脚平行站位。

2.1.2 两臂摆动与呼吸的协调配合。

2.1.3 身体重心前移。

2.1.4 跳高式摆臂技术。

2.2 肌肉力量

主要包括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其中,下肢力量对立定跳远的起跳速度和起跳高度起决定作用;而腰腹力量对提高身体重心,维持空中身体平衡,完成落地动作起主要作用。

2.3 练习的具体内容

蛙跳;行进间单腿跳;原地单、双腿轻跳;台阶;各种跳绳练习;跳起空中分腿两手触脚;跳起屈膝抱腿;肋木悬垂收腹举腿。

3. 男生引体向上和女生仰卧起坐项目

3.1 技术分析

此项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较低,女生的仰卧起坐项目,大部分女生不需要专门练习;男生的引体向上稍有难度,但只要练习方法得当,完成十个的目标也很容易。由于这两项内容的技术性不强,在此不作细致的分析。

3.2 引体向上的练习方法

3.2.1 同学帮助法。

3.2.2 振杠法。

3.2.3 负重练习法。

3.2.4 要安排好练习的周期性。

3.3 仰卧起坐的练习方法

3.3.1 外力帮助法。当练习者完成一定数量的仰卧起坐,再无法继续下去时,帮助者两手托其肩,帮助完成动作,具体的用力方法同引体向上的“同学帮助法”。

3.3.2 限时快起法。即在一时间内(30秒或40秒),用最快的速度进行练习,以增加速度耐力。

3.3.3 计数法。即没有时间限制,练习者尽量多地完成练习的个数,以增加腹部力量。仰卧起坐练习的周期性安排原理同引体向上。

4. 30秒跳绳

4.1 动作要领

两手上臂贴近身体,手腕用力。脚尖和前脚掌起跳落地,起跳高度不能太高,以刚能过绳子最好,落地时膝盖微屈缓冲。

4.2 跳绳的方法

快速跳绳一般有2种:连续并腿跳绳和连续交换腿跨跳绳。

4.2.1 连续并脚跳。两手握绳的两端,两臂自然屈曲,将绳置于体后,两手腕、手臂协调一致用力,将绳向上、向前抡起,当绳抡至头以上位置时,两手臂不停顿继续向下、向后抡绳,当绳即将落地前的一瞬间双脚随即跳起,绳从两脚下抡转过去,两手臂不停顿继续向后、向上、向前抡绳,绳接近地面的瞬间双脚继续跳起,连续做数次。

4.2.2 连续单换跨绳跳。两手握绳的两端,向前摇1次绳,两脚分前后依次跨绳;连续单换跳短绳。当绳摆至前下方时,一脚前摆越绳,绳击地时摆动腿落地、踏跳,另一腿后举。当绳摆至前方时,后退再前摆、踏跳,如此交替进行。

4.3 练习方法

4.3.1 限时快速跳法。即在一时间内(30秒或40秒),用最快的速度进行练习,以提高跳绳的速度。

4.3.2 计数法。即没有时间限制,练习者连续不断地完成练习的个数,以增加跳绳的稳定性。

4.3.3 2分钟计时跳。在2分钟内连续跳绳,练习者尽量多地完成练习的个数,提高耐力。

5. 掷实心球

对于少数经过专项训练或身材高大强壮的学生而言,实心球项目达到满分也很容易。但考虑到该项目技术性强,临场发挥有不稳定的可能,而可供选择的另外一项考核标准较低,一般没有绝对实力不建议学生选择此项。

5.1 动作要领

双腿自然分开于肩同宽,双腿弯曲半蹲,双臂拿球自然下垂,身体微前倾。双腿用力站起,同时双手带球向头后抛球(注意手臂始终要保持伸直),同时腰发力挺起向后,将球抛出,要尽量保持出手角度在45度。

5.2 练习方法

5.2.1 快速俯卧撑25―30次×3组。

5.2.2 快速两头起:仰卧,手臂和脚同时翘起,手臂碰脚。

5.2.3 负重20千克蹲立、蹲跳,每组20―30次×5。

5.2.4 “坐姿”双手头上掷实心球(限制腰部以下肌肉用力)。

5.2.5 “直立”双手头上掷实心球(限制腿部肌肉用力)。

5.2.6 原地“开立”双手头上掷实心球。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体育训练;安全防护;因素;措施

体育教学是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这关系到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一个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完成学业,所以,对高中生进行体育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这就涉及了体育训练中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给学生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伤害,这与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意义恰恰相反,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体育训练时加强其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的体育训练中进行总结和分析,从中找出影响学生体育训练安全的不良因素,从而对这些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解决。

一、体育训练的特点

1.高中体育训练具有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特点

对于高中体育训练来说是一种体育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的紧张学习中缓解压力,加强其身体健康。

