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3 09:59: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中段语文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教;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教学就是提升小学学生对阅读材料和自身写作的能力,通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被结合起来称之为读写结合。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中段语文教学中常常将两者分开进行教学,不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还会对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将两者结合起来,针对读写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一、小学语文重视读写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对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小学语文教材从简单的字词诗歌变换到具有一定深度内容的文章,教材转变也说明了在这一时期教师必须要选择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开展读写教育活动,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当中提升整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开展读写教学的策略
1.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
小学语文中段的读写教学活动开展首先要选用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合适的教学方法也能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读写能力,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巴金的《鸟的天堂》这一课文时,针对这一课文展开读写教育就可以从文章本身的内容入手,《鸟的天堂》主要是描述群鸟生活的片段和大榕树的静态之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实时在线巴金文章中的这一内容,结合音乐播放的方式或者观看录像的方法让小学生更有感情也更有氛围地进入到《鸟的天堂》的阅读当中,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让小学生写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小学生领悟到文章当中的真情实感,对于巴金写作这篇文章的手法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以此,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的读写能力。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多鼓励学生
小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文内容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特点,容易得出不同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师要观察这一特点,并且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培养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时,让每个小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创造出自己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出示美人蕉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描述这一植物的特点。描述方法可以是教师所教授的比喻、拟人、拟物等手法,也可以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来给予“美人蕉”更加深刻的思想。在这样的练习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充分开发,教师也可通过收集学生所写的内容并且让学生互相交换阅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认知,认识到其他学生的描写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开发。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小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素养
教师本身教学素养的提高在小学语文的读写教学活动开展中相当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读写内容分开教学,变得更加枯燥乏味,抹杀了小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学会与时俱进,用全新的教学手法和教学观念来武装自己,让小学生认识到自己崭新的一面,以更高的教学素养来面对新时期的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进行教育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措施。在小学语文的中段教学中,教学材料也开始从简单的字词内容转变为有内容、有深度的文章材料,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学会把握这一教材特点,将读写教学的内容结合起来,在小学中段教学中努力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从教学手段入手,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把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涵思想,让小学生充分掌握读写能力,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关键词】写话教学 强化练笔 兴趣 评价
到了小学中年级,学生已对文质兼美的课文有了初体验,也积累了一些词句,可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却是愁眉苦脸,找不到写作的乐趣。我校作为典型的农村小学,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解决读写脱节、阅读与写作兴趣不浓厚等突出问题,对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笔者研究发现为了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读、写基本功,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中精心选择读写训练的结合点,既强化阅读训练,为学生提供发展思维的舞台,又促进学生读写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以导读促方法积累,增强学生读写意识
1、注重阅读的吸收积累。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主要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积累语言,提高认识,丰富阅历和情感体验。针对当前小学生因缺乏生活经验,阅读积累较贫乏,写作兴趣不浓,缺少写作素材的现状,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平时积累,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阅读与写读书笔记的具体目标。例如:我班的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利用晨读课的时间,背诵积累名人名言等。每月阅读一本课外书,做好阅读记录卡,丰富素材积累。老师定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督察,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
