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1 10:37: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学检验的地位及作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要]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技术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是我国近20年内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医学应用技术学科,今后必然会在临床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阐述了检验医学的概念、发展史、发展现状及趋势,同时检验医学未来发展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要提高检验者的素质,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
[关键词]检验医学;发展现状;趋势
作者:孔琳,翟自霞(河南科技学院医院,河南新乡453003)
检验医学作为临床的辅助科室之一,在临床诊断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检验技术不断更新,目前国内各级医院的检验科,在许多检测项目上都实现自动化,检验项目种类也从60年前的百多项,发展到目前的近千项,为临床医学提供了大量有意义的检测结果。现在检验医学已经成为我国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1检验医学的概念
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技术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及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包括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微生物学及检验、免疫学及检验、血液学检验、寄生虫学及检验、医学统计学和实验室管理等,涉及多个专业和跨专业学科领域。检验医学主要是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所出的数据帮助临床进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越来越多先进的新技术将应用于检验医学。
2检验医学的发展史
自从18世纪雷文霍克用自制显微镜看到了细菌,细菌学这门新兴科学开始萌芽,并对病原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相继有了新的认识,建立了免疫学和传染病学等新的概念,先后形成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19世纪20年代开始,生物化学也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对人体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无机盐、酶等物质的代谢,以及能量转换进行了深入研究,创立了生物化学基础理论和人体各种化学物质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20世纪初,生物化学家对血液分析、蛋白质化学、免疫化学及营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超微结构在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血液细胞学、病理学、人体寄生虫学均逐步地发展成为基础医学。20世纪20~50年代我国检验医学发展缓慢,当时只有屈指可数的医学检验室,如北京协和、湖南湘雅等医学院校,但无一定的组织模式,大多分布在几所高等医学院校的教研室内。解放初期,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为初级技术,且仅4000余人,解放后因条件限制,其技术水平仍然较低。1958年国产的581型光电比色计和20世纪60年代初生产的62型分光光度计的问世,为检验医学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9年,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同年原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在WHO的支持下成立[1],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质量管理,有力地推动了检验医学的迅速发展,各医疗院所普遍建立了检验室,相关检验仪器、各种化学试剂均有所增加,检验质量与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也迅速提高。2001年原卫生部人事司正式确立检验科为临床科室,正式设立各级检验医师的岗位,明确规定检验医师必须通过全国医师资格统一考试获得医师资格,并根据有关规定检验医师应参与临床诊疗工作。2003年10月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在北京成立,代表着我国检验医师队伍的管理向国际化、标准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检验医学在临床中的地位和作用
医学检验为临床疾病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提供全面、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数据,是诊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衡量一个医院综合实力的高低,很重要一方面就是看这个医院检验水平的高低、项目的多少以及检验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否先进。另外,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提高,检验项目不断增多,为医院带来的收益也越来越多,检验医学这一学科及相关部门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4检验医学的发展现状
4.1检验人员结构和素质不断提高
从80年代起,一些医科大学开设了检验专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开设检验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培养了大批检验人才,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在人才培养、学科定位及培养目标等基本完善,培养相关专业人员的目标已明确,具有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博士等高学历的专业人员逐年增加,人员总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4.2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各大医院的检验科都分成临床检验、生化、微生物、免疫等几个相对独立的机构,相应的质量控制都日益完善,各学科都能相互协作,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各个检验工作都得到了发展,而且实验室技术不断提高和质量管理体系逐渐趋于国际化标准是检验医学发展的一个进步和趋势,同时也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4.3检验技术和设备不断发展
4.3.1临床检验血常规、尿常规的化验分析都采用全自动分析仪器,告别了手工时代,既节省了病人的等待时间,又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
4.3.2生化检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生化检验也从手工时代逐步过渡到半自动再到全自动,实现了样品处理、加试剂反应、检测反应物、数据处理等连续自动化。检测项目也从单一到多元化,如心肌损伤除了检测AST、CK、CK-MB这几项常规的项目外,又增加了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检测指标。血脂的检测由常规的检测项目胆固醇、甘油三酯增加到现在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和脂蛋白a等。糖尿病人的化验项目从单一血糖检测发展到糖化血红蛋白等新指标。
4.3.3免疫学检验临床免疫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发展速度很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传统经典的手工方法已被先进的流式细胞术替代,目前可检测T细胞、活化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多种细胞因子等;肿瘤因子的检测从定性发展到定量,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及各类糖链抗原等的检测;妇幼检测系列如女性性激素、产前筛查、不孕不育检测等,自身免疫项目如抗核抗体及肝病、糖尿病的自身抗体等的测定,均对临床诊断疾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4.3.4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对病原体的培养和鉴定技术经过不断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现在基本能做到标准化、微量化、自动化和系列化,提高了对细菌病原体诊断的敏感性,同时缩短了测定时间,也减少了误差。此外,许多病原体的快速检测也有一定的发展,如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支原体等,为病人病情诊断提供便利。
4.3.5血液学检验临床血液学的检测主要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研究血细胞形态学、生化学、生理学、免疫学及遗传血液学、血流变学。根据循证医学的理论,以凝血常规测定替代了凝血时间,不再使用以往落后的出、凝血时间测定方法,此外,血小板、内皮细胞、抗凝、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分子标志物的广泛应用,利于出血及血栓栓塞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4.3.6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它促进了由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的发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不断发展与改进的同时,带来了许多新技术,它与免疫反应结合后,形成了免疫PCR技术,既有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又有PCR技术的高灵敏度,是现在最敏感的检测方法,避免了PCR技术只能用于检测DNA或RNA的弊端,适合所有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是免疫分析方法的一项进步,目前已广泛用于如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感染性疾病、疗效评估、法医学、肿瘤研究、基因治疗和产前诊断等。
5发展趋势
5.1实验室标准化
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实验室标准化是必须的,一个是在管理方面越来越标准、规范,另一个是检验结果越来越准确,为临床提供可靠结果。严格按照检验体系认可的准则及要求,可以建立更加合理规范的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5.2实验室质量控制
任何化验项目的检测,质量控制都是实验室的重要内容。由于不同实验室的检测仪器不同,仪器、试剂生产厂家不同,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同等许多因素都会使检验结果不能一模一样,为了尽量减少误差,给临床医生和病人提供比较准确、统一的检验结果,质量控制尤为重要[2]。全面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是标本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和分析后的质量评估3个主要过程的质控[3]。这3个环节中,任何1个都是重中之重,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每个实验室都要建立各自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控制在可知范围内,保证结果的可信度。
5.3实验室自动化、信息化
实验室大规模自动化仪器的使用,是未来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而且随着社会信息化,计算机技术与机器二者结合使得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种计算机和网络带来的信息化,使得各个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建立起室与室之间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检验质量的准确化,使检验结果更可靠,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信息。
5.4实验室人员的专业化
检验医学发展迅速,分工越来越细,各种新技术、新设备不断问世,只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检测,因此高学历的专业人员是目前发展的主要趋势。
总之,随着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检验医学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技术,专业人员应当努力学习、把握机遇,树立全面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推动检验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曦,金家责,王跌.我国检验医学专业现状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072-2073.