2.具有趣味性

给学生的生活增加一些兴趣爱好,对于高中生的体育训练分了很多种类,有篮球训练、乒乓球训练、体操训练等,开设的这些体育训练项目能够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得到丰富。

3.具有一定的规定

体育训练不只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随便的活动,而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一定规章制度,学生要根据这些规定来进行体育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体育训练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不单单只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述,只有在体育训练中才能体现出体育的精髓,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健康,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体育教学的作用有:首先,让学生经过体育训练来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体育训练中组织学生一起参与,提高学生对团队的意识性,也可以训练学生的体力、智力。其次,对于学生的承受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例如,高中学生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面临着高考,学习气氛非常紧张,在日常的考试中有一些成绩不稳定的情况,这就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承受能力,在遇到挫折时能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

三、影响体育训练的不良因素

在高中体育训练中还存在着一些危险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这些因素不是单一的,是多方面的因素。

1.在对高中生进行体育训练时,其安全防护意识不够强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校对于学生文化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安全意识观念,对自己的安全无法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时,学生只是顾着球是否进蓝,而忽视了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容易摔倒这一现象,老师也只是传授其技巧,没有过多地对学生的安全进行教育,这就使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很弱,容易引起意外事故的发生。

2.体育训练器材的老化

在体育训练中一些学校由于使用的体育器材比较旧容易出现一些意外事故,学生对体育训练中教学器材没有过多的研究,不知道是否能安全使用,这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一些伤,例如,学校有一些单杠、双杠,这些器材已经出现了晃动,埋在地下的部分已露出地面,出现了不牢固的现象,学生在进行训练时会因为这个原因而使学生发生意外事故。

3.在体育训练课堂上,体育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正确

由于一些事故的频频发生,一些体育教师会把组织体育训练变为学生自由活动。在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没有老师的看管学生由于缺乏安全意识而做出一些淘气的事情,这些都有可能造成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老师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失去了体育训练的真实意义,只是给学生的体育训练下了一个理论性的概念,没有真正地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要求,使其身体健康得不到一定的提升。

四、有效措施

1.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安全

学校在课程安排中要重视对安全意识的教育,经常组织一些关于安全教育的演讲或活动,在校园内进行安全防护演练,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加强对安全意识的重视,这样才能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创新教学模式

学校要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对教师进行教学新观念的传播。

3.及时更新体育训练器材,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4.对学校的体育训练场地建立防护措施,尽量设计安全的教学地形;

5.严格制定体育训练的课堂纪律,防止在学生训练的过程中因学生之间闹矛盾而发生意外事故

根据以上对高中体育训练不良因素的分析,建立良好的防护措施是体育教学的关键,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

素质。

参考文献:

[1]孙长新.中小学体育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体育博览,2011(13).

第3篇

【关键词】开展;学校;体育训练

1明确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地位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我国整个运动训练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我国三级训练体制的初级阶段。学校体育是我国以青少年为主的全民健身体育和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两者协调发展的体育战略的结合部,是实现我国体育运动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从竞技运动发展的趋势看,要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一般需要5~10年的训练时间,这就要求训练工作必须从少儿抓起,许多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一般都是从学校开始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再进一步输送到市、省及至国家集训队的。学生学习的兴趣跟学习活动本身受关注的程度有关。如果体育运动在学校活动中的地位越高,越受人重视,那么,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就会越高,就越愿意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每届学生田径运动会中,都要举行师生同乐的教师接力跑比赛和拔河比赛,把运动会推向,这些措施,使全校形成了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体育比赛成绩和体育运动人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2了解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2.1课余性

学生在校是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为主、体育训练为辅,必须在完成学校教学计划的规定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自愿原则,在课余或节假日时间参加体育训练,所以,学校运动队都统称学校业余××运动队,必须根据学期、学年的周期性特点和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为主的特点,设定周训练计划、日训练计划及学期、学年训练计划,一般以每周训练2~3次,每次1~1.5小时为宜。月设循环训练竞赛训练,学期设定小型比赛训练等,寒暑假期则可集中时间训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从所处学校的地理、天气特点出发;从周围人文特点出发,加强科学管理,正确处理好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

2.2训练的基础性

学校课余训练主要进行基础训练,这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体育训练的课余性特点所决定的,初中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身体机能状态都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我们从基础抓起,着力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训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今后创造优秀成绩做好准备。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3要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

课余体育训练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方法的正确运用。因此,教练员必须认真探索、努力钻研,以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训练出一支较高水平的业余运动队来,主要有下面几种方法。

