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3 15:51: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力工业的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当下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实际情况,虽已向社会经济市场体制逐渐转型靠拢,但仍存在些许不足。以下主要从供电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市场规划及营销服务水平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1.1对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不够了解
由于通信及信息工具的快速发展,当前社会已然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企业为了谋求更多的市场经济效益,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市场的需求,才能做出有利于企业经济发展的决策。但目前我国供电企业由于其垄断行业出生的背景,一直走的是传统营销模式,怀有“酒香不怕巷子深”[1]的传统观念认知,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不重视产品及企业的广告宣传效应和企业的社会公共关系建设,这样的营销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电力经济的发展,不仅无法帮助企业进行快速发展,反而更加严重阻碍了整个电力行业经济的发展。
1.2缺乏有效的市场规划
供电企业目前在电力营销方面缺乏有效的市场规划,对于企业定位、目标客户人群及市场调研等方面不够。举例说明,供电企业目前在电费回收上仍存在缴费方式单一、电费回收困难的问题。在表面上看来是因为供电企业方面没有开发足够多且足够有效的电费回收方式,但深层原因仍然是因为供电企业缺乏市场规划、对自身定位把握不清晰,在售卖“电力”商品的同时,却未对企业自身的客户人群进行类别划分,同样也未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人群采取不同形式的营销服务方式所导致。
1.3电力营销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如果说有效的市场规划是企业的生存之道,那么优秀的营销服务水平则是企业细水流长的发展手段。
纵观当前市场,在产品类别大同小异的情况下,如何创新自己的服务特色、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则成为众多企业的兵家必博之地。而目前供电企业在这方面尚有不足,服务过程中仍然经常出现区别对待、戴有色眼镜为客户服务,服务流程中也存在环节多、设卡多、推诿扯皮、责任不明、口径说法各不相同的情况[2],不仅运转效率整体较低,同时缺乏有效的顾客投诉反馈途径,企业自身也无法有效提高自身营销服务水平。[2]
2.供电企业电力营销路径分析
为更好地在当下市场洪流中立足,供电企业应针对性地对自身不足加以改善,通过建立新型电力营销体制、积极拓展市场份额和提高电力营销服务水平等方式加大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1建立新型电力营销体制
为改善供电企业对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不够了解的情况,首先应完善市场调研信息,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市场营销体制。观念上,供电企业应逐步适应自身由“用电管理机构”向“电力营销机构”的转化,也应逐渐健全企业发展所需的完整体系,完整诸如用户需求调研版块、客户服务版块、市场策划版块、公共关系和品牌推广版块、新型技术产品研发版块等[3]各项企业职能。可以说,一个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电力营销体制,势必是一个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力求准确把握用户群体的用电需求的营销体制。
2.3积极拓展市场份额
从市场角度来说,电力市场的需求其实存在着价格弹性的区间,用电市场实际可细分为价格敏感市场、价格弹性市场和价格刚性市场,而其中的价格敏感市场是可以通过价格调整来争取扩大的,应当对于不同需求的用户针对性制定不同地价格政策,以扩大企业市场份额例如对于用电量大的客户,在电价上可实行超基数优惠价政策;对于普通居民生活用电,可采取日夜时段不同电价的措施;此外还可以结合节假日等进行优惠促销。只有通过这种多手段、多角度的电价营销调整,才能更好地扩大供电企业所占领的市场份额。
2.3提高电力营销服务水平
关键字:供电企业电力营销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38+.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用电量大幅提高的同时各种电力的替代新能源的不断出现,用电市场既存在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目前的现状,保持稳定的市场销售额和竞争能力,成为供电企业的大事。因此,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在当前电力企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但由于目前的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策略和理念并不十分完善,导致营销工作不是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营销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因此,我们需要对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完善电力营销策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发展。
二、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营销管理机制不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管理机制不仅运行繁琐而且效率低,与当前提倡的高效快捷相矛盾,管理现状与现代化的信息建设背道而驰。首先,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存在较多的漏洞与较大的不安全性,可能导致用户重要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出现问题。其次,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信息处理精准和一致化。由于电力营销程序都建立在传统电力营销基础上,过程繁琐,于是电力营销难以适应营销信息化要求。此外,供电企业对供求的管理不健全,使客户信息搜集不完全,使得用电信息无法实现共享。
(二)服务理念不符合时展
我国电力市场长期被供电企业垄断,因此没有足够强的营销意识,供电营销服务体系不健全,电力产品普遍存在价格高、服务不好、销售困难、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等问题,这样就使得供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优势,没有形成健全的供电关系,使得企业与客户之间不能和谐发展,服务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也不能适应电力需求的增加。这样就导致在市场电力需求量日益增大的背景下,供电企业却存在着供不应求、入不敷出的不利局面。所以电力企业必须完成生产理念到销售理念的转变和突破,增强电力企业的管理营销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电力营销管理人才不专业