2、注重导读的方法指导。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方法指导作为实施写话教学的重要环节,以实例来引导学生写话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文章语言,由表及里地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识字认词、解词析句、读段学篇、探究写法等,积极吸取他人文章的长处。如学写人叙事的文章,着重学习人情物态与事件发展脉络,学习抓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内心的写法等;学写景抒情的文章,重点学习写景手法及作者的写作顺序等;说明介绍的文章,加强观察把握事物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赏析中领悟范文在文章立意、结构安排、表现手法、艺术特点等方面的方法,做到学以致用。
二、以练笔促素质发展,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1、仿写。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处理教材留下的空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让学生在依照葫芦画瓢的训练中,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学会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将仿写这一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的观察中,练成写作的熟练技能。如在教学《颐和园》一课后,我让学生会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游览过的地方。《颐和园》这一课,在写法上很值得我们学习,其一是课文总分总的写法,其二是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法,在每一节的开头都交代游览的地点,然后再具体描写这一景点的景物,我抓住游记的特点,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2、扩写。教材中的一些文章段落叙述比较简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自己的积累进行艺术的加工,对这些段落作适当的补充,使之成为完整的文章。
3、续写。教材中的一些经典作品,特别是那些能给予人无限想象空间的作品,往往能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引领学生的生活,这些都为学生的写话训练提供了有价值的素材,我们一定要合理利用这些例子,有助于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创造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如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文后,我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小木偶拥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后,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让学生续编故事。学生在阅读本组童话故事的基础上,都编出了有趣的童话故事,有的写小木偶再次与小红狐遇上,小红狐想再一次欺骗小木偶,被识破,后来被关入大牢。有的写小木偶与木匠之间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木匠也明白了,笑很重要,但只有笑,那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作文,学生一点负担也没有,都乐意写,而且写得好。
4、补白。教材中,有的课文部分内容写得较为简略,其实是叙述描写留有空白,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我们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阅读理解与感受,在个性化的写话交流中,表达自身对文本阅读的独特体验,不断丰厚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知、理解与感悟,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如教学《给予是快乐的》这一课,课文中只样写道:保罗的研究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保罗为什么会做出令人出乎意料的举动?此刻,他会想些什么?请拿起你的笔写一写。这样的空白补充实现对阅读空白的召唤,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心理活动描写的训练。
三、以情境促快乐体验,培育学生写话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学生一旦对写话产生了兴趣,就会视写话为一种快乐需要,就会满腔热情地去写话。学生对写话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写作功底。在实施写话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灵活运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再把它写下来。通过看图、模拟生活情景等形式,如学习了《火烧云》这篇课文后,我出示了许多火烧云的图片,配上音乐,播放给学生看,许多学生都陶醉在此美景中。此时,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然后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四、以评价促机制完善,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评价是激发学生写话兴趣的催化剂,我们非常关注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精心挑选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写话作品进行展示和评议,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再评一评该写话作品的优劣,并说一说从中受到的启发。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开展积极的评议活动,每位学生都在挑选着同学的“闪光点”,虽然有些语段整体写得不是很理想,但局部却写得很精彩,我们就对该精彩局部放大处置,对于有些写得很糟糕的作品,则引导学生中肯地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种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的讲评方式,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写话的乐趣,体验到了写话的成就感,促进了写话能力的提升。
阅读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写作与表达,写作是阅读的巩固与发展。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有必要将阅读与写话教学结合起来,将写作训练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就是例子”的功能,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形成随文写作的习惯,体验写作的快乐,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赵金.刍议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月刊.2006年第3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手段;措施;注意事项
小学语文教学时学生在基础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如果小学语文没有一个好的基础,将会对其他学科以及沟通造成一些相对应的沟通障碍,对以后的学习生涯和听课也会造成最基本的理解障碍。
