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2 10:18: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病理学意义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死因不明或死因存在争议的事件中,对死因进行明确是解决这类事件的关键,而法医病理学尸检主要是指通过对尸体进行病理学解剖检查,可对死亡原因进行明确,是处理医疗纠纷、刑事纠纷的重要依据 。本次研究为了探讨法医病理学尸检对死因分析的意义,收集80例死因不明或存在争议的尸体进行法医病理学尸检,对其死因进行明确。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于2011年1月-2016年10月,收集80例受委托进行法医病理学尸检的死因不明或存在争议的尸体,分别来源于卫生部门32例、司法机关48例,其中,男性53例,占比66.25%,女性27例,占比33.75%;年齡最小为出生45小时,年龄最大为74岁,平均年龄为(37.85€?1.67)岁,12岁以下共有10例,占比12.50%,13-30岁共有25例,占比31.25%,31-60岁共有31例,占比38.75%,60岁以上共有14例,占比17.50%。
(二)方法
所有尸体均接受系统性的法医病理学检查,对尸体进行系统性的解剖,采用浓度为10%的福尔马林对尸检标本进行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特点,部分尸检标本进行毒化分析,以对其死亡原因进行明确。
(三)数据处理
将获得的数据录入至SPSS19.0统计学软件及Excel表格中,对数据进行整理。
二、结果
80例死因不明的尸体经法医病理学尸检后,共有78例尸体的死亡原因得到确定,占比97.50%,2例尸体未能发现明显的死因,占比2.50%。根据死亡原因对78例明确死因的尸体进行分类,可划分为病理性死亡52例、外力致死26例,占比分别为66.67%、33.33%。
52例病理学死亡的法医病理学尸检报告中,心血管疾病居于首位,共有17例,占比32.69%,包括8例心肌梗死、3例主动脉瘤破裂、2例急性心肌炎、2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肺心病;神经系统疾病居于第2位,共有11例,占比21.15%,包括7例脑出血、2例病毒性脑炎、1例脑肿瘤、1例结核性脑脓肿;呼吸系统疾病居于第3位,共有10例,占比19.23%,包括5例小叶性肺炎、3例支气管异物、2例肺动脉栓塞;产科疾病居于第4位,共有7例,占比13.46%,包括3例异位妊娠破裂、2例羊水栓塞、2例子宫破裂出血;消化系统疾病居于第5位,共有5例,占比9.62%,包括2例重型肝炎、2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例急性坏死性肠炎;剩余2例病因分别为败血症1例、过敏性休克1例,占比均为1.92%。从疾病谱分布进行分析,心肌梗死居于首位,共计8例(15.38%),脑出血居于次位,共计7例(13.46%),小叶性肺炎居于第3位,共计5例(9.62%)。
26例外力致死的法医病理学尸检报告中,机械性损伤共有19例,占比73.08%,包括颅脑创伤7例、心脏创伤5例、膀胱创伤2例、颈静脉创伤2例、肾脏创伤1例、肝脏创伤1例、高空坠落伤1例;机械性窒息共有5例,占比19.23%,包括溺水死亡3例、缢死2例;剩余2例分别为中毒死亡1例(3.85%)、电击死亡1例(3.85%)。从致死因素进行分析,颅脑创伤居于首位,共计7例(26.92%),心脏创伤居于次位,共计5例(19.23%),溺水死亡居于第3位,共计3例(11.54%)。
三、讨论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就医观念出现较大的改变,医疗体制也出现改变,近年来,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逐渐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衍生的恶性纠纷事件也不少见,对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严重的影响,还对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死亡原因不明或存在争议有关,为了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及更好地解决医疗纠纷事件,在对医疗纠纷进行处理时,需要采集相关的诉讼依据。
法医病理学尸检是司法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理医疗纠纷事件的关键。本次研究为了明确法医病理学尸检对死因分析的意义,对80例死因不明或争议尸体进行法医病理学尸检后发现,共有78例尸体的死亡原因得到确定,剩余2例尸体未能发现明显的死因,根据死亡原因可划分为病理性死亡52例、外力致死26例,其中,病理学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产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而从疾病谱分布进行分析,心肌梗死居于首位,脑出血居于次位,小叶性肺炎居于第3位;外力致死主要为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从致死因素进行分析,颅脑创伤居于首位,心脏创伤居于次位,溺水死亡居于第3位。以上研究数据说明心血管病变或损失、脑病变或损失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在对死因不明或争议尸体进行尸检时,应对心、脑部位进行重点检查,以减少漏检。
在进行法医病理学尸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尸检时间应尽可能在死亡后24小时内,最长不超过48小时,如需延长尸检时间,应将尸体保存于冰冻环境中;在判断死因时,应慎重,应对患者生前的病史资料、诊断资料以及治疗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对各方面标本进行提取;在进行病理学观察时,需对光镜下观察的样本进行拍照,以作为证据,避免引发医疗纠纷;部分尸体的法医病理学尸检受到取材、技术等局限,容易出现阴性尸检,这是当前法医病理学尸检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故在进行法医病理学尸检时,还应结合尸体生前的病史资料等客观资料与事实,采取排除法对死因进行推测,以尽可能找出死因。
此外,在法医病理学尸检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外力创伤与疾病之间的关系,通常在外力创伤与疾病独立存在时,可对死因进行明确判断,但如果外力创伤与疾病同时存在,往往会导致法医病理学尸检难度增大。针对这一点,笔者就外力创伤与疾病共同存在时的法医病理学尸检情况进行总结 :首先,部分外力创伤与疾病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即外力创伤作用于人体内健康器官或组织时,直接導致部分器官出现病变,进而导致死亡,损伤参与度为100%;其次,部分外力创伤与疾病存在间接的因果关系,即外力创伤作用于人体时,人体内已发生病变的器官或组织受到影响,其病变情况进一步恶化,进而导致死亡,损伤参与度为40%;再次,外力创伤与疾病之间并无任何的因果关系,即外力作用于人体时,人体未出现损伤,但患者在其原有疾病突然发作后发生死亡,损伤参与度为0%。
综上所述,法医病理学尸检可对死亡原因进行明确,可作为刑侦、司法鉴定的重要依据,还可用于医疗纠纷的调解。
注释:
Fronczek,J.,Hollingbury,F.,Biggs,M. et al.The role of histology in forensic autopsies: Is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alway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a cause of death?.Forensic science, medicine, and pathology,2014,10(1).39-43.
刘勇.法医病理学尸检对死因分析的意义.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3).22-23.
李宏伟、张海鹏、刘彦军,等.法医病理学尸检对死因分析的意义.法制与社会.2014,23(19).191-192.
尚京丰、钟斌.法医病理学尸检在医学司法鉴定中的意义分析.法制与社会.2014,23(35).178-179.
李霞、徐金野.法医病理学尸检对死因分析的意义探究.法制博览.2016,32(30).155.
吴仁钦.浅谈法医病理学尸检在司法鉴定中的意义.科学导报.2015,31(3).185.
论文摘要:病理学是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在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医学的发展,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在病理课教学中做适当的改进,丰富教学内容,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理论与实验、临床与理论联系,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病理学是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属于医学桥梁学科,也是一门形态学科,在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设备已广泛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经过几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逐渐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明显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多媒体教学在病理学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加上病理学教学内容多,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无疑是病理学教学巫待解决的问题。
1.1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病理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病理图片以增加直观效果。以往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对于各种病理变化的形态特征只能利用有限的挂图或教师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进行描述,很多病理改变学生难以理解,印象不深,所以也会觉得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
现在,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不仅可以在讲完理论知识后及时将相应的病理图片及正常图片展示给学生加以对比,对同一病变还可从不同角度搜集图片加以讲解,肉眼镜下各种病变充分展示,这样使学生对某种病变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使授课更加直观。多媒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能使学生脑、眼、耳并用,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具有新颖感,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1.2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近年来随着高校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很多理论课的课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少,而病理学教学内容繁多,这就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简洁的文字突出重点,节省了用粉笔板书的时间,增加图片以取代冗长的文字描述,从而加快教学节奏,提高了教学效率,并为课堂信息量增加提供条件。
1.3应用多媒体教学可提供学生复习和下载应用 由于应用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加课堂有效时间,课堂上学生可以把时间尽可能用于听老师的讲解,不必担心遗漏记笔记。此外,教师可以把病理学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课后练习等放到网站,学生可自由选择下载学习相关内容,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复习和完成作业。
1.4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任何事物都有其局限性,相比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也存某些弊端。课堂教学中,随着信息量的扩大,教学节奏加快,如果多媒体课件应用过多,会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导致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使病理变化表现得形象、直观,学生很容易理解,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对病变的发生发展的思考过程,这将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传统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基本功,要求教师在每堂课前必须花时间备课。而多媒体教学课件一旦准备妥当,教师讲授重复课的负担减轻,容易忽视备课,影响教学质量。
因此,在病理学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多媒体教学模式,使其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在适当的时机准确切人多媒体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其直观、生动等优点,而对于重点、难点必须要讲、要写,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2多媒体教学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大学学习生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病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观察病变的大标本和切片得到对病变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有关基本理论和临床表现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1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课前准备