在供电企业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企业的经营管理并没有在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和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大的改变。所以,在过去的运营管理中,企业对人才的储备与培养没有足够的关注。现今市场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使得供电系统全面更新,现在的供电企业缺乏有关技术和营销与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另外,营销工作人员管理不能建立与时俱进的团队意识,导致营销工作的开展不能有序进行。总之,企业要适应现代化的营销与管理工作就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
(四)营销前期调查工作不完备
营销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充分了解供电市场和用户的需要,营销管理中的调查工作是不可或缺的。而电力营销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容易忽视调查问题,这样严重的话可能直接造成电力企业的决策失误。虽然我国目前绝大多供电单位都是用计算机在进行营销管理方面的调查工作,但就整个供电行业来讲,许多电力营销调查依然离不开人的操作,这样才能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
三、解决电力营销管理对策探究
(一)完善营销管理体系,加强电力营销管理体制的创新
现代电力营销环境下,我们应建立一个以满足客户需求的整体营销系统,由单独的营销部门担负各营销单位之间的协调。首先,要运用市场营销学的观点制定营销计划,吸取国内先进电力企业的管理及营销理念,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以适应市场需要;其次,应加大对电力技术人员的培训,减少技术漏洞和操作失误,并成立专门的抄表团队,完善对电表的监督。同时,要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及时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则,通过完善自身的管理对外塑造出企业的良好形象。
总的来说,通过加强营销组织结构调整,才能建立起现代化管理模式,构建好的售电市场和品质分析平台,提高营销管理效率,进一步增强促进电力营销管理。
(二)创新和健全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通过提高电力商品的质量,来引导电力商品的消费,最终满足电力用户的需求,从而带来较大的利润空间。例如采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推出用电保险和培训等服务,加强电网的建设与改造,降低供电损耗,加快城乡电网改造,降低线损等,通过产品的优化使营销水平达到新的层次。
2、服务策略。供电企业营销中,服务策略是其核心部分,也是现在供电系统营销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企业在进行电力营销管理时,要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加强企业、员工、客户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建立和谐的供用关系,从而提升了优质服务水平,对建立企业社会形象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3、价格策略。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电网的深入改造和用电价格,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对用电市场的服务优质化和电价改革来确保客户用电量的不断增加。例如将电价分为基本电价和电度电价,实现增供扩销。再如实行分时电价策略,根据不同用电时段,采用不同电价,避免用电高峰的冲突。
4、宣传策略。宣传是营销的前提。供电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产品优势,借助媒体广泛宣传,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导向,这样不仅确保企业的合法经营,也为营销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专业营销管理人员的培养
当前的形势下,电力企业在做好管理体制改革和营销策略创新的基础上,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提升营销人员专项能力与整体素质,快速创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强技能的营销人才团队。
例如,通过相关的培训与学习,让员工能够认识到市场的变化,思想上进行根本改变之前顽固保守的意识,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供电企业也要组织电气营销人员定期培训,培养大批拥有专业技能的专职客户服务人员,提高企业服务的专业度和企业的信誉度。同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营销人员需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够真正解决客户需要,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此外,供电企业还需要建立专业的营销团队,对每一位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营销的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营销的水平。作为营销工作人员应该树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提高整体水平。
四、结语
当前用电量日益增加的现状下,然而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体系不健全和营销理念的误区使得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成为一个严肃的问题。供电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其营销策略,提升供电企业的竞争实力,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与机遇,才能使供电企业营销水平达到新的层次,促进供电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问题;改革;管理
