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生态环境概论

生态环境概论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2-22 11:28: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生态环境概论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生态环境概论

第1篇

关键词:植物造景 布局 材料选择

目前城镇环境已尤为各方面关注的问题。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多年经验证明,城市的植物造景就是很好的解决方法。首先,植物造景要重视历史渊源。从古至今,植物造景一直注重文化内涵,富有诗情画意。一方面,人们特别是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候各国在造园造苑时就对植物具有浓厚的感情。另一方面,随着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古人更把植物性格拟人化,将植物的某些特性结合传统诗画艺术,进行比德赏颂。其次,植物造景对人类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⑴绿色植物能制造氧气。⑵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⑶植物能够净化空气。⑷植物能减弱噪音。

1.植物造景的原则

植物造景应遵循主题性原则,美学原则、艺术性原则、生态性原则、文化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1.1合理配置植物

遵循地域性植被的生物学规律,应用植物生态位互补、互惠共生的生态学原理,科学配置人工植物群落,体现生态环境林的文化特色和地方风韵。林木栽植以群落组合为主。疏密有致,高低错落。依据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光合作用功能和某些树种分泌植物杀菌素的生物特性,运用拟生造林学原理,配置生态保健型的人工植物群落。其模式结构要求加大复层立体绿化,突出生态保健功能,兼顾景观质量要求。针对交通流量大或周边环境有较大污染的居住区,强化森林植被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粉尘、削减噪音等生态环保效应,减轻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1.2环境和谐

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自然美与几何规则美结合,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直曲等形式美规划营造植物景观的意境美。如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根据周转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和自然式均衡。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则式建筑及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

2.植物造景的布局

植物景观的结构布局必须符合城市住宅区总体规划的要求。要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依据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使住区整体意境与风格塑造的和谐。

2.1季相比

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在草坪植物配置上应充分利用本地植物资源,展现丰富多彩的四季景观。避免一季开花、一委萧瑟、偏枯偏荣的现象,尽量使春色早临,秋色晚去。

2.2层次化

底层住区,景观密度要低,地形塑造的规模水宜过大。多层住区,景观密度适中,因地制宜,结合住区规范及现状条件适度地形处理,采用相对集中,多层次的景观布局形式,保证集中景观空间合理的服务范围。具体布局手法可根据住居规模及现状条件灵活多样。做到松密有效,比例有序、对比度高、主题突出、动有创意、静有美感的为好。

2.3图案化

植物景观总体布局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图案,如随圆形、圆形、方形、条形、三角形、波浪形、多边形、菱形、文字形、吉祥符号形、各种动物图案、不规则形等,简朴中蕴含着繁复。模纹和图案植物色彩搭配一定要与环境的绿色形成较鲜明的对比或较大的色度差,品种一般常用大叶红草、龙船花、马樱丹、黄榕、黄连翘等,而且要及时修剪,保证横纹、图案的清晰、整齐。

2.4新、旧地布局

新地布局多遵古为法,同时以洋为师,两者毕皆不排斥。古今结合,古为今用,亦势所必然,若境界不究,风格未求,妄加抄袭拼凑,则非所取。故古今中外,造园之史,构园之术,来龙去脉,以及所形成之美学思想,历史文化条件,再须进行探讨,然后创新布局。老住宅、旧绿化的改造要保存其流风遗韵和历史信息,尽量保存古树、大树、建筑和旧有布局。旧地修复植物景观,首究园史,详勘现状,情况彻底清楚,对山石建筑等作出年代鉴定,特征所在,然后考虑修缮方案。

3.材料的选择

花木的栽培,不仅意在绿化,尤重姿态,画意和具有个性特色,突出造圆主体的植物品种,而作为花木的审美品格则在隔在静,满足现代工业人在城市最求山野之趣的要求。

3.1形美

树形姿态要自然优美,包括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光滑度,树叶的形态弹性和厚度等。如树形、矮矮被覆形,或呈尖塔形的,植株本身要强健,可以结实累累,终年常绿,而且鲜少落叶,或造姿态挺拔,体态丰盈,树形完整并主干分枝耐弯曲,层次基本清晰的花木,其优美之姿态造于庭园影响之用。