便秘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有40%~65.38%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可伴有便秘的症状,尤以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2周内最为多见[1]。便秘的发生不仅影响脑卒中的康复及转归,有时因排便过度用力可导致腹内压、颅内压增高,诱发心脏猝死、脑疝而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健康指导方法干预脑卒中患者,以观察对便秘发生产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31例均系200701~200906收住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并且经头颅ct或mri证实。男82例,女49例,年龄41~88岁,其中缺血性卒中98例,出血性卒中3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1例,平均年龄(63.5±10.2)岁,观察组69例,平均年龄(64.4±10.7)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卒中类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便秘评定方法:依据rone ⅱ标准[3]。符合以下6项中的2项或2项以上者视为便秘:(1)>1/4的时间有排便费力;(2)>1/4的时间有粪便呈团块或硬结;(3)>1/4的时间有排便不尽感;(4)>1/4的时间有排便时梗阻感;(5)>1/4的时间有排便需用手法协助;(6)每周排便<3次。不存在稀便,也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1bs的诊断标准。
1.2.2 便秘情况记录方法:从患者入院第2天开始,持续观察15d,记录患者每日排便情况。
1.2.3 干预方法:对照组按神经内科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按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外,采取系统的健康指导措施。(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心理状况、饮食习惯、自理能力、有无习惯性便秘等。(2)心理指导,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病情对患者的心理产生的影响,有的放矢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以免因恐惧、焦虑心理,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作用减弱产生便秘,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便秘的危害,以及预防便秘对疾病康复的意义等,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与配合。(3)饮食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合理膳食的意义,对于神志清能进固体食物的患者给予富含营养含渣和高纤维膳食,如糙米、豆制品、红薯、新鲜蔬菜(韭菜、芹菜、萝卜、油菜等)、水果(香蕉、梨)等。鼻饲者给予豆浆、牛奶、米汤、菜汁、果汁,每日果汁400ml左右,以保证营养、水分摄入。鲜梨汁对卒中后便秘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且食用方便,不良反应少,易被患者家属接受[4]。除急性脑水肿高峰期外,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ml,以缓解利尿药、脱水剂应用所致的组织脱水。用蜂蜜(30g)、精盐(2~3g),加入300~400ml温开水调匀,每天早晚各服1次,以达到润肠作用。(4)培养定时排便习惯,平时有便意,应立即排便。每天早餐后半小时提醒患者排便,即使无便意,也安排患者自行排便或床上排便10~15min。(5)按摩疗法:患者取仰卧位操作者用掌根在患者脐周顺时针方向由内向外,范围含盖整个下腹部(包括脐周穴位及升、横、降结肠体表投射部位),力量适中,以促进肠蠕动。方法:2次/d,10~15min/次,在早餐前、早餐后2h或便前20min进行。
1.2.4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健康指导干预,观察组69例,患者中发生便秘16例(23.2%)与对照组比较30例(48.4%)差异有显著意义,(χ2=9.10,p=0.003)。 见表1。表1 2组患者发生便秘情况比较 注:经χ2检验,χ2=9.10,p=0.003
3 讨论
脑卒中病人因脑功能受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直肠对内容物彭胀的感觉减退,正常排便反射受到破坏,以及病情影响;呕吐、脱水剂、利尿药应用;因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限制病人活动,绝对卧床等使肠蠕动减慢;膳食中缺少纤维素及水分;住院环境改变及不习惯床上排便等均易发生便秘。长期卧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生便秘的比例率达90%以上[5]。通过健康指导护理干预的方法不仅可有效减少便秘的发生,更重要的是通过减少因排便过度用力,腹压骤增,屏气等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如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卒中猝死等。本观察结果显示,通过一系列干预观察组便秘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在入院第1天通过评估患者情况。以及心理指导、饮食护理、培养定时排便习惯及腹部按摩等方法的护理干预,不仅减少了便秘的发生而且对脑卒中的康复和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作用[6]。
【参考文献】
[1] 张思超.便秘在脑病发生学中的地位及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5):294295.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3] thompson wg,longstreth gf,drossman da,et al. functional bowel disordrs and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j].gut,1999,45(suppl 2):4347.