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当代,人力资源作为知识时代的第一资源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资源,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特别是我国供电企业,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其迎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来自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性,也来自于企业内部存在的一定弊端未得到解决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1、我国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1.1供电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如今世界已经踏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传统劳动、资本密集型的企业逐渐被知识密集型企业所取代,市场竞争也由产品质量的竞争扩展到服务质量和人力资本的竞争。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是市场竞争中获得虽然供电企业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其人力资源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和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供电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这方便还有许多的不足和问题,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分析
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重要的工作事务,是指供电企业所聘用的主要从事供电服务、电网维护和营业收费等相关工作的农村电工的管理。它包括人力资源的规划、人员的测评招聘、岗位的合理分配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其关系到农村电网的建设和新电力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当前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方面:人员过剩现象严重,人员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人才缺失,员工生产率低下。由于供电企业的市场化改革的开展,企业机构简化,人员却没有进行过多的削减,加上其改制后残留的职工家属和子女也进入供电企业工作以及人们的“铁饭碗”心理,使得企业冗员沉重。而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其管理人员相对较多,技术人员少,原有技术专科学院员工年龄偏大素质水平偏低且处于生产一线,不利于人力资源的供需匹配;二是由于供电企业的特殊性,其员工长期从事单一职业,专业单一,复合型人才缺失;三是员工的“铁饭碗”心理使得其安于现状缺乏积极性,而这种心理的养成是因为供电企业目前仍处于缺少市场竞争力的垄断企业;四是由于供电企业线长、点多、面广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特点,使得其员工存在失衡的工作心态使得同工不同酬的激励制度形同虚设。
(2)管理方面:受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影响大,部门职能模糊,绩效管理体系不健全,缺少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和分配机制。虽然大多电力企业已经将原有的劳资部门和人事部门合并,但其只是简单的工作合并,部门职能模糊,其工作主要是招聘、选拔、考核、发放工资、档案和干部聘任的管理,并不涉及其他深层次的方面,达不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欠科学、易主观、靠经验,没有脱离旧的人事管理模式的影响。
(3)社会方面:缺少社会理解度和责任感。由于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混乱和其本身因素,使得长时间在进行管理时为制定出根本的能够充分保证供电企业人员利益的政策,使得员工社会角色定位模糊,参与企业活动少。企业责任感弱,忽视员工情感,导致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低,制约了员工的技能发挥和责任感的提高,破坏企业形象,成为企业发展的极大隐患。
2、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建议
2.1精简机构,提升人才素养
科学规划岗位分析,加强资源培训开发,重视人才培养,为人力资源队伍提供新鲜血液。减员增效是针对人员冗杂而提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给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寻找到新的出路,疏通其人员能进能出的通道,打破人力资源的“瓶颈”。借助减员增效,将原用于裁减人员的工资投资到其他人力资源上,在遵循“以岗定薪、同岗同薪”的前提下,提高其他职工的薪资待遇,设置全面的补贴,保证员工最基本的福利和保险,解决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的后顾之忧。
人力资源的核心职能即是岗位分析,只有这一项做好了,接下来的工作才能顺利的进行。
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是人才资源培训,它能为人力资源队伍提供新鲜的血液,是组织企业长期发展的必须品。管理者应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创新技能。并开展相关培训课程,不断提高员工知识水平和技能,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提供雇员成长和发展锻炼的平台,激活和开发雇员的才能,提高员工素质,以达到员工自我实现需求和企业共同发展的双赢。
2.2创新模式,管理实现多元化
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加强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创建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科学设计薪酬。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供电企业必须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时俱进,摆脱传统模式的负面影响。一是科学计酬,向按劳、按资、按效多元化分配发展,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基础上,拉大薪资结构中的活动工资的比例,以达到拉开分配档次的目的,解决分配过程中职工责、权、利的分离问题;二是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多方法的评价管理系统,通过各种角度进行评价,以确保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三是创建合理公平的竞争机制,制定具体的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实行全员竞争上岗,设计科学的考评加薪方法,健全竞争机制制度,形成全企竞争氛围,减少操作中的人为因素,尽量提高其公平合理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四是加强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人力资源因其的特殊意义,即其是企业中最活跃最重要的资源,要求企业终是其规划和管理。企业应从相关战略目标出发,合理预测未来并制定相应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战略规划,确保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供需吻合,以保证企业能获得长远的利益保证。