3.2色美

讲究树叶的颜色,如钟铬黄的黄槐与黄梁木;红色的紫锦木与红乌柏,青翠的小叶榕与水石榕;树干的颜色,如青色的爪哇木棉,白色的白千层;花的颜色,如黄色的黄槐、紫色的紫薇、红色的刺桐、白色的白禅、紫蓝色的蓝花楹、粉色的宫粉紫荆、橙色的火焰木档;同花色组成的绚丽色块、色斑、色带及图案在配植中极为重要。用植物在形态所表现出来的美,把生活小区装扮得丰富多彩。

3.3味香

赏花时更喜闻香,所以如木香、月季、、桂花、白兰花、含笑、夜合、米兰、九里香、夜来香、山瑞香、茉莉、鹰爪花、柑桔类备受欢迎。香草植物是一个庞大的家庭,有草本,也有木本;有地被、悬吊品种,也有盆景用品种;有香精用品种,也有香枕、香囊用品种;有杀菌驱虫用品种,也有净化空气、香化居室用品种。名品有香囊草、香水草、香兰、香芥、香薄荷、柠檬罗勒、藿香、百里香、熏衣草等。

3.4废材的利用

设计中要尽事能使用生物质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本场地废弃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传统的美学观点认为废弃地上的景观是丑陋可怕的,而今天艺术的概念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现代艺术的思想影响了对植物景观的理解。在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看来,废弃地上的生物质遗迹就如同大地艺术,是人类生产在地上留下的艺术品。

造景技术建造所应用的材料,所塑的结构形式与如画的风景一样能够打动人心。工业之后的景观设计中,材料的再利用体现了生态原则。工业废弃地上的废材废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资源,社会废料成为独特的景观设计材料。

参考文献:

【1】汪阳,对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专业技术现状的分析思考,中国园林,1997(6)

【2】李敏,高密度人居环境中绿色空间的拓展,中国园林,1997(6)

第2篇

《体育旅游概论》(柳伯力,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年版)就是应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体育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在市场,而且可以衍生出很多新的供给产品,因而体育旅游聚集了广泛的关注点。特别是随着现代化交通工具大量普及,人们的消费需求逐渐变得多种多样,人们开始了解到乡村旅游迅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旅游方式。而体育旅游也是一种独特的户外休闲娱乐活动,它和乡村旅游存在许多相同的地方,只有把乡村旅游和体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促进二者的发展壮大。而且,两者的结合对于更好地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总体来说,《体育旅游概论》一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作者对乡村体育旅游的论述是非常新颖的。一直以来人们对体育旅游关注的重心都在城市,而相对地忽视了乡村的体育旅游。乡村地区丰富的自然条件和人文体育旅游资源促进了体育旅游活动的开展。目前,乡村旅游活动和体育旅游活动逐渐融合为一体,而体育旅游活动也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体育旅游概论》一书就从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两个方面论述了体育旅游对乡村的影响。首先,体育旅游对乡村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有助于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有助于带动农村经济增长,有助于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作者又阐述了体育旅游对乡村社会价值的影响,例如可以促进农民的健康,更新r民的观念,提高乡村的知名度,有利于乡村景观的保护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作者还指出了体育旅游可能给乡村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促进乡村体育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办法与措施。

第二,论述内容全面,结构完整、视角广阔。本书论述内容全面,论述了与体育旅游相关的多个方面。比如,生态旅游的萌生和发展,生态旅游包含的生态旅游资源,如何去开发生态旅游市场,生态旅游与社会经济、城乡发展、社会休闲、生态环境等的关系,生态环境该给人们的文化体验,以及生态环境的各种分类,生态环境安全救援体系。此外,作者对书中某个知识点的论述也是多元的。比如,作者在阐述中国学者关于体育旅游的定义的时候,就从三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即社会学角度、市场学角度和旅游学角度。这种全方位的论述,不仅彰显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作者活跃的思维习惯,而且让人们对体育旅游有更加透彻的认识,拓展了读者的眼界。

第3篇

关键词:生态设计;全球;理想化设计

1.生态设计的产生及缘由:

生态设计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从而进行反思,在这基础之上,一些从事工艺技术的有识之士就提出生态设计的概念,在当时被称作“为环境而设计”或“环保设计”,生态环境的产生其目的就是在传统的经济活动中保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