[4] 苏永静,张小燕,吴婉玲,等.饮用鲜梨汁对卒中后便秘的预防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680382.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b)-150-01
脑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也是一种多危险因素的疾病,随着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社会因素与脑出血发生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脑出血与正常人的生活事件、A型性格评定等方面进行对照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点,为脑出血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07年 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出血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的标准并经CT 证实,共76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43例,年龄38~80 岁;正常对照组,共7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遗传史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本研究采用张伯源主持修订的,适合我国的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2]。该问卷由60个条目组成,包括二个部分:“TH”(time hurry)25题,反映时间匆忙感、时间紧迫感和做事快等特征;“CH”(competitive ,hostility )25题,反映争强好胜、敌意和缺乏耐性等特征。生活事件量表:本文采用的是由杨德森、张亚林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s scale,LES)[3],该量表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敏感性,由48条我国较常见的生活事件组成。
1.3 评定指标
①TH分、CH分及行为总分,后者即为将TH分与CH分相加。行为总分高于36分时视为具有A型行为特征;行为总分在28~35分之间时,视为中间偏A型行为特征;行为总分在19~27分之间时,视为极端中间型;行为总分低于18分时视为具有B型行为特征。TH分和CH分分别为将各自25道题评分累加即得。②评定指标为生活事件的刺激量,其中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即是全部好事刺激量总和,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即是全部坏事刺激量总和,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即是正性和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的总和[4]。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选用t检验。
2 结果
2.1 脑出血组与对照组A型行为类型评定结果比较
脑出血组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脑出血组和对照组1年内事件刺激量比较
脑出血组负性刺激量、总刺激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国内外研究表明,精神心理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5-6]。A型行为具有明显的时间紧迫感和争强好胜;另一类是缺乏时间紧迫感和回避竞争,称为B型行为者。本研究显示,脑出血患者行为总分均高于正常人,说明脑出血患者更趋向于A型及偏A型性格。本研究同时表明,脑出血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和生活事件总刺激量明显增高,说明负性生活事件引起的情绪变化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诱因,尤其是这些生活事件引起的愤怒、紧张和焦虑等情绪使大脑皮层功能发生变化,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糖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最终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综上所述,负性生活事件产生的情绪可能引发或加重脑出血的病情,负性生活事件多发如缺乏亲人和社会交往、情绪不稳定等均是脑出血发病危险因素,这与国内文献报道结果相符[7]。因此,在综合防治脑出血时,除了控制其生物病因,还应调整情绪,加强心理治疗。对A型行为类型倾向的患者,我们要对其不良性格进行分析和改造,指导其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行为,避免精神紧张,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人际关系,从而减轻和释放负性情绪,增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和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这将起到预防和控制脑出血的发生和促进康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兆苏.我国多省市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监测(中国MONICA 方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1) :6 - 11.
[2]陈力.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76-177.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1-106.
[4]Mekevitt C, Luse A, Wolfe C.The unfortunate generation: stroke survivors in Riga, Latvia [J].Soc Sci Med, 2003, 56(10): 2097-2108.
[5]尹文刚,杨文娟.心理应激与相关心理疾病的发生和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14-2515.
[6]叶志荣,杨菊贤.冠心病、高血压与心理障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4:313-315.
[论文摘要]数字化医院这一概念已日渐发展和成熟,国内许多医院在数字化建设方面都作了积极的尝试,但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发人深思,尤其体现在开发模式上。本文对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分类和建设方法进行详细比较和研究,以进一步明确数字化在医院建设中的作用。并认真回顾国内外医院数字化建设的概念、类别和现状,深刻剖析了中国医院数字化的发展历程和建设策略。
现代数字技术和电脑信息处理技术现在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它帮助人们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工作着。在医疗卫生领域,它也逐渐扮演起重要的甚至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也对医院通_过数字化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为了进一步明确数字化在医院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将认真回顾了国内外医院数字化建设的概念、类别和现状,以阐明该项工作在医院管理和建设中的作用。
1 数字化医院的概念
上个世纪末,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概念首先在IT行业被提出。20世纪90年代初,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出现了数字化医院(Di#tM Hospital)的雏形。由于起步时间还不长,目前国内外对于数字化医院的理解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一些专家用广义和狭义来定义“数字化医院”。
1、狭义概念:指利用网络及数字技术有机整合医院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实现医院所有信息最大限度的采集、传输、存储、利用、共享,并且实现医院内部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和业务流程最大限度的优化的高度完善的医院信息体系。
2、广义概念:指由医院与医院间、医院与社区间连接构成的区域性的数字化医院服务体系。即在狭义数字化医院的基础上,加上了与之配套的多层次网络连接,从而实现在一定区域内的零距离医疗卫生服务。
随着“数字化医院”这一概念的日渐发展和成熟,逐渐形成了由数字化管理(Digital Supervisal)、数字化医疗(Digital Treatment)和数字化服务(Digital Service)构成的现代医院经营和管理模式。建设数字化医院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它不仅需要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计算机科学,而且还需要利用其它学科的成果。作为技术核心的计算机科学,包含了大型数据库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模数转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同时,由于涉及卫生领域,因此还需要运用临床医学、药理学、检验学等知识和成果;除此之外,数字化建设还必需依赖管理科学和其它社会科学,如运筹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数字化医院建设将整合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服务为内容”、“以管理为抓手”的理念。它最突出的优势是能够高效整合和聚集能为病人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因此,医院数字化的建设和发展将对卫生服务有质的飞跃产生重大影响。
2 国内外医院数字化建设之现状
