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1 10:37: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病理学重点研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教师在实践中教,学生在实践中学,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因此,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方向要反映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要充分反映学科前沿成果并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要特色鲜明、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形成高水平的授课教师梯队,这些是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的基本条件保障。重点是加强课程内涵的建设和授课方式的改进,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革,体现教学理念的变化,带动一批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持续、深入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必将带动教研室的教材建设,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依据本学院的具体定位,结合本学科的现状,我院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辅助”的学科定位。“一个中心”即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两个辅助”即科研辅助教学,外检辅助教学。
要突出形态学教学的特色,通过多媒体手段和切片标本,将病理学变化形象、具体地展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这种感性认识更好地认识、理解疾病;突出实践性特色,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十分突出的形态学学科,在课程建设中本学科着重突出了“实践”。通过大量病例分析,举行临床病理讨论会,观察大量标本、切片,参观病理标本陈列室,参观及参加病理取材、切片,以及参观尸体解剖教学等工作,学生增强了实践工作能力,提高了临床病理思维和科研思维,为学习临床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和先进的科学教育技术,建立了病理精品课程网页和多功能、设备先进的显微形态互动多媒体教室。
2.人才培养目标
病理学课程目标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原理,以及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合并症、临床表现和结局。我院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重要的新进展,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临床专业的学习、参加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五年制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述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多发病、常见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新成就,反映现代医学科学水平,并且积极结合临床,使学生初步掌握病理学基本检验方法、病理学常用的研究技术。
3.建立病理学综合教学模式
病理学综合教学模式应该是:理论课―实验课―网络教学―病理讨论―病例分析―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知识竞赛―临床病理见习等多方面结合的教学模式。我院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学习病理学知识,使学生对病理学知识掌握更深入、更广泛,并以理论课教学为基础,以实验课教学为重点,以实践性教学为补充。具体内容以总论基本病变和各论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采用实物标本、课件、教学录像、教学网络的综合形式。临床病理讨论以学生独立讨论分析临床病例为主,教师启发总结为辅,旨在使学生掌握临床病理联系。加强病理学知识竞赛和临床病理见习,体现病理学与临床医学桥梁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今后临床医学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而应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将病理学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课件(讲义)、实习指导、习题等制作成网络资源,则有利于学生自学和复习,同时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能力。
4.建立与综合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特殊教育; 视障学生; 病理学; 教学改革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是位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1]。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的视障学生来说,病理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课程,如果不具备病理学的相关知识,视障学生在学习后续的伤科、内科等疾病时就不能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病因、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知识。对于视障学生毕业后从事推拿行业在推拿处方的变换方面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推拿作为视障人群普遍所选择的职业,就业前景越来越好。专业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视障学生如何能更好的学习病理学,做到中西医知识的融会贯通,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病理学教师需要认真思索并急待解决的问题。在特殊教育学校讲授病理学既要结合视障学生的生理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又要与临床技能相结合优化教学内容。
1 从问题入手,改革教学方法
多数视障学生认为病理学是西医学科且为基础学科,对于推拿来说没有实际用处。加之在对病理学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的学习方面需要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使视障学生产生了厌学和畏难情绪。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视障学生能够掌握与推拿相关的中西医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能够使视障学生达到更高层次的就业。因此,激发和培养视障学生病理学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是十分必要的。对此可采用建立相关性方法,所谓相关性就是所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自身成长存在相关,是否为学生的兴趣所在或是对学生来说很有用。和学生的目标建立相关,也就是说在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目标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从多个角度让学生了解到所学内容的价值,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所学内容的重要性[2]。对于推拿专业视障学生来说,学好推拿技术、较高层次就业是他们最主要的学习目标,而病理学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对疾病辩证技能的提升,有利于就业层次的提高,在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在这方面予以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和激发视障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动机,可以让视障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方面同时要注意对视障学生意志的磨练。意志作为心理过程的一个方面,它对动机行为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由于个体的动机行为总是与克服一定的困难相联系,这就需要个体有坚强的意志,从而提高动机水平与力量来达到预期目标[3]。所以在病理学教学中注意意志的磨练对于视障学生克服厌学和畏难情绪及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的学生多为视力障碍。由于视觉缺陷,使得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总是比较零散,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作为特殊教育学校从事病理学教学的教师掌握视障学生的视障程度及学习能力有利于更好的设计教学环节,应用适合视障学生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视障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可以采用临床常见案例创设问题情境的综合教学法来提高视障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精心挑选病例,于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并分组讨论,最后教师总结[4]。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与推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已感知到的临床现象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讲授重点放在与临床现象和临床疾病紧密相关的病理学知识上[5]。
在本校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发现视障学生由于视觉感知能力非常薄弱,对于病因、发病机制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障碍,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把了解到的视障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相结合进行教学,以补充、替换病理学中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视障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重要的因素,它是构成教学法的基础。特别是对视障学生来说听觉是他们进行缺陷补偿的有效方法。因此,在病理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把生涩难懂的医学术语转化为有利于视障学生理解的生活化语言。教师语言的生活化,是指教学语言既要有书面语言的精确,又要有口头语言的明白易懂,即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且富有哲理的生活化言语、例子教学,化解难点[6]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严谨且有条理,形象具体,重点突出,画龙点睛,符合视障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样能更好地吸引和保持视障学生的听觉注意。