一提到生态设计,不得不提起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他在60年代末就出版了《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一书,在书中他强调设计应该认真地考虑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在当时他的观点不能被大众所接受,但随着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发生的“公害事件”及能源危机爆发,他的“有限资源论”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工业污染已不仅涉及环境,而且涉及到人的生存本身,制约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以此形成了相应的生态技术,而生态设计就包含在其中。

2.生态设计的定义:

生态设计是指在材料和产品的设计中将保护生态、人类健康和安全的意识有机地融入其中的设计方法,又称为“生命周期工程设”、“绿色设计”,或为环境而设计以及环境协调性设计。以更专业的角度来讲,设计师按照生态学原理,预先构想设计对象的形式和功能,使所设计的事物符合生态保护要求,使产品与环境融合。

3.生态设计的应用及意义: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中,生态设计不仅应用在大范围的产品设计和包装设计中,在一些具体的设计领域也能见到它的身影,比如商业设计,视觉形象设计,室内设计。生态设计意味着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消耗,维护生态平衡,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彼得•多默的著作《1945年以来的设计》中提到,一张精心制作的漂亮木头桌子,如果木材是由只有维持生活的最低工资的劳动者,砍伐了无法再生的森林而获得的话,那么它就是让人不愉快的,就是不美的。

4.生态设计在各国的应用及具体案例:

以保护环境为目标的工业化生产被称为产业绿色化行动,各国都在大力的积极推行生态设计,特别是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这项设计研发已经实施了很多年,这也是当今设计优劣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这已经不仅仅是设计师的设计任务,而且政府部门也严格控制产品对环境的污染指数,制定了相应的产品检验的严格指标。而发展中国家也开始纷纷投入到可持续性设计的发展大潮中来。

美国是最早具有环保意识的国家,前文提到美国杰出的设计师和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一直关注设计中的人和环境,在出版了《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之后又推出《绿色设计――设计和建筑中的生态学和道德规范》在书中,它一再强调要高度关注设计中的生产和环境污染问题,把生态设计的重视上升为道德规范。在每年的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评选产品设计奖时,他们的评选标准其中就含有“符合生态保护”这一条。

日本是最重视环境保护的国家之一,他们把对生态的保护作为产品设计最好的美德,使之上升到产品美学的高度,特别是通过研制环保材料为生态设计做出有力保证。日本著名企业麒麟公司所生产的饮料的新型包装容器,抛除过去采用的普通圆柱形,改进为在整个瓶身上进行凹凸压槽设计,使包装的瓶体更薄更轻且不容易变形。日本DoCoMo公司用洋麻纤维补强生物塑料制作了手机的整个外壳,这种手机被称为“生态手机”,它的外观犹如织物面料中的粗花呢,表现了贴近自然的设计风格,又做到了环保的设计功能。

德国是欧洲最具代表性的环保设计国家,提倡在设计中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消除一次性产品,在巧克力的内盒包装中,用薄煎饼代替过去使用的塑料,吃完巧克力的同时,也可以把内包装吃掉。在大件的电器包装中用爆米花代替塑料泡沫,他们试图用健康、安全的材料来代替那些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材料。

英国是致力于环保事业最具影响力的国家,英国石油公司已经在太阳能的开发上投资了1.6亿美元,致力于发掘新的能源。98年他们为澳大利亚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建造了一个完全使用太阳能的奥运村,让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就在许多美国人庆祝塑料诞生一百周年之际,英国设计师Anya Hindmarch与慈善环保机构“We Are What We Do”合作推出了限量循环再利用购物袋。一只风靡了整季的棉布袋,引发了刮遍全球的环保风。

中国是宣传和实行环保最积极的发展中国家,2000年北京申奥的口号就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是国内生态设计潮流中对未来城市设计的构想。它要求尊重自然生态、历史文化、重视环境艺术,走城市设计可持续发展道路。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要数从2008年6月1日起国家颁布的“限塑令”,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相信在这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制度之下,对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率相对较低,污染较为严重的我国现存环境状况而言,提倡节能、环保的可持续性设计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语:21世纪,社会在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走向未来,设计也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大步迈向未来的设计,传统的设计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未来设计的发展,创新是设计的必由之路。那么,什么才是适应当今发展潮流的设计呢?一方面设计在高技术领域驰骋,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一系列科学技术的突破与进步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则体现为以人为本、人类和环境相协调发展的人性化设计和生态设计更为人们所关注,它们就是顺应这个时代潮流的最好体现。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