在世界上,数字化医院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前沿课题。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已建成了无纸化、数字化医院~马来西亚中央医院(Se-layang医院)。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罕市,全球最大的医疗保健供应商HealthSouth公司与Oracle公司合作,投资1.25亿美元,筹建一所完全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医院。
近年来,随着国内整体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医院开展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和力度也提高很快。许多医院数字化建设方面都作了积极的尝试。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病人可通过网络挂号或预约医生、在做完检查后,诊治医生会通过网络调出检查结果,患者可以通过计算机向医生进行健康咨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药库、药房、病区、门诊收费、住院以及门诊医生站系统以及检验信息系统已投入使用。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在小范围尝试应用PACS系统。新山子石油化工总厂职工医院用4年时间建设了医院计算机综合集成系统,包括医疗信息管理、数字化影像、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等8个子系统。福州总医院自1998年推广应用“军字一号“高级版,1999年实施了检验联机管理、手术管理、血库管理、膳食管理和临床医生工作站等系统。2000年又投入建设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实现全院性医学影像网络并实现院内无片化管理。2001年开发了门诊诊问医生工作站。除此之外,在北京、广东、大连等省市的多家医院在开展数字化建设方面也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3 常见的医院数字化系统包括:
1、医院信息系统(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就是应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高科技手段对医院内大量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的现代信息系统,它能提供全院的经济运行状态、医疗质量状态、工作质量状态等等,以及获取各部门的信息反馈,从而使各部门的管理者进行计划决策、组织实施、协调控制。HIs是整个应用系统的主干,也是数字化医院的数据中心,起到了整合其它辅助系统的作用。
2、临床信息系统(CIS,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
CIS主要目的是实现医院电子病历的全程管理。主要解决以下问题:电子病历的法律地位及技术标准;全程实现电子病历的业务流程标准;表格化医学文档标准格式;建立医学字典库集;国际系统医学术语(sNOMED)的改造和汉化:医学术语汉字输入法研究。临床信息系统(CIS)主要包括:门诊和病房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ERP)、图像储存和传输系统(PACS)、检验信息系统(LIS)、放射科信息系统(RIS)、危重病员监护系统(CCIS)等。
3、其它系统
(1)医院财务系统(FIS,Financial Information System)
它导入HIS中采集的诊疗收入和成本支出数据。集成标准化财务分析系统,正确评估医院的资金运作状况。
(2)医院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System)
IDSS由定量分析为主的决策支持系统和定性分析为主的专家系统结合组成。IDSS以模型库系统为主体,其模型库中包括数学模型、数据处理模型、图形模型等多种形式。涵盖医院的管理、医疗、科研等多种内容。IDSS将多个广义模型有机组合起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挖掘,使其辅助决策能力从运筹学、管理科学的单模型辅助决策发展到多模型综合决策。通过IDSS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客观、详尽的决策帮助。
4 我国数字化医院建设中的若干思考
回首中国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历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与其他医院一样的共性问题,发人深思。从TT行业中流行的开发组织模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委托开发、二是联合开发,三是自主开发。目前。我国大多数三级甲等综合性大医院采用的HIS开发组织模式都是提需求、出资金,委托软件开发商进行开发。实践证明在一些大型医疗机构中采用这一做法是相当不成功的。
随着卫生改革的逐年深入,医院对HIS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断增加新的需求,包括医教研工作职能结构的变化、医保政策的变化、医教研数据统计分析的变化等等。各个医院中运行的HIs基本上还是处于手工管理计算机模拟化的方式,尽管有些分析统计的数据,但还是只限于局部的、事后的分析。HIS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应付每月向医保局上报AB报表,应用水平不高,与HIS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没有充分发挥HIS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究其原因,HIS是MIS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不同于其它行业的MIS 开发,HIS有着强烈的医疗卫生行业自身特点,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需求不确定性:由于医疗卫生行业正处于改革、调整期,由此导致需求不断的变化是HIS开发中遇到的最大困难。(2)医院内各部门间协调困难:HIS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要求各部门之间要有高度统一、严格规范和大协作的精神。
摘 要:目的 探究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诊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检查,观察组患者实行放射检查技术检查,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进一步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相关生命体征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观察组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临床急诊实行放射检查技术检查的效果良好,诊断符合率高,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领域中使用及推广。关键词:放射检查技术 临床急诊 应用价值现代社会疾病类型相对较多,大多数急诊患者病情演变发展速度较快,一旦错失最佳检查时机则难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无法弥补的精神损失。即便常规检查能排除部分急诊患者其他病情可能性,但也存在误诊漏诊的可能,同时,检查期间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也会造成心率或血压等指标始终处于波动范围,延长总体检查时间[1-2]。随着急诊患者的日益增多,其他检查方法无法得到有效应用,难以充分发挥其诊断作用,目前,放射检查技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检查结果。鉴于此,本研究探究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诊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检查,观察组患者实行放射检查技术检查,男34例,女26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7.31±0.82)岁,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3.81±1.52)h,本研究患者与家属均知晓并签署知情书,了解试验基本流程及具体内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法1.2.1 对照组实行常规检查,即:医务人员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如呼吸、脉搏、血压及体温等,进一步开展相应的常规检查工作。1.2.2 观察组行放射检查技术检查,即:医务人员耐心解答患者内心疑虑,介绍放射检查的具体流程,重点说明放射检查的安全性及无痛性,消除患者心理层面的恐惧感及紧张感,提前检查各种放射仪器,预防检查期间出现各种故障,待患者进入检查室后综合考虑患者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如CT检查、造影检查及X线检查等,检查期间需遵循放射检查流程中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1.3 观察指标(1)记录两组患者诊断期间相关生命体征指标水平情况,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压血氧饱和度(Sp O2)。(2)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HR、SBP、DBP及Sp O2)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诊断符合率)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诊断期间相关生命体征指标水平比较在HR、SBP、DBP及Sp O2各项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诊断期间相关生命体征指标水平比较(±s)2.2 两组诊断符合率情况比较本次6 0例患者,经临床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肝脏损伤14例(23.33%)、脾脏损伤10例(16.67%)、肾脏损伤8例(13.33%)、皮下气肿6例(10.00%)、肋骨骨折11例(18.33%)、胸腔积液8例(13.33%)、腹腔积血3例(5.00%)。