2 优化教学内容
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病理学教学内容要以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进行教学。
在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病理学的教学中,应结合推拿专业学科特点及学生的残疾类别和临床应用对病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教学内容的优化上,还应重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在普通学校病理学的教学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主要研究和阐述各种不同疾病发展的共同规律,即基本病理变化。各论主要研究和阐述各系统器官的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在疾病的全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改变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加强局部与全身的整体观。在讲授各论过程中要经常联系总论。在总论和各论内容的教学上可结合视障学生的生理特点,对于镜下病理变化内容可进行适当删减,将重点内容放在病因、发病机制方面。在总论教学中可将“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四章作为重点章节讲解。在各论的教学内容中可结合推拿专业接触较多的运动系统急、慢性损伤性疾病的专业特点,增添并重点讲解运动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疾病状态下的形态改变,在教学中注意多结合解剖学、生理学的知识进行讲解。对于学生接触较少的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内科疾病的病理学知识进行简单讲解。
在经过上述的教学内容优化后可以在后续的临床学科教学中有关病因病机的教学内容进行中西医知识的整合,从而节省病因病机的教学时间,留出更多的教学时间安排在手法教学内容上。这样的教学内容优化及调整更加符合职业学校教学内容基本理论知识“够用、适度”,动手操作技能强的教学改革目标。
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病理学教材的选取可结合专业特点、学生的残疾类别采取特殊的编著。适合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的病理学教材相对匮乏,为此可结合自身特点和教学需要自编部分教材和习题提纲[7]。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注意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材形式的多样化、教材内容的灵活性;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把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知识及时添加到教材中,变陈旧性为先进性,记忆性为启发性,叙述式为模块化[8]。
3 加强教师素质的提升
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从事病理学教学的教师均为医学院校毕业,对于特殊教育学的教学规律及教学方法的掌握及应用还有待提升。因此,要加强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师素质的提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要加强特教教师师德的培养,亲其师,信其道。可以通过与视障学生家长座谈、家访等形式来了解视障学生的成长经历,通过让专业教师与视障学生每年共同生活、学习一段时间并利用寒、暑假时间到视障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场所实地工作、考察的方式使教师能更好的了解视障学生的生理特点及生活中的不便之处,在教师心中萌发“爱”的情感;这样不仅可以为病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还能够更好地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在师德的培养方面还要注意敬业精神的培养,敬业所表现出的示范榜样作用对学习者的教育是潜移默化且持久深远的,它将对学习者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显著影响,是无可替代的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方式[9]。视障学生拥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有利于他们毕业后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竞争力。二要进行高效、合理的岗前培训,对于新入职的从事病理学教学的特教教师要进行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特殊教育学等教学理论与教学技能的岗前培训。特别是“能力本位”理论的培训,使教师用“能力本位”理论去指导病理学课堂教学实践,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又利于视障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三要进行与时俱进的在职培训,进行病理学、相关医学及职业教育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聘请专家、学者定期到校讲学或定期选派或轮派教师到相关院校进行培训,使推拿专业病理学的教学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模式。
通过上述形式的教学改革可以将病理学知识通过符合特殊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更高效地传授给视障学生,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杰.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2]孟万金,刘玉娟.再论如何激发特殊儿童学习动机:特殊儿童学与教的心理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14(8):91.
[3]施良方,崔允漷.教育理论 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43.
[4]吴迪,童虎.PBL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3):59.
[5]邹少娜,阮建阳,王化修.提高成教专科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372.
[6]彭秋玲.“走向生活化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探究[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1,14(3):105.
[7]史君,王静,李志军.蒙医本科专业生理学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9(12):123.
[8]朱月庆.中职卫校校本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3):126-127.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7(c)-0155-03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of pathology based on the goal of training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YE Song-shan BIAN Hua XU Guo-chang ZHANG Chao-yun
Zhang Zhong-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yang 473004,China
[Abstract] Pathology has highly practicalness.Experimental teaching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athology teaching is the necessary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enhance the clinical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cess which can′t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alents training in medicine,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and optimiz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xperiment teaching on pathology and cultivate qualified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medical talents.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Pathology;Experimental teaching;Teaching quality;Teaching reform
病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病理变化特点(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改变)和疾病的结局,为早期发现疾病、诊断疾病、治疗和预防疾病奠定理论基础,当前条件下病理诊断又可作为临床确诊疾病的“金标准”[1]。病理学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病理诊断思维、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2]。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模式到大众化模式的转变,医学院校面临着调整发展方向、完善内涵建设等任务,培养职业素质全面、富有创新意识、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卫生事业服务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已经成为多数医学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3]。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缺乏教学资源、教法陈旧、内容滞后、形式单一、专业特色不明显等问题[4],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改革病理学实验教学势在必行。
1 病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改革
