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5 10:47: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师心理素质培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 教学质量
我们谈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时,强调最多的还是教师的英语专业水平,却忽视了其心理素质的作用。事实上,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一名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敢于对外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大胆地探索,才能具有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信心,不断开拓进取,在教学上取得显著的成就。
一、为什么小学英语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实际上,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作为人才培养者,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无法代替的。它不仅表现为一种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成败。而且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这一角色特征要求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注意自己的心理因素对学生所起的影响作用。学生一开始学习英语,就走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语言世界。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学生在学习中采取何种态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这种语言的喜恶程度。因此,在小学阶段设置英语课,通过老师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孩子产生对英语学习的爱好,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是以后学习英语的主要基础。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入门、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所学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所以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是对学生实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要使学生达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必须具备优良个性与健全人格。教师优良的人格特征不仅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催化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奠基石。
二、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指表现在教师身上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然而,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一是要有丰富的情感;二是要有坚强的意志:三是要有开朗的性格。
首先,小学英语教师的情感主要表现为热爱英语教学,对教学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职责是神圣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他们学习和仿效的榜样。因此,教师从思想到作风,从言行到举止,处处都要以渗透情感来感召学生,尤其在教学中要运用情感,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融情感于知识传授中,使情感性信息交流和知识性信息交流融为一体。才能换来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实现整体优化,从而获得英语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其次,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有坚强的意志。教育家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教师要在意志活动中不断地去克服各种困难。只有具备勤奋刻苦的教学态度,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不辞辛苦的忘我精神,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再者,小学教师的性格也是很重要的。小学英语教师的性格应该是比较外向,活泼热情,风趣幽默,同时又冷静、沉着。这样才能消除小学生胆小、羞怯、参与意识差、情绪不稳、意志脆弱、心境多变、语言环境差等的不良因素,只有克服这些不利的心理特征因素,才能把课堂教学组织得井然有序,生动活泼,也只有学生心境好,心情愉快,课堂气氛活跃,才能营造出宽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轻松说英语,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小学英语教师的心理状况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内容又包括了育德、育心。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拥有健康的心态,因为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
首先,教师的职业特点易于引发心理问题。从教师的工作性质来看,工作相对封闭,其职业特点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窄。面对年幼的孩子,常处于教导的身份,教师容易形成好为人师的性格――总爱教育别人。如果长期如此,易形成过度计较的性格特点。教师若不善于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进行自我调解,与成人交往时,会因不适应新环境,产生许多难题、障碍和冲突,出现心理问题。
其次,来自个方面的压力也容易影响老师的心理健康。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子女成长和个人婚姻等各种问题。身为教师,其自身的承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四、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心理素质
首先,小学英语教师正确认识并调整自我心理状态。愉快接受教师身份。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承认自己的职业身份,按教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才能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才能约束自己,不参与有失教师身份的不良活动,自觉抵制外界对教师工作的不良刺激。
其次,改善自身心理环境。一个教师具有乐观积极的自身心理环境,就会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对教育学生有兴趣,以工作的劳苦为欢乐,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教育心理环境的好坏会随着社会大环境、时间、个人阅历、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在自己的主观努力下得到改善。
一、心理素质与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心理素质,泛指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功能状况和水平。狭义心理素质指人的一种自控、协调和平衡机能。素质教育中的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指一种狭义心理素质。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口号的唱响,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在关注素质教育的同时,也把注意指向了心理素质教育。以下是我校教师在教学中的案例:
案例1.语文课上,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位学生坐在下面说:“老师,我们是来学技能的,语文学没学好,没有多大用处”。
案例2.两名男生因开玩笑,产生误会,吵起架来,进而大打出手,被同学和老师劝住,但两人从此结下了仇恨,在校外两人分别找来社会上的人员,引发一场恶劣斗殴,双双都进了派出所。
这些现实事例在使人愕然的同时,不由得令我们掩卷沉思:为什么这些尊敬师长、同学之间相互团结谦让的基本信条都弱化了,丧失了呢?