2.1.1利用多媒体打出包括实验内容、试验目的、观察方法的注意事项,条理清楚、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
2.1.2利用多媒体复习与本节实验课相关的病理学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复习相关的内容,更好地理解本次实验课的内容。
2. 2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现病理变化以往的病理学实验课教学同样常采用挂图结合切片模型和手绘等教学手段讲述标本和切片的病理变化。但静止状态下的标本及组织切片缺乏动感,难以形象地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及多媒体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在学生面前呈现集声、色、动画、动态图像于一体的教学材料,将那些抽象的、难懂的、微观的或宏观的教学内容以视频和音频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标本、切片的演示,将呆板、静态枯燥的形态学实验变为灵活、声像并茂、动态、生动的实验。
对传统教育而言,医学专业和其他专业的课程安排从开始学习到最终可以学以致用大约都分别需要4-5年的时间,而医学相关专业的课程安排时间也大都是四年。从学习时间上讲,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时间短、学习任务重。因而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就成为此类专业学生的授课重点。此外,医学相关专业人才主要是指既具有医学专业知识,又具有一门其他专业技能的人才。其培养方向与传统的临床专业有明显差别。现有教学大纲一般都是针对传统的临床专业制定,主要是为培养临床相关职业的人才而设定的。本着有效提高病理学教学效率与质量,实现素质教育,为培养高质量“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做贡献的目的,我们首先修订了针对这些专业的教学大纲,修改了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大纲,进一步我们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优化、合理取舍。例如对于某些机制性内容(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因、发生机理或组织修复的分子机制、各种炎症介质的特点等),传统教学大纲要求是掌握或了解内容,对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授课中我们将这些内容的地位降低,只要做到了解相关内容即可;再如对于肿瘤章节的授课,要详细讲解肿瘤的命名、分类、分级、浸润与扩散、对机体影响等,还要对送检要求、病理报告书写格式及诊断术语的使用等进行适当介绍,而对于过多强调显微镜下的改变没有太大意义,授课时一掠而过。通过对课程内容的优化、合理取舍,进一步明确了培养目标,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为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革、实施奠定基础。
2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改革理论课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病理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学习起来相对枯燥,再加上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一个普遍观点认为病理与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无关,因此对病理学毫无兴趣。当然一个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就病理学教学而言,则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医学专业学生的授课方式上,我们针对教材的具体内容采用多种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学习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时,采用“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课堂上先选择性地讲授教材内容,介绍重点和难点后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由先导入病例入手:孕妇赵某某,因产程异常作剖腹产,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当天下床解大便时死亡,家属认为是医院的手术过程有问题导致的产妇死亡。教师提出问题“这是否是医务人员的责任为什么”,学生纷纷讨论,形成不同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然后向学生展示尸检左骼总静脉血栓和肺动脉主干栓塞的大体标本,随后将学生分组,组间的同学相互提问回答问题。此时教师必须作引导、点拨,控制整体局面,避免学生偏题、跑题,成纯粹的辩论会。讨论完毕由教师统一总结、归纳,形成正确的理论。
这种方式在完成教师的“启发、点拨、引导”和学生的“自思、自问和自答”中,实现了教学相长。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科学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大为提高。这种“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中的“问题”的提出我们是针对不同专业而设定的,往往与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有关。像特别针对法学专业学生的与医疗纠纷有关的问题再展开讨论;医学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与心理障碍有关的问题展开讨论(如肿瘤病人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娴熟的教材内容把握和灵活的课堂提问、诱导等课程协调、控制能力。再如学习“妊娠滋养层细胞疾病”时,采用了“读书指导法”先给学生讲授“葡萄胎、绒毛膜癌”,然后提出问题“侵袭性葡萄胎与葡萄胎、绒毛膜癌的联系”,随后学生自学“侵袭性葡萄胎”,找出三者的异同,在这期间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循环播放课件专为学生自学制作,作为他们自学指导。然后由学生到讲台参照多媒体课件专为授课制作叙述,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质疑,最后由归纳总结。通过这些形式的采用,学生感觉上课自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不仅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大为提高,而且学生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锻炼、提高了能力。