由于病理学知识内容多而稍显枯燥,多数医学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教学,造成实验教学课时少、学生操作机会少等现象,实验内容不丰富,实验项目多以验证性为主,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加之教学条件不同,没有统一的实验教材,应用的教材版本和内容陈旧,像一些新发疾病或发病率高的病种,如性病和艾滋病等没有纳入实验教学,教材内容得不到及时修改、更新和补充[5],这些均不利于学生深入掌握实验内容,造成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创新能力比较差,限制了学生认识疾病和临床诊断思维的培养,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制约了实验教学的开展。因此,需逐步重视实验教学,适当增加实验学时数,将实验课时比例提高到40%~45%[6],保证学生掌握实验内容和技能操作的时间,更好地培养动手能力。及时更新、补充和优化实验内容,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利用教学医院的资源,在第1次病理学实验课可以安排学生到病理科见习,讲解病理诊断工作流程[7];根据医学发展,将一些常见病、新发病种和发病率呈上升态势的疾病纳入实验教学,在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等,使学生在观察病变的过程中,适当结合临床病理联系,这样就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实用,从而改善了教学效果[8]。
2 探索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或“注入式”模式,虽然教师在系统深入地讲解病理知识上发挥一定优势,但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缺乏热情的现状。如结合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学模式,合理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和“基于团队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的教学方法,采用“角色互换”的师生互动授课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学、讨论和交流等互动式教学,改变了教师以往“一言堂”的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评判思维能力,达到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9]。
3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实验教学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数字虚拟切片、数码互动系统等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已经成为适应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手段,是探索和实践全新实验教学模式的必然趋势,在推动网络课程建设、丰富教学资源、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0]。
病理学属形态学范畴,形态学观察对于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起到关键作用,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观察标本和切片掌握基本病变,而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条件落后等局限性,如挂图对典型病变细节的描述稍显粗糙,多媒体课件制作过于简单,学生实际观察的情况与对照存在偏差,学习就不容易抓住重点,造成学生丧失信心和兴趣,因此,实现形态学实验教学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成为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如利用数字化虚拟切片,构建大体标本三维立体图像,建立数字化病理标本库,使学生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亦可以随时检验学生实验学习的效果,同时解决了学生人数多和典型标本数量不足的矛盾,避免出现珍贵标本易破损、难保存的问题[11]。
应用数码网络互动系统,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式教与学,使学生有重点的认识典型病变,节省了教师重复解答问题的时间和精力。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整合与病理学课程紧密结合的人体形态学等教学资源,建立病理学实验教学素材库,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精选临床病例,优化实验教案和课件,积极开展课程网站建设,利用现代化的媒体途径如QQ群、微博、微信等,可以为病理学信息的储存、加工、获取和传递提供有力的支持[12-13]。
4 定期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
受实验课时限制,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每周定期开放实验室,方便学生复习课堂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组织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细胞组织化学、动物模型复制等病理学研究方法,为学生学习新技术、进一步巩固实验教学效果提供便利[14]。在实验室开放的情况下,实验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适当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申报各类学生自选命题实验项目,将科研和创新思维贯穿在实验教学中,既可以保持实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优化教学结构,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其学习和科研热情,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病理学知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5 结合专业导向,体现实验教学特色
医学院校往往开设有临床、检验、影像、护理等专业,各专业具有不同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有所侧重,结合专业实际开展病理学实验教学,突出特色,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病理诊断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并非如此。
针对这种状况,可根据专业、层次、学制等特点,立足专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教学。如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临床病理诊断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可将临床病例讨论结合大体标本及切片观察作为实验重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总结,完成病理诊断;针对影像学专业的学生,病理大体标本的辨识比光镜下的组织结构辨识更重要,教师在讲解大体标本时应结合影像学特征,对比大体病变和影像图片,突出两者间的关联,衔接好病理学与影像学知识;对于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重点是通过观察组织细胞及病变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功能、代谢的改变,也可增加部分病理学检验技术如标本处理、切片制作、细胞学检查、免疫组化等,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服务;护理人员是通过患者大体形态和生命体征变化来判断病情的,所以面对护理专业学生,实验内容要强调病理大体标本学习和临床病理联系,淡化镜下结构特点,加强病理学和各学科的联系,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突出实用性[15]。
6 改革与完善实验考核方法,建立多层次考核模式
考核是评价学习效果的重要形式,只有建立完善有效的实验考核体系,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16]。多数医学院校实验教学考评方法一般是在结课后组织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辨认,这种方式比较单一,往往只注重结果却忽视了过程,忽略了学生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建立多层次考核模式,改革与完善实验考核方法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有力推手。实验考核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建立多层次考核模式,采用平时考察和期末病理标本切片考核相结合的综合测评方法[17]。实验课前要求学生书写实验预习报告,课内完成实验报告作业,将重点内容以绘图方式表现出来,依据学生对病变的描绘、病理诊断思路评分,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纠正对部分知识的错误理解。课程结束组织病理标本切片辨识考试,学生对随机抽到的题目给出病理诊断和依据,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考察实验预习、病变特点描绘、实验报告书写、实验设计及标本和切片认识等手段,把平时评价和期末考核有机结合,实行动态化评价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等方面会起到重要作用[18]。
7 结语
优化病理学实验内容、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开放实验室、改革实验考核体系、强化专业特色教学等改革方式,可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不完全适应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的不足,使学生科研创新思维得到培养,体现专业教学特色,紧密衔接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避免可能出现的一些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问题,如实验内容改革中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展临床病例讨论和开放实验室超越学生自身能力和知识体系;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时,没有根据实验内容和专业特色有的放矢,造成多元化实验教学方法不平衡;实验考核没有考评细则或执行不严格,流于形式;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辅助教学,摈弃传统教学手段,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实验课件和网络资源制作粗糙,学生在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时忽视实验技能的训练,降低了动手能力等。
综上所述,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同时,要根据教育模式发展和临床需求,逐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切实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使优秀的实验教学改革成果深入到培养应用型本科医学人才中来。
[参考文献]
[1] 李玉林.病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
[2] 黄晓红,陈青枝.浅谈病理学实验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9):104-105.