3.1重复训练法

因中学生体育技能处于未成熟阶段,他们对运动技术的理解,掌握容易遗忘,采用重复训练法非常重要,如推铅球动作,要使他们掌握“蹬、挺、送、推、拨”这几方面内容,就要单一解释、不断分解、练习,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训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渐渐化为自己所掌握的动作技术,成为动力定型。

3.2变换训练法

在课余体育训练中,因单一训练项目,单一训练方法很容易使人感到乏味,失去兴趣。所以采用变换训练法很是关键,如在不同地方练习同一动作,在同一地方练习不同阶段动作,通过小组赛形式变换训练方法,通过游戏方法来变换训练方法都能达到很好地训练效果。

3.3持续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可分为持续耐力法、交替法和法特莱克法三种。持续耐力法是指在有氧范围内,以接近相同的速度和负荷强度,并完全根据练习目的来确定持续时间的一种耐力训练法。如中长跑的训练:让学生在田径场上用基本相同的速度跑完一定圈数。交替法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通过有计划地变换速度,在某阶段以很高的强度进行练习,使机体内短暂地获得氧债,在下一阶段又降低程度,重新获得补偿的一种耐力训练法。比如中距离跑的训练一般采用的变速跑,可采用直道加速跑、弯道慢速跑或直道慢速跑、弯道加速跑的方法进行训练。

3.4循环训练法

每个分解动作的完成,以及整套动作的完成,都应是练习一次两次能成功的,必须采取不同的循环方式,如耐力循环、速度循环、力量循环等,除预先确定练习内容外,还可以结合其它方法形成不同的循环方案,以达到提高兴趣,推迟疲劳的产生。

4课余体育训练的计划

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订,是保证训练工作顺利进行和提高训练效果的重要环节。它能够给教练员老师一个完整的思路,一个经过认真研究得到的训练保证。训练计划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特点,不同运动项目的训练目标以及重大比赛的周期来制定,一般采用下面几种。

4.1训练计划

制订全年训练计划要根据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本年度的训练目标、任务来制订,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技术掌握程度、参加比赛的次数、级别分为上下部分,即按学期划分,另外可根据竞赛任务和项目特点,制订单周期或双周期计划,全年训练计划的总目标和各项指标要切实可行、留有余地,并在训练实施过程中,在综合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4.2阶段训练计划(月训练计划)

阶段训练计划主要以全年训练计划中该时期的训练目标,上下时期阶段的训练为依据来制定。制定的内容要更具体、切合实际。阶段训练计划有着不同的类型,有基础阶段训练计划(以身体训练为主,其生理负荷较大量强度的增减应相互配合并保持在一个相当水平上)。准备比赛的阶段计划(是参加比赛前专门安排的训练计划,主要进行模拟比赛训练,以适应比赛的场地、气候、环境等)。比赛的阶段训练以及临时性短期集训训练。制定阶段训练计划要明确阶段的时间由几个小周期组成的。

4.3周训练计划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周训练一般每周2~3次,每次1~1.5小时,要设置周训练计划表,制定周训练计划应考虑各项目的特点。可根据训练课的主要内容安排,一般在准备期采用,对身体机能要求较高的周期性项目,如中长跑,可以训练负荷为主来安排,一般在准备期后阶段和比赛前阶段采用。

4.4训练课计划

训练课计划是最基础的训练计划,它要根据周训计划来安排的,内容包括训练目标与要求、动作顺序、课的内容与手段、组织形式、时间与负荷等。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时训练计划是取得良好训练效果的基本环节。

5科学训练,发展技能

目前,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主要方法是“示范模仿”加上死缠烂磨式的泡时间,不仅破费大,效益差,而且会磨灭学生的个性和运动天才。根据体育运动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我们认为科学的训练应该是“(发现式教学+基本技能练习)×实战演练”,核心思想是“体脑并用”。发现式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体育运动的本质规律,懂得用“脑”去打球和射击的基本要领,基本技能练习是实现用“脑”打球和射击的物质基础,两者构成运动员进行体育运动的一般技术、技能,这种技术、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演练,才能发展为体育运动能力。由于学校有多个种类的体育运动队,不同运动队又有各自特殊的运动规律。

第4篇

1 拓展训练科学内涵

组织拓展训练首先要做好情景的规划设计,令参与者利用户外活动完成良好的体验。使他们在该过程之中渐渐的得到领悟,而后开展系列化的分析与交流,透过反思最终掌握丰富的知识,更新认识理念,改变以往思维方式,规范日常行为,进而实现预期目标。当然,拓展训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户外活动,由于其更为重视场景模拟,因此体现了明显的目标性。在我国,拓展训练仍旧为一类新兴的学习以及训练形式,具体目标是为符合当代人团队合作精神需要以及协同合作精神诉求。可令参与主体通过丰富的拓展训练活动形成心灵的升华,构成良好的团队意识。通常来讲,拓展训练种类丰富多样。例如分组竞技、丛林冒险等。透过丰富的活动模式,可令参与人员身心获取各层次的体验,进而实现全面升华。