这些形式培养了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中职病理学 一体化教学模式 应用策略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因此,病理学一直被视为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充分表明了它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这是由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形成,是医学中职院校“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是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实践性教学理念。职业能力的训练不仅依赖于专业课,对专业基础课也有同样的要求。病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进入疾病学习的第一门重要课程,为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我校病理学教研室提出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对病理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成效,本文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架构,将中职病理学课程与学生的背景、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联结在一起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以建构学生病理学的专业知识教学模式。Mayer在1992年指出,学习理论的发展有“反应的习得”、“知识的习得”及“知识的建构”三个阶段,从早期行为学派所主张经由反复练习、增强的学习,到认知学派所主张认为学习者是知识信息的处理者,在七十年代后学习则逐渐被认为是“知识的建构”,是由学习者主动地选择有关的信息,并利用既有的知识来诠释的历程。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不是一个特定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它是一种知识的理论,也是一种认知学习的理论,主要探讨如何从一体化的角度获得或认识知识的本质。其主要精神是把教学过程的核心由“知识传授者”转移到“知识学习者”本身,强调重点包括:(1)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不是被动地接受或吸收;(2)知识是学习者经验的合理化或实用化,不是记忆事实或真理;(3)知识是学习者与别人互动与磋商而达成共识。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善,包括:(1)课堂讲授;(2)实践模拟;(3)专题报告;(4)案例讨论;(5)角色扮演等。教学成效评价模式包括:期中、期末笔试、小组专题报告、角色扮演、课堂参与及讨论。
二、中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阶段化设计
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的观点,将学习视为一个复杂的历程,包括学生过去的经验、个人目标及课程主题的要求等三方面的交互作用。建构学习具有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指引、诊断性、反思性等六项核心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反思所教导的内容和学生过去的经验及和学习目标有哪些关联?秉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中职病理学系的专业教育,刚开始应侧重对基础医学专业知识及病理原因的学习,然后延伸到较高年级的专业科目的学习及实习,每个学习阶段由浅入深,专业知识的建构是建立在过去所学的学理基础及实习经验上。因此,在高年级的高级病理学专业课程中,教师不应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协助者。以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学习理论为架构,中职病理学课程与学生的背景、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应联结在一起进行课程设计,最终建构学生病理学的专业知识。
(二)系统化方法
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成效,以病理学专业知识的建构过程为设计教学蓝图,应在课程中融入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包括:(1)课堂讲授;(2)模拟实境;(3)专题报告;(4)案例讨论;(5)角色扮演等。借助课堂讲授病理原因及变化、相关评估与检验、医疗处置与护理照护等专业知识;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并融合医学模拟操作,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结合专题讨论及角色扮演等方法协助学生判断各疾病的主要症状,并揭示其病理所在。教师还需要将上课讲义内容及所录制的课程影片传输至互动式网络平台,供学生课余学习使用,使学生在病理学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在五大核心素养的指引下,获得较为扎实的系统化知识。
(三)重视评价工作
评价模式包括:期中、期末纸笔测验、专题报告、角色扮演、课堂参与及讨论。一般而言,教师的量化方面教学成效可以根据如下标准进行判断:(1)修课人数为多少名,平均总成绩为为多少,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修课学生的及格率,最高分与最低分别为多少,是否达到预期修课通过率目标;(3)学期教务处教学评价平均值为多少,与全校及本学系教学评价平均值的比较情况如何。质化方面的教学成效标准包括如下方面:(1)上课讲义、外聘教师课程的课件的制作结果及角色扮演影片是否全部上传到网络系统当中;(2)选修学生中的实习情况如何,是否能达到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情境的目的。课程应以多元化教学策略模式执行后,学生在课后评价的回馈内容中有所表示。尽管应用一体化教学策略会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及精力,但在网络系统中能够学到丰富的内容,价值非常大。当然,病理学课程的学习场域若只局限于教室,与实务的应用仍有落差,因此还需结合服务学习计划,扩大学生视野,从课堂延伸至医疗机构。除继续延续一体化的教学策略外,还需融入服务学习的理念,利用课余及假期时间,带领学生加入到医疗单位的志愿者队伍中,让学生在接触病理学之前,对病理学单位的教学理念加以了解,以协助学生落实课程教学的实务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病案分析法;病理学教学;应用研究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的一门学科,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间的桥梁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既需要加强学生的理论水平的教学,要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能力。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成为病理学教学的关键因素。我院就采用病案分析法进行护理专业病理学授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护理6、7 班为研究对象,其中,6 班45 人,7 班47 人,2 组同时间进行病理学课程的教学,任课老师由同一老师担任。2 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授课方法,讲解必要的名词解释,进行有关疾病病因、病理等的推断与视频教学。观察组予以以病案分析法为主线,先用一病例导出授课的主要内容。与学生展开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1.3 评定观察。