一、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存在是必然的,特别是在科学技术与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小学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模式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是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传统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所有工具及其所使用的所有手段,包含了运用工具做媒体和语言做媒体,经历了直观教学和语言教学两个阶段。传统教学方式受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意识形态以及物质产生方式等一切传统因素的制约,表现出一种历史发展的一种过程以及其存在的独有的特性[1]。
(二)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在当前是指以声、形、光、电相结合而形成的调节、传输、储存、记录教育信息的一种教育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利用技术存储和现代科学以及传输教育信息不断的发展进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适应当今教育。
二、现代教学手段应用于小学语文弊端
(一)疏于情感的互动和交流
学习小学语文在于积累和体验感情,对于学生和教师的情感互动和情感交流比较注重,现代化的小学手段大部分借助于机械设备,缺乏人文性,这种教学情境比较虚拟,对教学中的过程中的主体和导体相隔绝,让学生不能受到以往的系统感情交流,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缺乏品格教育
小学正式学生处于成长的最初时期,这个时候应该有老师的正确引导,是塑造健康、正常的品格的重要时期,现代教学手段自身就对人格和品格相对缺乏,所以自然不能带给学生更好的教学,不能人格化道德信念。在这种环境教育下成长的学生对人格含义和品德的理解以及人格价值和道德的判断存在一定的差异的欠缺。
(三)对学生的健康存在影响
小学生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大,但是缺少对自身的控制力,所以小学生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影响,现代化教育手段设备对学生有着新鲜事物应有的吸引力,导致学生没有在设备前久坐,缺乏体育锻炼的同时对视觉造成伤害,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三、现代教学手段应用于小学语文优势
(一)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可以吸引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从心理方面来说,小学生注意力是非常不稳定的时期,一旦发现新鲜的事物学生就会立刻庄毅注意力,所以课堂上的吸引力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发展和学习的主体就是学生,教学必须根据主体的发展特点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创新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孩子是,下学语文可以打破限制,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在重点难点的讲解借助新鲜的教学设备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三)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通过利用现代化设备来讲解知识,做好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可以更加形象更加具体的让学生明白所讲知识的重点,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四、小学语文教学的解决措施
(一)加深情感互动和交流
在日常的教学中,适量进行传统的师生互动,教学设备不是每节课都必须运用的,应适当舍弃先进的教学设备,增加与学生的沟通和感情交流。
(二)注重品格教育
教师与学生沟通应更加注意,在学生的成长的阶段,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对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分了解,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促进学生更好的身心发育。经常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让学生在家和在学校的情况双方都可以得到了解,对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正确引导[3]。
(三)提倡体育运动
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对其进行引导,早课堂上,教师应适当引导,给学生心理暗示,教学设备有辐射,会对学生的身体情况造成不好的影响,提倡学生运动,并且在讲解语文知识的时候,适当可注重讲解书中运动的孩子的好处,并进行适当的对运动孩子的夸奖,杜绝在学校长久坐于设备前。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所以对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应提高到一个重要的层次,才能让小学生得到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本文通过对传统教学以及现代教学方式的了解,总结了现代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并根据其不足的地方进行合理建议,以帮助更好的发展小学语文教育。
参考文献:
[1]万子渝.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探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4.
1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小学语文探究性自主互助教学的设计,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以阅读、感受语言为基础,强化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小学生的个性思维为核心,着眼于培养小学生的研究和互助学习的能力。要想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就必须将多媒体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下册第一组中的“1燕子;2古诗两首;3荷;4珍珠泉”这些课文的探究性自主互助学习,由于学校地处城区周边地区,而且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务工子女,是在以农村生活为主体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并没有真正领略荷花、珍珠泉的特有风光和内在的魅力,更不用说是亲身体验了。因此,如果生硬地讲授课本,按课本的设计组织教学,势必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和丰富的空间思维能力,更不符合新课程体系教学的整体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究性自主互助教学探索。
教师事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几分钟(最多10分钟)有关家燕、小鸟、大海、河流、荷花的课件和剪辑的有关大海、珍珠泉的课件,并在学习本单元前组织全体学生观看,观后及时组织小学生进行讨论和争议,讨论的主题:你对大海的认识有哪些?你心目中的家燕有什么特点?通过观看珍珠泉,你从中领悟了她的哪些美?海水、小鸟、荷花和珍珠泉为人类的生存作出怎样的贡献?通过争论,感受和领略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为继续学习课文创造基础,提供第一手素材,创设优美、和谐、感知、已有、详细和能够起到召唤作用的学习情境。
组织到过大海、见识过荷花、去过珍珠泉或者通过电视媒体、计算机网络接触过的学生进行典型发言,包括对小鸟的描述,对水的形态想象,对荷花艳丽的印象,对珍珠泉亲身感受的情怀,以及亲眼目睹实物的情境,通过亲身情境和内在的喜悦,激发起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欲望,建立情境第一要素,以达到“激情、激趣、激力”的作用。
