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2 11:28: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医康复学的特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针灸推拿 康复医学 中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康复医学教学目前已进入了高等中医药院校,多在针灸推拿专业下开设康复方向。下面就针灸推拿专业开设康复方向的必要性及其课程内容设置进行探讨。
1 针灸专业康复方向设置的必要性
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它们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体。康复医学是医学领域的一个新兴学科,与临床医学有着不同的治疗对象、治疗目的,但二者关系紧密,相互渗透。临床医学的对象是各类病人,而康复医学的对象是临床医学中患病后遗留暂时或永久障碍的患者;临床医学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病因和逆转疾病的病理过程,挽救生命潜能,而康复医学的治疗目的则是预防继发性残损,保存与改善功能,回归社会。因此,康复医学贯穿在许多疾病临床治疗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临床医学实施后的延续①。康复医学早期介入临床医学各科,对减轻功能障碍程度和帮助患者尽早重返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对康复医学的也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我国,康复医学已开始融入临床医学,很多西医院都设立了“康复医学科”,建立了“康复治疗室”,为各临床科室的急、慢性病患者提供康复治疗。而在中医领域,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融合发展比较慢,中医院的康复科还多以声、热、光、电等物理因子治疗为主,真正意义上的功能康复开展得较少。因此,目前非常需要中医临床康复人才。
在中医学领域推广和应用康复医学,针灸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切入点。在中医各临床学科中针灸与康复医学中的主要疗法——物理疗法的关系最为密切,二者的结合也最为紧密。例如,物理疗法治疗的三类主要疾病,神经系统伤病、运动系统伤病、心肺系统伤病,同时也是针灸临床的主要疾病。另外,二者有相似的治疗方式,针灸疗法中应用的针、灸、罐,实质都是力、热等刺激,与物理治疗一样遵循刺激与反应规律;相似的知识背景,即物理治疗师与针灸医师都常采用徒手方法诊查与治疗,都需要对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知识有很好的掌握。而且,现代医学从业者中物理治疗师被认为最适宜学习和应用针灸疗法②。中医针灸与康复医学结合之紧密,不仅表现在上述相似性上,更主要表现在康复医学理论对针灸疗法有指导作用。为说明此问题,本文以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为例,从康复医学对针灸取穴、施术的选择和疗效评价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
首先在针灸取穴方面,《针灸大成·治症总要》有“中风不语、手足瘫痪者,……先针无病手足,后针有病手足”之明训,但目前针灸临床在偏瘫早期的取穴方法有或针患侧或针健侧(巨刺法)之不同。康复医学PT疗法中的Brunnstrom方法,其基本内容是在患肢无随意运动或随意运动相当弱时利用对侧的联合反应加之患肢随意运动的尝试而引发随意运动。这一方法为针灸治疗偏瘫早期应用巨刺法提供了依据。大量临床观察也表明在早期先针健侧,至病情稳定后再针患侧或健患侧交替使用,确实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③。
在针灸施术上,以往主要依据患者舒适及医者方便操作,而患者的摆放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则很少考虑。脑卒中患者“舒适”的即表现为上肢屈曲、横放胸前、下肢挺直、髋外展外旋的痉挛模式。康复医学中的良姿位是对抗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的,有人发现良姿位针刺,既可促进患肢肌力和肌张力的提高,又能抑制相应的痉挛模式,促使分离运动的早日出现,对患肢功能的恢复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良姿位与平常针刺后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④。
在临床评价方面,既往针灸临床主要采用测量肌力来评价治疗效果,但中风偏瘫是中枢性瘫痪,其功能恢复不是单纯肌力的恢复,而是运动模式的恢复,因此,肌力的评价方法不仅反映不了运动模式的改变情况,而且以发展肌力为重点的治疗,还会强化共同运动、联合反应而导致“误用综合征”的出现。而现代康复医学中的中风偏瘫评价量表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运动模式的改变,对治疗还有指导意义。目前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报道中,越来越多的医生采用了评价量表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从以上可以看出将康复医学与针灸疗法相结合,可以提高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补充其不足。除中风外,康复医学与针灸疗法相结合治疗其它神经、运动系统伤病也有这一特点。因此,为满足中医临床对康复人才的需求,在中医院校针推专业开设康复医学教学是最为恰当的,同时也是非常必要和极为重要的。
2 针灸推拿专业康复方向课程内容探讨
设置针推专业康复方向课程,首先应明确该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从目前看,现代康复医学虽然承认中医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但在康复治疗小组这一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中医师同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康复护士等的地位并列,仅作为一名组员,在治疗小组组长,即康复医师的组织、领导下进行康复工作。而国外对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的学历要求是中学毕业后再接受3~4年的相应专业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即可。现在中医校院招收的多是七年制本硕连读生,因此,培养目标应设定为在综合医院和中医院中以中医针灸推拿为特长的康复治疗小组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而不仅仅是一名治疗师。
设置针推专业康复方向课程,还应明确将中医针灸与现代医学中的康复医学相结合的目的、原则和条件。让我们先回顾一下针灸前辈承淡安先生在谈到现代医学的神经学说与中医针灸结合时的一段话:“……我们要认识到巴氏(巴甫洛夫)学说是新兴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而不是专门为结合中医或针灸而设,我们要学习它来改进我们的祖国医学,就应该首先把祖国医学理论和巴氏理论均搞透彻,然后在应该接合之处接合,可能汇通之处汇通,这样才能完善无缺,有利无弊”。承淡安先生的一席话为我们指明了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的目的是改进和提高中医学,推动中医针灸在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方面的创新,因为一门学科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两者结合的原则是以中医针灸为本,将现代医学知识拿来为中医针灸所用,而不是两种医学1+1=2的简单相加。而两者结合的前提条件则是对中医针灸和现代康复医学知识都要有深入的学习和透彻的了解。
具体课程设置方面,首先,中医课程的设置中应加强与康复相关内容的教学。如康复医学中神经、肌肉、骨骼病症较多,而根据中医经络理论,经筋 “主束骨而利关节”, 很多神经、肌、骨病症属于经筋病的范畴,因此,要加强经筋生理、病理、经筋病症的特点,以及经筋病症的治疗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第二,现代康复医学的课程设置应重点突出。根据培养目标,作为康复小组的领导者,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对现代康复医学有一全面的了解,故现代康复医学所涉及内容的课程都应该设置。但学生毕业后以临床工作为主,因此在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上,应突出以临床康复为中心,以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相关内容为主,而康复心理学、言语治疗学、康复工程学等内容为辅。
第三,在以上两类课程的基础上,还应设置将康复知识与中医针灸理论结合应用的课程。如可设立“中医针灸临床康复学”,这门课程可帮助学生将康复医学知识有机地融入中医针灸治疗中。还以中风偏瘫为例,康复医学是针对中风这一病及运动功能障碍这一症,将偏瘫的功能恢复分为六期分别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而针灸临床康复治疗则是在借鉴功能恢复分期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既对运动功能障碍的肢体进行辨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症状,采取刺健侧、刺患侧或健患侧同刺的方法,选取阴经或阳经的穴位进行治疗,同时,还要对全身的症状、体征进行整体辨证,按“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取穴和施以补泻手法,以促进全身机能的平衡协调,而这种整体治疗对局部瘫痪肢体的康复大有裨益。
第四,充分发挥中医传统康复学特色。中医传统康复学历史悠久,康复方法多样,除中药、针灸、推拿等外,还包括饮食、导引、气功等独特的康复方法。因此,还应增加这些课程,以全面发挥中医学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进一步突出和加强中医学在康复医学中的地位。
总之,在针灸推拿专业开设康复方向,既顺应了医学发展的趋势、符合市场的需求,又有益于针灸推拿专业的发展创新。希望通过以上课程的设置,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中医针灸人才。
注释
① 陈立典.康复医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29.