技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整体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学校素质教育目标达成的前提。
二、当前技校生心理素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合作
合作是指至少两个人在工作或社会关系中通过互相帮助、共同活动,以追求共享的目标,享受合作的成果或增进友谊的行为。如今的技校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缺乏“合群性”和必要的沟通条件,有时甚至会发生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2.冷漠行为
冷漠行为是指个人在别人需要帮助或救助时,表现出的坐视不理、袖手旁观的态度,甚至对于国家大事置之脑后。
3.犯罪
技校生犯罪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最有力的表现证据。他们缺乏对人生观的正确理解,进而出现的行为。
三、技工学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策略
1.开设心理素质教育课程
课程的特色是通过系统地传授有关心理学知识,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常识,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并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增强抵御心理疾病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心理素质教育取得成效的基础和保证,教师应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起表率和示范作用,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我校确立家校联系制度,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结合起来。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不仅来自于学校也来自于家庭,因而,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只是学校单独能完成的,应延伸到家庭中去,使家长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
(一)声乐演唱的实践经验
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具备一定水准的专业声乐演唱能力是一项基础素质,除此以外,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方法以及演唱、表演等舞台实践经验也是非常重要,具备这些素质可以使得声乐教师可以再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培养也能面面俱到、使得学生的学习实践中能得到更多、全面的指导。仅仅只掌握知识理论缺乏实际的演唱经验是非常绝对不够的,声乐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本人必须要有实际的正确技能的体验与实践才能把握住感觉,才能有效的去引导学生去找到正确的状态与感觉。与其他的学科教学特点不同的是,演唱者的“乐器”是一件看不见,摸不着的乐器。因此,在声乐教学中不但要帮助学生打造这个自身的“乐器”,让学生能够掌握科学合理的发声方法以及建立运用自如的声区音域,掌握多项的演唱技巧能够适应不同风格的作品,更要让学生能够成为杰出的“演奏家”,培养其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优良的乐感及丰富的艺术处理方法,能精准的发达作品内容的思想与内涵,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因此具备一定的演唱经验是一名声乐教师所必须的基础素质。这样就可以通过展示给学生自身的声乐技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技术运用的方法、特点,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有效的消化声乐理论,提高歌唱技能,更好的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二)声乐教学的理论水平
声乐理论知识是声乐教师除演唱实践经验及演唱技巧技法等实践性的技能技法外,也必须具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声乐教学理论”、“音乐教育理论”、“教育基础理论”这三个理论是组成声乐教师知识结构的主要方面。当然如果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拥有丰富的演唱经验与坚实的演唱功底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只有实践经验,没有理论支撑是不足够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教学内容的。此外,声乐艺术本身与其他的文化,多种的艺术形式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包含文学、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也对声乐教师的理论水平以及相关的文学、史学、科学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
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与推进的发展提出了要我们学习世界先进音乐教育理论,借鉴先进的教育思想、技术及教学方法等要求,我们需结合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各种实际的问题,提高科研水平与学术能力。随着我国高师声乐教育的发展,声乐教师在声乐观念、教学方法、专业发展等方面需要发展创新意识,这也是我国社会发展与人民总体音乐、文化素质提高的必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真学习并运用当今先进的教育思想;正确归纳总结自己与他人的教学经验,营造高师声乐教学更好的学术氛围,使其到达更高的领域。
二、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一)声乐教学的合作性