经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肝脏损伤12例(20.00%)、脾脏损伤8例(13.33%)、肾脏损伤6例(10.00%)、皮下气肿5例(8.33%)、肋骨骨折8例(13.33%)、胸腔积液6例(10.00%)、腹腔积血3例(5.00%);符合48例,符合率为80.00%。经放射检查结果显示:肝脏损伤14例(23.33%)、脾脏损伤10例(16.67%)、肾脏损伤8例(13.33%)、皮下气肿6例(10.00%)、肋骨骨折11例(18.33%)、胸腔积液8例(13.33%)、腹腔积血3例(5.00%);符合60例,符合率为100.00%。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临床工作实践发现,由于急诊患者疾病变化相对迅速,其疾病类型趋向多样,客观上要求医务人员把握诊疗时机提高检查准确性,便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特别是临时休克、心肌梗死及心脏骤停等常规疾病[5-6]。一旦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常规检查方法能利用指标波动幅度确诊出大多数急诊疾病,但患者诊断依从性相对较差,可能造成误诊漏诊等情况,无法保证治疗及时性和准确性。常规检查对于患者配合程度的要求相对严格,一旦患者处于昏迷或意识模糊的状态或智力行为遭受各种因素影响难以配合检查活动时则无法保证检查有效性。同时,急诊少部分患者疾病诊断期间可能出现恐惧害怕等心理问题,难以开展后续检查,直接影响检查结果。而放射检查技术能妥善解决上述方面问题,其应用优势相对明显,占据着临床急诊检查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此外,放射检查技术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检查安全性[7-8]。放射检查技术分辨能力较强,能清晰展示病灶位置的血液供应情况,便于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近年来,随者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医疗技术水平日趋成熟,医疗放射检查取得令人满意的应用效果。选择放射检查技术前需告知患者所有注意事项及禁忌事项,优化检查流程减轻疼痛程度,促使患者检查期间心率及血压等各项指标始终处于平稳状态,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及信任。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观察组血压血氧饱和度(Sp O2)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放射检查技术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保持其生命体征始终处于平稳状态。由于疾病检查期间预防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影响检查效果,选择放射检查技术时综合考虑患者身体的基本情况,主张全面分析过往病史及用药状况,确保患者疾病检查的适应性,便于选择出科学有效的诊断方法,大幅度提高疾病及全身各个状况的诊断准确性。同时,放射检查技术主张提前告知患者检查期间可能遭遇的各种问题,提前进行健康宣教,大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检查方法与放射检查技术相比,放射检查技术实行后患者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放射技术检查的应用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相似[9-10]。同时,放射检查技术主张提前告知患者检查期间可能遭遇的各种问题,提前进行健康宣教,大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11-12]。放射检查技术往往明确要求患者12 h内不得进食,避免食物作用直接影响总体检查效果,检查期间也需严格遵循检查流程,尽可能先检查外部状况再检查具体病症变化,着重强调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情况,对于保证检查效果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检查前医务人员要嘱咐患者不得进行剧烈运动,尽量保持各项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总而言之,现代疾病类型日趋多样化,大大增加急救急诊的工作难度,而合理、科学地在临床急诊工作中使用放射检查技术,能够了解、判断患者的病情,为进一步的急诊诊疗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依据。综上所述,临床急诊实行放射检查技术检查的效果良好,诊断符合率高,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领域中使用及推广。参考文献[1]蒋榴芬.DR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97-98.[2]青杨,张艳君.DR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6):82.[3]张艳君,青杨.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2):68.[4]沈国洪.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102-103.[5]高艳.急诊腹痛患者行放射检查技术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4):113-114.[6]朱昆明.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4):15-16.[7]杨捷.临床急诊护士人文关怀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C].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上海市护理学会:上海市护理学会,2019:1011-1012.[8]贾新朝,赵义辉.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6):98.[9]吴瑞强.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J].智慧健康,2019,5(23):6-7.[10]李雄伟.急诊检验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6):893-894.[11]张建毅.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8):109.[12]沈国洪.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102-103.
关键词:案例教学;反垄断;案例设计
一、案例教学在经济法课程的重要性
自哈佛大学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以来,全世界的教育学家广泛关注案例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基础性研究和实践运用。在教育学家的推动下,案例教学法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作为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形式,近些年来,它在我国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专业教学中得到了广泛采用。笔者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离不开案例教学法的适用。
(一)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我院的教学安排中,经济法课程开设于第六学期,也就是大三的下学期。在这个时期,学生思想动荡,受到外界干扰的可能性最大,学习氛围淡薄。虽然经济法课程是一门考试课,在考试的压力下,学生的学习态度普遍端正,但过于抽象化的教学是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形象生动的案例,会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专注于老师的讲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更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经济原理。选取新近发生的真实事例,即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长了学生的见闻,更给了学生开阔的视野。在教学中,大量使用案例辅助教学工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的参与感。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
法学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学生如果仅仅知道我国的法律法规是如何规定的,这是远远不够的,在“知”的基础上,还要会“用”。面对具体的案件,学生要学会运用法律法规进行解决和处理。在案件中,涉及的情况纷繁复杂,要在复杂的案情中发现纠纷焦点,从而正确适用法律。这就要求学生形成独立的法律思维,在复杂的案件中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经济法课程涉及大量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所以在学习相关法律规范时首先要掌握一些经济名词。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者通过一些案例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
(三)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课堂上使用案例辅助教学时,笔者一般将基本案情以文字形式展现在幻灯片上,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阅读案件、分析案情并组织自己的答案。时间有限,所以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快速阅读能力。要在复杂的案情中尽快发现纠纷焦点,所以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根据纠纷焦点分析案情,所以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解析能力。在学生根据案情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结论后,如何运用专业的法言法语来组织自己的语言、展示自己的立场,又成为学生要面临的一大挑战。所以案例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压力和动力之下提升学生在同学们面前发言的胆量。