② Val Hopwood,Maureen Lovesey,Sara Mokone.Acupuncture and Related Techniques in Physical Therapy. Churchill Livingstone; 1 edition January 15,1997.
关键词: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班级管理;特色创建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2-0046-02
收稿日期:2015-01-16
作者简介:刘树鑫(1982-),男,广东潮州卫生学校讲师,学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广东 潮州/521041)
陈燕珊(1978-),女,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护理讲师、外科及护理教研组组长,护理本科。研究方向:护理教育(广东 潮州/521041)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有了更高的认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慢性疾病患者数量持续上升,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明显增加,卫生服务的重点逐渐由原来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向预防、食疗、康体、保健等需求转变。在这种大环境下,我校创办了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因为顺应这种社会形势,有着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发展优势。但由于就读本专业的学生大多基础薄弱,且以男学生居多,管理难度较大。如何正确带领学生建设出有专业特色,团结上进的中医康复保健班班级文化,成了班主任要考虑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一、卫生中职学校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班级特点
1.中医康复保健班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这个专业的特点是男生占大多数,并且学生入学时的分数不高。虽然有个别学生入学时成绩不错,但数量较少。部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的目标较为明确,他们的动力也较为充足,来到卫生学校便是学习中医康复保健知识,以获得一技之长。而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学习自觉性不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较不明确,表现为得过且过的学习态度,这给班级管理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2.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
我校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作为一个市重点建设专业,已经进行了课程改革并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课程体系,在淡化了学科意识的同时突出了技能教学。但因为康复保健专业所涉及的范围较大,涉及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福利等许多方面,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学习如《解剖学》《推拿学》《中医养生康复学》《针灸学》等等课程外,还必须积极锻炼身体,要有强健的体魄。因为从事推拿按摩工作的如果没有较好的体能和力量,那将很难胜任该项工作。
3.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学生要有较好实操能力和沟通能力
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学生推拿按摩的对象是病人。从这一点上来说,这和药剂专业或者口腔修复工艺等专业不一样。因为按摩师手法的熟练程度,力度把握的准确程度等因素对病人的影响比较大。这一方面对本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实际推拿按摩能力的同时,还要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如何创建具有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特色的班集体
1.开学之初要做好班级文化的初步创建工作
在做好开学之初的常规纪律教育、军事训练和班团干部培养等工作的同时,专业介绍也十分重要。开学之初我校邀请了本校中医教师为本专业的学生做了专业介绍,让学生对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对今后的就业形势及人才需求情况有所了解。目前,潮汕地区医院康复科、社区卫生康复中心对康复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社会上却缺乏医技类相应毕业生,近几来年中医康复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乐观。开学之初的这些介绍,不仅增强了本专业学生学习的信心,也指明了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
2.在主题班团会活动中渗透中医康复专业特色
主题班会是德育的主要阵地。开好一堂主题班会,不但能活跃气氛,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更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染,心灵上得到陶冶和涤荡,使德育内容潜移默化地融汇进学生的心灵之中。如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按照学生科的安排,组织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题开展专题班团会。本班在认真准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会课的时候,还有意识地渗入了中医康复保健的专业特色。在热烈的班团活动中,同学们都踊跃发言。学生得到了医德教育,也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
3.大力开展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见习活动
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是我市重点建设的专业,也是国家示范学校立项建设专业。目前我校拥有中医康复实训室、中药标本室、中草药园、急救实训室、药膳实训室等实训场所。我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充分发挥这些实训室的作用,把握好动手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充分利用好校外资源,鼓励学生到潮州市中医医院、千禧养生堂、残联康复中心、富丽颐养中心等多家校外推拿按摩、养生保健等服务机构进行课间见习。并布置好学生写好见习心得,再在班中将优秀的学习心得张贴出来,供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充分整合好校园中的已有文化资源进行医德教育
一个教室的布置,可以体现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与特色。笔者让学生集思广益共同布置好教室内的文化氛围。如在教室的空白墙壁上张贴上一些医学标语,像“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等。同时也充分利用校园相关文化,组织学生参观学校中的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白求恩、南丁格尔等塑像,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组织学生做好每一次黑板报的出版工作,尽量让黑板报的内容贴近专业,体现出专业特色。通过整合校园内部的各种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中医康复专业素养。
5.积极发挥中康社团的积极影响,带动学生共同进步
作为卫生学校的特色社团,中康社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校的社团活动近几年来开展得如火如荼,而中康社团的成员主要是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学生。学会生社团部定期举行社团活动,充分调动了同学的参与积极性。中康社团定期到市区人民广场、潮州牌坊街等地方进行推拿按摩等活动。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班级文化,代表了班级的形象,也是班级的生命。一个团结奋进,积极进取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工作追求。水无长势,教无定法。就中医康复保健而言,只有充分结合学生专业,发掘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体验到快乐,并自觉地组建成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风病;中医康复;临床观察
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增长速度又是相当的惊人,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为当今时代人们追求健康提供了奋斗目标,人们防治疾病的目标不仅在于身体的恢复, 同时更注重功能的康复。
中风病亦称脑卒中, 是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而且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目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诊断与抢救治疗水平的提高,脑中风病的死亡率已经明显下降,但是患者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社会心理行为, 使其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中医康复治疗以其手段丰富、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等优点本应受到临床治疗的重视,然而实际的状况却不容乐观,笔者现就2009年4-10月期间在湖北省人民医院进修期间治疗该病的过程中所观察的实际情况做一定的评述,希望能引起同行对于中风病中医康复治疗的重视。
1 临床观察中风病中医康复治疗的基本情况