[2]林钰源,王晓曙.设计概论[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

[3]荆雷.设计艺术原理[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4]章利国.设计艺术美学[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5]杨晓旗,卢小根主.设计概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第4篇

[摘要] 生态教育是培养、树立大学生以“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生态道德观念,并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逐步养成生态行为。有效构建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主要从大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多角度全方位多方式进行,介绍了环境价值观视角下生态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生态教育;绿色环境;环境价值观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set up with "love nature, and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 a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ecological moral ideas, and further establish people-oriente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gradually develop ecological behavior. To build the right environment values, mainly from the college students, teachers, and the school, family and social multi-angle comprehensive for man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nvironment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values way.

[keywords] ecological education; Green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values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即绿色教育,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环境保护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和导向。

我国生态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在深度和广度上存在诸多不足与问题。如何把生态教育落到实处,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补上生态教育这一课,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一项紧迫的任务。有效构建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主要从大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多角度全方位进行。

生态教育是培养、树立大学生以“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生态道德观念,并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逐步养成生态行为。其次,教育方式及内容不同。通过生态教育使全社会形成一种新的生态自然观、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实现人类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价值观视角下生态教育的途径有:

1.注重大学生生态教育主体意识培养

“人在社会历史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实际确立和有效实现,是以人对自身在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地位、职责、使命和任务以及实现途径等的足够清醒的自觉意识为前提条件的。”因此,生态教育活动也应该如此。强烈的主体意识,为生态教育主体根据自身对其开展的生态教育活动,满足所要求的自然素质,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量。在对大学生的生态教育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唤醒其主体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具备良好的环境价值观是社会的需要,是整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而将生态教育内容真正内化,那么大至热爱整个自然、其他生命,小至随手关灯、珍惜水资源,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要想培养这种主体意识主要通过生态教育理论的传授和实践来实现。

2. 建立实训基地开展野外训练

从2007年资源与环境系每年组织学生到易县实训基地进行一周的野外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植物保护的意识,注意林区防火。不随意采摘、挖掘野生植物,不故意砍毁野生植物,野外需要开路时,注意保护树木、藤条的主干。不在动物的窝巢附近吸烟、野炊,以免气味惊扰动物,上厕所远离水源和动物巢穴。

3. 建设生态环境教育基地。

生态教育基地的建设也是生态教育极其重要的环节,它们为实地考察教学与参观学习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高校应主动与生态环保部门联系,争取环保部门的协调和支持,抓好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的建设,将课堂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基地中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可设置生态环境展示室,大量收集和展示反映大家共同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录相、影碟等资料以及国内外生动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实例、生态教育的情况等资料;生态实验室建设也是生态教育基地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水处理实验室、环境生物实验室、大棚盆栽室等,每一个实验室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教育基地。相邻高校之间还可以采用资源共享的方式,将这些生态教育基地充分利用起来。

4. 提供多种实践环境的机会与渠道

认识论认为,实践是人的正确认识形成发展的源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对事物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片面到比较全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不断冲击旧的思想观念,提出新问题,促使人们不断地跟随实践的发展,嬗变思想观念;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人们头脑中的各种思想观念是否正确,不是依人们的主观感觉如何而定。

5.加强课程渗透,强化生态理论教育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人至今仍然认为生态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将其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来开展,学生选修环境教育公共课,从根本上说,必须首先搞好教材建设和课程内容的设计。设计好环境教育公共课的教学内容,要紧跟国际发展趋势,又要根据国内环境状况,内容组合上既有固定的环境知识、环境伦理道德、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法规、环境政策及环境管理知识等;又要充分注意到取材的科学性和广泛性,并辅以新闻摘录、科学前沿、背景信息、案例分析等资料来加深学生对课程主干内容的理解,扩充视野,建立一个开放式的知识体系;例如《环境科学概论》相关内容的整合和优化;强调探索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源。教材内容、教学方式要适合文、理科学生的接受程度。有的高校将环境保护概论和生物技术列为两门限选课,要求文科生也要从二者中选其一进行学习。因此对于非生物、生态专业的学生,应该因材施教,并发挥其他课程的辅助作用,成为进行生态教育的优选。