[3] 陈思东,玲.应用型本科医药院校专业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35-37.
[4] 汪炜,李萱.病理实验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其调整[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0):206-207.
[5] 王杰,王抒,孙权,等.病理学实验教学调整改进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1):60.
[6] 陈显兵,刘锦红,王风杰,等.整合组织学与病理学实验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解剖学杂志,2012,35(6):851-852.
[7] 李晓敏,王健君,卢林明.构建病理学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2):108-110.
[8] 张东泽,王金锋,郝兴霞,等.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模式[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6):158-159.
[9] 孟桂霞,张丹丹,杨黎明,等.病理学实验课多元化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1102-1103.
[10] 孙红,车鹏程,朱俊东,等.病理学教学新模式刍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8):83-85.
[11] 罗庚求,文继舫,周建华,等.长学制医学生病理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102-103.
[12] 肖胜军,张小玲,陈秋月,等.数字化标本和切片的病理学教学平台构建及应用[J].华夏医学,2013,27(1):156-158.
[13] 孙丽梅,米小轶,邱雪杉,等.病理学课程整合及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4):81-82.
[14] 顾倩,卢林明.病理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859-2860.
[15] 李玉红,许浪,刘俐敏.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质量[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19-21.
[16] 赵艳,金鑫.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2):975-977.
[17] 卢宁清,陶虹,李光华,等.加强机能实验中心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149-150.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方法;目的
病理学在医学教育领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纽带,所谓病理学是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对病理学教学的研究中发现,如何教授病理学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一点是关系到学生的实践环节,也就是如何实现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转变,可见,病理学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科学的理论是教学的前提,然而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必要环节则是实践。科学的理论和有效的实践则是学好病理学的重要因素,二者相辅相成,在病理学教学中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好习惯,并且有针对的通过实践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学实践环节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方式,简称PBL教学,[1]主要是针对病理学重难点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课堂资料的整理,组织语言阐述问题。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更多的学生能自主的阐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医疗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PBL教学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更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新的疾病类型,为了有针对性的治疗这些疾病,医学技术必然要进步,科学研究同时要不断深入进行。从某种程度上讲,病理学的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进行病理学课程设计和教学的中,一定要结合当下教育背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归纳总结,制定出适合时展的教学方案。综合教学模式应用于病理学教学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综合模式为理论课、实验课、网页设立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设置,这中模式的结合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对病理学课程记性设置。比如病理学教学网的应用,这种应用方式可以将课程通过网络的形式展现,在进行展示的时候,可以在文字中加入配图来进行文章加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可以将病理图片进行橱窗展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理图进行展示,这样更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选择典型的病变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进行直观的观察,提高学生独立观察能力;病理学临床病例讨论,更能体现病理学是临床基础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的桥梁,通过病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增强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
三、加强病理学师资队伍建设
师者传道授业,教师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病理学教师在病理学教学中起到关键作用,教师具有高素质,教课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高校病理学教师队伍建设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纵观当下病理学教育模式,教学方法依然流于形式,教育改革未见明显效果,填鸭式灌输方式依然在高校教学中占主导。[2]这种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剥夺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在学习病理学课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病理学课程时长被缩短,课时虽然缩短了,但是适合短课时教学的教材并未应运而生,这就使得教师还依据原有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分科教学。由于课时与教材的不配套,给教师授课增加了难度,直接影响教育成果。面对现状,学校必须加强师资力量,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师队伍,对教师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使师资队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四、采用科学的具体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解病理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病理学的特点,将抽象的概念形象的表达出来,将书本上死板的知识点讲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虚实相生,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教学研究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融入到病例实践中,这样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穿插到实践中,更方便同学的记忆。通过开放形态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在动手中观察,在观察中进行实践,更直观的对病理学认识,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通过网络,将病理学放到网络上,形成网络课程,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学生的学习,无形中也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有利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进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教学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只要符合教学大纲,能够满足教学需要都可以尝试,再比如说,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创设情景,自主制作课程课件,让同学分组形式进行讲解,使同学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通过讲课掌握课程重点,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讲解讨论过程中,增强同学间的团队意识。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课程讲解,不仅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对临床的热爱之情。五、试点实施双语教学模式很多先进的病理学资料都是外文编纂的,要想更加透彻的学好这门课程,外语水平要达到一定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进行试点教学,对某个班级进行双语教课实验,在教学中慢慢渗透外文专业术语,帮助学生记忆,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在病理学授课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中外对照,这样更能够加强学生对外文的强化,但是医学专业本身学业课程负担较重,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外文讲解,主要强化重难点的外文记忆。对于其他班级来说则以学生自学外文为主,增加期末考试外语测试环节,这样也能有效地敦促学生学习专业外语,提升高校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宋波,周春辉,侯力,李连宏,唐建武.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3(01)