分别从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进行比较分析。考试均采用100 分制,单项选择题30 道,每道1 分,多项选择题10道,每道2 分,问答题2 道,每道10 分,病案分析2 道,每道15 分。考试时间均定为90 min。另外,关于问卷调查参照文献[1]为准,以认可与不认可进行调查,调查后均予以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ASS13.0进行相关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从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分析。经过分析后得出,两组在能激发学习兴趣、能活跃课堂气氛、能增强记忆,促进理解、能促进自学能力、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促进协助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表1 两组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分析(人)
2.2 从两个班级的平均理论考试成绩分析对照组的平均成绩为65.8±2.5 分,观察组的平均理论成绩为83.7±1.3 分,两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病案分析法[2]指的是以临床案例为载体,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推理和判断,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其具有生动、直观、易懂、便于记忆的优点。通过对临床病案的分析讨论,可以将病理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相联系;通过分析病例可以提高学生的处理问题能力,可以增强其面对困难时的自信心,有效地把素质教育全面贯穿在病理教学中;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临床实际情境的差距;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临床教学中出现的两难问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逐渐提高学生处理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能力;甚至可以体验从业情境中医患关系处理的现实意义以及增加课堂趣味性。
病案分析教学法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实践训练式”专场讨论法,多在单元结束后进行,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单元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单元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等;二是“理论引导式”非专场讨论法,主要是穿插在各课堂教学中进行,其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本研究中看出,采用病案分析教学法教学的班级平均理论水平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班级,且病案分析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习兴趣、能活跃课堂气氛、能增强记忆,促进理解、能促进自学能力、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另外,在运用中需要强调两个问题,其一是病案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符合,要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相联系,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其二是病案要难易适中,由简到繁,由典型到一般,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兴奋、轻松、愉快的感觉中,敏锐感知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讨论病案时,不要过多的涉猎临床内容,对辅助检查需做好说明,避免学生花大量时间去查阅。
综上所述,病理学的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的病案分析内容的考查,这有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学生为以后学习临床课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肉眼及显微镜下改变以及疾病走向的一门基础医学学科,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临床病理见习则是医学生初次接触临床的最佳切入点[1]。基于这些,我们在暑期组织安排学生进入病理科进行临床病理见习。
现结合我们在学生见习过程中的教学要点和经验教训,提出一些带习体会,以期提高临床病理见习的教学水平。
一、具体实施步骤
1.参加对象。由于学生人数众多,病理科的容纳能力有限,我们采用自愿报名、择优选取的方式,从已学过病理学理论的大二临床本科学生中选出部分同学参加了暑期的病理科临床见习。
2.前期准备工作。要保证见习效果,充分的见习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对见习学生介绍临床病理诊断的基本流程和详细步骤,与临床科室医生、患者及其家属交谈注意事项,等等。
3.正确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病理诊断医师与临床医师不同,大多不能直接见到患者,只能见到手术切除的大体标本与病理检查申请单。这时反映患者病史及手术所见情况的申请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现在很多临床医生并没有意识到申请单的重要意义,病理检查申请单的填写内容非常不规范,往往会对病理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通过对见习学生这一内容的训练,使他们了解病理申请单的填写对病理诊断的影响。当他们正式投身临床工作后,能够重视临床与病理的沟通,正确规范的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