可发挥其他学科的渗透作用。将本学科知识与生态道德教育良好结合,必然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在管理学课堂上传授学生,政府的改革方向是建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政府,注重经济效益并兼顾生态效益的发展模式才是合理正确的方法;在法律基础课上,对我国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进行研读讨论,了解环境相关方面的法律知识。

6.优化校园绿色环境

绿色教育发挥作用,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既需要正确的教育引导,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绿色环境氛围。高校绿色氛围的形成主要通过绿色规划设计、绿色建筑、校园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来进行。学校建设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绿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7.注重认识和情感活动的有效结合

在生态教育方法上,首先要转变以往把生态教育侧重于对环境知识灌输的误区,注重认识和情感活动的有效结合。原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有名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无论课堂上所学的教材具有多么充实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总是把认识的目的放在第一位:知道它,学会它,记熟它。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在兼顾认识教育的同时,充分全面地发动大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其自发产生追求、内化和践行生态教育内容的推动力量,让大学生感受到生态教育内容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8.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强调环境价值观树立主体性作用的同时,不可忽略客观外在条件的作用。生态教育的推广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共同推进和完善,只有在三方的相互配合下,生态教育的成效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我们必须调动一切因素,一切手段, 其方式更加多样化,包括课堂教育、实验证明、媒介宣传、野外体验、典型示范、大众参与等;内容更具有侧重性,涵盖生态理论、生态知识、生态技术、生态安全、生态价值、生态文明等。最后,生态教育的行动主体更为广泛,包括政府、企事业、学校、家庭、宣传出版部门、群众团体等。注重营造生态教育的氛围,保持正确环境价值观的渗透性和持久性,使人们在良好的大小氛围中经受精神的洗礼,提高思想境界。

生态教育倡导一种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理性态度,我国高校目前在这个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高校开展生态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帮其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是21世纪高校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也是高校乃至整个社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资料:

1. 刘文良. 当前高校生态教育的困境与超越. 教育与现代化. 2008年12月

2. 赵秀芳 苏宝梅.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生态教育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4期

3. 姜赛飞.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探究.教育探索,2011年第8期

第5篇

论文摘要:在旅游开发的热潮中,存在以牺牲旅游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旅游大发展的众多问题。本文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与对策。

旅游,从个人活动、群体行为发展到当今的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活动等的社会生活方式。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并能为旅游业利用而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自然事物。在旅游业发展中,旅游资源处于基础地位,既是旅游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旅游实践中吸引旅游者的直接条件和因素,更是旅游消费的客体对象。不论是文化旅游资源还是自然旅游资源,都是建立在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的。

一、旅游资源开发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1.旅游开发对非生物类旅游资源的影响

非生物类旅游资源包括水体、大气与气候、土壤与岩石等,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又是构成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最基本要素。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车辆、物资等大量涌入旅游地,旅游区出现了水质恶化、大气污染、土地板结、岩石(山体)坍塌等现象,这些对旅游资源构成了严重威胁。旅游对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尤其表现在水体资源与环境方面。

2.旅游活动对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地球上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不但可以单独成为人类的旅游产业开发和利用对象,而且还与非生物类旅游资源组合,构成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托或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总体系。

二、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旅游地生态系统是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同一体。与其他生态系统构成因子一样,一方面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演变同样也必须遵循生态学的基本规律。根据美国生态学家哈定和小米勒提出的生态学三定律,可得出三个结论:

1.旅游地生态系统中的所有事物(包括旅游资源及其各个构成因子)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也不是孤立的。

2.旅游活动不能对旅游地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

3.旅游活动影响旅游资源与环境后会产生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的。这三个基本结论给我们提出了对旅游活动进行管理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根据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在旅游地这个生态系统中,由于旅游区划而对旅游资源进行的分割构成了不同类型的景观单元(即斑块),这些景观单元的空间格局随着生态过程的作用而不断改变。

三、建立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

通过立法建立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制度,实现对旅游活动的规范管理,是当前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立法必须建立在深入研究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与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必须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资源与环境演变的自然科学基本规律,这样才能保证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达到制定这些制度的根本目的。

1.旅游规划制度

旅游规划是指运用适当的经济、技术手段,对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人力资源、资金与物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确定区域旅游资源的经济开发目标,实现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2.旅游资源与环境影响的评价