教师根据提供的媒体录像和情境模拟,进行引导,重点是以学生讨论的知识点为主体,特别是以亲眼目睹或者亲临实景学生的感受为线索,进行分析,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情境带动想象,通过讲解焕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小学的学科教育有别于其他高年级的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的动手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相对较高,以“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十分有利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小学生能够获得由课堂教学得不到的技能,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2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分析质疑,提出假设
教师在设置计算机等多媒体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后,应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类比等不断地提出并围绕假设进行推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探索提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假设,然后进一步进行研究。
例如,组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5翠鸟;6燕子专列;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8路旁的橡树”的学习时,并没有像上一个单元那样组织学习,因为这个单元的知识体系比较适合于农村或者城市周边地区的学生生活习性,也对单元知识体系内的部分知识,特别是实物接触较多,应挖掘分析质疑,并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提出假设,分析重点,突出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互助学习这个特长。
在这单元学习和教学时,认真组织全体学生回家自己观看电视和网络上有关对“翠鸟、专列和村庄”专题介绍,通过观看等活动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自觉性,效果很好。
第一小组,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观看动物世界,体验众多小鸟和动物,强化对动物、小鸟生活习性的了解和掌握。
第二小组,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或者星期天,观看科教专题片,增加对海鸟、家燕、森林的观察体验,注重对树的形体、生长和环境的观察,提高环保意识。
第三小组,通过教师课前录制的节目或者网络媒体观看有关“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等专题片,促进第一感知的升华。
第四小组,组织到学校周边村庄进行观察、分析,特别是通过对楼房结构和房屋外观的观察,使其发现不同的结构形态,着重是它们的差异性。
在学生获取素材或者亲身体验之后,教师从课本和课程体系要求出发,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向学生质疑。比如:翠鸟和燕子的习性为什么有差异?村庄和树林是如何相互依存的,由此说明人类将如何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作为当代小学生,你如何从自身做起,投身到爱护环境中去?等等。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机媒体情境式、实物式、大自然式探究活动,使自主探究、互助学习深入生活、生产、社会等各种活动中,得出与课本上完全一致的结论,并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得到认可,那种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习信心倍增,更加激发兴趣,同时赋予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的探究性、实践性、启发式、研究式教学以丰富的活动内涵,是任何一个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学习效果,极大地推动学生的探究与思考,初步学会观察、分析的科学方法。
3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讨论探究,丰富感知
讨论探究是小学生学习的高级思维活动,是丰富语文知识,进行阅读学习、写作练习、语言应用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小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用简单的方法,更不能借助高年级或者成人的教学方法,可以设计若干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动手实践,独自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习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组“13和时间赛跑;14检阅;15争吵;16绝招”后,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讨论、研究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图书、调查、走访,全方位让学生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和研究与发展时间的必要性,并结合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讨论,收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如有的学生通过网络,全面掌握2008北京奥运会比赛时间的安排情况,特别是对于交替比赛的安排,学生特别感兴趣,并且得出利用好时间就是效益的结论。同时,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设想,并为自己的学习如何充分利用时间出谋划策,其效果是课堂教学难已达到的。
将“时间、检阅、争吵、绝招”串联成一个单元,既是知识体系的体现,也是教育意义所在,比赛中的技术、身体的自我保护、内在动力的输出、个性品质的表现,无疑对学生的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通过媒体中的小品、相声、杂技等活动,导引出课本中的内涵,达到启迪教育之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184-01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识字不单单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而且是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前题和保障。所以,优化识字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学都是大有益处的。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识字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也是每个低年级语文教师都能体会得到的。识字教学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汉字的读音和意义,更重要的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让学生学会识字和方法,以便于今后自己独立去识字。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一批会独立识字的人。为了提高识字教学效果,每位教师也都做了不同的探索和尝试,我也不例外。