笔者于2009年4-10月在湖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进修期间随机观察中风病(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病例总数148例,对这些病例的基本情况和中医药康复治疗情况做了一些大致统计和分析,虽然数据并不复杂和详尽,但也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中医药康复治疗在临床应用的现状。
1.1 基本情况
男85例(约占57.4%),女63例(约占42.6%);50岁以上129例(约占87.2%),50岁以下19例(约占12.8%,其中包括1例20岁男性患者);因中风病第一次入院者122例(约占82.4%),二次以上因本病入院者26例(约占17.6%);本次就医因脑出血者80例(约占54.1%),因脑梗死者68例(约占45.9%);临床治疗有效133例(约占89.9%),死亡15例(约占10.1%);住院最长时间3个月,最短1周,平均约30.5天。
1.2 中医康复医疗情况
住院期间有中医药治疗康复手段参与的40例(约占27%),未有任何中医药治疗康复手段参与的108例(约占73%);在使用中医药治疗康复手段的40例患者中,仅使用针灸者15例,仅使用推拿者10例,仅使用中药者0例,结合使用针灸、推拿者15例,使用其他中医康复疗法者0例;在使用中医药治疗康复手段的40例患者中,医生主动施治者14例,患者及家属提出或要求施治者26例。中医药治疗康复效果未作统计。
2 中风病的临床中医康复治疗现状分析与评述
从以上观察统计数据分析来看,在部分大型综合医院尤其是西医院的临床治疗中风病的过程中,确实存在有对中医康复治疗认识不足,忽视中医康复医疗,中医康复医疗的实施手段单一贫乏、中医康复医疗手段介入实施不及时等不太正常的现实状况,具体分析,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临床治疗医师自身对于中医康复治疗的认识不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目标也在与日俱增,国家、地方政府都在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不论是从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对于中国临床医师的基本要求,抑或是对群众普及中医药的基本知识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中医康复的有效性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和临床证实,尤其是对于中风病的治疗和康复更是毋庸置疑。然而在实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受到诸多客观及主观原因的影响,导致临床治疗医师仍然不能正确认识到中医康复治疗的重要作用,在西医院如此,甚至在中医院,在一些中医科班出身的医师身上,都存在无视中医的思想,因此导致一线医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排斥和忽略中医康复医疗,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很多患者无法接受到及时有效经济便捷的中医康复手段,而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状态,影响其今后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2.2 临床医师治疗的目的过于局限
大多数一线医务工作者,将工作的重点仅仅局限在生命的抢救和保护上,而没有真正从意识上树立起全面健康的理念,对于中风病尤其是脑出血患者,能将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似乎就是医生治疗的最大目标,无可厚非,生命是全面健康的前提,然而仅仅有生命的延续,而没有社会、心理、生理的全面康复对于医学工作者而言,从一定层面来讲,仍是一种失败,况且对于中风病而言,如果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康复手段,尤其是恢复和改善中风病患者功能障碍优势明显的中医康复医疗,很多患者是能够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这才是医学应该追求的最高目标。恰恰是这种本不应该存在于意识中的局限性,使得他们没能更多地关注和重视中医康复医疗对于中风病康复的重要性。
2.3 中医康复医疗手段使用的单一性
中医康复医疗以其手段丰富、操作简单、疗效明显等特点而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在如今的临床治疗和康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中风病之类的慢性疾患而言,更是治疗疾病和功能康复不可或缺的方式和手段,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中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手段仅仅局限于针灸、推拿、中药等常见的治疗手段,而诸如调摄情志、饮食调养、自然康复、传统健身运动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却很少用到,使用方式上往往是单一零散,不能起到“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效果,无法取得全面康复的结果。
2.4 中医康复医疗的规范性差亟待改善
中医药诊断、治疗的规范性历来都是备受争议,作为从朴素唯物主义发展而来的一个医学门类,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在阴阳、五行、八纲等总体原则下又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这同时也给中医药发展设置了障碍,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医康复、医疗等需要有自己的一套科学有效的规范来提供行业执行标准,目前的很多规范仍然不够详尽和客观,造成临床实践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造成治疗上的混乱局面。譬如说中风病的针灸推拿施治中施治时机、取穴原则、针刺深度、补泻频率等,推拿手法力度大小的标准等等都是看似简单却又很难统一的症结点,加紧客观地从某些方面规范中医康复医疗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2.5 “急功近利”的求治思想与中风病的难治性、长程性的矛盾
各行各业现如今都盛行这种贪功追利的风气,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本应以人类的健康为己任,可现在在很多医疗单位某些一线医务工作者身上很难看到这一点,赚钱、赢利、挽救生命、临床有效成了他们的思想支柱,患者及家属也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虽然大家都知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可一旦疾病摊到自己身上,就不会这么想了,像中风病这类难治性疾病的康复本身就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很多家属及患者无法认识到这一点或是耐心不足,而致中途放弃,中医康复医疗本身就是强调从激发人体自身的正气,协调机体整体阴阳的角度出发来扶正祛邪,祛疾疗伤,疗效的显现速度较慢,因此给医生及患者、家属造成了诸如中医无用论等的误解,形成了疾病本身的难治和长程性与人们求治及施治思想的矛盾。
3 中风病的临床中医康复治疗展望
由于中风病患者的功能受到较广泛的损害, 涉及运动、语言、心理、智能等多方面, 导致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因此它的康复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多种疗法的介入, 以提高中枢的可塑性。除了现代康复学中方法外, 中医康复治疗对于中风病各种功能损害的改善和恢复中具有独特的疗效, 配合应用可以提高康复的疗效,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 特色 分析
Quality Gao Zhuan is restored to health analysis the treatment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raises the pattern characteristic
Huang Yi Yu Jinglong
Abstract:The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is the medicine important branch,is promotes sickness,the wound,the remnants recovery medicine discipline,with the health care,the prevention,clinical and calls four big medicine.The recovery treatment technology specialty is the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clinical demand important supplement,its raise cycle is short,may fill our country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quickly treats personnels vacancy,the development is rapid,the potential is huge.The quality high specialist only then raises the pattern the characteristic mainly to manifest in take ability as the standard,take the application as the master line,take serves as the objective,take the employment as the guidance.While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 specialized technology ability raise t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raise,these idea infiltrometer curriculum,the plan of instruction and the teaching practices really teache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the treatment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o quality Gao Zhuan to raise the characteristic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Keywords:Recovery treatment technology specialized Personnel training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75-01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注重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把这些理念渗透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实训中[1]。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进行分析探讨。