[2]李晓丽,林锐.T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
关键词:病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230-02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和载体,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以适应现代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是目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化规律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病理学又是诊断疾病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病理学也属于临床医学的一部分。临床病理学也称为外科病理学或诊断病理学,是病理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病理诊断对许多疾病的确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意义,被誉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不仅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医学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这对促进我国高层次病理研究生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和适应社会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病理学科发展及社会对病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探索和完善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造就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要求的高素质临床医疗队伍,我们对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调整和尝试
一、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及特点
目前医学研究生培养一般分为科研型和临床型两种模式,然而,在实际培养过程中这种分类没有完全体现出各自的优势,甚至给许多培养机构造成误解,认为科研型主要侧重于对基本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往往忽略对临床诊断能力的基本训练,使基础的研究生缺乏临床工作技能训练,而临床型研究生缺少基础扎实的理论和科研技能训练。由于对研究生培养类型的差别认识不足,导致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形成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的脱节[1,2]。
长期以来,国内多数院校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主要从事实验病理学研究,投入临床病理工作的时间很少,对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大多只注重强调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对临床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这些研究生毕业进入医院工作后,其临床实践技能明显不足,不能得心应手地从事临床第一线工作,这种“高文凭低能力”的现象应引起高度关注。过去我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根据导师工作的重点不同,临床病理科工作的导师以临床型培养为主,基础工作的导师以科研型培养为主。近年来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数量大幅上升,医学生的质量和社会适应性越来越多地受到医疗和教育界的重视。然而,现有的病理专业毕业后的研究生就业去向没有因分类上的不同而不同,科研型研究生大部分进入临床从事临床工作,只有少部分进入科研单位和教学岗位。这就造成科研和教学单位的人才不足,而进入临床的部分研究生又不能及时地发挥效力。目前医院在选择毕业生时,更多的是注重其临床病理的实际能力和基本素养,有单位用病理组织切片考试,有的要求独立地动手切实际的病理标本,并作出病理诊断,一个没有经过临床病理诊断专门训练的研究生是很难面对这样的考查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没有经过正规的病理诊断训练的病理学教师,从事病理教学就会纸上谈兵[3-5]。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个缺乏临床病理知识技能的病理学研究生,将很难适应今后的科研和临床病理工作。
二、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
我们从2007级硕士研究生入学开始按照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首先根据病理研究生专业特色,将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一定科研能力、教学经验和临床病理实际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由于研究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工作经验、性格特征参差不齐,导师首先依据个人特点,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分三个阶段(版块)培养:
(1)第一阶段:集中授课阶段(第一学年)。除完成学校统一安排的公共课程外,学科根据自身特色,加强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专业课和选修课,此外通过参加读书报告会、学术会,促使研究生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拓宽知识面。
(2)第二阶段:科研能力训练和教学培训(第二学年)。通过科学文献的查阅,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科研课题的设计、科研实验,撰写阶段性论文等,培养其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要求研究生参加四个月的本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全过程,完成一定学时的实习课教学任务,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教学表达能力。此外研究生要进行尸体解剖过程的实习。
(3)第三阶段:临床病理诊断能力训练3~6个月(第三学年的第一或第二学期)。研究生根据自已的科研进展,在第三学年的第一或第二学期,任选3~6个月到医院病理科学习外科病理,导师制定相应的临床病理诊断训练计划,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达到初级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这些计划的制定在时间上要科学调整,不要让科研和临床病理训练在时间上造成冲突。研究生在学习中可以初步熟悉疾病的病理学分类,掌握疾病病理诊断的程序和规范,学习常规的病理学诊断操作、各种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子病理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等知识技能。学科安排教师给学生开设诊断病理学系列讲座,鼓励学生参加病理科的疑难病例讨论,浏览常规病理诊断切片,基本达到对一个病理医师的基本病例数观察的最低要求。
三、效果和体会
我们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通过加强临床病理诊断基本功的训练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在侧重临床型研究生的临床能力锻炼的同时辅以科研能力的训练,在加强科研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同时不放松临床工作的实践,使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科研能力、教学经验和临床病理实际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有效地推动病理学研究生培养教育模式的转变,对提高我国病理队伍的总体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通过对研究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研究生们一致认同目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尽管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我科研究生就业率一直很高,导师们也认为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解决了原来基础型研究生临床工作能力不强的问题,以及临床型研究生科研和教学训练不足的问题,推动病理研究生教育由过去的仅注重培养科研型人才向注重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力,闵苏.谈教学医院科研型研究生“三位一体式”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288-290.
[2]敖启林,王国平.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6(6):526-527.
[3]赵涌,曹友德.病理学研究生进行临床病理诊断能力基本训练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4):366-367.
[4]王昭.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0):152-153.
[5]王阁,张志敏.肿瘤学研究生培养方式思索与探讨[J].重庆医学,2010,39(16):2150-2152.