在日常的声乐教学中,如果师生双方确立了教学关系,那么师生之间合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就是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当然这也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在我们声乐教学中的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合作不仅要建立在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观点上,更需要双方的配合和理解,以及双方素质的相互渗透。学生在演唱中,歌唱的技能需要较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够掌握,不同教师即使在教学观点上面相似,但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其效果和特点也是不同的。教师运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引导学生,使学生得到启发和感觉,逐步增进了解就会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学生信任教师是教学中合作的先决条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
(二)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步骤
现在有些学生只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欢什么就唱什么,有时急于求成就想一鸣惊人,不去接受老师布置的作品,这些都是学习声乐的大忌。对于声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学中对于歌唱的基础以及各种作品风格的掌握都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积累,所以声乐的学习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的。而嗓子的耐力和歌唱的技巧是相互作用的,需要正确的方法和长期的训练才能胜任更具难度和挑战性的作品,唯有这样才能够延长嗓音的寿命,我们也经常在电视中看到很多老一辈的艺术家都还能够登台演唱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要想把老师教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运用到实际演唱中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声乐观念,慢慢掌握学习和训练的方法。因此,我们要注意下面几点:
1.对学生提高声乐技能技巧的促进。声乐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集艺术性和技术性为一体的双向活动。作为教师而言,具有高超的歌唱技术和较强的专业素质都会对学生声乐技能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学生如果按照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踏实学习,打好基本功,并具备一定的歌唱技能,甚者在艺术上树立了自己的风格,对本学科的共性和特性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并了解自己的短长时,老师要鼓励学生并多向其他老师请教,以便提高自己的声乐技能,也能在学习过程中自由大胆的创新,加上老师的协助和关怀,营造师生合作的融洽氛围。
2.对学生师范品质形成的影响。高等师范教育是培养基础音乐师资的摇篮,声乐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为学生师范意识的形成和树立都起到重要的模范作用。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行为能力、道德修养以及思想意识等,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歌唱素质、文化素质的形成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和潜在的教育作用。高师声乐教师素质的具备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师生双方素质的互渗更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教育人才的前提,也为发展音乐教育事业和深化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对心理素质的认识
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演唱歌曲和音乐作品,而心理因素也是歌唱中不能缺少的重要因素,在歌唱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歌唱的心理状态
声乐演唱艺术是一门以人声作为乐器的音乐艺术。它不同于其它乐器演奏的表演艺术,我们都知道歌唱的乐器是声带,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正是因为它的这个特殊性,就注定了不可能像其它乐器一样每天连续练习几个小时,就算是歌唱家也需要休息,有时我们会用精神练习来补偿实际练习,在这可以说是有声练习和无声练习。
(二)歌唱的心理与呼吸
在人声歌唱的四要素中,我们都知道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而歌唱的呼吸又不同于生活中的日常呼吸,歌唱的呼吸方法是歌唱的出发点和基础,而呼吸方法的训练又要经历是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三)心理调节对歌唱的意义
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经说过,婴儿在啼哭的时候就是用的横膈膜呼吸法,即我们歌唱中需要的呼吸方法,但是一般人很少能够观察到婴儿啼哭时的状态,正因为他的呼吸方法是正确的所以即便哭上三天三夜嗓子也不会哑。通过这个正常现象可以推断声音与情感的冲动直接相关,也是通过人的内在情感和思想本能产生的。
(四)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二度创作
这种创作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演唱技巧,还要准确地表达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以及作曲家本身创作的思想内涵,还应在原作基础上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使作品达到较高的艺术表现。
四、对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对舞台演唱恐惧心理的克服
对舞台的陌生感是指学生对上台表演没有实际的切身体验,就会有一种自然本能的恐惧感,这也是我们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的反应。当我们走上舞台,面对观众,唱上几首歌,对于一个技术娴熟久经锻炼的演员来说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对于一个首次登台的人来说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他们往往会过于紧张胆怯而不能够正常发挥,甚至会造成发挥失常的不良后果。所以缺少舞台实践是众多演唱者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之一,演唱者平时的练习与面对观众的演唱之间,无论是氛围还是对心理影响都有不同的明显变化,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也会有所区别。就会出现有的人舞台状态很放松很自如;而有的人却紧张、拘谨,这一切都和每个人的性格、意志和气质有关。