1 建立“三横两纵”康复治疗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和思维方法
以康复基础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康复临床医学为三条横线,以传统康复医学、现代康复医学为两条纵线,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实用技术为要点,建立起“三横两纵”的课程建设和技能训练体系。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技术核心课程,[2]包括:康复评定、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康复工程技术、康复心理学等。依据核心课程搭建本专业的课程结构,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接近1∶1。教学内容涵盖了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语言治疗师ST等应掌握的内容。
2 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点
凸显深度“工学结合”,利用教学模拟医院实行课堂教学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即“院校结合”;推行“实训-见习-实习”一贯式教学模式,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技术实习、实训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实践性阶段,我们给学生选择了全部有康复科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作为实习单位。为学生的课间及毕业综合实习、职业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另外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带教教师。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最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我们说临床见习、实习是康复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应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及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整合当地各医院的医疗优势,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全面地实践[3]。同时专业实训中心建设要切合市场需求,在专业课程基础上,构建模拟、仿真实践教学体系,课堂教学以外,业余时间开放实训中心,学生通过康复技能的模拟实训、专业临床见习和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专业技能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培养技能型高级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3 形成“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并重、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主要学习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康复医学的临床治疗技能,掌握一定的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等方面知识,接受中医传统康复技能和现代康复治疗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常见疾病和残疾的康复治疗、评价及预防工作的基本能力,懂得医学的、工程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各种综合康复手段,在校期间取得“高级按摩师”资格证书,成为康复领域内的技能型人才。与国外康复专业人员相比较,我国康复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配备有中国传统康复医疗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康复治疗;二是提倡一专多能的康复治疗师(士)[4]。
4 毕业考核模式与康复治疗师考试模式接轨
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应附合康复治疗师考试的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顺利地通过康复治疗师资格考核,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附合社会需求。为了能使“以服务为宗旨,与就业为导向”这一特色在高职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中结合专业资格考试――康复治疗师(士)资格考试所涉及的考核内容,修订中应该紧紧围绕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训练方法以及相关医学基础知识。[5]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康复评定、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临床医学概要、临床康复学、针灸治疗技术、推拿治疗技术等是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能课程。
5 构建“可持续性”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通过网络和毕业后培训,延伸学生教育时限,进行毕业后技术技能培训,指导学生职业生涯,实现一次入学,终生学习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及创业能力。
6 结语
康复医学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既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又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与实践。[6]高职高专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康复医学临床需求的重要补充,其培养周期短,可以较快填补我国康复治疗人员的空缺,发展迅速,潜力巨大。[7]200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公安部、教育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8]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高职高专教育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国内各院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都在摸索之中,本专业的特色应在注重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把这些理念渗透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实训中。
参考文献
[1] 马金 《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卫生职业教育 2006.24(11) 11-12
[2] 蓝巍《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 2005.23(15)109-110
[3] 吴小平《对康复医学专业医师学历教育的思考》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Sept22
[4] 金安平.强刚.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思路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2):24-25
[5] 尹宪明.吕俊峰等.高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设置的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1):1036-1037
[6] 刘忠良等《寓情感教育临床康复医学教育之中》[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2):1108-1109
【关键词】 脑梗死;早期康复;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The experience in the early-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42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hemihypesthesia