2 大学体育教育中拓展训练应用

2.1 扩充大学体育教学内容

通过拓展训练可进一步扩充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其主体方式通过不断的深化与拓展为某个体育项目,采用多变、合理的方法,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拓展训练方法多样,因而大学体育教学阶段中可采取有效的拓展训练手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教学阶段中,应针对大学发展现实状况与学生学习需要,选择切实可行的拓展训练,而非单纯的注重训练的难度或是技术专业性、目标专一性。例如在确定拓展训练具体方式方法的阶段中,教师可依据体育活动项目特点,合理的划定活动的空间与场地,同时还应选择相契合的体育设施仪器,以提升教学实效性。训练方法上,并非划定某一个拓展训练的方式,便一定要限定在固定的框架格式之中进行,具体的活动形式以及体育教学内容可针对现实状况、体育项目特点做合理的协调修正。包括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形式、开展的规模与进行的深度等,这些均可利用系列化的更新改变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

2.2 锻炼引导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

组织拓展训练基本条件在于全体师生的一同参与。在该阶段中,学生团队思维意识可实现充分的锻炼与发展。当前,许多九零后独生子女成为大学生的主力军,由于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令这部分大学生在过于溺爱、未经世事、缺乏锻炼的境遇下形成了交际能力欠缺、无法妥善良好的应对同四周人的关系,习惯于凡事以自我为先,较少关注他人想法的错误倾向。该类状况会令学生们在今后融入社会后面对更大的阻碍。为此,大学体育教学阶段中为有效的开展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应积极引入拓展训练,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在进行田径训练项目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协同合作、以大局为重的意识,可在拓展训练过程中加入竞技比赛环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开展互相比拼。该过程之中,学生不但会使自身达到最佳状态,还会尽可能的激励帮助队友,尽量的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在整体的经济比赛过程中,每一位团队成员则会更真切的关注同组队友在比赛过程中发挥的状况,并可为队友互相间的文明协作、互帮互助增加更多机会。该项拓展训练阶段中,不但可实现锻炼学生体能以及素质的目标,还可激励学生形成团结互助的精神,因此契合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

2.3 引入丰富教育方式

拓展训练本身包含较多方式方法,融入大学体育教育后,便可全面优化教学效果。其作用不但为提升学生素质体能,还可令学生通过拓展训练,真正的释放心情,体会到获取成功的满足感以及喜悦感。为此,大学体育教育应有效借助拓展训练,激励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进而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例如,大学体育教育中,可引入蹦极跳的拓展训练方式。该类具有明显刺激性的体育训练活动,可全面提升学生从事体育训练活动的爆发力。同时还可激励欠缺自信心以及克服困难勇气的学生更加勇敢、积极的从事体育训练,形成勇于攀登高峰、不畏艰险的奋进、拼搏精神,并可使该种精神辐射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之中,进而促进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升华。

3 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毋庸置疑,拓展训练为大学体育教育充实了更多的丰富元素,可为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系统探寻全新的途径,以达到更上一层楼的目标。今后,大学体育教育中,拓展训练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为大学体育教育事业的长久持续发展贡献应有力量。具体体现在,拓展训练可同传统大学体育教育课程全面融合。教师在实践教学阶段中,可依据学生现实状况安排丰富的项目活动,实现既定教学目标。例如,教师为促进学生实现心理层面的升华,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可通过串名字的游戏,同学生加深理解,由原先的陌生变得更为熟悉,并积极的进行交往。达到类似效果的训练方法丰富多样,不但可锻炼学生形成健康的身体,同时其心理层面也将更加成熟。

另外,还可利用原有体育训练项目,通过有效更新,增添拓展训练的内容,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实现多方位的全面发展。例如,在组织攀爬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入拓展训练理念,将选择两名学生组成不同的攀爬小组,同时将组内成员利用绳索相连。当然两人所走的路线不应重叠一样,将两人所得成绩叠加得出最终的比赛总成绩。该类新颖的拓展训练教育活动项目之中,倘若其中一名组员失误,则一定会干扰总成绩。该环节之中,每一位组员均要力争确保自己不会摔下来,同时还应尽可能的保护队友,确保其不会受到自身的干扰影响。由此可见,该类拓展训练可令学生身心、综合品质以及进取意志得到全面的训练,还可在一定层面激励组内成员形成更强的适应性,提升合作能力水平,进而在优化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全面升华。