关键词:植物病理;研究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173-03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plant pathology research in which modern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were widely applied was from macro to micro in recent years.Therefore,teaching content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on plant diseases course needs reorder and appropriate readjustment.The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 instructional link on theory,experiment and experien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resting of study and establish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capacity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Key words:Plant pathology;Research methods;Teaching reform
《植病研究方法》是植物保护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是植物病理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必备的工具书〔1、2〕。在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植病研究方法》是继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之后开设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植物病理学实验技能的掌握和夯实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兴趣。本课程重点讲解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原理和具体方法,是偏重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教学的课程类型。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该课程在传统课程讲授的基础上,应不断充实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基础上,能学到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方法,以适应植物病理学科快速发展的需要,也为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3〕。因此,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多年植物病理学教学经验和植物病害30多年科研工作积累,对《植病研究方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几个轮回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自已的认识和体会进行总结,仅供同仁参考。
1 调整、完善教学内容
1.1 调整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点 方中达先生编著的《植病研究方法》及董汉松教授主编的《植病研究法》一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教科书和植物病理研究人员的研究著作。其内容包括:植物病理学通用技术、植物病原物的研究方法、植物病害调查和资料的收集、植物病害试验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的整理与技术报告等,涉及了大量的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4-5〕。按照《植病研究方法》教学大纲要求:理论教学18课时,实验教学 20课时。为了保质保量完成38课时的教学任务,必须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精细组织并有序按排。按着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2015版植物保护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要求,理论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重点讲授植物病理学通用技术、文献查阅和科技论文写作、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的背景和原理、分子植物病理学研究技术等内容;实验课部分则以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及董汉松主编的《植病研究法》为指南,经过教研组反复讨论编制了11个有代表性的实验,即植物病原真菌分离培养和保存方法、植物病原真菌病害的接种技术、植物病原真菌单孢分离和孢子显微测定方法,植物病原菌分离培养和数量测定、植物病原细菌的接种技术,植物病原物致病性测定方法,植物病害发生调查和记载方法、植物病害的产量损失估计,植物寄生线虫的采集和分离与形态观察、植物病毒的接种与传染等。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同类内容相关实验进行有序整合,为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学时,实验环节要紧紧相扣。将多个独立的实验进行合理的衔接和贯穿起来,达到了既完成了每个独立的实验又体现了整体优化的效果。在进行植物病原真菌病害调查、病原菌分离培养和接种鉴定实验时,可结合同一时期发生的细菌病害来进行。比如,将大豆灰斑病菌分离与培养、病原菌接种、病害调查和大豆细菌性叶斑病菌分离培养和病原细菌接种等多个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实验时播种一个批次的大豆苗子即可以用于几个实验上。大豆灰斑病菌接种后10d就可以调查,而细菌性叶斑病在其之后调查,在菌源分离上将植物病原细菌分离培养与接种安排在第一周,植物病原真菌分离培养与接种安排在第二周。这样就能将各自看似独立的实验连接在一起,并能掌握各实验间的联系性,同时缩短了实验的时间,增加实验课的工作效率,并且还模仿了生产实际中多种病害的调查研究方法。
1.2 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 课程中增加了分子植物病理学研究内容。伴随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植物病理学也必须紧跟学科前沿发展,进行微观方面的研究,使植物病理学许多的宏观研究方法带有分子生物学的色彩。比如,用的最多的植物病原物的鉴定,就可以借助于遗传(基因)多态性、核酸DNA一级结构测定。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的植物病理学相结合,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就可以更快速准确地鉴定植物病原物了。在多年的课程教学中并没有体现,但在现代植物病害研究中广范的应用。为了提升植物病理学研究的水平。比如,在理论课教学中我们增加了PCR技术和功能基因组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安排植物基因组DNA提取和检测及植物转基因技术等实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入,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更有信心,学习兴趣更浓厚了。多数学生匀能掌握基因组DNA提取、核酸电泳、蛋白质电泳等分子植物病理学技术的基本操作。特别对考研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1.3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引进科研成果 在《植病研究方法》课程的理论学习中,笔者根据自已30多年从事农作物病害研究的经历和实践进行实例教学,把多年来获得的有价值成果进行整理以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先把主要农作物重要病害的特点用图表的形式介绍,直观易懂。再按病原物大类进行分类,如在农业生产上由菌物引致的病害种类最多,所以要按亚门、属和种的特点进行划分;由原核生物(以细菌为代表的)引致的病害按属和种的特点进行划分。农作物病害各论学习时,先用实物标本、照片介绍病害病状和病症,给学生直接的感性认识。主要的农作物病害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如在讲授黑龙江省大豆主要病害种类时,重点讲大豆灰斑病和大豆疫霉病,因为这是近年来发生比较重的两类病害,重点讲此类病害对黑龙江大豆生产危害和给农民增产增收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要有理论讲授的升华,如病原菌致病性消长的变化和抗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优秀抗病基因的挖掘和优良抗病资源鉴定、评价及利用。综合防治方面重点绍介抗病品种的作用和合理用药防治的经验和措施。学生听完课后,对植物病理学科又有了新的认识。该学科不仅仅是含有理论方面的知识,还有重要的实验和实践方面的知识。同时还更深入的认识到了该学科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样的讲授学生不但课堂听的认真,课后还能主动思考并和老师探讨相关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重视实验和实践教学 《植病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中,其中一部分重点内容为:由生物病原引致的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害的发生发展、田间病情消长变化调查方法和诊断技术,这方面内容通过实践性教学效果会更好。结合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我们组织学生在作物病害发生季节去田间实际观察各种病害发生所表现的症状,现场面对面教学,让学生掌握植物病害识别要点和诊断技术。讲授植物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菌体计数方法时结合操作在实验室进行,分小组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完成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与此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病理研究方法中的广泛应用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特别要加强对植物病原物的分子诊断技术的学习,使对病原物的诊断更科学、更准确。体现了植物病理研究法(专业必修课)理论和实验、实践并重,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往验证性实验偏多的局面,提高了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使学生不但掌握基本的原理和操作技能,还要掌握综合的、跨学科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如综合性实验设计中,把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真菌病害人工接种方法、真菌病害潜育期观察方法及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品种抗病性鉴定方法等实验结合在一起。这组综合性大实验,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和各自的实验要求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统一按排并全程规划实验方案,形成一个整体的大实验,确定实验步骤、选择实验仪器。不但节省了时间,还节省了实验耗材和用品,而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组大实验另外一个重点是实验数据的分析,要求每个实验的每个环节都要认真做好记录,实验结束后要统一整理并仔细分析,最终撰写实验报告。其次教师在实验全过程中要和学生在一起,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实验结束后进行总结并对实验报告给予点评。
2 教学方法改革
2.1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教学方法的改革既要考虑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又要兼顾学生个性化才能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互动教学,营造和谐的严谨而又活跃的教学氛围。具体做法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录像资料实物照片及实物标本,从多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病害实物标本和病状、病征照片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打下良好基础。积极引入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新型教学方式,不断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7〕。