2.3关怀职工,和谐工作氛围
运用温情战略,增强凝聚力,提高责任感,将供电企业打造成员工温暖的家。企业作为一个员工的聚集地,应当以人才资源的稳定发展和员工的心理发展为己任,适当的提高资金的投入量以达到企业温暖家庭文化创建的效果。积极举办“相亲相爱你我他”等企业内部文化,给员工送去温暖和爱心;在生活上注重对家庭贫困者的帮助和支持,获取员工的信任,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在工作中,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与支持,加大员工培训的资金投入量,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自信心,让员工在自我成长与企业成长中获得双赢;重视企业中人力资源的交流与沟通,准确掌握员工思想动态,认真倾听和解决员工的相关问题,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减少其薪资待遇方面的差距,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小结
供电企业改革必须以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深入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积极寻找相关改革建议,创新企业管理方案,完善企业相关制度,提高员工积极性,发展企业内部积极文化氛围,才能满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进行企业可持续性的发展。
电力企业培训,是针对电力企业领导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具有电力行业特征并涵盖各个技术层面。总的来说,电力企业的培训就是要求电力企业针对自身的多方面需求、员工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及其所提出的不同要求,期望实现员工综合能力和潜在素质的极大提高,从而为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的立于不败之地助一臂之力。
一、当前电力企业培训的特点和现状
第一,电力企业培训的特点。
培训全员性。从电力企业的培训对象上来看,应当是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的培训。只有全员广泛参与到培训中来,才能全面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所有员工的素质水平,有效地推动电力企业的稳步发展。目前,各电力公司对电厂的年度业绩考核中,有项重要指标就是“全员培训率”,这更加充分说明了“全员参与”对于电力企业培训的重要性、可考量性和现实紧迫性。
培训时效性。电力企业通常要能够做到面对企业的生产特点,制定相对完善的季度培训计划和年度培训计划,争取在各个层面上开展培训工作,相比其他企业和部门来说,更加突出强调与实际工作的紧密联系性,例如:对于目前正在逐步开展起来的“脱硫脱销新型技术与设备控制技术”的训练在电力企业的培训中体现出了一种跟随环保要求的培训模式,这突出了电力企业对员工的培训的时效性。
培训方式多样性。当前,电力企业的培训方式也在发生着重大转变,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一对多式的课堂教学,而开始逐步扩展到企业的全部生产过程,也就是说,在培训过程中,是理论的学习加上现场的实践为主,既有企校联合办学这类培训,同时也有资格强制认证方式的培训;“以师带徒”是一种方式,“网络平台”也是一种方式。培训方式的日趋多样性,已经在员工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中逐渐体现出来,并且也会在将来不断增加和发展起来。
培训层次性。大多数成功的电力企业都开展了多层次的培训计划,这些培训计划包括,以管理领导力、管理执行力的培训为重点的管理人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以新技术培训为重点的,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强化培训,以实践能力提高为重点的技能人才的培训,以及为适应企业发展的企业复合型人才的培训等。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所有的管理者都清醒地认识到多层次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电力行业培训的缺点。
从总体上说,当前电力企业培训工作做得还不错,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明显的问题:
培训无针对性、未因人施教。电力企业培训机构的特点,大多是采用上级指导下级运作的管理模式,年初按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年终由上级部门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进行检查考核,培训的方式,通常都是针对所有员工进行的,其主要内容也常常是缺乏差异性,员工们往往会对这样的培训生活感到十分枯燥、单调,表现出麻木、厌倦的状态。而且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的员工由于他们的学历不同、业务基础不同,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能力不同,素质也参差不齐,如有些老员工只有高中、技校水平,而年轻一代几乎都是本科学历以上,甚至硕士学位和博士生,因而无区别、无针对性、整齐划一对所有电力企业的员工进行同等的培训,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十分不明智的做法。
培训无考核、未做到闭环管理。目前电力企业采用的培训形式,常常是短期的传统式课堂培训,即使有的企业采取远程学习方式,也由于费用高而不能长期坚持,无论是哪种培训方式都存在着不能有效利用资源,培训效果不理想,培训考核不完备的缺点,任何管理都需要闭环管理,由开始有结尾,有过程有结果,对于培训就是有培训有考核,企业往往开展了培训,但是因为无考核导致培训人员以一种应付的态度来参加,培训成了任务,流于形式,未起到培训的真实作用。
培训不深入、未与企业文化融合。电力企业的培训多是业务、技术培训,都是为了使员工适应新岗位和补充新知识,忽略了培训的最根本作用,员工素质决定企业的素质,有了高素质的人才,企业才能持续发展,而培训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目前的培训恰恰缺少知识技能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不能让员工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知识与技能确实能提高效率,但企业最根本的是人,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高增值性,忽略与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的结合将使培训效果大大打折。