第5篇

关键词:业余训练;运动损伤预防;策略

在业余体育训练中,由于大量的人员其身体素质较差或者运动的方法不当,导致不同程度的损伤,其损伤的种类有很多种。一般来说,如果在训练中能够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出现损伤后能够及时的治疗,就能够避免或者减轻运动损伤。参加体育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训练者自身的身体素质,保证身心健康。如果不注意业余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就会有可能发生运动损伤。本文从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出发,提出了业余训练中预防运动损伤的可行性策略。

一、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我们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以后的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为建设我们的祖国服务。如果在体育锻炼时,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地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对个人和国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业余训练中预防运动损伤的可行性策略

(一)加强思想教育

加强对学生和运动员业余训练课堂的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和运动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和运动员的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在业余训练过程中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发扬不怕苦和勇于吃苦的精神。

(二)认真合理安排训练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认真研究教材,认真研究学生和运动员,预测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全面训练和基本技术教学。在业余训练教学工作中,要运用各种形式的身体练习方法,使学生正确掌握跑、跳、投等动作要领,增强学生活动的技巧和能力。同时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体育活动的安排,避免单一训练方法,防止因局部负担量较大所造成的损伤。活泼爱动的青少年,即使他们身体出现疲劳时,仍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对此要适当加以调整或抑制,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等教学训练原则,使运动负荷逐渐增加。在学习新动作时,要注意正确示范,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彻底清除急功近利的意识和做法。

(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每次上课都要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内容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训练内容而定,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性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课的内容相衔接。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练习。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气象条件和教学或训练情况而定,一般认为,兴奋性较低、锻炼基础或训练水平较高、运动持续时间较短或天气寒冷时,准备活动的强度可稍大些;相反,对于年龄小、基础差的学生、运动持续时间长或天气炎热时,强度宜小些,时间短些;已伤部位的准备活动要谨慎小心,全套准备活动要循序渐进,准备活动的量,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四)加强保护和帮助

在运用器械进行练习时,除检查器械外,保护和帮助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也是避免运动损伤的重要措施。有的教师在训练课开始时,还注意到保护和帮助,到了课的后半部分认为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动作了,保护和帮助意识有些淡薄,思想上麻痹大意,致使学生运动损伤事故时有发生。在器械上练习受伤事故的原因一般是在课的后半部分的基本部分快要结束时发生的。原因:一是学生体力下降;二是保护者注意力不集中,保护不及时,手忙脚乱,办法不当。可见,要把保护和帮助做到自始至终,更应该注意加强后半部分课的保护和帮助。

(五)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

保护在器械体操练习中十分重要,它是一项复杂多变、空中动作较多的项目,很容易发生技术错误或失手跌下,尤其是儿童少年肌肉力量弱、判断和控制能力差,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都应该有人保护和帮助。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应该掌握自我保护的办法。例如:身体失去平衡时,要立即向前或后跨出一步,以保持身体平衡;当人快要跌倒时,应立即低头、屈肘团身、顺势滚翻,不可直臂撑地;从高出跳下,用前脚掌先着地后屈膝,以增强缓冲作用等。

(六)加强保健指导,增强保健意识

对学生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对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人,更要加强医学观察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禁止伤病患者或身体不合格的人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自我保健工作,必要时要请医生做医学检查。即要认真做好场地、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具的管理和安全卫生检查。对已损坏的设备及时维修,禁止穿不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参加运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业余训练的过程中,要认真的分析和调查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重视运动损伤的严重后果,运用正确的预防手段,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在训练人员的具体训练中,提高训练人员和教练之间的防护意识,做到训练的规范化、标准化,防止运动损伤的出现,提高训练者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贾国位.课余体育训练的运动损伤与防治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2期

第6篇

关键词:冬季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意识与能力

1.学校冬季日常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中的主要问题

1. 1现代体育理念表现不足

我国引入现代体育概念,是因其具有规则严谨、提倡公平竞争、团队精神等科学理念。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现代体育的认识存在偏见,对现代体育的本质和功能缺乏了解,阻碍了现代体育的正常发展。社会上很多人对于体育学科的缺少科学的认识,进而导致了体育学科与群体活动在多数学校得不到重视。对于学校体育教学来说,最迫切的任务是让社会大众真正地了解体育, 向社会普及体育知识与理念。学生进入学校后,学校体育教学应在内容上多选择一些体育的基本理论、体育概念与本质的知识,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真正理解体育是什么,真正理解体育的功能与价值,丰富课堂内容,重新树立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1. 2课堂训练项目过于休闲化

一些学校片面强调学生兴趣,项目设置盲目求新、求异, 在设置体育教学项目内容上迎合学生的心理,盲目开设了许多新兴时尚体育项目,从而摒弃了一些传统的、有很高锻炼价值的项目。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中,一些运动项目既有它的竞技性, 也有它的健身性和娱乐性,体育教师可以经过改革、创新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塑造优秀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品质。