二、案例在反垄断专题的使用
基于案例教学的重要辅助作用,笔者在介绍四种垄断表现形式时,会经常结合案例进行分析。笔者以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为例,抛砖引玉介绍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案例。
(一)引导案例———标准石油和电信改组
在讲述正文前,首先介绍二个引导案例。第一个是标准石油垄断案。在这个案件中先介绍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国的形成,然后分析标准石油在炼油、输油方面的市场地位及其垄断表现行为,最后阐述美国政府花费11年完成的拆分———将标准石油拆分为34个公司。这个案件告诉同学,即便是标榜“自由和民主”的美国,也一直密切关注着垄断企业的市场经济行为,因为垄断企业太容易对民主经济和民主政治形成挑战了,例证之一就是洛克菲勒的一个孙子曾任美国副总统。笔者在介绍完美国的垄断情形后,介绍了我国的垄断情形———行政性垄断和公用企业垄断较多。第二个案例是电信改组,从“政企分开”开始笔者围绕着电信的数次改组,介绍数次改组的改革背景和市场结构,通过师生互动阐述对消费者的影响。同时介绍联通的形成、所遭遇的歧视及其对移动的挑战,了解垄断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二)辅助案例
笔者在本次专题讲授中的重点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四种表现形式。在介绍这五种表现形式的概念后,通过一些辅助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说明四种表现形式对竞争者、对消费者、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1.洁玉公司低价倾销案。
这个案件主要说明垄断企业不正当的价格行为。不正当的价格行为包括低于成本销售商品以排挤竞争者和凭借市场支配地位高价销售商品以获取垄断利润。洁玉公司为了打击竞争对手,与君子兰公司打价格战,直至低于成本销售商品将君子兰公司拖垮,然后再提价来弥补亏损,完整展现了大型公司对中小企业的排挤和掠夺。
2.苹果售后差别对待案。
这个案件主要说明市场支配地位企业的差别对待行为。差别对待行为是指市场支配地位企业没有正当理由,针对条件相同的交易对象,在销售价格、订金条件、供给配件、交货时限等方面给与不同的对待。苹果手机在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以换代修,整机更换包括后盖,而在我国,整机更换不包括后盖,如更换后盖要加收500元。这是典型的跨国企业针对我国消费者的歧视。
3.火车订票占线扣费案。
这个案件主要说明市场支配地位企业的强制交易行为。在我国很多行业特别是公用企业经常会违背消费者的意愿强制消费者与自己进行交易,或者强制消费者不与自己得竞争者进行交易。在开始火车票电话订票时,很多消费者为了购买火车票拨打订票热线。由于线路有限,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得到占线信息,但仍然要按照市话标准收取了费用,经常有消费者拨打三四十次,也就意味着反复扣费,
4.卷烟销售搭售案。
这个案件主要说明市场支配地位企业的搭售行为。搭售行为往往由在某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地位,如产品性能十分卓越、不可替代,产品销售渠道单一、没有其他来源。这些垄断企业违背消费者的意愿搭配销售商品,让消费者被迫购买自己不想要的商品。我国卷烟行业曾发生过多次卷烟销售搭售行为,许多烟酒经销商从烟草专卖局购买卷烟时,都要搭配购买一定数量的滞销卷烟。
(三)总结案例———奇虎360诉腾讯垄断案
(1.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部,广东 广州 510282;
2.韶关学院 学报编辑部,广东 韶关 512005)
摘 要:统计比较2010~2014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的来源文献量、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H指数的变化,结果显示2009~2013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的载文量总体无明显变化;平均引文数、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H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增加28.7%、33.7%、29.2%、121%、14.3%。2013年即年指标与2009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2011年期刊基金论文比呈上升趋势(0.318~0.362),2011~2013年基金论文比呈下降趋势(0.362~0.338);2009~2013年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H指数平均值排名第一的期刊分别为Neuroscience Bulletin、神经解剖学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
关键词 :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术影响力;期刊评价
中图分类号:G2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169-03
基金项目:2012年度精品科技期刊工程“期刊出版人才培育项目”;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期刊研究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B060200005)
学术期刊的评价是期刊质量发展的的“指挥棒”,是期刊工作者和图书情报研究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学术期刊质量的评价方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主要以指标评价为主。为探讨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变化,本研究依据2010~2014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的数据[1-5],统计比较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的来源文献量、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H指数7项评价指标的变化趋势并筛选各项评价指标较高的期刊,以期为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今后的办刊和发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0~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为研究对象,统计比较其来源文献量、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H指数的变化,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来源期刊计量指标的分析
2009~2013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来源期刊计量指标(来源文献量、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的比较结果见表1.
来源文献量即载文量,指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来源文献量越高,期刊的信息越丰富,代表期刊的生产能力越大,但期刊载文量越大并不代表期刊的学术质量就越高,部分期刊发文量少、质量也较高。2009~2013年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载文量总体无明显变化,其中2012年最低,平均载文量179,2013年最高,平均载文量229,年均载文量215篇,总体无明显变化,说明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的刊期、版面数均很稳定,无大的变更。
平均引文数即期刊平均每篇论文所引用的文献数,衡量科研工作者对已有科技成果和最新科研成果的吸收情况,反应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就单项指标来说,期刊的平均引文数越高说明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越高,期刊质量越高。2009~2013年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平均引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最低为13.01,2013年最高为16.74,增加28.7%。提示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的学术交流程度增加,吸收外界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增强。
基金论文比是期刊中受各种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是衡量期刊学术质量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2009~2011年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基金论文比总体呈上升趋势(0.318~0.362),2011年达最高点后2013年又呈下降趋势(0.362~0.338),提示近年来神经医学领域的科研项目成果在国内发表量降低,可能与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优秀的医学研究成果进入到国际交流领域有关。
2.2 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所载论文被引情况指标的分析
2009~2013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来源期刊引用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H指数)的比较结果见表2.