(二)舞台演唱时的恐惧心理有以下几种表现
1.上台演唱前感到心怀忐忑,坐立不安,觉得演唱不是一种乐趣而是一种煎熬的事情,没有信心,无端的悲观失望,越是到演出时间越觉得心慌难捱。
2.在上台前和上台后会出现记忆一段空白,即出现忘谱、忘词,跟伴奏合不上等发挥失常的现象。
3.演唱者满脑子想的都是歌词和技巧,而忽视了音乐的基本内涵和要表现的意义,无法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唱当中。
4.在平时练习中的困难地方,在上台演唱时担心过多,心里会出现暗示,极有可能再出错误,造成消极地恶性循环。
(三)对于舞台演唱来讲,造成心理恐惧的因素有很多,在作者的教学和演唱经验的总结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自身缺乏自信心和勇气,内心担忧过多,总是专注于观众和他人的评论,所以内心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在我们登台演唱中,不同的舞台,不同的观众和不同的演出背景都会给学生带来完全不一样的心理状态和感受。
2.外界的客观环境对演唱者的影响。在不同的演出环境、场所和形式,以及舞台效果等等都会引起演唱者不同程度的心理层面的紧张,需要演唱者尽快的去适应,在不能改变环境的情况下只有改变自身去适应环境,这样才能百战百胜。
3.有时是对于演唱作品的不熟悉,之前没有对演唱时的歌曲去做思考和下功夫,或者作品本身处理得就不够细致,比如有的学生自作主张临时拿一个不熟的作品去演唱和考试,这样的结果是不可能好的。
五、对心理素质的训练
怎样克服舞台演唱的恐惧心理:
1.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有侥幸心理和虚荣心,要认真严肃的对待每一次演唱,但不要过分的乞求演唱效果的完美,给自己施加过多过重的心理压力。
2.为避免舞台紧张要有过硬的演唱方法,而科学的演唱方法是演唱成败的关键,因此具备过硬,娴熟的基础训练才会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舞台,有了信心才会胸有沉竹,从容不迫,达到较好的满意的演出效果。
3.演唱者应该把全部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到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的表现中去,排除和放下一切杂念投入地演唱,恐惧感就会不知不觉的消除了。
4.具备较佳的临场状态是成功音乐表演者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时候往往抱着豁出去的精神反而会产生勇敢和淡定的潜意识,从而来代替恐惧,或者.用自我暗示的方法解决紧张的心理和神经的慌乱,确信自己的演唱方法是值得信赖的。
5.选择作品方面要尽量选择难度适中,较为熟练的和舞台效果好的作品。在演唱曲目时,难度大小适合的话紧张心理就会大大减弱,反之自信心就会马上增强。
6.在演唱中如果出现某些小的纰漏是再所难免的,一定要镇定自若,及时调整情绪,把演唱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不要因为一点点纰漏影响整个作品。
7.条件允许的话演唱者可以在正式演出前在舞台上过台,因为舞台上的感觉只能在舞台上去获得,通过几次这样的锻炼演唱者的紧张和不按心理和情绪就会渐渐排除。
六、认知心理学角度下的教学研究
据了解认知心理学是五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和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研究领域和思潮,在七十年代成为美国和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方向。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心理学发展的重要成果,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即认识过程如知觉,记忆,思维的语言等。以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就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把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部过程。在研究演唱和教学的心理因素时,一定不能忽略的就是认知心理。为此,本项目的研究也将包括以下几个认知心理学方面的内容:
(一)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声音审美观
审美作为一种具有动情化,形式化的教育特性,它的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感性能力,包括鉴赏能力、想像力,感受力,认知力和创造力等,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的理想人性,以最终实现人与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的终极追求。审美是一种超越性、综合性的教育。作为一名高师声乐教育工作者,更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声音审美教育,给它以独立的地位,要充分认识审美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中介作用。其次,科学的审美观应落实到学校教育的一切环节之中,是学校各个学科专业以及教育环节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在学科专业教育中创造更美更好的教育境界的共同追求,也会进一步的开阔审美视野。
(二)分析声学的传导规律