1. 3体育训练项目避重就轻

“以人为本”是近年来提出的最新教育思想,学校体育教学因为设置项目数量过多,师资力量不足,造成体育教师跨项目教学胜任能力不够,给体育教学实施造成了负面的心理影响。为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学校设置体育训练项目是淡化运动技术学习,避重就轻,简化了教学手段,练习项目单一化。加之班级人数过多,体育场地设施的限制,学生课堂练习的密度与强度便很难达到所需水平。科学合理地选择与设置教学内容,才能有效解决运动损伤、班级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等问题,一味淡化技术教学、减少课堂练习时间和运动量,会使学校体育教学失去其应有的功能与意义。

1. 4对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不够重视

体育理论知识是对体育实践活动的理性总结与概括, 对体育实践活动进行指导, 是体育的重要内容。以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为基础,才能正确理解体育,才能科学地进行个人体育实践活动。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学中,缺乏对体育理论知识的重视,体育理论课时数偏少,在体育理论知识内容的选择上,也多半是以项目技战术理论及规则与裁判法为主,缺乏体育锻炼基本常识与身体安全教育,没有达到体育理论教学的目的。

2.学校冬季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着眼点

2. 1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体育意识

现代新型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力、高度的创新意识,勇于接受挑战性。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实践体育教学内容,培养积极的社交能力,创新精神和能力。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冬季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必须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积极性,提高参与兴趣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日常体育项目中,田径、球类和绳操类是常用项目,在冬季体育项目教学中,可引入滑冰游戏、直排轮滑、健美操等运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丰富冬季体育课堂,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体育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参与冬季体育教学实践活动,提高自我锻炼的健身意识,知晓体育锻炼是人生中重要内容,进而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坚持终身锻炼的行为。

2.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陶冶情操

冬季受到气候影响,学校体育会适当减少户外运动时间,受到场地和器械的限制,一部分学生无法参与正常的器械训练中,课堂训练时间减少,无法完成体育课程目标。面对上述情形,学校体育教学可以在冬季引入健美操、跆拳道等训练项目,既可以增加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还能够增强学生坚毅的意志品质,陶冶情操。

3.冬季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滑冰课程是学校冬季传统的体育教学项目, 它对活跃冬季体育教学氛围,促进课外体育活动,起到主干体育教学作用,对普及冰上运动具有基础性教学与训练的作用。但较长时间以来,学校体育教师对冰上运动的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方面没有突破和创新,至使冰上教学显得有些单调和枯燥,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冰上运动的功能难以发挥。据2010年冬季体育课堂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开展速滑课和轮滑课程教学后,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交能力、意志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优势远远高于田径项目。

要想更好地发挥冬季体育教学内容的功能和作用,使之成为学生喜欢和开放性项目,学校体育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其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冬季体育教学实际,增加学生喜爱和刺激性较大的冬季体育项目,注意传统冬季项目与非冬季项目的合理搭配,适当增加滑冰和轮滑课程,将健美操、武术、跆拳道等体育项目合理搭配,适当增配冬季体育欣赏课,培养学生冬季体育情趣,陶冶情操。第二,改革教学方法。根据学生需求和个性特点,结合实践经验,增加集体教学与练习内容(根据教学对象水平增加集体滑时间或距离),适当增加竞赛和游戏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磨练意志及团队协作精神。

4.结论

改革冬季体育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通过冬季体育项目的学习,尝到体育的甜头和益处,进而影响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增强体育意识。学生的体育态度会影响他们对运动项目的选择,体育教师增加冬季体育项目种类,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参加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沈阳铁路机械学校;辽宁;沈阳;110036)

参考文献:

[1] 曾秀端. 影响学生毕业后体育锻炼的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 2):93.

第7篇

摘要:文章以现阶段高中篮球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俱乐部篮球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高中校园是否具有引入俱乐部的基本条件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分析了当前高中篮球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了传统培养模式的优势和不足。然后从政策引导,管理体制,资金筹措,软硬件建设等方面论证了俱乐部篮球人才培养模式走进高中校园的可能性。最后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以期达到提高学校篮球水平和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篮球俱乐部;人才培养;学校体育;高中

1研究对象

以现阶段高中篮球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俱乐部篮球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高中校园是否具有引入俱乐部的基本条件为主要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万方数据库下载、搜集、整理了大量与研究对象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在图书馆借阅了相关书籍,储备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2.2专家咨询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任务,走访了负责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一些优秀俱乐部的管理人员以及中学校园的一些资深教练员。得到他们悉心的指导,获取了许多宝贵建议和意见。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含义及作用