总被引频次是期刊刊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其他所有科研工作者引用的总次数,反应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期刊的被引频次越高,期刊被利用的越充分,学术价值越大。2009~2013年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总被引频次总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最低为1472,2013年最高为1968,增加33.7%。提示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学术影响力明显提升,在学术交流中地位增加。
影响因子是期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被引用次数除以其在前2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的值。目前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比较同类型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2009年~2013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的影响因子逐年稳步上升(0.562~0.726),增加29.2%,提示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前沿性、创新性均增加,虽然各刊的专业侧重点不同,但均在各自领域内发挥重要作用。
即年指标是期刊在统计当年在来源刊中被引用的次数除以期刊当年的数量,代表期刊被吸收利用的速度,即年指标越高,期刊产生的学术影响力越快。2009年~2013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的即年指标呈上升趋势,而且2013年即年指标与2009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了实质性的增加。说明在2013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研究非常活跃,即时有效地传播了新近的学术成果,反应了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
期刊H指数与影响因子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同时衡量期刊的发文数量和质量(被引量),反应了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2009年~2011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的H指数无明显变化(7~7),2011~2013年H指数呈上升趋势(7~8)。
2.3 各项评价指标较高期刊的筛选及其评价指标的比较
筛选各项评价指标较高的期刊,结果显示:连续5年来英文刊Neuroscience Bulletin、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平均引文数较高;基础类杂志神经解剖学杂志、Neuroscience Bulletin基金论文比较高;中华神经科杂志的总被引频次连续排名第一。精神医学领域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影响因子较高,神经医学领域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和Neuroscience Bulletin杂志影响因子较高,2009~2011年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H指数较高,2011~2013年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H指数较高,影响力较大。计算上述重要期刊2009~2013年各项评价指标的平均值(因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在2011年版JCR中缺如,所以剔除),具体见表3.
3 讨论
3.1 缩短出版周期,提高载文量
2009~2013年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载文量总体无明显变化,说明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的刊期、版面数均很稳定,没有明显的变化。随着神经医学相关学科的发展,优秀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大量的新论文等待发表,要适应这种形势的发展,缩短刊期将是期刊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出版周期是信息传播速度的一个决定因素[6],而且出版周期较短的期刊易获得较高的被引用次数。另外在保证每期论文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缩短出版周期可以增加年载文量,从而获得更高的被引用次数,扩大期刊的影响力。2013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中双月刊很多(20种),可考虑改为月刊,季刊(3种)可考虑改为双月刊,如果不具备变更条件可以考虑出版增刊、专辑或者增页、改版、压缩篇幅等方式提高信息密度,通过缩短审稿周期和编辑处理时间等提高的时效性。
3.2 重视基金论文的筛选,坚持专业化和特色化
近年来关于基金论文比的争议较大,俞立平等[7]认为科技期刊的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几乎无关,刘雪立等[8]认为基金论文比与科技期刊实际影响力之间并无直接关系,甚至建议舍弃此项来源指标,但也有作者证明了基金论文比作为科技期刊评价指标是科学合理的[9]。笔者认为基金论文比对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贡献和作用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基金论文比高的期刊不一定是高水平期刊,但高水平期刊的基金论文比肯定不会低。基金论文仍是衡量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2009~2013年间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基金论文比的变化趋势与其他指标不一致,原因可能为:(1)基金论文比仅与统计当年已发表的论文有关。(2)近年来基金论文的挂名现象愈演愈烈,基金名称与论文内容不符的现象使很多基金论文的质量下降,因此被引次数下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下降,从而导致基金论文比与其他期刊评价指标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因此期刊编辑部一定要重视基金论文比,加大监管和审查力度,严格筛选高质量基金论文,因为只有刊登高被引率的基金论文才是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核心。
神经解剖学杂志、Neuroscience Bulletin的基金论文比连续5年均较高,可能与这2本期刊刊载的均为基础类研究,专业特色较强,我国神经医学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经费来源丰富有关,因此期刊的特色和学科优势与其发展密切相关,各期刊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中要注重内容的专业化、特色化,定位适合本刊特色的读者;紧密联系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创办特色栏目和策划专题,从而赢得更多的优质基金论文。
3.3 发挥优秀期刊的带头作用,推动期刊整体的发展
Neuroscience Bulletin、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杂志的平均引文数连续5年较高,一方面说明英文期刊的平均引文数处于优势地位。因为英文是世界通用的语种,英文稿件可能被世界范围内的读者群引用。另一方面可能与期刊编辑部正确地引导作者利用文献有关。因此各期刊应鼓励作者刊登全英文文章,提高国外读者群对我国中文期刊文章的引用率,或者提供英文全文译文,设立英文专栏,引导作者正确的利用文献。2009~2014年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中总被引频次最高的是中华神经科杂志,提示其在神经医学界的重要学术地位及广大作者对该刊论文的认可。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杂志总被引频次上升很快(22~417),与其较大的载文量和出版周期短有关;从影响因子的排名可以看出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在精神医学领域处于领先水平,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和Neuroscience Bulletin杂志在神经医学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各刊虽的专业侧重点不同,均在相关学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即年指标最高的期刊为中华神经科杂志和Neuroscience Bulletin杂志,论文被引用的速度最快,反应了该学科的学术前沿问题。说明编辑在挑选稿件的时候偏向于学术水平较高和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中H指数最高的是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多年来积累了非常好的学术声誉,影响力较大。但中华神经外科杂志H指数近3年增长较慢,值得注意。
目前我国神经病与精神病学期刊总体影响力还不够,但呈上升趋势。优秀的学术期刊是学术前沿信息的及时者和提供者。学术期刊必须有渠道、有能力及时了解学术前沿信息,除了利用现有的各种学术交流平台外,各期刊编辑部还应积极组织学术研讨会或参观访问,交流和学习优秀的办刊经验,发挥优秀期刊的带头作用,推动期刊整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5)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6)高慧芳。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87):92-95.
(7)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0,31(6):173-179.