一、多识少写,识写分开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识字太少,必然拖阅读、写作的后腿。而识字多则学生负担过重。研究表明:小学生手部的小肌肉还不够发达,写字缓慢而又吃力。如果让学生拼命地一遍又一遍地喊,一遍又一遍地写,则很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儿童识字负担重,其实只是重在“声带”上,重在“写”上,而没重在思维上。我们的新教材在编写“识字与写字”时,采用了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做法,而我们教师决不能仅把这些当成一句口号,要真正的落到实处,让孩子真正的从烦重的抄写中解放出来。《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在我们的教学中就一定要将一类字“写”的任务落实好,同时将二类字“识”的目标落实到位。不要盲目的让学生去机械的写,否则不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更容易摧毁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趣味识字法
《课标》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而汉字本身是抽象的,是枯燥的,对于这种抽象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被动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如果孩子长期被动的识字,不但识字效果不会好,还会影响孩子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厌恶的情绪。所以在起步阶段一定要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推动下孩子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而且识字的效果好。而低年级孩子天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受到影响,并且持续的时间不长。根据儿童的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很多手段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1、谜语识字
低年级孩子都喜欢猜谜,如果能让儿童把某些抽象的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猜谜来识字,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游戏识字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学过的字很容易忘记,而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将游戏融入到识字教学中一定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采用一些生动形象、趣味无穷的游戏,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学生兴趣高昂,记忆深刻,识字效果极佳。
3、儿歌识字
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儿童诵读和记忆。顺中遛更能让孩子记忆深刻。在教学中我将一些容易混淆的汉字编成儿歌或是顺中遛,孩子记忆起来非常快,而且不容易忘。如在区分“己、已、巳”这三个字的时候我教孩子说“已半巳满不出己”孩子们一下就记住了,而且终生都不忘。
另外,我采用了讲故事,利用简笔画,或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来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找规律识字法
汉字是人类发展进程中随着人类自身、社会、周边环境的不断发展而逐渐产生的。它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字理”。只有发现了这个规律,并遵循这一规律才能更好学习汉字。汉字中的象形字、会意字、指示字、假借字、转注字以及最常见形声字,都是有章可循的。要抓住其字理的演变过程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之后再去记忆,一定会记得准、记得牢。
四、语境识字法
在《新课程标准》中“以生活为资源”的生活识字就是让生活成为学生识字的资源。汉字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世界,抓住一切识字机会识字的习惯。如让学生认识本班同学的姓名,认识教室内物品的名称,认识常吃的水果的名字,学习用具的名称,自己吃的食品包装上的汉字。认识校内外经常接触的字,认识家庭中的日用品,装饰品,玩具等物品的包装,商标,说明书,电视节目单,课外书、挂历、街上的牌匾等。就这样,在学生自己寻找的各种语境中多次再现,经过多处寻找,多次阅读,学生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所学的生字。让学生知道语文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还养成了时时,事事,处处积淀和应用汉字的好习惯,使识字和生活水融。
识字教学是我们在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可是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主动自觉地识字,怎样激发孩子们在任何时候都有识字的兴趣,怎么样培养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的识字能力,怎么样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这些一切的一切都是作为一个低段语文教师所应该深思的问题更是在我们教学工作中应该加倍努力的方向。作为一个刚刚接手低段教学的教师,我深感识字的重要性与难度。有很多的事情我解决了,可是我深知我们的识字教学任重而道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迈好每一步,唱好低段教学的重头戏。
一、寓教于乐,激发低段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小学低段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在低段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偏小,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活泼好动等特点,如果教师不去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往往会对知识产生一种困乏的心理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生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形式,运用趣味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吸引他们。多媒体课件将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声、光、色的有机结合,是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最有效方式,也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佳手段。传统教学中,小学生们往往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自然而然地会感到学习的枯燥乏味。如在识字教学中,从读音、字形到书写,教师往往会对生字一个一个地进行不厌其烦的教学。而学生就像小和尚念经一样地念来念去,但有口无心地念过后,又总是记不得或是忘记掉。但采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方式,学生不仅易于接受,而且能直观形象地去进行识记。如“火”字的教学,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出示“火”的图形,引导学生找出“火”字与正在燃烧的火的相似的地方。通过初步感知象形字的特点,再通过课件演示“火”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像看动画片一样专注地去识记汉字。这样,学生就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注重方法,提高低段学生的理解能力