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早为美国所创设。《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对环境质量具有重大作用影响的联邦建议、立法方案和重大联邦行动都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包括该建议或行动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和拟议中的行动选择方案。实施这一制度是对传统决策机制的变革,是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新途径和新方法,并已成为国际环境管理一种惯例。

3.旅游容量控制制度

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将人类活动控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之内,是实现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和首要条件。旅游容量控制制度,是指从这一制度出发,根据旅游承载能力确定旅游区的游客容量,对进入旅游区(点)人数进行控制的一项管理制度。这个制度在保护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旅游目标方面十分重要。

4.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制度

旅游资源与环境共同构成了旅游地的生态系统,保护资源与保护环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普通地区相比,旅游区的环境要求更高。因此,要建立环境资源与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旅游区旅游资源与环境消长情况的监测,并按照更加严格的环境质量标准,做好旅游区的环境治理工作,保证旅游地的优良环境,给游客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1]杨贵华.旅游资源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第6篇

【关键词】绿色设计 环境保护 工业设计 可持续发展

1 绿色设计与工业设计的重要联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生产了大量工业产品,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我们人类在享受“聪明才智”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开始尝到了苦头。庆幸的是,以上的困境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一股保护环境,珍惜有限资源的绿色环保浪潮已经掀起。与此同时,绿色设计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

绿色设计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主要强调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绿色设计不应该只是一个倡议和提议,它更应该成为现实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指南针。 当我们面对当前的全球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和温室效应等诸多困境,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足够的危机意识。

现代工业设计要想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跟上绿色设计的脚步。

2 树立绿色设计观念 重新发现现代设计

之前,工业设计最终目标针对的是产品的基本属性:当该产品达到了技术、功能、工艺以及市场的目标后,传统意义上的设计目标就完成了。而绿色设计则涵盖了产品的各个过程,包括从创意构思到制造、使用及废弃后回收、再生处理等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将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升到与产品环境属性相同的高度,并将其作为绿色设计的目标。

绿色设计观念的树立能够让绿色设计产品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式武器的观念深入到每个工业设计师的心中。

工业设计师在21世纪所担负的使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艰辛,面对的问题更加繁杂:第一,需要了解“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方法和过程;第二,能够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使用可回收材料,用来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耗量;第三,还要从选择材料、结构功能、制造过程、包装方式、储运方式、产品使用和废品处理等各个方面,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

工业设计的造型由以往单调的机械化转变成语意化、人性化的设计,并追求简洁的造型,占用更少的空间,减少材料的消耗。同时使产品更加耐久,因此,绿色设计在需要设计师的理性的同时,更需要融入新科技,并获得广泛的社会性。绿色设计的推广也不能局限于工业设计师中,而应该飞入寻常百姓家。

3 绿色工业产品的市场前景

尽管我国早于1993年就开始实行绿色标准制度,并制定了严格的绿色标志产品标准,但其实施情况并不能让人满意:上海(我国最大的工业和消费城市),每天产生好几十万个不能回收的一次性餐盒,大自然需要200年才能消化掉它们,常年累月同废水、废气等一起挤占着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好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快餐盒已改成可溶解的材料,大型商场、超市也在积极推广布袋或纸袋的使用。而在国际市场合格的绿色产品更是企业的通行证,越是发达的国家,消费群体更能意识到蕴含在产品里面的生态价值,并接受它们。这对绿色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只有无公害、能耗低的产品才能被大众接受,才能被市场认可,方能走向市场。

目前绿色标志认证在世界各国家得到了推广,一来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来也可以提高本地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著名管理学家乔治・温特所著《企业与环境》如是说道:“总经理可以不去理会环境的时代已经过去,将来的公司必须善于处理生态环境才能赚钱。”这表明,绿色产品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更明朗的发展前景。

近些年来,工业与设计的变革,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大改善了人类生存条件,但同时极大地破坏了人与自然原本和谐的关系。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都抛在了人类面前,甚至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也面临着威胁。当下频繁出现的国际新名词“可持续发展”,恰恰说明人类能否在地球上长久生存已经成为了谜题。“适度设计,健康设计”的原则被设计理论界提出,尝试给设计新的地位,以改善工业设计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让人类重新过上健康的生活。正如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先生说的那样:“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为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捷径。”

参考文献

[1]李芳丽.《新工艺文化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2]许平,潘琳.《绿色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08.