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一个多科性的学科,它是研究媒质中机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及其效应的科学。声学研究的基础就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也是最简单的声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通常说有规律的悦耳的声音叫乐音,没有规律的刺耳的声音叫噪音,而音调、音色、响度就是决定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三)探寻音乐的记忆对声乐学习心理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素质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体育活动是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此,本学习领域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发展体能的同时,注意使他们了解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小学体育是学生适应性学习最强的科目之一,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1.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讲故事告诉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在上小学时却是一个“笨小孩”。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做一个小板凳,当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时,同学们都大声嘲笑起来。他告诉大家,这个不象样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个,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很显然,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实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是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终取得丰硕成果。
2.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现代体育教学不仅是体育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课堂知识、技能和情感在师生之间的双向流动,可以导致师生双方思想的共鸣。要推广健身意识,传播健身方法,培养锻炼能力,并考虑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注意突出一个“新”字,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快乐体育”与“成功体育”。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建立“快乐体育园地”设施,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健身性与育心性、竞技性与娱乐性、技术性与趣味性结合,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变“厌学”为“乐学”,变“苦练”为“乐练”,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使学生在活动中享受体育的乐趣,体验到团体协作、挑战自我和战胜自我的成功喜悦。
3.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法上创新,突出对学生独立思维和有效思维的培养。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自己解决体育教学、运动比赛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通过学校教育过程,把对运动的兴趣保持终身。由于学生的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尚不平衡。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调控学生情绪的教学策略如下:①成功与快乐体验:教师应该充分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的成功与快乐。成功与快乐是一种情绪体验,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对运动教材进行教学化改造,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体育教学才真正能够起到改善学生情绪的作用,也才可能让学生在课下情绪不好的时候通过体育运动改善情绪。②运动适度:在教学中教师对运动负荷的安排应该适度,不能片面追求大运动量。运动量适度,会促进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积极情绪的产生;相反,运动量过大,会导致学生对体育的厌倦情绪出现,这不仅不利于改善由于学习导致的忧愁、紧张等情绪,反而会使体育课也学生的喜爱。③道德引领:教师应该让学生从道德层面上认识体育行为,促进良好体育行为的产生,提高情绪控制能力。中小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较差,特别是在体育比赛中就更难控制。此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从道德层面上认识到哪些是良好的体育行为,为什么是良好的体育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学生对体育行为的理性认识,提高情绪控制能力。④角色扮演:具有胆怯心理,内心不自信的学生,其实非常渴望成为一个大胆、勇敢的人。“角色扮演”游戏能帮助学生获得这种勇敢,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可多让那些身体素质较差又比较胆小的学生担任勇敢的“母鸡”的角色,让她们提高自信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4.培养坚毅意志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处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即是学生努力一下可以够得着的目标,这样积小胜为大胜,更多地积累学习成功的体验,从而建立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困难人,通过更多付出从而锻炼意志。比如,在一次单脚跳接力的比赛中,一组学生能力强,他们比赛中多次获胜。这时,老师故意在他们的路线上加设障碍,其目的有二:一是让他们受点挫折,给其他同学机会;二是让他们有更大的挑战,增加他们的参与度。活动中,老师故意不表扬这组学生,使其在受挫中磨练。另一组活动能力较差的同学,老师则降低活动难度,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进行表扬,这样效果会更好。在体育学习中,经常遇到行动未能达到预期的情况,甚至有时感到经过很大努力却事与愿违。所以说学生遭受挫折是难免的。但他们常常不能正确对待挫折,有时寻找理由为自己辩解,有进推诿责任。这容易加重学生的思想负担,而不利于自信心的形成。因此,教师要以信任、期待的目光,热情、激励的话语,推动学生相信自己,帮助他们正确对待每一次挫折。
总之,只有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黄玉龙.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09.12.