教学方法改革的另一个重点是提倡学生自学。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交给学生独立完成,可划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要有一名学生负责,在实验完成后,每组负责同学代表本M给全体同学和教师汇报实验操做过程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讲解。最后,教师再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关键环节进行讲解,并对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总结。这就要求每位学生不仅要自己学好操作技能,还要把实验过程和关键环节讲清楚,真正实行了“开放式实验教学”,不仅“教”有难度了,同时“学”也有深度了,但是起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教学效果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观。近3a,我们有些学生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等相应专业深造学习,在他们的复试中,植病研究法有些实验内容仍记忆尤新,达到了学有所用的效果。
2.2 开放实验室,锻炼动手能力 《植病研究方法》课有一些实验是设计型和综合型的,学生们根据自已的时间安排可以随时进入实验室,完成设计型和综合型的实验,有专门的老师进行实验室管理。学院在保证完成基本教学实验的前提下,教学实验室对本科学生全天开放,鼓励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进行实践活动,提高独立的动手能力,发挥创造精神。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开放了空间,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技能的灵活应用,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3 课后留思考题 课后留思考题的作用是巩固学过的知识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植病研究方法》的教学中,每一次理论课后都要留给学生2~3个问题,主要是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和拓展知识面带有发挥性的问题。通过几个轮回的过程,多数学生能够独立的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学到了课本外的知识,收获很大。
3 改革考试考查方法
3.1 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定学生成绩的评价体系,将植物病理研究法理论课程知识点和实验、实践技能掌握程度归纳总结成不同类型的题型。期末考试题有50%的内容是源于实验、实践的内容,只不过以多样化的题型体现出来,体现了基础理论和技能操作相结合,在平时的成绩中主要以实验部分计分,另外加上出勤和课堂表现及创新能力方面。改革使课程考试考查更加客观、合理,对学生业务素质培养,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3.2 考试是一种教育的测量手段 考是对该门课程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检查,是“教”与“学”的结果体现,是一种教育的测量手段,更是对教师教学成绩的反馈。科学、合理的考试对教学可以起到积极的提升作用,同时也会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其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3.3 注重试卷环节 试卷的分析和点评非常重要,首先要看是否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出题,试题的覆盖面及重、难点问题是否体现,覆盖课程各章节的比例是否合理;其次,要看试题的灵活性和主、客观题的比例;第三,要对考试成绩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平时成绩来分析各分数段的人数落位情况,对不及格的和70分以下的学生成绩进行重点剖析,认真找出原因,如果是学生本身问题,分析是本次考试失误还是平时掌握的就不牢固,如果是老师出题问题,分析是试题难度大还是试卷组合出现偏差,以便下次出题时要注意避免。
4 结语
《植病研究方法》是以普通植物病理学知识为基础,以农业植物病理学各论为研究对象,系统的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致病机理以及综合治理的一门应用学科,也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实践操作性的学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目前正在实施的植物保护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植病研究方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是比较合理的,体现出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都有显著的提高;体现出教师主动性的教学意识和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使得基本概念和原理更易掌握,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知识,对培养理论联系实践,既动脑又动手综合素质高的创新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2]董汉松.植病研究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3]张金兴.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以创业典型案例为视角[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25-128.
[4]张俊华,张艳菊,李永刚,等.加强植物病理学实验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73-75.
[5]高智谋,陈方新,昊慧平,等.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05(3):53-54.
【摘要】目的:在病理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法:多媒体课件与单纯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结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有利有弊,并非百利而无一弊。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多媒体课件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病理学;教学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为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后期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1]。病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有人称病理学为“医学之本”,可见它在医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要环节。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其专业课程为护理专业,病理学作为一门非专业课程,面临着课时少、任务重、实验室设备薄弱;学生不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现状。面对如此现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病理学的教学效果,是病理学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深入的应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不断应用、更新和完善,尤其是近年来多媒体课件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显示出其优越性,但也带来一些相关问题。下面就多媒体课件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初浅看法。
1多媒体课件应用的优势
1.1便于相关基础知识的复习医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反复的、环环相扣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病理学的学习,涉及到很多相关学科的内容,例: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微生物免疫学等,而现在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文化基础弱、逻辑思维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等原因,易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医学知识记忆不牢固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病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进行病理学新课学习之前,完全有必要把相关的基础知识再复习一遍,增强学生听课的针对性。在短时间内要复量的相关内容,靠老师在黑板上的讲解复习,势必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影响病理学的正常教学。这时候,多媒体课件就表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例如:在心肌梗塞、心瓣膜病之前,利用多媒体、横向链接心脏的组织结构、血液供应等知识,既形象生动,又省时又省力,复习效果也好。
1.2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病理学又称之为解剖病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侧重于从形态上观察和研究疾病。肉眼观察和光学显微镜水平的形态观察是病理学传统的、基本的观察方法。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方法是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再到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进一步来领会、理解理论知识,但这样做很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多媒体课件在制作中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应用于课件制作,制作成动画,学生可以直观观看屏幕,配以文字和解说,学生容易理解接受,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了教学效果。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直观性、立体感、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一方面避免学生因对教师长时间的单纯语言叙述讲课方式造成的疲劳、厌倦感,使学生能在新颖、愉快的接受信息传播中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边观看图像、动画边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我校四年制初中起点中专班病理学教学时间为54学时,面临着学时严重不足的现状,但讲授内容却不能减少太多,因为医学各学科、各内容之间都是密切联系的。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节省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粉笔板书、画图的时间,相应增加了教师讲解、举例说明和与学生交流的时间,从而扩充了课堂的知识容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课件的诸多优势,其在病理学课堂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不是越多越好,也有其不足之处。
2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弊端
2.1不注意知识的更新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知识也不断有新的进展。例,新病因的发现、新的诊断标准的确立等,而部分教师由于多方面原因,不注意对原有的课件内容进行补充、修改和更新,一次课件制作,反复多次的重复使用,使教学内容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容易养成教师懒于学习、懒于备课的坏习惯。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部分教师照“课件”宣科的现象,不注意知识的讲解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样反而使教学过程更枯燥,学生更提不起学习兴趣。