缺少综合培训 、未系统长远规划。综合培训对电力企业而言,就是要全方位、多层级、多视角地对员工进行培训。许多电力企业缺少长远和完整的系统培训方案,或者有规划不执行,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虽然当前许多企业管理者能够充分认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中没有 显出长远性、战略性的特点。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和整体性的工作安排,使得电力企业的培训在实施中处于东一脚、西一脚的状态,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有些企业甚至想通过一次性的直接培训,就在根本上普遍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这显然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
针对这些电力企业在培训中遇到的问题,本人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做些应对的措施和方法:
摘 要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供电企业能否实现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是关键。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县级供电企业近年引入绩效管理方法进行企业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结合当前县级供电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 供电企业 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
所谓的企业绩效管理就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将人力资源作为管理的中心,并且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绩效管理的最优化。良好的企业绩效管理可以充分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在县级供电企业的绩效管理中要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替代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而将绩效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供电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体制不健全
目前,在县级供电企业中绩效考核出现标准不统一的现象,导致绩效考核管理难以进行。电力企业绩效考核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热情与工作效率,但是不同地区供电企业的管理准则不一,绩效考核没有针对性,例如,组织与控制方面的工作没有纳入到考核制度中。当前,基层供电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正处健全完善阶段,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在员工的绩效评价方面,不能深入到员工工作的具体细节上,因此造成了奖罚不公平的现状。
(二)考核管理不科学
在县供电企业内部尚没有设立合理的绩效考核计划与相关规范,企业的绩效与员工个人绩效未紧密融合,未使员工个人为企业利益主动、自觉奋斗和奉献有效结合在一起,不便于企业管理与发展。科学的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应该注重个人实际工作目标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在提高中整体绩效的基础上,提高个人绩效,并完善企业绩效考核制度。
(三)考核中存在主观因素
比如:假定评定者刚刚评定完一名绩效非常突出的员工,紧接着评定一名绩效一般的员工。那么很可能将这名绩效本来属于中等水平的人评为“比较差”。对比效应很可能发生在评定者无意中将被评人新近的绩效与过去的绩效进行对比的时候,一些以前绩效很差而近来有所改进的人可能被评为“较好”。即便这种改进事实上使其绩效勉强达到一般水平,对比效应也是评定中难以消除的问题。
二、供电企业绩效考核管理对策
(一)完善绩效考核体制
完善供电企业绩效考核体制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分别是企业团队、部门、员工。对于企业团队方面,绩效考核体制的建立需要对企业绩效考核目标以及规划进行掌握,进而提高企业绩效考核质量;在企业部门方面,对于绩效考核的构建,需要注意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与信息传递。
此外还应该建立绩效评价体系,考核的形式主要有领导、部门、小组以及自我评价等方式,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对评价者的综合情况进行考核,对员工绩效进行加权业绩评估,并为结果施加不同的权数,对于不同的评价者的考核结果进行加权平均计算,评价的准则就是绝对客观而公正,保证绩效评价有效开展。
(二)要充分调动被考核者的积极性
对于被评价者抵制考核的问题,更多的是与考核的目的有关。我们传统的考核办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过多地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比较,由于评定方法的主观而引起许多人对考核产生抵触情绪。要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把考核的目的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更多地转向每个人的个人发展诊断,要注重让每个被评价者自己与自己比。肯定成绩、找出差距,从而不断提高。这样对每个被评价者都有激励作用。
(三)MBO管理法的引用
1.MBO特点。MBO管理法是一种能够实现自我控制、对员工进行评价与鼓励的客观考核制度,能够激发员工积极完成组织目标,能够按照员工的实际贡献进行员工评价。MBO目标管理法能够使得组织的整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从而增加员工中作中的满足感,不仅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增加了企业组织的凝聚力。
2.MBO在县级供电企业中绩效管理过程。
(1)在电力企业中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从而形成从上级到下级的逐级目标,每一级的目标都需要一定的手段来完成,上一级的手段就是下一级的目标。
(2)目标制定,制定目标需要采取上下级协商模式。
(3)组织实施与检查,对于各级完成的任务,需要事先制定出期限,采取灵活检查、互检以及自检的方式,根据对应目标进行绩效评价,最后实施奖罚。
(四)防止考核者在考核工作中主观因素的影响
要控制或消除评定中的宽松和严厉倾向,可以控制评定结果的分布状况。比如要求有一定比例的“优秀”,一定比例的“不合格”,这样迫使评定者评定标准较一致,也可以降低评定量表本身的含糊性,使评定遵循特定的明确要求。要摆脱对比效应,采用诸如关键事件法之类的技术,全面考察被评价者在较长时期内的行为表现和工作业绩。
总结: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县级供电企业必须认识到业绩考核管理的重要性。因此,研究者可以通过对县级供电企业的绩效考核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促进县级供电企业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可行性对策。
参考文献:
[1] 唐丽.新上划县级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5:153-154.