第7篇

摘 要 新疆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接替区,正面临着大规模开发资源,求得经济全面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本文运用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根据新疆实际情况提出在新疆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出新疆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具体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 新疆经济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一、新疆经济发展与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之矛盾分析

(一)经济发展与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1.新疆人口资源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人口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社会基本生产力和消费力的统一体。一个地区的人口现象,是这一地区在一定生产方式下,自然、经济、社会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一种反映。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单就从生产力的角度讲,人是最主要的因素。从新疆的人口分布以及整体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来看,新疆人力资源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新疆的教育事业在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很大发展,但整体人口的受教育率仍然偏低,还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2.资源开发利用效益低

新疆作为资源大省的资源优势未能转变为经济优势多年来新疆人一直认为我们有占全国六分之一的国土,有丰富的地下资源和独特的气候和光热资源,靠资源优势带动经济发展被大部分人认同。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有点太天真。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地下资源的勘探和开发都进人了加速发展的时期,新疆作为国家重要的资源接替区已被中央认可,但新疆输出的资源大都是未经深加工的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或者由于加工技术落后,造成一流原料,二流技术,加工制造出三流商品,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根本无法发挥,形成资源开发的低效益运行,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3.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继续加重

新疆重点城市大气污染尤为突出,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是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绿洲的荒漠生态系统的破坏十分严重,土地荒漠化、盐渍化面积不断增加。塔里木河、博斯腾湖、艾比湖等周围的生态恶化趋势还在扩大。新疆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当全面、客观地分析和看待,有针对性地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确保实现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导致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的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气候变化是各种自然因素中的首要因素。最近40多年来,特别是从1987年以来,新疆气候增暖、增湿明显,总体说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表现在:近几年南疆地表径流量有所增加;艾丁湖再生、艾比湖和博斯腾湖湖面扩大;博湖矿化度降低;从孔雀河、开都河向塔里木河干流下游调水量增加;植被覆盖绿度值有所增加等。当然,也存在着冰川退缩进一步加剧的潜在危险等。

2.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负两方面效应:由于开荒造田、兴修水利、营造防护林带、建设人工草地、控制排污量以及立法、执法监督等,扩大和稳定了绿洲;改善了局部小气候条件;提高了土地的生产性能;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增加了环境的人口承载能力。

二、新疆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可持续发展,按照国际上的通行解释,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也就是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统一,实现良性循环。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发展战略。其中,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对于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在发展中重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

在发展中重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恰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在发展中重保护,实际上就是不求一时一事的短期发展,而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在人口、资源、环境有效阑的范围内争取合理、持续的发展;在保护中求发展,就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求得经济的最大发展。只有在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才能保证发展得以持续的基础,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只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取得了经济的合理发展,才能使人类具备更强的能力,投人更多的能量、物质和信息,保护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不断向更高层次的良性循环转化。

(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且力而行,分步骤、分阶段地实现新疆生态环境退化的零增长

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以系统论的基本思想为指导。系统论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其整体性,要求把任何一个系统都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新疆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在这个大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与人类在系统中的各种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决定着生态系统的转化方向。统筹规划最重要的就是要认识和把握人类行为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功能、变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利用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统筹协调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作用,使其保持良性循环。

(三)运用政府调控与市场调控相结合的机制保护生态环境

1.保护生态环境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经济行为的利益取向是十分明显的,市场经济必然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人们经济行为的利益取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发生矛盾,尤其是可能与人们短期的眼前的经济利益发生尖锐冲突和矛盾。如工业的治污问题,农业为获取高产大量使用化肥问题,为眼前利益大规模采挖甘草问题等等,都表现了这一现实的冲突与矛盾。

2.政府的宏观调控应与市场调控有机结合起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借助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制定出符合市场经济法则的环保政策、措施。把维护生态环境与单位、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谁维护谁得益,谁破坏谁受罚,建立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责任制。如新疆植被稀少、草场退化、森林面积小,种草种树,扩大绿化面积,防风固沙,营造良好的生态小环境是保护新疆生态环境的一项当务之急的大工程。显然这仅靠政府的行政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制定出符合市场经济法则、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种草植树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发动各族人民群众都积极投身于这一利国利民的浩大工程中去。政府必须保障人民群众种草、植树的经济利益,谁营造谁拥有,谁种树谁得益,使其利益落到实处。

(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当前,新疆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应把环境保护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把经济快速增长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在新疆尤其重要的是做好森林植被的保护工作,遏制土地和草原退化,大力发展人工造林,推广牲畜圈养。

(五)优化经济结构、增加生态投资、推进技术创新、强化绿色经营

十七大提出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因此,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的基础上,要改造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工业,对严重污染生态环境的产业要坚决关停。在开发矿产资源时,要坚持合理、有序、持续的开发原则,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小柳,刘戈力,甘泓.新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承载能力研究.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1.