4.熟悉病理制片过程。见习学生分组,先由相应的诊断组带教教师带领,从接收手术病理标本开始,观看取材,然后上脱水机脱水,再由技术组教师带领观看包埋、切片、染色,最后再由诊断组教师讲解显微镜下如何观察诊断。这样不但使学生直观了解了上课时使用的病理切片如何制作,也熟悉了临床病理科的整个工作流程,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了整个工作环节中的任何环节受到影响都有可能影响制片的质量,甚至影响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而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理解了为什么病理诊断的结果需要3~5个工作日才可以发出,而不是大多数患者及家属或者临床医生所想象的很快就能出结果。
5.熟悉病理诊断工作。选择一些典型的、临床多见的疾病,比如食管癌、乳腺癌等,通过多头显微镜指导学生镜下读片并初步诊断,使学生明白如何对镜下图像进行分析,得出诊断结果,培养学生正确的诊断思路。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病理的热情并再次复习病理理论课的学习内容。
6.亲自动手制作切片。对于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对一些病变典型的大体标本进行取材,并包埋、切片、染色,然后在镜下观察,进一步理解大体标本的病变与镜下改变的一致性,训练正确的病理思维。
7.了解冰冻切片流程。在临床工作中,部分临床医师简单的认为冰冻切片可以快速的知晓病变性质从而滥用冰冻切片检查。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不仅增加了病理诊断医师的诊断风险,也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通过对冰冻切片操作步骤的观看,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冰冻切片在临床中的使用范围及意义。
8.参观免疫组化室与分子诊断实验室。现在分子病理学逐渐成为病理发展的热点及新方向。通过参观免疫组化室与分子诊断实验室,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了哪些疾病需要借助免疫组化明确诊断;选择这些免疫组化标记物的原则和意义;了解关于免疫组化的实际操作步骤。现在有部分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开始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其中一些正需要借助一些病理技术开展,同时随着医学教育的深入,以后对医学生的科研思维及科研动手能力要求也会有所提高,较早了解病理学的相关技术对他们日后的科研课题开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临床病理见习的一些体会
1.参加对象的选择。我们选择理论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参加见习,这部分学生通常对病理学相关的内容比较熟练,学习的自主性较好,能够达到较好的见习效果。
2.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临床病理见习,学生最直接的收获就是可以亲身参与到临床病理诊断的日常工作中,不但可以了解临床病理诊断的一般操作流程,还可以理论联系实践,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变得更生动,上课时封存在玻璃缸中的病理标本在见习时可以带上手套仔细观察触摸,使相关理论印象更加深刻,亦可以看到与教科书上或实习课上有差别的一些病例,之前较为单一的内容也变得丰富了,很好地补充了学校内学习的不足,锻炼了学生运用整体和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翻阅科室现存的专业书籍或是通过网上查阅资料等方式寻找答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自主性。通过临床见习,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为以后学习临床专业课程甚至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临床病理见习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比如接待患者或家属、为其查询病理结果、学习怎样正确解释病理结果。同时与临床各科室医生进行必要的交流,比如询问病史、其他辅助检查结果,也可以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与技巧,培养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
4.提高今后临床诊断水平,保证病理报告的质量。学生体会了病理科的活检流程后,进而可以对病理科前的一些工作做一些了解,明白标本在进入病理科前还可能出现不如意的情况,比如临床医师取材不到位或病理申请单填写不清影响病理诊断,甚至标本处理不当,如标记不清或标记错误、固定不及时或放错固定液可能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因此需要各临床科室共同协作才能确保病理诊断的质量,教师和学生都应予以高度重视[2]。
作为临床专业的本科生,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明白病理诊断对送检标本的要求、固定的方法和时间、冰冻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的适用范围等,能使其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5.教师从见习带教中收获颇多,实现教学相长。临床病理见习对学生来说上课时死板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而丰富,而对带教教师来说这样的教学变得更有挑战,不能简单的重复理论知识,一方面要将不同病例的临床资料转变为有规律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深入浅出的指导学生理解一些常见病的临床病理诊断,更为重要的是自身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在带教过程中,教师再次梳理了病理学的理论知识,也强化了自身教学能力;同时必须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这也有利于见习带教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因此是一个很好的自我认识与提高的机会。
三、待改进的方面
1.时间有待改进。要求参加见习的学生很多,但病理科容纳量有限,为避免影响日常病理诊断工作,目前见习时间仅安排在暑期,有必要争取更多的见习时间,以便更多的学生能轮流到病理科见习。
2.与临床相关专业联合示教。临床病理诊断仅仅依靠学生所学的病理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与一些临床课程有机地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真正起到桥梁学科的作用,应该积极争取和相关科室教师联系,邀请多个临床科室的带教教师进行指导和介绍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