RONG Zhi-hong.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People’s Hospital, Henan,Zhengzhou 450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early-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recovering hemihypesthesia caused by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Forty-two patients were conducted the early-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Results The recovering rate of hemihypesthesia was 90 percent.Conclusion It turned out that early-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ntributed to the recovery of hemihypesthesia and that of patients’ daily activities.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Early-rehabilitation; Recovery of function; Ability of daily life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尽管现代的临床诊疗技术和抢救治疗水平的提高使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存活者中70%~80%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主要为运动功能障碍-偏瘫、言语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等[1],不仅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降低致残率,郑州人民医院中医科对2004年10月至2009年9月以来因脑卒中住院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42例伴有偏身感觉减退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全部患者均来自郑州人民医院中医科2004~2009年因脑卒中住院患者,经颅脑CT证实患新发脑梗死,检查确认伴有不同程度的偏身感觉减退,共42例,年龄56~78岁,其中左侧偏瘫25例,右侧偏瘫17例,男28例,女14 例,病程1 d~6个月。以上患者意识清楚,治疗护理方法基本相同,每30 d评价1次。
1.2 评测方法
1.2.1 浅感觉检查方法 ①痛觉,用圆头针针尖以均匀力量轻刺患者皮肤,嘱患者回答“痛”、“不痛”;②温度觉,用分别盛有10℃~20℃和40℃~50℃水的两支试管,交替接触皮肤,嘱患者说出“冷”、“热”的感觉;③触觉,用棉签或软纸片轻触患者皮肤,嘱患者每次感觉到时即回答“有”或说出触到的次数。
1.2.2 深感觉检查方法 ①运动觉,嘱患者闭目,检查者轻轻握住患者手指或足趾的两侧,上下移动5°左右,让患者辨别移动方向;②位置觉,将其肢体放一定的位置,然后让患者说出所放的位置;③振动觉,用一振动的音叉置于患者某些骨突起处询问患者有无振动感和持续时间。
1.2.3 评估结果 42例感觉减退患者,其中浅感觉减退26例,深感觉减退17例 两者均有5例。
1.3 康复护理方法
1.3.1 早期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是将患侧肢体置于抗痉挛的位置,不仅是防止关节挛缩、变形的重要方法之一,而且有利于感觉障碍的恢复。①仰卧位:患侧上肢呈30°外展,伸肘伸腕,前臂旋后,肩部垫一软枕,五指分开,掌心向上。轻度屈髋,于窝处垫一软枕头,保持膝关节轻度屈曲,避免膝过伸;②健侧卧位:头位固定,和躯干呈直线,躯干略为前倾;患侧肩关节向前平伸,患侧上肢放枕头上,和躯干呈 100 °角;患侧膝关节、臀部略为弯曲,腿脚放枕头上。健侧上肢怎么舒适怎么放,健侧膝关节、臀部伸直;③患侧卧位:头位固定,躯干略为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患侧肩关节向前平伸内旋,患侧上肢和躯干呈 90 °角,在床铺边放一小台子,手完全放于上面,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掌向上;患侧膝关节略为弯曲,臀部伸直。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枕头上;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患侧卧位,由于自身重量对患侧压迫,增加患侧的感觉输入,有利于感觉恢复。但不宜压迫时间过长,影响静脉回流,造成患肢肿胀。帮助患者采用不同的,使偏瘫患者肢体处于舒适状态,保持功能位置,对减少患者的致残程度起重要作用[2]。
1.3.2 对患侧皮肤施加感觉性刺激,具体方法有,用毛刷刺激患侧掌心、足底,增加感觉输入,促进运动输出;4次/d对患侧进行按摩拍打,用粗布、纸、冰块等在皮肤上进行快速摩擦;对肢体进行按摩,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缓解疼痛,预防褥疮及静脉炎,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3]。用砂纸、毛线刺激触觉,用冷水、温水刺激温度觉,用针尖刺激痛觉。在一个平坦宽阔的容器内放置细砂或玉米粒、面粉等,指使患者在放置物的表面随意画图案或图形。对有深感觉障碍的患者,还要有计划进行肢体负重,关节压缩训练,以刺激皮肤皮下和关节的压力和本体感受器。护理人员做治疗时应在患侧进行;探视人员应坐或立在患侧,轻拉患手与患者交谈;日常生活用用品的摆放,包括床头桌、食品、电视机、遥控器等均应放置在患侧,以引起患者的感知能力。练习行走时应穿柔软的布鞋,搀扶患者并清除活动范围内的障碍物,防止感觉障碍部位受损,也可小心再鹅卵石路面上行走,以增加感觉刺激。由于感觉丧失和迟钝还易造成烫伤、创伤、感染等,因此要帮助患者在治疗和日常生活中,养成视觉代偿感觉的习惯,如转动头部,用眼扫视等。同时也应注意最大限度的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靠自身的能力去改变和利用环境,适应生活,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4]。
1.3.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康复成功的基础和保证,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由于偏瘫肢体伴感觉障碍,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抑郁,悲观等心理,对治疗缺乏信心,表现出烦躁、羞于见人等行为特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应积极主动与患者交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关心、体贴、尊重患者,多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让家属多给患者温暖和理解,避免言语刺激。可通过良好的环境、通俗的语言,宣传疾病的相关知识, 要告诉患者感觉功能的再训练是一个需要恒心和毅力的漫长过程,收效是渐进的,需要长期反复训练,并给患者介绍功能恢复较好的一些病例,使其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正视现实。只有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愉悦的心情,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拥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获得好的疗效[5]。
2 结果
本组患者,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仍按照上述测评方法进行评估,结果如下:26例浅感觉减退患者,恢复正常的12例,好转6例,占69.23%;17例深感觉减退患者,恢复正常的8例,好转4例,占70%;5例两者均有患者,浅感觉好转3例,深感觉好转1例。总有效率90%。
3 讨论
据报道,约有65%的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感觉减退,约有50%的偏瘫患者有某种程度的感觉减退,尤其是在发病的急性期。感觉障碍,尤其是深感觉或关节位置觉的障碍,是影响康复预后的重要因素[6]。有知觉障碍的患者将不能充分适应其日常生活[7]。有严重、持久感觉障碍的偏瘫患者,其运动机能的恢复是很差的[8]。但是,由于感觉减退与运动减退并存,且运动减退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更为突出,因而导致人们重运动轻感觉的研究。近些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为脑卒中后偏瘫的评价和治疗提供了一些新的思想,因此,重视偏瘫患者感觉功能的评测、治疗与康复,已逐步引起了临床医学、神经病学和康复医学专家们的关注。作者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不仅对偏身感觉障碍的恢复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郭学军,王敏华.康复医学.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207.
[2] 张锦琼.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进展.现代康复,2001,5(1):146-147.
[3] 庞图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14.
[4] 姚声涛,陈佳林,田斌,等.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改变的初步探讨.贵州医药,2003,27(5):396-398.
[5] 陈清堂,贺茂林,徐中宝,等.急性脑梗塞(6 h以内)静脉溶栓的治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18(5):260-261.
[6] 朱庸连.神经康复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28.
近10余年来,随着交通、建筑及厂矿业的发展,我国颅脑损伤发生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创伤中的多发病、常见病。急救医学及神经外科抢救治疗技术的提高,使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大幅下降,但致残率呈上升趋势。颅脑损伤康复期的各种并发症及其后遗的意识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智力低下、失语、眩晕头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很难通过药物或手术方法得到纠正。目前国内主要通过针刺及康复训练进行相关治疗。现将近年来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治疗现状
陈名福以百会、风池、哑门、十宣、涌泉、人中为主穴,针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遗症34例,总有效率94%。吴红瑛等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以针刺四神聪、顶颞前斜线、智三针强刺激治疗脑外伤术后植物状态病人9例,显效8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100%。王升旭等在坚持西医治疗基础上取头部神庭、本神、百会、率谷、脑户、脑空等穴位,配合躯体醒脑开窍针法,成功促醒31例,好转1例,无效4例。