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把知识的重点、难点表达得非常清楚,而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教学手段,就能使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直观而又形象。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宇教授说得好:“优秀的学生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法。”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至关重要。教师教学作文《落叶》,如果能在课前搜集一些色彩丰富,形态各异的树叶图片,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进而观察、比较,会比闭门造车来得更有效果。除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预习复习方法,运用工具书的方法、查找并处理资料的方法等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小语低段教学的目标,学生必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中的重要词句。图片是对于文本内容的形象化,鉴于儿童偏于感性认识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适时出示图片,学生就能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的独持体验和感受。如《黄山奇石》教学中,笔者首先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与许多奇形怪状的岩石的图片资料制作课件,并配以优美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在游览黄山欣赏“黄山奇石”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自由的想象、自由的体验感受“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调节情趣,着重低段学生的审美情趣养成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高段 语文教学 教学应用
二十一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时代,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适应,以现代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材里,有许许多多经典的文章,因为离现在的生活久远,学生无法体会,加上某些语句深奥晦涩,所以学习时有些困难。如《詹天佑》、《开国大典》、《丰碑》、《》等,学生们无法形象地感知。那么,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进行情感体验无从谈起。丰富多彩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轻而易举地攻克了这些难关。
一、网络搜索,探究学习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如此,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作为网络这种“新鲜”事物,它最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孩子们布置一些感兴趣的家庭作业,让他们通过网络分组合作完成。这不但能扫平课堂上的一些障碍,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如,我在教学《》一课时,就给孩子们布置了这样的作业:1.是从哪里开始出发,到哪里结束的?什么时候开始的,历时多久?2.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3.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作业布置好了,我叫孩子们分小组合作学习。他们通过上网,搜索并记下了大量相关内容。
第二天上课前,我举办了一场小小的“故事交流会”,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汇报着前一天晚上收集到的成果――“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孩子们积极、踊跃的发言,让大家对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课上,教学《》这首诗时,对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些诗句,我不用细讲,孩子们就能够理解其含义,并充分体会到乐观、英勇豪迈的革命精神。
二、课件演示,攻克难关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情境创设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在教学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涉及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直接看到,造成课文内容理解上的困难,成为教学的难点。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的、学生不常见的为直观生动的具体形象。
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孩子们对“中部凿井法”、“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都能明白,唯独对这个“人”字形线路有些弄不懂。为此,我通过课件,向孩子们进行了演示。课件出示简易明了,省去了老师大费唇舌的解释。课件一演示,孩子们都深深地体会到了詹天佑那杰出的才能和智慧,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京张铁路提前全线竣工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视听冲击,体会情感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语文教学更应当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达到与剧中人物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巧妙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从录像、图画、音乐等多角度可以给学生带来视听冲击,使学生如临其境,增加感性认识,为学生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交流架起一座桥梁。
如,教学《丰碑》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渲染气氛,调动情感。
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尚浅,而且受语言水平的限制,光凭自己的想象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是很难感悟出来的,必须借助一定的情境,使他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才能与意境产生共鸣。情境的创设,最大优势莫过于现代教育媒体。
为了帮助学生走入课文的情境中,导入时,我设计了“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的雪山上,一支队伍艰难地行进着”的画面。狂风怒号的声音,凄凉的音乐,再加上教师配上的一段动情的导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似乎和这支队伍一起到了大雪山上。
2.配乐朗读,体会情感。
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往往能以情激情,感染学生。
《丰碑》一课第7自然段对军需处长的描写是重点。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中的插图放大。这样,军需处长倚靠着树干镇定、安详的形象就在学生心中逐渐清晰,逐渐高大起来。然后,我让孩子们在《沉思曲》深沉的背景音乐中深情地朗读。孩子们对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就在朗读中呼之欲出。
3.巧妙想象,升华情感。
想象是树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感的关键。
在学生自读课文第12小节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可能想些什么?”同时屏幕上显示了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图画。学生边看图,边思考。一会儿工夫,学生纷纷举手:
“他就是军需处长?太意外了!”