3.组织有关人员编写见习手册。编写一本适合学生见习使用的工作手册,包括见习所含内容及注意事项,方便学生在有限的见习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综上,通过临床病理见习,为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提供了可靠的机会与途径;同时通过见习,学生能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3],值得一直推广实施。
关键词:医学:成人教育:病理课程:改进
中图分类号:G7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175-02
一、医学成人学历教育的现状
1.学历层次不同。医学成人教育主要有二类人员,一是高升本,二是专升本,前者大多是高考落榜学生或者是社会人员,他们没有医学知识基础,这部分人对学习有较高的积极性,愿意全面系统地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学习态度较认真。后者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他们已具备医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医学基础知识具有选择性的需求,他们希望学到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有关知识。所以针对不同的人群和教育层次应采取不同的教材和教育手段,吸引这部分人主动学习端正学习态度而不是来校学习只是混文凭,作为升职称和就业的一张纸。医学教育责任重大,课程多,基础课程中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与临床联系紧密的课程,课文中涉及大量的器官、组织细胞疾病形态描述和发病机制,使其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历层次的不同,导致学生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的不同。针对不同层次学历的人员,教师在授课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要把握好一定的教学尺度,使每个受教育者学而受用。切实落实成人教育的指导方针,保质保量使受教育者接受本科教育。
2.继续教育质量重视不够。社会的发展,规范管理提高了在职人员的学历要求,对每个劳动者而言都面临继续教育、终生教育的问题[1]。如何办好医学成人教育,存在四方面的难题:一是大多数学生自由散漫和因工作没有时间学习,希望考试容易通过,按时毕业拿文凭。二是希望学校开辟绿色通道,因为不能耽误工作,要求在家自学。三是基于前两点造成教学安排无法正常进行,只能每学期短期集中授课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强调学科应该掌握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四是迄今为止无针对医学成人教育学生编写的教材,究竟讲什么,增加什么或删减什么,基本上由任课老师根据课时数来决定。这样随机性很大,教学质量难以控制[2]。我们充分认识到这点,重视医学基础课程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改进。
二、制定适合医学成人教育的病理学教学计划和学习形式
1.优化教学计划,灵活设置病理课程。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不完全适合成人学历教育,表现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管理等诸方面。不能沿用普招学生高等教育的教材与教学大纲,而应根据成人学生的特点,了解成人学生的来源和知识结构、学习目的来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如,在形态学中病理学是医学学科的桥梁课程,是医学基础课和临床紧密衔接的专业,它涉及各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授课尺度的把握很重要,尤其对医学成教生而言,他们的实验课安排很少,有的没有实验课所以对完全没有医学基础高升专的学生,教师授课时需特殊对待。病理课程是通过病变组织和器官的形态变化来研究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所以,教师授课时尽量多使用大体标本和组织图片,把复杂的病理机制问题用图片和动画效果简单明了地说明。有些医学术语容易混淆的知识应进行比较和区别: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炎性假瘤与肿瘤的区别,使学生明白炎性增生与肿瘤增生的区别和临床意义〔2〕,使他们扎扎实实学习医学基础知识,而不能照本宣科。学生对形态学科通过实体和图片更容易理解和领会教师的授课内容。对专升本学员,他们是有医学基础的学生,厌倦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对待这些学员,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多联系临床个案结合病理临床表现,展开病理学的理论知识与他们的专业相结合,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减少部分章节的内容而把较难掌握的内容适当多讲,重点、难点对临床关系密切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的诊治技术应作适当介绍。做到以临床为中心,紧密联系临床实验。
2.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建立学校教学网站。由于医学成人教育的特点与统招学生不一样,他们大多数不脱产,是边工作边学习,以工作为主,不能保证学习的时间,学习形式是以业余为主,教师授课为辅。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功能,保证学员通过学校教学网站,找到该年级、该专业本学期的相关课程,通过网络观摩教师授课。网络教学的优点;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可登录本校教学网站学习,反复学习加强理解,还可以网上互动交流,比课堂教学效果好。我校目前已开展了网络教学平台,病理课程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在网络教学中插入疾病的动态演示图,既方便了学生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也方便了老师授课时的描述,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每学期临考前教师进行面授,集中解决个别问题[3]。网络教学是辅助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为统招和成人教育的学生提供宽阔获取知识的平台,是目前配合多媒体教学的重大突破。对教师的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在准备网络授课内容时,需准备不同的版本,针对统招生的、针对成教生高升本的、专升本的课件及根据专业其偏重点的也不同。