邱小红等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个体化康复训练,治疗32例颅脑外伤后运动障碍病人,其康复治疗组在患肢运动功能、躯体平衡功能和功能独立性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李玉等在常规治疗上增加康复训练治疗5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发现该组病人在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残疾分级等方面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李水清等在常规外科手术及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康复训练治疗40例颅脑损伤病人,3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40例对照,发现治疗组在改善运动功能、减轻残障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程继君等用醒脑开窍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闭合性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73例。主穴采用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印堂、风池、上星透百会,其基本治愈率达61%,愈显率97.6%。常志杰等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外伤后运动障碍病人32例,结果发现治疗组在运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普通治疗组。廖琳等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29例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6个月后与30例常规治疗组对照,发现治疗组在乎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2 针刺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余茜等通过放免法对针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甲状腺功能进行测定,发现针刺能显著改善甲状腺功能,使其分泌功能趋向正常。赵永烈等发现针刺能提高颅脑损伤模型大鼠Na+-ATP酶、K+-ATP酶、Mg2+-ATP酶、Ca2+-ATP酶的活性,减轻脑组织内钙离子超载,避免神经细胞继发损伤;并能抑制血浆内皮素的产生,促进一氧化氮生成,使其比例趋于正常;降低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减轻其自由基反应,从而保护血脑屏障,延缓并减轻脑水肿形成和发展。单爱军等通过单光子发射CT观察针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活动改变,并与常规治疗组对照,发现针刺腧穴时,病人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活动增高,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说明针刺治疗可以改善局限性缺血区的脑血流灌注,激发脑细胞的功能活动,提高脑细胞活性;另发现针刺能促进病人清醒,降低了高血液黏稠度、低血钠、高MDA的发生,从而平衡内环境,对脑外伤后的继发损害和并发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也有研究认为针刺治疗与防治病人内环境的紊乱,进而干预脑外伤病人的预后、转归有较高的相关性。针刺虽然并不能使坏死的神经元“死而复生”,却可以通过改善供血,及时把代谢出的毒性产物带走,排泄出去,减轻脑水肿,防止继发损害,使处于濒死期的神经元及早从休克状态中解放出来,恢复行使功能,并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加强其修复功能。而且有报道已在针刺及电生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胆假设;当高级中枢受损时,在适当的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可能通过反射的刺激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从运动皮质至前角细胞开通一条新的通路,代替神经细胞行使功能。总之,经过众多学者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针刺在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电生理学及生化免疫学方面均具有良性的调整作用,能够明显改善颅脑损伤病人的意识状态、行为能力和残障程度,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公认。
3 康复训练对颅脑损伤功能恢复的研究现状
生理学基础研究证实神经系统的所有部分都具有进行功能重塑的可能性,这种功能重塑可以表现为突触结构的可塑和突触信号传递的重塑。在正常状态下中枢神经系统只有部分突触处于使用和活化状态,其他部分突触呈“休眠”状态。中枢神经损伤后,受伤神经细胞的轴突末端可出现新生突触(即发芽),其所形成的新生神经通路更易被激活,阈值随使用程度而发生改变。若不使用,新生的突触则萎缩、消失。康复训练通过对肌肉、关节的运动训练而向中枢神经系统输入了大量的浅、深感觉冲动,促进中枢神经功能部分重建,实现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还能避免肢体痉挛及废用性肌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另外,肢体活动可使大脑皮质的血流量增加,这也给神经元的再生和重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其实Feeney早在1982年,Kolb在1991年即通过大鼠的单侧大脑皮质切除,发现躯体活动对促进鼠半球卒中后神经元的发芽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JohannsenNuolo等也在1996年分别通过鼠、猴的动物模型证实行为训练可以促进未损伤的皮质区进行运动功能重组,使偏瘫的肢体恢复功能。之后关于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更是层出不穷。总而言之,康复训练在结构上,可以促进损伤和未损伤半球有树突和轴束发芽与新突触形成;在功能上,表现为损伤和未损伤区半球的脑血流与代谢改变;在生理上则建立了新的反应模式。这些基础研究的突破为各种康复训练方法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此,临床康复治疗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4 总结和展望
传统的针刺与现代康复医学都能改善脑供血供氧,促进脑的结构再塑和功能重组,在治疗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的功能障碍方面有着相同的理论基础,都以Brunnstrom的六阶段作为临床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理论基础,且治疗的切人时机也相同,这就为针刺与康复技术结合治疗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提供了可行性。基于颅脑损伤及后遗症带给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后果,及早正确地开展针刺与康复训练结合,防治该类病人的功能障碍,是一种安全易行、不使用药物、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病情稳定的功能障碍病人,甚至可以在社区、家庭中开展治疗。
另外,我国在对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的综合康复治疗方面
摘要:文章对中医、健康体检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详细阐述了中医体检的内容和在健康体检中运用中医学的优势和意义。
关键词:健康;体检;中医体检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意为阴气平和,阳气固密,阴阳平和协调保持相对平衡,则身体健康,精神愉快。这是中医学用阴阳学说对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概括,是对人体健康态的表征。人体的健康是人与自然、社会协调以及自身阴阳动态平衡的结果[1]。
1. 健康体检的重要性
在现代生活模式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综合症状,在人群中较为多见,虽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却是导致各项疾病的高危因素。而健康体检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2]。因此做好健康体检工作,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身体保健需求,成为健康体检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近年来健康体检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发挥中医的优势,将中医理论运用到体检之中,我院体检中心从2009年开始,就开展了中医体检,深受群众欢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如何做好中医体检进行初步探讨。
2.中医体检
中医体检是指在易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的时间生命信息,运用“天人合一”,人体阴阳平衡,五脏相生相克的原理,用传统的望、闻、问、切 “四诊”合参,确定被检者的先天病理体质状况及身体健康状态,针对不同体质和健康状况给出中医治疗的对策和日常养生调理的指导。
2.1体检对象
中医体检具有普遍适用性,男、女、老、少皆宜;但又有重点适用对象:一为亚健康人群。主要表现为情绪紧张、心烦意乱、胸闷憋气、食欲不佳、容易疲劳等,但通过现代医学仪器检测后,却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从中医角度看,七情六欲皆可致气血阴阳失调,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二是欲进补人群。中药进补因人因症而异,不能随意进补。一般来说,需要进补的人皆有阴阳失调,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几种类型,因此,进补前最好先通过中医体检,全面了解个人体质,制定个性化的进补方案,对症进补才能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效果。三是有健康意识的人群,重视自己或家人的健康,希望远离化学药物侵扰,愿意接受中医养生。希望了解自己真实的身体状况,中医体检不失为一种最佳的选择。四是对于慢性病患者。因为长期接受某种治疗或服用某种药物,必然会对体质平衡产生影响。通过中医体检了解这种影响,及时进行中药调理并配合平时饮食调理,对人体功能的一些变化进行主动性干预,就能达到既不影响治疗,又能减少副作用伤害的目的。