2.2学生只听不记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音、动画、视频等于一体,鲜活、形象、直观,给学生强烈的感观刺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过多、过强的动画和视频的刺激,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只注意动画视频本身的新奇,而忽略了动画视频所表达的知识内容;或由于教师播放课件速度较快,学生来不及记、不知道该记什么,最终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落实。另外,长时间的动画视频刺激,也容易使学生头晕眼花,注意力不集中,产生烦躁情绪,失去学习兴趣,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只记住了个别新奇的画面,笔记本上、脑子里根本就一片空白,结果是适得其反,达不到多媒体课件教学的目的。
3改进问题的办法
多媒体课件在病理学教学的中应用,虽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在演示课件的同时,还应把本节课的标题、重点及难点内容列在黑板上,以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做到听课时心中有数;课后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落实心中有数,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对带课教师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充电学习,除对本学科新内容的充实学习之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边学习、边实践,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关键词:对比法;PBL;病理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171-02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及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其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因此,病理学也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性学科,是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生的必修课程,在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1]。因此,病理学教学在整个医学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填鸭式”的被动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仅仅注重传授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已不能适应当前培养实用型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法,旨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3]。对比法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互有联系而又有差异的知识,分别进行分析、区别、鉴赏、归纳,辨析异同,把握特征,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方法[4]。近年来,我们在病理学的教学中,应用图片对比法与PBL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随机选择我校2014级本科中医专业2个班为研究对象,共计117名学生,其中男生67人,女生50人。
(二)方法
1.选出对比的图片,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典型的病变图片和相应的正常组织结构图片、同一组织的不同病变图片,并且围绕图片设计恰当的问题。
2.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并思考。将需要学生对比分析的图片以及讨论的问题提前一周发给学生,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病理学相应章节以及相关书籍、文献、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独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己也可以提出各种问题,然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找出答案。
3.课堂小组讨论。将学生随机分成8―10人组成的PBL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主要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围绕图片对比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做好记录。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路,掌控讨论的节奏和方向,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不同观点,活跃课堂气氛,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
4.归纳总结。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指正,并归纳总结本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三)评价方法
教学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匿名问卷117份,收回有效问卷11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病理阅片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是否能接受对比法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等方面。
二、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7%的学生表示对比法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95%的学生表示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87%的学生表示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1%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86%的学生表示提高了病理阅片能力和观察能力,82%的学生表示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89%的学生表示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病理学教学模式。
三、讨论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同时,病理学也属于形态学基础学科,其课程内容繁杂、联系广,学习时既要以解剖学、组胚学、生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知识为基础,又涉及到临床医学课程的内容,而且概念多、病变描述抽象,尤其是显微镜下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复杂。而传统病理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灌输式”、“填鸭式”等方法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很多W生抱怨知识点过多,大量的概念、各种病理变化容易混淆,病理图片观察机会少,看不懂,难以理解和记忆。尤其是中医院校的中医、针推等专业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理解更加困难,为了应付考试只能死记硬背,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师生互动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差,学习效果不佳,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未得到培养,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对比法是将相似而又有差异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肉眼观和镜下观的形态结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观察病理图片是学生掌握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的主要途径。但要理解病理图片中的各种变化,学生首先要掌握组胚学和解剖学中的正常组织形态结构,而很多学生都已经忘记了上一学年学习过的组胚学和解剖学的知识。因此,先将正常组织结构图片与病变组织进行对比辨认,然后将同一组织的不同病变图片进行对比分析,不仅可使病理学教学更生动、形象、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各种病变,学习积极性增强,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病理阅片能力、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但是,这种对比教学法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知识,被动学习,教学活动并没有以学生为中心,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不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带着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知识,从而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获取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最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PBL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W实践表明,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对比法与PBL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发挥二者的教学优势,对病理学的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受学生欢迎。大多数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不仅使病理学教学更生动、形象、直观,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巩固了解剖学、组胚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而且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活跃、自主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进行充分挖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培养实用型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玉芳.病理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2.
[2]王斌,郑亚安.浅谈PBL教学模式下问题的设计[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63-64.
[3]付玉环.PBL教学法在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3):58-59.
[4]张金波,周秀芳.“对比法”在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23):5152.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omparison Method combined with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Pathology Teaching
ZHOU Zhi-yu,LIU Chun-hua*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Jiangxi,330004,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