[关键词]实践教育 学生 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177-02
现在的家长非常宠爱自己的孩子,又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虽然也很努力地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但往往忽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普遍轻视劳动和社会实践,使得现在的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过分依赖父母,缺乏独立自主、自信的能力。再加上学校普遍关注升学率,追求升学率,从而造成高分低能、文凭高能力低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且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主精神,导致自尊、自信程度不够。这种情况实在令人担忧。有关资料显示,以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时间长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间长短、参加体育锻炼时间长短相比较,我国与其他先进国家差距非常大。先进国家学生比我国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劳动、体育锻炼要大若干倍。在这种情况下,真正落实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精神,踏踏实实推行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我们劳动实践教育总校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来看,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以及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对学生的自主、自信、自尊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自信是指一个人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种自信是发自内心的有理有据的自我肯定。自信程度与一个人参加社会活动,从事社会工作的积极性密切相关,没有自信就会自卑,其积极性是软弱的、不彻底的、低能的、低效的积极。广义地讲,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一个人要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动。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自信的表情、手势、每一个自信的话语都能不断强化自信在人们心中地位的确立。
自尊是指一个人不卑不亢的自我肯定、自我尊重。既不能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的欺骗和侮辱,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自尊的心理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只要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人们就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人的尊敬并感受自尊的快乐。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感比较高,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感到自己值得别人尊重,也比较能接受个人的不足之处。
自尊、自信形成的关键在自主,自主意识越强自尊自信意识自然也会增强。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确立学生的自主意识
总校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开展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经历三个阶段的演变。即从被动接受参与活动(自在状态)到愿意参与活动(主动状态),最后积极参与活动(自主意识状态),积极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如在小学高年级的环境保护课程中,我们设计的教育活动形式是在登山赏景的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体验这种教学形式,刚开始并不知道教师带他们来到这里的真正目的,只是被动地跟着队伍前行。这时他们处于自在状态,大多数精力都被用来观察、欣赏山中美景。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学生们逐渐进入主动状态,愿意参与教学活动,整个行进路线是经由我们教师精心设计的,随后就可以利用周边的教学资源,所以学生们能很快入境。当他们面对无知村民乱砍滥伐的真实场面时,自主意识被真正唤醒,环境意识最终扎根,甚至有些同学想尽办法要积极采取措施制止此类现象的发生。我区实验中学初一(1)班吴奇同学在自我评价表中写道“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体会到了她的心跳、她的体温,我们陶醉在其中。但令人遗憾的是以往清澈的小溪快要干涸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被破坏了,看着被烧焦的树干我们心痛不已。”在种植实践和养殖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体验劳动真正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他们在自我总结中都表示,回到家后一定会更加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想办法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可见,学生们的自主意识一旦被唤醒时是多么的令人欣喜。
二、在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中培育学生的自主能力
在自主意识增强的基础上,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自主能力是学生自我教育所努力要造就的一种能力。我们在教学当中注重把学生的自主教育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活动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引导学生会客观地观察、分析、评价自己,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心理素质。
现在的中小学生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然而因为独生子女居多,普遍存在怕吃苦的“骄”“娇”二气,缺乏独立自理,动手能力差。针对学生的这些弱点,我校精心设计了家庭烹饪课程,学习理论少而精,实践训练的时间相对多一些。为了满足学生求知欲强的要求,教师尽量用启发式激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巧妙地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经过充分地实践后,再组织学生分组竞赛,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团结协作程度将直接影响集体的荣誉,从而增强自我意识,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很多学生在自我总结中都提到难忘家庭烹饪课堂上的互帮互助,手工水饺制作必须是分工合作,使他们体会到团结协作的必要性。吉林市二十九中学初一(4)班的冯玲同学在自我评价表中写道“我们每六个人一组,所有步骤都由我们自己完成。我们在自己的劳动中既感受到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乐趣,还可以吃到自己包的饺子,虽然这饺子并不是很美味,但我们可以体会到其中的认真与专心致志。”也有很多学生提到了内务整理课程使他们掌握了照顾自己的能力。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回家后一定要给父母尝尝他们自己包出来的饺子,看看他们叠出来整齐的被褥。
三、创造条件为展示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搭建平台,增强其自尊自信