一、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
(一)3G通信技术的应用
目前,3G技术应用广泛。在电力工业发展过程中,3G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力传输和电力管理。加快了电力传输速度,增加了电力系统信息容量和灵活性。同时,3G技术支持基于多媒体的电力通信业务,对于电力系统运营速度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另外,3G技术应用于电力工业行政管理和质量管理,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使无线公告通知和邮件的收发更加高效化。最重要的是实现了电力系统网络负荷的调度管理。这一技术的出现使实时管理变成现实,利用3G网络的无限通信功能实现了电网全网远程即时监控,确保了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高效性和准确性。3G通信技术还可及时的电力信息,以及时发现电力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电网系统庞大,用电行业涉及多个方面,行业间的用电量具有较大差别,电力工业用电量大,对其用电现状实施有效监控可实现行业用电转移,以满足大用电企业的用电需求,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其管理和运营效率。传统的电力工业管理过程中,由于无法获得及时信息,一旦发生风雪等意外情况,无法及时解决,造成电网损坏,经济损失较大。随着3G通信技术的出现,对现场的受灾情况可及时掌握,电网重建速度加快,电网故障处理掉应急能力增强。因此,3G技术是电力工业的重要信息通信技术之一。
(二)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
由于我国电网发展迅速,电力系统信息庞杂。信息处理技术是指通过信息的采集和转换,实现电网的智能化管理。作为现代化的处理技术,实现了对电网数据的即时监控,促进了智能电网的发展。通过信息处理技术与3G通信技术的结合,对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阻塞现象实施及时处理,并合理分配各地区电量,从而提高了电网管理的效率。同时,在电力输配电过程中,信息处理技术致力于处理系统关键数据,对电网系统进行及时调整,及时处理系统故障。
(三)光纤通信技术应用于电力工业
目前,电力工业通信技术已经实现了复合架空地线和全介质自承式架型空光缆,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运行成本,但对于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提高了电力资源的利用率,使能源消耗逐渐降低。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同步数字系列(SDH)的出现逐渐受到行业的青睐,SDH可提供即时的网络信息,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具有积极意义。总之,光纤技术将成为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代替传统的信息通信方式将提高配电网传输速度,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当然,这一技术尚处于发展之中,有关技术还需要进一步革新。
二、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电力工业的前景分析
(一)信息通信技术与电力工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电力工业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随着电力企业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与电力工业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密切,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信息技术将为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技术革新速度将影响电力工业的稳定性和发展前程。电力工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较大的竞争。通信技术应用于电力工业将实现电力工业发展与数据传输、实时监控以及大跨度联网技术的结合。未来,通信技术将不断更新,并应用于多个领域。企业应建立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电力工业发展平台,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实现相互促进,维持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智能电网技术的出现于发展
信息通信技术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电网建设、电网运行将以高效的信息采集和处理为基础,主宰电力工业发展。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重要作用,信息处理技术的更新十分重要。即时的信息处理在智能电网阶段将转化为故障定点处理,从而进一步降低维护人员的压力,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当然,智能电网的出现和发展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不断的提高技术,从而更好地掌控电力系统。一旦电力系统出现故障,电网将即时信息。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将同电力系统之间更好的融合,影响电力管理、运营、故障处理等多个领域,基于网络通讯、数字信息技术等智能电网技术将对电力系统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资源合理化利用将是未来电力工业发展的趋势,这一理念无疑对电力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意义。现代化电力系统建设要在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中占据主动权,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建立完善的智能化电网体系将扩大电网的覆盖面积。
关键词 绝缘子 一带一路 国际化
一带一路宏观布局下,中国的基础工业将以构建“一带一路”为契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下简称“沿路国家”)进行互联互通,包括交通、物流、能源在内的基础设施工业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一、绝缘子行业
绝缘子,又称为绝缘子避雷器,是一种特殊的绝缘控件,是输变电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绝缘子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主要用途是在输电、供电以及发电等领域发挥支撑导线、绝缘和防止电流回地的作用。
根据电网铺设和电站需求不同,绝缘子产品分为输电线路用绝缘子和电站用绝缘子。在输电线路上,绝缘子主要用于架空输电线路;在电站领域,主要作为电站建设中导电部分的绝缘支持或连接物。根据电压等级的分类要求,绝缘子又分为低压绝缘子和高压绝缘子。低压绝缘子主要指耐受电压等级在1kV以下的绝缘子;高压绝缘子则指耐受电压等级超过1kV的绝缘子。总体来说,绝缘子行业需要根据电力系统发展需求而进行产品开发,并且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电力行业的持续资金投入,电力设备行业市场空间逐年增长,这也拉动了发电、输电和用电配套的绝缘子避雷器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绝缘子避雷器制造行业销售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3%以上,随着国民经济增速放缓,电力行业投资增速渐减。