3.1.1 学校体育俱乐部概念

学校体育俱乐部是在学校的领导下,由教务部门直接领导, 体育部门参与管理,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职工以及社会人士,进行体育教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推广和开展大众体育项目,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繁荣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为目的的并能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体育组织。同时,它也是一种以学校体育设施、器材为基本依托,聘请专业教师、教练,提倡学生自愿参加的一种公益性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组织形式。[1]

3.1.2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作用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建立优化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投入和条件,提高了学校体育运动水平,增强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功能,为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开辟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的道路。[2]

3.2 我国现行的高中篮球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分析

3.2.1 我国现行的高中篮球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现行的高中篮球才培养模式比较简单,选拔一般是按照图(1)模式进行的。这种培养方式,有自身的有点,选材较为方便、简单,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和课余时间来进行体育训练。但是对队员平时除训练比赛以外的管理却比较疏松。

3.2.2我国现行的高中篮球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传统的高中篮球人才培养模式,对完成学校教育目标和为竞技体育提供后备人才有重要的作用,优点显著,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学校篮球队所涉及到的学生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面向全体学生,篮球运动员的选材比较狭窄。第二,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不完善甚至滞后,必然影响运动队的发展。第三,训练经费短缺。第四,教练员的训练积极性不高,部分教练员训练动机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第五,队员能够参加的高水平比赛机会比较少,运动员参赛水平不高。第六,训练与文化学习存在矛盾。

3.3 在高中校园建立篮球俱乐部的可行性分析

3.3.1 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为学校建立篮球俱乐部提供了机遇

体育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已经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教育改革。学校建立俱乐部正好与当前体育体制改革相呼应,它不仅适应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家对体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3.3.2 学校体育占有的资源是乐部成立的基础

在我国,学校属于教育部门领导,学校体育的发展占有很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学校体育占有丰富的体育场地设施等物质文化资源。据2004 年进行的第5 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 教育系统有558044个, 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3]②学校占有大多数的体育教育资源,比如进行体育活动的管理机构、规章制度、教练员等。

3.3.3 合理的管理机构与运行机制是建立俱乐部的保证

篮球俱乐部以促进篮球运动开展为主要目的指导组织会员进行篮球活动选拔优秀队员参加比赛并向高校学输送篮球人才。根据篮球俱乐部的培养目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鉴职业篮球俱乐部运营模式可以组建如图(2)的管理机构

俱乐部的权力机构是董事会,由学校,体育局,教育局共同组建,董事会设主席一名,主席以下设俱乐部经理两名,俱乐部共设四个部门分别为竞训部,外联部,宣传部,财务部。

3.3.4 多途径筹措资金为俱乐部的建立和运行提供了经费保障

经费问题一直是阻碍高中学篮球课余育训练的主要原因之一。篮球俱乐部成立以后,俱乐部可以通过申请国家体育彩票福利基金,体委、教委下拨基金,企业赞助,会员缴纳会费,场地租赁等途径获得充足的训练与比赛经费,从而组织或者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

3.3.5 完善的体育场地、器材以及专业的师资力量为组建俱乐部提供了物质基础

场地和设施资源是体育俱乐部的重要资源,它不仅是体育俱乐部开展活动的条件和基础,也是影响中学生参加俱乐部活动的重要因素。在我国高中校园供篮球运动利用的场地和器材还是比较丰富的,科学合理的利用完全能够满足俱乐部成员训练以及学生篮球教学的使用。

俱乐部的教练员(体育教师) 是训练竞赛的最终实践者,在高中校园,因为体育特长生升学的需要,都会有一支有较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特别是篮球项目在学校开展较早也较为普及,教练员积累了大量的训练、比赛经验,绝大部分教练员都有相关的专业背景,这就为篮球俱乐部展开训练与比赛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证,另外,篮球俱乐部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聘请一些高水平的教练、专家为其训练、比赛做更为科学系统的指导。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高中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状况,可以看出现有的篮球人才模式存在较多的弊端,比如管理混乱、训练不科学、经费紧张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培养模式必须进行创新。借鉴职业俱乐部和社区体育俱乐部成功的经验,在高中建立篮球俱乐部,让俱乐部走进校园是行得通的。

4.1.2 俱乐部人才培养模式走进高中校园是“体教结合”的探索和创新,从长远来看,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一定会适应时代的进步,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4.2 建议

4.2.1 选择优秀的管理人员到俱乐部担任职务,改变旧的、落后的管理体制、不断学习新的管理、开发、运营理念,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有丰富经验的的管理队伍和一套符合本俱乐部实际情况的运行体制。

4.2.2 拓宽经营范围和渠道,并将开发内容、品种结构学化、合理化。注重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有机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并重,加大对俱乐部的宣传工作,创造品牌效应,创造社会价值,为俱乐部提供雄厚的财力保障。

4.2.3 引进优秀人才。主要包括优秀的体育苗子的选拔以及优秀教练员的聘请,提高俱乐部队员训练竞赛的水平,达到为高一级篮球俱乐部或者大学队伍输送优秀人才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曲宗湖,杨文轩.课业体育新视野[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1.第一版.