学生的自主能力是要通过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学活动来锻炼和培养的,学校和教师还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成为主角,充分施展他们的才能,锻炼他们的能力。开展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实践证明,我们为学生们安排的晚间联欢会、趣味运动会和成果展示是目前为止最佳的展示平台。我们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精心设计积极准备,自主活动,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在学生参加实践教育活动的思想、行为变化反馈表中,总校教师看到:一位二十九中学的初一的女生认为自己平时比较内向,甚至有些自卑,不善于与班主任和其他教师交流。但是她在晚上的趣味运动会中的某项活动表现突出,公布比赛结果后以精神奖励代替物质奖励,要求这位女生的班主任亲切拥抱一下这位女生。这一拥抱彻底打开了这位内向女生的心扉,使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自己也充满了自信,认为自己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觉得老师都很亲切近人。还有一位同学说:在这三天我们脱离了父母的唠叨,摆脱了学习的紧张,开开心心、痛痛快快地放松了三天,不仅增进了友谊,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懂得了要更加珍惜粮食、珍惜资源,哪怕是一草一木甚至是一滴水。这样的例子很多,有很多学生在联欢会、运动会和成果展示上懂得了自尊,找到了珍惜、自主意识增强了,自主能力提高了。
多年来,我校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使学生自主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从锻炼自我、培养自我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陆月勤.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与对策[J].武汉教育信息网,2006年,5月8日.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 学生 良好心理素质 培养
声乐是一门涵盖多种艺术的综合性学科,需要人们既能熟练地掌握声乐技巧,又能正确地利用情感因素和心理因素,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演唱效果如何,不光受歌唱者的歌唱技巧的影响,更要受到歌唱者情感运用、心理素质调节等各个方面的影响。随着当前文化艺术的不断繁荣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艺术品位也不断提高,对演唱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在演唱过程中,往往要使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演唱者也因此往往要面对欣赏水平更高的观众和更加复杂的演出环境,这对演唱者的心理素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在高师声乐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技巧的辅导,更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们实现更好的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众多因素
(一)自信心不足
由于演唱技巧不强、先天性格、外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演唱者首次登台进行演出时,往往表现出极强的恐惧心理,个人极容易过分紧张,进而导致无法集中精神投入到演唱当中,甚至会因此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这类问题一旦产生,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好,往往会对学生以后的演出事业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进而演变为自信心不强,排斥演出等严重问题。
(二)准备工作不足
歌唱演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演员做好演出的各项准备工作,这既包括主观条件的准备和包括客观条件的准备。主观条件来讲,就是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对演出面对的观众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同时也要对演出的场所,舞台环境、灯光、音响等其他元素要有一个全面的熟悉过程。如果演员不重视这方面的了解,正式演出时由于不熟悉环境,很容易就会产生紧张的情绪,最终影响演出的效果。
(三)实际经验不足
需要看到的是,高师音乐教学中一般还是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学生在日常教学中面对的只是自己的老师,这时学生心态就很容易放松,演唱的效果也会有保障。可是一旦进入新的演出环境里,周围的情况学生都不是很熟悉,尤其缺乏应对新情况的经验和问题,缺乏演出经验,就会不自主的产生紧张情绪,影响演出效果。
二、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
(一)要注重演唱水平的提高
古语说的好:艺高人胆大。作为学生来讲,要想在演出中保持放松的心态,能够实现处乱不惊的境界,首先就必须有较高的演唱水平,这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只有演唱技巧提高了,才能在实际的演出中兼顾其他各种元素,只有演唱技巧提高了,观众才的会对自己的演出认可和欣赏,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二)注重培养演唱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动力源泉,声乐教育也是如此。作为声乐教师来讲,必须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于声乐的热爱和兴趣,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在日常演唱中取得的成绩要及时提出表扬,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效果,对于学生表现不理想的方面,也要进行积极的引导,进行善意的提醒和改正,切不可进行简单生硬的批评方式,以免挫伤学生的演唱积极性。
(三)要保持平常心
每个人因为天赋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对声乐的理解不同,每个人取得的歌唱成就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要冷静客观对待自己的成绩和成长速度,不能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设定目标,要自己跟自己比,找到自己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地设定成长目标,切不可盲目地好高骛远,否则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最终对学生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四)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师的声乐教学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密切配合,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搞一言堂,要给学生充分的提供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对学生要以激励和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克服紧张的情绪,更需要通过言传身教来让学生认识到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标。
总之,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要十分注重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促使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和较强的心理素质,为自己的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鑫.高师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J].艺术研究,2007,(01).