伴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绝缘子厂商不断调整方向,从当前的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总体体现为:行业集中度不高,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产品同质化导致的企业竞争加剧。具体而言,行业内高端产品市场(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竞争方式主要是质量为主,价格为辅,竞争相对适中;中端产品市场(220kV电压等级)竞争方式主要是质量和价格并重,竞争相对激烈;低端产品市场(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竞争方式主要是价格为主,质量为辅,竞争非常激烈。
二、绝缘子行业的发展动因
(1)市场因素。国民经济,特别是电力工业的发展,是绝缘子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绝缘子产品的下游是电力工业,绝缘子市场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电力工业发展趋势紧密关联。2014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速减缓,但电力工业运行总体供需平衡。201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为55233亿kWh,同比增长3.8%,增幅比2013年降低了3.7%。2014年,我国电源建设投资完成额为3646亿元,发电设备新增装机容量10350万kW,较去年同期增加了950万kW;我国电网建设投资完成额41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24亿元,但总体来说电源建设投资已经趋于平稳,主要是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的增幅提升,进一步优化电源建设结构。随着国家电力建设投资结构的调整,近些年电网建设呈现加快的趋势,2014年国家电网建设投资完成额4118亿元,新增22kV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2.24亿kVA,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61万kVA。
(2)技术因素。绝缘子是运用诸多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品和个性化产品,技术专门化、不易复制,并且对技术人员的理论基础、技术功底和实践经验要求较高,并且需要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不断创新。
(3)质量因素。绝缘子是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绝缘子产品的技术指标及质量水平要求较高。新产品的研发、新厂家的投入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并通过用户指定试验机构的全套型式试验、产品鉴定、挂网运行、产品运行考验等必要程序后方可进入市场。
(4)品牌效应囿于绝缘子对于用电安全的重要性,加之下游电力工业多以垄断性质的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电站系统,良好的品牌效应是企业招标入围的重要考虑因素。
三、一带一路对电力工业的影响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将通过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内部以及沿线国家区域之间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规划合作,开展国际合作,同时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矛盾。
基础建设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环节,而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必然是一带一路的战略主角之一。“一带一路”覆盖国家人口达到46亿,而其中绝大部分国家人均用电量处于世界低位。按照人均用电量来划分世界国家,可以分为四档:北美、北欧及澳大利亚等少数发达国家,人均用电量在一万KWh以上,处于第一档;德国、法国等大部分发达国家人均用电量则在5000~10000KWh,处于第二档;中国、哈萨克斯坦、东欧等新兴市场人均用电量约为2000~5000KWh,处于第三档;人均用电量不足2000KWh的国家则主要分布在中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处于第四档。“一带一路”覆盖国家大多数在第三档和第四档,在电力投资上具备刚性需求。
经过十期间长期大规模的国内电网建设经验,我国电力设备企业在技术和生产积累大量经验,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而与国际的传统电力设备公司比,中国电力设备企业有成本低、产品性价比高,与昂贵的国外电力设备公司相比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中大部分有迫切的电网建设需求,且无本土强势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给技术经验领先的中国电力设备企业带来可观商机。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下,分析沿路国家的电力工业现状,可知沿路国家有推动国家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这必然给我国电力工业带来强劲的增长点和走出国门的历史机遇。
四、一带一路给绝缘子行业的策略建议
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及随之推出的实质性举动,对我国电力工业的走出去带来重大利好,也有利于缓解电力工业的产能过剩。在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绝缘子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利好。
(1)特高压线路绝缘子迎来新机遇。APEC会上,国家电网总经理舒印彪明确国家电网公司将依托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技术来打造“一带一路”经济带输电走廊,实现与中亚5国的电网相连,共享哈萨克斯坦大型能源基地和中亚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远期或将实现和蒙古、俄罗斯等国联网。根据国家电网的投资计划,2015年将计划投资4202亿元,相比2014年增长9%,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在2015年国家电网年会上,国家电网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开展周边国家到中国的4条特高压直流工程前期工作,包括哈萨克斯坦埃基巴斯图兹-南阳±1100kV高压直流工程、俄罗斯叶尔科夫齐―河北霸州±800kV高压直流工程、蒙古锡伯敖包―天津和新疆伊犁―巴基斯坦伊斯兰堡±660kV直流工程前期工作。从电力细分领域来说,线路绝缘子,特别是特高压线路绝缘子在配合电网建设周边国家与中国电网互联的特高压直流通道上,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2)清洁能源电站为电站用绝缘子带来市场空间。随着“走出去”战略加快,风电等相关企业不断在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国家取得订单,风电、核电、太阳能电站等清洁能源在沿路国家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必然利好电站用绝缘子。
五、结语
对于绝缘子行业,要成功借助“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需要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不激进、不懈怠,在夯实技术和研发的基础上,深刻把握沿路国家国情,才能做到不盲目,扎扎实实地进行国际化的规划与设计,从而顺利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经营。
(作者单位为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2013年绝缘子避雷器行业统计资料汇编[R].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绝缘子避雷器分会,2014.