病理课程是形态学科,是医学基础课的桥梁课程,内容丰富,与临床联系紧密,专业名词多,医学成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各不相同。除了好的课件外,图文并茂,丰富的临床案例分析和临床表现及检查手段是提高成人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应结合临床,注重能力培养,实现网络化教学,从而克服单纯自学的盲目性和面授时间短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对高升本的学生,要求掌握病理解剖课程基础知识为主,但不能采用普通高校的教材,减少教材的深度要求和广度增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而专升本的学生,大多是由于学历偏低,知识不能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为了提高职称水平,冲着文凭而来学习,学习主动性较差,但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教师在病理课中偏重与临床紧密联系的内容和医学新进展,少一些研究性的和分子生物方面的内容。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是我们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卢虹,汪辉文.对医学成人教育招生现状与前景思考[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4(1):27.
关键词:病理学 建构主义 多媒体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037-01
病理学在整个医学课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也是学生了解疾病的启门学科。因此,对于医学生来说,学好病理学知识十分重要。由于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所以要求教师在授课时结合大量能够展示病变形态的高质量图片。虽然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已成功运用到了病理学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弊端日渐显现。
1 目前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的不断调整,基础医学教学任务逐渐加大,教学资源匮乏现象日益突出。而作为医学主干课程之一的病理学,由于其自身学科的特点,加之目前其它客观因素的限制如尸检率低等现状,能运用于病理教学的素材、标本匮乏现象尤为突出。因此,当前病理学的教学仍然主要是一种灌输式教学模式,虽然已加入了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但依然是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而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则处于被动状态,使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处于盲目接受知识的环境中,缺乏自主学习机会,因此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严重下降。这种教学模式非常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也很难培养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2 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在当代西方有着广泛影响的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因此教学活动就是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建构主义理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重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又着重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理论也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与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对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实现以“建构主义”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起到积极作用。
3 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建构主义理论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建构主义理论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要注意以下两个核心问题。首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策略,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其次教师作为学生建构意义的重要外部因素,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努力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发展性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适应性过程。所以在病理学教学实践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教学民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了解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的。从知识基础、学习态度、自学能力等方面找出学生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进而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借助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设计或下载网络上已有的疾病发生发展模型及出现的相应病理变化,可以节省授课时间,加大教学密度,同时可以使学生从动态直观中感受疾病的变化,改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建立病理学教学资源库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及方式。另外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民主,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比如,教学过程中适当设计引入一些病例,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获得成功是引发兴趣的直接动力。学生经常把自己在某方面受到教师的鼓励视为一种成功,促进自己不断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因素,并及时提出表扬和肯定,要避开传统教学法的弊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教学民主让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加强学法指导,实施愉快教育。
3.2 教师要发挥个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