2.2体检方法及内容
中医体检以中医体质学理论、整体观、辨证论治为指导,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法对人体作全面的、整体的检查及分析。为此设计了专用的中医体检表,基本内容:①四诊:神、色、形态;面色、头颅五官九窍、络脉、肌肤、手足、胸腹;舌质、舌苔;脉相检查。闻诊:声音、气味。问诊: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家族史、既往史、现在症状。切诊:肌肤、手足、胸腹、脉象。②四诊合参辨别体质类型。③保健指导: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
3.中医体检的优势和特色
3.1疾病预防
中医非常重视未病先防的原则,“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最早起源于两千多年前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该书《素问四气调神论》中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已成为预防医学的座右铭。唐代名医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中医“治未病”理论强调: (1)未病养生,防病于先; (2)欲病救萌,防微杜渐;(3)已病早治,防其传变;(4)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开创了天人相应预防观、形神合一预防观、动态平衡预防观、三级分层预防观、防治互寓预防观、综合应用预防观、辨证施防预防观等预防学观点[3]。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与方法体现了积极预防的保健策略,这些都是未来健康保健模式框架的主要内容[4]。
3.2辨证论治重视体质
中医辨证认为人体患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劳逸损伤、七情内伤等导致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易感性,不同的症状表现,不同的生理功能紊乱程度[5]。中医药调治亚健康的优势在于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辨证施治,综合调理。中医体质学,也是“治未病”理论的重要内容。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根据人体形态特征、心理特征、发病倾向及对外界适应能力等的不同,人的体质可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九种[6] 。人们通过体质辨识,可知道自己的体质类型,自知现阶段身心健康状态正常与否,自知易患哪些疾病和这些疾病的规律、病变特点和发展趋势,也可了解现阶段干预、治疗、康复后的方法和措施[7]。
3.3中医诊断的整体观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六腑、四肢百骸,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8]。中医理论以人体功能状态为特征,重视整体观,强调各脏腑功能之间的关联协调,阴阳气血的平衡统一。中医认为,人的生存与自然相依为命,息息相通。《素问 病痛论》云:“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人居自然界,禀天地之气生。四时阴阳消长转化,地理环境都影响着人的生理病理变。自然界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进行自身调整变化的自动稳态系统,人的生命运动随着天地自然的调整变化而调整变化,并由此维持自身的平衡[9]。由此可见,人与自然的统一就是人与自然万物和自然规律的统一。人体每一病证的产生,无不体现整体的失调[10]。中医体检在“整体观”原则指导下的“四诊-辨证”过程是建立在生理、病理状态综合判断的基础上,从整体上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是中医独有的特色。 转贴于
4.其他疗法
中医调治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中药调治法外还有多种调治法。①心理调理法:中医倡导以“恬淡虚无的境界面对欲望和诱惑;“莫嗔怒养肝气,少思虑养心气”,即调养心神当以“戒怒”、“慎思”为要的理念,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②起居活动调理法:每天起居有一定规律,按时休息按时起床,每天要有一定量的身体活动,使人体活动能顺应四时而颐养其气。③食疗调理法:中医在食疗、药膳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非常值得利用和开发。有顺应二十四节气的“尝新食养”、“节转食养”等,又有纠正体质偏颇的个性化食疗药膳等。④其他调治法:推拿、按摩、针灸、脐疗等中医特色的传统技术,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中医运动养生方法,都是中医调理的有效手段。
5.开展中医体检的必要性
《黄帝内经》中的健康理念“圣人治未病”,其中的“未病”不是无病,而是一种亚健康状态,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实践,中医对未病的诊断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而且近年来中医健康体检在各大医疗机构和体检中心悄然兴起,并针对不同体检人群提出调理建议,且费用低廉,是一种非常有必要的健康尝试。大多数人对西医体检耳熟能详,但对中医体检却知之甚少,中医对人体的健康检测主要是对受检者进行“望、闻、问、切”,了解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是否良好,收集受检者是否有慢性疾病史,给予中医的辨证分析,确定受检者属于“阴虚型”“、燥热型”、“痰热型”等何种体质,从而用中医中药给予调理,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中医健康体检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中医师的望闻问切,让西医不易发现的亚健康状态显形,然后进行辨证施治[11]。
随着对生活质量及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保健养生,希望能让自己的生存质量更好,中医体检所提倡并应用的保健方法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非药物疗法等丰富的调治经验,疗效显著的大量方药,显示其在调整不良状态,改善体质,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等方面的优势[12]。同时,中医学弥补了西医的不足,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它的优越性在健康的防治上十分明显。我们应深入发展中医的优势,逐步建立有现代特色的中医健康理论体系,为保障人类的健康做出更进一步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蓝毓营,唐振宇.浅谈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防治思路和方法
[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 6(4): 81.
[2] 周战,李俊孚.健康体检浅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12,2(23):203.
[3] 洪蕾,冼华.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7;13(2): 92-94.
[4] 洪净.中医药解决生命科学重大问题的前景展望[ J ] .中国医药学报,2000,15 ( 6 ) :4-6.
[5] 陈孔斌,金灿道.《内经》“治未病”理论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3):250.
[6] 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6-41.
[7] 王旭东.中医养生康复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 45-49.
[8]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0-70.
[9] 张登本.百花通解黄帝内经[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18-19.
[10] 邓铁涛,郭振球.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95.
我院健康管理专科中心为全军健康管理专科中心、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旗舰单位,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极推进健康管理专科护理建设。本文分析了军队疗养院健康管理护理工作特点规律,对如何加强健康管理专科护士能力素质培养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军队疗养院加强健康管理专科护理建设提供参考。
1军队疗养院健康管理护理工作特点分析
军队疗养院的主要保障对象是军队在职、离退休高中级干部和特勤人员,是利用白然和人工疗养因了为疗养员增强体质、防治疾病、促进健康服务的专门医疗保健机构。健康管理“零级预防”理念与疗养院的预防保健、中医“治未病”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其目的均在于使人们更好地拥有健康、恢复健康、促进健康[[4]。结合工作目标进行分析,军队疗养院健康管理护理工作主要有下述特点。
1.1理念的整体性整体健康观是健康管理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以提供全面优质护理服务为基础,综合分析评估健康状况,探询服务对象健康风险,探索实施风险管控的适宜健康管理方法,既重视生理指标和疾病护理,又重视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等致病风险控制护理,推进传统护理服务拓展延仲为循环递进持续终生的健康管理服务。
1.2技术的全面性健康管理学科最大的特点是多学科交义渗透、交织互补,结构多元,内涵丰富,范畴广阔。疗养院健康管理专科护理作为一门技术,其知识体系不仅包括疗养学、康复学和护理学,还应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中医学、营养学、运动医学、医学气象学、环境卫生学,以及哲学、社会学、伦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人文科学的知识;服务技术既包括专业性很强的特定技能,又包含言行举止、交流沟通等行为艺术。