高职教育目的是培养专业技术较强综合素质性的人才。高职学生所学专业都不相同,并且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中。但目前高职物理教师往往不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学科,只是将书本教材上的知识讲解一遍,并不能帮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所学专业中。
将理工类的基础物理学科与专业学科分离,这不仅仅导致学生的科学素质降低,更是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科学习。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教师必须理解学生学习的专业科学,并将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完成具体科学的统一,使物理知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石。
二、改革的思路理念和解决办法
改革的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从高职教育的物理课程安排入手,保证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真正运用到实际专业学科。
②从教材编排入手:加强对教材编排的改进,听取专业学科教师的意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不能仅仅局限于原有的体系。
③从物理学科教师入手:教师在授课中应加强实践应用和对学习的专业知识融入。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物理教材课程设计体系
现行的物理教程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来说,都不符合现有的高职教育体系。想要使教材与教育体系实现统一,第一必须先从教材编排者入手,在教材编排过程中,物理教师虽然是编排主体,但各专业学科的教师也要参与其中,保证教材的实际应用价值;第二从课程设计进行改革,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保证学生在教材中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物理教学内容和专业教学内容建立有效统一的有机联系;第三从教师的授课方式进行改革,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对现有教学计划的完善与修改,对不同专业进行设计不同的授课方式和方法,不能拘泥于一种授课体系。
(二)学校应对基础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
造成现在高职教育目前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高职学校对基础科学素质教育的不重视。现在大部分高职学校都注重专业课,轻视了基础科学素质教育。学校必须保证基础科学素质教育的学习时间、教学条件、学习内容等,不能以牺牲基础科学素质教育为前提来保护专业课。只有学好了基础的科学知识,学生才能更轻松容易的学习专业课。反之则是事半功倍,不仅没有学习好基础科学,而且专业课的知识也没有精通。所以,高职学校必须保证学生的基础科学素质教育。
三、结语
编辑手记张君是一位从教学一线成长起来的幼儿圆圆长。二十多年的幼教生涯使她领悟到幼教工作的真谛一一“爱”和“付出”。因为爱,她创立了“团结求实、创新发展”的园风,“热心、精心、耐心、全心”的教风和“好学、活泼、善思、求真”的学风;因为付出,她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绩一一所在园是示范幼儿园、甘肃省首批示范性幼儿园:个人也先后获得“全军优秀教师”、
“甘肃省第一届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并有近三十篇文章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
近年来,我园不断提升办园理念,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以搭建和谐环境为平台,激发和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实现教师个人与幼儿园共同发展而实施了一系列管理活动。
一、以人为本,构建活泼向上的和谐人际环境
营造改革用人机制的氛围,让“双轨制”人员和谐相处:本着用美好的前景吸引人、用优厚的待遇留住人、用真挚的情感温暖人、用团结向上的精神鼓舞人的理念,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向社会公开招聘充实教师队伍,明确从社会招聘人员是军队人事制度变革的方向,以此促进两种用人体制的教师和谐相处、共同成长。
营造教育监督氛围,让教师的思想道德升华:一是领导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二是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推行园务公开制度,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三是建立师德、园风监督机制,设立师德、园风监督电话、园长信箱、定期问卷调查等,开通幼儿园网络平台,与家长互动进行交流,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
营造自我管理的氛围,让教师的才能尽情释放:在实践中,一是建章立制,明确园领导、教学班组的管理定位和职责,把责任细化量化,分解到各管理层和每位教职工: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制订保教工作、教科研工作奖励办法,并把职业道德、保教质量、教科研成果、技能技巧、获奖情况作为职称晋升的量化指标及评功评奖的重要条件,激发教师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二、以人为本,构建积极进取的人文精神环境
实施“四大工程”为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提供机会,一是普遍提高工程,教师在3 5年内通过有计划的在职学习普遍提高一个学历层次;二是青年教师的“135”工程,即,凡是新来的教师“一年入轨,三年成熟,五年以上成为骨干”;三是特长工程,根据办园特色的需要,有目的的选送有相关方面专长的教师进行专项业务技能的学习,使每位教师各具所长,并且能将特长应用到教育教学之中。同时,我们新建了教师电脑室、配置园内局域网、装备数字电视系统、扩建图书阅览室等,尽可能地为教师们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
三、以人为本,构建不进则退的创新发展环境