[2] 电工行业2014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J].绝缘子避雷器动态,2015(4).
【关键词】用电量;电力消耗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电力问题的制约,电力的充足可靠供应是现代社会的物质基础。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力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力与各产业部门有着紧密的联系,电力的起落一向被视作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放大镜”。用电量数据之所以能对国民经济的宏观参数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是因为它由发电与用电的数据校核而成,具有相对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实时性。
当今社会电力的使用已普及到国民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电力的发展和用电量的趋势,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电力行业与各产业部门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个社会总的用电量可以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向。同样通过一个地区的用电量也能够反映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电力消耗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当今社会,产业结构已经逐步走向工业化,而且产业结构逐步出现重工业化的趋势,这就对电力基础设施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得进一步提高电力基础设施的水平。而如果电力基础设施水平不能达到产业结构的要求,将会抑制经济的增长。然而各产业间的用电量又不尽相同,通过各个产业的用电量情况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间所存在的问题。
从供电部门统计分析来看,随着滨州市经济日新月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改善,整个城市用电量不断提升,滨州用电市场逐步升温,滨州经济向好趋势明显。根据山东省公布2010年各市全社会用电量,滨州全社会用电量达129155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4%,其中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2.57%,同比增长9.63%。从中可以看到以下两点问题:
(1)滨州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还不协调
滨州电力工业增长速度有时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有时又远远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反映出滨州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还不协调。在我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三大产业的发展比重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不断变化,因此对我国电力工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国家在工业化时期,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和基础是电力,因此,在研究电力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电力与由社会、经济、环境三要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时,就必须重视电力与经济系统,包括产出结构、产量增长、劳动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协调发展问题。
(2)滨州产业结构不太合理
问题的发现是为了解决问题,针对上文的研究分析结果,得出滨州经济发展中存在电力工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以及产业结构不协调问题,遂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做好滨州市电力工业与经济协调发展工作
为了做好滨州市电力工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工作,应该首先树立起电力工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并且要在该理论的指引下,树立电力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针,逐步改掉过去那种只重视电力部门自身发展,忽略与其他部门联系的状况。逐步将电力工业置于滨州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机的大环境中,从提高滨州整体国民经济的角度,认真分析与电力工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其他部门的发展情况、发展前景,使电力工业的发展目标与滨州地区国民经济总体的发展目标协调一致。
(2)完善整个滨州电力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力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调节作用,要想完善滨州整个市场机制,我们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自然实现电力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还得依靠法律的规范和政策得约束。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规划、能源节约与开发的规划,依靠政府制定促进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针对滨州电力供应量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较低的问题,适应经济发展电能需求的不断增大,彻底改变电力过去作为滨州经济发展的瓶颈的局面,要不断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并且促使其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充足、可靠的能源。
(3)加强滨州市电网规划建设,加强对电力工业管理
为了加强整个滨州地区电网规划建设,加强对电力工业的管理,首先应该推进全城联网,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质量,要加快滨州城乡电网的建设与改造,逐步使农村电价下调,从而使电力供应量能够满足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拓展电力市场、拉动内需、拉动和促进滨州经济发展。现代的经济环境下,实现电力工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还必须得建立起现代化的电力企业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起一支懂得经济规律,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家队伍。
(4)协调发展好滨州产业,完善滨州经济结构
用电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指标,本文通过对滨州市用电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发现,从整个滨州地区用电量来看,可以得出滨州经济发展趋势向好;另一方面,在整体经济发展趋势向好的情况下,滨州市产业结构不协调,经济结构需要调整与优化才能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实现2015年远景目标,滨州应注重产业发展的平衡问题,从而实现用电量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强.新乡市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09,13(7):176-185.
[2]卢凤萍.人居旅游体系理论与实例初探[J].扬州大学出版社,2009,2(5):23-31.
[3]张波.论电力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J].江苏科技信息,2007,13(7):17-18.
[4]张媛媛.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M].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出版社,2008:10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