第8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训练;运动技能迁移;应用

体育教学与训练中,一种运动的学习对其他运动产生影响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种迁移表现在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等运动学习的各方面,只有正确的运用这种迁移,才能提高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效率。

一、运动技能的种类

1、正迁移

正迁移是指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运动的学习产生的正向促进作用。例如,掌握了篮球技术手球学习难度就会降低;脚背正面踢球技术的掌握对脚背外侧踢球具有促进作用;掌握了跳山羊,很快就学会了跳箱技术。

2、负迁移

负迁移是指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运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阻碍作用。例如,会骑三轮车的人在学习自行车时就会比完全不会骑车的人更难,因为三轮车的平衡技术给自行车的学习带来了干扰,阻碍了自行车平衡的掌握,但是,负迁移不是永久的,它是可以通过锻炼来消除的[1]。

3、零迁移

零迁移是指前后所学的两种运动几乎没有任何关联性和相似性,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二、运动技能迁移的方式

1、运动与运动之间的迁移

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的运动技能的学习具有影响,例如,掌握了单杠屈身上技术对双杠杠端屈身上的学习和掌握具有促进影响。

2、语言与运动之间的迁移

运动前的语言训练对实际运动技能的掌握具有促进作用,例如在运动前用语言训练见到不同的肢体信号做不同的对应动作,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经过这种语言训练的人会比未经过训练的人反应更快,学习和掌握速度也会大大提升[2]。

3、两侧迁移

两侧迁移是指身体任何一侧的训练都会对另一侧造成影响,例如,通过对左手的训练,右手的技能也得到提高,这种迁移也可以表现为一侧手的训练对同侧或另一侧脚的影响、一侧脚的训练对同侧或另一侧的手或脚的影响。通常,这种迁移在对称部位表现的最明显,但优势侧对劣势侧的影响要大于劣势侧对优势侧的影响。

三、运动迁移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正确应用

1、对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进行巩固练习,注意两种技能的学习间隔

为提高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效果,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已学内容的巩固,只有对原有技能掌握熟练,才能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正迁移的作用,同时,一种技能巩固程度越高,越不容易发生干扰,若原有运动技能没有彻底巩固,在新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就很容易受到原有技能的干扰,导致混乱,对两种技能的掌握都有阻碍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两种运动学习的间隔时间,通常要在第一种技能掌握程度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情况下,再进行新技能的学习,避免互相干扰[3]。

2、加强对运动技能概念的精确,提高学生对运动的理解能力

运动技能的概念反映出运动技能的内部规律,对运动技能概念的精确化,有利于学生清楚的判断不同技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而有效利用原有技能的练习方法和动作要领,并避免受到已学技能的干扰,确保学生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实现运动技能的正迁移。

3、利用对比分析的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法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已学的运动技能与新学的技能的目的、方法、要求、条件等因素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不同运动技能的全面理解,避免不同技能学习的互相干扰。教师在运用对比分析教学方法时要根据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实际情况和不同运动技能的性质进行调整,才能确保教学效果[4]。

4、对教学和训练成果进行评价测试

为了保证教学训练的过程中的效果,体育教师或教练要及时对设定的训练计划和练习方法进行迁移测试,通过在体育比赛中观察学生或运动员对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受运动技能迁移的影响情况,作出评价并进行有效调整。

四、运动技能迁移应用原则

1、明确技能间的相似性和关联性

学生通过明确运动技能之间的相似性和内在关联性,可以发现并运用一般运动的模式,更容易的开展新运动的学习,实现不同技能间的快速正迁移。

2、运用语言线索引导正迁移的产生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新学技能中与已学技能相似的动作要领和运动模式进行反复多次强调,加强学生的印象,引导正迁移的快速产生。

3、加强模拟训练

对于复杂、具有危险性或设备条件受限的运动技能,体育教师要利用模拟训练的方法实现对训练程序的迁移。

五、结语

体育训练中的运动技能迁移现象十分普遍,这种迁移即可能是对新技能的学习有促进作用的正迁移,也有可能是对新技能的学习产生干扰的负迁移,因此,体育教师或教练要利用各种方法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巩固,同时要控制不同技能的学习时间,以此来确保运动技能的正迁移,避免互相干扰,提高教学和训练效果。

作者:侯喆 单位:杨陵区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黄亚忠.运动技能迁移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10):86-86,87.

[2]陈仁伟.运动技能学习理论在田径跳跃类项目教学训练中的应用和启示[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6):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