【中图分类号】R30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409-02
脑卒中在我国是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疾病,近几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脑卒中的病死率下降,生存率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脑卒中的致残绝对数增加防止和减少脑卒中的致残是急待解决问题。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是防止、减少致残的有效手段,在治疗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西方国家积极开展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已取得了显著效果,在我国现代康复医学有十年。其在脑卒中的重要性尚未被充分认识,在此就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有关方面作论述。本文对我科2006年1月~2007年4月的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直接影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不容忽视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1]
①符合脑卒中诊断条件。②年龄不限。本组实际入选年龄在27岁~92岁,平均66岁。③全部病例均为起病后24 h之内入院者。④严重认知功能障碍、重要脏器功能损害限制康复训练者未计在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07年4月收住我科且符合上述入选标准的脑卒中病人162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做对比观察。其中康复组82例,男46例,女36例,脑梗死59例,脑出血23例,伴高血压者44例,伴糖尿病者13例,伴高脂血症者48例;对照组80例,男50例,女30例,脑梗死57例,脑出血23例,伴高血压者43例,伴糖尿病者10例,伴高脂血症40例。两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全部病人均接受脑卒中常规内科治疗。康复组增加以下康复治疗措施[1]:①采用神经发育疗法和运动再学习疗法相结合的方式并配以按摩、针灸及其他物理疗法实施治疗。②发病48 h内重点为良肢位的摆放,保持良好的关节功能位,定时翻身。③一般于病后48 h开始康复训练。④被动运动以刺激本体感觉和诱发主动运动为重点。主动运动以运动再学习疗法为指导。⑤尽早翻身、坐起、站立、步行、上肢及手功能训练,尽早作业训练、日常生活功能训练。⑥住院康复治疗20 d为最低时限,总疗程为90d(含出院后继续康复及指导)。⑦运动功能评分采用MAS评分标准,两组病例入院后及治疗90 d后均做两次。
2 疗效评定与结果
MAS评分标准的总分为48分,本文设定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提高分值达到或超过24分以上者作为康复相对显著疗效指标。
应用u检验,P
3 康复的相关因素
3.1 影响脑卒中康复的不良因素
脑卒中从急性到康复过程,受到很 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分三大部分,即原发因素、继发因素及其他。
3.1.1原发因素:对康复效果的影响程度决定于脑卒中病因、部位及病情,脑卒中发病后有以下症状的,康复预后差,多数恢复困难:(1)弛缓性麻痹持续1个月以上;(2)去脑强直或去皮层强直;(3)醒状昏迷和闭锁综合征;(4)昏睡等意识障碍持续时间长;(5)长时间尿、便失禁;(6)双侧性偏瘫;(7)半侧视空间失语、半侧身体失语,病态失语等存在;(8)痴呆,意欲缺乏;(9)精神障碍;(10)深部感觉障碍;(11)小脑共济失调、眼震、复视、凝视麻痹;(12)假性球麻痹。
3.1.2 继发因素:影响康复预后的主要有以下两种:(1)由于长期静止卧床而发生的,表现为肌萎缩、挛缩、骨质疏松症、关节炎、关节周围炎、肩手综合征、直立性低血压、褥疮、吸入性肺炎等。(2)这是人为不适当训练而发生的。如粗暴的关节被动活动,当患侧下肢无力时又不用支具而步行,均可导致关节、软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韧带松弛、肌腱断裂、炎症、钙化、关节痉挛加重等。
3.2 脑卒中后下肢功能恢复预测
(1)让患者抬起患肢,如能屈伸膝关节,90%能恢复步行,其中60%~70%能独立步行。(2)患侧仰卧,主动直腿抬高,其中独立步行为45%~55%,辅助步行占35%~45%,10%不能步行。(3)患侧仰卧,屈髋屈膝,将病膝直立于床上,能独立步行的仅有25%~35%,55%~65%位辅助步行,10%不能步行。(4)上述1、2、3均不能完成,33%有可能独立步行,33%辅助步行,不能步行的有33%。
3.3 脑卒中后手功能恢复预测
(1)病当天就能完成屈伸运动者,几乎全部可恢复到正常。(2)病后1个月内手指可进行屈伸运动者,大部分恢复为实用手,小部分为辅助手。(3)发病后13个月内能屈伸运动者,多数为废用手,小部分恢复辅助手。(4)发病后3个月仍未能运动或运动不完成,则全部为废用手。
3.4 脑卒中后功能训练:
脑卒中后的功能训练内容包括两部分,即患侧的恢复和健侧的代偿,重点在患侧的恢复。治疗开始时间为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
3.4.1迟缓阶段的康复治疗: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关节挛缩和畸形,凡发生继发性损害,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诱发随意运动。
3.4.2 在床上正确的姿势摆放:急性期卧床阶段正确姿势摆放,有利于预防褥疮,预防关节变形和挛缩,同时预防异常痉挛模式。
3.4.3 关节的被动活动:病人肢体瘫痪,关节不活动,将导致静脉淋巴回流不畅,如果制动超过3周,关节内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加上关节囊韧带肌肉等固定不动,就会挛缩,即引起关节强直和变形。因此,应早期进行关节的被动和 活动,以保持关节的活动和防止关节挛缩。
4 讨论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目前威胁人们健康,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病之一[2]。关于脑卒中的治疗和神经缺损功能的康复,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近年尤其在康复治疗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我们认为主要注意以下方面。
4.1早期康复:
避免废用综合征。在我们没有引进现代康复医疗以前,脑卒中病人的康复可能推迟半个月或一个月,况且当时的康复仅限于被动运动、针灸等治疗,导致许多病人因废用性病理改变而不能最终理想恢复,直接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4.2科学训练:
避免误用综合征。我们在没有引进现代康复医疗以前,即使进行康复锻炼,也是采用按摩、单纯提高肢体肌力等模式,没有早期诱发主动运动的训练,没有在自主运动出现后采用正确的运动模式引导等,致使许多病人,本来可以较好的恢复,却在不正确的运动模式引导下造成适应性病理改变,直接影响了理想效果的恢复。
4.3循序渐进:
避免过用综合征,我们用传统的方法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时,过多的强调它的强迫性和高强度,急于求成,结果适得其反,出现了过用性损害和各种损伤,直接影响了病人的康复效果。
总之,对于脑卒中患者,我们遵循药物治疗与康复治疗并重的原则。近年来尤其加大了康复医疗的投入,采取早期介入,强调主动,尊重科学,针对病损,突出实际,系统训练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我们将深入探讨,不断提高,逐步完善,切实造福于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
[1] 周维金,黄永禧.康复专业人员培训教材.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