“都是我错怪了它,我还没有了解清楚情况,就先发火,太不应该了。”
“他真了不起!我为部队里有这样一位舍己为人的战士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请一个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看一组画面: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在光秃秃的树干上,慢慢地,树干变成大雪覆盖的云中山,军需处长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矗立在云中山上,不一会儿又变成了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与此同时,激情悠扬的音乐伴随着画面渗入到学生的心中。这画面,这声音,强有力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最后,我让学生齐读最后一句: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就会属于谁呢?学生的感情在想象中不知不觉得到了升华,对文章主旨的感悟在想象中一步步水到渠成。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灵活、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其声情并茂的演示,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今后,我将进一步挖掘其潜力,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陈时见,刘继平.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文化背景下的现代教学.教育研究,2001(10).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动态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151-02
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同时进行处理,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上述信息进行处理,能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系统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运用多媒体是适应未来小学语文教学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多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未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必将成为一种趋势。笔者根据这几年的实践谈几点感受。
(1)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我国《论语》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有了学习兴趣,便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高,反之,学习效率就低。人的情感又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兴趣对情感的产生具有一种的积极作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的情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无意注意占主导,稳定性和持久性比较差。因此“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有了兴趣作伴,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会无限高涨,学习激情就会被充分点燃,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有兴趣作伴的学习,学生的情感始终是愉悦的、精神始终是饱满的、成效自然是高效的。
(2)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运用多媒体上语文课,它的生动直观性和强大的交互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借助于多种感官系统能化繁为简,无需长篇大论有些内容学生已胸有成竹,能够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创设生活情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生活实践是语文课的源头和根本。获取知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到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而课堂教学只能在教室进行,因此计算机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的功能就尤为重要了,如教授《南京长江大桥》时,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南京长江大桥雄伟与科学性,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资料,让学生们亲身经历这些场面。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拉近了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3)运用多媒体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能培B小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它可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文字、声音、图像,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进行处理,指导小学生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进行反复观察,从而使小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做到有序而细致。
(4)合理使用媒体,优化课堂教学。合理使用媒体进行教学,会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进入学习佳境,使学生乐学、主动学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秦兵马俑》这一课时,内容涉及了很多俑的样子。大多数同学对其没有直观的认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兵马俑,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播放了相关图片,并加以解说。再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积极性高,语言也组织得很完整、流畅。
(5)紧扣教材重点、难点,选择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时,一定要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通过动画图片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直观地呈现出被感知的对象,在有兴趣的基础上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既发展形象思维,也发展抽象思维,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事物用多媒体显示出来,创造出良好氛围。比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文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视频资料,学生们看得聚精会神,看完之后再理解,就容易多了。同时,教学重点、难点,就这样轻而易举被攻破了。
(6)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反思。①过多依赖多媒体手段,偏离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语文课中,文字是内容的载体,离开了汉字,声音和图像信息过多让学生不能用心去体味揣摩文字的内在涵义,将极大地削弱学生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和对文字含义的探究。只有让学生认真深入地阅读、体味文字和揣摩语言,才能领悟到文字的真正魅力,才能真正汲取到艺术营养。因此应用多媒体课件应当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性质、规律有较深刻的理解,但一定要让学生思考、交流、质疑,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创新。在给课堂教学带来乐趣的同时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文的结构,因为形象化的图片和视频,直观地、适时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对学生多种感官造成刺激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②课件设计要简洁明了,具有可选择性、可控制性。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教学操作的需要,简化界面,教学资源调用、呈现要具有可选择性、可控制性,这是实际教学所必不可少的。有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播放教学资源的程序设计上缺乏可选择性、可控制性,播放影片、视频程序时,不能随意停止、不可重复,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才能根据自己的设想制作出符合自己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7)巩固和反馈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机械的笔头练习或让学生死记硬背来完成任务,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压力大、效果差。为改变这种状况,充分发挥学生在巩固知识中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巩固知识的效果,笔者在课堂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创设意境,吸引学生自觉地去记忆所学知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巩固效果好。如《趵突泉》一课,景物描写很有特色,为了让学生记住这篇课文,笔者播放了配有轻音乐的《趵突泉》录像,要求学生一边看录像一边试着用课文中的语句解说,激励他们:谁讲解得好,就把他的话录下来,带回去给爸爸妈妈听。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当录像放到第三遍时,几乎全班同学都能背出来了。又如教了“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句式后,要求低年级学生用这一句式练习说话,学生由于受到生活经验的限制,许多人想不出造什么句,即使几个人说出来了,也是大同小异,老师便出示一幅幅投影:猴山上千姿百态的猴子、公园、溪流等,提示学生如何造句。
合理设计、开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还需进一步探索研究。只有巧妙地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善于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辉,田进龙.小学语文“读”与“写”能力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78.
[2] 郑成军.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浅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6):103-104.
[3] 程贵盘.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课堂充满魅力[J].神州,2014(2):69.
[4] 尹艳宏.以精阅读引领小学语文的进步[J].新课程(下),2014(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