1.3方法的针对性军队疗养院疗养保障模式类型多样,主要包括体检疗养、保健疗养、康复疗养、特勤疗养等。健康管理护理服务对象特殊,各类人员职业环境不同、健康需求各异,生活习惯、文化志趣和保障标准也有较大的差异,由此要求开展健康管理专科护理,必须构建形成各具特色的实施方法,如健康体检与评估健康管理护理方法、疗养因了运用健康管理护理方法、实行综合康复措施健康管理护理方法和特勤人员专项保障健康管理护理方法等,加强和提高健康管理护理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
1.4路径的规范性健康管理路径是指健康管理服务专业人员为了规范健康管理服务行为,针对健康管理保障目标,制定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时问顺序性或阶梯式的健康管理实施计划。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旨就是要保证临床路径的规范实施,因此,保证健康管理专科护理路径的规范性并扎实推进,是确保健康管理路径有效落地的根本保证。
2军队疗养院健康管理专科护士素质要求
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即具有超越一般护理知识技能的高质量护理特长和专科护理技术[}s}。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开始于15年5月实施的《护士条例》中明确提出: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专科护理岗位的需要,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经过多年实践研究,我们认为,军队疗养院健康管理专科护士应注重以下能力素质的培育。
2.1高尚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职场道德和素质的总和,是指劳动者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白我修养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健康服务,保障的是人最根本的需求,承接的是人最崇高的信任,高尚的职业素养是每一位健康管理专科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2开放的思维方式健康管理最大特点是把人和(或)人群的健康问题作为整体工程,宏观、系统、辩证地进行分析解决。根据“健康体检是基础,健康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目的”的整体健康管理观,应注重培育开放整体的思维方式,学会系统地看待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换位地探讨问题、互动地解决问题。
2.3良好的协调沟通健康管理服务院前、院中、院后闭合衔接,长期连续,周而复始,螺旋上升,延续生命整个过程。良好的健康管理服务效果,除依托服务者提供专业服务保障外,更多的是要依靠服务对象白身由内而外的白觉行动。因此,必须通过良好的协调沟通,清晰双方共同的目标、计划、路径、方法,提高依从性、执行力,形成共识和合力。
2.4扎实的业务功底专科护士是更高层次的临床护理人员,健康管理专科护士理应成为健康管理的护理专家,既把握疗养、康复、护理等健康管理相关学科知识,又掌握设备操作、咨询交流、穿刺注射、训练指导等技能,具备扎实的业务功底,既能独挡一面,又能示范教学。
2.5敏锐的洞察判断健康管理的重点是“零级预防”和慢病风险因了管理,探询服务对象的健康风险,探询进行全面风险管控的适宜健康管理方法。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多数服务对象并不十分清楚白己的现实需求和轻重缓急,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帮助他们分析判断,找准问题的症结,从而有效实施个体化、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2.6熟练的信息技能健康管理学集医学科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科学于一体,许多健康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必须依托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没有信息化,就难以实现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作为健康管理护理人员,应具备熟练运用医疗物联网、门户网站、APP、微信、微博等信息化工具的技能,提高服务效率。
2.7平和的心理涵养健康管理工作特点是社会接触面较广泛,服务对象包括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护理人员要与形形、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因此,难免会受到“热面孔贴冷屁股”的委屈,需要及时白我心理调整,始终保持阳光的服务心态。
2.8规范的礼仪礼节礼仪礼节是人与人交往的礼仪规矩,是人对人表示尊重的各种形式,包括动作形式、语言形式。健康管理护理既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服务技术,同时也是一项极为精细的服务艺术。护士的言行和神态直接影响到服务对象的精神与情绪,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和品质。
2.9积极的服务意识积极的服务意识就是主动、热情地投身于本职岗位,服务于他人,尽最大可能履行好白身的职责。对于我们疗养院来说,就是要保持和发扬“第一时问服务”的优良传统,第一时问靠前预知、第一时问温馨接待、第一时问解决问题、第一时问拓展优化。
2.10执着的事业追求健康管理作为一门新的医学学科与健康服务业态,与传统医学及医疗服务有着很大的区别,其建设发展愿景远大光明,同时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需要我们每一位健康管理工作者坚定信心、执着敬业,把日常工作与事业追求结合起来,融入推进健康管理这一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体味奋斗的人生快乐。
3军队疗养院健康管理专科护理建设做法
着力从转变思维、规范培训、强化管理三个方面入手,扎实推进疗养院健康管理专科护理建设。
3.1转变思维定势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开启思维、指导行动的“调节阀”,直接制约着服务态度、服务标准和服务方法。引导转变弱势思维,深刻认识健康管理专科护理的丰富内涵。随着社会需求的进步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医学出现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健康管理专科护理的形成和发展,适应了医学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现代医学、现代护理学、现代管理学同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引导转变惯性思维,由传统的疾病护理模式,转化为利用现代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从社会、心理、生物学的角度,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等,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指导,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管理的全方位护理。引导转变被动思维,清晰角色定位,由根据患者病情被动执行医嘱,转化为围绕人的健康,主动提供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健康护理服务。
3.2规范岗位培训高质量专科护士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既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更需要长期的临床磨练[f}l。我们依托院内全军健康管理中心和全军创伤康复中心,进行规范化岗位培训。规范培训形式,采用参观见学、专题讲座、集中授课、示范操作、分组讨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专科进修、论文撰写等形式组织岗位培训。同时,要求由各科室根据白身发展需要,选拔优秀的人员参加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计委联合组织的“健康管理师职业培训与考核”,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规范培训内容,根据健康管理护理工作特点和规律设置培训内容,主要开展服务流程、健康教育、特色技能、礼仪礼节和急救能力等内容的训练,如:接待流程示范,健康知识讲座,茶道、八段锦、筋骨养生操,敬语、雅语、谦语、文明语规范与运用,急救场景模拟等。规范培训标准,对参加培训的到课率、掌握特色技能的项目数、护理笔记数质量、院内外学术交流次数、篇数等指标,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3.3强化综合管理围绕实现健康管理服务目标,综合施策,强化管理,提高能力素质。强化价值观培育,通过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三严三实主题教育、医德医风专题教育等活动,着力从疗养员健康需要和工作人员事业发展出发,关注个性需求、心理需求和潜在需求,倡导微笑服务、主动服务、感动服务[yob。强化专家队伍建设,组织成立训练教学办,邀请健康管理、康复、中医等专科医学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充实师资,审核教学计划和培训大纲。强化考核管理,建立常态考核、专项考核和年度考核机制,每月组织基础理论统考,每次培训结束前都组织专项理论和技能考核,每年组织年度综合考核,要求全员参训、人人过关。健全人员考核档案,各项考核成绩与职称晋升、调职调级、交流使用挂钩。
4军队疗养院健康管理专科护理建设成效
健康管理专科护理模式,从单一疾病护理拓展到全面健康管理护理,推动传统护理模式在新兴的健康管理领域开启了历史性变革,传统的护理理念又有了新的连释。
4.1增进了服务团队合作健康管理服务的特点是全要素、全过程,许多工作需有护理单元来承接,如客服护理、导检护理、操作护理、陪诊护理、咨询护理、随访护理、教育护理、训练护理等,工作环节多、衔接要求高。通过健康管理护理专科建设,每一名专科护士对健康管理护理岗位工作性质、专业特点、衔接要求等,都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在实际工作中有利于增进沟通理解,相互补台,有效提高了服务和效率。近三年,我院健康管理服务综合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4.2实现了白身职业价值通过健康管理专科护理建设,有效坚定了护理人员的事业追求和价值认同。大家不再把日常工作简单等同于重复劳动,而是作为追梦事业的长才平台。近年来,专科护士组织开展本专科领域的护理研究,引进了开展血管内皮检测、乳腺弹性检测、脂肪肝数字检测、亚健康综合评估、经络养生操等多项新业务、新技术,能够对专科护理进行技术指导。在理论和经验总结方面,我院编写的《体检之后一健康管理篇》出版推广运用后,受到了广大官兵和客户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