[2]吴淼.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促进新疆可持续发展.省略

[3]国映.新疆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xjepb.省略

第8篇

【关键词】体裁-过程写作教学法 生态 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90-02

一、生态教育学概论

生态学概念是在1866年由德国科学家提出来的,可理解为“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008:241)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学院院长Lawence Cremin提出了“教育生态学”,他认为:教育受到多种结构和因子制约。把教育教学环境作为动态的生态环境来考察,运用生态规律指导教学,探究适合高校英语写作教学的创新模式。

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生态因子

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在生物因子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彼此给养反馈,循环往复的复杂过程。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生物因子体现各不相同。从宏观角度可以阐释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前者包括自然因子,社会因子,学校因子,文化因子,课程因子,后者主要有心理因子,教师因子和学生因子等。生态因子可以归为几类:

(一)教学目标因子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大学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三个层次,一般要求(basic requirement):完成一般性写作,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以及事件发生,能写常见应用文,就一般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写出120词的短文,用词恰当,语意连贯,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而较高要求(intermediate requirement):要求学生具备基本表达观点的能力,能撰写英语小论文。(2006:137)在写作教学中,为学生设定学期学习能力培养目标,也要根据学生已有语言基础设定阶段性目标,从词汇p句法p段章来考察学生的写作目标是否实现。

(二)教材因子

从近年外研社p高教社等选用率较高的近多本流行大学英语写作类教材来看,教材的结构编排经历了语法式写作―句段落语篇写作―主题式读写写作―创新思辨写作几个阶段,更加注重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加入英语文体知识和语用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在有话可说,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内容上,新编教材还加入了如学术写作,四六级写作等模块。体现了写作的实践特征。但多数教材未配课件,使得课堂互动活动相对单一,不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及优化。

三、教学原则和课程设计

(一)体裁-过程写作教学法(P-G)

在总结了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体裁教学法的基础上,英国斯特灵大学Richard Badger和Goodith White提出了体裁-过程教学法,强调写作情境的设置和写作准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方式。其教学方法主要分为范文讲解;模仿写作;独立写作;编辑修订;终稿五个阶段。

(二)课程设计

依据大学外语写作教学的合作原则和适度原则,本文提出可行性课程大纲,供两学期使用。主要分为写作技能和拓展写作两部分。第一阶段,读写结合,分为时态p人称,语态改写段落,仿写段落,段落赏析和听写练习;阶段二,拓展为看图说话,关键词p无关键词作文,续写,故事新编;阶段三,为专题写作,微微小品,母亲情深,热题,新闻调查,环游记,网购,影视论坛等主题进行写作活动。

第一阶段主要通过半机械式操练环节使学生熟悉英语的语言规则,把握英语句段的整体性,通过不同方法使学生熟悉英语句段套路。通过模写段落和范文欣赏,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语法知识体系,在文稿和范文的对比中,了解英汉句子结构性差异,逐渐纠正错误造句思维,明确英语段落中的衔接连贯等现象。第二阶段,以单个图片或一组图片为媒介,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叙事为作文角度完成图片解析―内容确定―关键词作文―无关键词作文并讲评。第三阶段主要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重点,要求学生搜集素材―组内讨论―列出提纲―主题式作文―范文鉴赏。

四、总结

写作能力是高中英语学习基础上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着重培养提高的语言输出技能,在有限的写作课堂里让学生了解英语写作,投身英语写作,掌握英语文法,喜爱英语创作,让不同的教学和师生生态因子相互流动,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势,同时,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资源,利用学生角色的转换,激发写作热情,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习有所获。

参考文献:

[1]牛翠娟,娄安如,孙濡泳,李庆芳.基础生态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付华桦,吴雁华,曲利娟.生态学原理与应用[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邓丽君.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英语专业基础写作教学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1,4(10)

[4]孙丹,殷际文,李舰君.论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